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是为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期刊或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有申请者个人获奖证书,获奖单位署名同济大学),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相当于前述1篇论文。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参照此规定执行,申请专业学位者按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的相关要求规定:

1、申请理学、医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或SCIE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或SCIE检索(或有2篇发表在EI收录期刊源上,或被EI检索 )。

2、申请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SCIE、EI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SCIE、EI检索。

3、申请哲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 SSCI、A&HCI、CSSCI 期刊源上,或全国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认定的学术期刊上。

参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021年,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安排,要看同专业的博士生和相近专业的博士生论文提交情况,论文交齐之后,再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这些工作筹备齐全之后,才能开始答辩。关注此问题的学员请注意同济大学研究生网战信息。

硕士论文的话,它的文章不是优秀文章,就可能不会收录,博士文章一般都会进行收录。也有可能是学校提交的时间过慢,导致数据库还未编入。 查找本校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一般更快的方法是去图书馆直接查找,每个学校图书馆基本都有电子版和纸质版,具体的馆藏分布你可以问下工作人员。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发表

正常。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徐龙乾本人亲自下场回答了该提问。他表示,没想到竟然在知乎热榜看到自己,首先更正了一些细节,就是他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组里已经4年

竟然看到了自己,稍微更正一些细节,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本组已经4年!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好几篇论文,特别是前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成果有点水,后面才慢慢入了门,开始发表一些更高的成果,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吧。

一、只能说很厉害了,这(论文水平)已经逼近优青 的水平了,单纯说代表作,一作+通讯总数至少要40 篇才有戏。 但是呢一般博士期间能发个1-2篇WR EST都属于开香槟庆祝的节奏,这个直接5篇起步,只能说博 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本身同济 就属于国内环境学科顶级梯队,清华-哈工-同济都是顶级的。一个是平台本身就很屌,发 WR EST也是家常便饭,再一个研究的课题也容易出文章。 我前面夸是针对论文水平,因为WR EST在环境领域就是顶刊。

看着题目是搞电化学的,这种做起来试验周期短,反应器又小,噱头比较足,再配合材料学科的各 种表征一顿操作,相比于你做传统环工当然是更容易发文章。有些电化学做的更屌的人已经不屑于 发WR EST了,他们一般会冲化学或者材料的顶刊,甚至子刊,相较而言发WR EST对他们来说已经 是次级选项了。 只能说,环境或者说给排水的领域太大而且交叉学科,很多人只能看到WR EST是顶刊,发了顶刊 就是流弊,却看不到这后面不同赛道的难易对比就是天壤之别。

二、我有朋友他们纯搞催化的,一堆 WR EST代表作甚至连青基 都申不上,至少要ACB起步~但是你拿5篇WR EST来卷传统水处理领域 绝对就是降维打击。当然,我甚至还有个师兄最好的代表作仅仅是BT和JCLP,结果人家居然一次就 中面上了。 说实话我这种老老实实做反应器的贼羡慕这种搞电化学搞催化的,一个是搞反应器费时费力费钱, 而且反应器偏工程,idea和novelty又不好找,论文也不容易发,吃力不讨好贼tm不爽,环境专业 的谁不想疯狂灌WR EST呢。 同济那边的大牛组里一般会有几个分工,比如有一波人专门帮大牛跑业务干实事,还有一波人专门负责写文章。

三、现在学生也不傻,我一个哥们就在同济当老师,某杰青老板门下,跟我吐槽那边硕士生博士生又不 是傻子,都抢着去跟电化学、催化的小老板混,WR EST随便发,谁特么愿意本本份份搞传统环 工,让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中试,你自己实验没做完,你同门都出2篇WR了。怎么说呢,也的确是科研密码。你说他水,他发的文章全是WR EST环境高质量顶刊,他博士毕业直接去211个副高都够了。 你要说他不水,他这个研究就是个偏材料的花头精,说得难听一点,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现在WR 已经不是当年Mark执政那个看重工程应用的WR了,现在各种材料催化的也疯狂收,占了赛道优势。

能发10篇以上的那种,如果不是灌水,你真的无法解释,一天就24小时,如果每篇都是干货满满, 那我就想问这试验是啥时候做的?雇人做的?那最后的大论文不得写个10万字。但是你会发现即使 博士期间发10篇SCI的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不过150-160页,博士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做的全 写进最后的博士论文,那为啥发那么多小论文,最后博士论文总量也还是那个量?那就只有一个可 能,就是每篇小论文的干货其实真没多少!

