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新时代摄影杂志是一份正规的杂志,它每月出版,主要内容包括摄影、艺术、文化等。
种类太多,有中国摄影 咔啪先锋摄影 数码影像时代 摄影与摄像 摄影世界等,这是我在杂志铺买书的时候顺便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用。
大都市, contributormagazine,ID ,flanellemagazine,sickymag,teethmag,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杂志。
我最喜欢看的是《摄影之友》,这是面向普通摄友的,还有同一出版社出的《今日人像》,这本是面向影楼的。我觉得这2本比较好。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月台上等车,一起都是用跑步进行的。来到月台上,多多一家惊呆了,人山人海,月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争着往前面“进军”,想在上火车的时候早点上去。“呜,呜——,呜,呜,”这个声音由远到近,显然是火车来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抢着往前面冲,火车刚停稳,人们就上去了,5秒钟的时间,车厢里就挤满了人。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随即,看见了天空上出现了几个黑点,人们傻呆呆的看着,没有反应,忽然,黑点俯冲了下来,越来越近,看清了,是飞机,机面上闪耀着银光闪闪的膏药旗,还可以看见非肉体武器,“啊,飞机,飞机,快逃,快逃啊!”不知谁说的,人们开始了显著的分岔,有的到火车上,有的到月台上,多多的妈妈被“潮流”推着,和爸爸分散了,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儿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去世了,比他的母亲哭得更加大声,哭声犹如闪电雷鸣。就在这时,婴儿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本侵略者走过来的脚步声,可是母亲已经累得双脚麻木了,加上受了伤,已无法走动。 她思索着怎么保护多多的安全,看到了一块由一些破烂搭起的小棚子,她把多多塞了进去,正想找个地方自己也藏起来,两架轰炸机飞得更低了,一架飞机扔一枚炸弹,两颗炸弹落下来了,一枚落在了火车头上,一枚落在了月台上,“轰隆,轰隆,”两声爆炸响,一些人炸得血肉横飞,幸存者顾不得拍身上的尘土了,继续逃命。又是两声响,又是一些人被炸死了,日军轰炸机就是这样两架一次来轰击上海火车站的,轰完了所有的炸弹以后,日军加速逃离了上海火车站。 多多上面的盖子早已经被冲击波给掀飞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车站被轰炸以后的情景:预制板掉在了火车轨道上,玻璃震得满地都是,架空桥空落落的,里面都可以看见外部,一些残余的碎片在架空桥上面摇来摇去,不时还有一些破烂落了下来,多多是一个幸存者!!是唯一的一个幸存者!!!多多留在火车站里,他还不会行走,在这里他显得孤独和无助。 随后,记者来了,他看到了多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照片,尽管没有彩色胶卷。多多以后的人生,很难说,要是运气好的,被人家收养,运气不好,就是活活饿死
中国风景摄影家你有了解过吗?跟着我来了解一下这位摄影家吧
一,职业简历
王建军,男,1954年出生,祖籍山东。1970年参军,1995年转业。1986年开始摄影创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专业委员会艺术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家。多年来,专心致力于中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拍摄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艺术风格,其作品被大量采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业界颇具影响。
近年来,被瑞典哈苏、日本佳能、美国柯达、日本富士等公司聘为专业形象大使,在国内外做巡回幻灯演示和讲座。曾多次赴丹麦、瑞典、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美国、南非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拍摄。2003年被评为哈苏摄影大师;2003年9月在澳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天地之间”摄影个展;2004年应邀参加北京故宫国际摄影大展。多次担任国际全国及省、市等影赛、影展的评委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西部风光》、《康定》、《柬埔寨》、《粤赣神韵》、《情铸广贺》、《中国西藏风光》、《永恒的记忆》等画册。
二,主要业绩
一、1986年开始摄影创作,足迹走遍了整个中国西部和几万公里的西部边陲。主要工作和成果有:
1989年在部队工作期间,担任老山前线文化干事和战地摄影工作,拍摄了大量的战地资料和影像,成功的策划和组织举办了《老山颂》影展,受到了部队的表彰。
1990年参加总政组织的《中国西部边关五万里》摄影采访工作,历时七个多月,行程五万多公里,走完了整个西部边防线,园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1992年与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共同完成了《七百年后的马可波罗》画册的拍摄工作。
二、 获奖作品主要有:在九十年代有百余幅作品分别荣获国际国内摄影大赛的金、银、铜奖。
作品《沙漠行军》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全国影展铜奖; 作品《沸腾的矿山》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铜奖;
作品《转场》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影展铜奖;
作品《古格神韵》荣获全国第六届尼康杯大奖赛金牌;
1991年作品《边关古堡的畅想》荣获四川首届巴蜀文艺奖;
