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毛概2000字手写论文格式

毛概2000字手写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毛概2000字手写论文格式

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文在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不要战争、不要凶杀、不要抢劫、不要疾病、不要欺诈,追求和平、幸福、安宁、自由的生活状况,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庄子的至德之世,墨子的“兼相爱”,佛教的极乐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都具有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和谐社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同于古今中外思想家们所设想的和谐社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古今中外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和谐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力求化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一种社会理想,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和谐社会。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平等互动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重大发展,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胡锦涛在2005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首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价值取向。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是人待人处世的一种基本原则和准则。正义要求大义凛然、主持公道,不向歪风邪气低头。社会主义是比任何社会都要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既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又是人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的行为规范。要求全社会成员相互帮助,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八荣八耻”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讲空话、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挑拨是非,不造谣生事,不用假药、假烟、假酒、假奶坑害消费者。诚信友爱既是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失去了诚信友爱,必然陷入“人对人象狼”一样的陷阱。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社会朝气蓬勃、团结协作,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释放,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经济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安定有序。就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尽量控制和减少各种犯罪活动。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特别要加强公检法司人员教育,防止警匪一家,把社会秩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片面增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调整经济结构,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六个方面:①根据民主法治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出城乡、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通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③根据诚信友爱的要求,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④根据充满活力的要求,提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加,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⑤根据安定有序的要求,提出社会管理体系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⑥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六条: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科学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民主法治;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四)具体措施 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措施,不可能一刀切,齐步走。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应依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规划。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①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④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⑧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惕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⑩加强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看了“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 2.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3.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4.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2) 5.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一提到毛概,好多大学生都有同感,都认为太过于枯燥,至于写毛概论文更是令人头疼,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毛概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摘 要: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如果有矛盾,这些矛盾是什么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矛盾?试图通过这样一条线索去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即在对立面斗争的推动下,事物取得了发展。毛泽东说:“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同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找不到任何不蕴含矛盾的事物。既然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深入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对我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指出来。列宁同志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第一人,他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理论上还存在矛盾。但是,因其英年早逝,对社会主义的现实观察有限,就社会主义存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性质如何等问题,列宁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斯大林本来最有发言权,但毛泽东同志认为其只是羞羞答答地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有矛盾的,且认为:“只要领导机关执行正确的政策,这些矛盾就不会变成对立,而且也不会弄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不难看出,斯大林对肯定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态度不充分。对于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其他矛盾,他则没有提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个公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中还存在着矛盾的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一文中,他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矛盾论》中,他说:“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在我们的革命根据地里面,这种对抗的矛盾就变为非对抗的矛盾,而当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会消灭。”以上两段话,非常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矛盾论》成文于1937年,《正处》成文于1957年,前一篇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后一篇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花了20年的时间,运用矛盾的观点去思考、分析新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现实的例子好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结论的科学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执政党没有及时、很好地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同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国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并且强调只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什么矛盾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是什么呢?他认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分为两大类,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前者采取革命的方法,后者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但是,随着条件的改变,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其方法是团结抗日;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矛盾也就变成了敌我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矛盾两分法,我们要以之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轻易将之定性为敌我矛盾。因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其解决办法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而革命斗争必然会影响经济建设。因此,当出现敌我矛盾的时候,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将其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毛泽东在《正处》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外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同志在此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并且这些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能解决。就我国当前社会看,绝大部分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完全可以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但是,同样要防止把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是这个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但对社会主义是否还存在这样的矛盾,马恩没有提及。列宁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理论上的矛盾,但对此问题也没有作出回答。斯大林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承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他认为苏联的生产关系是完全适应生产力增长的,并且认为通过领导机关用正确的政策来克服这种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是第一位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人。

然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否相同?毛泽东在《正处》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完全不同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旧社会往往通过剧烈的阶级斗争解决这对基本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对基本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化解。既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同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那它又会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不再像旧社会,从开始时的相适应到最后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两者之间已完全不能调和。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所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方式就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当出现矛盾的时候,只要采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就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非采取革命的手段。

