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在软土地基修筑堤防工程,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的变形问题。③地基的渗漏和溶蚀问题。④地基的振动液化与振沉问题。因此,研究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就十分重要了。
一、软土地基的特征
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堤防工程中主要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组成的淤泥和天然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组成的淤泥质粘土。其主要特征如下: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一般在1~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高的可达200%,普遍大于液限。
2.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一般a1~2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
软弱土尽管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因此,土体受到荷载作用后,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N/m2)。不排水剪时,其内摩擦角几乎为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一般C<30KN/m2;固结快剪时,内摩擦角=5°~15°。
5.灵敏度高
软粘土上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其灵敏度(含水量不变时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一般在3~4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二、软土地基失稳的机理
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一面上的剪应力大于等于它的极限抗剪强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剪应力的增加。例如:堤防加高加宽引起堤身重量加大、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透压力,地震和打桩引发动荷载等。二是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例如:孔隙水压力的升高、气候变化旌干裂和冻融、粘土夹层因浸水而软化以及粘性土的蠕变等。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假定滑动面以上土体为刚体,并以它为脱离体,分析在极限平衡条件下其上的全部作用力,并以整个滑动面上的平均滑动力与平均阻滑力之比来定义它的安全系数,即:
K=Fz/Fh
式中:K—堤防稳定安全系数;K>1时土体处于稳定状态,K<1时土体处于滑动状态或有滑动的趋势,K=1时土体处于临界状态。K值一般取1﹒05~1﹒30;
Fz—作用于滑动面处的平均阻滑力,KN;
Fh—滑动面处土体的平均滑动力,KN。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措施
该方法就是通过逐步加高的堤身自重将处于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外挤,并在堤身自重作用下使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而增加有效应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能力。在挤淤过程中为了不致产生不均匀沉陷,施工时应放缓堤坡、减慢堤身填筑速度,分期加高。该方法具有节约的优点和施工期长的缺点。适用于地基呈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且工期不太紧的情况。
2.抛石挤淤法
该方法就是把一定量和粒径的块石抛在需要进行处理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中,将原基础处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挤走,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通常将不易风化的石料(尺寸一般不宜小于30cm)抛填于被处理堤基中,抛填方向根据软土下卧地层横坡而定。最后在上面铺设反滤层。这种方法施工技术简单、较省,常用于处理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
3.垫层法
垫层法就是把靠近堤防基底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软土挖除,代以人工回填的砂、碎石、石渣等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易压实的材料作为持力层。其优点是可以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工艺比较简单。适用于软土埋深较浅、开挖方量不太大的场地。
4.预压砂井法
预压法是在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有效应力增加达到硬化固结的目的。其基本做法如下:先将加固范围内的植被和表土清除,上铺砂垫层;然后垂直下插塑料排水板,砂垫层中横向布置排水管,用以改善加固地基的排水条件;再在砂垫层上铺设密封膜,用真空泵将密封膜以内的地基气压抽至80KPa以上。该方法加固时间长,抽真空处理范围有限,适用于工期要求较宽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流变特性很强的软粘土、泥炭土不宜采用此法。
5.振动水冲法
振冲法是利用一根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振冲器(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在振动和冲击荷载作用下,先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内分别填入砂、碎石等材料,并分层振实或夯实,使地基得以加固。用砂桩、碎石加固初始强度不能太低(初始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要求大于20KPa),对太软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宜采用。
石灰桩、二灰桩是在桩孔中灌入新鲜生石灰或在生石灰中掺入适量粉煤灰、火山灰(常称二灰),并分层击实而成桩。它通过生石灰的高吸水性,膨胀后对桩周土的挤密作用,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空气中的CO2与水发生酸化反应使被加固地基强度提高。
6.旋喷法
旋喷法是利用旋喷机具造成旋喷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可以作联锁桩施工或定向喷射成连续墙用于地基防渗。旋喷桩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深度后提升,喷嘴同时以一定速度旋转,高压喷射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并凝固硬化而成桩。所成桩与被加固土体相比,强度大、压缩性小。适用于冲填土、软黏土和粉细砂地基的加固。对有机质成分较高的地基土加固效果较差,宜慎重对待。而对于塘泥土、泥炭土等有机成分极高的土层应禁用。
7.强夯法
强夯法是将80KN的夯锤起吊到6~30m的高度,让锤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夯实。经夯实后的土体孔隙压缩,同时,夯点周围产生的裂隙为孔隙水的出逸提供了方便的通道,有利于土的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能力,而且夯后地基由建筑物荷载所引起的压缩变形也将大为减小。强夯法适用于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各种地基。
8.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该法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于堤防地基表面进行地基加大,能使堤防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当地基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土工合成材料将起到阻止破坏面形成或减小破坏发展范围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此土,工合成材料外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磨擦将限制地基土的侧向变形,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四、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
