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 校园文化;德育;渗透作用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书育人过程中。
1 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大、中(小)学生守则、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在学校管理中各大专院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对学生的行为要求,也要体现这个原则。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
2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校园园林规划、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学校以文化以感性的形势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情感化,艺术化地融合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美的,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实现人格修养的提升。
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组织大学生艺术团、军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歌咏比赛在团委指导下建立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普法协会并积极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院学报,写诗歌、散文和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3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妇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流的校园文化哺育出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生,未来学校的竟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竟争。树立“文化立校”大旗。将对提高学校竟争能力和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对于学校要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上创特色,但要注重德育效果。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过滥的编排布局。过于注重标语口号,墙壁上到处是校训、名言警句。其二,缺乏整体协调。高档次建筑,低品位艺术,内容形式呆板,投入大,效果小。三是管理不善,周期性长,过时的板报随处可见。还有是严肃性不够,不使用规范字,一些人物塑像不注意保洁等等。需要改进和创新。
校园文化对学校育人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学校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
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我们明确指出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呢?
一、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建设学校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成分诸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格局、雕塑、一草一木、活动场所、餐厅宿舍、校徽等都是硬件,都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对学生的薰陶是很深刻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需要投资,因此,往往就因为资金问题制约了校园的硬件建设。就拿校园地理环境来说,校园地理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把校园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外部大环境中,学校将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影响。有些学校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惜投巨资重选新址,进而搞规划搞搬迁,这就是对教育的负责。如近年来,有好多的学校因为城市的规划、村街的建设而身陷商业气息浓厚的闹市,学校担心学生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而不得不搬迁,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学校也可以不花钱搞建设,如师生动手搞绿化,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师生装点校园墙壁、制作宣传栏,等等。走进有的学校大门便可以见到教室前的栏杆上、教楼、办公楼、试验楼的走廊上,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富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或者科学家或者英雄人物的`图像和他们的名言警句,都是学校师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二、加强学校人文管理,建设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准绳,是学校管理师生,实现教育任务目标的保障。因此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的制度应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延续,是学校自我管理的实际需求,应该反映学校整体的意志。因此,制度的制定,要求程序合法,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绝对不能因为不好操作而“曲高和寡”。对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一种文化,制度的执行最重要,否则,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是一纸空文。有一个学校,由于管理不善,换了校长,新校长并没有像别人认为的那样为学校“动大手术”,仅仅是严格执行了原有的学校各项制度,结果,学校照样成为一个先进单位。
三、以多项活动为载体,建设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健康的校园文化最终能使外在的教育自然内化成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善良的价值观和健康的道德观,在此过程中,校园精神文化的薰陶,尤为重要。在校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接受传统,规划人生,丰富阅历,提高素养,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如写作、社交、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些学校在育人方面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美育、德育,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实践能力差等不良后果,这样的学校的精神文化层次低,育人水平也是不高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文明学生与三好学生的评比、校园标语与校歌歌词的征集、校园广播、卫生环保活动、爱心募捐、校刊校报、学习园地、书画与作文比赛、发明竞赛、演讲比赛、兴趣小组、艺术节、运动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够在环境氛围的激发下自主参与校园文化的各方面活动。通过教师诱导、互动合作等过程,培养出稳定的兴趣和优秀的品质。开展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进而社会化的过程广大教职工对活动的参与,包括其自身,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起着导向作用。有些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也有的学校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取得了不同的荣誉,这都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对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提升学校育人水平,都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虽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有其局限性,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个小环境,通过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活力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结出素质教育成熟之果。
参考文献:
[1]徐艳,张霁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微探[J].才智,2016,(32).
[2]金静.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亚太教育,2016,(36).
