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测绘学报主编是谁

测绘学报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测绘学报主编是谁

金双根为人正直、不拘小节,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环境遥感和空间行星探测及应用,在GNSS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做出了国际开创性成果,是国际GNSS遥感方向先驱,发表高水平成果多篇,获世界大奖或荣誉多项,如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每四年选举一次会士(Fellow),金双根是全球获此殊荣7名科学家唯一大地测量学者。

中国测绘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遥感学报副主编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土地信息与遥感分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六届副理事长北京测绘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遥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球测图第四工作组委员国土资源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七委员会第六工作组组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兼土地信息与遥感分会副主任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地理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遥感信息》主编《测绘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测绘学报》、《中国土地科学》、《测绘工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编辑委员会委员。

李清泉,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第六届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二委员会WG II/7主席,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创会主席,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测绘与地理信息》主编,《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持完成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973计划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973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智能车”,“L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大型激光动态弯沉测量系统”,以及车载导航与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移动资产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软硬件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同步与集成控制、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道路弯沉连续测量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专利9项;“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三维复杂空间目标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车载路面快速检测与测量系统”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复杂动态交通环境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测绘学报主编终审

李清泉,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第六届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二委员会WG II/7主席,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创会主席,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测绘与地理信息》主编,《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持完成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973计划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973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智能车”,“L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大型激光动态弯沉测量系统”,以及车载导航与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移动资产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软硬件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同步与集成控制、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道路弯沉连续测量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专利9项;“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三维复杂空间目标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车载路面快速检测与测量系统”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复杂动态交通环境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金双根为人正直、不拘小节,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环境遥感和空间行星探测及应用,在GNSS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做出了国际开创性成果,是国际GNSS遥感方向先驱,发表高水平成果多篇,获世界大奖或荣誉多项,如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每四年选举一次会士(Fellow),金双根是全球获此殊荣7名科学家唯一大地测量学者。

金双根,男,1974年9月生,籍贯安徽,博士,百人计划,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和分委员会主席(2011-2015),国际行星科学协会(IAPS)主席(2013-2017),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行星科学部秘书长(2014-)和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主席(2016-2018) 。1999年获武汉大学学士,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004-2010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韩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联合)、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访问学者和美国Texas大学空间研究中心(CSR)研究员 。201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大地测量研究中心主任和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卫星导航、GNSS遥感、卫星重力和空间行星探测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在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顶尖期刊JGR,IEEE,EPSL,GJI,Icarus,JG和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检索90余篇(第一作者50余篇),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科书7部,被Nature等引用11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次。主持欧空局(ESA)、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和中国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16名和硕士17名,其中国外博士后2名和留学生10名 。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主编(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2014-),Journal of Navigation副主编(2014-),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副主编(2013-),Journal of Geodynamics编委(2014-),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编委(2014-),《测绘学报》编委(2014-)和其他7个国际期刊编委,并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分会召集人/主席、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美国NSF/CRDF、加拿大NSERC、卢森堡FRN、中国NSFC/973等项目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以及JGR等5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 。获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特别奖(2006)、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Fellow)(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2)、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最佳审稿人(2012)、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3/2014)、中国科学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3)、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2013)、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4) 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等 。

安理大学报主编是谁

安徽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有这3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政治 英语 译介学 比较文学原理复试科目:欧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加试:高级英语 英汉互译 英语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政治 俄(单)213日(单)214法(单)215德(单)任选一门 基础英语 翻译实践与写作复试科目:英美文学加试:高级英语 英汉互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试科目:政治 俄(单)213日(单)214法(单)215德(单)任选一门 基础英语 翻译实践与写作复试科目:语言学与翻译加试:高级英语 英汉互译参考书有:《俄语入门》(上下册),周鼎、徐振新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年版。《法语》1—3册,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新概念德语》徐筱春、鲍士月编,安徽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译介学》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翻译研究新视野》谢天振著,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王治奎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基础英语 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比较文学新编》吴家荣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翻译实践与写作 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英美文学选读》(增订版)吴翔林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罗经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王佩兰等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上下)吴伟仁主编,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0年版;《美国文学大纲》吴定柏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英语与社会》朱跃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现代语言学》何兆熊等著,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英汉翻译原理》(修订版)周方珠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翻译多元论》周方珠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两年吧

主编。据安徽大学学校官网查询显示,学报终审是由主编进行审核,因此在主编。安徽大学,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榆林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当然认可了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榆林学院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综合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有16个院系(其中有7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十秒钟永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身边的好榜样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郭永利,男,现年34岁,2003年6月毕业于榆林学院,一直在府谷县马川学校任教。从参加工作至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精心爱教。能时刻保持自己的选进性,克人先克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己。

