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员工的素质和活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核心员工;薪酬管理
论文摘要:核心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激励机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 文章 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努力水平,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设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一、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分析,单纯的物质激励的效益要远低于精神激励。这是因为金钱的边际效用是遵从递减规律的。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的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高水平的需要,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形式,具有持续的内驱动力作用。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把激励(即强化)划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正激励(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所谓负激励(负强化)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显然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的且有效的,但鉴于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笔者认为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励与负激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三)按需要激励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起点是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动机是由其优势需要所支配、决定的。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 措施 。在激励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 方法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因而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才能提高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因此,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就是要考虑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员工的优势需要。
(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长远目标是使组织的行为目标与员工的行为目标更趋一致。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推动组织目标的完成的同时,组织给予相应的回报,以便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任何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首先应遵循的原则。缺少两个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激励机制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二、不同生态位层次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
对企业核心员工的有效激励措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核心员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一类核心员工是低生态位的基层核心员工。他们因为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个人能力而成为基层员工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基层核心员工主要是那些有着高学历、深厚专业知识的年轻员工。他们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不长,因而处于基层,但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理想、有抱负,是企业准备重点培养的未来栋梁。所以他们在近期内结婚、买房、抚养子女的需求最为迫切,对金钱的渴望程度较高。可见,他们的需求还处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层次上。
第二类核心员工是中生态位的中层核心员工。他们由于突出的技能和能力而上升到了企业中层岗位上,如:财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这类员工已经在企业工作了较长时间,年富力强,虽然仍然有经济压力,但是与基层核心员工相比,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为改善,于是开始享受生活,因此,中层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理生存需求,应处于中间的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层次上。
第三类核心员工就是高生态位的高层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的职位、事业都达到了顶峰状态。他们占据企业金字塔等级的最高层,他们衣食无忧,他们还有着广阔的社会圈子,经常是众星捧月、高朋满座。对于企业的高层核心员工来说,其需求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上。
三、激励对策
(一)报酬激励
1.薪酬。薪酬管理是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薪酬激励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激励方式。薪酬给核心员工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是核心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代表了企业对核心员工工作成绩与能力的认可,也代表了社会对该员工的人力资本的衡量,也是显示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薪酬激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激励,它既属于物质激励范畴,能基本满足核心员工的生理需要,但它不单是物质激励,它又暗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2.福利。福利是指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核心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福利作为内容丰富且有激励效用的薪酬成分,在整个薪酬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福利往往是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它体现企业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加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有助于员工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福利可分为强制性福利、菜单式福利和特殊性福利。 (二)精神激励
在激励核心员工方面,薪酬体系固然重要,但它并非万能。对核心员工起长期激励作用的是社交、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非常看重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以及自己能否实现更大的成就,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就应该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企业核心员工的精神激励。
1.目标激励。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激励员工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且具体可行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且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从核心员工个人的角度来看,当员工明确了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比,明白自己前进的速度并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能持续。人的努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对他的吸引力,取决于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需要对核心员工个体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起来能摸着可视为最为合适。在使用目标激励过程中,必须使核心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个体的目标,就需将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个体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能够充分地激发每一个核心员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激发他们的潜能。
2.工作激励。核心员工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工作自主和工作成就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工作中去,是其重要的激励因素。如果核心员工能够从工作本身感到趣味、意义、责任、发展及成就,则工作本身就会成为激励员工最主要的动力源。企业中的激励性工作设计具体表现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以及工作轮换等,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起着积极的作用。
3.尊重无价。首先,要信任核心员工。信任是尊重的基础,是与核心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保证。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习惯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干扰下属的工作,往往是管理者的通病。其次,要理解核心员工。“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理解获得的回报是多么的丰厚。而实际上真正做到理解并非容易,关键之处就是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员工,才能明白他们真正的主导需要是什么以及需要的合理性。最后,核心员工参与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经验 表明,核心员工都有参与管理、当家作主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四、激励核心员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时要考虑需要层级。层级不同,激励的方式就不一样。相对而言,层级越高,越重视精神方面,层级越低,越重视物质方面。激励时应注意激励的频率与强度,激励的次数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强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都起不到激励效果。
五、评估激励对策并反馈信息
在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后,应考察激励成本与核心员工在这种激励下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并于激励前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加以对比,及时反馈对比信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建立激励档案,为以后优化激励措施提供借鉴,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在对核心员工的激励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核心员工的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激励贵在有效激励,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关键是对企业核心员工量身定制,以核心员工为导向,“没有万能的激励制度,只有合适的激励制度”。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式。
[摘要]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自从“人力资源”这个名词由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的“人事部”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牌子,然而,仅仅换汤不换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及含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和减弱)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动有强大的推动力量。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待业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产生目标导向与目标行动,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新的激励过程。
二、设定激励机制模式应采取的原则
1.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有成效。
2.应采取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
“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 保险 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 文化 、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和谢意等等。
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3.要考虑个体差异来制定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在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这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得到提升的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员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管理机制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在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 渠道 。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才干,又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其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要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加强 企业文化 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即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应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员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让团队有激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激励机制,创造激情的工作氛围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意接受挑战和对工作满腔热忱、富有激情的员工。否则,即使公司文化氛围再浓,如果一个员工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再培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从本质上讲,员工的激情更多是带有天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是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如果没有这些作后盾和基础因子,仅凭企业对该员工的培训也不一定能行。
