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血糖仪毕业论文

血糖仪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血糖仪毕业论文

在近500人的校友群里,孟玉朋被踢出了微信群聊,这源于一起针对母校老师的举报。“我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向学校提交了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没想到的是,今年我发现学校的老师在2017年剽窃了我的学术成果,并且申报了三项专利。”日前,湖北科技学院2015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孟玉朋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三项专利的第一、第二申报发明人分别是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叶华山以及该学院院长郑敏。11月9日,湖北科技学院认定叶华山存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叶华山暂缓2年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取消其3年内研究生导师的申报资格。孟玉朋对该处理结果不满,他认为也应该追究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郑敏的责任。对此,郑敏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她从专利申请到获批再到批下来的全部过程,并不知情,也是受害者。双方各执一词,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学校已有统一的处理结果,以上报的文件为准。”校方认定涉事教师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事件还要追溯到2015年,据孟玉朋陈述,当年临近毕业期,他在一家企业实习,设计了一款血糖无创检测仪。同年5月,他带着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基于ATR-FTIR光谱的人体血糖远程无创检测系统设计》,参加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直至今年,他所创办的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自己才意外发现研究成果被他人剽窃用来申报了3个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显示,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7年9月6日,申请(专利权)人为湖北科技学院,发明人为:叶华山、郑敏、叶思文、夏培。而前两位“发明人”正是母校的老师。叶华山现为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郑敏则为该学院的院长。另外,孟玉朋透露,叶思文是叶华山的侄女,夏培是叶华山的外甥。澎湃新闻从湖北科技学院的知情人士处证实,叶思文和夏培确实与叶华山存在亲戚关系,且为湖北科技学院的往届生。

这三项专利的第一、第二申报发明人分别是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叶华山以及该学院院长郑敏。11月9日,湖北科技学院认定叶华山存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叶华山暂缓2年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取消其3年内研究生导师的申报资格。孟玉朋对该处理结果不满,他认为也应该追究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郑敏的责任。对此,郑敏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她从专利申请到获批再到批下来的全部过程,并不知情,也是受害者。双方各执一词,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学校已有统一的处理结果,以上报的文件为准。”校方认定涉事教师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事件还要追溯到2015年,据孟玉朋陈述,当年临近毕业期,他在一家企业实习,设计了一款血糖无创检测仪。同年5月,他带着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基于ATR-FTIR光谱的人体血糖远程无创检测系统设计》,参加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直至今年,他所创办的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自己才意外发现研究成果被他人剽窃用来申报了3个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显示,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7年9月6日,申请(专利权)人为湖北科技学院,发明人为:叶华山、郑敏、叶思文、夏培。而前两位“发明人”正是母校的老师。叶华山现为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郑敏则为该学院的院长。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我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向学校提交了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没想到的是,今年我发现学校的老师在2017年剽窃了我的学术成果,并且申报了三项专利。”日前,湖北科技学院2015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孟玉朋向澎湃新闻表示。 这三项专利的第一、第二申报发明人分别是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叶华山以及该学院院长郑敏。11月9日,湖北科技学院认定叶华山存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叶华山暂缓2年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取消其3年内研究生导师的申报资格。 孟玉朋对该处理结果不满,他认为也应该追究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郑敏的责任。对此,郑敏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她从专利申请到获批再到批下来的全部过程,并不知情,也是受害者。 双方各执一词,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学校已有统一的处理结果,以上报的文件为准。” 校方认定涉事教师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事件还要追溯到2015年,据孟玉朋陈述,当年临近毕业期,他在一家企业实习,设计了一款血糖无创检测仪。同年5月,他带着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基于ATR-FTIR光谱的人体血糖远程无创检测系统设计》,参加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直至今年,他所创办的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自己才意外发现研究成果被他人剽窃用来申报了3个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显示,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7年9月6日,申请(专利权)人为湖北科技学院,发明人为:叶华山、郑敏、叶思文、夏培。 而前两位“发明人”正是母校的老师。叶华山现为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郑敏则为该学院的院长。

