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创生新探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⑴。2.宇宙的耗散结构模式探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⑸。3.时空稳定性及其哲学思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山西) 1993;14.宇宙耗散结构模式科学前提的探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⑺.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B2》1993;5。全文转载。5.论宇宙创生的物质性——评量子宇宙学模型,《云南社会科学》1993;⑵。为人大《自然辩证法B2》1993;⑹全文复印。收入吴中平主编:《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第一卷)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1996年。6.非线性、混沌与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⑷。为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B2》1994;5全文转载。7.物质可分性新探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⑻。为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B2》,1994;5全文转载。8.现代宇宙学进展及展望,《大自然探索》(原自然科学学术季刊)1993;⑷。9.试论微观物质开放性及其对物质可分性的影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⑴。10.超弦理论及其开放性、可分性与“观察者”问题,《云南社会科学》,1996;⑹。为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1997;3全文复印。11.从微观物质开放角度审视EPR佯谬,《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⑴。12.试论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的统一,《河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2。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613.“开放”初探,《哲学动态》,1997;⑺。14.后现代科学可以成立吗?《河北师范大学报》(哲社版),1998;⑷。为《新华文摘》1999;⑶转载。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B2》1999;⑴全文复印。15.试论科学的合法性,《学习与探索》,2000;⑵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B2》2000;7全文转载。《光明日报》2000年6月15日转摘。16.开放论何以可能?《学术界》,2000;⑹。为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⑴全文转载。17.论知识的客观性,《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⑹。18.论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评价与复杂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⑼;19.走向开放实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⑸;20.现代科学技术与后现代知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⑴。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01;⑻全文转载。21.专业镇——一种新型乡镇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导报》,2001;⑸;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1,⑻全文转载。22.主体间性与客观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⑹:23.中小企业网络的方法论意义: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⑾。24.论知识的不确定性,学习与探索,2002;⑴。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02;4全文转载。该文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2200试卷代号:2200)(行政管理、物业管理专业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试题)的学术范文,进行有关分析。 Wu,The Emergent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The 7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Cybernatics and Informatics. July 27-30,2003,Orlando,Florida,USA. Proceedings,Volume XⅥ。26.物质可分无限性再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⑶。27.试论产学合作的复杂性、生成性系统干预及其方法论原则。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⑴。28.论技术本身的要素、复杂性与本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⑷。全文收入陈凡主编《2005年技术与哲学研究》(第二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29.量子信息的本质探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⑹30.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⑺. 为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5⑽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第190页收录。该文还受到美国John Templeton 基金会的重视,该会秘书长Jean Staune博士专程(2006年7月)到广州市访问与讨论。31.科学发展观的语义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⑸32.量子非定域性及其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6,⑼。33.量子信息哲学正在兴起,《哲学动态》,2006,⑽。为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34.计算复杂性、量子计算及其哲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⑴。35.量子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⑸。36.计算机本身的后现象学研究,载《技术哲学研究年鉴(2007年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37.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现象的相遇,《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⑸。Encounter Between Phenomenological Phenomena and Quantum Phenomena。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1. A early warning model for risk management of securities based on the error invers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IWVDVT 2005 EI收录2.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perturbation systems ICMLC 2005 EI收录3. Phenomenon of bifurcation for non-linear triharmonic equations IEEE ICARCV 2004 EI收录4. Dynamic output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 IEEE ICARCV 2004 EI收录5.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var measurement methods used in shanghai stock composite index DCDIS 2005 SCI收录6. The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method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ICRM 2005 SCI收录7. A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on the business incubator ICMSE 2005 ISTP收录8. Corporation Human Resources Dynamic Balance Decis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ICMSE 2005 ISTP收录9.论企业营销风险及其管理,特区经济,.营销模式及营销风险的探讨,企业经济,.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oreign Exchange Risk and Its Control Methods ICIDSA2006, SCI收录12.浅谈我国生态物流的效益分析,特区经济,. Observing the Economic Effect of China Golden Week from CPI Data ICCSA06, SCI收录14.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n reg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network, ICIDSA06, SCI收录15. Study on the competence valuation of the incubated enterprise in the incubator CIS2006 SCI收录 Dynamic Competition of Air Cargo in Great China Economic Circle CIS2006 SCI收录17.义分布参数扰动系统的滑动模态控制,控制与决策, 2000,Vol15,.义分布参数不确定系统变结构控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9,, generalized Fourier transform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 Proceeding of the 14 , Beijing,1999,7 .义分布参数系统变结构系统的不变性条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problem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for singular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 9-1222.线性椭圆型方程径向和非径向正解的存在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 111-11823.高阶微分方程等价微分控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暨南大学学报. .临界指数之重调和方程的径向和非径向解 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P295-29925.广义不确定分布参数系统的滑动模态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广义非线性系统滑动模控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91999, Diagnosis model of Target Control of Value Chain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 116-11928.一类广义分布参数系统简约型变结构控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29-3329.广义非线性系统的极值问题,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0,Vol7, problem of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1999, 中组部博士团成员,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国有大企业效绩考核专家组成员宁夏青年联合会委员澳门公开大学行政公开学院客座教授宁夏大学客座教授秦毅集团公司独立董事宝塔集团公司独立董事
李元元长期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精密成形,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技术,金属新材料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精密制造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等。其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李元元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国家军品配套、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8项,部省级项目23项,国防军工项目12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截至2014年统计,李元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已投入实施专利29项、 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李元元在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他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较系统地揭示了粉末成形致密化机制,首次建立了有孔隙连续体粉末冶金材料压制过程数值模型;初步形成了高性能高精度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零件的成形理论和新技术。他还提出了快速凝固-球磨-粉末热挤压制备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球磨混粉-温压成形-液相烧结制备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新方法,并且揭示了上述材料的成形规律,组织结构特征,强化、断裂和摩擦磨损机制。系统揭示了铝青铜、锌合金、镁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以上合金的设计原则和实现强韧化的新方法。 “高性能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其应用”、“高性能高硅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殊用途用新型高强耐磨铜合金”、“高强度耐磨锌合金(ZMJ)电梯曳引机、减速机蜗轮铸件”等10项成果,先后通过了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结论均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研制开发了六大类新材料及其零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轻工、冶金、家电、办公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1982年6月开始在湖南大学任教起,李元元一直从事材料工程学科教研教学工作。1982年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湖南大学机械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机电工程系任教,1998年获批为博士生导师。 2003年至2011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由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为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并担任校长 。其指导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7名。 李元元累计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132篇,EI收录222篇,ISTP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编、参编著作3部。■主要论文1、Effect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7075/6009 allo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年05期 ;1037-10432、镁合金的发展动态和前景展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01期;14-17+853、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2305-23234、粉末冶金高致密化的新途径;《材料导报》2003年11期;5-85、温压工艺及其关键技术;《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1期;18-216、产业化温压设备中的加热系统;《粉末冶金工业》2000年06期;14-187、粉末冶金高致密化成形技术的新进展;《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1-98、Al-Cu-Mg-Zn合金相变储热材料热循环稳定性研究;《热加工工艺》2012年22期;107-1099、粉末包套挤压非稳态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5期;9-10 10、大塑性变形-反应烧结TiAl合金的高温压缩屈服强度;《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3期;289-292■主要专著1、《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2、《新型材料与科学技术·金属材料卷》3、《机械工程概论》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项目:高强韧耐磨铝青铜合金的研制及其应用(J-215-2-09) 2010年 项目: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成形系列技术及其应用 (J-215-2-01)2004年 2、部、省科技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3、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项4、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5、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6、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7、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科研行业 2001——2011年任第六、第七届中国科协委员 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第四、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第六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第十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粉末冶金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学会特聘专家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第八届广东省青联副主席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科技副主席广州市机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机电工业行业协会顾问 杂志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编委《中国机械工程》编委《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会副主任《铸造》编委会副主任委员《CHINAFOUNDRY》(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副主编《Wear》、《Materials Research Bullitin》审稿人 政界 1998年至2003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1年被评为广东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广州百名教育新秀,1992年获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获得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199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年被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荣称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年荣获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 先进个人优秀奖,2002年获得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广东省高校第一批“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 2005年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
本学报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窗口”,及时发表本校师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报道本校举办的重大学术活动,介绍本校的校情资料,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华南理工大学的了解。本学报主要刊载本校土木、建筑、机械、电力、化工、轻工、无线电、自动化、计算机、交通、材料、食品、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介绍本校的知名学者和有成就的科研集体。择优报道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上述学科领域中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常设栏目有:(1)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材料科学与技术;(4)环境科学与技术;(5)土木建筑工程;(6)交通运输工程;(7)力学;(8)动力与电气工程;(9)机械工程;(10)生物工程;(11)化学化工、能源;(12)食品科学与技术;(13)数学科学;(14)物理学;(15)汽车工程。
是的,在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里,如帮到你,望采纳!
