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附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附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附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去甲乌药碱对异搏定所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对甲醛所致家免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趋于正常,S-T段及T波恢复正常。

另外,附子正丁醇、乙醇及水提物均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附子水溶性部分可对抗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为明显。以上说明附子对心肌电生理有不同影响,可能与所含不同成分有关。

附子剂量过大,可导致心律失常,应引起注意。

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注射液静脉注射,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对心电图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去甲乌药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附子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有关。大鼠在冰水应激状态下,因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心肌损伤。附子水煎剂能对抗此种应激性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死亡数。此作用与附子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关。50%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示其对心、脑有保护作用。

抗炎、镇痛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附子煎剂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对甲醛、蛋清、组织胺、角叉菜等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乌头碱类生物碱也有抗炎作用。

附子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附子可使动物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减少,尿中17-羟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降低,碱性磷酸酶和肝糖原增加。

进一步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到,腹腔注射乌头碱,可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以上说明附子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骨上腺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到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细胞及正中隆起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增深。提示附子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下丘脑CRH神经细胞所致。

另有实验发现,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说明附子除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外,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生附子及乌头碱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生附子能明显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压致痛法的痛阈值。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煎醇沉液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乌头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既是毒性的成分,又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研究表明,阴虚证表现为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功能偏亢;阳虚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对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证模型动物,附子能减少M受体数量,降低CGMP系统反应性,使之趋于正常。而对甲亢和氢化可的松所致的阴虚证模型动物,附子可使β受体数量增加,CAMP系统的反应性进一步升高。

所以,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另外,虚寒证时内分泌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均处于低下的状态,其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

而附子可使脑中的NA、DA和5-HT的含量呈反向变化,提示附子还可通过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来调整机体到平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附子的助阳机理。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附子煎剂可抑制胃排空,但却能兴奋离体空肠自发性收缩活动,而具有胆碱样、组胺样的作用。生附子、乌头碱对大鼠离体回肠肌则有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故可能与兴奋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附子水煎剂还能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和大鼠盐酸损伤性胃溃疡的形成。

平喘

去甲乌药碱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很小剂量即能松弛豚鼠气管,并随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去甲乌药碱可明显对抗5一HT所致平滑肌痉挛,对抗组胺所致豚鼠呼吸道阻力增高。

提高免疫功能

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压下降及心率减缓。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

抗氧化

去甲乌药碱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对平滑肌的作用

消旋去甲基乌头碱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贵州乌头所含的生物碱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

此外,消旋去甲基乌头碱能使小鼠血浆中环磷酸腺甘量增加,这有助于对变态反应的抑制。

刺激神经

乌头、附子和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和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热感,继而麻醉,丧失知觉。

抗心肌缺血

其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对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附子能明显减少其损伤范围雨减轻其损伤程度。去甲乌药碱具有相同的作用。

抗凝

其水煎剂灌服能明显延长凝血酶消耗时间,并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翅长,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表明附子具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的作用。

促进内分泌作用

附子、肉桂、鹿角片、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复方,能使大鼠用地塞米松降低的血浆皮质酮和雌激素受体均得到明显升高。但这是复方中许多药所起的综合作用,尚不能说明一定是附子的作用。

抗寒冷

其水煎液对冷冻所致小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有保护作用,并能延缓冷冻所致的死亡时间。

促进葡萄糖氧化

乌头碱可促进脑灰白质细胞的呼吸,促进脑皮质葡萄糖的氧化,促进葡萄糖生成乳酸和增加耗氧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

附子可促进肝中蛋白质合成。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以中乌头碱活性最强。

附子的治病验方

治白浊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温服下。

治月经不调

熟附子(去皮)、当归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气虚头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脐研为细末,用葱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疮

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用醋、面调好贴在脚心上,男贴左脚,女贴右脚。第二天换下。

治牙痛

附子31克(烧灰)、枯矾0.3克,共研为末,擦牙。

治脚气肿痛

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治月经不调

当归、附子(炮)各等份,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

养生药膳

附子泽泻狗肉汤

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  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 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待肉熟后去药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

鲜羊肉250g,炮附子1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去其药渣,分数次喝汤吃肉。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中药附子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大毒。