四、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谐的对立面是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现实社会中大量矛盾的存在而提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矛盾,只有承认矛盾的存在,我们才会去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但并不是说,和谐社会建成之后,就不存在矛盾了。矛盾依然存在,只是又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同样,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就是因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某些环节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改革就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最佳体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为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矛盾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东西差别,就是采取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帮扶西部的办法,而非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但不管矛盾如何变化,其始终是矛盾,永远不会消失,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区分、解决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根本上坚持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合理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 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毛概2000字左右论文格式

大学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字篇三:《毛泽东学习思想探究》 【摘要】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都因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而避免和克服了各种危机。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问题,其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学习思想;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 ;意义 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个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停地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学习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学习”正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使用的一个高频率词汇。 一、毛泽东学习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从小爱读书爱学习,在其一生的诸多论著中,阐述了不少关于学习的真知灼见。最近拜读了《毛泽东选集》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学习和时局》等文章,感触颇深。这些文章使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不仅在革命的军事理论方面思想深刻、认识深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有着深刻辩证的开拓精神和总结性的思想认识。由此引发了我对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研究兴趣。 所谓学习思想,是指人们对学习的本质、学习观念、 学习态度 、学习原则、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多层次的思想体系。关于毛泽东学习思想的含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为学界所公认的概念。我认为,毛泽东学习思想是在广泛吸收了中国 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综合探索,总结、继承和发展了许多治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革命为中心和以工农群众为对象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学习思想体系。在《论语》中,孔子主张学、问、思、习、行相结合,而毛泽东同志对学习思想的论述也相当广泛,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 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从古代的传统文学到近现代文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惊人不已。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学问家。 毛泽东同志爱学习,但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他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 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后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是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出的标记,有的是对书中某一观点得出的自己的见解,而且遇到好书要反反复复地读好几遍,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学习要活学活用,不能刻板教条、死记硬背。毛泽东同志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是讲义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毛泽东就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 毛泽东同志一直秉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学习要踏踏实实、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能投机取巧、半途而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形象的说:“有一副 对子 ,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是说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能徒有虚名。他认为:“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他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他说到做到,到晚年一直坚持学习,即使自己不能读书了,还坚持让人给他读报纸,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毛泽东同志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着精湛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他的学习毅力和求知精神,令我们钦佩,这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们的学习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经济建设大潮和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学习的目的、方法、态度和学风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应补什么知识,不加选择地、毫无目标的拿来便学;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学,单纯的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有些人学习不是为了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而是为了一己私利,利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谋取利益、危害人民。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 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学而不思,不会学以致用;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不注重调查现状、研究历史,不会结合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不会指导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停滞不前,不敢大胆创新;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容易一知半解,做不到持之以恒、举一反三。 (三)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 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看作武装自己语言、装点自己门面的需要,学习往往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失去了学习本来的意义,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四)学习氛围不浓厚,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想学了就多学一点,不想学了就把学习抛之脑后,做不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缺乏钻研到底的决心。 (五)一味地崇洋媚外,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中国的历史一知半解,不学老祖宗几千年积淀下来优秀文化,只读西方的东西,看西方的影视作品,过西方的节日,有的就只会忙于网络,走所谓的时尚。 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无论是科学地总结经验还是顺利地推进又好又快的发展,抑或建立学习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都需要认真地加强学习。因此,研究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发掘其深远的学理和科学的方法,对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才能适应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富于新活力。具体来说,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个人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要像毛泽东一样善于思考和质疑,有目标、有计划,不懂就问或反复阅读从而达到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目的。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二)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拓宽创新领域,切实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毛泽东学习的经验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知识也是同等重要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但反过来又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只有把书本知识融汇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强化自己的知识,多读、多想、多写、多问,增强自学能力,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这种相互融汇的过程中有所创造和有所发明。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 要使每一个人都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是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要把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能与生活割裂,只有把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摒弃懈怠之心、功利之念,真正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才能自觉,才会恒久,才会有生命力。 (四)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构、体制和 教育 制度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习惯成自然。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钻劲”和“挤劲”,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五)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继承与发展,对西方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防止西方文化渗透,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摆脱考试性被动的学习模式,要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边学边做,为解决实际问题去读书学习。我们应明确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知识,而是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学习只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抓住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去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我们要时常反躬自省,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补“钙”、健“脑”、充“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人类若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一切都无从谈起。毛泽东的学习思想有一个核心议题,那就是:学习是人的一种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奋发学习的氛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精华,做到全民学习,人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5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820 3 唐圻,毛泽东与读书学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3 4 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6 5 毛泽东,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A],辽一师院教育研究室 6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革委会教革组,1972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顾明远等,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 何汉霞,毛泽东学习观的方法论解读[J],沈阳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毛概论文1500字 4. 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5.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文在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不要战争、不要凶杀、不要抢劫、不要疾病、不要欺诈,追求和平、幸福、安宁、自由的生活状况,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庄子的至德之世,墨子的“兼相爱”,佛教的极乐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都具有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和谐社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同于古今中外思想家们所设想的和谐社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古今中外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和谐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力求化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一种社会理想,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和谐社会。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平等互动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重大发展,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胡锦涛在2005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首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价值取向。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是人待人处世的一种基本原则和准则。正义要求大义凛然、主持公道,不向歪风邪气低头。社会主义是比任何社会都要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既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又是人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的行为规范。要求全社会成员相互帮助,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八荣八耻”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讲空话、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挑拨是非,不造谣生事,不用假药、假烟、假酒、假奶坑害消费者。诚信友爱既是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失去了诚信友爱,必然陷入“人对人象狼”一样的陷阱。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社会朝气蓬勃、团结协作,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释放,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经济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安定有序。就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尽量控制和减少各种犯罪活动。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特别要加强公检法司人员教育,防止警匪一家,把社会秩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片面增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调整经济结构,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六个方面:①根据民主法治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出城乡、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通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③根据诚信友爱的要求,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④根据充满活力的要求,提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加,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⑤根据安定有序的要求,提出社会管理体系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⑥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六条: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科学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民主法治;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四)具体措施 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措施,不可能一刀切,齐步走。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应依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规划。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①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④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⑧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惕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⑩加强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看了“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 2.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3.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4.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2) 5.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毛概论文2000字论文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医疗的毛概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这项制度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农问题;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16-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其政策设计要求政府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高农民参合率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许多地方的农民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会为看病发愁,其最终根源就是农民的“腰包”不鼓,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患了重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农民“等、要、靠”的思想,将支农资金投资到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农村经济最需要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把现行惠农政策资源整合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注重农民现实利益,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因此要加大对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对老、少、边、山、穷县(市、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这些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启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情况制定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补偿的原则,实行门诊医药费补偿制度,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外,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婚前检查也纳入补偿范围,制定慢性疾病报销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住院与门诊兼顾的统筹补偿方案,应确保用于门诊补偿的基金比例不低于20%,让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1]。

