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发布时间: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1疏松桂主编.英汉自动化词汇.科学出版社,1985.2疏松桂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88.3疏松桂著.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科学出版社,1991.4疏松桂.感应电动机平滑调速的展望.自动化,1958,1卷1期.5疏松桂等.直流同步随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学学报,1960,11卷1期.6疏松桂.多台电轴系统的稳定性及非线性振荡问题.数学学报,1960,11卷2期7疏松桂.核弹头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7,第1期.8疏松桂.核弹头对软目标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8,第4期9疏松桂.核弹头对线目标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9,第1期.10疏松桂.备用复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及期应用.自动化学报,1979,5卷2期.11疏松桂.最可靠控制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学报,1980,6卷1期.12ShuSonggui,The Analysis and Synthesis for the Reliability of a Cascade Safety System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Bilateralmeeting on Control Systems,1982.13Shu Song gui and GaoJinling,A Universal Hearistic Method for SoIving the Redundancy Optimization Problems,ProceedingsnofChina-JapanReliabilitySymmposium(chinesePart),Shanghai,China,1987.14疏松桂等.天文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88.15疏松桂.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问题.第一届中国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应用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安,1988.16ShuSong-gui,A Precision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the Relability of a Reduhdant Contro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ProceedingofIEEEInternationConferenceonSystemsEngineering,Dayton,OhioU.S.A.Aug,1989.17疏松桂.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CIMS)可靠性及生产率的预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论文集.西安,1989.18疏松桂.带有缓冲库的CIMS分析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自动化学报,1992,18卷1期.19疏松桂等.级联生产线的可靠性分析.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届中国学术年会论文集1991.20ShuSongguiandYaoZengqi,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stage Repairable CIMS with Finite Buffers,ProceedingsofIFACSymposiumonLargeScaleSystems:TheoryandApplications,Beijing,China,1992.

1 科技成果奖励情况[1]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2]新型高抗挤套管与复合管柱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3]定向井、丛式井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4]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5]新型高抗挤套管(TP130TT)与复合管柱技术,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6]实钻地层正交各向异性的评估方法,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7]井口脉冲振动固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8]实钻地层钻井特性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9]浅层稠油热采井套管设计、完井工具的研制及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10]高温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11]南海西江边际油田大位移井开发技术,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200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大港低渗块状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13]复杂工况下钻柱安全性关键因素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9[14]授权发明专利16件[15]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2 第一作者发表的部分论著 [1]Modeling & Simulation in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or Oil & Science Press,Duluth,USA,2012 [2]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与钻完井控制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3]油气井管柱力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4]井眼轨迹控制.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5]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6]油气钻探新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7]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SMD System in Ultra-deep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8]The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A Tubular String in An Inclined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3[9]Research into Magnetic Guidance Technology for Directional Drilling in SAGD Horizontal Science, 2013[10]无隔水管深水钻井作业管柱的力学分析.科技导报,2012[11]O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of the Down-hole Drag & Torque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ERD).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2]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Casing Wear in Horizontal Drilling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13]On a Method of Prediction of the Annular Pressure Buildup in Deepwater Wells for Oil & Gas.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nsitivity to Loads and Strength of Casing under Complic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15]On Appropriately Matching the Bottomhole Pendulum Assembly with the Anisotropic Drill Bit, to Control the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6]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gradation of TP110TS tube steel in high H2S corrosive , Materials & Continua, 2011[17]Study of a Mechanism for Well Deviation in Air Drilling and Its Control.