[3]田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的大学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县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论文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要把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塑造出充满正能量、全体师生凝心聚力、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爱党爱国、报效国家回馈人民、培养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等健康优良的文化氛围。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里主要可分为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两个层面。一、从学生层面来看,学校主要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学生学习方面。大学生毕竟尚处在学生阶段,仍然不能忽视对学业的重视。学校应该注重解决大学生不务正业而逃课、痴迷上网、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学生穿衣打扮方面。一个人的衣着是一个人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外现。学校也重视对学生穿衣打扮的适度管理。虽说大学生不必定制校服,但是也不意味着在穿衣打扮方面就可以肆无忌惮。男生的光头、黄发、纹身,女生的浓妆艳抹、衣着暴露情况等都是需要治理的地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方面。坏的思想会外现出不良的行为,同时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坏的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发展。大学男生中的抽烟、酗酒、跟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密切等,大学女生的拜金、奢侈、交友随意、夜不归宿等,大学情侣间在大庭广众下的勾肩搭背、卿卿我我、男女生亲热尺度太大、男女生同居等不检点行为都是既有损学校形象也严重腐蚀学生健康思想的不良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遏制。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校园内加大对正能量、健康思想和行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学校可以出台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正常、健康的行为。哪些是不正常、不健康和需要杜绝并引以为耻的行为。同时,为了保证规范大学生行为的力度和效果,也要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每学期或每月定期评选并表彰模范师生。在引导学生思想行为方面,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学校通过每学期或是每月对模范师生的评选和表彰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就可以保证模范师生的日常行为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进而去熏陶和感染其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效果。大学领导层应该制定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的策略、实施内容和实施计划,并认真努力贯彻到位。形式上可以采取演讲会、贴标语、开展法治宣传和爱国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还可以邀请具有浓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的教授、名人、企业家、娱乐明星等来校作报告分享心得感悟的行为。
你需要有着重点的介绍,校园文化有很多方面。像宿舍、餐厅、教室等、你可以写关于课桌文化的。比如内容,内容背后所隐藏的大学生心态,社会现象,以及老师的授课等。比如《校园课桌文化浅析》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论文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好极了,没有任何问题
为创建文明校园而努力为创建文明校园而努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老师不但要教育学生学知识,也应该教育学生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日益严重。据有关报导,有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来,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组织起来起来垃圾,完毕后才安心游玩。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回互相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想要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少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霍尔奇小学,为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给每个班级颁发了《霍尔奇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达标要求》,这里分七个部分要求学生,如何做到文明礼仪。在每天的早晨,我们每个班级会诵读《弟子规》,中午吟唱革命歌曲。清晨、中午走进校园,我们可以听到书声琅琅,歌声嘹亮;可以看到整齐的桌椅,清洁的校园。但几节课之后,我们也会看到校园中随处丢弃的纸片,饮料瓶,听到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着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性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不去履行,甚至还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不同?所以,要实践文明礼仪,就要从这“知行和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上下功夫!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礼仪学校而不懈努力吧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县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校园文化建设初步设想(讨论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我校成为名实相符的省四星级高中,实现我校成为江苏省一流的现代化示范学校的目标,规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显得十分重要,现初步草拟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依据“以德治校,特色立校”的整体思路,构建“高品位,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融会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具有时代气息的管理思想;整体把握,分块规划,大胆创新,精心部署,分步到位,最终形成集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结构;全方位陶冶师生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 二、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呢?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百行以德为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首先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激发学生自觉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热情。 2.科学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基本认同的就实施,有争议的就缓办,各种设施和活动要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3.艺术性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营造的氛围等,处处获得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
校园景点安排,力求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的文化活动的安排要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纯化。 三、具体设想 (一)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1.大门口、后门口 各立一块校训:“原道”及“原道”注释; 各立一块校园分布图,图示方向要按常规,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各立数条标语:如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各立一块长久能用的欢迎牌; 各立一块校史简介,以免误解是一所新校; 正门立一巨型雕塑:思想者或科技造型。
