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幼儿园要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让幼儿深刻地理解节能减排的理念和作用,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美感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美感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与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更要注意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鼓励、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中,来自美术界的代表委员共40多人,其中包含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工艺美术家等,到会委员代表非常关注现代美术教育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提到他在国外时常看到教师带领少儿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画展,了解他国和世界艺术历史。现在中国的教育结构中,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的主线多是知识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入初中后更为严重。不少学校和家长更是将学生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期间,按照“精打细算”“争分夺秒”的标准来制定流程,几乎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国学院创办者何香久也表示,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受教育主体“人”的关注,只关注知识,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造成了美感能力的缺失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浅议美育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

[2]庄虹.审美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1987(10)

[3]傅梅芳.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郭建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0

摘要: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

一、多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细致化

为使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更细致,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幼儿活动场地设置安全标志,提示幼儿注意安全。比如在每个楼梯上都利用可爱的小脚印标识,让幼儿区分上下楼梯的方向;电源插座旁都是孩子自制的安全标志,小心有电;盥洗室的地上都有防滑标志、墙壁上有如何洗手的顺序图示,以此来规范常规以及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多方位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凸显了安全环境标致化,强化了安全教育效果。

二、多通道体验: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1.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让幼儿在玩中体会什么是安全、遵守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行为,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2.主题活动法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它是依据幼儿的生活,又以幼儿的快乐、健康生活为目的。同时,也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只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

3.安全讨论会

我们注重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自我防护知识有机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针对玩滑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玩才能安全又开心?”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和总结的基础上自主制订游戏规则,消除安全隐患。吃点心、午餐时不要急着把太烫的食物送入班级,不要催促幼儿“快吃“”比赛看谁吃得快”等;午睡前提醒他们自我检查,不带玩具杂物入寝室,加强午睡时的巡查……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形式推动: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做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家庭及社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人

为强化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园长胡海燕)为组长;专设安全负责人尤燕飞;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领导班子全面管安全的理念,党政共抓,形成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每月安全排查、在重要节假日前排查安全隐患,能及时排查幼儿园周边环境异常情况和异常人物。

2.安全培训,一个也不能少

安全培训辐射全体教职工,涉及教师、保育员、食堂、门卫等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此,我园每月对教职员工开展1~2次的安全专题培训,如学习安全文件,实践活动(灭火器的使用、出现火灾、地震时怎样逃生、幼儿意外事故处理)等,以此来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

3.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参考文献

1、以“做”为中心 让幼儿在操作中感悟数学——谈“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林华帧;生活教育2009-03-10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论文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议论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关键词 :幼儿 传统节日教育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迅速发展。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二、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冬至”汤圆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冷开水和热水,让孩子们实验出用那种水做出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龙舟接力赛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验出最科学、最省力、速度最快的合作划船方法,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了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区域活动“制作角”中为幼儿创造动手尝试的环境,随时按活动所需增添操作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新的发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楼下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设置“十一五”课题专栏,展示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计划,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节货,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柑桔,用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书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品茶过中秋”节庆中,晚上我们安排了赏月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许多家庭爷爷、奶奶也来了。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息息相关,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社区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引入社区教育资源,开拓幼儿园校本课程》

摘要: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息息相关,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应重新认识家、园、社区互动的意义,把研究重点放在提升教育合力上,从而同步、协调地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幼儿园;校本课程资源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课程内容,还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与周围的生活。

近年来,我园在《纲要》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改变教育资源观,坚持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开放性的幼儿教育体系,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在合理有效地依托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精心遴选可以课程化的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幼儿赖以生存、成长的地方,蕴涵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只需具备教育价值的资源都可引入课程内,这就要求教师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以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选择符合安全性、参与性的资源

在任何情况下,幼儿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幼儿园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应把物质环境的安全、卫生放在首要位置。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

幼儿园课程只有面向幼儿、面向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内容,也是他们易于吸收的内容,深入地认识这类资源也是引导幼儿学习需要掌握的社会认知和技能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资源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能激起幼儿强烈兴趣,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社区教育资源。因为这类社区教育资源往往与幼儿本身或幼儿身边的人发生着联系,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社会知识。