【著作】 1996 东大图书公司[台湾] 胡宏 2000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香港] 湖湘经世名贤传[第一主编] 2003 岳麓书社 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 2004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第三主编] 2008 岳麓书社 胡宏著作两种[点校] 2010 岳麓书社 王立新讲《论语》——圣者凡心 2011 岳麓书社 天地大儒王船山 2011 中华书局 时代人物各风流[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知识人是三大调[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传统与现代之间[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人文主义力量[第二主编] 2012 岳麓书社 理学开车周敦颐 2014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道偕行:纪念游建西先生[第一主编] 20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 【论文】 时间(期号) 刊物 文章 1986(S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司马迁的历史通变思想探讨 1997(2) 船山学刊 从胡宏到船山——看湘学经世特点的形成与转型 1997(6) 湘潭大学学报 从《知言疑义》的产生看胡宏对朱熹的影响 1998(6) 湖湘论坛 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胡安国父子的“经济”之学 1999(1) 湘潭大学学报 三“天”归一——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凝缩 1999(3)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胡宏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999(6) 湘潭大学学报 船山的发现与误读——兼论民族主义之作为动力(第一作者) 2000(3) 湘潭大学学报 兴衰已逝,遗韵长存——湖湘学派及其历史分期 2000(4) 船山学刊 船山人性论及其思想意义 2001(1) 湖湘论坛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2001(1) 湘潭大学学报 “湘学”略论(第一作者) 2002(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伦理框架内的法治与德治关系——对儒家德治与法治关系思想的选点式研究 2002(5) 文史哲 闽学与湖湘学 2002(5) 福建论坛 易学与儒学完整关系的新探索——评任俊华《易学与儒学》 2002(5) 湘潭大学学报 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 2002(4) 船山学刊 胡安国族系考证 2003(1) 湘潭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核心湖湘文化——并及湘潭碧泉、隐山湖湘文化资源 2003(2) 船山学刊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2003(6) 池州师专学报 南泉普愿禅师的人生智慧及湖湘学派与禅宗的关系 2004(1)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 2004(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胡门的向氏弟子 2004(2)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衡山时期的弟子们 2004(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佛教 2004(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碧泉时期的弟子们 2004(5)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宏论性的层次和特点 2004(4)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如何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以韦政通所著《中国文化概论》为例 2005(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跨越历史的心灵沟通——郭嵩焘对王船山的认识和评价 2006(9) 学术月刊 儒家伦理的当下境遇问题 2011(4) 求是学刊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第二作者) 2011(8) 学术界 论中国哲学最初的“被”冷遇(第二作者) 2011(4) 池州学院学报 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的哲学思考(第二作者) 2011(1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宋明理学与儒家精神——记王立新教授的一次学术漫谈(第一作者) 2013(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想给老游唱首歌 2013(5) 深圳大学学报 船山与朱子对王猛的评价(第一作者) 2013(5)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第二作者) 2014(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第二作者)
不太好投。对于质量把控非常严格,通过率比较低,一般硕博的论文并不会看。湘潭大学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湘潭大学主办的一则图书。主编是章育良。本书主要介绍了湘潭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状况。《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78年,是湘潭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研究者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湘潭大学10个理工科院、系、所的16名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
胡潇,二级教授、博导,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晋升研究员,先后在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理论研究室、湖南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1984年起,相继任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二处处长、湖南省社科院精神文明研究所所长、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现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市课题10项,国家课题“媒介认识论研究”获优秀结题评价。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生产方式的辩证法研究,文化现象的认识论研究,农村改革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思想问题的意识论研究,民间艺术的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的发生学、结构学和认识论研究,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解释学研究,媒介现象的认识论研究,精神文化的逻辑学研究,社会空间现象的唯物史观研究,出版《理想与现实的沉思》、《文化现象学》、《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思想哲学》、《文化的形上之思》、《唯物史观第一原理》、《缘道》、《意识的起源与结构》、《马克思的解释》、《守望精神家园》、《媒介认识论》、《文化的意识与逻辑》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文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论文4篇次(有一篇为中、英文版),其他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50来篇。长期担任学科建设负责人,主持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省优秀专业、省重点学科、省精品课程、市名牌专业建设。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主持全国学术会议3次,联合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发言3次。科研业绩得到学界好评,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自1984年以来,先后担任湖南省哲学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全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理世界》编委、《哲学年鉴》特邀编辑,全国马哲史学会、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特聘社外审稿专家,广东省哲学学科组成员,中山大学、湖南师大博导等学术职务;1992年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6年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2009年分别获广州市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术专著题录1、《理想与现实的沉思》——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2、《文化现象学》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3、《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4、《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5、《思想哲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文化的形上之思》——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7、《唯物史观第一原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意识的起源与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缘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0、《马克思的解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守望精神家园》——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媒介认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3、《文化的意识与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学术论文题目选录2014年:1、《第三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李捷;孙经先;胡振平;胡潇;鉴传今;吴波), 《 现代哲学》 2014/01。2、《文化逻辑的研究策略》,《 哲学动态》2014/04。2013年:1、《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早期马克思道德批判的元哲学叙事》,《伦理学研究》2013/02。 3、《从解释学的“前见”看意识形态》,《 现代哲学》2013/04。 4、《论网络文化对哲学思维的解构》,《学术研究》2013/10。 2012年1、《空间的“生产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多维释义之一》,《哲学动态》2012/09。 2、《意识形态虚幻性的认识论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意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与研究》 2012/08。 3、《“第三媒介”对言语行为的变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1。 4、《论资本逻辑给电视文化带来的病相》,《江汉论坛》2012/03。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英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2/01。2011年1、《人性觉醒的资本逻辑探源》,《现代哲学》2011/06。2、《媒介研究的认识论呼唤》,《哲学动态》2011/12。2010年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10/04。2、《幻象背后的生活真实》,《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5。3、《意识形态幻象思维的主体性解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4、《语言符号能指、所指关系建构机理的认识论分析》,《哲学动态》2010/11。2009年1、《“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文化学理式》,《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4。2、《语符“能”、“所”关系中的认识论意蕴》,《现代哲学》2009/03。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哲学研究》2009/09。4、《论当代媒介研究的哲学偏差》,《哲学动态》2009/07。5、《语言文字的认识论揭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1。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生活化》,《教育评论》2009/03。2008年1、《关于主体性的实践唯物论解释》,《哲学研究》2008/12。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思考》(胡潇;黄禧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03。3、《浅议非线性系统理论对矛盾辩证法的补正》,《 学术研究》2008/12。4、《辩证法研究亟待加强》,《学习时报》2008/01。2007年1、《论哲学的真理性执著》,《求索》2007/01。2、《哲学教学中的讲理》,《教育评论》2007/06。3、《辩证法范畴体系建构论的回顾与断想》,《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05。2006年1、《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研究》2006/08。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定位》,《思想理论教育》2006/02。3、《哲学的反思与超验》,《现代哲学》2006/04。4、《论哲学的文化品格——也谈“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02。