号楼标明行政办公楼字样,正楼梯口附近贴学校有关管理条例或标语,立教育名人塑像,教育名言语录,体现示范性、启发性。 3.科技楼 门口安装大楼功能简介,分布图示,各活动场所逐步建设到位,力求名副其实。
门口贴活动细则,注意事项等。 4.教育楼 各年级附近的走廊大墙面设黑板报、公告栏、通知栏、宣传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9栏,目的是对各年级展开针对性宣传。
拟在三楼长廊尝试布置为文史类专题宣传,宜少而精,逐步完善。 教室门前走廊贴名人名言或青少年楷模简介;各教室贴统一的国旗、学生守则、办学理念标牌等。
各教师办公室统一贴教师工作细则,优秀教师语录,节约用水用电标牌等。 5.实验楼 门厅贴功能简介、分布图示,学生实验规则等,走廊贴中外科技名人像及语录,安全用水用电广告牌。
6.报告厅(学术交流厅) 设功能简介、安全出口标牌、爱护公物广告牌等。 7.体育馆 立校体育运动图案,贴功能简介牌、分布图示牌、有关体育标语、体育名人简介、活动使用规则等。
8.运动场 醒目处立功能简介标牌、安全使用规则,石刻生命在于运动字样,旁立简介,看台附近立若个宣传栏。 9.餐厅 门口立宣传栏、公示栏、相关广告牌,大石上刻“俭”字,厅内窗口编号,座位编号或编区号,贴相关条例、规章制度、注意事项等。
10.宿舍楼 门厅立分布图示、宣传栏、广告牌,宣传标语以学会生活方面为主。 11.图书楼经装修完毕后再定。
12.庭院 5号与6号楼间庭院拟名:“进思园”,内立若干语录牌。 6号与7号楼间庭院拟名:“景陶。
沿着时堰镇人民路向东走去,经过一座桥,往左拐,就看到我们美丽的校园了。
校园,她三面环水,走过校园门前的小桥,穿过校门,一条大道把校园分成两大部分。左面是教师办公综合楼、文化广场、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右面是教学区,那里矗立着高高的教学大楼,大楼前面是宽阔平坦的操场,操场南面正中是国旗台,耸立着18米高的不锈钢旗杆,鲜艳的国旗在学校上空迎风飘扬。
旗台两边是花圃和翠竹林。教学楼后面是成长林和香樟大道,再后面就是运动场了,每当体育课和活动课时,操场上、篮球场上到处是小伙伴们活动的身影,有的跑步、有的打篮球、还有的在乒乓球桌边你推我挡……校园里龙柏深绿,翠竹郁郁,棕榈挺立。
一年四季花香不断,迎春金黄、石榴火红、桂子飘香、腊梅怒放。特别是那金秋十月桂花开放时节,满树黄花点缀在绿叶中,发出阵阵雅香,那香气扑来,每个人都想多吸几口,假如呆的时间长的话,我想,人人都会成为“香妃”的。
校园里有很多雕塑。中央大道的“走向成功”主题雕塑,寓意深刻,希望我们每个时小人,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走向成功!汉白玉孔子塑像底座刻着这位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仿佛在不断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校园文化广场上的“求知亭”是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地方,她造型别致,内涵丰厚。
五级台阶常常鼓励我们不断向科学高峰攀登;打开的书页时时勉励我们要做时小快乐读书人。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校园美,美校园,我爱你,爱你到永远!永远……'。
答案: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自己。我们不仅合理利用资源,要更竭心尽力保护环境。
近期,我发现在楼道上的某些角落有一次性被子和袋子。还有厕所的水龙头,有的同学用水来射人。我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好,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浪费学校的资源。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绿色的学校,一眼望去,楼顶、楼道……都种了花草树木。正在课室窗外的一棵棵老树似乎都在鼓励着我们要努力学习!
我们的老师每一位都是那么的慈祥。在课堂上,老师非常严肃。在下课时,老师又变得可爱起来了,陪着我们聊天,有说有笑。在我眼里,学校里每一位同学都那么可爱、活泼。在上课时,我们最认真。在下课时,我们最调皮。
在楼道旁,都有写着一些名人名言,教育着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因此,我们大家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爱护校园的环境做起。我们要爱护一棵树苗,种一根草,栽一棵树,把保护环境做为自己应尽的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创建绿色校园!
我们的校园十分大,花草树木遍布,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花草繁茂;秋天,菊花飘香;冬天,松青柏挺。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的春色。 春姑娘是个脚步轻轻的画家,当你察觉她的到来的时候,她已经把每个角落都染上了色彩—— 粉红,柠黄,雪白,当然更多的还是嫩绿色。
她比世界上的画家都高明。怎么,不信?那就让我当一次小导游,带你到我们学校去转一圈吧! 当你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条长长的大道,在两条大道之间,有一个种满鲜花的花圃,里面的花美极了,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地盛开,有的红色,有的粉色,或倾,或依…… 接着往前走,便来到了教学楼,教学楼的四周也都盛开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桂花,杜鹃,季花……沿着教学楼前进,就来到了全校最美的地方——生物园,里面充满着春的气息,走到生物园的门口,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种植仙人掌的大温室,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仙人掌,包括:彩色仙人掌,多头仙人掌,龙骨仙人掌……而且还有许多本地比较罕见的植物,如 *** 兰,石碣兰……里面仙人掌开的花多漂亮啊!好像在欢迎我们来参观呢!再沿着公园小径往前走,便来到了一个种植荷花的金鱼池。
鱼池里的假山真奇怪,从侧面看,它像一个虎背熊腰的将军,从正面看,它又像一位老者在山上采药,从后面看,它又像一位妙龄少女在草地上采摘花朵。一句话,如果你不认真看,那就不知道假山像什么。
池里有一群锦鲤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乎在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春日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个大晴天,可现在便下着小雨。
春雨绵绵地下着,似有似无。如烟如粉的春雨,滋润着毛茸茸的草地。
不知不觉,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小脸。 在春天的阳光下,我们的校园成了花的世界,花儿纷纷开放,白的,像扑着粉,落了霜;红的,像披着露,染了丹;黄的,像涂着蜡,镀了金,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走在着百花盛开的校园里,我仿佛听到嗡嗡叫的蜜蜂在百花中嬉笑;我又仿佛听到叽叽查炸的小鸟在纵情歌唱。 看!这便是我们春天的校园。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
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同学们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名同学填的《江城子》写得好:“少年自有少年狂,渺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也心潮澎湃,信心倍增。
“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中午,同学们说说笑笑,教室里一派生机。
可那一天,我们流泪了。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为我们加油。
望着老师那疲惫而又不舍的眼睛,我们流泪了。不愿让老师再为我们而担忧,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
会的,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活力和爱会创造奇迹! 有一次和一名同学一起去预备年级做报告,一名男孩问:“大姐姐,你怎么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呢?”我们一愣,过了片刻,我说:“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必须的,而真正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只希望你们,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走完人生中完整或不完整的旅程。”
他们笑了,脸上充满阳光与稚气。我们也笑了,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纯真而快乐的日子。
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多少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精彩,那么活力四射。这里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红叶、雨打芭蕉的完美意境;这里有默默伏案的少年、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
