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绿色建筑研究及发展趋势论文

绿色建筑研究及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绿色建筑研究及发展趋势论文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绿色建筑成本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为例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既有绿色建筑进行统计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影响绿色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最大因素,同时对绿色建筑成本下降趋势做出预测。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绿色建筑;上海;增量成本

工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请看中达咨询编辑的文章。一、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1.保证日光照射,降低噪音在室内,如果日常日光照射能够满足照明需求,就能够降低照明设备在白天的使用,能够降低对电力资源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并且,日光光色好,并且无污染,是室内绿色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光环境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不影响日光的品质。同时,声环境对于人体身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绿色建筑中应强调健康、绿色的声环境,减少周围的噪音污染,在墙壁材料中加入较强的隔音材料。2.保证室内温度舒适舒适的室内温度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和工作效率,在普通的建筑工程中,一般采用空调系统来维持室内的舒适温度,但是在空调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对大气层也存在着破坏。绿色建筑既要使室内温度舒适、健康,也要注重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并分析当地气候和建筑内部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温度变动,从而实现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与健康。二、探索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举例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主要有三种形式: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夹芯保温。相对来说,外墙外保温相对效果较好,在使用中具备经济实用性。外墙外保温的保温层一般采用质地较轻、效率高、吸水率较低、耐火等级高等特点的保温材料,能够较好地改善建筑物所在的居住环境,减轻墙体的重量,并且占地较小,工程造价较低,也能有效保护建筑主体,并且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建筑设计与建筑改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推广范围较大的保温节能技术。在当前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聚氨酯泡沫塑料、玻璃棉毡、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但是当前常用的主要为高分子保湿浆料。除此之外,外墙保温材料的发展新趋势是复合保温隔热面板,进一步实现了保温层与饰面层的工厂一体化生产。这种复合保温隔热墙面板的突出优势是施工速度快且便捷、定位准确、不易松动等,可以有效降低墙体本身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并实现材料的生产工厂化、产品结构化、质量标准化等,是我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中外墙保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极大的简化了外墙保温施工程序。2.双层皮幕墙技术双层皮幕墙技术是当前绿色生态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也可以叫做“建筑物可以呼吸的皮肤”,主要解决了传统玻璃幕墙中耗能较高的问题,采用双层玻璃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在冬天吸收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夏天又可以利用双层玻璃间的空气层实现热量的转移,降低室内温度,从而实现了一年四季的能耗降低,节约了制冷、制热的费用。双层皮幕墙可以作为建筑物的附加阳光间,是最简单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供暖的一种方式,并且具有广泛的气候适应性,因此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应用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如光电玻璃等也加入到双层皮幕墙中来,加强了双层皮幕墙的应用性能,使双层皮外墙技术想着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3.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科学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利用,就能够有效降低对其他能源的消耗,并且降低能源消耗产生的环境污染。如果能够将各种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就能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出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用太阳能将水烧热,减少了电能的使用。这是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绿色技术。除此之外,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土地中的地热资源,来为室内供暖降温,也属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技术产品之一。三、结语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全球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探寻绿色、生态的建筑施工技术,来缓解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类生存带来的消极影响。综上所述,当前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理论研究已经有所成绩,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应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加大对绿色技术的使用,使我国建筑工程向着更加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健康生活。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浙江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论文

1关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思考

绿色建筑技能技术的应用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寿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的体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

1.1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

1)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晚上使用蓄电池供电。LED太阳能路灯照明管线铺设简单,安全节能无污染,工作稳定可靠,省电费免维护。应普遍用于街道、小区内。在商业、办公楼等区域应采用屋面、幕墙太阳能板发电技术作为照明和储备电源,利于能源节约。

2)我国北方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在建筑中利用风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节能技术,采用外形新颖、别致的风车形式。这样,既节能环保又美化环境。

3)我国大部地区分布着地热资源(主要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目前,陕西咸阳、河北雄县已全面开始使用地热资源进行住宅供暖、温泉洗浴等。后期可以开展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农业灌溉、工业利用等;也可以在建筑工程配套的室内采暖设计上采用地暖管安装方式,以利节能。

1.2加大节水技术设计开发和投入

1)我国现在很多城镇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末端截污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不但传染疾病细菌、污染河湖,而且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因此必须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如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既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又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

