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意义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意义论文

毒性中药具有较为明显的双重性,在某种程度上对疾病具有较为突出的疗效,相反,该药物用药需谨慎,若用药不正确,患者就会出现较为突出的不良反应,严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毒性中药饮片和生产、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临床使用的毒性中药品种急剧减少,部分药品未经过正规加工经销直接售出。现就以毒性药物中药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 毒性中药的使用管理现状 对毒性中药的认识不够古人把“毒药”视为药物的总称,药物偏性就是毒性,把能够治疗患者各种疾病的药物称为毒药,把患者长期服用,无任何临床反应的药物视为无毒药物。中医药理学认为,毒性药物分为大毒、中毒、有毒,大毒药物的临床症状发生较为迅速,中毒症状严重,容易发生死亡,中毒药物服用后临床症状发生较慢,但较为严重,小毒中药,不易发生中毒,但是,患者若长期服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死亡。只有超大剂量或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中毒,中毒症状轻微不易造成死亡。但上述认识尚缺乏客观定量的标准。现代药理学认为,毒性中药就是指具有毒性,药理作用较强、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中均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急性、亚急性毒、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等。 对毒性中药的管理和使用现状 用法用量规定模糊目前,临床上或者中医药理学上对部分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对药物的管理较差,例如,生狼毒,生藤黄,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用法用量解释就较为模糊,《药典》中的解释说在一般情况均是炮制,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生用[1];另外,部分药物还有一些较为不合理的用法用量记载,马钱子和马钱子粉的剂量均是,根据有关研究记载,马钱子粉和马钱子碱含量不一,用量不能相同,这就大大模糊了药物的用法和剂量。 质量管理较差我国的毒性中药质量管理标准目前无明确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其简单的书面规定均是流传至今的,有部分均是采用民间的方法进行维持使用,在2005年修订的《药典》明确指出,毒性中药共有72种,但是,只有11%。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我收集的大专药学毕业论文,欢迎查看!

1简要论述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测药品的不良反应推动了药学监护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来说,我国医药水平检测不良反应的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监控手段和检测方法都不完善,对于药物所产生的不良信号,其接受情况比较有限。一般来说,大约70%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监控的方式有效避免,大约60%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师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科学、完善的药学监护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医学发展水平和医学具体情况,可以针对医师开具的临床医嘱进行评价和研究,进一步预防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药物经济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接轨,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幅度上升,在这个大环境下医药学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医疗制度体系的改革不断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体系改革中,对于控制制药经费的力度以及临床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管是对药品的使用还是对于用药的质量控制,医师都需要按照医疗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述这些问题是医学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现阶段,鉴定医疗事故的工作不再是仅行政卫生部门负责,而是由专门的医学会进行专门负责。这充分地证实了医药监护更加趋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在开展药学监护的各项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记录各种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积极地评估各种药物的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和原始材料。另外,药学监护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提升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效果。相应地降低了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预防各种药源性病症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占有较高的比例。

通过药学监护的开展,用药的规范、合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损害,能够有效降低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格规范医生的用药情况,全面指导患者按要求合理服用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各种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消除,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药学监护还能够大幅度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效地节约了各种药物资源,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和整个社会社会中药师的形象和地位。整体上来说,我国的药学监护事业发展的比较晚、起步晚,基本上处于宣传期间。但是,对着我国卫生事业、医疗事业的继续深化发展,对于药学监护的发展和需求将会日益凸显。

中药的毒性研究

通过中药药学监督,能够促进药师进一步研究中药毒性与炮制方法、药物基源、配伍应用、方法服用以及剂量、个体差异的关系,以及代谢过程中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降低临床医学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进一步提升药学监护工作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现代医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对“药物”的监管转化成了对“患者”的监管,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该怎样面对形式转变,全面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成为了每个药剂师都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剂师需要参与查房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程、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诊断,分析判断医生的用药,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指导并参与整个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掌握药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真正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更好地监控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关知识,决定用药量程和用药剂量,监测尿药浓度和血药浓度的检测,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性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最小的毒副作用、最佳的治疗效果。