二、精心做好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一)以社区活动为纽带,开拓校本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生活而展开课程模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应重视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的必然。社区中的很多事件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引发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因此,可以将社区资源纳入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以社区资源为内容展开探究。

例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农民们忙着收割、播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我们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观察秋天树和花的变化,鼓励家长在秋天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使幼儿知道稻子、棉花、花生等是秋天农田里长出的农作物,认识家猪、兔子,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要求家长能积极关注、支持幼儿园的活动,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大班主题活动:“秋游”,组织幼儿进行野外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幼儿对秋景的认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

我们还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活动“家乡的农作物”,在活动中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走进农家,走进生活,让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摘菜豆,剥玉米,拾稻穗,在劳动中习得了简单的劳动技能,感受和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懂得了自觉去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尊重一切劳动者的情感。

(二)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中,文化广场、邮局、银行、超市等活动空间较大,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与人们充分交流、对话。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医院、邮局参观,鼓励幼儿与医生和营业员自由交谈,请教问题,回园后开展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小小邮局”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生成新的游戏活动,使游戏的角色和情节不断丰富,成全班幼儿关注的焦点。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应考虑到地方的特色,武坚素有“中国体育器材城”之称,工业园区生产的体育器材品种丰富多彩: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球拍、跳绳、篮球、跳马、体操垫、双杠、单杠等,我们通过带幼儿实地参观生产车间,让他们知道这些体育用品的加工过程,在晨间锻炼时幼儿会很爱惜地玩此类体育用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有关体育用品的丰富知识,而且在他们心中产生了深厚的爱家乡情结。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将扬州民间艺术剪纸引进幼儿园,形成本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游戏课程,将各式各样的剪纸张贴于美工室的墙面上,引导幼儿欣赏、制作,在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能力发展开辟了“剪纸”活动区,真正让“扬州剪纸”手工艺术进入幼儿园中。

总之,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将各种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深入挖掘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郭丽.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误区及实践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0-61.

[2]刘丽云.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合作资源的实践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3(4):65-68.

《如何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摘要: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的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就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三方面结合方能发挥其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大趋势。

一、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育的策略

社区是社会和自然的缩影,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文化的进步,又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包括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区设施等。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社区资源就象是一本本精彩的书籍,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许多幼儿园所处小区都有中心花园,这使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境中”来。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创造与想象空间,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境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达到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效果。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境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一种新举措、新进步。

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幼教信息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辅助幼儿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伙伴和同盟军,共同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更能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家园共育氛围。当前,许多家长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并不真正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要取得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尽可能一致,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他们对育儿知识的不同需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开辟好“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传递新时期幼教信息;并引导家长认真阅读学习有关育儿的科学知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三、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措施

1.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是幼儿教育的必由之路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

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乃至不合作的合作状态。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导刊》,2001年,第2期。

2.桑林《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学前教育》,2001年,第6期。

3.黄少霞《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教育导刊》,2002年11月。

4.张丽琼《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思考与实践》.《科教文汇》,2009年6月。

幼儿园主题活动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南瓜主题活动论文

陈鹤琴先生提倡:“ 大自然,大 社会 都是活教材。 ”

活教材 是取自大自然、大 社会 的“直接的书”,儿童在与大自然、 社会 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春种夏收,在“播种绿色希望”的主题下,我们探寻课程真正的意义,顺应自然,回归儿童, 让我们一起走进贝贝小南瓜的世界吧!

绿色 是山川,是江河,是生命,也是希望。

当东风吹来,又是一年春天来临之际,我们拥抱春天,亲手播下种子,种下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五班的孩子们都想种什么吧! 包子 :我喜欢吃西红柿,可以种西红柿吗?

凯仑 :青菜最好吃,我想吃青菜

雨伦 :南瓜甜甜的,最美味了!

梓熙 :我也喜欢吃南瓜了,我们种南瓜啊!

提提 :种南瓜可以啊,我爷爷还种了贝贝小南瓜呢!

