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二)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三)人员培训 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四)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不一定比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至少为三个月。 (五)程序修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一)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职责划分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三)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四)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五)设备管理 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一)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二)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三)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四)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五)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六)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 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
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题报告本文简介:学校标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作者:****学号:*********系别:信息技术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XXX2013年3月6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如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不断改善,创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时代的到来,还有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源不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题报告本文内容:学校标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作者:****学号:*********系别:信息技术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XXX
呵呵,差不多就是论文的构思吧,先想想论文要怎么写吧。写出大概的条条框框就差不多了
我有VFP学生成绩档案管理系统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VFP学生成绩档案管理系毕业设计在大学生计算机论坛cccbbs的毕业设计范例版去搜索一下,应该有这样题目
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的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以此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撰写论文。
基本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符合要求;6、及时上交论文及相关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规》、《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周刊、互联网等
完 成 期 限: 20xx年4月1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
20xx年4月1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指导教师孟刚
学生姓名 张海锋 学号 200706015 专业 电子商务
一、课题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给定范围自选题目。
二、设计目的: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及企业经营方法,对企业扩大经营、提高竞争力、改善供应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而言,仍存在诸如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设施落后、执行不力、缺乏规划、全球化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将予以探讨和研究。
三、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目的,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网上商店/服务、网络经纪商、价值链服务商。其次从信息的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信息内容三个维度对上述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了当前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不足,并在分析价值链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引入知识价值链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与研究。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20xx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并经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20xx年1月1日----1月20日 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
第五阶段:20xx年4月1日前定稿并提交正式毕业设计成果。
选题背景及意义:
今年以来,由于保险行业结构的变化、保险业务结构的调整、wto之后国外保险企业的进驻和sars的严重影响,致使保险行业一度处于“寒冰”状态。虽然sars结束后保险行业的气候“多云转晴”,行业升温却依然不甚明显。
在此前提下,各保险公司只有巩固原有客户,再更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的基础上,加强、深化服务,以服务维系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才能有所发展。目前阶段,对于很多保险公司而言,开展客户服务节是必然、适时和必要的。
随着保险业务领域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保险公司的一些发展历史、业务领域、服务传统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可,从而使得企业的知名度和销售业绩不断攀升。为了更好地扩展宣传领域,加大保险业务的开拓力度,树立企业在保险业界中的权威地位,也为了能更好更优质的为客户服务,制定了客户服务节的策划方案
