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扬州教育学院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扬州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扬州教育学院

我是职大的,是分开招生,但是确实合并了,老师都在一起上课,学生也有不少在职大上课,小高层多数就是教育学院的学生

扬州职业大学招生一般在每年3月和7月左右开始。具体招生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登录学校官网查看最新招生动态或咨询校园招生办公室。

扬州职业大学从哪儿招新生?杨州职业大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扬州职业大学的官网上面向全国招生

扬州教育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国有公办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全省培养基础教育新师资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主校区位于风光秀美的蜀岗——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园林区近侧。2007年2月,扬州市政府决定将扬州教育学院与扬州职业大学合并,筹建本科高校“扬州科技学院”。

新校园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座落在扬州城市西区,火车站东侧,与国展中心人工湖毗邻,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境地。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建有校园宽带网络系统、外语调频发射台。现有语音室11个,专用多媒体教室70个,教学实验室50余个,校级工程实训中心6个,在103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00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各类期刊杂志报纸等2000余种。

学生管理

扬州教育学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按"知规矩、行文明、技多能、心善良"的思路管理学生,注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通过奖、助、贷等措施,激励学生抓紧专业学习、加强技能训练,促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了"知书达理、求是求新"的良好校风。

师资力量

全院500余名教职工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133人,中级职称教师177人。学院现有中文系、政教系、史地系、英语系、教育系、艺术系、数学系、物理系、生化系、计算机系、体育系等11个系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官网

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登录: 扬州市职业大学坐落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晚清新式学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先后与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学校和1个研究所合并办学,是市属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11,000多人,设有22个教学单位,21个党政群团部门,5个教学辅助单位。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立德树人、管理改革、基础保障、开放提升”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总占地1,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5%,被誉为“公园式大学”。现有实验实训室3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本地镜像96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800多种。智慧校园集教学资源库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内生活App平台等于一体。 学校专业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开设有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7个大类,68个专业。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编写讲义353部(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重点教材13本;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38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类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获奖432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78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85%以上。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研服务能力强劲。建设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8个;建成扬州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示范中心、石柱山康养城附属医院、省服装设计与贸易产业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实训平台、金方圆培训学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中心),积极参与“双创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五年来,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400余项;主持或参与市级及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省级项目43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30多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3项;共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篇,核心期刊300多篇;取得国家专利169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组织学术报告100多场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校”,国际交流日益广阔。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达10个。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与东盟国家、葡语系国家、非盟国家、中亚、南亚国家的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留学生项目,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扬州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培养本土化人才。每年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研修、交流,实施国际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 百余年树人,薪火相传;百余载耕耘,桃李芬芳。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高毅进、文学评论家王干、书法篆刻家朱天曙、江苏汇金集团董事长朱明亮、牧羊集团董事长范天铭、扬建集团董事长曹德荣、华建集团总经理宗有农等等。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交流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大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和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行业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 新思想启迪新动力,******创造新发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水平、科技服务地方能力、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力争筹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取得新突破,为谱写******扬州市职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

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是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21年办学历史,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新城西区。学校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分别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和扬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我校在新城西区建设现代化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亿元。目前已建成教学楼、实验室楼、图书馆楼、工程实训中心、体育中心、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及辅助用房24万平方米,总资产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5,721万元,图书资料384,908册,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建有校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综合实验室18个,共89个实验分室。设有劳动部门授权的扬州润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美国Autodesk公司授权培训中心、服装CAD培训教学基地等技能培训与鉴定场所,在江苏虎豹集团、扬州亚星-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103个大中小型企业建立了校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学校立足于基础与专业教育,坚持创新教育,形成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的办学优势,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全方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学校先后通过了省教工委和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党委工作评估、校风建设合格评估、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后勤社会化规范分离评估,并获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和“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至2005年7月止,学校有普通专科全日制在校生8,290人。设有机械工程、轻纺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经济贸易、管理、外语、艺术等9个系及基础部。开设41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其中省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学校现有教师558名,教授9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114名,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30人(含正在攻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部分教师受到国家、省、市表彰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校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产学研工作成果丰硕。《扬州职业大学学报》于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近年来我校教师申请12项专利,获得授权7项,其中发明性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1项;教师发表论文73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0多篇,SCI、EI收录(检索)18篇;36幅艺术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1幅作品获全国美术展览铜奖;出版教材、著作70多部,江苏省精品教材一部。学校十分关心学生就业,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国内100多家人才机构和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我们向社会承诺,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多次推荐就业的机会。从1998年到2005年,我校连续7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3%以上。2001年和2004年,我校分别获得江苏省人事厅和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的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我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组”组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纺织服装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纺织服装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国际交流方面呈现活跃态势,近几年学校已和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进行了互访,并签署了一些意向性教育合作协议。目前,扬州市职业大学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争先创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服务型人才。构筑以应用性专科教育为主,兼顾各类成人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使之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 社区性学习中心。把学校建设成立足本地、辐射长三角,为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管理先进、质量上乘的高等职业院校。

