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一般的买卖关系、竞争关系为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零售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
[摘要]对于产品采购价占销售价60%左右的零售业来说,供应商控制着其绝大多数的价值。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成了零售商的当务之急,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供应商对于零售企业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来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70-03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任何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都不可能与所有的供应商都建立起相同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因此与供应商实施合作关系之前有必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关系管理。
供应商的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要程度、交易金额的大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群体。供应商分类是供应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基础。只有在供应商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本文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它的竞争实力对供应商做了分类,分类矩阵见下图:
上图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它不能对增值作出贡献,它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如下:
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网。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是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重点在降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性。
技术性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
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零售商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影响力的或竞争性胶术性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强调激励机制是在将供应商作为零售商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将供应商看成零售商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对战略伙伴关系加以强化和优化,降低合作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根据我国零售商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比较具有可行性:
(1)价格激励。价格是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供应链利润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由于合作关系管理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各个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伙伴间的利润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运行是否顺畅,所以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过程中,应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综合考虑。均衡调节不同产品利润,使供应商在每一个产品上都能认为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把利润加到一个产品上会给供应商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他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同时,应意识到越低的价格意味着越高的风险,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策略。
(2)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一般地说,一个零售企业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竞争来自于零售企业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激励。零售商将订单下到哪一家企业,下到哪一种行为类型的供应商,这种行为本身对供应商就是一种引导。零售商在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就会引导供应商朝供应链健康发展的轨道发展。所以,订单激励是供应商观察制造商诚信程度的基本依据。
(3)股权激励。即和供应商相互参股、经理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绩效奖励,以此实现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合作和相互监督等目的。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使供应商的主动性提高。另一方面,稳定合作关系。股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可能实力上并不完全对称,但顾及到合作的利益,双方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优惠,使合作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合作成功。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其供应商之间稳定而真实的合作关系,使双方今后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4)淘汰激励。这是一种负面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商应该对其供应商实施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对优秀企业,淘汰弱者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较差者,为避免被淘汰,它必须努力求改进。这对防止短期行为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比较多,包括质量、价格、时间、服务水平等因素。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还包括供应商是否和如何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有的零售商还将零售商必须保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作为考核指标。
另外,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的进行绩效加以衡量: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供应商是否具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和制造商协同研发的意识和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信息的畅通与否对零售业供应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就必须提高双方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已经实施ERP系统,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与供应商系统对接方面尚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实现零售商与其关键供应商系统直接联网,实现信息无缝交换和业务对接,充分加快信息流转,降低商务成本,降低缺货率,有效压缩全程供应链库存,避免消费顾客生意流失。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企业来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供应链协同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EDI数据交换、VMI关键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线,依靠这三个子系统来规范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
(1)EDI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从传统方式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XML、HTML、FTP、MAIL等方式实现。EDI更应视为一种规范与协议:即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其他单据文件协议、补货以及送货协议、结算协议等。EDI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对照系统:主要是提供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编码、规格等编码对照,从而实现供应商、物流商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编码识别。
第二,订单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订单电子化,希望供应商都能使用电子订单系统EOS,而不是传真电话。
第三,结算对账系统:通过对账功能,连锁零售商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在开具增值税票之前保持双方成本价格文件同步的应用软件,每月(周)或者每批次(主要是针对经销方式)由供应商发送一个上一批商品的发货成本、价格的文件给财务中心,或者由财务中心将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通道费用(代销方式)等发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对账成本与对账错误。
第四,ASN(预先发货通知)处理系统:即供应商(或者物流商)根据订单,在商品运输时发送有关货物出发时间、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货物提及、重量、包装类型等信息给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者门店(A供门店),以便于物流部门合理安排接受人员以及仓位。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项针对关键供应商(初步目标30%的供应商)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策略,即供应商依据实际销售以及安全库存的需求,帮助零售商下订单或者补货,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应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如此操作可以降低大幅缩短供应商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的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况,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也可以提前引进、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降低缺货率。
VMI的最终目标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联盟,一起为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以及最低成本而努力,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流和高效的实物流在整个供应的有序流动。VMI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供应商与零售商买卖、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供应与需求一整套流程转变方法的有效途径。
按常规,VMI系统将会把过去4到8周的销售资料(如果供应商特别需要可以分别发送更长时间的销售资料)以及目前的库存资料传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依据其过去的销售以及其在零售商的库存来直接下建议订单。如果遇到换季或者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修改。倘若有紧急订单时,不一定要遵循这一流程,可以采取一定的变通方式,如可以直接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另一个例外的情形是新产品的上市,由于没有过去的销售资料以及当前的库存资料可以供预测分析,所以也是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订货。
零售企业要实施VMI系统必须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作伙伴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如宝洁、可口可乐。
第二,双方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否则直接由供应商产生建议订单将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三,规范守时作业。双方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特别是要求双方守时,否则将在系统中会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员而产生作业延迟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针对关键供应商实行VMI后,能够在降低库存的同时降低缺货率,通过规范操作、缩短物流送货花费的时间,从而对企业间的协同流程有比较大的改善作用。 (3)供应商在线系统SLK。供应商在线系统(Suppiler-LINK)是针对所有供应商,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建立业务协同的供应商,可以通过B/S方式,实现从网上发布的商品信息目录来查询其信息。
零售商可以将其各个门店的商品数据,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让供应商能够通过互联网按权限查询。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而不交互,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现在普遍流行的网站Java技术实现)。
作为供应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商品在商场销售情况如何,供应商在线系统SLK应该能给供应商提供各种销售信息。系统对于商品销售情况是按时间进行分类的,可以以日为单位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查询。在选定的时间分类中又可以以单品和次分类进行查询,分为以下几种:日销售比较、单品日销售查询、供应商的日销售排名、月销售比较、十日销售分析、周销售分析、月销售单品排名、本月品牌日销售排名、月销售品牌销售排名。
目前,国际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我国经济赖以高速成长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内需,作为消费三驾马车之一的零售业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向采购要利润是零售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
[2]余玲莉.协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唐晓波,黄媛媛.SCM协同管理战略及模型评价[J].情报方法,2005,8(21):23-29.
