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学的论文可以从哪个论题开展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要明确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就注重一些资料的积累,如:优秀教学活动光盘;获奖教育活动教案;外出听课笔记;园内教师公开课记录。在园内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努力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的驾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参与前的准备
青年教师要通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以及全市的开放课、比赛课这些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做到参与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
1.首先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活动计划。参与教研活动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能不能分析,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数。活动前,我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音乐领域。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新意的设计本次活动,我仔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活动过程:(1)听听玩玩引出古筝;(2)倾听乐曲感受意境;(3)分段欣赏理解乐曲;(4)倾听乐曲讲述故事;(5)理解乐曲表现乐曲。
2.寻求理论支持。不论对要研究的问题还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先学会寻求理论支持。学习相关理论后,要尝试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教学实践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捋一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试教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筝的声音及旋律非常感兴趣。可是由于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清晰分析出古筝曲的意境。在表现乐曲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动作也比较单调。于是我反反复复地学习、分析、实践,让孩子们在平时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作为教师的我,及时捕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在一系列的调整中,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3.整理记录。对于经过反复实践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认真进行整理、记录,等待园内有经验教师的共同商讨、切磋。记录时,仔细斟酌自己的言辞,对所提的问题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这样便于大家讨论。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总结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2.主动投入教研活动。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花儿朵朵》活动中,大家帮我讨论出一种新的思路:带领幼儿欣赏古筝曲、感受古筝曲。欣赏环节,我布置好花园的场景,采用自己弹奏的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乐曲的意境。在分段欣赏时,我设计了边欣赏乐曲边出示图谱的方式,让幼儿更为形象的理解乐曲。表现乐曲时,我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我想: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要付诸实践。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四、活动后的思考
古筝赏析《花儿朵朵》让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环节的把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儿获益、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自己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另外,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总结能力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还有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引领,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容易地达到研究目的,还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懈地学习,艰苦的实践,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迅速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性语言, 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认知切入,语言入手,让幼儿从“同伴相识”到“同伴交往”,这样才有助于逐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环境,及时鼓励幼儿积极、自主的交往,并进行仔细观察,悉心指导。我想,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交往能力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和改变幼儿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幼儿教育论文篇1 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 随着社会对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向生活世界回归"已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生活化,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幼儿教育生活化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充分的顾及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幼儿认识规律,所选择的内容要相互联系 ,重视所选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将幼儿教育贯穿到生活和幼儿的游戏中所以,我们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采撷教育资源,从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渗透,将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在丰富 多样的生活情景中,获得和体验更多的教育,促进幼儿智慧的不断发展在幼儿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通过生活实践体现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从活 动中获得发展 幼儿生活化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因为生活中多变的事物和各种有趣的行为等,能够引导幼儿参与进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领略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兴趣的激发,这是因为在幼儿接受知识特点发展变化的时候,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展和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准 2.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明确告诉我们,在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一定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要与幼儿的生长发展相一致,因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从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的。例如,大班一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做事动作很慢,穿件衣服要半天,刷牙不催几遍不去,或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干。 为此,在开学9月的主题课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有魔法的一分钟》。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搭积木、插花片、玩球、折纸、画图,试一试每个人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一分钟下来,孩子们的完成状况出奇的好,许多幼儿用积木、花片构建了房子、花朵等,一些幼儿快速画好了一幅图、折出了衣服,另有一些幼儿拍了近20~30下皮球,就连平时动作奇慢的小萱、铮铮、小啸和小建也各自完成了一项作品。 