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同性恋…爱情不分国界…不分男女
不可能的是同性恋对于常人来说是超出常理的事,了解的人自然了解,不了解的人再怎么跟他说也不会了解的,能理解的人很少,这么跟你讲吧,简单地说,可以分为心理和身体两方面,你心理上可以接受,那么你的身体就可以接受,可是这种感觉没办法描述或表达给他人,所以异性恋看到这句话,可能会想,异性恋在一起时的性爱,我给你举个例子,有人问,猴子,狗,猫,兔子,码,大象,长了尾巴的肢体是什么感觉?你觉得人类的思维逻辑要怎么去想象这些感觉?人类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肢体,就像异性恋了解同性恋根本了解不来的道理,而对于不懂同性恋者的人来说,就站在这个处境当中,如果某天科学家让人基因突变,像动物一样长出尾巴了,如果有人问长了尾巴是什么感觉?你认为要怎么描述给他人,而且要让他明白才行,当然,你可能换位思考不来,跟你讲个能明白的,如果有人从小到大都没吃过糖,有一天看到有人吃糖,那么没吃过糖的人去问吃糖的人问糖是什么味道的?你认为用语言如何将味道描述给他人?不可能对吧,这就是语言能力表达有限,如果说用语言能描述食物的味道,那我看人人都会拿个mp3播放器,没事就听听品品味道,你认为可能吗?看到这是不是感觉很好笑?不可能是事实,所以不要想着去这么做,到时候也还是徒劳一场,
少一点世俗吧,不支持也请不要歧视,偏见。异性同性都是爱,心之所向罢了。希望他们也能慢慢地被世界温柔对待(并不是鼓励,只是期待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提到爱情,我们都想到男女两人之间的爱情,可是在现在的社会不一定是这样的。最近我们听到了不少同性恋的主题。那你们对这个问题如何?对我个人来说,同性恋没有什么坏的。我们不应该禁止同性恋。同性恋是爱情的一种,指的是同性间的爱恋,同性爱情或者可以说更清楚是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这是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他们在争论应不应该承认同性恋。如果承认有如何利弊,不承认有如何利弊。研究已经结论,同行人或者双性人都是社会的自然人,同性不是一种病,不能传染。研究也指出保护同行人的权利是提升人文的价值,社会价值的内在法律。这说明承认同性恋是体现人类的平等权,法律不应该禁止他们如果他们真的想这样。世界上有了不少国家已经律化同性人的权利和合法化同性婚如:丹麦,美国,法国,哈兰,瑞典,加拿大等等。再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改变了,要想开一点。同性恋也是一种爱情,爱情又没有限制。如果他们真的爱对方,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们,一直只爱对方,那不是真正的爱情吗?这种爱情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这种爱情我们要珍惜的。如果你们说同恋爱就没有将来的。爱但是没有孩子怎么幸福。那是不对因为同性人可以成为父母通过很多办法比如采纳孩子,人造受精。现在科学已经很发展。要有孩子不是难的问题了。拿埃尔顿约翰-一位作曲家来说吧,他也是同性人,可是他跟他的丈夫大卫已经有两个很可爱的小孩。可以说同性人的孩子也跟异性人的孩子一样健康,幸福。另外,科学家已经研究同性人的生活比异性人的生活更和谐,更少冲突因为两个人是平等,没有分别性别。所以他们比异性人更幸福。虽然这个问题还要时间,让人们承认,但是我相信有了社会的帮助,将来同性人会有所有的权利像普通人一样。
拉拉之歌得看你的具体内容啊
我把整个文章发过来.
