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6-7415CN:44-1231/R邮发代号:46-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中医创刊时间:196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创办于1969年10月,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为全国最早向国外发行的中医期刊。 学术论坛、专家经验、铁涛医话、临床论著、实验研究、中医急症、肝病证治、皮肤病证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临床报道、尿石通征文、用药心得、医案精华、古方新用、验方介绍、随笔杂谈、病例报告、综述等专栏。
提高对中医的认识,促进中医的发展。1、第一点好处是,中医杂志对医生可以提高对中医的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知道中医。2、从发展来说,能促进中医更好的发展。
垃圾杂志,随意更改刊期,千万别投
在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避免西药给身体带来副作用,都会选择中药法,如果患有了房颤的话,中药疗法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治疗房颤有什么中药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中药方法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心悸、征忡、促疾、雀啄、晕厥、胸痹等范畴。心房倾动的病位在心,其主要症状为心悸、头脚闷、脉结或代等。常与心气(胆气)虚、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寮血阻络等因素有关。其病性为本虚标实,尤以本虚为主,各个医家有不同的见解。根据不同病机病证而采用不同方剂加以治疗: 1、温阳益心安神法:心阳不足是心房颐动的基本病机,治以温阳益心安神为法,确立墓本方(人参、桂枝等),并随症加减变化,可改善心房板动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心房颐动发作。应用温通阳气的苓桂术甘汤治疗心房颤动,亦取得较好的效果。 2、益气养阴,通络扭脉法:定心汤(黄蔑、炙甘草等)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房颤动。本方可减少心房内折返,稳定心肌细胞膜,对心肌呈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调整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肌的复极传导系统功能,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三参稳逆汤(红参、黄连等)治疗心房颤动,可使心房倾动发作减少,控制心室率,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3、活血化瘀法:抗栓合剂(当归、川芍等)。 4、单方验方:瓜英桂心汤(瓜萎、肉桂心等)配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心方治疗特发性心房颤动对减慢心室率、转复心房颤动和预防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显效果;房颤复律汤;消颤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发心房颤动。 饮食要点 1、不能贪杯:房颤者可以少量饮酒,酒类中以干红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每日饮酒以不超过二两为宜,不能贪杯。过度饮酒会刺激并损伤胃粘膜,损害肝功能,容易发生脑出血。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阵发性房颤者,更会因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 2、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冠心病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最佳的辅助治疗。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钾,对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平衡都十分有益。此外,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亦十分重要。 3、稳定饮食: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常要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随意大幅度改变饮食,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到医院复查抗凝效果(INR)的头天和检查当天,更不能随意更改饮食。 康复训练 一、对于房颤患者的运动强度应人而定的,并没有固定的运动限制,除此之外,患者要清楚并非是跑的慢或者少,就是强度小。这要看你的年龄、体质以及训练基础。在一般大众中,要具有一定的跑步运动历史和基础,如跑步习惯在10多年以上,并且属于业余里的佼佼者,或者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的人员。这类人员在运动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强度。 二、房颤病人以选择节奏比较舒缓、便于调节运动节拍的锻炼项目为宜,如散步、快慢走结合、健身舞、广播体操、扭秧歌、打太极拳等,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控制好运动频率。 三、研究显示,瑜伽能够显著减少症状性房颤发作(从平均次减少到次)、有症状的非房颤发作(从平均次减少到次)和无症状性房颤发作(从平均次减少到次)。 长期练习瑜伽能够保持身体中的各大系统的状态,同时也能够调整生理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调节生理的平衡,改善个人情绪。由于瑜伽使包括脑部在内的腺体神经系统产生回春效果,心智情绪自然会呈现积极状态。猜你喜欢: 1. 后天心脏病怎么形成的 2. 牛奶对心脏的功效和作用 3. 为什么人会有心脏病原因是什么 4. 心脏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5. 危害心脏的致命习惯及调理方法
虽中西医均无法根治房颤,但若能规范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其对身体危害。中医对房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预后的改善、早期的预防及后期的康复方法较多。若心房未增大,有效控制房颤即可,若心房增大,需将心率控制好。中医治疗可在改善房颤的同时把控好心率,且中药在房颤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有良好作用,通过中西医联合用药可将房颤控制在正常及安全的范围。
