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制度的研究论文

关于制度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制度的研究论文

俗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要遵规守法;一个执政党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带好、管好队伍,做到言有度、行有规。制度治党,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党的建设领域的体现和运用,主要是依靠制度管党治党,解决的是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问题。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做法。党的一大就讨论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中国共产党第一决议》,成为党的制度建设的起点。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颁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对以往相关制度的承继和发展,为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仅需要继续发挥思想建党的强大内动力,更需要制度治党的刚性外制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的“制度治党”,提出通过制度安排,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经常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可以预见,一个以制度化观念、组织系统、体制机制、评价标准为推动力的制度治党新局面正在形成。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议论文写作细节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谋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和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步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再说一个中国的故事:在一个寺庙里,住着许多和尚,每天早上起来要分粥吃。可是,经常因为僧多粥少就有人分不到。

和尚们在一起开会研究。

大家推选了一位年长的和尚,让他主持分粥。开始他分得很平均,后来他就把有关系的人多分,把满的厚的留给自己了。

和尚们觉得这样不行,就提出大家轮流来分粥。一开始也不错。时间一长,轮到自己分的那个人总是想方没法给自己留好处。

最后,一个和尚提出,把所有的粥都事先分好。是谁主持分的,那个人就必须等别人都拿了以后,自己才能去拿。

这一办法采用以后,早上和尚们就没有争吵了!

关于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经济学家早就知道拍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可一直没想清楚用什么理论来描述它。直到1960年代,维克瑞用博弈论的术语第一次刻划了拍卖行为的本质,并且推导出“等价收入定理”———后来,他靠这个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下,经济学家看懂了拍卖,各种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拍卖方式也都有人会去钻研。各种新版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性,也不得不增补改写,最后附上一章 “拍卖理论”。 一般来说,只要弄懂四种基本拍卖形式和一条基本拍卖定理,大致就可以明白所谓的拍卖理论。第一种形式是升价拍卖,又叫英式拍卖,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拍卖。大家在一起公开竞标,往上抬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品;第二钟是降价拍卖,又叫荷式拍卖,价格则是由高往低降,第一个接受价格的人获得拍品。 剩下两种是密封式竞价。一级价格密封拍卖是说,每个人都对拍品单独报价,相互不知底细,填了标的封在信封里交上去,最后拍卖师拆开信封,出价最高者获胜;二级价格密封拍卖与一级价格密封拍卖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最后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品,但他无需付出自己所喊价格,只需要按照排位第二高的价格付钱就行。 这四种拍卖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形式,非常直观。而它们也奠定了拍卖的基本格局,无论什么形式的拍卖最多只是这四种拍卖的变型与组合罢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一条定理———“等价收入定理”来贯穿这四种基本拍卖形式。等价收入定理就是说,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采取这四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对于委托人来说,当然都想把手里的好东西卖出个好价钱,可只要东西不变,购买对象不变,无论怎么拍,最终收益都只会是这点钱。 其实之所以存在拍卖,就是因为不同人对同一种商品的估计不一样,是看法的不一样,对未来的认识不一样。只要存在着信息获取和对信息认识的不同,拍卖就可以存在。而拍卖的结果弥合了这种分歧,最终获胜的人以他自己认同的价格拿走拍品。无论怎么拍,这样东西在他心里就是值这个价钱。 当然这说的是理想状态。对于骄傲的经济学家来说,千万不要忘记约束条件。本书作者柯伦柏是欧洲最著名的拍卖理论家,同时也对拍卖实践有着最丰富的经验。他亲眼目睹了太多失败的教训。 一般来说,拿出来拍卖的都是值钱的东西。但在世纪之交,没有比拍卖3G无线通讯牌照更大的买卖了,也没有比3G牌照拍卖设计失败更大的打击了。与我们日常所见拍卖的不同在于,这回拍卖的委托人是各国政府,竞标的是各国最大的电信公司,竞争的是有限几张经营3G通讯的许可证,总共涉及的金钱则超过了 1000亿美元。 英国第一个实践3G牌照拍卖,政府算计好了,国内有5家大型2G电信运营商,为了保证他们在这个寡头垄断市场里的地位,他们都会积极地竞价。于是英国先采取一次升价拍卖,成功地选拔出5个候选人。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密封式降价竞价,出价最高的4家运营商取得这4张牌照。这次拍卖大获成功,英国政府一下子收入390亿欧元。 英国的成功刺激了其他国家,荷兰马上跟进,也照搬英国的拍卖模式。可是没有准确估计自己的市场情况。他的市场上有5个在位运营商,他提供的牌照也是5张,而且他没有设计出足够的激励机制让其他小厂商参与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按照牌照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价格来算,荷兰最终收入大约只有英国的1/4。 荷兰还不算最惨。瑞士也想模仿英国的拍卖经验。可是他不但没有估算好候选人和牌照的数量,更是在拍卖程序上犯了大错,竟然允许企业在最后阶段联合竞价,而这必然导致合谋!到了最后阶段,政府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试图推迟拍卖并改变规则,但遭到企业的联合抵制。最终政府不得不以低得可笑的价格卖出5张牌照。 德国人认识到英国经验的缺陷,即主要得想办法吸引潜在候选人参与进来,一起竞争,这样才有压力把价格推到合适的位置。德国人怕做不到这点,索性把牌照拆成小的无线波段,让更多运营商进来抢。而抢到波段的运营商,必须把几个波段合起来才能变成一张大牌照。这种新鲜的模式也成功了,取得了和英国一样好的拍卖效果。 奥地利和德国靠得最近,于是也用德国方式拍卖3G波段。可是他们完全没意识到不同小厂商会在拍卖中进行合谋。奥地利的拍卖最终也以惨败收场,结果只是比瑞士好那么一点。 市场情况多变,牌照数量和在位运营商的数量各有不同,甚至民族性格也是与之相关的。缺乏竞争时,价格抬不上去;引入竞争时,却也会同时引入合谋,价格也可能抬不上去。这几个国家轮流上演大型拍卖,真是给书斋里的经济学家好好地上了一课。 经济学家研究的拍卖理论,就是对一样给定的拍品、一个公开的项目、一片集体的土地设计拍卖程序,争取拍出最高的价钱。只要成交,拍卖人肯定认为是合算的。经济学家能做的,只是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套出他们最高的心理价位。虽然拍品是共同的,但参与竞标的人完全不同,不同的拍卖流程和规则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同。甚至同样一种拍卖办法,放到英国和放到瑞士去试,结果也是天壤之别,原因在于现实的约束条件不同。拍卖的约束条件是学者们永远无法在书房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只有到现实世界里看一看,问一问,摸清楚底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拍卖机制.1.拍卖会开放期间可随时上架,随时竞拍。可设置一口价,当当前竞价高于一口价时,将默认以一口价成交,一口价成交的拍品将马上转入拍卖保管员;无一口价的拍品,需等到拍卖会结束时才可以成交。2.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使用人物技能界面的拍卖按扭随时随地查看拍卖行信息3.系统将对拍卖行进行物品和变异召唤兽的投放4.每人最多可同时申报3件物品和召唤兽5.拍卖所得物品和金钱保存在拍卖保管员处6.成交的交易将扣除卖家1%的成交佣金,将直接在拍卖所得金钱中扣除7.当有拍品或金钱在保管员处时,每次上线,系统都将发送信件提醒8.竞价拍品时,每次加价的幅度选择是根据拍品的当前价决定的9.如果因为买方竞价了某个物品,而卖方取消了该拍品而流拍,则买方可以得到卖方支付的当前拍卖价的10%的金额赔偿

