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刘瑾论文知网

刘瑾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

刘瑾论文知网

《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有《文苑传》,《宋史》有《道学传》,分别记载当时的学术人物,但还不是专门的思想发展历史著作.中国最早的思想史专著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孔子的“仁”、“有教无类”、办私学,晚年勤奋编典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老子的“道”和“无为”;庄子的唯心哲学;韩非的以法为本.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及感悟,充满了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藏在古代文化的典籍中,体现在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动里.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注意挖掘蕴藏的民,族,精,神;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变革的思想;浩然正气的正道之行和道德情操;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和博大的胸怀;天下为公、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性、整体性的思想;仁爱宽恕、厚德载物的精神;崇尚气节的人格修养;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诚实态度;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勤俭节约等.春秋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道家的老聃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提出“齐物”,即任何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法家的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明朝建立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思想开始解,放,中世纪社,会走向瓦解.而明朝选定的官学——朱熹道学,却有严重的禁,欲,主,义,倾,向,向中世纪回归.明朝后期,出现了李贽为代表的异端思潮,对道学开展批判.晚清每况愈下,社,会,各,阶,层对传统的官,方,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士大夫内部出现了戴震批判朱熹理学的呼声,和龚自珍提倡放弃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的主张.民间则出现了将基,督教移植到中国民间宗,教传统的“拜,上,帝,教”,来对抗孔子,并形成了一此气势空前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变——太,平,天,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汉字的诞生时间尚难以考证,相传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发现的报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邮陶文等.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以前数千年中国杰出首领的代表.中国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显示盘古可能是早期开辟疆土的领袖.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则表明女娲可能是教化婚,配,生,育的首领.传说燧人发明钻燧取火,神农开创农业及医,药,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此即三皇.三皇之后的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五帝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大禹以疏导之法成功治水,被推为王.夏商周三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即为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萌芽于夏朝,完备的宗,法,制,度确立在西周,其是在晚商的长子继承制的法则上加以严格规范与执行.标志为嫡长子继承制、土地分封制与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宗,法,制,度,下,“礼仪”对每个士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实际上宗,法,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未成文的习惯法.在宗统范围内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即规定了地,位的高下.宗庙里的谱牒,即是政,治,上的名分.在宗,法,体,制,下,“国”与“天下”是以“家”做原型扩大的,“家”的精神乃成为各级政,治,秩,序的基型.宗,法,制,度在西周末期已开始瓦解,但宗,法,制,度的影响却长期笼罩着中华社会.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留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天下只有一个共主的观念,这种思想也为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奠定基础.宗,法,制,度的影响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影响,也不限于统,治,阶,级,它在后世成为平,民,社,会,宗,族概念的基础而普遍传承.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也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商周时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而是否能够得到鬼,神的保护在于祭,祀,典,礼是否恰当.商朝卜问的工具多为龟,甲或骨,头,而周人卜,问的工具已经转为由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及扩充而来的六,十,四,卦来表示吉,凶.到了西周晚期,统治者与士人已对天命产生怀疑.士人逐渐看重“民心”,而获取民心就要施行“德政”,这后来就成为儒家主张“德治”的依据.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开,放,运,动其规模之大历史之长也为仅见.人文思想在此时期也成为中国哲学的支柱.