检测血糖仪论文

表2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略)表3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和限制指征(略) 运动的实施运动疗法泛指把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人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连续性有氧运动。病人只有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合适的运动强度,以及掌握好运动实施的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见表4。才能获得明显而持久的收益,从而使糖尿病的控制变得易行、经济而且有效。表4 运动单位交换表(略)4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的丧失或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血糖升高直接影响病情,造成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故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结果来评估饮食、用药、运动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患者及家属应学会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最好保持空腹血糖< mmol/L,餐后血糖< mmol/L,并定期做尿液检查,查有无酮体,若血糖监测居高不下或尿酮体持续阳性者,应立即就医。5 评估与展望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做好糖尿病非药物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尿病药物的过多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减少糖尿病患者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在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也是当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文献:[1]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Geneva, 1999:1.[2] 钱荣立.糖尿病的代价.1999世界糖尿病日口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41.[3] 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2,4(4):235.[4] 宋 玲,王爱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9):84.[5] 李凤英,房 健,王 丽,等.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饮食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2.[6] 许曼音.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M].上海:上海文献技术出版社,2002,36:118.[7] 郭晓杰,殷继东,吴翠英.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M].中华实用医学,2002,4(16):61.[8] 黄 莉,蔡筱彦.糖尿病的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0.[9] 王淑英,呼瑞英.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1):32.[10] 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柱.糖尿病病因及饮食疗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455.[11] Boule NG,Haddad E, Kenny GP,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ody mas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AMA,2001,286:1218.[12] Aiello LP, Wong J , Cavallerano JD, et al . Retinopathy. In: Ruderman N, Devlin JT ,Schneider S ,Kriska A ,ed .Handbook of Exercise in diabetes .2nd ed[J]. Alexandria,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2:401.[13] Ross R , Dagnone D, Jones PJ ,et al . Reduction in obesity and related conmorbid condition after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exercise-induced weight loss in men:a randomized . 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m Med,2000,133:92.[14] 胡永善,冯光斌,吴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09.[15] Maiorana A, O,Driscoll G , et al .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vascular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J Am Coll Cardiol ,2001,38:860.[16] 吴 毅.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运载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8,13(27):45.

百度里面就有啊。

医学检验资料应做到及时、准确、可靠,通过检验质量控制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组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阶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组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组;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专案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组;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组;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组。模组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联络不够紧密。比如仪器检测系统的评价、校正、质控等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不高而显得“累赘多余”,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等基础知识又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而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中的免疫比浊分析、体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糖尿病急性代谢综合征综合性实验因为实验条件原因教学开展不到位,部分室内质控应用、实验室相关标准等常用的工作内容缺失,教材内容和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大量参考规划教材,积极利用网路查阅中外著作和文献,关注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从中筛选归纳适宜教学讲授的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模组化和系统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测定等传统经典知识点时利用归纳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通过“探究法”和病例讨论法来讲授肝肾器官病变检测指标、方法和临床意义,利用PBL教学法开展免疫学临床检测知识的讲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学科网站,积极利用网路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制作重要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名师讲课录影,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提供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预留作业习题,学生能及时网上提问,有效沟通师生,增强教学效果[2]。

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高职医学教育着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相对较少,与教学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编写,有的教材在检验专案中没有详细讲述操作方法,也没有配套的相关实验教材,现有的实验教材多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且内容多偏向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这就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实际临床检验应用出现脱节,因而需要加大教师的双师化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证书,定期选送教师到医院或检验检疫部门相关检验岗位轮训学习,密切联络临床,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积极邀请具有中高阶职称的检验医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研讨活动,多编写符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实用化教材和实验指导用书。通过教材的编写使任课教师自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装置,积极开展新检测专案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路技术进行远端视讯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专案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海无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向高层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之外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学课程的教授开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最新应用,邀请医院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技术,讲述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织实践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选派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综合性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教会学生利用检索技术查阅文献,并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结果,在合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不仅授学生以“鱼”而且授学生以“渔”。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路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资讯。教师可以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实验考核的模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定模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专案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新跃,李欣.临床生物化学与生化检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49-51.

[2]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96-97.

[3]周师洁,徐良贤,殷嫦嫦.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7-120.

[4]张琼,张朝霞,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网路教学的设计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1-2343.

[5]欧阳惠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36-137.

