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民间歌谣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民间歌谣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民间歌谣论文范文资料

1、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爹娘,都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2、小巴狗小巴狗,上南山,割荆条,编簸篮。称大米,做干饭,老头吃,老妈妈看,急得小狗啃锅沿。小狗小狗你别急,剩了锅粑是你的。小巴狗,上南山,走到路上断盘缠 (路费)。卖公鸡,肯打鸣;卖草(母)鸡,肯下蛋;卖孩子,怪可怜;卖老婆,不值两斤红芋(蕃薯)钱。小巴狗,带铃铛,恍郎恍郎到集上,买三包子,俩麻糖,拿回家中孝顺娘,俺娘说俺是孝郎。小巴狗,带铃铛,滴喽晃郎到集上,打个滚儿,拾俩钱儿,买个媳妇带俩孩儿,一个叫抬筐儿,一个叫挎篮儿。小巴狗,你看家,我上南山采红花,一棵红花没采了,小狗在家汪汪咬。小狗小狗咬什么?咬亲家。亲家亲家你坐下,听我说说你那闺女好邋遢,叫她去做饭,她在锅底下烧鸡蛋;叫她去刷锅,她在锅里洗裹脚(缠脚布);叫她去磨面,里一半,外一半,抛抛撒撒一大片;叫她去下地(到田干活),她在地头唱大戏,又是梆子腔,又是柳子戏,你说可气不可气?3、小麻嘎(喜鹊) 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烙白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我到家后望爹娘,爹娘来了莫让尝。4、小麻雀小麻雀,就地滚,滚到娘家喝凉粉。凉粉凉,吃冰糖,冰糖冰,打开骡马上正东。5、月老娘月老娘,黄黄巴,小二妮要吃妈(奶乳),拿过刀来割给她,挂在脖子上吃去吧。6、小红孩小红孩,骑红马,一气跑到丈人家。大舅子扯,二舅子拉,拉拉扯扯进了家;先吸烟,后喝茶,一家人口都见啦,就是没见俺家的她。风吹楼门看见啦,瓜子脸,青头发,上穿绫罗下穿纱。回到家中对娘说,八月中秋去娶她。7、小黑驴小黑驴跑得快,一张桌子八样菜,恭候姐夫进门来。两酒盅,两双筷,小舅子陪你喝痛快,醉卧地上起不来。8、收麦忙割完麦,打完场,谁家姑娘不想娘。见了娘,泪汪汪,婆家收麦俺太忙,东方发白就起床,先做菜饭后烧汤,一肩担送地头上。五月天,热难当,大汗淋漓湿衣裳。麦个车运到麦场,撒晒翻场带簸扬,没有一事不帮忙。一日三餐俺独当,还要摸黑洗衣裳。9、油菜花油菜花,满地黄,七岁八岁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不久娶个后婚娘。后娘娶来一年整,生个弟弟比俺强。他吃肉,俺喝汤,拿起碗筷泪汪汪。俺想亲娘在梦中,亲娘想俺一阵风。10、柿子红秋天到,柿子红,谁家女婿谁家疼。白酥梨,挑担卖,谁家女婿谁家爱。11、太平车太平车,四轮滚,上面坐着花大婶。打牛马,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小弟跑来抱包袱,小妹跑来牵我手。亲娘慌忙抱外孙,嫂嫂来了扭一扭。嫂子嫂子不要扭,今天来,明天走。12、葫芦头葫芦头(吸鸦片烟具),先装瓦屋后装楼,再装两顷好田地,还带几只肥马牛。万贯家产都装尽,衣食住行发了愁。父母妻子各东西,自已流落在街头,左邻右舍瞧不起,至亲好友不肯留。猛回头,内心疚,土地庙悬梁魂西游,因在阳间吸鸦片,爱玩葫芦头,阎王罚他十八层地狱把罪受。13、七月七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相诉离情泪如雨,一夕相聚又分离。若问何时鹊桥会,再等来年七月七。14、小木碗儿小木碗儿,转悠悠,俺上老娘家过一秋,老娘疼俺,妗子瞅俺。妗子妗子您别瞅,楝子开花俺就走。(“楝子”指楝子树)

《小燕子》 小燕子,吱吱吱, 面对房主窃细语: “不吃你谷子, 不吃你糜子, 在你房檐下抱一窝儿子。” 《喜鹊传信》 花喜鹊,站树杈, 开口叫,喳喳叫: “你妈带了个花针扎, 绣花针,花衣线, 绣个荷包你妈看。” 《针》 稀奇古怪牛, 耳朵大过头; 头在前头走, 耳朵在后头。 《九九歌》 头九二九,关门闭口。 三九四九,冻破碴口。 五九六九,精尻子娃娃拍手。 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耧铧满地蹿。 《小孩羞羞》 羞羞,把脸抠, 抠个壕壕种豆豆; 羞羞,把脸抠, 埋脸躲进怀里头; 羞羞,把脸抠, 你说浪浪他(她)伸手。 (注:浪浪,平川方言,意为出门玩) 一更来姑娘看龙灯,嫂嫂为她扮花容。 放落青丝发,梳起龙凤头。 大红袄儿拼上白绫裙。 对襟披风轻巧巧,三寸金莲左右分。 姆妈娘,勿把囡儿嫁平阳。 平阳三条岭啊四条洋,前门介海水白洋洋, 后门开介大猫拖猪娘,直介归家望亲娘。 好的亲娘打卵卵,勿好亲娘掼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烂肚肠。 十八岁媛主配周岁郎,日里喂奶吃, 夜里打尿包,还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让人笑,叫他儿子理不当。 正月去砍竹,二月去籴谷。 三月办落洋,四月张片乌鳞鲳。 五月重五水,六月网难张。 七月七水风,八月海打空。 九月九,和尚头螺张一斗。 十月十,老大解网行贩夺。 贪吃妇人不做家,贪吃懒做笑呵呵。 堂前有地不肯扫,桌上灰尘用手拖。 客人来了慢腾腾,端出半碗灰尘半碗茶。 日里东家走西家,夜里点灯纺棉纱。 三年纺个鹅卵苎,四年纺个菜头纱。 菜头纱啊菜头纱,老鼠拖去当尾巴。1、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爹娘,都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2、小巴狗 小巴狗,上南山,割荆条,编簸篮。称大米,做干饭,老头吃,老妈妈看,急得小狗啃锅沿。小狗小狗你别急,剩了锅粑是你的。 小巴狗,上南山,走到路上断盘缠 (路费)。卖公鸡,肯打鸣;卖草(母)鸡,肯下蛋;卖孩子,怪可怜;卖老婆,不值两斤红芋(蕃薯)钱。 小巴狗,带铃铛,恍郎恍郎到集上,买三包子,俩麻糖,拿回家中孝顺娘,俺娘说俺是孝郎。 小巴狗,带铃铛,滴喽晃郎到集上,打个滚儿,拾俩钱儿,买个媳妇带俩孩儿,一个叫抬筐儿,一个叫挎篮儿。 小巴狗,你看家,我上南山采红花,一棵红花没采了,小狗在家汪汪咬。小狗小狗咬什么?咬亲家。亲家亲家你坐下,听我说说你那闺女好邋遢,叫她去做饭,她在锅底下烧鸡蛋;叫她去刷锅,她在锅里洗裹脚(缠脚布);叫她去磨面,里一半,外一半,抛抛撒撒一大片;叫她去下地(到田干活),她在地头唱大戏,又是梆子腔,又是柳子戏,你说可气不可气? 3、小麻嘎(喜鹊) 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烙白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我到家后望爹娘,爹娘来了莫让尝。 4、小麻雀 小麻雀,就地滚,滚到娘家喝凉粉。凉粉凉,吃冰糖,冰糖冰,打开骡马上正东。 5、月老娘 月老娘,黄黄巴,小二妮要吃妈(奶乳),拿过刀来割给她,挂在脖子上吃去吧。 6、小红孩 小红孩,骑红马,一气跑到丈人家。大舅子扯,二舅子拉,拉拉扯扯进了家;先吸烟,后喝茶,一家人口都见啦,就是没见俺家的她。风吹楼门看见啦,瓜子脸,青头发,上穿绫罗下穿纱。回到家中对娘说,八月中秋去娶她。 7、小黑驴 小黑驴跑得快,一张桌子八样菜,恭候姐夫进门来。两酒盅,两双筷,小舅子陪你喝痛快,醉卧地上起不来。 8、收麦忙 割完麦,打完场,谁家姑娘不想娘。见了娘,泪汪汪,婆家收麦俺太忙,东方发白就起床,先做菜饭后烧汤,一肩担送地头上。五月天,热难当,大汗淋漓湿衣裳。麦个车运到麦场,撒晒翻场带簸扬,没有一事不帮忙。一日三餐俺独当,还要摸黑洗衣裳。 9、油菜花 油菜花,满地黄,七岁八岁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不久娶个后婚娘。后娘娶来一年整,生个弟弟比俺强。他吃肉,俺喝汤,拿起碗筷泪汪汪。俺想亲娘在梦中,亲娘想俺一阵风。 10、柿子红 秋天到,柿子红,谁家女婿谁家疼。白酥梨,挑担卖,谁家女婿谁家爱。 11、太平车 太平车,四轮滚,上面坐着花大婶。打牛马,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小弟跑来抱包袱,小妹跑来牵我手。亲娘慌忙抱外孙,嫂嫂来了扭一扭。嫂子嫂子不要扭,今天来,明天走。 12、葫芦头 葫芦头(吸鸦片烟具),先装瓦屋后装楼,再装两顷好田地,还带几只肥马牛。万贯家产都装尽,衣食住行发了愁。父母妻子各东西,自已流落在街头,左邻右舍瞧不起,至亲好友不肯留。猛回头,内心疚,土地庙悬梁魂西游,因在阳间吸鸦片,爱玩葫芦头,阎王罚他十八层地狱把罪受。 13、七月七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相诉离情泪如雨,一夕相聚又分离。若问何时鹊桥会,再等来年七月七。 14、小木碗儿 小木碗儿,转悠悠,俺上老娘家过一秋,老娘疼俺,妗子瞅俺。妗子妗子您别瞅,楝子开花俺就走。(“楝子”指楝子树)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的交流角度答题,并且谈谈音乐对文化的渗透: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同繁荣进步。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的社会趋势下,很多固步自封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民族音乐中所存在的脱离现代文明的保守、狭隘的思想将被历史的长河吞并而逐渐消失。