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作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论文两篇
引导语: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员工激励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建行的发展史上,相对员工的提法有不少,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建设企业文化,关心员工成长”,“卓越的银行源于卓越的服务,卓越的服务源于卓越的员工”,说明我行认识到了员工在建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应该给员工足够的关注,但实事求是的讲,这些提法没有达到“以人为本”高度,没有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带有居高临下的施与性质,实际执行时也打了不少折扣,因而未能引起应有的共鸣。
那么怎样“以建行员工为本”,怎样建设和谐团队呢,怎样抓住广大员工的心,集中精力开拓业务呢,解决之途在于必须有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措施。那就了解员工所欲是什么,所恶是什么,如何与聚,怎样勿施。
如何激励员工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员工也必须明确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位臵和职业发展方向。企业应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提升价值与发展的空间,同时为每个员工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使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各种学习机会、创业机会、发展机会与提升机会。
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行发出了“以德治行,培养和谐团队”的号召,抓住了当前我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在建设银行这个小环境内,建设和谐团队是途径,员工和建行共同发展和成长是目标,以建行员工为本是核心和根本。根本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的目的:
中国建设银行要建成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持续保持优良的经营业绩,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商业银行,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拥护和奉献,只有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员工,才能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商业银行。因此,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商业银行,根本目的就是为股东多创造价值献,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建行各级机构和领导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新型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把建行和员工、领导和员工、上级和下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少数人和多数人以及员工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好、处理好,才能巩固和扩大建行发展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建行改革和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第二,了解员工
(一)员工的向往
1、成就一番事业;
建行的员工,学习工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了生存和赡养的需要,才会有发展的需要,而良性的发展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建行的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吸引和留住关键员工的能力。
2、 获取有竞争性的待遇:薪酬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由行业平均工资、建行经营状况和员工业绩决定的报酬绝对数量,也取决于报酬的相对数量和员工感受到的公平满意度。以前建行过分讲求“公平”,以致平均主义盛行,员工报酬和资历挂钩,和员工现实表现关
联不大,导致员工公平感失衡并产生不满情绪;现在过分强调业绩,重奖业务精英,忽视弱势群体,领导和员工、员工之间收入差距太大,导致员工心理急剧波动。因此,建行应尽可能使每一位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以公正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分配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中,凭能力选人才,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定报酬,以竞争促效益。
3、得到必要的精神支持。
在一定时期内,建行由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及地方经济差距,持续提供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员工晋升通道和工资待遇受到客观限制,以感情弥补待遇方面暂时存在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员工的疾苦、落实员工的诉求、以情动人、以诚动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加速建行业务的发展,最终实现员工的各项愿望,才会得到员工的理解。
(二)员工的意见
1、晋升通道不畅。
行政职位不多,技术职务过少,员工更新和交流太慢,能上难下,优秀员工提拔机会少,前途不明朗。
2、收入水平不高。
基本工资太低,单笔业务工资含量不高,领导和员工、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考核机制不完善,业绩评价欠合理。
3、干群关系不密。
干群关系主要表现为工作关系,居高临下,缺少朋友关系和亲
情往来,缺乏沟通,群众困难知之不多,心理症结得不到有效化解。
4、无效工作不少。
改革后网点整合,精减柜组,增设自助设备,优化业务流程,员工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但前后台业务操作规程、手工业务、服务功能、业务笔数增加,一线和二线、柜组之间、上下各级业务授权较复杂,人数又少,员工劳动强度加大,疲于奔命,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清楚的了解建行需要员工做什么,员工心里想什么,就会找到一个平衡公式,建行需求=员工回报+建行利润+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内容深刻的公式,包括物质和精神,这个公式的解法,就是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三、实施有效激励
一、员工激励的内涵
所谓员工激励,是指通过有效的内外部刺激,激发员工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种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目标。目标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刺激,人的能力的发挥也是有赖于外界的刺激,而激励正是起这种刺激的作用。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期望而实现的。人存在或可能存在某种需求期望是激励的心理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需求期望,那么,任何刺激因素对他都将不起作用。
二、激励的功能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发掘人的潜能
(2)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精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绩效的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能不能;一是干不干。前者指胜任还是不胜任某项工作,是否具有承担某项工作的能力和资格;后者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意愿、干劲,即工作积极性问题。两个能力相仿的人,其工作绩效的高低取决于积极性的高低,而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激励手段运用的好坏。所以强化激励手段,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意义。
三、如何实施有效激励:
如何运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这不仅对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在企业中如果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并进行有效激励。激励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需要一个前提——良好的激励氛围,这种氛围本身就能起到良好的激励的效果;
1、以服务文化凝聚员工
建设以忠诚奉献亲和敬业为核心的家园文化,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强化服务团队的诚信仁义意识,以美好的远景使命和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催人奋进,以忠诚的旗臶统率行为。营造“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强化员工服务意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建立顾客忠诚中所起的作用,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互为顾客相互服务的大服务机制,让一线服务人员感受到被服务的温馨,增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将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一种事业,真诚为顾客着想,创造出各种特色服务。
2、以真情实感吸引员工
坚持人本管理,以员工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形成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远景为指导的管理模式。要以情感人,坚持婚、丧、喜、庆送温暖,艰难困苦见真情等实质性活动,努力营造关爱员工的温馨家园,做到员工与建行共同成长。
3、以考评机制激励员工
建立让员工心动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绝情的制度、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爱,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使员工有资质有平台、有绩效有回报,激励员工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勇于竞争积极创新争做贡献乐于奉献。要推行完整的可操作的人才选拔、晋升奖励机制,给才俊以脱颖而出的机会,使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将建行看成是自己的建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始终保持服务创新冲动与工作热情。
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是为算工资或为考核而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员工行为,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效率,让员工向更有益于实现公司的目标去努力。体现员工工作能力、绩效考核意义不仅是一个企业对其员工工作绩效情况的评估,同样也是员工心理上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成就感需要的满足、员工需要感到自己完成了某些工作,要求得到认可;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通过对员工本人发展意识的了解,使员工感到有培养提高和升迁发展的机会,有一种需要目标导向和参与的组织归属感。所以,绩效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
4、以相互信任团结员工
有意识地了解下属的思想和感情,进行朋友式沟通,架起信任与理解的桥梁。建立思想交流的“绿色通道”,开辟爱心家园、智慧之窗、热线电话、经理对话、行长接待日、访谈邮件返馈。加强与员工心灵的交融与沟通,寻找下属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造成共识,形成相互忠诚的关系。
不要过分监督。过度严密的督导将使下属成为“听话的机器”,下属的创造与想象力将丧失殆尽。将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权利赋予员工,帮助他们更顺利完成工作;权利下放后,不要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只需靠制度规范和不定期抽查。
5、以完善的薪酬体系让员工满意 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应符合
二个原则:外部竞争性、内部公正性;外部的竞争性强调的是薪酬支付与外部组织的薪酬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保持组织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内部公正性是指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薪酬结构要支持工作程序,要对所有员工公正,要有利于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在保证薪酬外部竞争性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着重于内部公正性,据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员工会通过薪酬的对比来感知薪酬的公正性,包括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则会强烈地感到不公正,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分配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员工对薪酬公正的知觉,分配公正又影响个体的薪酬满意度及个体对组织的信任度,当薪酬满意度及对组织的信任度不高时,激励将失去效力。
6、以光彩事业照耀员工
引导员工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到钟爱的事业之中,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搞好岗位轮换,激励员工应对新的挑战,不断实施创新,丰富自己的阅历,把工作作为事业,享受自己的成就。信任员工,适当授权,增强其工作的参与感。对员工的努力和贡献作出真诚的赞美与鼓励:只有当员工个人价值得到重视时,才会忠诚地为建行服务,并积极影响整个团队的面貌,进而增强顾客对建行的忠诚度。
7、以发展空间培养员工
把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适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出具体措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得最大成功。不仅要使资源配臵到最佳状态留住优秀人才,而且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员工的最大价值、拓展人才的发展空间,实现人力资本的最佳回报。必须为员工提供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所有培训,使员工的视野由本职工作拓展到多个岗位或更高的岗位。当员工沿着生涯规划的路径一步一步实现既定目标时,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激励是一柄双刃剑,过度的正向激励在特定时间和对特定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走向其反面。每个人都对归属感、成就感、及驾驭工作的权力感充满渴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自己受到人们认可,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在企业实施外部激励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建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尊重激励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 ”、“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