在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举手骄傲地讲述一分钟里自己奇妙的发现,充满惊奇与惊喜:我在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啊。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一些关于时间的训练,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通过翻日历、月历,告诉幼儿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平时教学中,给幼儿交代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活动内容。这些做法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按时有序做事的概念,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项任务,增强幼儿的责任心,让幼儿由被动听从适应变为积极主动行事,保证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使幼儿在养成守时好习惯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体会。 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我们在开发课程时通过发掘、拓展、整合,带幼儿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会,实现课程的资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幼儿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让教育课程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时,我组织孩子一起采集种子,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手拿种子爱不释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孩子甚至提出"我想用种子做项链","我想用种子做玩具"等。顺应孩子的想法,我立即提出:"孩子们,我们用种子来画画吧!"就这样,"有趣的种子画"美工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成功开展了。整个活动结合幼儿对种子的浓厚兴趣,运用秋天丰收的各类种子这一乡土材料作为美工活动的原材料,耐心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讨论与制作,发现种子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根据种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贴画,从中体验自然材料创作的美,在美工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新知,进而积极投入到新的美工创作活动中。 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发展自己。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贯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幼儿通过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及与玩具的相互作用,在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例如,在中班的"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我和搭班在连续下雨一周后,带领孩子到幼儿园场地上散步,让孩子找找"雨后的春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在草地上和操场的低洼处发现了一些小水塘,走过时低头看里面会有自己或植物的影子,这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何不把孩子们的兴趣变成一个美术活动呢?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于是,我们结合中班幼儿对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创编趣味化的故事,设计组织了中班情景美术教学"奇妙的小土坑,引导幼儿使用炫彩棒在宣纸上大胆绘画,并运用水彩印画的方式印出不同动物的水中倒影,让幼儿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提高美术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知道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幼儿教育不能离开实际生活,正如鱼儿离不开养育它的水一般。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各种时机,通过条理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经验,努力使幼儿园的课程系统化、整体化、生活化。这样,幼儿教育才有意义,幼儿才能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3.结语 结合上文研究可以发现,幼儿生活化的实施不但属于一个简单化的教育过程,而且幼儿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动态过程。幼儿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积累快乐。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动态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全面推行幼儿的生活化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篇2 浅析幼儿教育中幼师与儿童的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幼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对话哲学认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应当基于教师和幼儿双方对彼此人格、地位以及权力的尊重,相互敞开、接纳、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这种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传统的师幼关系往往倾向于教师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是活动的决策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师幼之间常常出现诸多问题。 一、幼儿教育中幼师与儿童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幼关系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状态下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儿童融洽、美好地相处,教师与儿童都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面对彼此尽管这种状态的师幼关系是各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须的,教师与儿童也会因此在身心上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但是在日常的师幼关系中更多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和谐师幼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认为儿童服从教师,课堂秩序良好,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和谐对和谐的定义过于狭隘,无法达到理论意义上的和谐这主要是受长久以来存在的不平等的师幼关系的误导,认为教师是师幼关系中的主导者、权成者,儿童应该服从教师的权成教师只有树立了权威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驾驭儿童。 其次,职业倦怠的存在由于受教育对象、福利待遇、成就感等方面的因素,幼儿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在老教师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所以很多儿童更多的是喜欢新来的年轻教师他们刚从事这一行业充满激情,对于儿童也是呵护有加,对于幼儿的各种要求也是尽力满足,更多的是通过言语去评判幼儿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约束,纵容了儿童。因此儿童更喜欢与年轻教师和谐相处,但这种关系并不能在教学中达到幼师想要的效果。 再次,儿童家长育儿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计划生育的普及和竞争压力的加大,更多的家庭选择养育一个孩子,为其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教育现在家庭通常是两代人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宠溺行为,更多的用自己孩子的行为去评判其他孩子的行为.过分祖护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个孩子的养育观念与幼儿园中很多孩子的养育观念发生冲哭时,任何一种观念占据上风都会导致教师与家长关系的不和谐,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与儿童关系的不和谐。 