它们逐渐消亡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在本质上不仅仅意味着对古老的、传统的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更不是单纯的保存和继承,而是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与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既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保持前进一致性,又要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将自身的特殊性与个性化特征在音乐文化艺术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陕北民歌--黄土高原风情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小调,以叙事 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旬押韵,不隔句押韵.以7字句或10字句为基础,上旬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来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走路你走大路,莫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儿多,拉活解忧愁.住店你住大店,不要住小店.小店里贼娃子多,操心把你偷.睡觉你睡中间,不要睡两边.操心那挖墙贼,挖到你跟前.喝水你喝长流水,不要喝泉水.泉水里蛇摆尾,操心喝坏你.吃烟你自打火,不要和人家对火.梢林里绿林响马,操心那蒙汗药."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豌豆开花一点红,拿针缝衣想哥哥.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大河没水养不住鱼,妹子离不开哥哥你.一对百灵子钻天飞,多会儿盼得见上你.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如《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的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想你想你实想你,浑身上下都想你;头发梢梢想你呀,红毛头绳难挣呀;脑瓜皮皮想你呀;榆林梳子难梳呀;眼睫毛毛想你呀,白天黑夜难闭呀;眼睛仁仁想你呀,泪水颗颗难收呀;舌头尖尖想你呀,酸甜苦辣难尝呀;如果说是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你要拉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疙崂里走.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关于东北民歌论文范文资料

