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毕业论文检测系统软件 ,有免费试用优惠哦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及格式模板
一、论文写作要求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例(题目:大叶藻移植技术的初步研究)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下2cm,左侧,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通用12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
摘要:
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社会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要有阶段性,但应是阶段性的连续,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双选”时才进行,应从学生入校后就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特长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的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就业指导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不能相互代替,而要相互渗透。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应渗透于教育和各科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的设置、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计划的制定、就业指导计划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等。因此,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是有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体。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社会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社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
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 产品的“出口”直接反映了高等学校的“人口”。以下是“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在学生即将完成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阶段里,就业指导工作始终是大专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多数却是因循守旧的思路和模式;同时,对就业指导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做些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思路。应对市场 经济 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时代观念,走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就业指导工作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在校生、电话访谈往届毕业生、信息搜集、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己毕业和即将毕业的部分同学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共发放1001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7份,调查专业涉及中文、 计算 机 科学 与教育、教育技术、物理、应用 电子 、汉语言文学教育、小学教育等七个专业。现就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就业指导的现实性—层出不穷的问题
毕业生整体素质呈滑坡趋势:
首先,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学校基本建设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跟不上飞速 发展的要求,部分学生人学分数较低。其次,学生受社会风气、 网络 等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再次,学生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有所下降。
一些专业课设置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器要:
一是职业发展所需求的专业课程未经涉及。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甚合理,社会上不需要或需求量很小,而我们却依然开设了且课时较长。三是开设课程出现滞后。比如:现在最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windowsxp和linux,而我们的计算机课本仍停留在DOS和windows 98的教学中。四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的东西用不上,且动手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用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不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将面临困境,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教育的严重失误。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偏差:
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就被灌输着考上大学就身价倍增,就会拥有“铁饭碗”的思想。致使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正确地估价自己,使不少的毕业生不愿去艰苦地方,不愿去基层。人为的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有岗”无人去,“无岗”却硬往里钻的局面。
二是就业范围过窄。在“你首选的就业单位是什么”的问卷中,有高达的学生选择的是中小学,同学选择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择到国有 企业 ,选择到私企和自己创业的加起来只有 同时,在问卷中反映出学生乡土观念过重,“择业时,你会选择的就业地区是哪里?”,有的同学选择的是家乡或就近地区,把就业单位局限于家乡这一小块地区, 自然 大大减少了就业的机会,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是依赖性强。在“你认为在应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的问卷中,综合素质、实践经验与社会关系名列前三位。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实质都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社会关系则是靠关系,有投机取巧之嫌,能力与关系孰重孰轻,谁能最终决定就业成功,作为社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
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滞后:
在现阶段,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了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开几场座谈会、报告会、供需见面会,做做就业政策、形式的讲解与分析,而同学最关心的招聘信息却得不到及时的传达、传递,很多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招聘会或到网上自己去搜集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的滞后,使我们面对的用人单位局限于本校的招聘会和邻近地区,眼界极不开阔。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分析、定期的公布全国各地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信息,应该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来抓,做到有的放矢,面向全国,面向各大中小企业,面向传媒机构,而不是仅仅只在省内作出选择。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全局观念,统一规划,全程指导,不能时断时续,想到什么做什么。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是在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进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由于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效果亦不明显。再就是就业指导的形式过于单一。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学生迫切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我们要真正做到就业的全程指导.就应把就业指导列为必修,纳人教学轨道,安排专职老师讲课满足学生需求。
二、就业指导的策略性一有效的施措
1、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首先“名师出高徒”。加快培养步伐,多方引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 现代 意识、创新精神、超前意识的教师队伍。让大师、名师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从而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高尚品德。因此,我们应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增加实验课时,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当地提前和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自己中意的单位锻炼学习,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招之即来,战之能胜的真正高素质人才。