诸子百家在这个历史阶段各自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处世思想,其中,为孔子、孟子、荀子所主张崇尚伦,理,道,德的儒家、为老子、庄子、列子所主张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为墨子所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为商鞅、韩非所主张刑,名,权,术的法家与后来的佛家思想并为后世中国最重要的五种思想.秦汉时期也为中国奠定了疆域和思想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够经两千年而延续中国正统思想的地位,原因在于其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补充与改造,已经综合先秦时期各种思想于一体,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以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为目的的经学也在在汉朝成形,成为传统中国学术的重心.汉末魏际天下大乱,乘时趋势者,不以道义为重.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凤.清谈所标,皆为玄理.稽其理论,多与释氏相通,故自晋以来,释子多治老、庄,清谈者亦往往与释子周旋,佛,教于是与中国学说融合;或以佛与儒、道诸书并称,渐为儒释道之沟通融会.玄学是汉唐两个盛世之间四百年动乱期的主,流,思,想.玄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和重要典籍也都出现于这个时期.玄学最重要的人物包括嵇康、阮籍、何晏、王弼四人.何晏与王弼致力于融合礼,教与玄,学,使,礼,教,玄,学,化.而阮籍与嵇康则带头形成一股抛,弃,礼,教、解放个性的风气,带动了历史上第一个个,体,解,放的反,传,统,运,动,在当时及往后数百年成为一股潮流,许多士人仿效他们过著放浪形骸的生活.宋朝理学的形成是传统儒学的一次复兴.儒家思想形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然又中衰于魏晋隋唐时期,后复兴于宋、元、明、清.宋代对儒学的复兴并不是如两汉时期的经学,而是转向于对经典的思想内涵的探讨与解析.南宋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加以注解,成为《四书集注》,并取代了五经的地位.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对先秦儒学宗师言行的崇奉与诠释,加上官方的全面肯定与提倡,儒家在宋以降成了宗,教,性的“儒教”.各省各县都建孔庙对孔子加以供,奉.儒学之盛由此可见.北宋中叶,融合儒、释、道为一体,并以儒家学术为核心的理学形成.在宋之前的儒学虽在伦,理与国家学说相当成熟完善,但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却较薄弱.宋以后,理学将道德的自觉提升到对“圣”的向往与实践,因而发扬光大了先秦儒学最核心的道德学说.理学将道德落实在大学八目之上,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宇宙理论方面,理学建立了“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形上人生境界,以宇宙自然运行的天理强化人伦之理的正当性,并以天理的正当性,克制个体对自我功利与感性快乐的追求.理学把人生的境界建立在个体的自觉上,以讲求个体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由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把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树立了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于北宋中期,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成熟于南宋早期,代表人物为朱熹和陆九渊;转型于明代中期,其代表为王阳明.理学的理论发展,可谓由“气”到“理”,从“理”到“心”,由“心”到“欲”;由强调区分“天理”到“人欲”,到“理在欲中”、“欲即理”终;理学理论终走入无法突破的终极,因此理学在经由转型之后也完成了其生命历程,被心学所取代.自宋代以下,理学都带有一种严正的淑世主,义,对理学家而言,要改良社会改良风俗,只能从礼,教着手.为了普及礼,教,朱熹等南宋理学家开始为一般民众编订简易的《家礼》与《乡约》,做为常人的社会生活与居家仪节.这些规范成为以后数百年间中国人的生活准则.此外朱熹和其他理学家还编写了一些蒙学教材,如小学、百家姓、三字经等.除了图书外,朱熹创始以书院作为理学的修习场所与宣讲之重要场所.明中叶以后,各地出现大量的“讲会”,透过宣讲,理学的道,德,教,化普及于文,盲,阶,层.另外,透过娱乐、说书、戏曲等等手段,理学的教化更深入人心.晚明实学思潮造成这个时期学术文化的生机蓬勃,而且以强大的生命力延续到清初.更发展出博学派、经史派等流派,其多重视实用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晚明时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医,学、声律学等诸多学科以及机械、冶金、农业、水利、等技术分枝都展开了大规模的科学总结和新的开创.清代中叶之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及文,字,狱的压迫,考据学大兴.在文献学方面,有集全国之力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也有各个地方印行的小型地方志.中国现存地方志高达八千多种,其中明代有一千多种,清代有五千五百种.在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对中国古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总结,留给后世宝贵的遗产.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习西,洋,文,化的风,气,涌现了王徵、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方以智等一批学习西,学的先,驱.这也是中国除佛,教,文,明之外,再一次触及外来文明之“思想”的初步契机.遗憾的是,康熙后期发生罗,马,教,廷与满清朝廷对宗,教,仪,节认知不同的“仪礼之争”,导致接续的雍正、乾隆、嘉庆朝厉行禁,教.结果导致明末开始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中断.也正是这个时期,西,方进入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清政,府却对这些新的科技手段茫然无知,特别是对此时兴起的民,权,思,想未有接触,中西文化出现一大隔阂.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重点是先秦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从社会的变迁对文化的影响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此外还有明朝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戴震等