赵本山妻子马丽娟年龄籍贯档案资料简介 全家四口照片(图片) 2009-05-26 21:10 1965年深秋的一天,早晨醒来,赵德仁推推身边的老伴,不见动静;喊两声也不见动静,再一摸,凉了。生养了赵本山的母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间(据我后来了解,这一天是1965年10月28日)。在同一天里,在远隔千里的大兴安岭与蒙古高原接壤处的赤峰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降生了一个胖胖的端庄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乖巧伶俐,拥有一副真比例的好身材,长有一个金嗓子,后来竟成了赵本山的女朋友———第二个妻子马丽娟。1991年,赵本山与差距越来越大的前妻葛淑珍离婚以后,在一次工作中,认识了辽宁省戏曲学校教师马丽娟,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两人逐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在1992年初,本山遭遇车祸住院期间,马丽娟一直形影不离地护理在他身边,使两人间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温,由相恋到结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92年8月8日,省城沈阳宾馆大厅里,张灯结彩,金碧辉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大厅前方正中央,一个上顶天棚下抵地面的硕大的双“喜”字熠熠闪着金光。“喜”字的正上方,镶嵌着“赵本山、马丽娟新婚之喜”几个醒目的大字,由霓虹灯纺织而成的喜字的两边悬挂着巨幅对联: 上联:莲花山开莲花梧桐引凤 下联:龙潭寺有龙潭龙的传人 横批是;龙凤呈祥 赵本山的父亲赵德仁,继母张玉琴正襟坐在大堂偏左的位置上,马丽娟的父母坐在大堂偏右的位置上。鼓乐过后,主持人、剧作家张超宣布:“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小品大师赵本山先生与著名演员、辽宁省戏剧学校教师、才女马丽娟女士结婚典礼现在开始!”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一曲优美的东北地方民歌《月牙五更》的优美旋律中,新娘马丽娟身着华丽的婚纱,在本山的挽携下缓缓步入婚礼大厅。这时,两个身着节日盛装的小姑娘,各手捧一束雍容华贵的艳丽牡丹献给了新郎和新娘,以象征他们婚后的生活像这牡丹一样步步走向富贵。这时,一中年妇女领着一对小女孩向赵本山和马丽娟走来,小女孩各捧着一束鲜艳的兰花献给了他们。两位小姑娘献花后说:“祝赵叔叔、马姨兰芳碧坚,好合百年。”在辽北的婚俗里,这叫好事成双对。本山、丽娟一眼认出了他们,原来这三人正是他们救治的那个因患白内障没钱治病的小姑娘和她的姐姐与母亲。婚礼在充满浓郁地方风情的气氛中隆重而热烈地进行着。 “一拜天地,夫妻携手天长地久。” “二拜高堂,高堂满座福寿成双。” “夫妻对拜,情深似海龙凤呈祥。” 按辽北的婚礼习俗,还要进行撒帐。所谓撒帐,就是由婆家选定的全命人把事先准备好的红高粱、栗、枣、花生、糖等盛在用红布蒙着的量米斗里,向新房内各处撒放,以预示婚后幸福美满儿女双全。 在送走最后一拨宾客后,已近深夜,赵本山、马丽娟两人挽着手回到了家。这里是他们新婚的洞房,洞房在温馨的夜灯下充满着浪漫和温馨。本山脱掉婚礼服,又帮马丽娟脱掉用纯棉毛缝制的旗袍后,他一个鲤鱼翻身仰倒在床上,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喊着:“我有家了,我有家了!” 如今,赵本山不仅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妻子还带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一双胞生的龙凤儿女,并且是那年大年初一的吉祥双喜,赵本山乐得合不拢嘴。“上帝赋予我的太多了!实在不好意思,国家这么大力提倡计划生育,我一下就名正言顺的闹出俩指标,包产到户也没这么干的,老天爷这么厚爱我,我可得好好珍惜,好好做人做事儿,对得起父老乡亲。” 赵本山觉得“婚姻是件累事儿,可也是种责任,只要进入就得负责到底。有时候演出一忙,就顾不上家里了,这几年,丽娟儿带着俩孩子也挺辛苦,好歹她也慢慢习惯了。我虽然没有达到五星级的男人水准,应该算比较及格的男人”掉下星级的原因是“家里的小事儿,不够太认真,还挺拉忽。我一回家,就没有干净的时候,媳妇得跟在后面收拾。”难得赵本山还挺谦虚地把自己解剖了一番。 媳妇是我的贤内助 记者注意到,除夕夜赵本山表演《卖车》时特意注明:导演马丽娟,赵本山解释道:“年前我们全家一起到中央台,我爱人马丽娟除了照顾我的生活外,还临时客串当了把导演,其实我的每一部作品,她都参与意见,我们一起合计,她是我的贤内助,不仅在生活上,事业上也是。”说起自己的黄金搭档,赵本山对何庆魁赞叹有加:“老何有两个无可替代的优点,一是不辞辛苦,本子只要我不同意,他连夜点灯熬油地也要重改一遍,从没嫌过麻烦;二是他的语言功夫到家,他了解东北方言的精髓,了解我们语言的特点。” 妻子:马丽娟,辽宁省戏校教师,育有一对龙凤双胞胎:赵一楠和赵一涵。 赵本山现在的妻子马丽娟是辽宁戏曲学校教师,赵本山评价马丽娟是个“很有文化、修养好、漂亮的人。”赵本山说,“马丽娟最好的一点是对我好,我对前妻、对乡下的父母亲人、亲戚、朋友所做的一切,她都是理解和支持的。马丽娟常给我的大女儿买礼物,对我父亲也很关心。” 当然,经历过一次婚姻,赵本山对现在的家庭十分珍惜。赵本山说:“演艺界离婚现象确实多,但我不可能再离婚了。要再离婚,人家就得说我赵本山坏:‘你瞧这个赵本山,又离婚了。’我也算个公众人物了,我要干什么坏事,还不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1997年的春节前夕,赵本山的夫人马丽娟生下一对龙凤胎,取名牛牛、妞妞。孩子满百日这天,李忠堂特地赶来贺喜。喜宴上,贵客宾朋来了很多,但赵本山却隆重地请李忠堂代表父辈为喜宴“开酒”。 一次,李忠堂到沈阳办事,顺便去看望赵本山一家。进门后,马丽娟正在哄孩子,本来已和李忠堂打过招呼,并准备抱着孩子出来迎接,但因赵本山正心着没不听见,不是马丽娟没话说。赵本山这才转“怒”为笑,让妻子沏茶倒水,自己把孩子抱过来,让孩子喊爷爷。当晚,赵本山还推掉了所有事务,硬是把李忠堂请到了一家有名的大饭店。席间,赵本山不仅一个个地给李忠堂介绍菜名,还一个劲儿地夹菜,生怕他吃不好。李忠堂得知这顿饭会花很多钱,说太浪费了,但赵本山却笑着说:“您老咋忘啦,我现在多少也有点钱,平时我整天忙,又好久没和您在一起吃顿饭,您的身体不好,只要您多吃点,我心里就踏实了。” 李忠堂66岁生日这天,早已做好准备的赵本山带着父亲、大女儿和马丽娟抱着牛牛、妞妞一大家人赶来了。赵本山不仅给李忠堂带来了贵重的寿礼,还亲手点燃了那美丽的红蜡烛。按照东北的习俗,赵本山和其他的学生们向李忠堂行了大礼,并且为李忠堂精心写下了一块牌匾,上面钱道:“为恩师忠堂大人敬笔,贺六十六岁生日大寿,祝长命百岁!” 李忠堂之所以深得赵本山的爱戴和敬重,应当说,不仅仅是因为他发现和培养了赵本山,另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戏曲作家,李忠堂数十年以来他的人格魅力和戏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感染了赵本山。李忠堂在文化部门工作了40多年,不仅无私地帮助、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让他们功成名就,而且利用工作之余,写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出版了戏曲集。李忠堂退休后,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仍坚持写作,帮助和扶持新作者。 鸭绿江江边上,赵本山与省戏曲学校教师马丽娟肩并肩地走着。江堤上,一棵棵垂柳在江风的吹拂下微微地摆动着,几艘渔船泊在江心,渔民们正在撒网捕鱼。江水静静地向南流着,岸边的群山在晚霞中变成多姿多彩的紫黛色。 马丽娟先开腔:“本山,你把戏演绝了,到处是一片笑声。” 赵本山:“你的阿庆嫂也演到位了,功底很好哇!” 马丽娟:“听说你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赵本山:“是,听说你也是山里的孩子。” 赵本山接着问:“是在学校教书好,还是当演员好?” 马丽娟:“各有千秋,在学校教学生,可以研究研究表演理论。而到文艺团体实际演出,可以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演出实践,在表演艺术上有所成就,尝试探索一些新的戏曲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 赵本山:“马老师,听您一席话,学生受益匪浅,请以后多加赐教。” 马丽娟:“别没正经的。” 沈阳市沈河区一栋居民住宅楼前,赵本山上前敲门,门打开,马丽娟迎了出来。 “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赵本山:“是东风啊。” 马丽娟把赵本山让进屋内,落座后,对本山说:“有什么事请说吧。” 赵本山:“是这么一回事,广东太平洋影音公司和北京音像出版社邀请我录制盒式带。”马丽娟:“什么题目?”本山:“全名叫《笑星快乐》,里面有不少节目,需要男女合作表演。恳请您出山合作。 马丽娟若有所思地说:“不知道能不能担此重任,试试看吧。” 一周后,赵本山和马丽娟乘飞机抵达广州,与广东太平洋影音司合作完成了《笑星快乐》磁带的录制。在这本带子里,有不少唱段都是东北地方戏曲的二人转唱段和东北民歌唱段,发挥了马丽娟的专业特长。这本磁带曾一度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而广大观众只知道赵本山,却一直不知道这位字正腔圆的女主角是谁,更不清楚赵本山与马丽娟的朋友关系。经过近两年多的演出合作,赵本山与马丽娟的沟通逐渐多了起来,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两个人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未完待续) 本网经《东方笑神赵本山》作者及出版单位特别授权 ” 我和妻子(马丽娟)的第一次吵架就是为了大女儿。再婚以后,孩子从农村第一次到我家来,我媳妇一句话也没跟她说。等送走孩子,我就发脾气了。我问她你凭啥不跟孩子说话。你爱我不?女儿身上有我的血,你要是爱我,就必须爱她!不然,我们就离婚。媳妇听我的话了,从那之后,对大女儿特别好。现在女儿有啥话不和我说总和她说,她们娘俩处得可好了。” 现在,赵本山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赵本山把女儿接到沈阳工作。这几天,他正合计着给闺女买台什么车。赵本山说,孩子从小受了苦,自己对不起她。现在只要有能力就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 金炳昶是大媒人 赵本山和现在的媳妇马丽娟相识,是辽宁著名相声演员金炳昶给介绍的。为了掩人耳目,开始两人还遮遮掩掩,租房子住。可有一次终于“露了马脚”,那天,本山刚回家不久,楼下着火了,他穿着拖鞋端水就下楼救火。等火扑灭了,邻居才发现,这不是赵本山吗?就问他,你怎么在这儿?赵本山还撒谎说:“我到朋友家串门儿。”“串门儿咋还穿拖鞋呢?”慢慢地,邻居们就知道了,原来,赵本山在楼上住。结果,他家灯一亮,邻居就站楼下喊:“赵本山,赵本山。” 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和小品演员赵本山都住在沈阳的信盟花园,两家之间只隔着一条甬道,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只要一抬头,就能望见对方的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成了邻居的王军霞一家和赵本山及其家人,自然而然地亲密起来。后来,赵本山跟我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每次见面时,他总是亲热地和我打招呼。我和赵本山的妻子马丽娟相处得很好。马丽娟是一个性格开朗、聪明贤惠而宽厚的女人,她为赵本山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妞妞和牛牛。她爱赵本山爱得深沉而不张扬,只是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挑起抚育两个年幼孩子的重担。 赵本山的两个孩子非常可爱,尤其是小妞妞,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地透着灵气儿,弯弯的睫毛长长的、自然上翘着,水嫩的皮肤白里透着淡淡的胭脂红,一看见我,打老远儿就奶声奶气地喊:"军霞阿姨好。"让我喜欢得不行,也想立刻有个孩子了。后来,我如愿以偿,生了一个健康漂亮的儿子。我的人生角色,也从一个中长跑运动员转换为人妻人母。治家和教育孩子,成为我的头等大事。偏偏我就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美丽大方的马丽娟。她耐心地把管理家政和教育孩子的"心经"传授给我,使我受益匪浅。 我和马丽娟总有说不完的女人之间的"私房"话,谈起各自的丈夫,我们都觉得非常幸福,非常满足。虽然赵本山经常在外面演出,可是马丽娟心里有数,自己的丈夫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不管我在哪里,我能保证我这颗心总是在家里的。男人的心有时也很脆弱,谁能经得起总折腾啊,我已经离过一次婚了,我不能让我的家庭再出任何问题。"这是赵本山对妻子讲过的朴朴实实的交心话。 赵本山很爱家,也很恋家,但他不得不经常离开家去外面演出。孩子们总是看不到父亲,对他这个"爹"很是陌生,有几次他想领孩子出去玩都领不走。 有一次,赵本山要出门了,孩子对他说:"你要走了吗?有时间到我们家来串门啊!"这让赵本山很心酸,也很无奈,因为他不仅仅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他还属于热爱着他的亿万观众。 去年,我和马丽娟一起去香港。每天我们都穿梭在百货公司,大过购物瘾,逛街非逛到走不动了才回到宾馆。马丽娟给孩子们买了好多衣服玩具,但最多的还是给赵本山买的衣物。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生活中的赵本山穿着其实很得体、很时尚,根本不像在荧屏上看到的他--戴着洗得发白的帽子,穿着很"老土"的衣服、鞋子。这跟他妻子为他精心打扮有很大关系。 香港之行,我们满载而归。上飞机之前,赵本山给妻子打电话,告诉她他要亲自来接她,我的丈夫战宇也说来接我。等飞机在沈阳降落的时候,因为马上要见到亲人了,我们都非常高兴。 突然,马丽娟的手机响了,我看见她刚才还荡漾在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我连忙问:"怎么了?" "本来在电话里说好了,你本山大哥来接我。可现在又说他有重要的事情来不了了。"马丽娟沮丧地说。 在机场的出口处,突然,我看到马丽娟惊讶但幸福无比的表情。"你不是说来不了了吗?你怎么......"原来,她一抬头看见了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满面笑容的赵本山。 原来,这是赵本山有意制造的一个惊喜,我们的笑星就是这样,在生活中总是想方设法为亲人送来惊喜和幽默。 如今,赵本山已经有了新的家庭。谈及现在的妻子,赵本山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男人,对目前的一切,他都很知足。妻子马丽娟是辽宁省戏校的一位教师。 鲁豫:这回是自由恋爱? 赵本山:这是。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俩没离婚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个媳妇。也不是说因为有了她才能离,可能没有她以后也能离,会是别人,因为我一直演出认识的,在我们团演出。她是一个特别有修养的,她是一个艺术学校的老师。我们俩性格不太一样。她是蔫蔫的,是属于那种有一百个错误都攒在一起百年说一回的人,我是一个说过去五分钟你必须完事,就是两种性格,有时候她不高兴了我可能马上就忘掉,我说过去就拉倒,这件事说过去就拉倒,她就不会过劲,她会把一切事攒到一起跟你谈一回。这也挺要命的这挺急人的. 1997年年三十那天,赵本山率领“红高粱模特队”又一次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在那天夜里,他的妻子马丽娟生下一对龙凤胎。 鲁豫:那这孩子你基本上没怎么管过? 赵本山:管啥呀,我没有时间管,现在他会发信息,没事就跟我发个信息。 鲁豫:那个小孩会发信息。 赵本山:我早上没起来就给我打到这屋里来,汇报,这个汇报那个那个汇报这个,他俩先向我汇报,你说他,你说他,姑娘比儿能说,告诉我什么,接完我这个电话,你赶紧关机你别接他电话。 鲁豫:小孩才几岁,才六岁啊。 赵本山:哎呀,老能说了。我这个电话里有她的照片。儿子说话不赶趟,小姑娘说话那是太快了,可能讲了。 鲁豫:看来女孩可能随爸爸啊。 赵本山:可能随了。 鲁豫:男孩可能将来像他妈妈,也是把事憋了半年以后再更你说。 赵本山:男孩憨厚。 鲁豫:他们知道爸爸是干嘛的吗? 赵本山:现在明白了,刚开始不明白,他说为什么找他照相签名呢?现在他知道炫耀了,在学校他跟我通电话,我同学要跟你说话。我一回去等着,你不来接我我不回来,让同学看看。她一有活动我得参加,帮我录像啥的,知道炫耀了。我正常在沈阳演出啥的,她必须要冲上台上去,来献花就弄两句。小姑娘特别招人喜欢。 鲁豫:你将来会希望你的孩子也做这一行吗? 赵本山:我对孩子,我没有想他要做啥,我觉得孩子,我跟我媳妇有时候意见不一样,我媳妇非常怕孩子学习不好,因为现在这孩子压力太大了,我跟她观点不一样,我说你呀,咱跟老师说,他不做作业,就不作,就别逼孩子,先让他心情愉快了,我上次回去就着急,孩子就告我说考24分。 鲁豫:是儿子还是女儿啊? 赵本山:我儿子。我说你想考24分,他说爸我以为24分好呢?我说你满分是多少?满分是20分。24分还考多了,他说满分一百,我说那24分是有点少,完事第二天又考试,就考了90,有进步,他不走心,啥也不进走心,但是这回期末考试我女儿是三个都一百,儿子给我发信息,一个98,一个一百,都有进步,他相当聪明,他不走心他老是玩,我问他八加四等于多少啊,六。就随口就来了,我说你算一下八加四咋加少呢,六啊。我说你往上加。他说八加四等于十,就给你蒙,他不用心,其实仔细地他都会,我想这孩子,我不想在小的时候让他背老大书包学得都那么可怕,让他轻松一些,可能大一点直接就会了,小孩都小眼睛戴着都那样,都像老先生似的,回头吓得都直勾,眼睛都直的,这不好,还有钢琴课,还得学点英文,又补这又补那。整天比我还忙。 鲁豫:你拍的戏你家里人喜欢看吗? 赵本山:喜欢看,孩子有时候记住词了,背下来。孩子最小的时候母亲为了让他认识我,经常从懂事的时候就放,我不在家就放他爸爸的小品。 鲁豫:因为老见不着爸。 赵本山:老见不着面。孩子有一段就没认为我是这家的人,他知道叫爸,他说你啥时间上我们家来啊,他就老这么时候,就像串门似的,他说你啥时候上我们家来吧,老这么说话。来我们家住几天吧,就这么说。 鲁豫:二胡每天都拉吗? 赵本山:有时候拉,有时候我心里头没啥事了就坐那儿拉一点玩一玩 鲁豫:那是你的二胡吗? 赵本山:对。 鲁豫:那个是你的,拉一段。 赵本山:拉一段。 鲁豫:你每年最轻松的时候,就是春节晚会结束了,你跟大家出完团圆饭,回家的车上,觉得这一年所有的任务交了。 赵本山:是啊,这一年过来了,可能一夜也不睡第二天到家了,到家喝顿酒,晚上放点花,年年这,到家第二天给我儿子过生日,姑娘。大年初一。