2、以市场器求为导向.使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市场对我们专业的人才有什么要求,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确立好专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起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先进化,具有实践能力超前化的切实、可行的优秀课程。
3、就业指导工作要更新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要彻底转变观念,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转变做就业指导工作人的观念。用伟人、成功人士的事迹 教育 同学,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教育鞭策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同时,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己并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显然重要,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对于眼前的困难要耐得住,吃得消,学会从长计议。
4、建立分类资料室和毕业生就业信息 网络 信息服务
首先应建立就业资料室,开架陈列各类就业方面的书籍、报刊、 电子 图像资料,国家就业政策文件,学校就业政策办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简介,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资料,学生资料等,供单位招聘人才、学生求职和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 。
其次,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如:跟踪调查。通过传统的调查问卷和拜访用人单位,及时取得真实可靠的毕业生反馈信息。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的“客户”,注意做好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信息反馈,使各专业都能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愿望。
要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手段,建立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管理的中心网站,并与校园网、 中国 教育网等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连接校内外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介绍学校的' 历史 发展 、专业设置及应用方向,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同时还可接受学生上机查询访问和自我择业意向测验,组织毕业生个人资料上网推介等。克服传统的信函交流、供需见面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加快信息获取与流通,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及时、充分、全面的交流。
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对于一些新兴的学科,如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在社会影响力不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用人单位了解。例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每年定期派出就业工作走访调研小组,由院领导带队到全省各地用人单位去上门走访,同时利用各种机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访问,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扩大影响,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一人学就开始讲,进行系统、整体、全程的指导。而不是大一“知干什么”;大二“不知怎么干”;大三“团团转”;大四“只兴叹”。必须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丢掉旧的就业观念,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围绕就业目标攻读选修和必修课程。
7、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批对毕业生需求量大、较稳定的重点单位作为顾问单位,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积极向顾问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努力使顾问单位得到满意的人才。甚至使这些顾问单位逐渐成为比较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
8.鼓励毕业生主动创业
个人创业是大学生比较明智的选择。首先应该培养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次才是求职者。这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虽然我们尚不具备实施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这并不妨碍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实际中,一方面,我们继续深化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那些条件好素质高的学生树立创业就业、更光荣的意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毕业教育逐渐向创业教育迈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知识 经济 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有利于消除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浮躁心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有利于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使知识力量较好地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浅析》
【摘 要】本文基于基层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从近年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注意事项,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做好面试和就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 就业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需要就业的青年学生人数将越来越多。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除了国家、地区及学校颁布的一系列就业政策外,基层就业工作者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哪些实效性的指导呢?在此,本人以几年来在就业工作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并以此和其他即将参与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事业单位——逢试必考
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我一直督促学生注意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的招聘考试信息,鼓励学生“逢试必考”。对于大学生来说,事业单位、国企、政府机关是工作的首选。因此,学生应积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区事业单位考试、各地公务员考试。广西人事考试网经常发布地区事业单位招考的信息;各地市人事单位网站,开设有专门的版块发布此类信息;广西人才网也有一个专栏是发布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的。
二 关注“三支一扶”、特岗、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及应征入伍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学生入伍等项目都是国家为扩大就业在近几年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而我院也根据自身特点对本院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调整。针对我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的此类拓宽就业途径的政策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有利。在毕业班学年 工作计划 中,建议把国家、地区及我院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系统地进行学习,务必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清楚他们可以选择的途径,并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 面试招聘——逢招必赴
一些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如沃尔玛、国美、苏宁等一般安排在11月进行。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学生对在大型企业工作的待遇及提升空间应有所了解,大型企业工作的氛围及管理制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多关注此类招聘信息。
