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收集要注意什么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2.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 3.中国的文化常识有什么 1.【四大名酒】 贵州茅台酒(酱香型)、山西汾酒(清香型)、四川泸州老窖(浓香型)、陕西西凤酒(兼香型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8.【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9.【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10.【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2.【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3.【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4.【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5.【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6.【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7.【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8.【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9.【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20.【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1.【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2.【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3.【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4.【四大戏剧】 关汉卿(元)《窦娥冤》、王实甫(元)《西厢记》、汤显祖(明)《牡丹亭》、洪升(清)《长生殿》 2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6.【五彩】 青、黄、赤、白、黑 27.【五音】 宫、商、角、徵、羽 28.【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9.【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30.【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31.【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3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8.【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40.【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3.【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4.【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45.【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46.【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蓬莱阁(山东烟台) 47.【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48.【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49.【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 4.必备的美国文化常识有哪些 熔炉---The Melting Pot 美国的别称。 因为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融合组成的国度。这些移民说的英语不像英国人的英语那样具有较强的阶层性与地域多样性。 他们形成了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礼节;城乡居民的差别也不像其他国家的那样明显。 美国社会虽然竞争性强,且存在着种族歧视,但它在同化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方面又表现出相当大的弹性与包容性。 因而,形成了全新的整体文化与共同的民族意识,使美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美国人的人生观是基于个人奋斗、自我管束与竞争精神之上的。 雅皮士与雅非士---Yuppies and Yuffies 雅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 。 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 他们的年薪很高。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满志,恃才傲物,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 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 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 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山姆大叔-Uncle Sam 它是美国的绰号与象征。 山姆大叔的英文为Uncle Sam,缩写是U。 S。 正好与美国的英文缩写相同。但它怎样成为美国的绰号和象征的呢?普遍的说法是: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美国特罗城有一个专门供应军用牛肉的商人(也有的说是军事订货的官员)名叫山姆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1776—1854),人们平时都叫他山姆大叔(Uncle Sam)。 美国 *** 收购他的牛肉箱上都盖U。S。 字样。人们遂开玩笑说这些盖有U。 S。字样的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 后来“ 山姆大叔”便成了美国的绰号。19世纪30年代,美国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留有山羊胡子的瘦长老人,帽子和裤子都有星条旗的标志。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黑色”这一词,源出耶稣殉难日(Good Friday)。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因这天是星期五,故称股票市场的“黑色星期五”。 10月19日纽约股市的股票指数普遍大幅度下降,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引发经济大萧条的股票暴跌纪录。这天开市不久,即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纽约股市创下了破纪录的股市交易 6043亿股,使得美国几家大公司损失惨重,上市的5000家公司的整个股票价值,一天中就折损了5000亿美元。 股值暴跌迅速度卷世界各地大金融市场,引起了西方的极大恐慌,这次股票暴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股市最糟的一次,也是华尔街有史以来下跌幅度最剧烈的一次。 5.文学小常识 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 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 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 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6.昆仑文化小常识:什么是中华昆仑文化 中华昆仑文化是以中国西部青海省境内的昆仑山为主脉,横贯 *** 的北东部、新疆南部的山脉以及连绵甘青交界的祁连山为支脉的广大昆仑山系、盆地、谷地为地理平台,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青海湖、湟水河、昆仑山天池、德令哈褡裢湖、孟达天池、 *** 的纳木措、新疆的天池等湖泊为底蕴,以九天、西天、昊天为天域机枢,以人类的诞生、发展、归宿为生命原理,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昆仑神话为核心内容,并以古易为哲学理论且涵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的文化大系。 昆仑文化的基本内容昆仑文化是一个文化大系,其内容广泛而又独特,主要是:九天玄女、玄龙(伏羲)创演的古易理论;九天玄女留传给后世的三部经典:《一代天尊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一代天尊九天玄女救世真经》、《一代天尊九天玄女至理通明真经》;昆仑神话系列——反映以生命起源、人类形成、发展和生命归宿为特征的九天玄女(女娲)、西王母神话,反映以开天辟地、创世为特征的盘古神话,反映以天国神奇故事和天道阴阳平衡理论为特征的天仙神话,反映以开拓创新为特征的玄龙(伏羲)神话,反映以为统一而战和治理、发展社会为特征的炎黄神话,反映以向更高文明过渡为特征的颛顼、帝喾神话,反映自然、地理、动物、人神状态、活动为特征的百科志《山海经》,除此以外,后来融进的作为以修行成佛为特征的佛教文化;作为以老子的《道德经》为基本理论,以修炼成仙为特征的道教文化;反映以生产生活为特征的民俗文化;反映以天人感应、打开中脉、健身强体、提高生命能量为锻炼方法的昆仑瑜珈等。昆仑文化中的主体人物在昆仑神话和昆仑文化中,有一个庞大的人物系谱,其核心统领人物是九天玄女、西王母、玄龙(伏羲),其次是盘古、太元玉女(妈祖)、炎帝、黄帝、天皇、地皇、人皇、颛顼、帝喾等,另外,还有后羿、嫦娥、大梵天、地母、斗姆、大日、至尊人格首神、大黑天、黑天王等。 昆仑文化是民族瑰宝和民族之魂昆仑文化虽不是历史,却是历史的折射和原始记录,昆仑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与人类的诞生和发展是同步的,因而是始古文化、远古文化、元源文化、龙头文化。昆仑文化的内涵丰富广博,且与天道、地道、人道以及人们的情操、人生理念、精神品格相一致;与中华高尚的道德、民族的福祉、国家的命运、兴盛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昆仑文化反映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谐吉祥的主题,积极进取,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提倡敬天法地、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信谦逊;主持正义、正直、公正、救人危难、鞭挞自私、阴险、贪婪、奸恶,因而是民族瑰宝和民族之魂。
记叙文:学校夏季运动会的最后一天,很多班级都被淘汰出局了,但是对于三班和四班的同学们来说,还要经过最后的考验,因为他们是两支最强的队伍,在前几天的比赛中,他们的成绩是5:5平,而今天的最后一个项目“山羊过独木桥”,将决定谁是最后的冠军。最后的较量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两队派出的队员,也将是本届运动会最大的看点:三班的韩大三 vs 四班的郭小四。三班的队长韩大三,平时就是一个体育健将,虽然他最钟爱的体育项目是赛车,但是在这次运动会上,三班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都是因为他在很多项目中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他也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偶像,比如在那次自行车比赛中,他在第一个越过终点之后,双手脱把,回眸一笑,引起了看台上女生们的一片尖叫,虽然最后因为自行车轧到了跑道上的矿泉水瓶,摔得很难看,但丝毫都不能遮挡他身上的光环。而四班的郭小四平时不大怎么爱运动,长得瘦瘦小小的。四班之所以派出他来参加最后这场比赛,是因为四班的队员在前几天的比赛中全都受伤了,本来最有实力的队长李大嘴,在前两天的自行车比赛中因为没踩住刹车,在五班队长韩大三摔倒后,以180迈的速度跟着撞了过去,整个人被甩到了操场墙外的马路上,现在还躺在医院里。而现在,全班胜利的希望就寄托在郭小四身上。临近中午,烈日当头,操场上一点风也没有,只有一阵阵汗水的味道。比赛使用的独木桥就搭在操场的中央,在烈日的照射下,发着耀眼的白光。两个人上场了,一左一右,朝着中间的独木桥缓缓走去,看台上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俩人越走越近,直到独木桥的两端,停了下来,这时候看台上也突然安静下来,就像一切都静止了,而平时觉着不大的操场,在烈日的照射下也显得格外的空旷,远远看去,两人就像两个小点,中间划着一条细细的直线。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两人上了独木桥,看台上又一次沸腾起来,呐喊声尖叫声连成一片。而独木桥上的两个人,却显得格外沉着,两个人各自站在桥的两端,一动不动,凝视着对方,似乎在寻找着对方的破绽。此时,看台上也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两个人接下来的生死搏斗。一分钟过去了,俩人还是一动不动。(河北培训网整理)五分钟过去了,俩人依然一动不动,只是死死盯着对方。此时已接近中午,看台上有些同学开始变得躁动起来,而两个人还是一动不动,一些没有耐心的同学开始起哄了。就在这时,只听韩大三低声说:“你自己跳下去吧,这样是不会有结果的。”郭小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就这么看重输赢么?”韩大三没有想到郭小四会这么问,愣了一下,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此时突然他从郭小四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这个东西通过目光传到了他的眼睛里,变成一滴眼泪,流过他的脸颊,到了他的嘴里,有一点咸,更多的是清凉。他刚要开口,只听郭小四接着说:“我跳,你会跟我一起跳么?”韩大三沉默了一会儿,原本刚毅的目光突然变得那么温柔,说:“我们都不跳。”说完朝着郭小四的方向跑了过去,紧紧的抱住了他。他也抱住了他。看台上又一次变得安静下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安静。就这样他们拥抱了很久,只见韩大三轻轻将郭小四抱起,转了一下身子,俩人原本的位置就调换了过来。韩大三松开双臂,轻轻的说:“你先过。”“还是你先过。”“你先过。”“我们一起过。”然后俩人就朝着独木桥的另一头走了过去。看台上再次沸腾起来,异口同声地喊“一起过!一起过!”“安静!”突然大喇叭里传出了一声怒喝,说话的是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的校长,对于刚才的比赛,他似乎显得有点激动,他继续高声喝道:“我宣布刚才的比赛无效,独木桥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这事关运动会的严肃性,以及学校的荣誉问题,比赛重新进行!你们俩……哎,刚才那两位同学……哎……你们俩个我回来!!!”校长的话还没说完,只见俩人手牵手消失在操场的尽头……议论文:雄鹰展翅高飞,广阔的天空包容了他的不羁,也为自己增添了份壮阔;鱼儿畅快遨游,无际的大海容许了他的活跃,也为自己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在这个处处都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同样可以去尝试双赢,用双赢化解竞争的锋芒,用智慧赢得双方的成功。