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从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以其优秀的理念和经验,成功推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已经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不仅是衡量企业的绩效水平,并争取公平的评估员工绩效,建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本文结合云南联通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如何建立一个绩效评估系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股东、管理者和员工都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更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往往更难以满足短期财务绩效的要求。因此,应该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平衡计分卡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一个单一的、短期的缺陷,但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组合。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程序,企业可以更全面的评价企业绩效,提供合理的建议,为企业的战略调整。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二、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构架(一)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工具,绩效管理的集成是企业长期计划密切相关的关键,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企业绩效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发展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在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指标来衡量系统的性能,这是一个核心管理系统。(二)BSC的四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包括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也称为创新和学习维度)。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平衡计分卡在所谓的“平衡”指的是客户、股东和外键之间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之间内部测量(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之间的关系驱动程序所需的结果和这些结果之间的平衡,压力测量之间的关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引导语:平衡计分卡是企业战略发展中管理领域的新型应用工具,为企业实施战略绩效管理开创了新的视角。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SC就像是一个方向架构,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战略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具体顺利实施,对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BSC采用的是结构化的应用原理,从而积极推进企业的绩效高效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与此同时能够营造利于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以及适用于内部战略发展的有效沟通机制,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通过探究分析BSC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具体的应用原理,以期最大化发挥BSC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效用。
一、传统评价财务指标的方法和平衡计分卡
企业实施的传统绩效评价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方法,采取以财务为主要核心环节进而形成企业评价绩效的衡量系统。这样的评价方法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财务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对战略绩效考核的新要求。
BSC是一种战略评估和管理系统,它将企业战略转化成相平衡的四个方面,使组织在关注财务信息的同时,创造出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从内容上看,BSC仍然保留了传统财务绩效中的财务层面的内容,完善了以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单一化财务体系,满足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它与传统式的绩效管理系统对比,体现出的新特征主要有:将个人目标和部门目标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统一;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重视过程管理以及目标管理。
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的意义
BSC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打破了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是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套完整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许多企业成功实施BSC后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如美孚石油实施BSC后,在1993年盈利水平行业排名处于倒数第一的前提下,1995年以来连续四年盈利排名行业第一;西门子实施BSC后,2000年接到的订单增长93%,2001年行业排名由第七名上升为第二名,运营成本降低50%;联合包裹快递(UPS)1999年实施BSC后,营业利润比1998年增长了23%,营业收入增长。
根据中国执行明星组织TM统计,自2007年起,国内已有超出30家优秀企业成功实施BSC而取得突破性业绩,树立了各自行业卓越战略执行典范,包括万科、深圳中航、招商证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等。
BSC使企业战略目标在各个层面达成一致,成为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桥梁,进而成为企业战略执行的重要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规划企业推行平衡计分卡的流程
1.制定较为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
清晰的发展战略是BSC的先导,是BSC工作开展的前提。虽然BSC是一个确保战略实施落地的工具,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战略制定正确,可以确保战略实现;反之,如果战略一开始就制定错误,那么将会事倍功半,甚至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在引入BSC工具时,一定要认真研究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反复推敲,最终科学制定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并针对企业现有的营销资源、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SWOT分析,对未来宏观环境、产业环境进行判断,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企业中、长远战略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2.编制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对组织战略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视化表示方法,战略地图提供了描述战略的统一方法,它为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鸿沟搭起了一座桥梁,它描述组织如何创造价值,如何用统一的方法描绘战略,链接管理目标和指标,提供了战略组成部分和相互间的关联,填补了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之间缺失的链接。
战略地图的绘制就是引导企业在以下四个问题上寻找答案:⑴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所实现的财务目标是什么?财务目标如何从增长、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角度实现? ⑵企业客户的价值诉求有哪些?重点开拓哪些领域的客户?⑶企业的内部运营流程如何来支撑财务目标及客户层面目标的实现? ⑷企业如何从人力、信息等角度提升组织的能力,以支撑内部运营层面目标的实现?
财务层面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满足股东及所有者的利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要通过盈利获取生存和发展,因此财务指标是一个公司经营的最终成果,是一个重要的指示器。企业力争改善内部流程,关注学习与成长,获取客户的满意度都是为了提升财务方面的表现。
在客户层面,企业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满足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客户层面要求企业提供特定的客户价值定位,该定位描述了企业将如何为目标客户创造差异、可持续的价值。在战略图的客户层面,不同的客户价值定位确定了业务单位在目标细分客户的业绩目标和衡量指标,这些指标代表了精心定制并良好实施的战略成功结果。
内部流程层面主要从生产运营、产品创新、客户管理、社会责任等四大类内部运营流程,指出哪些内部运营流程对财务层面及客户层面目标的实现起关键支持作用,从而提出保证客户层面和财务层面的目标的实现的路径。
学习与成长描述了组织的“无形资产”及其在战略中的作用。BSC将无形资产分为三类:⑴人力资本:支持战略所需技能、才干和知识的可用性;⑵信息资本:支持战略所需信息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⑶组织资本:执行战略所需的发动并持续变革流程的组织能力。
3.建立企业的BSC体系
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着手,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支撑地建立整个企业层面、各部门以及各个业务板块的BSC体系。
财务层面:要使股东满意,企业应当达到怎样的财务目标?财务性指标通常包括营业收入、毛利、税后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在建立企业的BSC体系时,应建立满足财务目标实现的具体指标值。
客户层面:要实现财务目标,应当给顾客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BSC要求企业将战略落实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企业应当以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为方向,关注于满足核心顾客/市场的需求。客户最关心的通常在五个方面:时间、质量、性能、服务和成本。企业应当在这五个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标。
内部流程层面:要使股东和客户满意,企业应当在哪些内部流程上进行优异运作?内部运营面考核应以对完成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内部运营指标既包括短期的现有业务的改善,又涉及长远的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先制定财务、市场指标后才制定内部流程指标,以保证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于那些与股东和市场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
学习与成长层面:为达到目标,企业的组织应当如何学习和创新?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平台,是驱使上述三个方面获得成果的动力。学习成长面指标一般包括:⑴员工/团队的素质、能力;⑵信息系统的能力;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
4.编制员工岗位BSC
根据企业以及各部门、各业务板块建立的BSC指标体系,逐一将指标分解到每个岗位,同时自下而上地提取岗位BSC,最终将岗位BSC与企业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最终确保战略落地。
四、实施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为平衡计分卡项目设定适当的目标
许多企业组织都体验到了BSC的众多益处,这个理论已经得到广泛的支持,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随着其地位和作用得到确认,有些企业组织也尝试着积极推行BSC,但没有设定清晰的相关目标,BSC很容易被误解,继而被遗忘以至完全消失。
2.一贯的管理模式
许多企业组织一方面积极提升经过平衡的指标,同时它们的奖励行为又明确反映出评价标准的失衡,既要设法通过BSC进行管理,又只根据短期的财务绩效奖励相关人员。使得BSC未实实在在地投身于与整体目标相一致的管理流程中。
3.与管理程序缺乏成熟的联系
成功的BSC需要从评价系统到战略管理系统之间完成一次自然的渐进式的过渡。通过将BSC纳入预算、薪酬等管理体系,企业组织可以充分发掘这种动态管理模式的潜能,如果BSC与薪酬挂钩受到指责的话,员工和管理人员首先会归咎于BSC的内在缺陷,而不是考虑如何恰当地承担起设计不当的责任。
4.没有新指标
为了执行管理层最新的决策和指令,基层团队将原来一直在使用的一些绩效指标照搬照套到BSC的四个维度上,然后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设计了一个全新的BSC。一段时间的报告之后,这些团队难免会质疑BSC是否有必要存在,因为所有的结果几乎还是跟以前一样。许多描述企业组织战略的指标可能是现成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补充新的、创新性的指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
五、推进平衡计分卡更好地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BSC的应用必须全员参与,才可能成功。因而其运用涉及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作业团队的人员。BSC的应用应该从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开始,逐级向下宣传贯彻。高层领导团队在BSC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战略,与其他成员沟通企业的战略,对其他团队成员提供政策和资源配置方面的支持。
1.建设BSC的专业化团队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BSC绩效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目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人员作为BSC的专业设计队伍。按照BSC的首创人--卡普兰的经验,作为BSC的专业设计队伍首先应具备熟悉创建BSC用到的所有框架,也就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人,并且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权力。一般情况下是由高级的管理人员负责担任。
2.加大对BSC的宣传力度
关于BSC的宣传可以按照如下两个层次展开: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管理岗位加大BSC的宣传,使其重视BSC的建立工作,以便获取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理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其次是将BSC的宣传工作深入企业员工群体中,获得员工的广泛支持,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准确定位企业战略,形成因果关系的链条