设计目标:
保险公司只有巩固原有客户,再更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的基础上,加强、深化服务,以服务维系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才能有所发展。
设计拟解决的问题:
1、设计调查问卷。
2、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某保险企业客户服务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2、设计相应客户服务管理或优化方案。
3、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
设计主要内容:
1、摘要
2、关键词
3、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4、保险客户服务的理论
5、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6、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7、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设计成果:
为了更好地扩展宣传领域,加大保险业务的开拓力度,树立企业在保险业界中的权威地位,也为了能更好更优质的为客户服务。
目的:根据韶关电大现行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档案计算机管理。通过对一个实用系统的设计,使开发者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任务:
一、档案管理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档案输入
按照文书文件的特征,可输入卷内目录和案卷目录,保存在数据库中,等待主管签审。
(2)、修改数据
用户有权修改未经签审的输入数据,一旦签审的数据为只读,不能再做修改。
(3)、查询统计
可以按字段或设置条件查询,如按档号、题名、责任着、日期等查询;对相关的字段进行统计,如统计卷内目录记录数、案卷目录记录数;也可按年度进行卷内、案卷数量的统计。
(4)、打印报表
按实际的输出表格打印和预览,包括按标准格式输出的卷内目录和案卷目录等。
(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应有用户密码修改、用户使用登记表和数据备份。
修改密码使用户能更改自己的密码。用户使用登记表用于记录用户进入系统的日期、使用时间,该登记表只有主管可以查阅。数据备份用于备份各库表。
(6)、其他要求
①系统用户名和密码应反映在数据字典上。
②要求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必要是提供在线帮助信息。
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及要求
1、表结构列举
(1)、案卷表:
序号,C,3 档号,C,15 题名,C,70 起止日期,D 页数,C,3
保管期限,C,10 审核,L 备注,M,4
(2)、卷内表:
序号,C,10 档号,C,15 文件编号,C,14 责任者 C,26 题名,C,70 日期,D 审核,L 页次,C3 备注,M,4
(3)使用登记表:
编号,N,10 姓名,C,10 使用日期时间,时间日期型
(4)、用户密码表:
工号,C,2 姓名,C,8 职位,C,6 密码,N,6
2、建立数据字典,以表格形式给出:
毕业设计进度要求
1、 准备阶段(2月底前)确定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 系统分析、确定实施方案阶段(3月1日~3月10日)通过对课题的论证、分析,所用技术与使用解决办法比较,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较优的方案。
3、 编写程序、进行计算与实验分析阶段(3月11日~4月10日)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较新的理论知识确定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并写出规范的程序流程图,编制源程序,进行程序调试和实例分析,使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4、 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阶段(4月11日~4月30日)参照写作提纲编写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5、 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6、 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11日~5月20日)
参加毕业设计 的学生每周集中一次,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或答疑。
参考资料
1、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王利 主编 中央电大出版社
2、 VISUAL FOXPRO 6。0 实用教程 周亦民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3、 韶关电大档案综合管理工作规定及管理办法 韶关电大办公室编
4、 其他有关资料
附录一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
附录二 毕业设计写作提纲
学生姓名:高xx 学号:093019xxxx
学 院:xx理工大学xx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任务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
第一章、绪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背景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现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现代企业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生存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发展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获利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现代企业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利润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四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能够指导理财人员实施理财行为
企业价值最大化将对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产生根本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
资料:
[1]苏xx. 财务管理[m]. 江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XX.
[2]安x.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m]. 合作经济与科技, XX.
[3]马xx. 财务管理[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XX.