二、维护幼师与儿童和谐关系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互动 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向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的这一说法说明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有机会去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幼儿主动的加工消化,没有幼儿的同化、顺应过程,单凭教师的灌注,是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的。因此,让孩子从心里喜欢老师,愿意同教师说心里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支架着幼儿的学习,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行为与幼儿的反应之间的动态关系,借助于幼儿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幼儿的反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行为,构建教师与孩子之间信任、互动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要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我学习中的“同伴”并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二)不用成人的角度观察幼儿 一提到观察,很多教师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的确教师经常谈要观察幼儿,可是提得多,说得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做得好,教师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因此,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喝完牛奶拿着杯子去洗,当水珠流下来时,他用手按住水珠,但水还是从间缝中流下来。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幼儿老师,可能的反应是这是在浪费水,不好好洗牛奶杯而是在玩水,接下来的行为可能是批评指责。而从幼儿角度来看幼儿老师,她的反应可能是“他为什么这么做”,接着与这个孩子交流,原来孩子想通过手试试能不能按住水。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他们,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以指挥者、要求者也是主动者出现,他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的学习更多处于被驱使、被命令,缺少主动性、自觉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地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注意教育方法、方式,更应该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身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举一实例。 在小班主题活动“甜甜的水果”中我组织了一次涂色活动,根据自己看到过的水果涂上相应的颜色。这一活动的要求集中明确,教师交代很清晰,幼儿也有过涂色的经验,然而图画时虽然兴致勃勃,却没有按要求去做,即使一再提醒也收获不大,这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行为。我体会到主动学习不是机械操作,而应是在自主意愿支配下的学习,幼儿是以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教师应主动转变自己行为,充分理解幼儿,使学习任务与幼儿的意愿和谐共鸣。 三、小结 师幼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多方面的成长都起着基拙性作用J币幼关系作为亲子关系之外的主要关系对幼儿将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创建和谐师幼关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3篇 2.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3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范文3篇 6. 浅谈幼儿教育相关论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涂色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涂色,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动手能力,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3、认识不同的水果,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葡萄,菠萝等相片。
2、印好等待涂色的水果图片。
3、蜡笔或者水彩笔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幼儿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从幼儿穿的衣服导入到水果宝宝穿的衣服
3、展示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观察这些水果宝宝的颜色。
4、让幼儿先认识这些水果,不同水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
5、在观察水果颜色的同时,请幼儿也找到相同颜色的蜡笔
6、动手作画
(1)老师先示范正确的图画方法,请幼儿观察
(2)让幼儿正确握笔和老师一起图画
7、给每个幼儿一张水果涂色卡,让幼儿找到与自己手里拿到的水果涂色卡的颜色。
8、让幼儿自己尝试作画,不同的水果不同的颜色
9、欣赏及评价让幼儿把画好的画放在作业袋,与其他幼儿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评价,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分类浆果类:草莓,蓝莓,黑莓,桑葚,覆盆子,葡萄,黑加仑柑橘类:蜜橘,砂糖橘,金橘,蜜柑,甜橙,脐橙,西柚,柚子,葡萄柚,柠檬。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并为树叶涂上相应的颜色。
2、耐心、细心地坚持把树叶的细小部分涂完整,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观察一些已变红、变黄的树的叶子。(课件)
2、蜡笔若干、印有树叶轮廓的纸若干。
3、两棵空树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幼:秋天)秋天来了,我们都把夏天的短袖换成了?(幼:长袖)对了,有的小朋友呀还穿了外套。
二、引发幼儿对秋天树叶的回忆
师:树叶宝宝也换了衣服,它们都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红色、黄色)
三、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出示空树干。
师:看,这是谁呀?(出示两棵空树干)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师:它们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幼:它们没有树叶)
3、师:我来听听呢,树妈妈是怎么说的,但是树妈妈要和老师说悄悄话(教师蹲在树旁“听”树妈妈讲悄悄话)
4、师:原来树叶宝宝的新衣服不见了,树妈妈想请小朋友帮忙,帮树叶宝宝穿上新衣服,把树妈妈打扮起来,好不好?
四、教师示范画画
1、亲自示范涂色
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了,靠着边框线往里画
2、强调注意点
①画的时候不要画到桌子上、不要画到黑色边框线外。
②画的时候要注意从外向里面画。
③涂得密一些,要把所有空白处都上上颜色,不可以有空隙。
五、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六、打扮树妈妈,贴上树宝宝,进行评价
师:现在树妈妈都找到自己的树宝宝了,它让老师跟小朋友说“谢谢”,那小朋友要说什么呢?(幼:不用谢)我们班的宝宝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
美丽的红、黄、蓝
活动思路:
幼儿园的小朋友对颜色的认识还不是很鲜明,手上的动作和眼睛的协调能力还不是很熟练,这堂课要通过身边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水果等,让小朋友把颜色和物结合起来进行认识,同时把颜色涂在相应的事物上面,以锻炼手眼结合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能认识三原色:红、黄、蓝。
2. 初步学习在轮廓线内涂色。。
3. 能有耐心的涂满整个小鸡、苹果、蓝天,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通过具体操作让小朋友熟悉红、黄、蓝基本颜色。
活动难点:正确掌握涂抹的准确度。
活动准备: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提问题,导入课堂。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小鸡吗?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见过啊!
师:你们见过的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呀?漂亮吗?
师:对!老师也觉得毛茸茸的黄色小鸡最漂亮呢!
师:那么老师再问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你们觉得什么颜色的苹果最甜呢? 师:对,小朋友们又答对了,红色的苹果又脆又甜。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都真聪明,现在呢,我们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天空是什么颜色?
师:嗯 ,老师听到有小朋友说是蓝色,太棒了!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来具体的认识一下红、黄、蓝这几种颜色,让小朋友们能够自己图画美丽的彩色世界,好不好啊?