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18]Evaluation Method for Anisotropic Dr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by Using Acoustic Wave Waves,InTech,2011,ISBN 978-953-307-572-3[19]海洋石油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世界石油工业,2010[20]Prediction of Casing Wear in Extended-Reach Drilling. Petroleum Science, 2010[21]Limit analysis of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in South China Sea. Petroleum Science, 2009[22]地层自然造斜特性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石油学报,2008[23]Study and experiment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s of BHA. SPE114634,2008[24]煤层气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石油学报,2007[25]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及导向钻井分析.石油钻采工艺,2006[26]Experimental study of rock drill-ability anisotropy by acoustic velocity. Petroleum Science, 2006[27]易斜地层防斜打快钻井理论与技术探讨. 石油钻探技术,2005[28]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完井工艺分析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29]南海西江大位移井定向控制技术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30]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头选型技术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31]钻井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回顾、现状分析与建议.石油科技论坛,2004[32]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ubing Behavior in HPHT Well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2004[33]油气钻井技术展望.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含盐膏层井复合管柱优化设计技术.石油钻探技术,2003[35]Buckling Behavior of Pipes in Oil & Gas Well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36]Inversion Method of the Formation May 2001[37]水平井管柱屈曲与摩阻分析.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8]On Instability of Wellbore & Its 2000[39]套管载荷分析与强度设计软件研究.石油钻采工艺, 1999[40]油气钻井中井眼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控制问题//高德利等:中国科协第46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地下资源勘探开发与钻井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An analysis of helical buckling of long tubulars in horizontal [43]谈谈定向井井壁稳定性问题. 石油钻采工艺,1997[44]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若干工程问题//高德利等:中国科协第2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45]钻柱涡动特性分析.石油钻采工艺,1996[46]井眼轨迹控制问题的力学分析方法.石油学报,1996[47]钻压防斜技术的实践与理论探讨.石油钻采工艺,1995[48]Predicting and Scanning of Wellbore Trajectory in Horizontal Well Using Advanced 29982, 1995[49]石油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大挠度三维分析.应用力学学报,1995[50]钻头和地层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的一种表达方法.石油学报,1994[51]邻井距离扫描计算与绘图原理.石油钻采工艺,1994[52]谈谈石油钻柱失效问题.石油钻采工艺,1994[53]典型导向钻具组合的力学分析方法.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3[54]地层各向异性的评估方法.石油学报,1993 [55]下部钻具组合大挠度问题的权余法分析.石油学报, 1992[56]石油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平面纵横弯曲大挠度分析.工程力学,1992[57]钻头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石油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58]带弯接头井下动力钻具组合的造斜特性.石油钻探技术,1991[59]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对井斜的影响.石油学报,1990[60]典型地层的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61]A mechanical analysis of BHA behavior in a horizontal well with the Method of Wghted China-Canada Heavy Oil Symposium,1990[62]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三维宏观分析.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63]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新模型.石油钻采工艺, 1989[64]井眼轨迹控制的多功能微机程序.石油钻采工艺,1989[65]弹性钻柱两个特殊点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66]受内压异厚度截锥~圆柱组合薄壳的塑性极限分析.机械强度,1986

1、怎样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 1992 煤炭工程师 №1. 独著2、对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探讨 1993 煤炭工程师 №5 第一作者3、WTC瓦斯突出参数仪及其应用 1994 煤炭工程师 №4 第1作者4、对煤巷掘进工作面放炮后瓦斯涌出预测指标的探讨 1996 煤炭工程师 №4 独著5、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预测突出敏感性的探讨 1997 煤矿安全 №10 独著6、中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及发展 1998.国际采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独著7、中国煤矿瓦斯抽放技术研究及发展 国际采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作者8、煤与瓦斯突出非接触式预测技术的研究 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独著9、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对策探讨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第1作者10、我国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协第3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 独著11、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方向探讨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理论战略探讨 矿大出版社 独著12、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体化研究,中国科技奖励,2008-9,第一作者 13、中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状及其预防的对策建议,矿业安全与环保,,第一作者 14、突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途径探讨, ,煤炭科学技术,独著

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01)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Pdeposi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doi:) YanHai Cheng,Yong Zou,Lin Cheng,Wen 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anti-foulingproperty of the electroless Ni-P coating,Materials Letters,62(2008) 4283-428503)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ow-induced vibration in heatexchangers,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From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to single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 )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Single and dual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 models in moving media,ASME J. of Heat Transfer(In Press),200806) 程林,许明田,王立秋,单相滞热传导温度场的振动现象及其热力学基础,《科学通报》,2008,53(6):732-736。