1992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
称号;同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二届摄影艺术金像奖提名奖;
1994年作品《边关古堡畅想》获美国柯达杯全国专业大奖赛金牌;1995年作品《西部神韵》获爱克发全国专业摄影大奖赛金牌;
1997年作品《高原晨曦》荣获第五届中日文化交流会风光摄影金奖。
三、主要影展有:
2001年在山东东营一品国际摄影节举办了《山远水远》摄影艺术展;
在1992、2001、2007、2009年期间,应邀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二、五、七、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分别举办了《山远水远》、 《天地之间》和《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西部风》的讲座和影展;
2003年9月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风光电视论坛;
2004年3月在澳门举办了《天地之间》摄影艺术个展和讲座;
2004年9月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天地之间》摄影艺术个展;2004年10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北京故宫国际摄影大师邀请展,并做专场幻灯演示;
2006年在青海第一届国际摄影节举办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摄影艺术展;
2011年在深圳雅昌艺术馆举办《越过海洋的握手》摄影艺术个展;2012年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花椒欲望》摄影艺术展览;
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电视台邀请做访谈嘉宾。
四、多年来,积极参与和组织策划了各种摄影活动和影展,主要工作有:
1、2001冬成功策划组办了《首届海螺沟冰川摄影节》,并创办“海螺沟冰川摄影创作基地”。
2、2006、2007年策划和参与了第一届、第二届青海省国际摄影节。
3、2007年参与策划了《成都一日》摄影活动。
4、多年来,参与策划了四姑娘山、九寨沟、海螺沟、康定、金川等风景区的拍摄和推广宣传活动,为宣传中国西部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5、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下属《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社、《大众摄影》杂志社及各地摄影家协会、著名品牌厂商以及各团体机关的邀请,每年平均在全国各省市及大专院校进行多达几十场摄影艺术讲座和培训,对普及和提高影友的摄影水平,做出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6、积极与《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社、《大众摄影》杂志社等摄影媒体合作, 组织影友及海内外摄影家到中国西部进行摄影创作,为提高影友的摄影水平,繁荣摄影创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
7、多年来,应瑞典哈苏、日本佳能、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公司、捷信脚架、乐摄宝公司的邀请,聘为专业形象大使、特约讲师,并在国内外作巡回和专业幻灯演示讲座。其作品多次应邀在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丹麦、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993年与日本佳能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个“中国佳能摄影俱乐部”,对日中摄影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应哈苏公司邀请参观了哈苏公司总部、并在北欧最大的“Massan”国际摄影节上,代表哈苏公司在做专场幻灯演示。作品《珠峰夕照》被瑞典哈苏公司艺术中心收藏,并作为《中国摄影》等专业摄影刊物的形象广告大量采用,2003年被授予“哈苏摄影大师”称号。近年来曾多次赴南非,赴柬埔寨、尼泊尔,马来西亚、汶来、新加坡、越南,德国,奥地利,波兰,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国进行国际交流和摄影创作。
8、多次担任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摄影节及摄影比赛的评委工作。主要担任有: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亚洲风采》等重大摄影比赛的评委。
五、用摄影服务于社会,主要工作有:
1、自九十年代中期,渐渐远离了各种摄影比赛和名利的诱惑,沉下心来,专心致力于中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探索和拍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艺术风格,用摄影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颇具影响。拍摄的大量图片被摄影媒体和各种画册、报刊、杂志,CD封面和广告业选用,影响甚广。作品《九寨沟.长海》、《贡嘎山》被邮电部用作邮票小型张;积极参与国内重大建设项目的拍摄,为记录工程建设,讴歌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做了大量的工作。