女,回族,内蒙赤峰市红山区人,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现任妻子 ,在铁岭民间艺术团时与赵本山是一副架。 1992年与赵本山认识后结婚,1997年生育一对龙凤胎。 与赵本山的车祸姻缘 1992年春节期间,赵本山在赴大庆演出途中遭车祸,两根肋骨骨折、右手腕挫伤,被送到医院抢救。赵本山重伤在床,一位朋友叫来曾与赵本山同台演出的马丽娟照料他。马丽娟166的个儿,是辽宁戏曲学校青年教师,才貌出众。1988年赵本山所在铁岭艺术团在辽宁各地巡回演出,曾邀请她出演阿庆嫂。赵本山与马丽娟也成为朋友。赵本山离婚后,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谢绝了。正准备回赤峰探亲的马丽娟,听说赵本山车祸重伤,立刻赶到医院。聪明的赵本山借机请马丽娟讲课。很快,赵与马结婚了。 1997年春节,赵本山正在春节晚会向全国观众拜年,沈阳传来消息:马丽娟生了一对“龙凤胎”!赵本山欣喜万分,晚会一结束连夜从北京赶回沈阳。他给男孩起名牛牛,闺女就叫妞妞。如今牛牛和妞妞11岁了。 赵本山把妻子当成良师益友,表演中有什么问题,总要请妻子指教。 赵本山说:“如果我20岁之前不是在农村,我是绝不会离婚的。当时村里有五六个光棍,我在乡里宣传队,算是名人,才有人给介绍对象,就结婚了。这是个在当地很令人艳羡的好媳妇,虽然大字不识,但黝黑、壮实、沉默而勤快。我火了以后,离家也越来越远。离婚前我们已经分居两年了,我还是不敢说,怕她万一喝点药什么的。我第一次向她提出离婚,她就哭了,可把我吓坏了。她的哥哥们都对我说:‘我们都可以帮你劝劝她,但你一定要把她安排好。’后来她说,那你给我10万元吧。那时候我已经挣了不少了,就都给了她。我算是陈世美他二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方面,我平生就这么一个‘污点’。” 赵本山至今提起前妻还挺感动:“我们虽然离了婚,她仍然是我们家的一位亲人。现在我父亲的毛衣裤还是她给织的。我父亲到我现在的家里来还不习惯,但他到她那里就有一种到女儿家里的随便。”对于那位无缘与他共度一生的善良女人,赵本山说:“有时候我特别想去看看她,我真希望她能够找个合适的人,过一份属于她自己的幸福日子。”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狭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指的是汉族音乐,简称“民乐”。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却有着更多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壮族音乐等。 汉族音乐 汉族音乐代表<<中国婚礼进行曲>>也被称为中国的<<亲嘴歌>>.是中国农村地地道道的娶媳妇歌,歌词是以北方方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黑龙,吉林 辽宁 ,山西,山东,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 等地方>为主,是用咱中国传统的乡音演唱的,让人一听就有亲切感,尤其最前面的那一段童谣会勾起许多中老年人的美好童年回忆,让人感慨万千,让人回味无穷.歌曲虽然是土了一些,可以说是土的掉渣,可是这个土恰恰是歌曲的特色,优点和耀眼之处,也是歌曲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因为咱们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咱们离不开土.土是一种美,土是一种自然,土是一种淳朴,是我们中国人灵魂和本质的体现和象征. 其它代表音乐歌曲有茉莉花 , 牧羊歌,兰花草, 小白菜, 兰花花,刨洋芋走绛州, 苏武牧羊, 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有个金太阳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收秋 ,大红枣儿甜又香等。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满族音乐 中国的东北和北京等地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最有名的民间乐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满族的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经常被用现代的汉语翻唱。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男女青年经常对歌,有人甚至说壮族人一生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长。壮族民歌基本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内容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为主,有时歌词也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和典故。 壮族音乐可以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一窥其妙。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阿拉伯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适合在马上弹奏的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关于民间舞论文范文资料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1. 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2. 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3. 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4. 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剪纸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春节习俗:舞狮子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舞狮子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最近求论文的越来越多了呵呵期末了啊加油