关于BSC的因果关系链条主要包括过程指标以及结果指标,其中过程指标更注重战术,使用过程指标时能够对最终产生的绩效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且在评价最终结果之前,就能够让企业明确知道最后的结果将会如何发展。结果指标主要用于计量与表示结果的指标,一般情况主要用于反映具备战略发展意义的财务指标。BSC的绩效管理系统要始终贯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存在各个要素中。
4.建立KPI的定义档案,研发报告模板
定义档案不仅包括KPI定义,也包含指标中的目标值以及报告程序和实际的负责人等,在为建立KPI的定义档案完成后,还需要以BSC为基础,研发报告模板,为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实施绩效报告的时候提供其使用。通常情况报告模板有三部分,用以反映企业或单位执行战略规划情况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关键环节”的业绩表现。然后根据绩效系统中的因果关系链条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状况,以及企业完成或未完成指标的情况,做出反馈或采取更正措施,并对企业的发展情况给予预测,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5.实施与评价BSC的绩效管理系统
BSC强调用工作结果来证实工作能力,通过被考评者在自然状态下稳定的工作表现证明其实际能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质上是期望任职者有预期的工作表现,能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将员工奖金、晋升、教育培训以及能力评价等与员工所完成BSC的情况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
6.建立良好的组织保障、流程保障、制度保障及IT保障,确保BSC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顺利推进
⑴组织保障:企业设立战略管理委员会,通过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检查战略、修订战略,形成PDCA循环。战略委员会下设BSC办公室,为企业BSC组织制度、运行管控的机构,负责BSC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战略实施中的有效运行。
⑵流程保障:根据BSC战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建立BSC体系运行管理流程,并与企业中、长期规划、全面预算进行整合,然后对各部门、各业务层级的BSC自上而下地进行修改,落实到每个岗位上去,确保BSC体系真正可执行。
⑶制度保障:建立标准的BSC会议制度,固化会议制度和会议报告的形式,系统地反应战略执行状况,使BSC应用常态化和标准化,使其成为企业运行、监控、分析、决策等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月监控、季回顾、年总结,分析战略地图中目标的达成,分析BSC中指标的运行情况,分析行动计划的效果,最终确保战略落地。
⑷IT保障:通过信息化系统,将整个BSC所有资料自上而下分层次地集合起来,并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达到预警整改作用,提高效率,最终确保BSC的正常运行。
⑸建立长效机制
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制定战略管理制度及流程、BSC操作手册,设立战略管理办公室,每年定期召开战略回顾会议,检查每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制定战略落地措施或者修改战略,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
企业财务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论文摘 要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项战略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有效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20世纪90年代早期,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评价未来组织绩效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的概念,此后,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标准管理实践被广泛引入到公司管理之中,简单而言,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1.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平衡计分卡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 (1)财务层面:衡量过去努力成果。 财务层面显示了公司的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有助于利润的增加,典型的财务目标涉及赢利、增长和股东价值。这个方面的重点是核心财务指标,它在概括经营单位采取的行动产生的可衡量性经济结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内部流程层面:有关重大企业流程,创新能力,学习及成长的内部衡量。 内部业务流程价值链的层面的业务流程分为创新流程与经营流程。创新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经营流程则包括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简单的说也就是确定客户需求,设计开发,制造营销,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内部流程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为了吸引并留住目标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的财务回报率期望,公司必须擅长什么核心经营流程,并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 (3)顾客层面:股东与顾客的外界衡量。 客户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公司期望获得的客户部分和市场部分。这个方面回答了下面这个问题:公司在解释及实施客户和市场战略,并创造最佳未来财务回报率方面做得如何。需要衡量的核心领域: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率。 2.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的理念: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理念,何为平衡?内部与外部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但是平衡并不意味着计分卡的所有方面在战略控制中处于平等地位,而要根据不同战略的不同要求,对重点方面实施重点监控。 二、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设计。 (1)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要注重保持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指标不但与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还要与短期计划要求一致。 (2)在选择考核指标时,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原则。 (3)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还要注意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从实施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时,一般设置25-30个左右的指标为宜,其中:财务维度包含3-4个指标;客户维度包括5-8个指标;内部流程包括5-10个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包括3-6个指标。 总之,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确保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和总体要求。 2.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平衡计分卡是描述战略的工具。为此,团队必须充分接触有关企业组织使命、远景、战略、竞争地位和员工核心能力的背景资料。 (2)根据企业战略设定平衡计分卡四个角度(财务、客户、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战略绩效目标。这一步开发的平衡计分卡可以看成企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后面的部门计分卡和个人计分卡将依次而定。 (3)在组织内传达战略并把绩效目标逐级落实到组织内各部门和个人。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是在这个步骤开发的,通过部门和个人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横向失衡和纵向不一致。 (4)将平衡计分卡和能力发展与浮动薪酬相挂钩。在这一步要确定员工的能力模型以发展员工的能力,同时要把能力发展的进展也计入员工的综合绩效评分中,用与薪酬直接挂钩的形式激励员工完善自己的能力。 使用平衡计分卡软件系统,定期汇报考核结果,根据评估分析对战略作相应调整,并重复上述流程。 3.运用平衡计分卡应注意的问题。(1)内部管理需要成本,平衡计分卡的全面增加了使用它的难度,对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增大、加大了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之前要注意权衡成本与效益,只有净收益为正时,才可决定使用。(2)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模式,因行业背景文化战略目标不同,衡量指标也不同,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也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改变的。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系统,并根据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3)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并不是孤立的,要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清楚的战略意识,仅仅依靠平衡计分卡来发现并制定战略是不切实际的,若运用不当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比如有: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企业;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等企业组织。总之只有那些拥有明确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才更具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岩芳等.平衡计分卡: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具.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3). [2]李鑫.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财务评价中的运用.会计师.2009(4).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以下是2篇关于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一
[1] Jasch 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J].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 1999 (8)
[2] Berman E,Bui L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refineri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3]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ISO/
[4] . Measur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17)
[5] 14031: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uidelines [R],
[6] WBCSD.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
[7] ISAR. A Manual For the Preparers and Users of Eco-efficiencyIndicators[EB/OL].2004
[8] Joseph Sarkis and Srinivas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6)
[9] . A new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Vol. 44,,15 September-1 October 2006.
[10] Idalina Dias—Saidinha, Lucas Reijnders.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performance of large Portuguese companies. 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5(3)
[11] Henri.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anadianmanufacturing firms [J]. Journal of
[12]Fabien Martinez. The syncretism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businesseconomic performance [J].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23)
[13]王霄霄.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国外资.2012(10)
[14]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1)
[15]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16]徐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2010 (2)
[17]邢水英.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J].科技资讯.2013(11)
[18]李玲,陈琦.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
[19]曾天,陈撷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重庆与世界,2011(10).
[20]刘勇.平衡计分卡在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1)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二
[21]任玲,西凤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1(11)
[22]廉明,宋子义.基于BJ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青年科学.2014(2)
[23]饶军,谭太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
[24]王春萍.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7(2)
[25]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26]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商业会计.2011 (6)
[27]李永臣.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28]张天蔚,胡燕玲.基于信息公开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1)
[29]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30]李达,肖彦.低碳经济背景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1,(9).
