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注意礼仪,首先要知道有哪些礼仪要注意,以下的内容可以做为你的参考,你只要2000字左右,可以选择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一、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三)仪态举止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二、见面礼仪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三、公共礼仪(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可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1)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2)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3)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都属于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二)乘车礼仪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三)旅游观光礼仪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都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3、饭店进餐: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四、学校礼仪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一)学生礼仪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二)教师礼仪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与学生谈话:(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3)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五、公务礼仪(一)当面接待扎仪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二)电话接待礼仪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三)引见时的礼仪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四)乘车行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乘车外出时要注意:(1)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2)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3)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五)递物与接物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举止。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递交名片:双方经介绍相识后,常要互相交换名片。递交名片时,应用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也应恭敬地用双手捧接。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六)会议礼仪 会议的通用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目的。(2)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通知,以便使参加者有所准备。(3)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会场不易寻找,应在会场附近安设路标以作指点。(4)开会的时间宜紧凑。开"马拉松"式的长会,往往上面在作长篇报告,下面却在交头接耳呵欠不断。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应视为开会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5)迎送礼仪。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会议,对会议参加者要认真做好迎送工作。一般应在会前组成一个会务组,专门处理有关问题。六、日常交际礼仪(一)宴请礼仪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修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在宴请排位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够,可以再取。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吃东西时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或呕嘴。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二)舞会礼仪参加舞会时仪表、仪容要整洁大方,尽量不吃葱、蒜、醋等带强烈刺激气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惫不堪地进入舞场。患有感冒者不宜进人舞场。尚不会跳舞者最好不在舞场现学现跳,待学会后再进舞池。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女士;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跳舞时舞姿要端庄,身体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要轻柔文雅,不宜将女士拢得过紧、过近;万一触碰了舞伴的脚部或冲撞了别人,要有礼貌地向对方额首致歉。一曲终了,方可停舞。男舞伴应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谢意,女舞伴则应点头还礼。除此之外,还应讲究文明礼貌,维护舞场秩序,不吸烟,不乱扔果皮,不高声谈笑,不随意喧哗,杜绝一切粗野行为。(三)拜访礼仪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1)要守时守约。(2)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5)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七、涉外礼仪在国际交际中,礼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许多外事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交际礼宾活动进行的。一般来说,各种交际活动,国际上都有一定惯例,但各国往往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从而使得我们在对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1、举止:在外事活动中,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站时,身体不要东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倚靠;坐时,姿势要端正,不要翘脚、摇腿,也不要显出懒散的样子,女同志不要支开双腿;走时,脚步要轻,如遇急事可加快脚步,但不要慌张奔跑;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也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2、谈吐:在与外宾交谈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诚恳,用语要文明,表达要得体。别人在与他人个别交谈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交谈中若有急事而要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在与外宾交谈时,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同外国人交谈,最好选择喜闻乐道的话题,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大家都会感兴趣。这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能受到普遍欢迎。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该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
从国人旅游素质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交流、互动日趋频繁,不仅出国“公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自费旅游的中国人也渐成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游。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说,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出境旅游的最大游客来源国。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外”都对这一趋势欢欣鼓舞,都对中国游客笑脸相迎。 据报道,在中国游客较常光顾的泰国,一些高级度假酒店已明言,不再接待中国旅行团。某酒店工作人员被引述说:“以前我们接过一些中国团队,但这些中国游客在入住时经常在屋内吸烟,以致把房间的地毯烧出洞来;他们还在餐厅或电梯等场合大声喧哗,引来其他客人投诉。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损失,后来我们就不接了。”中国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地方形象,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引起了中国传媒的广泛批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做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军。言行文明,知理达礼,是他们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民族形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一、在大学生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仪是一份通行四方的推荐信。”高等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是一种完成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生毕业之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类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他在学校不仅要接受一定的理论知识,他还必须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来适应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竞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得体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展示现代文明成果的需要。 学校的礼仪教育对礼仪的传播和普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顶梁柱,他们的言行举止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德育工作者在任务之一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搞好大学生礼仪教育,使“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代代传下去。 (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人们将其与他的个人素质联系起来。如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体,往往会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三)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人文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学生肩负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只有了解了各国的风俗、礼节与国际惯例,展现自身良好的素质,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信任和尊重。