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著 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作者是谁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四大名著读书笔记
中国四大名著中经典的名言名句
四大名著的心得体会五篇
四大名著读后感1
记得七月份的时候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我先看了《红楼梦》,《红楼梦》此书所记载的,表面看来无非是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琐事。但实际上,它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的大观园为舞台,生动描绘了封建家族由盛而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彻底沉浸在《水浒传》那充满侠义充满豪气的世界里。我喜欢李逵的粗豪可爱,喜欢鲁智深的勇武,喜欢阮氏兄弟的的足智多谋,喜欢梁山泊好汉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举。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后,大闹天宫,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历尽千辛万苦,降妖伏魔。最后,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 故事 。书中最主要的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他们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最后三足鼎立——
如果你还没看过四大名著,那就请你赶快去看吧,肯定会有所收获呢!
四大名著读后感2
读了《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让我记忆犹新。夏侯惇与曹性对决,曹性拉弓,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大叫一声,赶快用手去拔箭,之后大声喊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让后就一口吞下左眼,继续作战。
夏侯惇不但是一个擅长战斗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不能像夏侯敦那样伟,大但是我们也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大名著读后感3
今儿,我闲着没事便打开我素不爱看的《红楼梦》。
刚翻开,我便被它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住了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却带有神话般的色彩,而主角贾宝玉更是如凡间仙人一般。他虽乃贾母的心头肉却被父亲冤枉毒打霉呀!他的爱情极不顺利林黛玉也真是的竟老是怀疑这怀疑那好了吧!死啦!她的死也和贾母有关系。谁让她想把薛宝钗当作贾宝玉的媳妇了?她们的爱情十分清雅而宝玉却有点狂人的味道。我还未读完,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俺说。
四大名著读后感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的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一个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以官员里发生的点滴琐事和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线索,讲了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腐败的过程,展现了当时清代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无能。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四大名著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的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一个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以官员里发生的点滴琐事和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线索,讲了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腐败的过程,展现了当时清代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无能。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四大名著读后感6
我读了红楼梦知道了它的原名本为《石头记》,是中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第一部古典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 为主线,塑造了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为我们呈现了精彩奇妙的大舞台。我最喜欢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她不仅温柔贤惠还特别有魅力,很直接的告诉我们她是个稳重的形象我要向她学习!
四大名著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之一,让人感叹。
三国演义主要讲蜀、魏、吴三国大战,最后被司马炎统一了。
三国之中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号封邹庞统,常山赵子龙,关羽,张飞等等。他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的 事迹 让人敬佩。人们都说三国是战场,而我觉得三国是舞台,让我们了解那些英雄人物不管他们是活也好,是死也罢,可不管他们是死是活,他们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
三国不等于战场,而舞台等于三国。
四大名著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刻画了将近200个人物。成功刻画了有:刘备、张飞、关羽、赵云、马超、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
关羽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降汉不降曹。关羽单凤眼,卧蝉眉,面如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斩颜良诸文丑。赵云:长坂坡救主,一天就杀了曹操一万人。赵云计不足。张飞:张飞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特长,有长有短。总之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四大名著读后感9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和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
在这本书中,一群少男少女住在大观园里,他们在一起玩耍,青春活泼,并且组织起来一起吟诗,他们碰到好的景色或者一盆好看的花一时来了兴趣就聚在一起比赛作诗,在我看来真是一件很浪漫很高雅的事。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下人的生活,不象印象中的非打即骂。下人虽然地位很低,但大部分的主人对他们都很好,有时候还任由下人和自己开玩笑,下人病了,主人不用他们干活,还给他们看病,让他们休息。宝玉的丫鬟袭人的母亲病了,还让她回家住了几天,主仆关系很好。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贾宝玉,因为他活泼顽皮,心地善良,又有些叛逆,他对下人更没有明显的界限,他撕扇子只为让晴雯高兴,金钏受辱自杀他也经常怀念。
四大名著读后感10
今天我读完了《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呈现出一批青年男女,我为他们缠绵排测的感情故事而感动。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
这本书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还有相关知识和相关背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喜欢文中的林黛玉,因为他不仅长得很好看,还是一个才女,在文中他们比赛作诗,她的《永菊》、《问菊》、《菊梦》都获奖了。我读完《红楼梦》这本书让我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希望大家也看看。
四大名著读后感 作文 10篇相关文章:
★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高分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5篇
★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后感三年级作文10篇
★ 四大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10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篇
★ 中国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范文(各一篇)
★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4篇
★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4篇
多年来不断地品味着《西游记》, 认为它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出这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来,尤其重要的是找出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作者吴承恩的主导思想以及心态意识。本文力争写出笔者更深入更逼近的认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创作意识或者心态,是中国人特有的流氓无赖意识。而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中国人争取个性自由的、野性未泯的、不规范、不科学、无明晰目标的流氓无赖意识所主导的象征形象。这里还需要分辨一下主导思想和主题思想。在笔者看来,《西游记》的主题意蕴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这种主题意蕴是作者主导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但这一表现与主导思想比较起来就单纯得多。主导思想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世界观及其表现在作品中的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思想意识。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里面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历史上,诸葛亮凭借隆中对博得刘备赏识,又在曹兵南下,刘备大败的时候,请出了吴兵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进而夺取四郡,又进入西川,打败了刘璋。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多次出兵攻打魏国,最后死而后已。被封为武乡侯、丞相、录事尚书和司隶校尉等职。谥号“忠武侯”。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进一步美化,成为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他的出场就颇具神秘色彩。刘备策马越潭溪,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经过司马徽和后来的徐庶的推荐,刘备才知道卧龙先生诸葛亮,然后就三顾茅庐。