你好,扬州职业大学官网 查看。

扬州大学学报投稿

大学学报是供大学生参考学习研究交流用的,有不同的版块儿,人文与社会科学版块是学报上的一个版块,而人文与社会科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例如人文就可以包含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社会科学的涉及面就更广而且更强调实际应用,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理论与实践是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应用,就好像以为歌手的个人专辑一样,专辑名称叫做理论与实践,但是专辑里面还有很多首围绕这个专辑名而演唱编写的歌曲一样,这里是用了一个类比的修辞手法而已。这样解释,您应该能明白吧。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简介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

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

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扬州大学学报论文

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扬州大学学报秦娣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万册。

根据2015年9月学院资料官网,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近50项; 该院许志强老师参与申报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犯罪治理体系变迁研究》,获得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世界历史青年项目立项。 2014年度出版著作情况 作者著 作 名 称出版单位及时间成果来源类别字数备注曹金华《后汉书稽疑》(上中下册)中华书局2014年9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专著1250李尚全《儒藏·大学衍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大学“九八五工程”重点项目点校420吴善中刘建臻《教学研究荟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编著310主编副主编张连生《扬州名人传》广陵书社2013年1月 编著260主编周新国《太谷学派史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扬州大学中国史重点学科项目专著257朱季康《近代华东民间秘密互助团体太谷学派的生存与信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专著3102014年度学院科研获奖情况 吴善中: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朱海忠: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朱煜: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王嘉川:扬州市第九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中韩文化暨崔致远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张謇研究所、扬州大学反邪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扬文化研究中心(淮扬文化研究中心共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174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总计共450多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省厅级12项。)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资料室有藏书10多万册,长期订阅专业期刊、大学学报150多种。 瘦西湖校区敬文图书馆中设有文史研究室,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历史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敦煌学资料丰富。 学术期刊 该院周新国教授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主编,该院负责该期刊的“近代以来中国研究”、“扬州文化研究”两个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邹洪伟 工作职责:主持全面工作。邹洪伟,男,汉,196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区。中共党员,教授,四川绵阳师院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自1989年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先后在《扬州大学学报》、《江汉论坛》、《中国教育报》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省、市、院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先后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委党组授予‘四川省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 获四川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和获得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十余次荣誉称号。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廖 胜 工作职责:教学、中心和实验室工作。廖胜,男,中共党员,教授。生于1966年3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94年到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课程结业。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近现代中国妇女及妇女解放运动史、近现代转型期中国人心态变迁史等问题的研究。已在《史学月刊》、《人文杂志》、《史学集刊》、《天府新论》、《文史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绵阳师范学院企业服务研究中心和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绵阳市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绵阳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兼教育分会会长。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龙武安 工作职责:学生工作、就业工作。龙武安,男,副教授,生于1966年9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和研究20余年,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教学与管理》、《数学教育学报》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就业学读本》著作一部;参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部,担任副主编。曾获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市 “优秀青年志愿者”、市先进班集体班主任老师、学校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省、市、学校奖励十余项。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彤 工作职责:继续教育、非师范类专业实习。李彤,男,副教授。

  • 索引序列
  •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扬州教育学院
  •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官网
  • 扬州大学学报投稿
  • 扬州大学学报论文
  • 扬州大学学报秦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