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关于旅行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条湍急的河流怒吼着,向远方奔流,形成一条蜿蜒的巨龙,盘在古老的土地上,发出熊咆虎啸的声音,让人颤栗惊悸;一片湛蓝的海洋呼号着,卷起雪白的浪花,冲出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刷洗白色的沙滩,令人折腰叹服;一座高峻的雪山沉睡着,托起娉婷的雪莲,吹出迷幻的烟雾,洒下宛若鹅绒的雪花,营造出银装素裹的天地,使人惬意满足。世界之美,美在它的瑰丽雄奇,多彩多姿变化万千。若是能够游历四海,浪迹天涯,赏寒山瘦水,览飞瀑流泉,观苍山镜湖,游密林深涧,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快然自足。然而每个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顿,可以遍访名山的人毕竟不多。而尘世中的琐碎与喧嚣早已让我们身心疲惫,那么我们既然无法离开自己现有的工作与生活去旅行,何不让心灵去旅行呢?

让心灵去旅行,你可以读一本书,或吟几首诗,仿佛置身于书中的苍原林海,又或是徜徉在诗中的古镇老街,你可以是站在高高的山巅凝视风雨中的闪电,也可以是坐在轻快的乌篷船上欣赏五彩斑斓的彩虹,还可以是骑在舒适的马背上张望四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你可以想像自是个诗人,隐居在山林或田野,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鹰,拥抱白云和蓝天,你甚至可以是一眼泉,喷涌着低吟和呜咽。

让心灵去旅行,你可以赏一幅画,你可以看到牧场和村庄,农舍和梯田,你也可以看到大漠的孤烟,江南的小雨,和海边的红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钙化的滩流,巍巍的山峰,初升的红日,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沙鸥的鸣叫长风的呼啸,猿猴的悲鸣,你能感受到纤夫肩上的绳索勒住你的肩膀,感受到飞红入泥后残留下来的.一丝馨香,感受到阴霾之下那穿透乌云射下来的几缕阳光……

心灵去旅行,你可以回想一段历史或畅想一个未曾到过的国度,你可以想像易水之湄的壮士渐行渐远的背影,乌江岸边英雄悲壮的自刎,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你还可以想像自己是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比萨斜塔上,或是布拉格壮美的佩特林山上,心灵的旅行可以不受地域与时空的限制,让你领略别样的景致。

心灵的旅行,是意识中的自我逍遥地神游,不论时间和地点,让自己放松下来。烟霞的幻灭,燕子的呢喃,融化的雪花,破土的种子,甚至蛋壳中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的跳动,你都可以感知。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过是空想家无聊时的白日梦,的确,我们的幻想终究是幻想,不能成真。但虚幻的天堂胜于实在的地狱,让心灵去旅行不是沉湎于臆想无法自拔,更不是丧失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相反,它是一种灵魂的荡涤,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的法宝,失去它,忙碌的生活压的人喘不过气,拥有它,在面对挑战与压力时,则多了一分宁静,淡泊与从容。

我曾经梦想去环游世界,让爸妈带我到各地去旅行,旅行是我每到假期最期待的事情的,我认为旅行能让我开阔眼界,放松心情,与家人们一同欣赏美景是最悠闲不过的。

又一次,我与爸妈一同去云南的玉龙雪山,这个地方十分著名,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介绍,自然就很兴奋。我们一家在缆车处排了好久的队,终于可以登山了,我的心情抑制不住的兴奋。而爸妈却一直在担心我:“快穿上羽绒服,千万别着凉?”“带上氧气瓶,不舒服时就要返程。”我对此很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出来旅行,为什么要担心那么多呢?只要享受其中美景就好了嘛。

我们一同乘缆车向上,一路上,我惊叫连连,心情十分激动,爸妈有些提心吊胆,生怕我出什么事。到了目的地,前方只有一条需步行上山的道路时,我这才停下脚步:“爸妈,我们回去吧,上面太危险了,我累了,不想去了。”这时爸妈反而不担心我了,语重心长的说:“既然都来了,为什么不上去看看呢?说不定上面风景更精彩哦!”我有些心动,可还是无法挑战自己敷衍说道:“没关系,我已经玩累了,我可以问问返程的人们上面是什么样的。”说着,我就四处张望起来,我注意到了一位叔叔,30岁左右,身穿长羽绒服,特别的是身边放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叔叔,你也是来旅行的吗?为什么要随身带着行李箱啊!”叔叔抬头望着我,笑着说:“我是一位旅行者,我没有住在宾馆里,这些东西都已经陪我去过好几个城市了。”我对此很奇怪,明明出来旅行,为什么不在宾馆中安心休息?那位叔叔见我对此很感兴趣,就耐心地与我聊来,讲起他的旅行事迹:“我喜欢旅行,在我赚下一定钱后,我就带上这行李箱四处漂泊了。过程很辛苦,但看到美景总是很快乐的,我喜欢挑战自己,遇到经济困难时我会自食其力,在异乡找份工作,撑住一会儿。现在的我四海为家,我去过好多地方,你知道黄果树瀑布吗?那时我……”我听得津津有味,这位叔叔的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

旅行,不是忙碌过后的享受,而是努力过后的挑战。不依靠别人,随心所欲就是旅行的最高境界。但只有你具备一定能力时,你才有资格接下这挑战书。

“小学篱笆旁的蒲公英,十几英里有味道的风景……将愿望折纸飞机寄出信,因为我们等不到那流星,认真投决定命运的硬币,却不知道到底该去哪里……”常看着那一个个毛绒绒的小球,想着它是否同歌中所说的一样,怀着梦想去飞行。

在墙角边、篱笆旁总能看见那一个个蒲公英,往外探出毛绒绒的脑袋,总忍不住去抚摸一下,折下一枝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看着一个个像伞的小种子随风飘去。让人不禁联想起“六月飘雪”的画面,总让人感觉有一种很告别的美丽。

很让人敬佩的是这些小巧玲珑,看似柔弱的小生灵却有着一颗顽强、奋发向上的心。常常发现它们长在石缝间,头顶着一朵黄灿灿的小花,散发着太阳的味道。那外形并不是十分美丽,却让人感觉到一股股生机勃勃的力量。是啊,那并不是一株普通的小野花,那可是顽强的蒲公英啊!每当夏天来临时,那灿烂的小花便凋零了,一个个小绒球探出了脑袋,蓬蓬松公的,十分可爱!随着风儿一吹,那一把把小伞便飘向四面八方了,是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而去飞行了吗?那一个个小伞兵是不是在说:“我们要飞,我们要飞,我们要飞向那远方,我们要跨越千山万水,飞过那一条条大河,向着美丽的、带着露珠的绿草地去!”

那些怀着梦想的小种子要一直朝着目的地不停地飞,不停地飞,倘若它们禁不住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的诱惑,它们就将永远沉睡在大河里了,直到腐烂……

有时我不愿意种子的“牺牲”,我把一个个蒲公英的种吹向草地,第二年再来一看,却一无所获,草地还是草地,仍是看不见那一个个毛绒绒的小脑袋。看来我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我本是主宰不了它们的命运的,更不能阻止它们去远行,更改变不了它们其中一部分的“牺牲”。它们需要随着风儿一道,远离家乡、告别母亲,带着梦想、怀着希望去旅行,去飞向远方……

在墙角边、篱笆旁总能看见那一个个蒲公英,往外探出毛绒绒的脑袋,总忍不住去抚摸一下,折下一枝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望着那一个个小伞兵随风飘去,跟随着风儿去远行,我也只能在心中为它们默默的祝福:请一定、一定要实现梦想哦!

旅行是什么?在爸爸看来,就是背起包就走,怎么随心怎么来;在妈妈看来,旅游是件十分麻烦的事:要准备车票,保证能吃喝玩乐。妈妈身为人母,习惯事事考虑周全,不愿落下一丝一毫;爸爸在外闯荡,对于旅行,越多自由越好,他情愿自己拼闯。

“我喜欢旅游。”你常常对别人这样说。可仔细算来,你去过的地方也算是寥寥无几。但是你就是喜欢旅游,喜欢旅游这个词,喜欢旅游的过程,喜欢旅游的感受,喜欢一切关于旅游的。以前的你奢望着长大后自己挣钱去环游世界,但你也慢慢意识到差些时间差些距离,你认为不只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能称之为“旅游”。

一次出门,一次车程,这都算旅行,不同的只是陌生熟悉与否。一个熟悉的地方,算是你的老友;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与它初次见面,它搞得你人生地不熟——你最喜欢的也是这。

一次跨区上课,没人送你,四小时的车程,你查完地图后胸有成竹的出发。站到了,你下了,可你也懵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问当地人也不知道,真的是疑惑迷茫,甚至还有一丝绝望——可当你历尽千辛万苦后找到地点,那种高兴兴奋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比解出一道题要自豪多。你最喜欢的,也是这苦尽甘来的戏局。

“这破慢车,跟老太婆走路似的。”回家的火车上的一个叔叔说道。你笑了笑,或许每人真是不一样。你倒喜欢这车走的慢——可以欣赏风景,既是路程,何不享受享受。线路经过好几省,在北京你所看到的高楼大厦,在河北成为片片田野,那在山东又是个啥样?到潍坊就知道了——看看那陆上的人,有人手持公文包,有人拉着一小车年货,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不得而知——但你是思乡的人儿。或许家乡的家人正在有说有笑的吃饭。你迫切的想知道家里现在什么样,弟弟们长大了没。快了,你也快属于那片土地了。

