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系统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系统

发布时间: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系统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系统官网地址: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 关于做好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系: 根据《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18年11月修订)》(华商院〔2018〕78号)的通知的要求,学校教务处于每学期第一周接受在校学生转专业申请(大一新生第一学期不允许转专业)。 有转专业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可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写《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提供已修读学期的成绩单,经所在学院、系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 一、学生需提交的材料 1.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 2.在原专业修读有困难或有拟转入专业的特长和兴趣的佐证材料 3.学生成绩单 二、申请要求 1.以学院、系为单位提交学生转专业材料; 2.提交时间:3月4日至3月8日;, 3.提交地点:教务处学籍科(行政楼204室)。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 3月1日

华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地址: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本次活动在党政领导支持下,由学校共青团、学工部牵头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党委苏宁书记,教育学系黄文泉教授,校党委委员、校团委许娜书记,校团委刘苗副书记,校团委陈刚副书记,校团委常委、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团总支书记宋元跃老师,各二级院系团总支书记,学生会指导老师,华商学院教师代表以及16、17、18级万人学生代表。升旗仪式后,我校教育学系黄文泉教授带领全体师生,真挚而有力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满腔热血,声声祝福,歌颂******,开启新篇章。会计学院团学干部队伍,以数字“70”的队形,献礼建国70周年。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华商学子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也感受到了他们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最富有朝气与梦想的群体,始终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行动实现个人价值,助力中国******的发展。华商学子把心中对祖国的爱,化作这一首歌,一曲赞歌,声声悠扬。歌唱的不仅是对祖国的祝福,更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论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新大道华商路一号。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于2006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独立学院,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联合创办,是一所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842亩,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源万册。设有3个二级学院和4个独立系,开设24个本科专业,有教师730人,在校生22210多人。

历史: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自2004年5月起筹建,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同年开始招生;2010年11月获得广东省专插本招生资格;2012年1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更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5年8月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师730人,其中专任教师572人,校内外兼职教师52人。具有正、副高职称77人,中级职称9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75人,占专任教师的48%。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3人。

科研成果: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科研项目和论文奖励经费总计万元。其中获省专项资金万元,校拨与自筹资金万元。

2014和2015年全院公开发表论文363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含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出版著作33部,其中教材29部,专著4部。有在研项目130个,其中省厅以上项目39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地址: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可乘以下公交车前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二本,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广州华商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民办类综合学校。学校自2004年5月起筹建,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同年开始招生。

学校有18个学院,共40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不仅如此学校还有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0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9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还与国外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联合开发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洲纽卡斯尔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科研平台。学校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发展,培养了数千名优秀的人才。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于2006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独立学院,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联合创办,是一所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查重率

大学应该还算是个不错的学校,但是这个学院我没有听说过,嗯,我觉得你最好是去问问这个学校的贴吧里面看看其他的学生是怎么谈的这所学校。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英文名: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06年4月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12年1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更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是二本。广东商学院已经改名为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1983年建立,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19日,经教育部批准,广东商学院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现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司法部共同建设,是一所以法律和商科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国家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定点高校之一。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第一所以财经为特色的学校、中国大陆第一所以商科与法律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风相当的好,因为在这大郊区的,你想出去一次都嫌累,不如待学校学习,所以在这方面华商值得你选择喔。一个看起来超霸气的图书馆,四栋教学楼,五个饭堂,嗯,还行吧 ,就是大热天的在图书馆看个书能把你蒸熟了,在你获取知识的同时给你身体上的考验!一举两得哈。男女生比例,只能说万花丛中一点绿,你懂就好。