[31]郭建平.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
[32]]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33]胡嵩.环境绩效评价概述及探讨[J].北方经贸.2006(1)
[34]张素蓉.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及环境绩效评价分析--兼评河北钢铁集团环境绩效状况.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
[35]孙海军,王守俊.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构建[J].绩效与评估.2014(24)
[36]金晓云.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及影响探析[J].商业会计.2013(15)
[37]宋轶君.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7
[38]苏晓民.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3
[39]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40]杨红娟,张天霞,彭金芳.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价值工程.2014(9)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设计理念与应用浅析廖晓慧 李宏摘 要:随着平衡计分卡(BSC)在中国的不断扩展,就其应用实践来看,存在着对BSC的基本设计理念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BSC并没有作为"一个具有很高价值的战略实施工具"发挥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从设计理念的角度重新审视BSC,对于提高我们对其充分认识与有效运用是不无裨益的.关键词:BSC;战略管理;设计理念;应用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06)03-0010-03作者简介:廖晓慧(1980-) 女,安徽金寨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作者简介:李宏(1979-)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共公管理学院教师.作者单位:廖晓慧(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李宏(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参考文献:[1]林俊杰.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M].华夏出版社,2003.[2]Irv Beiman,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金燕,白面告,林锐.平衡计分卡应用实务[M].海天出版社,2004.[4]吴少勇.试论平衡计分卡[J].商业研究,2003,(20).[5]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05,(2).[6]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Strategy Focused Organization: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1.中国企业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过去,公司有两个部门负责监督业务单位的绩效:公司的发展部负责制定战略;财务部保存历史记录,编制预算和评估短期绩效。发展战略家们制定出五年和十年计划,财务部制定一年预算方案,并进行短期预测,两个群体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而现在,平衡计分卡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财务指标是在由财务部执行的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他三个维度的指标使发展部的长期战略目标具有了可评估性。战略开发和财务控制的强有力结合,为经理们提供了有效的业绩衡量工具。概 念平衡计分卡:它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指导方法,就是说,在我们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指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不能只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构成的;2、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得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然后再分解到每个部门里面的每一个员工。这样就把员工的日常工作,跟企业战略目标建立一个自然的联系。为什么叫“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平衡”体现在几个方面:短期与长期的平衡: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建设要获得持续的收入而不是某一次的“中大奖”。BSC正是以战略的眼光,合理的调节企业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平衡计分卡的四部分中,有的指标是超前的,而有的指标是滞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尽管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但财务指标却与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非财务指标密不可分。只有两方面都得到改善,企业的战略才能得到实施。指标间的平衡:在指标设置的权重上,四个指标应该一视同仁,而没有偏向。在这方面,跟我们以前惯用的“短板管理”有很大差异。原因就在于“短板管理”往往是短期的,所以倾向性很强;而BSC是长期的战略评估,所以必须要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所偏废,那么即使其它三方面做的非常好,企业最后必然还是失败的。因为它的循环发生了断裂,到后期必然成为企业的“短板”,限制企业的发展。内 容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通过这个全面的衡量框架,它能帮助企业分析哪些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哪些是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促使企业员工完成目标。财务方面。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绩效衡量方面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常见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尽管由于企业战略的不同,在长期或短期对于利润的要求会有所差异。但毫无疑问,从长远角度来看,利润始终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客户方面。平衡计分卡的客户方面衡量包括客户的满意程度、对客户的挽留、获取新的客户、获利能力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现今这个客户至上的年代,如何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客户角度正是从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考验企业的表现。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平衡计分卡方法把革新过程引入到内部经营过程之中,要求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这些过程能够创造未来企业的价值,推动未来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是否建立起合适的组织、流程、管理机制,在这些方面存在那些优势和不足。内部角度从以上方面着手,制定考核指标。学习和成长方面。组织的学习和成长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人才、系统和组织程序。平衡计分卡会揭示人才、系统和程序的现有能力和实现突破性绩效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投资改进。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和企业能力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唯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笑到最后。• 学习与成长:我们未来能够维持优势吗?• 业务流程角度:我们必须擅长什么?• 顾客角度:客户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 财务角度:我们的财务营运表现如何?• 平衡计分卡为什么是这4个方面?平衡计分卡是罗伯特•卡普兰针对一般企业的战略需要所设计的。财务指标是企业最终的追求和目标,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物质保证;而要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而要满足客户,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而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前提是企业及员工的学习与创新。也就是说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循环,从四个角度解释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满足的四个因素,并通过适当的管理和评估促进企业发展。而当某一个循环结束后,企业又会面临新的战略目标,从开始新的创新,新的循环。可以说利润策略、客户策略、内部行为策略、学习策略基本囊括了一般企业在发展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所以平衡计分卡是由这四方面构成。平衡计分卡是不是只能是这四个方面?其实罗伯特卡普兰在创建平衡计分卡的时候,所针对的是一般企业,提出的四个方面也是一般的解决思路。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适当的加以变通。利润策略、客户策略、内部行为策略、学习策略并不一定体现在所有企业上,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只有这四个方面。比如说我在另一篇“由平衡计分卡看中国烟草未来”的文章中就强调,烟草业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要加强品牌建设;类似的,金融企业要加强风险监控,石油行业要加入“应对外部局势变化”等等。所以在实际中,也许是三个方面,也许是五个方面或者更多,也许还是四个方面但内容发生替换。照搬前人的思想,往往只会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案例短评张一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教授: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公司经营战略实施工具,面世10年来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从目前美国一些商学院已经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就可见一斑。从理论上讲,平衡计分卡顺应了近年来公司经营目标从单纯对股东负责相对利益相关人负责的管理思想的转变。从技术上讲,平衡计分卡为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计划的设计和事后结果的评估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思路,是对公司高层关注的战略管理问题与基层关注的运营控制问题的一个对接和整合。同许多传统的公司业绩管理方式相比,平衡计分卡确实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例如,平衡计分卡能够始终将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作为核心目标,能够在业绩指标规划的时候就将员工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等。需要指出的是,平衡计分卡的这种整体化优点在传统的业绩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体系中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我个人的看法是就其本质而言,平衡计分卡方法只是传统的业绩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方法从单一的业务目标向多元化的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方向上一个扩展。这种“多元化的目标管理方法”在继承了传统的目标的管理方法的优点的同时也继承了目标管理方法的缺点。例如,在公司的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者公司自身对自己所在的市场的竞争形势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技术的过程中,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以及通过逐层分解得到的员工个人目标的设定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显然,目标本身是否达成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涉及到目标水平设定是否恰当的问题。如果由于上述的原因或者是对于公司刚刚进入的新的业务领域,当公司无法根据事后的结果对经营状况的好坏进行判断的情况下,传统的强调对工作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些涉及员工态度和行为的业绩管理方法可能就更适当一些。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如果像很多杰出的企业那样把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公司的一个关键目标的话,平衡计分卡思想的局限性可能就明显一些。詹正茂,中消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员: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计量评价体系,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现的过程联系起来,把企业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获利能力联系起来,通过评价体系使企业的组织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必须将企业的愿景、经营策略及竞争优势,转化成企业员工的绩效指标,以帮助企业落实企业的愿景与策略,这与绩效管理是共通的。只不过平衡计分卡涉及的范围较大、时间较长、难度更深,也不是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平衡计分卡之所以难度较高,关键在于企业必须先有明确的经营战略,再将其转化成为可以衡量的绩效指标,最后还要详细分解到员工的绩效指标。这些过程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恐怕不甚容易,必须全体动员(包括最高领导),耗费几个月(甚至历经几年的修正),甚至要聘请外界顾问来协助,以免闭门造车。平衡计分卡的运用1998年,通用汽车欧洲公司的战略委员会通过创建平衡计分卡,达到了提高整个企业联合度以及改善公司创新状况的目的。该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的8个业务单位和12个职能部门,遵照一个共同的流程和样式,开发了各自的计分卡。在美孚石油公司,平衡计分卡逐步成为个人计分卡的模板。“美孚的某个大集团正在从事个人计分卡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公司营销和提炼部专家Edward T. Lewis说道。根据Gartner Group 的调查说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最近由William M. Mercer对214个公司的调查中发现,88%的公司提出平衡计分卡对员工报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有帮助的,并且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非财务的考核方法在这些公司中被广泛运用于员工奖金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中。博意门的管理咨询专家早在1996年就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中国。目前在国内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在讨论平衡计分卡的推广与运用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研究平衡计分卡的学者也由最初的管理会计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战略管理领域。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构建平衡计分卡的步骤:1、准备。企业应首先明确界定适于建立平衡计分卡的业务单位。一般来说,有自己的顾客、销售渠道、生产设施和财务绩效评估指标的业务单位,适于建立平衡计分卡。2、首轮访谈。业务单位的多名高级经理(通常是6~12位)收到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背景材料,以及描述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的内部文件。平衡计分卡的推进者(外部的顾问,或者是公司中组织这一行动的经理)对每位高级经理进行访谈,以掌握他们对公司战略目标的了解情况。3、首轮经理讨论会。高级经理团队与推进者一起设计平衡计分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讨论中提出对公司使命和战略的各种说法,最终应达成一致。在确定了关键的成功因素后,由小组制定初步的平衡计分卡,其中应包括对战略目标的绩效评估指标。4、第二轮访谈。推进者对经理讨论会得出的结果进行考察、巩固和证明,并就这一暂定的平衡计分卡与每位高级经理举行会谈。5、第二轮经理讨论会。高层管理人员和其直接下属,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层经理集中到一起,对企业的愿景、战略陈述和暂定的平衡计分卡进行讨论,并开始构思实施计划。6、第三轮经理讨论会。高级经理人员聚会,就前两次讨论会所制定的愿景、目标和评估方法达成最终的一致意见,为平衡计分卡中的每一指标确定弹性目标,并确认实现这些目标的初步行动方案。7、实施。由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为平衡计分卡设计出实施计划,包括在评估指标与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在整个组织内宣传平衡计分卡,以及为分散经营的各单位开发出二级指标。(想了解中国股市更多内情,上市公司更多情报,请进股市特区……)8、定期考察。每季或每月应准备一份关于平衡计分卡评估指标的信息蓝皮书,以供最高管理层进行考察,并与分散经营的各分部和部门进行讨论。在每年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和资源分配程序中,都应包括重新检查平衡计分卡指标。文献《哈佛商业评论》将平衡记分法评为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根据有关权威调查显示,在《财富》排名前1000家公司中,55%以上已经实施了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或者它的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论文摘 要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项战略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有效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20世纪90年代早期,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评价未来组织绩效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的概念,此后,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标准管理实践被广泛引入到公司管理之中,简单而言,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1.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平衡计分卡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 (1)财务层面:衡量过去努力成果。 财务层面显示了公司的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有助于利润的增加,典型的财务目标涉及赢利、增长和股东价值。这个方面的重点是核心财务指标,它在概括经营单位采取的行动产生的可衡量性经济结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内部流程层面:有关重大企业流程,创新能力,学习及成长的内部衡量。 内部业务流程价值链的层面的业务流程分为创新流程与经营流程。创新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经营流程则包括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简单的说也就是确定客户需求,设计开发,制造营销,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内部流程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为了吸引并留住目标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的财务回报率期望,公司必须擅长什么核心经营流程,并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 (3)顾客层面:股东与顾客的外界衡量。 客户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公司期望获得的客户部分和市场部分。这个方面回答了下面这个问题:公司在解释及实施客户和市场战略,并创造最佳未来财务回报率方面做得如何。需要衡量的核心领域: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率。 2.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的理念: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理念,何为平衡?内部与外部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但是平衡并不意味着计分卡的所有方面在战略控制中处于平等地位,而要根据不同战略的不同要求,对重点方面实施重点监控。 二、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设计。 (1)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要注重保持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指标不但与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还要与短期计划要求一致。 (2)在选择考核指标时,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原则。 (3)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还要注意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从实施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时,一般设置25-30个左右的指标为宜,其中:财务维度包含3-4个指标;客户维度包括5-8个指标;内部流程包括5-10个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包括3-6个指标。 总之,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确保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和总体要求。 2.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平衡计分卡是描述战略的工具。为此,团队必须充分接触有关企业组织使命、远景、战略、竞争地位和员工核心能力的背景资料。 (2)根据企业战略设定平衡计分卡四个角度(财务、客户、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战略绩效目标。这一步开发的平衡计分卡可以看成企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后面的部门计分卡和个人计分卡将依次而定。 (3)在组织内传达战略并把绩效目标逐级落实到组织内各部门和个人。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是在这个步骤开发的,通过部门和个人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横向失衡和纵向不一致。 (4)将平衡计分卡和能力发展与浮动薪酬相挂钩。在这一步要确定员工的能力模型以发展员工的能力,同时要把能力发展的进展也计入员工的综合绩效评分中,用与薪酬直接挂钩的形式激励员工完善自己的能力。 使用平衡计分卡软件系统,定期汇报考核结果,根据评估分析对战略作相应调整,并重复上述流程。 3.运用平衡计分卡应注意的问题。(1)内部管理需要成本,平衡计分卡的全面增加了使用它的难度,对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增大、加大了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之前要注意权衡成本与效益,只有净收益为正时,才可决定使用。(2)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模式,因行业背景文化战略目标不同,衡量指标也不同,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也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改变的。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系统,并根据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3)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并不是孤立的,要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清楚的战略意识,仅仅依靠平衡计分卡来发现并制定战略是不切实际的,若运用不当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比如有: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企业;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等企业组织。总之只有那些拥有明确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才更具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岩芳等.平衡计分卡: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具.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3). [2]李鑫.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财务评价中的运用.会计师.2009(4).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都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建立和规范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财务成本管理论文题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关于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探讨
2、我国增值税改革问题研究
3、试论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5、企业的增长管理问题研究
6、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7、ⅹⅹ公司的税收筹划
8、ⅹ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9、ⅹⅹ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10、ⅹⅹ企业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11、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研究
12、ⅹ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14、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研究
15、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6、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7、XX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预警
18、我国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19、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20、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约束研究
21、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22、实物期权在R&D决策中的运用
23、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24、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5、财务失败与预警机制问题的探讨
26、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及激励问题的研究
27、我国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完善
28、企业理财中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
29、浅析融资租赁的风险及其防范
30、试论企业生命周期与资本结构
3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的探讨
3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33、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34、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问题分析
35、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分析
36、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37、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38、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9、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40、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41、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4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43、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
44、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思考
45、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
46、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47、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48、公司财务危机原因探析
49、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50、 规范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初探
51、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研究
52、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与方式研究
53、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54、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研究
55、企业的存货管理研究
56、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57、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58、基于债权人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
59、论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60、基于投资人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
61、论责任会计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62、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63、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及监管的研究
6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对策研究
65、质量成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6、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67、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68、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研究