5、《“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马克思解释学思想片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08。6、《论哲学的逻辑缜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1。2004年1、《生产方式辩证法元理论的审视》,《教学与研究》2004/11。2、《论道德意识的认知特征》,《伦理学研究》2004/05。3、《法律思想的认识论分析》,《学术研究》2004/11。4、《论思想模式及其涵化机理》,《 湖南社会科学》2004/05。5、《生产力自组织的技术观照》,《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5。6、《毛泽东之生产方式辩证法思想的理路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02。2003年1、《言语的诠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05。2、《媒介与认知论纲》,《学术研究》2003/02。3、《论文学中的典型》,《湖南社会科学》2003/04。2002年1、《教学解释方式的认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2/11。2、《论电子文化对哲学思维的逻辑消解》,《哲学动态》2002/09。3、《论电子文化言说图式对哲学思维的解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9。4、《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的逻辑图式》,《求索》2002/02。5、《媒体文化与思维方式——论印刷文本与电视图象的逻辑特质》,《湖南社会科学》2002/01。6、《论印刷文化的逻辑构型——关于文本思维的语言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2/05。7、《论自思的形成及其对理性智慧的发生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5。2001年1、《论个体无意识的非个体性》,《开放时代》2001/04。2、《论先验自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6。3、《论意识的自觉》,《学术研究》2001/03。4、《由知其在知到知其所知》,《现代哲学》 2001/01。5、《论自我意识的动力机制》,《湖南社会科学》2001/01。6、《论客观自我与主观自我》,《求索》2001/05。2000年1、《努力保持一股强劲的进力》,《广东社会科学》2000/03。2、《日常意识的超越——论自我反思的理性功能》,《广东社会科学》2000/01。1999年1、《集体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的互融性》,《开放时代》1999/06。2、《论现代观察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论设定》,《学术研究》1999/11。3、《简论阐释中的主体性真实》,《现代哲学》1999/04。4、《空间“雕塑”的心理学观照》,《南方建筑》1999/04。5、《论阐释中的个性与共性》,《求索》1999/04。6、《论思想认识中的非逻辑机制》,《武汉大学学报》1999/02。7、《论阐释中的实践理念》,《湖湘论坛》1999/05。1998年1、《理性自我在观察中的作用》,《广东社会科学》1998/06。1997年1、《论工具活动与思维起源》,《求索》1997/03。2、《陈白沙研究的新进展》,《哲学年鉴》1997年。1996年1、《论思想二元构成的意识特质》,《江西社会科学》1996/03。2、《论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开放时代》1996/04。3、《论思维与想象的互生成机制》,《求索》1996/05。4、《论思维与想象的互整合机制》,《广东社会科学》1996/04。1995年1、《荧屏引出的文化忧思》,《开放时代》1995/04。2、《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广东社会科学》1995/03。3、《意识新论》,《求索》1995/06。1994年1、《历史辩证法的辉煌》,《广东社会科学》1994/01。2、《论民间象征艺术的思维张力》,《求索》1994/05。1993年1、《农村改革的文化变迁》,《江汉论坛》1993/02。2、《民间象征艺术寻因》,《求索》1993/05。1992年1、《乡村变革的心理回应》,《社会学研究》1992/03。2、《论科学的文化品格》,《现代哲学》1992/04。3、《民间艺术的哲学寻绎》,《求索》1992/06。1991年1、《论行为文化的无意识机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07。2、《宗教信仰的文化心理》,《湖南社会科学》1991/02。3、《乡土文艺的美学特征》,《文艺研究》1991/05。4、《论“实践精神”掌握世界》,《求索》1991/02。1990年1、《论雅文化与俗文化》,《求索》1990/02。2、《论直觉》,《海南大学学报》1990/03。3、《文化是意识的唯一表演》,《湖南社会科学》1990/03。1989年1、《民族的文化觉醒——中国八十代年文化热片论》,《湖南社会科学》1989/02。1987年1、《试论新技术革命的成因和动力》,《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7/02。1986年1、《生产力决定作用相对性的系统分析》,《求索》1986/04。1985年1、《论生产关系接受生产力作用的内在机制》,《求索》1985/01。2、《论机构改革的经济机制》,《经济日报》1985/12。1984年1、《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质量对应运动》,《求索》1984/01。2、《从质和量的对应考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中国社会科学》1984/04。1983年1、《试论生产力的定性定量分析》,《湖南师院学报》1983/03。1982年1、《论精神文明中两类知识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求索》1982/04。2、《旧生产关系质的改变对于新生产力量的扩张有决定作用》,《湘潭大学学报》1982/04。3、《生产力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新湘评论》1982/02。1977年1、《反革命的政治》,《中山大学学报》1977/05。1976年1、《形而上学猖獗 意在篡党夺权》,《广州日报(头条)》1976/12。1975年1、《奴隶阶级哲学初探》,《光明日报》1975/04。2、《林彪“二合而一”哲学批判》,《中山大学学报》1975/03。论文资料搜集来自于百度、中国知网等网站。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一代复一代的学人,秉承历史使命,张扬时代精神,求真向善审美,传道授业解惑,领引莘莘学子,修身修业,成人成才,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卓砺奋发,创造未来。“光荣属于人民教师” !—— 胡潇教师的椅子由四条腿支撑着:人格,学识,辛勤,奉献,这远胜于君王的御座。—— 胡潇教师不是用力量说话,而以真知善意躬行育人。他为人指路,所指的方向是你的,也是自己的。—— 胡潇 胡潇,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省学位办哲学学科组成员,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会副理事长。自2004年到广州大学以来,创办一个新学院,全力推动本科教学评估和建设,狠抓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奋发图强,全力拼搏,业绩突出,为大家公认。2005年被广州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考评为优秀,2007年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定为市管优秀专家。(一)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认真教书育人胡潇同志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与湖南师大联合培养研究生时,三年内共指导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生中1人提前毕业考上浙江大学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在论文写作、成果发表等方面继续得到胡潇教授指导、帮助,现在复旦大学任教;4人以优秀论文毕业,当上了大学教师。为了对学生精心施教,他不远千里,不厌其烦,每年都要自费三、四次去湖南指导学生,从开列书目、确定论文选题到难点突破、论文定稿,总是严格要求,精心施教。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多篇获得优秀评级,有2篇获校级优秀论文奖,有3篇论文公开发表,1篇发在核心刊物上。2005年,胡潇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谢伟强的毕业论文《曹操人才观片论》,难度大,且用半文半白的文言文写成,胡老师先后与该生讨论了17次,除了指导学生完善论点、论证外,还字斟句酌地为其训诂,最后该生以优秀论文通过学位答辩,并考上华师的研究生。平时,学生有困难,胡老师总是关心备至。他上2004级本科生的课,发现一学生经济拮据,立即倾囊相助;他在该班还出资支持学生为身患绝症的教师捐款,让学生充满爱心;2008年底一学生住院手术,经费困难,他带头捐资千元,并动员其他方面相助为其解难。近几年他多次资助经济紧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渡过难关、继续学业,总金额近5000元。每次上完课,总有一些学生要围上来询问各种问题,他不厌其烦,细细解答,全然不顾还要赶车回城。他的教学很能感染学生,深受学生欢迎,一些已上完哲学课但未听他讲课的高年级学生,又跟着重修一遍;2005年,当他为思政专业2005级学生授完最后一堂课时,学生以全班名义,送他一件印有青年人大头像的青春衫“班服”作为留念;当他上完全校的美学公选课时,一学生竟拿着一个苹果塞给他,深情地说:“胡老师,九点多了,你还没吃晚饭,先充一下饥吧!” 2007年,当他授完思政专业2006级2班的哲学原理课之后,全班学生每人签名留念送他一本纪念册,给他以盛情赞扬,非常认同他的学识、教学方式和他对教学高度负责的精神,并当场集体合影留念,众口-词:“真希望还有机会听胡老师的课” !其教学效果亦年年获得“优秀”评价,各门课程平均达93分以上。来广州大学以后,在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方面,胡潇同志亦是倾注心血,从严要求,悉心栽培。他所指导的学生学习上进,表现诸隹,学业成绩突出。2008年毕业的两名硕士生,学习中都遇到男友分手、失恋痛苦的问题,一度心灰意冷。胡潇同志耐心细致反复做她们的疏导工作,并约她们与他指导的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硕士生集会交流,利用同辈人的经历化解人生的迷失,重新振作学习精神。之后两学生放下包袱,潜心学业,各方面进步明显,成绩居前,两人共发表论文12篇,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评价,毕业后分别在大学和重点高中任教,受到单位好评。诸如此类,当学生半个家长的事还很多,研究生们大事小情总是把他作为最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有力地调动和保护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茁壮成长。学生们的突出表现让其他同学甚至老师都很羡慕,殊不知背后是亲切的关怀与辛勤的劳动。(二)潜心学术,努力探索,科研成果丰硕2004年以来,胡潇同志曾主持4项省级课题,1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市教育局重点课题,均已结题。争取到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一项市级后期资助项目。据统计近五年间他发表论文29篇,其中国家级权威刊物论文8篇;出版著作4部,再版个人专著1部,其中独立撰写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3部,主编专著1部;另外还有主编待出版的哲学原理教材1部,个人已发表的成果共130万字。此外,他还分别与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三个单位签订了三本书的出版合同,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他治学严谨,科研成果质量高、社会评价好。近几年,他获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这在有9个哲学博士点、1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高水平学者强手如林的广东,广州大学的教师荣获这些奖励实为不易。在一些前沿领域,胡潇同志的学术探索有鲜明的创造性,他在全国率先肯定并研究了马克思元哲学的解释学思想,发表在《哲学研究》上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文摘》转载;他率先提出、论证了哲学教学生话化的理念,并设计具体实操模式;他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念9种解释视域,在国内外开风气之先,引起强烈反应。鉴于对他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水平的认可,他曾被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邀请担任广东省“十一五哲学规划”组的副组长,执笔起草了“广东十一五哲学发展规划”;多次任省基金课题评委、组长、优秀百篇论文评委、社科成果评奖委员,担任省学位办哲学评议组成员。2005至2008学年度,胡潇同志每年的科研积分,相当于专职研究人员2人/年左右的工作量。这对于既要教书又要抓管理的他来说,业绩的完成只有一个办法:少休息,多加班。他常常是深夜睡觉,五点起床。对此,同事们说他是“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几岁人的精神和拼劲。”(三)全力推动学科建设,学院发展大见成效2004年7月,胡潇同志作为院长,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广州市第一家公共管理学院,创办了第一个社会学系。他求贤似渴,四处招揽人才,先后联络、接待近60位“双高”人才,有时一年上百次地跑学校人事处办理引进人才的各项事宜,先后共引进8位教授,16位博士,其中有3名博士后出站人员和1名归国博士。目前,学院已有14名教授、20名博士,根本改变了原来学院人才结构门类不全,学位、职称偏低的落后状态。他大力扶持年轻教师,积极动员并切实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除4人获得学位以外现在还有14名青年教师读博士;悉心指导年轻教师立项申报课题,策划并资助出版著作18部,资助发表在权威刊物的学术论文10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教学论文11篇。其中经他亲自修改过的论文、课题书就多25件。他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005年,在他的大力帮助下,一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晋升为教授,一举突破了原法学院五年无人评正高的闷局。随之,由他直接指导的黄禧祯副教授又晋升为教授,并评为学校首批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他倡导并推行“苦练内功,广借外力,高搭平台,快速发展” 的建院方针和有效措施,2006年学院获得1项国家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2007年学院两位青年教师又获两项国家基金课题。至2008年底,学院50个专任教师共获103项课题,课题数为全校第一,科研经费数倍剧增。近几年全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28部,2007年仅思想政治教育系就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9篇,科研实力显著提高。