2、几十幅中国西部风光的影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及上海世博会采用和展示,为宣传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3、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积极勇敢的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和朋友们一道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灾区的情况和抗震救灾的英雄气概和精神,并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反映“”大地震的中国第一本黑白画册《四川大地震》,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此画册为灾区获得捐款1240万元,全部捐助给了德阳市天齐村,为灾区修建了一千多间临时过渡房,为灾区重建家园做出了贡献。作品《不屈的信念》先后共计拍卖了14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地震灾区和“邱光华”英雄机组。
4、积极参加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送温暖,下基层”活动,分别赴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等地进行慰问和服务,园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2007年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建国以来为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2008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2008年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
六、主要著作画册有:
《中国西部风光》、《康定》、《柬埔寨》、《粤赣神韵》、《情铸广贺》、《中国西藏风光》、《永恒的记忆》、《中国西部的守望者》等。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 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以及住宅,均遭不断轰炸,摧毁无遗。"
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个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亿人看到过这幅照片。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候车妇孺二百余名,整个车站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在现场目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他用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于是他截取其中一个镜头,成为上面这幅照片。胶片被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又由飞机送往纽约,两个星期后,刊登在美国影响极大的《生活》杂志封面。传播学者分析,公开发表的这样一幅照片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舆论,并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由于上海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日本的轰炸完全针对无辜平民。罗斯福总统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议,各国也纷纷谴责日本的行径。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军队,所以发生“误炸”。同时,日军高额悬赏捉拿王小亭。他被迫逃往香港。除了这幅“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外,人们今天能看到的当年淞沪会战的影像资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其子王健龙回忆:当年处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轰炸,有时一天轰炸多次。父亲每天扛着拍新闻纪录片的电影摄影机。身上还挂四五个照相机,奔走于战区。其时沪上各家报纸所登载的战地照片,大都出自他的镜头。王小亭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整天奔走拍摄。尝试用镜头记录下动荡的中国社会。王健龙记得,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来很兴奋,有时回来话都不愿讲。“他每天拍摄着那些他看到的地上已经死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里非常难过。”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为他去拍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孤军血战,眼见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去。这段史实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率领该团主力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执行阻击任务,与日军血战4天4夜。当时隔岸观战的中外人士曾发现,枪林弹雨中还出现过一个手提摄影机的人。这便是王小亭。然而这已是一个模糊的名字了。笔者先向一位著名的摄影记者打听。他拍着脑门说,王小亭,他拍的那幅日本轰炸上海火车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过他接着又说,再多的,也就不知道了。他向笔者推荐了新闻摄影界的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一听王小亭的名字,很干脆地说:“我也并不了解他。不过专门研究中国摄影史的吴群,已经过世了,在《摄影文史》杂志上发过一篇文章,叫做‘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摄影记者王小亭’。”他翻出这一期杂志。念给记者听。文章很短,没有关于王小亭的个人背景,重点是引用蒋齐生主编《摄影史记》中的记载,介绍那幅著名的照片。“反正我这里资料也很有限,关于王小亭的东西很少,我看吴群也是尽可能搜罗了,就这么些。”