(3)药物咨询活动的开展,建立患者的合理用药档案。收集各种药学情报,不断积累自身的用药信息,不断指导和提升患者的合理用药以及监护能力,完善临床医学方面的用药信息情报系统,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全面加强医药方面的信息交流。并建立专门的监护药学室,全面推动监护药学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全面规范药师临床制度。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部分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基地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促进和提升药师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药师的医药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资历较浅、年龄较轻的年轻药师,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脱岗培训。各个医疗单位必须明确规定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科学、合理的安排多种具体工作,全面推动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药学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药学监护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反过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推动了药学监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加强实习生基础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安全知识等。我们培养实习生更应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较好地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不仅在每次的实验教学中反复强调、指导老师示范、学生再操作,还要特地在实验室中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系统培训。这样实习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从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我所的带教教师会亲自示范分子生物学、细胞组织培养、动物模型建立等药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实习生能亲身体会,迅速掌握方法。

1深化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培养

1.1良好的学术氛围:读书报告会

实习环境和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实习生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轻松活泼、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人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丰富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我所每周定期的“英文读书报告会”。由本所全体师生轮流主讲,汇报的内容围绕研究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文献报道、课题进展中的成果等。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实习生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更快的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情操。

1.2用创新带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实习生科研论文写作

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带教教师应该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科研过程比较熟悉,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便系统指导实习生完成从选题、开题、实验、论文写作到答辩等工作。但是带教教师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请教,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其次,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实验中启发实习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处理能力等几个要素构成。显然,把学生的操作技能看成科研能力太过于片面,只掌握实践能力未免过于简单。我们以往采用的是模仿和经验的实验教学方式,即老师设计好实验流程,学生照着做。显然,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造成实习学生僵化了思维,机械式操作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遇到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开展组内的学习讨论,还可以与其他课题组相互切磋学习。带教教师需要经常与实习生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对带教的意见,不断创新实习方法,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还需经常鼓励实习生参加学术讲座和组织学术汇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事实证明我所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一般由带教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实习生则通过结合已学知识、检索文献,从而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再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指导老师通过指出不足后再经实习生写出最终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比如在实习初始就下达研究的项目,之后就让他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完成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并讨论需解决的难题。通过逐步的讨论,实习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最后完成研究论文时,实习生都可以很好的独立完成,最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人文知识的传授,混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片面想法。总之,实习生科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能力,体会科研活动的方法与过程,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科研活动的艰辛历程,并非着力要求学员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实际上科研过程得出阴性结果并不可怕,科研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失败而构成的。我们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取得突破性的结果,即使没有结果或是证明当初的科研设计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1.3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研工作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个人秀”,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包括从题目的选定、文献检索、试剂准备到数据分析,都凝聚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非常重要,具有优良团队精神的集体,可以促使实习生迅速融入其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踏实工作、乐于奉献。

1.4严格管理不离人性化的根本

科研工作与理论课教学的作息时间有很大不同。很多实验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实习生平时不仅要加班加点,周末也经常不能休息。我所设有研究生和实习生专门使用的自习室,一方面可以保证实习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查阅文献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实习生意识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潜心,以实验进程为准,不能因为休息而影响进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也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科研素质之一。通过设置自习室使实习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适当休息或查阅文献、分析和整理实验结果及为下次实验做准备等。

2素质培养同时不忘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目前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了加强实习生实验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实习生刚开始实习时,我所带教教师就对他们加强组织纪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实习生管理体制。由各个带教教师负责监督管理实习生的出勤和科研工作,并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的情况,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召开实习生会议进行教育,对于个别实习生单独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实习生,使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我所的教学团队,从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提高师资教师素质与专业学术水平、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药学实习生培养的教学模式。

中药讲究五行相生相克!