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
负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
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越是素质较高的人员,淘汰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如果用双因素理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可能更易让人理解。淘汰激励一般采
用了单一考核指标,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同时还会使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员工很难有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
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论文
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论文,一般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都要提交一份论文,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要写关于公司的管理问题的论文了,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论文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机场管理工作已经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学理念,原有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这对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色彩,由于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很难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致使相关工作的开展并不理想。国内机场行业的特点是人力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才结构却不合理,基于机场人力资源的特点,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机场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一、机场员工积极性不高的影响因素
1、人才与岗位不匹配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裙带关系”、“近亲繁殖”现象一度盛行,致使机场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员工缺乏危机意识和岗位竞争意识,人浮于事,积极性普遍不高,也不重视那些真正能够给机场做出贡献的员工,会在员工心里产生不公平感。人才与岗位不相匹配,很多有才能的员工因得不到合理的安置,难以在岗位工作中发挥其自身价值,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工作的责任感以及机场的、忠诚度就会降低,最后选择离开。再有就是一些补贴不到位,员工的积极性受挫,也会厌倦本职工作。
2、管理成本投入失衡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服务成本和安全成本三项内容,现阶段,机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协调好这三种成本的投入比,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机场企业化改制后,开始实行市场化运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人工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投入,是提高旅客满意度的基础,而这些又以安全为前提条件,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更好地去追求利润。管理成本各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增加人工成本就会影响到机场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降低人工成本,则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仍然不利于机场工作的开展。
3、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机场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配机制并不合理,激励性明显不足,由于劳动投入与获取的报酬未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依然采用平均分配的办法,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一些贡献较大、付出劳动较多的员工,不利于其才能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企业化改制过程中,机场管理也在试图打破平均主义,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部门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因此相关工作的改进比较缓慢。
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具体建议
1、注重需求分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其一,对机场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岗位和员工需求分析,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职责,即便缺乏相关人才,也可以为招聘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二,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模型,其目的在于对各岗位的人员需求量和劳动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工作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避免岗位人员饱和或员工工作量饱和情况的发生,前者会影响到机场工作效率的'提高,后者会增加员工的疲劳程度;其三,完善用人机制,优化公开选拔程序和竞争上岗办法,防止出现“裙带关系”的现象,对人才择优录取。
2、做好协调工作,科学规划人力资源。机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定要做好管理成本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处理好人工成本、服务成本和安全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影响机场人工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机场的规模、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员工的参与程度等,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对机场服务人员和安全人员需求量的预测和评估,实现岗位与人员最大程度的匹配,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机场的正常工作,再有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打破平均主义,正确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必须要打破原有体制保留下来的平均主义,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其激励性。一方面应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基本工资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员工的收入水平应与实际贡献结合起来,与机场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机场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应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估、奖惩机制,在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奖励,为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机场企业化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在完善当中,受传统运行机制的影响,人事管理较为僵化,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机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可以说,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尤其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对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励,把人才激励作为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来策划。激励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内容。人们在平常工作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只是其整体能力的30%,如果通过激励作用,可以发挥到整体能力80%—90%,甚至超能量的发挥。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才能充分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员工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企业的组织远景、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企业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扎稳脚跟、有所建树。
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内趋力,是受利益驱动刺激产生系列心理活动体现在行动上的一种主动性。不同企业的领导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手段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最科学、最有效,就是看这种手段能否使利益杠杆趋动,并能最大限度地符合本企业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有必要了解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能力和积极性两个方面,而后者实际上即为激励水平。因此对激励可作如下定义: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认为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因而,激励在组织实现目标以及提高员工的效率两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人,企业要采取不同的、适合其要求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要采取变化的、合适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措施。保持激励的长期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使就职的.员工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
在实践中,企业要通过以下手段,实施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以“事业”激励人。可以通过企业口号、宗旨等的宣传倡导,使企业的员工树立实现社会使命的责任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能够提供给他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因而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建设企业的事业中去。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任何一个人身上都载有的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体现。当然,除了付诸于企业的口号,宗旨等等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实现形式。
2、注意激励措施的多样化,物质和精神激励并重
现实中,有的企业老总没有认真思考和了解员工的内心需要,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形式太单一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老总们责怪员工要求太高,员工们则怨激励太单调,结果企业费时、费财进行了激励,员工们还不满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而且这些需要是逐步递增的。例如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比较落后的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当时企业通过采取一些比较简单的经济手段,如少量奖金等给予奖励,就能对职工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进入新的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物资上的需求当然随之提高,企业如果不提供一份有诱惑力的薪酬是难以保证吸引得到优秀的人才的。这很容易理解,丰厚的报酬在家底尚不是很“硬”的年轻人才面前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这要强调的是,如何将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最有效的结合起来,因为一方面,一般而言,毕竟企业提供的待遇不可能相差很多,另外,“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员工的需求很快的进入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层次,采用简单的物质奖励和经济手段已难以奏效。显然,重物质轻精神不行,重精神轻物质也不行。在激励时必须将物质与精神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必须在形式上丰富多样,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激励效应动态化、最大化。因此,一是要分析和了解员工最需要什么,二是要想方设法用一定的形式去满足他,形式是不固定的,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让职工拥有企业的股份就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方式。这样可以真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联。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内容。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通过拥有股份形式参加企业管理。
3、创造温馨的企业人际氛围,以感情留人