2 扩大筹资渠道

在遵循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下,保证筹资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明确政府职责,规范政府投入,确定社会化多元筹资渠道,努力扩大资金来源,完善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多方筹资体系,建立出资额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要合理确定政府出资额应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稳定增长机制[2]。同时鼓励发动企业、社会各界和先富起来的个体工商户等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募捐。采取一些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统筹或转移支付部分资金,充实合作医疗基金盘子,提高抗风险能力。

3 强化资金管理[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职能涉及到卫生、财政、农业、民政、扶贫办等部门。为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探索实行“征、管、监”相分体制。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汇报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要抓紧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控力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施严格的报告、审计和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专指性强,使医疗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积极介入是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指定医疗机构的服务合理运行的重要前提。政府可以对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通过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赢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医疗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5 整合卫生资源

加大基层卫生资源投入,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

通过争取卫生基金项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定点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镇医疗环境,缩小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使农民患病后有条件、有意愿就近诊疗。同时注意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①加快农村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统筹兼顾,合理配量,优化卫生资源,逐步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指导中心,村卫生室为服务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程,保证广大农村腹地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坐诊,有保质保量的药品供应,有良好的医疗设施让农民群众共享[5-6]。②引导乡村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突出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服务措施,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合理分流患者,把门诊患者、慢性患者、康复患者逐步分流到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格局。

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方面应考虑通过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向乡镇提供全科医学专业医疗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派部分热爱卫生事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单培养”、实行定点分配,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的乡村医生;建立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单位,免费培训和接收基层人员进修,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廉洁行医自觉性。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具体内容。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评选优秀医务工作者,带动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真正做到“以德行医、以技养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农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26-27.