[4]乔xx.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XX.
[5]李xx.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j].河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 XX.
[6]王xx、郭xx:《财务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
[7] 万xx.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j].XX.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一、设计题目:
大理下山口温泉SPA度假酒店景观设计
二、教学目的
1、结合近年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调研实习的体验,将理论知识、技术规范、表现手法与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起来,全面掌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从整体环境出发,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设计。从外到内,首先处理好景观环境与建筑外部体型的关系,并同时考虑建筑应满足的功能问题。然后着重处理好其景观,在设计的时应做到在空间关系处理上,满足功能上,美化环境上等多方面都做考虑。处理好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外形与内涵、时代气息与地方民族特色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全面考虑景观与建筑,艺术与构造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绘制景观设计图与效果图。
3、在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吸取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实例的经验及教训,学会资料查询收集,现场踏勘分析及调查研究的方法,认真进行构思和创作,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争取工程项目的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三、设计内容要求
要与策划方、经营方的理念协调统一,做到形势和功能统一。自然景观和人工打造理念协调统一。突出水文化的文化氛围与服务流程统一。
设计范围:
①入口景观设计
②入口建筑设计
③泡池区公共部分:
泡池区景观
专题泡池设计(包括泡池形式、材料、配套设置、装饰设计)
大堂入口区景观
精品SPA区建筑与景观
主大道两旁主题文化景观、河岸景观设计
涉及景观建筑设计(桥、廊、亭、榭、阁等)
景观构筑物设计(景墙、雕塑等)
地热房建筑设计
水景及喷泉设计
竖向设计
照明设计
植物配置设计
铺地设计
后勤部分: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卫生间
水吧(服务用房)
设备用房
泡池配套设置(庭院灯、环卫设施、服务设置等)标示设计
四、设计成果要求
1、多媒体电子文件(ppt格式,答辩使用)
①、设计概况;
②、设计定位及出发点;
③、设计构思;
④、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⑤、全套缩图
⑥、总结与体会
⑦、谢辞
⑧、参考书目
2、设计文本——说明不少于1000字(A3打印装订,留系存档)
①、封面;
②、目录
③、中英文关键词及中英文摘要
④、设计说明正文(含设计概况、设计构思、设计过程描述、相关技术指标)
⑤、全套A3缩图全套图纸应包括:
1彩色总平面布置图
2.鸟瞰效果图
3.景观分析图
4.交通规划图
5.景观功能分区图
6.景点及泡池布局及游览组织规划图
7.竖向规划图8.照明分区图
9.能表达方案的重点景观手绘或电脑效果图
10.节点手绘彩图
11.节点效果参考图
12.苗木配置及拟选大中乔木名录
13.景观断面图
14.重点小品拟选方案参考
15.饰面材料拟选方案参考意向
16.灯具拟选方案参考意向
17.配套设施(含桌椅、垃圾桶、盛花器)拟选方案参考
⑥、总结与体会
⑦、谢辞
⑧、参考书目
3、设计文件光盘(留系存档)
①、cad文件:建筑方案图、平面布置图、顶面布置图、各立面图、剖面图(每个空间至少一个)、细部大样图
②、展览用图版(900mm乘以1200mm)两张
③、A3文本打印用文件全套
④、建筑外形及各空间透视表现(含3d模型)
五、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至四周(——):毕业设计调研与实习
第五周(——):整理实习调研报告,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及任务书。
第六、七周(——):第一阶段,设计构思、主题确定,分区及总平面图等。包括彩色总平面布置图、鸟瞰效果图、景观分析图、交通规划图、景观功能分区图、景点及泡池布局及游览组织规划图。
第八、九周(——):第二阶段,分片区进入各节点设计,包括大堂入口区景观、精品SPA区建筑与景观、主大道两旁主题文化景观、河岸景观设计、涉及景观建筑设计(桥、廊、亭、榭、阁等)、景观构筑物设计(景墙、雕塑等)、地热房建筑设计、水景及喷泉设计。
第十至十一周(——):第三阶段,苗木配置及拟选大中乔木名录、景观断面图、重点小品拟选方案参考、饰面材料拟选方案参考意向、灯具拟选方案参考意向、配套设施(含桌椅、垃圾桶、盛花器)拟选方案参考。
第十二至十五周(…):第四阶段(计算机绘制或工具手绘,并装订)整理所有设计文件,补充所需的参考资料,完成设计文本。
第十六周(…):毕业答辩及毕业设计展览。
六、参考书目
1.《营造法式》:李诫;中国书店出版社
2.《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唐风建筑营造》:李白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南诏史概要》:谷跃娟;云南大学出版社
5.《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连瑞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温泉开发的策划与规划:构筑旅游与休闲的温泉世界》:王艳萍、王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05月
7.《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瓦尔特A·鲁茨·理查德H·潘纳·劳伦斯·亚当斯;辽宁科技出版社2002年9月
8.《酒店与酒店设计》:王奕;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1月
9.《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四版:西蒙兹·斯塔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10.《人性场所》:克莱尔·库伯·马库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
11.《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总结这次做本科毕业任务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作有点生疏,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点茫然,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对比老师改后的`任务书,发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在此做个总结以免日后犯下同样的错误!!!