企业要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工作环境。而好的硬件工作环境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软件环境则需要长期的组织内部的建设,而且应该是横向与纵向全方位的建设。比如,有些企业通过为员工举办生日聚会来加强员工间,员工与管理层间的情感沟通。又如上海某IT企业,在员工的餐厅有一扇墙壁,专门供员工留言、签名来联系沟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易释放自己的能量,创造更大的价值。另外,有些公司在员工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的时候,专门的召集公司员工为该员工办一个庆功会,这个庆功会也许规模很小、形势也不很正规,比如让其他员工每人为他送上一束鲜花,但可想而知,采取这般的措施,对于该员工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良好的企业激励文化的形成有多大的帮助。凡此种种,最终使得人群关系、工作氛围等软件环境对员工工作效率和出色完成团队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4、激励措施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激励职工的目的。激励A员工的方法不见得能激励B员工。需要是激励的基础,而不同员工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能否了解、把握员工的需要是管理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某科研单位将全体员工简单地“一视同仁”,对科技人员和工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奖金加表扬。科研人员得不到实质的尊重和地位,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位热心钻研的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项科技成果,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物质奖励,但是对于这项成果的市场推广,领导并不放在心上。这位科研人员不久就离开了该单位。因为他需要的并不只是奖金和表扬,他追求的是
事业的成就感。这个案例说明,对于不同的个体应当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对相同的员工也需改变不同的激励方式。人的需要经常改变,因此管理者也必须能持续掌握员工变动的需要,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另外,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心自然的会发生转移。因此,需要企业的激励机制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通过最合适的激励手段来激励员工发挥能量,共同完成下一步的组织目标。比如,在企业的研究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时,可以考虑对研发部门的员工许诺:待项目拿下,企业出资提供出境旅游作为奖励。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对企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企业本身的优势、内外存在的弊病、企业发展的前景看得更加清楚,还有,当企业更加成熟时,企业内可能形成了由于不同的爱好或者是利益积聚的小群体,这些阶段,企业的激励机制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使得每一位员工的最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努力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充分发挥其技术和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基于激励理论模式下的ERP团队激励方法探讨
[论文关键词]激励理论模式 ERP团队 激励
[论文摘要]ERP 项目实施是个复杂、艰苦的工作,对GRP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激励能显著提高项目团队工作效率,从而加快项目目标的实现进程。反之,则易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影响甚至阻碍项目进程,最终导致项目失败。本文通过分析GRP项目团队特点和激励理论模式,就ERP团队激励方法作出初步探索。
0 引言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ERP项目经理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但是,不能让团队成员感到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是一种自我的提升。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那些缺少团队经验的项目负责人来说,可能会有一点难度。下面作者谈谈ERP项目团队如何进行团队激励,以作交流和探讨。
1 激励理论与项目团队管理方式
目前流行的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人的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型激励理论;另一种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过程型激励理论。第一种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后者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
项目团队的管理方式可以看成是委托一代理关系,即把团队负责人看成是委托人,把成员看成是代理人。负责人希望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相互合作,而成员则从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出发,投入到项目上的精力或努力的方向可能与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不一致,这就会产生冲突。故管理者需设计激励机制,协调成员的行动,以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ERP项目经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只针对个人而不是成员之间的激励制度。换句话说,即将现有的个体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转化为自己和自己的竞争。如果错误的将所有的项目小组成员都赶到一条独木桥上,让他们去夺取隔岸的那一颗唯一的胜利果实,那么合作将不可能形成,相互激烈就会被相互泄气所代替。
2 ERP项目团队的特点
ERP项目实施是个苦差,参与到其中的项目成员由各个相关部门的关键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团队成员年龄、知识层面、技术类别不同,素质各异,因此,项目实施期间的激励问题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影响甚至阻碍项目进程,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ERP项目生命周期短
ERP项目实施一般周期不超过一年或更短,而在这么短的周期内要进行项目管理、总体业务蓝图、流程设计、硬件搭建、软件系统设计、业务案例测试、数据准备、文档编写和培训宣传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就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一样复杂。因此参与ERP项目的`成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技能与良好的素质。
ERP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复杂
ERP项目的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分,譬如:销售部门、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等,ERP项目成员都是从各个部门中抽调出来的精英,所以ERP项目通常是靠各个部门互相协同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实施ERP项目绝不是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它必须是由企业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合作完成。
人员角色的复杂必然导致项目团队难以管理与激励。由于项目团队里的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非常习惯站在各自原先部门而不是ERP团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因此,项目团队的激励工作任务艰巨,经常会出现由于工作开展时人员各执已见,项目经理总是沟通再沟通,但是意见始终不统一,使整个项目停滞、计划延迟,甚至项目瘫痪。
团队成员缺乏归属感
ERP项目团队的生命周期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部门,它只为项目而存在,项目结束它就解散了,不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部门,其成员还是会回来原来的部门。因此,ERP项目成员对项目团队明显缺乏归属感。同时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或单位,既受到项目团队的管理也受到原部门领导的管理,这种状况将使归属感更为减弱。
另外项目团队是新成立的组织,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一般需要依次经历初创期、磨合期、规范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磨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激励的难度。
3 项目团队激励理论模式
物质激励模式。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项目团队成员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激励模式起源于管家雪恩(Edgar )提出的人假设,它指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的唯一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
在知识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呈淡化趋势。然而,根据美国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精神激励模式。精神激励就是注重用从精神角度鼓励项目团队成都市员用心工作。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不但有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仅用物质激励在短期内可能见效快,但随着项目阶段性的展开,时间一久就容易失效。另外,物质激励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美国管家皮特(TomPetes)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它会使大家彼此封锁了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整个社会的风气。
情感激励模式。情感激励就是ERP项目经理通过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感情交流,懂得尊重团队成员,关心团队成员,使团队成员始终怀着感恩的心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会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解决问题更迅速。
4 ERP项目团队激励可以采取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重对ERP项目团队成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在ERP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应注重对ERP项目团队成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其不断有动力努力开展工作,从而加快团队项目进度。项目经理可以通过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提高自身价值的需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体系,并可以将体系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聚餐、郊游等,来满足他们希望增进人际交往需要。物质激励应与相应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物质激励的实现也要靠相应保障制度,才能使之不成为一句空话。企业应通过建立一套完善制度,营造一种舒适氛围,使团队成员都能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团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物质激励必须公平公正,但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对团队所有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本人在内,一视同仁,按统一制度奖罚。另外还应该坚持,多奖少罚,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做到处罚面小、面和引导面大,保护和 提高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ERP项目经理要懂得适当放权
ERP项目经理可以鼓励项目团队建立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创造的工作模式,尽量减少命令性工作,懂得适当放权的同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当项目团队取得进步和成绩时及时予以表扬、嘉奖,从而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自我激励,行成良性竞争,以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当项目经理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组织相应的团队成员成立临时攻关小组,待问题解决后再将有关的知识或技巧在团队内部快速运用。让他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充分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但要注意不要在团队内部缔造英雄。
俗话说,棒打出头鸟。若你把团队中的某个人员缔造成英雄,那可能效果并不理想。你可能初始的目的,想在团队中树立一个榜样,让大家都能够效仿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适得其反。大家看到这个榜样,有时会不仅不会学习他,反而觉得公司既然认为这个ERP项目的成就都是这个英雄取得的,那么以后就让他一个人去工作好了,以后这个项目跟我们无关,反正项目的好坏我们都是要回去原来部门的。很明显,这跟项目经理的初始目的大相径庭了。
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嘉奖,而不单是以个人,若我们在激励团队成员时频繁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嘉奖,则难免就会形成团队成员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笔者认为,ERP项目要取得成功,不是靠个人之力,而是团队相互协作的结果。所以,尽可能不要在团队内部之间形成相互不服气的局面,而应该努力培养一个自我提升的氛围。
ERP项目经理应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ERP项目经理首先应注重与成员的沟通、交流,使他们明白本次项目的重要性和本次项目能给他们每个人带来多大的利益。要在成员心中树立起本次项目的目标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只有这一目标顺利完成,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目标,项目团队成员才会团结到一起,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在制订项目计划时要发扬,充分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对好的意见要能采纳,以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也要注意不宜过分民主,该决策时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要因为团队成员各执已见而项目经理不好定夺,最终导致计划迟迟定不下来,这样反而与当初提高项目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的初衷相违背了。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ERP项目团队的特点和项目团队激励理论模式的分析,将ERP项目团队的特点和项目团队激励理论模式相结合,ERP项目团队激励应该注意的问题。较全面地阐述了ERP项目团队可以采取的激励方式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在ERP项目具体实施时,项目经理要有针对性的运用这些激励方式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团队高效率的完成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奇姚,孟帆,德鲁克目标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J],成都学院学报,2002,(4).
[2]李存金,一种确定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的新思路[J],运筹与,2004,(3).
[3]江丽,刘红霞,项目团队生命周期中的资源管理[J],周刊,2004,(2).
[4]赫辽钢,刘健西,激励理论研究的新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2003,18(5).
