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军事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

军事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军事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信息时代的新变革 信息时代打信息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大量运用,使战争样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 精确制导武器作为时代产物已成为未来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分类主要包 括精确制导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导弹有防空、反坦克、空空、空地、(舰)地 、地地战术巡航等;弹药主要有炮弹、炸(舰)弹、激光、电视、红外制导弹药 和末敏弹药等。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导弹有300多种,可谓种类繁多,用途各 异。制导技术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微电子制导技术,各发达国家都把它作为最关 键技术放在军事技术发展的首位,主要包括微波雷达制导、智能制导、卫星制导 和全球定位等;二是光电制导技术,它以激光器和先进探测器为基础,主要应用 于军用卫星、侦察机、舰船和车辆的光电侦察。在监视、预警及火控方面,用于 导弹武器的技术主要有电视、红外、激光、光纤和图像匹配制导等,它们制导精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三是水声制导技术,这是海军特有的一项高科技,主要与 人工智能技术和军用光电子技术相结合,对水雷、鱼雷等水中兵器进行精确制导 。 以美国战斧式导弹为例,这种多用途巡航导弹,可海、空发射,且命中精度 不断提高,其误差已达1米以内,它可由 B—2等飞机在1000多公里以外发射,被 袭击的国家很难对飞机进行报复。 远程化 隐身化 通用化 当前,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几乎融入了当今信息时代所有最新的科学技术, 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发展成果。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 中几乎到处都有精确制导武器的身影,它正在将人类战争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精确制导武器并没有发展到顶峰,主要军事大国都在总结经验教训,力 争进一步改进。 系列化。其一是精确制导使用上的系列化,如反坦克导弹形成了近程单兵携 带型和中、远程车载式及机载型体系。美军“空地一体”的空中反装甲作战中安 排了三个梯次的火力:4公里以内用 A H— I S“眼镜蛇”直升机发射陶式导弹; 5公里左右用 A H—64“阿帕奇”直升机发射“海尔法”导弹;距离远时由空军的 A—10攻击机发射“小牛”导弹。其二是同类精确制导武器的系列化,如防空导 弹已经形成了便携式、低空近程、中高空远程的系列。其三是精确制导武器自身 形成了不同型号的家族系列,如美军“宝石路”空地炸弹的导引头已经发展了三 代,空军的“响尾蛇”导弹发展改进了11个型号,“小牛”发展了7个型号,并广 泛采用了电视、激光、红外三种制导技术。 智能化。其实,目前的精确制导武器仍不如想像得高,只有50%—60%命中率 ,而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后情况便大不相同了。主要做法是:(1)红外探测方式从 点源探测向成像探测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探测的精度;(2)探测元件从 单元向多元方向发展;(3)采用多种制导头,以对付不同目标或者软件可调,以 适应打击不同目标的需要;(4)采用复合制导技术;(5)信号处理电路由模拟 式向数字化处理方向发展。 远程化。目前,国外市场正在发展各种远射程的精确制导武器,目的之一便 是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概率。如美军正在研制“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并计划 将现有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 T A C M S)的射程提高到150至250公里, 同时改进现有的“战斧”巡航导弹,增加射程,并采用 G P S辅助制导等。其他 国家正在研制的防区外发射武器有:以色列的 R A F A C P O P E R Y( H A V E N A P)导弹,射程100公里;法国射程为150公里的 A P A C H E子弹药散布 器等。 隐身化。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突防能力,隐身化是重要途径,如美国正在 研制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 D A M)和“三军防区外攻击导弹”( T S S A M)等。然而,法国专家等认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突防能力,与其花很大力 量研究隐身措施,还不如采用现有的超音速攻击,使对方防御系统来不及反应,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生存能力的目的。因此,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攻击速度也成为一 大发展方向。 通用化。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当前通用 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 战术导弹系统”( A T A C M S)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 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 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 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 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 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目前,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 了新的飞跃。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中国周边形式---军事理论论文 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1. 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 其次,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进一步巩固了周边睦邻关系 再次,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东盟地区论坛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23个,囊括东亚所有国家和地区。论坛确立了建立信任措施、开展预防性外交、发展解决冲突机制的三阶段发展目标,对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促进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保持总体稳定局面的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挑战,从而呈现出局部动荡的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在朝鲜半岛和印巴对抗两大地区热点。二是美日强化军事同盟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三是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2.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中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21世纪初期,中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安全形势在动态发展中各有千秋、互有差别,从而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第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第二,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 3。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周边国家以及在周边有力量存在与重大影响的区外大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因素。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共同构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回缩到从东北亚到中亚一线的中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可见,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爱国强军军事论文2000字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中国国防是我们伟大祖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不侵略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写作思路:可以从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根本利益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说明自己总结出来的方针以及措施等等。

正文:

国防建设就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根本利益,也就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就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

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

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就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与生产精确制导武器与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与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

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

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与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与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国防,就是一门求生学问,也就是国家的防务,就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斗争。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有点追求行不,都一样过来的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

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

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

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2、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3、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军事理论的论文两千字的这个主要是看你。想要。军事论文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我学了《军事理论》后,对国家的国防动员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

军事武器论文2000字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那我帮你写这二千字军事论文给多少钱!