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会,一般在广西毕业生就业网和广西人才网上公布,由学校就业办或省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每年11~12月或3~4月份举办。应届毕业生要参加的校园招聘会主要有广西大学招聘会、广西师范学院招聘会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也是本地区较为知名的公司。
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除了可以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参加招聘可以积累更多的面试经验。去年我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逢招必赴。一个学生曾创下半个月内每天去面试,一天连跑三家单位的最高记录。总结来说,去那么多单位,先不说找不找得到工作,积累面试经验才是他最大的收获。在面试中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应对普遍的问题,面试官最想听到的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经验。当面试达到最高境界,好工作也就随之而来。
四 简历——两手准备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工作也要注意“成本投入”。一大叠厚厚的简历,一场招聘会下来投递的单位越多,个人的成本负担就越大。大学生还没有个人收入,制作并打印一份精美简历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惊人的。对于制作简历,我的建议是低成本投入,根据招聘的形势准备三种简历——单张简单简历、详细的正式简历和电子简历。参加区直组织和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不需要投递厚厚的简历本,在大型招聘会上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会当场决定录用面试者,投递单页简历让用人单位对面试者有大致了解。如果用人单位有意向深入了解,可以当场面谈或在后期电话通知其进行复试。进入复试的面试者可以再准备详细简历参加复试。参加复试结束后,如果感觉聘用的机率不大,面试者可以索回投递的简历。很多时候,面试者应该对结果心知肚明,面试官也会暗示结果,所以不抱希望可以不留简历,这样简历就可以重复利用了。目前很多企业也注重招聘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都在使用网络简历投递或进行网络面试,因此制作一份精美的电子简历比打印华丽的纸质简历更划算。
五 慎入常招企业和直销
经常参加招聘会和浏览人才市场网站的同学不难看到一些熟悉的企业,这些企业常年在网站和招聘会上大肆招兵买马,招聘职位很是吸引应聘者:“内勤、助理、区域经理、培训总监”等。这类常招企业一方面是基本工资低、提成高的业务性岗位,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类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制度及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有部分常招企业的招聘则是企业的一种宣传手段和发展业务的手段,去参加应聘这类企业的面试者在面试前会进行企业宣讲,宣传企业产品和发展理念。而进入面试环节后面试者会发现面试过程很简单,面试官了解完基本信息,就通知面试者被录用,并要求面试者从基层业务员做起,与面试的岗位相差巨大。如接受岗位做业务员销售产品可以使公司业务得到提升,如拒绝岗位则可以达到宣传该企业的业务和产品,使面试者成为潜在客户。
直销虽然合法,但是我建议面试者应谨慎对待。目前社会上很多直销人员打着公司旗号招聘人员,实际上是在发展下线。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曾接触过“×利”和“×美”等直销产品的模式,对于直销销售产品的金字塔分层模式也比较了解,没有销售就没有工资,如洗脑般的销售讲座对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影响巨大。2011届有一名毕业生曾在网上投递简历到“××德”直销公司,公司面试他的是接待前台的服务,看了简历就在说公司发展和产品质量,没有问面试者任何问题。面试结束后马上进行培训,内容是产品讲座。对于直销的模式我建议毕业生在正常就业前需要谨慎对待,没有充分的人脉和了解还是选择较正规的企业工作,面试前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既做好面试准备也防止误入一些不良企业。
六 积极择业、慎重就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每一个人来说,一辈子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如果需要跳槽,那第二份工作就源于第一份工作的工作经验了,现在企业的招聘大部分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很难再找一份好的工作。如果要重新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接触的领域和人际都变得陌生。一个人一生是以工作为目的还是以事业为目的都可以在后面的社会历练中慢慢考虑,因此择业很重要,但是不要急于就业。择业就像择偶,你选择的是一个你一辈子从事的职业,你的未来决定的起始,工作需要慎重考虑。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就业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和其他就业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也希望在老师、学生、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而我们的大学生也都能为自己到好“婆家”。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周克刚.浅谈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J].中外教育研究,2009(5)
[2]杨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解析与法律规制研究[J].林区教学,2007(4)
[3]文东茅.2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论文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参考格式
一、表格式
这种格式的规划书为不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常常仅写有最简单的目标、分段实现时间、职业机会评估和发展策略等几个项目,有的只相当于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计划实施方案表。适合作为日常警示使用。
二、条列式
这种格式的规划书具有职业生涯的主要内容,多作简单的表述,没有详细的材料分析和评估。文章简练,但逻辑性和说理性不强。
三、复合式
就是表格式和条列式的综合。
四、论文格式
一份优秀的论文格式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对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全面、详细的'分析和简述,是最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书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书面化呈现,不仅能呈现大学生的宏观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具体的学习和工作起到指导和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一)扉页:包括题目、目录、姓名及基本情况介绍、年限、起止日期等。
(二)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三)社会环境分析结果:
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职业环境的分析。
(四)组织分析结果:
包括对行业、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五)自我分析:
对家庭因素、自身条件及性格、潜力等的测评结果。
(六)角色及其建议:
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七)目标定位以及目标的分解和组合:
发展策略、发展路径。
(八)成功的标准。
(九)差距:
即自身现实状况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十)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计划和方案。
(十一)评估调整预测:
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时间、规划调整的原则。
就业指导,指的是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下面是两篇大学生就业指导,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一:
一、名词解释
1、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是所围绕的中心,是指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个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职业人的必须条件。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还包括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
3、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进行休息和修养的权利。
4、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
5、劳动保护权:也称为职业安全卫生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应该得到用人单位的保障,以防止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权利。
二、简答题
1、大学生 毕业 后的选择主要有哪些?(评分标准:缺少一点扣除1分)
答: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有即时就业、延时就业、自主创业、志愿服务西部、立志服务基层、提高学历层次、 出国 留学 等多种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
2、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和求职材料有哪些?
