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13. 论《包法利夫人》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8. 但丁与__文化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12. 女性作家的共性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 流派研究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19. 超现实主义20. 魔幻现实主义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猜你喜欢: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美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俺熟悉.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呢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国画的论文题,论某张作品?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还是当代的?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工笔还是写意?古代的你可以说说山水画啊,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写意山水)是巅峰啊,唐朝的仕女画(工笔类)也可以有很多写的。近现代的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什么的(写意花鸟),吴昌硕不是近现代”海派“代表嘛,好写的啊,他的作品大写意花鸟啊。当代的吴冠中啊,范曾啊,都可以的。论中西方绘画融合也可以的啊,近现代国画就是融入了西方的素描造型和透视啊。中西融合做出巨大贡献的有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啊。加油吧,写论文是件痛苦的事儿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 国画 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 人物画 ——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 山水画 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 素描 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2.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3. 线描艺术的魅力 4.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5. 浅论山水画写石 方法 6.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7.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8. 论白描仕女画 9.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0.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1.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2. 论白描 13.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4.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5.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6.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7.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18.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19.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20. 谈临摹 21.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22. 油画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猜你喜欢: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6.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专科还是本科?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中西审美差异及原因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他们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各有其不同发展史,中西美学是最为古老、最具特色而至今最有影响和活力的两大美学理论体系。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美学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中西方在审美方式上、审美心理上和审美理想上存在着种种差异。一、在审美方式上中国古代在审美思维方式上是实用理性,“贵悟不贵解”②主张审美主体要进入“悟”的心理状态去体验美和创造美,要求审美主体在“心与物会”、“神与象交”、“情与景合”的浑然统一中,去体悟宇宙万物的生命意蕴和美的性质。因此,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只注重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一致性,对阴晴晦明、风霜雨雪、月落乌啼、水流花谢等种种自然现象,都不采取细致分析的态度,而是以心灵去冥和自然,畅我神思。西方古代在审美方式上是思辨理性,“贵解不贵悟”,强调理解、思辩,主张审美主体要注重理性自身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二、在审美心理上中国审美心理偏重于情感和理智的统一,偏重于内容的和谐。中国儒家美学将美看作是美和善的和谐结合,就是要在审美活动中用来束缚情感,从而将审美情感纳入特定的伦理轨道,让情在理智的约束下有限的活动,从而使先天的情感欲求符合后天的伦理规范。西方审美心理偏重于心灵与理智的统一,偏重于形式的和谐。西方传统美学将美看作是真与善的和谐统一,强调在审美活动中,要用灵魂束缚肉体,用理性压抑感情,认为“最高的美不是感官所感觉到的,而是要靠心灵才能见出的”。中国在审美体验中,往往以理节情,注重向内心和向无限的超越:渴望从有限中发现无限,所以中国人喜欢登高远眺,喜欢极目抒怀,强调澄怀观道,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西方更讲人的天才禀赋,而中国更重积学修身。中国讲“养气”,重“虚静”,协调内心,不致过度激烈。中国审美体验的最高范畴是“畅神”、“悦志悦神”,更重视内在美的人格修养。西方最高的美是上帝,是神,更重视非理性的外在美。三、在审美理想上中西方在审美理想上都以“和谐”为美的最高理想,然而不同的是:中国人对儒家的“中和之美”表示认同,从而侧重审美主体的心理属性;西方人对柏拉图的超验的和谐理想表示认同,从而侧重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其实,无论在中国的心理结构还是在西方的物理结构的背后,都还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中国的“人人之和”和西方的“人神之和”。中国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来把协调人心、稳定社会看成是审美活动的最高理想。西方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只有当灵魂受到宗教的洗涤与净化之后,才可能透过物体和谐直观上帝的和谐,从而在精神上与上帝融为一体,这种最高的审美理想,就是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与西方审美文化剧烈碰撞之际,审美意识彼此相互融通之时,进行中西审美差异的比较,进而探索中西方人格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美学思想体系,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反思自身,从而建立起既符合经验传统,又具有现代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中西审美差异产生的原因产生中西审美差异的原因要从中西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审美理想的发展演变来看。儒、道思想集中代表了汉文化不同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质。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强调以文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的普遍和谐,“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心灵,正是这种心灵决定了中国诗画中的那种“提神太虚”“散点透视”的空间构造和它的宇宙感,人生感。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道家美学的贡献是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虚静”和“空灵”。庄子主张把自我同化于自然整体,最高的艺术境界是同于自然的一片无我而又充实的虚灵,一种“淡然无及而众美从之”的境界。在西方美学中,希腊文明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以神圣的形式为中心概念的美学价值,基督教文明则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以光和色彩为特征的美学价值,二者相互渗透和彼此共同构成西方美术在美术风格上的总体面貌。