在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之前,我总感觉,自己并没有参军,自然军事就离自己很遥远,看到身边的身着戎装的军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一个血性男儿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由此,我体会到了军事的那种震撼的力量,那种男子汉气概的彰显。对军人,生成了一股浓烈的敬意,还有热切的向往。到目前为止,军理老师主要介绍了两种战争思想,一个是孙子兵法,另外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我看来,孙子兵法简约概括,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阐发作战制敌的思想。虽然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但是由于他采用了保留作战经典思想,和高度抽象的方法,使得该兵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在军界,商界,甚至文化界,都被广泛的应用,真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的思想,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军事家毛泽东,综合吸收了前人军事理论的精华,并加以创造和发展,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实践,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该理论,除了包含丰富的作战方法,还充满了哲学的色彩,其正确性,先进性,指导性,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发展完善。这两种思想,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军事理论的智慧。同时,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培养一种军人的气魄,军人的情操,军人的雄心,而这些与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现在,世界上仍然在发生很多针对华人的不公平事件。像华人在外受歧视,甚至被辱,国家领空遭受侵犯,国家自主权利受到干涉,面对这些行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拍案而起,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才有受尊重的资本。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战争,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实际上,是胜利的一方,才能成为正义的一方。而军事力量又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的最有力的表示。所以,要想捍卫祖国的利益,保卫祖国的领土,使祖国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国土之争,历史争议,分裂活动,归根结底,军事是最有力,最彻底的解决手段。虽然,人们有时会采取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在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军事力量的威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与战争所围绕的永恒主题,也是历史的真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青年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知道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恋爱,玩乐,似乎就没有其他任何事情。于是,爱国情怀,军事理念,民族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对国防,对军事,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必将极大的削弱我们的军事力量,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下一代领导者。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这些奶油化的青年,怎样端起武器,奋勇杀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现在,就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大学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认真对待,给予高度的重视。总地说来,以上是我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想肯定有很浓重的个人色彩,毕竟这次我说的都是我所想,没有加什么修饰。关于军事理论的学习,我还有个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展现丰富多彩的军事天地,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最好多介绍一些经典战例,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八周的生动的军事理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这一行行文字。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放假没事了的时候总爱到小镇里的兵营里去玩,看解放军叔叔精彩的军事训练,看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过,卷起满天的尘土….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后来学会了上网,每次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登陆“搜狐军事”、“人民网——军事”等等军事网站,获取最新的军事动态,了解惊心动魄的军事消息了。有时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会收藏起来,放在我的个人博客里,方便自己以后再看。后来上了大学,参加过了磨练人意志的军事训。仅仅是经过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我们已经偶尔会感觉到累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呀!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不是说美国历史上诸多总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军旅生涯的吗?一天的训练下来,腰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一定是很辛苦的!于是我开始在心里对我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这几周中我最爱听的课就是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的军事理论课了!每每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总觉得听不够。教官们向我们讲述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另外,学习军事理论对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根据我自身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要想深入地学好军事理论课程,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地接触有关国防方面的各种信息。就拿上网浏览军事网站和时政要闻来说:由于可以经常接触最新的实事消息,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我国最新战斗机歼-10的服役和高调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对这件事的反应;了解到了随后公布的振奋人心的歼-14研制计划,和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地基导弹击毁在轨运行卫星的成功试验;第一时间获悉了中国新型潜艇的成功下水……这样,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当教官讲授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结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军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奥妙了!当教官讲述到国防的历史时,我跑去网上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被迫对外进行的六场战争,了解到不少的课外知识,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对中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马六甲海峡,东北部紧连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它不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一位中越关系研究学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是认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国领土的,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承认这一点,而且有外交照会为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提出并实施“海洋战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渔业及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之后,越南矢口否认以前的承诺,还把占领的中国南沙岛屿划归为一个省,即福绥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划入其版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 据了解,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 中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旭称:“南沙的石油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亿美元。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除了拉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外,越南还积极推进与强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单独抗衡中国,越南自感实力不够,所以,加强和美国等其他大国关系,对中国在该地区产生制约,形成大国制约机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举措。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认为:“越南为了能够在东南亚抗衡中国,冷战时代是依靠苏联支持搞地方霸权主义,现在它又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及印度的军事合作,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矛头当然首先是对准中国。” 不管怎样,越南一直关注的还是在南中国海维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区安全专家安德鲁.陈说:“越南担心中国想把它抱得太紧,因此,越南试图通过求助于美国,借助另一个大国与中国抗衡。”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讲述的内容,为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军事理论课打下了基础,也使我更喜爱军事理论这门课程了!以上就是我对这几周的军事理论课的感受,以及我对如何学习好军事理论课的感想,希望能对“后来者”的学习有所帮助!衷心的希望军事理论课能够越办越好,在丰富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以及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再结合以军事训练,综合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全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军事论文2000字总结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自己写和抄的老师会一眼看出来的。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 索引序列
  • 军事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
  • 爱国强军军事论文2000字
  •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 军事武器论文2000字
  • 军事论文2000字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