当人们开始注意博弈论在拍卖会上所起的作用的时候,经济学家威廉·维克里越来越为经济学界所瞩目。因为早在Harsanyi发展他的拍卖博弈学的前几年,维克里已经开始用博弈论来研究拍卖了,他所研究的拍卖策略位于拍卖理论的前沿。威廉·维克里(WilliamVickrey)生于加拿大,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自1945年起,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维克里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因为他的前两项研究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一是他在40年代中期对所得税的研究。不幸的是,维克里教授在得奖的三天之后,在前去开会的途中去世。维克里比较了解最普遍的三种拍卖形式(英式拍卖、荷式拍卖、第一价拍卖)。英式拍卖(Englishauction)是一种“开放式”拍卖,其制度特征是拍卖商向众多的竞拍者(买方)公开征询拍卖品价格,该价格在一个底价(通常由卖方预定,也可以是第一个竞拍者的出价)的基础上,由众多购买者的连续出价(makea bid)逐次提升,直至最终成交;任何出价,一旦为拍卖商认可,即成为不可回撤的“立定出价”(a standingbid),而任何新的出价均须高出前次出价方可获得认可,递价终止后,拍卖物就以等于递价金额的价格拍板成交给报价最高的递价竞买者;荷式拍卖(Dutchauction)是初始价格确定后,随着拍卖的进行,该价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自动向下浮动,如果到某个价格有竞拍者愿意出价,则该次拍卖成交;第一价格拍卖(first-princeauction),即维克里所谓的“密封”或书面投标拍卖,其中最高价竞买者以等于全额投标出价的价格拍到拍卖物。除了这些拍卖,维克里还增加了现在众所周知的第二价格拍卖(secong-princeauction),即最高价竞买者获胜但于第二高竞卖价的价格获得拍卖物。以第二价格拍卖为竞买规则的拍卖交易中,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著名的维克里投标法,其规则基本上与传统投标相同,唯一不同点是赢标者付出的价格,不再是他所出的标,而是第二高标,故又称“次高价投标法”。很奇妙的是,若采用的这种投标法,投标者的最好投标策略,就是依照自己对标的物的评价据实出标。第二价格拍卖的好处是方便投标者,如此投标者在决定其出标时,只要评估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费力去搜集与评估每一个竞争对手的需求,所以就大大减轻了投标者的准备工作。除了比较各种投标与喊价的关系,维克里也指出在适当情况下,卖方采纳这四种销售方法的任何一种,预期收入都是一样,这就是著名的收入相等原则。这样的结果等于指出,既然每一种投标或喊价对卖方都无差别,当然是用最方便买方竞争的维克里投标法了。在实际应用中,维克里的第二价格拍卖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例如美国国家财政部的国库券拍卖和美国的通讯频道的经营许可证拍卖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维克里关于拍卖理论的所有研究都立足于一个本质假定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私人价值模型”(private-valuemodel),即假定拍卖品对每一竞买者都有私人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与其他竞买者的价值独立。例如,一副你喜爱的伦布兰特的作品被拍卖,当知道其他竞买者出的价钱后,它也不会影响你将要出的价钱。

拍卖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让很多人开始对拍卖理论感兴趣。实际上这次获奖,并不是拍卖理论第一次拿下诺奖。早在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就曾在一篇论文中,讨论了拍卖中的四种拍卖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什么拍卖制度,最终成功的总是出价最高者。且这个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的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说只要你让第二个最有竞争力的人出局,那么结局就可以是你成功。

拍卖有四种常见的形式,第一个是英式拍卖,是当前最流行的。大家一起哄抬价格,把价格提高;第二种是荷式拍卖,先给出一个最高价,慢慢降低到有一个人愿意接受的价格;另外两种是密封拍卖,一级价格密封是对拍卖品进行报价,谁也不知道其他人的价格。最终出价最高者获得;二级价格密封与一级类似,只不过最终出价最高者按照第二高的价格付款。

很多人觉得拍卖没什么技巧,它的理论根本没有意义。实际上并非如此,拍卖出现在生活的各方各面,我们找工作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拍卖。只有最后成功的人,才能得到工作。而拍卖理论,就是给一个拍品、项目争取拍出最高的价钱。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件有意义的东西,交到完全有资格使用它的人手中。拍卖理论能够得奖,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意义,更在于它的实际应用。

在很多时候,有些类似拍卖的形式,既无法让竞价者满意,也无法让拍卖人满意。而拍卖理论的出现,让拍卖形式得到了很好的改变。比如说很多国家政府采用的SMRA拍卖,就是改进之后的拍卖形式。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 1 研究意义 1 研究内容 1 第2章 房地产开发概述及相关土地政策分析 2 房地产开发概述 2 房地产开发的含义 2 房地产的特性 2 房地产开发的特性 3 与房地产开发相关土地政策 5 年1月,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5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的通知》 5 2007年11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6 第3章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8 概述.8 压缩房地产开发行业利润空间 9 加速房地产开发行业整合速度 9 囤积土地现象将得到抑制 10 改变房地产开发供应结构10 影响房价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10 本章小结 11 第4章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2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现状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发地价的影响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供应量的影响 13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3 本章小结 13 第5章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正面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负面影响 17 本章小结 18 第6章 对房地产开发有影响的其他土地政策——土地供应政策 20 土地供应总量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结构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方式的影响 21 管理政策的影响 21 本章小结 22 第7章 土地政策效果评价及建议 23 土地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效果评价 24 土地储备制度效果评价 25 土地供应政策的效果评价 26 针对土地政策存在问题的建议 27 完善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建议 27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建议 28 发展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议 29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的建议 30 第8章 总结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关于税收法律制度的研究论文