软土地基处理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大的非常规工程,必须精心组织施工,并注意以下环节:①进行技术交底和质量监理。在软土地基处理开始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明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技术交底最好为示范处理,边干边讲,效果良好。施工处理中有专人跟班,负责质量监理。②做好监测工作。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有计划地进行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来指导下一阶段地基处理工作,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平。③处理效果检验。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经必要的间隔时间,采用多种手段检验地基处理的效果,同一地点地基处理前后定量指标发生的变化加以说明,以便指导工程实施。
2000年丰城大联圩北湖倒虹吸管施工时,开挖基础到设计深度时,发现有30m长的基础夹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的淤泥质土层,最大厚度约3m,为防止堤基不均匀沉陷,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对该30m长堤段清除上层1.0厚的淤泥质土,然后布设孔径0.5m、孔深1.0~2.0m、孔间距1.0m的石灰碎石桩,振冲后上部分层填筑级配良好的砂卵石土料至基础设计高程,并碾压密实,在此基础上修建北湖倒虹吸管。堤防经一定时间的运行考验,经沉陷观测其沉降量很小,地层稳定,运行正常。
2.新津县城区南河右岸条石护岸基石的软土加固
2001年南河城区护岸施工时,开挖基础到设计深度时,发现有80m长的基础夹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的软粘土层,最大厚度5m,为防止堤基不均匀沉陷,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对该80m作了振冲加固。布孔为三角形,间距1.5m。根据软土分层情况,孔深定为2~5m,共280孔。使用30kW振冲器,加密电流50A,每孔平均施工时间20~40min,填料量720m3。振冲后,堤防经一定时间的运行考验,经沉陷观测其沉降量很小,地层稳定,运行正常。
答:深海的泥叫做深海沉积,主要是生物残骸和非生物沉积物组成,泥土大多松软细腻。地球上洋海的最深处,是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有11034米深,水压高达1060多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吨的重量。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深海水压的确很高,但是海底泥土却是松软的;组成泥土的物质成分非常复杂,有生物死亡后残骸的分解物,还有火山灰、矿物沉积、宇宙尘埃等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层面,并没有钢铁的原子结构那样致密,于是深海的水分子可以轻松浸入泥土中,使得泥土内外压强始终保持一致;所以海底泥土并不会被水压压紧,深海动物也可以轻松钻入泥土当中,来躲避天敌的捕食。 海洋面积占了地球面积的71%,每年有数千吨宇宙尘埃落入地球,这些尘埃有的源自于恒星的辐射粒子,有的来自于超新星爆炸后的残余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比如铀、钍、金、银、铅等等。这些物质绝大部分会流入海洋之中,由于比重较大,这些物质会逐渐沉积于海底,保存在深海软泥中;经过数亿年的积累,深海软泥成了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不过开采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质沉积在海底,那些在底部的泥土,会越压越紧密,上百万年后就会形成沉积岩;如果其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残骸,经过上亿年的演化,还有可能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海水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纳亚海沟,深度达11034米,底部压力高达1103个大气压。如此“巨压”,按理说应该会把沉入底部的一切东西压扁。也确实是这样,对于那些内部是空心的物体来说,其承受的压力就是这么大,比如一个灯泡,在这个海底直接就会被压碎!但是,如果是一个空瓶子,那么就不会被压碎!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空瓶子是敞口的,海水可以进入内部,这样瓶子内外压力平衡,瓶壁两侧承受的压力大小一样,所以压不碎瓶子。有人说,瓶壁可以承受如此巨压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瓶子壁由二氧化硅组成,想要把二氧化硅分子压的相互再靠近一点,1103个大气压还不够看!要知道,分子之间的斥力是随着巨力缩小而急剧增大的,除非像地球内核处的压力,才有可能使得瓶壁明显收缩,发生形变而碎裂!对于海底的泥巴也是一样,海底的泥巴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只不过泥巴是颗粒物,很细小。这点压力根本无法使得泥巴产生明显的形变,所以海底泥巴和陆地泥巴一样,没啥变化。当然了,如果是压力巨大无比,就和地心哪里的压力似的,那么这些泥巴岁不至于压的发生核聚变,但体积会明显缩小,密度有所增大。如果形状不规则,受力不均匀,可能会碎裂或者再次结晶为其它形状。就像给于碳巨大压力,其可以结晶为金刚石一样。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问题,毕竟泥巴那么松软,而在最深的海底有高达1000多个大气压,甚至我们铺路用的压路机都远远达不到这个压力,那么能否想象一下,在马里亚纳的海沟底部是不是比柏油路还要平实?会有可能是这样吗?最深的海沟底部照片,但事实上即使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仍然还存在的软泥巴,唯一的区别是这些海底沉积物的矿物粒径、含水量、孔隙系统等与陆地沉积物还是能区分出来的,但用软泥巴这个名词大意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该是泥巴它还是泥巴!这是因为在一个开放式的物体内外压力是平衡的,只要水压没有超过这种物质抗压强度,那么这种物质即可在水底基本保持形状不变(当然您可以可计算下一个杯子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形变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一个开口杯子是不会被压裂的!而海底的泥巴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其颗粒抗压强度是极高的,并且海水可以渗入其周围,因此这些颗粒所受到的压力是平衡的,只要这个水压没有超过这些颗粒的极限抗压,这些泥巴将会在海底继续存在,当然海底压力不够,但地球内部压力足够,在极限高压下,物质会变成另一种心形态,别的物质变化形容起来不太明显,但碳在地球内部形成钻石这个过程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这是压力改变物质形态的典型代表,当然地球上的压力还不足以使物质聚合形成另一种物质,因为这不但需要足够的压力,还需要有够高的温度,比如恒星内核即可达到,比如太阳,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将氢元素生产成氦元素,再从氦元素生产成碳氧元素,不过以太阳的能力,到碳氧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未来它将形成一颗碳氧白矮星!海底有软泥专业一点的名词叫做深海沉积,它们都是非常疏松的微小颗粒,随着长期的地质作用逐渐的转化为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岩,也就是变成了石头。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就是马里亚纳海沟了,深度达11034米(斐查兹海渊),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能淹没。