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改革的期刊

关于改革的期刊

发布时间:

关于改革的期刊

你好,是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如果不明白,可以追问,欢迎学术资讯网 络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资料:《改革与战略》是由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本刊主要刊发在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综合类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类)。主要读者群是党政机关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人员、工商企业界人士和科研人员。本刊欢迎有关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稿件,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文字精炼。主要栏目: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与制度研究、战略与管理、金融财税研究、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发展、中国城镇化研究、产业对策研究、企业发展论坛、就业与保障研究。

在期刊上发表教改文章,要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容易发表教改文章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小编通过《第八版中文核心目录》整理出三种教育改革核心期刊:《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学用品》、《教育理论与实践》,供投稿者参考。

《教育学刊》是一本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关注学术和理论方面,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教学实践者和关注教育理论问题的各界人士。“繁荣教育学术,深化理论研究,将中国教育学术带入教育实践和国际前沿”是她的努力方向。“要有国际视野,关注本土教育;注重学术规范,倡导原创研究”是她的办刊原则。主要栏目有:课程研究与实践、教改园地、学科教育学术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杂志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指导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深受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欢迎。它是一本关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权威杂志。读者是中小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课程和教材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领导。栏目设置: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势、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

《教育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科学院、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论、课程论、教育经验、比较教育、教师论坛、青年论坛、学术动态。

除了以上三种核心期刊,还有《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也是发表教育改革文章的好核心期刊。

经费困难。《改革与开放》杂志为综合经济类省级学术期刊,本刊融理论性、政策性、操作性于一体,并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城市十佳期刊。《改革与发展》期刊停刊原因是经费困难。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elife期刊改革

人的体温正常在36点5到37度左右,传统的口腔表比较正确,如果在腋下测量需加0、5度,用肛表水银温度计测量要减去0、5度,现在人的体温为什么越来越低,就是免疫系统下降不足36、3度的均为体内热量减少,免疫系统较差问题。 1851 年,德国医生 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 分析了莱比锡市 万名病人的体温,得到一个结果:人类的平均体温是 37 摄氏度。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体温有波动,但 Wunderlich 的结论至今仍然作为医疗标准使用。 然而根据发表在《eLif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至少在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下降。 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在 1992 年测量了 148 名病人,他们的平均体温是 摄氏度。2017 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 万名英国病人,发现他们的平均体温是 摄氏度。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 157 年中进行的 677,423 次温度测量,发现出生在 19 世纪早期的男性体温比今天的男性高 摄氏度,相当于每十年体温下降 摄氏度。 女性的体温自 1890 年代以来下降了 摄氏度,相当于每十年下降 摄氏度。这究竟是人的体温在下降还是体温测量技术的改进? 研究人员认为是人的体温在下降而不是测量误差。原因可能是空调和加热等让人类生活在舒适的温度下,不再需要让身体变暖。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也正好是科普这方面的知识。人类的体温在最近200年,由原来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制定的37℃,降到了现在的℃左右。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为 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缺乏运动和 体育 锻炼。现在的人运动量大大减少。导致人体肌肉减少,身上长满了肥肉。不锻炼,不运动,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变慢,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就会增加了。 第二,空调。目前无处不在的空调,也是导致体温下降的原因之一。客厅,卧室,商场,写字楼,就连 汽车 也要有空调。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长期失去功能,不再敏感,导致体温降低。 第三,压力山大。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一种皮质醇的激素来,这种激素分泌过量,也会分解人体肌肉,增加脂肪。导致体温降低。 2020年1月7日,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从37℃降到℃。 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生命科学期刊《eLIFE》的研究指出过去一个多世纪,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 影响体温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缺乏运动--下半身肌肉功能降低 人的肌肉的70%都在下半身。肌肉运动产生热量,运动不足或者下半身肌肉能力低下,都会造成人体“发冷症”。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体温和较低的新陈代谢。 2.生活压力大,烦恼多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物质,不仅会分解肌肉、储存脂肪,还会加速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3.过度使用空调 夏季人们的机体基础代谢能力会降低,身体为了抵抗炎热便不会继续产生热量。 但有时过度使用空调,是会造成身体“发冷”。人体本身具备抵御炎热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惯,但人们通常不会发挥身体的自然能力来降温,而是使用空调迅速降温。 4.洗澡时不泡澡,只使用淋浴 现代很多人洗澡都只使用淋浴而不泡澡,但其实泡澡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内脏器官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泡澡可以使体温上升,增加机体出汗和排尿,将造成发冷症的水分排出体外。 5.食物的影响,进食过量 肠胃为了消化过多的食物,就需要更多的血液,因此除了肠胃之外。那些产生更多热量的肌肉和肝脏、大脑等器官和细胞便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因此体温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大脑和肌肉供血不足,便会有困倦或疲劳的感觉。 冷血动物的体温都很低,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环境的改变也会有影响! 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一项研究揭示,过去1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体温越来越低了。 目前公认的看法是,正常状态下,人类体温是37°C(°F)。我们目前的体温计上,37°C处都有一个明显的标记(通常是红色),这无异于提醒用户,超过37°C体温就高了。但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实际情况已并非如此。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从2000年代起开始测量人的体温,并与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士兵体温记录进行了比较。 这项研究揭示,与19世纪的男性相比,现代男性体温下降了°C(°F),相比之下现代女性体温比19世纪下降了°C(°F)。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男性平均体温由19世纪初时的约℃降低到约°C。 科学家指出,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尚无法证实”,但他们猜测可能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有关。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从2000年代起开始测量人类体温,并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体温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人的体温每10年下降°C 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朱莉·帕松内特(Julie Parsonnet)博士表示:“我们的体温与人们的认知不是一回事。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人类正常体温是°F(37°C)——是错误的。” 平均而言,美国人的正常体温每10年下降°C(°F)。 帕松内特说,“ 从生理上说,现在的我们与过去的我们不是一回事。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室内温度、我们接触的微生物以及我们能够获得的食物。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尽管我们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 研究人员目前尚未搞清楚人类正常体温降低的确切原因,但通过分析逾50万份体温测量记录,排除了温度计不准确的可能性。 鉴于所有人都可能使用相似的体温计测量体温,研究人员坚信数据是准确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黑种人和白种人的平均体温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2000年人类平均体温由1800年代早期的约°C下降至约°C 为了评估人类正常体温是否真的下降了,不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研究人员核实了每个数据集内人类体温的变化趋势。 研究人员估计,过去的每一个群体——根据种族和性别划分——可能使用相似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他们发现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更广泛的趋势是一致的,没有一个群体违背大的趋势。 每个群体的人均正常体温每10年下降的幅度都相似。 他们认为,代谢率的下降可能是人类正常体温下降的原因,因为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劳动强度低于19世纪。 他们还指出,人类正常体温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炎症反应的减少,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人类患病的频次。 帕松内特说:“炎症反应能产生各种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它们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上升。”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期刊上。 休温越来越底是营养不充足导至体内供求不平衙所至,只讲精不讲其它食物达配,过去什么都吃,现在这不能吃那下能吃,而现在人猪油几呼不吃。你说体温能高吗? 体温为何会下降? 体温下降的原因“尚未证实”。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和体内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反应能产生各种蛋白质和细胞因子,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上升。 自19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生活和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炎症反应的减少,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人类患病的频次。 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能解释日常体温波动。环境温度和基础体温差异过大,人体就要消耗更多能量,以维持正常体温。现代人住的好了,供暖、空调等已经覆盖大部分人口,身体温度的变化就会减少。因为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劳动强度低于19世纪。 专基因食品起作用了,随至免疫系统降低。怪病多了。 ,人类解放劳作耕耘后体能下降,环境污染破坏后身体机能损坏,所以后果很严重。