07)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Ni-P deposit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WANG Xue-dong,LUAN Tao,CHENG Lin,XIAO Kun,Research of Boiler Combustion Regulation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 and its Effect on Boiler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70-276,) , and Convection in Rectangular Micreochannels: Electrokinetic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 ) , and Effect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arallel-Plate Microcha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 ) Liqiu Wang,Yuxiang Zhang,Lin Cheng,Magic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Valving andbubbling,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 Zheng, Jizhou;Cheng,Lin;Du,Wenj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tube bundles with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机械工程学报》,v43,n7,July,2007,p 202-20613) Luan,Tao;Cheng,Lin; Cao, Hongzhen; Qu, Yan Effects of heat sources on heat transfer ofaxially grooved heat pipe,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v 58,n4,April,2007,p 848-85314) Liqiu Wang,Ophelia Pang,Lin Cheng,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lied ducts:stabilit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7(2006) P:991-100515) Cheng Lin, Yun Heming. The Optimized Analysis of Electronics Cooling by CFDMethods(ICNMM2006-9607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6)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Chen Binjia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Roughness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ICNMM2006-9607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7)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Zhang Shus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andFlow of Liquid Through Minichannels(ICNMM2006-9607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8) Yun,He-Ming;Cheng,Lin;Chen,Bao-Ming;Du,Wen-J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heat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elemen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sics,2006 (3),P:496-49819) Yan Fayi,Cheng Lin,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Virtual Visualization of Fluid Flow inPipeline System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f-00036120) Liqiu Wang, Ophelia Pang, Lin Cheng,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iled ducts: Multiplicity, Chaos, Solitions and Fractals 20(2005)337-35221) Qiu, Yan;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Niu, Wei-Ran; Theory of the reduction of fly-ashcarbon conten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oiler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Journal of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24, n4n2005np369-37222) Heming Yun, Cheng Lin and Zhang Guiyu.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ving energy for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nologies, 2005: 664~669 (ISBN-7-112-07718-4)23) , , ,A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Procedure of Plate HeatExchang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471-472,) Tian Mao-Cheng,Cheng Lin,Lin Yi-Qing,Zhang Guan-M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crossflow-induced vibration,Heat Transf. Asian Res,2004 Vol 33(4) p:211-21825) Qiu Yan, Cheng Lin,The Research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Vibration,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3,(1) ) Cheng l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2002,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200227)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Lin, Yi-Qing; Zhang, Guan-M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 induced vibr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alphysics, v23,n1,2002,p6328)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 , 年11月29) 程林,换热设备中水垢的物相分析及与换热面的界面结合状态,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 程延海,邹勇,程林,刘文,热交换器表面Ni-P镀层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功能材料,2008,) 杜文静,程林,田茂诚,朱新军,刘文,过热蒸汽型复合换热器传热与振动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4月第四期,677-684。32) 曲燕,程林,Stefano Zinna,栾涛,Marco Marengo,环路热管地面试验平台的热设计,《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10月第五期,14-20。33)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增刊,2007年6月34)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2007传热传质学论文集,编号073102。35) 郝玉振,程林,螺旋折流式换热器的直接设计方法,《压力容器》2007年三月刊。36)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6传热传质学论文集, 南京: 611-616。37)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元件散热的优化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3)38) 程林,栾涛,王立秋,张玉相,2-T型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可视化实验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06607939) 朱新军,张树生,程林,机械传动远程实验系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40) 曲燕,栾涛,程林,放置倾角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宇航学报,2006,(3)41)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模块间距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53023。42)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一种复杂非线性传热元件的传热及污垢特征,《工程热物理学报》,(1)。