1、中心不同
从总体上说,中西方审美文化历来各有中心,一是以伦理政教为中心,一是以宗教信仰为中心。中西方审美文化所有的重大问题则基本上都是从这两大中心引申出来的,或者是从正面发挥,或者是从负面反拨——这一点,可以说是理解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
2、模式不同
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审美文化仍有区别,即一是削平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文学一贯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深度模式,一是颠覆了西方现代主义所致力建造的“乌托邦式新宗教”这一涌动着崇拜情绪的深度模式。
3、出发点不同
当代审美文化又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西方人是以思和诗为上帝的出场做准备,中国人则是以思和诗为现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与呼,这分明仍与中西方人梦萦魂牵的上述两大中心问题保持着某种联系。
扩展资料:
人类文化从古而今这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的走向又将当代人推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必须又一次地对于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作出抉择。
导致中西方审美文化削平深度、趋于平面化这一共同趋势的不仅是市场权力,而且是技术统治,不仅是“商品拜物教”,而且是“技术拜物教”。
商品消费的极大丰富和便利使人在享受着生活的福祉的同时极易滋长出感性化的倾向,现代科技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往往以物质的力量遮蔽了人类的终极价值。
如何扭转这一现状,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中西方人们所作的应答又有所不同,于此可以见出传统影响的根深蒂固。时下西方人普遍将海德格尔奉为精神宗师,海氏对于商品社会和现代技术的抨击和关于当今人类得救之道的构想使得西方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简单点:中国:矜持美,内涵的修养外国基本一致:大体美,开放没,坦荡美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大致存在着两种基本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最早,李泽厚、刘纲纪就在其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中提出这一看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研究,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以至社会风尚的审美意识进行全面的考察。所谓狭义的研究,则以哲学家、文学家或文学理论批评家着作中已经多少形成系统的美学理论或观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种观点还认为,广义的研究虽然重要,但限于条件,目前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还是应该从思想家和批评家着作的有关美与艺术的言论观点入手。[1](P4-6)敏泽也认为,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最根本的一点是研究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的历史,但由于条件限制,他所写的《中国美学思想史》则把基本的和主要的范围放在有关美学思想的理论形态的着作中。(P1)叶朗的看法与上面所说的稍有不同,但也是把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的历史表现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形象的系列,一个是范畴系列,研究形象系列的是各门艺术史,研究范畴系列的是美学史。“美学史就应该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P4)张法先生的新着《中国美学史》,也仍然把美学史看成是美学理论和思想的历史。他认为,所谓中国美学史,指的就是从远古到清代末期的审美理论史。它的主要任务是显示中国美学由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基础,显示中国审美的独特风貌,显示中国思维在审美上的独特把握方式和理论形态。(P6)第二种思路则以审美文化、审美风尚、审美艺术实践为主要研究和考察的对象。宗白华最早提倡这种研究。他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应该要注意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着作,而且尤其要重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宗先生的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许明、尤西林等人则提出审美风尚史和审美形态史的研究问题。提出这种研究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要摆脱美学思想史的束缚,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中国美学史的研究。陈炎新近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则把审美文化史看成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真正成熟的形态。该书认为,国内迄今为止的美学史着作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形而上”的审美思想史,一种是“形而下”的审美物态史(像诸多版本的《中国陶瓷》、《中国书画》、《中国青铜器》等),前者不考察先秦时代究竟存在着哪些审美风尚和审美活动,而旨在分析孔子说过什么,庄子说过什么,即要从古代文献和古代哲人的理论表述中发现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发展到什么程度;后者则着重分析陶器的形状、书画的风格、青铜器的线条与制作等。而审美文化史则介于其间,它将二者统一起来,包容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内容,并标志着美学史研究形态的真正成熟。 美学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与美学研究方法相联系的。把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确定为美学思想,以一些已经形成系统的美学理论和观点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看法,其研究方法主要受到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史家们明确地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他们主要是运用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思想相互渗透的方法来研究美学,他们所追寻的美学思想和意识最早起源就是在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的言论中。鲍桑葵说得很明确:“如果‘美学’是指美学的哲学的话,美学史自然也就是指美的哲学的历史。”(P5)他所写的《美学史》是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所提出的三条原则:道德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审美原则——写起。(P24)而西方另一部美学史名着,即吉尔伯特和库恩所撰的《美学史》则以古希腊有关诗与哲学的争论为美学史的开端。西方美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学家有很大影响。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他们所写的中国美学史,以先秦理性主义思潮为起点,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开端,讲述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并得出儒家思想为主,儒道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基本轨迹的结论。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也很重视这种方法。不过,他把美学史的起点定位为老子而非孔子,极大地突出了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虽不是以某个哲学家、某种思想为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起点,而是强调史前审美意识对中国美学思想形成的意义,强调追溯中国审美意识产生的源头。但就其具体研究方法来说,仍然十分重视哲学思想向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把美学思想家的着作和观点作为研究重点。 而重视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审美艺术实践的人们,则更多地考虑中国美学研究的特殊性,并试图在方法论上摆脱西方哲学美学方法的影响。