69、 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0、 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
71、ⅹⅹ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73、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
74、某企业财务报表综合评价
75、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76、某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研究
77、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78、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79、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机制研究
财务成本管理机制探讨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做好成本管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本文就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注重成本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此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愈发激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成为必然。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十分重要。
1.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不重视成本核算
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都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建立和规范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没有真正把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领导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往往忽视了成本核算,更有甚者不懂成本核算,因而忽略了对企业成本核算来说相当重要的生产车间、仓库、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而分步法、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重复、单一品种生产类型,致使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成本耗费的全貌,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更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部分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使得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理由并不充分。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按照新《会计法》对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更没有提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合理化建议,这些都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极为不协调。
管理手段较为混乱
首先,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成本核算较为混乱。其次,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有偏差。在成本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所构成,每一个环节都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仍滞留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其成本核算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的策略
企业管理者应该强化成本意识
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的每项业务、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因此,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仍在于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控制意识,调动了全体人员管理成本的自觉性,使其有效地参与到成本费用的节约管理工作中,从而不断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并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目的。
正确选择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分配,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因此,成本核算方法应和一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同时,要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类型并结合管理上的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要求。由于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中的主体,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深入研究财务新理论、新业务、新规则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努力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手段
首先,强化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成本管理手段信息化是提高现代化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由于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产成品生产、物流状况、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实现数字化,并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生成成本核算有用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不但增强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
其次,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我们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着力解决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把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的执行人,并且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将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做到了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结束语
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认为,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迎接各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小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
[2] 吴飞燕.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 〔J〕.考试周刊,2009(21).
[3]李亚东.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2010(1).
1.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e 时代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 3.HR管理的e化生存 4.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5. Internet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8.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11.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 12.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13.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5.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1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17.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8.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19.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1.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22.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23.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24.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6.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7.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2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29.公关宣传研究 30. 公务员管理研究 31. 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32. 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作用 33. 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关于人力资源现状与整体开发的对策思考 35. 广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36. 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37. 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38. 广东省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39. 广东省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40. 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41. 广东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42. 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43. 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 44. 国有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的现状及出路 45.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47.机构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8.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49.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0.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 51.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2.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 53.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54.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5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56.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7.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58.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 59.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60.经理层持股问题探析 61.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2.经理层业绩评价与考核 63.经营者股票期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64.竞争、冲突与组织(企业)改革 65.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66.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67.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68.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69.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 70.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71.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72.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 73.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74.论农业剩余劳动力 75.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难与障碍 76.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7.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78.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79.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8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81.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82.论现代企业领导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83.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4.面试技术及其运用 85.民营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员选用问题研究 8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7.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88.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89.某企业员工结构与岗位分析 90.某企业员工培训实践 81.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8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83.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设计 8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下岗再就业的冲击 8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86.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8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8.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89.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100.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101.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02.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103.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 104.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105.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106.企业管理中信息传播技巧探讨 107.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08.企业国际化与人才吸引 109.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10.企业劳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111.企业内部员工层流机制与激励效应 112.企业人才招聘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1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114.企业人员测评体系的构建 115.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116.企业文化的建设 117.企业文化个性研究 118.企业文化管理试探 119.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120.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12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122.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管理关系研究 12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24.企业文化与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 125.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12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127.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及策略 128.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29.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130.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1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132.企业员工考评模式创新 133.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34.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35.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136.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13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 138.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139.浅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40.浅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兴国战略 141.浅议领导者离职审计 142.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143.人际交往的艺术 144.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 145.人力资源的e变革 146.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147.人力资源的新趋势与E化 14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4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150.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5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152.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15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154.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55.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 156.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与计量 157.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5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59.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有企业改革 160.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61.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研究 16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63.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64.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65.如何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166.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6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168.社会保障的融资问题研究 169.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0.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 171.失业问题研究 172.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3.试论股权薪酬制的适用条件 174.试论股指期货 17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76.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177.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178.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179.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180.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81.谈谈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及其政策思考 182.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183.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 184.危机公关研究 185.我国/广东人才招聘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包括电子招聘) 186.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187.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188.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189.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 190.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181.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8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83.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动力机制 186.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 187.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88.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19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0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0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203.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04.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5.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6.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07.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08.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09.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210.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211.现代企业创新管理 212.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1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214.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215.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216.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217.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21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 219.现代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20.现代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分析 22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22.现代企业文化管理 223.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24.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研究 225.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 22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2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228.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229.心理测验在人员测评中的应用 23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 231.信息化与广东优先实现现代化研究 232.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33.业绩评价与员工激励研究 234.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研究 235.议高薪养廉 236.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 237.员工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238.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39.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40.政府员工制的评价 241.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242.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24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24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245.知识经济与知识经营 246.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247.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248.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49.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250.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51.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252.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253.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254.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55.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256.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257.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5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9.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1、结合本单位情况,浅谈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3、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和特点。 4、结合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组织战略”,论述这句话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5、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和积极地影响。 6、结合熟悉的组织情况,做一份08年度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7、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供需平衡应考虑哪些因素。 8、结合论文,谈下论据、论证及论点。 9、人力资源管理即使科学,也是艺术,在实践中怎样把握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绩效管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1、评价中心概念及方法。 12、人力资源管理分为选、育、用、留、“出”几个环节,即人员“出”(离职)也是人力管理的范围,请谈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的理解。 1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的范畴,管理有五个职能:选才、用才、培才、留才、展才。这五个职能有哪些特点? 14、培训与开发的区别和联系。 15、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1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方式、方法、步骤是什么?
