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学院教务网入口: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 学院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地处广东“三大经济圈”之一的“广佛肇”经济圈内,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办学资源丰富。校园总面积1,390亩,校舍建筑面积506,368㎡。设有1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31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84万册,电子图书68万册;建有标准田径场、大型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 学院设有13个教学单位(9系3部1院),招生专业35个,其中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12个,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际贸易学、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市场营销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领域,2016年9月,成立广州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院立足珠江三角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契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设置、调整专业,面向全国11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52人,其中本科生13,695人,专科生8,357人。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拥有专任教师9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共3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9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产学研综合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连续10年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授予“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2017年10月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8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单位。 学院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截至2017年12月,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838项,其中集体获全国比赛组织项目15项,全国比赛金奖、一等奖42项,获“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等省级一等奖94项。学校团委荣获2016-2017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践行五进立德树人》项目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本科组)一等奖,《德学、五进引领下的学生督查队》获2017年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成果特等奖。 ;
广州工商学院原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址:
可以查到,不过现已改名为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学校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办学资源丰富。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设有12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教学用房7万多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建有标准田径场、大型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广州工商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产学研综合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德学兼备、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这个你必须百度一下,这个学校名字应该不是这样的
尾部普论文检测晚上无法登录的原因如下:1,系统堵塞或网络不好。2,如果在图书馆直接从资源列表可以进入,如果在家,要先通过读者门户系统登录,之后才可以使用。3,可能是浏览器或者是设备问题,更换一下登录浏览器或设备。
1、首先扫二维码进入app下载页面,选择适合手机系统的版本下载安装。2、其次打开app,点击左上角登录图标进入“个人中心”页面,点击“请登录”按钮登录个人帐号。如尚未注册,需先注册账号,注册帐号可以在“普通登录”下面的“立即注册”完成。3、最后登录帐号后,进入“个人中心”页面,点击页面上方“绑定机构”,绑定后有效期6个月。
池州学院暂时没有上门服务,但有提供线上服务,主要有网上报名、查询学籍信息、材料查验、缴费等功能。另外,池州学院还提供线下服务,包括报名咨询、学籍咨询、毕业论文咨询、学生活动咨询等。
登录教务处首页,点击【新生入口】【教师入口】,输入账号密码,即可登录;【新生入口】点击【新生入口】进入新生报到流程指导页面;【教师入口】点击【教师入口】进入教师报到流程指导页面;【登录方式】选择【新生入口】或者【教师入口】;【学籍信息】点击【学籍信息】,即可查看学生学籍信息;【成绩查询】选择【成绩查询】,可以查看本人成绩信息;【学历查询】选择【学历查询】,可以查看本人学历信息;【选修课】点击【选修课】进入本科生网络选修课管理页面;【成绩查询】点击【成绩查询】,即可查看本人成绩信息;【教材征订】选择【教材征订】,即可查看本人教材征订情况。
池州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池州学院始建于1977年,始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 1980年正式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现占地1959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建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开路电视台。专任教师637人,其中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147人,博士、硕士学位61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管理机构: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与法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数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5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
学校现有“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机构1个,校级研究中心15个。近三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20项(其中科研项目125项),其中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横向项目2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29篇,其中被SCI、EI收录83篇,CSSCI、CSCD收录154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6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89项。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384项次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学校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特色鲜明的新建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方向,秉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池州市旅委合作,主持完成“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池州市旅游线路与产品整合规划”等编制任务。近三年来,共签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协议200余项。
学校植根池州、服务安徽。构建具有专业集群特征的、以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旅游专业,以电子、材料为主的工科专业,以大数据和大健康为主的具有行业学院特征的专业为龙头,带动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构建以大旅游为龙头,重点发展应用型学科,建成若干个省内同类型院校中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近三年先后与韩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台湾实践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结为姊妹院校,签署了教师、学术、学生合作交流协议;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签定了联合开展“2+2”合作办学协议。
池州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省池州市市区。学院前身是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7年,2007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池州学院。 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868亩,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新建约2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与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及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超星电子图书和特色馆藏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建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60多个。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系,11个与地方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科研机构(2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设有71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50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300多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8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在编教职工556人,专职教师44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3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职教师25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截止12月,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校教研、科研气氛浓厚,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600余篇,其中SCI、E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性期刊摘录、收录、复印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4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 1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与 教学 方法 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自从2005年课程教学大纲调整以后,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自2005年起我校重新制定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由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并将课时由64学时更改为32课时,通过几年的 教学 总结 出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教学内容多而散 课程内容多且散,涉及知识面广,有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力学等等,属于多学科渗透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有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更是有困难。 (二)典型应用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典型的应用课程,要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掌握搭建检测系统的方法,单靠理论的学习必定是有差距的。而实验课时不充裕,实验条件也有限。 (三)学时越来越少 学校目前对学生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大实践环节的因此对课程设置与课时作了调整,本课程课时被缩减至32课时。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本课程被定为考查课,所以有相当一部份同学从 学习态度 上不太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材多侧重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线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而对具体应用涉及较少,针对课程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必须做适当调整。根据学校对工科本科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以避繁就简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用幻灯片演示使用酒精灯分别燃烧热电偶的两端,在两端存在温差的时候两电极间即出现电势差,无温差时电势差消失,通过这个实例讲解电势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可以配以大家能够理解的简单的公式推导,而不把重心放在构成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形成的公式推导上。 2、重点讲述传感器的实物应用。增加实际案例是学生能够对传感器的应用有更感性的认识。 3、适当补充传感器与系统互联的方法。在先期几种传感器的应用中加入传感器接入控制器的方式介绍,使其思考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对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困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教学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可以省去教师用于黑板板书的大量时间,克服课时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展示所学传感器的各种照片、复杂检测系统的原理图或线路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传感器,更容易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例如,学习光栅传感器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同学们理解莫尔条文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使用对媒体课件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同学们直观的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是什么样子,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使指示光栅在标尺光栅上进行移动,清晰的看出条纹移动的方向与光栅夹角及指示光栅移动方向的关系。