四、一个博士,3-4年的科研时间,做出支撑2-3篇小论文的实验量是正常水平,你再努力姑且算你能做 出5篇的量,那最后怎么就能发10篇SCI,那不就是把本来一篇文章的试验量,拆成两篇或者三篇论 文来写嘛!这不就是灌水嘛,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 据我观察,身边的博士其实水平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明显的差距,但是博士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博士喜欢冲顶刊,恨不得穷尽整个博士只为出一篇science 和 nature,而有的博士则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凑点儿数据就发,1区中不了投2区,2区中不了投3区,3区中不了投4区,4区中不了投开 源,开源中不了投EI期刊,EI期刊中不了投EI会议,EI会议中不了投中文核心。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选第一条路的大多数铩羽而归,选第二条路很多都是春风得意!

五、一样的努力 一样的付出,结果的差距让人唏嘘不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打算博士毕业去企业,那你就 选第二条路,在一些HR眼里,你心心念念的顶刊在他那就是一个杂志,有很多HR根本不知道啥叫 SCI!即使你打算留高校任教,我也推荐你走第二条路,因为发顶刊真的很吃设备和资源,去一个一 般的学校,你再有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学校招你来就是来发文章的,你跟领导说,你这 设备不行我写不出来好文章,那领导就会请你走开!

还有一个误区,是博士生经常犯的错误,总是等着试验全做完了,数据都处理好了,才开始写论 文,实话说,当今卷到飞起的年代,你如果还是这个套路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没有实力,没有学术的追求,你就灌水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投!车轮战,让 你的所有论文一直处于审稿状态!灌水不可耻,毕不了业天天被导师骂,被师弟师妹看不起才可耻!

2021年,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安排,要看同专业的博士生和相近专业的博士生论文提交情况,论文交齐之后,再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这些工作筹备齐全之后,才能开始答辩。关注此问题的学员请注意同济大学研究生网战信息。

他的科研研究方向简单介绍就是废水资源回收,在环境领域不算是一个新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针对人类尿液中的氮磷,通过电化学法实现资源的选择性回收,希望从其中回收一些高附加值的资源。

同济大学管理博士毕业论文

2021年,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安排,要看同专业的博士生和相近专业的博士生论文提交情况,论文交齐之后,再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这些工作筹备齐全之后,才能开始答辩。关注此问题的学员请注意同济大学研究生网战信息。

竟然看到了自己,稍微更正一些细节,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本组已经4年!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好几篇论文,特别是前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成果有点水,后面才慢慢入了门,开始发表一些更高的成果,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吧。

一、只能说很厉害了,这(论文水平)已经逼近优青 的水平了,单纯说代表作,一作+通讯总数至少要40 篇才有戏。 但是呢一般博士期间能发个1-2篇WR EST都属于开香槟庆祝的节奏,这个直接5篇起步,只能说博 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本身同济 就属于国内环境学科顶级梯队,清华-哈工-同济都是顶级的。一个是平台本身就很屌,发 WR EST也是家常便饭,再一个研究的课题也容易出文章。 我前面夸是针对论文水平,因为WR EST在环境领域就是顶刊。

看着题目是搞电化学的,这种做起来试验周期短,反应器又小,噱头比较足,再配合材料学科的各 种表征一顿操作,相比于你做传统环工当然是更容易发文章。有些电化学做的更屌的人已经不屑于 发WR EST了,他们一般会冲化学或者材料的顶刊,甚至子刊,相较而言发WR EST对他们来说已经 是次级选项了。 只能说,环境或者说给排水的领域太大而且交叉学科,很多人只能看到WR EST是顶刊,发了顶刊 就是流弊,却看不到这后面不同赛道的难易对比就是天壤之别。

二、我有朋友他们纯搞催化的,一堆 WR EST代表作甚至连青基 都申不上,至少要ACB起步~但是你拿5篇WR EST来卷传统水处理领域 绝对就是降维打击。当然,我甚至还有个师兄最好的代表作仅仅是BT和JCLP,结果人家居然一次就 中面上了。 说实话我这种老老实实做反应器的贼羡慕这种搞电化学搞催化的,一个是搞反应器费时费力费钱, 而且反应器偏工程,idea和novelty又不好找,论文也不容易发,吃力不讨好贼tm不爽,环境专业 的谁不想疯狂灌WR EST呢。 同济那边的大牛组里一般会有几个分工,比如有一波人专门帮大牛跑业务干实事,还有一波人专门负责写文章。

三、现在学生也不傻,我一个哥们就在同济当老师,某杰青老板门下,跟我吐槽那边硕士生博士生又不 是傻子,都抢着去跟电化学、催化的小老板混,WR EST随便发,谁特么愿意本本份份搞传统环 工,让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中试,你自己实验没做完,你同门都出2篇WR了。怎么说呢,也的确是科研密码。你说他水,他发的文章全是WR EST环境高质量顶刊,他博士毕业直接去211个副高都够了。 你要说他不水,他这个研究就是个偏材料的花头精,说得难听一点,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现在WR 已经不是当年Mark执政那个看重工程应用的WR了,现在各种材料催化的也疯狂收,占了赛道优势。

能发10篇以上的那种,如果不是灌水,你真的无法解释,一天就24小时,如果每篇都是干货满满, 那我就想问这试验是啥时候做的?雇人做的?那最后的大论文不得写个10万字。但是你会发现即使 博士期间发10篇SCI的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不过150-160页,博士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做的全 写进最后的博士论文,那为啥发那么多小论文,最后博士论文总量也还是那个量?那就只有一个可 能,就是每篇小论文的干货其实真没多少!