您好!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形成及其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中国税制结构的发展演变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模式,当时流转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 80%以上。在国有企业占绝对比重、利润上缴形式为主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这种税制结构虽然可以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但是却排斥了税收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有所改变,为适应税源格局的变化,我国政府于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进行了“利改税”的改革,首次对国营企业开征了所得税,并改革了原工商税制。“利改税” 以后,我国所得税占工商税收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1985年,所得税比重达到 34.3%,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 第三阶段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现行税制结构。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次改革侧重于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普遍开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的流转税体系;颁布并实施了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由32个减少到18个,税制结构得到了简化,并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多数低收入国家的税制结构相似,均表现出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特征。据统计,1996年,流转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1%,所得税占18%,其中个人所得税占,其他税种约占11%。这种税制结构格局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基本适应的。但必须指出的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过于强化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税种的设计上过于突出增值税的作用,使得该税所占比重过大,而对经济具有内在稳定功能的所得税则比重较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过低。这使得我国的税制结构缺乏弹性,在经济产生波动时,税收收入不仅难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要,而且限制了税收调节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谢谢阅读!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税收政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税收政策的相关论文篇一 《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扶持中小企业就变成了政府的重要政策,其主要宏观调控手段就是通过税收政策。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 经验 ,谈谈现阶段对中小企业所实施的税收政策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浅薄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存在问题;建议 在我国,中小企业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解决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使税收迅速增长,城乡建设开启了新的局面。虽然中小企业为国家为人民带来了很多益处,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资金的投入、人才引进欠缺,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了弱势群体,非常需要国家政府部门伸出援助之手,多制定一些扶持政策,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 措施 ,但是税收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1 目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的缺陷 增值税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现行的税法中,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额是按照所销售的货物或者是应税劳务并按照规定税率进行计算征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销售货物的增值税所需的专用发票不能自己开,要是企业需要,必须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然后代开,应纳税额是销售额与征收率的乘积。这种税收政策给中小企业的纳税人会增添很多税收方面的负担,隐形抬高了时间成本,很多购货方没有足够的进项税额抵扣就不愿意购买中小企业的货物,那么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就会滞销,卖不出去,导致资金周转不开,阻碍发展甚至停产倒闭。 所得税中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税法,对于企业类明文规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中小型企业为百分之二十,需要国家重点扶持有关高新技术类的企业是按照百分之十五来征收所得税的。但是规定了中小企业的范围条件:工业企业,每一年度要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不超过三十万,企业内的从业人员不能超过一百人,并且总资产不能超过三千万;其他企业,一年度要缴不超过三十万的所得税,企业内部员工不能超过八十人,必须是不超过一千万的总资产。但是从上面的规定范围看,政策中能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只是一少部分企业,形式单一,并且一些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是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时 方法 单一,并有着较长年限。现在的税法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使用的计算方法是直线法进行准予扣除,企业的生产设备折旧年限最低为十年。但现实中因为科技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的更换频率提高,那种单一的直线折旧法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可是如果用加速法进行折旧计算或者是把折旧年限进行缩短,纳税人就得提出申请,由主管税务的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逐级上报给国家税务局进行审批,这样做程序很复杂,现实操作更是困难重重。现行税法规定对于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以及将企业未分配利润直接转增资本的部分,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百分之二十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就加重了扩大投资的税负,影响中小企业股东再投资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优化型企业等虽然已经制定了很多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具体的执行部门没有完全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相关媒体也没有对税收政策进行大力宣传,最后导致部分企业因为不知道或者是了解不全面而没有享受到国家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更不知道如何来办理流程,所以在实际中没享受到国家税收方面优惠政策的企业太多。 2 改进税收政策的几点建议 建立较为稳定的税法体系,提高宣传力度和税法的落实度 要尽量避免现在税法中任意增添文件、随性篡改条例与细则,导致税法不稳定的弊端。同时当出台新的一种税法时,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做好宣传和讲解,比如媒体和报纸等,税务机关部门还应该考虑到对企业的管理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组织定期学习或者是培训,使得税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户,人人知晓。 完善增值税制度 ①对于小企业的纳税人适当放宽自开增值税方面专用发票的权利,要是小企业的纳税人在生意来往中必须要开增值税发票,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很完整和准确的必备纳税资料的企业,应该允许他们参照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取得发票的购货方也允许抵扣进项税,以保证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 ②按照每个区域的实际经济水平情况,授权各地可以适当去调整中小企业纳税人的起征点。我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相差较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一特点,授予各省市自治区一些特权,结合当地的实况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调整本地方中小企业纳税人的起征点,达到减轻纳税人负担的目的。 改革所得税制度 ①尽量缩短固定财产在折旧上的年限,可用折旧加速法,提升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如今科技发展飞速猛进,形式多样,要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使用新技术,购买高科技设备,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折旧法很灵活,第一年能计提的折旧为百分之三十,可以缩短新兴产业的折旧期限,能缩到四到五年。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外国的先进做法,在折旧年限上多结合当前的形势,适当缩短。 ②要想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就要多鼓励自有资金的大量投入,然后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部门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在一定的时期内减免税收或者是低税率,促使中小企业发展。 完善税收征管,优化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整改纳税服务体系,适当进行优化,比如简化申报手续,根据实情设置征管期限,多为中小企业的利益考虑,创造好的纳税环境。制定措施时应周全考虑,细化方案,并多做 市场调查 ,结合实情对症下药。还可以建立税收辅导班,号召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账务人员参加培训。 3 结语 总的来说,正确的税收政策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国民生产总值,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帮助人们提升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税收政策的相关论文

我与税收征文------我们都是纳税人 自有国家起,税收也便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完善。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把减轻税负、轻徭役作为立国之本。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年代,税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成为文教、卫生、国防、科技领域资金的重要来源。而每一个公民,都是纳税人,对于这些,有些人会产生疑问,我们又不做生意,也没有上过税,怎么会成为纳税人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比方说,我去商场买一瓶洗头液,那么在付洗头液的价款中就已经支付了增值税与消费税,如果单位给职工发工资超过1600元钱,也要给国家上税,如果我们想改善居住条件,购买一套新房,购房价款中已也包含了房产税、营业税等。同样,如果买彩票中奖了,在银行存钱取利息时,都要支付20%的个人所得税。而我国政府为了扶植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已取消了农业税。总之,税收多种多样,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国家收取了这些钱又做些什么呢?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它又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因此,税收的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是共和国的基石,是经济平衡发展的保障。 从深处说,税法很抽象,也难以理解,但是通过上述的几个例子,会让我们看到税法的具体性,也便于理解,如果有兴趣深究的话,不妨借几本有关税收的书看看,一定会对税收加深理解、受益非浅的。 扬荣弃耻——从依法诚信纳税做起! 也许有人会问,扬荣弃耻,同依法诚信纳税有什么联系?这句话问对了,扬荣弃耻同依法诚信纳税的关系可大着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只有扬荣弃耻,才能提高依法诚信纳税的遵从度。现在我国的税收意识还很淡薄。人们对税收带有偏见。几千年的旧税收制度,是剥削阶级榨取人民血汗的工具,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上对税收有一种抵制心理。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思想意识并没有随着国家和税收性质的改变而消除。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税收意识的发育先天不足。有一部分人,总是削尖脑袋,想空了主意,用尽了办法,盘算了又盘算,想在国家税收上“捞一把”,能偷就偷,能就,能逃就逃,并把偷逃税作为一种本事和能力。纳税人税收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税收大量流失的直接原因。 依法诚信纳税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就拿保康来说吧,改革开放以来,保康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翻开《保康县志》,最早的县城城墙周长仅有1717米,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保康县,赛猪圈,堂上打板子,河边大听见。如今展示给我们的是“十里长街、百家企业、千幢楼房、万家灯火”花园般的县城。保康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全省的旅游热县,文明城市。保康面貌的巨大变化,税收功不可没。当我们漫步在新街,散步在紫徽广场的时候,深深感到城市建设的大大改善。我们保康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全山区农业县,全县财政收入去年刚刚过亿元。文化、教育、卫生、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资金从哪里来?要靠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从哪里来,要靠税收。 只有把扬荣弃耻落实在诚信纳税上,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经济。中国的建设需要税收,而税收又呼唤依法诚信。国外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只有纳税和死亡不可避免。由此可见他们的税收诚信度。近年来,国家税务机关正在建立纳税人信用机制,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让不同信用程度的纳税人享受不同的待遇,信用程度高的,优先办理各项涉税事宜,并在某一个时段免予稽查,对信用差的,严格跟踪监控,对偷逃税的“无信”纳税人,予以严厉打击,从而倡导依法诚信纳税。如果没有扬荣弃耻的思想,何来依法诚信纳税的好风气,如果没有诚信纳税的好风气,何来足够的财政资金搞好保康建设,改变全县面貌就等于一句空话。 保康县尧治河村就是一个明荣耻、依法诚信纳税的典范。与神农架原始森林相邻、有着大森林的原始与梦幻,更流传着尧祖圣地、野人故乡的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曾经是特困村,但经过10多年矿电滚动发展,一举告别贫困,跨入全省300强村,人均贡献国税万元,创造了让人惊叹不已的神话。尧治河村的龙头企业——尧治河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开立来累计交纳国税超过四千万元,仅2006年入库国税790万元,在保康县年度国税排行榜中列第二,成为全县纳税最多的磷矿企业、乡村企业和人均交税最多的全县纳税第一村。谈及纳税意识,国税部门不禁赞叹:尧治河人致富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在纳税意识方面也堪称全县楷模,村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孙开林,企业法定代表人许列奎等支持税收工作更是没说的! 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大声疾呼,扬荣弃耻,要从依法诚信纳税做起,提高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关于中考制度改革研究的论文