本科生已经开题两次了,有的本科生已经知道自己的毕设题目该如何下手,但作为研究生的我,有时候还是有点迷茫。其实仔细对比老师和我做的任务书可以发现,老师在本科生开题时候强调的重点便是任务书中的重点,而我却没有写进去,不能很好地领悟老师的意图。比如:刘xx的《生产过程事件安全关键度》一开始有个背景介绍,我是摘抄王xx师姐毕设论文的一部分:“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大型化、复杂化、应用广泛化。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提高某些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而有效的提高整体产品的安全性,也就成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虽然我已经做了改动,但这个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个不是生产过程事件安全关键度的背景。而是产品安全性关键度的背景,偷换概念。表象变了,但是本质没有变。为此我也被老师看做态度不认真的典范。并遭到老师的严厉斥责。这对我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心情低落是在所难免的。但我应然是心服口服的,因为我做错了事情。老师改过的是:“事故是一组指向某个不期望后果的事件链。而事件链中的事件对事故发生及其后果的影响各不相同。因而找到影响较大者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事故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其实老师第一次已经点明了重要内容,只是我没有领悟到。可见我是多么的愚笨。
还有就是王xx的《新城子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在理解老师讲解和自己查资料认真思索的前提情况下,还是不能如我所愿,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比如我是这样写的:“新城子化工园区现有企业不存在毒气泄漏的可能,但火灾可能引燃释放毒气的物质,能够导致人员中毒,所以也需要考虑,应用挪威dnv软件并考虑企业间的安全相关性,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提出整改意见。”。而老师改后的是“重点考虑火灾、爆炸及二次中毒事故等主要事件及其影响,综合应用包括挪威船级社风险评价软件在内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并考虑企业间的安全相关性进行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而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想必认真对比就会很容易发现我的无知与浅薄。老师言简意赅的写出了新城子化工园区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没有中毒事故,但是有可能因为火灾、爆炸导致有毒物质燃烧释放毒性气体导致人员中毒死亡。也就是二次中毒事故的影响。而在应用方法与技术上我则直接限定应用挪威dnv软件并考虑企业间的安全相关性,也就是说只能应用挪威dnv软件,别的风险评价软件就不能用,这是多么的武断。可见语言逻辑性的不准确。
经过认真的反思,总结教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我却被老师批评而其他同学却没有?为什么老师说的重点我在笔记上已经记录却不能体现在任务书中?为什么同样的意思我却不能很恰当的表达出来?是我不够认真?态度不端正?浮躁?我想都不是的,因为在编写任务书的时候自己的重视程度自己还是知道的。是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在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我的思维就被定格在他们的思路上了,就像是模版一样,就得按照模版来,不能有大的出路。可是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没有抓住个性,只是取其共性,想要合格也就变得天方夜谭了。如果能够很好的思辨,改变固定的逻辑思维,找出个性突出重点,合格也就水到渠成了。经过这次教训,我会在以后的路上以此为警钟!
石化技术工程系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课题 化工生产中传热方式的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设计
设计内容目标和要求
设计目标:
根据自己顶岗实习岗位工作实际或化工生产实际选取其中某一环节典型工艺流体,对其换热方式进行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其中典型设备进行设计及选型。通过毕业设计,熟悉化工生产中流体换热方式的选择原则及换热器、蒸发器、加热炉的设计选型及操作要点。
设计内容:
1.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流体换热方式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掌握设计原则。
2.论证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流程及方法,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及主要工艺设备(换热器、蒸发器、加热炉等)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操作及维护要点。
3.基本掌握过程和设备的物料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和控制方案。
4.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图的要求和标准。
设计要求:
1.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和中、外文资料查阅,落实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撰写字数不少于1500汉字的开题报告。
2.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
3.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符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论文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
4.所有毕业设计内容必须按要求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每组小组长负责本组个人空间的检查监督。
参考文献:
[1]《流体输送与传热》李XX主编
[2]《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王XX主编
[3]《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4]《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下卷),时XX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5]《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XX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6]《化工数据导引》,王XX主编,化工出版社,
[7]《化工工程制图》,魏XX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基本任务与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撰写好开题报告;
2、收集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3、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并积极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4、根据指导老师给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说明书,争取早日定稿;
5、制作好答辩演示ppt,做好答辩的前期准备.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
2.撰写开题报告:——
3.收集资料及实施设计:——
4.完成设计说明书初稿:——
5.完成设计说明书修改稿:——
6.完成设计说明书定稿:——
7.答辩:
三、答辩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1.两份纸质版的毕业设计和一份纸质版开题报告;
2.制作答辩演示ppt;
3.实习周志至少16篇、实习总结、实习场景照、毕业设计作品、开题报告、实习鉴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均需在大学城空间发布。
毕业设计《临床病例护理方案》任务书
课题名称: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设计内容及要求:
内容提纲