(二)毒理试验  熟附片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kg。腹腔注射的LD50为/kg2.毒性反应: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产地、加工炮制、水煎时间均会影响乌头碱的含量和毒性程度。120摄氏度水煎40分钟,附子的毒性仅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室温和配伍也能影响附子的毒性。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附子与甘草、干姜同用,可明显降低毒性;与麻黄同用或饮酒能增强毒性。

(三)临床观察有毒。制附子毒性小,在常规剂量内罕有中毒者。大剂量使用如30g以上,引起全身发麻的情况还是有的。

《毒性》

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和全身发麻,并有紧束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神智不清;痛觉消失或减弱,阵发性抽搐;或双目失明。

消化系统:严重呕吐恶心、流涎腹痛、腹泻、肠鸣亢进。

循环系统:心慌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整,甚至发绀、四肢厥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循环呼吸衰竭,是致命主因。

导致中毒的原因

导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颇多,有药材品种不清、炮制方法不当、内服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或多见的原因是煎煮时间过短所致。因此,凡附子作汤剂内服,必须煎至口尝无麻感为度,以免中毒。久煎除对镇痛、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外,并不影响强心作用。

解救方法

下列是一般文献上建议的解毒方法,不一定经过确实的临床验证。

早期洗胃。

静脉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盐水,注意保温与呼吸情况。

使用拮抗剂阿托品 (Atropine) 直至心律恢复正常为止。

民间验方用生姜、甘草各15g、金银花 18g 煎服;或以绿豆 120g、甘草 30g, 煎汤频服。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避免附子中毒

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

严防超量用药;

大剂量用附子,必须用水先煎1 ~3小时以上;

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毒性大大减低,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配伍宜忌

常与人参、肉桂、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使用。附子反半夏、瓜萎、白蔹、贝母、白及,恶蜈蚣,故不宜配伍。养生禁忌

凡患阴虚阳盛,或真热假寒者,以及孕妇都应忌服。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都可引起中毒。 生品外用,皮肤溃破者忌用。

中药含附子 熬时切莫加冷水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附子是‘有毒’中药的典型代表,用好了可以拯救患者,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附子中毒绝非只和剂量大小有关,“引起附子中毒的原因很多,包括药材质量不好、炮制方法不当、长期过量使用、配伍不合理和煎煮方法不恰当等。”

“我们临床发现,很多市民不懂正确煎煮含附子的中药。”“这类药一般要先煎附子1~2小时。掌握火候有一个诀窍:取一片煎过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如果没有麻口的感觉,表明煎煮火候到了,这时可以放入其他药物,如果仍感觉麻口,则需继续煎煮。”因此,很多有经验的中医生通常会在处方中“附子”这味药的右上角或后面注明“先煎,去麻”。

另外,煎煮含有“附子”的中药一般耗时较长,有些市民煮药时发现水干就中途加冷水。“这样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应属大忌。”煎药前应充分估计好水量,一次性加够;如果中途发现水快煎干,应该先关火、待药冷却后再加入适量冷水,然后重新开始煎煮、计时;即使中途加水,也一定要加开水。

白附子

(一)白附子的介绍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独角莲多年生草本,生于潮湿的林下、山涧、水沟及土壤肥沃处。分布于北纬42°以南及包括西藏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辽宁、吉林、湖北、江苏等省区栽培。

带根块茎作种栽种的当年可收获,不带根的多种1年。冬季倒苗后,挖起块茎,小的作种,大的加工作药。将块茎堆积发酵,使外皮皱缩易脱,装在箩筐里,放在流水中踩去粗皮,晒干。也可不去粗皮,切成2至3毫米厚的薄片,晒干。

白附子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至5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环纹及根痕,顶端具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无臭,叶淡,嚼之麻辣刺舌。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二)白附子食疗作用

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毒辣窜散;

具有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的功效;

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

(三)中药白附子的作用

中药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阳草也,……风性升腾,辛湿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

现代研究:药理研究显示,白附子具有钙通道阻滞,减慢心率,显著抗炎等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癫痫,脑血栓和不明原因头痛等。

(四)白附子常用配方

治癫痫:皂角60g,关白附15g,半夏、天南星、乌梢蛇、全蝎各90g,蜈蚣半条,僵蚕45g,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3丸,米汤送下。