滴水穿石在于日积月累的实践,弱小的力量不懈的滴答穿透坚硬的石头。愚公移山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心怀一种信念一定要把山移过去,理想中的指明灯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光明就再眼前。人生做何种事,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执着追求,难以达到顶峰,成功自然离你远去。坚持不仅在于这两个字,说得再好不实际行动,等于空话,面对困难不要退缩,怯懦,坚持自我观点,追求信念,只要你肯用心做一件事,执着追求于它。相信你定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梦想,现在与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正如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不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一项实验,试验了无数次的作品。最终专注于实验。为科学事业献身,好奇心促使他卓越出众。也如那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走进了人生的低谷。可他把我生命,迎接挑战,坚持创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无限价值的作品,生活如此,他却接受生活中的磨难,执着追求与音乐,造就了伟大的作品步入人生的辉煌。心存一个信念,有理想有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大胆追求,但决不可放弃理想,理想是明灯,在你迷失的时候给你指明前进的道路,理想是挺拔的树,在你被洪水淹没时给你最好的帮助与依靠,理想是以一口清泉,在你干渴的时候给你生命的滋润。不需有太聪明的方法,只需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远方不需注重结果,过程是最重要的,态度决定一切,认准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或得努力。世界上在困难的事也怕坚持二字。做事有心不半途而废,只追求与自己的理想了,挑战自我,勇于尝试,坚持到底。我们不能奢望什么,祈求什么,但要做好眼前的事,向期望的目标前进!

2011年论文:1、《论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论文1、《论教师的研究意识》《中国教育学刊》、《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展与挑战》《基础教育课程》、《从传授型教学走向互动型教学》《教育科学论坛》、《中考招生 改革的深化问探讨》《全球教育展望》年论文1、《价值观与教师》《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江苏教育》、《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全球教育展望》、《教学资源视野下公开课的优缺点探析》《全球教育展望》、《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的意义》《教育科学论坛》、《关注教学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合理性》《小学语文教学》 2008年论文1、《正确看待和落实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生存论视野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论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合理性》《新课程(综合版)》 2007年论文1、《校本课程的政策意义探析》《当代教育科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转型期西方课程开发机制的结构层次与主要关系》《当代教育科学》、《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条件》《新课程(综合版)》、《就校本课程若干问题对吴刚平教授的访谈》《新课程(教师版)》 2006年论文1、《走出政策理解的误区——吴刚平教授回应校本课程10大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解析课程资源》《计算机教与学》、《开设校本课程的若干认识问题探讨》《教育科学论坛》 2005年论文1、《校本课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误区》《上海教育科研》、《在坦诚对话中寻找问题的出口――海南洋浦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人民教育》 。、《高中新课程新在哪里》《中国教育报》 、《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教师之友》、《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明日教育论坛》2005 年第12 期 2004年论文1、《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校本课程的开设问题探讨》《当代教育科学》 、《从“教材”扩展为“课程资源”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经验的意义及其表达与分享》《全球教育展望》 、《高考招生制度与考试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调研报告》《湖北招生考试》 、《推进校本课程要点》《教书育人》、《通过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福建教育》 、《期待与希望——写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出版之际》《当代教育科学》、《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中国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话途径》《教育评论》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07-09 2003年论文1、《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当代教育科学》、《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当代教育科学》,.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的公众满意度调研报告》《教育发展研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福建教育》,、《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教育理论与实践》,、《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全球教育展望》 .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访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教 学月刊(中学版)》、《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人民教育》,、《动态平衡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教育时报》,、《为什么教学意识不同于课程意识》,《教育时报》,、《道德教育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湖北日报》2003-10-23 2002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范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二)》《语文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的历史透视》《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一)》《语文建设》、《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教育研究》、《反思普通高中课程:功能期待与结构设计》《全球教育展望》、《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教育发展研究》、《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问题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2-10-0810、《教学改革呼唤课程意识(上、下)》《教育时报》 、 2001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上海教育》、《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站在课程的立场看教学改革》《明日教育论坛》 2001年5、6 期6、《“新课程运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宏观策略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集美大学学报》 2000年论文1、《国外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及改革经验》《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课程.教材.教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国外课程开发机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析》《集美大学学报》、《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论文1、《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评论》 1998年之前论文1、《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及对我们的启示》《教育评论》、《理想品格的基础——罗素教育目的论思想述评》《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分别及其意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正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但 是,在实践领域内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却收效甚微。究其缘由,除社会物质条件与传统文化及观念等多方面影响 之外,和我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失之偏颇,因而导致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过于绝对、过于抽象有 重大关系。因此,辩证地认识两种教育模式之关系,为素质教育寻找生长的基点,将有助于其全面而深入地实 施。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与差别 长期以来,为与生产力的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要求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强调的是选拔功能。教育行政部门 、中小学校及教师的精力大部分集中于确定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升学或应淘汰的学生。在这种功能观主 导下的中小学教育始终把考试与升学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构成了我们所要批判的“应试教育”。这种教 育模式的本质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把通过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最终目的。为适应升学考试之需,任意 拔高教学要求,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本质特征难以得到体现。 应试教育的另一特征反映在其教育对象和质量效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是静止和僵 化地,勿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用考试升学这唯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 高分”的“标准件”。而不顾学生是否具备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需求的基本素质,往往造成个体的畸形发 展。在质量效益衡量评价问题上,实际中有升学率标准,结果是牺牲了大部分学生的利益换取了少数学生的某 些方面的发展,导致教育与人才的浪费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之间良性循环难以形成的局面。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1]作为其 基本内涵,以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确定个体素质的内涵时以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并与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很显然,素质教育 更突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认为中小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创造条件发展那些能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有效 生存和发展的特征(素质)。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特性,把中小学教育办成“提高民族素 质的奠基工程,”[2]根据这一见解,中小学及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为“才”而选“才”上,而应放在为 造就人才准备社会所必需的人才素质上,在确定每一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充分重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的,它强调教育应充分主体性,注重个体的心理需求, 承认个体的个别差异,把造就充满活力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作为教育的真谛;它追求个体发展的全面性, 但反对“平均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它强调教育质量效益的整体性。 总之,“素质教育”自诞生,就以其鲜明的特征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 践上的对立和差别构成了矛盾斗争性的一面。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 观念和立场上克服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徘徊。但是,如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 ,而忽视它们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而深 入的实施。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它们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3]因此,作为 传递文化的教育无论从目的、内容,还是从方法、手段上都集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认 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时,就应与它们所在的社会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考虑。 应试教育的源流要追溯到科举制度,封建科举主导下的教育是极鲜明的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及评价 手段始终与科举考试密切配合,重浮躁文辞,而少实学,对学校乃至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流弊。但是,自隋唐 至清末,科举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这绝不是偶然的。其根源就在于它适合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适合于封 建统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正是科举流露出的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的众多弊端,激起了进步学者们怀疑与抨 击,招致其自身的毁灭。科举的废除表明了教育的一大进步,而这一进步正是社会进步产物。 科举制度下读书为做官的遗风一直影响到解放前,那一段时期的教育虽有发展但实质上都是应试教育。只 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它始终未能脱离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新中国在“文革”以后恢复高考,完全是当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考制度的恢复对解决人才匮 乏和教育混乱状况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应试教育这一虽然没有写成理论但实际 却很起作用的教育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自身发展,且越来越难适应社会进步。 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教育的反思,逐步整合形成了“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探索 的新领域。立足于现实社会需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 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4]并以此 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规定。 纵观教育这一发展历程,可得结论: 首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各自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它们统一于政治经济的具体 要求之中。 其次,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才获得其本质 的规定。应试教育也是相对于素质教育才有了其特定的内涵。正如黑格尔所说:“矛盾双方的每一方只有在它 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获得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如此。”[5]所以 ,两种教育模式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第三,矛盾斗争的结果,将是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根 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所谓对立面一般就是在自身内既包含有此方与其彼方,自身与其反面之物。”[6]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 包含着、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首先,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 科举制度虽然给教育与社会落下众多流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学校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在有限 范围内渗透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如唐朝进士科重诗赋,贴经不好的,如诗赋有特长者可通过,这对崇尚诗赋之 风的兴起和唐诗兴盛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唐朝人擅诗赋者多,留下众多不朽篇章,不能不说是一种素质。而虽 不注重科举但从不反对科举的宋代始兴起的书院教学,以自学和讨论为主要的教学精神,讲求自由研究学问, 注重讲明义理并在身心修养上躬身实践,教师尤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启发,强调学习者“立志”,发挥主观能 动性,可见,书院教学精神与素质教育所倡有众多相似之处。在科举存在的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少学 者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追求真善美的教育,都能为当今实践素质教育所借鉴。 在当前的教育实际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差别更多是体现在观念上的对立,事实上很难在实际中找到 纯粹的两种教育。有的学校公开以升学率高作为其奋斗目标,但其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学生素质都较好,原 因就在它们在实行的应试教育中渗入了素质教育的因素,运用了素质教育的手段。虽然这种应试教育把教育的 质量效益集中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文化知识素质却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体素质发展 的认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也在培养人的素质,也可称为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低水平 层次的“素质教育”,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能相提并论,互混而谈。也正因为当前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的 存在,所以中小学教育为国家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人才中并不乏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应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 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囿,而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过程,素质教育必须 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成分,以之作为生长点和营养素,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 素质教育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绝对排斥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 不开评价,我们在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时,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考试与升学作为应试教育 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用。只不过素质教育的考试不再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更多地作为教育的手段 。 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所以属于选拨性考试的中、高考在较长时间内还是必要 的,升学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升学率”也将客观存在。而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把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措施,也是 必然的。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将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有一定的生命力。因此,今后实施的素质教育,将会 渗透“应试教育”的因素,转轨后的教育也将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相对意义的素质教育。我们在认识素 质教育探索其实施的途径时,必须对它作相对的理解。绝对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能实现,但它需要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教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自觉的需要,受教育才能真 正愉快。才可能不需要通过任何外在力量,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自觉地让自我生动活泼地发展。而在此之 前的长时期内,教师就必须通过外在力量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教育需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志,尽可 能提高内化程度,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从而使个体素质得以相对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表明 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模式并非是抽象的模式,只要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成为现实。总而言之,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制在目前基本国情看来就不可避免的要施行,但是,我相信未来的不久,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这种旧的教育模式势必被取代

