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
2、席升阳著。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3、王英杰、郭小平主编。创业教育与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4、彭行荣主编。创业教育——21世纪高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适用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高建伟、丁德昌主编。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储克森主编。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7、董平、石爱勤主编。21世纪全国高校通识课规划教材——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
8、胡长健、孙道胜主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
9、张涛主编。创业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
10、伍维根、张旭辉、彭德惠主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西南交大,
11、徐振轩编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
12、陈敏主编。创业指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
【摘要】 文章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分析深化学分制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 学分制 改革 培养模式 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既为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更是各高校面临的改革趋势。西南科技大学在2004级学生中全面实行学分制,打破原来的学年学分制的做法,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为了创造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考察了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基础上,目前西南科技大学正在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体制。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学分制以选课为前提,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分制不仅仅被理解为标准修业年限的上下浮动,它被看作是一种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保证修业年限的灵活性和所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必然要改革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的具有显著计划特征的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同时还涉及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到学校招生、收费、学籍、毕业就业等多方面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我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初步实践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校从96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推进,要求各系(部)在制定教学计划增加其灵活性,当时各专业所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经济类一般在170学分左右,工学类一般在185-200学分左右,1个学分对应16个学时。实施学年学分制后,相应地改革了教学管理工作,如实行学分绩点制、主辅修制等相关制度。
2002年,学校颁发了《制定200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科大发[2002]146号)文件,在制定新的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时要适合完善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在课程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培养方案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体现各学科专业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管理模式。
2004年,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形势,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教学管理“宽进严出”的必然走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高函[2004]12号《关于组织申报进一步深化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申请我校参加2004年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并获批准。
根据学校有关深化学分制精神, 2004级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要适应当前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培养方案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同时,要求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推出了以深化学分制为核心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等。
三、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制定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形势,2005年对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提出:
(1)加强基础教育,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驱动,体现办学特色和优势。
(3)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6)加强计算机、英语教学,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7)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8)充分利用符合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授课实效,增大单位课时信息量。
(9)实行弹性学制。
(10)各学期课程分步比较均衡、合理。
2.知识体系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四年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为进一步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划分如下。
(1)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基础、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2)专业教育。包括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3)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素质教育体系。
3.学分要求
四年之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工学、理学、农学类180-190学分,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类175-1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约占91%左右,综合教育约占9%左右;理论教学约占80%,实践教学约占20%左右。
四、学校深化学分制的主要措施和进一步的.改革思路
1.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1)自主的选课制。即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课程、选修时间和顺序。在遵守选课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学习状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可多修、少修、免修有关课程,可提前或滞后毕业。
(2)推行全天排课。实施学分制后,为了有利于学生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辅修专业的完成,学校改革了原有的排课方法,实行全天排课,从早上8:00到晚上9:00,可以排12节课,以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
(3)灵活的弹性学制和重新学习制。实施学分制后,学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本科四年学制,即学生注册入学后,只要获得专业毕业最低学分,同时达到学校毕业有关规定,可提前或延迟毕业,学习年限为3-6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得的自由度。
重新学习是指对不及格的课程,经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一次免费补考仍不合格,如需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需参加选课重新学习,并可多次选课重新学习;对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学生可选课重新学习,也可改选其它课程。
2.严格考试制度,强化教考分离
学分制强调目标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考试是当前最主要且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考试实际上是“教”和“学”的指挥棒。我校在考试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对考试的过程管理,严格监考、巡考与举报制度,打消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我校对大部分基础课、公共课进行了教考分离,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3.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四川各高校(主要是成都市内高校,具体高校待定)优质、特色和品牌教育资源的作用,探索各高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新模式,拟在高校之间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和支持各高校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形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有利于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形成各高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五、实施学分制所取得的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和效果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我校走出学年制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学分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如下。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分制实施后,根据学校教学运行实际情况,教务处自行开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组织师生积极开展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活动,形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品牌专业评估、品牌课程评估、学院本科教学评估等一系列自我评价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对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发和完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确保学生选课成功进行