1、总结分析1例病情危重及复杂、治疗与护理难度较大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针对患者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等主要临床表现,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促进疾病好转、纠正全身生理功能紊乱,及时解除梗阻,积极防治,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3、学习带教老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爱岗敬业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及无菌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训练临床护理能力。
收费制作,诚意加Q,11043500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成正向高速增长,究其原因,学者们所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第一,国家的体制改革所造就的制度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劳动力要素的解放,是大量的人力资源摆脱经济政治体制束缚,投身建设,充分发挥优势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各企业高度关注,从传统体制下的普通职能部门开始逐步向战略管理部门地位转变。
第一,人力资源堪称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世界相比仍然不占优势,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消耗水平已经过高,由此看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于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第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教育素质,它体现于潜在的生产力:二是对已经实现就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它它体现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我国的教育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是我国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我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管理学科,受到一个国家的内部环境影响,并不是仅仅依靠舶来品就能解决问题的,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不断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2、意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示出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及组织形态变化等的挑战和冲击,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再一次的调整和改变。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成为在世界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而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变革,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社会的重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能够完成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并且开发人力资源并且创造价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职能。
2、分析国内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的明显的不足。
3、分析国内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4,分析国内现代企业可以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处于低端和落后地位的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于处理静态的工作,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从基本工作范畴提升到战略地位。
三、论文提纲初步定稿
1绪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国外现状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综述
现代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抽屉式管理
“一分钟”管理
“破格式”管理
“和拢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
4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意义
5企业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及不足的原因
企业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有利于管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缺点:局限于档案管理和工资管理等工作的狭隘空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原因
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管理机制缺乏变革
激励机制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不明确
开发及培训方式单一
员工关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员工之间的关系)
其他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式
企业文化的创新
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变革
人力资源部门战略管理规划的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型与创新
协调员工关系
其他
7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综合评价
8主要参考文献
四、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根据论文题目查阅资料。
2、据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开题报告中构思的提纲再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4、撰写论文初稿、二稿、定稿。
研究方法:
1、整理归纳法
2、理论研究法
3、数据统计法
4、对比研究法
进度安排:
11月12日~11月19日: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11月20日~11月27日:进行调研,撰写初稿
11月28日~12月4日:完成2稿
12月5日~12月8日:定稿
12月9日~12月10日:上交论文
人事管理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选题依据
1.设计目的及意义
代的社会中,办公自动化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已经势不可挡,而人事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小小体现,它为人事管理大量又繁杂的员工数据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人事管理系统是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部份,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的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人事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现在很多单位并没有对人事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还存在那种管理人员多,管理效率低,决策依据少的尴尬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传统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对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电子化管理,化简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2. 本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专家学者对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注重自身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更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发相应的人事管理系统,他们通过建立一个多信息流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开发性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目标,挑选和留住最佳人才,同时不断提高这些人才的工作效益。例如:苹果公司的企业员工人事管理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九十年代初开始快速发展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与各个领域,并且形成了产业化。但是,我们的工厂、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比起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人事管理系统范围使用相对狭窄、人事管理系统功能相对欠缺、稳定性较差、功能相对单一等。