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应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礼仪。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的外在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外在形象能表现出一个人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能增进其交往行为的可信程度,增加社会交往成功的机会。可信程度越高,越能受人尊重,在处理和调节各种关系时,就能得心应手,得到人们的赏识。 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讲究礼仪有助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礼仪建设上我们不应津津乐道于礼仪之邦,而忽视现实中巨大的差距。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礼仪中的精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睦和发展。 二、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与传统文明礼貌教育相比,当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对方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过去,人们为温饱而奔波,忽视对礼仪礼节的需要,但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之后,能够越来越讲究礼貌礼节,这无疑会使人与人的交往更为和谐,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学习礼仪,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当在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方面多加注意。我个人认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设礼仪课程,畅通礼仪教育的主渠道。 礼仪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大学里应该开设《实用礼仪》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使得大学生们对礼仪的相关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二)塑造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直观榜样。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与智慧的原则。”一位知识渊博、行为得体、风度优雅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位教师及学校的工作人员都要注意言传身教,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气氛,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广大学生树立楷模,发挥示范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的环境氛围。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礼仪教育主题,科学设计与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礼仪教育,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实现自主式教育。 在人际交往日益广泛的现代社会,仅仅只是从理论上明白礼仪的含义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经常在实践中运用它,即在文明气氛较浓的环境中接受感染和熏陶,对于大学生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改变粗俗不雅的不良习惯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以鲜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礼仪修养进行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礼仪、学习礼仪、强化礼仪。 三、总结 从总体上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式、活动所构成的。学习礼仪,要讲全面性、系统性,但是不能搞繁琐哲学,不能脱离实际,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要是把礼仪搞得过分复杂、琐碎,是不利于礼仪的普及、推广的。古人云:“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将礼仪搞成繁文缛节,必将使礼仪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教育也只是一个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礼仪修养作为学生必备的素质,科学、系统地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地发展。只有当礼仪教育不再是一种形式与口号的时候,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才会消失,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X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起,陋习灭》。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幸福、快乐。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小,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么?可是,仅仅是这一点酵母,就可以让面包膨胀数倍。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丰厚的遗产总是包裹着问题被永久寄存,而对未来的奢望必然注定了挫败的宿命。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自己是礼仪之邦,但现在人们所做的却早已与其不符。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比如,当你走路时妨碍了对方,你表示歉意后,对方还之你以友好的微笑;当你遭遇天灾人祸时,朋友会伸出友谊之手援助你。再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原谅、互相谦让等等。其次,礼仪也是人际关系的尺度。人们常以“远”、“近”、“亲”、“疏”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程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往往也根据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礼仪去交往。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不可置否,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陋习,例如随手乱扔垃圾,用词不雅,浪费资源等等。尽管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些什么,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携起手来,任何陋习都可以解决。文明是自身道德的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文明礼仪之上。倘若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也不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正如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谢谢。
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这样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则不受人欢迎,难登大雅之堂。 可见,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文明礼仪与个人的利害更是息息相关,为了个人的前途与发展,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努力成为一名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互相理解、宽容待人……“以和为善”“平易近人”“举案齐眉”“让枣推梨”“宾至如归”都说明了礼貌原则。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仪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礼仪之光今天,第一节下课铃响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往教室外走去。小硕踩了我的脚,“哎呀,好疼啊”。我对他微微一笑,表示宽容。他急忙道歉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然后,他小心翼翼,生怕再踩着别人的脚。这时我想起一次放学路上,一个同学不小心碰了另一个同学,结果两人互不相让,撕打一团,鼻口是血的情景。啊奶奶的话真灵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冬日里的阳光。宽容温暖着你、我、他。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礼仪之光。文明礼仪伴我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礼仪的由来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礼仪的由来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这样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则不受人欢迎,难登大雅之堂。 可见,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文明礼仪与个人的利害更是息息相关,为了个人的前途与发展,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努力成为一名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互相理解、宽容待人……“以和为善”“平易近人”“举案齐眉”“让枣推梨”“宾至如归”都说明了礼貌原则。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仪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礼仪之光今天,第一节下课铃响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往教室外走去。小硕踩了我的脚,“哎呀,好疼啊”。我对他微微一笑,表示宽容。他急忙道歉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然后,他小心翼翼,生怕再踩着别人的脚。这时我想起一次放学路上,一个同学不小心碰了另一个同学,结果两人互不相让,撕打一团,鼻口是血的情景。啊奶奶的话真灵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冬日里的阳光。宽容温暖着你、我、他。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礼仪之光。文明礼仪伴我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文明,在转角处题目要新颖,才能吸得住评委的眼加油还有,你是二中的吗
