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学生走读和住校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种重要安排。走读学生和住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行为等都有较大的不同。由此,学校和家长在确定孩子的学习安排时,都会对走读和住校这两种学习安排做出不同的考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形式以及学习的效率等的不同期望;另一方面,还受到家庭多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有的家庭可能经济发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如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呵呵社会调查报告写作指导与最新范文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一、标题要求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人: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三、报告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对寄宿制和走读制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以发现寄宿是否对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以山东省实验中学为个案,随机抽取本校区(走读制)和东校区(寄宿制)高一至高三各2个班的学生,搜集每一位被试的入校中考的纯文化课成绩以及入校考试后的成绩,对入校前的成绩和入校后的成绩分别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抽取本校区(走读制)和东校区(寄宿制)高一至高三各2个普通理科班(高一未分文理科选取两个普通班)的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学业成绩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入校成绩上两个校区的t值分别为、、都不存在显著差别(P>),但是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高三为济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比较上三个年级的t值分别为(P <)、(P <)、(P <),都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心理健康的比较方面,全体测试学生与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除了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它8项因子分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寄宿制的学生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的平均数都稍高于非寄宿制的学生,但是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寄宿与否对高中生影响不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上是相同的。寄宿制的学生与非寄宿制的学生在各年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但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多数因子分上寄宿学生高于走读学生。寄宿制和走读的高中男生在各个方面差异都不显著,而寄宿制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寄宿的学生(P <),人际关系敏感分非常明显的高于非寄宿的学生(P <)。 结论:从学业成绩的比较来看,寄宿的学生比走读的学生入学后有显著的提高,寄宿确实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心理健康水平上寄宿和走读的学生无论从总体上还是各年级的比较上都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在8个因子上都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非寄宿的学生说明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更加关心寄宿制女生的心理健康。住校班的作息时间表及活动安排与过去基本上不变,走读班的校内活动安排与过去有很大变化,学生不上早晚自习,不集体出早操,下午的校内文体活动也自动消失了。经过几年实践,走读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住校班学生。住校班和走读班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师也基本上是同一套班子。两类班学生差异的原因只能在课堂教学以外去探究。住校生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或生活指导员辅导。走读生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由学生在校外自主安排,由家长辅导。在这段时间里走读生在干什么?他们又想干什么?家长希望孩子干什么?家长是如何辅导孩子的?学校可采取哪些作为?这是本文探究的具体问题。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农村初中走读生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外生活,缩小直至消除他们与住校生的普遍差距。 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章)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阐明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并总结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访谈与调查对象的选取、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资料整理,还有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第二章调查农村初中走读生校外生活现状。首先是家庭教养情况,包括具体教养人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主要工种,以及对孩子家庭作业的督导情况。其次是走读生在家里学习情况,包括做家庭作业和看课外书的情况。还有走读生在家里其他生活情况,包括劳动、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和休闲活动。各种调查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现。第三章调查农村初中走读生和家长对校外生活的期盼。学生方面,主要有对家庭作业量的评判,对缺失的看法,对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家长方面,主要有对孩子德、智、体三者的排序,对孩子的担心与防范,对学校工作的愿望。第四章在第二、三章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家长、学校的角度分析如何引导、支持走读生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外生活,并对走读生提出几点另外的建议。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和核心部分。 本文从大竹县的三类农村初中里各选取一所学校作为研究蓝本,其调查结果与研究结论为川东地区农村初中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为学校在实行住校生与走读生分开编班后改进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借鉴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农村研究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着在农村地区。众多农村地区人口分布不集中、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众多是不争的现实。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上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显得尤为必要。2004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支援力度。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毋庸质疑,寄宿制学校为提高农村入学率,解决学生上学难等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特殊的办学方式和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