43) 程林,冷学礼,杜文静,基于降低污垢热组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3)44) 冷学礼,程林,杜文静,流体低速横掠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2)45)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3)46)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4)47)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圆形肋片管温度场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9月第17卷48)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肋片管二维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汽轮机技术》,2002,44(6)49) 程林,田茂诚,林颐清,张冠敏,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2):199-20250) 刘鉴民,程林,大型太阳能热水装置与燃油锅炉联合供热系统,《太阳能》,1999年第三期,第16页51) 田茂诚,程林,弹性管束型容积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14(3):173-17552) 程林,张梦珠,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1):87-9153) 程林,陆煜,具有完整隔板的双向倾斜矩形封闭空腔内自然对流数值解,《太阳能学报》,1996,17(1):111-11254) 田茂诚,程林,沸腾炉旋风燃尽室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6,11(6):398-40155) 程林,田茂诚,圆形管道内自由旋流衰减的理论分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0(6):673-67856) 王涛,程林,内管纵向敷肋时套管式换热器传热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1(6):707-71157) 田茂诚,程林,沸腾悬浮两级燃烧可行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山东能源》,1994年第二期,4-7页58) 杨培毅,程林,汽车余热空调的研究现状,《流体工程》,1993,21(6):54-5959) 程林,裘裂钧,大面积厂房间歇供暖的地面吸热问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2,22(3):60-66等70余篇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 (与郑奇合作,《荣宝斋》2001年第3期)2.《阮元与兰亭序》 (《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3.《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美术与设计》2002年第2期)4.《经学与阮元书学思想的渊源》 (《书法研究》2003年第2期)5.《阮元与淳化阁帖》 (《上海文博》2003年第3期)6.《集王圣教序临习谈》 (《书法》2003年第10期)7.《阮元与浙派印人交游考》 (《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8.《阮元金石书法年表》 (《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9.《从包世臣历下笔谭论其书法批评观》 (《书画世界》2005年9月)10.《以复古为解放:阮元“二论”的内涵》 (《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从包世臣国朝书品论其书法批评观》 (《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4期)12.《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13.《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刊》,2007年第3期)14.《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5.《包世臣书学思想对晚近书坛影响不同论》 (《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3期)16.《包世臣书法分期及其风格述评》 (《书画世界》2008年9月)17.《清人与瘗鹤铭》 (《收藏》2008年第7期)18.《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7月)19.《包世臣的科举生活与学术思想》 (《荣宝斋》2009年第3期)20.《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中国书法》2009年第7期)21.《论高二适的手札书风》 (《中国书画》2009年第8期)22.《由包世臣个案论及清代书法史的重新审视》 (《中国书法名城》创刊号,2009年)23.《清人与瘗鹤铭》 (《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24.《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上)》 (《荣宝斋》2010年第1期)25.《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下)》 (《荣宝斋》2010年第2期)26.《论董其昌的创造性临帖观》 (《中国书法》2010年第3期)27.《怀宁与安吴》 (《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2010年)28.《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29.《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技法、创作、教育卷),2010年)30.《论清代北碑与南帖结合的书法创作模式》 (《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年)31.《共性和个性——高等书法教育中规律性和特殊性问题探讨》 (《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2010年)32.《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荣宝斋》2011年第2期)33.《滚雪球》 (《中国书法》2011年第2期)34.《邓石如与梅镠交谊之考辨——兼论包世臣<完白山人传>的失实之处》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论文集》2011年)35.《创作随想录》 (《中国书画》2011年第8期)36.《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 (《第三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1年)37.《金农与渴笔八分》 (《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11月下)38.《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上) (《荣宝斋》2012年第2期)39.《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 (《荣宝斋》2012年第4期)40.《以金石涉书法:阮元金石学研究的贯通》 (《中国书法》2012年第3期)41.《游幕与刻印:陈鸿寿在阮元幕府之游历与篆刻考述》 (《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42.《由〈木方墨迹〉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荣宝斋》2013年第5期)43.《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上) (《荣宝斋》2013年第8期)44.《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下) (《荣宝斋》2013年第9期)45.《清风白云间》 (《中国大书法》2013年夏)46.《邓石如与梁巘、梅镠交谊之考辨》 (《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47.《吉金乐石 积古论今:阮元金石学著作二论》 (《荣宝斋》2014年第6期)48.《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纪念阮元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49.《〈云庄印话〉与清代扬州印坛》 (《第四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4年)50.《从“二论”看阮元的书学思想》 (《大雅芸台:阮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51.《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中国书法》2015年第10期)52.《碑行:康有为手稿的书学解读》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文集》,2015年)53.《二十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以蔡易庵、孙龙父、桑宝松为中心》 (《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又载《西泠艺丛》2016年第1期)54.《印史碎片——建国至文革十七年的扬州篆刻》 (《中国书法》2016年第1期)55.《包世臣〈国朝书品〉与清代碑学品评的转折》 (《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3期) 1.《中国书法史》 (与黄惇等合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2.《中国绘画本体学》 (参与撰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中国书法家全集·伊秉绶陈鸿寿》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4.《包世臣书学批评》 (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5.《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西狭颂》 (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6.