你喜欢靠窗,但喜欢倒着坐,看倒退的风景。正着坐的人迎接前方的风景,目不暇接,还没看出个所以然,风景已在他身后,面前的,新新的一片陌生;倒着坐,不必发愁与看不到东西,总会到你眼前,你不晓得前方是什么,一个个接踵而来,惊喜下细细欣赏,留恋可以一直凝望,而正着坐的风景却转瞬即逝,你再怎么看也成了回头看。

这样足矣——人生同理,有时候不必迫切知道前方。倒着来,何尝不是新大陆。

一个人,一个包,一张票,一片倒风景。说走就走,这是你想要的旅行。

看蓝天飞翔的鸟儿,看碧水嬉戏的鱼儿,自由是那么的稀有和可贵。走在川流的人群中,我们是清新独守,还是随波逐流,望着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我们得到过,失去过,拥有过,错过过,梦醒方来,这一切的一切岂不过是浮眼云烟,随风飘散。

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很小,坐在飞机上,俯瞰这苍穹万里,山川千崇,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离我们很遥远。身居庭室的我们,犹如那井底之蛙,世界在头顶,却可望不可即,想用手去触摸,却怎也无法碰及。其实,有时候,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

跟随心情去旅行,去自由翱翔于天际,我们或许可以活得更释然,离我们的梦或许也能更近些。我们在童年时,在校园里可能有着许许多多的才华,许许多多的梦想,但等步入了社会,这些才华这些梦想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每当我们抱怨生活艰苦,工作烦心的时候,心底封存了的梦或许会萌动,“去实现它,再不行动,你就老了!”但当看到前路茫茫的时候,我们却总摇摇头说,“唉!算了吧,毕竟现在还算稳定,不想再折腾了。”

我们这是怎么了,是缺乏勇气吗?其实,有勇气的不是辞职,而是能够坦然的面对人生,去为了那个心中的梦去坚持,去努力。没有行动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他已经失败了。人生是条湍急的河流,现实是此岸,梦想在彼岸,而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我们是想要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生,还是想成为当初想成为的那个你。

很喜欢《橄榄树》的歌词,为了梦想,为了梦中的那棵橄榄树去流浪,去远方,去追寻那只属于自己的一片干净的天堂。去旅行去流浪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寻找当初已经被现实所役而失去了的那个你,还有那些破碎了的梦。带着梦想去旅行,随波徜徉,随风聆唱,不去忆曾经,不去追未来,只悠悠享受那一刻的宁静,和怀抱着梦的实在。

一辆单车,一台相机,一个背包,一把吉他,去旅行吧!放下现所背负的沉重,跟随心情出发,别忘了,带上你的梦想。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我学环境监测的,可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

旅游业在海南产业布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海南旅游开发,主要是优越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椰风海韵,白浪沙滩,自然之美固然让人心旷神怡,旅游更应该挖掘人文之美,人文之美到达人的心灵深处,是更高层次的审美。人文之美,除了挖掘海南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之外,海南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海南革命是中国革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由中国工农红军女子军特务连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讲好海南革命故事,开发红色旅游,是海南旅游往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海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不足。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多,内涵丰富,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据2009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最新的普查数据,海南省境内红色资源有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598个,其中,革命遗址有501处。革命遗址覆盖面广,全省每个市县均有分布,无论是沿海平原地区,还是中部山区;无论是汉族聚居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革命遗址存在。纪念性楼堂馆所方面,目前条件比较好的有海南史志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张云逸将军纪念园、周士第将军纪念馆,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馆。其余楼堂馆所的情况不容乐观,图片和实物资源比较少,对历史资料收集不全,文字组织相当零乱,没有体系,许多景点陈列的资料相互抄袭,展示历史的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纪念性楼堂馆所缺乏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词没有经过专业党史研究者润色,基本停留在介绍基本情况的水平,对游客没有吸引力。海南红色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游客总量很少,处于“绿肥红瘦”的局面。与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国内旅游总数1/4的成果相比,海南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在全省游客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1]。已开发有一定游客规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海南红色旅游第一品牌是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园位于高速路旁,区位极佳。电影《红色娘子军》使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家喻户晓,纪念园对全国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对红色文化挖掘不足,导游讲解词非常简单,领着游客半个小时浏览完毕,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坐车来纪念园的时间超过了游览时间,让很多游客觉得十分乏味。二、海南红色旅游开发不足的原因首先是海南红色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红色文化的宣传远远不够,没有讲好海南革命故事。目前全省除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被世人知晓外,还有很多红色故事不为人知。一些游客听过洪常青不认识冯白驹,认识红色娘子军不知琼崖纵队,这说明,海南红色文化宣传还需要加大力度。海南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值得大力弘扬。海南党史研究与红色文化宣传要改变封闭保守、孤芳自赏、自说自话的孤岛状态,要走出海南讲好海南革命故事,让更多游客熟悉海南红色革命故事。其次是海南红色旅游普遍存在遗址遗迹保护不足的问题。红色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历史遗迹,中国传统文化有怀古忧伤的审美情趣,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怀古忧思的作品。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让游客产生时空交错感,身临其境进入一种共情模式,去理解革命者当年的信仰与激情,从而完成精神洗礼与审美熏陶。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工作上比较成功,井冈山与延安都有大面积的遗址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在遗址遗迹保持方面,海南红色旅游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南革命遗址遗迹,保存完整非常之少,使红色旅游开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陵水苏维埃旧址保存完好、中共琼崖一大会址、冯白驹故居、云龙改编旧址得到较好修复,其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以琼崖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琼岛井冈”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例,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几乎没有,原因是当年根据地条件非常艰苦,大部分建筑如红军医院、琼崖特委都是茅草屋,敌人进攻根据地时一把火就破坏殆尽。后来根据幸存的革命老人指认确定遗址遗迹的方位,修复却成了大问题,茅草屋虽然简陋,修复却不容易。不能修旧如旧,开发了很多现代设施,这样的设计游客并不满意,游客需要真实的历史遗迹,而不是山寨替代品。最后是海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游客旅游获得感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全省统一规划,也没有一条完整具有历史逻辑的成熟路线。红色旅游景区一般都位于较为偏僻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完善。首先是交通不便,没有公共交通可以抵达,路况也不容乐观。其次是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基本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母瑞山革命纪念园,周围只有两个简陋旅馆供游客住宿。海南红色旅游项目单一,主要是听讲解,比较单调乏味,缺乏体验式旅游项目。现代人经过信息时代洗礼,单纯靠听觉接受信息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需要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体验才能使游客做到情景交融,进而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在这方面海南红色旅游普遍不足。三、海南红色旅游的出路红色旅游背后是红色文化,国内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红色文化上挖掘深入,突出了地方特色。因此,破解海南红色旅游的困境关键是挖掘海南红色文化。首先要深入挖掘海南红色文化,讲好海南革命故事。海南革命最为经典的表述是聂荣臻元帅的题词:孤岛作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海南孤悬海外,长期远离中央,在空间狭小与物资缺乏的不利局面下,创造了海岛长期坚持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典范。海南革命的最大意义是琼崖地方党组织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接应解放大军,成功解放海南岛,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琼崖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琼崖纵队的有力接应,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抢滩登陆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甚至有可能导致战役失败。解放海南岛,中国的生命线——南海就顺势回归。因此,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角度看海南革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南革命不应被一些人所认识只是中国革命的支流,无足轻重,而应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要加强红色旅游顶层设计,进行高起点开发。深入开展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和普查,切实摸清家底,找准特色,科学定位,全面发掘海南省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各类革命遗址遗迹。注重把海南红色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宣传推广,要连点成线,形成规模化集群效益。对部分有条件的景区如定安母瑞山、万宁六连岭纪念园要按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开展标准化示范景点建设。高起点的开发,要改变过去只是把游客带到遗址遗迹听讲解的单一模式,红色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呈现给游客。以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为例,游客参观完毕,印象不深就离开,并没有达到深度旅游的目标。如果能开发夜间项目,让游客住下来看一场高水平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既能让游客留宿产生经济效益,又能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游客进一步感受红色娘子军精神,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最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要遵循市场化的路径,提高游客的获得感。红色旅游,基色是红色,旅游是本质,旅游要让人放松身心,获得审美享受。红色旅游不是意识形态说教,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要遵循旅游的本质、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红色旅游真正地产生效益,扩大影响。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海南红色旅游,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实行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旅游公司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要与其他旅游有机融合,使游客在海南旅游获得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三种体验。陵水坡村是陵水第一任县委书记黄振士的故乡,是陵水革命的起源地。坡村吸引社会资金,以革命遗址、乡村风情、农家乐等方式建设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既吸引外地游客,也使本地游客周末有很好的选择,是市场化开发的成功案例。海南红色旅游开发,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是重点,要加强党史基础研究,加强红色文化的推介与宣传;市场化开发是方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开发让游客愉悦身心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熏陶;创新融合发展是灵魂,红色旅游要与其他旅游相得益彰,三管齐下,海南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真正“红”起来。From梁 科