范文二: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差错与防范教育

摘要: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学科已从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著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和 *** 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涉及临床各科,如果检验流程或结果出现检验差错,就有可能误导临床诊治方向,导致医疗差错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差错;防范教育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从医疗角度来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和杜绝医疗事故是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检验医学作为一门对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其检验流程涉及临床各科,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向,技术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检验差错的发生,从而误导临床诊治方向,轻则延误患者病情,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所谓检验差错,是指任何与标准操作规程或程式相偏离的事件,差错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其死亡[1]。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规范操作,密切与临床相应科室和患者的沟通,时刻注意防范,将检验差错率降到最低[2]。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作为一家以“立足宜春、服务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定位的高职院校,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我们在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防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防范检验差错的内容和措施来加强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现将其体会和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1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内容

保证医疗安全是对人生命尊重和维护的需要,如因检验差错耽误患者疾病的诊治,引发临床差错甚至事故,将严重影响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核心是突出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资料。我们认为防范教育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3个方面,现介绍如下。

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方面,除了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外,还将诸如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专业技术规范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渗透到相应专业的教学中,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和责任,知晓患者权利,学会应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专业行为,为进入临床安全实践打下基础。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应遵守科室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操作规程,在实践中通过接触相关案例、强化法律意识,从而不断学习和增强检验差错的防范意识及提升处理能力。

娴熟的专业技能

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防止检验差错发生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加强学生的三基训练,在学习中融入检验差错案例教学,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医院的集中岗前培训和检验科各实验室的严格教学管理,学习《检验科差错事故登记制度》《检验科工作制度》等,进行各科室的入科教育、学术讲座、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实践与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提升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强化防范检验差错的意识和能力。

较高的人文修养

现代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现代医疗模式对医技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包括道德修养、美学修养、礼仪修养和人际关系修养等。通过大学生对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医学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操,提高美学修养,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这样学生一方面能更好地与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时,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专业实践,在保证检验安全的同时为患者和临床各科提供优质服务。

2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措施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的检验差错防范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从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将相关教育内容贯穿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具体措施体现在全程化、全员化、规范化和资讯化4个方面。

全程化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开始,防范教育就要贯穿于每个学习阶段,且各阶段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具体分为在校期和实习期两个阶段。

在校期

在一年级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树立法律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如告诉学生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而采错患者标本、编错标本号码、发错检验报告等检验差错的后果。在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结合检验差错进行案例教学。如临床工作中违反检验操作规程,血液标本管离心时破损、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致细菌污染、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错误等差错导致临床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案例。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实习前准备,学校安排对重点操作专案进行一周的强化训练,使学生为即将进入的实习阶段做好思想和技能上的准备,为最大限度降低实习期检验差错的发生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检验差错,在训练中加以重点指导。

实习期

学生在三年级进入实习阶段,这是他们从学校的安全理论到临床安全实践的必经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从学生到准检验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变。实习生到实习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纪律等充分介绍给学生。另外,通过礼仪服务、沟通技巧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与临床各科关系、医患关系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沟通技能。整个实习阶段,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按照实习大纲完成实习计划,同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技能,对于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能及时防范,将检验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全员化

一方面,学校实习就业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思政部和医学院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加强对校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如学校实习就业处将实习医院反馈的相关教育教学建议,通过召开院系联席会、座谈会、实习班主任辅导员和实习组长培训班等形式传递。每位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每位班主任辅导员通过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等日常工作进行常抓不懈的防范教育,每位实习组长在本组实习过程中及时了解组员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科教科检验科和学校实习就业处、所在院系反映,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学校为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和安全,与一些教学管理规范、拥有优秀带教教师队伍的医院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习就业处作为校方职能部门,直接与医院的相应管理机构科教科或教学管理办公室对接。通过加强院校联合的实习安全教育和管理,形成“实习医院—实习就业处—医学院班主任/辅导员管理网路”,保证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差错的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

规范化

根据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需要和现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基本制度及工作流程,形成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条例、实践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毕业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就业处工作职责、校外实习带教教师和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等。学校实习就业处保持与各实习基地科教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密切联络,采用多种联络方式,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动态;定期召开实习基地有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带教教师的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实习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定期邀请实习医院领导和优秀带教教师来校讲学,利用面试招聘为学生做安全教育。此外,实习就业处应加强与各实习组的联络,建立每个实习组长每周汇报制度,定期以电话、资讯、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汇报本组实习情况。通过学校和实习医院两方面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得到有效保证。

资讯化

随着计算机、智慧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通过学校的门户网、实习就业网等资讯平台接受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如在实习阶段,实习就业处与各实习医院、各实习小组分别建立QQ群、微信群,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现代资讯手段,保证院校和师生间的即时沟通,充分利用资讯化方便快捷的优势为防范教育服务。此外,还可通过网路平台做好对学生个体的服务工作,如学校建有实习就业网,实习版块把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定期更新内容;设立实习组QQ群和微信群,及时释出实习生动态,对实习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接受线上实习生一对一交流,将培养学生防范差错事故的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时,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起来,特别注意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以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曾阳.浅谈检验差错防范与自我防范[J].药物与人,2014,274:2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低血糖毕业论文

