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
(一)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普通的文化课教学都存在教师在课题导入时采用传统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学生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掌握小学音乐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课题导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介绍音乐背景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而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子之歌》时,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澳门回归的内容,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到的是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然后感受一下音乐中体现的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学生开始仔细观看有关视频并在观看之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我在听到音乐之后感受到澳门回归是民心所向”,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不让祖国的任何领土离开祖国的怀抱”,学生在观看和讨论之后对《七子之歌》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和音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方式创新课题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
(二)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耳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听节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听节奏具体可以体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对有关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然后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以《保卫黄河》为例,首先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作保卫黄河,这首歌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下面同学们再听一下这首歌并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教师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次《保卫黄河》,这次学生在听得过程中着重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特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耳朵还让学生对节奏的有关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播放《保卫黄河》的有关音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并掌握其中节奏的特点,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听节奏的目的。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节奏的具体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节奏教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比如教师说“我们在生活中是怎么模仿老牛的呢”,学生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哞哞哞”,教师笑了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得非常好,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老牛的'叫声是不是很慢呢,这和我们音乐中的节奏是一样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了节奏的快慢,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要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然后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向深山中大喊一声是不是会出现回声,那同学们知道这体现了节奏中的什么吗”,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然后学生一小声地说了一句“是节奏中的强弱”,教师听到之后说“这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就是节奏的强弱”,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最后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师对学生说“二分音符就像是我们瘸着脚走路,走得很慢,四分音符就像是我们正常走路,而八分音符就是穿着轮滑鞋”,然后学生恍然大悟说“在这些音符中二分音符是最慢的,四分音符其次,八分音符最快”,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音符的认识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举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音符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在纸上写上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抽签,抽到音符的学生要通过表演的形式把音符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八分音符的时候蹦蹦跳跳,一下就把八分音符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四分音符,通过走路慢条斯理的方式将四分音符的特点展现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二分音符,学生就通过表演老爷爷走路的方式展现二分音符的特点,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节奏中重要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四)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与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通过教师列举的生动形象的例子加深对音乐教学中产生的理论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生动形象的故事与小学音乐中产生的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中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愿住在童话里》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童话故事,“同学们今天怎么要学的是《我愿住在童话里》,那大家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丑小鸭的故事”,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老师看好同学都在说丑小鸭的故事,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下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教师将丑小鸭被人歧视,到最后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讲述的十分详细,学生在听得过程中也十分投入,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丑小鸭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开始积极的回答“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放弃自己,丑小鸭也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教师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认为童话是怎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我在童话里可以做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梦”,还有的学生说“童话里是一种虚幻梦境的表现”,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喜欢住在童话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愿意”,教师笑了笑说“好,同学们现在带着你们对童话的了解咱们继续了解《我愿住在童话里》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对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以音乐与故事衔接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讨论有关童话故事以及为学生讲述有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
二、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节奏特点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婵.小蝌蚪游走在五条平行线上的律动——浅议五线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63-164.
[2]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4).
