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华为核心员工的薪酬研究论文

华为核心员工的薪酬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华为核心员工的薪酬研究论文

记得薪酬管理的特点就是他一般是鼓励你做一些事情,用金钱来鼓励你,让你有很好的活力,对公司好出很大的

1.绪论随着电视连续剧《浮沉》在东方卫视、深圳卫视及各种网络媒体的热播,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国企改革的成败。国企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发展,而人力资源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从1979年恢复奖金制度,到承包制和租赁制,再到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工资制、谈判工资制、员工持股等等,薪酬制度改革始终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尽管我们的企业给予了薪酬制度改革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却仍然发现,许多企业的薪酬制度改来改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员工对于薪酬制度总是存在诸多不满。如何改革完善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薪酬管理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垂直型结构为主导,在职位设置上也是三六九等层级分明,同样地在薪酬结构设计领域也实行与垂直管理结构相对应的薪点制结构,薪酬福利严格与岗位、职级挂钩[1]。从外观上看达到了以岗定薪的目的。岗位、职级不变,即使工作年限再多、技能再好,薪酬待遇也不会提高。要想突破原先工资级别,只有提级,而这样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在固定岗位上,员工干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大幅加薪。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企业内部的一系列变革,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以扁平化为主导。宽带薪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压减薪酬等级,拉大每一个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种新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目前,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薪酬管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3]。 电力工程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薪酬不能客观反应员工职位的价值和重要性,存在事实上的行政级别工资。公司成立以前,隶属发电企业,只要发电设备正常运转,企业就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保障了员工的收入水平。成为相对独立的电力检修公司后,直接面对的是市场的考验,收入来源由原先的固定资产产出转变成为技术输出,广大一线员工付出的劳动量与劳动强度相对原先大大加大,但是按照现行薪酬管理模式,职务、资历等成为收入水平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造成广大员工提高收入水平的方式导向偏激。但是管理岗位是有限的,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长此以往,造成局面不外乎两种:一是能者多劳,但是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一是长期员工不能以岗位体现价值,跳槽现象将在所难免。 第二,薪酬不能反映劳动贡献创造价值,造成薪酬的激励功能严重不足。公司原先工资分配制度的框架和工资水平没有充分考虑过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因素。多年来,增加职工收入基本走升级一条道,而且是“齐步走”。调整工资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造成职工收入与实际技术等级不匹配。以工人基础工资为例,基础工资与员工学历、技能等级等相联系,这样就造成新进员工低技能高学历拿高工资,另一方面许多技术能手没有高的学历,但是他们的经验和实践同样是企业的财富,这点没有通过薪酬体现出来。这样势必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不管上班是否履行职责、做出贡献,“上班拿钱”已成天经地义;奖金应当奖励超额劳动,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作用,已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只注重保障功能,忽视了工资的激励功能。为保障职工生活,企业承担多种福利保障责任,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 第三,薪酬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致使核心技术、技能人才流失。 目前国有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脱节,造成了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流失。第四,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第四,缺乏灵活的薪酬调整机制。 公司现行的薪酬分配制度难以灵活调整,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岗位工资和岗位绩效工资系数一旦确定,一般不受工作业绩影响,表现出了较强的刚性,这一管理模式在大部分国有电力企业可谓根深蒂固,“阳光普照”的薪酬制度明显难以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4.薪酬制度再设计的原则 (1)明确薪酬导向和收入倾斜政策 公司由原发电公司检修机构组建,自公司组建以后,人工成本的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员工工资来源为电力生产所得,通俗来讲,就是发电企业将电能资源向电网公司销售后所得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人工成本进入公司总体支出;检修公司成立后,人工成本的来源由电力市场,由原先的固定资产创造价值转变为纯人工创造价值。 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假设,在环境不确定性极大、变革成为常规的今天,这种假设成立的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要求员工根据环境变化主动设定目标,挑战过去,只是正确地做事已经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企业更强调做正确的事,要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主要按绩效付酬就成必然选择,其依据可以是企业整体的绩效,部门的整体绩效,也可以团队或者个人的绩效[4]。 绩效工资制是根据企业各岗位的复杂程度、责任大小、技术特点、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规定工作标准,按照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业绩状况,支付劳动绩效报酬的基本工资制度。总起来说,将基础工资作为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绩效工资作为收入的增长点[5]。员工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人绩效或者团队绩效,这样将弱化原先薪酬的固定水平,绩效工资将成为其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员工当月或者一个阶段的付出情况合理分配收入。实际上,绩效付酬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产出。 (2)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为突破平均分配,打破大锅饭的薪酬分配体制,将现行薪酬分配方案制定为“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固定工资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各种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通过岗位评价制定,技能工资通过考核员工的技术资格制定;浮动工资主要绩效工资及各种奖金,根据员工完成的任务情况和实际贡献大小而支付[6]。 (3)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正激励要有严格的考核激励。并且不能过于频繁,激励比例不能太大,否则时间久了员工会认为这种激励是习以为常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失去其应有的激励效果。负激励的考评期要固定,同样不能过于频繁,更不能由管理者主观决定,否则不但会影响企业岗位和人员的稳定性,更会使在职员工缺乏一种生存的安全感。负激励的绩效考评期一定要固定,并形成制度性的规范,一般以季、半年、年为一期进行绩效考评,届时淘汰绩差员工,激励绩优员工。 (4)合理拉大收入差距 在薪酬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发展,不得不有重点地保留住重点员工和业务骨干。在年度工资调整上采取这样的策略:对高层员工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对中层员工和业务骨干采用平均市场增长率,对一般员工则保持工资不变。根据二八法则:80%的业绩是由20%的精英来完成的,少数骨干决定了公司的发展。 (5)重视集体绩效与集体奖励 重视集体绩效与集体奖励有利于加强员工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部门的整体业绩。过于强调个人绩效,对员工有较强的个人利益导向,不利于员工的合作绩效,因此还要同时考虑集体绩效或团队绩效,加强员工在工作中的合作。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为团队设立团队目标,达到团队目标后对员工进行团队绩效奖励,在实现团队目标的前提下,再考评员工的个人目标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H·马斯洛.人本管理模式[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2000,1:101-105. [2]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物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125-129. [3]连云尧.企业低成本管理艺术[M].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2007,9:87-89. [4]张浩亮.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实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83-106. [5]蓝敏.华能井冈山电厂薪酬体系的研究和再设计[R].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9(5):19. [6]周心元,夏小莉.薪酬设计:从战略到执行[J].经济论坛,2005(18):24-25. 作者简介:张峥(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国企改革、国企发展、国企兼并。