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核心工作是完成学生选课。要完成在校学生大规模学生同时选课成功,必须要有适合学校教学管理的选课系统。为了确保我校2万多学生选课成功进行,教务处按照学分制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学生网上选课、排课排考、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教学质量监控等功能。经过近几年的选课实践,我校自行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完善,至今已可完全满足我校学生的选课工作。为学校学分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成功运行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籍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务部门在2005年多次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干部、专家、教师、学生对学分制下学生学籍、考试管理办法等办法进行研讨和修订。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经试行及修订后,现已完全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为规范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推进我校学分制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推行导师制,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西南科技大学同步实行了导师制,每个专业配备若干个指导教师,一个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指导性培养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选课、选择科研方向、完成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等。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完善主辅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本科阶段实行主修和辅修是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趋势。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的课程。目前,主辅修制已成为我校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按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40左右学分即可获得该专业的辅修结业证书。经过辅修专业的学习,学生扩大的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化学分制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把握好这次改革,不断解决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学校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使学分制的实施逐步提到完善,我们的学分制改革必将得到深化,最终取得理想的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庆均,石玲,胥江河.探索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
以下文献均可用作创业创新论文的文献参考,在知网等相关论文网站都能找到。
1、传统高等教育的固有思维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2、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思维进一步融入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发展体系
3、 创新创业转型发展资源的整合
4、建设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崛起和演化的原动力
6、创新创业精神与高等教育的整合
7、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涵
8、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9、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模式
扩展资料:
创新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党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对创业问题有涉及。当代大学生特点鲜明、敢闯敢冲,非常符合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大学生创业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率大约是2%,而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则达到了20%-30%[2]。
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将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积淀转化为社会价值,体现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就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其发展并不充分,由于起步较晚,而后创业成功率低,且社会中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够全面。
尤其是在地方院校中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在经济结构不断且较高速的转型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新创业渐渐演变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职业选择方式。
以下文献均可用作创业创新论文的文献参考,在知网等相关论文网站都能找到。
1、传统高等教育的固有思维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2、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思维进一步融入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发展体系
3、 创新创业转型发展资源的整合
4、建设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崛起和演化的原动力
6、创新创业精神与高等教育的整合
7、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涵
8、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9、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模式
扩展资料:
创新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党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对创业问题有涉及。当代大学生特点鲜明、敢闯敢冲,非常符合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大学生创业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率大约是2%,而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则达到了20%-30%[2]。
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将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积淀转化为社会价值,体现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就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其发展并不充分,由于起步较晚,而后创业成功率低,且社会中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够全面。
尤其是在地方院校中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在经济结构不断且较高速的转型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新创业渐渐演变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职业选择方式。
【摘要】 文章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分析深化学分制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 学分制 改革 培养模式 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既为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更是各高校面临的改革趋势。西南科技大学在2004级学生中全面实行学分制,打破原来的学年学分制的做法,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为了创造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考察了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基础上,目前西南科技大学正在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体制。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学分制以选课为前提,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分制不仅仅被理解为标准修业年限的上下浮动,它被看作是一种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保证修业年限的灵活性和所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必然要改革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的具有显著计划特征的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同时还涉及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到学校招生、收费、学籍、毕业就业等多方面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我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初步实践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校从96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推进,要求各系(部)在制定教学计划增加其灵活性,当时各专业所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经济类一般在170学分左右,工学类一般在185-200学分左右,1个学分对应16个学时。实施学年学分制后,相应地改革了教学管理工作,如实行学分绩点制、主辅修制等相关制度。
2002年,学校颁发了《制定200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科大发[2002]146号)文件,在制定新的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时要适合完善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在课程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培养方案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体现各学科专业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管理模式。
2004年,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形势,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教学管理“宽进严出”的必然走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高函[2004]12号《关于组织申报进一步深化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申请我校参加2004年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并获批准。