[3]尹枝华.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7):268-269.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地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 音乐实践能力 自主合作 探究 创造【论文摘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有效地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胡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学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音乐课《小雨沙沙》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下雨,能说说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时,可以教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2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乐,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音乐课堂应该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音乐的实践,关注音乐技能以外的艺术实践。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有这样一节音乐活动课:”奔向2008”, 在这一课中,我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2008奥运的材料,学生通过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课堂中,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有的给大家带来了欣赏歌曲《巴赛罗那》《手拉手》,有的展示以”奔向2008”为主题的手抄报,课后,在老师的倡议下,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向市民们主动宣传奥运知识、做奥运文化的传播者。这一堂音乐实践课异彩纷呈,同学们在自主参与中感受着快乐,并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 从“游戏”入手,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让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在不经意的玩游戏中,植入孩子们的心田,从中掌握音乐知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例如二年级有一课《萤火虫》,描写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快乐的飞来飞去的情景.歌词简单易懂.课前,老师先让学生了解萤火虫,请学生自制能表现萤火虫发光的教具教学,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做游戏的教学方法,当老师提问学生:“萤火虫像什么?”“请你来做一只萤火虫”学生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有荧光棒、小电珠、小灯笼等)模仿萤火虫飞来飞去, 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气球当成小灯笼,与学生一起表演起来,唱到“萤火虫,萤火虫,点起一盏小灯笼”,学生就可以举起自制教具,“飞到东,飞到西,”时,学生就可以向不同方向飞去。“好象星星满天空”时,学生就举起教具,特别好看。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3]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
(一)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普通的文化课教学都存在教师在课题导入时采用传统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学生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掌握小学音乐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课题导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介绍音乐背景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而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子之歌》时,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澳门回归的内容,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到的是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然后感受一下音乐中体现的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学生开始仔细观看有关视频并在观看之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我在听到音乐之后感受到澳门回归是民心所向”,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不让祖国的任何领土离开祖国的怀抱”,学生在观看和讨论之后对《七子之歌》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和音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方式创新课题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
(二)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耳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听节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听节奏具体可以体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对有关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然后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以《保卫黄河》为例,首先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作保卫黄河,这首歌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下面同学们再听一下这首歌并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教师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次《保卫黄河》,这次学生在听得过程中着重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特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耳朵还让学生对节奏的有关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播放《保卫黄河》的有关音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并掌握其中节奏的特点,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听节奏的目的。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节奏的具体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节奏教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比如教师说“我们在生活中是怎么模仿老牛的呢”,学生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哞哞哞”,教师笑了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得非常好,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老牛的'叫声是不是很慢呢,这和我们音乐中的节奏是一样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了节奏的快慢,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要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然后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向深山中大喊一声是不是会出现回声,那同学们知道这体现了节奏中的什么吗”,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然后学生一小声地说了一句“是节奏中的强弱”,教师听到之后说“这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就是节奏的强弱”,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强弱。最后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师对学生说“二分音符就像是我们瘸着脚走路,走得很慢,四分音符就像是我们正常走路,而八分音符就是穿着轮滑鞋”,然后学生恍然大悟说“在这些音符中二分音符是最慢的,四分音符其次,八分音符最快”,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音符的认识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举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音符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在纸上写上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抽签,抽到音符的学生要通过表演的形式把音符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八分音符的时候蹦蹦跳跳,一下就把八分音符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四分音符,通过走路慢条斯理的方式将四分音符的特点展现出来,有的学生表演的是二分音符,学生就通过表演老爷爷走路的方式展现二分音符的特点,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节奏中重要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四)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与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通过教师列举的生动形象的例子加深对音乐教学中产生的理论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生动形象的故事与小学音乐中产生的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中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愿住在童话里》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童话故事,“同学们今天怎么要学的是《我愿住在童话里》,那大家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丑小鸭的故事”,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老师看好同学都在说丑小鸭的故事,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下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教师将丑小鸭被人歧视,到最后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讲述的十分详细,学生在听得过程中也十分投入,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听到丑小鸭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开始积极的回答“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放弃自己,丑小鸭也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教师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认为童话是怎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我在童话里可以做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梦”,还有的学生说“童话里是一种虚幻梦境的表现”,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喜欢住在童话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愿意”,教师笑了笑说“好,同学们现在带着你们对童话的了解咱们继续了解《我愿住在童话里》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对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以音乐与故事衔接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讨论有关童话故事以及为学生讲述有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