广东华商学院论文

我认为还是比较好拿的,这所学校是一个高等职业学校,只要进了这个学校,认真学习,保证课时各科都过了,毕业证没问题

"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__引 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进步的,今天的世界,虽然有昨天的世界的遗迹,但是,今天的世界,必然有今天世界的特质。人们在研究当前世界时,必然要以今天的世界为基础,做到实事求是,而且,思想上还要更进一步,真正地求真务实,这样,才能真正在当前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运行的必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客观世界,才能真正地把握客观规律,把事情办的更好.所以,我们研究客观世界,一定要做到事实求是,真正实现求真务实,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找到客观规律,科学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我们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好,更远,更辉煌....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大专毕业证要修够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需要认真学习考试通过才能顺利毕业,认真学习吧。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探讨党的思想路线的渊源,实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溯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实事求是”思想一方面源于中国儒学重视实践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词汇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过,对“实事求是”思想根源的研究,则主要从考据学的角度,溯源其文献出处,探讨其原本之义。然而,作为考据学治学方法的“实事求是”,从其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指面向书本的求真务实之治学态度,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从精神实质上寻求“实事求是”的思想渊源。有学者认为,从精神实质方面来看,“实事求是”思想主要包含了面向现实,一切从现实实际出发,将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经世务实之精神,并将其溯源至湖湘文化重视实践的经世务实传统。其实,儒家一直就很重视实践,并强调以实践检验人言之真假。因此,与其说“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渊源,倒不如说“实事求是”的儒学渊源。此外,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事求是”除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外,必然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立场相结合。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实事求是”具有三重渊源。“实事求是”的文献之源与求真务实之义从目前的考据来看,“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在称赞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时说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①这里指的是刘德热衷于收集先秦旧书,并以此求其真,主要是赞扬刘德在做学问时的那种求实精神。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在做注时,将“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所谓“务得实事”就是指做学问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而这个事实根据就是先秦旧书之记载,也就是说,“求真”就是要埋头故纸堆然后在此寻其根据,当然这主要是指研究历史文献、文物时的一种严谨治学、务求真谛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明清以来,这种治学方法和态度渐渐地演变成了考据之学,尤其是清代,这一考据学的治学方法成为了标志。梁启超曾说道:“夫无考证学则是无清学也”,清代考据学之盛行由此可见一斑。刘师培把清代这种考据学之治学方法总结为:“凡治一学、著一书,必参互考验曲证旁通,博征其材,约守其例。复能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会通古说。”②综上所述,“实事求是”作为考据学之治学原则,其意义指的是治经方法和治学态度,这里所讲的“实事”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客观事物,而是指古代的文本;这里所说的“是”也不是指客观规律,而是“是非”意义上的“是”,即从古代文本中求得其“是”。就这一意义而言,“实事求是”只对古而不对今,只面向文本而不对待现实,其实践向度并没有得到自觉彰显。儒学重“行”精神与“实事求是”的实践要义如前文所述,将湖湘文化之经世务实作为“实事求是”之思想渊源不完全正确,早在儒学创始之时,就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提到儒家,就不能不想到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论语》。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行”,即实践的重视。比如,《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提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里所说的“行”,是指行为,即实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仅要听他人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亦既是说,要用“行”,即实践来检验其“言”,实践才是检验他人口中所言之事是否为实、为真的标准,这也就包含了“实事求是”思想。再比如,孔子在《论语·里仁》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古时候的人们不会轻易地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怕自己的行动跟不上来,导致说到而做不到。而这种言过其行的行为,孔子认为是“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里体现了孔子强调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如果说上述孔子的“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要义还只是停留在追求言行一致的道德实践的话,那么战国时期荀子的“实事求是”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是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的,客观事物可以被我们所认识。那么,如何才能认识客观事物呢?他说:“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就是说,我们必须与客观事物相接触(即“合”),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拥有才能和知识。荀子的这一论述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其后的发展中,儒家思想虽然分流出不同学派,但这种重视实践、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一直未变。由此可见,包含了实践要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渊源并不是湖湘文化,而是儒家本身的重“行”之精神,这一思想实质比“实事求是”这一词汇出现的还要早得多。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实事求是”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当然,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思想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实践”要义,但是,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之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思想必然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在其未发表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③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原理、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中。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④并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在随后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逐步确立下来。从“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及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其渊源应该有三个,即文献之源、中国儒家重“行”精神之源及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之源。(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注:本文系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WQNCX206】【注释】①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汉书》 (第二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1145页。②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823页。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页。④《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116页。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广东财经大学转专业

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21年广东财经大学转专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广东财经大学转专业规定

1、专业二次选择是指符合条件的我校普教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2、各专业计划接收人数原则上不高于本专业本年级学生人数的5%,计划转出人数原则上不高于本专业本年级学生人数的10%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3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7600多人的省属重点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校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现有校舍约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97万元,图书万册(含电子图书);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240多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0人,副高职称教师39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5人。

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有“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21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

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和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高达96%以上,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

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JM)、金融(MF)、保险(MI)、会计(MPAcc)、税务(MT)、公共管理(MPA)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拥有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1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99项,省部级项目405项,实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17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70篇;出版各类著作19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广东财经大学是公办高校,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司法部共同建设,是一所以法律和商科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协议,共建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佛山研究生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以及现代服务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四院一基地”,突出实践创业、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国际化三个办学特色。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金融、税务、保险、审计、法律、出版、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拥有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57项,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各1项。在《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39篇;出版各类著作21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

66位专家教授被聘为省市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应急管理顾问和省市人大立法顾问、财经顾问等。

学校先后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校政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广州合锦嘉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南沙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基地,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全国首个校政合作的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清远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东莞虎门镇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电子商务研究院,与广东省税务学会、博智税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互联网+财税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广州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研究院,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共建广东财经大学瑞华审计研究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共建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财经大学工作站,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广东省反垄断执法与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与广东省翻译教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署了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区域/领域/行业特色高校开展“政产学研”集成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鸿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一点车金融研究院,与广东省美术设计装修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开平市、新丰县、广西贺州市等地方政府和多个行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打造能够胜任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为支撑,充分借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办学国际化的程度、水平和效益。

着力构筑教学与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平台:持续实施“专任教师海外访学工程”,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佩斯大学站和西澳大学站,分批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出席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参加课程学习或业务培训。

着力构筑科学研究国际化合作平台:立项建设9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类项目;建成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教育交流中心和国际化教育项目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

着力构筑应用型高端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与国(境)外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实施各类国际化教育项目;创办了3个中外合作本科实验班;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海外实践教学平台”德国基地、新西兰基地、意大利基地和阿根廷基地;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院校和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着力构筑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交流平台:港澳台学生教育工作初具规模;积极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工作。不断打造具有学校品牌和特色的计划外国际教育与培训项目体系,稳步扩大计划外国际化办学规模;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立了华南地区首家德语培训和德语考级权威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歌德语言中心”。

  • 索引序列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系统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论文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论文查重率
  • 广东华商学院论文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