华为薪酬管理思想】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1、以贡献为准绳“我们的待遇体系,是基于贡献为准绳的。我们说的贡献和目标结果,并不完全是可视的,它有长期的、短期的,有直接的、间接的,也包括战略、虚的、无形的结果。因为只有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才是公平的,关键过程行为考核机制,与此没有任何矛盾。关键过程行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价值的结果,是一致的。——任正非《2010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向奋斗者倾斜华为在2011年4月14日组织专门的讨论,讨论中,任正非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要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他们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决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薪酬发展史】简单梳理,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实行非物资薪酬的薪酬策略在华为处于创业初期前八年,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外部资源缺乏,采取与当时所处阶段最相适应的非现金式的员工激励政策。就是说,不论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对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即使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也能够管理几十个人的团队。据说在华为,年纪最小的高级工程师的记录是19岁,另一个记录,最短时间升任高级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加入公司的一周后。另外,为了缓解给予员工浮动收入或者奖金带来的现金压力。华为创业2年后开始陆续建立全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这在当时是市场上极其罕见的。第二阶段:实行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华为在随后的5年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内外资源非常“给力”,开始实施了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当时华为每年新增的人才数量不少于3000人。为了能够保证足够多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的及时到岗和留用,华为的薪酬策略从最初的非经济性薪酬转变为高薪酬+高压力+补助+加班费的模式。“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了当时华为薪酬政策的代名词,对于应届生起薪和一般社会招工的薪资增长比率,都高出深圳一般公司的20%左右。另外,华为的薪酬长期激励制度开始演化为现在的虚拟受限股,开始的全体员工固定配股分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人数为82471人)第三阶段:实行获得分享制的薪酬战略从2005年到现在,华为渐渐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国外的业务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额。相应的,华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对一些级别比较高并且对公司起着关键作用的职位,比如高级法律顾问、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一、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 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 1、以贡献为准绳 “我们的待遇体系,是基于贡献为准绳的。我们说的贡献和目标结果,并不完全是可视的,它有长期的、短期的,有直接的、间接的,也包括战略、虚的、无形的结果。 因为只有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才是公平的,关键过程行为考核机制,与此没有任何矛盾。关键过程行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价值的结果,是一致的。——任正非《2010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2、向奋斗者倾斜 华为在2011年4月14日组织专门的讨论,讨论中,任正非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要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他们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决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二、华为薪酬体系的发展历史 简单梳理,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非物资薪酬的薪酬策略 在华为处于创业初期前八年,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外部资源缺乏,采取与当时所处阶段最相适应的非现金式的员工激励政策。就是说,不论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对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即使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也能够管理几十个人的团队。据说在华为,年纪最小的高级工程师的记录是19岁,另一个记录,最短时间升任高级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加入公司的一周后。另外,为了缓解给予员工浮动收入或者奖金带来的现金压力。华为创业2年后开始陆续建立全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这在当时是市场上极其罕见的。 第二阶段:实行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 华为在随后的5年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内外资源非常“给力”,开始实施了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当时华为每年新增的人才数量不少于 3000 人。为了能够保证足够多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的及时到岗和留用,华为的薪酬策略从最初的非经济性薪酬转变为高薪酬 高压力 补助 加班费的模式。“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了当时华为薪酬政策的代名词,对于应届生起薪和一般社会招工的薪资增长比率,都高出深圳一般公司的 20%左右。 另外,华为的薪酬长期激励制度开始演化为现在的虚拟受限股,开始的全体员工固定配股分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人数为82471人) 第三阶段:实行获得分享制的薪酬战略 从2005年到现在,华为渐渐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国外的业务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额。相应的,华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对一些级别比较高并且对公司起着关键作用的职位,比如高级法律顾问、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此时,华为采取的薪酬策略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分配制,奖金的分配与团队和个人的绩效直接挂钩,退休金发放的多少依据平时的工作态度表现,医疗保险按照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度,对于公司高级别的重点职位和一般员工实施差别化待遇,从而使公司的薪酬战略同业务战略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达到最优化组合。 三、华为的薪酬构成 华为将报酬分为两大类,即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外在激励:主要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现金津贴、浮动收入、长期激励和福利待遇共同组成的以金钱形式给与报酬的全面薪酬; 内在激励:体现在工作内容、文化氛围和工作生活平衡度上的精神方面的感知。具体就是工作内容的挑战、培训发展的机会、文化氛围的和谐、公平透明的机制、同事的互助友爱等等一系列非物质方面的因素。 通常来说,五种主要的薪酬组成部分对员工在吸引加入、继续留任和激发激励三大功能上分别起着高、中、低三个不同作用。 当然,对保留员工影响最大的薪酬组成项属于长期激励,即股票认购。华为在每个财年开始之际,华为各个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确定新的年度符合认购股票资格的员工名单。 需要确定标准的维度是员工的入职时间、总工作年限、现岗位工作时间、岗位级别、上年度业绩表现、团队合作度和员工总评价,最终会得出确定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购买的股票性质以及股权数。 新进员工(需要一定的级别),即入职必须满一年的员工即可享有华为的内部职工股权,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套现或者放弃这三种形式的选择。 对于工作年限比较久并且业绩比较好的员工,奖金和股票分红收入相比较一般员工而言会比较高。5年以上干得好的,年终奖(一般第二年年中发)可以达到10万 ,股票收入也能达到10万 。近几年的分红能达到30% 左右。 华为内部股的发放配额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通常会实时根据“能力、责任心、付出、工作积极主动性、风险担当”等因素作定期动态调整。 