亲情是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动力和心里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归属和爱的需要正处于五种需要的中间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归属和爱的需要,往往是在亲情当中的到满足的。由此可见,亲情的获取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寄宿的特点,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往往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往往导致亲情的缺失。寄宿制学生亲情的缺失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恋家型学生的亲情缺失。由于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离开家来到学校寄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适应。其二,对学校环境不满意, 学生格外想念父母。其三,学生与父母产生隔阂,主动疏离。其四,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亲情的被动缺失。
2.心理困扰
寄宿制要求学生从家庭走向集体,从依赖父母走向自理自立。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期,在心理尚未成熟条件下极易出现心理困扰。很多学生入学前并没有做好寄宿制生活的应对准备,当独立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同时,学生出现困惑时,无法获得父母及时的疏导与宽慰,容易出现认知错误与心理扭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娇惯、溺爱,形成了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来到寄宿制学校后,由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导致人际交往矛盾重重。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个性压抑,甚至出现行为偏差。
3.生活枯燥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资源不足,各种硬体、软体设施缺乏等问题。“硬体不硬,软体不软”是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写照。很多学校教学装置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即“硬体不硬”。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很难吸引优秀老师前来任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即“软体不软”。“硬体不硬,软体不软”的结果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由于基本设施的缺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常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来形容很多寄宿制学生的枯燥生活。此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只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 很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严重缺失。单调的课程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厌烦情绪长久积压在心里。
4.社会化困难
人出生后面对的是一个既存的社会,要从一个生物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适应社会。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渐完成社会化的功能。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除正常的教育职责外,寄宿制学校还承担著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在学校完成。由于寄宿制学校封闭、单纯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与外界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的困难。
5.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管教,老师也往往顾及不到每一位同学,很多自制力差的同学易走向歧途。寄宿制学校生活相对枯燥,当学生面对多彩的外部世界时,尚未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各种诱惑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误导,走上迷途。如一些学生沉迷网路、电子游戏,荒废了学业。在欲望与金钱产生矛盾时,容易导致行为上的偏离,直至走上违纪乃至违法的道路。
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其服务的物件主要是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学生获得适当的心智与行为发展,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学校社会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对于寄宿学生的问题应给予更多支援和协助。
1.运用个案工作化解危机
个案工作施物件主要是问题学生,其目的是针对发生问题的个人,社工将他们的问题加以详细研究和分析,予以适当的解决。社工可以通过专业量表的测试,任课老师推荐等多种途径找到问题学生。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邮箱”,农村寄宿制学生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时,可将问题写下来投入信箱。社工根据收到的信件分析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困惑,筛选出需要专门辅助的个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治疗。这样的方式可以克服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极大地便利了社工专业辅导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辅导治疗当中可以采用危机介入、任务中心、社会――心理、行为治疗、叙事治疗等多种专业模式,运用心理辅导、社会救助、个案转介、功课辅助的方式,灵活使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困难,正确认识自己,弥补其缺陷。在个案中,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社工可以联络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工读学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济院等社会机构,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办法和出路。
2.运用小组工作开展治疗和预防
小组工作是指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帮助寄宿学生增进其社会功能,有效处理个人存在的问题。小组型别包括由正常的个人组成的小组及有问题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也包括正常个人和问题个人共同组成的小组。农村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问题学生人数众多且同质性强,开展小组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还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对已经出现亲情缺失、心理困扰、社会化困难、生活枯燥等问题的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治疗小组。在具体的小组治疗中,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让组员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克服自卑,并在同质性的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克服困难、共同成长。小组可以邀请从类似问题中成功走出来的同学分享克服问题的经验和感受,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达到增权的效果。除了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小组治疗外,社工可以组织更多的预防小组,开展预防教育和适应培训,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防范于未然。如宿舍是开展预防小组的可选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宿舍就是家,是感情寄托的地方。社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专门的辅导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团结、友好、互助关系的形成,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里快乐生活和成长,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3.运用社群工作提供社会支援