治中风半身不遂:关白附、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研末,每次3g,热酒调服。

治痰厥头痛:关白附、半夏、天南星各等分,研末,生姜汁蒸,为丸绿豆大,每次15g,饭后生姜汁送下。

(五)白附子做法指导

内服宜炮制后用。

风痰壅盛,经脉拘急,肢体不遂者,可与天南星、半夏、川乌等配伍,以加强祛痰通络之功。

若风邪侵袭面、风痰阻滞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者,可与僵蚕、全蝎等同用,以散风止痉。

痰气结聚颈项而致瘰疬肿痛者,可用鲜品捣烂涂敷患处;或与半夏、贝母、连翘等同用。

(六)白附子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例如很多爱美女士会利用白附子做面膜,但一晚上过后会发现脸部有些红肿,这个和白附子是有关系的,因为白附子的药性属温,味辛,是带有毒性的,所以会导致出现红肿现象。在使用前应该听取医生的指导。

黑附子

黑附子可减轻肝肾损害顾名思义,黑附子就是黑色的附子,是盐附子的升级版。盐附子是用盐水浸泡晒干而成,而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它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功效相同,为什么又分出一个种类呢?中医师解释说:“这种炮制方法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与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裂,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孕妇忌用。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芨。白蔹。

附子的炮制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净制 盐附子,除去杂质及表面盐霜,取盐附子加水浸泡至盐尽为度。

切制切薄片、晒干。除去皮、脐、切片。蒸透后切节极薄的顶刀片,晒干。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 风 寒 咳逆 邪气, 温中 , 金疮 ,破症坚 积聚 ,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2、《本草乘雅半偈》:“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名医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 霍乱转筋 , 下痢 赤白,坚肌骨, 强阴 ,又堕眙,为 百药长 。” 4、《本草崇原》:“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5、《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 喉痹 。” 6、《本草从新》:“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7、《 医学启源 》:“《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8、《本草撮要》:“功专驱风泄湿。熟附得麻黄发中有补。生附得麻黄补中有发,得人参能留阳气,得熟地能固元阳,得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经。” 9、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 腹痛 ,胃寒蛔动;治 经闭 ; 补虚 散壅。” 10、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11、《本草分经》:“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治督脉为病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生用发散,熟用峻补。” 12、《本草纲目》:“治三阴 伤寒 ,阴毒 寒疝 ,中寒 中风 ,痰厥气厥,柔痓 癫痫 ,小儿慢惊, 风湿 麻痹,肿满 脚气 , 头风 ,肾厥 头痛 ,暴泻脱阳, 久痢 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 反胃噎膈 , 痈疽 不敛,久漏冷 疮 。合葱涕,塞耳治聋。” 13、《 本草备要 》:" 补肾 命火,逐风寒湿。" 14、《本草经解》:“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15、《本草经集注》:“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 16、《本草蒙筌》:“气因浮中有沉,功专走而不守。凡和群药,可使通行诸经,以为四肢厥逆,去五脏沉寒。” 17、《本草新编》:“无经不达,走而不守,但可为臣使,佐群药通行诸经,以斩关夺门,而不可恃之安抚镇静也。去四肢阙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回春之仙药也。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观望,必有失救之悲;轻之而敢于用,孟浪狂妄,又有误杀之叹。要在人辨寒热阴阳,而慎用之也。” 18、《本草易读》:“通行十二经。暖肾燥脾,除湿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挛,回将绝之元阳,降逆上之浊阴。破症瘕积聚,兼治寒疝,疗癫痫麻痹,并息慢惊。呕哕膈噎之疾,沉寒痼冷之 ,泻痢清谷之厄,霍乱转筋之症。通筋脉而坠胎孕,敛疮口而塞耳聋。” 19、《本草择要纲目》:“主治风寒咳逆、温中、散脏腑沉寒、拘挛膝痛、补虚散壅、脊强而厥、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下痢赤白、助阳退阴。” 20、《长沙药解》:“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21、《得配本草》:“主六腑沉寒,回三阴厥逆。雄壮悍烈之性,斩关夺门之气,非大寒直中阴经,及真阳虚散几脱,不宜轻用。引补气药,追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除在里之冷湿。” 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主风寒咳逆邪气,寒邪逆在上焦。温中,除中焦之寒。金疮,血肉得暖而合。” 23、《新修本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 24、《药鉴》:“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除六腑之沉寒,补三阴之厥逆。” 25、《药笼小品》:“通行经络,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下焦之寒湿。治中寒中风,心腹冷痛,暴泻脱阳,脾虚久泄,拘挛风痹,小儿慢惊,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开关门,消水肿。” 26、《药征》:“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27、《证类本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乌卧切) ,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 28、《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29、《本草求真》:“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 30、《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31、《用药法象》:“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去甲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还含有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超过,淡附片不得过;含苯甲酰新鸟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总量不得超过。 2、本品有强心、扩血管、镇痛、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3、药理:①具有强心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乌头久煎剂及川附子(熟附子)煎剂,对离体心脏(蟾蜍、蛙、豚鼠)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熟附子作用较强,煎煮愈久强心愈显著,毒性愈低。其强心成分般认为是非生物碱部分,其对心脏的作用,部分是由于对迷走神经影响,更主要的是直接对心肌的作用。②对动物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消炎作用。③乌头碱有镇痛作用,东莨菪碱能增强其效力,在药麻复方中,其镇痛作用可与洋金花协同。④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甾醇的排泄,减少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在临床上,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菟丝子的保肝药理作用论文研究

