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逐渐建立了系统的理论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社会科学客观性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 文化 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性问题就成为一个始终萦绕的问题,问题纠缠的大部分源于对“客观性”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一、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研究对象上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李文华,2006)。社会科学通常是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社会世界的现象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本身(王忠武,1999)。这个差异似乎一目了然,其实它隐藏着更深刻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 其它 方面呈现差异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在客观性方面呈现争论的源泉。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二者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差别是显然的。有人否定社会科学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生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社会现象本身多系主观性所为,因而缺乏客观性。这种观点是把客观性的含义看做那种无人介入的、纯自然的客观性。但是,笔者认为,客观性包括“那些存在于人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其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制度文明建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的客观性。总体而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程度可以说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键的中介地位上。且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实证主义和 经验 主义的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以表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果决定论和普遍性等几个特性(袁方,1995:14-16)。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系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社会科学知识的因果决定论是指,社会科学家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并把这种普通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包含了不同文化价值下的人对同一种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从以上罗列出的几个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像 自然科学知识 那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相比,由于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而且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严谨,往往难以达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准确和系统的认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更容易受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存在偏差。因此,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来说,目前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准客观性”,亦或说是一种类客观性,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 三、基于社会科学的 方法 论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早期社会科学由于受机械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深度影响,坚持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视作不同主张的分水岭,主观性与“心理的、有价值的”等同。“心理的”具有私人性(袁继红,2008)。孔德、迪尔凯姆等人推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排斥任何心理的因素,探索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追求普遍的唯一的本,即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因而,孔德等人将“心理的”对立面视为“客观的”,并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方和比较法等研究社会现象。此外,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触角置于人类社会现象特有的价值上,人类自由意志赋予社会现象独有的价值。一切自然的东西都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的课题具有私人性、独特性,只能采用“表意的”方法,把握主观的对象。“客观性”在此作为主观性的对立面被拒斥在外。然而,这两类主张由于都固守着明确的界限,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前者固守在价值无涉的自然领域,一味寻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而不顾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后者则强调社会科学属于价值领域,认为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实际上,大部分社会科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韦伯的方法论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此外,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油研究。为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两个核心概念,也确保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 四、 总结 :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袁方,1995:16)。社会科学由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机制,如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偶然性和独特性较大;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等,同时也难以摆脱与价值的亲和性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是在价值关联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被价值立场下的人的普遍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事实。所以,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与任何文化价值相关联,那么任何处于价值立场下的人对于研究认识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因此取消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实现,从这一点说价值关联是客观性的基础。 社会科学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在动态中近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化意义上对历史因果分析的不断认识,是一个追求知识对具体实在的经验有效性和对这种经验有效性不断在文化价值上重新界定的过程(赖金良,1996)。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表现是:这种研究由于实现了文化价值所界定的针对经验实在的有效性而被文化的人类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价值关联,这种研究的客观性来源则是这种研究所赖以获取的手段是被普遍理解和可接受到的,这种手段就是各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而这种手段的客观性基础是理想类型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纵然如此,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并被其他学科所认可,其道路还是很艰难,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袁继红,基于方法的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J]四川工农学报,2008(5) [3]王忠武,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J],科学学研究,1999(3) [4]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6(6) [5]赖金良,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6(6)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2 论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 摘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让人们更具体地认识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为了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这样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这两个重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 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科学,必须将其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社会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新的理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求发展,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这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的提出推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解答了一个重大问题 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在探讨当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科学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的建设,使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全局,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观点。