关于合伙制度的研究的论文题材

设计公司合伙人制度范文,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设计公司合伙人的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描写,首先可以描写建立制度的目的,第二个可以描写制度适用的范围,第三个可以描写具体有哪些制度。合伙人制度范文1“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郁亮出席并发表了关于万科事业合伙人制的演讲。一、郁亮人才观:人才其实比“资本”更重要一个企业创新有很多,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等,但是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创新可能是更根本的。我非常认同沈南鹏说的“最重要的是人”这句话。二十多年前王石说了一句话,叫人才是万科的资本。那时候中国缺的是钱,把人才当做资本一样对待,毫无疑问可以吸引很多人。由于我们在深圳,当时各路英才都要汇聚深圳,汇聚到中国最好的特区。这个时候万科从零开始做大,后来上市了,我们发现有了一点钱之后,人才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说人才是万科的第一资本,觉得人才不能跟资本等同,应该高于资本。这几年,我们遇到新的冲击跟挑战,在全球互联网时代发现,好像别的资源都还可以找到,人才就成了万科的唯一资本。有好的股东,可以拼爹,有好爹就行。而对于万科这样的公司我们并不掌握垄断资源,我们也没有绝对控股的股东,这时候人才就变成了万科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本。二、人才机制:一路变革,万科三个阶段三大做法对于这样的变化,万科在这三个认识阶段后面,代表着万科三种不同的做法。第一阶段,创业期提出“人才是资本”,强调“广招优秀人才”我们就吸引各路英雄豪杰汇聚深圳,来参与创业的过程。只要是优秀人才我们都欢迎,所以那时候我们有一句话:“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向哪里汇聚。”第二阶段,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本”的时候,启动“职业经理人制度”依靠职业经理能力把企业经营好,来创造价值。做到2008年,万科历史上出现第一次的小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那一年万科的增长,无论是规模增长还是利润增长都下降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下降。为此我们管理团队那年没拿奖金,就是因为下降。创造价值是我们的天职,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创造价值是我们的使命。那创造什么价值就成为了要探讨的问题。创造价值只是赚点钱吗?我们在管理内容里面引入这一点。那一年我们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而社会平均值在1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所谓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创造了多少真实价值呢?后来我们算了一下,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只是没损毁股东价值而已,在创造价值上是不应该称为优秀的。所以我们跟董事会谈了一个新的方案,讨论能不能引入经济利润奖,我们追求的东西和股东要求的东西能不能结合在一块。我们创造真实价值部分,分享真实创造的这部分。于是公司每年请第三方来计算社会平均回报水平,之上的部分才作为奖金来发放,这个做法效果很明显。2008年,到2013年就到了的样子,回报率提高了50%。感觉很不错。但是又遇到问题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股票猛跌。以前股票跌价跟我们没关系,赚好钱,赚增值价值就够了。可是真的够了吗?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跟股东的诉求到今天再次出现了矛盾,这是我们内部的挑战。第三阶段:职业经理人跟股东诉求出现矛盾后,提出“事业合伙人阶段”外部的挑战包括什么呢?包括我们尊敬的柳总(柳传志)、马总(马云),偶尔也包括广昌(郭广昌)兄弟,说到职业经理人都是有一点点不屑,但是郁亮除外。不屑在哪儿呢?缺乏承担,缺乏责任的担当,这是很明显的缺失。职业经理人基本上是包赢不包输,赢了是创造出来大家分享,但是输了跟我没关系,最多我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所以内部遇到了管理者追求的东西、做的东西跟股东之间、增值价值之间出现了矛盾。经过中国职业经理人20年的发展,受到了一些质疑。所以一年前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到一个新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来回答这样的质疑。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去各个互联网公司,也去了海尔这样的传统公司,马上准备去富士康、美的,我还去了很多国外的公司,KKR、黑石对我影响很大,也包括我们美国的同行。我发现他们里面有一些做法跟我是不太一样的。其中最主要不一样的地方是合伙人概念。所以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摸索,一年前的3月15日开始了事业合伙人的尝试,从职业经理人制度升级为事业合伙人。三、新时期万科“事业合伙人”的3个做法从职业经理人到事业合伙人之间多了一样东西,如果说职业经理是共创和共享的话,缺少“共担”这两个字。而事业合伙人要求是:共创、共担、共享。你创造了价值当然可以分享创造价值的成果;如果你损毁了价值,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把共创、共享发展为共创、共担、共享。具体我们在几个层面来开展工作:第一个层面,上面的2500核心骨干持股计划我们把滚存下来的集体奖金,委托第三方买公司股票。不仅要创造真实的价值,还要跟股东的利益能够绑在一块,跟他的得失绑在一块。尽管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资本市场上的波动和资本市场的偏好,没有能力改变它,但是我们应该跟股东同声气、共冷暖,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让股东知道我们管理团队和股东之间是紧密在一起的。所以到今天为止万科2500多个骨干员工持有了万科百分之四多的股票,虽然很少,但是也是万科第二大股东了。我们的身份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和事业合伙人二合一,既为股东打工也为自己打工。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股东跟员工应该谁摆在前面终于解决了,因为我们身份变得一致了,从利益基础上变得一致了。第二个层面:中间的“项目跟投制度”光股权激励就可以解决问题吗?还不够。我们有2500多名骨干员工,那其他员工怎么办?股权激励这件事,它的基本面可以控制,其他方面的波动不可以控制,跟员工的切身感受离得也比较远。所以我们又采用了和PE相似的做法,就是项目跟投制度,我们要求项目操作团队必须跟投自己的项目,员工可以自愿跟投自己的项目,也可以跟投所有的项目。这个制度实施之后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解决了几个问题。首先解决了投资的问题,以前跟发改委一样要批准项目,不好的没什么关系,可以拍屁股走人,万一好了就以拿项目为主。以前开两小时的项目决策会现在五分钟就解决了,他自己都愿意拿钱放在里面,那凭什么我们不让他投下去呢,凭什么我们不同意他投资这个项目呢?其实大家以前做项目花钱这件事情是有乐趣的,尤其是设计师有品位,房子越盖越漂亮。现在花钱是花到客户身上去了吗?还是花在你设计师的感受上去了?这个事情从来没被讨论过,因为设计师都有个成就欲望,有能力请最好的设计师来做作品,自己再改造,觉得这很牛,所以花钱通常来说是花得比较多的。到今天为止,我们觉得花钱应该花在客户的感知成本上,为他省成本。因为客户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如何让他买到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时候又跟公司股东的意见一致了。跟投之后我们也发现实名举报比以前多了。万科还是比较严谨的,但是在这个社会上这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实名举报的多了,一想也有道理,以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揭发被人发现了我还倒霉,最多匿名举报就不错了。现在损害里有我一份,那就揭竿而起,不再是视而不见了。所以有了这样的变化,事业合伙人的跟投制度是我们的第二个创新。第三个层面:执行层的“事件”合伙人第三个方面,大公司有很大的毛病,就是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再怎么划分边界也有划分不清楚的时候,所以我们成立了事件合伙人。一件事情,比如说给客户省成本这件事情,临时组织事件合伙人参与到工作任务里面去,事情解决就解散,回到各自部门。这样我们就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改造,有很多东西可以瓦解,以前都是职位最高的人担任组长,现在可以推选出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来做组长,这样的话他对这个事情最有研究,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就是钱从哪里来,会不会有短期行为的问题。如果纯粹是项目跟投,可能会有短期行为问题,但是我们还有持股计划,第四年才拿第一年的奖金,如果做得不好还要还回去,所以你有短期行为第四年会被发现,会影响你整个股票的表现,连累所有人。所以这些方面我们在改变,我们也在想项目跟投,除了员工之外有没有可能让合作方共同加入进来。我们讨论过,在嘉兴也做了实验,让总包单位加入进来。得知我们的对手要提前一个月卖房子,我们比他晚一个月,这样可能房子就卖不出去了。以前怎么办?以前我们就给总包单位让他加班,给我赶出来,花一笔钱,就是把房子卖掉我们基本上也不赚钱了,因为给了很多赶工费。后来跟总包商量,因为他是合伙人,他说你放心我一定找最好的人给你干活,还比对手早卖掉房子,可以早拿到钱,他也很高兴。我们正在把项目合伙、事业合伙这件事情,一步步地往前推进跟摸索。我在想,中国的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有新的尝试和探索了。万科这些年做的事业合伙人方面的尝试我觉得还是蛮成功的,所以这里粗浅地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做法和想法。合伙人制度范文2我发现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与我们的区别有三个:第一:公司里孩子少老头多,是个优秀设计师的黄金年龄是35到45岁,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好的收入,他们懂得生活,懂得奢侈。这不是我说的是五角的合伙人说的,他说:能够消费得起设计的人才佩当设计师。(蓝注:对)第二:著名设计师都成长于著名公司,他们在那里可以工作十几年或几十年。(蓝注:这可不是都吧。)第三:著名的设计公司都非常优雅,都像是美丽的博物馆。(蓝注:让自己在美好轻松的环境下舒适的工作,是每个人的向往。昨日读书,讲到宋徽宗,艺术家为政者的三大毛病,一、爱听奉承话、二、爱追求侈奢美丽、三忘了,赵佶用蔡京这权臣,蔡京本身是一个大书法家,书画同源,赵佶与他惺惺相惜,可以理解。所以当政者明智的话,找的人一定要互补,不能与自己相同)我决定我要以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为榜样,但是首先我要留住我的合作伙伴,让他们相信我,相信我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30岁以后我们不改行,我们做一辈子设计师,当时尚的老头,当能够消费得起设计的人。这就是我要改革的前因,当时早晨设计百分之百属于我一个人,今天早晨设计百分之百不属于我一个人。我能够选择今天的生活方式是我的运气,首先因为我幸运地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精英,他们大部分是我的客户以及客户的朋友,我有一个优点倒是真的,就是我总是能和我的客户交上朋友,(蓝注:能成为真正友谊层面的朋友,不是利益层面的朋友,是我的向往,但是真是好难得,很难超脱,而且有些事情是难以分的清楚的,魏来这么说,也不一定真能做到,能成为朋友,也是要有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角色,当思想共鸣、有共同语言时,开心共享,才会发生,和精英交朋友,只有自已也半斤八两,或者脸皮极厚,才可以)不是酒肉朋友,也不是桑拿朋友,更不是夜总会朋友,是真正友谊层面的朋友。我们发展成这样的模式,与我的一些客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个人是何杰,他是著名的做企业并购的律师,我们都为远洋地产服务,他负责地产上市的工作,我负责上市形象的准备,于是我们认识了。他很喜欢我,请我为他们公司设计一些东西。我就有机会向他请教,因为他是企业架构的专家,我把我的情况跟他一说,他就说合伙制,只有这个行得通,因为你们是脑力劳动,公司资产负债表几乎等于零,你们的工作和律师一模一样,律师事务所可以做到一千人,你们也能,但上不了市,你们就合伙制吧。