《从临摹到创作·董其昌》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白蕉论艺》 (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书之妙道》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9.《书法鉴赏》 (与黄惇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0.《阮元书学研究》 (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11.《篆刻临摹丛谱》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1994年9月隶书作品对联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7年5月19日隶书行书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8年6月草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9年3月行书、草书作品发表于《书法之友》。2000年9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1年5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杂志。2001年10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2年3月行书作品发表于《大众日报·书画版》。2004年6月数幅作品发表于《韩中书艺文化交流展作品集》。2005年7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行书作品发表于《美术报》。2007年4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9年第三期《书法之友》。1997年5月19日《中国书画报》。2001年第五期《书法》杂志。2003年第1期《书法世界》(原《书法之友》)。2001年10月《书法报》。2002年3月《大众日报·书画版》。2005年7月《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美术报》。2007年4月《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8年12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获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2000年8月《建立视觉化大美术观念的书法教学体系和模式》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2008年论文《朗朗如玉山上行——轮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获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009年论文《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研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1994年8月《略论中国传统的书法意象批评》入选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史学美学研讨会。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选浙江文化厅举办的沙孟海书学研讨会。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1999年5月《传统书法批评与当代书法创作观念》(署名孟庆星)《当代书法创作散议》(署名王凌云)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论文征集。(二类论文)2000年7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入选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2007年10月《“现代性”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转型》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2011年7月《邓石如、包世臣与晚清湖广碑学书风》入选“邓石如暨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 1995年6月《楷书中笔画的几种交接方式》,《书法导报》。1996年2月《走向本位的书法创作--试析“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兴起的原因》,《现代书画家报》。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编杭州大学出版社《沙孟海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3月《“学院派”书法创作研讨会综述》,《书法报》。1998年5月《新的支点--再谈“学院派”书法创作》,《书法报》。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1月《展览应走向法律化、民主化》(署名海隅),《书法报》。1998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编的《93——96中国书法篆刻年鉴》(天津美术出版社)若干条目的编写。1999年3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书法报》。1999年5月《展览背后的浮躁》,《中国书画报》。2000年9月《披着袈裟的士人--王元军〈怀素评传〉述评》,《书法导报》。2000年9月《王铎为苏京书写的两件作品考》,《书法导报》。2000年4月《相摩相荡 氤氲化醇--马世晓大草创作思想》,《书法之友》。2000年10月《与王元军博士关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对话》,《美术报》。2004年12月,《依类象形 触类通意》,《书法导报》。2005年第10期《朗朗如玉山上行--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探析》(与于明铨合撰),《书法》。2005年12月28日《〈集古录〉成书过程与名实关系考》,《书法导报》。2006年第1期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年书坛》。2006第1期《浅议中国书法的“法”与“意”》,《美术大观》(中国核心期刊)。2006年4月29日《中国水墨精神感言》,《美术报》。2006第6期《欧阳修理性批判精神与北宋尚意书风思潮的形成》,山东艺术学院《齐鲁艺苑》。2007年第1期《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2007年第2期《云是鹤家乡--马世晓大草艺术与当代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张在辛〈篆印心法〉及其印学思想》,《书法》。2007年底4期《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转型》,《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18日《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2007年10月24日《视觉化与当代书法批评的困境》,《书法导报》。2007年11月7日《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续),《书法导报》。2008年5月14日《也谈邢侗归里致仕的原因》,《书法报》。2008年7月30日《蚂蚁爪子》,《书法报》。2008年第三期《欧阳修朋党思想与北宋尚意书法演进之关系》,《书法赏评》。2008年第六期《晚明地域文化认同与“南董北邢”》,《书法》。2009年《碑帖雕刻家与明末清初山左篆刻》,《印学研究》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9年7月1日《苗培红——小手枪换成大手笔》,《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郭伟楷书说》,《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精雅古朴气韵足》,《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2日,《李松——魏碑出新的“行者”》, 《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9日,《金鉴才——别样的钱塘风雅》,《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8月5日,《穆棣——理具才情 感亦有格》,2009年7月29日,《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10年第一期《小品书法论》,《书法》。2010年4月14、21日《晚明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书法导报》。2010年,《张贞、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父子年谱》(约2万字),《印学研究》第二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10年,《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刊于赖非主编《山东文艺评论丛书·书法评论卷》。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年7月版,页132——139。2010年,《从大学书法专业考查课的三个层次看该课程内容的设置》2010年12月,《邢侗书学思想研究》,刊于《请循其本——2009年金陵国际书法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出版社2010年版,页187——200。2010年7月14日,《邢侗书学思想内涵研究》,《书法报》。2010年12月8日,《手卷书法谈》(答《书法报》记者问),《书法报》。2011年1月19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3月23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第2期《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书法》页47“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六人谈”。2011年第3期,《米芾行书》,《书法》页60—61。