期待这项技术成熟。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的年轻,年轻可以让自己更加的自信,自信可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非常的有信心。

当然期待,因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美,每个人都不想让自己老去,这是每个人的愿望,如果这项技术成熟了,有很多人都会去尝试。

elife对国人友好。因为是elife作为新晋的高IF期刊,在国内的风评比好,属于JCR分区Q1,年发文量也不错。科研猫技术老师们对该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Elife对组学、测序类的原创文章非常友好,对纯数据库挖掘的文章比较一般,目前IF达到了分。

教学改革论文的期刊

有很多方面都可以投的!开源期刊,投稿周期短。《创新教育研究》、《教育进展》核心期刊,投稿周期比较长。《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复旦教育论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这样的论文能发表到《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是专门做反映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接收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这样的论文发表,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这样的论文能发表到《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

有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和,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改革开放的论文标准2000字

1978年我国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家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笔者在这里浅显地谈一谈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开始大量涌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而当时国内企业实行的是按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使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人员在会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各个行业所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淡化了行业色彩,突出了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会计制度,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层出不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已不再是独有的组织形式,统一规范上述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显然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由于财政部在1985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时,我国涉外经济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该制度对部分应当加以规范的会计实务未能予以规范。1992年财政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取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7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中更为广泛地借鉴了国际惯例。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末余额提取3%的坏账准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间性差异;允许对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25%以上且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影响力的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等。这一改革过程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同时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下一步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向社会公众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从而开创了我国内资企业实行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1993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这一改革较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影响也更深刻。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工程统一。该制度还大胆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12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资产减值的概念。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标准都体现了高度稳健的会计政策, 其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套会计准则体系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说,这套新准则的出台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800