有一个游戏叫“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让两个人从独木桥的两边同时上桥,等走到在桥中间时,两人之中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一次运动会上,却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互相抱住,然后转身,双双通过。这本是件值得惊讶与欣喜的事,学生们的智慧让他们懂得了双赢,取得了双面的胜利。可是裁判却认为两人的作法不符合规则,是作弊行为。规则的设定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社会更有条理,但在这样一个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很多规则都不应该一成不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难道竞争就意味着敌对,拼比就意味着打压?如果合作能够带来双赢,那我们又为何非得一成不变的遵守着前代的规则,拘束了自己更加杰出的创意?如果双赢能够让敌对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那我们又为何不能用合作的智慧与对方微笑竞争?就像古时候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身为大将军的廉颇瞧不起只会说几句文绉绉的话的文臣蔺相如,便屡次对其出言不逊。可蔺相如却总能拿出自己的君子之度,不与廉颇计较。还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令廉颇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向他“负荆请罪”,最后传出“将相和”的美谈佳话。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文武大臣也能和睦相处,尽心尽力地辅佐帝王管理国家,最后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难道这不是两人互相合作取得的双赢局面?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让我们享受双赢带来的成就,探索合作的智慧。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排斥,微笑竞争,合作同行!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摘 要:根据三峡考古中发现的巴文化遗存、遗物资料,论述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关系,并强调加强二者结合的研究,以及考古学在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等。关键词:三峡; 考古; 巴文化始于本世纪初的三峡考古,发现和发掘了大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遗物,从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到“长阳人”,再到新石器时代及进入阶级社会后,不同时代都发现了不同的文化遗存和遗物。在这些文化遗存、遗物中,有不少内容与巴文化有关(或者说带有巴文化因素)。从已有的考古资料获悉,三峡地区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动物化石和人骨、牙齿等标本,我们不敢妄加断定它就是巴文化的始祖或源头,或与巴文化有直接关系,但它说明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或早期人科)在三峡活动则是无疑的。同时,根据学术界多年来对巴文化的研究,巴文化有诸多问题(如起源问题等),尚存在争议。那么,我们对三峡新石器时代以前的遗存、遗物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与巴文化究竟有无关系,或许能对巴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予以澄清。到了新石器时代,从三峡地区目前发现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看,不仅它们自身有一定的因袭、继承关系,而且更与巴文化的关系密切。我们以这几种文化的个性特征(质地、颜色、形状、纹饰等)看,不但这几种文化之间有诸多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成分,而且与后来夏商时期被人们所公认的巴文化遗存、遗物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比如,圜底器类,早在距今7000多年以前的城背溪文化时期就普遍流行了,在宜昌路家河遗址堆积层中出土圜底器多达上千件,这类器物在后来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直到商周的巴文化遗址中都沿袭了下来,以致于圜底器夏商时期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又如,尖底器类,在鄂西的大溪文化中就有发现,后到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存中,也常出现这类器物。在枝江关庙山、宜昌清水滩等大溪文化遗存中都出土有尖底器,在相当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宜都红花套、宜昌中堡岛、白庙等遗址堆积层中,也出土有尖底器。到夏商时期,这类底器在巴人遗存中更是比比皆是,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到了夏商时期,三峡地区的巴文化遗存、遗物就更多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川东的涪陵小田溪、陈家坝子,忠县洽甘井沟,巫山大昌坝、双堰塘、江东嘴、云阳李家坝等;鄂西有秭归鲢鱼山、朝天嘴、杨泗庙、宜昌路家河、中堡岛、三斗坪、前坪、白庙子、下岸溪、葛洲坝、江南的望洲坪、宜都的红花套、毛溪套、向家沱、石板巷子、长阳的香炉石……等,其中,仅在鄂西地区就达数十处之多。在相邻地区的湖南石门、桑植、澧县、泸溪、麻阳、龙山、辰溪、岳阳等地,均发现这类遗存。在这些遗存中,遗物以石器、陶器为主,石器有石片、石锛、石凿、石斧、石镟等,常见的石片可能用于宰、割、剥皮或刮鱼鳞等,陶器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器形主要有圜底器、灯座形器、尖底器、三足器等,如:圜底釜、平底罐、鼓肩罐、圈足豆、细长柄豆、花边口沿口器、尖底杯、三足规鬲、三足禾皿、鸟首形器把、大口尊、器盖、器座等。陶器的纹饰主要有绳纹、弦纹、方格纹、蓝纹、划纺、米粒状纹、太阳纹、贝纹、S形纹、云雷纹、泥饼纹、焦叶纹等。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存遗物的这些特点与前面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特点有不少相似之处是不言而喻的。说明三峡地区的不少原始文化遗存遗物与夏商及其以后一段时间的巴人遗存遗物,是一个不同时期自身发展先后的继承和递变关系,夏商时代的巴人文化遗存是由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存直接发展而来的。巴被秦灭以后,巴人后裔土家族也继承了不少前人的文化因子,在其器物上保留了不少前人的文化特点。例如,至今三峡地区仍能找到土家族(目前已不仅限于土家族了)使用的圜底罐(民间俗称鼎罐或鼎锅),笔者认为这很可能与新石器时代的圜底器有关。可见,三峡地区具有独立地方特点的属于巴文化范畴的考古学文化,至少始于七、八千年前的城背溪文化,以后一直沿袭下来,并发展为以后的土家物质文化所继承,由此亦可见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巴人历史之悠久。通过考古工作,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的考古发现与发掘,我们在前述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中就找到了巴文化的物质文化因素,而在此之前(即新石器时代以前)的三峡考古学文化中是否存在巴文化的因素,目前尚不敢作肯定的回答,有待于以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但至少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一支巴人在三峡地区活动着,并创造了拥有其自身文化特点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则是有根据的。这相对于过去不少人认为巴人主要在夏商或战国秦汉时期才在三峡频繁出现的时间观点已大大提前。在三峡地区出土的巴文化遗存遗物中,表现巴文化与楚文化交融的遗物亦不少,如在湖北巴东西瀼口、官渡口等地的战国墓遗存中,或者巴式柳叶剑、钺与楚文化的鼎、敦、壶共出一墓,或者巴墓与楚墓共处一墓地,月其中有的陶器组合是楚族的礼器组合。M8出土有巴人的柳叶形剑和楚人的鸟嘴状戈。80年代,在秭归清理的两座墓中,都是巴人的虎钮钅享于、雨钟、铜征、柳叶剑和楚式陶鼎、敦壶及铜剑、铜刻刀同出。在重庆涪陵小田溪的巴人墓葬里出土的成套编钟,是仿楚式编钟铸造的。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开县余家坝墓地试掘一座墓里,随葬品有巴式铜鍪和全套的巴式青铜兵器,也有带楚文化风格的陶豆,这是川东地区继涪陵小田溪之后又一处重要的巴人墓地。在同年试掘的云阳李家坝遗址,在其I区的“春秋时代地层中出有楚式鬲和矮巴豆”,其Ⅱ区“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一处最大巴人墓葬群”。这些巴、楚遗物同出于一个遗址或墓葬的现象,反映了两个民族文化交往和两种文化的交流,这对研究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在三峡地区,巴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其它文化也多有交流,如在三峡出土的鼓腹罐、三足鬶、盉、大口尊等,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纹饰特点,都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有相似之处,正是两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巴人和巴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落户于三峡,是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习惯、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的。首先是因为三峡丰富的水和渔猎资源给他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巴人早期居住的特点是濒水而居,以鱼类为主要生活来源,故在选举首领时,也是以浮舟、掷剑的水平高低来决定其当选与否,可见巴人与水、与鱼、与船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正因为如此,巴人才在三峡地区定居了下来。同时,也正因为三峡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才给这里的交通航运事业创造了条件,也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其次,巴人强悍的民族性格和勇武的精神情操也是其能够留守的重要因素。在三峡出土的兵器不少,如戈、矛、剑、钺等,反映了巴人强悍、劲勇的民族精神。同时,三峡还出土了不少钅享于,编钟等乐器,又反映出巴人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艺术修养。在这种精神作用下,巴人濒水而居,据险守关,在这里开发、进取、发展,从而长期稳居于此,巴文化也因此在这里源远流长。总之,我们应重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结合,这不仅对早期巴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巴文化及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都有作用,而且对后来的土家文化研究也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研究土家文化,就必须研究巴文化,而研究巴文化,又不得不研究其源头,深究其源头,又不得不与考古学发生联系。所以,考古学将在巴文化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字数:3558字
四川广汉有一个地方,一经出世便引起世界瞩目,这就是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
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那这个神秘的“堆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1、在这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黄金制品,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一张独特的金面具。这件黄金面具出土于新发现的5号坑中。
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所发现半张面具推测,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g,这半张面具十分震撼,它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
三星堆遗址的5号坑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是所有坑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这次备受关注的金面具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副领队、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于孟洲介绍:
“其实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只知道它是金箔片,因为它褶皱的非常厉害,而且它原本是翻过来放着的,然后除了它之外,旁边还有几片也是比较大的。”
金箔片上都压着东西,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将其轮廓清理出来后,才发现这块金箔片体量最大。
带着种种疑问和悬念,这块最大的金箔片被带到了文保修复实验室。
粘裹着的土和附着物取掉后,金箔片被一点点展开,再经过清洗,金面具的形象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在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的发掘中,曾经就出土了6件金面具,但在五号坑最新出土的这个金面具,却显得格外厚重,而且与众不同。
2、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可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诸多谜题中,最难解的一个。每次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对,很多人都会心生恍惚。面前的种种,究竟是我们自己的历历过往,还是另一个世界投下的影子?的确,它们实在和我们太不一样了。青铜铸就的这些人像,有着突出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无论是圆顶、平顶还是佩戴金面,看起来都散发着神秘的气质。
它们的面目如此,身形又是什么样子?高达米的青铜大立人,给出了一种答案的可能。在这里,“大”从来不是一种想象。青铜面具宽可达米,青铜神树更高达米。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小”也能被处理得如此游刃有余。直径仅厘米的金杖上,鸟飞鱼游,宛然在目。
3、古蜀先民上千年间的生活点滴,在光阴的变换中,铺陈成了大地里错落的印记。昔日的一切恢弘与微末,都成为了它迷人魅力的一部分。在形容这种独特的美时,我们的语言可能是匮乏的,光怪陆离、奇异诡谲……比起这样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词语的分量似乎都轻了!