多种西药共用的副作用研究论文

你可以看看这个

我现在就想写论文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中药与西药研究的相互借鉴【关键词】 中药与西药 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开始应用的,并伴随中医的发展而发展。西药是近三四百年在现代化学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成为当今世界药学领域的主导潮流。中药与西药都有其科学性,药物的共同目的是治病救人,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中西药物之间可以相互汲取、相互借鉴,讨论这个问题或许会对中西药的发展有一定启发意义。 1 理论体系 中药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例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其应用以中医的 “藏象”、“病因病机”、“四诊八纲”、“治则治法”等理论为基础,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选择适当药物配伍而成,药味药量的增减可改变原有功能主治,一方可化裁为另一方以适应新的病情要求,具有鲜明的规律性,符合辨证观、整体观、系统观,蕴含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中药又产生新的制剂、炮制、鉴定理论。西药也有合成、制剂、分析以及分子结构与药效关系等理论,但没有中药理论体系完备,还必须研究出新的理论更好指导实践,同样中药理论要用现代科技去解析,才能更好指导中药研究。 2 研究过程 中药是在大量的临床基础上产生,先实践后理论,西药是建立在大量的动物试验后用于临床,先理论后实践,看起来相反,却都有道理。中药在有些毒剧药的开发上可以借鉴西药的研究过程,先进行动物试验,以免盲目使用造成危险;西药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作用,因而有“老药新用”,例如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等。 3 来源 中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汲取外来文化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许多外来植物如乳香、西洋参、番泻叶等均已成为重要中药。西药向中药借鉴则表现在许多西药来源于中药,例麻黄素、青蒿素、紫杉醇等。据统计,1983~1994年间世界上生产上市的522种新药中,44%来源于中药等天然药物,或基于天然药物的合成、半合成品。尤其是在抗癌、抗感染药物的开发研究中,中药等天然药物有着重要的地位。1984~1995年间经美国FDA批准的31种抗癌新药中,61%来源于中药等天然药物。美国科学家利用植物分泌药物,或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这些使人联想到中药本身就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例如牛黄是牛的胆结石,珍珠是蚌壳内膜受刺激形成,与现代西药研究的尖端成果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或许可从中药中得到启示更好地开发西药。 4 制剂方面 古代医家为方便使用,提高药效,将中药制成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近几十年来,利用现代西药学科技术研究中药更是突飞猛进,如采用生化提取、高效分离技术等,剂型扩大到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对中药炮制的机理也进行深入研究。许多中成药还引入西药的质量标准,有的定性,有的定量,对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市场规范起到很大作用。科学是相互渗透的,西药在发展剂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中药丸散膏丹的启发,直到今天,中西药均有膏剂这种剂型,所以中西药在制剂过程中,相互汲取,共同发展。 5 疗效方面 中药在疗效方面等达到象西药那样迅速、良好的效果,就要对剂型进行改革,中药急症的研究就是向西药借鉴,如升压药片改为注射剂,治疗心绞痛的胶囊改为滴丸等。另一方面,中药疗效温和,作用持久,对某些慢性病的治疗有独特之处,有学者证实对46种疾病,中药比西药有效,其中包括更年期综合征、肥胖症、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白内障和神经痛等。国内外正在这些病种上不断研究,希望利用中药取得突破。西药也运用现代科技,研制出控释制剂、缓释制剂,以期达到疗效温和、作用持久的目的。 6 毒副作用方面 中药的毒副作用一般较小,为国人津津乐道。相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西药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例如前一段时间全面禁止含PPA(苯丙醇胺)的药物,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西药也一直朝降低毒副作用方向努力,例如许多西药经结构拆分后明显降低副作用。西药还借鉴中药复方药物成分低,多靶点作用原理,选择合适的西药组成复方,以抵消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总之,中药与西药在理论体系、研究过程、来源、制剂、疗效、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均可相互汲取,相互借鉴。但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中药如何借鉴西药以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也确实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吸取更多现代医学精华,发展到更高水平;而在西药借鉴中药方面做得不够,虽然西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要求,但不管通过什么方法达到更好治病救人的目的,最终与中药的某些特点相符。中西药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相互共存、相互借鉴,为抵御疾病发挥各自的作用。需要更具体点可以追问