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每个小朋友们都有想要种植的蔬菜水果,于是我们进行了投票,最终决定种植 贝贝小南瓜 。

01 运土——垄地

种植前,家长们送来了 各种各样的土壤 ,有黄土、黑土、泥潭土、营养土以及肥料等。

孩子们相互合作把土壤运到了菜地里。

瞧!孩子们正在用铲子松土呢!

种植小常识:由于贝贝小南瓜怕水,因此我们进行了垄地,为了便于种植,我们将土地分成了三块。

02 泡种子——播种

播种前,孩子们对贝贝小南瓜的种子进行了观察。

发现贝贝小南瓜的种子形状很特别: 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圆圆的 。

你们知道吗?种植贝贝小南瓜是非常讲究的,种子尖尖的部分要朝下播种,而且种植前一定要把种子放在水里泡一天才可以哦!

第二天,孩子们把泡好的种子播种在土壤里,等待种子发芽!

01 发芽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种子浇水,观察种子的变化。

但是五天过去了, 种子依然没有发芽 ,这时孩子们着急了:“难道我们的种子不会发芽吗?我们的南瓜长不出来了吗?”

出乎意料的是在播种后的第七天,孩子们发现 种子破土而出了 ,长出了绿色的小芽。

02 南瓜地里的西瓜苗

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南瓜地里有几棵和贝贝小南瓜长得不一样的小苗苗。

安珏 :诶,这个小绿芽怎么不一样呀!

西孜 :它是其他的瓜苗吗?

武德 :它就是南瓜苗呀!

晨杰 :不对不对,它跟南瓜苗长得不一样!

多米 :咦,我发现它长得好像隔壁的西瓜苗诶!

安琪 :对,它跟隔壁菜地的西瓜苗长得一样一样的。

经过孩子们和老师的仔细观察,发现这就是西瓜苗。 那南瓜地里,怎么会有西瓜苗呢?

经过调查后发现, 原来是家长送来的土里参杂了西瓜种子 。

于是,我们决定把西瓜苗移植到隔壁菜地里种植,让西瓜苗和它的同伴一起生长。

03 移植南瓜苗

孩子们播种的贝贝小南瓜都成功发芽啦,但是南瓜苗的 株距太近了 ,非常不利于生长。

于是,孩子们进行了 移植活动 ,分别把南瓜苗移植到了小一班的菜地和玻璃瓶里,让贝贝小南瓜在不同的土壤里肆意地生长!

01 观察叶子的生长变化

孩子们天天都来给南瓜苗浇水,大家都期盼着贝贝小南瓜快快长大。

瞧,南瓜苗越长越高, 今天又长出来一片新的叶子 ……

02 观察不同土壤下南瓜的生长变化

贝贝小南瓜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哦!

小五班菜地 的土壤是非常肥沃的,南瓜苗长得非常快; 小一班菜地 的土壤比较贫瘠没有营养,南瓜苗长得很慢; 玻璃瓶 的体积太小,限制了南瓜的生长,导致南瓜苗一直都长不大。

03玻璃瓶里的贝贝小南瓜

起初,贝贝小南瓜在玻璃瓶里长势还算正常。

但是一个月以后,我们发现玻璃瓶的 南瓜苗居然生病了 ,叶子上长了许多的小白点。孩子们都着急了,不知道怎么办?

随后我们联系了种植专家,才知道南瓜苗得了 白粉病 ,需要喷药才能治好,于是我们给它喷了药,一个礼拜之后发现小白点逐渐消失了。

但是过了半个月,南瓜苗的叶子开始变得枯黄,到最后居然枯萎死了。

孩子们很伤心,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种植贝贝小南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看来,土壤和阳光对南瓜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04 给南瓜牵藤

相比之下,小五班菜地里的贝贝小南瓜长势非常喜人,南瓜苗越长越高,枝蔓都垂下来了。

于是孩子们决定 牵藤 ,让藤蔓可以顺着杆子尽情地攀爬生长。

01 开花——花的颜色、形状、气味

哇!贝贝小南瓜开出了黄色的小花!

有五瓣花瓣,长得像小喇叭一样,闻起来香香的,还引来了很多蜜蜂和蝴蝶呢!

02 探究先开花还是先结果

小朋友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为什么有的花朵下面有果子,有的花朵下面没有果子呢?