宗白华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写成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要了解西方美学的特点,也必须从西方艺术背景着眼,但大部分仍是哲学家的美学。在中国,美学思想却更是总结了艺术实践,回过来又影响着艺术的发展。”[10](P392)在《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与方法问题》一文中,林同华先生则提出了要以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相印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美学史,他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宗白华先生所倡导的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即充分注意到中国审美文化和审美理论的特殊性,注意到东西方美学的根本差异,即西方美学史,是一部以审美哲学为主体,审美心理学、审美艺术学、审美技术渗透其中的审美范畴、命题、理论的发展史,东方美学史(包括中国美学史),则是一部由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相互印证的历史。如,东方许多艺术建筑:金字塔、长城、泰姬陵、吴哥古迹等都没有相应的美学理论系统予以阐发。又,中国舞蹈、建筑、园林、雕塑、音乐、陶器、青铜、玉器文化都十分发达,却无相应的美学理论予以阐发。所以,只有以印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所谓印证,依林同华先生的解释,就是一种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就可以作出的审美决定,一种直觉式的审美决定。许明则认为审美风尚史的研究根本有别于美学思想史,它不是现成的美学史上关于什么是美的论断,而是从大量材料出发得出的理论性结论。它包括的范围也很广阔,有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美学理论四个研究层面。[11]陈炎则倡导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研究,从方法论意义上说,综合并超越了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研究,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思辨推理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实证分析,而是一种建立在思辨成果和实证材料基础上的解释和描述。[12] 我认为,以上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立,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都是适用的。但若各执一端,则是不完全和片面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来说,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和哲学美学方法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美学史研究有着学科的共性,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哲学思辨性不如西方,就轻视这种研究。因为哲学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心灵表现的核心,艺术和审美的问题最终也应追踪到哲学问题上来。试想,我们如果不了解中国基本的哲学观念,如道、气、象、和、仁、有无、虚实等,不了解儒家、道家、禅宗所代表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又怎样能了解中国美学精神和美学意识的构成?而现有的中国美学史着作的研究成果也说明,这种研究是卓有成效的。目前已出版的中国美学史着作中,我认为真正称得上成功的,有创见的,还是应该首选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几部美学史,即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哲学上寻求到理论支点,或者以儒家哲学思想为主线,或者突出道家哲学的意义,或者强调儒、佛、道三家的融合。这些以哲学美学思想为主干的美学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美学史的面貌,对中国美学史学术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开山作用。另外,以哲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美学,把一部中国美学史看成是哲学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避免了把美学史简单地等同于知识史或者说知识形态的研究。在《知识考古学》中,针对历史学研究的思想介入,福柯提出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他认为考古学的研究是对历史学研究思想史方法的摒弃,是“对它的假设和程序的有系统的拒绝,它试图创造另外一种已说出东西的历史’”。[13](P175)我国有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学者亦认为:“美学史应该研究审美意识的原始记录和理论概括。”[14]我认为这些看法隐含着把美学史的研究变成纯客观的知识形态,而抹去美学史研究的思想光辉的危险。黑格尔说:“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15](P7)哲学史也罢,美学史也罢,它所展示的都应该是人的精神和心灵发展的历史,它不应该变成原始记录和纯客观描述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研究主体就必须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但是,在运用哲学方法研究中国美学史,考察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美学思想史演变的同时,我们切不可以忽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宗白华先生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着作,而且尤其要重视中国几千年来的艺术创造,要在中国古代各部门艺术的美感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中研究中国美学史[16](P26),这一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在于,中国美学的构成形态不同于西方美学,相对西方美学来说,在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思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美学着作多以感悟性、品鉴性形态出现,多是就具体艺术门类所谈的看法,是艺术家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还在于中国美学自原始社会始,就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审美实物(如彩陶、玉器等),后来,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类。宗白华先生之所以反复强调中国美学史研究不同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要紧密结合中国艺术实践展开,也是基于中国美学史的这一基本事实。林同华先生提出用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互相印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美学史,也是符合中国美学史的实际的。中国美学有一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所面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特别丰富,不仅诗、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历史悠久,而且建筑、雕塑、陶瓷、玉器、青铜器艺术审美形态也很发达,但它们在美学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阐发,这就需要用印证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比如,要确认先秦美学为什么崇尚“大”,汉代美学为什么有一种厚重、恢弘的气象,魏晋时期崇尚“清”,宋元之后为什么走向世俗,归于平淡和俗艳,这都不是美学思想家、理论家所提出的观点和范畴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联系同时期丰富的艺术审美形态和现象来印证。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用艺术审美文化来印证美学理论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不过,在提倡印证方法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轻视理论本身的价值,不能以审美直觉、体验、感悟的方法去代替审美哲学分析和理论概括的方法。因为,美学史考察的对象虽然广泛,不仅是理论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包含大量的形象形态、作为艺术审美实物而存在的东西,但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建立起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的历史。所以,我们提倡以印证的方法去把握中国美学史,同样离不开美学理论史和思想史自身发展的线索。不然,我们的美学史研究就成为一般的艺术史研究,而失去美学史研究应有的理论和精神内涵。