旅游仪式与旅游体验论文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外围形成了以近城乡镇景观为主的环城游憩带,这是经济发展、都市人休闲选择的结果。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有效满足了城镇居民的休闲需求,但环城旅游的开展也带来一些负相关作用,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旅游者、超过文化承载力的都市文化等的涌入导致环城游憩带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变更,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矛盾凸显。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自上世纪末,在济南市周边已逐步形成一个环城游憩带。济南市环城游憩带也存在着发展经济与环境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导致环城区域经济社会非协调发展。高级化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促进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进,能够规避由发展旅游而附生的问题,实现环城游憩带可持续发展。一、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知网,自1980年至今,以“题名”、“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80条,其中硕士论文19篇,会议文章1篇,报纸报道2篇,年鉴1篇,期刊57篇。以 “题名”、“环城旅游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3条。以“主题”、“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197条。以“关键词”、“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模糊检索中,共有记录183条。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集中于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要素、形成机制等。1993年,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城游憩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沙润将其界定为城乡交错带。学者吴必虎界定了环城游憩带的地理空间和功能。学者魏小安从要素的角度界定了环城游憩带。陈右启先生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了环城旅游带内景观的特征。还有一些学者则探讨了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郭鲁芳,2008)。二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探讨环城游憩带的开发、规划与管理。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配置、资源评价、环城游憩带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战略等。三是针对一些大城市做的专项研究。一些学者在为某些城市做环城游憩带做规划时,针对实践做的专门研究,这类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并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抽样调查在实地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时间为2009年8月到12月,共发放问卷30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本次问卷针对的群体为济南市18周岁以上的居民,主要调查城镇居民的旅游选择及对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评价等。应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二、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地理分布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系环绕济南外围、依托于近城乡镇景观、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综合性旅游服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游憩设施密集,旅游业呈带状规模性发展。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济南市环城旅游带的空间地理位置及分布态势。旅游资源丰度较好的南部山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以山岳、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自然景观为主,泰山余脉的诸多山体、水库以及野生动物等增强了这一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其旅游价值高,市场开发较为充分。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依托黄河水体开展旅游活动。西部发展缓慢,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也使得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在此缺口。从空间地理上来说,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如下特点:1.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处于不断延伸的状态,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进一步外延的趋势。2.环城游憩带呈不规则形态分布。环城旅游活动集中于南部山区和东部地区,北部地区薄弱,西部地区缺口。3.环城游憩带打破了行政界线的划分,形成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区域组合,并涵盖了泰安、曲阜等地的旅游景区。三、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经历了旅游资源的简单利用、综合利用、深入开发及创造资源四个发展阶段,现在,正逐步趋向于正规化、有序化发展。但它产生、兴起的时间短,各项事业处于新兴发展时期,在市场销售、企业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边缘性,同时,因其发展过程受各方因素的影响,变动因素多,也使其呈现变化和不确定性。本调查通过对旅游者旅游选择、偏好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业六大要素的感知状况调查,了解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市场(见表1),同时还参考了近几年济南市旅游业的总体规划。从调查结果来看,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市场前景广阔,环城旅游的大众化程度较高,旅游主体趋向多元。在调查样本中,98%以上的人曾经进行过环城旅游,其中,29%的人经常到济南郊区游玩。在消费调查中,的旅游者日消费低于200元/日, 的旅游者日消费大于200元/日。旅游消费呈中低端消费水平,消费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在旅游方式上看,游客热衷于亲和力较强的旅游模式。的市民选择了亲朋好友或家庭同游的方式,的市民选择了自助式旅游,选择受约束较大的组团游和单位组织游的比例较小。在前往郊区旅游动机调查中,身体健康,亦即消遣或健身的动机占。在阻碍环城旅游的因素中,时间不充裕是首要原因,其次是交通不便。这两组数据告诉我们,经济因素不再是阻碍环城旅游的首要因素,身心健康已成为都市人的主要追求目标。总的来说,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已初具规模,市场潜力巨大,但旅游产业有待完善,其核心问题表现为“无规范、少管理”。四、阻碍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1.以资源为主导,忽视人文环境的建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环城区域90%以上的旅游景点依托于自然资源。长期的自然资源依托导致旅游产品单一、参与性差,忽视乡村人文环境的开发、保护和建设,使得当地社区“旅游发展了,环境破坏了,民风退化了”。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旅游景区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文化因素的渗入将大大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它不仅能够引导游客健康旅游,而且能够促进深度旅游的开展。2.“重开发、轻管理”导致的管理失范环城旅游带存在着普遍的多头管理、责权不明、经营管理失范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发展中的“重开发,轻管理”的价值取向。旅游投资商对开发非常重视,其管理以开发收益为核心,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因此,旅游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差”问题。3.对旅游业的误识对旅游业的误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二是以“工具主义”理性认识旅游,以发展旅游为获取利润的手段;三是旅游业单体发展,社会、文化等无关紧要。对这些问题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收益,忽视长期发展;只重视经济收益、忽视社会责任。一些质量低劣的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环境污染破坏等现象屡见不鲜。4.缺乏对环城旅游带发展的整体考量,旅游产业链不完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认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部门有三种发挥扩散效应的方式:一是回顾效应;二是旁侧效应;三是前向效应,即对上游产品、周边辐射产业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的推动和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它能够带动原材料供应产业、吃住行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缺乏整体考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链不完整;二是现已形成的产业链制度性弱,随机性强。各景区之间、各利益相关体之间各自为政,分散发展。创新机制不健全。五、高级化发展——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可持续发展之路高级化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理念,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进,这是实现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1.高级化发展的内涵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是指在环城游憩带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保护生态完整为宗旨,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开发、管理,促进环城旅游业有序化、规范化发展,实现环城游憩带物质丰富、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以此为主导进行旅游开发、规划、管理等活动。(2)实现途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开发、管理。(3)最终目标是环城游憩带人、自然与社会共进。(4)强调环城游憩带各利益主体平等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包括政策制定、景区管理等,实现各主体利益均衡。(5)强调环城旅游与当地社区的良性互动。确立社区的主体性地位,提升社区整体素质。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内涵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致的,它对改良城市化进程中环城区域出现的问题,推动环城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2.济南市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的必要性高级化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当地社会整体发展,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在构建和谐济南的今天,高级化的发展思路正逐渐受到政府、旅游开发商、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等主体的理解和认可。(1)高级化发展所倡导的理念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着力保护生态的完整性,强调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开发,强调可持续化发展。这一发展理念正视过去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力求修正过去旅游规划开发中的理念缺陷,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达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现在,济南市部分环城旅游景区重视开发盈利,轻视环境保护,“短视”、“破坏性开发”现象较为突出,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高级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以其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考量得到重视,并以其理念践行的良好收效得到认同,它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2)高级化发展有助于从整体上推进旅游产业良性运行高级化发展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强调优化结构,规范化发展,这从整体上推进了济南市旅游产业的完善。高级化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从环城游憩带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团体的精神,推动旅游管理的规范化,增强目的地的吸引力。高级化发展的特色还在于将获取的部分利润再投资于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当中,形成循环经济,促进景区的良性发展。(3)高级化发展推动当地社区良性发展高级化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社区全面发展。高级化的发展策略以当地社区的平等主体地位为基础,采用多项实践措施,引导目的地各项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环城旅游的高级化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提高了社区文化素养,为当地社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它全面塑造着当地社区。六、济南市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的系统建设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系统建设。根据吴必虎的旅游系统组成结构图(见图1),从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四个方面促进济南市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的实现。1.客源市场系统建设客源市场系统是环城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适当的客源是旅游景区的生存基础。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模式下的客源市场系统建设针对环城游憩带客源市场——都市居民的特征,分析其需求,在保护旅游景区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源,达到游客与旅游景区的双赢。首先,分析客源需求,打造合适旅游产品。其次,要引领游客的消费时尚,创新产品,推动市场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迎合市场。环城游憩带的游客多属于济南市及周边地区居民,他们的重游率高,因此,还要分析“重游”游客(repeat tourist)的特征,进行多方位的市场营销。2.出行系统建设逐步提高济南市区和旅游中心城镇通往景区(点)公路和景区之间公路的等级质量。改善长途客运前往景区(点)的道路设施与交通服务。增加抵达旅游景区(点)的专线车。完善济南游客集散中心,增开至周边旅游区的旅游专线,强化济南作为辐射全省旅游的中心地位。按照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要求,整合社会资源,组建大型旅游运输集团,发展旅游车辆,提高车辆档次,鼓励大的企业集团和民间资本介入旅游车队建设,成立大型旅游汽车公司;鼓励发展城市汽车租赁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多个汽车租赁中心。建立旅游部门与交通部门的会商制度,旅游旺季旅游部门与交通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建立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交通运输机制。3.目的地系统建设目的地系统是环城旅游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吸引物、设施、服务3个子系统。高级化发展秉承其发展理念,对目的地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保持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势特色,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旅游企业开创景区特色、自由竞争、提高收益。二是优化环城游憩带的设施建设,建立制度性投入保证设施的高质、安全,并在设施的设计上更加人性化。三是提升环城游憩带的服务水平,景区要着重加强管理、吸引人才,使服务更加规范,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强化旅游体验。4.支持系统建设内外部环境的支持是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健康的旅游发展观念,让旅游不仅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种生活方式,还要让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有益方式;其次,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开发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对环城区域的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技术、知识等支持,以促进区域的和谐发展;再次,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需要引进人才,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能够使旅游景区的管理规范化,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遵循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现代的科学发展观,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潮流的一种发展方式,它对济南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现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高级化发展还面临一定的难度,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高级化的发展理念才能得到践行。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旅游学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应用性学科,对于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的工作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宗教旅游;朝圣;旅游起源;通过仪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可以肯定的说,宗教旅游是人类最早的旅游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宗教旅游更给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带上一种神圣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过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并了解朝圣的心理学原理。