答:1、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有:“双向选择”的心理准备,对就业政策导向的心理准备,不同用人单位或者相似的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标准不一的心理准备,面对多重选择陷入两难境地的心理准备,对照品中客观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心理准备,先就业在择业的心理准备:2、应准备的求职材料有:个人 简历 ,学校推荐表, 求职 自荐信 ,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复印件,参加 社会实践 、学习的鉴定材料,科研成果证明及发表的 文章 ,推荐信等。
3、 劳动合同 应该具备哪些条款?
答:劳动合同应该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4、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内容和 渠道 有哪些?
答:就业信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政策。它包括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地方用人政策、学校的相关规定等。二是就业 方法 。要了解就业体制,知晓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地方及学校的哪些部门和机构来负责的,同时要明确就业范围和程序。三是供求信息。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产业与职业的分类与结构、毕业生的供求形势、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及对口单位的情况,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等。
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各级政府,社会就业机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目标企业,大众传播媒介,人才市场,校园宣讲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校企合作单位,人脉关系,网络媒体。
5、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
答:1、巧立名目,收取费用;2、假借适用,榨取人力;3、招聘为名,窃取成果;4、偷梁换柱,克扣工资。
6、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寻求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毕业生在自身权益遭受侵犯时,寻求救助和维权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学校与用人单位协商;2、向劳动部门举报;3、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4、借助新闻媒体。
7、创业者应培养怎样的船业心理品质?
答:1、基于客观认识自我的自信;2、基于认同他人的合作精神;3、愉悦、乐观的情绪和情感;4、鉴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5、果断、勇敢、敏捷的行动。
8、一份完整的 创业计划 书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1、摘要;2、公司介绍;3、技术研究与开发;4、产品或服务;5、管理团队;6、市场与竞争分析;7、生产经营计划;8、财务规划;9、风险因素;10、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三、论述题
1、签订就业合同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毕业生参加双向选择活动,待单位确定后,毕业生凭借推荐表回执或单位 接收函 换取“全国普通高等 教育 学校毕业生就业 协议书 ”,协议书一律以原件为准,复印无效。签订毕业生三方协议书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书面接收函;
第二、毕业生到所在学校领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第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就业协议,并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受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
第四、毕业生所在学校签署就业协议;
第五、学校签完就业协议书以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协议书,毕业生本人本人把用人单位应持的一份就业协议书转交用人单位。
二、如何分析职业环境,了解社会、行业、企业以及岗位发展趋势?