李四光 我国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开扩者。

论文答辩李瑾

穿越时空的爱恋 饶曙光 周夏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1-01-30影视,从文学中获得力量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11-01-25让想象飞,不让暴力飞 饶曙光 李瑾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1-01-13景观大于叙事的《西风烈》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11-01-05增强中国电影竞争力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10-10-29“地气”、伦理与现实主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8-01国际化、本土化与主流电影发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10-07-28当下中国电影的市场建设与创作发展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6-10生命的礼赞——电影《额吉》观感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 饶曙光; 陈清洋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0-04-10方沛霖:早期国产商业电影风向标 周艺;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3-052009:中国电影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饶曙光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02-15关于贺岁片与贺岁档的思考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0-01-21《建国大业》:启示录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11-01探索中国电影复兴之路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0-20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饶曙光 【报纸】文汇报 2009-10-18“学院派”的证明 饶曙光 【报纸】中国教育报 2009-10-17军事题材电影与主流大片 饶曙光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9-10-10星光灿烂绘史诗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9-18打造电影核心竞争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影集团发展战略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9-01中国电影与国家形象 饶曙光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9-05-20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04-23电影态势及其策略 饶曙光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04-15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4-01中国贺岁片与贺岁喜剧电影观察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9-02-26国家形象与电影的文化自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2009-01-10改革三十年中国电影市场演变及其发展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2-15农村题材电影的公路类型与主体形象 饶曙光; 陈清洋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1-15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饶曙光 【期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5体育电影:借鉴与创新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8-08-15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流变及其发展策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8-01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策略——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例 饶曙光; 毕晓瑜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6-01观众本体与中国商业电影之三十年流变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8-05-05类型经验(策略)与中国电影发展战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5-01《集结号》再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3-01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2-01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战略思考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2-15钟惦棐与中国电影二思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3-15关于电影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1-15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运动:清除好莱坞电影 饶曙光; 邵奇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9-15观众·类型与电影叙事——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的另类读解 饶曙光; 邵奇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9-05孙瑜:主流中的另类、类型中的作者 饶曙光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7-15迷失在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判断中——从影片《芳香之旅》说开去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7-05谢飞电影:时代VS个人 饶曙光; 裴亚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谢飞生平与创作年表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关于中国电影的三个问题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综述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太太万岁》与喜剧万岁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11-15旧中国喜剧电影扫描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5-11-05《李双双》与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9-15喜剧电影、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及电影理论建设——张骏祥电影生涯回顾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7-15张骏祥生平与创作年表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7-15中国电影产业化:历史、现在及其未来——2004年的观察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3-15在镜头的缝隙和“缝合”之中:现实、现实的书写和批评——重读谢晋电影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1-15中国类型电影:理论与实践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竞赛题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饶曙光 【期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06-30Weitzenbock不等式的推广 饶曙光 【期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12-30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电影电视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给社会问题以审美思考和表现——评电视连续剧《你为谁辩护》 饶曙光 【期刊】中国电视 1991-05-01秋之惑 饶曙光; 陈羽; 雨荣 【期刊】中外电视 1990-10-28远山 项俊波; 饶曙光 【期刊】中外电视 1989-08-29走向电影史的理论 安德鲁·萨利斯;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9-06-30电影美学的当代背景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8-04-30观众的能力 艾伦·卡斯比尔;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7-10-28电影《黑炮事件》的美学开拓 饶曙光 【期刊】文艺评论 1987-03-02文化反思中的新时期电影创作 仲呈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3-02美学评价的标准 艾伦·卡斯比尔;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1986-12-27从文化反思中观照人心——《湘女萧萧》印象记 仲呈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6-12-27《乡民》思辨录 饶曙光; 仲呈祥 【期刊】电影艺术 1986-11-27创新与极端——对创立批评流派的一点思考 饶曙光 【期刊】文学评论 1986-06-30艺术表现及其构成的模糊性 饶曙光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08-29电影产业化与电影类型(提纲) 饶曙光 【会议】“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6-01新时代 新格局 新成就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2-10-312004:中国电影备忘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5-01-22回顾与展望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6-01-19国产商业大片的历史责任和道德使命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7-03-08用主流大片体现核心价值观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7-08-23中国的主流大片在哪里? 饶曙光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7-09-28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及其现代化转换 饶曙光 【报纸】光明日报 2007-05-15在银幕上发出孩子真实的声音 饶曙光 【报纸】光明日报 2007-08-03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就与困惑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3-23流行文化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饶曙光 【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9-03“外省人”的精神坐标 饶曙光 【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9-17资本逻辑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及其调整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7-04-05弘扬主流文化 展现创作实绩 饶曙光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7-11-30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地发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7-11-01有梦想就有快乐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4-17电影批评的“大众”及“现实”立场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8-07-03从人性化视点演绎体育精神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8-07-24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转折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8-11-20