3.开发工具的选择
针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大量软件和开发工具,经过认真分析其优缺点,结合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需要和目前的硬件环境,我们选用微软WINDOWS平台下的Visual FoxPro (简写为)作为软件开发工具。
4.毕业设计拟设计系统的功能综述
人事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企业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人事人员通过本系统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平常较为繁重的工作。员工的个人信息等等都记录在人事系统里进行管理。企业下设人事部门,全权处理企业内部一切人事事务
1.主界面模块:该模块提供收费管理系统的主界面,是主系统的唯一入口和口,该界面提供用户选择并调用各子模块。
2.浏览模块:该模块提供全部人事档案的界面。
3.查询模块:该模块提供查询符合某一条件的人事档案的界面。 4.统计模块:该模块提供按某一条件进行统计界面。
5.编辑模块:该模块提供对按档案进行更改,删除和新增的界面。 6.报表模块:该模块按一定格式将人事档案以报表格式输出。
二、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
运用Visual Foxpro软件进行企业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主要任务是对企业人员的工资进行整理,使得企业的工资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求设计的工资管理系统使用方便;充分考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特色;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毕业设计中可能有许多问题,可能数据源代码不全,或者运行不了。模块设计不完善等问题。解决方案是多调试下程序。。
1.可能存在冗余的数据的问题,可以用级联插入活级联删除触发来消除冗余数据。
2.可能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采用在字段中输入掩码来消除使数据规范化,解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3.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实体之间不清楚,可以把多对多,变成一对多的关系。
四、设计成果
1.合理的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基本做到是基础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用户的数据输入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用户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工作的效率,而且避免了由于同一数据的多次输入不一致所造成的数据混乱。
2.强大的模糊查询和打印功能,能进行多种条件的组合查询,是用户只需要输入与系统记录数据相关的最简单条件,系统立刻会帮用户找到所需的相关记录,统计、计算、打印等功能,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劳动量。
3.系统的稳定性好、容错性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检错、纠错功能和联机帮助功能,以帮助用户修改纠正错误,正确的使用系统。
4.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好。系统的权限和口令设置功能,限制了非法用户进入系统,保护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由于系统功能模块的独立性,因此系统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好,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四、进度计划
1周(—):选题,确定调查企业。
2-5周():了解和掌握所在企业的会计操作程序、方法和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基本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工作程序、要领和操作方法。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具体业务核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利润的核算,商品的购、销、存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基本的分析。收集数据。
6周(—):撰写开题报告,教师确定设计具体功能,流程设计。
7周(—):系统设计
8周(—):分析模型功能设计。
9周(—):程序设计。
10周(—):程序设计及调试。
11周(—):实施设计或撰写论文初稿。
12周(—):程序运行。
13周(—):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初稿。
14周(—):撰写毕业设计初稿,提交第一稿。
15周(—):修改设计,提交论文第二稿。
16周(—):学生论文定稿,提交正式打印文稿,论文答辩,打印装订。
五、参考资料
[1] 杜彦炜,智育平,周占峰.基于VB 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工业大学机电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55-60.
[2] 龚沛增.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 北京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0-189.
[3] 郭琦.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技术.第1版.北京的: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6-198.
[4] 何文俊,马杰. Visual Basic 编程实例精解.第1版.北京的: 北京的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11-35.
[5] 姜乃春.潍坊学院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文.2007:10-23.
[6] 邹方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的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43.
[7] 李潇.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重庆工商大学计信学院本科学位论文.2007:41-42.
[8] 李国禄.青海民族学院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12-45.
[9] 邱尼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5.
[10]尚晖,张其亮.一个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学位论文.2008:153-155.
[11]王春才.Visual Basic 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第1版.北京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社.2006:170-171.
[12]杨升平,程春喜.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本科论文.2004:80-120.
[13]邹方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的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43
[14]朱莉,阳桑,金双平.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45-60.
[15]张超,左瑾.基于.Net 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广州市沙太路南方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44-150.