(蓝注:要紧的是爱学习,认识人)那时候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合伙制,何律师说见过美国的议会吧,我说见过,他说就是那样。我说那公司听谁的,他说大家呀?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创始人会有一些特权,比如创始人一票顶三票。我说:那管什么呀?那公司不就不是我的了?他说:这种公司本来就不是你的,企业核心价值就是人才,人家一走什么都带走了,你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我对合伙制最初的理解,可以说我是拒绝的,非常的抵触。股份制不行吗?假装大方地给点所谓的干股,不就等于空头支票吗?对于老板来说,不疼不痒的。于是我开始学习和研究这个行业,于是我发现,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产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资本,你当老板的理由非常简单:我有本钱。厂房是我租的,机器是我买的,所以我是老板,在这里干活的员工想自己当老板可不容易,即使你学会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市场也没有用,因为你没有本钱。所以公司法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保障本钱(资本)的安全。创意产业可不是那一套,因为这一行不需要本钱,这一行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才。只要有人找你干活,你就可以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根本不用管考虑本钱,没有办公室在家里干行不行?再不行在星巴克干不就得了,接待客户想创意都合适所以传统产业的那些管理经验和办法,对于创意产业根本没有用,哦?你让我打卡?规定我产量或是什么鬼任务额?你让我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那我就不干了行不行?别听那些老板你说给你股份的鬼话,要是真给你就让他把你的名字和所持股份比例写在营业执照上,于是谎言不攻自破。因为只要你拥有了一个企业的股份,你就享有了分红的权利,你就可以不用来上班了,年底带着会计找他分红来就行了,这是法律规定的。创意产业最害怕的就是这种“死人吃活人”,股东一多企业就承受不了了,肯定会倒闭。经过学习我找到何律师说看来只有一条路,同桌吃饭各自掏钱,AA制?这就是合伙制。他说:“你很聪明。”(蓝注:同桌吃饭,各自掏钱,就是合伙制,这比喻有意思。)在这个期间,我又跟王中磊请教,那时候我为华谊兄弟做设计,他经常来我们公司。我发牢骚说设计师太有个性,真难管理呀。他笑着说:导演难管理还是演员难管理?还是设计师难管理?我当然知道前两个更加复杂,于是跪拜请教。他说:关键在于你们这些开设计公司的人,都是自私和狭隘的人,你们剥夺了设计师的署名权,名誉权,设计师给这你们工作得不到荣誉,得不到成就感,当然不开心,人不是完全为了钱。你看看你们设计行业,著名的设计师都是老板?可是当了老板之后的设计师哪里还有创造力?你们的创造力不都是那些普通的设计师吗?你们干嘛剥夺他们成为著名设计师的权利,你们应该帮助他们成为著名设计师呀!(蓝注:王中磊说的真好,我得多看点他的访谈和视频,还有,得让蓝蓝设计的设计师有署名权,帮助他们成为著名设计师。当了老板之后的设计师往往没有时间去做设计,创造力开始下降,人的精力有限,看来这道理人家早就懂了,这一定也有解决的办法,看人家乔布斯)“可是他们出了名,离开我怎么办?”“那是天经地义的,谁又不是谁的奴隶!不这么做人家会更快地离开你。”(蓝注:对啊,没有任何人能阻碍别人的发展,只有成就人,不可以阻碍同事的发展,只有建立了好的平台和机制,才能大家发展。自私和陕隘是企业发展的敌人。)所以,平心而论,早晨设计的体制改革并不难,但是改了三年都是我内心的挣扎,把我的企业真正的分给我的伙伴,它的目的就是依赖人才,保护人才,留住人才。(蓝注:明白道理容易,实施难,难道魏来的合作人感受不到他的挣扎吗?不可能,所以,现在他的第一批合作人走了一半,比起马云的16将一二十年还留着,复星也是如此,还是要有大胸怀)它的做法就是让一个有志于设计行业的青年,用5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著名设计师,让设计成为他可以终身依赖的职业,让我们的合伙人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我想让早晨设计成为中国的华谊兄弟,十年以后,你上网寻找中国著名设计师,假如有50个人,25个来自早晨设计,那25个是其他公司的老板。哈哈,如果真是那样,我就成功了!这就像王中磊不是一个演员,也不是一个导演,但不耽误他在那个行业的作为。(蓝注:看王利芬访谈王中磊,最多的时候,王有一万多群众演员,管得人最多,王笑说:当多少人的老板,就得给多少人发工资。王是个运营管理的生意人)我还和雅昌的万杰学习生产管理、和画廊老板们学习艺术人才代理制、和志鸿集团(中国教育图书第一品牌)的李总学习怎样规模化简单来说,合伙制是商业行为里最原始的合作形式,但是至今还是很多行业必行的方式,比如律师事务所、基金管理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它的生存和维系不靠合同,而依赖公平的分配制度、民主的决策模式以及合伙人之间的友谊。(蓝注:这些都可以专门了解一下。)合伙制就是议会制,它的股份是不可以带走的,当你离开了这个团队你只能带走大家的祝福。也就是说15年之后,当我退休的时候,早晨设计除了发给我一个终身荣誉员工的奖状之外,它就再也不属于我了,原来属于我的股份会被重新平分。(蓝注:其实这种形式未必被人接受,还是按工作时间分钱的模式,没有一劳永逸分红模式。伟大是熬出来的,必须有人牺牲。连巴菲特、盖羡、扎克伯格、牛根生,都是在得到巨额利益、股份几年后才决定捐出,正常人在年纪轻轻时愿意放弃应有的,很难。或者在任时已赚够了名声和钱,这种还是会造成急功近利的行动吧)这就是上个星期我们合伙人会议还说的事,我们一定要尽快完善我们的各种决策制度的民主化,等到我们这些创始人退休的时候,交给继任的年轻人一个漂亮的早晨。如果真是那样,我们这六个人就为中国设计行业创造了一间伟大的公司。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创业的时候就已经厌倦了那种低档设计师的生活。我今天郑重的告诉大家,我早就不是一个设计师了,我2003年以后就很少设计过什么,那些作品都是我的合伙人和早晨设计的设计师的杰作,你们可以不喜欢我,诋毁我,但你们不要诋毁他们,他们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设计师。你问我是谁?我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设计企业家。(蓝注:包益民,也是如此。设计到一定程度,会发现设计是很小的,企业运营中不重要的一部分,决定企业生死的另有其它,往往会向企业家转。白马韩子定,亦如此。)最后我想说,向华盛顿们致敬,因为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政权,更重要的是维系平等权利的规则,这种天赋人权的规则已经延续了200年,目前看着还可以吧,毕竟我们还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而我们从事的商业设计,以及所有可以规模化的脑力劳动,大多都诞生在这个国家。合伙人制度范文3前些年大家谈的是职业经理人,而今天谈的是合伙人。这两个概念其实最早都是西方概念。“职业经理人”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跟传统制造业紧密相关,后来推及到其他领域,而“合伙人”最早产生于服务性的行业,包括律师、会计师、金融分析师等。今天中国大谈合伙人制度的一个重要背景原因是,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技术和思维的更新迭代非常快,企业的学习成长速度也非常快,这就要求一个企业要找到合伙人,来共同抵御风险,承担责任,互相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往前走。毛大庆在谈到这一点时也说:“为什么今天在中国,合伙人变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大量新生企业在不断滋生,每天北京新产生的创业企业就有五六百家之多。在这样的状态里面,大家不断地迭代更新,不断从竞争正成长起来,学习周期变得非常短,要快速地成长。”而这时候,传统的职业经理人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费洛迪在谈到两者的区别时说,一个经理人的职责是找到雇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把他放在一个有用的岗位上,但一个合伙人做的工作要明显更多。其实何止如此?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你没法在企业遇到巨大风险时,他能跟你一起共同承担。职业经理人是企业专业分工的代名词,他会秉承专业主义的原则,只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可以了,不用去关心别人或别的部门的事。而合伙人作为利益共同体,则能拥抱企业未来不确定性和适应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创业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今天已不是单打独斗、个人逞英雄的时代了,鲍艾乐举例说,她有个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创业的朋友,现在已到了D轮融资,但却没有合伙人,其实这位朋友之前有过一个有丰富电商经验的合伙人,只是不到一年又分道扬镳了。这两个人一个有强大的自我和很强的驱动力,另一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因为一些分歧并没有最终走到一起。那么问题来了:创业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呢?鲍艾乐以3W咖啡馆的合伙人制度举例说,在咖啡馆开起来的第一个阶段共有三个重要的合伙人,他们之间是非常互补的,一个有互联网公司产品的经验,一个有战略方面的经验,一个有市场运作方面的经验。并且,三个人的性格也迥然不同,因此各种各样的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但因为他们基于一个共同的远大理想,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在一个波动的区间里彼此适应对方,最后进入融合的佳境。这也是毛大庆和隆雨所同意的,他们同样认为,一个创业公司不能找同质化的合伙人,而应该找基因不同、知识不同、经验可能也不同的合伙人,也就是说,你的合伙人一定要丰富多彩一些。不过,合伙人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和愿景,只有这样才能扭成一股绳,才有可能走到最后,才能形成最根本的背靠背的信任。怎样找到这样的合伙人呢?毛大庆认为,现在创始人的圈子非常重要,这个社会是一个交圈文化的社会,创始人应该接触到足够宽的人群,以形成足够宽的眼界和视角,并从中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有的(合伙人)是同学、亲戚、老乡,有的根本就不认识,但是他们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我想这就是能力和缘分,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创业公司拿什么留住合伙人?毛大庆说自己有这样的一个观察:“创业现在是一个时尚,出门一说我是创业者就感觉无上光荣,一说我还是职业经理人就垂头丧气。”其实这里面也隐含了以下问题:同样作为创业者的合伙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合伙人的眼睛里是放着金光的,这种金光是什么一种东西?这种金光当然是梦想,是为梦想而创造的那种激情。拿什么留住合伙人?当然是为他打造平台,给他发展的空间和上升的渠道。毛大庆说:“这个渠道不是上升到什么职位,合伙人制度最有意思的就是你对职位没兴趣。你如果对职位有兴趣,这个公司就不是合伙人公司,明天我当个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等,这些在合伙人公司里,你连听都不想听。”鲍艾乐也分享了3W集团的经验。她说3W是融合了创业咖啡馆、孵化器、创业基金、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等业务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每块业务都有负责人在做,这是一条明线。暗线是所有业务都打通了,彼此联系都很紧密。这就等于给了这些合伙人足够的自主权,给了他们每个人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合伙人自然就很有干劲。这样的好处自不待言。小米也可以说是合伙人制度的典型公司,几个合伙人各自分管不同的领域,这一制度使小米的发展极高,在五年内变成一家市值数百亿的互联网公司。这正如毛大庆所言:“好的创业公司,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让大家分蛋糕。你要把蛋糕越做越大,让每个(合伙)人都有自己的蛋糕,做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蛋糕。不是这个蛋糕怎么分配,明天你上来挤我一下,我上来挤你一下,这就是传统企业的问题。”所以说,创业公司只有留住优秀的人才,并把他们变成合伙人,给他们发展的平台,这才是商业文化的“活水”。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果要自己写,百度用资料