1、同性婚姻立法a.可以为同性婚姻提供法律保障b.减少同性恋和正常男女结婚而造成的家庭悲剧c.减少形式婚姻带来的经济纠纷2、男同疾病传播:性病传播速度加快,而且低龄化。
你有写作思路吗
我之前有写过同性恋的论文,搜集过很多文献(部分文献都是在要花钱的数据库里面才能找得到的哦~)下面是我论文中总结出来的文献综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性恋产生的背景: 同性恋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十分普遍,尤其是男同性恋现象,据史书记载,先秦的君王大多有有宠爱美男的癖好,史书上的很多例子也反映了古代男同性恋确实存在的背景。在汉朝,皇帝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例如汉武帝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称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男宠就有五个之多。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九篇关于同性恋的故事,这类故事并不是作者一时心血来潮的凭空之作,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当的事实存在,所以才会在作者的笔下有所反映。同性恋除了文字作品上有所反映以外,真实的同性恋现象也有所记载和体现。屈原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也明显的体现特他的同性恋倾向,楚国国君怀王则是他同性恋的对象。流放过程中,屈原写了《思美人》《抽思》等作品,表达了对怀王思念之情,就像一个女子想念情人。历史上著名的“弥暇子”和“比顽童”的例子也说明了同性恋现象在古代也确实存在。汉哀帝不忍惊醒共寝的董贤而"断袖"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记载。可见,同性恋在古代是受到普遍宽容的。同性恋成因的相关研究: 对于同性恋成因的相关研究,其造成同性恋的成因很复杂,是心理动力学、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多重因素决定的。 十几年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丁·默汉研究成果现在终于可以得到承认了。1993年.丁·默汉提出同性恋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些同性恋者都在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但由于得不到遗传学界承认而被搁浅。十几年后.美国德保罗大学的专家重新开始这个研究是因为他们发现在男同性恋中.双胞胎都是的比率高达52%.而非双胞胎兄弟的仅为9%。他们还召集了1000对同性恋兄弟开始研究.最后发现的确有几个基因相互作用再加上童年时的影响.最终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们可能都会成为同性恋。而且,调查再次确认了男性的性取向是一生的事情一旦成为同性恋,就不可能被矫正。 汪新建、温江红则在《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中将原因分别从生理因素决定说: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和从心理社会因素决定说: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恋这两个角度来论述:。持前一种看法的学者是以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来考察同性恋问题的。关于遗传因素,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人从幼儿开始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通过国外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可以证明遗传对于性倾向的重要影响作用;关于激素水平,有科学家曾对动物做实验发现激素对性倾向的影响,推测可能对人也有影响,但是研究结果只能说同性恋现象与激素水平有关,仍难以确定究竟是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了同性恋,还是同性恋的心理及行为引起了激素水平变化。 从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就主要包括两种看法:其一是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儿童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性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性心理异常。其二就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感情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汪新建、温江红,2002)这与李银河等人同性恋的研究结论相似。 李玉玲在《同性恋是怎样发生的》一文明确提出同性恋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性情绪的作用,而且男女同性恋的发生原因是一样的,同性恋和异性恋发生的原因也是相同的,都是性情绪的作用。作者抽取男女各三名做个案研究调查,都是事业有成或成绩优异的人,结果表明是性情绪激发了性行为。(李玉玲,2006)相关实证研究:我国对同性恋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多,本文就选取了其中针对同性恋的成因、心理治疗和对社会影响的研究进行简述。 田艳春在《关注环境对青少年同性恋心理的影响》指出青少年时期是思想最活跃、感情最脆弱的阶段,最容易产生同性恋心理。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在青少年阶段,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都没有最终确立。人在这个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快,但对各种社会现象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充满幻想和渴望,但情感脆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同时,这个时期,人们渴望亲密接触并能够分享各自秘密的是同龄的朋友,而不是以教育者和管理者自居的教师和家长。在这个叛逆性最强的阶段,周围环境对异性交往的限制,对同性交往的认同,使同性之间的亲密交往变得合“理”合“法”。(田艳春,2003)