作为学术带头人,胡潇同志全力倾注学科建设。他千方百计筹措40多万元经费资助论著出版、发表;他全力拼搏,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团队力量,牵头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授予权,作为方向带头人参与两个硕士点和一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的申报,这使目前学院的研究生布点数量在全校文科位居第一。同时,他还牵头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重点扶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市名牌专业,主办一次全国学术会议,参加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一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引起热烈反响。这为学院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认同,几年来国务院学科组成员、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重点大学博士点带头人先后来院讲学的就有23人次;在2008年国家学位办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研究教育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在参评的69所大学中列35位,超过一些重点大学和同类专业的博士点单位,人们称赞公共管理学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迅速崛起。(四)狠抓教学改革和建设,创名牌,出精品承接学院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在全校率先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后,胡潇同志积极介入课程建设,帮助优化队伍,争取课题,出版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增厚课程建设持续发展力量。同时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寻找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的差距,强化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一个新专业占四分之三的新建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胡潇同志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优选和凝练其特色,明确进取方向,强化建设措施,使学院拥有三门市级精品课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近期胡潇同志按学校要求牵头组织哲学优秀教学团队,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新一轮上水平的建设。他多方采取有效措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生活化” 为主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教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11篇教研论文;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制定新的改革和建设方案,优化教案和课件,重建试题库,丰富网络教学内容;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专题讨论哲学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已有成果和工作基础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之后,胡潇同志牵头分别申报了省、市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评价。现在,又拟定了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发表一批教研论文,系统地展开了评教评学,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改进网络教学平台,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全面审视、优化和完善制约与体现课程质量的各个要件和元素,准备以全新而完备的样态冲击国家精品课程。胡潇简历胡潇,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200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学科带头人,兼广东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副会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哲学、文化哲学、艺术哲学的研究,先后获国家基金课题1项、省市课题16项,独立出版《文化现象学》、《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思想哲学》、《意识的起源与结构》、《缘道》、《马克思的解释》等学术专著11部,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8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国家权威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校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50余篇;论著成果480余万字。获各种奖励15项,其中中南五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8项,市级一等奖2项。信守的学术理念是:求真问是,精骛八极;会通至道,心游万仞。
1,《两汉故事论考》,《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2,《秦汉时期的法医检验》,《国学研究》第11卷。3,《张家山汉简“告律”考论》,《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4,《秦汉盗罪及其立法沿革》,《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5,《竹简秦汉律与唐律》,《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姓氏文化与古代法律》,《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7,《走近“陕派律学”》,《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8,《试论张家山汉简〈钱律〉》,《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9,《汉简<贼律>沿革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10,《清代的司法检验》,《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5期。11,《汉初的刑罚体系》,《法律科学》,2006年第4期。12,《酷刑、酷吏与中国法律传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3,《略论秦律对汉律的影响》,《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4,《张家山汉简〈贼律〉考》,收入江林昌等主编《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与学术史:李学勤教授伉俪七十寿庆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15,《论张家山汉简〈收律〉》,《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6,《张家山汉简〈亡律〉考论》,《法律科学》2009年第1期。17,《秦汉时期的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8,《唐律“格杀勿论”源流考》,《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19,《张家山汉简〈囚律〉考论》,中国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四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汉代继承刍议》,《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 1、《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2、《姓氏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秦汉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 1、点校《大清新法令》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11年。2、《慎斋文集》,法律出版社2013年。3、《乐素堂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
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原刊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6和1957年各出1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版,16开。1958年起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版,各出1期。1961年停刊。1974年复刊,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改为半年刊。1978年改为《华南师院学报》。1983年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1993年起改为季刊。198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起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起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由2013年起改为双月刊。
熊利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六级。2003年4-6月作为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长带队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圆满完成任务,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二等功。是《Canadian J Anaesth》国际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副主编、《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编委会副主任等。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和陕西省基金13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所领导的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医学学科和全军麻醉技术中心。
学术论文2015Shi, Y., Chung, J. M., Cheng, J. T., Tracy, J. L., Robins, R. W., Chen, X.,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5). Cross-cultural evidence for the two-facet structure of prid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55, 61-74. (IF2015 =? SSCI 1 区)De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5). Mate-choice copying in single and coupled women: The influence of mate acceptance and mate rejection decisions of other wome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3(1), 89-105. (Published online: 26 January 2015)(IF2015 =? SSCI?区)Zheng, L., & Zheng, Y. (2015). Young gay men’s sexism predict their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preference inChina.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6, 183-186. (IF2015 =? SSCI 2 区)Zheng, L., & Zheng, Y. (in press). Correlated preferences for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and partner traits in gay and bisexual men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IF2015 =? SSCI 1区)Zheng, M., Zha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the defens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al faces: Brain potentials examining the role of preemptive and postemptive strategies.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IF2015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mong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IF2015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 ratio (2D:4D)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men from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IF2015 =? SSCI 1区)婚恋关系中的相似性匹配及争议。通讯作者(张秋丽、孙青青、郑涌)。《心理科学》,2015,38?2014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的注意偏向:行为和ERP证据。通讯作者(李静华、郑涌)。《心理科学》,2014,37(1):40-47。时间分配的执行功能:双重效价联合任务的证据。通讯作者(曹国光、陈娟、郑涌)。《心理科学》,2014,37(2):258-264。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韧性现状及相互关系。通讯作者(韩黎、廖传景、郑涌)。《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75-278。