答:分析职业环境,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宏观的社会环境分析,中观的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环境分析,以及微观的岗位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包括:1、经济环境分析,涵盖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2、政治法律法规环境分析,涵盖政治环境,法律环境;3、 文化 环境;4、价值观念。
行业环境分析包括:1、行业的内涵与外延;2、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行业人才需求状况;4、行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声望;5、行业代表人物;6、行业规范及标准;7、行业知名企业名录。
企业环境分析包括:1、企业的基本状况;2、企业的发展目标;3、 企业文化 ;4、企业人力资源状况;5、企业福利薪酬。
岗位环境分析:1、岗位工作的内容是什么;2、岗位责任人是谁;3、工作岗位的及工作环境条件;4、岗位操作规范及操作守则;5、 岗位职责 与任职资格;6、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
为了收集这些用于岗位分析的信息,一般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工作日志法等。
四、案例分析
1、请你结合以上案例, 总结 出撰写 求职简历 的技巧,并分析成功 面试 应掌握的原则和技巧是什么?
答:撰写求职简历的技巧应由以下几点:
1、扬长避短,强调优势,精心设计,不要简单的提笔就写,需要审视自我,了解单位,明白应聘的岗位和单位的需要,可以强调社会活动 经验 和教育背景,但要有一丁点顺序;
2、简历一定要“量身定做”,有的放矢,针对职位,要强调你有哪些技能,能力,特别经历,针对要应聘 的单位,职位,要强调哪些技能,能力,资质,成就能够满足单位的需要,能为单位带来利益,重点强调某项技能。
3、简洁精练,一页足矣。要想将自己顺利推销出去,就要学会投其所好,写简历事不要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要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写出人力资源经历最喜欢的简历来。(9分)
成功面试的六大原则:
1、我是公司的宝贵资产;2、明确的人生目标;3、与同事,团体合作的能力;4、强烈的工作意愿;5、掌握诚恳原则;6、平等对话原则;(3分)
成功面试应掌握的技巧:
1、面试前要注意修饰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与年龄身份个性相协调,与应聘的职业相一致:
2、面试前要提前15分钟到达,这时还要带一份报纸,一本书或杂志,可也在等候时翻阅,也要多带一些有关的资料和有助于谈话的资料,这些有助于消除面试前的紧张情绪;
3、面试过程中尽量保持美好的面部表情,自信的微笑会给面试官以自然向上的感觉,再谈工资之前要了解市场行情,慎开金口;
4、面试过程中, 自我介绍 时,要突出自我优势,有论有据。回答问题事,注意技巧,不要让面试官感受到压力;
5、在一次面试结束后,则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第二家单位的面试,不应该放弃其他的面试机会,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2、请你帮李刚同学分析,他究竟该如何选择?
答:沟通和交流是一项不可或缺的 人际交往 能力,需要更多的考验和锻炼。但是。也不能把专项能力锻炼和生涯职业决策混为一谈,否则就是以偏概全了,这就是李刚困惑的根源。李刚的潜意识片面认为,沟通和交流及时社会性倾向,如果选择研究型工作,则会牺牲沟通和交流。自己心有不甘;如果选择社会性工作,多做沟通和交流,自己又感觉害怕,只是他认知上的误区。研究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杜绝沟通和交流,相反,没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做好工作,社会性工作也并不意味着只有沟通和交流,它只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分)
职业测评只是自我认知的工具,它绝不是自我认知的终极评价标准。所谓“社会,研究,技能,企业型”只是个人性格中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能否与现实中的真实的你保持一致,还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绝不是可以以此作为指引人生的坐标,为自己的发展设置了条条框框。(分)
李刚之所以迷茫,在于兴趣,职业和事业之间反复不定。职业测评可以有效的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但是最终需要你在综合各种因素后的决策和行动,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了。
大学生就业指导二: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从以下数据可看出,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以下是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其分析很有意义,希望能为各位提供一些就业指导。
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五、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 爱好 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 兴趣爱好 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2.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 职场 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 自我评价 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 范文 两篇相关文章:
★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两篇
★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5篇大全
★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自我介绍范文
★ 关于就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3篇
★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5篇
★ 2019精选毕业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心得3篇
★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6篇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汪风涛.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7,(6). [4]杨良奇,刘明辉.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论文(三)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 热点 。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体制的转轨与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进入21世纪,伴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升,大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滑落,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压力突出、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生人数激增,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理所当然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对高校而言,建立一整套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针对各院系就业工作的考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日益重视,为更多的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和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 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观念与方法,[3]如: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全员全程指导、建立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等,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临时性 目前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为数很多,但绝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双选会”期间进行,指导内容比较狭隘,功利色彩相对较重,却忽视了思维和理念的养成,就像是“季节性蔬菜”,应季时铺天盖地,反季时却难觅踪迹。在具体做法上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 报告 会“集中灌输”就业指导思想,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二)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很多学校对于就业的认识仍停留在就业率的层面,并未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大多数学校还在认为,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却很少关注。这大大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造成许多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长”。[2]帮助学生就业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缺乏职业生涯教育这个前提,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容易在就业过程出现种种问题,很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即使就业,今后仍将面临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系统化、经常化,内容上基本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有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还没有多少机构像国外高校那样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因此其指导服务作用尚不十分突出。[4] 我们目前的就业指导只针对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国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对毕业生的职业去向跟踪,缺乏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的研究等。 (四)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不足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己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因为就业指导人员多半是从“管”就业工作岗位上转来的,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丰富的就业指导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能力来指导怎么“找”合适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起到了一种教育、管理和中间桥梁的作用。