员工激励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员工的素质和活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核心员工;薪酬管理
论文摘要:核心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激励机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 文章 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努力水平,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设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一、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分析,单纯的物质激励的效益要远低于精神激励。这是因为金钱的边际效用是遵从递减规律的。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的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高水平的需要,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形式,具有持续的内驱动力作用。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把激励(即强化)划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正激励(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所谓负激励(负强化)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显然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的且有效的,但鉴于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笔者认为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励与负激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三)按需要激励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起点是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动机是由其优势需要所支配、决定的。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 措施 。在激励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 方法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因而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才能提高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因此,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就是要考虑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员工的优势需要。
(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长远目标是使组织的行为目标与员工的行为目标更趋一致。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推动组织目标的完成的同时,组织给予相应的回报,以便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任何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首先应遵循的原则。缺少两个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激励机制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二、不同生态位层次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
对企业核心员工的有效激励措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核心员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一类核心员工是低生态位的基层核心员工。他们因为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个人能力而成为基层员工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基层核心员工主要是那些有着高学历、深厚专业知识的年轻员工。他们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不长,因而处于基层,但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理想、有抱负,是企业准备重点培养的未来栋梁。所以他们在近期内结婚、买房、抚养子女的需求最为迫切,对金钱的渴望程度较高。可见,他们的需求还处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层次上。
第二类核心员工是中生态位的中层核心员工。他们由于突出的技能和能力而上升到了企业中层岗位上,如:财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这类员工已经在企业工作了较长时间,年富力强,虽然仍然有经济压力,但是与基层核心员工相比,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为改善,于是开始享受生活,因此,中层核心员工的需求层次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理生存需求,应处于中间的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层次上。
第三类核心员工就是高生态位的高层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的职位、事业都达到了顶峰状态。他们占据企业金字塔等级的最高层,他们衣食无忧,他们还有着广阔的社会圈子,经常是众星捧月、高朋满座。对于企业的高层核心员工来说,其需求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上。
三、激励对策
(一)报酬激励
1.薪酬。薪酬管理是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薪酬激励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激励方式。薪酬给核心员工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是核心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代表了企业对核心员工工作成绩与能力的认可,也代表了社会对该员工的人力资本的衡量,也是显示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薪酬激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激励,它既属于物质激励范畴,能基本满足核心员工的生理需要,但它不单是物质激励,它又暗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2.福利。福利是指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核心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福利作为内容丰富且有激励效用的薪酬成分,在整个薪酬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福利往往是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它体现企业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加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有助于员工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福利可分为强制性福利、菜单式福利和特殊性福利。 (二)精神激励
在激励核心员工方面,薪酬体系固然重要,但它并非万能。对核心员工起长期激励作用的是社交、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非常看重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以及自己能否实现更大的成就,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就应该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企业核心员工的精神激励。
1.目标激励。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激励员工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且具体可行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且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从核心员工个人的角度来看,当员工明确了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比,明白自己前进的速度并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能持续。人的努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对他的吸引力,取决于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需要对核心员工个体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起来能摸着可视为最为合适。在使用目标激励过程中,必须使核心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个体的目标,就需将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个体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能够充分地激发每一个核心员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激发他们的潜能。
2.工作激励。核心员工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工作自主和工作成就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工作中去,是其重要的激励因素。如果核心员工能够从工作本身感到趣味、意义、责任、发展及成就,则工作本身就会成为激励员工最主要的动力源。企业中的激励性工作设计具体表现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以及工作轮换等,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起着积极的作用。
3.尊重无价。首先,要信任核心员工。信任是尊重的基础,是与核心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保证。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习惯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干扰下属的工作,往往是管理者的通病。其次,要理解核心员工。“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理解获得的回报是多么的丰厚。而实际上真正做到理解并非容易,关键之处就是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员工,才能明白他们真正的主导需要是什么以及需要的合理性。最后,核心员工参与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经验 表明,核心员工都有参与管理、当家作主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四、激励核心员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时要考虑需要层级。层级不同,激励的方式就不一样。相对而言,层级越高,越重视精神方面,层级越低,越重视物质方面。激励时应注意激励的频率与强度,激励的次数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强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都起不到激励效果。
五、评估激励对策并反馈信息
在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后,应考察激励成本与核心员工在这种激励下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并于激励前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加以对比,及时反馈对比信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建立激励档案,为以后优化激励措施提供借鉴,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在对核心员工的激励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核心员工的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激励贵在有效激励,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关键是对企业核心员工量身定制,以核心员工为导向,“没有万能的激励制度,只有合适的激励制度”。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式。
[摘要]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自从“人力资源”这个名词由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的“人事部”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牌子,然而,仅仅换汤不换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及含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和减弱)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动有强大的推动力量。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待业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产生目标导向与目标行动,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新的激励过程。
二、设定激励机制模式应采取的原则
1.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有成效。
2.应采取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
“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 保险 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 文化 、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和谢意等等。
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3.要考虑个体差异来制定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在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这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得到提升的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员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管理机制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在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 渠道 。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才干,又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其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要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加强 企业文化 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即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应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员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让团队有激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激励机制,创造激情的工作氛围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意接受挑战和对工作满腔热忱、富有激情的员工。否则,即使公司文化氛围再浓,如果一个员工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再培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从本质上讲,员工的激情更多是带有天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是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如果没有这些作后盾和基础因子,仅凭企业对该员工的培训也不一定能行。
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作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论文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章绪论
第2章相关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机制概述
第3章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XX银行概况
XX省银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XX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XX银行现有的员工激励机制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4章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思路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原则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内容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4-7