正如康辉在《主播说联播》中说道:
三星堆考古成果对外发布。有人说,打开“盲盒”之后感受到的是震撼和惊艳。而我想说的是,这也再次告诉世人:中华文明灿烂辉煌、源远流长。都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实这本身也是我们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今天是春分,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做更好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
“事实上,即便已经有了这么多震惊世界的发现,人们对于三星堆文化的讨论依旧不绝于耳,也还有很多谜题等待破解。或许会为我们审示古蜀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又或许会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文化 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 传统文化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保护文化遗产 高中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蕴藏着人们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夏、周、商三代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农耕文化,许多古人的遗址等等。历史也是民族赖以认同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基础,历史需要我们肩并肩去守护它!
回首历史,中华文明的拓展,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这些我们中国历代走过的旅程仿佛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不过在这些我国古代繁荣景象的背后曾不知有多少惨不忍睹的事件在上演:黄河流域中为了争夺土地、财务,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秦始皇期间,滥用民力,使民不聊生,秦二世即位后,更加昏庸,最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商鞅变法,却遭酷刑而死……
历史是如此的深重,历史是如此的灿烂。脚下的每一步路,似乎都成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在现代,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遗产少之又少,如果我们现在还不保护它们,那我们中华儿女岂不是太对不起以前的辛苦劳动者了吗?古老的中华民族,面对头顶上的那片天空,迷惑,畏惧,无奈而又向往。谁会想到千百年后的文化遗产,会成为中华儿女探索的终点呢?
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多关注我国的民俗传统,积极投入到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华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发扬!
遗产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耀眼明珠,我们绝不能让它停留在现在,停留在历史上。让文化遗产成为一幅壮美的画卷,一如谱写在旷野的诗篇!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2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些文化遗产。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3
首先,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价值无可估量。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曾在90年代,有人提出过,“卖几件文物来盖博物馆”。当时,有人大代表针对文物工作的窘境,提出“卖它一个兵马俑如何”的动议。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表现,博物馆就是为了更加良好的保护文物而兴建的,如果,出卖了文物,来盖博物馆,那这博物馆本身就一直悲哀和耻辱。秦始皇兵马俑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单纯因为其数量众多,就起了“倒卖几个又如何”的愚蠢无知的念头。破坏了这个完整的整体,于心何忍呢?在物质社会中,也同样不能将“卖”字作为文物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是先民们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文物的特殊性在于其不能再生。我们固然听说过像梵高、毕加索画作等艺术奇葩在国与国之间拍卖过,但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沦落到拍卖场上的,至于拍卖珍藏了几个世纪的顶尖的馆藏文化则更是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整个民族的历史财富出卖。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兵马俑定位价格,这是无价之宝。
在20--年,“陕西旅游”上市以8000万股“卖”掉兵马俑再次引发争议。按照陕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初设想,“兵马俑”的上市借鉴的是“黄山旅游”的模式,将门票经营权通过租赁等方式进入股份公司,进而上市融资。其中目的是开发旅游,资金重组,但要强调的是文物有没有经营权,文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能否分离?这才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所在。公司负责人一再强调不是“卖文物”,而是“卖门票”,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文物。目前,这种“卖兵马俑”的方式,仍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当文物变为买卖的`媒介时,是否就降低了自身的品格呢?靠着祖宗的宝藏,来融资上市是否不够尊重历史呢?似乎这都是我们有待解决的观念谜题。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4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 起源和发展 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 故事 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5
历史悠悠,我品古代风味;文化绵绵,我读千秋万载,中华五千年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淘洗了不尽的文化遗产。
----题记
你,就是一道辉煌的历史文明。
你,兵马桶,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练,但你们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土泥,重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用 泥塑 的身躯震惊着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向世界诠释着生命与永恒的定义……
你,碉楼,经过风风雨雨,千磨万击,但你们毅然地耸立着,你们各具风韵,每一位都古色古香,气势磅礴,你们融合外国建筑艺术的精华,造型独特,独树一帜。你们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印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着交流与艺术的风采……
你,长城,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你坚毅不倒地耸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你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哪能掩藏住你内里丰富的历史沉淀,又怎能否定你曾经的璀璨多彩?你雄伟的气魄惊叹着全世界,向全世界诉说着辉煌与不朽的故事……
五千年里中华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你曾经的辉煌,梢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走你不朽的文化,因为:消失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退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永远昭示着历史的文化丰碑,永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成和民族精神。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后记
保护文化遗产高中作文相关 文章 :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800字
★ 保护文化遗产的作文
★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
★ 文化遗产的保护优秀作文示例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高中作文
★ 高中保护传统文化随笔作文
★ 描写中国文化遗产的作文
★ 关于文化遗产作文范文十篇
★ 文化遗产保护作文
这个还挺难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马俑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的一位农民在骊山脚下打井。在挖土过程中,竟挖出了一颗陶土烧制的人头!这颗人头涂有鲜艳的颜料,栩栩如生。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发现了,它就是秦始皇兵马俑。
随着对这一古迹的开挖,它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原来这里的地下,埋藏着排列有序的一支军队!当然,这支军队并不是活人,而是用陶土制成的。装备这支队伍的,是各式各样的兵器和制作精美的铜马车。今人更为惊奇的是,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是按1:1的比例制作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也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学家的认证,这些兵马俑应该是在公元前3世纪烧制的,距今已有20xx多年了。
考古工作到现在发掘出了四个坑,其中1号坑最大,也是最早发现的那一个。它里面有11条坑道,步兵陶俑四人一排。总共有3200个,而且每个士兵的面部表情都各不相同。2号坑里埋藏的是马车和骑兵;3号坑内是指挥部,有68个军官;4号坑只是一个坑,什么也没有。
目前,兵马俑已部分向游客开放,发掘工作也仍在进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秦兵马俑观光游玩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姓段,大家可以叫我段导。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第八奇迹,它是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南一公里处发现的。已发掘出陶制武士800多个,木质战车18两,陶制战马100多匹,这些兵马俑威风凛凛,排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情况以及古代战争的阵法。一号坑内,车、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二号坑内主要是车兵,也有骑兵、步兵,形成车、骑、步兵联队。三号坑内出土了一辆鬃漆彩绘华盖战车,两侧有仪仗队。兵马俑向人们展现了二千多年前壮阔的军容阵势。
现在,我们来到坑内再仔细看。先看陶马,高米,长2米,体型健硕,肌肉丰满,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奔驰战场的骏马。再看骑兵俑,一手执缰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准备随时上马厮杀。这些兵佣各个传神,栩栩如生。
谢谢大家今天来此一游,剩下的时间请大家自由观赏,记住不要乱扔垃圾、纸屑等,我们一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
想到要去举世文明的秦始皇兵马俑,我真是万分的激动,难得的起了一个大早,吃完了早饭就催着妈妈快点走。
据说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公里处,
旅游车载着我们大概走了2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园林门前,里面绿树成荫,花草丛生,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大约走了2公里路,才来到了三所巨型房子跟前,神秘而壮观的兵马俑就在里面,我的心按捺不住的咚咚跳着。
妈妈为了让我能更好的参观兵马俑坑专门给我请了一个导游姐姐,跟着她我知道了兵马俑是由3个坑组成的,每一所大房子里都有一个坑。一号坑最大,里面的兵马俑最多,也最为壮观,来参观的游客也最多。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所有的兵马俑都如同真人一般高大,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千奇百态,栩栩如生。难怪好多老外看了都连连惊叹,我们的国宝真了不起!