欧洲同性恋史晓得这本书是在某日在《文汇读书周报》上看到一则该书得硬广告,广告语没主意,但是仅仅是书名就够耸动、够让我产生购买欲得了。这种购买需求自购买了福柯的《性经验史》后就一直有的,很久以前听说过福柯的《性史》,远以为会是以史的形式将性的发展演变从古希腊开始讲起,买到大陆简体字版后发现书名译成了《性经验史》,而翻开第一章的标题叫做《认知的意识》,才明白原来完全不是自己当初理解的那么会事儿,硬着头皮往下看,发现非常的深奥晦涩,不可否认的是福柯用性的来重新建构社会权利体系视角非常独到,但是对于我在这样不是学社会学专业出身的票友来说,这样的著作经常让自己陷入困惑中,没法读懂,有时候觉得论述的内容和篇章的论题有所偏离,有时候转了很大的圈子才发现原来是点题的,总之是属于只有多次看,才能逐渐明白部分篇章,并且逐步推荐对该书的理解。 而《欧洲同性恋史》给了我一个没能从《性经验史》中满足的对同性恋历史了解的愿望。但是买到书之后发现还是有点遗憾,因为虽然书名叫做《欧洲同性恋史》,但是实际上只是描述了20实际20—30年代欧洲同性恋史,当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如果书名叫做《20世纪20—30年代欧洲同性恋状况》的话,该书激发我购买的欲望会下降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虽然该书对于同性恋史的描述只是阶段性的,该书作为一个严谨的学术著作,还是有着非常全面客观的视角和参阅价值的。该书史作者弗洛朗斯·塔马涅博士论文的缩略本,原名为《从运动成员、警察、司法、医疗和文学资料出发研究法国、英国、德国20年底处至30年代末的同性恋问题》。应该说这个论文标题把该书的主要内容都揭示出来了,全书系统的从20——30年代的同性恋成员、运动、警察、司法态度、医学研究和文学资料等领域,对那个时代的欧洲同性恋状况进行了描写,列举的大量人物案例和组织机构构成、发展、主要主张和兴衰等都非常的细致,而众多同性恋作家的自我认同矛盾和作品主要内容、倾向性及影响都让我深深佩服弗洛朗斯·塔马涅治学的严谨。 我看过的其他同性恋研究书籍与之相比相比,《李银河说性》太浅了,更像一本向公众普及性学启蒙的读本;《酷儿理论》太深涩了,由于该书是李银河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参加性别问题研讨会期间搜集到的众多专家的论文和演讲,因此缺乏连贯性,虽然有些篇章如“关于性的思考: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笔记”让人看来豪气汹涌,但是其他有些文章则较为深奥,尤其因为各篇章是不同人的不同著述,所以相对松散,缺乏系统感;福柯的《性经验史》如上所述,对于我这样的票友来说实在是太难推进阅读进程了,所以很难读进去。所以目前为止《欧洲同性恋史》是我所读到的关于同性恋的最系统、最客观也是最容易让人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作品。 虽然该书我现在只看到一半,但是还是忍不住将目前的感受拿来分享,希望该书能够让更多读者了解、熟悉和热爱。
99上面有一本叫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 名字很长。还有一些,你上99读书的网站上面搜一下好了。
正确认识同性恋,才能够让社会去了解去接受同性恋。尽管人们的思想解放,有人还是会排斥同性恋,很多的拉拉都不敢出柜,都在一些拉拉软件(LESDO)上发一些心情认识一些圈里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爱人的权利,所以论如何和谁在一起都应该得到祝福
文章的题目应当根据内容来确定,能够概括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写文章前可以临时起个题目,待文章写成后再进行调整或者更换,也可以先不起题目,文章完成后再确定题目。写关于同性恋的论文也一样,如果写之前题目难以起出来,可以待写完后,再概括内容确定题目。
从社会的发展去说这很正常再举例论证 同性恋的正常实例与普遍之处
很正常,只是看法不同
论同性恋在中国的生存现状
又是一年开学季,多少少男少女怀揣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憧憬这里的人、这里的生活,也憧憬这里的爱情。不知道你是否有所发觉,校园爱情正在悄悄的改变,学生们的爱情观、价值观也在悄悄改变。10年来大学生恋爱和性行为的变化中学痕迹逐渐显著:对比十年前,大学生恋爱和性行为的特点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年前中学恋爱很少,现在中学恋爱比例高。如今大学生的恋爱很多是从中学开始,带着中学的痕迹带入大学。其中一部分人从中学开始恋爱,带入大学继续恋爱。另一部分人在高考阶段将感情先放一段落,进入大学之后再重新开始。性行为发生率提高过去大学校园里的恋爱,大一很少会发生性行为,大二大三才会多一些。而现在的大学生恋爱,大一就会发生性行为。性行为发生率提高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有些人在中学时就已经发生性行为,大学以后只是一种继续。大学生更成熟、更客观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前的心理要成熟。10年前的大学生像孩子,什么都不懂;如今的大学生更成熟,态度更理性、客观。傍大款:犯错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傍大款、援交并不是冲动的行为,而是理性的选择。