在华为的股本结构中:30%的优秀员工可享有集体控股,40%的骨干员工按照一定的比例控股,10%到20%的低级别员工和新入职员工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适当参股。 四、华为薪酬结构设计 华为薪酬结构的制定,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 1、在分析公司战略的基础上,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如何能够招聘到并留住这些高质量的高科技的人才,成为华为制定薪酬策略的出发点。 2、对公司内部所有的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评估和分析评估最终得出相应的岗位总分,再按照分数把职位归放到相应的级别岗位,整理并更新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岗位分类以及岗位编制。 3、借助外部薪酬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报告,定期进行外部对标和内部诊断,使得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和调整都建立在内外部公平的基础之上。 五、华为的薪酬定位 目前市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企业都会把薪酬组成定位在中位置上,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企业会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这是企业用来招聘和留任员工的比较好的操作实践。 华为目前的薪酬定位是高于七十五分位的,验证了任正非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薪酬策略,这也确实为华为招揽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按照不同级别对薪酬定位时,市场上的普遍操作是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下的定位在中位置,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上的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 华为目前是将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上的定位在七十五分位值以上,其余级别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 华为这种明显高端与市场普遍定位的操作,是要跟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价值观相符合的,即应对华为“高质量、高压力、高效率”的组织文化。 六、华为的薪酬一致性 薪酬一致性,就是说对所有部门和级别是采用一套架构体系还是区别对待。通常市场上会按照四种评判标准来决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多套: ①按照运营类型来看,生产类型部门和非生产类型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比较大的薪酬给予标准和管理方式; ②按照部门来看,是否要实施不同的标准,即生产、销售、研发和后勤行政,是否一致对待; ③按照城市或者国家划分,针对当地的政策或者环境,是否要区别对待; ④按照级别,管理层是否要比非管理层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华为在按照部门划分和级别划分上,实施了不同的薪酬体系; ①市场定位不同,华为在市场定位上对管理层和非管理层是不同的,决定了薪酬的不一致性; ②对于华为来说,研发部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研发部门上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部门的薪酬结构设计。 七、华为的薪酬公平性 在薪酬公平上,到底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哪个更重要? 华为在处理公平上,大原则是尽量平衡双方面的考虑,如果出现矛盾时,会优先考虑外部竞争。 而在内部公平方面,华为的薪酬分配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和对组织的贡献,激励奖金的多少要看个人和团队的绩效评估。 主要原则: 1、华为在薪资分配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 2、华为的薪酬机制明确定岗定责、定人定酬, 3、华为对员工岗位的分配是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进行的,以确保人岗匹配; 4、工资分配采用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对岗不对人,支付与员工岗位价值相当的薪水; 5、奖金的发放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多劳多得,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华为的薪酬支付形式 目前市场上薪酬支付通常有两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按岗定薪和按人定薪。按岗定薪的特点主要在于: 1、通过提高薪酬成本的可预测性而提供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相同或者性质类似的岗位的薪酬可以互相参考; 3、为了让员工的薪酬有明显的增长,必须晋升员工的级别或者转岗; 4、管理方式比较传统。 相比较而言按人定薪更加适合现代化企业的应用,它的优点在于: 1、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获取更多的技能、承担更多的职责; 2、需要实行以技能、宽带为基础的薪酬和绩效管理与之相匹配; 3、管理方式相当灵活。 华为目前在薪酬支付将两种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对于公司来说不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岗位会采用比较简单的按岗定薪,对于研发岗位和销售岗位会稍微偏向按人定薪。 九、华为的薪酬项配比 华为对于具体报酬不同形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按照级别来制定薪酬结构,即:从大的层面来看,公司共分为四个级别,即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这四个级别的薪酬项的配比是: 经实践证明,这是分配比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既能够用灵活的长期激励机制留住高层管理人员,同时短期激励对于新员工有很大的鼓励作用,最大程度的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十、华为的薪酬浮动 薪酬浮动主要在于看是强调固定薪酬还是强调浮动薪酬。强调固定薪酬的特点在于: 1、基于绩效的薪酬激励较少; 2、提供员工更多的安全感和薪酬的可预见性; 3、可能成为公司长期的财务负担。 强调浮动薪酬的特点在于: 1、可以更好的根据公司盈利情况调整薪酬成本; 2、只给部分员工提供了薪酬的安全感和可预见性; 3、员工在公司经营好的时候期待很好的报酬,但在公司经营不佳的时候却难以接受下降的薪酬。 十一、华为的薪酬沟通 在薪酬沟通上,要明确是应该积极地和员工进行普及和互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回答员工问题,如果需要对员工进行有选择性的沟通,要明确信息公开沟通的程度。具体可参照华为的如下的薪酬沟通模板: 另外,薪酬沟通中,向员工收集需要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潜在员工:为什么他们要申请我们公司的职位?为什么他们拒绝了我们的offer?为什么他们接受我们的Offer? 2、在职员工:员工敬业度调研,分组的员工的信息收集,员工建议箱; 3、离职员工:员工离职面谈。 十二、华为薪酬体系的启发 问题来了,我们从华为的薪酬体系借鉴到什么? 1、体现公司整体战略 华为员工按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划分四个体系,其中,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的薪资福利水平明显高过生产和客户服务部门,这也是由公司的战略决定的。 华为按照贡献和能力为员工定级别,华为的员工薪水级别分为10级,不同级别的员工薪资和福利不同,员工干满一定时间可持有企业股权。这种薪酬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2、薪酬制度的创新性 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具特色的毫无疑问是股权激励和任职资格体系。一般国内企业主要关注基本工资和奖金等中短期激励,但是对高科技知识型企业的核心人才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股权或期权的长期激励。 华为的这种员工内部持股制度开创了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先河,同时在华为资金匮乏的时候,采取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大大调动了华为人艰苦奋斗的韧劲。 3、注重团队薪酬激励 华为的团队文化倡导“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薪酬体系也不例外。历次变革,都是以团队为基础来开展项目,针对团队统一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和薪酬策划,即便是销售人员拿到的浮动收入,也是根据团队乃至公司的整体业绩来考评发放的。 而我国的大多数同行仍然比较关注个人奋斗对企业的贡献度,由此薪酬制度的设计也都是基于个人来考虑。 4、海外薪酬本地化 针对海外员工薪酬体系的制定,华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制度是否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能否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当地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其次结合华为本身的经济支付能力,参照“对内公平性,对外竞争性“的标准来制定薪酬标准。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逐步开展跨国业务,对于海外员工的薪酬方案,如果盲目地照搬照抄,不考虑实际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