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lc均明显下降,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结论 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格列美脲 糖尿病2型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许多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以至于磺脲类药物(SU)继发性失效。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作为基础胰岛素每晚睡前注射来改善血糖控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不足之处是NPH作用持续时间不够长且低血糖发生率高。甘精胰岛素(IG)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本研究对SU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每日1次注射IG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与NPH作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已服用足量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和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7mmol/L7%的患者。近期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病,有妊娠可能的育龄期妇女均除外。 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G组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岁,病程(±)年,FBG(±)mmol/L,2hBG(±)mmol,HbA1C(±)%。NPH组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岁,病程(±)年,FBG(±)mmol/L,2hBG(±)mmol,HbA1C(±)%。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停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晨起口服格列美脲(商品名亚莫利),睡前注射胰岛素。IG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NPH组使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商品名优泌林N)。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起始剂量为~·kg-1·d-1,监测指尖血糖,以 mmol/L≤空腹指尖血糖≤ mmol/L为控制目标,根据指尖血糖水平每2~3d调整胰岛素剂量2U,或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整。如餐后2h血糖>10mmol/L,则调整格列美脲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mg/d。分别于第0、4、8、12周随访,第0周和第12周测FBG、2hBG、HbA1c、空腹C肽、餐后2h C肽及肝、肾功能。治疗中出现饥饿感、心慌、乏力、出汗、手抖等症状,血糖<定义为低血糖症〔1〕。肝、肾功能的检测使用日产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的检测使用RANDOX免疫比浊法测定。C肽采用北京北方免疫研究所西安262厂6010γ免疫技术仪,放射免疫法测定;指尖微量血糖检测使用雅培血糖仪。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软件,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检验。以P<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IG组和NPH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两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差异无显著性(P>)。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略) 两组胰岛素治疗前后C肽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治疗12周后C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表2 两组治疗前后C肽的变化(略) 两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低血糖患者,IG组2人(),NPH组7人(),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比例IG组显著低于NPH组。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DCCT及U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已使人们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2,3〕,血糖达标不仅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但随着病程的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最终血糖不能达标而需用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IG)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结构不同于人胰岛素,A链的21位门冬氨酸被换成甘氨酸,并在B链C末端加两分子精氨酸,结构的差异会使功能发生变化,其作用时间长达24h而没有明显峰值〔4〕,且临床使用方便,每天只需注射1次,不限注射时间,是一种能较好满足基础胰岛素要求的长效胰岛素。比较IG和NPH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有国际、国内的多中心研究报告〔5,6〕。格列美脲为新一代长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与传统磺脲类药物不同,其作用位点是在分子量更小的β细胞65Kda蛋白,对1相及2相胰岛素分泌均有促进作用〔7〕,同时有胰外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灵活调节胰岛素分泌,并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本研究采用“一次服药,一次注射”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显著疗效,血糖及HbA1c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在使FBG达标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降低HbA1c的程度类似,而前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其安全性优于NPH,与国内外报道一致〔6,8〕。黄云鸿等〔9〕报道,IG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IG治疗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本研究未观察到治疗前后C肽水平的明显变化,可能本组观察例数偏少或观察时间较短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比较。 综上所述,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在口服药的基础上加每日1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方案,不仅能使血糖达标,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且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方案也可作为患者将来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一个良好过渡,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验证。【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Ukpds SG,Stratton IM,Adler AI,et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UKPDS 35).BMJ,2000,321(12):405~412. 3 Ukpds SG,Klein R,Klein BE, et of glycemic control to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 Intern Med,1996,124(1 Pt 2):90~96. 4 Owens DR, Zinman B,Bolli today and (9283):739~746. 5 Riddle MC,Rosenstock J,Gerich glagine 4002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treat-to-target trial:randomized addition of glargine or human NPH insulin to oral therapy of type 2 diabetic Care,2003,26(11):3080~3086. 6 卜石,刑小燕,王娜,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464~467. 7 Korytkowski M ,Thomas A ,Reid L,et improves both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of insulin secretion in type 2 Care,2002,25:1607~1611. 8 HOE 901/3002 Study Group. Less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better post-dinner glucose control with bedtime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with bedtime NPH insulin during insul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0,23(8):1130~1136. 9 黄云鸿,蒋筠,吴艺捷,等.格列吡嗪控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1~322.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血压仪毕业论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当然可以啦,只是在充气的时候需要考验的因素会比较多,比如充气是否匀速,充气时电机噪声对脉搏小信号的影响,软件采集处理速度等。因此,在充气检测血液信号,一方面对硬件的要求会比较高,另一方面软件处理也会有些难度,对算法要求高,脉搏滤波等都会有要求。所以现在市面上的血压计一般都是在放气时检测的比较多。因为放气时只要控制放气速度而充气阀停止,这样的话,电路噪声小,很容易检测到脉搏信号、峰值信号等。在血压计应用方面,如何还有其它问题,我们一同探讨解决。我的毕业论文就是血压检测方面的,后来工作也做过几年血压计研发。南医大的娃伤不起啊