[4]彭建仿.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经济师,2003,9(6):21-23.
[5]任金玉.浅议供应链协同管理[J].企业管理,2005,3(21):123-125.
[6]应可福,薛恒新.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9-11.
[7]Cerveo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4,50(13):133-1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不知道,上网上找,都是抄
提供一些项目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001 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研究 002 重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003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004 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005 深、港公共工程管理比较研究 006 政府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007 建设工程合理最低价中标法的理论研究 008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 009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010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项目代建制研究 011 最低价中标法探讨 012 对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 013 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014 施工项目工程进度—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015 设计阶段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016 国际工程风险系统化分析与研究 017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 018 国际承包工程投标估价与报价研究 019 施工总承包商投标报价决策机制的研究 020 基于并行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研究 021 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赵各庄矿业公司综采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022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023 咨询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费用变动管理研究 024 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方法研究 025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和方法研究 026 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采购投标报价研究 027 施工索赔原因分析及基本处理原则研究 028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029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030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031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投标前期决策研究 032 吉林省建设监理运行体系研究 033 一汽热网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034 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办法探讨 035 工程项目管理代理行业化发展研究 036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电力项目施工评标中的应用研究 037 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研究 038 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研究 039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 040 建筑工程项目竞争投标报价的战略和策略研究 041 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承包价格相关问题研究 042 重庆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方案研究 043 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044 政府大型投资建设项目的承发包研究 045 投标商风险控制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杭州市无标底招标的实例研究 046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研究 047 强制性监理制度改进的研究 048 国际工程合同索赔及争端解决方法探讨 049 从建设监理拓展到“代建制”项目管理 050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系统方法的研究 051 建立有序的招标投标市场 052 国际工程投标决策研究 053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研究 054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集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055 基于WBS的工程项目MIS系统与文档信息集成研究 056 我国建设监理企业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057 应用代建制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058 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059 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研究 060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组建研究 061 工程项目管理 062 工程项目控制与协调机理研究 063 PMC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064 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转变对策研究 065 西部(陕西)监理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研究 066 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及责任风险研究 067 建设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能力建设与评价 068 工程量清单计价及配套环境的研究 069 神经网络在项目总承包风险中的应用 070 工程项目索赔及索赔风险的应用研究 071 建设工程招标研究 072 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073 建设监理问题研究与探讨 074 浅析监理项目中的组织结构和沟通问题 075 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076 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 077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优选研究 078 FIDIC《施工合同条件》和NEC《工程施工合同》的比较研究 079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报价的研究 080 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研究 081 人工神经网络在招标投标问题上的应用 082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下的投标报价分析 083 工程索赔风险管理研究 084 建筑工程项目发包决策优化研究 085 实获值原理在太钢-BOC空分项目进度和费用控制中的应用 086 我国大型工程项目招标阶段业主风险管理的研究 087 项目管理在评估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088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089 建设项目投标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090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091 采购物流项目投标决策研究 092 内部控制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093 工程监理招投标的理论分析与评标模型研究 09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研究 095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 096 工程监理企业质量行为的政府监督与激励机制研究 097 层次分析法在建设工程评标中的应用 098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099 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100 首都圈示范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研究 101 论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融资 102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规划研究——建筑工程项目规划 103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中的运用 104 大型建设项目的合同谈判与合同管理 105 PMC模式下EPC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评标模型的建立与论证 106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107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 108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109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度费用控制子系统的设计 110 中国工程咨询业发展对策研究 111 浅析项目监理项目的动作模式 112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对策研究 113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管理方法探讨 114 工程项目监理服务的管理研究 115 投标报价博弈模型 116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117 实施战略管理,提升工程监理企业的竞争力 118 建设工程招标评标智能化方法建立与分析 119 我国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研究 120 基于博弈论的施工企业投标报价行为研究