二、示范和讲解。
1、给小鸡穿上黄色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有一张画纸,看一看上面有什么啊?对,苹果树,还有小鸡,现在呢,老师将画纸分发给小朋友们。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张老师手里一样的画纸,那么,小朋友们看一下,画纸上的小鸡还没穿衣服。现在我们用黄色的蜡笔,给小鸡穿上黄色的衣服好不好?上色之前先看老师手里的蜡笔,哪个是黄色的?小红回答一下,嗯,对。就是这支。现在小朋友们拿起黄色的蜡笔,开始给小鸡穿衣服,待会老师看谁给小鸡穿的衣服最漂亮。(边说边拿起笔涂色做示范)
师:好了,老师看大家手里的小鸡都穿上了漂亮的黄色的衣服,同桌的小朋友相互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谁的小鸡穿的衣服太大了或者太小了呢?(边说边举起自己手里的画纸,特意留了一部分空白没涂满),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的小鸡是不是穿的衣服太小了不好看了啊,现在看看自己的小鸡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的话,跟着老师把它补充完整。
2、给苹果穿上红色的衣服。
师:我们给小鸡穿完黄色的衣服,现在看看树上的大苹果,小朋友们都说了红红的苹果最甜。现在小朋友们拿起红色的蜡笔,按照刚才给小鸡穿衣服的方法让苹果也穿上美丽的衣服。
3、涂抹蓝天。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是一张什么图片,嗯,对!是蓝天。下面我们就要
用蓝色的蜡笔画出白云的轮廓,老师要看看谁画的最漂亮。(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白云)
师:小朋友们都画完了吗?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真厉害,一会都完成了,而且画的都非常漂亮。下面,我们就用蓝色的笔涂蓝天,看谁涂的又均匀又漂亮好不好?马上开始!
三、评价作品。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开始看看谁的作品最优秀。
展示作品,将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程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黄、红‘蓝三种颜色,小朋友们课下可以用三原色画画自己眼中多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手指动作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他们也非常愿意表现对美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手掌印画,脚掌印画,手指点画,纸团印画等。该老师选择了幼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手指点画---《可爱的斑点狗》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活动用斑点狗作为载体,小狗是幼儿比较喜爱的小动物,也是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通过老师的引导,也增进了幼儿与小动物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在指定范围内 点画圆点,表现斑点狗身上的花纹。
2、学习用擦布擦拭手指,并保持手指和画面的干净。
3、对手指点画活动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狗木偶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张小狗图片、黑色颜料、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出示小狗手偶,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班级里来了个小客人,是谁呀?
幼:是小狗。
2、以小狗的口吻:
师:小朋友们好!
幼:小狗好!
师:我要请大家给我做件衣服,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我的衣服上要有一个个圆圆的黑点点,你们会做吗?
幼:会做。(不会做)
(评析:教师以小狗的口吻来引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更形象地提升活动的生动有趣。用“请小朋友帮忙”的形式来激发孩子愿意参与活动的兴趣。以两个提问引题,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当老师问“你们会做吗?”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则保持沉默,或者小声说“不会”,也体现了孩子的经验积累程度。)
(二)教师讲解示范用手指在小狗的身上、耳朵上点画斑点。
1、出示小狗身体
2、出示颜料:
师:这是什么呀?
幼:颜料。
师:什么颜色呢?
幼:黑色的。
师:我们用食指妈妈来给小狗做衣服。(老师伸出食指)
师:伸出食指妈妈与颜料亲一亲,再给小狗身体上点一点。
师:能不能点在小狗的脸上呢?不能,因为小狗最爱干净了。
(添画完毕)师:呀!原来是只可爱的斑点狗。
幼:哇,真好看!(是斑点狗)
师:点好之后,手指妈妈用擦布擦干净。
(评析:教师的讲解示范较详细并且注重细节,给幼儿美的感受。老师的话语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妈妈手指头”“亲一亲”,也强调了手指与颜料的接触。“不能点在小狗的脸上哦。”这句话不仅确定了点画的范围,还激发了孩子爱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添画完毕后,老师说:“呀,原来是只可爱的斑点狗。”这句话引出了活动的名称“可爱的斑点狗”。“手指妈妈用擦布擦干净”,及时渗透了作画卫生习惯的培养。
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孩子的倾听和观察很认真,有的孩子会跟着老师一起伸出食指在空中点画,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活动中,从侧面可以影射出老师在这个活动的`选材上和讲解上捕捉到了孩子的兴趣点。)
(三)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画黑斑点,给小狗穿上一件漂亮的斑点衣服。
师:小朋友要给小狗的衣服做得漂亮一点哦,不要点在小狗的脸上哦。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
师:小朋友不要把颜料弄到图画纸上,颜料不要点得太多。
3、点画完毕将手指用擦布擦干净。
师:点完之后要记得给手指妈妈擦擦身哦。
(评析:老师的指导较仔细,也体现了个体差异指导原则。要求(1)是在让幼儿在指定的范围内点画,有的孩子点画的范围不准确,所以老师强调了不要在小狗脸上。要求(2)画面要整洁,老师在指导的时候提醒幼儿醮颜料时要轻轻的点,也注重了作画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从小细节开始的。老师的指导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育理念。)