ABSTRACT7-13
第1章 绪论13-18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13-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国内研究现状14
国外研究现状14-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15-18
研究内容15-17
论文结构17-18
第2章 软件开发员工普遍性特征与激励理论18-26
软件开发员工人力资源基本特征18
软件开发员工的特殊性与需求特点18-21
软件开发员工的特殊性18-20
软件开发员工的需求特点20-21
激励理论概述21-23
传统企业激励存在的不足以及与软件开发企业激励区别23-26
第3章 A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调查26-39
A 企业概况26-29
A 企业基本概况26-28
A 企业经营模式28-29
A 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相比差距29
A 企业软件开发员工流失现状29-31
A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访谈31-39
工作单调枯燥,个人能力提升不达预期32
考核体系不完善32-34
薪酬体系不完善34-35
员工职业规划缺乏35-37
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体系37-38
企业文化匮乏38-39
第4章 A 企业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研究39-52
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39-41
激励措施认同度分析41-43
激励措施认同度描述统计分析41-42
激励措施认同度的方差分析42-43
激励机制与员工满意度分析43-52
工作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4-45
考核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5-47
薪酬福利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7-48
成长发展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8-49
企业文化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9-52
第5章 增强A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措施52-80
建立与完善工作相关因素激励机制52-55
基于软件开发员工的工作再设计52
平衡软件开发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建立弹性工作制52-53
促进软件开发员工的合作与竞争激励53-54
建立创新与虚拟团队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54-55
建立与完善考核相关因素满意度机制55-62
建立目标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与考核机制55-56
软件开发员工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6-62
组织对于团队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6-58
团队对于个体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8-62
建立与完善经济激励62-73
改善薪资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62-73
薪酬方案设计62-71
福利方案设计71-73
借鉴国外的员工持股计划等远期激励方式73
建立与完善发展成长发展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机制73-76
软件开发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73-75
软件开发员工的培训激励75-7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76-80
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伦理道德的灌输77-78
充分信任与授权软件开发员工78-79
与关键员工进行无缝沟通79-80
结束语80-82
参考文献82-84
附录 1 离职访谈提纲84-85
附录 2 员工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问卷85-87
致谢87-88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会计论文提纲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演进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维度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衡量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第3章承担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企业生态系统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第4章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制度背景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所有权性质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分析
第5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设计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变量设计
模型构建
第6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描述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回归结果分析
稳定性检验
第7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研究结论
对策及建议
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结论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发展,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回顾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理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结合我国经济制度背景,分析不同所有权性质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构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根据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对其进行细分的基础层、市场层、环境层战略性企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影响的假设,并得到了实证结果的证实。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为企业带来及时的效益的同时,还能使效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基础层与市场层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相对于同期有所减弱,但履行环境层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要显著于同期。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和企业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企业对生态系统各成员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企业生态环境反影响于企业,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第二,本文结合经济制度背景,在第一个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产权性质会减弱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同期财务绩效的正向积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有产权性质会减弱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同期会计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对市场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后的稳定性检验又证实了国有产权性质会减弱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同期会计业绩以及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结果反映,国有企业在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会偏向非经济目标的实现,而对成本效益、经济目标实现方面的问题考虑较少,在经济价值增值方面的动机弱。而非国有企业在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时比国有企业更偏向企业经济价值的增值。
第三,由于本文实证模型中检验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后一期的财务绩效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除环境层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外,对后一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的显著性明显弱于同期的财务绩效的影响。说明对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并非一劳永逸,而需要不断做出努力,才能促使社会价值与企业经济价值同步增长。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1、 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的是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团队登顶”,而每位队员也正是就这一共同目达成了共识。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每位队员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为有了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家才可以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恰恰是这种紧密的联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如果说在拓展任务中,我们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那么,在日常工作中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吗?如果说拓展中我们的任务是“团队登顶”。那么我们在工作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吗?实现自我的价值吗?2、 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在整个团队登顶的进程中,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需拧成一股绳、尊重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三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最后登顶的那名队员和以身体做连接锁的队员,甚至看上去非常危险。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人的安排、必需执行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在工作中,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当同事间因公事思想产生分歧;当经理要求我们合作“攻单”,我们却想着如何“单干”。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以同化异”?其实这又何偿不是对团队的尊重呢?3、 团队凝聚力体现于成员间的协作。不难看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就如一个个单列的珍珠,是相互间的协作把每一个环节整体的串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珍珠项链”。而大家的协作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为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信,使得最下面的队员甘做人梯;中间的队员敢于伸出救助之手;上面的队员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这“梯”与“手”之间,“手”与“手”之间的接触与连接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协作。也正是有赖于这种协作,使得整个项目圆满完成。工作中的协作更无处不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平行部门之间。当上级不援力、下级不得力、同级不借力、平行部门使反力,试问团队还有任何凝聚力可言吗?可以说,协作的品质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绝对指标。4、 团队凝聚力升华于归属感。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中,坚定不移的共有二个信念,其中一个就是“团队登顶”,另一个则是“决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始终喊出一个口号就是:我们就是一家人! “我们”指的是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家”指的是团队;而“我们就是一家人”所指的是“团队就是我们每个队员的家,每个人都是家中的一员,我们将同进同退”。那么,“下顶”体现着“扶持”;“上拉”体现着“援助”;“中间连接”体现着“承担”;“口号”体现着“鼓舞”和“关爱”。也恰恰是这些扶持、援助、承担、鼓舞、关爱,营造出家的感觉,而这家的感觉随之带来的就是团队的归属感!工作对每名员工来说不只是物资需求,也包含着精神需求。一份薪水不错但勾心斗角的工作不见的人人都愿意做;一份薪水具平但关系融洽的工作不见就没人愿意做;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一个缺乏归属感、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肯定免不了“缺兵少将”的局面。综上所述,增强团队凝聚力无异于增强团队战斗力。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团队管理已成为 企业管理 中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团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领导艺术;沟通;创新
诺基亚在亚洲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导厂商,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曾一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能从1998年至今座在冠军的宝座上,靠的就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有如此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又该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二、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和失去思维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已经把团队建设作为了企业建设的重头戏,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是这重头戏的主角。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
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 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9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设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一个不可能实现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员工能产生激情吗?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印证,这可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2.愿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2004年上半年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儿,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儿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戒指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 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残局。
3.通过沟通一定要让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价值观。这里我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例子:2003年那是非典的天下,中国是“实践”最早, 经验 最多的,理所应当研究成果应该丰富,但我国的非典权威人士钟南山院士却遗憾地表示: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实验的拿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而掌握病毒样本的有没有科研能力,要害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协调不起来,更勿论默契了。