寄宿制学校学生众多问题出现的原因除学生个人外,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资源匮乏、学生缺少社会支援系统。针对此种情况,社工在学校社群工作方面应有更多作为。第一,社工充分扮演“资源连结者”的角色,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资源,改善学校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如社工可以与社会的公益组织建立联络,寻求帮助。运用公益组织的力量,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图书室,满足学生的阅读渴求。第二,社工积极发展与校外团体的横向联络,根据不同的需要,寻找相应功能团体的支援。如,社工可以积极联络学校周围的文艺团体进学校开展爱心演出,丰富学生课余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社工引领学生加强对外沟通,促进社会化。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参观、体验活动,促进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总之,社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连结各种有效资源,多途径、多层次上促进寄宿制学生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农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管理及办好寄宿制学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字一句说得清楚的,更不是一本二本能写得清楚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总结再总结,才能管理出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的,但我们应坚信国家不断加大边远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制度化。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寄宿制学校管理之我见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争取和自筹资金8522万元,新建2所学校,新建校舍面积达万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方式为学校配齐、配全教学仪器设备。促进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投资4899万元,改扩建7所寄宿制学校食堂533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36万元,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厨房设备,基本实现寄宿制学校标准化食堂全覆盖。加快寄宿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万元,实施标准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为2所学校实施“班班通”建设项目,新建和改建“班班通”设备65套;投入资金万元,为3所学校新建计算机教室6个,配备计算机297台,配备语音设备25套。
强化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
足额拨付寄宿制学校各项经费,2015年为9所寄宿制学校下拨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万元;下拨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万元;下拨学校工勤人员工作经费150万元;下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经费万元。下拨营养餐资金万元。认真实施捐资助学工作,除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外,还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机制。2015年为382名学生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500名学生发放正坤助学金、奖学金。
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寄宿制学校管理各项制度,使每位工作人员责任明确,责任到人,规范了管理流程,使寄宿制学校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采取教育系统领导分片联系学校的办法,加大对各寄宿制学校的指导和督查,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当中,作为衡量各寄宿制学校年终教育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组织开展开学检查,重点检查食品安全管理、食堂环境卫生、厨务人员健康体检,索证索票、清洗消毒,食品加工制作管理流程记录等。联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对全县寄宿制学校食堂和20所营养餐实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专项检查。组织公安、消防、卫生、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流动摊贩、商店超市、网吧、学校消防设施设备等进行专项检查,切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实施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
紧围绕学校和学生实际,从“吃、住、学、心、育、安”六个方面加强管理。管“吃”,宿管老师教育、指导学生与食堂人员配合,培养学生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管“住”,学校根据寄宿生人数,科学合理的设置宿舍住宿人数。宿管老师24小时陪护检查学生寝室的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及学生情况。管“学”,寄宿制学校严格实行晚自习值班制度,每天各班安排科任老师轮流值班辅导,同时在周末早晨安排教师督促学生晨读。管“心”,各学校在宿舍楼道或宿管老师值班室设置“亲情电话”,供学生跟家庭联系。安排班主任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针对寄宿生开展思想教育和亲情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与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健康成长。管“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晨间、午间、课外活动、晚间四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以文艺、体育、日常礼仪、安全常识、急救寻呼、自我救护等为主要内容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管“安”,即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护。每学期组织公安、食品药品监管、消防等部门在学校内开展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1、如微细致管理学生
这几年住宿生人数逐年增加,且年级分布不同,年龄段也不相同,不利于统一管理,我们把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不仅是管学生吃住,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住宿学生的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安全意识四个方面管理。
生活习惯、生活上学校严格把关