根据常识一般水深下降十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强,那么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压强可以达到大约1100个大气压强(110Mpa),这个位置相当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需要承受吨的重量,但是为什么海底还有稀松的软泥哪?继续来看! 一般沉积在海底的物质来自于很多方面,包括 陆源物质 也就是从海岸线上带来的剥蚀产物,再通过洋流等带到深海; 生物物质 包括海洋生物残骸 、 火山灰、火山泥与火山岩的碎屑等; 化学物质 主要是经过了复杂的理化作用生成的碳酸盐等。 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环境不同,也导致了海泥的疏松程度、颗粒大小的不同。这种沉积物虽然在海底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但是由于其疏松的结构加上微小的颗粒,海水是压不实它们的。 大家看过一些纪录片都可能知道,有的疏松海泥中甚至藏着一些鱼类伺机而动等待过路的猎物。 深海 探索 已经在超过8000米的深海发现新的鱼类,它们之所以能承受高压主要也是因为身体“疏松”的缘故,身体里也充满液体使内外压力尽量趋于一致,身体躯干就可以少承受一些压力。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咱们是地面上,人家在深海自然有人家存在的方法,深海处当然有松软的泥巴,当然也有软体动物,人家祖祖辈辈生存在那里,自然生来就适应。 你所不知道的,一个标准大气压数值是100kPa,这相当于在你的肌肤上每平方厘米的面积都承受着一公斤力,乍一看,天呐!岂不是要被压死,咱们不生活的好好的吗,随便的走动跑步都没问题。深海处10000米深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要承受约1吨重的力,咱们人类到那里肯定是会被压扁的,但是原本生存在那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它们内外压强平衡,这就是它们存在的环境。 深海处的泥巴不仅没有被挤压的相当硬,反而还很松软,大家不要想当然的理解为水压就是压缩作用了,由于深海沉积物是比较松散的,物质间的孔隙比较大,水可以充斥其中,这样都是水了,没有压力差了,也就没法压了。 个人的浅见,你们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嘛? 海底当然有泥巴,这个泥巴有个专业名词叫深海沉积!至于这些深海泥巴会被压缩吗?我们来好好讨论下。在前面的几个回答中,我们说过浮力的问题,也就是一颗实心铁球是否会被压扁的问题!实心铁球当然不会被压扁,因为铁球的密度足够大,足够坚硬。但是泥巴却很软是不是就意味着泥巴会被压缩的很厉害吗?如果仔细看《人与自然》的朋友会发现海底并没有那么坚硬,因为许多生物会藏在泥中躲避或捕食猎物。答案很明显海底的泥巴并不会被压缩的很坚硬。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泥并不是非常致密的,它不像其它物质一样,水难以混入其中。正是因为淤泥内部充满了海水,所以根本就不会再被压缩!有人说海底的岩石是淤泥被压缩的证据,其实并不是海底岩石的形成是因为长时间的堆积理化作用形成的。最深的海底当然也会有泥巴,如果泥巴都没有的话,那你来说说海底有的是什么?在水深超过2000米的海底有一些松散的沉积物,这就是深海沉积。深海沉积物主要是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的产物,还包括陆地上、火山甚至是来自宇宙中的物质。不同的沉积物,其分布也不同,钙质软泥覆盖的大洋面积约为,硅质软泥,覆盖大洋面积约为。除此之外,深海沉积物还有褐黏土、自生沉积物、火山沉积物、浊流沉积物、冰川沉积物以及风成沉积物等等。 学过初中物理的人可能知道,在很深的海底,水压大得可怕,就好比如水深一万米以下的地方,压强达到了100MPa,这个压强意味着每一立方厘米面积所受的水压力约为1吨!如果你在水深一万米以下的地方把你的脚从潜水器中伸出去的话,那么你的脚一瞬间就会粉碎,想想真是可怕。压强真的大,按道理说就算是沙子那也得被压碎吧,事实还真不是这样。水压虽然大得可怕,但是能不能将一个物体压碎,不是单纯看压强多大,而是看压强差有多大。事实上,在很深的海底,石头都是可以存在的,而石头之所以没有被压碎那是因为石头可以浸水,一旦浸水之后,石头内外的水压强就相同了,石头当然碎不了。我们生活在大气中,而大气也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大概为100KPa(不同海拔大气压不同),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这相当于水深10米以下的水压强。假如一个成年人的体表面积为2平方米的话,那么他受到的大气压约为20吨! 按理说人体怎么可能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呢?原因在于人体内部也有大气,内外大气压强差不大,所以人体不会被大气压压碎。在海洋底部,泥巴还是泥巴,石头还是石头,但是如果一个空心的铁球,扔到了海底,可不一定不碎。海底的泥巴,不会被压碎,当然也不可能很紧,泥巴不会被压成一个致密的板块,反而很松散。可能有人会不信,如果经过实验您肯定会相信的,不管多么深的水,答案是一样的。就像人乘飞机在高空经过高压带,压的耳膜难受,但是人在地面就正常了,那么大气压强为什么在地面会比空间小呢?其实水深了也是一样的原理所在。如果谁能回答正确这个问题,他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天文科学家了。 一般来说,越靠近大陆的海底,沉积物往往都是沙质。而越远离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主要是泥质。对于靠近海岸的区域,由于陆地的河流会携带者大量的沙子进入海洋中,所以近海的海底大都是颗粒相对较大的沙子。而到了远海,海底主要是颗粒较细的海泥,那里受到河流的影响较小。在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微生物,它们的生物化学作用会产生很多有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物不断在海底沉积,它们最终就成为海泥,主要有硅质软泥(比如硅藻软泥)、钙质软泥(比如孔虫软泥)。除了生物沉积物之外,还有一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沉积物。另外还有褐粘土,它们之中包含着氧化铁,因而呈现为红褐色。那么,深海沉积物在巨大的水压之下会被压成硬物吗?事实上,深海沉积物还是泥状的,并不会被压成像石头那样的坚硬物质。有不少的海洋生物生活在这些沉积物中,例如,能够生活在1千米海底的海鳞虫、能够生活在1万米深海沟中的片脚类生物。当年,卡梅隆乘坐潜水器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他操纵机械臂能够在地球海洋的最深处挖起沉积物。因此,即便是在深达11公里的海底,那里极其巨大的水压都没能那里的沉积物压成硬物,更不用说其他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浅的海底(全球海洋平均深度约为公里)。 海底自然是有淤泥的,但淤泥由于结构疏松,内部充满了水,海洋水压再大也无法将淤泥压扁,但经过长时间的理化作用,海底淤泥可形成岩石。 淤泥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是由上层水体中的细微成分如粉尘颗粒、有机物残渣等悬浮物沉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海洋中由于海水很深,而地球生命种类很多,从浅海到深海不同的海水深度处都有不同的生物,它们死后的残渣一部分被鱼类等生物消耗,未被消耗的部分就沉入海底。同时河水中也会携带大量的有机或者无机悬浮物,还有风出来的细微粉尘物质、火山灰等,进入海洋后也会有部分沉降到海底,和有机物残渣逐渐堆积在引起形成淤泥。 通过淤泥形成的过程也可以知道,淤泥内部是多孔隙、较为疏松的,呈明显的棉絮状,颗粒间有丝状物相连成网络状,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同时由于这样的结构特点,内部也会充满水,水压水不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淤泥受压的部分其实是组成淤泥的细微颗粒,在深海强大的压力下,淤泥的细微组成成分的结构会稍微变化,但毕竟它们太细了,两侧海水形成的压力差很小,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淤泥中由于富含有机物,可以成为某些海底食腐动物的食物来源。 淤泥不断地堆积,底部的越来越“瓷实”,经过复杂的理化反应,最后可形成岩石,但由于本身就是在高压环境中形成的岩石,且贴和海水流动,难以再被海水压力压缩。