文明伴我行老师经常会教育我们,文明礼仪是很重要的,还讲些故事给我们听。每个故事我都会有感想和疑问:为什么被政府选出可以出国的聪明人,一到外国就不讲文明呢?为什么那些人每次出国,外国人就会指指点点,议论我们中国人的行为呢? 就因为我们不讲文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讲过一个故事给我们听:四川某校带学生去美国进行友好交流活动,美方把他们安排在一个高级酒店住宿。晚上,他们穿着睡衣在走廊乱窜,还在大声喧哗。同住酒店的人都非常不满。更有甚者,一个男孩儿还随意按墙壁上的火警按钮,结果警报声大作。惊得满酒店的人往外跑,顿时造成了一片混乱。后来才知道是一场空虚。通过录像,酒店发现了是中国孩子小孩所为。酒店忍无可忍,把整个访问团赶出酒店,弄得中方代表万分尴尬。这不仅丢了他们学校的脸,更丢了中国学生的脸,丢了中国人的脸。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不文明的现象: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乱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看演出时或打手机,或无动于衷等等,造成了国民素质的整体低下。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明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密切关系,认识到文明国民也现代化中国的密切关系。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我们这一代人的文明素质,让文明永远伴我们而行。开头:人人都说自己讲文明、懂礼仪,可谁又真的做得到呢?结尾:让我们改掉毛病,共同创造一个文明的礼仪之邦吧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 、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 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 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 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 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 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 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 场作戏,言行不一。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话说:“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虽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应对得体,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象作出裁判,掌握必要的谈话方式与方法。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 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从国人旅游素质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交流、互动日趋频繁,不仅出国“公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自费旅游的中国人也渐成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游。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说,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出境旅游的最大游客来源国。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外”都对这一趋势欢欣鼓舞,都对中国游客笑脸相迎。 据报道,在中国游客较常光顾的泰国,一些高级度假酒店已明言,不再接待中国旅行团。某酒店工作人员被引述说:“以前我们接过一些中国团队,但这些中国游客在入住时经常在屋内吸烟,以致把房间的地毯烧出洞来;他们还在餐厅或电梯等场合大声喧哗,引来其他客人投诉。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损失,后来我们就不接了。”中国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地方形象,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引起了中国传媒的广泛批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做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军。言行文明,知理达礼,是他们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民族形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一、在大学生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仪是一份通行四方的推荐信。”高等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是一种完成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生毕业之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类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他在学校不仅要接受一定的理论知识,他还必须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来适应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竞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得体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展示现代文明成果的需要。 学校的礼仪教育对礼仪的传播和普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顶梁柱,他们的言行举止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德育工作者在任务之一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搞好大学生礼仪教育,使“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代代传下去。 (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人们将其与他的个人素质联系起来。如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体,往往会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三)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人文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学生肩负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只有了解了各国的风俗、礼节与国际惯例,展现自身良好的素质,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信任和尊重。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应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礼仪。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的外在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外在形象能表现出一个人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能增进其交往行为的可信程度,增加社会交往成功的机会。可信程度越高,越能受人尊重,在处理和调节各种关系时,就能得心应手,得到人们的赏识。 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讲究礼仪有助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礼仪建设上我们不应津津乐道于礼仪之邦,而忽视现实中巨大的差距。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礼仪中的精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睦和发展。 二、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与传统文明礼貌教育相比,当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对方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过去,人们为温饱而奔波,忽视对礼仪礼节的需要,但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之后,能够越来越讲究礼貌礼节,这无疑会使人与人的交往更为和谐,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学习礼仪,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当在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方面多加注意。我个人认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设礼仪课程,畅通礼仪教育的主渠道。 礼仪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大学里应该开设《实用礼仪》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使得大学生们对礼仪的相关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二)塑造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直观榜样。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与智慧的原则。”一位知识渊博、行为得体、风度优雅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位教师及学校的工作人员都要注意言传身教,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气氛,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广大学生树立楷模,发挥示范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的环境氛围。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礼仪教育主题,科学设计与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礼仪教育,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实现自主式教育。 在人际交往日益广泛的现代社会,仅仅只是从理论上明白礼仪的含义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经常在实践中运用它,即在文明气氛较浓的环境中接受感染和熏陶,对于大学生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改变粗俗不雅的不良习惯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以鲜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礼仪修养进行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礼仪、学习礼仪、强化礼仪。 三、总结 从总体上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式、活动所构成的。学习礼仪,要讲全面性、系统性,但是不能搞繁琐哲学,不能脱离实际,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要是把礼仪搞得过分复杂、琐碎,是不利于礼仪的普及、推广的。古人云:“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将礼仪搞成繁文缛节,必将使礼仪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教育也只是一个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礼仪修养作为学生必备的素质,科学、系统地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地发展。只有当礼仪教育不再是一种形式与口号的时候,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才会消失,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的由来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从国人旅游素质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交流、互动日趋频繁,不仅出国“公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自费旅游的中国人也渐成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游。