在确保本校生吃好、吃饱的基础上,注意营养的搭配,生活情况每天都有值周老师带队下,每个寝室生活委员组织的饭菜质量及份量检查组,并把当天的饭菜情况做记录,并教育和督促那些学生厌食挑食、吃零食情况。每天检查一次,每周总结一次。宿舍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以前土木结构瓦房,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房,床上用品也都是新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进行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中,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做起是成才的前提条件。其次,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学生发展德、智、体、美、劳前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保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清洁房间、洗衣服,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所以刚进校的学生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学生在寄宿制生活区里,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关爱他人,加速社会化的进程。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拟订了《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寄宿学生职责》,使学生个人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洗脸盆、碗筷并必须放在消毒柜里,毛巾、牙膏、牙刷摆放统一,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住校的.学习问题一时是我们教师议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我们的住校生和部分走读生一样,无人关心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让其自由发展,导致学习下降,家长肯定会大为不满,给学生以后学习习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此,我们在确保住校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要把晚上的辅导和督促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来抓。为此,成立了以各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住校生早晚学习辅导和督促的领导小组,对高段上二节25分钟的晚自习,低段上一节25分钟晚自习,上一节趣兴课,给他们教什么及辅导什么内容都由小组安排,有时叫他们看对心身健康成长有利的电视、录像等,特别对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小组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变“教我学”为“我会学”,这样住校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得到社会、家长的肯定。
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一切学校的工作前提、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成绩不好可以弥补,身体不好可以锻炼,唯独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和创伤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我校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后勤及副校长为副组长,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把住校生安全作为学校的神经线,要求班主任、值周教师、炊事员必须加强住校生的安全教育,并教给一些简单自救的办法,如采取的应急措施,《预防流感》、《怎样保护牙齿》、上下楼梯的注意事项,严禁携带的玩具等,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防患于未然,并制定《住校生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住校生安全责任书,后勤管理人员也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室内外设施、设备有无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住校生生病及时医治,如出现流行性疾病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及时与主管部门和县医院联系,得到他们及时的医治和防预,住校生安全日日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住校生基本上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所以要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是学生留得住的关键,为此,我校开展好学生的业余生活,专门成立了以各寝室管理教师与班主任为主的学生课余活动小组。
住校生寝室的管理
住校生寝室的管理、住校生每个寝室选举出有责任、有爱心,能有组织和号召能力的室长,并每一个寝室安排一名管理教师,并制定《住校生寝室管理制度》,规定了住校生必须严格遵守寝室制度,服从寝室管理教师和室长的管理,并要求管理教师经常深入住校生寝室,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帮助整理床上用品、清理日常用品等等,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后及时批评教育,(如住宿生乱窜宿舍,墙上乱涂乱画,说脏话,打人骂人,乱拿别人的东西等)。规定不准在寝室里乱扔果皮纸屑,值日生必须做好当天清理卫生工作,以保持寝室内外的整洁,日常生活用品按指定位置摆放整齐等一系列规章,还制定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要求住宿生人人对照住宿寝室管理制度,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寝室卫生每天检查三次(早、中、晚)每天都让值周教师记录下来,并在周一升旗仪式后把这周工作做总结,获得了这周文明寝室门上挂流动红旗,还有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爱我寝室”、美化寝室等活动,每年“六一”总结一次。好的给予表彰奖励。
2、选好几个人,用好几个人
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也从以前每生每月十几元现增加到每生每月一百四十多元,虽然物价比较高的今天也不算高,但用好这些钱难度大,为此要选好这几个人,用好这几个人。
选好主管后勤人员、出纳、会计三个人
这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特别是边远山区地区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从以前的十几元现增加到一百四十多元。虽然在物价比较高的今天,每人每月一百多元也不算很高,但用好它怎样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所以选好这三人是关键所在,寄宿制学生的吃住行,特别是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么,就不要说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开展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让学生留得住、吃得好,让家长放心。为此,我校召开几次校务会和教职工大会让大家公推公选,推选产生了主管后勤、出纳及会计人员,并大家集思广益、虚心借鉴、充分总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包括食堂工作人员等都要进行认真的酝酿和分析,制定了《学校后勤管理职责》、《出纳会计管理职责》。通过这些职责的制订,给主管后勤、出纳、会计指明和规范工作的任务和工作重心,有效保证对住宿生生活补助的管理。
选好炊事员
炊事员是学生饭菜的卫生、质量的关键,我校与炊事员签订聘任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书前学校制定了聘任炊事员一些硬要求:身体健康;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烹调技术的人;年龄25岁至45岁之间。选好、用好炊事员,校领导与后勤人员严格把关,制定了《炊事员职责》,并让聘用炊事员每年必须检查一次身体,获得县防疫部门健康证,方能上岗。
撰写教育学研究生论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论文的主题。但是,教育这个话题太宽泛了,必须将其缩小到更具体的内容。
选题思路
选题注意事项
参考主题
问题一:研究生论文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问题二: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 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嫌麻烦的话,也可以找人帮忙写,佳博论文写的论文很顺利,可以试一试。 问题三:硕士论文结论部分应该怎么写 英盛观察认为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问题四:研究生论文都是怎么写的啊??好难的。。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问题五:硕士毕业论文 绪论怎么写 小木虫 绪论对于硕士学位论文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篇成功论文的一个关键点。一般而言, 绪论应该包括一下内容: 一、选题的意义 该部分要写的内容是本文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危害或后果。也就是说作者发现了一个必得要研究解决的真问题。 写作的要求是: 1、问题要明确,不能太宽泛,没有边,比如一篇环境法的硕士论文不能上来就说环境问题如何严重等等。因为环境问题严重虽然是问题,但太大。 2、问题得是某种的矛盾,而不是一个现象。现象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须得分析出现象背后的隐藏的矛盾。 