三国演义这点十分精彩,连带着介绍了诸葛亮的几乎所有亲戚朋友,只是留了庞统一家,为后文做伏笔。而神仙一般的诸葛亮,一出世就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更是出神入化。在曹兵未来以前,便提前征兵御敌。曹兵来以后,诸葛亮用一套神秘莫测的办法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当阳一战,刘备九死一生,这个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随鲁肃来到东吴,请求援兵。东吴诸雄,在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雄才大略的孙权、机智的周瑜、老辣的张昭、朴实的鲁肃等等,都被诸葛亮刷的团团转。之后,诸葛亮更是一叶扁舟离开东吴。孙刘失和后,诸葛亮帮助刘备粉碎了东吴的种种阴谋。并且开始筹划帮助刘备入川。从接纳张松,到警示庞统,最后自己入川,扭转乾坤,终于收降马超,进而得到西川。然后,帮助刘备守住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顶梁柱。当时,蜀汉内外交困。诸葛亮先联合东吴,再南征孟获。万事具备,开始北伐。在北伐以前,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请再读读这篇文章,陈寿、罗贯中以及毛氏父子都知道,没有任何文章能比这篇文章更能体现出武侯的性格志向,所以都收录了这篇文章。我才华不及他们,更必须在写武侯的文章里,收录这篇感人肺腑的文字。诸葛亮在历次北伐当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高瞻远瞩。但因为种种原因,北伐并没有成功。比如马谡失街亭、孟达大意被司马懿打败、粮草不支、李严撒谎、苟安流言等等。最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的时候,还任命了两朝丞相,即蒋琬和费祎。所以在这两个人还活着的时候,蜀汉还威而不乱。这两个人死后,董厥樊建就差远了。诸葛亮死后,还计斩魏延,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这就是罗贯中,或者说毛氏父子为诸葛亮杜撰的一生。看来是很完美了,但是许多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一上来特别喜欢诸葛亮,后来渐渐的就不喜欢诸葛亮了。或者说对演义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太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了。这可能是演义作者始料未及的。作为诸葛亮,我们可以看一看杜工部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对于诸葛亮的定位比演义作者好的多。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悲情英雄,这样的人必定不是完美的。比如项羽,这个人就是优点缺点同样明显,这样的悲情人物,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而三国演义所设计出的完美悲情人物,就显得漏洞颇多。第一,诸葛亮既然料事如神,那么为什么在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派出马谡呢?譬如王平、吴懿就能胜任这个位置,还即忠又勇。反过来讲,演义美化的神一样的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颇有问题。第二,演义描写的诸葛亮过于神话,这反倒不像是一个人。小说能吸引观众,一般都是让观众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鸣,而诸葛亮这位主人公,显然不是能让人共鸣的主人公。第三,诸葛亮本来是个很忠厚老实的,至少是个好人,不会去害人。三气周瑜虽然写的精彩,但在全局的角度看,绝对是败笔。还有诸葛亮和诸葛瑾本来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兄弟,各为其主却不互相干涉,但是演义里却也被迫勾心斗角。诸葛亮如果连对自己的兄弟都不好,怎么可能对刘备这么好?第四,人都是挑剔的,再完美的人物也会被挑出毛病。所以,在演义的角度说,捧诸葛亮的越多,打击诸葛亮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演义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智而近妖,刘备忠而近伪。”这句评论十分到位。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虽然完美的创造了诸葛亮,但是却真的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诸葛亮让人敬佩。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诸葛亮为核心和纽带,把三个国家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把他的忠、智、义、情写的相当到位,让一个全新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提到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语,三国演义的功劳毋庸置疑。戏剧舞台上也多借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把活生生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失空斩。所以,在文学角度上讲,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相当成功,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诸葛亮,也创造了一个争议的诸葛亮,使诸葛武侯不仅仅是一个伟人,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这就是雅俗共赏。三国演义不仅仅使自己流传千古,也令诸葛亮万世流芳。
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进入深秋,早上略显凉寒。10月12日上午9时,面对众多《水浒》爱好者,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首先说:提起《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凡熟悉《水浒》的读者都能连名带号地随口说出一连串名字,像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古上蚤时迁、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浪子燕青、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等等。但要说最核心的人物,而且又引起褒贬争议的人物,恐怕就要属宋江了。今天的《品读水浒传》,就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先生为我们《话说“及时雨”宋江》。 大家好!宋江是《水浒传》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而宋江却有几个绰号。宋江,表字公明,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现以绰号出现前后次序予以讲解。 1、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二、如何评价宋江的一生?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 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金圣叹把《水浒传》从一百二十回改为七十回,期间对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动,包括对小说的增、删、改,应该说他对《水浒传》的传播有功,也有过。 宋江是《水浒传》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留有很大空间任后人评说的人物。 听众对张教授的演讲极以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听了张俊先生精到的剖析,能否使我们对宋江这个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多一分理性的思考和理解。不过,无论你是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说他是打着仁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动机不纯的义军首领,出卖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还是具有革命者气质的农民领袖,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异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论文格式怎么写 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4、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倍下同) 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 4、关键词:场~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倍下同) 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论文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标准论文格式 阅读人数:2984980人页数:9页看haole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怎么写啊?什么格式?有何要求? 一、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1.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着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 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 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抄则要求书写工整。 ③修改要求。论文初稿写好后,全文阅读,前后对照,检查论点论据论证和词句运用,修改好了之后,搁置几天或者一两周,再来挑毛病,经过多次修改、加工、润色,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定稿。 二、毕业论文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表达方式也有差异。按学科可分成文科类毕业论文,理科类毕业论文,管理类毕业论文。从写作内容分,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文学、语言、历史等学科的...... 短篇论文的格式怎么写 短篇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厂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论文的格式怎么写(详细一点) 前言 在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格式问题是困扰很多同学的一个大问题。大部分同学对于格式的调整少 则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多则近乎两天。笔者通过对我校硕士生论文格式要求的细心研究,加之对数位同学论文格式的修改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设定论文格式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论文写作起到直接的帮助。 使用这套论文格式设置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约设置时间,并且修改方便。其主要原则有以下三点:第一,论文写作与论文格式设置分开,不要在写作过程中调整任何格式;第二,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设置格式,最后合并文档形成完整的论文文档;第三,针对格式要求逐项设置,不要使用模板。避免遗漏和套用格式会发生的冲突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文章写作前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工作。 