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说,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出境旅游的最大游客来源国。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外”都对这一趋势欢欣鼓舞,都对中国游客笑脸相迎。 据报道,在中国游客较常光顾的泰国,一些高级度假酒店已明言,不再接待中国旅行团。某酒店工作人员被引述说:“以前我们接过一些中国团队,但这些中国游客在入住时经常在屋内吸烟,以致把房间的地毯烧出洞来;他们还在餐厅或电梯等场合大声喧哗,引来其他客人投诉。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损失,后来我们就不接了。”中国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地方形象,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引起了中国传媒的广泛批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做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军。言行文明,知理达礼,是他们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民族形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一、在大学生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仪是一份通行四方的推荐信。”高等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是一种完成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生毕业之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类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他在学校不仅要接受一定的理论知识,他还必须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来适应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竞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得体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展示现代文明成果的需要。 学校的礼仪教育对礼仪的传播和普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顶梁柱,他们的言行举止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德育工作者在任务之一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搞好大学生礼仪教育,使“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代代传下去。 (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人们将其与他的个人素质联系起来。如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体,往往会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三)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人文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学生肩负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只有了解了各国的风俗、礼节与国际惯例,展现自身良好的素质,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信任和尊重。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应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礼仪。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的外在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外在形象能表现出一个人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能增进其交往行为的可信程度,增加社会交往成功的机会。可信程度越高,越能受人尊重,在处理和调节各种关系时,就能得心应手,得到人们的赏识。 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讲究礼仪有助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礼仪建设上我们不应津津乐道于礼仪之邦,而忽视现实中巨大的差距。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礼仪中的精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睦和发展。 二、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与传统文明礼貌教育相比,当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对方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过去,人们为温饱而奔波,忽视对礼仪礼节的需要,但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之后,能够越来越讲究礼貌礼节,这无疑会使人与人的交往更为和谐,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学习礼仪,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当在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方面多加注意。我个人认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设礼仪课程,畅通礼仪教育的主渠道。 礼仪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大学里应该开设《实用礼仪》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使得大学生们对礼仪的相关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二)塑造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直观榜样。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与智慧的原则。”一位知识渊博、行为得体、风度优雅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位教师及学校的工作人员都要注意言传身教,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气氛,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广大学生树立楷模,发挥示范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的环境氛围。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礼仪教育主题,科学设计与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礼仪教育,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实现自主式教育。 在人际交往日益广泛的现代社会,仅仅只是从理论上明白礼仪的含义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经常在实践中运用它,即在文明气氛较浓的环境中接受感染和熏陶,对于大学生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改变粗俗不雅的不良习惯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以鲜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礼仪修养进行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礼仪、学习礼仪、强化礼仪。 三、总结 从总体上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式、活动所构成的。学习礼仪,要讲全面性、系统性,但是不能搞繁琐哲学,不能脱离实际,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要是把礼仪搞得过分复杂、琐碎,是不利于礼仪的普及、推广的。古人云:“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将礼仪搞成繁文缛节,必将使礼仪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教育也只是一个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礼仪修养作为学生必备的素质,科学、系统地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地发展。只有当礼仪教育不再是一种形式与口号的时候,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才会消失,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强化路径分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 家庭 教育 ;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 文化 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 基本素养 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 言行举止 ,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 教学 方法 ,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 人际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 个人礼仪 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礼仪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3. 学习大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
4. 大学礼仪策划书范文3篇
5. 学习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6篇
需要完整的论文格式没有,只能是自己找资料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也无法知道为什么。认为天地间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对天地鬼神的惧怕,敬仰。人们就会举行一些形式,用物品来祭拜。从礼字的繁体“礼”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国君用来祭天祭地的建筑。这样就诞生了礼的萌芽。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应是制礼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现,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到了封建社会,礼渐渐被转为礼制,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孙通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朝仪制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民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维八纲”新中国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扬弃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产生崇尚礼仪崇尚文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我国同国际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体现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参加社会竞争的附加价值!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更好的融入世界大家庭体系!展现我国东方文明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