3、问题得是法律问题,不能是其他学科或领域的问题。 4、如果可能, 论证一下这是一个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 二、研究的范围 也就是说本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前述问题, 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留待解决等。其中可能还得界定相应的概念。 三、研究的方法 大多数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充分运用规范分析法已属不易,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因为研究的时间和经费都不允许作者进行实证分析。但如果能够充分占有已有的资料,也能够写出很好的论文来。 比较研究则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些。其他方法根据作者的能力选用。 四、研究的思路和进路或技术路线 本部分不是必须的, 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 综上,问题最重要,一篇论文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清楚? 问题六:硕士论文怎么写 您好,可以安排本科、硕士、博士等毕业论文,包修改,包通过,信誉保证,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问题七:参考文献中引用别人的硕士论文怎么写 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就可以啦 问题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怎么写? 一、基本格式: 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 二、题名页: 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 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 三、摘要及关键词页 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 无忧论文网 51lunwen/...7 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四、致谢页 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五、目录页 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 六、正文页 问题九:研究生小论文怎么写 让我根据上一年毕业的师兄的毕业论不 比较多,顺的肯定好 问题十: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什么? 一般相关硕士毕业论文的内容都可在百度上去找的。 如果你不能自己完成,你可以到高质高价论文网看一下。 可应对高难度论文创作,写作也很精细。 企鹅.
科普教育论文工程目标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工程方案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 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
教育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但很多教师不会写教育论文,觉得非常困难,即便写了也质量不高.这里学术堂就如何写教育论文提几点看法,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帮助.一、如何选定教育论文的题目从选题开始,我们给这篇论文制定一个总的原则, 强调实用性和指导性.忽略了实用性和指导性,你在撰写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偏差,我把这些可能出现的偏差 归纳成几个成语来讲.一是华而不实,就是光开花不结 果,论文写3000字,写到2800字时还没有出现中心论题,让人越读越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二是好高骛远,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你可能在选取论题的时候就要 犯错误,你可能专拣那些《开发智力》、《启迪思维》之类 不切实际的题目.这一类的题目太抽象,太缺乏操作 性.一篇数千字的文章,要写偌大一个题目,那将是老鼠吃西瓜,无从下口.三是夸夸其谈,完全不是自己的 真实感受,满纸空文,一点实际用途都没有.从选题开始就要脚踏实地.要写经验,那就要确实有经验,要写 教训,那就要确实有教训,不要为了写论文,无中生有, 编造一个题目来应付差事.四是隔靴搔痒,在靴子外面挠痒痒,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是一种没有任何 实际效果的主观愿望.如果选定的题目并非你自己真有体会的题目,那么,写起来只能是隔靴搔痒了.虽然 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是你还没有探究出一条有效的 途径或办法,就凭想当然去谈经验、谈办法,结果一定是隔靴搔痒.二、如何拟写论文提纲并依照提纲行文1.确立论点.论点明确了,你下笔的方向就明确了,你的行文始终围绕着论题,各个分论点都趋向总论点.因为心中有明确的总论点,一旦偏离,你马上就会察 觉.总论点是一篇论文的旗帜,什么都要以它作前导, 所以,论点必须旗帜鲜明,简洁明快,不要哕唆,不要含糊其词.让它统领我们行文,起到一盏灯塔的作用,照 耀我们的行文不致偏离航线.2.条理分明.有了论点之后,根据你自己占有的材料来决定把文章写成几大块,各个板块用一个什么样 的分论点来引领.每一个分论点下打算使用哪些材料, 在提纲中可以用A、B、c、D或者1、2、3、4之类,标上序 号,写起来就可以按部就班了.通过确定分论点,我们的素材已经通过了两次筛选.在收集整理材料时,决定取舍,哪些材料能为我所用,则取之,哪些材料与我的 论题无关,则舍之,这是一次筛选;提炼分论点时,是对材料再次筛选,那些安排在任何一个板块中都不合适的材料就是多余的,应该摒弃.这样,自然而然地淘汰了那些废话、空话、可有可无的话,使我们的文章语言精炼,论述精僻.3.层次分明.前面讲过,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文章写成几大块,把相关的材料写在一个板块内,使文章条理化.那么,板块的顺序安排有没有什么依据呢?有,要找到板块之问的逻辑联系,哪个板块应该放在前面,哪个板块应该放在后面,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章的层次.4.逻辑清晰.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文章有了层次,你就会把握住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看它们是承接关系,是递进关系,是并列关系,是对比关系,还是反衬关系,等等.你把握住了这些关系,就不会感到文章难写,你就不会东一句西一句地拼揍,你脑子里的思路自然就会清晰,写完了这一段下一段自然已在笔端.比如说两段之间是正反对比关系,你不会写了正面把反面忘了,既然上段写了正面,下一段必然要写反面,你想不写都不行.你要说某个事物很好,那么你会列举它第一什么好,第二什么好,第三什么好,既然你头脑中已经形成并列的几点了,你不会写了第一、第二,把第三忘记了.只要把握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文思会源源不断而来,写了这部分,与这部分相关的另一部分已自然在你脑子中形成,哪能没有内容可写呢?5.中心突出.前面讲过论点就像一面旗帜,你要始终高举这面旗帜.你每写一个段落,必须问问自己,这个段落对论证我的中心论点是不是有用,如果它是无关,你就豪不犹豫地删掉它.如果说我们文章的每一段都有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题起作用的话,那么文章的中心怎能不突出呢?相反,如果你的文章大段大段的话都与你的中心论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话,你的文章怎能达到中心突出呢?三、论文写作的忌讳记叙文主要使用形象思维,论说文主要使用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如小说之类的记叙文,在形象思维方式下,你可以随意编造,只要不悖常理有一定的情节,有人愿意读就行.然而,论文可不行,它使用抽象思维,不允许你想人非非.你只能在逻辑思维方式下顺理成章,思路必须在情在理,否则,就是胡说八道.论文还忌讳肤浅,论文不深刻,往往是因为题目选得太大,材料占有得过少,只能泛泛而谈,像一大锅清汤,一笊篱下去捞不了多少东西起来.文章不富厚,是因为材料不丰盛.常言道,巧妇难为无为之炊,要克服这样的缺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素材,把材料准备充分了才下笔.牵强附会也是论文之大忌,就是把一些本来用不上的材料生拉硬拽,拐弯抹角地让它跟主题挂上点钩,硬把它塞进文章里.把一些个别的、不具备普遍性的材料当成普遍性的论据用进去.为了证明某种教学方法好,就举例学生某某,原来成绩很差,用了这种方法他的成绩就上去了.我们不排除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但应该研究的是你的这个方法与这个孩子的学习进步是否真正存在着必然联系,只有现象,没有理论依据,这是形而上学.最后我们要说说俗套,提出的论点是时氅的,词语追求的是流行时尚的,不敢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出半点不同意见,不敢讲真话,只会摸顺毛.只套用别人的现路子,搞得如出一辙.俗套的文章一般都很肤浅,因为它是言不由衷的,深刻不了.最后一点意见或者说忠告,拿不准的字词就翻翻字典,不要把那些自以为是的字用上去,对于遗词用字,我们应该养成严谨的态度.