论文核心员工薪酬研究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员工激励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员工的素质和活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核心员工;薪酬管理

论文摘要:核心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激励机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 文章 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努力水平,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设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一、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分析,单纯的物质激励的效益要远低于精神激励。这是因为金钱的边际效用是遵从递减规律的。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的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高水平的需要,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形式,具有持续的内驱动力作用。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把激励(即强化)划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正激励(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所谓负激励(负强化)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显然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的且有效的,但鉴于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笔者认为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励与负激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三)按需要激励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起点是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动机是由其优势需要所支配、决定的。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 措施 。在激励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 方法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因而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才能提高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因此,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就是要考虑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员工的优势需要。

(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长远目标是使组织的行为目标与员工的行为目标更趋一致。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推动组织目标的完成的同时,组织给予相应的回报,以便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任何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首先应遵循的原则。缺少两个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激励机制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二、不同生态位层次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

对企业核心员工的有效激励措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核心员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一类核心员工是低生态位的基层核心员工。他们因为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个人能力而成为基层员工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基层核心员工主要是那些有着高学历、深厚专业知识的年轻员工。他们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不长,因而处于基层,但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理想、有抱负,是企业准备重点培养的未来栋梁。所以他们在近期内结婚、买房、抚养子女的需求最为迫切,对金钱的渴望程度较高。可见,他们的需求还处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层次上。

第二类核心员工是中生态位的中层核心员工。他们由于突出的技能和能力而上升到了企业中层岗位上,如:财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这类员工已经在企业工作了较长时间,年富力强,虽然仍然有经济压力,但是与基层核心员工相比,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为改善,于是开始享受生活,因此,中层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理生存需求,应处于中间的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层次上。

第三类核心员工就是高生态位的高层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的职位、事业都达到了顶峰状态。他们占据企业金字塔等级的最高层,他们衣食无忧,他们还有着广阔的社会圈子,经常是众星捧月、高朋满座。对于企业的高层核心员工来说,其需求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上。

三、激励对策

(一)报酬激励

1.薪酬。薪酬管理是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薪酬激励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激励方式。薪酬给核心员工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是核心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代表了企业对核心员工工作成绩与能力的认可,也代表了社会对该员工的人力资本的衡量,也是显示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薪酬激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激励,它既属于物质激励范畴,能基本满足核心员工的生理需要,但它不单是物质激励,它又暗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2.福利。福利是指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核心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福利作为内容丰富且有激励效用的薪酬成分,在整个薪酬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福利往往是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它体现企业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加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有助于员工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福利可分为强制性福利、菜单式福利和特殊性福利。 (二)精神激励

在激励核心员工方面,薪酬体系固然重要,但它并非万能。对核心员工起长期激励作用的是社交、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非常看重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以及自己能否实现更大的成就,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就应该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企业核心员工的精神激励。

1.目标激励。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激励员工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且具体可行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且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从核心员工个人的角度来看,当员工明确了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比,明白自己前进的速度并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能持续。人的努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对他的吸引力,取决于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需要对核心员工个体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起来能摸着可视为最为合适。在使用目标激励过程中,必须使核心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个体的目标,就需将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个体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能够充分地激发每一个核心员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激发他们的潜能。