血液分析仪毕业论文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影响策略论文

在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促进作用之下,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室当中。实践经验显示:血细胞分析仪作用于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响应迅速、重复性好、以及数据精确度高在内的多方面确切优势[1-2]。但受到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性影响,导致在临床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大量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血小板的检测而言,计数结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成为了临床中反应较多的问题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明确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落实相应的纠正与控制方法,这一问题备受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选取2014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7例,女23例,年龄1~72岁,平均(±)岁。

方法

使用希森美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工作。由希森美公司提供溶血剂以及稀释液。在空腹状态下,分别实施静脉抽血(血样剂量为2 ml)以及末梢采血(血样剂量为120 μl),使用 mg单位EDTA抗凝管储存分析。分别实施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两种检测方案。计数作业分别进行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计数结果。

观察指标

对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下,不同时间状态下所对应的血小板计数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下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分别应用仪器法以及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即刻测定状态下,仪器法检出数据明显低于手工法检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静置10 p="">);静置8 h后,仪器法检出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见表1。在不同采血区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采集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为(±)×109 p="">)。

3 讨论

血浆中血小板体积小,无色,且黏附性高。当血液自血管破损位置流出后,血小板一旦与破损血管的内皮细胞或组织成分发生接触反应,则势必会迅速粘附于血管壁之上。再加上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血浆标本需要与抗凝管表面发生接触反应,故而最终导致血小板大量粘附于抗凝管内壁并发生聚集反应,造成血小板计数上的偏差问题[3]。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无论是在仪器法还是手工法作用下,所采集血小板数均较实际数据更低。同时,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对比中,两者所对应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静脉血而言,末梢血采集中潜在大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扎针深度、取血速度等等在内),都将对最终所生成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集静脉血样完成血细胞分析工作。若必须以末梢血进行分析,则要求满足扎针3 mm深度,且血样应当自然流出,以保障血小板检出数据的精确性。

同时,有关研究报道中显示:对于抗凝剂而言,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展开检测作业的过程当中,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抗凝剂类型的影响[4]。当前,国际化学标准委员会所推荐的抗凝剂为EDTA二钾抗凝,应用该推荐抗凝剂,可最大限度的保障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同时,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对检测质量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有关临床研究中指出:在受检血液比例过高的情况下,由于抗凝剂无法与之形成匹配关系,进而可能导致待检测血浆样本当中出现微血块。而微血块的产生势必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被堵塞,造成检测结果上的偏差。反过来说,在受检血液比例过低的情况下,抗凝剂同样无法与之形成匹配关系,主要表现为浓度的提升,带动血浆样本当中血小板的肿胀与崩解反应,产生大量与血小板大小基本一致的碎片,导致计数过程当中容易发生偏差[5-6]。