浅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法”和“不朽的经典传承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厚重;朴素;不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08)05B-0082-02

该论文已发送至你的百度HI和消息里请及时查收!如有问题 请百度HI我! 好了 发送了 请查收吧!

关于民间刺绣论文范文资料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 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直以来,民间美术在我国美术教育中便占有一席之地。当下,在视觉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境中,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愈加受到重视。 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继承,可以避免在传承上断裂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断向前蓬勃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拙朴的造型、古朴的色彩、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观念等,对学校美术教学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造思维,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美术教育对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美术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之重任,审美性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很多美术教育家一直致力于将民族的东西带入当代美术课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学中便坚持不懈地贯彻油画民族化,引导学生广泛地研究古今各种优秀艺术遗产和中国民间艺术,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全面的艺术修养。在美术教育中引进民间美术可以避免美术教育中过于侧重技巧、美术技法、关注操作程式,忽略审美教育对学生精神层面陶冶与启迪的弊端。 对我国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是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探求美术教育工作中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之关键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美术教育资源,以新世纪的视角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时代内涵,又不失传统底蕴的中国的现代美术文化建构。林风眠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为基础,我们有5000年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很好的时代感的创造,我们要保存我们固有的、很好的东西,吸收外面的东西。”[1]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视野,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目的。 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质朴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辈民间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水平较为低下,可在艺术作品中却总是抒发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勃发的情怀。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着的真、善、美,给精神以满足,有助于净化心灵,无形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带来有益影响,使人们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创造思维的开拓 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可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寻找艺术的切入点。 有些美术院校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艺人的授课掌握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轮廓形式和材料工艺特点,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积极的刺激,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性和选择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从而获得自身审美情感的丰富和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民间美术系,将乡间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引进我国最高美术学府。并于当年组织了一次民间美术教学,邀请六位农民艺术家走上美术学院的讲台传授民间艺术,在教学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说:“画出了几年来画不出来的东西,学到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学到的内容。”而教师们也认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来苦苦求索的艺术真谛。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教学。”[2] 3.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国传统美术来说,多元化的层次决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在民间美术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因此,“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及其创作方法,完全应该与其他美术规律和创作方法并驾齐驱地存在于中国的美术学府里,只有这样,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是名副其实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独立于世”。[3] 优秀艺术皆根植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只有认清自己的根在哪里,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当下有些青年艺术者不屑于民间美术,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东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谓的一些主义或是样式,殊不知只有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在借鉴别国优秀艺术形式的同时,更要明白我国的传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营养,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汇于现代艺术,才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除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现法则和造型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对描写对象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对象、把握对象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把对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准确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间美术样式上都有着深刻及鲜活的表达。在艺术界,在目前这种风格与形式大爆发与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过对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特质、传统美学观念及独特造型方法的剖析与学习,美术教育可以摆脱原有美术教学体系中机械论与虚无论的缺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灵性与自然的精华,造就出时代精神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审美教育风格。最终这种审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将渗透到个人的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层次,并跨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结语 当代美术教育应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民族精神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入民间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使其树立民族情感,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粹,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这也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2 浅谈民间美术的发展 【摘 要】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 装饰 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 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 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 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 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 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 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 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 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 术品点缀。 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 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 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 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 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 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 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 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中国的民间美术虽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它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从则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2.象征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 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 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3.教育性。 讲到教育性我们就要重点提到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可以说中国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美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欣赏、审美和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过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猜你喜欢: 1. 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2.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3. 谈谈民间美术 美术研究学术毕业论文 4.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5. 艺术方面的论文

搜狗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湖南特产湘绣作文 [湖南特产湘绣作文] 湘绣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发源于长沙县沙平,它是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湖南特产湘绣作文 。 在我家就有一张百蝶图的湘绣被面,那是我妈妈的嫁妆,上面绣了一百只蝴蝶,每一只都栩栩如生,而且有大有小,每一只蝴蝶的姿态都各不相同 ,有的两只翅膀全张开了,有的翅膀重叠一起,还有的两只蝴蝶在一起嬉戏。绝对找不出两只同样的蝴蝶,百蝶图的四个角和中央各绣着一朵婀娜多姿的红花和绿叶,做工十分精细,就连它们由深到浅的颜色,都表现得十分清楚,我简直不敢想象这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真像是哪个名画家笔下的杰作, 小学五年级作文 《湖南特产湘绣作文》( ◆分享好文◆  灯光一照,发出灿烂的光芒。 百蝶图十分鲜艳,每看到它,我就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跟着同伴们翩翩起舞,快乐地聊着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原创三年级湖南特产湘绣作文300字小学生作文(中国 大学网)  〔湖南特产湘绣作文〕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相关文章2012年湖南怀化市中考作文题解及范文佳作点评2012湖南高考作文:教育界齐叫好文学界起争议湖南高考作文:用图画作材料为第一次相关推荐湖南湘绣图片及价位高考零分作文骂老师湖南湘绣大师高考0分作文轰动全国湖南湘绣博物馆2014湖南高考作文立意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家乡的特产作文400字其他人还搜伊飞湘绣湘绣博物馆双面绣手工刺绣中国四大名绣粤绣苏绣姚建萍2014找项目,开小店,当老板!开店找项目,年赚80-90万,免费..5000元开小吃店铺,月入万元!几千元投资轻松开餐饮店,四季..