(四)合理有效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1.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了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下转第53页)
3.既要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激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2001年,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该公司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销售业绩不同的员工获得基本相同的收入,于是能人流失,庸人留下。无独有偶。IBM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郭士纳正是在变革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后才使这头大象翩翩起舞。
(五)引进竞争机制在成长中合理要求
著名的进化论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当然作为一个团队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活力。但还应当做到:
1.授人于渔,打造学习型团队。引进竞争不是让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得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关心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和成员一起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制定他们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
3.广泛开张“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而就IT项目成员来讲,大多数成员不是很善于言谈,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和电脑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而与人沟通技巧上相对缺乏。然而项目管理中沟通却非常重要,既有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以及和老外的沟通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需求的误解,目标的偏移,项目的delay或失败,甚至更严重的导致人员的 离职 ,因此在团队和项目管理中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沟通并不是随便找人 说说 话而已,它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mindset)。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以下几种心态的人都是很难沟通的:
自私:关心只在五伦以内,没有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不要多管闲事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我的解决 方法 就是最好的。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 文化 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 报告 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6.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最后一段我想对任何人都非常有用,因为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面总有领导管着你。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如何的人才被埋没,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抱怨领导不了解你,领导凭什么要主动来了解你呢?不是领导不了解你的才能,而是你应当主动让领导了解你的才能,做的让领导了解和喜欢,如果上面六点你真正做到了,你不让上司喜欢都难。这就回到了沟通的关键:主动沟通,积极沟通。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含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使该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且可能是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实际上,人们的观点也有一些小的差异,如美国学者罗宾斯更强调成员们协同合作的巨大绩效,章仪伍更强调对每一个成员知识技能的合理利用,贾硕林、颜寒松更强调“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追求集体的成功”。由此可见,我们应多方位全面理解团队概念。
二、团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
(一)常见的团队冲突
常见的团队冲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种是显性的,很可能在爆发之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平息,当然也不排除爆发后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但对于经理人来说,显性的冲突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处理的。真正令人头疼的是第二种:隐性冲突。这类冲突存在于团队成员们的头脑之中,尽管他们内心很气愤,但是彼此保持沉默,隐性冲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工作中采取独立态度,这样必然导致团队的协同逐渐瓦解。
(二)团队冲突后的员工反应
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如何面对、如何继续相处,对团队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团队冲突后,冲突双方的反应都会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有关调研发现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的反应归结为六种:
1、良性反应
(1)积极展开竞争;(2)友好合作;(3)友善和解。
2、恶性反应
(1)恶性竞争;(2)刻意回避;(3)彻底分裂。
了解冲突发生之后员工可能采取的反应是经理人有效处理冲突的基础。
(三)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
根据有关调研,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通常会有四种:
1、人心涣散;2、派系斗争;3、互不理睬;4、争论不休。
三、如何有效解决团队冲突
1、竞争的策略是指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通常采用的人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又称强迫式。
采取竞争策略的时机:当需要快速进行决策时;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进行重要决策时;当有人企图利用你的非竞争行为时。
2、迁就的策略指一方为了抚慰另一方并维持良好关系,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遵从他人观点。
采取迁就策略的时机:认为自己不正确时;当事情对别人来说更为重要时;为了将来在重要事情上能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时;当和谐比分裂更为重要时。
3、回避的策略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希望逃避而采取的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利益,一躲了之的办法。
采取回避策略的时机:当问题并不重要时;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所带的利益时;希望别人冷静下来时;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当别人能有效解决问题时。
4、合作的策略是指主动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是双赢。
四、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1、确立共同目标
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 融合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并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2、完善制度与机制
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3、聚集高素质人才
建立高效团队必须重视人才,提倡学习和创新。人才是组织生存之本,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高绩效团队人员的构建必须需要三类人:一是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的成员;三是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帮助和交流,使各成员的效能实现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就团队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随时与不同的团队,以及团队内不同的阶层、部门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与沟通,这样才能高效运作。
5、采取有效 措施 管理团队
要组织和管理好团队需要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实施有效的领导;二是设计合理的组织;三是鼓励意见沟通和参与管理;四是制订合理的用人政策。
6、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差异管理,是指将团队成员分割成众多的“两人关系体”,从而将成员的个人差异局限在两人之间。显然,经过这种划分,成员的个人差异效应被禁锢在两人关系体中,从而使差异引起的冲突和不满不会在团队的层面上反映出来。以这种方式管理团队,必然是领导与成员有单个接触,而不会出现成员之间广泛沟通和频繁交互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可以创造完美。一流的团队之所以会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的成员能抛开自我,相互包容,避免冲突,彼此信赖,一切只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霍普.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贾硕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 财经 出版社,1999
[4]姜德刚.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5]葛亮.大雁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邵雨,朱宪.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陈治寰.如何建设高效团队[J].南方周刊,2011第2期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相关论文
4.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5.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6. 企业文化论文
7.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这类论文实在太多了,你在中国知网上面随便一找就很多,如果你是在大学,一般都会买这个数据库的,如果不是,那么在网上找个代理就行了。
试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竞争。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竞争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又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挖掘员工的个人潜力是企业首要问题。因此探讨构建激励机制,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内涵和特征(一)激励机制的内涵“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在企业内外部条件之内,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来制定一套理性化的制度, 激发员工不断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激励机制又可分为外在激励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外在励因素主要包括薪金激励因素和职工福利激励因素两个方面,企业直接控制的激励资源,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体现。内在激励是通过精神的满足来强化个人行为的,主要要有目标激励因素和情感激励因素,且方法多样。(二)激励机制的特征1、公平性。激励机制的最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平公正,企业的上下层,在企业利益面前都应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的给予奖惩,激励机制才有效果。2、针对性。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奖惩。3、及时性。激励要及时,企业要及时的对员工鼓励与鞭策。管理者必须及时地对员工的工作成就等进行反馈,进行绩效考核。4、一致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激励是一种刺激,要明确目标,使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做的意义,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二、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人才引进机制不科学;培训激励机制不足;薪酬激励机制欠缺等。企业为站的先机,都渴求招收到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招聘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招聘要求,后期的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且无法利用薪酬激励来留住人才。(二)激励形式和手段单一多数企业对激励机制的理解十分片面。我国企业采用的激励形式多数以激励力度不够强的工资、奖金、年薪制等为主。而股票期权和管理者持股等有效激励方式并不常见。此外,我国目前只重视如年薪制等物质方面的奖 励,确忽视了精神奖励的作用。布恩那个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热情,员工缺乏忠诚度和荣誉感。(三)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缺乏一套完善健全的员工业绩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规范化、定量化,一指标模糊、考核指标没有针对性,缺乏可信性,缺乏可以量化的指标; 二是缺乏适用性,考核脱节现象严重,考核没有和员工的升职进行挂钩,严重地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四)缺少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协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带企业发展中来,也留不住优秀的人才。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主人翁意识不强,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瓶颈三、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实际运用(一)健全一个系统性的激励机制首先应明确构建激励机制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招聘和培训体系,综合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建立人性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激励新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检查与及时纠偏相结合,在激励机制中,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励而激励,而是用激励来更好地促进与保障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二)创新激励形式和手段首先,物质与精神激励兼顾,实行全面激励,促使潜能的开发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注重给予精神激励,片面采用加薪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即精神需求,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二者相结合,即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再次,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公平的激励机制,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要注意奖惩分明;最后,增强激励的针对性,提高员工素质和自我激励根据需求的层次理论,不同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而是应根据员工的需求类型,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差别的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完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员工的薪酬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刀切的模式,应该根据发展的需要,将员工的薪酬分为基本和绩效考核奖励两部分,建立动态的激励薪酬机制,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的绩效,具体的来讲,员工薪酬激励应该包括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两部分,在固定薪酬里面主要应该从附加薪酬、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岗位进行均衡的考核;而对于浮动薪酬部分要根据个人的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从个人成长基金和绩效。(四)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听取不同岗位,不同阶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注意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加强员工间的理解与沟通, 促进员工间的和谐与协调。再次,要采取措施,鼓励创新。应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不断激励员工, 开拓创新。在企业文化指导下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 自身的发展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应通过完善和有效执行企业激励机制,增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优化企业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凋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参考文献:[1]张进芳: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 商场现代化》 [2]李元勋 黄法得:如何使物质奖励具有精神激励作用人才 《能源开发》,