浅谈淤泥软土地基处理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标高为(±),根据地质资料,现有场地标高为,需填土,土层依次第一层为素填土,厚度;第二层为淤泥,厚度为,为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固结系数Ch=Cv=㎡/s;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为,为中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压缩模量Es=;第五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压缩模量Es=;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压缩模量Es=;第七层为粗角砾土,厚度为,压缩模量Es=10MPa;第八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压缩模量Es=.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L为相邻柱距),经过初步估算,柱底内力标准值分别约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许的沉降差为18mm.在施工主体结构基础前期,由于场地需要回填土而且较厚,在回填施工时期,回填土属于外加荷载,此时按荷载考虑计算场地的沉降,总沉降量达到.各层沉降量为:第一层淤泥沉降量为,占总沉降量的;第二层淤泥沉降量为,占总沉降量的;第三层淤泥沉降量为,占总沉降量的;第四层淤泥沉降量为,占总沉降量的.此过程为固结排水沉降过程,随时间的发展场地土趋于稳定。在沉降基本完成时,进行主体结构基础施工,此时场地土体性质发生变化,此时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会有所增加,假设均比原来土体增加倍。此时按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估算C轴交5轴及6轴柱基础A.B大小,分别为2m×3m和×,柱基A总沉降量为,占回填土沉降量的,柱基B总沉降量为,占回填土沉降量的,沉降差,小于规范容许值18m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进行任何地基处理的情况下,前期沉降占绝大部分,而后期采用独立扩展基础已能满足承载力且无软弱下卧层和变形要求。因此,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加速固结排水过程,减少回填土引起的沉降。1 地基处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旋喷桩法、桩基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换填垫层法是挖除软弱地基土,采用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进行换填作为垫层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换填软弱地基土的变形变成垫层地基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地基的沉降。本工程软弱地基土层埋深,层厚,首先需要挖除,回填土需要.可见挖土及回填方量相当大,从经济上考虑该方法不适用于该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堆载预压法是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问题有效措施,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活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通常,当软土层厚度小于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井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本工程淤泥层厚度为,适合用排水预压法。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而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此两种方法都采用夯击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因此都有一定的加固深度,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淤泥层,该土性质不适用夯击方法加固,而且土层深度较深。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欠固结土层,在回填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时,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进行排水固结,土层压缩,因此不适用。水泥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因此本工程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选用堆载预压法。 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排水板预压法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排水系统是在地基中设置排水体,利用地层本身的透水性由排水体集中排水的结构体系,根据排水体的不同可分为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带排水两种。下面介绍效益较高塑料排水板处理淤泥软基方法,插入软基排水板,当填筑基础及上部建筑物时,荷载作用软基,地下水由于受挤压和毛细作用沿塑料排水板上升至砂垫层内,由砂层向两侧排出,从而提高基底承载力,塑料排水板要在砂垫层完成后施工,由测量人员测量出需处理范围,标出每根排水板具体位置,插板机对中调平,把排水板在钻头安放好,开动打桩机锤打钻杆,将地面上塑料排水板截断,并留有一定富余长度,在塑料排水板四周填砂后即完成本工程施工。目前,塑料排水板有以下规格、型号,SPB-A型-宽度100mm,厚度,可打入软基15m;SPB-B型-宽度100mm,厚度,可打入软基25m;SPB-C型-宽度100mm,厚度,可打入软基35m.本工程适合采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按等边三角形排列,间距取,主要受压层淤泥层层厚,塑料排水打穿受压土层,深度取H=.加载过程按图3所示进行加载,图4为固结度Ut与t之间的关系。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加载70天时,固结度U70=;在加载800天时,固结度U80=;在加载100天时,固结度U100=;在加载120天时,固结度U120=.在固结度U100到达时,可以认为符合设计要求,此时沉降已经大部分完成。该处理方法成本估算,需使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 结束语地基处理措施应该根据工程场地软土地基的土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案,可以到达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果,以上的分析结果是基于规范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际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应经过现场的试验和检测,得到相关的数据后判断是否能到达设计要求后,才能够用于工程之中。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描写思路:首先可以点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作为主题,描述生活中看过的一次莲花,接着阐述心中的想法,最后总结人就该“出淤泥而不染”,正文:
古往今来,莲,这种美丽的植物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中。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莲的一个绝妙写照。
记忆中,妈妈常带我去一个集市,在通往那个集市的一条大道的旁边,常年栽种着一些莲。每每坐车从哪里经过,我总想下车,去触摸那一朵朵盛开的莲,感受绿叶间可爱的红。然而,每每想停车都不能如愿。于是,我只能带着一丝遗憾离开。
终于,上苍满足了我这个小小的心愿——有人开垦了荒地,种下了一小片莲。种下的一个夜晚,我兴奋地跑去观赏那一朵朵美丽的莲。我蹲在路旁,月光倾泻在莲花上,娇嫩的花瓣如同她美丽的裙摆,随风摇曳。
中间的小莲蓬则如同她高贵的王冠,不自觉吸引着我靠近。靠近时,脚下不经意踹出的两颗石子儿溅起了泥水。我惊奇的发现,溅到脚上的泥却没出现在荷的植株上,有的只是那天然的绿和红,而它的底下却是浑浊的淤泥。我眼前一亮这,这不就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表现吗?这不正是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美好信仰吗?