软件设置为显示所有选项 具体方法如下:在word软件下,点击“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在“全部”一框前面打勾之后,您会发现,在word的页面上包括空格、回车等隐形的符号都可以看清,这样可以避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加空格或者回车格式不对等问题。 论文写作中不要设置格式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注意对word文档不要设置格式,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文章写完后根据要求统一设置格式。 (1)在有其他格式的文本(如网页内容、caj格式内容、pdf格式内容)拷贝到论文文档中时,注意将原有的格式清除掉。具体方法有二: 1、将复制的内容拷贝到记事本中,在从记事本中拷贝到word文档中。 2、将复制的内容拷贝到word文档中,选中拷贝的内容在工具栏中,选择清除格式,将格式清除。 (2)大家注意到对于拷贝来的文档在编辑时,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在修改时,增加的内容会覆盖后面的文字。这是由于word打开了改写模式,即大家发现在最下面的改写两字由无色变为了黑色。这时我们双击变黑的“改写”两字,就可以关闭改写功能,可以正常地使用了。 注意设置分节符 一般而言,在写作过程中在以下地方必须及时设定分节符。封面与授权说明之间、授权说明与中文摘要之间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之间、英文摘要与目录之间、目录与第一章之间、各章之间、最后一章与参考文献之间、参考文献与致谢与声明之间、致谢与声明与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部分之间,即所有独立的部分之间必须加入分节符。 分阶段设置论文格式 在论文写作完成之后,采用针对内容的不同部分分别设置论文格式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对不同部分设置完毕之后,再合并文档,便可以得到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一般而言,笔者习惯于将论文分为封面与授权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包括摘要、Abstract、正文)、参考文献部分、其他辅助内容部分(包括致谢与声明、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部分),即四个word文档。下面按步骤逐个介绍其格式的设置。 封面与授权说明部分 这一部分完全可以按照提供的格式要求,将论文的相关信息填入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封面和授权说明部分需要加入分节符(下一页)。(设置方法见后文) 正文(包括摘要、Abstract、正文) 这一部分就是我们最后写完的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文格式设置的核心部分。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设置,较为方便快捷。在做这一阶段之前,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1)清除文档所有格式,具体方法是选择整个部分的文档(目录等第三章合并文档时进行设置)选中,在工具栏中,选择清除格式,将格式清除。清除的方法见。 (2)设置文章 论文的格式,怎么写,给个框架 下面是论文的一般格式,仅供参考: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论文题目下附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题目用黑体三号字,加黑居中。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采用目录索引方式。页码从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二、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3、内容摘要: 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仿宋小四号字,倍行距;“摘要”四号宋体。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仿宋小四号字,倍行距;“关键词”四号宋体。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黑居左; 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居左缩两格; 正文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居左缩两格; 正文其余文字小四号,统一采用倍行间距编排。 图:毕业设计中的每幅图都应有图题,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用五号宋体。图号按部分编排,如“图2-3”表示第2部分第3张插图,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排写,图题居中置于图下。 表:每个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用五号宋体,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表格应逐章编序,如“表4-2”表示第4部分的第2张表。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宋体五号字,倍行距;“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居左。 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举例:[1] 王谦.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26 - 27. [2] 高丽萍, 马克和.税法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8. [3] 刘辉. 会计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大会论文集 [C].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37. [4] 王亚周.会计诚信教育 [N].中国财经报, 2006 –12 - 17(7). [5] 梅研,杨华,孙晓媛. 新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EB/OL]. ...... 小论文的格式怎样,1500字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论文应该怎么写,需要的格式,摘要,前言 结论怎么写 正文怎么写 200分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越详细越好。最好有范文。 论文格式 题目 作者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你要研究的问题礌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研究的意义。 【研究经过】: 一、 详述研究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包括每一种研究方法想要达到的研究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研究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研究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研究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研究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 【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 【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1 网络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网站名称 2 书籍资料: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 3 报刊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报刊名字,期
一般论文格式字体要求论文的写作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历的过程,论文写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毕业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关键,所以论文写作就成为了各个毕业生们的.重大事件,在论文写作之前我们就应该要做好功课,关于论文的格式,这些都是要了解的。一般论文格式字体要求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内容及格式要求
1、页面要求:所有内容统一采用A4纸打印。
2、题目(三号字,黑体,居中;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题目应该简短、明切、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摘要(“摘要”用五号黑体,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4、目录(四号宋体)论文编写完成后,为方便读者阅读,有必要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要编写页码。
问题:“目录”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标明,四号黑体,居中。)
5、引言(前言)(五号宋体)应说明本论文(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问题:“引言”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
6、关键词(五号黑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关键词是表述设计(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问题:关键词内容有没有字体要求?(五号宋体。)
7、正文(正文每章标题用五号黑体,居中。其它用五号宋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标题加粗)
问题:是不是说正文部分不论一级、二级、三级标题,都用五号黑体,居中?而正文内容则用五号宋体?(各级标题改为居左,正文五号宋体。)
8、结论(五号宋体)概括说明本论文(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和创新达到什么水平,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问题:“结论”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
9、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注于正文相应处)。文献题目后请给出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期刊[J]、标准[S]、专利[P]等)。
问题:“参考文献”四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
10、附录(五号宋体)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应放在附录中,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超过正文。
问题:如果没有“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这些,附录这一项可否不写?(可以的。)
11、谢辞(五号宋体)放在论文的最后,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曾给予您支持的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问题:“谢辞”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五号黑体,居中。)