中医治疗房颤都有哪些方法呢?赶快来了解下吧!!欢迎评论、转发或私信交流,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更多健康内容请关注:桔杏医生
中医能治房颤。我治了很多年。我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不一样,绝大部分科普都是抄的书,我的是独立思考的,所以,看着可能新鲜,也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说的不对,其实医学不在于说,而在于治。中医为什么能治房颤?诸位如果是学医的,不论中医西医其实都是西化的;如果没学医,你接受的医学知识基本都是西化的;如果没被西化,对中医感兴趣,比较信中医,那基本上也是太科普太表面化的,所以回答这个“为什么”不容易,要颠覆您原有的一些认识。先整体说几条:我们观察到的房颤,几乎没有不治自己好的,几乎都是不治越来越重的,为什么他能够越来越重,就不能越来越好,直到完全变好?阵发房颤,有的时候颤,有的时候不颤,为什么有不颤的时候,也就是有好的时候,既然没治也有不颤的时候,说明这个房颤是可逆的!为什么就不能让他逆过来并一直好下去?房颤是心脏交感神经放电和电传导乱套造成的,为什么会乱套,原因是什么?阵发房颤肯定是有时候乱、有时候不乱,到底五脏六腑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心脏交感神经乱套?把这个乱套的基础治好了是不是就管事儿了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意是唯一。不管什么欧洲美国、不管什么三甲二甲、不管什么专家教授、不管什么《自然》《科学》《柳叶刀》(这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杂志、当然上边也有造假的),能把病治好了就是好家伙,能把病治好的人说的才是对的,理论讲的头头是道,患者听得入情入理或者云里雾里,但不能治好病,那说的就肯定全是错的。我就一条,我治了很多房颤了,效果很好(我有完善的病例资料、有大量视频、还有大量患者写的帖子)。我用中医治疗房颤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房颤的发生肯定是心脏交感神经乱套造成的,这是直接原因,不论是怎么造成的乱套,反正不乱套就不会房颤,这是确定无疑的。乱套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什么?风心病瓣膜反流心房变大,心房变大导致神经乱套还可以理解,甲亢导致房颤虽然不如风心病容易理解但毕竟还可以比较牵强的联系上,但大多数房颤既没有风心病也没有甲亢,到底为什么呢?有一条是肯定的,任何病都有发病的基础,胳膊腿的毛病不会引起房颤,肯定是五脏六腑等内脏的病。五脏六腑有问题,先别管是什么问题,别管是什么病名,反正是有问题,重点反应在心脏上,又恰好反映在交感神经乱套上,就颤。所以,治房颤,既要治疗心脏交感神经乱套这个重点,又要治疗五脏六腑的不对劲儿,这就是标本兼治的意思。如果单纯治疗心脏交感神经,疗效就不巩固,原来没病能慢慢得病,凭什么治好了就不得了?如果单纯治疗五脏六腑,离交感神经又太远,不容易见好。所以我用“生物针+中药”治疗,生物针重点解决心脏交感神经的问题,捎带解决经络和脏腑的问题;中药重点解决脏腑的问题,捎带解决经络和神经的问题。各有侧重。合起来最好。我最大的不同是抓住了心脏交感神经这个根本重点。中医在古代也做手术,也做解剖,只是古代科技不发达,最起码刀子剪子不精致,而且古代中医搞解剖还受到风俗习惯的限制。清代唐山玉田有个著名中医,都是去乱坟岗子里找没主的尸首进行解剖,尸体都腐烂了,所以很多东西看不到,而现在医学院里解剖用的标本都是刚刚去世马上就用福尔马林泡上,腐烂不了,社会环境也允许……总之,古代中医没发现神经,但神经不是西医的专利。西医和中医也不是对立的,只是西医现在越分越细、路越走越窄、有点儿进入误区了,站在山头上往下看,怎么往上爬、爬到哪里很清楚,但钻到树林里转圈看不到山头,就有可能迷路,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射频就是迷路了,本来房颤是心房里的神经乱套,射频就变着花样想把这乱套了的一团乱麻给剪开、剪断,但人家是全乱套,你剪上几剪刀(横三刀竖三刀)以后,其实剩下的还是乱的,并且他为什么会乱你又没解决。所以,射频效果不好。一个是射频完了还颤,那当然颤了,他还是乱的,只是原来一整团,射频给剪成了好几个小团;再就是即便当时不颤了,人还是难受,当然难受了,因为还有小乱套,全身脏腑的问题还在;再就是虽然不颤了、但有早搏和室上速,这可以理解,一大团乱麻变成9小团乱麻,线头更多了;另外就是容易复发,导致神经乱套的因素还在,当然容易复发了。生物针不是切断神经、不是麻醉神经、不是和倍他乐克一样阻滞神经传导,生物针是在心脏交感神经节附近去“影响”他,改变交感神经周围的微环境。某小岛不安分,你把航空母舰开到海峡去停着,不开炮,有效吗?有效。某个小伙子累的无精打采的,你让青春美少女站到他身边有效吗?有效(IT公司都有这种岗位)。在一个不拥挤的环境里,有一个彪形大汉离你身体只有半米,难受吗?难受。所以社交礼仪里有一条,要和人保持1米的距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常识,常识都是规律,都是对的,现在人们治病老是治不好就是缺乏常识。总之,我的生物针反正就是有效。有人说我用中医治过,不行……这也是常识啊。各行各业,都有高手、都有水平一般的、也都有滥竽充数的,这难道不是常识吗?紫砂壶有20块钱一把的,有2万一把的;人参有几百块一斤的,有十万一根的;各类体育项目有业余的,有世界冠军。这是常识啊。另外,我的诊所的药材质量非常好,治病的疗效我们不打保票,但是药材质量可以。你现在买到很辣的山东大葱很难吧,买到有黄瓜味的黄瓜很难吧,反正几乎什么菜都不是原来的味道,这你能做出好吃的菜来吗?我采购药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质量确实好。最后强调一下:我用中医治疗房颤确实不错,这个不错是个客观的相应的结论,也就是和目前的西医主流疗法或者其他单独吃中药相比不错。但也不是手到病除,百发百中,还没有那么神。具体来讲:阵发房颤,治疗目标当然就是少颤或者不颤,比较简单;持续房颤,治疗目标我设定了5个:1、不难受;2、心率不快;3、左房变小;4、减小血栓的机会;5、不颤。这是我设的目标,和国际惯例指南相比,我多了一个“左房变小”,我这是更先进的。左房变大,然后就是左室也变大,最后就心衰,这是房颤另一个严重的后果。现在人们都关注房颤形成脑梗塞,但房颤造成脑梗塞的机会不是100%的,就是增加了几倍的机会而已,而房颤最后导致心衰是几乎接近于100%的。我的治疗,基本上123这三条可能性很大,90多都行,而且我指的是停了西药或者减量。第4条还没有统计数据,只是日常经验在心中的体验,觉得是有效。原理我这里不展开了。第5条不颤相对难,大体上,年龄越大,持续房颤的时间越长、全身其他病越多,就不容易恢复窦性心律。比如,年龄50岁,持续房颤刚3个月,工作不累,生活舒适,别的什么病都没有,这就大大增加了复律的可能性。如果78岁,持续房颤5年,高血压糖尿病好多年,心衰,这种情况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时的目标就是实现前3条,不难受心率不快左房不大,这样吃药少、副作用少,不心衰,生活质量很高,除了做心电图是房颤以外,其他和好人一样,不影响生活。客观务实的讲,这就相当好了。毕竟,医生再神,也不能把70-80多岁的老人治的回到他17-18岁的身体状况,这就是我说的客观务实。另外,治好了的,基本不复发,极个别恶性刺激除外,比如特别累、特别生气、大量喝酒等。声明:为了保证有效率,我设定了很多不治的情况,能治就治,不行就不治,所以,我的流程是:电话咨询(问清病情等所有问题)、行的话让来再来、来之前微信预约。直接来有可能排不上,或者排上了不能治。总之先打电话。我的治疗方法是我自己花了20多年研究的,我的理论也是自己研究提出来的。所以新鲜,也可能很多人不信,一切随缘吧。我在5年前提出“房早是房颤的前奏”(写在我的《中医治心脏病》专著里),今年的前几天,也就是2019年3月,欧洲心律协会出的心律失常专家共识里明确提出:房早是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就是我比欧洲心脏病专家的认识早5年。不多说了。