我惊诧于莲这个特点,也惊诧于世人的这种品质,然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明代的海瑞,清代的郑板桥都是在大部分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下,仍然能洁身自好、清廉公正、惩治贪官,不愧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
一个人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他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样的人就具有莲一样的品格。比如一个公务员,他们如能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心中始终装有人民群众。这样的公务员就具有莲的品格。其实,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职位,干什么工作,他只要能敬岗爱业、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他就具有了莲的品质。
人,不就该“出淤泥而不染”吗?
屈原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7) 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莲似君子,人们一提到君子,就会想到莲,它们成了人们心中必然的联系。是啊,想想看,莲有自洁的功能,即使它出自淤泥,也能够使自己一身洁白,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然,人们也有“自洁”的功能
1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能体现他不愿与官场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2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陶渊明宁可不踏仕途之路,也不愿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灵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将自己寄情与山水田园的悠然。
国家铁路建设近些年发展的十分迅猛,动车、高铁的快速建设、运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巨大。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_铁道交通的论文如何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题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2、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4、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及拥挤扩散范围估计 方法 研究
5、基于CIC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7、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8、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9、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方法研究
10、基于多维矩阵WB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轨道交通工程绿色施工与清洁生产研究
12、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13、天津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墙耐久性研究
14、国内轨道交通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15、基层质监机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16、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7、珠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线路选线规划设计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19、面向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服务集成与系统设计
20、重庆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
21、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
22、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23、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4、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5、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27、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28、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分析研究
29、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
30、基于GIS的城轨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1、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2、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5、国道G4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优化与仿真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研究
3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38、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39、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其应对策略
40、轨道交通配套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41、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42、轨道交通工程主控模式下变电所综合监控的应用研究
43、甘肃圆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44、城市交通智能感知与传感器 网络技术 研究
45、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文本信息的数据挖掘研究
46、中铁二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7、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49、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50、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关键指标和主要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2、蒙华铁路运输需求及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3、基于AFC和列车时刻表的城轨乘客时空扩展出行路径匹配
4、城轨市郊线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5、工程局铁路运输公司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6、多运营主体共存下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研究
7、城轨实验室沙盘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8、基于节点理论的铁路冷链集散中心运作研究
9、ApacheShiro在铁路Wi-Fi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10、京沪高速铁路GIS平台研究与实现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12、高等职业 教育 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13、地铁停运紧急情况下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研究
1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
1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体系时空效率研究
16、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轨列车车底运用优化研究
17、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18、烟大铁路轮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19、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20、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机理及相关应用问题研究
21、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22、智能铁路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
2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综合交通枢纽价值规划研究
24、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
25、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6、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27、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29、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标准研究
30、基于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建模及其实证研究
31、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
32、铁路运营费用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33、内陆中转型铁路枢纽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组织理论研究
34、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研究
35、集疏运系统背景下运煤铁路基础设施规划与评价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37、交通枢纽城市高铁引线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3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39、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40、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研究
41、日本第三部门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研究
42、湖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43、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底运用优化方法研究