论文研究中药炮制的意义

讨论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通过炮制处理中药材形态、外观、四气五味等均会发生改变,同时毒性药物毒性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可知炮制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又改善了药物疗效。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药,存在较多活性成分,而炮制过程促进了这些活性成分灭活、分解等反应发生,也直接改变了药材的功效,因而炮制作用重大。当前,关于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次研究结合现代科学计量资料对炮制影响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天然植物药中,较多药材含有该类物质,但是较多类生物碱毒性较强,需通过炮制去除或减弱。药材中生物碱不溶于水或水溶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通过加热方式可去除多数生物碱,如乌头、附子等药物生品生物碱较高,经彻底加热后,各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同时为了保护其他活性成分,调和药性可采用黑豆法和米醋法炮制。

炮制对多糖类物质的影响多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药材中,在白术、茯苓、大黄等药材广泛存在,具有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力作用。部分药材需经过炮制过程,提高多糖含量,经过加热等方式促进植物糖类水解生成多糖。常用的盐制、酒制、醋制炮制工艺,都可以促进药材多糖含量增加,但是不同药材敏感度不同。以白术为例,不同炮制方法对多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与生白术相比,各类炮制方法均促进了多糖生成,如炭白术中多糖类含量较高,而焦白术、清炒白术则相对降低;但大黄炭和醋大黄中多糖含量不升反降,与白术相反。

炮制对挥发油类物质的影响

芳香化湿类等中药材中多含有较多挥发油类物质,而挥发油是发挥药材功效的.主要成。挥发油类物质存在一定毒性,尤其含量过高时可引发一系列毒副反应,故需要通过炮制方法去除一部分挥发油。挥发油类物质可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散尽,因而在现代制药提前挥发油时,多采用加热及水蒸气蒸馏获取挥发油,炮制挥发油浓度较高药材时,可采用烘制法等调整烘制时间可控制药材中挥发油含量。以乳香为例,生品挥发油含量过高,较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烘制后各类挥发油含量下降49%~80%,对人体刺激性减小达到良好的药效。在以挥发油为主要疗效物质时,需注意炮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散尽。

炮制对苷类物质的影响

苷类是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总皂苷、苦杏仁苷、天麻苷、黄芩苷等,不同苷类功效差别较大。苷类成分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当苷类物质作为有效成分时,要通过炮制可增加苷类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同时要保护苷类成分免收破坏。例如,药材中含有苷类分解酶时,要通过加热方法促进酶活性降低或失活,保证苷类成分稳定存在,提高药效,常用方法为热浸法。当苷类成分为毒性物质时,需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促进其水解,以山茱萸为例,生品苷类含量较多,而酒蒸后苷类含量下降50%以上,其中温补肝肾苷类并无损耗,因而保证了山茱萸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2 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减毒作用

川乌、附子、半夏、甘遂、巴豆等药物生品毒性极大,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差,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可消除有毒活性物质或减少活性物质。常见有毒药材饮片中有醋制品、清炒拌醋品、清炒品、生拌醋品等,均已经减毒。以附子为例,生品15~30 g即可达到中毒致死量,而炮制成盐附子、白附子、黑附子等后,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奇效,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急救药品,温里作用大大增强,少量毒性物质具有强心、扩血管效果。

活血祛瘀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研究发现,经两种方法炮制后,药物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力增强,抗血小板痉挛,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氧供给;同时,中医也认为醋制、酒制炮制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增强,如乳香醋制后活血作用增强,而大黄酒制后祛瘀效力加倍。

免疫作用

补益类药品通过炮制后,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等提高免疫力作用。如南五味子醋制后提高免疫活性增强,怀牛膝酒制后提高细胞免疫能力等,而中医认为均炮制后两者滋补肝肾作用增强,因而补益类药材要合理选择炮制方法。