参观结束后,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那些生动伟大的兵马俑们,也感叹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今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这是妈妈此次旅行中最期待的景点,我也同样很好奇。很想知道几千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
我们走进了这里的介绍博物馆,我们首先看见了两辆马车,第一辆是站着驾驶的,第二辆是坐着驾驶的;一个是方的,一个是圆的。他们都是给秦始皇坐的。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当时的工具和武器,都是迷你的!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号坑;我们一进去,就看见一大半的兵马俑都被挖出来了,但是他们身上都没有颜色,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没有那么的好,不能保存他们身上的颜色。接着,我们来到了二号坑;里面的兵马俑都还没有挖,据说里面是当时的特种兵,因为发现了车马和兵器。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号坑那里只挖了一点,所以不好看。
然后我和哥哥买了兵马俑里的土做出来的小人。我买的是文官,哥哥买的是武官!我们打算拿回去好好收藏它。
一天的旅程结束了,真是一个好景点!
暑假,妈妈带我去西安旅游。我们去了华山、回民街、华清池……我最喜欢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一早起来,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历史博物馆。妈妈请了一个导游,给我们详细讲解。
先来到一号坑。一走进去,我就看到了一个拱形大厅。坑里的兵马俑很整齐,就像一个方阵。导游说:“这地方本来是一块田,因为种不出来农作物,就有人一直往下挖井,结果却挖到了兵马俑。”一号坑最多的俑,是武士俑。这些俑身高差不多一米八,千姿百态,有的像正在准备战斗,有的像是在思念家乡。
再到二号坑。这儿都是马或骑兵俑。战马栩栩如生,好像正在狂奔,战士们骑在马上向着远方冲锋。
来到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都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昂首挺胸,好像经战多年,区区战斗小事一桩。
你们喜欢兵马俑吗?去西安看看吧!
昨天,我们来到了西安,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为秦人所造,目前挖掘出了三个点:最大的一号坑,二号坑和最小的三号坑。前来参观兵马俑的人真多!虽然已经临近中午,但景区内外依然人流如潮,"后浪"拼命地推着“前浪”往前挤,好像生怕自己挤不进去似的。算啦,还是不和"浪儿"们挤了,安安静静地排队吧。
我们这三朵"小浪"被别的"浪"挤来挤去,终于被挤到了大门口。兵马俑坑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怀着满心疑问走进了大门。哇!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辽阔巨大的一个大坑。坑中整整齐齐地码着一队陶土做的兵马俑,他们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笔直地站着;有的半跪着;还有一些马儿整齐地立着,放眼望去,没两个兵马俑长得一模一样。他们被雕刻的栩栩如生。细细的头发,铠甲上的鳞片,手上的的指纹都被雕了出来,仿佛他们是一队身穿陶土铠甲的士兵,随时都可能冲锋战场。
现在这些完好无缺的兵马俑,都是在这儿工作的员工们用兵马俑的碎片一点点拼成的。在我们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给他们点个赞吧!
8月10日,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兵马俑一号坑。据说,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站在一号坑前,只见坑内排列着许多穿着战袍的兵马俑,他们是战士俑和步兵俑。每个俑的神情都不相同,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了20xx多年前秦朝的士兵,他们正在操练、拼杀。
走过1号坑,我们来到了2号坑。2号坑最为壮观,不仅有战士俑和步兵俑,还有骑兵俑、射手俑和将军俑。我发现了有些土是黑色的,象是被烧过的痕迹,据说这是被西楚霸王项羽烧的,项羽的军队还夺走了兵马俑手上的武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3号坑。3号坑曾出土过彩陶俑,但一接触空气就被氧化了,颜色马上消失了。所以,3号坑就停止了挖掘,大部分兵马俑都还在地底下。这里几年前还发生过一真实的故事,有个外国人装成兵马俑的模样,趁大家不注意,跳进了坑里和兵马俑站在一起,因为他装得太像了,4名警察花了2个多小时,最后把每个兵马俑的腿都拍了一遍才把他找出。
兵马俑参观结束了,我想我以后会去了解更多的关于秦朝的事物。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去参观了——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雄伟壮观的1号坑,最深的2号坑,还没发掘的3号坑。
我们去1号坑,它是三个坑里兵马俑最多,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听导游说,所有的兵马俑挖出的时候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这是因为拜大家心目中的战士---项羽所赐。他先把秦始皇兵马俑手中所拿的兵器、武器……全部拿走,再让小将们把所有的兵马俑捣碎,走后用一把火烧了秦王陵。导游还跟我们说,每一个兵马俑的高度至少有一米八厘米高,而且每一个兵马俑的神态表情大小和动作完全各不相同,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听了大吃一惊,我还仔细观察了一下导游说的是真的。
我还发现每一个兵马俑的发髻高高的,连每个头发丝都刻得精细,真是栩栩如生。
我们去了三号坑。慢慢地走就走到了出口,导游跟我说:“只要认真学习,下一个考古学家,说不定就是你了”。
提起长安,人们不禁会想到秦始皇的阿房宫,杨贵妃的华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据记载,秦始皇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跟着导游,我们一起进入大厅,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空中弥漫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气息。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我们来到1号俑坑时,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当我轻轻地走近他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当我闭上双眼,好像看到了他们驰骋沙场,英勇奋战的身姿。那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一个个骑士俑,骏马上长枪飞舞,寒光闪闪,英勇杀敌……一种豪迈的感情油然而生。
在展厅,我看到了五花八门的秦国兵器,虽年代久远,依然锋利无比。最珍贵的铜马车,通体用青铜铸造,车身有精美的图案,尽显秦始皇当年驾车风采。
这次秦始皇兵马俑之旅,我不仅领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宏伟气势,了解了超群的制陶工艺,还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要保护这些艺术品,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它、了解它!
兵马俑位于西安市,在秦始皇陵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善,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是一支威武之师,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共分成三个坑,其中号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造型,运用了模,塑,捏,推,贴,刻,画等七种传统的泥塑技法。把体,量,形,神,色,质等基本要素表现的淋漓尽致。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体态丰盈,生动逼真,而且身上各部分都涂上不同色彩,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秦始皇兵马俑不但闻名于中国,而且在世界也举世无双。看到这些我们不经会问:在当时的年代,这些兵马俑到底是怎样完成的呢?我们真是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呀!
一想到要去兵马俑,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我就激动万分。一大早就起来了,飞快地吃完早餐就出发了。
爸爸公司的司机开车送我们去的,路上大约一小时左右。路上,我一直在纳闷,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美称的.兵马俑,会有着怎样的神奇?可,一进大门,我就被它的壮观惊呆了:威武的秦始皇塑像就站在面前,让站在他面前的人显得特别的渺小。
兵马俑是建在骊山山脚下的, 骊 是西北的一种个儿不大,跑的却非常快的马。我们首先进入了展厅,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展出的一种马车,那种马车说是官员的家眷乘坐的,马车里面冬暖夏凉,是最早的空调。哦,这里的马差不多都是当时真马的一半大小。
然后我们来到一号坑,壮观的兵马俑马上映入我的眼帘,坑里的兵马俑形态无一相同:有的眺望远方,似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不知能否和亲人见面;有的在低首沉思,似乎在思索一条策略能够万无一失,打败敌人;有的握紧拳头,等着出征的号声,等着为国效力!走近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微弱的呼吸声。
哈哈!我们又见面了!大家知道秦始皇兵马俑么?我今天讲的就跟这有关,就是《从秦始皇兵马俑看秦代的陶塑艺术》。
对了,你们知道陶器是什么吗?陶器就是用有粘性的土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用700、800度的火烧,就做成陶器了。
而秦始皇兵马俑则是世界第8大奇迹,大约有1000万人。英国总统也曾经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大埃及。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科学家发现,兵马俑有三个坑。一号坑面积最大,二号坑小一点,三号坑当然就更小一点了!