社会贫富差距大,大学生追求物质,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不提倡傍大款的方式,应该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而非简单出卖自己身体。同时,很多采取这种极端手段的学生是有苦衷的,并不都是出于个人虚荣,也有出于家庭需要。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从农村来的独生子女,父母生病了,没有钱医治,她很着急,为了赚钱医治父母去傍了大款。除个别之外,没有学生愿意去出卖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有自己的父母,有其他的理由,不能简单说他就是品德不好。希望媒体给予更多的宽容,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看清楚、去奋斗。其实我们的社会有很多救助体系,当大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去求助这些机构,或者去勤工俭学。我们应该提倡人和人之间的帮助。这样的事发生了,旁人或许会嗤之以鼻。但其实这样的经历是把双刃剑,事件发生后对人生有影响,但不一定是坏影响。傍了大款、遭大款抛弃,如果通过这样事情,当事人开始抱怨社会,觉得自己无能,产生自卑心理,人生影响就是负面的。如果通过这件事,他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许他会奋起奋发,努力工作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事件发生后,要看如何去应对事情,而非事情本身。大学生“一夜情” 女生更受伤 大学生发生一夜情的比例是很难简单估计的,北京曾经对北京四所大学的大二大三做过关于“一夜情”的调查,文科、理科、好学校、差学校,结果是不同的。大学生一夜情大多发生在网友之间,它的特点不同于社会流动人群,往往是先网恋,网恋之后再见面发生一夜情,可以说是恋爱的继续。大学生的一夜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女性更受伤。当一夜过后,女生会认为自己从女孩变成女人,双方感情发生质的变化,于是会希望能进一步发展。但是男生往往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由此,女生就会受到伤害。另外,大学生一夜情多发生在同龄人之间,所以感染性病的并不多,但是怀孕的例子确很多。网络是个很好的交友方式,可以认识更多的人。但是很多大学生对待虚拟的东西太过认真,我强烈建议“网上认识的不算,见面才算”。网络是毕竟虚拟的,千万别把网恋当成真实的恋爱,一定要回归现实。大学生有权同居 但要思考自己有无能力同居时18岁以上的人所享有的法律赋予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和喜欢的人共同生活。社会不应该严加批判、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而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同居对心理的发展、对个人的发展、对事业的发展有弊无利,作为大学生,要学会决策、提高能力、负起责任。在大学阶段很多人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比如最简单的经济能力。价值观左右一个人对性与爱的把握 大学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上大学之后,大学生会对前途充满希望,性和恋爱都是梦想的一方面。一个是家庭梦想一个是事业梦想,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大学生希望先实现事业梦想再实现家庭梦想,不谈恋爱,好好学习,30而立以后再恋爱。另一些大学生,把大学当成自己实现将来家庭幸福素养的方式,选择更生活化的方式,在大学阶段寻找陪伴一辈子的人。大学对人生影响很大,会形成一个人的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这种观念绝对了在大学期间做什么。价值观决定了如何把握,我不建议过多教育他们,而更应该鼓励他们实现理想,哪怕是错了,也不应该害怕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可以写一下恋爱的利与弊
性与爱情以及婚姻生活,人类社会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面说说性与爱的关系,爱与性的关系。 性生活不是爱情独宠的宠物,它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有人就有性生活,只要人活着,就要过性生活,无论男女都一个样。如果把性生活和爱情作一比较的话,性生活如大海,爱情只是上面此起彼伏的几朵浪花而已。性生活不一定需要爱情的合作,性生活与爱情只是两个圆,可以交叉,有重叠的时候,也有互不相干的时候,但不可能像逻辑上说的两个概念外延是同一关系一样,永远不可能两个圆重叠为一个圆,那只是渴望爱情的人类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境界罢了,也许进入无阶级、无国家、无婚姻的“大同社会”后,爱情与性生活能合“二位一体”,但目前谈论此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只能是“望梅止渴”式的心理安慰。从普遍范围上来讲,当然也有例外,只能猜测了,人类社会之初,也有可能有过爱情与性生活二合一,但这充其量只是人类交配过程中短暂的瞬间。从此以后,爱情与性生活肯定没有二合一过。张爱玲为此感叹过,写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恨男人没有把爱情与性生活揉成一团,不分你我。她不应该护着女人,这种事不是男人一方情愿就能完成的,还时时处处需要女人的合作,才能谈得上动作协调。虽然从整体上说,爱情与性生活没有二位一体过,但不排除一些例外,比如有些人可能一生都经历过,有些人一生中某个时刻经历过。男人更重视性生活,而相对来说,女人更重视爱情(有人说女人分两派:一派认为爱情与性不能分开,还有一派认为可以分开)。比如男人更在视角,在没见女人前看见女人像就有性渴望,见到女人就有了性冲动。