日周期类型与心理健康。通讯作者(宋晶晶、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446-1455。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Online sexual activity in mainlandChina: Relationship to sexual sensation seeking and sociosexua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6C, 323-329. (SSCI, IF2014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Birth order and sibling sex ratio in relation to sexual orientation inChin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2(6), 995-1002. (IF2014 =? SSCI 4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The digit ratio (2D:4D) inChina: A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27, 304-309. (IF2015 =? SSCI 1区)2013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Butch-femme identity and empathizing-systemizing cognitive traits in Chinese lesbians and bisexual wom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4(8), 951-956.(IF2013 = , SSCI 2区) Yang, X., Li, T.,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in single-trial Prisoner’s Dilemma: Interactions among three contributor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1(5), 721-730. (SSCI, IF2013 =, SSCI 4区)Zheng, L., Hart, T.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Attraction to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in gay men inChina: Relationship to intercourse preference positions and sociosexual behavior.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2(7), 1223-1232.(IF2013 = , SSCI 1区)Cao, G., & Zheng, Y. (2013). The Executive function of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time personality: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Psychology Research, 3(9), , Z., Zhao, Z.,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ocial conformity in an ultimatum gam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896. (IF2013 = , SCI 3区)代际团结潜在类别与关系质量对自陈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英文文章)。通讯作者(杨晶晶、Ariela LOWENSTEIN、Todd JACKSON、郑涌)。《心理学报》,2013,45(7):811-824。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心理因素调查。通讯作者(胡楠、郑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48-52。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及其脑机制。第二作者(李想、郑涌、孟宪鑫、李鹏、李红)。《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70-1779。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通讯作者(孙青青、郑丽军、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94-1802。2012Zheng, L., Hart, T.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ourse preference position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gay men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1(3), 683-689. (IF2012 = , SSCI 1区)Gui,Y., Berry,J. W.,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Migrantworker acculturation inChina.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 36(4), 598-610. (Available online 27 December 2011)(IF2012 = , SSCI 2区)Han, L., Zha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Responses over tim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survivors to the 2008 Wenchuan,Chinaearthquak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0(7), 1147-1152. (IF2012 =, SSCI 4区)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Efficac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China: A meta-analysi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39(11), 886-893. (IF2012 = , SCI 2区)Yang, X., Oner-Ozkan, B.,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What promotes cooperation in the single-trial prisoner’s dilemm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ceived control, reciprocity, and riskiness.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12), Cape Town,South Af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7(S), 374-374. (IF2012 = , SSCI 3区)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通讯作者(舒首立、卢会醒、张露、杨银芳、丁超、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45-51。大学生朋友间性话题沟通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通讯作者(徐华春、李长松、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8-20。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通讯作者(韩黎、张妍、郑涌)。(2012).《心理学探新》,2012,32(3),195-198。阈下说服的存在证据与争议。通讯作者(陈真真、蔡頠、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2,20(4):575-583。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通讯作者(李静华、申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0-552。婚姻关系中的性别角色与家务分工。通讯作者(高丽君、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43-546。2011Zheng, L., Lippa, R.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 Sex and sexual orientation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0(3), 533-541. (IF2011 = , SSCI 1区)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 The relationship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o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mong a Chinese sampl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4), 445-450.(IF2011 = , SSCI 4区)Zheng, Y. (通讯作者), & Zheng, L. (2011). Sexual self-labels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mong Chinese lesbian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7), 955-962. (SSCI, IF2011 = , SSCI 4区)Wang, J., Liu,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Effects of implicit power motive on the processing of anger face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5(5), 441-447. (Available online: 16 June 2011)(IF2011 = , SSCI 1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罗鸣春、苏丹、陈本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5。时间人格的结构与功能。通讯作者(陈娟、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96-904。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通讯作者(程苏、刘璐、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905-915。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及争议。通讯作者(赵永乐、何莹、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88-1797。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通讯作者(陈真真、汤永隆、张喜淋、徐展、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1,(6):726-728。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通讯作者(何莹、赵永乐、郑涌)。《贵州民族研究》,2011,32(6):21-26。医务人员人格因素、组织因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通讯作者(高慧、李昌俊、郑涌)。《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9):573-576。2010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通讯作者(牛春娟,郑涌)。《心理科学》,2010,33(1):198-200。攀枝花市彝族中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袁晓艳,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45-149。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讯作者(马艺丹、薛威峰、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64-471。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趋势。通讯作者(孙丽璐、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96-504。影响躯体化症状的人格因素及其实践意义。通讯作者(李昌俊、郑涌、刘新丰、杨兵)。《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2):125-128。大学生内隐、外显成就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讯作者(王建峰、王凌飞、李欢、郑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00-702。代际关系: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通讯作者(杨晶晶、郑涌)。《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75-2878。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通讯作者(陈啸、石艳、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773-775。大学生述情障碍与疏离感的相关分析。通讯作者(李欢、高丽君、吴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80-1081。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自我决定与抑郁的关系。通讯作者(王建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284-1287。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争议。通讯作者(陈莹、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12-1619。大学生性知识获取途径及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讯作者(张夔、郑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3):2482,2502。2009自我倾注与情绪障碍关系述评。通讯作者(程蕾、郑涌、吴小勇、赵婷婷、周钦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2-16。积极情绪研究述评:健全人格的视角。通讯作者(杨集梅、郑涌、徐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49-152。