秦俑的一兵一马都雕刻得精致入微,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军左俑、军右俑、御手俑……
先来讲讲将军俑。将军俑人数最少,但级别也最高,头上带着辑,头发是刻花的,身上穿着非常硬的铠甲,前身长,后身短,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子高而挺,显得非常神奇。
再说说兵左俑、兵右俑。兵左俑负责左手拿长矛,右手扶车;兵右俑左手拿长矛,右手扶车。
怎么样,我介绍的不错吧?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些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那么有趣?那么好玩?还要吧照片拍下来做成游学纪念,保存在家里。
前几年,爸爸带我去西安,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非常雄伟、壮观。走进室内,眼前的坑里有几百个兵车佣,有的抬着袋子,有的赶着牲口,有的推着车,有的在修建楼房,每一个士兵,每一匹马,每一辆车都栩栩如生。
其中将军俑最引人注目,他体格健壮,身材高大,双眼炯炯有神,身披战袍,
一副身经百战的姿态。跪射佣是保存最完整的陶佣,是秦兵马俑的代表。广场上比室内还要热闹,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还有小鸟和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有的人在坐观光车看风景,有的人在悠闲地散步,有的人在玩游戏,有的人在运动,可热闹了,我也在里面游玩,看看那高高的天空,美丽的花朵,高大的树,快乐的鸟儿和那些在公园里游玩的人,真壮观呀!
过了一会儿儿,我们就回去了,回家后,我还想兵马俑的壮观景象,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建议大家以后要去看看秦始皇兵马俑。
今天天灰蒙蒙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去省博物馆参观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作文400字。 进了博物馆,哇!一辆庞大的战车仿制品呈现在我们眼前。
来到了三楼,先参观了西展厅。展厅里的兵马俑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形状不一,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威武不屈。
兵马俑的千人千面展显了我们的祖先的智慧。而头发与胡须的丰富变化,是秦代雕塑艺术家们根据现实生活进行概括提炼而来的,通过适当的艺术夸张,赋予了人物多姿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服饰之美表现秦兵马俑的特征。秦俑的彩绘十分丰富多彩,总体上来讲就是大红大绿的。
然后我看到了青铜长剑和铜戈,矛,戟,铍,殳,钺(属于长兵器),剑,金钩(属于短兵器),年代虽已久,物虽已旧,但保存完整无损。在这些青铜兵器的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层,它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这是世界冶金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啊!
参观完后,使我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古老的文化,有许多的名胜古迹能让外国人连声称赞!这就更激发我去西安看兵马俑激情了!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安旅游。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十三朝古都,有许多历史古迹。其中,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许多外国元首来访问中国,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厅,我立即被里面恢宏的气势给震撼了,只见地下4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他们一个个威武雄壮,器宇轩昂,就像整装待发的战士,正准备上战场呢!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走近一看,兵俑身高在1米8到2米左右,全身呈古铜色。他们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有的拿着弩,有的举着枪、有的持着剑,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太逼真了。再看那一匹匹陶马,有的4匹一组,拖着木质马车,有的仰着脖子,似乎在仰天长啸,有的举着前蹄,似乎要腾空而起,好一幅万马奔腾的画卷。
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的地下军队,像这样的陪葬坑还有20多个,由于现在的考古保护力量还不够,其他陪葬坑还没有挖掘出来,现在展出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们的古人真了不起,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30年前,兵马俑博物馆还是一片田地,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从此,这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 30年过去了,可是这里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陕西省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陵以东公里处,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从此,这块曾是乱石堆积,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热闹起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前不久,记者又一次重访这里。 奇迹制造三十年未解之谜 如果把兵马俑和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放在一起,可能看不出兵马俑在艺术方面的精美,兵马俑胜在“奇”上。它究竟是怎样的奇法?兵马俑博物馆老馆长袁仲一先生曾经说过,“为什么说兵马俑是个奇迹?我总结出了三个字:大、多、真。大就是陶俑像真人真马一样大小,过去在博物馆里经常看到一些陶俑,但都比较小,一般都二三十厘米,最多也就六七十厘米。兵马俑真人一样大小,在感官上超过了人们的想象。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感官上发生一定变化,它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力量和艺术上的崇高感。兵马俑1、2、3号坑出土的秦俑达到8000多件,仅1号坑就有6000多件,大气磅礴,邓小平当年看到后一直感叹‘不得了,不得了’。” 记者了解到,从兵马俑发现开始,袁馆长就一直没离开过这个地方,别看挖出来的文物有8000多件。可他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得很具体。他介绍说:“兵马俑都是一个个雕出来的,不是用模子做出来的,雕塑的人很多。据我初步统计,发掘和修复过程中,发现制作者的名字有87个,这些人都是老师傅了,下面还有一些徒弟,我推算一下,一个老师傅带着10个徒弟,就是870个人。我估计有上千人参加了这个工作,在中外雕塑艺术史上这都是奇迹。由于制作的人很多,一个人一种风格,有中央宫廷的工匠,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一般人看兵马俑觉得都差不多,由于我们搞的时间长,能看出是什么人做的,宫廷工匠制作的作品从形象来说都是大力士,非常英武,来自民间的工匠制作的风格比较清新活泼,高矮胖瘦都有,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从整体看,宫廷工匠的技艺水平高一些,比较熟练一些。民间工匠水平有高有低,这主要体现在身体的比例上,比如胳膊的长短不一,手的大小不一样。另外从面部表情上也可以看出水平的高低。所以,希拉克提出了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 当然,出土文物在证实一些史实的同时,也同样给专家学者带来更多的问题,兵马俑由于其特殊时代、背景和出土量之大,它制造出的未解之谜也远远多于任何出土文物。这些谜团涉及到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 过去认为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在南北朝以后佛教传入中国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兵马俑发现以后,可以看出中国的雕塑艺术远在秦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古代民间雕塑有六法,堆塑捏贴画刻,兵马俑上都有。另外从雕塑风格上讲,秦的雕塑艺术与西方有所不同,西方是高度的写实,秦俑不是这样,它写实,但带着一定的写意。 在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上,可以看到,这些剑出土时候都非常锋利,基本上光亮如新,有的根本没有生锈,制作得也非常规整,经过检测,它表面上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根据以往的记录,这种技术德国在1937年发明,美国在1950年发明,但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就掌握了这门技术,真是冶金史上的奇迹。 出土的青铜剑在古代到底是怎样的工艺流程?有人做过各种模拟性实验,北京冶金技术研究院做过一个实验,用老陈醋、土硝和铬矿石加在一起加热,加热到800度,变成液体,涂在剑的表面。有人还用蓝宝石在剑的表面上摩擦,可以把铬涂在剑的表面上。另外,像出土的铜马车,一辆车有三千多个零部件,组合起来非常复杂。它的车盖有2平方米,薄度有2~4毫米,是浇铸而成的,这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过高过低都会“千疮百孔”,还有车上的伞,首先要浇铸成铜块。边上用锻造技术,这涉及到合金量的比例,如果含锡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行。 记者了解到,兵马俑的制作也是个问题,这么大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现在做都是分节做的,烧出来之后堆在一起的。那时候是整个烧出来的,有两个问题不好掌握,泥巴从湿到干的收缩比怎么掌握?烧制过程中软化到硬结的收缩比例怎么掌握?还有兵马俑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薄厚同时放到窑里烧,怎么掌握火候?还有泥巴,掺和石英砂的比例怎么掌握?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在当时都是怎么解决的?至今依然没有搞清楚。 发现“奇迹”,富了周围农民 在兵马俑博物馆的西侧,有两个村子,一个是西杨村,一个是下河村。兵马俑发现30年后,现如今的西杨村由于兵马俑的发现和兴建秦陵遗址公园,已经“缩水”得所剩无几,不少农民搬到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东侧居住。记者在这两个村子采访时发现,这里的耕地不多,据村民介绍,原来耕地有很多,虽然现在每家都有耕地,但面积比以前少多了,大部分农民都借助兵马俑和秦皇陵一带的旅游景点做起了生意,有开饭馆的,有开车的,有做建筑工的,有做导游的,有卖纪念品的。总之,不管他们做什么,都跟当地的旅游有关。靠着旅游业,农民逐渐富裕了。 在秦陵遗址公园看管树木的西杨村农民杨钰告诉记者说:“兵马俑没有发现前,这里很穷,农民一天的工分是7分,当时外地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这里年年都没粮食吃,而且还极度缺水。”30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让这两个村子发生了巨变,有的农民买了两辆汽车,村里所有人都住上了两层小楼。在村子里,记者遇见一位老太太,她在缝制手工艺品,她说一天能缝5个,一个可以卖5元钱,而且这个工艺品很好卖。“买的全是外地人,还有许多高鼻梁的外国人呢。”老太太笑眯眯地比划着告诉记者。 兵马俑所处的秦陵镇农民如今绝大多数都在博物馆附近做生意,他们谁都会说上几句外语,靠旅游吃饭使很多农民确实富起来了。 究竟是谁发现了兵马俑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参观兵马俑时,说了一句话:“兵马俑很了不起,发现兵马俑的人也了不起。”到兵马俑参观的外国元首有很多,但是像克林顿这样指名道姓要见发现人还是头一次。于是,当年兵马俑发现人之一的杨志发有幸见到了克林顿。