44、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5、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
46、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
47、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48、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
49、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协调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50、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研究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
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
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
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
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
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
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
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
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
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
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
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
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
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
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
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
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
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
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
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
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
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
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
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
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42、列车定位 系统安全 性研究
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
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
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
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
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论文(2)
★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管理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轨道交通管理论文(2)
★ 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论文(2)
同志啊,这种论文网上还是很多的,不用那么懒吧。相关论文很多,自己下载整理一下对你也有好处啊。以下仅供参考中国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1、地震: 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2、岩土位移: 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变形: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4、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7、特殊岩土灾害: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8、水土环境异常: 地方病 9、地下水变异: 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10、河湖(水库)灾害: 淤积、塌岸、渗漏 (一)地震 1、分布发育概况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 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万人,伤残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的地震活动,不但频次高,强度大,而且城市受灾率高。据统计,全国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的面积达312万km2,全国70%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烈度为Ⅶ度或高于Ⅶ度的高地震烈度区内,特别是一批重要的城市如北京、天津、西安、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昆明、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汕头都位于基本烈度为Ⅷ度的高烈度地震区内。 地震不但可以直接摧毁城镇工程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可以引发滑坡、崩塌、火灾等其它灾害,加重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发育分布基本情况 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 从总体看,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诸省区长期处于地壳上隆过程之中,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切割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极不发育,因而崩滑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其它地区新构造运动一般相对较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好,因此,这些地区的崩滑流发育强度一般不及西部地区。崩滑流灾害危害较大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湖北、辽宁、北京、河北、江西和福建等。 在地域上,可基本上划分为15个多发区,它们是:(1)横断山区、(2)黄土高原地区、(3)川北陕南地区、(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5)金沙江中下游地区、(6)川滇交界地区、(7)汉江安康~白河地区、(8)川东大巴山地区、(9)三峡地区ⅲ(10)黔西六盘水地区、(11)湘西地区、(12)赣西北地区、(13)赣东北上饶地区、(14)北京北郊怀柔-密云地区、(15)辽东岫岩-凤城地区。 2、主要危害 近十年来,全国由于崩滑流造成的人员死亡已近万人,平均每年达人。全国有 400 多个市、县、区、镇受到崩滑流的严重侵害, 其中频受滑坡、崩塌侵扰的市、镇60余座,频受泥石流侵拢的市、镇50余座。较为严重的有重庆、攀枝花、兰州、东川、安宁河谷等。全国几条山区干线铁路如宝成线、成昆线、宝兰线都受到了崩滑流的严重危害。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西安市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构成了严重制约;由于地质构造因素和人类开采地下资源,山西省从南向北的临汾、运城、太原、大同等几个盆地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的调查、监测、评价及成因与减灾综合研究工作。通过从点到面的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汾渭盆地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发育现状;建立了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监测网络,对汾渭盆地典型地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西安市地铁工程建设及大同—西安高速铁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后期的安全高效运营。
一、开展地裂缝灾害致灾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主动服务西安地铁建设与运营
目前,西安城区发现的地裂缝已达15条之多,延伸长度超过100千米,覆盖面积约250平方千米,其活动时间之长和规模之大,在国内外尚属罕见。这些地裂缝成为西安地铁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合理确定了地铁设计使用期100年内地裂缝最大位错量,科学地确定了地裂缝地段地铁隧道结构纵向设防长度,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和预留空间提供了重要设计参数(图1);揭示了地裂缝作用下地铁隧道主要变形破坏模式,为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提出了地铁隧道结构“分段设变形缝、柔性接头连接及局部扩大断面”的适应地裂缝变形的结构防治措施,并已应用于西安地铁工程设计中,成功地解决了西安地铁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大技术难题,为西安地铁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图1 地铁隧道地裂缝致灾机理大型物理模型试验
二、深入研究地面沉降地裂缝发育特征,为大同—西安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大西高速铁路是连接山西大同和陕西西安的一条铁路快速通道,工程场址刚好贯穿项目的主要工作区——汾渭盆地。大西高铁线路沿线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均非常发育,为线路选线、结构设计和建成后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项目组通过地面调查、InSAR监测、综合勘探,查明了大西客运专线(大同—运城北段)沿线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发育特征,高铁沿线与线路相交或隐伏相交的地裂缝共有21条36处,其中在太原盆地内有8条14处,临汾盆地7条12处,运城盆地6条10处;分析了高铁沿线地裂缝地面沉降的成因,根据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结合地裂缝的潜在活动性和易发性评价,划分了高铁沿线地裂缝的危险性等级,其中Ⅰ级2处,Ⅱ级7处,Ⅲ级13处,Ⅳ级14处;获取了大西高铁沿线大同、太原、祁县、平遥、临汾、运城以及介休七个区域2004~2008年间不同时间段的地面沉降形变信息,确定了沉降中心位置及平均沉降速率,给出了沿线地裂缝地面沉降未来活动速率范围值和可能最大活动量;在数值分析和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基础上(图2),结合地面调查和勘探成果,分别给出了各条地裂缝的避让距离和设防宽度,并提出了采用桥梁、有渣轨道、限制地下水开采和地表防水等综合防治措施建议。上述成果为大西高速铁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图2 路堤模式通过地裂缝带致灾机理大型物理模型试验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产生的危害极大,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另外,柏油许许多多逃生的办法,在这不一一列举,如若还想了解,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都可以。但无论怎么样,在地震发生时,自己一定要镇定,懂得保护好自己,在保护好自己情况下还能救其他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查资料,看报纸