这个很多啊! 民法论文题目1、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2、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3、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4、论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的完善5、论一般人格权 6、论财团法人制度的完善7、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8、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法人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制度意义11、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12、论法人内部治理制度13、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4、论有限合伙15、论隐名合伙 16、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17、论意思表示 18、论表见代理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21、论无权代理 22、论民事权利体系23、论人身权体系 24、论商法与民法的关系25、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26、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27、论商法的独立性 28.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9、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0、论取得时效31、论占有 32、论善意取得33、论质权 34、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35、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36、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37、论地役权 38、论我国典权制度39、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40、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41、论共有 42、论占有制度的意义43、论物权的效力 4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4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46、论物上请求权47、论物权法定原则 48、论一物一权原则49、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50、论债的相对性51、论债权的相对性 52、论债权的效力53、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54、论债的转移制度55、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56、论债权人的撤销权57、论不安抗辩权 #/ 论同时履行抗辩权#/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58、论合同自由原则59、论缔约过失责任 60、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61、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62、论继续履行63、论情势变更原则 64、论合同中的第三人65、论合同的解释 66、论预期违约67、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68、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内 #/ 论合同履行中的诚信义务69、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 70、医疗事故赔偿问题研究71、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72、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73、论连带侵权责任与内部求偿关系 74、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75、公平原则与自愿原则 76、论特殊侵权责任77、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7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婚姻家庭与继承法1、 论婚姻损害赔偿制度 2、论我国婚姻法律中的经济补偿制度3、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构想 4、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5、代位继承比较研究(转继承比较研究) 6、夫妻财产制与立法思考7、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8、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及原因9、论违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责任 10.论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11、论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 12、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13、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14、论遗嘱自由的限制15、配偶权探析 16、大陆法系亲权制度与英美法系监护制度之比较17、建立我国亲权制度的必要性 18、关于遗产税的法律思考19、论遗赠扶养协议 20、论夫妻财产制21、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 22、论亲权与监护23、论公民的生育权 24、论夫妻约定财产制25、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26、论无效婚姻制度27、论探视权 28、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知识产权法部分1、论反不正当竞争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 2、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3、商标淡化问题研究 4、论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5、 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6、 论TRIPs协议的缺陷与修正7.、论作品的构成要件 8、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9、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10、论商标的显著性 11、 论申请在先原则12、论商标权的内容 13、 论商标的许可使用14、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15、 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关系16、论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17、浅析我国专利法中的职务发明18、论专利权的内容 19、 论专利法中的先用权20、论专利权强制许可制度 21、 论域名的法律保护22、论地理标记的法律保护 23、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24、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25、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新发展26、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27、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28、“域名抢注”与商标权问题 29、浅谈我国的商标代理制度30、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创新机制31、论知识产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原则 32、论未注册