问题:全文对行间距有没有具体要求?单倍行距?倍行距?(行距:固定值,24磅。)
论文格式及要求
论文写作是一项较为严谨的学术性工作,就连格式也是有着一定要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格式及要求,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论文撰写要求
(三)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允许多人合作,更不允许相互抄袭、剽窃。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按作弊处理。
(四)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五)毕业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字数:5000-8000字。
1.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它自身就能独立成文,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一般以200-300字左右为宜。
撰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1)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性文献,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不可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文摘,不要对论文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3)不得简单重复论文题名已有的信息。
(4)书写要合乎语法,保持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一般不分段落。
(5)要用第三人称,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现状”等,不必用“本文”、“本人”等作为主语。
(6)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字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2.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不能使用“影响”、“对策”等非专业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
3.目录:毕业论文要设目录,目录只列至三级标题,不得使用章、节等。目录标题后要标明页码。
4.正文:正文一般应包括引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划分不同层次,而且要尽可能加上小标题,明确内容要点。尽量不使用①②或字母。
5.参考文献:每篇论文应列示至少5个以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作者名、书名(或著作名、篇名)、出版单位(期刊名)、时间。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二、论文写作规范
(一)格式及纸张要求
1.一篇完整的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2.四个部分的编辑统一用word文档形式,页面设置为A4纸的默认设置(即页边距上、下各为,左右各为)。
3.统一用A4纸单面打印,编辑文档时统一用中文下的全角。
4.目录和内容提要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进行编辑,且只占一页A4纸,这两个文档不要注明页码。
5.正文要注明页码,首页显示页码,页码居中。
6.参考文献算作正文的最后一页,且要注明页码,但是要单独占一页,从第一行写起。
(二)具体要求
论文应主题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篇幅以5000-8000字。论文应包括七大部分(按顺序):封面、目录、题目摘要关键词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致谢。具体格式(按顺序)如下:
第一页:封面
1、论文题目(小二号字、加粗、宋体、居中)
2、学校(四号字、加粗、宋体)(以下同)
3、系别
4、专业
5、作者
6、指导老师
7、学号
8、班级
第二页:目录
标题:目 录(三号 黑体 居中)
格式要求:
目录格式要求(最好用word“插入”功能自动生成目录):
(1)一般设为3级目录;
(2)同级别的标题上下对齐,不同级别的标题上下错开两个汉字的位置;
(3)第一级别的标题要顶格,或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4)字体要上下对齐;
(5)标题全用小四、宋体,第一级别的标题加粗;
(6)序号中的“.”点占半个汉字的位置。
例如:
1.研究背景和意义..............................................1
研究背景..............................................1
研究意义..............................................2
2.成本会计发展的必然性........................................2
知识经济的冲击........................................3
电子网络的发展........................................3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第三页:论文题目、姓名、班级、摘要、关键词
题目:论文题目 例如: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姓名、系别、班级(小四、宋体、居中)
(空一行)
摘 要(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阐述文字用小四号,宋体,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的,主要是所论主题和结论。字数一般在150左右;
例如:在新经济形势下,成本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
(空二行)
关键词:(3到5个,小三,黑体,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第四页:正文
注意:正文第一部分必须为“研究背景和意义”
1、一级标题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级标题是三号字、黑体、加粗、居左顶格)
2、二级标题
研究背景(二级标题是小三号、黑体、加粗、居左顶格 在和研究之间空半个字)
3、三级标题
(如果有三级标题,则为四号、黑体、加粗、顶格居左 在序号与文字间空半个字)
4、四级标题
a.......(如果有四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加粗、前面空两个汉字位置)
5、论述的文字
论述的文字,用小四号字,宋体,每段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以下正文的规范相同。例如: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而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二者在企业运营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综合运用最广的是作业成本法。
结论(正文后另起一页)
标题:结 论(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开头缩进两个汉字位置,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结论后另起一页)
标题:参考文献 (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1】…………(小四、宋体、前面空两个汉字位置,下同)
参考文献著录原则:选择主要的、近期(3~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所引文献要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
致谢(参考文献后另起一页)
标题:致 谢(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小四、宋体 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三)论文提交
参加“专家组答辩”的论文须提交给系部一式三份,左侧装订,用学院统一下发的论文封皮外包(不装订),并需提供电子版论文到会计系教学秘书办公室;参加“电话答辩”的同学要交给系部论文二份,用学院统一下发的论文封皮外包(不装订)。
(四)写作过程要求
原则上论文写作过程中,同学应至少每两周和论文指导老师面谈一次。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面谈者,须经论文指导老师同意改为其他方式接受指导。
未按要求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定期联系,又无正当理由者,论文按“不及格”论处。
多年来不断地品味着《西游记》, 认为它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出这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来,尤其重要的是找出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作者吴承恩的主导思想以及心态意识。本文力争写出笔者更深入更逼近的认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创作意识或者心态,是中国人特有的流氓无赖意识。而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中国人争取个性自由的、野性未泯的、不规范、不科学、无明晰目标的流氓无赖意识所主导的象征形象。这里还需要分辨一下主导思想和主题思想。在笔者看来,《西游记》的主题意蕴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这种主题意蕴是作者主导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但这一表现与主导思想比较起来就单纯得多。主导思想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世界观及其表现在作品中的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思想意识。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著 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作者是谁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四大名著读书笔记
中国四大名著中经典的名言名句
四大名著的心得体会五篇
四大名著读后感1
记得七月份的时候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我先看了《红楼梦》,《红楼梦》此书所记载的,表面看来无非是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琐事。但实际上,它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的大观园为舞台,生动描绘了封建家族由盛而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彻底沉浸在《水浒传》那充满侠义充满豪气的世界里。我喜欢李逵的粗豪可爱,喜欢鲁智深的勇武,喜欢阮氏兄弟的的足智多谋,喜欢梁山泊好汉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举。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后,大闹天宫,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历尽千辛万苦,降妖伏魔。最后,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 故事 。书中最主要的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他们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最后三足鼎立——
如果你还没看过四大名著,那就请你赶快去看吧,肯定会有所收获呢!