二、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小学音乐的课题导入、让学生学会听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节奏特点注意衔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世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婵.小蝌蚪游走在五条平行线上的律动——浅议五线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63-164.
[2]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4).
[3]尹枝华.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7):268-269.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听ING音乐之声这两本感觉还不错
1、中国音乐学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音乐研究 4、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音乐艺术 7、黄钟 8、音乐创作
国内比较知名的音乐杂志:《通俗歌曲》、《当代歌坛》Hit 轻音乐 欧美版、《欧美音乐》、《我爱摇滚乐》、《极端音乐》、 《爱乐》、《音乐爱好者》 、《留声机》期刊:1.中国音乐学 2.音乐研究 3.中国音乐 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人民音乐 6.音乐艺术不知楼主喜欢哪些音乐类型?请到邮局翻阅订阅菜单,或到书报亭选购,或到当当网、淘宝网订购。或请输入关键字搜索百度文库、迅雷书籍。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解析: 好久没买音乐杂志了……介绍点以前的情况吧。 《当代歌坛》,我以前买过(95年还是96年)不过后来越来越烂,几乎与音乐无关,也就不买了。 《通俗歌曲》,主要介绍内地原创音乐,重点是当时出的新歌和歌手介绍,好多当时流行歌曲的歌谱,唱篇介绍,等,后来慢慢偏重摇滚,然后变成专门介绍摇滚,后来似乎又分了两个版(流行和摇滚),再后来就不知道了。我从1997年买到了2000年。 《流行歌曲》。以前风格和《通俗歌曲》相似。后来开始了音乐和娱乐的并存,而且是各地的东西都介绍。对喜欢流行音乐的朋友来说也算还可以吧。我从97年买到2001年左右。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轻音乐》。以前是一本,韩流来时分出一个日韩版。总的来说不错。价格也“不错”……。我只买了1年多的不算很了解,就不细说了。 《国际音乐交流》。我最喜欢的音乐杂志。真正算得上是“音乐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的。全彩页,印刷很精致,文章,内容,都很不错很不错,而且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各地著名DJ的专栏和文章,每期一个特辑,介绍些文化艺术(如纹身,乐器)。最重要的是,和《当代歌坛》一样的大小,有厚,全彩,只10大元,还送一张CD。中途也特别出过日韩版,不过不影响它的质量。可惜后来我再也买不到了……我有差不多全部的该杂志。我想我会留一辈子。 《音乐生活报》。同样一个逝去的杂志,社长是作曲家王酩。重点是内地音乐,最初是黑白,然后是彩版,东西也开始通俗流行。特色是整整一版的一周各地电台的原创音乐榜和一版唱篇介绍。了解的都知道,其实现在才红的好多歌都是好多年前就出来了的。这个报纸对我很重要,因为它我认识了好多人。比如我97年就认识了科尔沁夫,我见证了孙楠,韩红等星星的出道。哈哈。还有就是因为它我才算真正的爱上音乐(以前是爱听歌)。这个报纸是周刊。我一期不差的买了4年多。 其他:《音乐大观》每什么出奇;《歌迷大世界》也很一般,其他的就不了解了。以我买杂志的经验,其他的所谓音乐杂志已经和音乐没联系了。不然我会有印象。因为我从01年就不怎么买这类杂志了。
我们拟过的舞蹈相关的题目还是很多的 但是不知道对你来说算不算新颖 你看看 希望对你有帮助艺术类:探析傣族舞蹈以《凤尾竹下》为例的动作特征浅析舞蹈编导创作中情绪的重要性——以女子独舞《释雨》创作解析论舞蹈《八班教室》的情感表达与表达方式论思维创新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即兴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浅析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浅谈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浅谈舞蹈编创中“空间”运用的重要性舞蹈与影像结合的实践探索与分析——以编创作品《访谈录》为例舞蹈编导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以现代舞编创为例教育类:多样化教学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浅谈“互联网+”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或浅谈互联网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浅析幼儿园小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还有一些 就不一一枚举了
愁一愁白了头啊~~ 学学我年轻孩子~ 你还早呢! (舞蹈不是我专长)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舞蹈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 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风格分析与发展方向探讨2. 舞蹈编导如何力求新颖独特3. 舞蹈表演及舞蹈欣赏之间的关系论舞蹈形象之产生4. 舞蹈教育学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5. 舞蹈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立法可行性研究6. 由舞蹈"游龙吟"引发的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7. 中国古代舞蹈资源的开发研究8. 中国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至今的回顾与思索9. 中国汉唐古典舞身体语言及创作方法研究10. 中国汉唐古典舞中专教材研究11.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状况分析12. 重庆市群众舞蹈的应用与普及研究13. 重庆铜梁龙舞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分析
· 浅析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 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 · 谈谈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 谈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谈舞蹈创作的详细内容 · 关于舞蹈创作的探讨 ·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 谈谈舞蹈艺术· 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 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 舞蹈教学组合在提高教材训练价值中的作用 (07-25)· 开放时代的舞蹈多样化 (08-24)· 少数民族舞蹈尚需不断创新 (08-24)·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08-24)·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 (08-24)·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08-24)·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 (08-24)·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 (08-24)· 少儿舞蹈要注意少年儿童的艺术特点 (08-24)· 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 (08-24)· 浅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 (08-24)· 《一千零一夜》北京永久谢幕 (08-24)·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 (08-24)·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 (08-24)·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 (08-24)· 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 (08-24)·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08-24)·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08-24)·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 (08-24)·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08-24)·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 (08-24)·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08-24)· 文化转型期彝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 (08-24)·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 (08-24)·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08-24)·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 (08-24)· 走向何方——我们眼中的中国舞蹈 (08-24)· 从中国舞考级浅谈少儿舞蹈的发展 (08-24)· 舞剧《霸王别姬》新看点 (08-24)· 原创解 (08-24)· 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口传身授 (08-24)·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 (08-24)· 对中学生舞蹈创作的思考 (08-24)· 看比赛有感 (08-24)· 舞蹈:洋为中用50年 (08-24)· 舞 概 念 (08-24)· 技巧会赢得冠军吗? (08-24)· 自谈舞蹈灵感来源 (08-24)· 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 (08-24)· 当代文学中的舞蹈 (08-24)· 现代舞离观众有多远? (08-24)· 《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 (08-24)·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08-24)· 世纪的舞步——百年中国舞蹈成就之一瞥 (08-24)· 谈谈国际标准舞的体育性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