【关键词】 中医药 缓慢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证之一,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病多发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其临床特点为心率缓慢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目前西医治疗此类心律失常主要是对症处理,以抗胆碱能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为主。常用药物为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服用。严重者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探索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眩晕、迟脉症范畴,是以持久的脉博缓慢为主,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等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已较系统,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卷五·悸》中云:“自悸之由,不越两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气虚者阳气内虚,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故为悸也。”认为上焦阳气不足,心阳不振,鼓动无力;下焦阳气亏虚,肾阳不足,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因而引起心悸。明确提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多年来,许多医家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病机学说,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江苏无锡已故名医吴雅恺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盖因肾阳为诸阳之本,心脉循行也自然“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心阳不振可致心脉瘀阻;肾阳亏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易成痰饮湿滞,因虚致实,故以温阳补肾、活血通脉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何红涛通过对100例病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中医辨症为阳气虚弱、心血瘀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陈一清指出,虚损涉及气、血、阴、阳,其中以心气虚最为常见。且心气虚发展有四种趋势:一是伤及心阳导致心阳虚衰,进一步发展为心肾阳虚;二是心气不能化气生血,导致心的气阴两虚;三是阳损日久及阴,后期出现阴阳两虚;四是导致瘀血、痰浊、气滞、水停等实邪丛生,进而又因实致虚、形成恶性循环。其中,痰湿阻络是本病又一重要病机。杨达等已从血液动力学检测中得到证据,并指出本病经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使血液黏稠度得到了改善,从而使心率明显提高。 治 疗 中药复方治疗:①辨证分型论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大多医家以其病因或病理机制为立法依据,本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组方。心肾阳虚者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气虚血瘀者以益气活血、温经活络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君子、血府逐瘀汤加减;气阴两虚者以益气滋阴、养血和营为法,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②经方加减治疗:以一首经典方剂为基础,结合辨证或辨病加减化裁是临床组方的重要形式之一,临床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治疗本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参附汤、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等使用较多。其中最常用的首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集中体现了温阳益气的治疗大法。③自拟方治疗。张捷以升率汤治疗该病30例,药用制附子、五味子、人参、当归、麦冬、玉竹、黄芪、丹参、细辛、炙甘草,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胡水勋等以通阳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2例,药用红参、熟附子、黄芪、桂枝、三七、毛冬青,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高嵩山等以心率升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3例,药用红参粉、炙附子、桂枝、葛根、茯苓、五味子、细辛、三七粉、赤芍、当归、川芎、仙茅,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杨艳华等以益气通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桂枝、丹参、磁石、赤药、炙甘草,显效1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 中成药治疗:①注射剂: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苏大宇等运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分析发现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蒋家祥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8例,房室传导阻滞34例,总有效率为86%。其中窦缓及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较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欠佳。