[5]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欠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因而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投入不足,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少,软硬件建设不完善,很难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目前我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势必会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重点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一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合理配置,是否能够实现大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 文化 、科技、政治等各方面事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6]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大学生选择一种职业,谋求一份工作,还要以大学生的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使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使大学生的个人劳动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一)根据学生需要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的要组成部分,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该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方案中应明确学校及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学校对各年级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具体方式、师资队伍配置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安排等。高校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落实,因此,学校应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 总结 。 (二)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因此,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件。目前,多数省、市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通过聘请知名就业指导专家组织培训对本省、市的高校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6]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也能增进各校就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提供互 相学 习良好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对本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轮训,使他们能熟知就业指导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职业咨询的法律法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创业指导等,同时让他们了解就业指导基本技巧和毕业生信息网使用等。[2]培训之后,高校要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作为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咨询。 (三)做好就业指导的校内外宣传,使就业指导的观念深入人心 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质的就业指导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专业理想,搞好专业学习,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就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他们顺利就业。[7]因此,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对就业导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艰巨任务,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个人要自觉学习就业知识,配合学校举办的各项就指导活动,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四)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开辟新的就业 渠道 就业信息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有效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身也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8]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请己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与同学们交流与沟通,介绍工作经验和教训,让在校大学生间接了解社会。同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向他们介绍 创业政策 、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能、做好创业心理指导,同时,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社团,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理想、创业成功。 四、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和期望,关系到人才资源在社会环境中的发挥和运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函需论证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8]保稳定,就要保就业。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作为培养大学毕业生的教育机构,各高校也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要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高校要上下齐抓共管,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利.构建立体化平台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16-17. [2]傅苑,万清祥.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咨询,2007(1): 93-94. [3]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4-135. [4]齐再前,郑秀英,白守礼.关于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3):21-22. [5]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 考研 与就业[J].科技信息,2005,35: 910-911. [6]吴学兵,吴海云.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76-80. [7]易玉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商院系学报,2006(2):119-122. [8]张树彬,项慧新,王艳春.高校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内容体系及其实施[J].唐山学院学报,2006(2):78-79.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总结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摘 要:就业指导是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应,也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在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执行职业指导的功能,因而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就业指导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维和功能的再开发。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指导;大学生;毕业生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意义首先,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措施。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形势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人事制度也相应进行配套改革,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也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就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另一方面,由于高等学校扩招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未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不得不去面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有一定的帮助。其次,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投资效益的中心环节。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影响高校将来的招生,从而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无疑会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促进高校各项改革的进行,从而有利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投资由国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使得教育投资的资本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者的变化表明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经打破传统模式,正在寻求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就业机制,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是使传统的就业机制顺畅运作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育投资效益的中心环节。第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既适应了大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才合理配置、提高人力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关注于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过其独特的内容、途径和形式,将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协调起来,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投资效益和偿还不像物质生产投资计算那样精确,也只能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实现利益合理分配。所以要解决“人”与“事”最佳组合,实现社会效益和个人利益合理分配,提高人力效率,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下,通过就业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第四,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证明和推广的一种贡献较大的教育活动,我国也应加以借鉴,同时有利于弥补中学生就业指导薄弱的不足。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高校职业指导,他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实效,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指导对象和内容上。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只是一种狭义的职业指导,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仅仅指向毕业生,忽视了高校更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完全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2.在指导的功能上。