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而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3]

一. 朝圣与旅游,人类别样的生活方式

朝圣是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类似的,纳尔逊·格雷本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4],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便正是一种寻求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的,能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出手阔绰,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纵等等。

二. 朝圣与旅游,人生历程的“通过仪式”

在人类学家看来,朝圣和旅游与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晋升、死亡等事件一样,都可以看作是生命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仪式性事件,都有着一个三段式的仪式程序结构:1.分离:离家出行;2.过渡:朝圣与旅游过程;3.交融:回归生活。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世俗”步入“神圣”的里程碑。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国阶梯。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原我”迈向“新我”的加油驿站[5]。宗教仪式将世界一分为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朝圣者而言,朝圣者经过精心准备,一旦离开故地,也就摆脱了以往“世俗”世界里的身份与牵挂,他们通过这个仪式,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分离,离家到远方寻找圣迹,在此期间经历考验,然后以新的面貌返回故乡。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就相应地脱离了其在世俗社会里原有的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朝圣者类似的“神圣”时空。此时,旅游者之间无所谓高低、贵贱、贫富,平等单纯地交往,共同感受朝圣者般“神圣”的旅游情感体验。心理学角度,他们拥有共通的愿望和经历。

对于朝圣者而言,信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与艰辛,得到神灵的宽恕与庇佑,完成自我升华,这是圣徒们永生不变的宗教情怀。信徒朝圣意在追求“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象征性真实”。对于旅游而言,“我者”即旅游者,“他者”即东道主。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沉浸在东道主的“异文化”中,品当地美食、住当地民居、着当地服装、说当地方言、唱当地民歌、与当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诸多忧虑与烦恼,在东道主的“他者”世界中,尽情享受异地风光与异域风情,与此同时,也感受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许正是旅游的“神圣”魅力。

通过朝圣的仪式性过程,朝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过渡到朝圣过程中的非凡“圣我”以及朝圣回归之后的再造“新我”。而旅游更为大众化,寻常化,旅游者抛弃原我,在旅游中体验心灵的愉悦,经过一番充电和改造之后回来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会。

三. 朝圣与旅游,人类精神文化的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刚性的感觉,可以说,旅游就是现代人为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圣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心灵休闲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渴望知识、友谊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希望借助旅游来寻求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改变、创造自己的精神素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精神价值。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多样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本质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文化的动机与本质。

现代游客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虔诚的为了寻求一种解脱,求补偿,寻求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的满足,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旅游与朝圣一样,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信念追求。众多的事实表明,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游客在追求旅游娱乐意义的同时,更多地是追求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现代精神文化“朝圣”。

从外在形态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类“生活方式”;从象征结构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从内涵意象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旅游心理学看来,所谓“朝圣”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而实现这种活动的过程就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旅游是一种相对世俗的神圣旅程,也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也是为了达到带有某种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目标和符号追求,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升华。“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精神文化“朝圣”。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旅游,进而可以说朝圣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蕴藏着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的补偿与升华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学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旅游心理学导论》第四章旅游者的表层心理—消费心理吕勤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旅游学概论》第47页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李天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3]资料来源: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91.

[4]资料来源: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8):89.

[5]资料来源:《旅游人类学》彭兆荣著民族出版社.

[摘 要]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心理学的原理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视角发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性、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性是新形势下旅游资源开发的突破口。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性、个性化日趋明显。因此,只有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新角度、超越性的开发,才能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适应旅游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开发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市场发育和技术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以心理学的原理为依据,挖掘对象的可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在因素,或者创设富有吸引力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对象就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视角――心理学视角

一、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关系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行动的一种能动心理现象。人们要旅游的动机对人们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发动、维持、强化和调节作用。因此可以说,旅游业发展、旅游活动展开的来自于消费者的直接动因就是人们的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内在条件――旅游需要(健康、文化、交际、地位、声望、求实、求新、求奇、求美、求知、访古、寻友、追宗归祖等);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旅游资源及享用和消费旅游资源的条件,如个人的经济条件、是否有闲暇时间、社会的政治环境等)。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是紧密联系的,不论人的旅游动机如何复杂多样,其实质都是为了的多种多样的旅游需要。旅游动机的实质或根源是旅游需要,但又不能把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等同起来,旅游需要要转化为旅游动机,必须要有满足需要的对象(旅游资源等)为条件。只有有了这些条件,才能使潜在的需求状态转化为积极活跃的推动人的行为动力状态,这时旅游需要也就转化成了旅游活动的动机。一旦旅游消费者产生某种动机,就会发动人们相应的旅游行为。

所以说,旅游市场的活跃是由于人们的旅游动机的形成,而旅游动机的形成是由于人们的旅游需求和恰恰契合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只有开发者挖掘或创设了对象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因素,那么旅游资源才能真正的拉动人们的旅游行为,形成活跃的旅游市场。也就是说明,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发现人们的需求并契合人们需求的过程,旅游资源开发出发点就是人们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开发的最高标准和最终归宿也是人们的需求。

二、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多角度性

人的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深入地考察过人们的旅游动机并做了理性的概括 总结 。如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列举的旅游动机有:心情的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身体的动机(治疗需要、保养需要、运动需要),精神的动机(知识需要、见闻需要、欢乐需要),经济的动机(购物目的、商业目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沙西肯特。格普特提出旅游的四种动机:身体健康的动机(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文化的动机(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等),交际的动机(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地位与声望的动机(考察、交流、会议、从事个人兴趣的研究、求学等)。美国学者约翰。托马斯列举了人的十八种旅游动机。 教育 和文化方面的动机:(1)观察别的国家人们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的。(2)浏览特别的风景名胜。(3)更多地了解新鲜事物。(4)参加一些特殊活动。疗养和娱乐方面的动机:(5)摆脱每天的例行公事。(6)过一下轻松愉快的生活。(7)体验某中异性或浪漫生活。种族上的动机:(8)访问自己的祖籍出生地。(9)到家属或朋友曾经去过的地方。其他:(10)气候,比如为了避寒、避暑。(11)健康,比如需要阳光、干燥的气候等。(12)体育活动,比如 游泳 、滑冰、钓鱼、航海等。(13)经济方面,比如低廉的费用开支等。(14)冒险活动,比如到新的地方、接触新的朋友、取得新的经历。(15)取得胜人一筹的本事。(16)适应性,比如不落人后。(17)考察历史,比如古代庙宇遗迹、现代历史。(18)了解世界的愿望。我国学者认为人们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健康、好奇心、受教育、获取乐趣、社会交往、寻求精神价值、闲暇和消遣、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地位和自我实现。

从上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来说,林林总总的动机背后是人们的林林总总的需要,多种多样的动机昭示人们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契合人们的需要,这无疑告诉我们,有多少种动机,就有多少种需要,就应该开发多少种旅游资源。人的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启示给我们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性。

三、需要平衡理论与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对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的事物或现象的寻求和向往。如果在正常的生活中出现了非单一性,即不平衡、不可预见等,人们就会表现出紧张和不安。人们为了减轻紧张和不安,常会采用可预见的事或物来抵消非单一性所造成的紧张和不安。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事物或现象的向往和追求。人的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单纯依靠单一性需要是无法控制生活、享受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人们之所以追求复杂性的东西,乃是这些东西本身能给人们带来刺激和挑战,带来满足和愉悦。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具有处理传入刺激的能力。但是单纯的刺激过多或过久时,这个系统就不能以最佳的状态工作,反而会导致人的许多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长期复杂的刺激,人就会焦虑、紧张,甚至产生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长期单一的刺激,又会使人产生厌倦、忧郁、偏执、幻觉等。因此,一个适应良好的人,在生活中应该是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平衡。即一定程度的单一性需要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来平衡;一定程度的复杂性需要一定程度的单一性来平衡。一个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他工作的环境稳定、工作性质单纯重复,那么,他就会选择有刺激的环境或活动来休息;一个高一级公司的行政管理或从事兴奋性工作的人,就会寻求安静平稳的场所或活动来休闲。所以,需要平衡理论告诉我们,旅游资源的开发者要深谙各种人群的生活工作状态和旅游消费需求,从而做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针对性。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性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每种需要都有不同的内容,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如对食物、水、氧气、性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如对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如对社交、情感、集体荣誉感等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如对自尊、声望、成功、成就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知识、理想、抱负等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总是有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一个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理想社会人们的需要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则。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某种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旅游资源开发要及时把握人们需要发展的脉搏,准确的地位消费者的需要层次,准确的预见消费者的需要发展内趋势,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旅游资源,开发迎合人们需要发展趋势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2]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摘要:现代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旅游业日渐红火。本文主要从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出发,包括求异心理、求知心理、 经验 感知、享受心理和探险心理五个方面,分析旅游的动机,进而探讨旅游心理的应用,为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心理;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旅游已然成为国民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在节假日,许多风景名胜成为了人们首选的乐园。人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消费,这种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收入的增加,根本上讲也就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无疑地,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除去外部因素,人们是否选择旅游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金钱给予旅游得以实行的物质前提,而心理则是推动旅游消费最终实现的内在动力。人们旅游是为了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一、旅游者的旅游心理