黄新梅以生脉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提出生脉注射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在于改善心肌缺血后冠脉血流量,抑制了心肌K+-Na+-ATP酶的活性,改善了心脏生理功能,从而增加了心肌生物电的稳定性。刘仲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发现其通过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调整血压血流,控制动脉硬化,保证了窦房结及其周围神经和心肌正常电活动,使窦房结的功能得以恢复。②口服药:廖林峰用心宝丸(主要由洋金花、鹿茸、肉桂、三七等制成)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氧耗,加快心率,并有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微循环之作用。陈建忠应用升率合剂(附子、红参、麻黄、当归、麦门冬、细辛、丹参、郁金、炙甘草、泽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9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证实升率合剂能改善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功能,提高窦性心率或交界区逸搏心率,加快窦房及房室传导,使临床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结 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广大中医学者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整理挖掘并筛选出了不少方药、成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及潜力。中医治疗本病注重整体调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采用扶正固本,标本兼治的方法进行论治,在提高心率的同时,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治疗本病的温阳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物,大多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提高窦房结自律性、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西药相比,抗心律失常中药价格低廉、天然、无或低毒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且停药后疗效持久,很少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极大丰富了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价值,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该病的中医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譬如: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许多疗效判定标准的严紧性、科学性缺乏客观指标,国内的临床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的观察,对药物的作用部位也不十分明确,有待于将中医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的电生理检查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统一的疗效指标。再者受剂型的限制,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症、危症、重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极其有限,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和探索。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开拓思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完整系统地阐述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标准;制定既有西医学客观指标,又有中医学客观指标的中医证侯诊断标准和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按照随机、对照、双盲法的基本原则设计研究,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注意对有效方药进行较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并长时期随访,并注意观察中药应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以便筛选出高效、低毒、重复性高、针对性强的中药。中医药治疗虽以辨证论治为主,但应注意改进剂型,并将中药有效成分制成针剂、片剂、滴丸、控释片、口服液、气雾剂等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便于患者服用和救治心律失常的急症、重症。【参考文献】 1 吴雅恺.补心通脉汤治疗心悸、心动过缓.古今名医临证金鉴,2000, 何红涛,董燕平.复脉汤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 陈一清.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若干问题探讨.新中医,1998,30(4): 杨达,刘艾.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2): 杨清峰.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家——王景存.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 王居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四川中医,2002,20(8): 谢雁鸣,等.温阳通脉法治疗老年缓慢性失常临床研究.中医杂志,1996,37(9).8 许宏珂,崔新成.温心增率汤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疗效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 朱丽艳,倪国瑞.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中国中医药临床杂志,2003,17(1): 宁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 王诗伟.芪加生脉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 郑国钦.参附汤为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中医药学报,2002,30(2):8-9.