菟丝子,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的作用。可以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夜尿频多,尿有余沥,肾虚胎漏,胎动不安,或者脾肾阳虚的泻泄等。现代药理研究,菟丝子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冠脉供血,保肝,抗衰老,延缓白内障的形成的作用。另外,对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菟丝子一般是在秋季果实成熟的时侯采收植株,晒干之后打下种子,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作为中药药材,菟丝子有很多作用,例如可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明目和止泻等等。菟丝子在肝肾亏虚、腰膝酸痛、尿频遗尿等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菟丝子也广泛用于脾胃虚泻,两目昏暗,胎动不安等方面,特别是它还可以外治白癜风。菟丝子内含很多维生素,可以养颜美容,除了养肝肾之外,它还可以养肌强阴,坚筋骨。高血压是现代人们的高发病,菟丝子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降低血压,可以增强抵抗力。菟丝子和其他中药搭配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主要是养肝肾,属于益精的药物,是滋补的好药。当然是药三分毒,内火旺盛,阳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

有壮阳功效,对肾有一定好处,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还是不要随意用。

菟丝子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察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菟丝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菟丝子的功效和作用

菟丝子能降血脂和血糖

菟丝子多糖灌胃糖尿病模型小鼠后血糖值明显下降、体质量增加、肝糖原的含量也增加,显示其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另外 ,菟丝子多糖在体内还可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而降低血糖,而在体外通过抑制淀粉酶活性来降糖。菟丝子黄酮促使双侧去势雌性大鼠的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降低,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雌激素受体数量明显升高。菟丝子水提物体外培养离体大鼠的脂肪组织可促进释放游离脂肪酸,还加快离体脂肪组织的分解代谢并呈量效关系。

菟丝子能抗衰老和抗氧化

动物研究显示,菟丝子中的多糖还具有抗衰老、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如菟丝子多糖使衰老模型小鼠血清、肝、肾中的丙二醛(NDA)含量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上升,脑组织中的脂褐质(LF)下降,达到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来抗衰老。菟丝子多糖有降低应激状态下小鼠大脑皮质中的脂质过氧化

MDA 的含量和增加抗过氧化物酶SOD 的活性作用,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来保护脑组织。

菟丝子能提高免疫力

动物实验表明,适量的菟丝子能通过使胸腺及脾脏免疫器官的湿重量增加,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诱导白介素产生等,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菟丝子有保肝作用

给慢性肝损伤造模小鼠使用菟丝子水煎液时发现,其血清中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而SOD则升高,同时小鼠的肝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体现了保肝功效。表明一定剂量的菟丝子多糖体外培养大鼠肝脏的干细胞,具有提高活性、细胞增殖的功效,从而保护肝脏的干细胞。

菟丝子有一定的明目效果

菟丝子能够减轻晶状体混浊程度,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具有延缓和治疗作用,对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菟丝子水煎剂可使白内障晶状体中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脱氢酶、己糖激酶、过氧化氢酶等的活性基本恢复正常。 此外,菟丝子还对晶状体氧化还原物及糖类含量的异常变化具有纠正作用,能够防止谷胱甘肽降低以及恢复其含量。 菟丝子提取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及脂类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