他最后说。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陆关于王小亭的资料确实不多,即使多方打听,“估计也够呛”。因为王小亭后来到了美国,去世则是在台北。“王小亭那幅照片是因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们今天还知道。其实好多当时的抗战照片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他感叹道。在他看来,我们的抗战摄影史“缺一半”,因为“我们比较注意八路军这边的摄影,国统区那边的,基本上没有”。最近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历史照片集,他一看,怎么好多照片都是从来没见过的。托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个编者是台湾人,“好多照片人家从台湾弄过来的”。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过哪怕只知道关于他的一点儿信息。就有人被他感动,写出这样的文字:“请记住他,王小亭。一个记录地狱的摄影师。记住他的伟大,他的真实,他的残酷,以及他难以言语的温柔。”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以及住宅,均遭不断轰炸,摧毁无遗。"六十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 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照片承载的内涵非常丰富,围绕它有许多值得永久记忆的故事。“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日军先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在上海市区狂轰滥炸,大片繁华街区化为断壁残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由于上海北站陷于战火中,南站就成了陆上主要通道,中外慈善团体连日救济遣送难民,每天数千人,车站内外挤满逃难人群。 1937年8月28日,日军声称由于中国军队聚集南市,将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下午2时10分,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南站上空。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赣籍难民,其他难民也蜂拥而至, 约1800人在南站候车,其中有不少妇女儿童。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事件发生后面对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抨击,日本方面狼狈不堪。南站一带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字林西报》记者巡行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日本军方辩解说是“误炸”,诡称飞行员错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军队。 实际上,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及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所谓“误炸”之说只能是欲盖弥彰。理屈词穷的日本人声称照片是王小亭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轰炸过后,幼儿由于惊吓和疼痛在铁轨旁啼哭,然后大人抱着男孩过来,放下男孩去抱幼儿,大人把幼儿安顿好,再回来抱那男孩, 三张照片中,幼儿哭嚎的画面最具有震撼力,这是对侵略者涂炭幼小生灵的血泪控诉。 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进行宣传演讲,获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资犹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是日本侵略中国见证,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争灾难的缩影,这个幼儿是千千万万受难儿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战火中冒死拍摄,捕捉了这震颤灵魂的瞬间,把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揭示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深远意义,历史将记住这一刻。
摄影从来不是技术活。你可以花3天时间掌握技术,但若没有审美的积累与培养,30年可能都不会拍到好照片。我推荐几本小众杂志,相信它们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图片的选择,都会令你耳目一新,为你新一年的拍摄提供些许启发。
◆ ◆ ◆
Wallpaper*
《Wallpaper*》杂志被称为设计界的圣经,是全球***具影响力的设计生活杂志品牌。经过多年革新,这本杂志已改版成为一本集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旅游等更全面的时尚品位杂志,囊括世界***的建筑、室内装璜、***厨房厨具、美食甚至时装等。在纸媒士气低落的当下,仍然保持着每期超过4万份的发行量。
▲创刊号采用双封面封面分别为超模刘雯以及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这样一本神奇的杂志,终于在2017年11月份,进入了中国大陆,取名为《Wallpaper*卷宗》。《Wallpaper*卷宗》在中国市场以双月发行,单月20号出版,售价为50元。第一本创刊号采用了双封面,分别为置身北京松美术馆中的超模刘雯以及Jonathan Anderson设计的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Wallpaper*卷宗》,融入了许多中国风的元素,拍摄手法上,大量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虚实、疏密、框架、开合以及均衡等构图,似乎打算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到底,而且也没有像其他引进的杂志一样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小编印象***深的是少林寺和西双版纳两期,分别由超模何穗和超模雎晓雯担任模特,可以说非常有质感和韵味了。喜欢中国传文化的摄影师,强烈推荐!