2)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缺雨少水,水资源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考虑在水利用系统配套工程中室内供水管道采用净水、中水双管道设计。同时应进行雨水回收配套系统设计。雨水回收系统是利用设置的雨水回收集口,将场地、路面、屋面的雨水回收输送至地下设置的蓄水池中(可直接提供小区绿化用水)。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顶部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净水池与水管相连向住户提供冲洗用水。该系统既可作为雨污分流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作为独立节水系统。

1.3建筑节地设计技巧应用

1)规划设计阶段应严格建筑节地理念,从住区角度合理确定日照标准,适当布置东西向住宅,楼座适当偏角、零星用地或日照空隙安排高层塔式住宅;在城市干道或公建南侧布置高层,以避免日照阴影对住宅的影响。在保证日照充足、通风、环境优美的前提下接近规划部门给定的容积率上限,充分利用土地。

2)建筑设计阶段应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技巧等方面考虑优化节地方案,如采用提高建筑层数(采用多盖小高层,少盖多层住宅),加大房屋进深;采用轻质隔墙等方式,减少用地面积增加空地绿化率。设置地下室、多层地下停车库或多高层停车楼等也是很好的节地措施。

2结束语

推广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是今后全球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前期投入大,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加之一些技术还是初级阶段,开发商、业主还不能接受较多投资,因此绿色建筑发展较为缓慢。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必须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加紧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技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点到面逐步采用和推广,最终达到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绿色建筑发展研究论文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成本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为例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既有绿色建筑进行统计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影响绿色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最大因素,同时对绿色建筑成本下降趋势做出预测。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绿色建筑;上海;增量成本

绿色物流发展论文与趋势研究

论现代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前景1. 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网络经济时代物流包装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3. 运输合理化及现代化的研究4.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5. 论城市环境与物流合理化6. 物流配送中心合理选址问题的研究7. 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的研究8. 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9.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定位10. 关于物流战略管理的研究11.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管理策略12.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的应用13. 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14. 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15. 现代物流系统布局与规划的研究16. 现代物流中心规划与布局的研究17. 降低物流成本方法与策略的研究18.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19. 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0. 论物流配送下的零库存控制21. 电子商务下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22. 零售商店库存管理改革的研究23. JIT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24.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战略选择25.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26.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顾客满意度研究27. 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发展28. 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与对策研究29. 我国物流企业面对跨国竞争的战略思考30. 中美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比较制度分析31. 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32. 世界邮政物流运营方式的研究3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34. 中国连锁企业配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35.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途36.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37.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38.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采购策略39. 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及服务创新40. 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41.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与展望42. 绿色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43. 论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44. 美、日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分析研究45. 论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46.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探讨47. 电子商务下的跨区域物流48.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研究49.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优化50.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51.我国物流服务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52.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53.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54.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构建55.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的研究56.物流成本的管理的研究57.论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58.论现代企业的物流战略59.我国物流业发展布局的特点及对策研究与供应链结合的采购管理研究61.面对WTO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62.物流配送下零库存控制的研究63.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64.浅析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创新65.国际物流竞争趋势与我国物流企业策略研究66.中小企业在物流业中的竞争战略67..重视物流学科建设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68.论现代企业物流与企业竞争优势69.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70.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71.电子商务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72.供应链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中心73.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74.论物流质量管理75.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76.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77.我国物流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78.企业管理中的物流策略研究79.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及开发过程研究80.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布局规划的研究81.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82.论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83.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84.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算法研究85.论物流的整合与标准化建设86.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

这就是涉及到论文怎么写的问题了,先去数据库找相关论文研究研究,从中提取自己论文要的,列出提纲就可以了,不知道怎么找的话,就去我baidu空间看看,那里有网络找论文的步骤和去处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绿色物流的起因分析 1.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具体表现是:能源危机,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扩大,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系统失衡。以环境污染为例,全球20多个特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人类的认识往往滞后于客观自然界的发展,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逐渐被人类所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开始觉醒,十分关心和重视环境问题,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不能破坏人类的家园。于是,绿色消费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消费者不仅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还关心地球环境的改善,拒绝接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服务及相应的消费方式,进而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和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环保勇士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给各种各样危害环境的行为以沉重打击,对于激励人们的环保热情、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倡导。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凡是绿色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力量监督环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组织为此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2年,第27届联大决议通过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规定有专门的活动主题,以推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联合国环境署、世贸组织环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展开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会议,签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公约与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物流发展铺平了道路。 3.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ISO14000不仅适用于第一、二产业,也适用于第三产业,更适用于物流业。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是其理性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会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4.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于造成重复污染。此外,绿色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仓储、运输、装卸、分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但当前我国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所追求的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二、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持续。生态持续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不受污染和肆意侵害,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第二,经济持续。经济持续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使经济和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第三,社会持续。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在这个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中,是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主导、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 2.生态经济学理论。 所谓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彼此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涉及目前和局部的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及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忍受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这就促使了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迫使人们对物流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为了人类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态平衡。 三、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观念是一种带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世界观,是一定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反映,是人们活动的指南。由于长期的低生产力,人们更多地考虑温饱等低层次问题,往往为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为个体利益忽视社会利益,企业因这种非理性需求展开掠夺式经营,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利益及社会利益,进而导致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于是乎,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应运而生,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变化,甚至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系列新的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迫使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而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绿色世纪。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的时时刻刻,综合考虑人们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并以此观念,策划绿色物流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决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1)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等。(2)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 Recycle)。(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4)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于物流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3.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4.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等等。因此,他们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最新国际环境标志也已经颁布执行。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尽管我国目前在发展绿色物流方面存在许多障碍,但从其社会责任及可以带来的积极作用方面考虑,我们也应该努力发展绿色物流,促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敬松,钟唯松...