(一)求异心理

这里的求异心理是指迫切渴望转换环境的心情。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人,步伐越来越急,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但环境一层不变。单调刻板、沉闷规矩的城市化生活,使人的心理时刻感觉到紧张和压抑,从而容易演变成极端的情绪躁动。这时,人们往往选择旅行,离开抑郁的生活环境,转移注意力,转入到一种全新的轻松的氛围中,使身心得以解脱。这也是现代社会大多数工薪阶级旅游的动机。另一方面,当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生活很长时间后,便很容易从心理上产生厌烦感。它会驱使人对周遭事物和环境产生排斥,包括食物、房子、工作、熟人等缺乏刺激的对象,转而寻求和向往另一种新奇的刺激,这时旅游成为了最普遍的方式。见惯了上海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就会憧憬到苏杭享受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厌倦了昆明的四季如春,就会向往到海南沐浴灿烂阳光。

(二)求知心理

这一类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基于心中求知的欲望,或者说是好奇心的驱使。他们会喜欢到各地的博物馆、历史古迹去参观,比起欣赏景物的目的,更注重于发现和探索异地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因此,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是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文化水平。像人类登陆月球,其实也可以看成一次太空旅行,这就是人类对于外星球的求知心和好奇心。求知型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点,可能并不是一般旅游者喜欢的优美舒服的享受圣地,某些时候为了探索求知,他们会选择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享受并不是他们的追求,求知才是旅游的本质。

(三)经验感知

泰山雄伟磅礴,西湖娇美秀气,秦俑栩栩如生,黄山奇峰怪石,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许我们并未去过这些地方,并未领略过这些风光名胜,然而这些印象潜移默化地刻入我们的记忆中,提及这些地方便自然而然地对应起来。这就是人的经验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所有人、事、物都在向我们输入信息,从而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感知。例如,当我们看到景物的照片时,会产生视觉上的感知;当他人向我们讲述旅游的趣闻时,会给我们留下听觉上的感知,这些经验汇总起来会形成一个印象,这个真实却又虚幻的印象会让人产生兴趣或者厌恶,从而选择或者放弃旅游。

(四)享受心理

大多数人选择旅游的原因无疑是享受生活。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旅游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吃好、穿好、住好、看好、玩好。基于这种心理,旅游者大多选择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娱乐设施齐全的地方,对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旅游点交通堵塞,居住酒店服务态度不好、娱乐设施缺乏,容易使旅游者产生挫败感,影响旅游的心情。像度蜜月、 毕业 游、家庭出游等都属于追求享受的旅游,要的就是舒适。“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欲望和需求,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五)探险心理,追求自由

深入人迹罕见之地,跋涉沙漠,穿越雨林,攀登高山是这类旅游者的最爱。他们追求刺激,向往自由,喜欢冒险,不受拘束,欣赏未被人为开发的自然风光。徒步旅行或 自驾游 的旅行者主要就是由探险心理主导行动,他们往往不会选择旅行团,而向往自由自在的翱翔。他们背起行囊,或独自一人,或结伴而行,在向目标前进的路途中品味许多人不曾领略的独特风光。

二、旅游者旅游心理的应用

(一)开发本土旅游资源,塑造本土特色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本土的,才能耐人寻味,吸人眼球。黔南州荔波县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就是凭借自身民族特色推动的,该县大力推广本土旅游资源,其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文化风俗、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旅客。然而,目前国内许多旅游景点经过开发,本身的特色逐渐消逝,各个城市无奈变得“殊途同归”。一个地方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地方,拥有独特的魅力,不然旅行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拥有求知心理和求异心理的旅游者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所要的就是全新的环境。因此,荔波县旅游事业的兴旺值得国内许多地区借鉴。

(二)明确定位,树立品牌,加强宣传

经验感知会使人对特定地点有特定的印象,香港繁华,丽江恬静,北京古色古香,我们到西安要看兵马俑,到杭州要看西湖……这些地方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有鲜明的城市定位,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物。利用城市的标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容易使人感知。

(三)热情服务

热情的服务并不只针对享受型的旅游者,对所有的旅行者都是必须的。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发展起来,毋庸置疑要完善服务,包括对景观的保护,旅客衣食住行的完善,导游的提供等。特别是旅行社,收取了旅客的费用,更必须提供“称值”的服务。以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为例,在“微笑服务”的经营理念下,打造了一个处处可见微笑的旅馆,同时旅馆还配备各种完善的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餐馆、休闲娱乐场所、银行、旅行社、航空公司代理处等,让旅客时刻获得宾至如归的享受。

(四)“沙发客”

沙发客是指一个网络平台,成员可以在旅途中借住当地成员的家,为大多数的自驾游旅客提供方便,减少花费,深受欢迎。沙发客无关于政府,也无关于某一企业,是普通民众的集体力量,是喜欢旅游的人相互的分担与帮助。如今,追求自由的旅行者队伍逐渐壮大,探险型的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借鉴“沙发客”这个例子,可以为我们的旅途添加更多乐趣。

总结

我国是个旅游大国,旅游业的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认真分析旅游者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需求,运用旅游心理提供优质的贴心服务,是在竞争中不败的王道,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屠如骥.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2]刘纯.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霍力.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J] . 商业研究. 1997(3) : 47―48.

[4]张勇. 浅谈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5]樊香芝. 旅游者旅游心理探析[J]. 河南农业. 2010,(16).

1. 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

2.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3. 有关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4. 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5.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浅谈我国风俗旅游的开发摘要:该文从风俗文化的重要性、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重点等方面对我国风俗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风俗旅游的概况二、风俗旅游开发的原则及形式三、风俗旅游的开发策略四、风俗旅游开发的意义 我国历史文化,悠远文明,丰富多彩,民族众多,全国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特色各异、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随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业也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旅游开发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本地区民俗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开展对社区影响的分析,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来探讨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风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风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风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风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风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葬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景观。这些风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风俗旅游开发的丰富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风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的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风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风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山东省长山岛“渔家文化”以及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风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风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五种模式 通过对风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风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五种模式:

关于体育旅游的毕业论文

我分享几个题目给你看看,都是《体育科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题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形式与对策研究论“乒乓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区域化视角下旱地冰球爱好者参与度研究文化润疆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究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促进耦合发展研究大学生“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证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3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郭晓蓓.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旅游产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0-30(A02).

[37]陈晓光姜久明本报记者邱丽娜赵博言.我省今年重点公路建设完成505公里[N].黑龙江经济报,2017-10-27(001).

[38]本报记者曲晓燕.探索文化国资管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7-10-30(007).

[39]记者徐莹波.巩固创城成果不松劲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N].桂林日报,2017-10-24(001).

[40]汤云明.晋宁国企改革助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迈新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7-10-28(B03).

[41]李辉.乐见景区价格听证"涨声"不响亮[N].广西日报,2017-10-20(008).

[42]张海英."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N].友报,2017-10-27(003).

[43]记者吉蕾蕾.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强迫游客购物[N].经济日报,2017-11-03(004).

[44]记者王菲.前三季度我区旅客吞吐量逾340万人[N].西藏日报(汉),2017-10-27(001).

[45]本报记者文豪.景区停车问题成关注热点[N].成都日报,2017-10-31(007).

[46]记者李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承德日报,2017-10-24(001).

[47]记者沈仲亮.国家旅游局将遴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N].中国旅游报,2017-11-01(001).

[48]小丁.擦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品牌[N].昆明日报,2017-10-29(007).

[49]本报记者刘曌琼.出行能"说走就走"[N].陕西日报,2017-10-30(011).

[50]记者吴岗.天津:2020年底前关闭所有砖瓦黏土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03(002).

[51]北京商报记者舒志娟.中青旅陷"伪造拒签信"口水战[N].北京商报,2017-11-02(004).

[52]本报记者孟妮.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N].国际商报,2017-11-01(A06).

[53]记者王珂.导游管理办法明年正式实施[N].人民日报,2017-11-03(008).

[54]撰稿本报记者王眉灵."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新变化[N].四川日报,2017-10-31(009).

[55]记者高岳.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N].海南报,2017-10-31(A01).

[56]本报记者杜杨楠.坚决向"年龄附加费"说不[N].大连日报,2017-10-30(007).

[57]本报记者赵亮.我市多部门联动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0-23(003).

[58]记者李喆通讯员赵尚羊华.广东开展重点车辆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11-03(001).

[59]记者宋柏松通讯员丁桂艳.秦皇岛大力提高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N].河北日报,2017-11-06(012).

[60]王德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业要当生力军[N].中国旅游报,2017-11-07(001).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 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1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1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1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11.

[1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1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82一84.

[1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1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1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1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 207.