根据学校有关深化学分制精神, 2004级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要适应当前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培养方案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同时,要求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推出了以深化学分制为核心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等。
三、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制定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形势,2005年对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提出:
(1)加强基础教育,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驱动,体现办学特色和优势。
(3)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6)加强计算机、英语教学,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7)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8)充分利用符合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授课实效,增大单位课时信息量。
(9)实行弹性学制。
(10)各学期课程分步比较均衡、合理。
2.知识体系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四年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为进一步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划分如下。
(1)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基础、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2)专业教育。包括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3)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素质教育体系。
3.学分要求
四年之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工学、理学、农学类180-190学分,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类175-1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约占91%左右,综合教育约占9%左右;理论教学约占80%,实践教学约占20%左右。
四、学校深化学分制的主要措施和进一步的.改革思路
1.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1)自主的选课制。即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课程、选修时间和顺序。在遵守选课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学习状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可多修、少修、免修有关课程,可提前或滞后毕业。
(2)推行全天排课。实施学分制后,为了有利于学生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辅修专业的完成,学校改革了原有的排课方法,实行全天排课,从早上8:00到晚上9:00,可以排12节课,以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
(3)灵活的弹性学制和重新学习制。实施学分制后,学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本科四年学制,即学生注册入学后,只要获得专业毕业最低学分,同时达到学校毕业有关规定,可提前或延迟毕业,学习年限为3-6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得的自由度。
重新学习是指对不及格的课程,经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一次免费补考仍不合格,如需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需参加选课重新学习,并可多次选课重新学习;对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学生可选课重新学习,也可改选其它课程。
2.严格考试制度,强化教考分离
学分制强调目标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考试是当前最主要且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考试实际上是“教”和“学”的指挥棒。我校在考试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对考试的过程管理,严格监考、巡考与举报制度,打消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我校对大部分基础课、公共课进行了教考分离,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3.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四川各高校(主要是成都市内高校,具体高校待定)优质、特色和品牌教育资源的作用,探索各高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新模式,拟在高校之间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和支持各高校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形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有利于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形成各高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五、实施学分制所取得的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和效果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我校走出学年制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学分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如下。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分制实施后,根据学校教学运行实际情况,教务处自行开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组织师生积极开展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活动,形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品牌专业评估、品牌课程评估、学院本科教学评估等一系列自我评价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对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发和完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确保学生选课成功进行
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核心工作是完成学生选课。要完成在校学生大规模学生同时选课成功,必须要有适合学校教学管理的选课系统。为了确保我校2万多学生选课成功进行,教务处按照学分制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学生网上选课、排课排考、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教学质量监控等功能。经过近几年的选课实践,我校自行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完善,至今已可完全满足我校学生的选课工作。为学校学分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成功运行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籍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务部门在2005年多次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干部、专家、教师、学生对学分制下学生学籍、考试管理办法等办法进行研讨和修订。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经试行及修订后,现已完全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为规范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推进我校学分制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推行导师制,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西南科技大学同步实行了导师制,每个专业配备若干个指导教师,一个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指导性培养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选课、选择科研方向、完成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等。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完善主辅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本科阶段实行主修和辅修是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趋势。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的课程。目前,主辅修制已成为我校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按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40左右学分即可获得该专业的辅修结业证书。经过辅修专业的学习,学生扩大的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化学分制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把握好这次改革,不断解决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学校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使学分制的实施逐步提到完善,我们的学分制改革必将得到深化,最终取得理想的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庆均,石玲,胥江河.探索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 年。面对这样的困顿局面,总统胡佛却依旧实行放任的自由主义,萧条的经济摧毁了这个国家,美国亟须被拯救。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 任总统,开始了实施“新政”的道路。'新政'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使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对各大银行开业进行补助及贷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禁止黄金出口,以加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2)调节工业生产。监督生产,调整商业金融.规定工业产量,市场分配价格.以此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现象。(3)限制农业生产。 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销毁'过剩'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克服农业生产危机。(4)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罢工。调节劳资纠纷。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失业津贴和老年人年金,拨出大批款项兴办公共工程,为大量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纵观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真正内涵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两年后即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由于已实行两年,所以该项法案所倡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千万普通劳动者被唤醒,用组织工会和罢工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判违宪之后,保护劳工权益的立法并没有停滞下来,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所以说这部法律是有它的重大意义。而《全国工业复兴法》更应其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而挽救了困难重重的美国,成为美国历史的伟大功绩之一。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我和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国淘论文写作网写的。感觉这里写的不错,文笔挺好的。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请你就创新写一篇 作文 吧。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创新的优秀 议论文 ,供你参阅。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 经验 ,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 总结 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着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与进步——议论文