供应与采购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多年以来,商业竞争的三个首要重点一直是一致性质量、产品可靠性和缴获可靠性,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很难在竞争中存活。但是,其他重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90年代以来,低价格与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变的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低价格上升为第四重要的竞争重点。顾客的以上四个综合需要成为价值。对顾客而言,价值意味着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到高质量的产品。为了增加价值,企业必须改进那些顾客认为至关重要的产品性能标准,或则降低成本,或者两方面同时进行。在制造性企业中,制造成本是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供应和采购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制造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供应与采购部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控制,从而造成许多供应与采购部门的员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无法抵抗许多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yh,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只是采购人员的责任,同样也有高层管理者的原因,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致使许多高层管理者和一些采购人员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私自收受供应商的贿赂,造成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以我所在的上海电机厂为例。上海电机厂于1949年建厂,与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同岁,是国家的大型企业。从五十年代起,就成为全国制造汽轮发电机和大中型直流电机的重点骨干企业。上海电机厂的产品种类繁多,产品主要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石油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水利、轻纺、水泥、造纸、制糖、市政等厂矿企业,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可以说,上海电机厂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辉煌对于上海电机厂来说已经成为历史,哈尔滨、东方、湘潭、沈阳等地电机厂异军突起,都在不断快速发展和赶超,已经追上了上海电机厂,甚至把他远远抛在了脑后。究其原因,上海电机厂的产品价格一般要高于竞争对手15%~25%,长期以来,这种不合理现象造成恶性循环,造成上海电机厂的巨大损失。上海电机厂目前年产值约10亿元人民币,采购资金大约占50%,既5亿元。可以说,原材料是电机厂的成本主要因素,如果原材料成本能够下降,将大大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据初步估算,目前如果上电厂年产值1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可以在原材料采购上 降成本压缩10%的话,既50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再增加10亿元产值,可见,在原材料采购上有大文章可做。在供应链中,供应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时供应商的品质会直接影响总体成本。即使是已经成形的供应商,也需要时时监督,以免影响交货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服务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中断生产计划,增加存货成本,引发产成品的运送延误等。而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则有可能带来企业的直接利益,如降低购买成本、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减少产品抵达市场所花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存货成本、引进新产品新工序等,这些改进相关的收益也会得到提高。为此,上电厂准备采取以下措施对原材料采购加以控制: 一、采购部门所有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教育员工与管理人员建立反腐倡廉的道德思想;培训员工在采购中的成本意识、商业意识和经济税务知识。采购人员不是拿着支票本 付钱就可以过过逍遥日子了,更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商业知识,对起伏波动的材料市场做出正确判断,懂得在狡诈的供应商中间周旋,讨价还价,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通过对采购人员的教育,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的存亡与采购人员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同时,加大对采购部门的考核制度,从部门主管开始,层层落实,如果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一同追究上级主管的责任,同时终止与该供应商所有的业务往来,同时对该采购员进行工资和奖金扣罚,严重的令其下岗。二、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来控制采购人员的行为,以前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供应商直接凭合同到财务部领取货款,虽然财务部也有核价人员,但核价人员毕竟对市场上原材料供应情况不熟悉,难以作出有效的判断,形同虚设。而现在,厂部决定给财务部配备专业的核价人员。专业的核价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市场动态,通过信息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市场价格,再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供应商的合同进行严格而规范的核价,凡高于市场平均价的10%的原材料,必须查明原因,经过公司成立的价格审核小组确认,存在特殊原因的,才可以购进。核价员和采购员会从相同目的和不同的出发点来看待原材料采购。核价员一旦发现价格问题,当即上报厂部领导,并将供货合同退回采购部门。而采购员如果发现有不合格供应商的给付款,则一同追究核价人员和财务部主管的责任,严重者令其下岗。这样一来,可以使采购部与财务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三、不允许任何部门以任何理由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指定。以前,某些零部件的供应商以不正当的手段联系设计部门,使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指定。例如,冷却器是直流电机上价值最大的零部件,其价值要占到总材料成本的30%以上。很多冷却器厂家为了分食这块市场,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价格、性能等条件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冷却器厂商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产品之外也做了许多努力,与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达成私下协议,这些高额的交际成本从何而来呢?最终还是落到了电机的成本上。上海电机厂曾经的一个最大的冷却器供应商,产品价格要高出其它同类产品的20%左右。现在,厂部专门召集有关商务、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禁止以任何理由对任何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指定。还有些供应商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找到电机厂的客户,要求客户在与上海电机厂签订订货合同上注明,要求上海电机厂采购其产品,针对这种情况,厂部决定,属于客户直接指定的供货商,上海电机厂要收其货款10%的配套费。四、与竞争对手不断联系以监督供货商。在电机行业中,不同的厂家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相同的,因此,同一供应商经常同时是好几家电机制造厂的供应商。因此,要在同行业中经常联系以了解和监督相同的供应商的行为,如果发现在同样的付款方式,相同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同一供应商,销售给其他电机厂的价格低于其销售给上电厂的,上电厂将拒付货款,并不再与其在今后发生业务往来。上电厂近期专门组织一些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一制度。五、与一些强大而重要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目前,电机制造中使用的硅钢片在国内基本上来自武钢、宝钢、太钢,而这些硅钢板供货商的产品在市场上销路很好,供不应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机厂的发展受到了这些供应商的限制,与这些供应上建立战略联盟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厂部决定,电机厂哪怕再缺乏资金、再困难都不能拖欠这些供应商的货款。另外,武钢、宝钢、太钢近年来都在上马大的工程项目,在这些项目中,电机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上海电机厂每次在这些项目招标中都以最有价格积极投标,并且在项目执行当中,都严格保质保量,按时交货,而且承诺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以后的售后服务中均积极主动。上海电机厂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这些项目来制造电机是不准备盈利的,有时甚至要亏本。上电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硅钢片的货源不能因为市场的供不应求而受到影响。 六、对于外协的一些零部件,电机厂要指定供应商。以前,电机厂的零部件外协成本居高不下,有时甚至远远高于市场价和自己做的成本。针对这一情况,电机厂决定为这些外协加工力求寻找物廉价美的合格供应商,争取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就进行节约成本。从以上六点措施可以看出,上海电机厂准备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以降低电机价格。这些措施的事是将来一定会给上海电机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措施还不是很全面,在具体操作中也必将碰到一些新的问题,上海电机厂准备在以后的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措施,不断向一些跨国公司学习先进的采购技术,力争尽早在市场上夺回曾经的辉煌。
有具体的题目吗?或者大致要求啊~
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一般的买卖关系、竞争关系为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零售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
[摘要]对于产品采购价占销售价60%左右的零售业来说,供应商控制着其绝大多数的价值。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成了零售商的当务之急,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供应商对于零售企业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来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70-03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任何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都不可能与所有的供应商都建立起相同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因此与供应商实施合作关系之前有必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关系管理。
供应商的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要程度、交易金额的大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群体。供应商分类是供应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基础。只有在供应商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本文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它的竞争实力对供应商做了分类,分类矩阵见下图:
上图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它不能对增值作出贡献,它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如下:
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网。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是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重点在降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性。
技术性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
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零售商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影响力的或竞争性胶术性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强调激励机制是在将供应商作为零售商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将供应商看成零售商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对战略伙伴关系加以强化和优化,降低合作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根据我国零售商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比较具有可行性:
(1)价格激励。价格是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供应链利润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由于合作关系管理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各个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伙伴间的利润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运行是否顺畅,所以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过程中,应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综合考虑。均衡调节不同产品利润,使供应商在每一个产品上都能认为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把利润加到一个产品上会给供应商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他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同时,应意识到越低的价格意味着越高的风险,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策略。
(2)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一般地说,一个零售企业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竞争来自于零售企业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激励。零售商将订单下到哪一家企业,下到哪一种行为类型的供应商,这种行为本身对供应商就是一种引导。零售商在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就会引导供应商朝供应链健康发展的轨道发展。所以,订单激励是供应商观察制造商诚信程度的基本依据。
(3)股权激励。即和供应商相互参股、经理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绩效奖励,以此实现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合作和相互监督等目的。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使供应商的主动性提高。另一方面,稳定合作关系。股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可能实力上并不完全对称,但顾及到合作的利益,双方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优惠,使合作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合作成功。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其供应商之间稳定而真实的合作关系,使双方今后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4)淘汰激励。这是一种负面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商应该对其供应商实施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对优秀企业,淘汰弱者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较差者,为避免被淘汰,它必须努力求改进。这对防止短期行为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比较多,包括质量、价格、时间、服务水平等因素。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还包括供应商是否和如何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有的零售商还将零售商必须保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作为考核指标。
另外,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的进行绩效加以衡量: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供应商是否具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和制造商协同研发的意识和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信息的畅通与否对零售业供应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就必须提高双方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已经实施ERP系统,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与供应商系统对接方面尚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实现零售商与其关键供应商系统直接联网,实现信息无缝交换和业务对接,充分加快信息流转,降低商务成本,降低缺货率,有效压缩全程供应链库存,避免消费顾客生意流失。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企业来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供应链协同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EDI数据交换、VMI关键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线,依靠这三个子系统来规范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
(1)EDI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从传统方式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XML、HTML、FTP、MAIL等方式实现。EDI更应视为一种规范与协议:即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其他单据文件协议、补货以及送货协议、结算协议等。EDI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对照系统:主要是提供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编码、规格等编码对照,从而实现供应商、物流商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编码识别。
第二,订单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订单电子化,希望供应商都能使用电子订单系统EOS,而不是传真电话。
第三,结算对账系统:通过对账功能,连锁零售商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在开具增值税票之前保持双方成本价格文件同步的应用软件,每月(周)或者每批次(主要是针对经销方式)由供应商发送一个上一批商品的发货成本、价格的文件给财务中心,或者由财务中心将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通道费用(代销方式)等发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对账成本与对账错误。
第四,ASN(预先发货通知)处理系统:即供应商(或者物流商)根据订单,在商品运输时发送有关货物出发时间、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货物提及、重量、包装类型等信息给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者门店(A供门店),以便于物流部门合理安排接受人员以及仓位。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项针对关键供应商(初步目标30%的供应商)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策略,即供应商依据实际销售以及安全库存的需求,帮助零售商下订单或者补货,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应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如此操作可以降低大幅缩短供应商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的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况,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也可以提前引进、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降低缺货率。
VMI的最终目标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联盟,一起为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以及最低成本而努力,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流和高效的实物流在整个供应的有序流动。VMI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供应商与零售商买卖、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供应与需求一整套流程转变方法的有效途径。
按常规,VMI系统将会把过去4到8周的销售资料(如果供应商特别需要可以分别发送更长时间的销售资料)以及目前的库存资料传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依据其过去的销售以及其在零售商的库存来直接下建议订单。如果遇到换季或者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修改。倘若有紧急订单时,不一定要遵循这一流程,可以采取一定的变通方式,如可以直接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另一个例外的情形是新产品的上市,由于没有过去的销售资料以及当前的库存资料可以供预测分析,所以也是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订货。
零售企业要实施VMI系统必须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作伙伴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如宝洁、可口可乐。
第二,双方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否则直接由供应商产生建议订单将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三,规范守时作业。双方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特别是要求双方守时,否则将在系统中会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员而产生作业延迟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针对关键供应商实行VMI后,能够在降低库存的同时降低缺货率,通过规范操作、缩短物流送货花费的时间,从而对企业间的协同流程有比较大的改善作用。 (3)供应商在线系统SLK。供应商在线系统(Suppiler-LINK)是针对所有供应商,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建立业务协同的供应商,可以通过B/S方式,实现从网上发布的商品信息目录来查询其信息。
零售商可以将其各个门店的商品数据,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让供应商能够通过互联网按权限查询。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而不交互,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现在普遍流行的网站Java技术实现)。
作为供应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商品在商场销售情况如何,供应商在线系统SLK应该能给供应商提供各种销售信息。系统对于商品销售情况是按时间进行分类的,可以以日为单位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查询。在选定的时间分类中又可以以单品和次分类进行查询,分为以下几种:日销售比较、单品日销售查询、供应商的日销售排名、月销售比较、十日销售分析、周销售分析、月销售单品排名、本月品牌日销售排名、月销售品牌销售排名。
目前,国际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我国经济赖以高速成长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内需,作为消费三驾马车之一的零售业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向采购要利润是零售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
[2]余玲莉.协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唐晓波,黄媛媛.SCM协同管理战略及模型评价[J].情报方法,2005,8(21):23-29.
[4]彭建仿.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经济师,2003,9(6):21-23.
[5]任金玉.浅议供应链协同管理[J].企业管理,2005,3(21):123-125.
[6]应可福,薛恒新.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9-11.