2011年4月·下,《邢侗与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约万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本文遵守CC-BY-SA 和GFDL协议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联合日报·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2、《四库学根基的夯实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2月24日3、《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杰作》 台湾《书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4、《高亨著作集林的编纂出版和学术意义》 《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5、《论朱熹诗集传所定诗旨与诗小序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6、《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7、《简论欧阳修诗本义的特点和得失》 《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8、《毛诗故训传标兴含义新解》 《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9、《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文献》2003年第2期10、《论两汉文献的构成特点和整理现状》 《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11、《百年学术名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12、《默默耕耘 老学不倦—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学行记略》 《炎黄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13、《论东汉朝廷对今文经学经本家法的保护和校理》 《学术交流》2002年第6期14、《论两汉鲁诗学派》 《晋阳学刊》2002年第3期15、《论诗序的主体部分可能始撰于孟子学派》 《诗经研究丛刊》2002年第3辑16、《论诗序主体部分的完成不能早于战国中期》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学苑出版社17、《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18、《关于隋唐四大类书》 与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峡两岸文献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论齐诗学派与王莽的关系及其在东汉的命运》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20、《试论韩诗学派的品格特征》 《学术交流》2001年第5期21、《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2、《论毛诗在两汉今古文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23、《诗序的主体部分写定于毛传之前的文献依据》 《诗经研究丛刊》2001年创刊号24、《从兴的角度对诗经中某些部分创作年代的推测》 《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25、《论毛诗的经本及其学派归属》 《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26、《论朱熹与唐仲友间的一桩公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7、《李焘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辑28、《从传序的关系论诗序的写作年代》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学苑出版社29、《刘向校书同僚学行考论》 《文献》1998年第3期30、《班固的从祖父班斿》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31、《毛诗的时代性质及其传授渊源考略》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32、《两汉文献的现状与两汉全书的任务》 《文史哲》1998年增刊33、《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 《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35、《清中叶栖霞学者牟应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第3期36、《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37、《李焘事迹编年》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4年10月齐鲁书社38、《喜见藏书史研究之新篇章——评山东藏书家史略》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4年第2期39、《评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3年第4期40、《试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著录依据和著录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3年3月山东文艺出版社41、《正史艺文志补志浅说》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42、《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43、《评列女传译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44、《宋代的国家藏书》 《文史知识》1990年第3期45、《从正史艺文志谈补志的得失》 《图书馆工作》1990年第3、4期46、《论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设置之得失》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第2期47、《杨守敬与日本访书志》 《文献》1989年第1期48、《李平心与生活全国总书目》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录校释》 2006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2、《毛诗名物图说》 2006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3、《高亨著作集林》 编校组主要成员 200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4、《李焘学行诗文辑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5、《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2004年1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6、《宋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务印书馆7、《唐代四大类书》 副主编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8、《诗经要籍提要》 执行编辑、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学苑出版社9、《离骚全图校释》 2003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10、《毛诗品物图考》 2002年8月山东画报出版社11、《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 与王绍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齐鲁书社12、《诗经要籍集成》 执行编辑 2002年学苑出版社13、《南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务印书馆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副主编 2000年10月齐鲁书社1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常务编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华书局16、《两汉全书》第一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17、《两汉全书》第二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18、《汉书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务印书馆19、《山东文献书目》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齐鲁书社20、《世界百科名著大词典》 图书馆学与综合学科卷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1、《两汉全书》,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委会主要成员,自1996年立项至今,先后整理《毛诗传笺》、《史记》等要籍,凡200余万言。2、《中华儒藏·诗经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与董治安先生、郑杰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3、《汉魏之际山东经学现象探析》,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与庄大钧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4、《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与刘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200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2003年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3、《论毛诗序的写作年代》,2002年获中国诗经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200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8、《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9、《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0、山东文献书目》,1994年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1、199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