四大名著读后感2
读了《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让我记忆犹新。夏侯惇与曹性对决,曹性拉弓,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大叫一声,赶快用手去拔箭,之后大声喊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让后就一口吞下左眼,继续作战。
夏侯惇不但是一个擅长战斗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不能像夏侯敦那样伟,大但是我们也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大名著读后感3
今儿,我闲着没事便打开我素不爱看的《红楼梦》。
刚翻开,我便被它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住了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却带有神话般的色彩,而主角贾宝玉更是如凡间仙人一般。他虽乃贾母的心头肉却被父亲冤枉毒打霉呀!他的爱情极不顺利林黛玉也真是的竟老是怀疑这怀疑那好了吧!死啦!她的死也和贾母有关系。谁让她想把薛宝钗当作贾宝玉的媳妇了?她们的爱情十分清雅而宝玉却有点狂人的味道。我还未读完,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俺说。
四大名著读后感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的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一个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以官员里发生的点滴琐事和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线索,讲了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腐败的过程,展现了当时清代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无能。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四大名著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的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一个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以官员里发生的点滴琐事和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线索,讲了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腐败的过程,展现了当时清代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无能。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四大名著读后感6
我读了红楼梦知道了它的原名本为《石头记》,是中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第一部古典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 为主线,塑造了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为我们呈现了精彩奇妙的大舞台。我最喜欢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她不仅温柔贤惠还特别有魅力,很直接的告诉我们她是个稳重的形象我要向她学习!
四大名著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之一,让人感叹。
三国演义主要讲蜀、魏、吴三国大战,最后被司马炎统一了。
三国之中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号封邹庞统,常山赵子龙,关羽,张飞等等。他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的 事迹 让人敬佩。人们都说三国是战场,而我觉得三国是舞台,让我们了解那些英雄人物不管他们是活也好,是死也罢,可不管他们是死是活,他们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
三国不等于战场,而舞台等于三国。
四大名著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刻画了将近200个人物。成功刻画了有:刘备、张飞、关羽、赵云、马超、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
关羽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降汉不降曹。关羽单凤眼,卧蝉眉,面如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斩颜良诸文丑。赵云:长坂坡救主,一天就杀了曹操一万人。赵云计不足。张飞:张飞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特长,有长有短。总之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四大名著读后感9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和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
在这本书中,一群少男少女住在大观园里,他们在一起玩耍,青春活泼,并且组织起来一起吟诗,他们碰到好的景色或者一盆好看的花一时来了兴趣就聚在一起比赛作诗,在我看来真是一件很浪漫很高雅的事。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下人的生活,不象印象中的非打即骂。下人虽然地位很低,但大部分的主人对他们都很好,有时候还任由下人和自己开玩笑,下人病了,主人不用他们干活,还给他们看病,让他们休息。宝玉的丫鬟袭人的母亲病了,还让她回家住了几天,主仆关系很好。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贾宝玉,因为他活泼顽皮,心地善良,又有些叛逆,他对下人更没有明显的界限,他撕扇子只为让晴雯高兴,金钏受辱自杀他也经常怀念。
四大名著读后感10
今天我读完了《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呈现出一批青年男女,我为他们缠绵排测的感情故事而感动。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
这本书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还有相关知识和相关背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喜欢文中的林黛玉,因为他不仅长得很好看,还是一个才女,在文中他们比赛作诗,她的《永菊》、《问菊》、《菊梦》都获奖了。我读完《红楼梦》这本书让我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希望大家也看看。
四大名著读后感 作文 10篇相关文章:
★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高分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5篇
★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读后感三年级作文10篇
★ 四大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10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5篇
★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篇
★ 中国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范文(各一篇)
★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4篇