2.工作激励。核心员工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工作自主和工作成就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工作中去,是其重要的激励因素。如果核心员工能够从工作本身感到趣味、意义、责任、发展及成就,则工作本身就会成为激励员工最主要的动力源。企业中的激励性工作设计具体表现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以及工作轮换等,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起着积极的作用。

3.尊重无价。首先,要信任核心员工。信任是尊重的基础,是与核心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保证。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习惯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干扰下属的工作,往往是管理者的通病。其次,要理解核心员工。“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理解获得的回报是多么的丰厚。而实际上真正做到理解并非容易,关键之处就是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员工,才能明白他们真正的主导需要是什么以及需要的合理性。最后,核心员工参与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经验 表明,核心员工都有参与管理、当家作主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四、激励核心员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时要考虑需要层级。层级不同,激励的方式就不一样。相对而言,层级越高,越重视精神方面,层级越低,越重视物质方面。激励时应注意激励的频率与强度,激励的次数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强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都起不到激励效果。

五、评估激励对策并反馈信息

在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后,应考察激励成本与核心员工在这种激励下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并于激励前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加以对比,及时反馈对比信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建立激励档案,为以后优化激励措施提供借鉴,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在对核心员工的激励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核心员工的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激励贵在有效激励,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关键是对企业核心员工量身定制,以核心员工为导向,“没有万能的激励制度,只有合适的激励制度”。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式。

[摘要]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自从“人力资源”这个名词由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的“人事部”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牌子,然而,仅仅换汤不换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及含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和减弱)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动有强大的推动力量。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待业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产生目标导向与目标行动,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新的激励过程。

二、设定激励机制模式应采取的原则

1.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有成效。

2.应采取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

“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 保险 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 文化 、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和谢意等等。

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3.要考虑个体差异来制定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在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这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得到提升的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员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管理机制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在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 渠道 。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才干,又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其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要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加强 企业文化 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即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应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员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让团队有激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激励机制,创造激情的工作氛围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意接受挑战和对工作满腔热忱、富有激情的员工。否则,即使公司文化氛围再浓,如果一个员工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再培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从本质上讲,员工的激情更多是带有天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是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如果没有这些作后盾和基础因子,仅凭企业对该员工的培训也不一定能行。

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作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华为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关于薪酬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1、MF公司创业期的薪酬管理研究

2、JC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3、D铁路公司工务段薪酬管理研究

4、营口天盛重工公司薪酬管理方案设计

5、JA公司经理层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7、民族地区烟草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8、基于SSH框架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靓力集团薪酬管理提升研究

10、新常态下BF钢铁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11、国企薪酬管理政策研究

12、公立医院编外人员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

13、农业银行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14、YL公司薪酬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15、辽宁ZK公司薪酬管理诊断报告

16、DSC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7、N旅游公司薪酬管理模式及优化方案研究

18、蓝海酒店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19、YX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20、KX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21、AD公司薪酬管理改进研究

22、Z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3、HK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4、肥西农商行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5、科技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

26、XC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7、RL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8、K公司薪酬管理方案再设计

29、湖南茂华公司员工薪酬管理优化方案研究

30、中小农业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31、烟台ZC开发建设集团薪酬管理研究

32、A光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研究

33、广州市荔湾区公安辅警队伍薪酬管理研究

34、面向高校的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36、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7、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标准化与流程设计