(四)展示幼儿作品,用小狗的口吻来进行点评。
师:我来看看谁给我做的衣服最漂亮了。谢谢小朋友给我做漂亮的衣服。
幼:不用谢。
幼:我给小狗做的衣服漂亮。
幼:我的也好看。
(评析:老师用小狗的口吻来点评,形式与活动的开始部分相呼应,再次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鼓励的话语较多,肯定了幼儿的作品,增强的他们的自信。
幼儿听到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肯定,表现得很高兴,并且想急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与同伴之间在交流,有的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有语言的交流,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活动评价:老师的选材是幼儿认识但不是很常见的斑点狗,这是建构在幼儿已有一定知识经验但处于模糊状态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对斑点狗身上的斑点布置不是很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整个环节创设上,层次清晰,老师首先运用拟人的手法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老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讲解的语言富有童趣,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征。
通过老师的指导后,幼儿的作品画面较干净,手指点画出的斑点分布较均匀,并且都是在轮廓线内点画。从幼儿的作品效果来看,幼儿已经掌握了手指点画的技巧和常规操作方法,知道用手指的指腹点画,使画面看起来更丰满,斑点更圆润,知道点完后用抹布擦手保持画面干净。)
活动目标:
1.巩固对色彩的认识。
2.运用涂色和粘贴技能为节日准备彩链。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同样长度的白纸纸条、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五颜六色的彩链,引起幼儿对绘画涂色的积极性。
二、每个幼儿按一定规律的绘画涂色做出彩色纸条粘贴彩链,数数自己粘了八个圆环,每组的彩链接在一起。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欣赏。
建议:
节日前开展此活动,增加幼儿对节日欢乐的感受及集体创作美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谈到如何打扮教室,孩子们的建议很多,有的说贴上蝴蝶结,有的说挂满气球……在我出示彩链的时候,小朋友都拍手叫起来,都说好漂亮,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示范彩链做法的时候,他们看得非常认真,并能跟着我一起空手练习。在操作环节,发现孩子们对于粘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很多孩子都把纸的两头对粘,而不是重叠粘,这个也是因为我当时没有重点强调,所以我也及时进行了提醒纠正。最后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把彩链挂了起来,看到教室变得更漂亮了,他们都非常高兴。
教学目标:
1.复习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折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报纸片、毛线、流苏)。
(教师)课件、自制香囊、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
师:同学们,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拍起来——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歌谣说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生:端午节
师:对!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忙起来,忙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
师: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历久弥新。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统习俗。瞧,(课件出示挂香囊的画面)漂亮吧?——漂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内装香料,佩戴时香气扑鼻。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呢?
端午节佩带香囊不仅能避邪驱害,还是漂亮的装饰呢。
二、观察香囊,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注意了,老师要变魔术了,一、二、三(出示香囊)想知道这些香囊是怎么做的吗?——生:想!
师:想啊,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制作香囊高高兴兴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出示课题)。小身板直起来,脑子动起来。看,
问题一:做这样的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折纸、剪刀、胶棒、毛线、水彩笔、流苏(课件出示)
师:材料有了,就可以动手了,(出示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呢,我先露一手你们看看。(教师示范)
拿出折纸,老师把它对折一下,喜欢什么形状的香囊呢?老师喜欢爱心就画爱心形吧!(画爱心)看这是什么?(举起剪刀)老师要开始剪喽!剪好了,变,两颗爱心,现在这两颗爱心光秃秃的不好看,老师给它们打扮打扮。(拿出水彩笔在爱心上画图案)OK,老师帮它们打扮好了!(将画好的亮相一下)
接下来,用胶棒把两颗爱心粘起来,胶棒要涂在没有图案的那面,注意了,胶棒沿着爱心涂,如果整圈都涂满了,行吗?
生:不行。
师:对啦,爱心上方不要全部粘起来,否则香料塞不进去就不叫香囊啦。把流苏粘在爱心下方,再往香囊里填充报纸片让香囊有立体感。最后把毛线粘在爱心上方,瞧,一只香囊完成了,可以挂在脖子上!
师:制作香囊一点都不难。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制作香囊需要几个步骤?生:第一步用折纸剪出香囊的形状;第二步用水彩笔在香囊上画图案;第三步往香囊里面填充报纸片;第四步在香囊上方粘上毛线。
师:我还有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香囊都是爱心形的呢?