一、不断学习、积极向上

郭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郭老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20xx年7月8日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榆林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绥德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榆林学院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和《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数据库2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电子版资源,以不同形式开通了CNKI、读秀、EBM、新东方英语等数据库资源10余个。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原名《榆林师专学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榆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开设栏目有《自然科学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哲学与政治研究》、《陕北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等。

饿。。。必须认可啊,新盖了宿舍还有食堂啥的,9月份迎接新生的吧

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姬新颖简历

姬新颖

简介

男,博士、教授、留美学者、硕士生导师、归侨、省市侨联委员、无党派人士。1963年10月生,河南新安县人。获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感染病专业博士。赴澳大利亚访问,2000-2009在美国学习与工作,曾任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内科研究助理教授等。 月回国。现任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11年12月), 主管科研、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学位点建设。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金基面上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23万元。指导研究生10余名,发表SCI论文15篇。2011年获得开封市优秀教师,2013年6月获得《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奖。Tumor Biology(SCI IF ), BMC Cancer(SCI IF )审稿人。现任省免疫学会重症肌无力分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科和肿瘤学科项目评议人、河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负责人。曾担任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绿色通道评委;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会委员、特聘英文编辑。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2009-2011)---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第一带头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人体免疫学科带头人(2011-2015)。

一、 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负责人。 课题名称: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对丙型肝炎病毒单链RNA分子的感受及信号转导 。编号:30570086。 经费:26万元。

2. : 河南大学省部共建项目,项目负责人,课题名称: 感染引起膈肌肌

无力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药物靶点筛选。编号:SBGJ090712。经费:9万元。

3. : 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河南大学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负责人。 课题名称: P38信号转道

通路在感染致膈肌无力中的作用。编号:81071327。经费:32万元。

5. :河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课题名称:基于大动脉血

流动力学特点和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靶点筛选。编号:114 300 510 026。经费:4万元。

6.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负责人。课题名称: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异性诊

断标志物的筛选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基因表达谱的.逆转。编号: 201204063。

7.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课题组长,项目名称: JNK1

与TIPE2抑制剂改善感染后膈肌无力的分子机制。项目编号:81270142, 经费:70万元。

8. :2012年度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负责人,项目名称: 冠

状动脉内皮细胞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表型的药物逆转。项目编号: 20120847。

二、代表性论文(*corresponding author)

Ying-Jie Ma, Min He, Ji-Ao Han, Li Yang, Xin-Ying Ji*. A clinical study of HBsAg-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Scand J Immunol. 2013 Oct;78(4):387-93. Tang Z, Bereczki E, Zhang H, Wang S, Li C, Ji X, Branca RM, Lehti? J, Guan Z, Filipcik P, Xu S, Winblad B, Pei JJ.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Mediates Tau Protein Dyshomeostasis: IMPLICATION FOR ALZHEIMER DISEASE. J Biol Chem. 2013 May 31; 288(22):15556-70.

Jingling Sun, Tengfei Chen, Xin-ying Ji(co-first), Changqin Liu, Praveen K. Yadav, Ruijin Wu, Pingchang Yang, Zhanju Liu. IL-25 downregulates Th1/Th17 immune response in an Il-10 dependent manne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13 Mar-Apr; 19(4): 720-8.

Xin-Zheng Cui, Xin-Ying Ji*(correspondence, co-first), Feng Gao3, Kun-PengYang, Hui-Ling Bai, Hong-Bing Ma, Tao Li, Qing-Yong Zhang*. Evaluation of the new classification and surgical strategy for myasthenia gravis. American Surgeon, 2012, 78(12):1329-1335.

Tao Li, Wu-Ying Li, Hui-Ling Bai, Hong-Bing Ma, Hu Zhang, Jiang-Mu Zhu, Xiao-Hong Li, Hong-Ying Huang, Yuan-Fang Ma and Xin-Ying Ji*(correspondence). The genetic profiling of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murine splenic CD8alpha+ dendritic cells. Immunologic Research, 2011, 51(1):80-96.

B-H Niu, J-J Wang, Y Xi , X-Y Ji*(correspondence). The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riamycin-resistant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Saos-2.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0 Jun;16(6):BR184-92.