菟丝子能助人心脉

《雷公炮炙论》说菟丝子能“补人卫气,助人心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菟丝子性温味甘,入肾经,可补肾精,肾精足则心血得养,骨髓充盈,具有益气养心补脑之功;入肝经,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血液的运行也就顺畅;入脾经,脾主运化,为气血生成之源,脾气健旺则血液化源充足,可保证心血充盈。

菟丝子的食用方法

菟丝子茶

选用菟丝子10克。洗净捣烂,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可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久服能益寿延年,也可治肾虚男女不育症。

菟丝子狗肉汤

备菟丝子15克,狗肉300克,盐、味精、姜、葱各适量。洗净狗肉,整块放入开水内氽透,去净血沫,切成块。将狗肉放入锅内,同姜煸炒,加入料酒,然后将狗肉、姜一起倒入沙锅内。再将菟丝子用布袋装好扎紧,与盐、葱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适量,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烧至肉烂即成。经常食用可以温肾壮阳,补益精髓。

芫花菟丝子酒

备芫花、菟丝子适量,酒一升,将两种药物浸入酒中,三日后可以饮用。能够治疗浮肿水肿,胸腹积水等。

菟丝子药酒

将适量菟丝子泡入500毫升或1000毫升酒中,白酒、米酒、黄酒皆可。浸泡七日后可以直接饮用,可以起到非常稳健的补肾益肝的功效。

菟丝子粥

备菟丝子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此粥分早晚服,7~10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服。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人带下、习惯性流产等。

什么人不宜吃菟丝子

《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山药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山药是一种粗粮主食,淀粉含量高、脂肪较低,升糖指数也比红薯、土豆要低,适合糖尿病人群,同时也富含钾元素(213mg)适合高血压人群,山药里含有乙酰胆碱刺激神经,如果你吃熟的山药也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就不要吃啦!

山药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消化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肿瘤、抗突变、促进肾脏再生修复、调节酸碱平衡等药理作用

三药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吧我每天都吃点

山药有什么药用价值呢?山药是有很好的营养价值的,在中医上也是一味中药,主要的作用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山药的功效和药用价值助消化的山药有哪些药用价值?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圆柱形,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以及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含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补脾养胃、补肺益肾。