同时,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在分别应用仪器法以及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即刻测定数据以及放置8 h后的测定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这一研究数据提示:一方面,在抗凝剂对血小板黏附性以及聚集性进行一致的同时,会导致血小板形态自双凹模式转变为球形模式,体积明显增大,即刻上机测试下,导致血小板测定数据明显较低。而在放置10 p="">)。同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且在8 h开始呈现出显著差异,提示测定时间同样是造成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数据而言,无论是对于光散法还是对于阻抗法而言,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计数的过程当中,结果基本可靠且稳定。但对于存在血小板形态异常以及明显降低的对象而言,不同方法下的计数结果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病理因素影响下,血浆中会产生大量的非血小板颗粒,最终导致计数结果假性增多。当前相关报道当中认为能够确保血小板计数准确的方法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建立在免疫学基础之上的计数方法,即使用荧光对血浆样本中的抗血小板抗体进行标记;第二类是建立在激光散射基础之上的测定方法,在激光散射计数干预下,分离非血小板颗粒以及血小板,从而确保计数的准确性[7-8]。但以上两种方法成本较高,普及性较差。故而当前所选取的复查方式主要以手工计数法为主。针对本方法计数精确性上的却是可以增加一项在血涂片上间接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作为补充,使用抗凝血液推血片,在瑞氏蚺蛇处理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及对应的血小板,根据两者之间的比值,按照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方式,求得最终数据[9-10]。根据以上措施的落实,配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精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实践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抗凝剂类型、采血区域、放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必要时进行涂片以及直接计数复查,配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精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凝,郭树霞,胡成进,等.试析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正常其他参数不显示的原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1061-11062.

[2]胡明定.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600-601.

[3]谭江峡.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315-316.

[4]郭利利,顾平,张葵,等.10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检测的动态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12-214.

[5]吴君霞,范贤峰,许赣,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凝指标与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231-233.

[6]李勇,慕悦意,夏永辉,等.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对血液疾病血小板检测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329-332,369.

医学检验技术(专科)毕业实习大纲 一、目的要求 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各种检验基本技术,使学生具备独立操作、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专科实习要求掌握门急诊医学检验的基本操作和流程;掌握血液、尿液等一般检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运用所学的临床免疫学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各种基本操作技术,熟悉目前常用的免疫自动化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应用,并能对检验项目的结果做分析。初步具备符合大学专科毕业水平的检验技术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临床(基础)检验部分: (一)基本理论 1. 掌握临床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方法,常用试剂的配制。 掌握外周血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掌握尿液标本的种类、注意事项;尿液的理学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尿液干化学试纸条检测的项目、原理、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掌握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评价 2.熟悉精-液标本的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熟悉脑脊液、浆膜腔标本的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了解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过程。 了解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的特点。 (二)基本技能 免疫学检验部分: (一)基本理论 1.掌握临床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 掌握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技术、酶标仪的使用及洗板机的使用。 2.熟悉凝胶扩散试验技术。 熟悉临床常用的免疫标记检测技术:发光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斑点金免疫渗透试验检测尿β-HCG、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沙眼衣原体。 3.了解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了解免疫固定试验技术。 了解补体与补体参与的反应技术。 (二) 基本技能 三、实习具体安排 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生可以自行联系或由学习中心指派到符合实习要求的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院、所)实习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各六周。 学生进入实习科室进行临床实习,必须参加入科教育,听取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的管理模式和常规工作制度。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科室的操作规范。未经带教老师同意不得擅自采集标本和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在实习期间学生应服从科室安排,参加科室值班工作,完成一定量的检验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记录。工作时得出的检验结果必须由带教老师审核签字,学生一律不得擅自发签检验报告单。 学生要爱护仪器设备、贵重仪器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动用。每日实验完毕后应主动做好实验室清洁、整理和消毒工作,及时整理好工作台及一切器具后方可离去。 学生实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讲座、学术报告会,认真做好实习笔记。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收集和整理一份医学检验学习资料。 每一轮转结束,由实习科室主管和带教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一次出科考试,考核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由本人写书面小结一份,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予以鉴定。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专升本)毕业实习大纲 一、目的要求 毕业实习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能较熟练地全面掌握所学的各种检验基本技术,具备独立操作、分析检验结果和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本科阶段的实习,要求在掌握门急诊临床检验操作的基础上,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检验方法;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溶血性疾病、出凝血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联系实际,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初步掌握医学信息检索、临床资料采集分析等科研方法,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检验专业人员的水平。 二、实习内容 临床(基础)检验部分: (一)基本理论 (1)掌握临床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方法,常用试剂的配制。 掌握尿液标本采集的种类、注意事项;尿液的理学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尿液干化学试纸条检测的项目、原理、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掌握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评价 (2)熟悉精-液标本的常规检查项目 熟悉脑脊液、浆膜腔标本的常规检查项目 (3)了解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的特点。 (二)基本技能 临床血液学检验部分: (一)基本理论 (1)掌握外周血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掌握溶血性疾病检查:孵育脆性试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异形红细胞形态分析。 掌握出血性疾病检查:PT、APTT、Fg、TT、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测定。 掌握DIC的实验检查:PLG测定、FDP测定、D-二聚体测定。 (2)熟悉骨髓细胞Wright`s染色下的形态学分类。 熟悉血液分析仪的操作过程。 熟悉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酶染色、糖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熟悉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抗体测定、血小板聚集试验。 (3)了解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过程。 了解血栓前状态常以及分子标志物检测的项目和意义:TM、P选择素、F1+2、TAT、FPA。 (二)基本技能 微生物学检验部分: (一)基本理论 (1)掌握下列临床常见标本的核收、处理及接种:血液、脑脊液、尿液、粪便、痰液、穿刺液及生殖道分泌物。 掌握常用细菌染色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掌握各类细菌形态、大小、排列与染色性。 掌握墨汁染色、乳酸酚棉兰染色。 掌握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掌握临床常见致病菌的鉴定技术。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镜检、培养与鉴定。 (2)熟悉常用染色液及培养基的种类。 熟悉临床常见厌氧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 熟悉支原体的培养与鉴定。 熟悉白假丝酵母菌及新生隐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熟悉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3)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与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技能 三、实习具体安排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专升本)学生可以自行联系或由学习中心指派,但必须到符合实习要求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地市级及以上医学检验中心(院、所),在巩固临床检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安排实习临床检验(以血液学检验为主)六周,微生物检验六周,以提高专科领域的临床检验知识水平和技能。 学生在实习期间服从科室安排,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遵守工作流程和科室操作规范,参加科室值班,完成一定量的检验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记录,以及不擅自动用贵重仪器设备、采集标本和出具检验结果报告的要求,与专科学生一致。 每一轮转结束,由实习科室主管和带教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一次出科考试,考核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由本人写书面小结一份,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予以鉴定。 学生一进入实习单位,即应联系和聘请毕业论文书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和实习带教老师为同一人,也可以另行聘请,但一般应是副高职及以上职称,或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中级职称检验专业人员。毕业论文书写期间,学生应密切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听取指导;毕业论文格式一般为论著,不申请学位时也可以是综述。毕业论文书写从进入实习单位起,为20周。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导语: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下面我分享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 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所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就检验科的工作性质而言, 是较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科室。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第二章第十条: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所以检验报告单的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所在。检验人员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项目的分析和检测,而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举证倒置的出台, 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与处理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进行以下总结:

1.优质服务, 做好“ 重点” 防范

《医院文明用语规范》人手一册加强医务人员语言修养,用语文明,态度和蔼,消灭影响医患关系的服务忌语,做到“三个良好”,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态度良好。重点防范以下具有纠纷倾向的患者, 包括技术要求高、心理特殊、检查费用高等患者。

具有纠纷倾向的医务人员, 包括综合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够强、服务态度差者。具有纠纷倾向的时间段,包括工作人员少, 独立处理问题的时间段,如交接班,值班的时间,节假日时间。具有纠纷倾向的常用检验项目等。检验科的重点就是检验质量问题,比如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及时性, 项目收费的合理性等, 检验科必须有证据证明各项操作是规范的、结果的报告是及时的、收费是合理的。

2.宣传教育为主,提高检验人员的法律意识,把相关法律规范落到实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从事医疗活动,即使出现难以避免的.人身损害,也不构成医疗事故。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某些部门和地方规范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既是压力又是促进规范化建设的机遇和动力。

如何提高检验质量,密切与临床关系,共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强化检验科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是检验科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3.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实验室管理者应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同时应根据实验室开展的各类实验项目,结合最新版的《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与最新检验技术,制定与实验室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操作手册。实验室工作按照标准化程序运转,医技人员执行标准化操作,这是预防与减少检

验医疗纠纷非常重要的一环。规范的操作规程是检验科工作的根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事故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操作规程, 而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根本。

所以, 我们不但要建立严格的SOP( 操作规程) 文件( 内容包括标本采集、运送、贮存的要求。实验方法、原理、步骤、试剂和仪器、实验工作条件、标准物、干扰物影响、分析物参考值、质控措施等等) , 而且还应当严格地去执行。这一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操作规程的严格实施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4.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控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基础,每次测定标本的时候都要用已知的定值物来监控本次测定结果的质量,只有所得的质控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所测定的临床标本结果才可靠,否则必须先校正好仪器,再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对于无定值质控物的检测项目,要注意试验的反应曲线,以及结果的精密度是否良好。室间质评是衡量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存在的差距,是对检测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检验人员要认真对待,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有项目失控时应做好失控分析、失控纠正措施和记录。优良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是发生纠纷时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5.严格标本采集、送检和保管