◆ ◆ ◆
Numéro
《Numero》是从巴黎起步的新法式时尚杂志,从图片质量、版面设计到摄影概念,处处都渗透着法国人自由优雅的气息。初次看到,就令人非常令人惊艳。杂志整体排版设计以页码数字为中心,坚持了简约清晰的独特美学风格。全球化的设计视野,预示着先锋的时尚风向标。
中国版名为《大都市Numéro》,创刊于2010年,每期都集合了许多艺术、展览的资讯以及文化评论。无论是法国版还是中国版,对于拍摄时尚大片的商业摄影师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小编看的***多的还属Numéro《法国版》,对拍摄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 ◆ ◆
W
《W》是***的时尚杂志,与《VOGUE》、《VANITYFAIR》、《GQ》同门,吏属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一直以出色的摄影享有极高声誉,其超大版面的版式也使其能够更适合体现其时尚界的内容及图片。但因为广告收入太少,可能即将面临停刊,可以去淘宝买历年的买电子版。
除了《W》美国版,《W》韩国版也是我***常看的,基本上韩国当红组合、小鲜肉、小姐姐都会在上面出现,而且拍摄质量相当高。
◆ ◆ ◆
Nylon
▲《Nylon》美国版
《Nylon》是一本以流行文化和时装为主题的美国杂志。内容包含时尚、音乐、美妆、派对等,可以说涵盖了时髦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名称“Nylon”来自纽约和伦敦两个城市的英文名称(NewYork +London)。主要读者群瞄准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
▲《Nylon》日本版
《Nylon》美国纸质版已于2017年停刊,并完全转向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它在年轻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那些喜欢《Nylon》的女孩儿们,被称作是 Nylon Girls,独立、有主见是她们独特的标签。这一定义也从美国带向了亚洲,并迅速俘获了大批读者。《Nylon》日本版被认为是***得“Nylon”精髓,甚至在排版和摄影风格上更胜一筹的版本。
▲《Nylon》中国版
在《Nylon》美国版停刊的同年,《Nylon 尼龙》中国版公开创刊号封面,易烊千玺成为首封人物。未来,《Nylon》中国版会以月刊形式发行,音乐、摄影、时尚、美妆、校园都会是这本杂志所关注的点。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小鲜肉小姐姐盛行的年代,了解下年轻人的世界,还是有助于年轻的心态的。
◆ ◆ ◆
032c
目前值得关注的要数《032c》这本来自柏林的异端杂志,创刊十几年来它一直都是独特的文化风向标。杂志总部位于柏林野兽派 St Agnes 教堂改造的建筑中,由 Maria 和 Joerg Koch 这对夫妻运营。杂志从欧陆文化观点探讨当代时尚设计、生活美学、政经议题,诗意的视觉风格具有一种文学性。
《032c》对于文化的包罗万象无疑是先锋之举,如果说主流或商业性质大刊在内容导向上,「被动」地引发读者对当下时代文化、思潮产生共鸣,《032c》则在「主动」创造一种文化及思潮。
2021年,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时尚芭莎杂志二月刊,杨洋担任封面明星,嘉人杂志四月刊封面刘亦菲,时尚芭莎四月刊倪妮。
时尚芭莎杂志二月刊
时尚芭莎可以说是时尚杂志圈里的龙头老大,不仅拥有最新的时尚资讯,更有颇受关注的人物专访,也是国内最能体现时尚风向标的权威杂志之一。进入国内短短两年时间,便已经成为最畅销的女性杂志前五名,众多明星都以登上时尚芭莎的杂志封面为荣。
2021年出版的杂志当中,杨洋在二月份为杂志拍摄的封面就十分有水平。只见杨洋身穿一袭类似于皮衣的材质,梳着干练的短发,眼神十分坚毅。杂志还采用了光影配合的拍摄手法,杨洋的半个身子都沉浸在黑暗当中,充满了浓浓的高级感。除此之外,还有杨洋身穿白色短款背心的大片,给人一种精致的破碎感。
时尚芭莎杂志四月刊
倪妮为时尚芭莎拍摄的四月刊封面,堪称一绝,发布出来之后,便登上了热搜。倪妮拥有十分完美的体态,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神韵,一直以来,都和刘诗诗并称为娱乐圈的黑白天鹅。谋女郎出身的倪妮拥有很强的时尚表现力,是很多杂志封面的宠儿。
此次倪妮拍摄的四月刊,白发造型十分惹眼,身穿一袭灯笼样式的抹胸裙,脖子上的钻石项链十分惹眼。倪妮整个人都仿佛笼罩在一层似有似无的水波当中,仿佛随时随地都要羽化登仙一样。整张照片不仅充满了仙气,更有一种很强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嘉人杂志四月刊
嘉人杂志同样是深受国内女性欢迎的时尚刊物,也是众多明星都要强度的资源。刘亦菲2021年四月份为嘉人拍摄的封面,也曾经美上热搜。刘亦菲一直都有神仙姐姐的称号,她身上的那种淡泊和纯真,是粉丝认为最可贵的。
嘉人杂志将属重点都放在了刘亦菲身上的这种仙气上,和兰花在一起合影,再搭配若有似无的虚幻感,真是让人感叹神仙姐姐果然名不虚传。仙气飘飘的刘亦菲身上却偏偏穿了一身重金属类的朋克服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淡化了刘亦菲身上的那种仙气。整个封面给人一种身处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却又无欲无求的通透感。
《中国服装杂志》,《中国电影》《瑞丽》《太时尚》,《上海时尚杂志》。
2021年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哪些?我个人觉得像这种时尚杂志封面的话,我觉得他们的封面都是很漂亮的,我觉得我都是喜欢的。
摄影之友还不错.大众摄影,摄影与摄像也不错.如果是想学摄影,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免费的教程.先把基础概念搞明白了,然后就是如何去运用.