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黄娟、郑涌、李欣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8-22。当代青年爱情价值观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廖莎莎、李欣华、郑涌、辛增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13-17。高校专职心理教师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20-23。创伤后成长:5·12 地震创伤的新视角。通讯作者(张倩、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623-630。5·12地震前后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比较。第三作者(张妍、向燕辉、郑涌、吕建国、尹茜、陈寒)。《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05-510。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通讯作者(张倩、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66-773。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通讯作者(郑丽军、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192-195。特质焦虑者错误反馈下的情绪-认知偏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通讯作者(刘丽、郑涌、杨集梅、余凤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224-227。中国同性恋性别角色异性化倾向调查。通讯作者(郑丽军、郑涌)。《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499-450。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的结构与类型研究。通讯作者(卢秀琼、郑涌)。《心理科学》,2009,32(3):682-684。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第三作者(贵永霞、陈莹、郑涌)。中国特殊教育,2009,(8):3-7。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通讯作者(周婧、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02-1009。心理治疗的消极后果。通讯作者(秦旻、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论文: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第二作者(刘新丰、郑涌、李昌俊)。《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33-534。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心理科学》,2009,32(4):983-985。躯体化症状如何产生?――躯体化的认知理论述评。通讯作者(李昌俊、郑涌、刘新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8):507-509。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通讯作者(吴小勇、郑丽军、廖翌凯、郑涌)。《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1490-1493。2008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第二作者(徐坤英、郑涌)。《教育探索》,2008,(1):119-120。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第三作者(黄希庭、窦刚、郑涌)。《心理科学》,2008,31(3):675-680。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第二作者(徐华春、郑涌、黄希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35-39。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初探。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徐华春、彭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40-44。大学生睡眠质量与A型行为模式的相关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7-10。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通讯作者(李欣华、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740-744。Zheng, L., Goldberg, L. R., Zheng, Y. (通讯作者), Zhao, Y., Tang, Y., & Liu, L. (2008).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ation of the IPIP Big-Five factor markers inChina: Consistencies in factor structure between internet-obtained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samp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7), 649-654. (IF2008 = , SSCI 2区)2007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心理科学》,2007,30(1),2-5。叙事语篇中时间表征的评定差异研究。第二作者(杨炳钧、郑涌)。《心理科学》,2007,30(2),369-372。归因方式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第二作者(侯佳捷、郑涌)。《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72-76/78。嫉妒的性别差异研究及其争议。第二作者(向虹、郑涌、张海微)。《社会心理研究》,2007,(3),68-73。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通讯作者(王艾娟、郑涌)。《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3),263-266。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第二作者(王艾娟、郑涌)。《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75-80。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通讯作者(丁薇、廖婷婷、郑涌、邓硕宁)。《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26-627。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研究。独立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64-67。“双重束缚”解析。通讯作者(张海微、郑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97-3403。中学生职业抱负特点的调查研究。通讯作者(陈幼平、郑涌)。《心理科学》,2007,30(5),1214-1217。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讯作者(廖全明、郑涌)。《心理科学》,2007,30(6):1351-1355。2006美国人格障碍共病问题研究介评。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陈本友)。《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93-98。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通讯作者(徐华春、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49-254。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评述。通讯作者(丁薇、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文化与心理治疗。通讯作者(许学华、郑涌、张夔、邓硕宁)。《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55-157。惊恐障碍的综合治疗特点。通讯作者(李垚、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47-150。强奸者的认知特征。通讯作者(周海涛、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48-152。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通讯作者(蒙茜、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2):811-813。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2(3):90-94。拖延研究述评。第二作者(蒙茜、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2(4),9-12。文化的传说:西南民间艺术与儿童社会化的对话。第二作者(周小燕、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2(4),55-58。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通讯作者(骆一、郑涌)。《心理科学》,2006,29(3),661-664。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述评。通讯作者(王晓彦、郑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700-70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李宏翰、张建梅)。《心理科学》,2006,29(6),1431-1433。2005质疑星座决定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通讯作者(苏丹、郑涌)。《心理科学》,2005,28(1),220-221,206。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藜)。《心理科学》,2005,28(5),1259-1262。不确定人格探析。第二作者(张倩、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1(5),23-26。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通讯作者(杨容、邵智、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行为主义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中的应用探析。第三作者(杨容、阮昆良、郑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5,26(11),951-952。论文:DSM体系中人格障碍诊断发展的探讨。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2),832-834。2004SARS时期强制性戒网疗效及原因探析。第三作者(杨容、邵智、郑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1期。惧畸障碍。第二作者(赵永乐、郑涌)。《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40-142。亲密关系暴力:男性与女性谁更具攻击性。第二作者(刘娇、郑涌)。《社会》,2004,(4),40-43。媒体暴力及其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第三作者(赵永乐、何莹、郑涌)。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4),44-46。游戏方式差异对电脑游戏者攻击性影响研究。第二作者(赵永乐、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0(5),36-39。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第二作者(杨容、郑涌、阮昆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0(5),40-43。心理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研究。第四作者(邵智、杨容、罗康玲、郑涌)。《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548-549。Research on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tendenc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ental health. 独立作者. 28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04).2003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第二作者(张倩、郑涌)。《心理学探新》,2003,23(3):6-10。有关情绪自我报告及其可得模型的述评。第二作者(骆一、郑涌、刘敏)。《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27-31。2002班风及其与班主任、班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第一作者(郑涌、程云、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3期。中学“差生”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相关研究。第一作者(郑涌、张惠蓉、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4期。2001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第二作者(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学动态》,2001,9(2):151-156。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马建青、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期。2000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心理学报》,2000,32(1),30-35。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I.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心理学报》,2000,32(1),36-39。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第三作者(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心理科学》2000年1期。1999高中生学科兴趣的变化历程及原因的初步研究。第二作者(夏凌翔、郑涌)。《四川心理科学》1999年2期。1998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心理科学》1998年3期。自我概念的结构:II.大学生自我概念理论维度的因素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5期。1997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我是谁”反应的内容分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1期。大学生时间体验维度的因素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期。大学生的个我/集体取向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第一作者(郑涌、江志宇、秦光兰)。《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1996审美倾向初探。第一作者(郑涌、李宏翰、黄希庭)。《心理科学》1996年4期。1995时间记忆理论与实验范型。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心理科学》1995年4期。1991关于英文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独立作者。《心理科学》1991年3期。