[2]任延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42-45.

[3]邵彦敏,庞雅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7):14-17.

[4]丁华军.影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21(2):95-96.

[5]钟彬彬.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5):327-331.

[6]霍会爱,杨质秀,王蒙萌.借新农合之东风 促乡镇医院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3,146.

大学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字篇三:《毛泽东学习思想探究》 【摘要】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都因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而避免和克服了各种危机。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问题,其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学习思想;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 ;意义 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个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停地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学习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学习”正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使用的一个高频率词汇。 一、毛泽东学习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从小爱读书爱学习,在其一生的诸多论著中,阐述了不少关于学习的真知灼见。最近拜读了《毛泽东选集》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学习和时局》等文章,感触颇深。这些文章使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不仅在革命的军事理论方面思想深刻、认识深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有着深刻辩证的开拓精神和总结性的思想认识。由此引发了我对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研究兴趣。 所谓学习思想,是指人们对学习的本质、学习观念、 学习态度 、学习原则、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多层次的思想体系。关于毛泽东学习思想的含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为学界所公认的概念。我认为,毛泽东学习思想是在广泛吸收了中国 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综合探索,总结、继承和发展了许多治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革命为中心和以工农群众为对象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学习思想体系。在《论语》中,孔子主张学、问、思、习、行相结合,而毛泽东同志对学习思想的论述也相当广泛,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 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从古代的传统文学到近现代文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惊人不已。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学问家。 毛泽东同志爱学习,但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他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 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后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是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出的标记,有的是对书中某一观点得出的自己的见解,而且遇到好书要反反复复地读好几遍,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学习要活学活用,不能刻板教条、死记硬背。毛泽东同志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是讲义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毛泽东就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 毛泽东同志一直秉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学习要踏踏实实、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能投机取巧、半途而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形象的说:“有一副 对子 ,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是说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能徒有虚名。他认为:“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他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他说到做到,到晚年一直坚持学习,即使自己不能读书了,还坚持让人给他读报纸,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毛泽东同志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着精湛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他的学习毅力和求知精神,令我们钦佩,这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们的学习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经济建设大潮和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学习的目的、方法、态度和学风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应补什么知识,不加选择地、毫无目标的拿来便学;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学,单纯的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有些人学习不是为了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而是为了一己私利,利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谋取利益、危害人民。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 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学而不思,不会学以致用;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不注重调查现状、研究历史,不会结合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不会指导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停滞不前,不敢大胆创新;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容易一知半解,做不到持之以恒、举一反三。 (三)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 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看作武装自己语言、装点自己门面的需要,学习往往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失去了学习本来的意义,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四)学习氛围不浓厚,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想学了就多学一点,不想学了就把学习抛之脑后,做不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缺乏钻研到底的决心。 (五)一味地崇洋媚外,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中国的历史一知半解,不学老祖宗几千年积淀下来优秀文化,只读西方的东西,看西方的影视作品,过西方的节日,有的就只会忙于网络,走所谓的时尚。 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无论是科学地总结经验还是顺利地推进又好又快的发展,抑或建立学习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都需要认真地加强学习。因此,研究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发掘其深远的学理和科学的方法,对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才能适应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富于新活力。具体来说,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个人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要像毛泽东一样善于思考和质疑,有目标、有计划,不懂就问或反复阅读从而达到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目的。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二)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拓宽创新领域,切实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毛泽东学习的经验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知识也是同等重要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但反过来又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只有把书本知识融汇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强化自己的知识,多读、多想、多写、多问,增强自学能力,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这种相互融汇的过程中有所创造和有所发明。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 要使每一个人都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是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要把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能与生活割裂,只有把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摒弃懈怠之心、功利之念,真正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才能自觉,才会恒久,才会有生命力。 (四)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构、体制和 教育 制度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习惯成自然。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钻劲”和“挤劲”,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五)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继承与发展,对西方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防止西方文化渗透,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摆脱考试性被动的学习模式,要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边学边做,为解决实际问题去读书学习。我们应明确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知识,而是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学习只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抓住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去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我们要时常反躬自省,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补“钙”、健“脑”、充“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人类若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一切都无从谈起。毛泽东的学习思想有一个核心议题,那就是:学习是人的一种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奋发学习的氛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精华,做到全民学习,人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5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820 3 唐圻,毛泽东与读书学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3 4 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6 5 毛泽东,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A],辽一师院教育研究室 6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革委会教革组,1972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顾明远等,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 何汉霞,毛泽东学习观的方法论解读[J],沈阳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毛概论文1500字 4. 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5.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毛概课程论文2000字