[2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21 ]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2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2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2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2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2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7]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28]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29]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30]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31]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 (5 ):473-474.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1):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0]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三十个好写、新颖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 "健康中国2030"契机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究2、 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研究3、 基于"两创"原则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4、 论校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以吉林化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例5、 谈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可行性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刍议--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7、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的策略研究8、 西方媒体传播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研究9、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探析10、 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11、 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2、 "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13、 民族传统体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互动研究1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本质、路径与建构研究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转换与成因16、 "一带一路"背景下VR技术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17、 民俗特色文化对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18、 "互联网+"时代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19、 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的产生方法及特色20、 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推广21、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模型构建22、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23、 提升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发展--评《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24、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SWOT分析2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创新传承思考26、 民族传统体育和农村体育治理的辩证关系与路径研究27、 "全民健身"战略下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28、 红水河流域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29、 体育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30、 浅议一带一路影响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生态保护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为沈阳体育学院新兴专业,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专业教学水平与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做好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依据《沈阳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书》相关规定,社会学与旅游管理教研室制定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选题,相关题目仅供参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拟题。

1、体育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向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旅行社旅游线路开发研究

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旅行社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体育旅游项目依托旅行社发展研究

国内外酒店经营管理的对比研究

国内外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对比研究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研究

体育旅游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滑雪旅游地经营管理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经营管理研究

体育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体育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国内体育旅游社发展研究

2、体育旅游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旅游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国内外体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体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体育旅游专业学生特色技能培养

中国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体育旅游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

旅游服务人才的礼仪教育必要性研究

中国体育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初探

体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体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对旅游产品质量的影响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3、体育旅游市场开发方向

辽宁省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状况研究

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青少年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自驾游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辽宁省高尔夫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女性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初探

散客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省国际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季节性对体育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

体育旅游市场与健身娱乐市场结合研究

基于游客特征的体育旅游市场分析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如何有效开发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

辽宁省主要客源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区位的研究

从“生存岛”看参与性旅游的市场前景

4、体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方向

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辽宁省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辽宁省冬季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主题公园与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自助游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浅析山岳型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导向策略

奖励旅游与体育旅游相结合研究

中国探险旅游现状探讨与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体育旅游产品分类研究

5、体育旅游理论研究方向

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关系研究

国内外体育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体育旅游文化研究

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奥运旅游对体育旅游发展影响研究

从休闲文化视角研究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旅游政策研究

体育旅游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关于旅游的文章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路上都会发生些怎样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关于旅行的优美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月光贤(四川)

本周末放半月假, 适逢老婆有闲,岳父母无事,老婆提议出去游山玩水。大姐听闻,玩兴顿起,遂欣然加入团队。如此,一家老少五人,刚好凑足一车。

对游山玩水,我其实并无多大兴致。因为我本就是山里的孩子,总认为,哪里的山不都大同小异!何处的水不都似曾相识!不外乎心境决定风景罢了!再加上,这几天牙病弄人,感冒药、消炎药、止痛片三管齐下,牙疼才得刚刚消停。在这阴冷天气出游,山风萧劲,一旦惹翻牙疼就惨了!然而,如果不去,一人窝居家中,总觉实在辜负难得假日,遂勉强答应随游。

县内名胜本就不多,华蓥山、铜锣山、五华山、洞中天河早已去过,排除。老婆提议去凉山。我听后,心里着实吃了一惊——这凉山也太无名气了嘛!它就在我们东槽,且它在我心目中的一贯印象就是个穷山沟,老婆怎么会生出这么个主意?哦,我突然明白过来了,前些日子,老婆向我讲过:某能诗会文长摄影的旅游达人,曾向她推荐过凉山,说是值得一游,说是其美不亚于5A景区,且有其亲自拍摄的图片为证,老婆遂对凉山心驰神往起来。当时,我却并不以为意,因为我历来认为,再荒寂的山野,只要有了文人骚客的动情描绘,都会美好无数;再平淡的风物,一旦框进相册,都会增色万分,如再经过摄影家的艺术处理,那便更是美若仙境了!

尽管如此,我这次还是遂了老婆的愿,没有一字反对。

目标既定,说走就走。伴随着优美轻快的音乐,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闲聊中,汽车出校门,串场镇,过大桥,很快来到凉山山麓。按路牌指示,我们将左转走跳沟、大坝(重庆长寿县)方向。

抬头放眼,这凉山层峦叠嶂,山很高很深。因为秋雨绵润,山显得愈发苍翠欲滴。车环山盘旋而上,慢得像蜗牛。注意,不是为赏“5A”级风景故意为之,而是因这山路太窄太烂。刚开始,路况还稍好,虽狭窄却还算平整;行至山腰,路况愈来愈差,到处凸凹不平、坑坑洼洼,加之细雨霏霏,道路稀稀沥沥,汽车早已一身浆泥。汽车像个醉汉,在半山腰偏偏倒倒笨拙前行。一车人甚是紧张焦灼,担心一不小心便滑下山去,再加上常有拉石子的大卡车迎面而来,因为拉得太重,所以摇摆得就更加厉害。在这狭窄稀烂的山路会车,情形可想而知。于是,老婆开始埋怨起那个“介绍人”来,并索性拍下两张烂路图片,以期作为后来质问“罪魁祸首”的铁证。这时,全车人开始抱怨起老婆来,出发时的欢愉荡然无存。岳父母甚至提出半路折回的想法,这当然不可能。一车人的心思都在如何尽快爬上山顶脱离困境上,欣赏“5A”级风景名胜的初心早已抛之脑后。因为我不时下车查看路况,偶尔还能欣赏一下山景:隐隐的溪水淙淙,浓浓的烟雾缭绕,确实赋予此山几多幽静、朦胧与神秘,至于山林中是否住有阿娜多姿的仙女,此时确无闲心遐想。

12点半,终于苦尽甘来。车到山顶,泥泞山路变成了宽大平顺的水泥大道,天气也明朗起来。大家一扫脸上愁云,又开始有说有笑。

凉山之行就此结束,打道回府?显然,大家心有不甘。凉山之行,真有点儿让人凉心啊!平时最爱拍照的老婆,因一直开车,连一张“仙境”图也没拍成,空手而归绝不可能。岳父、大姐和我的手机,电还满满的,不拍几张美图或自拍,岂肯罢休?于是,我们一致商议,再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游行——游重庆长寿湖。

此时已是午饭时间,大家都觉饥肠辘辘。于是,我们决定先解决肚子问题。因为顺路,距离近,我们决定到山的另一边的葛兰去随便吃点东西。下山途中,车窗外仍是群山绵绵,因雨过天晴,山顶越发的云蒸霞蔚。这边的山,虽没有凉山的高峻幽深,却也魅力独具:一排排山峦横向匀称铺开,而纵向高度几乎一致,像整齐划一的三军仪仗队般威武雄壮。因为惊艳,其间我们一共下车两次,纷纷拿起手机,将这美好定格成永恒。

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很快到了山下葛兰镇。我们随便找了个叫“三角田饭店”的地方吃饭。期间,我们与老板闲聊得知,葛兰镇和我们丰禾镇一样,都是省“百强经济镇”,城镇人口规模也和丰禾镇差不多,大概六七万人。只是两镇现辖区不同,我们隶属四川,葛兰隶属重庆。老板热情,我们相谈甚欢。吃饱喝足后,大家都没有要在这热闹市井中逗留的意思,遂驱车直捣长寿湖。

又半个小时,我们很快到了长寿湖景区。景区景点很多,看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来得匆忙,并没做事先的旅游攻略。在景区停车广场旁边,“长寿湖狮子坝景区”几个字映入眼帘,我们索性就从这里游起,每人6块钱的门票(岳父岳母65岁以上,勿需购票),即便上当也不大。

进入景区,一条长约三四百米的湖堤迎面而来。堤坝左面拦截的便是长寿湖了。伫立坝上,极目远眺,胸襟顿生敞亮。这里湖面甚是宽阔,几丛小岛矗立湖间,岛上树木葱翠,湖水澄澈碧蓝,湖岸稀疏泊着几处大轮和大筏,偶尔一艘水上飞艇疾速而过,激起湖水层层涟漪,将天空倒映在湖底的白絮细细撕碎。大家不停拍照,陶醉其中。岳父更是不禁失声惊叹:“六十年看一回,好漂亮!”我们把眼光收回到脚下,“狮子坝”景区,顾名思义,堤坝才是欣赏的重点。确实,单是这三四百米的堤长就让人赞叹不已,更不用说其坚固厚实之伟了。现在,堤坝高出水面起码二十几米,可以想见,即便是到了六七月洪水期,此堤也绝对是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的。我们慢行堤上,一路海报图片,介绍国际国内著名水利工程,介绍本堤建造历史,介绍水利水文知识。印象最深的是介绍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视察关怀,有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突然觉得,这如诗如画的长寿湖,因这堤坝而平添出些许的历史厚重感来。出景区门,我不禁窃喜:这六块钱,值了!