推荐尹氏结核丸
在急救学里中医的运用中医的优势怎样体现在急救学里中医药在急救的中的标准化应用你看看你研究这方面怎么样?呵呵!
颈部、腋下长发淋巴结核,1味中药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破除囊肿
一般多汗症的原因分成两大类,绝大多数是原发性,只有极少数是续发性。所谓原发性手汗症是指没有特定的原因,就好像有的人长得比较高,有的人比较矮,出汗量的多少每人也有所差异。手汗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比别人强烈,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我们汗腺的分泌及血管的收缩,所以紧张的时候,甚至在比较热的环境中,所流的汗比一般人多得多,其根本原因也尚不明了。 而继发性手汗症是发生某些疾病后发生的,比如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精神障碍等,在做某些内分泌治疗时也会发生手汗增多。原发性手汗症比继发性手汗症更多些。 不过专家也表示,过去手汗症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病,不少人对此也是常常视而不见。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开始提高,大都十分注重自己在社交场合所表现出的仪态举止,因此前往医院就诊的人也越来越多。毕竟,给不明就里的另一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可就麻烦了。 治疗要有针对性 手汗症本身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亢进造成的,治疗的方法必须针对交感神经系统。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等,前者是指口服一些阿妥品类药物,但仅有部分短暂的效果,却带来了全身性的副作用如口干舌燥等不适。而后者主要指涂抹氯化铝溶液。虽然氯化铝溶液有抑制出汗的效果,但需每日涂用,对于腋汗效果尚可,但对治疗手掌、脚底的出汗效果较差。 近几年来,这些吃力又不讨好的方法渐渐地被手术疗法所替代。传统的手术疗法有背部开刀的交感神经切除术和经皮下交感神经烧灼术。前者是在上背部做一约十公分的切口,再切断双侧的一根肋骨,将左右两侧的第二胸交感神经切除———听起来似乎有点吓势势。的确,此法创伤及疤痕甚大,且手术时间甚长术后恢复久,目前已大都不使用。 而后者是利用电极烧灼来破坏胸交感神经节,虽然术后无明显疤痕,但由于复发率甚高,并不广被接受成为主流手术。目前仅有极少数情有独钟的医师有较好的成功率仍使用此方法。 目前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是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此法在双侧腋下各切一个2cm左右的切口,在胸腔镜的精确指引下,利用电视监测系统,准确、快捷地切断引起手汗症的胸交感神经。手术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切口小、部位隐蔽,极少复发。不过,任何手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险和一定比例的并发症,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可能并发症有:因胸部出血造成的血胸,或因肺脏膜及肺泡破裂造成的气胸等,但是这些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百分之一。 手术疗法相对风险较大,对于医生的专业要求也较高,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专家认为,只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手术,风险还是基本能够避免的,勿需太过担心。不过医生也告戒患者,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流传民间的各种偏方、药方、针灸法,它们都无法真正根治手汗症。至于某些报纸上刊登的一帖根治多汗、狐臭的广告,绝对是利用人性弱点的。 应趁早治疗 专家表示,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手汗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善,手汗症往往会持续存在,因此早日治疗就可早日脱离困扰。 手汗症治疗的最好时间是青春期,此时症状最为明显。手术后立刻就可以解除手掌多汗的症状,手术的成功率也很高。若到了40岁以后,常因胸膜粘连或肺部病变等疾病,使手术变得困难,失败率增加。早也并非越早越好,生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子也是不宜接受手术治疗的。由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未停止,加上升学压力不大,手汗情况应该还不至于造成生活困扰。 本人是学生,由于向来身体不好,尤其手心总是汗出不止,与人握手,总要事先紧张地去擦手汗,真是烦人。家庭医生说,这与神经紧张有关。请问中医有何报告消息吗? 答:从来信看属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那位西医的说法有道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病症治疗,我经验很少。