简谈人事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 :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是干部个人自身成长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学校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学校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考。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事档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事档案工作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服务,笔者结合几年来档案管理的实践,就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成的,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公共管理工具对中国的信用建设、干部管理、国家安全、福利分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制度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传统人事档案制度的身份性和体制性弊端也显露无遗。“死档弃档”、“虚假档案”、“人质档案”、“人档脱节”、“档案克隆”等现象也日益增多,其“二元化人事体制结构”所形成的“人才壁垒”、“单位封闭”、“制度交易”、“身份阻隔”等负功能愈加显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人事档案已经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却弃之可惜,其制度性生存愈发尴尬。因此,传统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终结,新的、科学的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前台。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必须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发展人事代理业务,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作者认为,人事档案及其制度的公共政策创新必须沿着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是人事档案制度创新的必然路径。
内容上,立卷不够规范,案卷质量不高。一是档案材料内容填写前后不一。“三龄一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记载多样,个别干部的“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文化程度越填越高”。二是档案用纸规格不一。虽然规定档案材料要统一使用16开办公用纸,但现行的公文材料大部分是A4纸,高等院校印制的学历材料绝大部分也是A4纸,纸张大小不同,致使有的表格印制超过装订线,给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三是材料归类不准确。有的不该归档的材料归了档,而该归档的零散材料却没有及时归档。四是档案材料短缺。如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有少量的履历表、自传等未盖人事部门公章。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人事档案中有些陈旧的信息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记载个人履历、社会关系、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的内容多,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技术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案卷质量。
使用上,技术手段滞后,运行效率较低。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启用干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是靠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与行业整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三、笔者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保持人事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一定时期有它的科学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变化,就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干部工作的需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1、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改进档案的检索与查阅方法,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干干部人事档案的检索,无论是采用“四角编码”法还是“笔形编号”法均是利用姓氏检索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用记起来费时,用起来繁锁,工作效率低。为提高效率,可考虑采取以英文字母的顺序号进行编排,便于记忆,利于查找,提高速度。同时,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研究建立两个系统:检索系统和利用系统。同时,运行干部人事档案原件管理系统,使查档人员利用计算机在不接触干部档案的前提下查阅干部档案原件,不仅可以提高查阅档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3、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加大投入,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信用业绩档案的建立必将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七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项目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的发挥,比如“你对本次实验的结果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改进?”或者“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可以如何改进?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或者“你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此项内容的书写应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三篇
篇一: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选题名称汉英方位认知异同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应用
培 养 单 位: 河南大学
学 科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研 究 方 向: 对外汉语教学
学 号: 104754110145
开 题 人 姓 名: 程文芳
导师姓名、职称:
填 表 日 期: 2012 年 06 月 20日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 制表
填 表 说 明
1.开题报告为A4大小,封面及Ⅰ至Ⅶ项必须用计算机输入,不得随意改变表结构。开题人应逐项认真填写,完毕,将本表全部打印输出,于左侧装订成册。
2.文字输入部分,一律五号字、仿宋体、单倍行间距编排。
3.“参考文献”著录按照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出版社·页号·年。
4.开题报告应由本学科专业导师组评审通过。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由开题人在学科组或更大范围内宣读,并接受质疑、评议。导师组由三名以上导师组成。评审合格后,本报告暂由导师负责保管。
5.为加强论文撰写进程的.跟踪指导和督查,在论文定稿之前,至少应对研究写作进行三次考察。开题人要向导师、本学科专业的内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包括论文已经取得的成果、目前面临的难题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
6.论文撰写完成,由导师确定定稿后,方可进入学位申请环节。本表上交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归入开题人学位档案。
Ⅰ.选题简况
Ⅱ.