抗凝血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比伐卢定 (bivalirudin)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凝血药物,是水蛭素的20肽类似物,于2000年获准在美国上市。其注射剂为白色疏松状物或无定形固体。 比伐芦定能与凝血酶催化位点和阴离子外结合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所催化和诱导的反应,其作用是可逆的。比伐芦定主要作为抗凝剂用于成人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期,波兰波兹南波兹南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和移植学系就心脏移植手术中的比伐卢定耐药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Bivalirudin resistancedur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surgery.”为题发布在《Transplantation Reports》。 医学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在等待器官移植的急症患者中。选择的治疗是比伐卢定给药。同时,在包括心脏移植体外循环应用在内的外科手术都需要抗凝。在通过激活凝血时间(ACT)测量来评估比伐卢定耐药性的意外情况下可能是致命的。当前医疗领域中,比伐芦定的应用已经非常的广泛,有关的研究也在一直进行中。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用于预防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诊断后住院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首选药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例因扩张型心肌病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出现比伐卢定抵抗,并确认为HIT。据报道,HIT发生在 1-5% 的潜在有害并发症患者中,死亡率为 20-30% 。 据报道,接受体外循环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比伐卢定的剂量包括推注 至 毫克/公斤,然后以 至 毫克/公斤/小时的滴定速率连续输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ACT 测量用于评估适当的比伐卢定剂量,所需水平应保持在 > 400 秒。 该名扩张型心肌病的 46 岁男性因严重的临床恶化,在术前期间,比伐卢定以 毫克/千克体重/小时的标准速率治疗平安无事,但是维持 ACT >400 毫秒的滴定出现问题并且需要大剂量的药物。可能的解释是对比伐卢定的耐药性。需要在接受长期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中引入更高剂量的比伐卢定以避免血栓形成。 对比伐卢定的耐药性虽然罕见,但在包括心脏移植在内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在ACT控制下,高剂量的比伐卢定可以抑制这种耐药性。 参考资料:Tomasz Urbanowicz, Anna Olasińska-Wiśniewska, Marcin Ligowski, Ewa Goszczyńska, Marek Jemielity,Bivalirudin resistance dur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surgery.,Transplantation Reports,Volume 6, Issue 1, 2021,100072,ISSN 2451-9596,.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主治土大黄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跌打损伤,烫伤。① 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成分】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25~35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4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5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6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7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8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9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10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11仙人掌和土大黄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方法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g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程3天,并发睾丸炎者加服抗生素【摘录】:《*辞典》功效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的根。钝叶酸模为多年生草本,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土大黄根及根茎呈圆锥形,全体棕红色至棕灰色,顶端有茎基残余及鳞片状、须毛状纤维;根部有分枝,表面具维纹及横长疤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入纹。气微,味稍苦。以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土大黄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土大黄食疗作用】:土大黄味苦、辛、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痈疮肿毒,咯血,吐血,衄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便秘,湿疹疥癣。【土大黄做法指导】:1. 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2. 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愈。3. 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捣碎25克。陈酒煎服。 Rumex daiwooMakino别名:大黄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散血七、土大黄、血丝大黄 Rheum officinaleBaill.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别名:大黄、药用大黄、黄良、将军、马蹄大黄、马蹄黄、绵纹、南大黄、生军、四川大黄、唐古特大黄、土大黄、香大黄、药大黄、掌叶大黄、川大黄、川军、大典、特大黄、Chinese rhubarb Rumex acetosaLinn.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酸溜溜、酸模、爱日干纳、醋缸、大黄药菜、大山七、地榆、遏蓝菜、遏蓝芽、红酸、红酸模、黄根根、活血连、金不换、九牛子、溜溜酸、莫、莫菜、牛耳大黄、牛舌棵、牛舌条、牛舌头、牛舌头草、牛舌头棵、蛆儿大黄、山菠菜、山大黄、山酸溜、山羊蹄、少捞基、生大青、水黄连、水牛舌头、水乔菜、酸不溜、酸黄、酸鸡溜、酸及溜、酸吉溜、酸吉烟、酸姜、酸浆、酸姜、酸津津、酸模秧、酸母、酸木通、酸树梗、酸酸草、酸汤菜、酸株草、薞芜、田鸡脚、土大黄、小红根、小叶羊蹄、须、癣草、羊蹄根、洋铁叶、野波菜、野菠菜、栆儿红、遏兰菜、咀儿大黄、水荞菜、酸摸、酸膜、小牛舌头、小酸模、羊蹄、野甘蔗、野高粱、garden sorrel Rumex gmeliniiTurcz. ex Ledeb.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毛脉酸模、土大黄、乌苏图-爱日干纳、洋铁叶、宽被毛脉酸模 Rumex patientiaLinn.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巴天酸模、巴山酸模、菠菜酸模、金不换、牛大黄、牛耳大黄、牛耳酸模、牛舌头棵、牛西西、山荞麦、水大黄、土大黄、乌和日-爱日干纳、羊蹄、羊蹄叶、羊铁叶、洋铁酸模、洋铁叶、针刺酸模、巴天酸膜、巴天酸摩、巴田酸模、菠叶酸模、驴耳朵、牛耳酸膜、羊啼叶、羊铁酸模、洋铁叶酸模、patience dock

大黄是中医常用通便泻火的药物,现代医学对大黄进行了深入的药理研究。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最强,另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等。 (1)对血压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药用大黄及掌叶大黄浸剂、酊剂及大黄素皆有降低血压作用,D-儿茶精可使兔耳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2)对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蟾蜍的心脏,大黄素小剂量则兴奋,大剂量则抑制。(3)降血脂作用:大黄的活性物质白藜芦醇能抑制胆固醇吸收;大黄中的儿茶素等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脂质的进入,从而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血浆渗透压,这种稀释血液的功能,可以减少脂质的沉积。由于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使胆固醇在肠内被还原成类固醇排出体外的数量增加。(4)致泻作用:大黄内的结合蒽醌类物质能促使肠蠕动而致泻。 赞

功能主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毒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配伍特点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现代研究,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止血;降脂;利尿,促尿素氮、肌酐排泄。

  • 索引序列
  • 附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 菟丝子的保肝药理作用论文研究
  • 山药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 抗凝血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
  •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