回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平衡计分卡无疑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它的发明者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会计学者,他曾发明了会计中著名的作业成本法(ABC)。作为会计学教授,卡普兰深谙用财务数据来反映企业价值创造成果的局限性:这些基于过去活动的数据,既有欺性,又非常片面,它忽略了所有不能进行财务量化的重要方面。 比如说,两个CEO,一个当年为公司获取了1000万的利润增长;而另一位的业绩反映在当年财务报告上却不甚乐观,利润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200万元。这样看来,似乎第一个CEO绩效更好。这是单纯进行财务业绩的考量带给人的错误导向,它抹杀了公司经营中其他的重要方面。 如果说实际情况是第一个CEO为了在退休前最后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解散了公司一个大有前途的新兴事业部,变卖了他们的办公大楼,从而多获得了2000万的营业外收入;而第二个CEO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市场深耕,不但新开了10个区域分公司,市场份额增幅达到20%,还争取到了200万的新客户,这一年的投入很大,利润自然减少,但对未来却大有裨益。因此说来,哪个才是真正的优秀CEO呢? 这个小例子也许会让今天的资深管理者们觉得小儿科,但是它是人们在尝试摆脱单纯以财务指标反映企业价值的局限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一个微小缩影。 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尚且适用;但在信息社会里,当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超过有形资产时,单以会计核算来反映企业绩效的弊端就日益明显。 一个公司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平衡过程,因此,任何单一的、粗暴的评价方式都会产生不当的错误导向。因此,基于对企业价值观的重新认识—企业不再仅仅作为追求利润的主体,而是一个向客户、股东、员工、社区乃至社会提供价值的主体,追求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组织学习和成长的四维平衡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1992年,卡普兰和他的合作者大卫·诺顿发表了他们第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评价指标》,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诞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平衡计分卡都只是一个衡量组织绩效的工具。而从1996年平衡计分卡被引入中国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它也一直作为绩效管理工具,但是不与战略挂钩,这样的绩效评价就成了无的放矢。 随着在实践中对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从他们的第一本专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开始,卡普兰和诺顿逐渐把平衡计分卡发展成为战略管理工具,因为高绩效只是成功实施战略的结果,从源头进行管理才能真正解决组织的问题。 平衡计分法在四个方面纠正了单向度考核的失衡,它取得了外部和内部、所要求的成果和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定量和定性以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让企业从单一的追求利润转化为真正地关注组织的成长,这也正是企业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 虽然平衡计分卡有诸多优点,从实践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并不是一个“易用”的工具。 比如,平衡计分卡中的一些条目是很难描述清楚或者衡量出来的,建立非财务指标就是一个这样的难题。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同时,保持平衡计分卡实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平衡计分卡的另一个缺点是它很难去执行。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5~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对于会计专业的论文来说,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很重要,好的题目能够提供论文的核心信息、方便读者快速地了解一篇论文大致内容,还能方便审稿者迅速评价论文,决定该论文的取舍。本文整理了 100个“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以供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一: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2、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车联网服务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 3、建筑业人工成本上涨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4、我国军民融合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价值驱动因素研究 6、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7、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8、融资约束与企业贸易模式选择 9、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提升研究 1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11、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12、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13、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变动对财务竞争力的影响 14、化石能源低位下的中国碳减排成本研究 15、融资方式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16、S公司物流海运成本优化 17、N公司EPC项目成本超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8、内部控制视角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9、HQ公司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20、大型设备吊装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 21、 2017年第四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22、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 23、 关于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24、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25、 网络经济对传统金融会计的影响 6、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27、 浅述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 28、 浅谈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 29、 2018年第一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30、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31、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32、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分析 34、 金融会计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 35、 新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研究 36、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策略 37、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38、 分析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 39、 应用型高校金融会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40、 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41、 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召开 4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防范路径 43、 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风险分析 44、 加强企业金融会计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5、 浅析金融会计 46、 浅谈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问题 47、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8、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9、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的塑造 5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对策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二: 51、Z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52、NX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3、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54、辽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 55、J银行N支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 56、K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57、基于商誉-净资产模型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 58、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59、表外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60、在华外资银行盈利能力差异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61、H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研究 62、评估机构伦理气氛与评估师越轨行为关系研究 63、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内部治理机制研究 64、地方高校预算控制体系研究 65、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66、我国上市钢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及应用研究 67、政治关联对铁路债务融资能力影响及风险管控研究 68、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69、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广告支出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70、岳池县农村白酒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71、基于财务视角的电力基建工程风险控制研究 72、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分析 73、出口代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评价 74、利率市场化环境下HF农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构建研究 75、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6、齐二机床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77、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78、A航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79、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80、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研究 81、 金融会计风险在企业中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82、 如何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83、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84、 如何发挥金融会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85、 安徽省金融会计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 86、 浅谈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7、 保险行业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8、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89、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探讨 9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 91、 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9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4、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5、 结合金融会计的角度探讨金融风险防范 96、 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应用 97、 以金融会计服务促进区域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98、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99、 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10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财务管理 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财务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汽车经销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问题研究
2、水利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研究
3、影院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4、新三板 教育 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5、财务视角下的风电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6、 保险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7、混合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8、ZY 油田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9、SH 石油工程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0、S 高校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11、Z 油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运行研究
12、作业基础预算在 MA 钻井公司生产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3、X 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14、陕八建 A 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5、K 医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16、PG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7、GS 合成钛业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8、财务共享模式下费用报销管理的研究
19、我国县级公立医院预算目标制定、行为影响及后果
20、基于全生命周期的 Y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21、战略预算管理在 H 公司的应用研究
22、暴风集团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的探讨
23、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研究
24、基于财务共享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5、LSX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研究
26、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27、D 博物馆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28、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财务风险研究
29、SZ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30、基于共享服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31、基于博弈论的 JTL 建筑公司纳税筹划分析
32、M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研究
33、XJ 集团预算松弛问题研究
34、基于作业成本法的 A 煤炭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35、风帆公司并购 Q 集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36、兴宏建筑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7、尤洛卡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8、H 保险公司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39、D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0、GX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41、HG 酒店战略预算管理研究
42、Z 公立医院绩效预算管理研究
43、C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实施研究
44、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国旅的应用研究
45、S 公司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46、W 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7、绵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与财务绩效研究
48、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招生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9、湖南省 儿童 医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
50、美容品牌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 ERP 环境下 S 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52、基于 的财务业务外包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
54、平衡计分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基于财务视角下 M 电业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56、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 B 集团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57、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58、W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9、蒙东协合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60、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
61、利宇新能源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2、H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问题及改进研究
63、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在 L 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64、苏里格气田 D 区天然气产量预测与作业预算 方法 研究
65、新疆油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66、林木资源可持续利用视阈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研究
67、基于 WEB 的高校上网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8、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69、书店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与实现
70、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研究
3、 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
4、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5、 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6、 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形成机理研究
7、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8、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9、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10、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
11、 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1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13、 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14、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5、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6、 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研究
17、 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
18、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20、 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1、 制度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23、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2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25、 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26、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
27、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
28、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实证研究
29、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30、 组织合法性视角下的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1]浅析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方式与对策
[2]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思考
[3]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4]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融合途径
[6]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7]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8]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10]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3]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与分析
[14]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15]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实践融合
[16]略论如何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7]浅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18]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
[19]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
[20]试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2]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究
[2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4]大数据视域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5]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26]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探究
[27]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应用比较
[28]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2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讨
[30]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与举措探析
[31]“大智移云”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基于财务共享视角
[3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策略研究
[33]财务会计工作中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分析
[34]关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35]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刍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哪个好写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这是题目,你可以写写平衡计分卡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写我国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就OK了!