下午两点多,还早,继续。我们又驱车去长寿湖的西岸景区,听说里面的百花园、百寿园值得一看,当然,还可以去玩水上项目,与湖水来点亲密接触。几分钟后,我们驱车到达,买票进门。

首先游历百花园。今天这里游客不多,但傍花留影者仍随处可见。你看,一片深红的秋海棠丛中,不正隐约着几张丽人脸庞?那一片金黄的菊花海边,不正蹲着一对俊男靓女?“给我来一张!”我寻声而去,只见老婆和大姐已迫不及待地在一片不知名的花地上摆好了poss……岳父拿着手机,早已合不拢嘴,横七竖八、不讲任何技术地咔嚓起来。我们缓慢前行,一路芬芳!宽宽窄窄的花径上,一尘不染。鼻尖不时袭来浓郁的桂花香,让人神醉心漾。突然,我发现一丛从未见过的有点稀奇的绿色植物,立即向见多识广的岳父母请教,那知,他们也无解。正愁闷之际,老婆过来了,“这个简单,等半分钟!”只见她诡笑着拿出手机,给这厮照了张相,然后点了几下,答案出来了:“八角金盘!”还顺带念出一首诗来:“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直须合掌南辰后。”(杨大年诗)原来,老婆手机装了一个花卉软件,几乎任何花卉都能通过手机扫瞄识别详解,我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力量。然而,当我听了“八角”之后,又下意识地数了几张它的叶子,都只有七片呀,哪里来的八片(八角)?我不解地望着老婆,老婆亲自数了一数,又狐疑地望着我……算了算了,我和老婆都不打算穷根究底,我们又不是搞植物研究的。继续欢快前行。

再看看百寿园吧。所谓百寿园,就是指将“寿”字的多种写法聚在一起,刻在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石头上,供人欣赏。它几乎和百花园交错分布,花影、石刻交相辉映,实在美哉!游百寿园,我是一行中最大受福者,因为只有我特喜欢书法,其中韵味唯我独享。百寿园的设计者可谓匠心独具,随着游程的纵深,寿石由小变大、由疏变密,“寿”字也由小器变得壮观。再看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钟文、鼓文、笙文,由隶书到行书到楷书到草书,一应俱全。更难能可贵的是,建造者将史上最牛的书法家和名人的关于寿的书写几乎网罗殆尽。他们风格迥异,姿态万千!你看,王羲之那“寿”字,是何等的清峻飘逸;欧阳询那“寿”字,是何等端庄稳健;郑板桥的“寿”字,是何等的放浪不羁;李世民那“寿”字,是何等乖巧媚俗……还有颜真卿的丰腴、毛泽东的险奇、启功的瘦劲,真是举不胜举!我游历其间,见字如晤,仿佛和伟人们共享书法盛宴,美哉快哉!

不知不觉,两园览毕,至于湖边,4点了。老人家意兴阑珊,准备归计。由于天气干冷,水上游乐就不去了,但独老婆似乎意犹未尽,她要求在湖边留影留恋,以表到此一游。我欣然接受,咔嚓一声,成了!老婆见到照片,乐不可言。为何?因为,我照相技术卓越不群,活脱脱将一小湖照出了大海的壮阔!看,老婆独立“沙滩”,双手托举,秀发翻飞,衣袂飘飘,何其英爽!哈哈哈!

听人讲,长寿湖共六个景点。因时间原因,我们只能览其一二。然,窥一斑而知全貌。仅百花园的幽雅芬芳、长寿湖的碧波万顷,我们便感受到了它那天然宜居的美好!若久居于此,能不长寿乎?长寿湖,名符其实。

马上离开,甚是不舍。到此一游,不敢多有妄念,只希望两位老人家能添福增寿一二,便不虚此行!

公众号:天府散文

饱览了祖国的高原、沙漠、湖泊等大好河山,了解了藏族、土族、回族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的国家真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园,在各地我们还尝到了不同风味的美味佳肴,这可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难忘的旅行优秀 范文 ,供大家学习。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1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海之旅,我要去感受南部的生活总总,没想到时间竟然已经是半夜两点多了,我们一出去,外头已经很黑暗了,也只有路灯相随,在车上大家都睡着,一转眼就到了北海,空气是非常清新,到了晚上,灯光火树银花的照亮着。

北海大街人山人海,终于找到了一个位置可以坐下来休息,但是我看到了路边有堆积如山的垃圾,我在想这个地方那么美却有垃圾在路边,实在是很不卫生,但是想一想说不定那些人也有苦衷,我们坐在沙滩上欣赏美丽的风景,继续往下一个旅程,到海生馆,我玩到汗流浃背,才去买了礼物要送给爷爷阿妈等,爸爸用依依不舍的心情开着车到家,到北海的五天两夜结束了。

经过这一次的旅行,让我知道北海虽然很乡下,但北海的风景却是很美丽,那里的人情味很浓,好像那边就是自己的家,没有人会排斥你,反而是想跟你做朋友,我会去北海是因为我们都在北部生活,想要到南部生活,都市里。

到处是喧哗的声音,街道上,挤满人,要是遇过佳节,那更是挤的水泄不通,摊贩在那儿叫卖,汽车叭!叭!的按喇叭,合成了一首杂音交响曲,真是刺耳。一到晚上,路灯照的通亮,霓虹灯更是耀眼,马路上和白天一样,车水马龙,人帬熙熙攘攘商店生意兴隆,非常热闹,都是的生活是紧张的。

如果可以选,我愿意住在南部,因为南部虽然很乡下,但是那里的天气很好,空气也很清新,住在那里的话每天的生活品质又会不一样,就会变的早上出门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自然环境,但是南部也有坏处,可能是离市区太远,所以要买东西就要开车出门,实在是不方便,也许这个地方有好也有坏。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2

总是喜欢,抛开一切的灰暗,亲近大自然,去享受阳光般的幸福。

于是,那美丽的大自然便是我最喜欢向往的旅行。踏在野花两旁的小路上,望望远方那没有尽头的路,不觉笑笑。远处,小鸟还巢。隐隐有蝉鸣的声音传来,伴着清风。近处,几只小蝴蝶翩舞在两旁的小野花上,伴着我一起。不均匀的小草细细的,嫩嫩的,嫩得让人忍不住想去摸摸。的小草身上还残留着几滴晶莹的水珠,小小的,乍看还以为是一颗颗珍珠,想用线把它串起来。原来小草也喜欢和风,喜欢润雨。

来到农村的田野,远远看去,一切都那么整齐。整齐的树,整齐的稻谷。可当我走近的时候,发现我错了。树不是那样的整齐,而是大大小小的一排接着一排,而稻谷呢?低低的,把它们紧紧凑在一起,错的不是眼睛,而是“远”。田野中隐藏着一丝鲜艳的颜色,怎么?这用绿色和单调组成的田野,怎会?我的好奇心带我走近了它。

原来,是一片芍药花地。从这块地延伸到草的地盘,每一朵花朵都硕大,花色丰富,不是只有天真的粉红色点缀着。再看看那一簇簇的绿叶,包溢着芍药花。或许,他们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吧,曾经在自己的还在土里的时候,就打算要不分离了吧。蹲下来,用鼻子凑近花蕊,一种甜甜的,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难怪连蚂蚁都引来了呢。有点累了,我躺在田野上,身旁的芒草轻轻地拂在我的身上。我闭上了眼,任凭耳边传来“沙沙”的声音。芒草虽美,但又何尝不凄凉?

夕阳西下,夕阳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当然,也映红了那芒草。

于是我顶着满头的夕阳,消失在漫漫银红中......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3

10月2日,我们一家人 自驾游 来到了绍兴。因为路途遥远,早上5:30出发,到绍兴已经是中午了。所以,我们决定先吃午饭,再去游玩。

吃好午饭,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景区——柯岩。首先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座佛像,它有38米高,由一块大石头雕琢而成。导游说,之前这一片都是山,后来为了开发景区,把佛像周围的山全部凿开,变成了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在佛像的正对面立着一“柱”上大下小的奇石,它被称为“世界第一石”。听听它的名字,你就知道它有多神奇了吧!

在柯岩景区里,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坐乌篷船”。乌篷船很奇特,它全身乌黑乌黑的,身体瘦长瘦长的,有两支船桨,一支手摇的,是用来掌握方向的;另一支却是用脚划的。船老大光着脚,使劲地蹬着脚,船只就会行驶的很快。导游介绍,鲁迅小时候就是坐这种乌篷船去看社戏的。一听介绍,我的兴致就更高了,决定也坐一坐乌篷船,体验一下其中乐趣。

一艘乌篷船最多坐3个人,我们一家人刚刚好。爸爸第一个上船,看着小船摇摇晃晃,我心里有些害怕。爸爸鼓励我,我鼓足了勇气,惦着脚尖,踏上了乌篷船,赶紧坐在位置上。随着船夫有节奏的划桨声,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开始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岸上的杨柳垂到了湖里,随着微风轻轻荡漾;弯弯的拱桥倒映在湖面上,小船划过,泛起涟漪一片。远远地,我们就听到悦耳的戏曲声,驶近一看,原来是一场“戏曲”。戏台在水中央,岸边挤满了听众,我们就在乌篷船上听得“津津有味”,真有点像鲁迅“看社戏”的感觉。

不知不觉的,天色已晚,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乌篷船,告别了柯岩,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美丽的柯岩!”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4

我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但由于条件所限,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很多。说起最难忘的旅行,我想应该是今年国庆的北京之行吧。

今年国庆的北京之行真的是使我大开眼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 文化 ,现代的繁荣与美丽的风景真叫人陶醉。

十月二号上午到达北京站,与接我的好朋友会面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了我一直向往的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大!不过在设计方面感觉没有北大那么错落有致。中午我们还在清华的食堂吃了饭,感觉里面的饭菜还蛮好吃的,不过有点贵,一个普通的套餐就要十几块钱。可能是我生性比较喜欢安静吧,北大那种宁静庄重,古色古香的气息深深的吸引了我,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为了看鸟巢,水立方的夜景,我们接近傍晚的时候坐地铁到了那里。也许是因为它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在媒体上见到得太多,而始终不得见其真身的缘故。我早就做好了一睹鸟巢风采的准备。临近鸟巢竟有些像是跟自己崇拜的偶像见面一样的兴奋。看到那些巨大的钢筋,错落有致地交错成这伟大的建筑的时候,一声赞叹,不禁油然而生。另外离它不远处的水立方也使我不由兴奋了好久。水立方散发着自然的淡蓝色,水分子样子的水泡浮于建筑的表面,给人以动的想象。