到底南瓜是先开花再结果,还是先结果再开花呢?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奕姗 :我觉得肯定是先开花!

沛林 :对啊,一般的果子都是先开花的。

睿彧 :那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果子却没有开花,只有一个花苞呢?

洋洋 :对呀,对呀,我觉得是先结果再开花。

经过小朋友们的集体观察之后,得出了结论:

贝贝小南瓜是先结果再开花的哦!

01 为什么果子烂掉了?

贝贝小南瓜结出了很多果子,但是孩子们发现有的果子烂掉了,有的果子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而有的果子还没有长大就黄掉了、烂掉了,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呀?孩子们讨论了起来……

图图 :为什么贝贝小南瓜会烂掉呢?

一一 :它是怎么烂掉的?

包子 :我觉得可能是被蚂蚁吃掉的。

羿名 :我觉得可能是被小鸟啄烂了。

想想 :我觉得是蜜蜂和蝴蝶吃了它。

02 怎样保护果子?(项目活动稻草人)

我们要怎样保护贝贝小南瓜的果子呢?孩子们展开了思考……

硕阳 :我觉得可以用一块布把贝贝小南瓜包起来勒!

提提 :我觉得可以把蚂蚁给踩死?

雨伦 :不行不行我们能把蚂蚁踩死

凯仑 :可以做一个稻草人把小鸟和蚂蚁给吓走哇

敏琳 :好啊,好啊,这个办法很好!

说干就干,孩子们将捡来的树枝做成了稻草人的躯干,将旁边的奶粉罐当做稻草人的头,这样简易版的稻草人就做好了。

可是,过了一个礼拜,孩子们发现依然有果子会烂掉,他们觉得稻草人不够厉害。

因此,孩子们决定做一个升级版的稻草人。

孩子们用废布料给稻草人做漂亮的衣服,用花朵气球充当稻草人的头,然后还画了稻草人的眼睛和嘴巴,他们高兴地说:“这次我们的稻草人肯定可以保护贝贝小南瓜了!”

01 南瓜地里的“新朋友”蘑菇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过后,南瓜地里出现了几个新朋友,孩子们发现了一对“双胞胎蘑菇”。第二天,南瓜地里又出现了好多 蘑菇朋友 ……

02 寻找双胞胎

南瓜地里的“双胞胎蘑菇”引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展开了讨论……

钟一 :什么是双胞胎呀?

晨杰 :我觉得双胞胎肯定是两个长得一样的东西

欢欢 :对啊!就像隔壁菜地的西红柿,它们两个就是长得一样的!

润程 :对呀对呀,我还发现了三包胎诶!

恬聿 :还有四胞胎五胞胎,他们都长在一起呢。

江江老师 :孩子们,其实菜地里的蘑菇和西红柿都不是双胞胎,它们只是生长在一起而已!不过,我们的幼儿园里倒是有双胞胎,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臻澈 :好啊好啊,我们一起去找真的双胞胎吧!

03 丰收啦

经过了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小五班的贝贝小南瓜终于结果啦!孩子们开心的摘南瓜啦!

04 认识南瓜

孩子们对采摘回来的贝贝小南瓜非常好奇,都想来看看摸摸,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探究。

卉卉老师 :孩子们,贝贝小南瓜是什么形状的呀?

一宝 :贝贝小南瓜是圆形的。

瑞泽 :我觉得不太圆,它有点扁扁的。

韵涵 :对,而且它有绿色的皮。

楷瑞 :闻起来有一股香味。

凯文 :贝贝小南瓜还有一个肚脐眼呢,是圆形的。

梓熙 :贝贝小南瓜的身上,还有一条一条的线。

01 玩转南瓜——滚南瓜、顶南瓜

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觉得贝贝小南瓜像轮胎一样圆圆的,想要滚一滚;有的觉得贝贝小南瓜像球一样,想要顶一顶........