1 师旷与小说《师旷》 贵州社会科学 2010-04-202 唐代敦煌高僧悟真入长安事考略 敦煌研究 2010-06-153 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齐鲁学刊 2010-03-154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两汉文的文献价值 伏俊琏;姚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1-255 明代的文学选本 伏俊琏; 杨爱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286 建设“凉州文化”的一点思考 敦煌学辑刊 2010-06-157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史观和文体观——以集部大小序为中心 阅江学刊 2010-06-088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研讨会”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259 周绍良先生的敦煌文学研究 伏俊琏; 张艳芳 敦煌学辑刊 2009-06-1510 谈《离骚》受祝辞的影响 伏俊琏; 张艳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08-15 期刊 3411 展示陇右文学风采 宏扬乡梓人文精神——读《陇右文学概论》 伏俊琏; 王思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2512 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2513 南朝文人以应用文形式写成的诙谐俗赋 伏俊琏; 朱金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1014 武威李氏三代学人的学术述评 伏俊琏; 张存良 图书与情报 2006-06-3015 略论敦煌本《秦将赋》 伏俊琏; 王思远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6-08-3016 狐嗥狼顾怖杀人 老幼家家血相视——敦煌本《秦将赋》简析 兰州学刊 2006-10-3017 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分析 陈斐; 伏俊琏 固原师专学报 2006-09-1518 《史记》老子韩非合传与老子的“道” 河西学院学报 2007-02-2519 杂赋与乐府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0520 韩朋故事考源 伏俊琏; 杨爱军 敦煌研究 2007-06-1521 草圣张芝在陇上的两处遗迹 伏俊琏; 张存良 敦煌学辑刊 2007-06-1522 敦煌俗赋的类型与体制特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7-3023 伏羲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华夏文化 2007-09-2524 也说《辨骚篇》中的“博徒” 古汉语研究 2007-12-1525 我国自嘲杂赋的源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1526 先秦两汉“看图讲诵”艺术与俗赋的流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2527 《老子》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伏俊琏; 王晓鹃 求是学刊 2008-03-1528 “狸猫换太子”故事源头考 伏俊琏; 刘子立 文史哲 2008-05-2429 刘邵和他的《人物志》 邯郸学院学报 2008-06-1530 《全敦煌诗》与张锡厚先生 敦煌研究 2008-06-1531 《史记》中保存的一篇先秦俗赋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06-2532 商鞅及《商君书》研究——《商君书研究》序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1533 谈先秦时期的“诵” 孔子研究 2003-05-2534 汉魏六朝的诙谐咏物俗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0-3035 汉魏六朝调笑戏谑类俗赋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5-2836 汉代实用文形式的俗赋考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537 《汉书·艺文志》“杂中贤失意赋”考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9-1538 《人物志·九征篇》发微 甘肃高师学报 2005-08-3039 《孔子项讬相问书》体制探源 敦煌学辑刊 2005-09-3040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初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8-3041 《司马法》的作者、性质及篇数 河西学院学报 2003-08-2542 敦煌赋及其作者、写本诸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06-3043 说“俗赋” 古典文学知识 2003-01-0544 敦煌遗书中的小说 古典文学知识 2003-09-0545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 文献 2003-04-1346 汉代冷嘲热讽、嘻笑怒骂类俗赋 北方论丛 2004-07-2547 敦煌《诗经》残卷的文献价值 敦煌研究 2004-08-3048 汉代的咏物俗赋 甘肃理论学刊 2004-09-2049 魏晋嘲讽俗赋考论 社会科学战线 2004-11-2550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11-2451 先秦“故事俗赋”钩沉 中国文化研究 2004-11-2852 先秦“论辩俗赋”钩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285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俗赋 伏俊琏; 巨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0554 两篇风格迥异的《燕子赋》 伏俊琏 社科纵横 2005-04-2555 论变文与讲经文的关系 敦煌研究 1999-09-3056 赋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读曹明纲著《赋学概论》 学术研究 1999-05-1757 《汉书·艺文志》“杂赋”臆说文学遗产2002-11-2058 《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隐书”说 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9-3059 敦煌俗赋的文学史意义 中州学刊 2002-03-2060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不是袭《经解入门》而成 古汉语研究 2000-06-2561 敦煌本《丑妇赋》与丑妇文学 敦煌研究 2001-06-2562 读《易传》札记 孔子研究 2001-09-2563 《汉书·艺文志》“杂行出及颂德”、“杂四夷及兵”赋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3064 由《汉书·东方朔传》谈史家据本人文章改写本传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1-12-2565 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 敦煌研究 2002-05-3066 敦煌文学:雅俗文化交织中的仪式呈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3-3067 战国早期的志怪小说 光明日报 2005-08-2668 敦煌《诗经》残卷叙录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7-08-0169 释《仪礼》“握手” 辞书研究 1999-03-3070 刘■的生平和著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3071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 敦煌研究 1994-03-3072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校补 古汉语研究 1994-12-2573 《孝经》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孔子研究 1994-06-2574 沉重苦涩的人生之旅──论《史记》中的凡人悲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6-3075 敦煌遗书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4-11-1576 敦煌本《丑妇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社科纵横 1994-02-2577 敦煌遗文《秦将赋》及其产生流传的原因 社科纵横 1994-08-2578 敦煌赋校补(四)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4-06-3079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 文献 1995-01-1380 李庆善教授与历史文献学教学研究 社科纵横 1996-06-2581 说张澍的《续黔书》 社科纵横 1996-12-2582 孜孜不倦的探求者——赵逵夫教授学术成就述评 古典文学知识 1996-11-2083 重根柢之学 从实事求是——郭晋稀先生的学术成就述略 古典文学知识 1996-01-20 试谈敦煌俗赋的体制和84 审美价值——兼谈俗赋的起源 敦煌研究 