写下它,写下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写下我们难以忘记的校园故事。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首先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即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又要符合学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会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其次,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有小动作,举手回答问题.再次,校园礼仪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 *** 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互相理解、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说对不起;培养协作精神,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
在这全中国都在迎奥运的时刻,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无愧这培育我们的美丽校园.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肩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在学校里,听见水龙头发出的滴滴的向人们哀求的声音,我们就把它关紧;天已经很亮了,教室里的灯还亮着,我们就要它关了;看见地上有垃圾,虽然不是自己班的包干区的,我们也会将垃圾捡起;有同学打架了,同学们会出来制止……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极其微小的事,但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品格。
一个品德高尚、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得到他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
在一个已经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3233363533e59b9ee7ad94365个鼓励他的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学习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类似这些不经意发生的事,却能从中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
一个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受到别人的赞许。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所以文明礼仪是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
不仅要自己做到文明礼仪,也要感染身边的人做到文明礼仪。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开展语文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校德育建设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里,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语文活动就肩负了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
本文就语文活动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作一些粗略的阐述: 一、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
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拥有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参天古树,大片的绿地,楼台阁榭等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
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还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 二、让学生自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
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其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
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名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搞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
但是,目前我们各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细心的学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学生就完全视而不见。起到的作用,当然大打折扣。
三、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图书室,藏书比较多,而且大多图书是近年购进,内容比较新;学校阅览室中的报纸杂志也种类比较齐全;并有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有的教室还配置了电视机;学校还有自己的广播站、校刊《流金岁月》、校报……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载体,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
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多媒体网络,作为我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的同时,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譬如,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
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
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还可以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了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
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
在校园里随时随处转转,都能发现美丽的东西。
早上7点钟到校,看到的是运动员在教练的带领下跑步、蛙跳、打乒乓、垫排球……晨练的老师在疾行、倒走,这时候,嘹亮的铜管乐声充盈校园,那是一种运动之美,一种力量和健康之美,一种意志和毅力之美,一种迸发出来的雄壮之美。
几乎同时,行政护导、区域护导到岗了,学生和老师陆续来了,或相互问好,或相互笑笑,或简单交流过去时光值得一说的见闻,或其他别的什么,开心处,哈哈大笑,不开心处,说、听几句安慰的话,这是一种礼貌的美,人情的美,人际关系和谐的美。
上课了,走廊上巡视,有的班,教师 *** 上课,学生认真听讲;有的班,教师故留悬念,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还有的班很安静,那是学生在做作业,教师则在巡回轻声指导。碰到家校开放日,校园里又多了专注慈爱期待的目光。朗朗的读书声,键盘的敲击声,加上悦耳的歌声、琴声……这是校园中特有的美,敬业之美,烛光之美,成功之美,桃李之美。
课间10分钟也很美,我刚教书时,三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就叫《课间10分钟》,课文描绘的是在课间,孩子们打球、爬竿、跳皮筋、踢毽子,是那么快乐和放松。那是儿童特有的调皮之美,童趣之美,活力之美,校园里的热闹之美。
校园里还有一种美叫安静。午睡铃响起,孩子们开始睡了,沸腾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了,这时候,我们老师可以安睡,可以阅览,可以听音乐,可以网上泛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博客、记日志、短信聊天……多么悠闲和自在。当然此时,还有一些老师学生在细心呵护这份安宁和闲适,那是在护导的老师和学生。
吃饭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上食堂;铃响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到电脑房,到音乐教室,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上课活动;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大课间活动开始了,在阳光下,到操场上,让我们一起来运动,晒晒太阳,流流热汗,舒畅心情;放学了,《夕歌》欢送整齐的路队出校门,校门内外是师生亲切的道别声。这是一种规范之美,一种秩序之美,一种文明之美,一种活力之美,一种教育的成功之美。
校园里还不时传来美好的消息。谁的论文、课件、教案获奖了,谁评上什么了,职务晋升了;谁找到心上人了,谁家的姑娘小伙要结婚了;谁生了男孩和女孩甚至男孩女孩一起生了;谁家乔迁之喜了。嘿嘿,我们有酒可以喝了。工作着、生活着是那么美丽,家庭和事业是那么美好!