48. 王铭,李保国* 2009 非人灵长类动物睡眠地点的选择与利用。人类学报,28(4)。(*通信作者)49. 黎大勇,任宝平,Cyril ,周岐海,彭正松,魏辅文,李保国* 2009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格花箐滇金丝猴夜宿地的季节性选择。兽类学报,29(4):389-395。50. 王程亮,齐晓光,郗文忠,朱紫瑞,邢连喜,李保国* 2008 非人灵长类个体的迁移与扩散。人类学报,27(3):256-263。(*通信作者)51. 高翔,赵大鹏, 李保国* 2008 非人灵长类动物雌性携抱婴儿与婴儿吸乳偏好的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 43: 158-164.(*通信作者)52. 王晓卫,李保国*,马军正,吴晓民,肖红,杨君英,刘宜平 2007秦岭玉皇庙川金丝猴群2-3岁个体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动物学报,53(6):939-946。(*通信作者)53. 王晓卫,李保国*,吴晓民,何鹏举,胡永乐 2007 依据取食优势判断秦岭川金丝猴群OMU的等级地位。兽类学报,27(4):344-349。(*通信作者)54. 高云芳,王慧平,李保国 2007 秦岭野生雌性川金丝猴粪便睾酮水平与邀配频次的季节性变化。动物学报,52(5):783-790。55. 齐晓光,李保国*,李银华 2006 秦岭川金丝猴的母系投入与生殖性别偏倚。动物学报,52(1):1-10。(*通信作者)56. 李保国,李宏群,赵大鹏,张育辉,齐晓光 2006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投食群等级关系的研究。兽类学报,26(1):18-25。57. 吕九全,李保国* 2006 秦岭川金丝猴昼夜活动时间分配。兽类学报,26(1):26-32。(*通信作者)58. 胡松梅,李保国 2006 中国宝鸡关桃圆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金丝猴头骨及其意义。兽类学报,26(4):417-420。59. 李银华,李保国*,Chia 2005秦岭川金丝猴一周岁内个体的行为发育。动物学报,51(6):953-960。(*通信作者)60. 赵大鹏,李保国* 2005 川金丝猴射精标准的量化辅助。兽类学报,25(3):293-296。(*通信作者)61. 王慧平,高云芳,张新利,李保国 2005 川金丝猴粪尿中类固醇激素抽提方法比较。兽类学报,25(3):296-301。62. 余晓玉,吕九全,李保国 2005 非人灵长类冲突后行为的研究进展。人类学报,24(3):249-257。(*通信作者)63. 高云芳、高更更、白绪祥、张新利、陈超、李保国 2005 雌性川金丝猴尿液中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西北大学学报,35(5):592-596。64. 李银华,李保国* 2004 灵长类相互理毛的影响因素、功能及其利益分析。人类学报,23:334-342。(*通信作者)65. 齐晓光,李保国*,谈家伦,高云芳 2004 秦岭川金丝猴群在非移动时的空间结构。动物学报,50:697-705。(*通信作者)66. 李宏群,张育辉,李保国* 2004 非人灵长类和解行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动物学杂志,39(3)109-114。(*通信作者)67. 李宏群,张育辉,李保国* 2004 非人灵长类社会等级现象的研究进展。兽类学报,24(1)53-60。(*通信作者)68. 高云芳,王慧平,李保国 2004 秦岭山中的川金丝猴。生物学通报,39(10):. 李保国,齐晓光,卢竹艳 2004 大自然的瑰宝—秦岭金丝猴。野生动物,25(1):35-37。70. 张鹏,李保国*,和田一雄,谈家伦,渡边邦夫 2003 秦岭川金丝猴的一个群的社会结构。动物学报,49:727-735。(*通信作者)71. 高云芳,陈超,李保国*,张新利,卢新明,高更更,白绪祥,贾康社 2003 川金丝猴尿液中睾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动物学报,49:393-398。(*通信作者)72. 郭松涛,余玉群,李保国*,顾正勤,吐逊江,王新军 2003 天山盘羊秋季集群习性和日活动节律初步观察。兽类学报,23:27-30。(*通信作者)73. 李保国,张鹏,渡边邦夫,谈家伦 2002 川金丝猴的相互理毛行为是否具有卫生功能。动物学报,48:707-715。74. 李保国, 张鹏 2002 中国秦岭山脉金丝猴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目标。中国灵长类研究通讯,10(1):8-12。75. 李艳秋,邰发道,李保国,王廷正 2002 亲缘关系对棕色田鼠动情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32(2):207-210。76. 李艳秋, 李保国, 孙文基 2001 龙胆苦甙的抗炎作用。西北大学学报,31:212-215。77. 李艳秋,赵德化,潘伯荣,李保国, 孙文基,田琼,贾敏 2001 龙胆苦甙抗鼠肝损伤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2:1645-1649。78. 任青峰,韩淑芬,钱金财,李保国 2001 宁夏药用脊椎动物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 西北大学学报,31(2):143-145。79. 李保国,任保平,高云芳,张树义,梁冰 2000森林采伐导致秦岭川金丝猴夏季活动范围变化。动物学报,46(4):464-466。80. 任保平,李保国,张树义,李明,梁冰 2000 秦岭金丝猴下地活动的初步调查。兽类学报,20(1):79-80。81. 张树义,任保平,李保国,梁冰, 王立新 1999川金丝猴群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模式。科学通报,44(8):825-828。82. 高云芳,蒙世杰,刘诗峰,李保国,魏武科,何鹏举,许振武,扬得夏 1998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动物学报,44(2):190-194。83. 李保国,何鹏举,王景堂,郭斌,魏武科,胡永乐,司开闯,刘宜平 1997 秦岭北坡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7(3):235-238,252。84. 李保国,刘建利 1996 川金丝猴体毛微元素的分析。兽类学报,16(3):188-193。85. 李保国,李智军,熊成培 1996 陕西猕猴的栖息地和食物组成。西北大学学报,26(1):87-92。86. 贾志云,李保国 1996 动物雌性个体的多次交配与适合度。西北大学学报,26:1048-1051。87. 贾志云,李保国 1996 动物避免近亲交配的机制。西北大学学报,26:966-969。88. 李保国,杨兴中,李继康 1996 华山地区脊椎动物资源特征,Ⅰ 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跨世纪科学文集(姚远,张惠民,廉振民 主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pp: 332-336。89. 杨兴中,李保国, 李继康 1996 华山地区脊椎动物资源特征,Ⅲ 鸟类群落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6:1041-1047。90. 李保国,闵芝兰,杨兴中 1995 化龙山兽类资源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5:751-754。91. 杨兴中,李保国, 李继康 1995 华山地区脊椎动物资源特征,Ⅱ 鸟类和兽类名录及其资源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5:743-750。92. 徐象平,李保国 1995 试论历史时期陕西几种珍稀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西北大学学报,25:736-742。93. 李保国,刘安宏 1994 灵长类家域的研究。生态学杂志,13(2):61-65。94. 李保国,杨兴中,王开峰,张小工 1992 朱鹭在陕西地理分布的变迁。生态学杂志,11(5):50-55。95. 李保国,陈服官 1992 鼢鼠属凸颅亚属的分类整理。西北大学学报,22(3):339-344。96. 陈服官,杨兴中,刘诗峰,李保国 1992 陕西秦岭西段3 种雉鸡种群密度变化的研。西北大学学报,22(1):71-77。97. 李保国,沈文君,陈服官 1989 金丝猴名称考释。金丝猴研究进展(陈服官,李保国 等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西安,30-32。98. 李保国,陈服官 1989 鼢鼠属凸颅亚属(Eospalax)的分类研究及一新亚种。动物学报,35(1):89-95。99. 李保国,陈服官,纪维红,肖红 1989 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阴顶茎骨的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1):73-76。100. 李保国,陈服官 1987 几种鼢鼠染色体和血清LDH同工酶电泳的比较研究。兽类学报,7(4): 275-282。101. 李保国,陈服官 1986 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物种形成和起源中心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6(3):59-65。102. 李保国,黄洪富 1984 陕西蛇类新记录。西北大学学报,14:125-126。 103. 李保国 2001キンシコウの野生生活。モンキー,441-442(291?292):12-15。104. 李保国,熊成培, 李智军 1995 中国产マヵヵ属の分布·个体群动态,(2)秦岭におけるキンシコゥとアヵゲザル。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报告书,4:125-137。105. 李保国,熊成培, 李智军 1995 中国产マヵヵ属の分布·个体群动态,(4)陕西省におけるアヵゲザルの分布と变迁。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报告书,4:143-150。106. 李保国,刘安宏 1994 中国秦岭山脉北面の川金丝猴。モンキー,386(260):3-10。107. Naoki Agetsuma, Kazuo Wada and Baoguo Li. 1994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wild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 Res. 10: 49-56. (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08. Funio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1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Primate Research, 17:. Fumio Fukuda, Baoguo Li, Kazuo Wada, Onodera K. 2000 Present state of golden monkey research. Primate Research, 16:251. Guo, Weihong Ji, Ming Li, Hongli Chang, Baoguo Li* 2010 The mating system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2:25-3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Qi, Baoguo Li*, Paul ,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2009 Social dynamics of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emale transfer and one-male unit succes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1:670-67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Guo, Weihong Ji, Baoguo Li*, Ming Li 2008 Response of a group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to commercial logging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Conservation Biology,22:1055-10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o, Weihong Ji,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Mate competition and reproductive correlates of female dispersal in a polygynous primate specie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9:165-17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evidence on foot preference during locomotion in Old World monkeys: a study of quadrupedal and bipedal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imates,49:260-2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Female social dynamic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1013-1022.(SCI) Xi, Baoguo Li*, Dapeng Zhao, Weihong Ji, Peng Zhang 2008 Benefits to female helpers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9:593-60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Xiaoguang Qi 2008 Dominance relationships among one-male unit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634-641.