关于兵马俑的发现人问题,时隔30年,依然有多种不一的说法。 当时发现兵马俑是什么情况呢?据兵马俑袁馆长回忆,1974年3月,西杨村打井,当时在场的有三个生产组,每个组两个人,西杨村农民杨新满当时是政治队长。陶俑挖出来之后,他们也不认识,到处乱丢,后来临潼县文化馆的赵康民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让农民用架子车拉回去。当时送到县文化馆的农民就有杨新满。在此之前,当地农民曾三十多次看到过陶俑,但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1974年还是这个情况,村里的老太太还烧香磕头,说是瘟神,把俑头敲碎了,有的放到田地里当成稻草人赶鸟。老袁当时去的时候,从马路边上、垃圾堆里拣出很多陶俑残片,从废品收购站里收回了很多铜箭头。 兵马俑博物馆一位女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人们比较认可的兵马俑发现者就是西杨村的农民杨志发。”不久前的一个下午,记者在她的带领下,找到了正在兵马俑博物馆签名售书,如今已71岁的杨志发,当记者提出要对他进行采访时,没想到被他摇头拒绝。问他为什么不接受采访,老人家只嘟囔着说了一个字:“烦”。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如此烦心呢?显然当地其他农民竞相争夺发现权让他感到了不快。有人提议,与他一起照相。他一口答应,不过照一次相,要收50元人民币。尽管老杨要收钱,可要与他合影的游客仍然不少。记者从侧面了解到,除了克林顿接见过他,日本NHK电视台还曾把他请到日本,专门讲述当年发现兵马俑的过程。但由于其他农民对发现人的异议,让这位整天坐在博物馆商品部悠闲地签名售书的老人如今变得有些不安。 记者随后又在秦陵国家遗址公园找到了杨新满,67岁的他如今在一位私人老板开的玉器店里签名卖书,老板一个月给他1000块钱,记者见到他时,他的面前除了摆着临潼县(今临潼区)文化馆给他颁发的一张发现兵马俑证明书外,还在旁边墙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他和兵马俑的合成像,这位老人同样表示出不满,他说,当年发现兵马俑的人一共有9人,现在只剩下4个了,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得到一个让他满意的结果。杨新满想得到的是什么结果?为什么这些人对“发现人”这么看重?陕西省文物局负责人说:“还是利益的驱动。”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在1号坑当年打井的地方标明发现人的名字。颁发发现认证书,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补偿。对此,兵马俑博物馆的负责人强调说:“我们只能说,是农民当年打井时集体发现的,别的什么都不会做,而且国家从来没有做这样的先例!” “发现人”之利,搅乱旅游市场 记者在兵马俑博物馆采访时发现,“发现人”签名售书已经成了当地的一道景观,但也常常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比如在采访杨新满的时候,由于签名问题,导致游客与玉器店的服务员争执起来,引起众人围观,严重影响西安的形象。还有就是在兵马俑博物馆,一些“野导”(即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和颁发上岗证的导游)利用种种欺和暗示手段让游客去买杨志发签名的书。在博物馆内,记者跟随在一个旅行团的后面,听到导游如此介绍:“这里就是当年农民打井发现兵马俑的地方,当年发现兵马俑的人,现在只剩下杨志发一个人了,他现在已经退休,是咱们馆的名誉馆长,享受馆长的待遇。杨先生平时特别忙,要参加学术活动和接见外宾,偶尔到馆里签签名,不知道他今天在不在(其实杨志发差不多天天都在),我们一会儿到后面看看。”之后“野导”删繁就简,没一会儿就把游客带到了杨志发签名的地方,一进来就惊呼:“你们今天真幸运,他在这里。”之后“野导”介绍,杨志发面前摆的关于兵马俑的画册只印了3000本,马上就卖光了。实际上,这本没有标出定价的画册在西安的旅游点到处都是,而且每个地方定价都不一样。记者从兵马俑博物馆了解到,博物馆迄今只有袁仲一一个名誉馆长。按理说,杨志发作为兵马俑的发现的人之一,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在馆里签名售书。但是经过一些“野导”的蛊惑,这里面便多少有了一些欺的成分,因为每卖出一本书,导游有数额不等的回扣。 在这里,不仅是“野导”在吃“发现人”,就是正宗的导游,也参与其中。如此抢吃“发现人”,让好多热心的游客大呼上当!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陕西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
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
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扩展资料
自古帝王都,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
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西
陕西特殊文化遗产——牛斗虎
公元前206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西入关中灭秦。随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其中,他将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原秦国疆土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司马迁《史记》中。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与之相应地,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 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这一地区,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上都比较相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蓝天黄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三秦文化呢?三秦文化产生的自然、经济条件一地的自然经济环境决定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当然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貌,在地理特点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沟谷地貌,另一种是沟间地地貌。沟谷地貌即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沟间地地貌有三种主要类型:塬、梁、峁。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蚀最小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等。董志塬介于泾河支流蒲河与马莲河之间,长80公里,宽40公里,不仅面积广袤,而且黄土沉积达200米,是黄土高原的厚度中心。塬是黄土高原上较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沟夹一梁”是当地人对这种地形的形象说法;峁是孤立的黄土丘。峁和梁通常是互相联结在一起,间杂沟谷,也被称为黄土丘陵。梁峁的地形支离破碎,自然环境不利,往往是相当贫困的地区。在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是一个断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平原西起宝鸡峡——渭河出山口,东到潼关,长360公里,平原主体是宽平的河谷阶地,有利于农耕,是三秦大地上最丰饶的地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关中的农业是在周人迁岐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周人最早居住在泾河中游,由于受到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辗转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当时的周原覆盖今日的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大部与宝鸡、眉县、乾县、永寿四县的小部分,现在早已为流水侵蚀成破碎的、小面积的若干个塬)。周人部落善于经营农业,会使用各种农具,这些从《诗经》等文史考证以及出土文物中可以证明。西周时期,每年早春,在镐京都举行一个春耕仪式,由周天子亲自用青铜铲锄土,表示对农耕的尊崇。这一仪式后来被封建社会时期的若干代王朝所沿袭。关中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降水不足。秦汉时期,先后修建了郑国渠、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等,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逐步稳定了关中的农业发展基础。 与关中平原不同,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合农业发展,早先分布着大片的天然草场,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一向为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的地区,即使是在长期纳入中原王朝控制的区域,也不过是发展成半农半牧的地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战乱和屯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方百姓的生活比中原地区要艰苦许多。在北宋以前,三秦地区一直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之一,民风以耿直、尚武著称。北宋以后,关陇地区不再是封建王朝经营的重点,同时也失去了交通中心的地位,使得原本在地域环境上就比较封闭的关陇地区更加封闭,逐渐造就了关陇子民朴实、本分的民风。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他们恪守祖规,安于贫穷与落后,生活十分简朴。保守、落后成为明、清以来三秦文化的主流,但与封闭、保守相对的是,这一地区保存了许多久远历史上的和根植于黄土高原上的独特风俗,反而在现今愈加显得难能可贵。粗犷、古朴的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比较落后。所以,陕北、陇中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向艰苦,反映在衣物、被褥上以粗布、毛毡为主,非常简朴。除了简朴的着装习惯外,还有衣饰尚白的特点。譬如说,乡村婚俗里,新娘的头上要加一块白手帕作装饰,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在陕北,男人们用白色的毛巾在头上扎成英雄结的式样,也反映了衣饰尚白的特点。一般来讲,尚白是游牧民族的习俗。游牧民族以牧羊为业,习惯于羊群的颜色,因而很自然地偏爱白色或淡色。这一点在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中比较突出,而关陇地区虽然是农业或半农半牧地区,却深受游牧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血脉里占据更多是游牧民族的成分,一些习俗深深地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尚白习俗的保留,即是一种表现。如陕北农民称他们扎的头巾是“白羊肚毛巾”,也透露出些许微妙的渊源关系。关陇地区人民不仅衣着简朴,食物相对也比较简单。日常饭菜多以杂粮为主,蔬菜种类少,而以咸菜辣椒来佐食。但是关中和陕北、陇东的饮食相互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关中是小麦产区,食物中小麦的比重较大,陕北、陇东则以玉米、谷子、黍类等为主食。关陇人民喜面食,常见的有油泼辣子面和浆水面,流行的风味小吃是酿皮子,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西安的“羊肉泡馍”。但从总体上看,关陇地区的饮食无论是制作还是原料都偏单调,这与当地物产的不丰富有很大关系。一进入三秦地区的陕北和陇东,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即出现了——窑洞。一方面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因而窑居是非常合适的选择。窑洞有三间为一个院落的,也有五间和七间的,冬暖夏凉,农民乐于修凿。但关陇地区也不是到处都有窑洞,向南海拔降低的地区就不再有窑洞出现了,因为在降水量偏多的南部,窑洞不够坚固,而且黄土层的厚度也不足。