不过我可以告诉您,《中国中药杂志》今年的21卷第4期发表了寇医的报告,也是介绍一位学生情况,报道说:患者,男19岁,学生。患手汗不止三年,上大学曾在当地医院诊治,先后服中药一百余付,均无效。读书写字时需戴胶皮手套,否则汗湿书本,从不敢于同学握手、扳手腕等,甚感痛苦。检查所见:双手汗出如流,余无明显不适,舌苔薄白,脉缓。患者脏无他病,仅手汗出,故仍属营卫不和。处方桂枝汤原方如黄芪、党参各12克。再诊:患者高兴而至,手汗已止,与同学扳手腕较量也不出汗。继服上方6付,巩固疗效,随防一年未复发。 上面提到的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组成。其中桂枝具有解肌和营养功能;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之功。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枝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五药合用相得益彰。 尤其方内加有止汗、固表的黄芪、党参,也很有道理。还有学者,用本方加用龙骨、牡蛎,各用一两,也有敛阴止汗的功效。先介绍这些供你的医生参考吧!(资料出自百度知道网友)另外,手脱皮,吃些维生素B12(适当过量),以后你想脱都难呀!!
中医对汗历来都很重视,二千年前的《内经》中记载五藏化液;心为汗;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中医中并没有手汗症的概念,但有很多关于手足出汗的记载,而且十分注重辨证分型,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阳明热盛手足出汗是燥湿内结的主要指征,是阳明腑证的主症之一,阳明热盛,津液受伤,未能遍身汗出,仅能从阳明所主的四肢旁达,故见手足汗出。2、脾胃湿蒸饮食不节或外感湿邪,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蒸久化热,湿热旁达四肢则为手足汗出,故手足汗出缘于脾胃湿热蕴蒸,迫津为汗,旁达四肢所致。3、心肾阴虚肾藏精,劳神过度,亡血失精,致血虚精亏,阴液不足,虚火内生,心液被抗不能自藏,外泄作汗,可见,心肾阴虚,而阳偏亢,迫津外泄,达于四肢,可致手足心汗。中阳不足,胃中虚冷,阳气不固,失于固摄,故手足汗出,可见,脾胃虚弱,阴寒内盛,肠道寒凝冷结,而中气困滞,无力收摄,亦可形成冷汗外溢手足。建议:中药藓达净
一)专病专方 1.止汗饮 适用于局限性多汗证。药用煅龙骨、煅牡蛎、大枣各30g,黄芪25g,党参、白芍各20g,桂枝、五味子、生姜各lOg,炙甘草5g。治疗25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21例,显效(症状消失,1年内又复发者)3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者)l例。(李志文,张会芸.止汗饮治疗局限性多汗症25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3>:44) 2.桂枝加龙牡汤 治疗阴阳两虚,阴损及阳,营卫失和所致汗出。以桂枝汤和阴阳,调营卫;龙骨人心,牡蛎入肾,使心肾交通,阳固阴守。并以为处方中桂枝与白芍的比例以1:2为最佳,若比例相同或桂枝剂量超过白芍,则止汗效果差。(施鸿瑞.桂枝加龙牡汤治汗出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9>:21) 胡义保认为小儿睡眠多汗为阴阳,营卫失调,卫不固表,营卫失和所致,故选用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疗56例,其中15例选用常规治疗(谷维素、vitB1、vitB2、谷氨酸等),无效后再改用桂枝加龙牡汤。常规组治疗好转2例,无效13例,而桂枝加龙牡汤组痊愈38例,好转ll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胡义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河南中医,1991<5>:26) 3.补阳还五汤 益气活血,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汗证。方中黄芪用至30g,必要时可加至60~80g,配桃仁、红花、川芎、柴胡、龙骨、牡蛎,对于久治不愈之汗证顽疾有效。治疗7例,均获满意疗效。(赵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汗证.江苏中医,1993(12):38) 4.新加龙萸止汗汤 俞豪民拟本方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方选生龙牡各30~60g,山萸肉30~60g,何首乌30g,酸枣仁20g,黄芪20g,金樱子20g,乌梅15g。治疗后显效,一般服2~3剂即可见效。(俞豪民.新加龙萸止汗汤治疗心脏病大汗症.中医杂志,1988<2>:58) 5.猪蹄甲汤 用于治疗卫气不固,阴不内守之自汗证,不论轻重症均有疗效。方中黄芪、党参、浮小麦、牡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猪蹄甲。治疗25例,痊愈20例,另5例自汗明显减少,常在服药后2~3剂显效,治愈率达80%。(陆曦,黄炳军.猪蹄甲汤治疗25例疗效观察.福建中医药,1989(6):24) 6.