工匠创新,让技术进步;学者创新,使学术升华;科学家创新,推动科技发展;政治家创新,促进社会民主;人民群众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创新之重要,不言而喻。木匠鲁班,以割草为鉴,创新发明木锯,迅速提高了古人的建筑水平,使人们在建造房屋木器时又快又省又美观,而且使房屋建造进入了艺术领域这个高度。商人以铜、锡、铅为原料混合而铸成青铜,以青铜制制作武器,加强国家军事实力;以青铜做器皿,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使之成为中华 文化 瑰宝。秦王朝丞相李斯,创立郡县制,意在防止亲王作乱,巩固中央政权统治。从汉唐至明清,统治者无不抛弃分封制,以郡县制为主流,促使王朝的制度进步。宋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使印刷书籍所耗的时间、人力、物质成本大大减少,促进文化传播,文化进步。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进步,无不与创新直接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守旧,以三皇五帝为效,以周礼为仿,法家思想创新,以社会向前发展为根本,以致于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完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图强,在北宋复兴有望之时,新法被废除,朝纲以祖先旧法,以至朝廷腐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最终被金国灭亡。清朝高傲自大,闭关锁国,基本与世隔绝。统治者天下唯我独尊,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殊不知此时欧洲社会正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在1842年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从此,中国进入屈辱的一百年。
历史经验也表明,任何守旧,将导致社会落后,国破家亡。
所以,生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摒弃任何守旧的思想,用于创新开拓。
德国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必须需要创新。
曾看过这样一则 故事 :1900年,着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阻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即普朗克公式。他阻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随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看完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在学习上,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识,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创新。现在,我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精彩。
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给改革创新者吃下了“定心丸”!从严治党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改革、创新成为各级党员干部亟待解决的课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着党的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领导干部的思想也要大解放,敢为人先,争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提醒自己做到“三个时刻”:时刻把人民的意见建议记在心上,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急难挂在心上。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记录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从实际出发,敢闯、敢做,着力于民生发展。时代需要改革创新者引领。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就必须立足实际,勇于改革,敢于打破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条条框框,敢于打破一切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陈旧事物,让党的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健全完善,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顺应民意。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源于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所以领导干部要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勇于改革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建立健全一系列新的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让领导干部履行为民服务的天职,始终不忘人民重托,积极联系人民群众,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为民代言。事业需要改革创新者推进。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做好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就要不断提高思想创新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推动工作的能力,带领班子和成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肩负改革创新的重任,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研究改革创新之路。同时,以德为先,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始终坚持将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保护环境,作为自己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有利于改革创新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意见并贯彻实施。激情与事业同行,责任与爱心相伴。领导干部应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兢兢业业耕耘本职工作的同时,切实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担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奋勇前行、攻克难关,为群众代言和服务,勇闯天下,实现政治担当,价值体现,勇当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动物医学改革创新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本文是对动物医学改革创新的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结合动物医学专业情况 ,阐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途径 ,认为实践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质 ,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更多动物医学论文发表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动物医学论文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课程为主,临床实验操作为辅。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从事具体临床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课程不多,且基本都是实验室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全面结合的渠道较少;受专业特点的制约,不能进行成批量的或长时间的实习而导致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考核方法不完善。
考试模式还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临床动手能力。没有实施考教分离。
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专业课程都是综合性学科,它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要懂临床生产实际等知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中国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使得本科生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依照目前状况,动物医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理论为主导的,与课程相结合的临床实践课不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教学的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能用为度,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并体现职能技能的培养。单一课程知识讲授不够合理,不仅会造成“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学科的联系,而且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动物医学专业素质的需要、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动物医学服务社会畜牧业生产的内容展开。
