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我是冯老师,你是邮专的学生吧,论文自己写~谢谢~我会监督,百度前15页我都翻了~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 文化 有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伟大而又异常艰难的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长期艰难的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面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毛泽东同志就开始了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问题的艰辛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全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至今已有60年,6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渐认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回顾这段历史, 总结 经验 教训,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改革开放 深入改革

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划线分为两个时期,党在每个时期都为探索经济建设规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开始的。若对从此开始的这个时期作一分期的话,可以分为“一五”计划编制和实施、“大跃进”、60年代初开始的调整、““””四个阶段。下面就这四个阶段作一分析和考察。

第一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尽管党在经济建设上还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理论准备也不足,甚至对经济建设规律知之甚少,但是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力求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纲要的指示中就指出:“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计划工作,使我们的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的法则。”1953年6月23日,李富春代表中财委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计划应该是充分地根据和体现党所规定的方针任务,使需要与可能结合、经济与技术结合,从发展整个人民的经济观点出发努力学习全面计算平衡,如此才能适合人民经济按比例均衡发展的规律。”这是党在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夕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而这个规律也只是局限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陈云在回顾这段经济工作时说:“六十年代,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是党在这一阶段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主要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从主观上来看,第一,我们刚刚开始经济建设的实践,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理论准备,所以对经济建设规律知之不多。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们自己观念上又有对商品经济的敌视,因此对价值规律进行排斥。第二,苏联模式的影响。1953年6月,李富春在谈“一五”计划编制的意见时曾讲过:“我们要依靠苏联,学习苏联”。他的意见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党的倾向。而学习苏联主要是学习在苏联经济建设中起主要作用的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客观上来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极其薄弱的。经过帝国主义的掠夺以及战争的破坏,物质极其匮乏,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并使各方面比例达到综合平衡,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正因为如此,党确定了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合理地安排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方面比例关系,既保证了重点,又实现了全面安排的目标。这是当时党重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在计划执行中,对1956年出现的经济上的冒进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作了冷静的分析和探索,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提出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党的八大继续探索,加深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还提出了著名的“三主体三补充”的经济建设格局的思想。正因为党在“一五”计划时期努力按经济建设规律办事,才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显著成就。

第二阶段:

“大跃进”的三年。这个阶段正是预计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早在1955年8月,周恩来就着手领导“二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党的八大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然而,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就出现了严重失误。首先是毛泽东严厉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否定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确立了高指标、高速度跃进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接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严重地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建设规律,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把发展经济片面地归结为一个高速度。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潮,结果造成了经济建设严重比例失调,受到了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正是这次挫折,使这代领导人开始对经济规律有了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认识。第一,对经济规律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讲:“我们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第二,加深了对综合平衡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开始就讲,“大跃进”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好综合平衡。他说,整个经济工作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第三,对价值规律的新认识。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首次提到价值规律问题,批评“大跃进”中否定商品生产、价值规律问题。接着他又在同年的11月24日的一则批语中说:“在现阶段,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货币制度、价值规律等形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还有那段著名的关于价值法则的讲话,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四,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了新认识。中共中央在为纠正“共产风”而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实现两个过渡,“都必须以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1958年毛泽东号召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当毛泽东谈到苏联因为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而取得了消灭剥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时批注说:“在往后亿万年中,生产力性质不会不发生变化的,为了一定要适合它,生产关系也得改变,而且将有无数的改变。”认识这一经济规律对于纠正“共产风”、穷过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

60年代初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阶段。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60年代初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由于对第二阶段的教训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经济规律的加深认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积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安排国民经济。其中周恩来、陈云反复强调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周恩来讲,为了改变经济方面的不协调状况,“为了给以后的国民经济的新的大发展创造条件,就必须用一个较长时间,即用几年的时间,通过综合平衡、全面安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党中央开始着手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有了“一五”计划和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成功经验,也有“大跃进”受到规律惩罚的教训,因此,第三个五年计划在编制时就强调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问题。毛泽东在谈到在计划中如何处理各方面矛盾时说:“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按照毛泽东的谈话精神,“三五”计

划确定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吃穿用,加强国防建设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任务。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由重点解决人民吃穿用转变为以国防建设为中心。

第四阶段:

““””十年。1966年“三五”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爆发了““””。这十年,除1970年周恩来拟定第四个五年计划,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外,整个经济被拖到崩溃的边缘。不仅全盘否定了前一阶段经济调整的成就,而且把发展生产力批判为“唯生产力”论,经济出现混乱状态,根本就谈不上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若对这一时期作一分期的话,可以分为经济的调整与改革、全面改革、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下面就这四个阶段作一分析和考察。

第一阶段:

1979-1984年,经济的调整与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根本上端正指导思想,重新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阶段。1976年10月,“_”的垮台,结束了十年内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然而,经济建设上又出现了新的洋跃进,即片面追求高速度,不顾国力大量引进国外设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新的失调。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与50年代的“大跃进”如出一辙,根本原因还是指导思想上“左”的东西在作怪。这次失误,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指导思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担起了这样的历史重任。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乘着三中全会的春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纠正洋跃进的错误,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建设规律。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调整中,第二代领导集体普遍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当时邓小平就讲:“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 口号 ,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陈云、李先念也多次强调,国民经济只有按比例,才有高速度。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在我国农村开始了伟大变革。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长期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农民生活极为贫困。严峻的现实迫使农民寻找出路。首先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农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更适合农业发展的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制。它的出现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争论,对此,邓小平给予了公开的支持。1980年9月,中央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下发了75号文件。从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5年发出了5个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党中央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结果。

第二阶段:

1984-1988年,全面改革阶段。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告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经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标志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的新阶段。在《决定》的指导下,围绕着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了从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到分配制度,从横向经济联合到工资制度的改革,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里涉及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规律。为了推动全面改革,《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命题,又明确指出,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生作用,而在于所有制不同。这就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这是对经济建设规律深入探索的结果。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五大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概括。首次明确放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将市场置于新经济运行机制的中心环节,这意味着价值规律的作用越来越大。认识的提高又反作用实践,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

1989-1991年,治理整顿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供需失衡;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础工业和基础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流通秩序混乱等等。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重点解决以上问题,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治理整顿的三年,国家有效地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使过热的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

1992年至今,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这一科学论断表达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手段。强调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二,更加重视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困扰人们多年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以此为指导,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将资源配置在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解决企业长期效益低下的问题。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了,这意味着价值规律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认识也有了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党的十五大适应了这一要求,在理论上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这期间,党制定了经过科学论证、符合经济规律的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即《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确保这个宏伟纲领的实施,江泽民作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关系。这是党对经济建设规律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党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科学指南。

总之,通过以上对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使我们可以看出,党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遵循经济建设规律,党领导我国定会如期实现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党的文献》1989年第四期 第4页 第6页 《陈云文选》下卷 第221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献》第九册 第216页

第6册 第566页 第661页 第八册 第172页 《周恩来文选》下卷 第370—371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相关 文章 :

年政治 考研 真题及答案(2)

2.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3.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经济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4.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意义

5. 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6.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民主现代化实现

8.初一到初三的政治重点

我是邮专的黄老师,论文一定要自己写,不要抄网上的,我已经把第15页到30页的都看了,我会监督的。

改革开放以论文参考文献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改革开放大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主题论文

可以装作没看到么``我自己写了1300的都疯了 教你啊 可以把baidu到的所有信息全部copy下来 自己搭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Ô绯上质担 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回答者: 小小蜗蜗牛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2 17:15 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写作思路: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把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介绍一下,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日子里,中国成为富强的国家,发展更迅猛,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改革的浪潮中,无数行业如破土春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两位中国发展的代表。

华为手机——中国手机品牌的骄傲。

它比美国的著名手机品牌苹果手机还要出名,它是中国人的骄傲。以前的手机芯片都只能靠进口,外国高价卖给我们半成品芯片,国内制造手机成本高,利润低,功能却不及国外手机品牌。华为——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手机的认识。经过华为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攻破了层层技术难关,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为中国手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高铁——世界一流,是世界上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四十年前,坐火车从长沙到北京要一天一夜,现在坐高铁仅需要六小时左右。真是太方便了。有一个外国记者,把一个硬币竖着放在高铁的茶几上,万万没想到,硬币居然一个多小时站着不倒,这说明了中国高铁又快又稳,而且时速更是高达300公里/每小时。远远超过了火车的速度。

啊!科技的发展真快呀!从单车变成了汽车,由汽车变成了火车,最后变成了高铁。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的努力。也许,再过四十年,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经过学习努力,可以造出天空城市,飞车,飞船……

为了这一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勤学苦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和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外汇储备由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贫困人口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与开放杂志社

参考《改革与开放》杂志,有相关的栏目论文,希望有所帮助:

《改革与开放》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南京市发改委主管的全国优秀社科类权威期刊。杂志适应各学术人士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金融,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农村发展,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杂志创刊近30年以来,一直以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为宗旨,致力于宣传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成果,探讨、分析、研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城市十佳经济期刊。杂志作为中宣部指定的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建单位之一,对推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指导作用,受到全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是的,《改革与开放》南京出版社主办的省级社科类期刊 还有一些《学理论》《法制与社会》《青年与社会》《源流》等也属于同类期刊

这个杂志是省级经济刊物

《改革与开放》省级经济杂刊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全国优秀期刊,是探讨各行业各学科改革开放指导方针和成果的重点指导性杂志。 杂志系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类优秀期刊、增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龙源期刊群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杂志为社科类优秀杂志,适应各界人士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探讨,诸如经济金融,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农村发展,政策变革,思想进步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本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共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四大板块,主要栏目:改革开放 企业发展 教育创新 科技资讯 热点话题 党政思想 理论实践 社会经济 政法研究 三农问题 人力资源 管理决策 百家论坛

  • 索引序列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以论文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大论文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主题论文
  • 改革与开放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