海底地震仪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利用海底地震仪进行两方面之研究:一是观察地震活动,二是以人工震测方法研究地壳构造,尤其是在海域的深部地壳。海底地震仪可以放在任意地点,实验结束后回收并可重复使用,机动性强。我们用自行组装的海底地震仪收集的有关资料,一直在处理与分析中,除了震测资料涵盖了台湾西部、南部及东部地区,陆续整理并发表外,有关之地震资料的分析与研究,亦已写成论文,曾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研究结果提供我们对於环绕台湾的地体构造,有比较明确可靠的数据与了解,对於临近台湾海域的冲绳海槽地震活动,得以比较清楚的认识,也提供海底地震仪资料,在地震的定位上与气象局陆地网资料定位有趣的比对机会。2. 集集大地震、余震及相关现象的研究-针对1999年集集地震活动序刊,规划并进行有关之研究项目,包括(1)建立与此次地震相关的脆弱带模型,及其与断层构造之关系,并探讨集集大地震是否曾引发其它断层活动,(2)收集断层面古地震证据以及含碳岩石样品之定年,(3)收集擦痕面样品,调查玻璃质假玄武岩及探讨有关意义,(4)实测断层面前缘位移及变形量,以便了解地表的破裂及形变现象,(5)灾民访谈,有关地震之前兆和其他经验之异象,及(6)强地动现象与建筑物损毁的调查及机制之探讨等。所有项目已取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发表,并有论文出版。有关玻璃质假玄武岩的发现,在台湾为第一次。
你好,本人也是学土木的,这篇文章为原创,在百度或谷歌等网站绝对找不到,供你参考、修改,实为抛砖引玉之作,希望你能满意。 不良地基的处理与加固方法[摘 要] 论述了在建造建筑物之前,针对不良地基土及异常地基土的处理方法及加固方案。[关键词]不良地基;异常地基;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基础刚度Abstract: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schemes and reinforcing means of badness and abnormality foundation before thebuilding words:badness foundation; abnormality founda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ique; stiffness 在现实工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良地基及异常地基的情况,如若对其处理不当将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对不良地基及异常地基情况的处理做一简要介绍,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中地基出现的问题。1 不良地基的处理1·1 置换法1·1·1 换填法: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施工要点:将要转换的土层挖尽、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的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1·1·2 振冲置换法:利用专门的振冲机具,在高压水射流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碎石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原地基土对其的侧向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越弱,碎石桩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该方法用于强度很低的软粘土地基时必须慎重行事。1·1·3 夯(挤)置换法:利用沉管或夯锤的办法将管(锤)置入土中,使土体向侧边挤开,并在管内(或夯坑)放人碎石或砂等填料。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由于挤、夯使土体侧向挤压,地面隆起,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提高,当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强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施工注意事项:当填料为透水性好的砂及碎石料时,是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1·2 预压法1·2·1 堆载预压法: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施工工艺与要点:①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②大面积堆载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地基的第一级堆载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③堆载的顶面宽度应小于建筑物的底面宽度,底面应适当放大;⑤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1·2·2 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可减少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上覆土自重应力,使有效应力增加,从而使地基得到预压。这实际上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靠地基土自重来实现预压目的。 施工要点:一般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当土层为饱和粘土、粉土、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时,此时宜辅以电极相结合。1·3 压实与夯实法以配合堆载预压用于加速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固结1·3·1 表层压实法:采用人工夯,低能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碾压机械对比较疏松的表层土进行压实。也可对分层填筑土进行压实。当表层土含水量较高时或填筑土层含水量较高时可分层铺垫石灰、水泥进行压实,使土体得到加固。1·3·2 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就是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冬季施工时,对土已冻结时,应将冻土层挖去或通过烧热法将土层融解;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1·3·3 强夯:强夯是强力夯实的简称。将很重的锤从高处自由下落,对地基施加很高的冲击能,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地基土中的颗粒结构发生调整,土体变为密实,从而能较大限度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压缩性。其施工工艺流程:①平整场地;②铺级配碎石垫层;③强夯置换设置碎石墩;④平整并填级配碎石垫层;⑤满夯一遍;⑥找平,并铺土工布;⑦回填风化石渣垫层,用振动碾碾压八遍。一般在大型强夯施土前,都应选择面积不大于400m2的场地进行典型试验,以便取得数据,指导设计与施工。1·4 挤密法1·4·1 振冲密实法:利用专门的振冲器械产生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作用,使土体的结构逐步破坏,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1·4·2 施工工艺:①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②施工车就位,振冲器对准桩位。③启动振冲器,使之徐徐沉入土层,直至加固深度以上30~50cm,记录振冲器经过各深度的电流值和时间,提升振冲器至孔口。再重复以上步骤1~2次,使孔内泥浆变稀。④向孔内倒入一批填料,将振冲器沉入填料中进行振实并扩大桩径。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该深度电流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为止,并记录填料量。⑤将振冲器提出孔口,继续施工上节桩段,一直完成整个桩体振动施工,再将振冲器及机具移至另一桩位。⑥在制桩过程中,各段桩体均应符合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等三方面的要求,基本参数应通过现场制桩试验确定。⑦施工场地应预先开设排泥水沟系,将制桩过程中产生的泥水集中引入沉淀池,池底部厚泥浆可定期挖出送至预先安排的存放地点,沉淀池上部比较清的水可重复使用。⑧最后应挖去桩顶部1m厚的桩体或用碾压、强夯等方法压实、夯实,铺设并压实垫层。1·4·3 沉管砂石桩(碎石桩、灰土桩、OG桩、低标号桩等):利用沉管制桩机械在地基中锤击、振动沉管成孔或静压沉管成孔后,在管内投料,边投料边上提(振动)沉管形成密实桩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1·4·4 夯击碎石桩(块石墩):利用重锤夯击或者强夯方法将碎石(块石)夯入地基,在夯坑里逐步填人碎石(块石)反复夯击以形成碎石桩或块石墩。2 异常情况的地基处理2·1 松土坑(填土,墓穴,淤泥等)的处理2·1·1 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使坑底及槽帮四壁均见天然老土,然后采用与坑边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回填材料及做法:①当地基为砂土时,用砂或砂石回填,回填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并应分层洒水夯实或用平板振捣器夯实。②当地基为较密实的干硬性粘土时,可用3∶7灰土分层夯实。③当地基为中密可塑粘土时,用1∶9灰土分层夯实回填。④当虚土挖除后,如遇地下水,则水下部分采用级配砂石回填,水上部分仍可用灰土夯实回填。2·1·2 当单独柱基下有虚土坑时,可按下述情况处理①如坑深度大于槽宽,或坑面积大于槽底面积的1/3时,宜将槽底全部落到坑底。②在粘性土中,两相邻单独柱基的槽底高差不得大于相邻柱基的净距,否则应将较浅的柱基槽底相应落深,使两柱基槽底标高取平。③在砂性土中,两相邻单独柱基的槽底高差不得大于净距的1/2,否则两柱基的槽底宜取平。④如坑底过深,可考虑加大基础底面积,或与相邻柱基础连在一起做成联合基础。2·2 局部范围内有硬土或旧结构物时的处理当基底下有局部过硬的土质或旧结构物(如旧基础,老灰土,化粪池,旧砖窑,压实的路面,大树根,大块石等)时,应全部挖除,再按上述方法回填或加深基础(应指出的是,不能认为在地基处理时,只须对松软的地基做处理。对过于坚实的地基如不做处理,也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2·3 设备管道的处理当上下水等设备管道在槽底以上穿过时,应在基础墙处管道上方留出大于房屋预估沉降量的空隙,以避免建筑物产生沉降时引起管道损坏,同时,应采取防止管道漏水的措施,以避免漏水浸湿地基而引起不均匀沉降。当管道基础穿过基础时,可将基础局部落深,使管道穿过基础墙,同时,管道上方应按上述原则留足够的空隙。[参考文献][1] 董爱飞. 常用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 建筑, 2008, (03) . [2] 梁亚明,刘英华. 刚性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科学之友(B版), 2008, (03) . [3] 王剑峰,赵竹莹. 浅谈CFG桩地基处理及工程实例[J]. 林业科技情报, 2008, (01) . [4] 曹冰. 复合地基技术在北良港淤泥吹填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港口科技, 2008, (03) . [5] 钟毅. 