★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4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里面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历史上,诸葛亮凭借隆中对博得刘备赏识,又在曹兵南下,刘备大败的时候,请出了吴兵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进而夺取四郡,又进入西川,打败了刘璋。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多次出兵攻打魏国,最后死而后已。被封为武乡侯、丞相、录事尚书和司隶校尉等职。谥号“忠武侯”。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进一步美化,成为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他的出场就颇具神秘色彩。刘备策马越潭溪,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经过司马徽和后来的徐庶的推荐,刘备才知道卧龙先生诸葛亮,然后就三顾茅庐。三国演义这点十分精彩,连带着介绍了诸葛亮的几乎所有亲戚朋友,只是留了庞统一家,为后文做伏笔。而神仙一般的诸葛亮,一出世就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更是出神入化。在曹兵未来以前,便提前征兵御敌。曹兵来以后,诸葛亮用一套神秘莫测的办法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当阳一战,刘备九死一生,这个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随鲁肃来到东吴,请求援兵。东吴诸雄,在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雄才大略的孙权、机智的周瑜、老辣的张昭、朴实的鲁肃等等,都被诸葛亮刷的团团转。之后,诸葛亮更是一叶扁舟离开东吴。孙刘失和后,诸葛亮帮助刘备粉碎了东吴的种种阴谋。并且开始筹划帮助刘备入川。从接纳张松,到警示庞统,最后自己入川,扭转乾坤,终于收降马超,进而得到西川。然后,帮助刘备守住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顶梁柱。当时,蜀汉内外交困。诸葛亮先联合东吴,再南征孟获。万事具备,开始北伐。在北伐以前,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请再读读这篇文章,陈寿、罗贯中以及毛氏父子都知道,没有任何文章能比这篇文章更能体现出武侯的性格志向,所以都收录了这篇文章。我才华不及他们,更必须在写武侯的文章里,收录这篇感人肺腑的文字。诸葛亮在历次北伐当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高瞻远瞩。但因为种种原因,北伐并没有成功。比如马谡失街亭、孟达大意被司马懿打败、粮草不支、李严撒谎、苟安流言等等。最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的时候,还任命了两朝丞相,即蒋琬和费祎。所以在这两个人还活着的时候,蜀汉还威而不乱。这两个人死后,董厥樊建就差远了。诸葛亮死后,还计斩魏延,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这就是罗贯中,或者说毛氏父子为诸葛亮杜撰的一生。看来是很完美了,但是许多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一上来特别喜欢诸葛亮,后来渐渐的就不喜欢诸葛亮了。或者说对演义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太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了。这可能是演义作者始料未及的。作为诸葛亮,我们可以看一看杜工部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对于诸葛亮的定位比演义作者好的多。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悲情英雄,这样的人必定不是完美的。比如项羽,这个人就是优点缺点同样明显,这样的悲情人物,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而三国演义所设计出的完美悲情人物,就显得漏洞颇多。第一,诸葛亮既然料事如神,那么为什么在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派出马谡呢?譬如王平、吴懿就能胜任这个位置,还即忠又勇。反过来讲,演义美化的神一样的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颇有问题。第二,演义描写的诸葛亮过于神话,这反倒不像是一个人。小说能吸引观众,一般都是让观众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鸣,而诸葛亮这位主人公,显然不是能让人共鸣的主人公。第三,诸葛亮本来是个很忠厚老实的,至少是个好人,不会去害人。三气周瑜虽然写的精彩,但在全局的角度看,绝对是败笔。还有诸葛亮和诸葛瑾本来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兄弟,各为其主却不互相干涉,但是演义里却也被迫勾心斗角。诸葛亮如果连对自己的兄弟都不好,怎么可能对刘备这么好?第四,人都是挑剔的,再完美的人物也会被挑出毛病。所以,在演义的角度说,捧诸葛亮的越多,打击诸葛亮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演义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智而近妖,刘备忠而近伪。”这句评论十分到位。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虽然完美的创造了诸葛亮,但是却真的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诸葛亮让人敬佩。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诸葛亮为核心和纽带,把三个国家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把他的忠、智、义、情写的相当到位,让一个全新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提到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语,三国演义的功劳毋庸置疑。戏剧舞台上也多借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把活生生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失空斩。所以,在文学角度上讲,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相当成功,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诸葛亮,也创造了一个争议的诸葛亮,使诸葛武侯不仅仅是一个伟人,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这就是雅俗共赏。三国演义不仅仅使自己流传千古,也令诸葛亮万世流芳。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议论文的“三要素”。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应不应该读名著议论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哈马绍曾说:决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知道山有多低。我也说:决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求——除非你已走到生命的尽头,那时你就会知道智慧的路有多长。
人生有过不完的河,读不尽的书。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我们的生命底色最初是一片洁白,后来经过不同的濡染才变得五彩斑斓。
说到色彩,当然是书最丰富,而书里尤推名著。那里有情深义长的红,那里有风吹梨花的白,那里有青春浪漫的黄,那里有充满沧桑的灰。名著如此丰富多彩,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不要读呢?