选题依据
Ⅲ.选题材料收集
篇二: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 究 生 姓 名 学 号导师姓名、职称 系 所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毕 业 时 间
论 文 题 目 与欧洲
篇三: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术型研究生)
课课
题名题来
称
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研究
√导师研究课题 □自选课题 源 □
□其它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所属性质 □
□综合研究 □其它
姓层
名
赵海连 S10030505017
学 号
次 硕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 金玉秋
2011年11月6日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注:以下1-8项内容,如填写不下,均可加页。
1、立论依据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二)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三)人员培训 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四)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不一定比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至少为三个月。 (五)程序修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一)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职责划分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三)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四)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五)设备管理 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一)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二)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三)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四)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五)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六)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 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
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5.设计主要内容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5.成果形式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2.软件使用手册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3.软件说明书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6.进度计划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第十八周 毕业答辩
本文通过解析创业人才素质概念内涵,构造了成功创业者个人素质测评表。通过案例访谈,并结合现有的理论数据,首先整理出对成功创业者个人素质共性的初步认识,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及开发网络的著名企业家案例,分析样本返回的各项素质指标,建立成功创业者个人核心素质构成测评表。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本研究围绕成功创业者所具有的个人素质展开,着力研究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创业者个人素质共性内涵及内容,阐述创业者个人作用的创业者个人素质与创业成功(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辅以访谈法、文献法,叙述法及定性分析法等全面地对创业者个人素质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本文研究思路的框架如图1. 1所示:本文结构安排上,除第1章绪论外,主要内容由四章构成第2章为国内外文献综述第3章则是研究方法,及在初步访谈认识成功创业者素质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成功创业者所共同具有的八大核心素质。第4章是创业成功者及失败者案例分析,并研究这些核心素质与创业绩效的关联性。第5章为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本研究成果的理论内涵,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开题报告的作用是表明你写作的主题、论述的主要内容、引用的材料等,以获得导师的认可。如果你的导师不认可你的开题报告,那比较麻烦,可能要反复修改,甚至要重新选题。所以,开题报告一定要一次搞定,以此获得老师对论文良好的印象。
第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提纲
第文献综述
第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第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第参考文献
以上七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开题报告所必须具备的内容,但是各大高校教务处下发的开题报告并不必然包含上述几个部分。例如,有的学校需要学生单独提供文献综述,有的学校需要学生将文献综述置于开题报告之内,因此同学们必须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开题报告模板进行写作。
下面,我们简要谈一下开题报告各部分的要点。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
这部分其实要表明的是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以及你选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所谓的研究背景,就是你的选题目前在学术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社会背景是什么;所谓的选题意义是,你的选题对学术研究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两点必须明确,否则导师会觉得你的选题毫无意义,并且遭致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状况。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开题报告来说,国内外研究状况是应该要提及的,但是高校不可拘泥于此。有些同学写的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上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我们曾经碰到某学生,写的是死刑复核制度,但是国外有死刑复核制度吗?没有。还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城管制度,但是国外有城管吗?似乎也没有。目前的趋势是,高校在这一部分的要求过于僵化,缺少灵活性。笔者只见到一个高校说,这一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自由填写,参照实际情况来确定。
不过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如果学校对这个方面要求比较严格,那么你就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办,没有必要和老师争执。具体写法是,先国外,后国内,必须条例清晰,内容丰富。
第三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提纲。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具体写作方法是,分每一部分,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写作思路,在写完内容后,再付上一份写到三级目录的提纲。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写法老师比较满意。请看下面的格式:
本文的写作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根据上述写作内容,笔者草拟提纲如下:
第四部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根据你在写作准备阶段所阅读的材料,对你的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做一综述,以此概括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因此,本部分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所重叠,所以很多学校是要求学生单独提供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的具体写法,我们在后续的讲座中陆续推出。
第五部分: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这部分内容写作比较简单,主要是谈一下你如何准备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你在时间上是如何合理安排的。这部分内容老师一般不会太关注。
第六部分: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这部分内容和第五部分一样,属于必要但是不重要的部分。
第七部分:参考文献。
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有两个方面值得同学们关注:
(2)格式必须正确
参考文献的列举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格式正确、规范,一目了然。开题报告阶段的参考文献可以不附页码。
例如:
[1]郑天锋.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J].人大研究,2015(5)
[2]许崇德.宪法学(中国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呵呵,差不多就是论文的构思吧,先想想论文要怎么写吧。写出大概的条条框框就差不多了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二)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三)人员培训 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四)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不一定比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至少为三个月。 (五)程序修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一)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职责划分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三)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四)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五)设备管理 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一)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二)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三)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四)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五)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六)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 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