《女人是老虎》这首歌就唱出了和尚见女人的心态,讲的就是男人的视角。而女人则不同,她们性冲动直至性生活前必须要有情感交流。《增广贤文》说得好:“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骂了女人,女人生气,就不跟男人过性生活(男人见到女人的身体后,可能早就把骂女人一事给忘了),男人只好与老婆背对背了。这则从另一角度,形象地说明了男人重色、女人重情的生活观。在主观愿望上,女人可能较男人更向往爱情与性生活的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无论男女,对于爱情与性生活的合二为一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梦想。性生活与婚姻也像性生活与爱情一样,从整体上望去,是两个交叉的圆,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互不相干的部分。婚前也有性生活,婚后当然也有性生活(包括男女的婚外性生活),离了婚则一如婚前自由了(有人戏言:没有婚姻的状态下,从床两边都可上床)。性生活不是婚姻的专利,婚姻也不是性生活的唯一理由。那种把性生活与婚姻强行合二为一的想法和愿望只能存在于落后的专制的社会,它是我们常常说的“封建思想”。当今的婚姻制度也是这么天真地想的,也在倡导人们去这样做的。爱情与婚姻在外延上的关系可能和爱情与性生活、婚姻与性生活在外延上的关系相类似,也属于两个圆的交叉关系,即爱情可以存在于婚姻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婚姻之外;不管爱情存在婚姻内外,只要专心致志地用在一个人身上,都是社会道德想载入史册来标榜千秋的;如果不在一个人身上,放在心中尚罢,表现出来则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反过来说,婚姻生活中可能有爱情也可能没有爱情。有爱情的婚姻是合乎人性的,是道德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只是束缚人的工具,它不埋葬人就要被人埋葬。总之,在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者关系中,不妨把三者看成是三个圆相互交叉,既有三种状态:一是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位一体状态,此为目前婚姻制度中的最高境界,当然人迹稀少,也有可能是荒无人烟。二是婚姻与爱情、婚姻和性生活、爱情和性生活两两合二为一状态,婚姻与爱情同时具备的可能少;婚姻和性生活同时具备的占绝大多数;爱情和性生活同时具备的一般表现在婚前和婚外,有时受社会道德约束,但随着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和男女的逐渐平等,数量上会越来越多,时间上会越来越长,质量上会越来越好。三是婚姻、爱情、性生活各不相干的现象。婚姻中没有爱情也没有性生活,嫁给一个性无能者,或嫁给一个死人,或嫁给一个木头,这种婚姻最是惨无人道的。只有爱情,没有婚姻和性生活的,也比较多,多是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和柏拉图说的“精神恋爱法”不知是不是一样)。如贾宝玉与林妹妹、晴雯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只能在十八相送时看看井中的两个人影,陆游在母亲威逼下休掉了相知相爱的表妹唐琬,两个人只能填《钗头凤》词来诉说爱情了,结果弄得一个相思早死,一个到老都念念不忘。可能,人类现在正走在向爱情与性生活合一的高速公路上。在未来进入无婚姻约束的社会,由于科学的生育方法,或者通过子宫以外的另一渠道来繁衍人类,女人释下生育的负担,无论是终生相依,还是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可以想象,可能人人都能过上爱情与性生活团圆的幸福生活。
性与爱作文700字 议论文作文
人的玄妙之处在于,本就是具有兽性的动物,却偏要发展出很高端的属性,名为人性。
在大多数人面前,我们展示人性的一面,并四处宣传伦理道德。所有肮脏龌龊下流的事物,都一概封杀。于是,有一种话题叫做“不可说”,有一种事情叫做“你懂得”。然而在特定的时间,面对特定的人,我们又可以展示兽性的一面。若要问:不觉得很下流吗?答:这是天性。
性与爱是人的两面,但人们常常做出偏爱一面而鄙弃另一面的姿态。封建社会观念认为,君子可以好色,但不能淫。好色属于人性,淫则属于兽性。爱,是高尚情感。性,是低俗作为。但我认为,这本就是个机会与条件的问题,实在没有道德高下之分。况且,性也可以成为为繁衍后代而必须做的正经事,爱也可以成为不正当性行为的一个合理的借口。
主流观点认为,爱造成了性。其实不然,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体内存在着一种与性相关的名为Libido的物质,它支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也可能很大程度地促进了爱的发生。性或爱都不是另一个的次生产物,而同为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它们应具有同等的地位。
性与爱是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概念。性代表的兽性与爱代表的人性合为天性,即懂得爱又接受性的才是完整的人。无性的爱是高度理想主义的罕见的柏拉图式恋爱,而无爱的性不过是在西方国家不受舆论压力的人人之间的身体游戏而已。
国人最让我厌烦的劣根性是虚伪,将原本正常的事情贴上下流的标签以显示自己是正人君子。既然爱是自由的,性也应该拥有同等程度的自由。而此时性总是不免要与道德、伦理这些重担捆绑在一起。我们已经走出了蒙昧的时代,而国人对于性的认识显然还没有走出。
在几十年前的中国,“爱”是个禁忌的词汇,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只能对着庐山大喊“Ilovemymotherland”,以此表达对对方的感情。现在的中国,每每性被提及,小孩红着脸跑开,大人脸上挂着神秘的怪异的笑容。原本自然的事成为不可触碰的话题。既然是天性,丑陋在哪儿?我们已经为爱平了反,何时性才能逃出大人脸上的神秘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