(SCI) Zhao,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Hand preference during unimanual and bimanual reaching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500-50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o, Xiang G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wild evidence of neonate nipple preference and maternal cradling laterality in Old World monkeys: a preliminary study from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7:364-368.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Qi, Baoguo Li*, Weihong Ji 2008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wild female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311-31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Zhao, Baoguo Li*, Colin P. Grove, Kunio Watanabe 2008 Impact of male takeover on intra-unit sexual interactions and subsequent interbirth interval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ogica, 79:93-10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Li, Dapeng Zhao 2007 Copulation behavior within one-male groups of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Primates, 48: 190-196.(SCI) L. Tan, Songtao Guo, Baoguo Li 2007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anging patterns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zh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8:577-591.(SCI) Gu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7 Diet and activity budget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s, 48:268-2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 Alan , Baoguo Li, 2007 Studies of human physique and sexual attractiveness: sexual preferences of men and women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19:88-95.(SCI)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Chia 2006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Primates, 47: 374-382.(SCI) Li, Dapeng Zhao 2005 Female multiple copulations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 942-944.(SCI) Zhao, Baoguo Li*, Yinhua Li, Kazuo Wada 2005 Extra-unit sexual behavior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6:172-1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Wang, Yunfang Gao, Baoguo Li 2005 Seasonal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of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Gao, Huiping Wang, Baoguo Li 2005 The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productive behaviors of fe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Guo, Baoguo Li*, Chia 2004 Determinants of ranging behavior in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36.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Wang, Chia , Baoguo Li, Yunfang Gao 2004 Resident-male replacemen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424.(SCI) Li, Chia , Baoguo Li * 2004 Social play in infant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90.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 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4 What’s sex got to do with i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xual behavior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27.(SCI) , Peng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Kazuo Wada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60 (supplement 1):144. (SCI) Li, Ruliang Pan, Charles E. Oxnard. 2002 Extinc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400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3:1227-1244. (SCI) Ren, Shuyi Zhang, Lixin Wang, Bing Liang, Baoguo Li. 2001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sex classes in a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2:96-99. (SCI) Li, Pengju He, Xingzhong Yang, Wuke Wei, Baoping Ren, Junying Yang, Kaichuang Si and Yiping Liu. 2001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and a proposed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the species. Biosphere Conservation. 3 (2): 107-114. (SCI) Li, Chao Cheng, Weihong Ji and Baoping Ren. 2000 Seasonal home range change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1:375-386. (SCI) Li, Baoping Ren and Yunfang Gao. 1999 A change in the summer home range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in Yuhuangmiao,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269-273. (SCI) Zhang, Baoping Ren and Baoguo Li. 1999 A juvenile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edated by a Goshawk (Accipiter gentili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175-176. (SCI) Shuyi, Ren Baoping Li Baoguo, Liang Bing and Wang Lixin. 1999 Spatial pattern in the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5): 1369-1372. (SCI) Zhao, Baoguo Li 2009 23 years research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zh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Asian Primates Journal, 1(2): Zhao, Baoguo Li* 2009 Do deposed adult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am as solitary bachelors or continue to interact with former band members? Current Zoology, 55:235-237.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Xiaowei W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Eurasian blackbird predated by the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Integrative Zoology, 3:176-179. (*Corresponding author)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Prolonged carrying of a dead infant among the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3:175-178. (*Corresponding author)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Homosexual mounting within one all-male juvenile unit in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7:14-17.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6 Use of forest strata by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pring and winter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2:429-436. (*Corresponding author) Huiping, Chia , Gao Yunfang, Li Baoguo 2004 A Takeover of resident male in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Li, Zhiyun Jia, Ruliang Pan, Baoping Ren. 2003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in China. In: Primates in Fragments: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d. by Laura K. Marsh).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 Li, 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Chia , Fumio Fukuda, Kazuo Wada 2003 A dietary shif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3: Li, Ruliang Pan. 2002 Disappearance and diminishing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in China. Australasian Primatology, 15: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2 Social organization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10: Baoguo and Yang Xingzhong. 1994 Recent development in studies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es, e Primat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ews, 12(3): Baoguo, Cheng Fuguan, Luo Shiyou and Xie Wenzhi. 1993 Major categories of vocal behavior in wild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13(3): Baoguo. 1992 On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aanxi,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Basel, Switzerland, pp:110-113. 李保国 何鹏举 主编2007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西安。111. 郑生武, 李保国 主编1999 中国西北地区脊椎动物系统检索与分布。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西安。112. 陈服官,刘诗峰, 李保国, 杨兴中, 罗时有, 解文治 1989金丝猴研究进展。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西安。113. 郑生武, 李保国 等编著 1994 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114. 闵芝兰, 姚建初, 许树华, 李保国, 常秀云 1991 陕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115. 张荣祖,陈立伟,瞿文元,Chris Coggins 主编,李保国等参编 2002 中国灵长类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北京。116. 全国强, 谢家骅 主编,李保国等参编 2002 金丝猴研究。上海科技摙育出版社,上海。王玛丽、邢连喜、张国昌主编,杨茂生,李保国,王永智,张跃进副主编 2004 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去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