回望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与你一起打开共同的记忆之门——发掘已经被时间深埋的记忆,激活已经处于 休眠的记忆,整理像竹简一样散落的记忆,再把这些记忆的珍珠,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红线串起,然后,我们共同收藏。我们将要收藏的这些人,不是伟人,甚至也不是名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我们将要讲述的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甚至是平淡无奇,但我们相信它们将会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走过四十年的我们,虽然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记忆之根,早已“紧握在地下”,因为我们都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中国自从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来,距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以说这是一种飞跃,这些改变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先从教育说起吧,教育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国七七年恢复了高考,文革十年那种单位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上大学的模式被招生考试代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公平的接受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民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教育制度的不断进步,使得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出现了出国留学热潮,发展到如今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初中、高中、和大学都送出国外教育。这样为我国和世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掌握现代化。有了火车,我们可以更方便的去远的地方学习,旅行,工作。有了飞机,我们可以花短时间出国。这些便捷、迅速的交通工具,组成了一张交通网,通往各个方向,并在不停的完善,不断的深入内部地区。便利的交通节约了人们出行的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促进了一些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例如,近几年,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的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我国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加,让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和涌现了一大批优势产业群,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的日益繁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的不断增强,使得区域发展呈现互联互动的良好态势。外贸、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总,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高的提高,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全体居民也共享了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人们从温饱走到了富裕。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穿好,并向着一切更好在发展着。现在的我们,享受着先一辈人奋斗的成果,所有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要保持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品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现代化技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着熟悉的歌声,我不由得感慨万千:30年的时间,祖国人民的生活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的家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迷人的城市——南宁。3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当然,我的家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讲,在他们那个年代,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只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南宁以前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城市。到处可见的是低矮的瓦房,条条道路都是水泥路,没有几条宽广的马路。一到晚上,到处黑灯瞎火,谁都懒得出来。更别提下雨了,路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道路平坦而宽敞。晚上,到处亮着灯火,形成一片美丽的夜景。南宁的绿化还搞得特别好,已经好几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殊荣呢!所以现在,南宁也通常被称为“绿城”。南宁不光是城市建设搞得好,近年来,南宁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农村,原来是草房居多,后来是瓦房居多。改革开放后,农民也翻身做主人了,不再受地主的压迫,而是自己当家作主。改革开放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许多农民靠种粮食赚得了不少钱,盖起了许许多多两层、三层的小楼,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农民不可能生活得如此有滋有味,这些都是党的正确领导促进了南宁农村的发展。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切,都因为“改革开放”四个字。生活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十分幸运,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为建设新祖国而努力!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感受最深的是与我们童年息息相关的教育,它以悄然姿态,在岁月的见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天,我无意中在妈妈的皮箱里发现了一张长方形的小票子,仔细一看,小票子上印着“全国定额粮票”字样。于是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说:“这是粮票。几十年前,因为国家粮食供应紧张。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妈妈还说,如果想要去粮站买粮食,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哦,这下我终于明白了粮票的来历。我又问:“那么现在为什么粮票又不用了呢?”妈妈说:“因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资供应很丰富,生活也就好起来了。买米、买面就不用再凭粮票了。”你瞧,现在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我们还可以随时买到各种品种的大米了。再也不需要用粮票了。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就更不要说了,穿一件雨衣,再打一把伞,和雨水进行大战,但雨水还是可以渗透进你的衣服里,把小小的身体里里外外地洗刷一遍。每次回到幼儿园,头发、衣裤已经湿透,鞋子几乎是不能穿的。虽然身子又黏又冷,任衣物上流下的水汇成“小河”。在冬天,上幼儿园也是一个艰辛的回忆,因为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总是会冻得通红,一个路程下来,手指早已成了根根的“红萝卜”……学校在发展,教室里,有了录音机,电视,投影仪,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走进了学校,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备课,可以做课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神话,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电脑,这个新时代的产物,进入了校园,使用的不仅是老师。学校里有了电脑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自己的知识。当然除了电脑房,还有自然室、音乐室、学生阅览室等等各种多功能教室。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校园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学校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密密麻麻停满了车子,大多是一些来接孩子的家长的小汽车,场面甚为壮观。家庭环境富裕的,甚至还有私家车接送,不用担心风雨的吹袭。其实,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魅力,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不断改变时下的教育条件,让下一代可以享受最灿烂的阳光!看着身边这些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物,觉得自己成长在这样的世纪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愿用世间最华美的词句描绘这一切,但最后我用最平凡的记忆把它们装进了心里,这就是我眼中的改革开放!老师点评:文章捕捉了时代产物“粮票”、校园、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的变化镜头,写出了小作者眼中的改革开放。语句通顺流利,结构完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结尾,不愧为一篇佳作。

  • 索引序列
  • 关于改革的期刊
  • elife期刊改革
  • 教学改革论文的期刊
  • 有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8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