[7]Cerveo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4,50(13):133-1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对传统经营理念提出了挑战。我国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在实践中逐步实施,且初见成效,但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关键词:零售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零售业也正在以7%的速度扩张,我国成为全球零售市场膨胀最快的国家。全球零售巨头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中国商业主流群体,引起中国商业格局巨大的变化,而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还十分薄弱,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物料加工和制造直至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完整过程中,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所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是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强调企业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要有效控制和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也要关注企业的外部资源,要能集中精力关注供应链上所有活动并作出正确决策。供应链管理关注的对象是整个“链”,要求把对成本和服务水平有影响的每一方面,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和零售商等都考虑在内;供应链管理采用的是系统方法,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最小化而不在于简单地使某项成本(如运输成本)最小化;供应链的价值来自于组成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在信息。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使零售商与供应链成员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供应链的核心优势来体现零售商的竞争优势。二、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在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零售企业中,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而就不到20%的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其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二)没有建立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零售商同供应商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伙伴关系。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毛利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不断地向供应商进行压价,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公司利润来源之一;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提价,作为对零售商的反击。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三)物流系统重复低效生产企业(供货商)和零售企业为了在与外部的商业行为中不至于陷入被动,都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这就导致两者的设备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重复。的零售企业以及的制造业企业自备运输工具,的零售企业以及的制造业企业自备仓库,很少利用第三方物流。各企业内部都进行了相对高效的物流管理,而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建设却是重复和低效的。(四)支撑技术应用不足的零售企业在零售终端对全部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但在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条码技术的运用却不够;的零售企业依然实行人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五)信息系统落后据中国联商网2005年12月到2006年2月对各零售业态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79%以上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有近八成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另外有少数企业投入了SAP、Retail management、EIP、system等其他软件。在财务软件的应用方面,200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80%的零售企业应用了财务软件,ERP系统的应用占,有的企业使用了SCM系统。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企业只是在财务系统方面比较重视信息化的提高,且只注重内部存货和顾客结算管理环节,在对外部和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还很欠缺。零售企业信息系统从业人员分布为10人以下的占45%,10~29人的占26%,30~49人的占14%,50人以上的占15%,10以下的企业还占了大多数,企业的系统运行还处于基础阶段。
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一般的买卖关系、竞争关系为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零售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
[摘要]对于产品采购价占销售价60%左右的零售业来说,供应商控制着其绝大多数的价值。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成了零售商的当务之急,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供应商对于零售企业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来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70-03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任何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都不可能与所有的供应商都建立起相同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因此与供应商实施合作关系之前有必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关系管理。
供应商的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要程度、交易金额的大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群体。供应商分类是供应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基础。只有在供应商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本文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它的竞争实力对供应商做了分类,分类矩阵见下图:
上图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它不能对增值作出贡献,它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如下:
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网。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是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重点在降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性。
技术性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
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零售商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影响力的或竞争性胶术性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强调激励机制是在将供应商作为零售商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将供应商看成零售商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对战略伙伴关系加以强化和优化,降低合作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根据我国零售商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比较具有可行性:
(1)价格激励。价格是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供应链利润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由于合作关系管理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各个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伙伴间的利润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运行是否顺畅,所以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过程中,应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综合考虑。均衡调节不同产品利润,使供应商在每一个产品上都能认为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把利润加到一个产品上会给供应商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他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同时,应意识到越低的价格意味着越高的风险,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策略。
(2)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一般地说,一个零售企业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竞争来自于零售企业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激励。零售商将订单下到哪一家企业,下到哪一种行为类型的供应商,这种行为本身对供应商就是一种引导。零售商在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就会引导供应商朝供应链健康发展的轨道发展。所以,订单激励是供应商观察制造商诚信程度的基本依据。
(3)股权激励。即和供应商相互参股、经理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绩效奖励,以此实现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合作和相互监督等目的。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使供应商的主动性提高。另一方面,稳定合作关系。股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可能实力上并不完全对称,但顾及到合作的利益,双方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优惠,使合作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合作成功。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其供应商之间稳定而真实的合作关系,使双方今后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4)淘汰激励。这是一种负面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商应该对其供应商实施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对优秀企业,淘汰弱者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较差者,为避免被淘汰,它必须努力求改进。这对防止短期行为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比较多,包括质量、价格、时间、服务水平等因素。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还包括供应商是否和如何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有的零售商还将零售商必须保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作为考核指标。
另外,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的进行绩效加以衡量: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供应商是否具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和制造商协同研发的意识和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信息的畅通与否对零售业供应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就必须提高双方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已经实施ERP系统,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与供应商系统对接方面尚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实现零售商与其关键供应商系统直接联网,实现信息无缝交换和业务对接,充分加快信息流转,降低商务成本,降低缺货率,有效压缩全程供应链库存,避免消费顾客生意流失。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企业来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供应链协同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EDI数据交换、VMI关键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线,依靠这三个子系统来规范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
(1)EDI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从传统方式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XML、HTML、FTP、MAIL等方式实现。EDI更应视为一种规范与协议:即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其他单据文件协议、补货以及送货协议、结算协议等。EDI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对照系统:主要是提供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编码、规格等编码对照,从而实现供应商、物流商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编码识别。