校园之美,美在同伴互助,携手共进,美在老教师的引领,美在中青年教师的玉琢。通过网络,我们的课堂之美,博客美文,还传播到了遥远的地方。
我们的校园还飞扬着爱心之美。捐款助学,捐款助困,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我们慷慨解囊,爱心伞,阳光妈妈牵小手,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我们献出了爱,我们也收获着爱。
我们有萧山小学中最美的校园。这不光是目之所及的存在,更是基于工作在这所学校产生的情和爱。我们的老师敬业爱岗,我们的干部实干创新,我们以制度管理学校,我们以人文打造民主和谐校园。我们相互团结、爱护、帮助、奋进,努力创建学校品牌。我们已得到家长、社会、同行、上级的肯定和赞赏,工作在这里,我感到幸福!
校园既有的美丽,是我们的心血和汗水,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校园尚有更多的美丽,需要我们一起去挖掘和创造。我们努力吧!
老师们,我们是不是在花坛的大石头上刻上一个大大的“美”呢?!
“播种好行为,收获好习惯!”这是我们班的班训,它是我们班全体同学与老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要遵守的一个承诺。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在公共场所追逐嬉闹,大声喧哗;还有个别的同学走路撞了人,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么不相称!但是,个别同学对于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遵守我们的承诺:播种好行为,收获好习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要把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塑造出充满正能量、全体师生凝心聚力、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爱党爱国、报效国家回馈人民、培养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等健康优良的文化氛围。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里主要可分为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两个层面。一、从学生层面来看,学校主要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学生学习方面。大学生毕竟尚处在学生阶段,仍然不能忽视对学业的重视。学校应该注重解决大学生不务正业而逃课、痴迷上网、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学生穿衣打扮方面。一个人的衣着是一个人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外现。学校也重视对学生穿衣打扮的适度管理。虽说大学生不必定制校服,但是也不意味着在穿衣打扮方面就可以肆无忌惮。男生的光头、黄发、纹身,女生的浓妆艳抹、衣着暴露情况等都是需要治理的地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方面。坏的思想会外现出不良的行为,同时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坏的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发展。大学男生中的抽烟、酗酒、跟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密切等,大学女生的拜金、奢侈、交友随意、夜不归宿等,大学情侣间在大庭广众下的勾肩搭背、卿卿我我、男女生亲热尺度太大、男女生同居等不检点行为都是既有损学校形象也严重腐蚀学生健康思想的不良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遏制。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校园内加大对正能量、健康思想和行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学校可以出台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正常、健康的行为。哪些是不正常、不健康和需要杜绝并引以为耻的行为。同时,为了保证规范大学生行为的力度和效果,也要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每学期或每月定期评选并表彰模范师生。在引导学生思想行为方面,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学校通过每学期或是每月对模范师生的评选和表彰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就可以保证模范师生的日常行为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进而去熏陶和感染其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效果。大学领导层应该制定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爱国教育的策略、实施内容和实施计划,并认真努力贯彻到位。形式上可以采取演讲会、贴标语、开展法治宣传和爱国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还可以邀请具有浓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的教授、名人、企业家、娱乐明星等来校作报告分享心得感悟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县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1、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2、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