在塬上无黄土坡面可依时,人们居住的是地坑庄式窑洞。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壁上修窑,将坑底平整后,就成了院落,院中砌一个水池,以储雨水。这样的庄户,远望不见人烟,走近时,鸡鸣犬吠,白叟黄童,别有天地。在高差较大的沟崖上,窑洞依山势修三、四层,晚上灯火齐明,像城镇里的楼房一样。 在高原南缘到渭河谷地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偏低,雨水稍多,窑洞就不太适合了,主要盖瓦屋。瓦屋有普通的式样,也有在房子的一边起屋脊,另一边顺势延展,成为厦。这种厦就是关中八大怪之一的“房子一边盖”。其来历多半是从黄土高原迁移下来的人们不再能修窑,于是,利用坡面的作为房屋的一堵墙,另一边建成斜坡式的房屋,沿袭下来,一边盖的“厦”演变成当地的一种民居。三秦民风淳朴、高亢,地方的戏剧和民歌也表现出这种民风特点流行于关陇地区的戏剧,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戏(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等;民歌以陕北的信天游和陇东的花儿最有代表性。陕北黄土高原上,山连着山,沟接着沟,农夫们赶着牲口走在沟壑里、山梁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景生情,信口编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曲调与黄土高坡上劳作的背景显得非常自然和谐。说起关陇地区的戏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种鼓的舞蹈,尤其是豪迈粗犷的安塞腰鼓。腰鼓的起源,一说是最早驻守长城的戍边将士,身配腰鼓以激励斗志,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庆丰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认为,古时的牧羊人将树根挖成筒状,绷上羊羔皮制成鼓以自娱自乐。总之,腰鼓一经出现,即受欢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的民间艺术。陇东黄土高原,每年春节,人们将旧的窗花撕去,将新的窗花贴在窗上、门上、窑洞的各个角落,给陋室平添喜庆的气氛。从事剪纸的一般是妇女,她们自小跟老辈人学剪窗花,代代相传。陇东偏僻多山,因而保存了一些古朴的民间手艺,剪纸最有代表性,陇东草贴也是一种。草贴是用旷野里信手拈来的草杆、花叶及花籽粘在彩纸上而做出的,既可在平日里供孩子们玩耍,又可在逢年过节时装饰窑洞。 关陇地区以小麦为主食,常以蒸馍作为节庆食品自用或馈赠亲友,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面花制作手艺。面花在关陇地区普遍流行,关中以合阳面花为代表,陇东则以庆阳面花最为有名。三秦地区,或称关陇地区,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产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并不是偶然的。
陕西历史文化丰厚,革命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前景广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近年的产业发展实践中,省文化厅逐渐明确了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突出重点,打开突破口,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并确立了文化系统的产业发展应着重在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民间艺术品业、文化娱乐业、动漫业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有效举施,推动这“五业”的发展。 在文艺演出业方面,省文化厅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演出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演出400多场,创收200余万元,2006年荣膺《2005-2006年国家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省人艺的话剧《又一个黎明》获全国大奖,演出百余场,创收100多万元。陕歌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开拓创新,创演了《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大唐梦幻》等6台“唐乐舞”系列节目,坚持用产业化方式运作,23年来演出万场,创收8000余万元,并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为我省演出业的一大品牌,在全国有很大影响。 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方面,不少文艺团体探索出与旅游、商贸、娱乐、餐饮等相结合的新路子,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陕歌坚持以艺术表演为中心,与旅游部门优势互补、走多元化发展之路,2003年被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列为首篇,向全国推广介绍;“西安南门仿古迎宾入城式”,在300余场礼仪演出中,接待中外宾客近百万人次,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大唐芙蓉园成功接待了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参访团,成为我省文化旅游的新亮点;陕西民间艺术剧院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合演的《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都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收效,为促进陕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闯出了新路子;2006年在华清池创新上演的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主题内容的中国首部真山真水真历史的大型情景舞剧《长恨歌》,投资超亿元,开创了陕西演艺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先河,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在推进民间艺术品业发展方面,省文化厅一手抓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一手抓促进民间艺术品的开发。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民间文化保护的文件,举办了陕西优秀民间美术展。西安、宝鸡、延安、渭南等市对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进行了开发生产,宝鸡陇县的彩色泥塑“枕头猪”和凤翔“泥塑马”、“泥塑羊”等先后被选为我国生肖邮票图案。凤翔“泥塑羊”2005年被美国百事可乐公司一次就订购了5万只。目前凤翔县和千阳县有艺人作坊专业户110户,常年从业人员3200多人,各种工艺品年销售收入约1550多万元,实现利税533万元。农民画、皮影、刺绣和布艺品等,已成为我省馈赠国内外宾客及市场看好的民间艺术精品,民间艺术品的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文化娱乐业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目前全省有歌舞娱乐场所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总产出近5亿元。阳光丽都集团成立12年来,已从最初180平方米营业面积发展为拥有多个营业场所,员工从15人发展到近3000人,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成为集娱乐、演艺、餐饮、网吧、商贸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陕西知名民营文化企业,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调查,我省动漫企业90%以上集中在西安市。目前西安市动漫企业有50余家,有一定优势的动漫游戏企业达到30多家,如全国最大的网络休闲平台“联众世界”、美国ALONG、纷腾互动、玛雅动画、飞鸟文化等一大批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市场开拓实力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游戏动漫产品原创研发、产品开发、美术加工、制作和运营等企业,一个游戏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同时,西安高新区动漫企业出现了与国外公司合作,进行动漫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有近20家动漫企业从事动漫产品出口和动漫制作服务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00万美元,从业人员约1000人,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陕西玛雅文化制作的三维动画片《丝路少年》,在日本NHK电视台播放,是国内唯一一家为日本NHK制作三维动画并播放的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底,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机构7295个,从业人员46921人,年总经营收入亿元,年增加值亿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电影发行放映、音像、网络文化、动漫、文化旅游、艺术培训、艺术品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在内的十大文化市场体系,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古历正月23日 出生在陕西岐山青化镇1963年16岁创作剪纸《出诊》《学文化》入编《岐山新剪纸》1965年18岁 青化农业中学毕业,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在上海、韶山、北京大串联,毛泽东第六次接见1967年 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与王百顺、刘文西户县写生1968年 同张惠民教授,扬改朝同学赴河南学习扬水才英雄事迹并创作组画。为扬水才寻找民国期间失散二十多年的妹妹。1969年 在宝鸡红旗大队学习英雄王恒德并集体创作连环画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参加举办英雄事迹展览。1970年1月 西安美术学院革委会分配到麟游县文化馆工作。1971年1月-12月 在麟游县澄铭窖抓样板戏点,排出样板戏六本,县上在此召开现场会。1973年 创作油画《灯亮心红》1975年 创作年画《公社桃李》入选《陕西省年画作品展》组织麟游县文艺创作组,主持创作《新来的老石匠》(扬苗执笔)《双喜临门》(罗天执笔)获得陕西省创作奖,演出奖出版单行本,电视录像。1977年 参加市美术创作组,与王尊农合作《长征路上》、《关怀》入选《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1978年 创作版画《山丹丹》,发表于《宝鸡文艺》封面1979年8月11日 版画《读》发表于,《陕西日报》8 月 19日 版画《忆延安》发表于《陕西日报》并入选《陕西省美展》宣传画《海洋工程的未来》、科普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入选《陕西省科普画展》获陕西省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版画《山丹丹》入选《庆祝国庆3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编辑出版《九成宫》综合文艺集1980年5月 负责编写出版《范文赏析》并设计封面、插图,装帧。版画《忆延安》发表于《群众艺术》杂志版画《大雁塔》入选《宝鸡伊犁版画联展》并发表于《伊犁日报》倡议并参与组织《宝鸡市美术作品巡展》在宝鸡市十二个县区巡回展出。