第二,订单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订单电子化,希望供应商都能使用电子订单系统EOS,而不是传真电话。
第三,结算对账系统:通过对账功能,连锁零售商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在开具增值税票之前保持双方成本价格文件同步的应用软件,每月(周)或者每批次(主要是针对经销方式)由供应商发送一个上一批商品的发货成本、价格的文件给财务中心,或者由财务中心将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通道费用(代销方式)等发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对账成本与对账错误。
第四,ASN(预先发货通知)处理系统:即供应商(或者物流商)根据订单,在商品运输时发送有关货物出发时间、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货物提及、重量、包装类型等信息给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者门店(A供门店),以便于物流部门合理安排接受人员以及仓位。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项针对关键供应商(初步目标30%的供应商)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策略,即供应商依据实际销售以及安全库存的需求,帮助零售商下订单或者补货,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应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如此操作可以降低大幅缩短供应商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的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况,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也可以提前引进、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降低缺货率。
VMI的最终目标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联盟,一起为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以及最低成本而努力,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流和高效的实物流在整个供应的有序流动。VMI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供应商与零售商买卖、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供应与需求一整套流程转变方法的有效途径。
按常规,VMI系统将会把过去4到8周的销售资料(如果供应商特别需要可以分别发送更长时间的销售资料)以及目前的库存资料传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依据其过去的销售以及其在零售商的库存来直接下建议订单。如果遇到换季或者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修改。倘若有紧急订单时,不一定要遵循这一流程,可以采取一定的变通方式,如可以直接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另一个例外的情形是新产品的上市,由于没有过去的销售资料以及当前的库存资料可以供预测分析,所以也是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订货。
零售企业要实施VMI系统必须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作伙伴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如宝洁、可口可乐。
第二,双方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否则直接由供应商产生建议订单将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三,规范守时作业。双方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特别是要求双方守时,否则将在系统中会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员而产生作业延迟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针对关键供应商实行VMI后,能够在降低库存的同时降低缺货率,通过规范操作、缩短物流送货花费的时间,从而对企业间的协同流程有比较大的改善作用。 (3)供应商在线系统SLK。供应商在线系统(Suppiler-LINK)是针对所有供应商,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建立业务协同的供应商,可以通过B/S方式,实现从网上发布的商品信息目录来查询其信息。
零售商可以将其各个门店的商品数据,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让供应商能够通过互联网按权限查询。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而不交互,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现在普遍流行的网站Java技术实现)。
作为供应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商品在商场销售情况如何,供应商在线系统SLK应该能给供应商提供各种销售信息。系统对于商品销售情况是按时间进行分类的,可以以日为单位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查询。在选定的时间分类中又可以以单品和次分类进行查询,分为以下几种:日销售比较、单品日销售查询、供应商的日销售排名、月销售比较、十日销售分析、周销售分析、月销售单品排名、本月品牌日销售排名、月销售品牌销售排名。
目前,国际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我国经济赖以高速成长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内需,作为消费三驾马车之一的零售业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向采购要利润是零售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
[2]余玲莉.协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唐晓波,黄媛媛.SCM协同管理战略及模型评价[J].情报方法,2005,8(21):23-29.
[4]彭建仿.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经济师,2003,9(6):21-23.
[5]任金玉.浅议供应链协同管理[J].企业管理,2005,3(21):123-125.
[6]应可福,薛恒新.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9-11.
[7]Cerveo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4,50(13):133-1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策略研究2、基于供应链的煤炭产供销系统优化3、基于供应链的的连锁经营模式构建4、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5、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分析6、绿色供应链与循环经济7、电子商务在供应链中的应用8、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探讨9、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性问题研究1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风险探析11、供应链视角下乳品加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12、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业务外包分析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浅析标杆管理在采购绩效评估中的运用2、浅析如何改进采购绩效3、如何进行采购绩效评估4、浅析改进采购管理绩效的方法5、简析采购定价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6、如何进行采购合同的指定7、论采购合同的指定与管理8、浅谈采购主管如何选择降低成本战略9、如何通过采购谈判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水平10、论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1、浅析优化采购流程对提高企业采购绩效的重要作用12、浅析物流绩效的改进与提升13、浅析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策略14、库存成本的结构与库存价值的分析15、如何运用SWOT分析方法选择采购与供应战略
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是面向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题目,希望你们喜欢。 采购管理论文题目 现代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基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电子商务架构研究 军区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标管理系统 基于竞争性谈判的采购管理机制研究 吉林飞利浦半导体有限公司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电子采购系统中的管理因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战略采购研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中油化建钢结构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 面向对象的建筑器管理材决策系统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管理 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必要性及完善措施研究 IBM采购(中国)有限公司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研究 东北制药总厂采购管理研究 吉林石油集团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采购管理研究 燃气工程项目管理中JIT采购的研究 公司采购的项目管理 波士顿能源有限公司基于成本控制的采购管理体系设计 华晨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 常州TD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中国联通采购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H公司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核电应急柴油机采购项目管理案例研究 优深公司供应链采购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供需链的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理论及应用研究 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研究 大连船舶重工ERP采购管理系统研究 东北大学机械厂采购与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企业采购管理创新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的乐通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采购管理论文 刍议我国企业采购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上扬,原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本文就重点就企业采购管理作了阐述。 关键词:采购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一部分企业也开始注意到采购的要性。然而采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依然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把采购行为仍然作为生产的后勤辅助行为来管理,片面强调采购为生产服务的观念,或是单纯认为采购管理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手段,忽视了采购管理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影响。有的是因为采购流程不尽科学,造成企业的采购人员被供应商收买,采购回质次价高的产品,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员的重大损失。有的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是因为忽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还有的是以上因素的种种综合。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采购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必须对采购管理加以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以科学的采购管理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一、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意义 当今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生产周期逐渐地缩短,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多样化,以及产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根据杠杆作用,一般认为,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有5%~10%的提高,有的更高。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第一利润的坚实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是面向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它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购进物资及适量的调节库存,从而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人员提供企业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 二、现阶段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采购观念落后。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供应链采购管理这种理念与运作模式在相当多的企业里还只是一种概念, 谈不上实际行动。 2.为库存而采购所需物料。企业长期运作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状态下。多数企业对JIT采购模式的实践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3.采购信息化水平低。企业的硬件配置较为落后,对计算机的使用停留在局部运用阶段。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 三、对我们企业采购管理的几点建议 1.优化采购流程设计。