回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平衡计分卡无疑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它的发明者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会计学者,他曾发明了会计中著名的作业成本法(ABC)。作为会计学教授,卡普兰深谙用财务数据来反映企业价值创造成果的局限性:这些基于过去活动的数据,既有欺性,又非常片面,它忽略了所有不能进行财务量化的重要方面。 比如说,两个CEO,一个当年为公司获取了1000万的利润增长;而另一位的业绩反映在当年财务报告上却不甚乐观,利润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200万元。这样看来,似乎第一个CEO绩效更好。这是单纯进行财务业绩的考量带给人的错误导向,它抹杀了公司经营中其他的重要方面。 如果说实际情况是第一个CEO为了在退休前最后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解散了公司一个大有前途的新兴事业部,变卖了他们的办公大楼,从而多获得了2000万的营业外收入;而第二个CEO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市场深耕,不但新开了10个区域分公司,市场份额增幅达到20%,还争取到了200万的新客户,这一年的投入很大,利润自然减少,但对未来却大有裨益。因此说来,哪个才是真正的优秀CEO呢? 这个小例子也许会让今天的资深管理者们觉得小儿科,但是它是人们在尝试摆脱单纯以财务指标反映企业价值的局限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一个微小缩影。 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尚且适用;但在信息社会里,当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超过有形资产时,单以会计核算来反映企业绩效的弊端就日益明显。 一个公司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平衡过程,因此,任何单一的、粗暴的评价方式都会产生不当的错误导向。因此,基于对企业价值观的重新认识—企业不再仅仅作为追求利润的主体,而是一个向客户、股东、员工、社区乃至社会提供价值的主体,追求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组织学习和成长的四维平衡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1992年,卡普兰和他的合作者大卫·诺顿发表了他们第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评价指标》,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诞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平衡计分卡都只是一个衡量组织绩效的工具。而从1996年平衡计分卡被引入中国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它也一直作为绩效管理工具,但是不与战略挂钩,这样的绩效评价就成了无的放矢。 随着在实践中对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从他们的第一本专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开始,卡普兰和诺顿逐渐把平衡计分卡发展成为战略管理工具,因为高绩效只是成功实施战略的结果,从源头进行管理才能真正解决组织的问题。 平衡计分法在四个方面纠正了单向度考核的失衡,它取得了外部和内部、所要求的成果和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定量和定性以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让企业从单一的追求利润转化为真正地关注组织的成长,这也正是企业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 虽然平衡计分卡有诸多优点,从实践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并不是一个“易用”的工具。 比如,平衡计分卡中的一些条目是很难描述清楚或者衡量出来的,建立非财务指标就是一个这样的难题。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同时,保持平衡计分卡实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平衡计分卡的另一个缺点是它很难去执行。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5~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设计理念与应用浅析廖晓慧 李宏摘 要:随着平衡计分卡(BSC)在中国的不断扩展,就其应用实践来看,存在着对BSC的基本设计理念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BSC并没有作为"一个具有很高价值的战略实施工具"发挥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从设计理念的角度重新审视BSC,对于提高我们对其充分认识与有效运用是不无裨益的.关键词:BSC;战略管理;设计理念;应用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06)03-0010-03作者简介:廖晓慧(1980-) 女,安徽金寨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作者简介:李宏(1979-)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共公管理学院教师.作者单位:廖晓慧(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李宏(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参考文献:[1]林俊杰.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M].华夏出版社,2003.[2]Irv Beiman,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金燕,白面告,林锐.平衡计分卡应用实务[M].海天出版社,2004.[4]吴少勇.试论平衡计分卡[J].商业研究,2003,(20).[5]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05,(2).[6]Robert S Kaplan & David P Strategy Focused Organization: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1.中国企业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过去,公司有两个部门负责监督业务单位的绩效:公司的发展部负责制定战略;财务部保存历史记录,编制预算和评估短期绩效。发展战略家们制定出五年和十年计划,财务部制定一年预算方案,并进行短期预测,两个群体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而现在,平衡计分卡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财务指标是在由财务部执行的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他三个维度的指标使发展部的长期战略目标具有了可评估性。战略开发和财务控制的强有力结合,为经理们提供了有效的业绩衡量工具。概 念平衡计分卡:它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指导方法,就是说,在我们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指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不能只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构成的;2、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得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然后再分解到每个部门里面的每一个员工。这样就把员工的日常工作,跟企业战略目标建立一个自然的联系。为什么叫“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平衡”体现在几个方面:短期与长期的平衡: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建设要获得持续的收入而不是某一次的“中大奖”。BSC正是以战略的眼光,合理的调节企业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平衡计分卡的四部分中,有的指标是超前的,而有的指标是滞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尽管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但财务指标却与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非财务指标密不可分。只有两方面都得到改善,企业的战略才能得到实施。指标间的平衡:在指标设置的权重上,四个指标应该一视同仁,而没有偏向。在这方面,跟我们以前惯用的“短板管理”有很大差异。原因就在于“短板管理”往往是短期的,所以倾向性很强;而BSC是长期的战略评估,所以必须要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所偏废,那么即使其它三方面做的非常好,企业最后必然还是失败的。因为它的循环发生了断裂,到后期必然成为企业的“短板”,限制企业的发展。内 容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通过这个全面的衡量框架,它能帮助企业分析哪些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哪些是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促使企业员工完成目标。财务方面。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绩效衡量方面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常见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尽管由于企业战略的不同,在长期或短期对于利润的要求会有所差异。但毫无疑问,从长远角度来看,利润始终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客户方面。平衡计分卡的客户方面衡量包括客户的满意程度、对客户的挽留、获取新的客户、获利能力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现今这个客户至上的年代,如何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客户角度正是从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考验企业的表现。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平衡计分卡方法把革新过程引入到内部经营过程之中,要求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这些过程能够创造未来企业的价值,推动未来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是否建立起合适的组织、流程、管理机制,在这些方面存在那些优势和不足。内部角度从以上方面着手,制定考核指标。学习和成长方面。组织的学习和成长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人才、系统和组织程序。平衡计分卡会揭示人才、系统和程序的现有能力和实现突破性绩效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投资改进。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和企业能力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唯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笑到最后。• 学习与成长:我们未来能够维持优势吗?• 业务流程角度:我们必须擅长什么?• 顾客角度:客户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 财务角度:我们的财务营运表现如何?• 平衡计分卡为什么是这4个方面?平衡计分卡是罗伯特•卡普兰针对一般企业的战略需要所设计的。财务指标是企业最终的追求和目标,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物质保证;而要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而要满足客户,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而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前提是企业及员工的学习与创新。也就是说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循环,从四个角度解释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满足的四个因素,并通过适当的管理和评估促进企业发展。而当某一个循环结束后,企业又会面临新的战略目标,从开始新的创新,新的循环。可以说利润策略、客户策略、内部行为策略、学习策略基本囊括了一般企业在发展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所以平衡计分卡是由这四方面构成。平衡计分卡是不是只能是这四个方面?其实罗伯特卡普兰在创建平衡计分卡的时候,所针对的是一般企业,提出的四个方面也是一般的解决思路。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适当的加以变通。利润策略、客户策略、内部行为策略、学习策略并不一定体现在所有企业上,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只有这四个方面。比如说我在另一篇“由平衡计分卡看中国烟草未来”的文章中就强调,烟草业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要加强品牌建设;类似的,金融企业要加强风险监控,石油行业要加入“应对外部局势变化”等等。所以在实际中,也许是三个方面,也许是五个方面或者更多,也许还是四个方面但内容发生替换。照搬前人的思想,往往只会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案例短评张一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教授: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公司经营战略实施工具,面世10年来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从目前美国一些商学院已经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就可见一斑。从理论上讲,平衡计分卡顺应了近年来公司经营目标从单纯对股东负责相对利益相关人负责的管理思想的转变。从技术上讲,平衡计分卡为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计划的设计和事后结果的评估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思路,是对公司高层关注的战略管理问题与基层关注的运营控制问题的一个对接和整合。同许多传统的公司业绩管理方式相比,平衡计分卡确实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例如,平衡计分卡能够始终将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作为核心目标,能够在业绩指标规划的时候就将员工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等。需要指出的是,平衡计分卡的这种整体化优点在传统的业绩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体系中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我个人的看法是就其本质而言,平衡计分卡方法只是传统的业绩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方法从单一的业务目标向多元化的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方向上一个扩展。