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文在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不要战争、不要凶杀、不要抢劫、不要疾病、不要欺诈,追求和平、幸福、安宁、自由的生活状况,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庄子的至德之世,墨子的“兼相爱”,佛教的极乐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都具有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和谐社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同于古今中外思想家们所设想的和谐社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古今中外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和谐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力求化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一种社会理想,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和谐社会。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平等互动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重大发展,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胡锦涛在2005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首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价值取向。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是人待人处世的一种基本原则和准则。正义要求大义凛然、主持公道,不向歪风邪气低头。社会主义是比任何社会都要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既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又是人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的行为规范。要求全社会成员相互帮助,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八荣八耻”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讲空话、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挑拨是非,不造谣生事,不用假药、假烟、假酒、假奶坑害消费者。诚信友爱既是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失去了诚信友爱,必然陷入“人对人象狼”一样的陷阱。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社会朝气蓬勃、团结协作,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释放,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经济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安定有序。就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尽量控制和减少各种犯罪活动。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特别要加强公检法司人员教育,防止警匪一家,把社会秩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片面增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调整经济结构,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六个方面:①根据民主法治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出城乡、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通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③根据诚信友爱的要求,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④根据充满活力的要求,提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加,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⑤根据安定有序的要求,提出社会管理体系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⑥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六条: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科学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民主法治;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四)具体措施 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措施,不可能一刀切,齐步走。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应依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规划。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①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④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⑧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惕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⑩加强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看了“毛概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 2.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3.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4. 关于政治的毛概论文2000字(2) 5.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大学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字篇三:《毛泽东学习思想探究》 【摘要】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都因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而避免和克服了各种危机。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问题,其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学习思想;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 ;意义 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个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停地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学习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学习”正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使用的一个高频率词汇。 一、毛泽东学习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从小爱读书爱学习,在其一生的诸多论著中,阐述了不少关于学习的真知灼见。最近拜读了《毛泽东选集》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学习和时局》等文章,感触颇深。这些文章使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不仅在革命的军事理论方面思想深刻、认识深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有着深刻辩证的开拓精神和总结性的思想认识。由此引发了我对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研究兴趣。 所谓学习思想,是指人们对学习的本质、学习观念、 学习态度 、学习原则、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多层次的思想体系。关于毛泽东学习思想的含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为学界所公认的概念。我认为,毛泽东学习思想是在广泛吸收了中国 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综合探索,总结、继承和发展了许多治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革命为中心和以工农群众为对象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学习思想体系。在《论语》中,孔子主张学、问、思、习、行相结合,而毛泽东同志对学习思想的论述也相当广泛,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 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从古代的传统文学到近现代文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惊人不已。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学问家。 毛泽东同志爱学习,但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他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 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后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是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出的标记,有的是对书中某一观点得出的自己的见解,而且遇到好书要反反复复地读好几遍,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学习要活学活用,不能刻板教条、死记硬背。毛泽东同志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是讲义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毛泽东就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 毛泽东同志一直秉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学习要踏踏实实、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能投机取巧、半途而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形象的说:“有一副 对子 ,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是说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能徒有虚名。他认为:“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他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他说到做到,到晚年一直坚持学习,即使自己不能读书了,还坚持让人给他读报纸,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毛泽东同志学习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着精湛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他的学习毅力和求知精神,令我们钦佩,这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们的学习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经济建设大潮和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学习的目的、方法、态度和学风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应补什么知识,不加选择地、毫无目标的拿来便学;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学,单纯的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有些人学习不是为了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而是为了一己私利,利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谋取利益、危害人民。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 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学而不思,不会学以致用;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不注重调查现状、研究历史,不会结合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不会指导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停滞不前,不敢大胆创新;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容易一知半解,做不到持之以恒、举一反三。 (三)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 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看作武装自己语言、装点自己门面的需要,学习往往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失去了学习本来的意义,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四)学习氛围不浓厚,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想学了就多学一点,不想学了就把学习抛之脑后,做不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缺乏钻研到底的决心。 (五)一味地崇洋媚外,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中国的历史一知半解,不学老祖宗几千年积淀下来优秀文化,只读西方的东西,看西方的影视作品,过西方的节日,有的就只会忙于网络,走所谓的时尚。 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无论是科学地总结经验还是顺利地推进又好又快的发展,抑或建立学习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都需要认真地加强学习。因此,研究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发掘其深远的学理和科学的方法,对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才能适应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富于新活力。具体来说,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个人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要像毛泽东一样善于思考和质疑,有目标、有计划,不懂就问或反复阅读从而达到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目的。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二)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拓宽创新领域,切实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毛泽东学习的经验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知识也是同等重要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但反过来又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只有把书本知识融汇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强化自己的知识,多读、多想、多写、多问,增强自学能力,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这种相互融汇的过程中有所创造和有所发明。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 要使每一个人都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是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要把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能与生活割裂,只有把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摒弃懈怠之心、功利之念,真正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才能自觉,才会恒久,才会有生命力。 (四)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构、体制和 教育 制度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习惯成自然。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钻劲”和“挤劲”,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五)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继承与发展,对西方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防止西方文化渗透,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摆脱考试性被动的学习模式,要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边学边做,为解决实际问题去读书学习。我们应明确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知识,而是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学习只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抓住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和推动作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去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我们要时常反躬自省,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补“钙”、健“脑”、充“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人类若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一切都无从谈起。毛泽东的学习思想有一个核心议题,那就是:学习是人的一种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奋发学习的氛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精华,做到全民学习,人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5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820 3 唐圻,毛泽东与读书学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3 4 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6 5 毛泽东,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A],辽一师院教育研究室 6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革委会教革组,1972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顾明远等,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 何汉霞,毛泽东学习观的方法论解读[J],沈阳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毛概论文1500字 4. 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5.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毛概1500字论文格式