砾料石灰土结构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交通, 2008, (03) . [6] 刘震,郑忠钦. CCMG地基处理在上海长江大桥桥头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 上海公路, 2008, (01) . [7] 王刚,玄力,张广范,张跃宇. CFG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 (05) . [8] 吴剑,周健,崔积弘,茅永德. 上海港罗泾港区地基处理的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07, (S1) . [9] 冯国栋. 浅谈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8) . [10] 苑克伟,李国,王积鑫. 粉喷桩在箱涵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北方交通, 2008, (03) .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条~第 条的规定。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 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 确定。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 个。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勘察工作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 条~第条的规定。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 确定。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 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4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 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 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 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 倍基础宽度; 3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 倍; 6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 节的要求。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 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筑物,以及基础侧旁开挖的建筑物,应评价其稳定性。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基问题,只有确定地基土壤的种类,才能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对于比较特殊的地基土壤,就要使用特殊的方法。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粘性红土等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土壤,只有了解土壤的特性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特殊土壤;工程特性;地基处理
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例如:居民楼、办公楼、标志性建筑等等。每—种建筑所需要的地基都是不—样的,这就需要特殊地基特殊处理。要想建筑工程,必须先打地基,要打地基,必须先了解地基的特陛。地基的特胜对于整介工笫酬毡兑是非常关踺的,只有地基扣碍牢固,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就几种特殊地基土壤的特陛及处理办进行讨论。
1湿陷性黄土
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陛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陛、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洼的大小和在f~fJ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陛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列建舅澎伊叫新猪。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0/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小于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 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躬粥E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趔纠辞蒯趣廷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戋眵成胶结。湿陷性黄土的湿度和密度。湿陷眭黄土之所以在—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洪积的.黄土层,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的压力和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接近地表2。3米的土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便形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500mm,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性黄土的天然湿度—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些。
处理办法
利用灰土、素土回填。这是—种比饺常用的方法,利用灰土和素土回填就是把地基底部的湿陷性土层全部挖出,或者挖到设计的深度,之后利用灰土、素土在开挖的地方回填,并且逐步的夯实基础,同时,施工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回填土采用不同的处理参数,这样的处理力{去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常垫层的厚度是1~3米。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在施工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但施工人员应注意的是:—定要严格控制回填土的质量,对于灰土、素土层的最优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进行掌控,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处理多兜果了。122预湿陛方法。在叠显陷性黄土当中,有—种叫做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土。当建筑]:程遇到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预湿胜的方法解决。所谓的预湿阻功怯,就是越龟筑沲工以前,对自重湿陷性黄土进行先行的浸湿处理,使自重湿陷性黄土因为自重的作用发生人为的湿陷,之后施工人员就可以等湿陷壳1分以后,再进行基础的施工。在现实的应用当中,这科叻法可以消除地-F劭眯以外黄土的自重湿陷性,但是表面数米以内的湿陷性黄土因为压力不够,仍然具有一定的湿陷性,需要进行二次处理。这种方法的应用只有在I遇到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否则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2膨胀土
工程特性
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陡的高液限粘土。膨胀土粘粒成份主要由强亲水陆矿物质组成,并且具有显著.胀缩眭的粘陛土。该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并往复变形的性质,对建澈旧锐刎翻出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并且构成的破坏是不易修复的。为了保证瑶豺铷筑物在较长时间内基础的稳定和安全的目的,必须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含水量。膨胀土之所以具有很高的膨胀潜力,与它的含水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膨胀土的含水量不变的时候,就不会雨叶搁职的变化。建筑施工的时候,建造在含水量夕R筻的粘土上的建筑物不会受到由膨胀引起的破坏。_旦粘土的含水量改变,立刻就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含水量只需要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变化,就足够引起有害的膨胀。在许多地区,膨胀土对于-人f门的危害是比较巨大的,建造在膨胀土上的地板,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所引起的地板开裂、翘起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膨胀土不但特殊,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危害性。
处理办法
换土回填。因为膨胀土具有含水量变化的特陛,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换土回填的力谌进行处理。主要是采用灰土进行置换,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来确定置换的参数。除了采用灰土置换以外,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砂石垫层的处理方法,要注意的是,砂石的厚度应该大于300mm,而且宽度应该大于地基底部的宽度。
利用化学方法。施人员可以利用化学的方法改良土壤,也就是说利用拌合实惠的方法改良膨胀土层,或者是用石灰砂桩和石灰浆压注对膨胀土进行干预,消除膨胀土形变。
挖除法。这种方法比饺简单,就是对厚度较小的膨胀土层进行挖除,从而消除膨胀土的影响。
3 黏性红土
3;1工程特陛
红粘土主要是呈现棕红色、褐黄色,覆盖于碳酸盆岩系的岩层上,液限较高的塑出砧性土,此类粘土为原生红粘土。而液限较低的则可称之为次生红粘土。红粘土的产生和分布主要是因为地质历史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气候影响下碳酸盆母岩的上层产生风化而形成。红粘土的工程特征是:塑性高、空隙比大、天然饱和度为90%以上,使得红粘土构成一相体系;土质指标变化幅度大。
处理力法
在天然地基上施工的时候,应将地基做浅埋处理。目的是考虑到利用具备较高承载力的表面坚硬或者硬塑性土质作为持力层。基底以下保持原有较厚的硬质土层,使其附加的应力相对较小,以此使得下卧层满足设计变形要求;基础底部土层厚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应保持相对较厚的可压缩层,减少相邻点之间的沉降差异。
结束语
地基的好坏决定着—个工程的好坏,因此,对于地基一定要严谨的对待。上述的几种土壤都是比较特殊的土壤,在施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处理力法。虽然上述的处理办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具体的措施讶≥匣要在实际睛况中才能确定。上述三种特殊的土壤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是应该多探索—些更加实用并且简单的处理办法。
参考文献
[1]王银梅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Ⅱl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4).
[2]钟赣斌,特殊黄土地基的处理与加固技术m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3]史宏民,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简述口l山西水利,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