云南绿色能源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触底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都有最不愿意,最柔嫩的一面,因为人天生的七情六欲是无法摆脱的。谁能和我说,我这辈子没有笑过,我这辈子没有感动过,我这辈子没有哭过,我这辈子没有痛过?或许你说没有,那只是青春叛逆的一种赌气谎话,殊不知,你现在就在展示自己稚嫩的情感。今天上生物课的时候,讲到细胞,我笑了,我也是这么生长过来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比别人更加细腻的情感。这是书面的表达。可是这是一种好事或者是坏事?我常常会因为小事痛哭。有人会说我善良,有人会说我做作。可是那不重要,因为很早我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了,在乎的是自己,自己做这件事情,对得起自己么?我心里有觉得不允许被触碰起的底线,家人。那是我生命的意义。我讨厌省略号,因为,当一个人离我很远的时候,她用的就是省略号,浓缩的辛酸。所以,我讨厌医院苏打水的气味,我讨厌自己呕出鲜血的感觉,我讨厌只是为了装酷所以莫名的一个省略号,那都让我厌恶。可是我知道,我没有权利去改变这一切。很多人说,我是个傻孩子,我是个病孩子。一头撞进去,因为自己的一个预感,然后努力做到,接着欣喜若狂。那时候我看见了他们带有宠溺的微笑摇头,可是,那就是我怕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全部。平凡的意义。我说,知道么,我会为家人去付出一切,那时候是一个少年刚刚摆脱稚气,却认真,坚定的誓言。我从来不会犯什么严重的不守信的错误,因为那只是无聊的玩笑,可是,我只会觉得开这样的玩笑,只是低级。当我穿梭在梧桐树下,抱着树飞快的打着旋的时候,总有一个人看着我在玩耍,然后在我的旁边,怕我摔倒来不及扶我。我做着秋千喜欢荡的很高很高,有一个人不管多么累,都会让我开心,让我荡的很高。我犯错,哭的时候,有一个人,总会过来心平气和的和我说话。告诉我,不要哭。我需要什么的时候,有一个人会义无反顾的帮我去做。我难过的时候,有一个人,会来我身边一次一次,看我笑。那是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是我生命的意义。即使哭,泪痕不会干,可是,那是绸缎上,我能记住的一笔。我回头,你们还在,对我笑。我为了我生命的意义而活,他们要的,就是我的意义。我生命的全部意义。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7.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8.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随着人口地迅速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也随之而来。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产生的固体废物,人们乱砍滥伐,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从而使到环境逐渐恶化,生态资源不能再生,并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空前的文明时代。我们应该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但事实上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窒息的环境。光秃的山坡、发黑的河水、枯萎的草地??每次都有人不断的抱怨着环境不好资源不够用,可是那些人有是否想过,自己对绿色世界做过多少贡献?关过几次灯?关过几次水?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有很大关系。回顾历史,再看现实,人类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都是要求自然的给予。人类的发展进步,最终得益的总是人类,付出的总是自然。所以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多参加环保活动。多植树,多种花,使我们永远拥有蓝天、白云、碧水、绿地的美丽家园,让我们拥有一颗绿色心情。提到怎样更深一步做好环保先锋,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我认为“低碳”生活是最重要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 索引序列
  • 绿色建筑研究及发展趋势论文
  • 浙江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 绿色建筑发展研究论文
  • 绿色物流发展论文与趋势研究
  • 云南绿色能源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