生:不是
师:那你告诉我香囊有什么样的形状和装饰图案?(出示问题三)
老师给大家一些例子,你在做的时候可以模仿上面的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
师:拉长耳朵啦,我还有温馨提示给大家呢?
师:1、香囊两面的装饰内容可以有所变化。
2、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3、把剩下的报纸片等材料装入盘子里。
三、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接下来是你们展示才艺的时候了,比一比,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囊最漂亮。赶快行动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佩带香囊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赠送香囊则代表着平安吉祥和幸福。下面就让我们互相赠送香囊,把平安和幸福送给同桌。
(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把你的香囊挂在同桌的脖子上,说一句祝福语吧!挂着同桌送的香囊,心里一定很高兴跟同桌齐诵拍手歌吧: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五、升华情感
小小端午香囊,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更深更美的祈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
1、会用牙刷沾颜料刷画。
2、能添画花茎和叶子。
3、体验用牙刷作画的乐趣。
1、彩色卡纸、各色颜料。
2、牙刷每组5份、抹布,圆片每组若干。
会用牙刷沾颜料刷画花。
能添画花茎和叶子。
一、谈话导入。
1、交流分享:你们看见过牙刷吗?
2、牙刷可以干什么用?(幼儿自由交流)
二、欣赏范例。
1、今天我们要用牙刷来画画。
2、出示五彩花范例:它是什么样子的?这幅画就是用牙刷画的。
三、观察作画材料,了解画五彩花的步骤和方法。
1、先把圆片粘贴在纸上当花的花芯。
2、用牙刷沾颜料刷在花芯周围当花瓣。
4、选择另一颜色,用同一方法画花朵。
5、等整个画面画满后,用棉签或排笔画花的叶子和花茎。
四、幼儿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互相谦让。
五、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
1、幼儿展示作品。
2、讲评有创意的作品,花朵排列的位置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班涂色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涂色《苹果》
制作人:宋博怡
授课班级:小班1班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
活动准备
1、涂色—苹果
2、图片—苹果
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
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
2.学习给苹果涂色
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
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
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
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
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
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
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带领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分析: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教学目标:
1、初步教幼儿用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涂出漂亮的热带鱼。
2、指导幼儿用2——3种颜色练习画画。
3、根据幼儿意愿选择色彩涂画,提高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漂亮的热带鱼。
教学难点:
幼儿选择色彩,并均匀涂出热带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背景画一幅 音乐我的海洋 示范热带鱼两条
幼儿 每人油画棒一盒 剪好的热带鱼一条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稳定幼儿情绪。
2、提上课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
小朋友,老师现在请你们参观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想看吗?请你们轻轻闭上小眼睛,大家马上就看到了。睁开眼睛吧,看,它就是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课件。
老师指导幼儿逐一看海底世界,引导幼儿看画面上的水草以及海底的其它动物,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热带鱼美在哪里?画面上热带鱼身花纹及色彩的特征,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识。
3、教师出示一张黑板长度大的海底世界背景图
(1)小朋友老师也有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片,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缺少热带鱼。
(2)请你们先看看赵老师给热带鱼设计的花衣裳,小朋友一定要仔细看,师贴上示范热带鱼。
4、幼儿活动:
(1)画面上海底世界里的热带鱼太少了,他们很孤单。小朋友想帮忙吗?
(2)老师发给小朋友不穿衣服的热带鱼,请你用灵巧的小手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一会它们还要去参加服装表演,看看那一条热带鱼穿的最漂亮好吗?
(3)教师指导幼儿涂色,重点指导有差异幼儿。(放音乐 我的海洋)
(4)服装表演马上要开始了,小朋友们快点加入吧!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涂的的热带鱼贴上大画面。
5、作业讲评。
小朋友用不同的颜色为热带鱼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许多小朋友涂得很好。听,热带鱼好象在说:“瞧,我们的衣服真漂亮啊,谢谢你们!”老师相信大家以后会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努力吧孩子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漂亮的热带鱼,还有好多的动物,我们不仅要和他们交朋友,还要保护动物,做一名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三、结束部分
1、小结上课情况。
2、幼儿听音乐出教室。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并为树叶涂上相应的颜色。
2、耐心、细心地坚持把树叶的细小部分涂完整,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观察一些已变红、变黄的树的叶子。(课件)
2、蜡笔若干、印有树叶轮廓的纸若干。
3、两棵空树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幼:秋天)秋天来了,我们都把夏天的短袖换成了?(幼:长袖)对了,有的小朋友呀还穿了外套。
二、引发幼儿对秋天树叶的回忆
师:树叶宝宝也换了衣服,它们都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红色、黄色)
三、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出示空树干。
师:看,这是谁呀?(出示两棵空树干)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师:它们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幼:它们没有树叶)
3、师:我来听听呢,树妈妈是怎么说的,但是树妈妈要和老师说悄悄话(教师蹲在树旁“听”树妈妈讲悄悄话)
4、师:原来树叶宝宝的新衣服不见了,树妈妈想请小朋友帮忙,帮树叶宝宝穿上新衣服,把树妈妈打扮起来,好不好?