学生走读和住校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种重要安排。走读学生和住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行为等都有较大的不同。由此,学校和家长在确定孩子的学习安排时,都会对走读和住校这两种学习安排做出不同的考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形式以及学习的效率等的不同期望;另一方面,还受到家庭多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有的家庭可能经济发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农村研究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着在农村地区。众多农村地区人口分布不集中、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众多是不争的现实。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上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显得尤为必要。2004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支援力度。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毋庸质疑,寄宿制学校为提高农村入学率,解决学生上学难等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特殊的办学方式和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
亲情是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动力和心里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归属和爱的需要正处于五种需要的中间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归属和爱的需要,往往是在亲情当中的到满足的。由此可见,亲情的获取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寄宿的特点,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往往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往往导致亲情的缺失。寄宿制学生亲情的缺失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恋家型学生的亲情缺失。由于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离开家来到学校寄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适应。其二,对学校环境不满意, 学生格外想念父母。其三,学生与父母产生隔阂,主动疏离。其四,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亲情的被动缺失。
2.心理困扰
寄宿制要求学生从家庭走向集体,从依赖父母走向自理自立。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期,在心理尚未成熟条件下极易出现心理困扰。很多学生入学前并没有做好寄宿制生活的应对准备,当独立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同时,学生出现困惑时,无法获得父母及时的疏导与宽慰,容易出现认知错误与心理扭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娇惯、溺爱,形成了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来到寄宿制学校后,由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导致人际交往矛盾重重。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个性压抑,甚至出现行为偏差。
3.生活枯燥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资源不足,各种硬体、软体设施缺乏等问题。“硬体不硬,软体不软”是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写照。很多学校教学装置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即“硬体不硬”。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很难吸引优秀老师前来任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即“软体不软”。“硬体不硬,软体不软”的结果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由于基本设施的缺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常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来形容很多寄宿制学生的枯燥生活。此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只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 很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严重缺失。单调的课程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厌烦情绪长久积压在心里。
4.社会化困难
人出生后面对的是一个既存的社会,要从一个生物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适应社会。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渐完成社会化的功能。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除正常的教育职责外,寄宿制学校还承担著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在学校完成。由于寄宿制学校封闭、单纯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与外界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的困难。
5.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管教,老师也往往顾及不到每一位同学,很多自制力差的同学易走向歧途。寄宿制学校生活相对枯燥,当学生面对多彩的外部世界时,尚未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各种诱惑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误导,走上迷途。如一些学生沉迷网路、电子游戏,荒废了学业。在欲望与金钱产生矛盾时,容易导致行为上的偏离,直至走上违纪乃至违法的道路。
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其服务的物件主要是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学生获得适当的心智与行为发展,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学校社会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对于寄宿学生的问题应给予更多支援和协助。
1.运用个案工作化解危机
个案工作施物件主要是问题学生,其目的是针对发生问题的个人,社工将他们的问题加以详细研究和分析,予以适当的解决。社工可以通过专业量表的测试,任课老师推荐等多种途径找到问题学生。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邮箱”,农村寄宿制学生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时,可将问题写下来投入信箱。社工根据收到的信件分析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困惑,筛选出需要专门辅助的个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治疗。这样的方式可以克服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极大地便利了社工专业辅导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辅导治疗当中可以采用危机介入、任务中心、社会――心理、行为治疗、叙事治疗等多种专业模式,运用心理辅导、社会救助、个案转介、功课辅助的方式,灵活使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困难,正确认识自己,弥补其缺陷。在个案中,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社工可以联络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工读学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济院等社会机构,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办法和出路。
2.运用小组工作开展治疗和预防
小组工作是指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帮助寄宿学生增进其社会功能,有效处理个人存在的问题。小组型别包括由正常的个人组成的小组及有问题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也包括正常个人和问题个人共同组成的小组。农村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问题学生人数众多且同质性强,开展小组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还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对已经出现亲情缺失、心理困扰、社会化困难、生活枯燥等问题的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治疗小组。在具体的小组治疗中,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让组员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克服自卑,并在同质性的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克服困难、共同成长。小组可以邀请从类似问题中成功走出来的同学分享克服问题的经验和感受,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达到增权的效果。除了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小组治疗外,社工可以组织更多的预防小组,开展预防教育和适应培训,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防范于未然。如宿舍是开展预防小组的可选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宿舍就是家,是感情寄托的地方。社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专门的辅导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团结、友好、互助关系的形成,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里快乐生活和成长,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3.运用社群工作提供社会支援
寄宿制学校学生众多问题出现的原因除学生个人外,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资源匮乏、学生缺少社会支援系统。针对此种情况,社工在学校社群工作方面应有更多作为。第一,社工充分扮演“资源连结者”的角色,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资源,改善学校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如社工可以与社会的公益组织建立联络,寻求帮助。运用公益组织的力量,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图书室,满足学生的阅读渴求。第二,社工积极发展与校外团体的横向联络,根据不同的需要,寻找相应功能团体的支援。如,社工可以积极联络学校周围的文艺团体进学校开展爱心演出,丰富学生课余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社工引领学生加强对外沟通,促进社会化。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参观、体验活动,促进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总之,社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连结各种有效资源,多途径、多层次上促进寄宿制学生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农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我是这样理解的:学校的课题研究一般限于本专业。比如学植物的就别去研究书法,究学烹调的就别去研究声乐。科技论文的范围就很广,可跨专业跨行业,既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技术。比如机械专业的可写电脑专业的论文,数学专业的可写物理专业的论文。 只要你有研究有发现,学考古的写篇步进电机自动控制的论文也没人管得着。
对寄宿制和走读制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以发现寄宿是否对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以山东省实验中学为个案,随机抽取本校区(走读制)和东校区(寄宿制)高一至高三各2个班的学生,搜集每一位被试的入校中考的纯文化课成绩以及入校考试后的成绩,对入校前的成绩和入校后的成绩分别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抽取本校区(走读制)和东校区(寄宿制)高一至高三各2个普通理科班(高一未分文理科选取两个普通班)的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学业成绩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入校成绩上两个校区的t值分别为、、都不存在显著差别(P>),但是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高三为济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比较上三个年级的t值分别为(P <)、(P <)、(P <),都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心理健康的比较方面,全体测试学生与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除了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它8项因子分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寄宿制的学生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的平均数都稍高于非寄宿制的学生,但是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寄宿与否对高中生影响不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上是相同的。寄宿制的学生与非寄宿制的学生在各年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但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多数因子分上寄宿学生高于走读学生。寄宿制和走读的高中男生在各个方面差异都不显著,而寄宿制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寄宿的学生(P <),人际关系敏感分非常明显的高于非寄宿的学生(P <)。 结论:从学业成绩的比较来看,寄宿的学生比走读的学生入学后有显著的提高,寄宿确实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心理健康水平上寄宿和走读的学生无论从总体上还是各年级的比较上都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在8个因子上都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非寄宿的学生说明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更加关心寄宿制女生的心理健康。住校班的作息时间表及活动安排与过去基本上不变,走读班的校内活动安排与过去有很大变化,学生不上早晚自习,不集体出早操,下午的校内文体活动也自动消失了。经过几年实践,走读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住校班学生。住校班和走读班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师也基本上是同一套班子。两类班学生差异的原因只能在课堂教学以外去探究。住校生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或生活指导员辅导。走读生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由学生在校外自主安排,由家长辅导。在这段时间里走读生在干什么?