38、职工薪酬准则的变迁对薪酬管理的影响研究

39、云南省云海工程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40、YNBIT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华为薪酬主要分四块:工资+奖金+TUP分配+虚拟股分红。一、工资:总体来讲,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华为的薪酬管理: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对于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岗位工资的确定,既要考虑对外的竞争性,也要考虑内部的可支付能力和公平性。1、以岗定级,建立职位和职级的关系以岗定级,是通过职位职级表来确定的:每一个职位会确定一个对应的职级,这个职级就是这个岗位对企业贡献的价值评估,包括了对组织绩效的评估,对岗位价值的评估和对任职者个人的评估。这里华为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对于每一类岗位确定岗位序列,例如研发岗位序列、市场岗位序列等,其中,研发岗位序列又包含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渐进的职位;第二,对职位序列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在于职位的应负责任是什么,控制的资源是什么,产出是什么,以及这个岗位面对的客户和环境的复杂性程度怎样,并参考承担这个岗位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这里面最主要是通过职位承担的岗位职责和产出进行衡量,衡量的结果用一个职级的数字来进行描述。做完了这两步,就建立了一个职位和职级的对应关系。2、以级定薪,界定工资范围以级定薪实际上就是一个职级工资表。华为的薪酬使用的是宽带薪酬体系:对于每一级别,从最低到最高都有长长的带宽,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可以对自己的员工,根据绩效在这个带宽里面进行工资调整。在同一级别里面,可以依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在每年的公司例行薪酬审视中,或者当员工做得特别优秀时提出调薪申请。由于不同级别之间的薪酬区间存在重叠,员工即使不升级,只要持续贡献,绩效足够好,工资也可以有提升空间,甚至超过上一级别的工资下限,这样有利于引导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做实做深做久,有助于岗位稳定性。所以以级定薪,就是对于每一个级别在公司能拿多少工资进行了一个界定。每一个主管可以根据以岗定级来确定员工的职级,然后对应在级别上,确定员工的工资范围。每个企业都可以设置自己的职位薪酬管理模式,相对于职位薪点管理或者窄带薪酬管理模式,这种宽带薪酬的方式,对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对于员工的把握,调薪的把握,要求较高。3、人岗匹配,人与岗位责任的匹配评估所谓人岗匹配,指的就是员工与岗位所要求的责任之间的匹配,以确定员工的个人职级及符合度。人岗匹配最核心的是看他的绩效是不是达到岗位的要求、行为是不是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另外,还包括一些基本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素质、经验等。如果出现岗位调动,一般来说,人岗匹配是按照新的岗位要求来做认证。认证往往都在新岗位工作三个月或半年以后才进行,而不是调动之后立即进行。等到人岗匹配完成后,根据新岗位要求的适应情况确定员工的个人职级及符合度,再决定相应的薪酬调整。4、易岗易薪,关注职级和绩效如何在人岗匹配之后确定薪酬的调整,就是易岗易薪要解决的问题了。易岗易薪是针对岗位变化了的情况,一种是晋升,另一种是降级。晋升的情况,如果员工的工资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新职级工资区间的最低值,他的工资可以不变,也可以提升,主要看他的绩效表现;如果尚未达到新职级工资区间的下限,一般至少可以调整到新职级的工资区间的下限,也可以进入到区间里面,具体数额也取决于员工的绩效表现。降级的情况,也是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在新职级对应的工资区间内确定调整后的工资,如果降级前工资高于降级后的职级工资上限,需要马上降到降级后对应的职级工资上限或者以下。在华为,学历、工龄、社会职称等不作为薪酬的考量因素。基于“以级定薪”的理念进行工资结构的设计,示例如下表(非实际):员工每个职级之间,工资具有很大的相融性,但中位线是明显递增的。这也是为啥17级与19级年收入差了近百万。5、机会与晋升“以级定薪”的基础是“以岗定级”,职位职级的定义本来是任职资格的内容,为便于理解,提前做一个简单介绍。通过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职位进行称重,从而建立规范、有序、覆盖完整的各类、各层职位的职级体系,这是以岗定级的前提,也是各领域进行价值分配横向比较的依据。企业职位职级示例如下表所示。华为职位职级的分布比上表列示的会更复杂一些。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职级为13;工程师B的职级为14;工程师A的职级为15;高级工程师B的职级为16;高级工程师A的职级为17;主任工程师的职级为18;技术专家的职级为19以上。华为技术专家的职级和待遇等同于三级部门主管;若是高级技术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职级21A~22B;三级部门主管为19B~19A;二级部门主管为20A;一级部门主管为21B~22B。华为研发体系职位层级分为普通研发、PL、PM(四级部门有的PM 为部门负责人)、开发代表(三级部门主管)、总监(二级部门主管)。确定职位职级最难的是横向岗位称重。二、奖金:华为的奖金包机制设计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兼顾短期与长远,将外部市场压力无依赖的传递到每位员工,所采取的方法叫做虚拟利润法。第二个阶段叫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快速的规模增长,覆盖市场,第四阶段,获取分享制——奖金不是分来的而是挣来的。在不同的组织单元,因为业务的发展周期不同,战略诉求是不一样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华为根据不同业务属性制定出不同的业务单元利润中心的价值分享规则,其中包括成熟区域、成长区域和拓展区域。(1)对于成熟区域的业务。有两种分享方式:存量分享和增量分享。存量的分享,按照贡献利润来计算。增量的分享,是华为的主要模式,它的奖金分配公式为:测算奖金包=去年奖金包 x(1 + 经营效益改善率)。(2)对于成长区域的业务。奖金主要是和业务增长的挂钩,但是华为引进了熔断机制,即当奖金超过预算金额的两倍时,超出部分就不再予以计算。(3)对于拓展区域的业务。华为会给予有限期的保护期机制。举个例子,假如你从成熟区域调去新拓展区域,你的薪酬对应的奖金是100万,那么你调过去的两年内是以100万为起点,当然可能会增加一点点考核系数。如果业绩超出了预期,这部分也会有相应的奖励。三、TUP分配:TUP,时间单位计划,可以简单理解为奖励期权计划,属于现金奖励的递延分配,相当于预先授予一个获取收益的权力,但收益需要在未来N年中逐步兑现(一定程度上跟业绩挂钩)。TUP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奖金,授予时不需要花钱购买,但又跟股权挂钩,可获取增值性收益。虚拟受限股具有浓厚的企业特色,由于没有产权上的清晰定义,华为这一激励模式无法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外籍员工得不到激励,不利于华为人才本地化实施和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流动,因此华为引入国际上操作相对成熟的TUP,希望以此来解决外籍员工的激励问题。提高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手段的市场定位水平,增强对优秀人才获取和保留的竞争力。丰富长期激励手段(逐步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TUP), 消除“一劳永逸、少劳多获”的弊端,使长期激励覆盖到所有华为员工,将共同奋斗、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落到实处。TUP具体怎么实施分配呢?华为实施的是5(N=5)年TUP计划,采取“递延+递增”的分配方案。递延,即每年获得阶段性的分红权;递增,即权益增值。分配示例如下(非实际):假如某员工第1年被授予TUP资格,配给1万个单位,挂钩虚拟股的价值为1元/股(即TUP的初始权益)。第1年(当年),没有分红权;第2年,获取1/3的分红权;第3年,获取2/3 的分红权;第4年,获取100%的分红权;第5年,获取100%的分红权,同时进行权益增值结算。5年期满清零。TUP为什么要设计权益增值呢?这可以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观察,不管目标怎么定义,考核指标如何科学,都会挂一漏万,员工只会做好自己“分内事”。而权益增值是基于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即公司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利益的相关性可较好地避免公司陷入“绩效主义”的泥潭。这还有一个微妙关系:由于虚拟股和TUP分配的钱都来自公司经营所产生的利润,TUP分得越多,留给虚拟股分红的利润就越少,可以很好对冲收益不平衡的矛盾,TUP模式为调节虚拟股的分红总额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这一制度安排,也比较好地解决了工作5年员工的去留问题。按一般规律,员工入职1~2年内属于投入期,之后才逐步有产出,对企业有贡献,这个时间点如果优秀员工选择离开,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损失。企业采取5年制TUP模式以及“递延+递增”的分配方案,恰好可以对冲这种局面,当员工工作满2~3年,因离开的机会成本过大,则会考虑选择留下来;工作5年之后,不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会选择离开(主动或被动);真正的“奋斗者”则另外纳入股权激励的安排,配发可观的虚拟受限股,长期留人的问题即可得到较好解决。四、虚拟股分红华为通过股权激励,一方面激发内部员工的企业家精神,驱动他们立足于老板的高度做事情;另一方面满足众多员工对财富的追求,达到“以众人之私,成就众人之公”的目的。华为股权激励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开始设计员工持股(ESPO);2001年年底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开启“虚拟受限股”改革;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推出大力度的饱和配股。早期华为的股权激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稳定创业团队,激发员工干活;二是减少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股权派发主要是依据员工的职位、年度绩效、任职资格等因素来确定数量。2001年开始实施虚拟受限股后,不再派发一元一股的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挂钩,同时老员工原来的股票也逐步转化为虚拟股。持有虚拟股的员工获得的收益体现为两点:一是分红,二是虚拟股本身的增值。到目前为止,华为约有近9万人持有股票,任正非的股份逐步被稀释,目前持股比例仅为。第一,事先想好进口和出口:也就是进入和退出条件,到底是送,还是打折,还是全款;是净资产价还是PE多少倍;退出到底是离开职位了就退出,还是离开了公司退出,还是退休退出,还是死的时候退出,还是说可以传承。第二,不一次到位:按职位、按绩效分,每年分个5000股、8000股,一点一点分。第三,把投票权和分红权要分离:投票权你不要给他,要想办法用信托,用有限合伙,用一个壳公司等各种方式把投票权留在自己手上。华为股权的准确名称是“全员虚拟饱和受限持股”全员,指工作一年以上的所有中方员工(华为现在已经不再实施全员配股)。虚拟,说明是非法律意义上的股票,没有所有权,没有经营的表决权,也没有外部市场价格,只享受相应的利润分红和企业内部认可的增值。饱和,即职级顶格配股,只要职级不升,配满后就再也没有配股的机会。比如,14级顶格数约为3万股,15级为10万股。受限,即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和自由买卖,辞职时由企业收回,带不走。从以上定义基本可以明白虚拟受限股与原始股、期权等之间的差异。原始股通常是指在公司初始设立时股东出资所形成的股份,只要企业不消亡或股东不退出,出资人可长期持有该等股份,并受到法律保护,也不随出资人是否在企业任职而发生变化;期权激励常见于上市公司对员工的激励,当员工满足预先设定的工作年限和业绩承诺时,即可将期权兑换成股份,一经兑换,企业无权收回,员工可自由处置该等股份。而虚拟受限股,其实质是享有企业的分红权,员工并不在真正意义上持有该等股份,一旦员工离开企业或触及违约条款,企业有权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收回该等股份。可见,虚拟受限股对企业来说,几乎是完全可控的。企业所有激励机制的设立,都必须同时配置压力传导机制,否则要么无效,要么最终走向福利化。华为股权激励的奥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持续的高配股和分红,每年分红收益率基本在25%以上,加上增值后的综合收益率在30%左右,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傻瓜才不配呢!但是高配股需要员工支出大量的资金,自己资金不足时,还需要向亲戚朋友借贷,或向银行等机构融资(2012年起银行不再提供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债务负担让员工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二是饱和配股,你不努力奋斗争取升职,就会停留在顶格线上,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大把配股、大量分红。