1. 论转化犯2. 论“携带凶器抢夺”3. 论“限制加重”的数罪并罚原则4. 论危险犯的终止5. 论结果加重犯6.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可能性7. 论原因自由行为8. 论我国刑法中的定量因素9.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存废10. 论社会危害性标准诉讼法1.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定位2. 论“以事实为根据”与证据裁判原则3. 暴力取证罪的立法完善4. 程序性制裁与刑讯逼供的遏制5. 论上诉不加刑原则6. 关于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7. 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发展前景8.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兼与保释制度之比较9.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10.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法、环境法、劳动法1 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2 对环境权性质的思考3 论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4 论环境刑法的特点5. 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6.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7. 水污染防治法执行问题研究8. 《环境保护法》修改若干问题的一点思考9.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研究10. 环境与国际贸易若干法律问题探析民商法1. 遗失物拾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从利益平衡与制度设计角度2. 试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3. 论网络空间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4. 确立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法律思考5. 试论继承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完善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问题研究7. 论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8. 论居住权9. 公司破产制度研究10. 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宪法与行政法1. 宪政与司法审查2. 公民权与人权3.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4. 资格罚研究5. 听证制度研究6. 论村民自治7. 选举制度的完善8.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劳动权及其实现9. 论人大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10. 当代中国的变迁与宪法发展

  • 索引序列
  • 关于制度的研究论文
  • 关于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 关于税收法律制度的研究论文
  • 关于中考制度改革研究的论文
  • 关于合伙制度的研究的论文题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