我有看《摄影之友》杂志,还可以,不过 学摄影看《摄影与摄像》杂志更好。《摄影与摄像》可算是中国最好的摄影爱好者的良友。
1.没有2.没定,不过我经常买,印象就是听全面的,不过我不太喜欢今年的系列封面 3.专 符合 5.多介绍一些国内国外的新的摄影风格和摄影技法
摄影之友的封面很男人装啊
汉语解释: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整合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想知道杂志的英文怎么说吗?
杂志[zá zhì]
杂志的英文释义:
magazine ; records ; notes ; journal
网 络magazine;journal;Magazines;Fortune
杂志的英文例句:
该杂志的销售量为2000份。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gazine is 2000.
时装杂志看起来很有光泽。
Fashion magazines are glossy.
我订阅了几份杂志。
I subscribed to several magazines.
这本杂志登载优秀的小说。
This magazine published excellent stories.
那位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That educator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in these magazines.
这本杂志发行量很大。
This magazine has a large circulation.
当我们完成这部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是和国家地理杂志合作的—我开始和国家地理杂志的同事们谈起我的研究。
And they got really excited about it.
在包裹里都是过期的杂志[旧杂志]。
In the parcel there are all back numbers of magazines.
你给我什么杂志我就读什么杂志。
I will read any magazine you give me.
1. I supported us by writing bilge for women's magazines. 我胡乱给女性 杂志 写点东西,维持我们的生计。
2. Frank Deford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for Vanity Fair magazine. 弗兰克·德福特是 杂志 《名利场》的特约编辑。
3. I have been a subscriber to Railway Magazine for many years. 我订阅《铁路 杂志 》已有很多年了。
4. Cruz had to scavenge rmation from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克鲁兹不得不从报纸和 杂志 中搜寻资讯。
5. Jill was starting to get some freelance writing jobs from trade magazines. 吉尔开始从一些行业 杂志 接点自由撰稿的活儿。
6. She turned down £ million to pose nude in Playboy. 她拒绝了为《 *** 》 杂志 拍摄 *** 的120万英镑开价。
7. The magazine's aim is to discuss topical issues within a Christian framework. 该 杂志 的宗旨是在基督教框架下讨论时下的热门话题。
8. There'sno need for that kind of language in this magazine. 这份 杂志 没必要出现那种语言。
9. US magazines hailed her as the greatest rock'n'roll singer in the world. 美国 杂志 把她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
10. Would you turn down $7,000,000 to appear nude in a magazine? 给你700万美元要你裸体登上 杂志 ,你会拒绝吗?
11. Grace Robertson started as a photographer with Picture Post in 1947. 格雷斯·罗伯逊于1947年参加工作,做了《图片邮报》 杂志 的一名摄影师。
12. Thereafter she wrote articles for papers and magazines in Paris. 此后她给巴黎的报纸和 杂志 撰稿。
13. She had a libel action against the magazine pending. 她对该 杂志 提起的诽谤诉讼尚未判决。
14. For details of the nearest performance look in the local listings magazines. 欲知离自己最近的演出的详情,请查询当地文娱预告 杂志 。
15. No reason was given for the banning of the magazine. 杂志 被无端取缔了。
16. Before long he took over the editing of the magazine. 他不久就接手负责 杂志 的编辑工作。
17. In rural France, English language magazines are rather hard to e by. 在法国乡村,很难找到英语 杂志 。
18. Frank Deford is a special correspondent for Newsweek magazine. 弗兰克·德福特是《新闻周刊》 杂志 的特派记者。
19. They asked her to put together a dummy for a new magazine. 他们让她为一本新 杂志 攒一份小样。
20. The management tries to produce the magazine as cost-effectively as possible. 管理层试图尽可能地让 杂志 盈利。
《摄影与摄像》《摄影与摄像》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线,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适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摄影摄像初学者、业余摄影摄像爱好者、专业摄影摄像工作者、摄影摄像器材经营者、摄影摄像器材维修技师和摄影摄像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
分别是Madame Figaro,Wonderlands,NYLON,magazine,WSJ,DAZED这六个
摄影从来不是技术活。你可以花3天时间掌握技术,但若没有审美的积累与培养,30年可能都不会拍到好照片。我推荐几本小众杂志,相信它们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图片的选择,都会令你耳目一新,为你新一年的拍摄提供些许启发。
◆ ◆ ◆
Wallpaper*
《Wallpaper*》杂志被称为设计界的圣经,是全球***具影响力的设计生活杂志品牌。经过多年革新,这本杂志已改版成为一本集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旅游等更全面的时尚品位杂志,囊括世界***的建筑、室内装璜、***厨房厨具、美食甚至时装等。在纸媒士气低落的当下,仍然保持着每期超过4万份的发行量。
▲创刊号采用双封面封面分别为超模刘雯以及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这样一本神奇的杂志,终于在2017年11月份,进入了中国大陆,取名为《Wallpaper*卷宗》。《Wallpaper*卷宗》在中国市场以双月发行,单月20号出版,售价为50元。第一本创刊号采用了双封面,分别为置身北京松美术馆中的超模刘雯以及Jonathan Anderson设计的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Wallpaper*卷宗》,融入了许多中国风的元素,拍摄手法上,大量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虚实、疏密、框架、开合以及均衡等构图,似乎打算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到底,而且也没有像其他引进的杂志一样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小编印象***深的是少林寺和西双版纳两期,分别由超模何穗和超模雎晓雯担任模特,可以说非常有质感和韵味了。喜欢中国传文化的摄影师,强烈推荐!