知网查找论文入口刘心慧

在知网上查看论文方法如下:

用户需要先登录中国知网,然后在知网首页的检索栏中输入论文标题,点击检索后在论文页面下方点击手机阅读或者html阅读,系统自动完成扣费后,用户即可在知网全文查看论文内容。如果提示余额不足,就需要用户前往知网首页上方的充值入口,在充值界面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值一定的金额,充值完毕后返回文献下载页,点击下载按钮即可正常下载。

系统版本:Windows7,32位旗舰版,浏览器版本:Internet Explorer10 10·0·9200·17267,电脑型号:联想台式机天逸510S六核,电脑内存:2GB,处理器:intel(R)CPU,网址的话自己搜索浏览器进入官网即可,该方法适用与联想、苹果、神州、方正、戴尔等电脑品牌,但由于系统、软件版本各不相同,操作步骤存在小部分差异。

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的网站,查看论文十分方便。

知网查论文方式很简单呀,你就输入你需要查找的论文相关内容,你先确定好论文内容,以后查找关键词或者是。查一些相关的标题就可以知道,也可以查作者,查发表年限查询条件比较的多。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入口有很多个,但真正靠谱正规的入口少之又少~

知网查找论文入口刘瑞娜

在知网上查看论文方法如下:

用户需要先登录中国知网,然后在知网首页的检索栏中输入论文标题,点击检索后在论文页面下方点击手机阅读或者html阅读,系统自动完成扣费后,用户即可在知网全文查看论文内容。如果提示余额不足,就需要用户前往知网首页上方的充值入口,在充值界面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值一定的金额,充值完毕后返回文献下载页,点击下载按钮即可正常下载。

系统版本:Windows7,32位旗舰版,浏览器版本:Internet Explorer10 10·0·9200·17267,电脑型号:联想台式机天逸510S六核,电脑内存:2GB,处理器:intel(R)CPU,网址的话自己搜索浏览器进入官网即可,该方法适用与联想、苹果、神州、方正、戴尔等电脑品牌,但由于系统、软件版本各不相同,操作步骤存在小部分差异。

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的网站,查看论文十分方便。

第一步:登录知网,找到期刊大全入口第二步:查询发表论文的刊物名称第三步:找到发表论文期刊的版本(有的期刊有多种版本)第四步:找到发表的年份和期数第五步:输入作者姓名或单位名称第六步:查找到所发表的论文

首先用户需打开浏览器搜索中国知网,点击并进入已在浏览器中所搜索到的知网。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知网,如无账号则需申请后再登录知网,用户登录知网后可进入中国知网页面输入相关关键词,之后点击“搜索”键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论文内容。知网是国内最具权威的学术查重网站,拥有海量的文献,因而用户可在该网站查找相关论文。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广西大学余瑾毕业论文

那还用说,当然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好了,这里的设备先进齐全,是我国的一座名校。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共建高校广西大学和广西希达教育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2002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下文同意广西大学试办行健文理学院,学院开始创办。当年,在广西大学东校园第八教学楼办学,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新闻学等5个专业,招生纳入国家统一计画,首次招生235人。按教育部规定,学生毕业时发广西大学文凭和学位证。

2003年,按照教育部8号文要求进行调整完善,学院与全国部分以及广西同类院校一起,2003学年度暂停招生。2004年1月,通过教育部确认,成为全国首批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独立学院)。