华为薪酬管理的特点,他将新城市逐渐形成一个阶梯式的,也就是说,只要你越有创意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潜力的工资薪酬就会越来越高。

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1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认识不到位

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其大多数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生产投入,而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他们认为薪酬的支出是单方面的。这种理念导致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相当滞后,也成为目前阻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不匹配

当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时,应该及时调整薪酬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衰落期和复兴期。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制定薪酬体系时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企业的收入和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我们制定薪酬标准时,基本遵循的是低基本工资、低福利以及高奖金,以此来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力成本,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到了高速发展期,我们的基本工资必须要具有竞争力,奖金也要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福利可以低一些,这样就能保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薪酬体系设计不科学

中小型企业薪酬的设计并没有遵循规范的设计流程,缺少实际调研,设计的薪酬体系没有科学依据,存在随意性。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内缺乏公平性,使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降低,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对外缺少竞争性,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往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就会造成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薪酬相对较高的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

薪酬制度不透明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制度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制定的,并没有经历科学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等过程,员工也没有参与到薪酬制度的制定中来,而是被动的接受薪酬,并不了解企业薪酬结构的组成及自己的薪酬与其他员工之间薪酬差异的原因,提薪和发放奖金时一般也不公开,这样就导致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不信任,不知道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是否得到公平的回报。

绩效制度不完善

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水平的高低主要以学历、职称、职务级别作为依据,忽略了岗位价值因素,这样就会大大打击员工工作热情,一些要求技术能力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很难招到人。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掺杂的主观因素较多,考核时领导说了算,形同虚设。