四、一个博士,3-4年的科研时间,做出支撑2-3篇小论文的实验量是正常水平,你再努力姑且算你能做 出5篇的量,那最后怎么就能发10篇SCI,那不就是把本来一篇文章的试验量,拆成两篇或者三篇论 文来写嘛!这不就是灌水嘛,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 据我观察,身边的博士其实水平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明显的差距,但是博士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博士喜欢冲顶刊,恨不得穷尽整个博士只为出一篇science 和 nature,而有的博士则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凑点儿数据就发,1区中不了投2区,2区中不了投3区,3区中不了投4区,4区中不了投开 源,开源中不了投EI期刊,EI期刊中不了投EI会议,EI会议中不了投中文核心。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选第一条路的大多数铩羽而归,选第二条路很多都是春风得意!

五、一样的努力 一样的付出,结果的差距让人唏嘘不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打算博士毕业去企业,那你就 选第二条路,在一些HR眼里,你心心念念的顶刊在他那就是一个杂志,有很多HR根本不知道啥叫 SCI!即使你打算留高校任教,我也推荐你走第二条路,因为发顶刊真的很吃设备和资源,去一个一 般的学校,你再有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学校招你来就是来发文章的,你跟领导说,你这 设备不行我写不出来好文章,那领导就会请你走开!

还有一个误区,是博士生经常犯的错误,总是等着试验全做完了,数据都处理好了,才开始写论 文,实话说,当今卷到飞起的年代,你如果还是这个套路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没有实力,没有学术的追求,你就灌水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投!车轮战,让 你的所有论文一直处于审稿状态!灌水不可耻,毕不了业天天被导师骂,被师弟师妹看不起才可耻!

他的科研研究方向简单介绍就是废水资源回收,在环境领域不算是一个新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针对人类尿液中的氮磷,通过电化学法实现资源的选择性回收,希望从其中回收一些高附加值的资源。

努力是有可能的。评选的原则: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勿滥。评选的原则: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勿滥。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数不超过学年度学校授予博士学位论文总篇数的10%,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篇数不超过学年度学校授予硕士学位论文总篇数的5%。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组织评选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备案。学校对于当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型全国一级学会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组织评选中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奖)的博士作者,直接给予奖励。如果本人同时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累计奖励。学校对于当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型全国一级学会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组织评选中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奖)的博士作者,直接给予奖励。如果本人同时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累计奖励。

同济大学博士要几年毕业论文

你好:“1、本科生需读完硕士才能读博士,专硕学制2年,学硕学制3年,博士三年,读完硕士再读博士大约是5-6年,如果已经有硕士学位那就另当别论了。2、如果是硕博连读至少要5年时间。如果遇到某些特殊专业,比如医学,5年肯定不够,至少8年起步。”

1、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如果有能力硕博连读总共是五年,如果没能达到毕业的标准可能会延迟毕业一年或半年。当然,医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制是要比其他专业多个一年左右的。 2、博士研究生也分为脱产博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两种的,不过大多数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能拿到学位,这点与在职硕士研究生有很大的差别。 3、脱产博士研究生也就是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至六年,大多数读到第三年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所以说大多数4,5年就毕业了。 4、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大都为4-8年,但是也有少数专业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样3-6年的,也是最后的答辩合格方能毕业。

要求要三年一般都是延期一年最长可以延期六年在长就毕不了业了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要多少字

1、文献综述不得少于3000字,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英语专业2000字以上。 2、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3、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4、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5、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6、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 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 万字。

如若论文太长,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 万至20 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一部专著出版。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

论文字数要求

(1)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 800 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

(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不能写作、、2。

(3)数值的修约按照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右,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1位小数,修约为;修约为;修约为,修约为。

国家没有硬性规定博士论文的字数,不同学校所规定的博士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不同,以河南大学2019年上半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为例:

学位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字数:

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万字。

1、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一般管理博士论文需要八到十万字,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

  • 索引序列
  •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发表
  • 同济大学管理博士毕业论文
  • 同济大学博士要几年毕业论文
  •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论文要多少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