这种“多元化的目标管理方法”在继承了传统的目标的管理方法的优点的同时也继承了目标管理方法的缺点。例如,在公司的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者公司自身对自己所在的市场的竞争形势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技术的过程中,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以及通过逐层分解得到的员工个人目标的设定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显然,目标本身是否达成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涉及到目标水平设定是否恰当的问题。如果由于上述的原因或者是对于公司刚刚进入的新的业务领域,当公司无法根据事后的结果对经营状况的好坏进行判断的情况下,传统的强调对工作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些涉及员工态度和行为的业绩管理方法可能就更适当一些。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如果像很多杰出的企业那样把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公司的一个关键目标的话,平衡计分卡思想的局限性可能就明显一些。詹正茂,中消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员: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计量评价体系,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现的过程联系起来,把企业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获利能力联系起来,通过评价体系使企业的组织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必须将企业的愿景、经营策略及竞争优势,转化成企业员工的绩效指标,以帮助企业落实企业的愿景与策略,这与绩效管理是共通的。只不过平衡计分卡涉及的范围较大、时间较长、难度更深,也不是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平衡计分卡之所以难度较高,关键在于企业必须先有明确的经营战略,再将其转化成为可以衡量的绩效指标,最后还要详细分解到员工的绩效指标。这些过程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恐怕不甚容易,必须全体动员(包括最高领导),耗费几个月(甚至历经几年的修正),甚至要聘请外界顾问来协助,以免闭门造车。平衡计分卡的运用1998年,通用汽车欧洲公司的战略委员会通过创建平衡计分卡,达到了提高整个企业联合度以及改善公司创新状况的目的。该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的8个业务单位和12个职能部门,遵照一个共同的流程和样式,开发了各自的计分卡。在美孚石油公司,平衡计分卡逐步成为个人计分卡的模板。“美孚的某个大集团正在从事个人计分卡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公司营销和提炼部专家Edward T. Lewis说道。根据Gartner Group 的调查说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最近由William M. Mercer对214个公司的调查中发现,88%的公司提出平衡计分卡对员工报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有帮助的,并且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非财务的考核方法在这些公司中被广泛运用于员工奖金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中。博意门的管理咨询专家早在1996年就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中国。目前在国内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在讨论平衡计分卡的推广与运用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研究平衡计分卡的学者也由最初的管理会计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战略管理领域。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构建平衡计分卡的步骤:1、准备。企业应首先明确界定适于建立平衡计分卡的业务单位。一般来说,有自己的顾客、销售渠道、生产设施和财务绩效评估指标的业务单位,适于建立平衡计分卡。2、首轮访谈。业务单位的多名高级经理(通常是6~12位)收到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背景材料,以及描述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的内部文件。平衡计分卡的推进者(外部的顾问,或者是公司中组织这一行动的经理)对每位高级经理进行访谈,以掌握他们对公司战略目标的了解情况。3、首轮经理讨论会。高级经理团队与推进者一起设计平衡计分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讨论中提出对公司使命和战略的各种说法,最终应达成一致。在确定了关键的成功因素后,由小组制定初步的平衡计分卡,其中应包括对战略目标的绩效评估指标。4、第二轮访谈。推进者对经理讨论会得出的结果进行考察、巩固和证明,并就这一暂定的平衡计分卡与每位高级经理举行会谈。5、第二轮经理讨论会。高层管理人员和其直接下属,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层经理集中到一起,对企业的愿景、战略陈述和暂定的平衡计分卡进行讨论,并开始构思实施计划。6、第三轮经理讨论会。高级经理人员聚会,就前两次讨论会所制定的愿景、目标和评估方法达成最终的一致意见,为平衡计分卡中的每一指标确定弹性目标,并确认实现这些目标的初步行动方案。7、实施。由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为平衡计分卡设计出实施计划,包括在评估指标与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在整个组织内宣传平衡计分卡,以及为分散经营的各单位开发出二级指标。(想了解中国股市更多内情,上市公司更多情报,请进股市特区……)8、定期考察。每季或每月应准备一份关于平衡计分卡评估指标的信息蓝皮书,以供最高管理层进行考察,并与分散经营的各分部和部门进行讨论。在每年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和资源分配程序中,都应包括重新检查平衡计分卡指标。文献《哈佛商业评论》将平衡记分法评为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根据有关权威调查显示,在《财富》排名前1000家公司中,55%以上已经实施了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或者它的理念。
论平衡绩效记分法在战略促销中的应用内容摘要:促销中的急功近利的现象往往是由于在促销评价中过分关注短期利益所造成的,本文根据促销管理的特点提出运用平衡记分法进行绩效评价的内容和具体指标,并指出由于促销管理系统是以企业营销战略为主线的,因此平衡记分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在促销管理中实施战略制导。关键词:促销管理 绩效评价 平衡记分卡10多年间,促销手段在我国从无到有,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国大型百货商场周末及节假日促销率已达到100%,促销活动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打折发展到抽奖、优惠券、买赠、路演售卖等花样百出的活动。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促销活动和促销管理,只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上,通常建立在战术和技巧层面上,而企业过分偏重战术和技巧,随意性很强,没有整体观和系统观,这导致了一些无计划的过多过频的促销活动以及相互雷同的促销方式的发生;在对促销效果的评价上,也常以短期的财务指标——促销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利润作为评判标准,似乎促销已成为采用短期行为获得短期利益的一项活动,从而不利于公司整体营销战略决策的实施。那么促销究竟是一项怎样的活动,如何评价才更有意义?本文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战略视角下的促销是一项多目标决策促销,顾名思义,就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销量的活动。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基于战略、战术和操作的三个层面,可将促销活动分为战略类、战术类、操作类等三个类别。战略类的促销是由公司统一规划的全局性大型促销,一般是年度性安排,在每年的年度计划中就详细列明了促销的主题、目的、时间和重点推广的市场等等促销要素,其主要目的是在企业的品牌塑造、新产品推广、竞争策略等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战略型促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战略导向性和很强的计划性。战术类促销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作为应对市场偶然或紧急性突发事件,一般实行预案管理,以便在应对紧急事件时有所准备。如区域内短期突发性焦点新闻、因产品投诉而可能引发的公众危机或社会影响、竞争对手的破坏性进攻等。战术类促销强调在遵循公司战略导向的前提下,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侧重战术和技巧。操作类促销是配合区域市场营销所开展的一般性促销活动,公司提出整体方案要求,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和具体实施,其目的性也较为明确,一般集中在对市场上的一些经常性的问题处理上,如增加网点、打击窜货、拉动销量、维系客户关系等。由于公司往往对这些经常性的问题都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因此,操作类促销重在切实地将公司的营销战略意图执行下去。这三个层次的促销活动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金字塔形促销管理系统,公司的战略导向是这个系统的主线,在金字塔顶端是战略类的促销,中部为战术类的促销,底部为操作类促销,是整个促销管理系统的基础。基于不同层次的促销活动其目的也不相同,战略类的促销和操作类的促销着眼于促销活动所带来的长期的影响,而战术类促销则着眼于短期问题的解决。因此,作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促销活动不单是为了提升短期内的销量,更应具有战略性与整体性,从而成为一项多目标的决策,其主要目标有:一是短期的销量提升,这是促销活动最直接的目标;二是保持、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既抢占了竞争先机又是对抗外来竞争最有效的手段;三是抑制打击竞争对手,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对竞争对手会起到威慑作用,在竞争对手纷纷效仿的时候,已经获得了竞争先机;四是培育成熟的顾客群体,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拥有满意的顾客还不够,开店要的是忠实的顾客,拥有多少顾客才能损益平衡,比做多少销售额才能损益平衡更有意义,不断创造让顾客上门的理由,因此短期的销量不是重点,提袋率与客单价才是重点,培育一批成熟并具有一定忠诚度的消费者群体,才能最终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五是结成良好的供应链联盟,促销活动是一次厂商的联合行动,供应商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供应商的大力支持,对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促销活动与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吸引更多知名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目前在促销活动中对战术和技巧的偏重,反映了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不仅膨胀了促销金字塔的中部,而且由于忽略战略上的一贯性和系统性,还将导致整个促销管理系统的主线不清晰,方向不明确;同时对操作类促销活动的忽视,有可能使促销金字塔系统因为基础不稳固而坍塌。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在对促销绩效的评价中过分强调短期利益目标,而忽略了其他目标,结合促销的多目标性,对促销绩效的评估不应仅仅局限于事后的短期利益评估上,如何从战略层面系统地思考促销管理活动,避免目前在促销管理中的盲目跟风和随意性,让促销真正成为企业营销系统中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并能对组织产生长期利益的活动。如何选择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促销管理中的短视行为,应是营销经理们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用平衡记分法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Kaplan与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一系列指标间达成平衡,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之间的平衡。以公司整体目标产生长期绩效为出发点,将短期财务指标作为长期绩效的补充,最终目的在于对长期获利能力的改善。通过使管理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从对结果的反馈思考转向到对问题原因的实时分析来获得平衡。该方法与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中过于重视财务指标不同的是,该方法分为四个方面的指标,代表了三个利害相关的群体:股东、客户、员工,确保企业组织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战略的实施。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层面的指标,财务指标是过去绩效的反映,不仅可以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对于盈利状况的改善情况,而且财务目标是计分卡四个层面目标与量度的焦点。顾客指标: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是企业实施差异化经营的主要策略,这些目标客户及其所形成的细分市场不仅代表了公司的财务目标和收入的来源,而且在平衡计分卡中,也是以市场及顾客需求为特定目标的,所以,顾客层面中的成果量度包括:满意度、忠诚度等指标,以此诠释企业的使命与策略,并把它转换成目标顾客和细分市场的特定目标。内部流程指标:将企业内部流程分成三个流程,这三个流程可供企业建立共同的内部价值链模式:创新流程:企业研发新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细分市场中顾客的需求。营运流程:是价值创造的增值过程,此流程从收到顾客订单开始至送出产品给顾客为止。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保修期、定期维修、退货的处理及付款手续或退货处理。学习与成长指标: 这个层面为其他层面的绩效突破提供手段。平衡记分法实施的目的和特点之一就是避免短期行为,强调未来投资的重要性。员工作为企业最大的财富,应更关注对员工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投资。因此包括:员工的生产力、员工满意度、员工的忠诚度等指标。上述四个层面指标的平衡,使得平衡记分卡成为能 “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即运用平衡记分卡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互为关联、相互支持的绩效计划体系,并将平衡记分卡融入到绩效指导反馈及考核激励中去,以此来推动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自觉地去实现预定的绩效计划,从而确保公司的“战略导向”。