九味汤 本方散脾胃积热,清心肝之火,用于治疗小儿汗证,表现为寐则汗出,醒后汗止,出汗部位为枕、胸、颈、背部,前胸至乳线,背后至肩胛骨,汗出淋漓,面黄,头发稀直,眼睑发灰,面部三角区发黄,口唇周发灰,手足心热,睡卧露睛,苔薄白或薄黄,口渴喜冷饮,便干者。药用: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归各10g,乌梅6g,五味子3g,天花粉10g,甘草6g共治疗50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张小平.九味汤治疗小儿汗证5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2<9>:31) (二)单昧中药 1.仙鹤草 丁福保用仙鹤草治疗盗汗疗效确切,用量随证增减,一般每剂需用30~50g,大枣5~15枚;重症者仙鹤草用至90g,大枣用至30枚,方能取效。(庞国明,阎国杰,范思行.仙鹤草的临床新用研究概况.中医药信息,1991<5>:22) 李圣平等以仙鹤草为主,采取配伍治疗各种顽固性汗证:仙鹤草配炙白术疗自汗,配柴丹参医盗汗,配藿胆治头汗,配北黄芪止半身汗。(李圣平,余韵星.仙鹤草专题笔谈.中医杂志,1992<9>:5) 2.附子 钟新山认为阴盛于内,阳浮于外,迫津外泄之盗汗,可用附片引火归原,治疗肺结核盗汗,以盐附片12g,肉桂、五味子各5g,山萸肉10g,生黄芪20g,服药1剂,盗汗即止。(钟新山.附子可治盗汗.中医杂志,1992<11>:6) 3.桑叶 吕振卿认为盗汗为虚火内炽、迫津外泄、伤阴化燥导致虚阳偏亢,而桑叶益阴可配阳,调以米饮甘平和中,助桑叶益阴润燥之力,且焙干为末,以焦香益胃,使风熄而火静,虚阳内潜,汗孔自合。(吕振卿,卢视平.桑叶止虚汗逶邪汗辨析.中医杂志,1988<8>:639) 4.麻黄根 以麻黄根与椒目等分为末,每服3g,日服2次。(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 5.干葛 以白矾、干葛等分,每次用60g煎汤洗手脚,治疗手汗和足汗。(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 【自发性多汗症的辨证论治研究】 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 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 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进行论治: 湿邪不化、汗出于眠者,如湿邪在表,方用三仁汤加减以宣畅气机,祛湿清热;湿邪在里,治宜健脾利湿,方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之类加减;湿邪化热,湿热蕴蒸,则以清热化湿之茵陈五苓汤、导赤散之类加减。 血瘀脉阻、津液外溢者,或气虚血瘀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阳虚瘀阻,治宜温阳行滞,化瘀通络,方拟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阴虚血瘀则以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滋阴活血化瘀。 水运留滞,津液走泄,对于气郁化火,炼液成痰者,以温胆汤化痰清热;而痰湿内聚,脾失健痰涎者,则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汤加减。 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 张振辉通过对23例半身汗出患者的分析,将之分为5型: 阳明热盛型:治宜清泻阳明邪热,经证以白虎汤加减,腑证以承气汤加减,经腑合病证宜白虎承气汤加减; 肝经郁热型:治以滋阴清热,养血舒肝,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阴虚内热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清热; 气血两虚型:拟益气养营,助阳固卫法,以八珍、十全大补汤加减; 阳气亏虚型:方选桂附理中汤加昧以温阳益气。其中治愈21例,有效2例。(张振辉.半身汗出的辨证治疗.中医杂志,1993<2>:740) 【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则属阴虚内热,但后世医家不拘于此说法。 徐善元以为自汗非皆阳虚,亦有阴虚者,阴虚自汗可由肺肾两虚或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徐善元.阴虚自汗、阳虚盗汗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6):8) 马居里等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盗汗并非皆阴虚,气虚失摄、阳虚失固、湿热熏蒸、血分热盛、湿邪内阻、热邪郁蒸及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均可致盗汗。(马居里,严慧芳.盗汗并非皆阴虚.陕西中医函授,1994(1):1) 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病机应责之于湿、痰、瘀方面。 柴可群结合汗的生理,认为汗证由湿邪侵袭,致气机郁滞,失于宣泄而成,湿邪若在表,则卫阳被困,气化失利,营卫失调,营在里,三焦被湿所困,营卫受阻,而湿邪日久化热,均可见汗出增多;血瘀也可致汗,血瘀致气血运行失调,津液散布失常,拒卫于外,开合失司则见多汗,肺、肾、脾三脏气化功能障碍,影响津液正常敷布与排泄而成痰,痰浊又可影响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卫外失固,津液外泄则为汗证。