第二天我们去了故宫。走进故宫的大门,我不由感叹它的大。走在那高墙大院中,看着红墙黄琉璃瓦,不禁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使我想起好多古装电视剧里的情节,想起那些后宫嫔妃们的苦难生活。看着眼前雄伟壮观的故宫,让我不由佩服那个时代的设计者和建筑工匠们,是他们智慧和辛劳创建了今天令世人惊叹的故宫。

第三天我们去了长城。本来是想去八达岭长城的,可是由于路上堵车厉害,所以只好去了居庸关长城,但是我们的兴致一点也没有因此减少。我们脚踏长城的青砖,手抚长城的青砖,眼观巍峨的长城,向一座座烽火台前去。一边前行,一边尽情的拍摄照片,很是开心。

虽然只在北京待了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这次北京之行,确实让我感受颇深。使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多么渺小,自己的学问是多么浅薄,有如井底之蛙,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身为华人不只要学好华文,也要对中国的文化有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此外,我也领悟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次的旅游让我对北京有了更加美好与深刻的印象。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5

在去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广东的海陵岛,那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在那里冲浪的时光让我至今都难忘。

当我们踏上海陵岛,惊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均匀松软的沙滩和婀娜多姿的椰林。我们住进了一家临海的宾馆,隔窗遥望大海,只觉得天是蔚蓝色的,海也是蔚蓝色的,它们俩个就像好兄弟一样连在了一起,永远不分开。妈妈告诉我:这就是 成语 “海天相连”的情景呀!我向远处眺望,发现波涛起伏的海面上还点缀着几只小船,让大海更添生机。一缕缕金色的阳光倾洒在金的沙滩上,碧蓝的海水微波荡漾,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遐想无限。

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后,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去冲浪。终于,我们来到了海边。我光着脚,踩进柔软的沙滩,欢快地叫着:“耶!耶!去冲浪喽!”于是,我就立即跑进了大海,“哇!水好凉快哦。”我不禁叫道,忍不住捧起了一口水来喝,“呀!咸死啦!”我竟然忘了海水是咸的了。

好了,我要开始冲浪了。等来了一股浪头后,我一下子跳起来。谁知,这浪头来得太高,把我打得从海里滚到沙滩上。我艰难地又站起来,拍拍沙子,揉了揉胳膊,心想:这浪头的威力真是太猛了,不过,还真是挺好玩的。于是,我又摇摇摆摆地跑向大海。这时,我看见许多大人在玩一种新的冲浪法,就是背过身,等着浪来打。

这种玩法非常刺激,因为自己并不知道浪多久来。我也跟着背过身去站着,我心想:巨浪啊!你来吧,我才不怕呢!我做好架势,等着浪来打。过了半天,大浪都还没来,我就放松了。谁知这时突然来了一股又大又高的浪,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进了浪里。

我在海里不住地打滚,磕得浑身都疼,听着耳边大浪的咆哮声,心想:我命休矣!!不过,我命大福大。没被冲出警示线,但也差不了多远了。我起来后惊魂未定,拍拍胸脯,气喘吁吁地说:“哎呀!吓死我了,我可再也不玩这种游戏啦!”

冲浪玩累了,我和爸爸、妈妈便在沙滩上休息。我突然有了个想法,嘿嘿!我让妈妈躺下,趁她不注意,突然一下用沙把她“活埋”了。妈妈又好气又好笑,也把我“活埋”了,埋在沙里还真舒服,热热的、湿湿的。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耳畔是连绵不断的涛声,清新多氧的海风徐徐吹拂,可真惬意呀!

夜幕降临,我和爸爸、妈妈漫步海滩。椰子树的长影随风起舞,瞧!它们还长出了一个个“小脑袋”遥望大海呢。漆黑的海面上,点点小船在大海母亲的怀抱里摇啊摇。天上的星星,也像无数个小精灵守着大海,轻轻地说着悄悄话。啊!夜的大海是多么迷人、多么温柔。

旅行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海陵岛。再见吧,美丽的海陵岛,你的阳光、海浪、沙滩、椰树令我多么流连忘返!还有那惊险刺激的冲浪,令我永远难忘!

难忘的旅行优秀范文相关 文章 :

★ 关于难忘的旅行高中优秀作文

★ 难忘之旅优秀范文

★ 关于难忘的旅行作文600字

★ 一次难忘的旅行800字作文

★ 难忘的旅行小学六年级作文5篇

★ 一次难忘的旅行400字作文

★ 以难忘之旅话题作文

★ 关于难忘的旅行作文300字

★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

★ 一次难忘的旅行英语作文

关于旅游的杂志

《时尚旅游》是一本国————家旅游局主管,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权威性旅游杂志。自2000年5月起由时尚杂志社承办。《环球旅游》月刊 元/期《旅游休闲》月刊 元/期《旅游纵览》月刊 元/期《旅游》月刊元/期

《世界》旅游杂志。 《世界》旅游杂志:本身就已国外有为主。

《旅行者》杂志

比较时尚的《旅行者》

国家地理杂志应该算最著名和普及度最高的旅游杂志了。

有DM杂志啊,<<湖北都市前沿广告>>, 我就经常在上面做广告的. 你是做什么旅游的啊? 荆门晓薇旅行社: 彭总经理:

世界最著名的旅游书籍 被誉为旅行圣经的lonely pla(孤独的星球) 英国的Tough Guide主要是以当地文化为主的旅游杂志 TimeOut杂志比较重点的介绍目的地休闲娱乐信息 Green Guide则是以自驾游为主 美国国家地理(NG)主要描述的是旅行地的地理特征,人文等 中国国家地理(CNG) 时尚旅游 新旅行 《时尚旅游》《旅游》《旅行》《中国旅游》《CITY 旅游》《新旅行》《旅游休闲》《旅行家》 这里有一些免费电子版的旅游杂志 :z./mag/automobile/?

读者 意林 青年文摘 格言 哲思 我高二,个人比较偏爱读者 意林 其实你要有心看哪本都会有收获

桥梁 国外桥梁 桥梁建筑 世界桥梁 桥梁纽带

1.《旅游学刊》 2.《旅游管理》 3.《旅游科学》 这几本是最核心的,《旅游学刊》和《旅游管理》里有很多关于饭店、旅行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优秀论文,《旅游科学》里有很多定量分析的论文,内容比较深,对文科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如果你还是在校大学生的话查查学校的图书馆数据库,以上期刊CNKI里全部收录的有,历年的都可以下载的到(就看你们学校有没有花钱买这些库了),这些文章都是PDF、CAJ格式的,你的电脑上只要装有能阅读这些格式的浏览器就可以了。 呵呵,如果是准备考研复试的话,还建议看看《中国旅游报》,上面的资讯都比较新,也有比较深刻的连载论文,看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时尚.旅游》每期零售价 元/期2002年起与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英文名: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进行版权合作。 《时尚旅游》整合时尚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经验,致力于成为积极主动,求知欲强的旅行者的信息来源。《时尚旅游》通过提供独特的,真正的旅行体验,鼓舞读者探索和了解世界,享受生活,享乐人生。 《时尚旅游》是一本国家旅游局主管,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权威性旅游杂志。自2000年5月起由时尚杂志社承办。 《环球旅游》月刊 元/期《旅游休闲》月刊 元/期《旅游纵览》月刊 元/期《旅游》月刊元/期1979年,《旅游》杂志创刊,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旅游杂志 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大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都纷纷订阅《旅游》杂志,是图书馆必备的馆藏杂志。常年的订阅与借阅。使《旅游》拥有跨年代的庞大读者群,影响几代读书人。 历史变迁,与时俱进,三次改版适应了时代发展带来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保证读者群不断充实和补充,与数以十万计的读者相伴成长。 每个时代的旅游杂志都折射出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物质追求。《旅游》创办之初帮助近乎“懵懂”的人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旅游,而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要不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旅游》同样为他们诠释人文情感,帮助他们回归自然、体验旅游中的人生。 《中国旅游地理》月刊 元/期栏目介绍 一、视界 :介绍国外旅游胜地,侧重于当地人文地理风貌。 二、探索 :神秘之境、自然之谜、历史钩沉、三、发现 :新景点、新线路、新玩法,或者老景点、老线路的新发现新景观 四、传奇 :民族、宗教、地理奇观、历史遗存、人文遗迹、文化遗址。 五、遗产 :重点关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状态,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保护意识。《旅游天地》月刊元/期 介绍各地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名城。目击自然险峻风光,帮助读者搜集旅行情报制定旅游计划的一本全方位旅游经典杂志。 《当代旅游》月刊元/期好多哩!还有楼上说的《中国国家地理》月刊元/期 栏目介绍 国家地理推介之旅,私人博物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生态圈透视,民族风情写真,地理视点,地理文萃。订阅的人也不在少数!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目前该刊在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拥有近10万忠实读者。

《自驾游》、《地球画报》、《中国三峡河流地理与水文化》、《城市中国》,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旅游杂志,订阅的话,可以上杂志优选看看,用了好几年的,目前感觉都还不错

  • 索引序列
  •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
  • 旅游仪式与旅游体验论文
  • 关于体育旅游的毕业论文
  • 关于旅游的文章
  • 关于旅游的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