《影响力》可以网上查查。
员工激励论文提纲
员工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者限制,以激发员工的需要、动机、欲望,从而使员工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充分挖掘潜力,全力达到预期目标的过。
摘要4-7
ABSTRACT7-13
第1章 绪论13-18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13-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国内研究现状14
国外研究现状14-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15-18
研究内容15-17
论文结构17-18
第2章 软件开发员工普遍性特征与激励理论18-26
软件开发员工人力资源基本特征18
软件开发员工的特殊性与需求特点18-21
软件开发员工的特殊性18-20
软件开发员工的需求特点20-21
激励理论概述21-23
传统企业激励存在的不足以及与软件开发企业激励区别23-26
第3章 A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调查26-39
A 企业概况26-29
A 企业基本概况26-28
A 企业经营模式28-29
A 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相比差距29
A 企业软件开发员工流失现状29-31
A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访谈31-39
工作单调枯燥,个人能力提升不达预期32
考核体系不完善32-34
薪酬体系不完善34-35
员工职业规划缺乏35-37
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体系37-38
企业文化匮乏38-39
第4章 A 企业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研究39-52
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39-41
激励措施认同度分析41-43
激励措施认同度描述统计分析41-42
激励措施认同度的方差分析42-43
激励机制与员工满意度分析43-52
工作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4-45
考核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5-47
薪酬福利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7-48
成长发展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8-49
企业文化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49-52
第5章 增强A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措施52-80
建立与完善工作相关因素激励机制52-55
基于软件开发员工的工作再设计52
平衡软件开发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建立弹性工作制52-53
促进软件开发员工的合作与竞争激励53-54
建立创新与虚拟团队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54-55
建立与完善考核相关因素满意度机制55-62
建立目标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与考核机制55-56
软件开发员工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6-62
组织对于团队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6-58
团队对于个体的考核指标与方案设计58-62
建立与完善经济激励62-73
改善薪资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62-73
薪酬方案设计62-71
福利方案设计71-73
借鉴国外的员工持股计划等远期激励方式73
建立与完善发展成长发展相关因素激励机制满意度机制73-76
软件开发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73-75
软件开发员工的培训激励75-7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76-80
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伦理道德的灌输77-78
充分信任与授权软件开发员工78-79
与关键员工进行无缝沟通79-80
结束语80-82
参考文献82-84
附录 1 离职访谈提纲84-85
附录 2 员工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问卷85-87
致谢87-88
第1章绪论
第2章相关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机制概述
第3章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XX银行概况
XX省银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XX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XX银行现有的员工激励机制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4章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思路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原则
XX银行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内容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1/51【题 名】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作 者】李杰[1] 秦玉英[1] 赵旗[1] 张伟[2]【刊 名】汽车技术.2007(7).-24-272/51【题 名】激励法:将“1”等于“10”【作 者】靳菲菲【刊 名】大众商务:下半月.2007(7).-61-613/51【题 名】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环境激励法【作 者】王永毅【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9).-338-3394/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大跨空间结构风振系数研究【作 者】章明灿[1] 季俊杰[2] 黄新良[3]【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5).-55-565/51【题 名】如何运用激励法调动护士积极性【作 者】孙华 张露萍【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220-2216/51【题 名】激励法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穿与运用【作 者】张世友【刊 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72-767/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周峰【刊 名】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2).-158-1598/51【题 名】运用“智力激励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作 者】李国强【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4-959/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空间网格结构风致抖振响应分析【作 者】陈贤川[1,2] 赵阳[2] 董石麟[2]【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6,23(6).-684-68910/51【题 名】用虚拟激励法求解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作 者】汪梦甫【刊 名】力学季刊.2006,27(4).-598-60511/51【题 名】“成功激励法”在差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作 者】王艳菊 刘成荣【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2006,23(5).-83-8412/51【题 名】浅论企业管理中的职工循环激励法【作 者】王龙莎【刊 名】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5).-58-5913/51【题 名】困难时期员工激励法【作 者】徐卫来【刊 名】管理@人.2006(9).-56-5714/51【题 名】智力激励法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实践与探索【作 者】罗延平 张应红【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7).-177-17915/51【题 名】As2S8玻璃条形波导的光激励法制备技术研究【作 者】邹林儿[1] 陈抱雪[1] 陈林[1] 袁一方[1] 鄂书林[2] 浜中广见[3] 矶守[4]【刊 名】光学学报.2006,26(7).-1043-104716/51【题 名】调制激光器激励法的Butt-Welded热电偶动态特性测试【作 者】郭华玲【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51-15217/51【题 名】车轮动载荷计算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黄玮 赵又群 杨国权【刊 名】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33(2).-29-3118/51【题 名】浅谈全方位激励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王金辉【刊 名】科学咨询.2006(02S).-58-5919/51【题 名】鲁灵敏:技术人才激励法宝【作 者】吴宇【刊 名】管理@人.2006(1).-24-2520/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索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2] 叶继红[2] 程文瀼[2]【刊 名】振动与冲击.2005,24(4).-107-110,11921/51【题 名】淮北公司推行“立体精神激励法”【作 者】李伟 葛成龙【刊 名】供电行业信息.2005(12).-4-422/51【题 名】管理中的激励法【作 者】毕勇【刊 名】全球瓦楞工业.2005(10).-112-11223/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 者】施美丽【刊 名】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3).-329-330,33324/51【题 名】激励法在儿科住院病人的应用【作 者】胡惠兰 李彩玲【刊 名】现代医院.2005,5(10).-88-8925/51【题 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积分激励法【作 者】侯军【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5(8).-48-4826/51【题 名】饭店“人力资源”八大激励法【作 者】海萌辉【刊 名】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2005(7).-40-4127/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 叶继红[1] 程文瀼[2]【刊 名】工业建筑.2005,35(5).-95-9728/51【题 名】激发班级活力 优化班级管理过程——浅谈班级管理的激励法【作 者】李永飞【刊 名】基础教育(重庆).2005(2).-52-5229/51【题 名】IT企业创业期的团队激励法则【作 者】张永青[1] 黄培清[2]【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5).-135-13630/51【题 名】运输车辆随机振动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永林 侯传亮【刊 名】起重运输机械.2005(3).-30-3131/51【题 名】受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广义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文首 于骁 岳前进【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5,22(1).-20-2432/51【题 名】浅论激励法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作 者】郭燕芬【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2).-40-4033/51【题 名】激励法在业余速滑训练中的运用【作 者】李莉【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3-5434/51【题 名】激励法——政治课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作 者】任变如【刊 名】河北教育.2004(6).-40-4035/51【题 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作 者】廖金琳【刊 名】龙岩师专学报.2004,22(3).-109-109,11336/51【题 名】激励法在幼儿门诊治疗中的优势初探【作 者】齐小平 曲红艳 王文杰【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2004,20(4).-5-537/51【题 名】用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尝试【作 者】贺国华【刊 名】江苏教育研究.2004(12).-42-4338/51【题 名】抚松实施“五位一体”激励法【作 者】宁金良 万春江【刊 名】党建文汇:上半月版.2004(11).-21-2139/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蒋万斌【刊 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1(5).-79-8040/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 者】刘昌国【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4).-16-1641/51【题 名】作文教学激励法【作 者】罗荣【刊 名】南方论刊.2004(6).-63-6342/51【题 名】正弦扫频电激励法测量与识别地震检波器特性参数【作 者】张改慧 胡时岳【刊 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7).-722-724,76643/51【题 名】运用激励法转化后进生【作 者】胡现红【刊 名】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6).-49-5044/51【题 名】逆虚拟激励法随机载荷识别试验研究【作 者】李东升 郭杏林【刊 名】工程力学.2004,21(2).-134-13945/51【题 名】运用激励法加强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作 者】吴文君【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3).-11-1346/51【题 名】语言激励法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作 者】朱云波 李凤玲【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1).-42-4247/51【题 名】应用激励法促进患儿在肌内注射中的配合【作 者】邵玉静 汪秀华【刊 名】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1-4248/51【题 名】激励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刘忆冰【刊 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102-10349/51【题 名】虚拟激励法与圆拱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分析【作 者】黄明开 倪振华【刊 名】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12).-6-850/51【题 名】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朱以文 吴春秋【刊 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6).-174-17851/51【题 名】岗位考核比例激励法:—人事用工制度改革新方法【作 者】朱圣开【刊 名】邮电企业管理.2001(1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