其中平衡记分卡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并有效实现与公司战略的对接,是能否实现公司“战略制导”的关键。战略视角下的促销平衡绩效记分法在促销的多目标中,既有获得短期利润的短期目标、也有扩大市场占有率、改善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等中长期目标,从营销战略观点上看,营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顾客的满意而获得利润,也就是说无论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紧密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促销能否获得利润仍是评价的核心。而利润来源于顾客的满意,因此对促销活动的评估不仅需要分析事后短期的促销成效,也更应关注通过顾客满意所获得的长期盈利能力,故而绩效评价指标应覆盖三个主要领域:考察促销活动的当前盈利性指标、分析促销活动盈利的影响力指标以及通过组织改进所获得的促销活动的盈利的增长潜力指标。基于平衡记分法是利用多个层面,旨在获得长期获利能力改善的绩效评估方法,又由于平衡记分法能够融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与公司战略对接,就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的制导”,因此将平衡记分法运用于促销管理中,能够从营销战略角度整体地系统地评价促销活动绩效。鉴于促销活动的特点,参考Kaplan和Norton所提出的角度和指标,本文提出基于战略视角下的促销平衡绩效记分法(BSC-PM),从四个角度对促销活动进行评价:财务价值、客户导向、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性。在百货业中,采用赠券促销的方式非常普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为消费满一定金额,即赠送一定金额的优惠券用于再购物。下面就以百货业中赠券促销活动为例,阐述各角度在促销平衡记分绩效衡量体系中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指标。财务价值作为促销活动的重要结果性指标,财务价值反映了促销活动所需要实现的所有目标的中心。利润目标的完成会获得直接的收益,因此促销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比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促销成本指标 促销活动成本:指在本次活动中,商场为了让活动更加积聚人气,促销面更大,全部承担或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商品折扣所产生的成本。促销费用指标 促销活动宣传费:指为宣传本次促销活动而投放的报纸、电视等媒介广告费用、POP制作费用、布置促销陈列,包括促销背景板、促销造型、专门促销台搭建费用以及路演等活动费用。促销活动管理费用:指为本次促销活动专门聘请的临时人员费用和人员加班的额外支出。促销产出指标 活动期营业收入:指促销活动期间,该商场的总销售收入。活动期利润:指活动期间,该商场总利润。活动期开单量:指促销活动期间,商场开出销售单总数量。活动期平均客单价:指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者平均购物总金额。活动期顾客提袋率:指促销活动期间,购买商品消费者所占比例。客户导向对于商家而言,客户既包括顾客也包括供应商,培育成熟的顾客群体和结成良好的供应链联盟是促销活动的主要目标。对于顾客群体而言,该类指标旨在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以及评价企业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的大小;对于与促销联系非常紧密的供应商而言,该类指标旨在反映供应商与商家之间在促销活动上的友好合作程度,用以调整促销活动的方式和策略。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既应集中于体现顾客对促销活动的参与意志、反映顾客的需求,如优惠券发放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同时也要反映在促销的过程中厂商合作程度,如厂商合作度等等。内部流程作为结果指标,促销活动的财务价值和客户导向的改善必须依赖于驱动指标的实现。内部流程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共享、协调角度来驱动促销活动的结果指标的改善。可以从创新流程、营运流程和服务流程三个流程的角度来设计内部流程的相关指标。创新流程着重于对能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的新的促销方式的评价,营运流程反映企业在促销活动中的内部协调以及促销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后通过服务流程反映促销活动期间的企业服务水平。创新流程指标 创新促销方式占促销活动总次数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商家通过在促销方式上的创新以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能力。创新促销方式采用提前期:该指标反映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采用新促销方式提前的时间。营运流程指标 促销活动平均准备时间:促销活动的准备主要由营销部门完成,但其他部门的协助也必不可少,通过该指标反映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状况。促销反应时间:竞争对手开展促销活动后,本企业采取行动应对的时间。未完成计划目标的促销活动比率:计划目标是指促销活动中的结果指标目标,通过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计划与实际间的差距,便于未来的计划设定以及差距分析。服务流程 兑换赠券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与工作人员的效率、服务站点的设置以及赠券兑换手续的复杂程度有关。学习与成长性 促销活动的学习和成长性关系到公司的促销管理体系所能带来的长期利益。一个健康和稳固的促销管理体系才能带来持续的长期利益。从促销管理体系的架构看,三类促销活动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格局,促销活动要素应与公司的营销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员工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促销活动中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也是应关注的问题。战略类促销比例、战术类促销比例以及操作类促销比例:分析期内各类促销活动次数占总促销活动次数的比例。员工培训次数:是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的有效方式。员工满意度:公司内员工对促销活动的满意程度,从一个侧面将会反映员工对促销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的效率。在金字塔形的促销管理系统中,强调促销活动中的“战略制导”,才能保证促销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提高促销的总体效率,平衡记分法作为一种能够“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在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记分法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促销平衡记分法(BSC-PM)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为促销活动的绩效评价提供了合理的、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综合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新华出版社,19982.王黎萤. 一种新的公司战略管理体系—BSC-SEMS.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J]. 2003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企业财务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论文摘 要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项战略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有效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20世纪90年代早期,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评价未来组织绩效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的概念,此后,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标准管理实践被广泛引入到公司管理之中,简单而言,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1.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平衡计分卡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 (1)财务层面:衡量过去努力成果。 财务层面显示了公司的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有助于利润的增加,典型的财务目标涉及赢利、增长和股东价值。这个方面的重点是核心财务指标,它在概括经营单位采取的行动产生的可衡量性经济结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内部流程层面:有关重大企业流程,创新能力,学习及成长的内部衡量。 内部业务流程价值链的层面的业务流程分为创新流程与经营流程。创新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经营流程则包括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简单的说也就是确定客户需求,设计开发,制造营销,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内部流程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为了吸引并留住目标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的财务回报率期望,公司必须擅长什么核心经营流程,并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 (3)顾客层面:股东与顾客的外界衡量。 客户层面这个方面的重点是公司期望获得的客户部分和市场部分。这个方面回答了下面这个问题:公司在解释及实施客户和市场战略,并创造最佳未来财务回报率方面做得如何。需要衡量的核心领域: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率。 2.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的理念: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理念,何为平衡?内部与外部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但是平衡并不意味着计分卡的所有方面在战略控制中处于平等地位,而要根据不同战略的不同要求,对重点方面实施重点监控。 二、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设计。 (1)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要注重保持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指标不但与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还要与短期计划要求一致。 (2)在选择考核指标时,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原则。 (3)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还要注意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从实施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时,一般设置25-30个左右的指标为宜,其中:财务维度包含3-4个指标;客户维度包括5-8个指标;内部流程包括5-10个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包括3-6个指标。 总之,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确保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和总体要求。 2.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平衡计分卡是描述战略的工具。为此,团队必须充分接触有关企业组织使命、远景、战略、竞争地位和员工核心能力的背景资料。 (2)根据企业战略设定平衡计分卡四个角度(财务、客户、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战略绩效目标。这一步开发的平衡计分卡可以看成企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后面的部门计分卡和个人计分卡将依次而定。 (3)在组织内传达战略并把绩效目标逐级落实到组织内各部门和个人。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是在这个步骤开发的,通过部门和个人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横向失衡和纵向不一致。 (4)将平衡计分卡和能力发展与浮动薪酬相挂钩。在这一步要确定员工的能力模型以发展员工的能力,同时要把能力发展的进展也计入员工的综合绩效评分中,用与薪酬直接挂钩的形式激励员工完善自己的能力。 使用平衡计分卡软件系统,定期汇报考核结果,根据评估分析对战略作相应调整,并重复上述流程。 3.运用平衡计分卡应注意的问题。(1)内部管理需要成本,平衡计分卡的全面增加了使用它的难度,对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增大、加大了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之前要注意权衡成本与效益,只有净收益为正时,才可决定使用。(2)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模式,因行业背景文化战略目标不同,衡量指标也不同,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也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改变的。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系统,并根据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3)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并不是孤立的,要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清楚的战略意识,仅仅依靠平衡计分卡来发现并制定战略是不切实际的,若运用不当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比如有: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企业;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等企业组织。总之只有那些拥有明确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才更具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岩芳等.平衡计分卡: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具.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3). [2]李鑫.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财务评价中的运用.会计师.2009(4).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