Shi ZD, Ji XY, Berardi DE, Qazi H, Tarbell JM. Interstitial flow induces MMP-1 expression and vascular SMC migration in collagen I gels via an ERK1/2-dependent and c-Jun-mediated mechanism.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10 Jan; 298(1):H127-35. 2009 Oct 30.

Supinski GS, Ji XY, Callahan LA. p38 MAP Kinase Modulates Endotoxin induced Diaphragm Caspase Activation.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10 Jul;43(1):121-7.

Shi ZD, Ji XY, Qazi H, Tarbell JM. Interstitial flow promotes vascular fibroblast, myofibroblast, and smooth muscle cell motility in 3-D collagen I via upregulation of MMP-1.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Oct;297(4):H1225-34. Epub 2009 May 22. Erratum in: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Oct;297(4):H1225. ##

三、著 作

1. 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学, 周永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北京;参编“肝

硬化与免疫”一章,167-180页;

2. 感染病学, 21世纪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北京; 参编“部分新出现的传染病”(267-276页)和“Internet与感染病学”(489-493页)二章。

李永文,男,本科学士,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兼职研究员。河南杞县人,汉族,1953年生,1981年12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1982年1月留校任教。1996年11月任教授;1995年1月~2001年12月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2002年1月~2004年10月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总支书记;2004年以后任《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执行主编。1996年9月~1997年9月曾到日本大正大学作高访学者一年。近十多年来,曾担任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区域经济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大学优秀学术群体成员。2004年以后被特聘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

代表性著作:1.《现代管理与创新思维》(独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公共管理导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逻辑学》(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决策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领导演讲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演讲学教程》(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普通逻辑教程》(参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8.《演讲学》(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代表性论文:[1]楚明锟.未成年人社会医疗保险研究综述[J].管理学刊,2011,⑴.[2]楚明锟,周军.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人格[J].中国行政管理,2011,⑷.——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07期全文转载。[3]楚明锟,崔会敏,周军.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的体制转型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⑴.[4]楚明锟.中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⑴.[5]楚明锟,杨璐璐.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同异性[J].中州学刊,2010,⑷.[6]楚明锟,周军.管理内化与服务外化:公共组织行为范式的转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⑷.——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12期全文转载。[7]楚明锟,杨璐璐.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⑴.[8]楚明锟,周军.责任冲突时行政人员的行为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⑸.——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03期全文转载。[9]楚明锟,宋朝丽.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出路何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⑴.[10]楚明锟.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8,⑵.[11]楚明锟,李小妹.中国未成年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⑶.[12]楚明锟.科技创新思维论析[J].江汉论坛,2003,⑵.[13]楚明锟,丁晓丹.中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的建立问题[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⑹.[14]楚明锟,郝亚光.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保障论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⑴.[15]楚明锟.冯友兰“大全”逻辑思想探赜[J].江汉论坛,1999,⑹.[16]楚明锟.鲁迅蕴涵命题的思维艺术[J].齐鲁学刊,1999,⑸.[17]楚明锟.演讲与逻辑的联系及其溯源[J].人文杂志,1999,⑶.——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4期全文转载。[18]楚明锟.冯友兰类逻辑概念哲学论说的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⑶.[19]楚明锟.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思想[J].中国文化研究,1999,⑵.[20]楚明锟.形成科学假说的逻辑推理之我见[J].学术探索,1999,⑶.——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5期全文转载。[21]楚明锟.试评冯友兰的类逻辑观[J].中州学刊,1999,⑶.[22]楚明锟.冯友兰的概念逻辑思想[J].人文杂志,1998,⑸.——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2期全文转载。[23]楚明锟.再探冯友兰的类逻辑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⑸.[24]楚明锟.简论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思想[J].哲学研究,1998,⑽.[25]楚明锟.试析冯友兰“新理学”中的逻辑思维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⑸.[26]楚明锟.管窥冯友兰的类发展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⑸.——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11期全文转载。[27]楚明锟.刍议冯友兰的类认识论[J].中州学刊,1998,⑸.[28]楚明锟(坤).试论提出假说的推理模式[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⑹.[29]楚明锟(坤).对话系统中选言句扩展的推理模式[J].殷都学刊,1987,⑷.[30]楚明锟(坤).论联言推理的对话形态[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⑶.[31]楚明锟(坤).试论鲁迅运用选言判断的精湛技巧[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⑹.[32]楚明锟(坤).试论鲁迅表达联言判断的语言艺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⑶.

  • 索引序列
  • 测绘学报主编是谁
  • 测绘学报主编终审
  • 安理大学报主编是谁
  • 榆林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 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