他们又想干什么?家长希望孩子干什么?家长是如何辅导孩子的?学校可采取哪些作为?这是本文探究的具体问题。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农村初中走读生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外生活,缩小直至消除他们与住校生的普遍差距。 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章)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阐明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并总结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访谈与调查对象的选取、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资料整理,还有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第二章调查农村初中走读生校外生活现状。首先是家庭教养情况,包括具体教养人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主要工种,以及对孩子家庭作业的督导情况。其次是走读生在家里学习情况,包括做家庭作业和看课外书的情况。还有走读生在家里其他生活情况,包括劳动、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和休闲活动。各种调查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现。第三章调查农村初中走读生和家长对校外生活的期盼。学生方面,主要有对家庭作业量的评判,对缺失的看法,对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家长方面,主要有对孩子德、智、体三者的排序,对孩子的担心与防范,对学校工作的愿望。第四章在第二、三章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家长、学校的角度分析如何引导、支持走读生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外生活,并对走读生提出几点另外的建议。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和核心部分。 本文从大竹县的三类农村初中里各选取一所学校作为研究蓝本,其调查结果与研究结论为川东地区农村初中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为学校在实行住校生与走读生分开编班后改进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借鉴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和;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和;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和;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和35%。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1]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已不再胜任教学工作,而由于受当地财政水平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和正规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的却聊聊无几。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对农村教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普遍较低,而随着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村教师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越来越为之不满。迫于生计,一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些并无教学资格的人,而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每月只需支付一些代课费用。从代课这一现象一方面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在岗抽查和教学水平的定期评估,严查教师找人代课的现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致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所以就导致了大量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虽然也有许多农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四)外出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对于留守子女的定义,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95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与此同时,学生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比例占外出民工总数的,是外出打工家庭总数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亲外出打工数明显多于母亲。统计结果还显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进行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为,而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 、的 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低仍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在广大农村,因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要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作为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师生交流。通过一些积极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加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集体中感受温暖。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广大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选择。
所谓寄宿制学校,是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学校是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中央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总规模已达222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中西部农村初中寄宿生分别达到和。”[3]
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摆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寄宿学校学校中充分体验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唐斌.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2007.
[3]杨东平.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地区上的差异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该要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学子未来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
1、农村学校管理问题概述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理念还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极为落后的,对于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毫无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当中,是相当教条的,着重统一而忽视个性,重视服从而忽略交流,重形式更甚于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十分呆板沉闷,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毫无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
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是依靠着生硬刻板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被动,同时也是处于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书写、课堂授课甚至是布置作业的多少与次数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打击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缺乏有效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情况来看,却极为缺乏这种指导。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对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前有许多农村学校虽然要求了教师提交工作计划,但是对于教师所提交的工作计划并不重视,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工作计划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大大缺失,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低效和低质。
缺乏创新意识
对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状况来看,创新意识的缺乏却让人心惊。大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都只是依靠以往的形式和规章制度来进行,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脱节,不仅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同样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之所以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农村学校中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仅针对的是教师,同时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学校更加重视的量级的工作,比如说发表论文的数量、课题研究的数量以及辅导学生作品获奖的数量等。而对于质的工作,却极为忽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量而产生的投机行为。从而使得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针对于学生,在城市学校开始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农村学校依然是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一来就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一直以来,在农村学校当中,管理手段的应用都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状况,首先是因为农村学校无论是在资金、师资力量上都与城市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导致农村学校对先进管理手段认识上的匮乏。其次,即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先进管理手段给学校所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经济、师资、所处地区等客观上的因素,导致学校无法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从而对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2、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农村学校管理的强化方法
要想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那么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才能让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有目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来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这是因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对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展示机会,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优质课评选,这样都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管理中陶行知管理思想的应用
要想将陶行知管理思想更好地应用在农村学校管理当中,那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以校长为代表,多方参与的科学民主学校管理机制。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进行分离,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才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听从多方的声音,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其次,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政策,帮助学校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让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发展。第三,学校一定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根据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合理使用办学经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此来提高办学效益,这样才能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方式解读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当中,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缺少,导致农村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学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反对任何教学过程中形式化、教条化以及传统化的教学方式。要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学校一定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可以开展不同的交流会或者是座谈会,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组织不同的教研活动,对当前农村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构,这样才能更加详实地掌握农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尽快改善当前的状况,才能让农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入手,改善管理现状,并且将陶行知管理思想应用到其中。除此之外,还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升,根据这一问题则可以采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子创造更加明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保全,殷中木,赵孟桃.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4(2).