四、教师示范画画
1、亲自示范涂色
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了,靠着边框线往里画
2、强调注意点
①画的时候不要画到桌子上、不要画到黑色边框线外。
②画的时候要注意从外向里面画。
③涂得密一些,要把所有空白处都上上颜色,不可以有空隙。
五、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六、打扮树妈妈,贴上树宝宝,进行评价
师:现在树妈妈都找到自己的树宝宝了,它让老师跟小朋友说“谢谢”,那小朋友要说什么呢?(幼:不用谢)我们班的宝宝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并为树叶涂上相应的颜色。
2、耐心、细心地坚持把树叶的细小部分涂完整,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观察一些已变红、变黄的树的叶子。
2、蜡笔若干、印有树叶轮廓的纸若干。
3、两棵空树干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幼:秋天)秋天来了,我们都把夏天的短袖换成了?(幼:长袖)对了,有的小朋友呀还穿了外套。
二、引发幼儿对秋天树叶的回忆
师:树叶宝宝也换了衣服,它们都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红色、黄色)
三、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以童趣的口吻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今天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看到了两课树妈妈(出示两棵空树干)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师:它们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幼:它们没有树叶)
3、师:树妈妈想请小朋友帮忙,帮树叶宝宝穿上新衣服,把树妈妈打扮起来,好不好?
四、教师示范画画
1、亲自示范涂色
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了,靠着黑色边框线往里画
2、强调注意点:
画的时候不要画到桌子上、不要画到黑色边框线外。
画的时候要注意从外向里面画。
涂得密一些,要把所有空白处都上上颜色,不可以有空隙。
五、幼儿涂色,教师指导、询问
六、打扮树妈妈,贴上树宝宝,进行评价
师:现在树妈妈都找到自己的树宝宝了,它让老师跟小朋友说"谢谢",那小朋友要说什么呢?(幼:不用谢)我们班的宝宝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往往会耐心不足。在今天的`绘画活动中,小朋友需要将两片树叶树叶涂上红色、黄色两种不同的颜色。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些幼儿能耐心地将两片树叶一点一点仔细地涂满;有些幼儿会急于求成,迅速地将树叶涂满,但是树叶上有很多空隙;有些幼儿涂到一半,就会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不想涂了。”这些绘画当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那些认真仔细进行绘画涂色的幼儿,我们需要鼓励、表扬他们,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急于求成和半途而废的幼儿,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耐心。教师可以用奖励小贴纸的方式鼓励幼儿耐心将画画完,并在离园时请家长看一看幼儿的绘画作品,用“把画画得好看些,爸爸妈妈才会高兴”的方式鼓励幼儿耐心绘画。
除了用榜样、奖励来引导幼儿耐心绘画外,老师还可以与家长交流,家园共育,希望家长周末在家可以抽时间陪幼儿画一幅画,一定要让幼儿安静地画完,才能允许他去玩玩具。让幼儿安静、耐心地做完一件事,切忌虎头蛇尾。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此外,还可以用看书,让幼儿学习等待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耐心。当幼儿有什么需求,想要买什么玩具时,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和涂色活动,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培养动手能力、比较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不同实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样两类物体进行比较
问:你觉得哪把尺长,哪把尺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2、师:老师手里的两条绸带哪一条绸带长,哪一条绸带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分别比较两把尺和两条绸带的长短,说说哪把尺长,哪把尺短;哪条绸带长,哪条绸带短。
3、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师:我这里有3支蜡笔,哪一只蜡笔最长,哪一只蜡笔最短?
谁能来给蜡笔排排队,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师:我还请来了管子,我们也来给他们比比谁最长,谁最短?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谁最长,谁最短了,谁能来帮它们按照顺序排排队?