刺绣十字绣风靡的时候,曾经一度陷入痴迷的程度。这样的痴迷缘于身边的含笑带回的一块绣布开始,各色艳丽的线花,随着掂在指尖上的绣针在纯白色的绣布上穿来绕去,从最初的苍白,到朦胧显现,直至于完美地呈现出绝妙的图案。于是彻底被诱惑,被迷恋。刚开始学习绣的是一个手机的吊坠。扇形,能镶嵌香料,适合男子吊挂在手机上的那种。许是第一次这样的细致,连初步的引线也额角冒汗,双手颤抖。看似简单至空白的流程,却整整耗用了四天的时间去完结。虽然感觉有些不伦不类而未曾挂坠在手机上,但也满心的欢喜,毕竟,这样细致到极点的手工,并不是每个男子都备有这样的耐性和细心的品性。随着刺绣的技艺越来越娴熟,家里各种成品图案的绣布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享受到蕴含其中一份恬适,淡然的心态。有时候,我会把那些精美的刺绣图案摆放在一起,近乎贪婪地摸着那精致的图案,好像摸着久远的故事、失落的年华,好像从嘈杂喧嚣的繁华中一下子回到宁静与最初。以至于每次上街的时候,逛的最多的,还是那些刺绣店了,有时候也不一定要买,看一眼就够了。只因喜欢,喜欢看那一帧帧色彩明艳,瑰亮华美绣画。最钟爱两个靠垫,是离去含笑留下的刺绣。一个苍绿的竹,一个淡雅的兰,一直陪伴我从一个城市颠沛到另外一个城市,几多年了,没舍得扔掉。如今这两个靠垫老了旧了,更苍绿了,更淡雅了,可是,我却更加地喜欢,不为谁,只因那上面有我一针一线的光阴和些许年华的体温。后来工作繁忙,不再把空余时间用在刺绣上,却依然挡不住流连绣店的诱惑。去过苏州绣店,江南的灵秀似乎也侵染在那些绣品上,山山水水能分远近之趣,深幽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也曾忘我地留滞在川西绣店,一帧帧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烟火风格让我着实几多感叹了。许久后,偶然听到李宇春的《蜀绣》“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才恍然,原来这一针一线中,缠绵的是绣人的情怀与依恋。——记忆最深的是在西藏看到最大的刺绣唐卡,画中佛像的刺绣采用了各色丝线,色彩绚烂缤纷,部分还采用金箔,更显富丽堂皇。凝视这样庄严的刺绣唐卡,仿佛回转前世今生,通彻了所有的不解与迷茫。终于了悟,那些年陪伴我刺绣的女子,当初也是一针一温柔,一线一情牵绣出满满的爱意。懊悔,曾经值得依托的人和一份值得珍惜的柔情,却在我的不经意间永久地失去了。于是不停的寻找,终是无果。后来在湘西最偏远的寨子里,我曾遇到一个水样通彻的女子,叫刺绣,温温婉婉,眉目宛然,让人欣喜。我问询她,她回答说:我喜欢刺绣,索性也就叫了刺绣。原来,这世上还有比我更喜欢刺绣的人,连名字,也可以这样叫的。我想,只要喜欢,就没什么不可以。刺绣,一如和女子对话,用心去感知,用心去理喻,轻轻的,细细的,到最后,就会拥有一份超乎寻常欣喜。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喻,刺绣的过程,当如眼前一份爱恋,当你从第一针开始,就注定需要用心去融入,指间中缠绕的线不可紧拉,也不可松懈,把握好松紧之间的尺度,绣出来的爱情才会光洁,平整,持久的鲜亮。

关于民族乐派歌剧论文范文资料

在20世纪,由于特定的历史机遇,俄罗斯音乐成为对20世纪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产生过最为重要影响的外来音乐。多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陶亚兵教授带领下,就此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此与陶亚兵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王岩(以下简称“王”):陶老师您好!上个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的影响是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陶亚兵(以下简称“陶”):20世纪与中国相关联的“俄罗斯音乐文化”,可分为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两个时期。其影响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我国20、30年代左翼无产阶级音乐的发展、30、40年代俄罗斯来华音乐家在中国演出和教学、50年代新中国聘请的前苏联音乐专家和一批留学苏联的音乐学生,大量苏联音乐特别是歌曲在中国的流传,中国音乐家参加世界音乐比赛展示新中国音乐发展成就等等,都包含了苏俄音乐给予中国音乐以巨大的支持帮助。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榜样,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方向。王:您提到我国左翼音乐文化发展受到了苏俄音乐文化的影响,能具体谈谈吗?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苏联的革命音乐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武器。游学苏联的瞿秋白翻译的苏联版《国际歌》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声,从瑞金中央苏区到上海左翼音乐家小组,传播苏联革命歌曲成为最初的革命文化现象。苏联音乐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新音乐指引了新的方向,聂耳从中受到鼓舞和引导,并成为了无产阶级音乐的旗手,冼星海十分敬仰苏联音乐,并与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格里埃尔等苏联作曲家交往学习。冼星海在苏联的5年中修改完成了他的重要作品《黄河大合唱》,还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等一批国际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可以说苏联革命音乐的传入对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具有历史性贡献。王:我从您之前的研究和刚才的谈话中注意到您不仅对中俄音乐交往的历史进行研究,而且还注重分析俄罗斯(苏联)音乐体系和审美形态对我国现当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社会音乐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请您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陶:苏俄音乐家堪称我国新音乐文化的导师。十月革命以后和50年代分别有一大批音乐家来华从事音乐演出和教学。先是有如钢琴家查哈罗夫、小提琴家托诺夫、歌唱家苏石林等被称为“白俄”(苏石林例外)的音乐家背井离乡来中国避难,以演奏和教授音乐为业,培养了李翠贞、吴乐懿、冼星海、聂耳、刘天华等一代音乐家。在哈尔滨组成了以俄罗斯乐手为主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歌剧团、芭蕾舞团。在被誉为“亚洲第一”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中,俄罗斯音乐家也占大多数。俄罗斯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长期在中国生活,创作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俄裔音乐家齐尔品也对扶持中国青年音乐家发展中国音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50年代,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开始发展,专业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中,先后有30多位苏联专家在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奏、演唱等许多专业任教,如阿拉波夫、阿尔扎马诺夫、杜马索夫、巴拉肖夫、康津斯基、塔图良、克拉芙琴柯、米强斯基、梅特维捷夫等,同时,钢琴家李赫特、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音乐大师来华举办音乐会,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等音乐团体来华演出,大量俄罗斯音乐论著译来,新中国的音乐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王:那时我国也往苏联派出了一批音乐留学生,现在他们在我心目中都是大师级音乐家。陶:那是新中国音乐院校和演出团体中选拔出来的一批精英,如作曲家吴祖强、杜鸣心、朱践耳,指挥家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黄晓同、郑小瑛、曹鹏、歌唱家郭淑珍、徐宜、郑兴丽等,小提琴家盛中国、林耀基,钢琴家刘诗昆、殷承宗、倪洪进、音乐学家黄晓和等,五、六十年代先后有近40位留苏音乐学生。后来他们学成回国,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栋梁。80年代开始中俄音乐交往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一代的中国音乐家继续赴俄求学深造。如指挥家张国勇、钢琴家卞萌、潘淳、小提琴家刘玉霞、作曲家刘康华、张旭冬、音乐学家钱亦平等。去俄罗斯留学仍是音乐学子的一个向往。我们音乐学院就有6名青年教师是俄罗斯留学的硕士和2名在读博士。回首上个世纪初,中国近代新音乐从学堂乐歌启蒙,俄罗斯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风格给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树立了榜样,黄自先生十分推崇俄罗斯乐派的民族性,提出了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借鉴学习苏联音乐体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并快速发展起来的。尽管我们也曾受到了苏联极左音乐思想的影响,束缚了中国音乐的健康发展。由于政治原因,上世纪60至80年代中苏关系失和,中俄音乐有长达30多年的隔膜,我们对苏联音乐的新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个缺憾。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放眼全世界,以多元音乐文化的视角考察世界各个音乐体系,俄罗斯音乐文化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曾被曲解的苏联个性化现代风格作曲家如箫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和当代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对俄罗斯音乐表演学派的分析也有待深入。你知道,黄晓和教授的《苏联音乐史》上册出版了,下册还在期待中。俄罗斯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王:通过您对上面几个问题的阐述,我觉得俄罗斯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对中俄音乐交往的历史事迹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并加以思辨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回顾中国音乐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也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陶:是的。俄罗斯音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曾给予中国音乐发展以唯一巨大的国际主义援助,中国音乐家是怀有感激之心的。中外音乐交流一直受到政治的影响,中俄音乐关系更是如此。现在中俄关系发展顺利,这对中俄音乐交流是利好的。前两年是中俄年,今年又是俄语年,相关活动很多,我们乐团正在排练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要向大学生介绍俄罗斯的音乐语言。王: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原因,哈尔滨曾是中俄音乐交流的门户。我们音乐学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积累。陶:是的,俄罗斯音乐在哈尔滨的影响是深远的。俄罗斯音乐家在哈尔滨创办的交响乐团和音乐学校都是我国最早的。到了80年代我上大学时学院还有专弹钢琴伴奏的俄侨教师。几年来,我们把中俄音乐交流研究作为学术特色之一重点发展,在中俄音乐交流史和中俄音乐教育比较研究方面已经有一批学术论著出版和12篇硕士论文发表,还有4篇博士论文也以此为题。郁正民教授的“中俄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研究”获得国家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立项,我申报的“20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研究”也获为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今年10月9至12日咱们学院还将举办“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俄罗斯方面重要音乐家和我国当年留学苏联的老一代音乐家、翻译家、近年新一代留俄音乐家以及相关研究学者到会,共同探讨中俄音乐交流的历史与外来。像这样的中俄音乐交流专题研讨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我们正在全力筹备。王:今天很高兴听到您关于中俄音乐交流的见解,真是获益匪浅。预祝您在中俄音乐交流问题上的研究进展顺利,结出丰硕的学术成果!同时也预祝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希望对你能有些启迪