1997-09-3085 彰前修伟业示后学津梁──读《声类疏证》 古汉语研究 1997-12-2586 敦煌赋研究八十年文学遗产1997-01-2087 从新出土的《神乌赋》看民间故事赋的产生、特征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12-3088 论“俗讲”与“转变”的关系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12-2089 陇上长城说略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7-08-1590 敦煌的俗赋 古典文学知识 1997-09-2091 读《屈原与他的时代》 社科纵横 1998-04-2592 敦煌赋校补 社科纵横 1993-06-3093 从敦煌唐写本残卷看李善《文选注》的体例 社科纵横 1993-08-2994 敦煌赋校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3-08-2995 曾运乾先生对中国声韵学的杰出贡献——兼谈古声十九纽与三十二纽之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8-2996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 敦煌学辑刊 1993-12-3197 论《项羽本纪》的悲剧性 贵州文史丛刊 1988-08-2898 《诸神的起源》考据错误举隅 中国图书评论 1989-05-0199 “陇右文献丛书”简评 社科纵横 1990-08-29100 美的企慕与欲的宣泄——屈原、宋玉、司马相如美人赋散论 社会科学 1990-08-29101 浅论老子的“道”——兼谈《史记》老庄申韩合传 甘肃理论学刊 1990-05-01102 屈原司马迁异同散论 中国文学研究 1991-04-02103 《离骚》释词二则 范三畏; 伏俊连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06-30104 郭晋稀教授学术成就简介 社科纵横 1991-03-02105 诗骚短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5-01106 《文选李注义疏》标点斠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12-26107 源远流长 奇风异采——写在《甘肃古迹名胜辞典》出版之际 社科纵横 1992-08-28108 问题讨论综述 敦煌赋研究八十年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98/01/01109 新书选评 《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91/01/01

《天保》,《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六句。是一首为君王祝愿和祈福的诗。《毛诗序》云:“《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更具体一些,“此诗乃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时祝贺宣王亲政的诗”(详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见《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诗歌表达了作为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及臣子的召伯虎在宣王登基之初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实际上,也表达了召伯虎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第八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主要著作及教材:陶建平《领导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独著主要论文:[1]领导创新的蜕化与优化.《党政干部论坛》,2002(7):第一作者.[2]党政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桂海论丛》2004(6);第一作者.[3]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广西日报》2004();第一作者.[4]认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考验.《广西日报》2004();第一作者. [5]提高领导水平的主要着力点.《领导科学论坛》2003(4);第一作者.[6]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刍议.《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7]多方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广西日报》,2005();第一作者.[8]现代领导思维的必要维度.《当代广西》,2006(16);第一作者.[9]荣誉问题知与行.《领导科学》(核刊),2006(18):36-37;第一作者.主要课题:广西社科基金:广西县域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研究(03BSH0032003);2004-2007;主持。主要社会兼职: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以白居易、苏轼为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6月。科研项目1)唐宋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三,国家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目,1998年4月结题。2)从白居易到柳永,独立,广西师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1年12月结题。3)唐宋士人心态与唐宋词研究,主持,广西师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05年12月结题。4)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4FZW002. 2006年6月结题5)《极玄集》研究,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5FZW001,2006年10月结题。6)宋初士风与文学风貌,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6FZW005,2008年10月结题.7)广西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实践与发展对策,主持,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7年度重大项目。8)八桂文化的源流与当代特征研究,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课题8.成果获奖1)《白居易是“宋型文化”的第一个代表性人物》(《中州学刊》),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略论宋代游宦文人对广西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东方丛刊》),获第四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科研项目: 参加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唐三彩釉料的产地与工艺研究》,课题批准号:10CKG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编号06JJD780003主持课题: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 学术论文: (1)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的考古学研究概述》,《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2)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科学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3)刘爽:《从历法演变看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新果集——庆祝林澐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9(4)刘爽、崔剑锋、吴小红:《重庆宝塔坪墓地出土两件青白釉瓷片成分及产地的初步分析》《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5)崔剑锋、 刘爽、吴小红:《重庆奉节县宝塔坪墓地出土下颌托金属片的检测分析报告》《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6) 刘爽:《要重视文物的整理操作规范》,《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23日第四版(7)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 科学出版社2008(8)崔剑锋、刘爽、魏东、吴小红:《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2008(9)刘爽《内蒙古大山前遗址陶片化学成分测定和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330-338页(10)刘爽《吉林大学古玺印的管理、保护与相关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泰出版社,2006年10月,132-134页(11)刘爽《传拓技术中应注意的文物保护问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235-236页(12)刘爽《再议岳飞印》《北方文物》2005年第四期54-56页(13)吴振武、于闰仪、刘爽《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史学集刊》2004年第四期94-97页(14)刘爽《论印二则》《青年考古学家》2009年第21期(15)王欣、刘爽《南京六朝石刻保护和利用方案的初步探讨》《青年考古学家》2010年第22期

  • 索引序列
  •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 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第八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