企业在流程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控制关键点:企业应根据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和入库单等载体,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使各项被处理的采购业务在各阶段均能被跟踪控制。(2)注意划分权责和责任;例如货物的采购人同时不能担任货物的验收工作;货物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货物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人不能担任帐目的记录工作;货物审核人应同付款人员职务分离;记录应付帐款的人不能同时担任付款工作。(3)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譬如,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业务作多次签核;避免同一采购业务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避免同一业务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避免紧急事物不设计紧急通道。 2.培养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日趋全球化,公司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不得不实行全球范围内的整合战略,因此世界上的许多知名公司都正在开发和制造那些可以引进并能同时在许多国家销售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全世界的供应商引进技术,采购物料和零件,期望把产品的制造成本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此外由于运输和通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的相对距离在客观上正变得越来越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走出国门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全球化的采购管理意识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企业需要从现在做起,逐步树立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以获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培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采购不仅是购买东西的简单行为,它更是一门专业技术。采购人员应熟悉业务,具有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业务素质。具体包括:掌握业务合同的谈判、签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企业采购政策和与采购、采购质量控制有关的书面程序并能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解顾客和供应商的需求,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具有考虑综合成本的头脑,能充分领悟整体供应链的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与采购货品有关的技术、质量等专业知识,包括理化特征、检验和判定质量好坏的标准和方法等。 4.对采购权力进行监督约束,实施网络化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监控措施。监督约束包括两方面:管理者对采购人员的监督和采购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采购环节要形成预防为本、制约到位的监督保障机制。 四、结束语 中国企业与世界优秀企业相比,采购观念和采购管理方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及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转变观念、对组织结构、采购流程进行变革,以外部供应商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方向,与合作伙伴充分沟通、分享信息和成果、逐步实现供应链采购模式,才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增强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2D08,中国采购研究报告,2008 [2]荣晓明:浅谈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管理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关于企业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论集装箱配送工艺流程重点找出科学的流程,分析,并提出疑问,改进
看看以下衔接能不能对你有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确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问题。具体地说,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如下一些:1.配送网络的重构配送网络重构是指采用一个或几个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来服务一组或几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时,当原有的需求模式发生改变或外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引起的需要对配送网络进行的调整。这可能由于现有的几个仓库租赁合同的终止或渠道商的数量发生增减变化等原因引起。2.配送战略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战略也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经典配送战略还是直接运输战略?需要多少个转运点?哪种战略更适合供应链中大多数的节点企业呢?所谓直接转运战略就是指在这个战略中终端渠道由中央仓库供应货物,中央仓库充当供应过程的调节者和来自外部供应商的订货的转运站,而其本身并不保留库存。而经典配送战略则是在中央仓库中保留有库存。直接运输战略,则相对较为简单,它是指把货物直接从供应商运往终端渠道的一种配送战略。3.供应链集成与战略伙伴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动态性以及不同节点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对供应链进行集成是相当困难的。但实践表明,对供应链集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够对节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那么集成供应链的关键是什么呢?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什么信息应该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和作业;在不同节点企业间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可以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等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4.库存控制问题库存控制问题包括:一个终端渠道对某一特定产品应该持有多少库存?终端渠道的订货量是否应该大于、小于或等于需求的预测值?终端渠道应该采用多大的库存周转率?终端渠道的目标在于决定在什么点上再订购一批产品,以及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应订多少产品等。5.产品设计众所周知,有效的产品设计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值得对产品进行设计来减少物流成本或缩短供应链的周期,产品设计是否可以弥补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为了利用新产品设计,对供应链应该做什么样的修改等这些问题就非常重要。6.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7.顾客价值的衡量顾客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其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这一指标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影响来衡量的。最近几年来这个指标已经取代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指标。在不同行业中,是什么因素决定顾客的价值?顾客价值是如何衡量的?在供应链中,信息技术如何用来增强顾客价值?供应链管理如何作用于顾客价值?------------------综合上面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发现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其实施绝非一蹴而就。企业需要有思想准备。具体地说,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网络,这个网络是由不同目标的企业(或企业单位)组成。这意味着要为某个特定企业寻找相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其次,营销实践中的供应与需求往往存在矛盾。困难在于在需求出现之前,制造商必须以某种生产水平进行生产,这意味着制造商必须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第三,供应链系统随时间而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即使能够准确地预测需求(例如供需双方签署长期合作合同),计划过程也需要考虑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季节波动、发展趋势、广告和促销、竞争者的定价策略等因素引起的需求和成本参数的变化。这些随时间而变化的需求和成本参数使确定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变得更加困难。而事实上,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就是使供应链系统运行成本达到最小且满足顾客需求的战略。最后,在一些新兴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无法作出清楚的解释。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许多型号的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产品只有几个月的市场生命,而制造商可能只有一个订单或生产机会。这种情形在当前炙手可热的消费电子领域,比如MP3、DC、DV等产品上表现更为突出。遗憾的是,因为这些产品是新产品,不存在能使制造商对顾客需求作出准确预测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在这些行业中,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眼花缭乱的产品推陈出新,使得准确地预测某一特定产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艰难。进而最终导致众多制造商的价格大战,而价格战不仅降低了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更是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外,在某些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市场,供应链管理可能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在笔记本电脑和喷墨打印机产品市场,很多制造商都走OEM路线或采用相同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相同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行销的竞争、就是成本和服务水平的竞争,而成本和服务水平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总之,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活动,从战略层次到战术层次一直到作业层次。战略层的问题是对公司有着长远影响的决策,包括关于制造工厂和仓库的数量、布局及产能大小以及物料在物流网络中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战术层的决策一般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策略和运输策略等。而在作业层次上,则包括日常活动的决策,如计划、估计备货期、安排运输路线、装运等。报告格式参考:一、论文题目: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关系的探讨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总述)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元,比上年同期下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比上年同期下降,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提纲)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一) 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二) 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三) 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提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设想从五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框架。这五个方面是:(一) 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六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二) 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三) 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四) 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五) 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第四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度效绩进行评价。四、参考资料(略)五、 论文工作计划(略)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一般的买卖关系、竞争关系为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零售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
[摘要]对于产品采购价占销售价60%左右的零售业来说,供应商控制着其绝大多数的价值。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成了零售商的当务之急,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供应商对于零售企业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来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70-03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任何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都不可能与所有的供应商都建立起相同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因此与供应商实施合作关系之前有必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关系管理。