2004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教发函[2004]6号),同意举办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大学与广西希达教育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定,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当年,学院租用广西南宁邕武路16号广西大学邕武校区(原林学院校区)办学。邕武校区占地600亩,设有计算机与技术、电子商务、网路工程、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19个专业,录取新生1192人,共有在校生1427人。

2005年1月,通过教育部对我院办学条件的专项检查。当年,学院租用广西大学东校园第九教学楼和广西大学东校园第13宿舍楼办学,共录取新生1121人。广西大学东八教、东九教、邕武校区三个办学点共有在校生2548人。同年起,选定了新校址,并完成新校区建设规划和设计工作,新校区第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5年8月成立国际学院,与英国国际教育联盟合作办学,开创了我院与境外高校、机构合作办学的先河,标志著学院办学国际化探索的正式启动。至今为止先后与英国布莱顿大学、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泰国博乐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等缔结校际友好关系,合作培养学生。

2006年初,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亿人民币的新校区第一期工程教学大楼、行政办公大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校舍17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建设。6月,3#学生公寓大楼(平方米)和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大楼(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6年秋季,学院在立足于广西的同时,开始面向全国10个省市区招生,19个专业录取的1581名新生首次在新校园学习生活。当年,广西大学东九教、邕武校区和学院新校区三个办学点共有在校生3894人。2007年初,2#学生公寓大楼(平方米)及教学行政综合大楼(平方米)B区(行政办公及教学楼)、C区(教学楼)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3月,邕武校区院属各单位及2004级全体学生全部安全、顺利地搬入新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活动。8月,1#学生公寓大楼(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当年,增加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等5个专业,24个专业面向全国16个省市区招生,录取新生2220人,在校生5989人。2008年8月,新校区第二期工程4#、5#、6#、7#学生公寓大楼(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增加对外汉语、物业管理、套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等5个专业,专业数达29个,涉及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共录取新生2328人,在校生7159人。 从2008级起,学院按教育部《独立学院设定与管理办法》(第26号令)规定,学生毕业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士学位证书。2009年,新校区校园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校舍建筑面积多万平方米,运动场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拥有多媒体教室69间,普通教室112间,计算机教室16间,语音室23间,实验室(包含经管类、计算机类、文传类、技能训练类)3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2078平方米,馆藏图书51万册、中外期刊980多种,并与广西大学共享电子图书130多万册,电子期刊万种;在校外建立了17个实习实验基地,还有与英国、泰国等国合作院校建立了4个境外教学、实习基地。当年增加美术学(美术教育)、日语、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 32个专业共录取新生2170人,在校生8257人。

2010年增设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34个专业共录取新生2494人,在校生9178人。

2011年,新增土木工程专业,35个专业共录取新生2510人,在校生9603人。同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 2012年,新增建筑电气与智慧型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艺术教育专业,专业数达38个,共录取新生2789人,截止至2012年10月,在校生人数达10049人。

2013年,招收本科新生3105人,2013年9月在校生人数为10606人。

2014年,招收本科新生2794人,2014年9月在校生人数为10639人。

2015年,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实行专业大类招生,当年27个专业,共招收本科新生3329人,同年开始招收专科升本科学生88人,2015年9月在校生人数达11520人。

2016年,招收本科新生3366人,专科升本科学生225人,截止至2016年9月12日在校生人数达12488人。​

学院设有商学部、人文学部、理工学部三个专业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公共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教学单位,现有44个本科专业(方向),涵盖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及艺术八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自治区级专业群(设计工程类专业群)、3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风景园林、建筑电气与智慧型化、会计学)。

学院尚无重点实验室。

学院已有计算机实验室16间,语音室23间,多媒体教室69间,建成了会计实验室、绘画实验室;已在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包含计算机类、人文类、管理类、理工类、外国语言类实验室29个。预计在今明两年逐步建成有独立学院特点的(起点高、设施先进、多样、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教学实验中心,为培育特色专业打下基础。