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2.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可以用16个字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这16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P 3.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理论”,?Q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构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14只有坚持了这几点,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实。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 (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研究的重点,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就是人们自身的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是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反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从而使各种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话配置的经济,是一种以国内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不发生大的战争为前提的全球化的经济。这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支撑,为求稳定,不得不给社会劣势群体以福利保障,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扶贫助弱的政策,这并非完全处于富人的善心,而是处于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重要第一条,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创造出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并且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标志着党在政治、思想路线、执政能力等方面已日趋成熟,也进一步补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总结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大大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延伸,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把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要义,表明我们党开始把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割裂,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根本要求等方面是统一的,“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者在一定 社会实践 基础上还可以互相转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是以人为本,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就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高。离开发展片面追求和谐,或者离开和谐片面追求发展,就无法协调,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要坚持的正确原则。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伟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实际、统筹兼顾、运用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思路不断开拓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所有国家都在谋求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及精神实质,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指导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实现这一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宗旨和使命。这就是要求我们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全面”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协调”就是指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即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走上全面提高的文明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的建设步入正轨,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释: ?P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Q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信息不详.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信息不详.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猜你喜欢: 1.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 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4.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范文 5. 社会科学主义论文范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参考文献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免费使用学术资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立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由国家投入和支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目前,网站包含中文期刊(2048种)、外文期刊(8090种)、古籍(2456册)三类资源,治国理政、智库建设两个专题,提供数据库导航、外部资源导航、学术网站导航、社科机构导航等服务。目前仅对注册用户提供论文全文下载服务。网站同时提供APP版及微信版。
我毕业论文是在掌桥科研里下载的,中外文都有希望能帮到您
1、打开浏览器,搜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找到官网入口。2、点击进入注册账号首页点击右上角注册,进入注册页。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点击提交。如果已有账号可以直接到第三步。3、登录账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完成登录。4、搜索想要的论文登陆完成后,在搜索栏中输入你想要下载的文章,进行下载就可以保存到手机了。
不会触碰法律保护的,可以安全放心下载的。1、软件详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于2016年12月上线。近3年来,该文献中心资源内容不断丰富,资源总量已达1700余万条。其中,国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超过2000种,论文超过1000万篇。目前,用户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立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由国家投入和支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心由中宣部指导,社科院牵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委配合,其他社科机构参与,共同建设和管理,依托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具体工作。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收录精品学术期刊数百种,论文数百万篇,并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功能服务。
2. 芬兰电子学科博士论文
芬兰电子学科博士论文:包括在线浏览、取得全文。
3. The universityof Nottingham
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
Digital Theses Program
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
5. The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电子论文库,包含1848篇全文,涵盖材料学、教育学、工学、法学、医学、航空、经济、化工、建筑等各个学科。可在线免费获取。
6. North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
of Pretoria
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
ETDOhioLINK(Ohio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是美国俄亥俄(Ohio)州大学和学院图书馆共同组建的一个覆盖全州的大型图书文献信息网络,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地区电子文献资源共享网络。连接全州74所大学和学院图书馆,实现存储各馆资源,实施按合作协议采购、联机编目,开展网上图书流通服务,实行馆际互借,共同开发馆藏资源和利用网上电子文献资源,进行情报检索服务。?在OhioLINK ETD中,有两个学位论文资源检索入口:①OhioLINK中心的资源截至2006年10月,OhioLINK ETD数据库有OhioLINK成员单位的学位论文记录10,342条。②全球在线学位论文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集成了世界范围内基于因特网的主要电子学位论文记录。这些记录中,有一部分提供了在线免费学位论文全文,一部分提供了全文的链接。共有记录170,060条(2006年10月),是全球最大的免费学位论文数据库。
Canada
该网站提供了一个加拿大学位论文信息查询的集中入口。在此网站上可免费检索AMICUS的学位论文及相关信息。AMICUS为全加拿大公共书目信息检索系统,其学位论文库建立于1965年,收录加拿大1300多个图书馆的学位论文信息。另外还可免费检索和获得加拿大1998年至2002年出版的部分论文信息
10. DeepBlue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2万多篇期刊论文、技术报告、评论等文献全文。包含艺术学、生物学、社会科学、资源环境学等学科的相关论文,另还有博硕士论文。标识为OPEN的可以打开全文。
11.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影像系统