毛概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开设这门通识 教育 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

摘要: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公平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关注社会公平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

一、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以及由他衍生的价值增殖规律(生产剩余价值并进行积累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单位商品的价值最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价值增值规律是以生产力为手段达到正比增殖价值的规律。商品生产者只要提高生产率就能正比使投入的资金或资本保值和增值;同时,优胜劣汰竞争中,它还迫使其他生产者也必须提高生产率,资产阶级正是依靠这两条规律“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社会主义更要利用这两条规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已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只能按照价值规律来办事。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平原则作为确保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得以真正落实的道德对策,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劳动者提供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运作本身就必须使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它要求市场经济的环境是没有歧视和特权存在,竞争的机会和起点公平,市场主体交换和竞争所遵循的原则相同。在公平的规则下,人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以最终达到资源分配上的公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平,因此我们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注重公平。

二、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指挥下,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人们生活直冲小康社会。20多年来的经济成果是很多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是越来越突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我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目前在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中有约4000万左右的下岗职工和院校 毕业 生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口,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拿到每月200元左右的“低保”费或失业救济金;有人数在2亿左右的从农村流入城市和矿山的“农民工”,他们大多从事着城市中最累、最脏、最苦、最危险和最不稳定的工作,收入只在500-1500元/月左右,而且一般享受不到“两保”待遇,他们中许多人是处在社会的边缘化合办边缘化状态,即他们既无法回到故乡的农村去谋生,又由于身份问题而不能被城市所真正接纳,在企业中高官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大的惊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确定了人一开始就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中国公民在户籍上被人为的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户口迁移过死,难以满足公民正常迁移的需要。现在2亿多农民进城务工所获得的待遇也是无身份的农民工,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农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户籍和政治、经济、 文化 等权利挂钩,被人为的赋予太多的“附加值”。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格的平等和一切资源的自由流通(包括权利和人才),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是完全违背的。

2、社会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所强调并主要体现的公平是参与和过程的公平,它需要有人人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说规则公平。没有规则就没有当代的市场经社会,有规则大家都不将其放在眼里,那规则如同废纸。目前中国的法律部门和法律条文已趋向健全,但法律的效力还是很弱,我们应加强对于法律权利的维护、执行和监督。

3、资源分配不公平。“仍然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被排斥在资源机会、信息以及较富裕的人所拥有的人事关系之外。另外,贫穷本身就是遭受社会歧视的,这是的穷人更加难以进入生活所必需的社会网络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这种恶性循环是很难打破的。”另外,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本质上就是权利经济,自愿由政府来控制,有权利掌握着的意志来决定如何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分配,中国有着悠久的“官本位”意识,如此时的权力与利益相结合,而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阻止它的时候,权力的鲤鱼就会很快的膨胀起来,滋生腐败。

三、促进社会公平的 措施 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也呈现扩大化趋势,当今社会的产生了相当比例的弱势群体,他们收入比较低,社会地位落差大,社会认同感不强,恶性群体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协调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和效率使中国经济和谐发展就不是一句 口号 ,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实施。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首先,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和约束的状况得以改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经商务工,但他们在工作、生活、教育、劳动保障等许多方面却不能和城里人享有同等的待遇。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医疗、 保险 和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尽可能地为社会每一个人都提供和创造公平的机会。

其次,要维护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原则。市场经济崇尚和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使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竞争必将导致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与人们在智力、体力上的差异和劳动付出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不同作用,能够激励人们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我国现阶段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再次,防止两极分化。适当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差别能够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然而利益获得过分悬殊甚两极分化,却极有可能挫伤人们积极性,而且会带来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要注重公平,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调高、促中、保低”,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整垄断行业的收入,剔除非劳动因素的影响,使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平等的惠及每个人。

最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一些因所获利益甚少而不能维持正常生计的人,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政策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

《如何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

摘要: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 方法 ,也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正是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结果导致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和挫折。概括起来说,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主要有八个方面“没有完全搞清楚”。澄清这些问题, 总结 其中的 经验 教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划清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界限?这是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及其政党长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社会主义观。所谓社会主义观,就是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着什么样的回答,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也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方法,同样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曾经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后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上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因而导致了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甚至酿成了““””的十年悲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此后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不仅依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重重谜团,而且有关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仍然没有从理论和思想上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因而在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上也遇到了许多困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毛概结课论文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生态文明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 文化 ,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 教育 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10-15.

《略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文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与 措施 。

【关键词】报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刘惊铎在其《生态体验论》中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 反思 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生态文明的突出地位

为什么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这么高这么重要的位置,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当今世界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对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观念、习惯。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不管是什么阶级阶层,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不管是什么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超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使人类利益原则恢复了本来的权威。这一决策既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又能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地球村”的意识,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关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落实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实现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加并不能让我们丢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建设生态文明,告别“黑色文明”是核心。

告别“黑色文明”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建设生态文明,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 索引序列
  • 毛概2000字手写论文格式
  • 毛概2000字左右论文格式
  • 毛概论文2000字论文
  • 毛概课程论文2000字
  • 毛概1500字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