当然要读。因为名著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可以开拓广阔的视野。从名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评价及感受。
《繁星春水》使人文雅,《三国演义》让人明智,《上下五千年》促人振奋。名著集诗史事于一身,称得上书中皇后。
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由此可以推知,如果你放弃了阅读名著,那你就失掉了许多高尚的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阅读名著。从名著中他们陶养了精神,熏染了情操。从《水浒传》到《红楼梦》,从《西游记》到《三国演义》,从《白色沉淀》到《雾都孤儿》,无不透露着社会发展的气息,无不气彰显着人类追求的脚步。
名著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在化学变化的始终,都毫发无伤。作为一种精神,它被一代又一代人的秉承着,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的价值都在不同的时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识没有终点,智慧也没有尽头,而人却只有短暂的一生。为了让这短暂的一生绽放出灼人的光彩,请于现时执着于对精神的渴求,相信名著会给你丰厚的滋养。
尽管暑期中书城、图书馆的人数又猛增,青年学生成了阅读的中坚力量,但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仍然是一个暧昧的问题。其中经典名著在青年人中公信力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日前,我们就学生们为什么不读名著的问题,在书城和图书馆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学生和家长。以下就是各种“不读名著的理由”:
名著属于“闲书”。在主要出售教辅读物的书城四楼,许多家长和孩子一道在挑选各类辅导材料。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显得忧心忡忡,称小孩其实很喜欢读文学书,语文也学得不错,但总成绩不太理想。明年就要升学考了,此时无论如何不敢掉以轻心,她“绝对不让孩子在这时候碰闲书,名著也不例外”。一位高二女生专注地翻阅那些“一课一练”之类东西,她的母亲不无得意地说,“小孩大了,我不强求她读名著,也不反对她读,但小孩是自觉的,她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太长,太厚,令人望而生畏。
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人们亲近名著的一个障碍。许多人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此后也没兴趣再去碰它。即使要看,一般也只看些短篇,而文学名著的“影视版”相应更受追捧。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着。在言语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鬼神而远之”。在书城选购名著的多为初高中毕业生,他们说,过去的暑假都陷在各种各样的班里,根本没时间读名著。某市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回想了自己读名著的经历后苦笑着说:“我看过《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好像都是在病床上读的?生病在家,不用上学,就从爸爸的书橱里找出来读。现在就不行了,《基度山伯爵》断断续续看了一学期都还没看完。”名著与生活没关系。在采访中,令人意外的是学生们对《花季雨季》、《第一次亲密接触》、《三重门》等作品表示出的热情与兴奋。他们认为上述这些作品“有意思”,“贴近生活”。有一个女生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她自称读过一些名著如《苔丝》、《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喜欢冰心、张爱玲,对名著并不排斥,不过她更喜欢看时尚杂志、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传记,以及理财类书籍。她对《富爸爸,穷爸爸》很欣赏,说这类书给人启发大,对人生的影响更直接。
一位家长说,他希望孩子能读一些名著,但也只是读一些就够了,用不着读太多,因为孩子将来不一定搞文学,或去读中文系什么的。持这种态度的家长比较普遍。在上海书城见一女生埋头专注地抄写《西游记》中的段落,问她既然这么喜欢为何不索性买下来,她说是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其实一点看不进去,边说边匆匆起身,合上书走了。在上海图书馆,一女生检索了大量名著篇目,问她平时经常看吗,答:为了完成任务。再问:对读名著有何想法?答:没什么想法。笔者在普陀区图书馆了解到,来这里借名著的同学十之八九是为了完成暑期“作业”才硬着头皮走近名著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下的中小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手柄。
一个高二的学生告诉我们:很多名著都太古板了,网络小说和漫画轻松有趣,比名著好读多了。名著读起来费劲,还有很多地方读不懂。读过《巴黎圣母院》,里面有一章,全是在议论建筑,看得自己兴致全无。老师曾号召全班同学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但自己实在没有耐心读完,书太厚了,而且哲理议论太多太枯燥了。还读过其他一些西方小说,心理描写都太多了,嗦嗦的。
另一个高二学生有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玩网游。“西方名著?就读过《圣经》吧,还没读完。”他表示,以前看过电影《耶稣传》,然后经过别人介绍,就读了一会儿《圣经》,开头的创世纪和出埃及记的故事很好看,后面就越来越没意思了。
高三学生听我们说起名著就抱怨:哪还有时间读这些杂书,就快高考了,平时作业就多,周末还有家教,烦。
初三学生的回答则直截了当:外国小说,不喜欢读就是不喜欢读。里面的人名太长了,记不住。
在北京的很多书店里,漫画书栏处都聚集着很多学生,或站着,或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捧着书阅读。而中外名著栏处,行人稀少。
经典名著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次要的角色。一部著作能流传下来,必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名著之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均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而在当下,名著的这一引导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在渐渐被削弱。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中学生的视野,它们所带来的,是更为直接的感官愉悦。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似乎这个问题曾经被几代人传送着已经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在我看来,中学生读名著是必要的。
读书,读名著都要有读的效果。而没有效果的读书则不能称之为读。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种思想意识的熏陶,是一种语言的感染,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如果读名著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名著就大可不必读了。中学生读名著,哪些是该读的呢?这个评判标准就是要从效果出发。有一些中学生读名著,读完以后,仅仅能够记住的是故事的梗概,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文章的内涵中更深一层的东西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读名著的人就不必读了,他们可以选取一些肤浅的文章去读就够了。
中学生读名著,所读的名著应是近100年内的名著,因为这类名著离现在并不是很久远,这当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都是被大家所熟悉,它当中孕育的思想和理念是易被人理解和挖掘出来的。这样的名著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因为读这样的名著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效果。对于一些发生在比较久远年代中故事,对于这类的名著,中学生可以少读,甚至可以不读。因为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是我们不熟悉的,是陌生的。
对于这其中蕴藏的`意识以及其所内在地要表达的对象,我们很难挖掘、发现它。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名著,就像冰山一样,它之所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我们无法发现、挖掘水下的八分之七,我们大可以不读这样的名著了”。
读名著要因人制宜。对于中学生应该读那些易被接受的、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读后有所提高的名著。而对于那些自己不易接受,除了故事本身,很难有新的发现的名著,暂可以先放放,等自己的理解力、思想意识提高之后,再去读,再去理解。
中学生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我们不易理解、读后很难有本质上提高的名著上不值得。所以,我们不应该去读这样的名著。由此可见,中学生生吞活剥地读名著,或是不读名著都是不正确的。中学生应该有选择地读名著,读适合自己的名著。
“名著”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中学生敬而远之的两个字,特别是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随笔与成功的同龄人自传更受中学生欢迎。它们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离遥远、长篇巨制的名著更有吸引力,但这正如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后者更值得关注。