政大图书馆于2001年规画建置政大博硕士论文影像系统,九十一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教务会议决议通过,建立本校学位论文电子缴交制度,期具体展现政大人的智慧结晶,提供全校师生便捷的博硕士论文检索及全文下载服务,并透过网际网路及馆际合作服务,提供国内外各学术单位检索及影像调阅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的目标
12. 台湾中山大学学位论文全文系统
13. 台湾世新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系统
14. 台湾成功大学数字论文全文系统
15. 台湾大学电子学位论文
电子学位论文服务
16.北卡罗来州立大学学位论文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Electronic Thesesand Diss。
17. 西维吉尼亚大学学位论文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Electronic Theses andDissertations。
18. NDLTD学位论文数据库
NDLTD(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Dissertations,简称NDLTD),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一个网上学位论文共建共享项目,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学位论文文摘,还有部分可获取的免费学位论文全文(根据作者的要求,NDLTD文摘数据库链接到的部分全文分为无限制下载,有限制下载,不能下载几种方式),以便加速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利用。目前全球有200多家图书馆、7个图书馆联盟、20多个专业研究所加入了NDLTD,其中20多所成员已提供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7万条,可以链接到的论文全文大约有3万篇。为方便我国用户访问,我国CALIS文献中心引进了部分NDLTD资源。
19. 全球学位论文引擎
为了促进知识传播和研究生教育,1987年在美国密歇根(Michigan)州安阿伯(Ann Arbor)会议UMI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ETD的概念。狭义的ETD(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简称ETD )是数字化学位论文,1991年开始,弗吉尼亚技术学院试行学位论文电子化;此后,ETD在全球逐步发展。弗吉尼亚科技大学作为EDT开创者,目前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博硕论文8873篇(2006年10月统计),此外,该网站为全球EDT的门户网页,集成了全球主要ETD的链接。可获取部分免费全文。
20. 香港大学论文库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Theses Collection(HKUTO)收录了1941年以来的15,606篇港大授予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包含艺术,人文,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医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其中的大部分论文都是和香港有关的研究。该数据库的论文主要为英文论文,部分为中英双语,部分为只用中文写成。HKUTO几乎囊括了港大的所有论文,目前有13,670篇(2008年3月1日访问数据)是电子全文。用户可以按照论文题目、作者检索,也可按照学位、学科检索。
NSSD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英文缩写。该网站提供了众多的期刊搜索。
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资源,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共享,推进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普及转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目标。
计划两年时间,完成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公益性、开放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
重要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整合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资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扭转学术期刊数据库商业化趋势。
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
学位论文由于大多不公开出版,所以无法像其他刊物书籍一样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而且印刷数量极为有限,难以收集完整。目前,按照通常的做法,学位论文多保存在该作者毕业的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中。
因此要获得博硕士论文的全文仍以向各大学图书馆借阅或馆际合作文献传递为主,部分学校或数据库系统厂商亦提供电子学位论文免费或付费下载。
馆内无法取得所需论文时,该怎么办? 可亲自至国家图书馆或研究生毕业学校查阅。 透过「全国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申请借阅或复印,部分学校之论文复本均提供借阅,可先透过该校馆藏目录查询是否提供外借。
数据库
CETD中文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Airiti Library华艺线上图书馆): 独家收录台湾大学(2004年起)与香港大学(1990年起)的学位论文,已收录41所学校书目及全文,书目194,000多笔、全文123,000多笔,全文授权率74%,是台湾全文率最高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PQDT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PQDT Open)北美地区博硕士论文,可以查询 1861 年起之北美地区 240 万篇博硕士论文摘要,主题涵盖理、工、医、农及人文社会等各类学科,且可免费浏览 1997 年后已数字化之论文的前 24 页。
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hina Doctor/Master Dissertation Full-text Database) 数据库(全文/索摘), 是目前中国大陆相关资源最完备、收录质量最高、更新最实时的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超过中国大陆350所重点学校的博硕士论文。
跨库检索平台
Google Scholar。Google学术搜索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Google网络应用。谷歌学术是多库综合搜索,省去了EI和SCI等几个检索工具来回折腾的麻烦,甚至可以通过时间限制,找到领域最新进展。
安装完数据库很久不用常常会忘记其密码,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动不动就重装数据库,按其下方法修改即可忘记sys,system用户的密码:使用工具修改密码:在开始菜单点击‘运行’,输入‘cmd’,打开命令提示窗口,输入如下命令:orapwd file=d:\oracle\product\\Db_2\database\ password=这个命令重新生成了数据库密码文件。密码文件的位置在ORACLE_HOME目录下的\database目录下。这个密码是修改sys用户的密 码。 除了sys和system其它用户的密码不会改变。忘记system用户的密码:可以用sys用户登录。然后用alter user命令修改密码。如:conn sys/pass_word as sysdba;alter user system identified by newpass;忘记sys用户密码:可以用system用户登录。然后用alert user 命令修改密码,如:CONN SYSTEM/PASS_WORD;ALTER USER SYSTEM IDENTIFIED BY NEWPASS;忘记除sys/system用户之外的用户的登录密码。用sys(或者system)登录。CONN SYS/PASS_WORD AS SYSDBA;使用如下语句修改用户的密码。ALTER USER USER_NAME IDENTIFIED BY NEWPASS;主要密码不能是全数字且不能以数字开头。(1)CONN SYS/PASS AS SYSDBA;//以DBA的身份登录
安装完数据库很久不用常常会忘记其密码,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动不动就重装数据库,按其下方法修改即可忘记sys,system用户的密码:使用工具修改密码:在开始菜单点击‘运行’,输入‘cmd’,打开命令提示窗口,输入如下命令:orapwd file=d:\oracle\product\\Db_2\database\ password=这个命令重新生成了数据库密码文件。密码文件的位置在ORACLE_HOME目录下的\database目录下。这个密码是修改sys用户的密 码。 除了sys和system其它用户的密码不会改变。忘记system用户的密码:可以用sys用户登录。然后用alter user命令修改密码。如:conn sys/pass_word as sysdba;alter user system identified by newpass;忘记sys用户密码:可以用system用户登录。然后用alert user 命令修改密码,如:CONN SYSTEM/PASS_WORD;ALTER USER SYSTEM IDENTIFIED BY NEWPASS;忘记除sys/system用户之外的用户的登录密码。用sys(或者system)登录。CONN SYS/PASS_WORD AS SYSDBA;使用如下语句修改用户的密码。ALTER USER USER_NAME IDENTIFIED BY NEWPASS;主要密码不能是全数字且不能以数字开头。(1)CONN SYS/PASS AS SYSDBA;//以DBA的身份登录
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重要的子库之一。NSSD数据库目前已收录中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术期刊2000多种,核心期刊600余种,已上线论文超过700多万篇。回溯到创刊号的期刊有600多种,最早回溯到1921年。数据库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功能服务,免费在线阅读和全文下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国家期刊库NSSD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具体责任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nssd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期刊两者内容和研究方向不同。1、内容不同。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NSSD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英文缩写。该网站提供了众多的期刊搜索。2、研究方向不同。中国社会科学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综述等。且中国社会科学的主要栏目有:调研报告、讨论与评议、专题研究、会议综述、学术述评等。而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资源,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共享,推进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普及转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目标。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期刊分为几类?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是一种合法的期刊。正式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家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和独特的方针。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