◆ ◆ ◆
Numéro
《Numero》是从巴黎起步的新法式时尚杂志,从图片质量、版面设计到摄影概念,处处都渗透着法国人自由优雅的气息。初次看到,就令人非常令人惊艳。杂志整体排版设计以页码数字为中心,坚持了简约清晰的独特美学风格。全球化的设计视野,预示着先锋的时尚风向标。
中国版名为《大都市Numéro》,创刊于2010年,每期都集合了许多艺术、展览的资讯以及文化评论。无论是法国版还是中国版,对于拍摄时尚大片的商业摄影师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小编看的***多的还属Numéro《法国版》,对拍摄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 ◆ ◆
W
《W》是***的时尚杂志,与《VOGUE》、《VANITYFAIR》、《GQ》同门,吏属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一直以出色的摄影享有极高声誉,其超大版面的版式也使其能够更适合体现其时尚界的内容及图片。但因为广告收入太少,可能即将面临停刊,可以去淘宝买历年的买电子版。
除了《W》美国版,《W》韩国版也是我***常看的,基本上韩国当红组合、小鲜肉、小姐姐都会在上面出现,而且拍摄质量相当高。
◆ ◆ ◆
Nylon
▲《Nylon》美国版
《Nylon》是一本以流行文化和时装为主题的美国杂志。内容包含时尚、音乐、美妆、派对等,可以说涵盖了时髦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名称“Nylon”来自纽约和伦敦两个城市的英文名称(NewYork +London)。主要读者群瞄准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
▲《Nylon》日本版
《Nylon》美国纸质版已于2017年停刊,并完全转向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它在年轻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那些喜欢《Nylon》的女孩儿们,被称作是 Nylon Girls,独立、有主见是她们独特的标签。这一定义也从美国带向了亚洲,并迅速俘获了大批读者。《Nylon》日本版被认为是***得“Nylon”精髓,甚至在排版和摄影风格上更胜一筹的版本。
▲《Nylon》中国版
在《Nylon》美国版停刊的同年,《Nylon 尼龙》中国版公开创刊号封面,易烊千玺成为首封人物。未来,《Nylon》中国版会以月刊形式发行,音乐、摄影、时尚、美妆、校园都会是这本杂志所关注的点。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小鲜肉小姐姐盛行的年代,了解下年轻人的世界,还是有助于年轻的心态的。
◆ ◆ ◆
032c
目前值得关注的要数《032c》这本来自柏林的异端杂志,创刊十几年来它一直都是独特的文化风向标。杂志总部位于柏林野兽派 St Agnes 教堂改造的建筑中,由 Maria 和 Joerg Koch 这对夫妻运营。杂志从欧陆文化观点探讨当代时尚设计、生活美学、政经议题,诗意的视觉风格具有一种文学性。
《032c》对于文化的包罗万象无疑是先锋之举,如果说主流或商业性质大刊在内容导向上,「被动」地引发读者对当下时代文化、思潮产生共鸣,《032c》则在「主动」创造一种文化及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