模拟会计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

绘画实验室

教学机构包括国际学院、电气信息学部、工程与设计学学部、人文学部、管理学部、法商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辅单位包括图书信息网路中心与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具有优良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备、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活环境。截止2016年,校园占地面积300亩,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72多万册,校园网路信息点4000多个。同时,师生还可以充分共享广西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各种网路电子资源。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学院现聘有教职工670人,其中,专任教师508人,具有教授职称的37人,副教授职称的152人,占专任教师的;有研究生学历的310人,占专任教师的。还有来自英、美、加、澳、泰、新等国的外籍教师23人。教师队伍的各方面人员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发挥综合优势,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团队,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学院依托广西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雄厚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设有财会学部、法商学部、国际学院、管理学部、理工学部、人文学部等六个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现有的学科涉及经济、法学、教育、文学、理学、工学、管理等七大门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路工程、管理科学(企业策划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告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方向)、物业管理、套用心理学、社会工作、交通运输、工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方向)、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艺术设计、日语、美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与技术等34个本科专业,纳入国家统一计画,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从2006年起,英国国际教育联盟协助我院办学;我院与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其中先后与英国布莱顿大学、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泰国博乐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等缔结校际友好关系,合作培养学生。至2011年9月新生入学,在校生达9603人。

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院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第一,以广西大学为依托,聘任广西大学在职的高职称高学历骨干教师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授、副教授担任授课教师;第二,根据学院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套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聘任部分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外籍教师到学院任教;第三,学院从04年开始广泛向区外招聘高素质人才,到目前为止,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学院已引进了以硕士学位为主的专任教师70多名。学院现有聘用1年以上的专任教师54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研究生学历的36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63人,占专任教师的。教授34人,副教授207人,占专任教师的;来自英、美、加、澳等国的外籍教师26人,专职辅导员13人。通过专 *** 教师相结合的途径,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支撑学院的教学重任和有特色的学科建设。

学院在聘广西大学一批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任教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15人(教授34人,副教授207人),其中,聘期一年以上的专任教师548人,具有教授职称的29人,副教授职称的190人,占专任教师的;具有博士学位的35人,研究生学历的363人(硕士学位263人),占专任教师的。还有来自英、美、加、澳等国的外籍教师26人。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在邕武路16号(原广西大学林学院校区)办学,距广西大学本部约10公里,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学院每周双休日派车送学生到广西大学本部图书馆借阅图书。为适应学院发展规模,更好利用广西大学的教育资源,现正在毗邻广西大学本部校园北面建设新校园,新校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可容纳万名在校学生。其中教学行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图书馆大楼,行政办公楼,教学实验大楼5幢),学生公寓大楼3栋,建筑面积共平方米(每栋建筑面积平方米),学生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大楼建筑面积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宏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学习、工作、生活文化活动设施齐备。学院拥有20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其中有计算机1200多台,计算机实验室16间,座位数1280个;语音室23间,座位数920个;多媒体教室69间,座位数7171个;普通教室112间,座位数11296个;另有备用的实验室29间。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

邕武路校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水电食堂等教学设

施、设备完善。校园树木种类繁多,景色宜人。新校园位于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快速环道秀厢大道旁,校园占地300亩,一期工程投资亿人民币,建筑教学大楼、行政办公大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校舍17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宏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学习、工作、生活、文化活动设施齐备。2007年3月7日,邕武路校区院属各单位及04级全体学生全部安全、顺利地搬入新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活动。至此,行健文理学院各方汇合到了新校园,结束了多点分散办学的历史,开始了行健办学新的征程。

学院办学六年多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2级新闻班47名学生在21天的实习期间,共发表各类稿件573篇,其中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南国早报等三家主流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88篇,受到实习单位的称赞。

2004年以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连年创新高: 2004年通过率为,2005年通过率为,2006年1月通过率为,2006年6月通过率为,各年通过率在全区高校中都名列前茅,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肯定。从2007年6月起,在连续三年的广西区大学生计算机联考考试中,我院学生的过级率均名列全区前茅。在第十二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比赛二等奖;在2007年和2008年在"CCTV"全国英语演讲广西赛区复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B组(广西赛区)均取得好成绩。2006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广西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2007、2008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西(甲组)赛区先后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07年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学院申报的两项学习成果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2008年,有10位应届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通过抓好课程考试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02级首届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获得率高,分别达到99%和89%。截止2006年底,02级232名毕业生中,有217人已落实就业单位,占毕业生总数的,其中1人保送广西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3人被选拔为广西党政选调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首届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较高。至2008年10月底,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