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按照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学年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积极推行工作和学习结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模拟的强化训练,专业的实训时间在一年左右,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实践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实施中以质量保证为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病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病例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病例导入,引出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主要做法是结合课堂内容,选取相关病例,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组织讨论,提出并阐述自己的防治观点,学生讨论热烈,运用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PPT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解决黑板板书中不便、费时等问题。利用校园网搞好辅助教学,增加网上课件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随时上网学习本专业课程。利用学院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课堂+实验室”、“课堂+实践基地”、“教学+公司”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暑期、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校内实践基地、养殖场实践实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之时即能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考试模式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更新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建立以“生产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始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是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现在动物医学本科生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是只限于笔试,还采取了临床实际操作考试、生产场站生产知识考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课堂作业、自立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例如在《兽医产科学》这门课中采用这样的考试方式,学生自评占5%,实验室操作占10%,教师平时考评占10%,临床实际操作占30%,生产场站占20%(校内、校外各10%),期末卷面成绩占25%。全面衡量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加大考试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了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大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从教,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要强化教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建立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轮流参加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国外留学生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或送出培养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教师的培养。
坚持专兼职互补的方针。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教授、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优化教师素质队伍结构。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本专业90%以上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
建设实习、实训课程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领导决定了实习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本专业重点加强了临床诊断、临床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农场和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实习生产实践的需要。
4.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
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动物医学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在校学习了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第一时间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
就业竞争实力增强。
本专业近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社会评价好。
通过对部分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07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显示,评价“较好以上”为,“称职以上”为100%,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达。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毕业之后即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他们思想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善于钻研,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动手能力强;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强,诚实可信。
总之,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从事具体动物医学业务工作的能力,精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精通业务、勤奋向上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创新 议论文 800字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1
有人说,学会创新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开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学上需要创新,产业上也要创新。只有学会创新,才能不被潮流落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钱钟书先生曾在《论中国诗》一文中提到“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这仅仅是因为中国诗一蹴就达顶峰,而后来的诗人多是沿用前人的套路来吟诗作赋,很少有人能够突破前人的束缚而学会创新,所以后来的很多诗也就失去了其意义所在,让人觉得空洞、乏味。文学也是如此,一旦有什么掀起了浪潮,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争先恐后的追逐。而这其中更多的是忘却了其本身的价值,盲目追随。事实证明,这些套用别人的东西,不自主创新的东西往往经不过时间的冲刷,就被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见天日。要学会创新,来提高作品的内涵,使之不落于俗套之中。
在中国的动漫市场也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很显然,上个世纪的动漫也早已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在历史中寻找素材,更要立足于生活,从实践中学会创新。只有那样,才能与外来动漫有底气竞争。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动漫产业必然会在世界的浪潮中被淘汰,跟不上前进的步伐。所以,学会创新,是竞争的必备条件。
在产业中,因为不断创新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也有许多企业因固守传统,不懂得去创新,依靠自己原来的东西,完全适应不了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也许曾经辉煌过、灿烂过,但是逐渐走向衰亡是必然的。而国内的很多自主创新企业,如海尔、奇瑞,它们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超过更多的企业,是因为懂得创新的意义所在。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一个来说,创新很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也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不断创新,自力更生,不依靠别国,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2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 报告 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 名言 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 教育 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那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3
两个书法家,一个在学习前人中僵化,一个在自我独创中漂泊。其实,真正的艺术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在继承中,中国 文化 贯穿着历朝历代的缩影,从唐诗的意境到宋词的音韵,从曲剧的情节到小说的丰盈,沿袭下来的一部《红楼梦》震撼了多少心灵?如果没有继承,“集大成”的“中国封建社会 百科 全书”将会成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的论文,毫无意趣,看得见明清,却看不见历史。
没有创新,继承就没有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大海便没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在创新中,杂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风暴雨里,试想若只是顺其自然生长,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产或是易摧折而高产。是创新,让杂交稻以绝对的优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我们看得到的阶段。而人类农耕文明从刀耕火种,从牛耕;从自然取种,从自西域引进新品种到今日机械化作业,人工优化作物品种。这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创新!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学会继承,我们是幸运的,在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就像那两个书法家,学习前人是他博采众长, 总结 出构书造字的一般规律,因而理智;自我独创,是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独立人格使他清醒。我们与其批判他们是两个极端,应该中和,不如将他们看成两个阶段,认识由继承向创新的过程。这样,继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彩。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4
听我举了这么多例子,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 方法 、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5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 经验 ,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总结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着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创新的议论文800字作文
★ 创新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创新作文800字精选4篇
★ 写创新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800字优秀范文
★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作文5篇
★ 高中关于创新的议论文800字
★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优秀作文
★ 创新的议论文900字作文
★ 关于敢于创新高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