02 量南瓜

贝贝小南瓜到底有多大呢?孩子们十分好奇。

于是,他们用软皮尺、直尺等物品进行了测量探究。

01 清洗南瓜、吃南瓜

孩子们对贝贝小南瓜的味道早就期待已久,都很想尝一尝。

于是孩子们动手了, 先对贝贝小南瓜进行了清洗,然后挖出南瓜籽,再放进锅里蒸煮,最后美美的品尝了贝贝小南瓜。

02 拔南瓜苗、认识并保存南瓜的根

最后,孩子们把南瓜苗从地里拔出来了,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作为留念。

03 保存南瓜籽

孩子们把南瓜籽也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并把晒好的南瓜种子保存起来,等到明年再播种。

正如卢梭所说:“ 自然的教育也是自由的教育,只有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才可能成功。 ”

幼儿园里的种植园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本次 班本活动——“南”得遇见你 ,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又能维持幼儿持续的 探索 与热爱,还能保持幼儿的责任感与爱护之心,全面培养了 好劳动、亲自然、乐探究 的三养儿童。

以大自然为师,让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 愿孩子们在大自然的乐园中幸福快乐成长!

没有一片叶子的形状是相同的,就像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

大家好,我是编辑钰欣,今天分享给你的是 「一千零一叶」计划里的「第200叶」,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第十五保育院,作者:江莲、幸雅卉。

感谢今天你与这一叶的相遇,衷心祝愿未来,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园都能枝繁叶茂。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对南瓜的认识。

2、从南瓜颜色以及形态清楚的分清南瓜。

活动准备:

1、南瓜饼一份。

2、一个大南瓜。

3、南瓜花与秧图片。

活动过程

一、南瓜饼

1、谁认识桌上放着的好吃的啊?

2、南瓜饼好吃不好吃啊?

3、谁知道南瓜饼用什么做的呀?

4、那你们认识南瓜不?

5、大家来认识桌上的南瓜吧。

二、观察南瓜和图片

1、南瓜的.秧茎部细长长的,茎上有小刺,整个身体都是绿色。

2、南瓜开花大大的,有黄色的花瓣。

3、南瓜的叶和身上的颜色一样,宽卵形叶边有锯齿的形状,叶面有绒毛。

4、看南瓜的皮光滑,果长的大扁球形,面上有纵沟和隆起,像桔瓣状。

5、南瓜的种子是白色的,长成椭圆形,能吃或入药。

三、说南瓜

1、南瓜大家都吃过怎么做的?

2、南瓜粥、饼、汤、炖南瓜……

3、谁知道南瓜的食用益处?

4、吃南瓜对胃好,南瓜中有锌的成份,对我们的皮肤、指甲、眼睛都有益。

5、南瓜的全身都对我们身体有益,我们要多食用南瓜。

活动结束

1、抢答问题,奖励南瓜饼。

2、在复习中结束。

电大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

近年来,学前 教育 专业被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备受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 方法 ,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学前教育;教学方式

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色彩的主要科目;水彩画工具简便,利于普及,适合作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课,是一门技法技巧性较强的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然而,近几年受“高中热”的影响,我校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厌学情绪十分严重。美术在学生心里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加之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正规上过水彩画课,导致学生对水彩画缺乏认识,美术基本功很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水彩画很难很刻苦,不愿上水彩画课;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妥,不能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内容过难,要求过高,不易理解,甚至受到教师过分的指责、批评、挖苦,导致学生对水彩画学习失去信心,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使水彩画教学无法进行,甚至搁浅。针对学生这种现状,如何做好水彩画教学呢?经过实践探索,我将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 如下:

一、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

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水彩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控制难度,调整节奏;先从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掌握水彩颜料的特性入手。通过练习把颜色涂平、加水逐渐变淡、重叠产生混合色,颜料多加水会自然渗化等内容,学生在轻松状态下了解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和加水渗化的特性,同时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关键是时间和水分的把握;然后练习 素描 淡彩,就是利用铅笔或钢笔在画好素描稿的基础上根据色彩变化规律略施淡彩;最后过渡到水彩画单个物体、多个物体练习,先临摹再写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水彩画不好学,那么难,不会画了,学生能在自觉不自觉中独立完成较好的作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增强了自信心,感觉到学画容易了。