三、涂一涂
1、师:我的纸上还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比出长短。
师:我们把长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绸带涂上蓝色。
师:把最长的蜡笔和管子涂上黄色,把最短的蜡笔和管子涂上蓝色,剩下的就涂上红色。
2、请幼儿在练习纸上按要求涂颜色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区分物体的长短。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最后环节的操作完成度也还不错。活动中我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来让幼儿进行长短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长短的比较应该放在水平平面上,不应该竖着放,这样更适合比高矮。在出示绸带进行比长短的时候,由于操作纸上一条绸带是弯曲的,我选择了同样长短的绸带进行比较,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应该选用长短不同的绸带,然后将长的绸带进行弯曲变长和短的绸带一样长,这样孩子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活动,我缺少了让幼儿操作的环节,这样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戏性,操作也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应该加入活动中。在选择比较的物体时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这样孩子们在讲述时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动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掌握比较的方法来掌握物体的长和短。本次活动,大多是教师在前面说教,而幼儿不是很主动的学。并且在活动中,教师对于比较的方法讲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叠和长短排等)虽然在活动设计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没有。在活动中,幼儿讲述的较少,教师讲的太多。这些作为新教师需要注意到的。
这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就好比拿中国乒乓球和巴西乒乓球相比一样,西班牙是世界一线强队,讲究整体流畅的配合,个方面都很出色,对比中国足球只算是亚洲2流,对我们球迷来言岂止伤心二字。 求采纳
看你对哪些方面有兴趣了,之前有这么几大类1:文学 深度剖析某位作者及其一部或几部作品2.旅游针对西班牙旅游现状分析3.历史针对西班牙某一时间的历史 发表个人见解4.建筑可剖析高迪建筑如果语言水平不高,可选择旅游类等比较通俗简易的内容去写
西班牙语翻译论文写作思路如下: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
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西班牙语的应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西班牙语的使用者约有亿人,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的国家中,而且西班牙语也属于非洲联盟、欧盟和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班牙语翻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西班牙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让内容更加贴切,不仅要考虑西班牙语的表达方式,还要考虑中文的翻译标准。
错,中国队是亚洲3流球队,西班牙则是新科世界冠军,能比么,就像拿中国乒乓球和巴西乒乓球,姚明和潘长江比身高一样,根本没什么可比性。因为联赛的体制不一样,俱乐部成立的时间差太多,球市不一样,足协也不一样。我相信西班牙也会有赌球的人,但是也会比中国的强,总体来说,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1.关键词规范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论文正文要点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问一句啊 提问者是工大的么啊 是党课论文吧 汗死啊!!!!!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二、总体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三、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 1、班级整体面貌好。重点看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课堂。3、班级有书柜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4、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四、基本原则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体现出集体个性,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应付了事。五、教师职责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要加强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搞好本班文化建设。任何班级不经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组织活动,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六、工作措施: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准备与设想1、选择班级文化特色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我们的班级一般以城市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构成以城市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 “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3、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二)实施细则1、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④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理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⑥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⑦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⑧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⑨在班级后面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⑩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2、动态文化建设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如:“我的人生设计”、“文明与素质”、“勤学与巧学”、“我赞赏,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等。③上好“阅读课”,养成读书习惯,多写读书笔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④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⑤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搞好两个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单周是“炫出自我”才艺展示活动;双周是“读书会”活动。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⑦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争取一学期一本。(三)操作说明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各班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如黑板报的主题诞生于班级学生集体的智慧;板报的题材来自于学生关心的话题。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班级小岗位结合进行包岗到位的,将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几组进行轮换。②让学生自己讲解。让每一个设计都会说话,让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介绍。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讲解的要求,如明确栏目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作用;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介绍;知道作品来历与作者意图;通过介绍,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增进对集体的热爱与同学的友爱。③让学生自己评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班级在布置过程中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评比,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我们还将组织各班参观交流,研讨借鉴各班的经验。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七、预期达到的效果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相信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1.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2.点点滴滴学做人,时时刻刻取进步。3.团结、向上、自信、自强、坚持4.静心、勤奋、坚持、团结5.自律、自强、团结、互助6.自律、自信、自觉、自强 7.勤能补拙,集思进取8.好学守纪 文明团结9.敬、静、净、竞、进10.遵章守纪 积极进取 共耻共辱11.齐心协力,永创佳绩12.团结上向,刻苦学习,争创第一13.争做文明学生 争做先进集体14.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讲究卫生,保护环境15.全面发展,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迎接挑选。16.团结守纪严要求,刻苦学习攀高峰,17.力争各个都成材,誓为祖国作贡献。18.团结守纪,刻苦学习,19.力争成材,为祖国作贡献。20.竞争,互助,共同进步21.对人要真诚,对己要反省,对事要负责,对集体要奉献。22.自尊 自强 自爱 自主23.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24.我的意志体现我的风采,25.我的风采昭示我的未来!
额 楼主也是工大的....差点抄到这篇 ,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