宗白华先生在这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比如,他用《考工记》中的“梓人为笋”的工艺实例来说明“虚实结合”的思想,用《易经》的“贲卦”来说明文质关系,用《易经》的“离卦”来说明中国美学中“附丽为美”的观念,都是很好地运用印证的方法解决了审美理论和观念史研究的一些问题,而没有把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变成一般的艺术史的研究。 第二,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对把握中国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不可能只存在于美学家、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的理论着作和观点中,它也存在于社会礼仪、风俗习惯、文化制度和文化心理中,存在于与这些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相关的艺术审美实践中。审美文化和风尚史的研究,对扩大美学研究的领域,更深入地把握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审美意识和精神本质,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研究先秦美学和中国上古时期的美学,中国文化性质怎样,原始宗教和神话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什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方式怎样,是一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革关系怎样,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还是剧烈变化,原始汉字、礼制文化、饮食文化对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等等,弄清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又比如,许多人在谈到中国美学时,都很重视先秦典籍中,如《周易》,和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人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美学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化缺乏更深的了解,不能从更宽广和深远的文化背景,如从远古神话宗教、生殖文化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和饮食文化等来观照它,我们也不可能追溯到这种生命美学意识真正的根源。再如,要了解儒家美学精神,了解孔子的仁和礼的学说对中国美学的影响,若对夏商周三代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原始巫觋文化如何演进为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历史进程缺乏了解的话,也是不可能的。同样,要说明道家哲学美学思想和思维特征,对中国原始思维特征和南方楚文明及巫史文化缺乏了解,也是很难说清的。 所以,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研究领域的扩大,也意味着研究方法和研究形态的成熟。不过,我们在强调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研究的同时,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美学史还原为审美文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因为,美学史研究的最重要目的还是在于揭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并使其获得理论和思想形态。而从方法论意义看,审美文化史、审美风俗史的研究又需要美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如果没有这种指导,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实际上也很难进行。所以,即使我们重视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也不能忽视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的研究,不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或者对立起来的。相比较起来,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处于更重要的地位。审美风尚史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只有在充分凸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内涵时,才具有普遍意义。有的学者提出审美风尚的研究可以称为审美民俗学的研究,认为审美风尚的研究包括了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美学理论四个层面。[11]这种概括就不恰当地扩展了审美风尚史的研究范围,它把美学理论的研究看成是风尚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对审美风尚史研究的指导意义。还有学者提出,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包容并超越了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研究。[12]这在笔者看来,也是不够妥当的。因为,依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多个层面,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结果,属于精神文化的领域。审美文化虽不排斥物质文化的东西,但它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领域。而思想价值又属于精神文化领域的核心层次。所以,审美文化史的研究只能指向而不可能包容与超越审美思想史的研究,它只有在充分凸现美学史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时,才真正具有意义和价值。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3.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4.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5.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6.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7.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8.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1.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3.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5.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7.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4.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5.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6.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7.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10.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1.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2.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3.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4. 女性作家的共性 15.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6.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7.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8.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9.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20.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21.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2.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3. On tragic Beauty 24.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25.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26.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27.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4. 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