名著的思想深度与文学地位毋须多说,这既让一些人选择了它,又让许多人对它退避三舍。其实名著中有许多东西能被中学生接受而且能使他们获益匪浅。名著更深地挖掘了人性,加入了人类其他崇高的情感。它把人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拉出来,融入整个时代,这正是当代中学生所需要的。中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对亲情、友情,特别是爱情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这最初的人生观发展并不稳定。现在的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突围文学”,它们大多文字晦涩,描写了少男少女们好奇的成人生活。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但因所处的这个多变的时代而包含了许多消极颓废的因素,这种作品很容易有负面的影响。而这时,名著就能为他们在情感上有一个引导,名著中有许多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物,虽然大多数是悲剧,但在这种“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作品中更能震撼中学生读者,让他们读懂珍惜情感,明白这种珍贵的情感需要小心呵护。这是普通情感小说无法相比的。
完整充实的情节与细节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有些所谓文学作品,它们都是由空洞的内容构架而成,推动情节高潮的往往是一些怪诞的事件,第一遍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缺乏值得回味的东西,文学性与思想性都大打折扣,远不能吸引人。名著的内容有的冗长严肃,有的轻松活泼,大多有着曲折的情节。如大仲马、马克·吐温、狄更斯的小说,故事性都很强;莫泊桑、茨威格、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点睛之处让人拍案叫绝,合上书还会久久沉浸在作品中不能自拔。名著,就是让人反复读都放不下的那种书。
中学生在阅读上理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扩大知识面也是读名著的目的之一。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色,风俗习惯也能在名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笑面人》中有些显得过长的描述,不失为了解那个时代的珍贵材料,《斯巴达克思》则在一个史诗般的故事中构筑了整个古罗马从宗教到战争的大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需要新鲜自由的空气,更需要脚下坚实的土壤。一本合适的名著应该成为他天空中众多明星中的一个,指引他前进。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写一篇议论文,书写阅读古典名著的好处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对阅读古典名著进行衬托,正文:
什么是名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有名的书。但是,书又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要挑适合自己的书,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名著”了。当然了,切切实实的名著还应该是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高的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名著阅读?一说到名著阅读,很多同学就会叫苦。说:”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内容也不精彩,我一点也不喜欢,不看。”还有的人会说:“每天这么多的作业,等着我去完成,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名著阅读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已经是听多不见怪了。尽管名著阅读的确会花费一些我们的日常时间;有些名著也确实难以下“咽”。但是名著阅读背后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呢。
对于日渐严格的高考来说,毫不夸张地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分值,而考试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浓厚的课外积累,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其二,名著阅读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我们的身心,培养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从老师给予的任务表里,挑着读。更有甚者,连书也不会去买或者说去借。我个人认为,名著不仅要看,还要慢慢的品味,细嚼慢咽才能体味到名著里的文学味,最好是反复多读几次。这样才能找到藏于文字中的精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鲜明的体现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我曾在网上见过这样的一幅图。图中把书作为台阶,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台阶就越高,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多。没看过书的只能看到世界的花花草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看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积累的大量阅读量的则站在了云端上。
这并没有夸张,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道不是如此吗?必要的名著阅读,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学识,更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你的气质。活到老而学到老。因此,名著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而阅读流行文学的好处是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选择有益的书籍阅读,知识无边无际,全世界每天出版的图书就有几万、十几万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永远无法通晓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要选择对我们最有益的书来读。读书的意义在于一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面,所谓腹内有书气自华;二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笔能力;三是可以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静心涤虑,宁神致远,享一份自在自我的世界.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写一篇议论文,书写阅读古典名著的好处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对阅读古典名著进行衬托,正文:
什么是名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有名的书。但是,书又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要挑适合自己的书,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名著”了。当然了,切切实实的名著还应该是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高的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名著阅读?一说到名著阅读,很多同学就会叫苦。说:”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内容也不精彩,我一点也不喜欢,不看。”还有的人会说:“每天这么多的作业,等着我去完成,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名著阅读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已经是听多不见怪了。尽管名著阅读的确会花费一些我们的日常时间;有些名著也确实难以下“咽”。但是名著阅读背后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呢。
对于日渐严格的高考来说,毫不夸张地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分值,而考试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浓厚的课外积累,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其二,名著阅读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我们的身心,培养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从老师给予的任务表里,挑着读。更有甚者,连书也不会去买或者说去借。我个人认为,名著不仅要看,还要慢慢的品味,细嚼慢咽才能体味到名著里的文学味,最好是反复多读几次。这样才能找到藏于文字中的精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鲜明的体现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我曾在网上见过这样的一幅图。图中把书作为台阶,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台阶就越高,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多。没看过书的只能看到世界的花花草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看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积累的大量阅读量的则站在了云端上。
这并没有夸张,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道不是如此吗?必要的名著阅读,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学识,更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你的气质。活到老而学到老。因此,名著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读名著有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