二、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

课堂练习中,设计几套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之后再适当增加习题难度,使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到画起来顺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加强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途径,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选材,参考幼儿读物或 儿童 连环画等材料,进行色彩临摹,经过大量临摹练习,学生收获很大,不但提高了水彩画表现技法,还提高了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造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和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三、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

根据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启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把作画当成一种快乐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如色彩渗化这一节课中,由于不同颜色在纸面上在水的作用下会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绝妙的变化,色彩鲜艳,趣味无穷;教师只演示基本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及绘制要点,通过语言和画面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时并能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在练中学生会有成功感,同时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实验、练习,每个学生都不厌其烦地画了好多张、好多遍,最后选取几张自己满意的并裁好粘贴在画面上,在剪贴中,学生又进行画面形式美术探究,有的剪成圆形、有的剪成花朵形、有的剪成棱形的等,形式多样,千变万化;能体现出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愉悦心情。学生的能力在这种愉悦环境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免在学习中出现挫折,特别是后进生,总认为自己没有美术方面的天赋,怎么学也不会画,画不好就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增强信心,经常以“再画一张试试”、“下一张一定能成功”、“你一定行”、“一定能成功”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水彩画技法“撒盐法”一课中,崔凯同学美术基础较差,做了两张均没有撒盐的特殊效果,这时他有些灰心,于是我鼓励他“再画一张试试”,结果第三张画果然成功了,并得了95分,他心里非常高兴,获得了成功感;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作业不够理想,也纷纷重画,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学生有了成功感,对学习美术增加了动力,增强了信心。“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方法,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天祥,赵友萍,著.写生色彩学浅谈[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罗猛省.中韩师范美术教育比较谈[J].中国美术教育,.

[3]青柳三郎,著.白晓彦,申彦奎,译.儿童绘画指导[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摘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等语文的应用能力,能为他们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能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拓展学生视野,结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语文能力训练,改革目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语文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语文应用能力