同年调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1981年 举办《春联展览》,,在蔡家坡文化馆工作版画《晨》发表于《陕西日报》版画《春曲》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晨曲》入选《庆祝建党6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家乡美》发表于《陕西农民报》篆刻作品发表于《宝鸡文学》举办《陕西版画展览》主编《秦川黑白木刻选》组织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篆刻硬笔书法展同年又赴四川自贡展出、篆刻作品发表与《自贡日报》版画《家乡美》发表于《文艺报》杂志版画《艺海》发表于《宝鸡文学》、《西安晚报》版画《珍惜动物》(五幅)发表于《环境杂志》篆刻作品发表于《民兵建设》杂志1982年 调岐山县博物馆,连环画《黄鼬喊冤》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晨曲》发表于《宝鸡文学》版画《春催桃李》发表于《陕西日报》入选《陕西省美协作品展》获优秀奖版画《 春曲》发表于《曲艺》杂志封面剪纸《优》发表于《民兵建设》连环画《黄鼬告状》发表于《科普文艺》剪纸《边疆女民兵》发表于《民兵建设》版画《山村人家》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赶集路上》发表于《群众艺术》版画《益鸟家燕》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桃李满天下》发表于《上海团讯》封面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发表于《科学美术》杂志版画《史诗》、《艺海》、《雁归来》入选《陕西省版画作品展览》、入编《陕西版画作品展》1983年 版画《雁归来》发表于《西安晚报》版画《暮归》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版画《桃李争艳》发表于《西安晚报》并入选《陕西省卫生美术摄影展览》书法参加《支援安康救灾义卖展览》,砖版画《劳动,艺术,宝库》发表于《科普文艺》参加五丈原诸葛亮庙维修工作,邀请舒同、梁伯载、扬隆山为庙上题字,请吴东魁先生作画,同时拜访张振烺、启功、孙其峰等先生。1984年 版画《赶集路上》获岐山县文化艺术优秀作品奖,篆刻作品《钱来苏诗》入选《淮海战役35周年书法篆刻展览》1984年4月19日 调入宝鸡市群众艺术馆散文《游五丈原》发表于四川《游天府》杂志论文《唐九成宫与礼泉铭碑》发表于《星期天》报故事连载《海峡追鱼》发表于《宝鸡文化》报童话,组画《老虎,狮子和牛》入选《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获陕西省美术创作二等奖。1985年 任宝鸡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部主任,唱词《十唱政府政策好》发表于《陕西农业报》参与组织《宝鸡民间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被展出,受文化部嘉奖。论文《耍社火脸谱》发表在《北京日报》《一幅有讽刺性民间术版年画——小人图》发表于《人民日报》《宝鸡社火》发表于《经济时报》《吉祥的寿鸡》发表于《陕西日报》、《宝鸡文化》《为了展出成功》发表于《宝鸡文化》《寿鸡》发表于《星期天》报论文《以权谋利者戒》发表于《陕西工人报》1986年 《宝鸡名胜三字经》发表于《宝鸡文化》、《陕西农民报》,摄影作品《社火脸 谱》让中国图片社作为广告发表筹办《陕西民间美术展》参加“杭州86中国特殊游项目交流会”,担任总体设计并出席大会。《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宝鸡民间文学》《黄镇题词五丈原》发表于《星期天》报《凤及其图案》发表于上海《美术丛刊》1986年11月11日 岐阳印社正式被批准为市级社团单位并在市军转站开会成立。《一束盛开的玫瑰》一文发表于《宝鸡日报》版画《雁归来》发表于《工人日报》、获陕西省版画荣誉奖《金戈铁马大散关》一文发表于《陕西画报》、当选为宝鸡市青年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版画《婆婆的心》入选《陕西省首届版画展》主持梁伯载先生逝世纪念会、立碑一通、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碑文:“农民书法家梁伯载纪念碑”创办宝鸡《秦宝斋》艺术服务部,方济众、吴三大题字1987年 书法作品入选《宝鸡市第二届青年书法展览》获优秀奖创办“风翔师范宝鸡教学点美术班”招收34名学员参于《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工作、担任组委会委员兼秘书组长“上海文化艺术沙龙协会”为特邀顾问担任《中国曲艺志宝鸡所属条目》副主编、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首届艺术馆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书法作品入选《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览》获优秀奖1988年 筹办《太白杯全国书画摄影公开赛》任秘书长,请欧阳中石题字《墨海奇珍》一文发表于《文化艺术报》书法两幅作品入选《百家书法展》《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陕西农民报》报告文学《他用甜蜜报答春天》一文发表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论文《清代山水长卷--云栈图》参加《中国褒斜石门学术研究会第三届国际学术研究会》并出席研讨会报告文学《黄土换来金钥匙》(记民家艺术家胡新民访美)陕西电台配乐播出书法作品《镂金长寿字》携刻于河南神墨碑林论文《岭南书苑石门风》一文发表于《汉中日报》聘请为“中国宝鸡画院”副院长论文《召伯、甘棠树、甘棠图》一文入选《周公与古卷阿学术讨论会》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书法大展》推荐为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委员、赴沈阳、盘锦、北京三地笔会主编《中青年书法家读书法》一书出版、三秦出版社出版1989年 摄影作品《市长上街写春联》发表于《宝鸡日报》获的摄影三等奖论文《苏轼书法的创新思想》入选《全国第六届苏轼研讨会》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并入编作品集1990年 主编《龙泉青瓷杯全国中师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创办《石鼓》杂志、主编《论书技法诗百首》组织筹办《银母寺铅锌矿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1991年 联合浙江紫薇印社江苏苍梧印社组织全国城市印社联展、并主编《全国城市印社联展作品集》书法作品入选“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1992年 在福建三明市举办《曹宇书画展》、《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全程报道,返途于浙江美术学院拜访顾生岳教授、刘江教授。倡议重修炎帝陵、书法作品入选“咏湖墨苑”并刻石1993年 当选为宝鸡市书协副主席论文《石门颂在隶书创作中的指导意义》入选《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研究会》书法作品入选“圣泉碑林”并刻石1994年 国画《甲戌大吉》发表于《人生报》国画《五更鸡》入选《94陕西省群星美术作品展览》国画《几度沧桑》入选“陕西省美展”并发表于《陕西日报》入编《炎帝故乡书画集》举办《宝鸡—镇江金石书画联展》〉1995年 任周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组织陕西妇女文化艺术节在半坡文化馆开幕1996年 国画《麟山秋月》入选“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画展”主办《全国名家作品展》国画《烈日当空》入选《宝鸡、汉中、陇南》三地市书画展散文《文怀沙心系宝学》发表于《宝鸡日报》国画山水入选《海内外文化名人纪念史可法殉难350周年书画展》书法作品入选《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大辞典》举办岐阳印社成立十周年暨《石鼓》杂志创办五周年大会、并举办《岐阳金石展》在北京北普陀举办《周秦文化艺术展》、中国作协主席李准题字。 应邀在广西艺术学院作《中国西部民间艺术》报告在广西南宁群众艺术馆举办《曹宇历代碑贴收藏展》、《孙倩侠剪纸展》1997年 篆刻作品入选《首届书法艺术节》创建西普陀、创办西秦美术专修学院书法入选《三都澳中国书画大展》、《周原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97香港回归书画展》、《纪念周恩来诞晨百年全国书画展》与吴三大、贫恩风、雷冰等倡议“小艺术级希望工程”在省党校举办首期培训班设计并规划重修大散关1998年 传记入选《东方之子》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筹办《连接新世纪陕西版画回顾展》雕塑作品《腾升》被宝鸡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西环街中心《三凤迎宾》被凤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老城三角街中心书法作品携刻于北海市“南珠碑廊”国画《莽原无声》获“98陕西群星奖”1999年 国画《祖国万岁》入编《奋进的历程》〉画册、宝鸡市政协主编2000年 出版《孙可兴隶书联集》论文《北周七女碑赏析》获“宝鸡艺术节”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政协成立50周年书画展》2001年 国画《暗香浮动》入选《宝鸡市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展》获一等奖2003年 受聘于西京大学、任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出版《曹宇书画集》2006年 书画作品入选《纪念赵朴初诞辰百年书画展》并收藏2006年10月 美术作品入选《首届中朝美术交流大展》获一等奖11月18日 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展》,作品发表于《赣南日报》杨建兮为《石鼓》题字2007年 赴云南采风书法入选《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并收入作品集、获书法百强奖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农村建设艺术展》作品入选《千禧宝典》作品集西菩陀菩萨店开工2008年《石鼓文图》创作发表于《华海报》、《宝鸡日报》、《西部建设报》获《和谐陕西2007年书画新闻人物奖》作品入编《和谐陕西文献》国画四幅发表《中国书画鉴藏》《西秦美术学院画展》在西安、宝鸡展出塑西普陀菩萨像、赴银川笔会,贺兰山、沙湖采风赴新疆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采风参于编辑《安正中文集》《剪纸探源》一文入选“第四届国术剪纸艺术论坛”获优秀奖。《剪纸史话》获陕西省山花奖2009年 北京请文怀沙题写“西普陀四字碑”,廖静文为西普陀“天然大佛”题词赴北京联系中国书协举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编《九成宫概览》赴北京参加传统与现代对话展,看望欧阳中石、文怀沙、廖静文、吴东魁等书画家出版《石鼓堂尺牍》一书蔡家坡召开“岐阳印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 在蓝天宾馆召开“岐阳印社换届会议”曹宇当选为社长在深圳宝安画院举办《岐阳印社社员作品展》、《宝安日报》、《中国书法网》等报刊网站报道应邀在麟游作“九成宫文化”专行报告会赴山西灵石县参观“王家大院”、“资寿寺”,洪洞县参观大槐树、广圣寺、霍泉等名胜《古今剪纸与艺术创作》金盾出版社出版2010年 《石鼓》杂志复刊,新《石鼓》杂志为大16开、64页全彩色胶印入居麟游县,筹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任麟游“二会一赛”秘书长创意刻制“九成之宫”巨印,《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专题报道2011年 深圳举办《曹宣画展》、出版《曹宣画集》编辑《石鼓堂法贴》三原举办西安美院师生联谊展、《岐阳印社书画展》2012年 《曹宇教授从艺五十周年座谈会暨师生书画展》在凤鸣岐山故地举办举办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出版《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作品集》编辑《石鼓堂楹联》
韩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研究。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南冥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中国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出版专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