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职业,毕业生找到工作就是万事大吉。实际上,就业指导所要完成的职业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学会做出现实的职业决策的技能。3.在组织构成上。当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就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这两项内容,对于其他本应开展的高校职业指导内容难以完成。在对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实行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职业指导方面,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做的显然不足。究竟如何组织现有的就业指导机构,如何满足其人员构成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摆在当前高校职业指导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在指导的形式上。由于上述原因,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也非常单调,只有很少的几所高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他各种各样的职业指导形式也是没有有计划、有目的地得到利用。5.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我国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仅限于就业指导,因而,工作过程其实只限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行。从这项规定中不难看出,这一工作程序显然将工作重点只指向了毕业生,完全没有对其他大学生的工作计划,更不用提工作过程了。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深层次思考第一,就业指导应人本化,以人的发展为主旨。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尽管一些职业的录用标准得以确定,心理测量的工具日臻完善、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但因职业种类繁多,并且职业发展演化迅速,难以确定各种职业所需的个人特质;另外心理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也不能尽如人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准的人职匹配过于客观化,而对人本身的诸如态度、期望、人格、价值观等择业主体的主观因素重视不够,这样的人职匹配是粗疏的,尤其是毕业生在择业环节上实现人职匹配更是难以实现的。通过就业指导把人配置到特定的职业上更不是现实的。但并非不需要人职匹配:求职者选择其适宜的职业,个人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与其适宜的劳动者相匹配,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第二,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始终。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从发展心理的角度看,人的童年时期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人们职业选择的态度、期望、兴趣也会发生变化。发展性职业指导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一样,可以分为几个连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导致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因此,从大的范围来说,大学的就业指导应衔接中学的就业指导和大学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大学生就业指导来说,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第三,就业指导应使大学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个支柱。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预备期,为使职业生涯坚实有力,需构筑四个支柱: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第四,就业指导应专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是一个专业,并非行政。要使就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与行政工作相分离,形成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反之,没有从事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不可能有专家化的实现,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的出现。只有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参考文献:
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通用12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
摘要:
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社会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要有阶段性,但应是阶段性的连续,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双选”时才进行,应从学生入校后就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特长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的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就业指导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不能相互代替,而要相互渗透。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应渗透于教育和各科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的设置、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计划的制定、就业指导计划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等。因此,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是有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体。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社会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社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②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③江小卫.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简介:郑东和,(1962-),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就业指导;郑岚希(1989-),女,华东政法大学研教院2012级法学(法律与金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证券法。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全文分析了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整体素质;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7)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 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更是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重大问题。因此, 必须要科学地分析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问题, 多措并举地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一、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国家不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统一地分配工作, 这样每年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向社会, 走上就业市场化的道路, 但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为建立, 地方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的时间尚短, 功能不健全, 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一些供需信息服务网获得的信息数量少, 时效性差; 而且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地方和高校建立的就业信息网存在??? 各自为政???现象, 有些高校对外严格保密供需信息, 信息服务网对外人为地设置障碍, 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造成供需渠道不畅通, 影响毕业生就业。2.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当今我国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政策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而高校专业调整由于受学制固定时间的限制, 很难与其同步, 势必造成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的不相适应。部分高校仍然沿袭以传统的学科教育为本位的培养模式, 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准确, 不顾自身的师资力量情况, 忽视市场行情走向, 盲目地进行扩招和开设热门专业, 致使人才的批量生产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错位, 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等。这一切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和蔓延, 影响毕业生就业。3. 从1999 年到2011年高校招生数平均每年以数十万的数量递增,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必然导致录取分数的下降, 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受应试教育影响, 不少高校学生重书本知识, 轻实践锻炼, 综合能力素质欠佳, 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尽快胜任工作的劳动者, 非常看重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尤其是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部分高校毕业生达不到社会需求的能力要求, 造成就业困难。4.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 大学生已经从过去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变成了普通的青年群体。但高校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观仍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左右, 追求到国有单位而不愿到个人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 认为只有在正规部门上班才算就业; 追求就业就定终身的固定工作岗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较为急功近利, 求大慕名, 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追求收入高的工作岗位和职位, 追求到中心城市去工作,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精英人才意识比较浓,从而造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5.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程度有待于提高。