一、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大学 语文教材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选文内容的接近来进行归类,“以精美 文章 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学生 文化 素质的主要目的”[1];另一类是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或体裁不同来编排,力图通过对文学史的梳理提高学生对文学发生发展及各类文体的认识。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优势,但都有过多关注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而忽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缺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利用有限课时,灵活处理教材,淡化学科本位,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讲解唐诗宋词等韵文体文学时,除了以经典篇目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外,可以适当介绍诗词的韵律和节奏,适当让学生参照古代诗词用韵规律和节奏来学习创作儿歌等幼儿文学作品;在讲授《垓下之围》这样的历史 散文 时,在让学生在感受司马迁、项羽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古代叙事文体人物描写重在细节而不在心理等文学规律上,让他们在写作中借鉴;在讲解《谏逐客书》等古代散文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公文也可以写得如此有美感,让他们在借鉴李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白话文创作一篇公文作品。总之,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在不牺牲审美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有研究者感慨:“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2]但教材不是万能的,即使有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添一些有专业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学可增加古代神话、 传说 ,现代文学部分可增加叶圣陶、郑渊洁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可增加安徒生、拉格洛夫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也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资源,以作者所在的四川地区为例,可以将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扬雄、苏轼、郭沫若等文学名家留下的遗迹、传说等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感受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通过布置实地调查 报告 、小论文等作业的方式,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二、开展语文大课堂,拓展学生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几十个学时就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程本身,而应从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语文大课堂,构建一个融文学、交际口语及实用文写作于一体的较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便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使大学语文走向更为广阔的大课堂。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大学语文教研网”,设置“教研新闻”“网络课程”“优秀影视作品”“学生自作”“经典篇目研读论坛”“人文讲坛”“视频资料”等栏目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使之成为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以弥补大学语文课时少、针对性不足等缺陷。如为满足部分学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需要,开设“名作欣赏”“儿童影视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开设“实用写作”“儿童文学写作”;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对社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开设“ 演讲与口才 ”“实用口才”等。三是开展“人文讲坛”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名家文学讲座视频,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文学专题讲座,用贴近现实、观点新颖的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将语文大课堂与学校艺术节、读书月及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等相结合,为学生拟定阅读篇目,加强对学生写作、演讲、 辩论 、墙报、朗诵、讲 故事 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好校报文学栏目,指导学生办文学社团刊物,推荐优秀学生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习作。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同时,把大学 语文知识 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合实践环节,加强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与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能实训、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等四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和环节[4]。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口语、歌曲弹唱、讲幼儿故事、教案写作、说课、幼儿园语言教学等内容都与语文应用能力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断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听的训练中,除了基本的听辨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群体(如幼儿园同事、家长、幼儿)时的聆听技巧和相关礼仪。在说的训练中,除 自我介绍 、讲幼儿故事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把学生放在模拟或真实的幼儿教育活动情境中,通过应聘 面试 、与家长或幼儿沟通、说课等形式,深刻理解不同的说的方式以及声音的轻重缓急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训练中,除了要多读儿歌、幼儿诗、童话、科学文艺等幼儿文学作品,加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外,还要学会通过具体作品挖掘幼儿文学独具的稚拙美、纯真美和荒诞美,学会恰当使用朗读、讲解、表演等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文学阅读。在写的训练中,除了要学会说课稿、教学计划、见习 实习总结 、听课笔记、教案的写作之外,还要全面掌握幼儿文学作为“人之初”文学的基本特点,学会各类幼儿文学体裁的创作和改编。当然,在加强学生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幼儿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幼儿文学作品、歌曲,要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意境,分析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师口语方面,要指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形成富含人文情感、富有幼儿情趣、能彰显师表风范的优雅的职业口语;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可指导他们如何听幼儿语言教学课,如何作听课笔记;在教育实习中,要加强对教案写作、说课、上课的指导。可以说,语文应用能力贯穿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实践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更新评价模式,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试题考试的方式,试卷内容主要由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基础知识或再加上某一方面的写作题目组成,评价方式单一、可信度低,对学生平时的创造性表现以及语文应用能力难以有效评价。梅健对重庆21所高校的调查表明:“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只要选修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最终会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分数,而这个简单的分数并未能真实反映出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实际状况。”[5]同时,这种评价模式也难以有效的促进师生和大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模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一是化整为零,采用多次测试的方式代替目前单一的试题考试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月考的方式,每月对所学某一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这样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又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二是把考试重点由基础知识变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能力、幼儿文学解读能力、幼儿文学作品创编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分次考查。三是教师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与学生间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科学制定三种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养成,弥补单一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卓霞.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152-153.

[3]王建华,唐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5):29-32.

[4]蒋荣辉.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64-166.

[5]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8.

摘 要: 儿童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早期潜力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养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社会其他群体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很好,对幼儿早期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良好的第一教育,则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树立“德智并举”的学前儿童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各种行为习惯,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教给幼儿对待人生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态度,这些最为重要,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儿童独特的 学习方法 相适应,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有爱同辈的好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二、坚持理智施爱、严而有格的学前儿童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时除关心和热爱孩子外,需要理智地严格要求孩子。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理性施爱。家长通过无私的爱感化孩子,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又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又不过分限制、压迫孩子,而是一种受理性支配的爱。其次,家长要做到要求适度。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过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再次,家长要做到严爱结合。严要出于爱,严要合理,爱要适当。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为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幼儿不仅参加劳动的机会少、劳动技能差、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劳动观念淡漠,表现为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粮食、怕吃苦、不能勇敢面对困难等。应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在教给孩子 安全知识 的情况下,先让幼儿做自己的事,然后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优良的劳动品德,从小教育幼儿形成自尊、自重、自强的性格。这样幼儿成人后才能正确对待挫折,适应能力强。

四、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学前儿童。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家长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锻炼。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家长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如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角色游戏中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五、为学前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六、家长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大量需求高尖端人才的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尤其加强幼儿教育,因为它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那么幼儿教育中最初的教育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最先的教育者是老师还是父母?一些专家认为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是在家庭,显而易见,最先的教育者应该是家长而非老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现代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共识。父母要做好幼儿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到很大的作用。

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3]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4]李连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偏差及修正策略.

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3. 电大学前教育论文

4. 大学生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5. 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 索引序列
  • 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论文
  • 幼儿园主题活动论文范文
  • 幼儿园南瓜主题活动论文
  • 电大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