合格的检测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临床标本的采集,通常是由护士或临床医生来实施,检验科以前很少关注,而只管检测,

但常会发生临床标本因采集方法不正确,而得到错误的检验结果。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检验科应该主动地、经常地指导临床工作者,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有关知识手册,便于临床检索。

通过这些工作力争临床能够提供良好的达标的送检标本,避免因标本质量不合格而重复采集标本,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避免检验结果的有误,检验标本至少保留3天。

尤其是定性类检测的标本,如肝炎、艾滋病等病原体指标的测定,阳性结果的标本至少要保存7-10天,以便在患者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能够重新取出标本进行测定。

6.应重视检验结果的原始记录

各种检测项目的结果是有法律效力的。医疗工作存在高风险和不可预测性, 而使原始记录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假若某个医务人员因更改结果而引发医疗纠纷, 如果检验人员没有做好原始记录, 就会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而招来麻烦。

所以各项目结果的原始记录要认真记录, 如仪器型号、试剂批号、有效期、阴阳性对照, 标本接收等等, 这也是检验工作的一部分, 是反映检验质量管理的直接证据。因此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举证责任势在必行, 至关重要。

7.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 有客观的、主观的, 也有人为的如标本采集错误,名字张冠李戴; 标本留取的时间不正确; 或者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 或者用错采集管等等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而引起医疗纠纷。因此, 在报告单上必须注明本结果仅对所测标本

负责。接收标本时,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当检测结果不符时, 要与临床进行必要的沟通联系并建议复查。由于标本放置过长有些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 要按要求正确保存。检验报告单要书写清楚, 对结果描述要科学严谨。报告单上检验者的签名最好用手工签写, 核对无误后再发出报告为妥。

8.重视对可疑报告的复查

临床检验中,对于数值类的检测报告,如血液常规、生化项目等的检测,结果特别异常的,首先要与临床医生联系,若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必须重新检测该标本;如再次测定的结果与前次无明显的差异,则把这两次的测定结果一起反馈给临床医生,并在复查的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复查结果,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必要时重新抽血进行复查。

若结果与前次相差较大,表明自己工作中存在失误或仪器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9.加强工作责任心 ,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沟通

检验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科工作的重点, 为临床科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我们检验工作者的职责。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每一份标本, 我们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 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在工作中也常遇到临床医师指责我们检验科工作服务不到位, 结果不准确等现象。这时我们一方面先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好,另一方面检验人员应不断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将各项检验的目的、用途、意义、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整理出来,发给临床医生;在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核实结果是否与患者病情吻合;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及时将临床反馈的信息认真加以总结,以不断改进检验质量。如果是我们的工作未做好, 则应虚心听取及时改进。对阳性指征结果要为患者保密, 不泄露患者隐私。

10.完善检验报告单的书写

形式上,检验报告应该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对于报告复核过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能涂抹,而应该将错误的内容用横线删除,保留字迹清晰可辨,再将正确的内容书写在旁边。内容上,检验报告的描述应该力求科学、客观、严谨,最好注明 “仅对所检测的标本负责”。对于所检测的结果都要逐一认真登记,以便在报告单发生丢失时,能及时给予补报。

重点防范检验报告单的质量, 避免检验报告医疗纠纷。重点做好“三查三对”工作, 即查对患者姓名床号、标本类型及检验项目。认真核查检验报告, 并且详细登记,实行签字负责制。每天无论普通患者还是急诊患者,为防止申请单、标本和检验结果的遗失,做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记录, 记录随着标本一起传送的措施。

送检标本要记录标本送人时间年、月、日、时、分、科别、姓名、号、床号、标本类型、检验项目等, 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检验结果偏高或偏低, 时阴时阳或结果难以解释的报告, 不轻易发出, 应与临床科联系, 说明情况并认真复查后方可发出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标本结果及签收人的

姓名和处理情况。急诊标本及时处理, 及时电话通知, 做到以内发出报告。标本检测后保留, 以备复查及核对。

11.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正确防范检验工作中的医疗纠纷,需要检验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服务态度,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增强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努力做好这些,可以有效预防检验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 索引序列
  • 血糖仪毕业论文
  • 检测血糖仪论文
  • 低血糖毕业论文
  • 血压仪毕业论文
  • 血液分析仪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