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事实上,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系统性的工作, 它既包括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的工作, 但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更重要的工作还包括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还包括对学生个体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还包括有个体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和相关的教育培养等内容。就业指导工作不力, 必然影响毕业生就业。二、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多方共同努1. 高校毕业生及家长要清醒地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 冲破传统的旧的精英化就业观念,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倘若仍然以天之骄子自居, 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无异于作茧自缚。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有恰当的自我定位, 适度调整自我期望值和就业目标。要树要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观, 从被动的就业观转向主动的就业观, 要树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就业观、择业观, 摒弃从众、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 应该以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工作岗位上有长远发展空间为原则, 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 着眼于积累经验, 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起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必须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意志, 严谨治学, 基础知识要扎实厚重, 要积极投入实践中去, 锻炼动手能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 提高综合素质。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和技术且积极主动的人就会有工作。2. 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古人云: 不患才不济, 而患志不立, 高校要将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始终,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系统的教育。自入学起就要使他们清楚地了解所学专业社会要求的标准, 认清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 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 要积极帮助和指导他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 在组织他们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注重引入就业竞争意识; 要系统地开设求职材料准备、应聘面试技巧等系列指导课程, 开展模拟招聘活动, 锻炼毕业生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的各种能力;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 到农村去, 服务群众、服务社会。3. 高校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 根据自己现有的实力和水平, 准确定位,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计划中实施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因地制宜, 实现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的双向沟通, 扩大大学生的实践范围,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岗位适应性,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在专业设置上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重点发展原则, 坚持学科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原则,加大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灵活性; 要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变化的特点, 根据毕业生就业回馈的信息, 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以适应社会需求; 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与市场的接轨。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模式多元化, 加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建设, 使培养出的学生在市场中真正具有明显优势。4. 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使之快速地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高校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制度, 明确职能部门和院( 系) 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实行逐级的目标责任制。高校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系统性的工作, 不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就业工作, 更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 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同时, 就业工作队伍必须保持稳定性, 因为就业工作需要经验和人脉。人员素质和工作队伍有了保障, 才能使就业工作质量有新的提升, 就业指导和服务才能上一个新台阶。高校必须强化就业工作的服务职能, 建立就业工作网站,及时发布需求信息和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就业工作各项政策, 高校就业工作职能部门要随时与用人单位保持畅通的信息网络, 要主动出击, 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类别, 及早地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发过去, 争取主动。每年要派出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外出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和以往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为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调整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提供依据。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与有关用人单位构建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 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5. 政府要进一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和政策支持, 建立有序、公平竞争的全国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开辟新型就业门路; 要彻底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 深化人事、户籍、工资等制度改革, 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 加大毕业生择业的地域上的自由度; 在实施西部志愿者计划方面, 要在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目前我国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 毕业生也鲜见有许多积蓄, 创业的物质基础几乎为零, 国家和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扶持政策的力度, 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 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及提供创业贷款资金, 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 加大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力度,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及与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相信随着全社会对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日益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合理优化与科学发展;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终将得到良好的解决。
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②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③江小卫.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简介:郑东和,(1962-),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就业指导;郑岚希(1989-),女,华东政法大学研教院2012级法学(法律与金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证券法。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全文分析了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整体素质;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7)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通用12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
摘要:
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社会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要有阶段性,但应是阶段性的连续,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双选”时才进行,应从学生入校后就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特长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的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就业指导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不能相互代替,而要相互渗透。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应渗透于教育和各科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的设置、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计划的制定、就业指导计划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等。因此,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是有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体。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社会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社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