办学十年多来,学院把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套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创新精神培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定上升。2006年至今,共有3944名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从2008年学生首次考研起,2008年至2010年来分别有10、13、24名应届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取得突出成绩,其中:从2005年起,在全国高校计算机联考中,学生的一级过级率均名列广西考区高校的前茅;在第十二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比赛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甲组)竞赛中,2006年获广西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本科团体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组(广西赛区)中,2008年、2009年均获团体二等奖;在"CCTV"全国英语演讲广西赛区比赛中2008年、2009年均获本科组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1个,优胜奖一个;在2009年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三等奖;在2009年全国"飞思卡尔杯"智慧型汽车大赛中,有两个队分别获得华南赛区三等奖;在2009年全国三维数位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10年获得"中国创业实习网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参加全国软体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选拔赛荣获广西赛区二等奖。

" 厚德自强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 自强",要求师者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要求"行健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1、标识整体字母"GXxjcsla"为核心创作元素,有机的融入了汉字"行"、汉字"文"、展翅高飞的"凤凰"、翻卷的"书页"和汉字"人"等设计元素。

2、字母"GXxjcsla"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英文缩写,汉字"行、文"在这里分别代表'行健、文理'之意,以上元素的相结合,点出了其品牌名称与地域特征;翻卷的"书页"则直接突出了其行业特征与品牌主旨;展翅高飞的"凤凰"代表着坚韧与和谐,象征著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在其激烈的教育行业竞争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职业精神,展现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与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汉字"人"则标引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本着'以人为本、育才为先'的发展理念,更显现了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3、标识整体的标注色为代表诚信与虔诚、 *** 与创新、豁达与希望的蓝色,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发展宗旨相辅相成,彰显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蓬勃朝气的美好发展前景

4、标识整体易于记忆与宣传。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院歌《天行健》由孙华作词,赵琳作曲,进行曲速度,朝气昂扬。

学院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和谐建院"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为宗旨,走"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之路,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的办学指导原则以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秉承举办学校广西大学80年办学历程中优良的传统与经验,着力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和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办学、治学和育人特色,自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画、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构建有特色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设立了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等机制,在重视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按照专业需要在校内外建立了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和学生科研创业基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套用型人才。从2008级起,学生毕业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毕业证书,经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现任领导

董事长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好因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 , 由广西大学和广西希达教育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 独立学院 ) 。学院董事长、法人代表为 余瑾 教授 ( 现任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 院长为 唐纪良 教授 ( 现任广西大学校长 ) 。 学院依托广西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 , 丰富的教育资源 , 深厚的文化底蕴 , 以及强大的综合办学优势 ,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 , 培养人才。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告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 19 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 支以 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学设施。学院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毕业证书 , 经广西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广西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 , 颁发广西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创办了国际学院,培养英语专业或以英语为基础的其他复合型专业人才。国际学院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该学院的学生前两年主攻英语,主要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讲授。为了提高学生应对出国留学所需的英语语言考试能力,学院还配备了富有经验的中方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两年后,学生可任意选择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其它专业继续学习。选择英语专业的,继续学习两年(即“ 2 + 2 ”模式);选择其他专业的,继续学习三年(即“ 2 + 3 ”模式);也可继续在国际学院学习英语专业两年(即“ 4 年”模式)。在国际学院学习期间学费每年为 15,000 元,在其它专业的学习期间按相应专业的学费标准缴纳学费。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新校园毗邻广西大学校园 , 充分共享广西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新校园校舍建筑面积 18. 6 万平方米 , 总投资 3 亿多元人民币 , 可容纳万名在校学生。新校园教学设备先进完善,学习、生活环境优美。

余瑾,(1945—),籍贯上海。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党委委员,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等职,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理事长

  • 索引序列
  • 刘瑾论文知网
  • 论文答辩李瑾
  • 知网查找论文入口刘心慧
  • 知网查找论文入口刘瑞娜
  • 广西大学余瑾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