供应商的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要程度、交易金额的大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群体。供应商分类是供应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基础。只有在供应商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本文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它的竞争实力对供应商做了分类,分类矩阵见下图:
上图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它不能对增值作出贡献,它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如下:
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网。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是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重点在降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性。
技术性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
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零售商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影响力的或竞争性胶术性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强调激励机制是在将供应商作为零售商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将供应商看成零售商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对战略伙伴关系加以强化和优化,降低合作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根据我国零售商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比较具有可行性:
(1)价格激励。价格是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供应链利润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由于合作关系管理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各个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伙伴间的利润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运行是否顺畅,所以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过程中,应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综合考虑。均衡调节不同产品利润,使供应商在每一个产品上都能认为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把利润加到一个产品上会给供应商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他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同时,应意识到越低的价格意味着越高的风险,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策略。
(2)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一般地说,一个零售企业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竞争来自于零售企业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激励。零售商将订单下到哪一家企业,下到哪一种行为类型的供应商,这种行为本身对供应商就是一种引导。零售商在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就会引导供应商朝供应链健康发展的轨道发展。所以,订单激励是供应商观察制造商诚信程度的基本依据。
(3)股权激励。即和供应商相互参股、经理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绩效奖励,以此实现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合作和相互监督等目的。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使供应商的主动性提高。另一方面,稳定合作关系。股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可能实力上并不完全对称,但顾及到合作的利益,双方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优惠,使合作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合作成功。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其供应商之间稳定而真实的合作关系,使双方今后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4)淘汰激励。这是一种负面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商应该对其供应商实施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对优秀企业,淘汰弱者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较差者,为避免被淘汰,它必须努力求改进。这对防止短期行为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比较多,包括质量、价格、时间、服务水平等因素。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还包括供应商是否和如何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有的零售商还将零售商必须保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作为考核指标。
另外,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的进行绩效加以衡量: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供应商是否具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和制造商协同研发的意识和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信息的畅通与否对零售业供应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就必须提高双方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已经实施ERP系统,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与供应商系统对接方面尚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实现零售商与其关键供应商系统直接联网,实现信息无缝交换和业务对接,充分加快信息流转,降低商务成本,降低缺货率,有效压缩全程供应链库存,避免消费顾客生意流失。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企业来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供应链协同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EDI数据交换、VMI关键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线,依靠这三个子系统来规范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
(1)EDI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从传统方式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XML、HTML、FTP、MAIL等方式实现。EDI更应视为一种规范与协议:即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其他单据文件协议、补货以及送货协议、结算协议等。EDI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对照系统:主要是提供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编码、规格等编码对照,从而实现供应商、物流商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编码识别。
第二,订单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订单电子化,希望供应商都能使用电子订单系统EOS,而不是传真电话。
第三,结算对账系统:通过对账功能,连锁零售商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在开具增值税票之前保持双方成本价格文件同步的应用软件,每月(周)或者每批次(主要是针对经销方式)由供应商发送一个上一批商品的发货成本、价格的文件给财务中心,或者由财务中心将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通道费用(代销方式)等发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对账成本与对账错误。
第四,ASN(预先发货通知)处理系统:即供应商(或者物流商)根据订单,在商品运输时发送有关货物出发时间、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货物提及、重量、包装类型等信息给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者门店(A供门店),以便于物流部门合理安排接受人员以及仓位。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项针对关键供应商(初步目标30%的供应商)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策略,即供应商依据实际销售以及安全库存的需求,帮助零售商下订单或者补货,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应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如此操作可以降低大幅缩短供应商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的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况,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也可以提前引进、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降低缺货率。
VMI的最终目标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联盟,一起为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以及最低成本而努力,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流和高效的实物流在整个供应的有序流动。VMI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供应商与零售商买卖、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供应与需求一整套流程转变方法的有效途径。
按常规,VMI系统将会把过去4到8周的销售资料(如果供应商特别需要可以分别发送更长时间的销售资料)以及目前的库存资料传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依据其过去的销售以及其在零售商的库存来直接下建议订单。如果遇到换季或者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修改。倘若有紧急订单时,不一定要遵循这一流程,可以采取一定的变通方式,如可以直接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另一个例外的情形是新产品的上市,由于没有过去的销售资料以及当前的库存资料可以供预测分析,所以也是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订货。
零售企业要实施VMI系统必须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作伙伴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如宝洁、可口可乐。
第二,双方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否则直接由供应商产生建议订单将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三,规范守时作业。双方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特别是要求双方守时,否则将在系统中会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员而产生作业延迟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针对关键供应商实行VMI后,能够在降低库存的同时降低缺货率,通过规范操作、缩短物流送货花费的时间,从而对企业间的协同流程有比较大的改善作用。 (3)供应商在线系统SLK。供应商在线系统(Suppiler-LINK)是针对所有供应商,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建立业务协同的供应商,可以通过B/S方式,实现从网上发布的商品信息目录来查询其信息。
零售商可以将其各个门店的商品数据,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让供应商能够通过互联网按权限查询。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而不交互,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现在普遍流行的网站Java技术实现)。
作为供应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商品在商场销售情况如何,供应商在线系统SLK应该能给供应商提供各种销售信息。系统对于商品销售情况是按时间进行分类的,可以以日为单位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查询。在选定的时间分类中又可以以单品和次分类进行查询,分为以下几种:日销售比较、单品日销售查询、供应商的日销售排名、月销售比较、十日销售分析、周销售分析、月销售单品排名、本月品牌日销售排名、月销售品牌销售排名。
目前,国际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我国经济赖以高速成长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内需,作为消费三驾马车之一的零售业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向采购要利润是零售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
[2]余玲莉.协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唐晓波,黄媛媛.SCM协同管理战略及模型评价[J].情报方法,2005,8(21):23-29.
[4]彭建仿.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经济师,2003,9(6):21-23.
[5]任金玉.浅议供应链协同管理[J].企业管理,2005,3(21):123-125.
[6]应可福,薛恒新.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9-11.
[7]Cerveo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4,50(13):133-1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14、XXX物流配送方案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