[2]向威宇.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00264-00264.
[3]刘彦红.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中文信息,2016(5).
[4]阿不力米提司马义.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2016(5):00066-00066.
[5]魏学龙.浅析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267-00267.
[6]管建宏.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人间,2015,188(29):105-105.
[7]麦麦提吐逊阿布都热依木.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代写论文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在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的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均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4)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5)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实现的。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 (1)家庭培育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1]。作为初级群体典型的家庭,在培养人性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邻居、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它对一个人正常情感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接受着母乳的喂养、亲人的搂抱及逗乐,在这里实际上他就接受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情感:食物、温暖和互动,这种互动满足了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也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个体的成长,这种情感的互动日渐变得重要,一个人是否懂得接受别人的爱,是否懂得给予别人以爱,这与他在家庭中的情感的互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2)家庭教育为儿童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奠定基础。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长期共同生活中确立的、为多数成员所承认和期望的行为方式,如风俗、习惯、礼节、禁忌、社会基本道德、法律等。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也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儿童对这些社会规范的获得主要通过家庭的影响和传授才能实现的。家庭是一个人最先进入的人际群体和社会组织,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儿童的行为始于模仿,父母是他们赖以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饮食方式、衣着风度、行为习惯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同时,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传授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家庭的影响及父母的教育,最先在孩子“一片空白”的心灵上留下各种痕迹,而这些痕迹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难磨灭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首要的基础环境,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家长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尽管学校教育及其它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家庭影响、父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学校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智力基础。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管理缺位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有825%的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约有6%的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其余部分留守的儿童在姑姑、姨妈、舅舅等亲戚家或独自留守。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为三类: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监护;上代监护,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来监护;自我监护型,即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网中 网公文) 2.教育滞后 留守儿童一般由祖辈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仅能以语言传授世代间的经验,无法给孩子以先进的现代教育。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便存在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缺乏良好启蒙教育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许多缺憾。另外,由于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正常家庭儿童好。 3.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而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中有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长此下去,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烦躁、脆弱。 4.道德滑坡 一些原来各方面都不错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留守儿童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唆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三、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 1.帮助和引导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中,不要借口发展经济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将孩子教育成人。 2.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并逐步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富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型家庭,从深层上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路径。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是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造成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既是缺位家庭和缺失亲子教育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大家庭和成长成才的摇篮。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兼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且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安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4)建立“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制,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关爱,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缺位家庭、缺失亲子教育的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5)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托管中心”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制度,并记录留守儿童每一天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使老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开通亲情电话,增加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和亲子交流的次数,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网中 网公文) 回答者声明:非原创,希望提问者可以借鉴其中的内容。
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教育论文
摘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线,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起步点。小学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期,在这个期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智等都未完全的形成。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以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本文就小学教育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换个角度来思考,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就是对人才的竞争,所以国家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培养越来越看重,这也对教育事业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各个小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以升学率来评判院校的教学质量。这些因素就促使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小学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更好发展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一、传统小学教育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素质教育,但是相对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理念还是相对落后,传统的小学管理理念尚未和新课改下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行良好的融合;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小学教育也就自然将文化课成绩作为了评价学生的第一标准,这一观念的实行,必定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素质教育的广泛运用后,上述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形看,这类情况还是较为普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显然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有许多的小学,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设施条件不是很好的小学,现在还是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但学生是根据分数来评定,就连老师的教育水平也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数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这种考核机制也有它的优异之处,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培养存在着局限性。所以,这种考核机制需要一定的改善,才能更好的进行小学生素质教育。
(三)小学教育模式规范化
从教师的课堂教育来看,目前大多数的教师的教育模式还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下,对于教学思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教学资源,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还是秉持着以自身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个体性差异等。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质量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在作业布置时,也并没有充分的把握住布置作业的特性,对作业训练面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设定,作业形式较为片面、单一、枯燥。
二、针对小学教育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质
在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将综合性素质培养理念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该纠正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观念,不应从单一的成绩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数的呈现只是学生一个面的体现。而从“德智体美劳”等综合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这对于小学生教学管理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行小学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对教师进行筛选时,应当采取更为严苛的筛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来进行评定,并且在教师入职之后应当进行层次化的培养,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教育考试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将教育管理者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充分将管理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三)相关部门加强教育投入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地区差异还是较为明显,有部分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都较为匮乏。而教育事业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教育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增加对小学教育的投入,将教育设施进行完善,让教学能够正常进行。在教学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将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才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结语
和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的教学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某一些环节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使小学教育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便需要对当前的学生评价模式、教师整体水平、教学研究制度等进行有效的改善,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让小学生能够从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教育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小学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多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在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提升,促使小学教育事业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颜肇鹏.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75.
[3]杨宝忠.小学教师敬业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5.
[4]韩宝琴.探讨小学教育管理[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5]张莉.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及防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何晓蓉.新背景下公立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