福利系统不完善

福利系统不完善是中小型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又一重要因素。薪酬的定义中包括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只重视经济型薪酬,而忽略了非经济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有的企业通过提高薪酬水平达到留人的目的,可是这样做往往即不能长期留住优秀人才,反而会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该重视非经济型薪酬的完善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才,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成就感等非经济型薪酬水平。

2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2.1提高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对战略薪酬的认识

企业经营者应该通过探讨加强组织战略目标和薪酬战略二者间的联系,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有效。一旦企业的.战略确定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设计人力资源政策,尤其是薪酬策略来帮助企业承受来自社会、竞争对手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压力,最终使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

2.2中小型企业应规范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首先,应该引入工作分析环节。工作分析是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任职资格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科学的工作分析是做好薪酬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学的岗位评价是保证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内部公平性的关键步骤。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企业的岗位评价方法,客观的评价出岗位相对价值,以此为依据确定员工的薪酬级别。通过岗位评价确定的薪酬级别更加科学、合理,员工更加信服,从而提高员工对于薪酬内部公平性的满意度。最后,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环节。薪酬水平如果设置过高会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设置过低又会缺乏竞争力,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薪酬标准就要依据薪酬调查的结果。薪酬调查包括企业内部薪酬调查和企业外部薪酬调查,通过企业内部调查了解员工对于薪酬的期望,通过企业外部调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各类人才的薪酬标准,从而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

2.3提高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度

企业可以让员工适度的参与到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了解公司薪酬结构及发放标准,这样的薪酬体系员工更易接受,从而减少员工的猜疑和误会,提高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透明的薪酬制度还能使员工了解到企业鼓励员工做什么,员工要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从而指导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4完善企业绩效制度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常被企业用来作为奖惩、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的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5充分发挥非经济型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性价值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将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有效的结合,来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这里的非经剂型薪酬包括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使员工获得成就荣誉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3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想能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薪酬体系。但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于薪酬的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也希望本文能为中小型企业薪酬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论文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薪酬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1、MF公司创业期的薪酬管理研究

2、JC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3、D铁路公司工务段薪酬管理研究

4、营口天盛重工公司薪酬管理方案设计

5、JA公司经理层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7、民族地区烟草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8、基于SSH框架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靓力集团薪酬管理提升研究

10、新常态下BF钢铁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11、国企薪酬管理政策研究

12、公立医院编外人员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

13、农业银行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14、YL公司薪酬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15、辽宁ZK公司薪酬管理诊断报告

16、DSC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7、N旅游公司薪酬管理模式及优化方案研究

18、蓝海酒店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19、YX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20、KX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21、AD公司薪酬管理改进研究

22、Z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3、HK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4、肥西农商行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5、科技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

26、XC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7、RL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8、K公司薪酬管理方案再设计

29、湖南茂华公司员工薪酬管理优化方案研究

30、中小农业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31、烟台ZC开发建设集团薪酬管理研究

32、A光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研究

33、广州市荔湾区公安辅警队伍薪酬管理研究

34、面向高校的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36、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7、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标准化与流程设计

38、职工薪酬准则的变迁对薪酬管理的影响研究

39、云南省云海工程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40、YNBIT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华为公司薪酬制度研究论文

比较真,中国科技行业薪酬第一,可不是吹出来的

华为薪酬管理思想】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1、以贡献为准绳“我们的待遇体系,是基于贡献为准绳的。我们说的贡献和目标结果,并不完全是可视的,它有长期的、短期的,有直接的、间接的,也包括战略、虚的、无形的结果。因为只有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才是公平的,关键过程行为考核机制,与此没有任何矛盾。关键过程行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价值的结果,是一致的。——任正非《2010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向奋斗者倾斜华为在2011年4月14日组织专门的讨论,讨论中,任正非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要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他们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决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薪酬发展史】简单梳理,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实行非物资薪酬的薪酬策略在华为处于创业初期前八年,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外部资源缺乏,采取与当时所处阶段最相适应的非现金式的员工激励政策。就是说,不论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对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即使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也能够管理几十个人的团队。据说在华为,年纪最小的高级工程师的记录是19岁,另一个记录,最短时间升任高级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加入公司的一周后。另外,为了缓解给予员工浮动收入或者奖金带来的现金压力。华为创业2年后开始陆续建立全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这在当时是市场上极其罕见的。第二阶段:实行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华为在随后的5年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内外资源非常“给力”,开始实施了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当时华为每年新增的人才数量不少于3000人。为了能够保证足够多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的及时到岗和留用,华为的薪酬策略从最初的非经济性薪酬转变为高薪酬+高压力+补助+加班费的模式。“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了当时华为薪酬政策的代名词,对于应届生起薪和一般社会招工的薪资增长比率,都高出深圳一般公司的20%左右。另外,华为的薪酬长期激励制度开始演化为现在的虚拟受限股,开始的全体员工固定配股分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人数为82471人)第三阶段:实行获得分享制的薪酬战略从2005年到现在,华为渐渐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国外的业务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额。相应的,华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对一些级别比较高并且对公司起着关键作用的职位,比如高级法律顾问、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华为薪酬管理的特点,华为薪酬管理特点是非常好的,他的管理是独特的,我们还是表示向华为最大的支持吧

真的有这么多,现在华为本科实习生都八九千一个月了转正就一万多一个月还不包其他补贴和年终奖。

  • 索引序列
  • 华为核心员工的薪酬研究论文
  • 论文核心员工薪酬研究
  • 华为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 论文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 华为公司薪酬制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