音乐理论与常识外国音乐的主要流派西欧音乐在古希腊时曾一度兴盛,但到中世纪,音乐被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宣传宗教、麻痹人民、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专业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圣咏曲。到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曲、歌剧相继出现,音乐才开始进入剧场,转向市民。到十八世纪,音乐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着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也日趋丰富和精深,遂开始西欧古典音乐黄金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乐器也逐步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演出的对象,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获得很大发展。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音乐家辈出,闻名世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名著)也大量产生。在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先后变化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点或先后进行不伺流派音乐的创作的。即便是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点和个人音乐风格特色的。(一)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二)浪漫乐派“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三)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四)现代乐派“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继承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许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名目繁多,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 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先锋派音乐”)(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十二个音序列化外,,乐曲的节奏力度等也序列化)。主要作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诺诺(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2)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机会音乐”)。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3)具体音乐(初期的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谢飞尔(法)、布列兹(美)、贝里奥(意)。(4)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列斯(美)、约翰-凯奇(美)。(5)磁带音乐。作家有:贝里奥(意)。(6)图谱音乐(反序列主义)。(7)电子计算机音乐。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列兹(美)、施托克豪森(德)。音乐小常识,不能不知道1、什么是音乐?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法很多。笔者认为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它什么感觉的艺术。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2、 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 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3、什么叫音高?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 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5、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 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 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7、 哪一个音是标准音? 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 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 ,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 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10、什么叫音阶? 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c d e f g a b c a b c d e f g a11、什么叫记谱法?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12、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13、什么是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实例请见本站登载的曲谱)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它17世纪末正式传入我国,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编撰的“律吕正义续编”中,对它有详细介绍,可见传入我国之久。1930年,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戏曲音乐的专集。 有些人认为五线谱比简谱难学。有这种观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五线谱难,而是改变从小养成的读谱习惯难。你从小接触的乐谱都是简谱,已经习惯于简谱那一套,现在要改当然难了。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五线谱,小学、中学音乐教科书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见的谱都是五线的,旷日持久,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有不少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就非用五线谱不可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读谱练琴齐头并进,所以不少孩子年纪虽小,视读线谱的能力却比许多成年人强得多。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嘛!14、什么是小夜曲? 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 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15、什么叫波尔卡? “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16、什么叫玛祖卡? 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17、什么叫小步舞曲? “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 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18、什么叫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滋,也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两种。与同样也是三拍子的玛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与同样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不过必须明确,音乐不是数理,不是逻辑,这种区别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是绝对的。不知是不是你需要的资料呢 你自己也在“文发网”或者(59168)上找相关的资料 祝你顺利