(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 李辅仁老中医认为瘀血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多汗。(刘毅.李辅仁救治医案.中医杂志,1993<5>:275) 胡明灿将本病的病位责之于脾、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病及肺,开合不利,则卫表失固而汗多如渍。(胡明灿.变法治验举隅.中医杂志,1992(6):38) 李鸿祥老中医认为自汗病位在肾,由于肾气亏虚,津液输布失常而汗出不止。(张晓春.李鸿祥益肾利水法治自汗.北京中医,1993<6>:10) 胡臻认为盗汗病位在肾,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可迫津外溢致盗汗,肾气虚而阳火衰,水火不和则盗汗不止;肾虚不化,气化不利,开合失司亦可使津液外溢而成盗汗。(胡臻.盗汗治肾心得.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42) 【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人体全身体表除了黏膜以外,均有汗腺的分布,汗腺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面部发汗受交感神经颈上神经节所支配,而上、下肢及躯干的发汗受颈下神经节、胸节及腰节的支配,而发汗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延脑及脊髓。自发性多汗症为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异常增多,病因多数不明。神经系统的某些器质性疾病,如丘脑、内囊、纹状体,脑干等部位出现
五心烦热,属于肾阴虚。
现在不急着手术,自行消退的可能。服五苓散,五倍子15克枯矾15克桂枝12克水煎洗患处,如果中药效果不明显,建议手术治疗。
此要效果挺好的,没有副作用,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少饮酒,不要吸烟,节制性生活。组成 母丁香粉40克,压粉装瓶备用。 用法 先将肚脐洗净擦干,取2克药粉放入肚脐中,然后盖敷料1块,用胶布固定,每隔2天换药1次,20天为1疗程,间歇10天,再行第2疗程。 睾丸鞘膜积液 【辨证】脾虚水停。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方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茯苓24克,桂枝18克,白术12克,炙甘草12克。 【用法】加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出处】《伤寒论》。效果挺好的,没有副作用,注意休息,多喝水,少饮酒,不要吸烟,节制性生活。祝你早日康复!!
治疗方法方一[来源]《中医杂志》(10)1981年[配方]五倍子、枯矾各10--15克。[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300-400毫升煎熬,去渣取液,倒入碗内,待微温时,把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剂,浸泡2-3次。下次用时将药液加温,用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部。[功效]收敛消肿。适用于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方二[来源]《浙江中医杂志》(6)1983年[配方]金银花、蝉蜕各30克,紫苏叶15克。[用法]上药加清水,煎2次,去渣,两汁混合倒入碗内,待温先浸后洗阴囊,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1剂,浸洗2-3次。[功效]祛风、清热、消肿。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注意事项(1)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外阴清洁。(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炸煎炒之品。(3)本病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宜手术治疗。
(1)中医治疗:利水消疝方以黄芪、甘草补脾益气,桂枝温阳散寒,茯苓健脾和胃,辅以野连翘清热解毒、消积散结,诸药合用,共奏行瘀消肿,调达气机之功效,治疗鞘膜积液。(2)注射治疗: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鱼肝油酸钠等,使发生炎性粘连,以消灭鞘膜腔,此法反应较大,粘连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目前使用较少。(3)手术治疗:行先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美剥除,如剥除困难,亦可剪开囊壁,做翻转缝合术,睾丸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转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