学习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时,很多同学很难理解编码器的辨向问题,通过使用幻灯片展示编码器的内部结构,直接了解光栏板上刻缝、码盘及光电元件的位置关系后,同学们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辨向码道、增量码道与零位码道形成脉冲的相位关系,佐以简单的辨向电路就可以使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重视绪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很多教材的绪论写的比较简略,但我个人认为这不代表它不重要,特别是面对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程的情况下,更要下大力气上好绪论这第一次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通过幻灯片演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同学们了解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海洋预测等方面都有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更根据各种行业背景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理论在实现过程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校长年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在开设本课程时已有部分同学成功申请实训课题,一般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围绕专业应用领域申请课题,其中大部分会涉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内容,所以也就他们正在进行的课题中使用传感器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更加直接的体会到本课程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克服考查课为本课程教学带来的部分阴影。 3、加大案例教学比重、侧重应用 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传感器,对传感器技术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知晓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类传感器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大量的具体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例如,教材中在介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主要是从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的,缺乏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中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应用的实物图,譬如轮辐式的地中衡的称重传感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悬臂梁式的电子秤、人体称、扭力扳手等。用生动的动画显示不同应用下的传感器的反应,例如,进行常用传感器热电偶的学习时,展示各种类型热电偶的实物照片,补充热电偶安装的方式,以换热站控制系统为案例,分析热电偶在温度测量上的应用,重点讲解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及与控制系统互连问题。在介绍光电池传感器时补充用于控制的干手器、用于检测的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及照度表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是同学们对传感器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自二年级起可以开始申请科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本课程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实训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譬如智能车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等实训项目中都包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上课前教师了解这些项目,就可以就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另外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启发同学们集思广益,与实验中心老师联系,联合二年级同学进行传感器的设计制作,或者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训实验,鼓励同学申报的科研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与总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了适当的改革。调整的教学内容重点更突出,侧重应用,补充了丰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科研实训的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实践能力。从近几年的网上评教结果来看,所做的教学调整与改革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向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 教育 ,2010,(21):85-86. [2]陈静.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装备,2011,(15):94-95. [3]周祥才,孟飞.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91-92. [4]张齐,华亮,吴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42-4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传统授课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应用层面的培养。针对此问题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套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工程思维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 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 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很严重。 3.教学实验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80%,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少,缺少实训、实践环节。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在学生 毕业 时达到企业对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适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改革 传统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案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但却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潜心研习,并反复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可以改革的方面。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工程思维 本课程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传统的教学要讲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本人则认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讲授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可,涉及大额数学公式可以选择重要的进行讲解,其他则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课余自学。同时应该重点讲解该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实例;另一方面要结合最新实际工程讲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型工程学习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方法,无论学生是否接受,直接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讲述给学生,而这也违背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应该应用工程案例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从不同行业提取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精简以后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系统观,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理论等课程相融合的,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4.实验环节改革 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概念的感性认识。以往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大部分为原理性、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积极性,很少有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实验效果极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化的教育,笔者将实验内容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设计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客观条件在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拓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综合性实验。 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必要手段,目前该课程都是通过课程作业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可以采用每一个章节布置一道设计型题目,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查阅资料,并在一定知识广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题目中用到的内容,进而从更深的层面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深度、广度相结合的效果。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四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改革的方法和 措施 。本方案以实际工程应用实例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重视实验环节,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平,甘媛.“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曹良玉,赵堂春.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李玉华,胡雪梅.传感器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Ⅱ技术与市场.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常州工学院知网进入需要用学校的网络,登录学校的网址,进入图书馆,就可以找到知网,然后根据论文的性质,选择是什么论文,期刊或者博硕士的性质,然后输入论文的全称,点击检索,根据检索的文章。
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是用 知网PMLC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查的也有少数学校是和维普合作的在文天下论文检测网,这两种都有的。
一、吉林工商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原三所学校均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2013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万册。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各类实验室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4个。省级实训中心2个,省级实习基地1个。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与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相关高校的联合办学和学术交流。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吉林工商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二、吉林工商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1、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2、其他重点专业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酒店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3、重点学科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会计,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吉林工商学院是于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教学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占地面积520亩,固定资产总值27761万元,图书102万册。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专任教师518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66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73人。学院的学科专业经过整合,首批设置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和45个专科专业,跨管理学、工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4个学科门类。学院现设置3个校区即财经校区(皓月大路1606号)、商贸校区(和平大街2245号)、工程校区(西安大路4728号)进行办学,学科专业按照校区功能和所规划的学科门类一步整合到位,实现了学院统一的专业办学及其资源配置。 网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