和声(Harmony)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从17世纪起,由于主调音乐的逐步发展,和声的作用愈趋重要。它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①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的整体。②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③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和声的处理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也是对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础。有时,曲调也由和声衍生。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弦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声的历史发展 西洋音乐中和声的形成与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分6个阶段概述如下:10~16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从早期的奥加农发展至复调写作的完善阶段 当复调音乐的各声部相互间以协和音程为主作对位结合时,即形成和声音程、和弦与和声进行。当时以各类七声中古调式为基础,故后人称15、16世纪复调音乐中的和声为中古调式和声或教会调式和声。其特点为:①建立在6种不同结音(即主音)的调式基础上(第7种洛克里亚调式极少应用)。各调式音阶的音程关系不同,每一种调式都有其特征音程,相互区别。②以协和音程为基础,和弦结构只有大、小三和弦原位、第一转位与减三和弦第一转位。其他不协和音程均须按规定的方法解决。③各级三和弦都可相互连接。在和弦的连接中,根音之间的各种音程关系(除增四度外)均常用。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并不要求以主和弦为中心,但在乐曲结束处应以主和弦收束。约从14世纪开始应用变音,亦称“伪音”,规定六度反向级进到八度时须为大六度,三度反向级进到同度时须为小三度,因此需应用变音,形成类似导音进入主音的声部进行。另外,为了避免减五度与增四度,亦需用变音。这为各类调式逐渐演变集中为大、小调体系创造了条件。由于在各个乐句结束处不同的停顿音上构成类似Ⅳ—I、Ⅴ—I或Ⅳ—Ⅴ—I的和声进行,形成了以后转调的萌芽。17世纪,早期巴罗克时代 随着单旋律乐曲的形成和歌剧的产生,采取为单声部歌唱加和弦式伴奏的方法。开始应用数字低音以指示伴奏部分的和声,由键盘乐器演奏者即兴弹奏,以纵的音程结合为基础,使和声的作用加强,并形成以平均节奏持续流动的低音线条。器乐中和弦式织体的发展,对逐步形成主调音乐有重要意义。由于戏剧性内容表现的需要,开始重视发挥和声——特别是不协和弦的表现作用(如C.蒙泰韦尔迪、J.佩里等在歌剧中用七和弦来表现哀叹和不幸等内容)。属七和弦的应用,成为确立大小调调性的重要条件。至17世纪后期,虽然还存在着中古调式的影响,但大、小调体系已得到确立。大、小调成为旋律与和声的调式思维的基础;它们之间的调式色彩对比成为音乐中的重要表现因素。18世纪上半叶,后期巴罗克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器乐写作得到更大的发展,建立在大、小调和声体系基础上的自由复调音乐是主要的织体形式。继续应用数字低音作为键盘乐器和声部分的写谱方法。和声作为构成曲式的要素,对于这一时期的乐曲结构,包括赋格曲、古二部曲式、早期奏鸣曲式等,均有重要作用,形成了调性布局的规律:大调乐曲先转至属大调,以后再转向其他近关系调;小调乐曲先转至属小调或平行大调,以后再转向其他近关系调。在转调布局中注意到调性的功能与色彩的对比。小调乐曲结束的主和弦常用大三和弦,称辟卡迪三度,这种方法自16世纪后半叶得到普遍应用起,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同主音大小调的变化是这一时期使用的一种音乐对比方法。平均律键盘乐器的应用,使乐曲所用的调和转调的范围得到扩大,.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这类乐曲的典范作品,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和声材料除各级自然和弦外,变音和弦如副属和弦、减七和弦与那不勒斯六和弦等应用较多。器乐中各种和声织体,如和弦式、分解音型式等的应用,使主调音乐风格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步向18世纪后半叶的主调音乐体制过渡。在这一时期内,不少作家重视以不同的和声材料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发挥和声的表现作用。如在巴赫作品中,以单纯的和声表现欢快、赞颂、希望、和平等内容。以半音化和声与不协和弦表现幻想性、戏剧性与苦难、忧伤、哀悼等内容。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低音的半音上行、变音和弦与不协和弦等手法,描绘了“大地震动,岩石崩裂,死者从墓中升起……”的情景。这一时期的和声虽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但中古调式在一部分以众赞歌为基础的声乐、器乐曲中仍有应用。18世纪后半叶,古典乐派时期 主调音乐成为主要的体制。当时所追求的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上的单纯明晰的特点,也表现在和声手法的简朴方面。大、小调体系成为和声的基础,中古调式消失其影响。和声的调性意义更为明确集中,强调主、下属与属七 3个主要和弦。数字低音在创作中已不再应用,低音也摆脱了流动性线条的束缚。由于结构的方整性,并且没有复调音乐中那种错综复杂的声部与节奏,使和声的节奏规律化与节拍化,以对称、平衡的和声进行为主体。离调、移调模进、减七和弦、增六和弦、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等均普遍应用。开始应用和声大调式,应用降Ⅵ级大三和弦的阻碍收束,随着半音化和弦外音的应用,装饰性的半音进行也得到发展,成为一种富于色彩的手法。在主调音乐的曲式中,特别在大型曲式,如奏鸣曲式中,和声的结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主调音乐结构的要素之一。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 19世纪初,和声手法基本上与上世纪后期相同。此后,由于题材和内容范围的扩大,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心理的刻划、风景的描绘和情节的表现等需要,促使作曲家不断发展新的和声语汇,丰富和声的表现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发展变音体系和声以及其他复杂的和声手法,如大量应用半音化的声部进行、远关系离调与转调、游移与模糊的调性、连续的属功能组和弦、各类远关系的变音和弦、高度叠置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主和弦的隐蔽、收束的避免、同主音大、小调的混合以及强拍上的半音和弦外音等,从而将大、小调体系和声推向极限,趋于解体的边缘。和声的功能性逐渐削弱和模糊,色彩性得到突出和强调。R.瓦格纳后期乐剧中的和声可为这方面的代表。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乐派的兴起与古代宗教题材的采用,恢复并扩充了自然音体系和声。例如由于民间音乐的影响,扩大了作品中调式的范围,除自然大、小调式外,还有其他中古调式和特殊调式,如.肖邦作品中的弗里吉亚调式与吕底亚调式,F.李斯特作品中的吉卜赛调式,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各类自然调式等。在和声的处理方面,下属组和弦得到强调,有时某个段落仅由下属组和弦与主和弦构成。大调副三和弦也得到重视,它们增加柔和的色彩,并使和声具有中古调式的风格特点。变格进行、阻碍进行以及三度根音关系的和声进行等也较普遍,这在李斯特、瓦格纳、俄罗斯作曲家与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常可遇到。在和弦构成方面有加六度音的主和弦与属和弦、自然音范围的高度叠置和弦等。在和声的收束式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处理方式,如在结束处使用转位的主和弦;以Ⅲ级代替Ⅴ级的正格收束;Ⅵ级或Ⅱ级代替Ⅳ级的变格收束等。有时最后结束不在主和弦上。这一时期中,还有一些富于创造性而成为近代和声先驱的特殊手法,如:五声音阶和声(如在А.П.鲍罗丁的作品中);五度叠置和弦(如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复合和声(如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全音阶和声 (如在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中)等。20世纪 在19世纪后期大、小调体系和声发展至极限的基础上,不少作曲家探索新的创作手法,或回复至古老的音乐风格,其结果都打破了过去200年来传统和声的规范。20世纪的和声手法,总的可概括为:和声思维的复杂化,和弦结构的多样化,和声进行的自由化与调性观念的扩大化。首先是将传统和声材料在使用方法上加以突破,创造新的和声效果,例如应用三度叠置和弦的平行进行;四六和弦与不协和弦的独立应用;无功能联系的远关系和弦的紧接;连续大二度、小三度或大三度的和声进行与复合和弦等。在打破大、小调式的长期影响方面,广泛采用了各类中古调式、五声调式、某些民族的特殊调式、泛音音阶(同时包含增四度、小七度的大调式)、全音音阶、十二音音阶以及各类其他特殊的调式与音阶。这些新的调式音阶为和声的处理提供了不同于大、小调式的基础。在和弦结构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三度叠置原则,并追求以往被认为是不协和的、粗糙的和声效果。例如建立在半音阶基础上的高层三度叠置和弦、采用四度叠置的方法、二度密集的音群、各种附加音与任何可能的结合,使和声纵的音响尖锐化、紧张化与复杂化。另外,还有完全以自然音体系的各音作各种自由组合的和声处理方法,称“泛自然音体系”。19世纪后期的音乐作品中,大小调式的区别已趋于消失,更由于半音化和声的发展,调性范围的扩大与不断迅速地转换,带来了调性与和声功能意义的削弱与模糊。20世纪,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突破传统的观念,产生下列新的调性处理方式:①泛调性,这种处理仍然保持调性的作用,但打破了传统调性的界限,不以三和弦、自然音阶为基础,也无功能性的和声进行,而通过一些新的方法来表现或暗示调性中心(主音或主和弦)的意义。有时,由于调中心不断变换,缺乏较固定、明确的调性感觉。②多调性,两个以上不同的调性同时结合,即构成双调性或多调性,这是20世纪初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调性处理方法。每一个调性层次大都为自然音体系的传统调性,但当不同的调性叠置结合时,即产生了不协和的、矛盾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和声效果。③无调性,在半音阶的基础上,强调每个音都有同等的意义,避免和否定中心音的控制。这种处理排除了调性,调号也失去其意义而不再应用。取消了和弦结合的原则、根音的作用与和弦之间的内在联系。乐曲的结构不再依靠和声收束式来加以区分。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表现手法 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和声的应用约从20世纪初开始,最初采用欧洲大、小调和声方法。由于旋律多为五声调式,因此,和声如何适应旋律的风格,就成为中国作曲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初时的和声大都是在大、小调和声的基础上加强副三和弦的作用以及应用附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等方法,并注意声部(特别是两外声部)的五声化进行。20年代赵元任在其创作歌曲的伴奏中,就注意试验中国化的和声.30年代中,由于民族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影响,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和声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试验,如借鉴欧洲民族乐派以至印象派(如德彪西)的某些和声方法,自然调式和声的应用增多,在三和弦的基础上采用附加音或代替音的方法。在有些作品中,打破了大、小调的和声规范,采用五声化和声结构(如老志诚的《牧童之乐》的引子部分等)或复调化处理(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40年代中,音乐创作较前一时期有进一步的发展,以民歌或以民歌风的旋律为素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和声上重视应用调式和声方法,并尝试一些适合于五声音调的和弦结构,如四、五度和弦、替代音和弦等。开始吸取和应用某些近现代的和声方法,印象派作家的和声引起较多作曲者的注意和借鉴。P.欣德米特的作曲理论也开始介绍到中国,谭小麟在他的创作中将这种理论、技巧与民族风格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和声处理方法.当时也有应用无调性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歌相结合的尝试,但并不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创作获得很大发展,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引起更大的重视。但由于强调功能性和声理论,因此在和声处理方面,主要属于三度结构与功能性的调式和声方法,与此同时,在保持调性、调式的基础上,也有许多探索与尝试,如五声化和声结构、复杂的和声结合,复合和声、四度和声、调式交替变音和声与平行进行等等。近年来,不少作曲者又继续探索近现代和声手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有不少可喜的成果。总之,从中国音乐创作的实践观察,三度结构的和声、五声纵合化和声与近现代复杂的和声都可以与五声性的民族音调相结合,在发展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方面发挥其作用。

谁对谁的影响?影响是及物动词,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请把语法学好了再问!

  • 索引序列
  • 关于民间歌谣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东北民歌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民间舞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民间刺绣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民族乐派歌剧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