其他药理作用

在抗肿瘤中药研究中发现,部分药材炮制后可抗肿瘤活性可显著增强,如:制全蝎醇浸出物杀伤癌细胞效果提升,同时其对人体刺激性较小。同时,部分药材炮制后泻下作用大大降低,如炙炒或蒸制大黄、巴豆霜等,都可以作为缓泻剂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此外,较多中药经秘制后形成或增强了止咳平喘作用,如麻黄、紫菀、款冬花等,提示这类药材用于止咳平喘之效时需密制。

3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医药生产仍滞后于西药,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为中医药生产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节。炮制作为重要的中药生产步骤,应与现代化分析技术、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彻底阐明炮制机制,精确控制饮片成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饮片的工业生产。目前,各种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及药理学作用变化尚未完成阐明,应在现代科学内涵指导下尽快完善中药炮制研究,促进我国中药材及制剂走向世界市场。

1降低毒性2提高疗效3改变缓和药性4便于运输储存5引药归经

1纯净药材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储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性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改变或增加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保证药物洁净度,利于贮藏;有利于服用。 来源:兽药吧

中药毒理学研究论文

是药三分毒,所有中药都有毒性,只是看你怎么用,要控制好时间和用药量,不能说到底有多大。

中药药理研究与评价方法、中医病证模型研制、中药名方作用机制与配伍规律、中药神经药理学研究和中药毒理学研究与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领域。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研究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药新药关键技术研究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协作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末863重大科技项目”课题1项等各级计划课题25项;作为课题前5位参加国家、省部等各级课题45项。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24项,首位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济南市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山东省首届自然科学创新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药学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文154篇,第一作者112篇,通讯作者21篇。著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200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著作6部,其中《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获得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3项,主持各类新药研发近百项。先后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术专家、全省中医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功、山东省医药卫生第5批1020专业技术人才、济南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第二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卫生厅巾帼建功活动优秀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中药一般没什么毒性,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是很安全的,特别是在药店卖的,这几年是比较安全了,没有用什么硫磺一类的烘。当然有些有毒的,朱砂阿,细辛阿,附子阿,关木通等等,要么已经不用了,要么少量或更安全的使用。像常用的,桂枝,蒲公英,菊花,白术,党参等等基本用几十年,只要你不大量使用,都和大米一样没有很大的伤害。至于动力学和毒理学,对于中药而言基本是没有的,现代中药的毒理研究主要研究其主要成分的性质,但是很多病,如果用分离的主要物质治疗效果不好,但是用全草效果依旧很好,抗生素用个十几年效果越来越差,中药的效果依旧很好,这也说明,中药本身是活的治疗物质,能对应变化的病毒和疾病,因此中医今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断有新的中医临床基地建起来。

我过去学习中医药学也有这样的疑问,中药分为药物本身毒性和配伍毒性,一般我们祖国医学的配伍毒性就是“十八反”歌诀。但是龙胆泻肝丸木通事件,也说明祖国医学在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缺失。我也咨询过有关教授,现在中药的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可以说是刚刚起步研究。西医却在这两方面研究的很深。我们也在2009年有了系统的中药毒理学的专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比如半夏这味药就分为清水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几类不同的炮制方法,这样可以凸出药物的治疗优势。比如姜可解半夏之毒,姜半夏的毒性最小,清水半夏毒性最强,但是去痰湿效果最好。 还有就是祖国医学严格有毒药品的用量,比如“细辛不过钱”,意思是用量不能超过3克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研究菜名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境界二“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金百万、金鼎轩、小土豆、稍微高档一点的川菜馆如巴国布衣等之类都可以满足需要,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去吃一些比较流行和有名气的馆子。境界四“宴请”吃的 西餐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在京城,这是支撑餐饮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鸦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在北京,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有时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境界九“约会”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这种吃千万不要是两个同性别的人,以免让人误会,最好也不要是夫妻,因为已过了“约会”的阶段。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的借口“会”在一起,吃也吃了,谈也谈了,尽管大多的时候没有吃。适合这类吃的馆子如:茶餐厅、有餐饮服务的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

然而这不等于说潮菜就不重视调味。古代所谓的“五味”,材料包括盐、酱、醢(肉酱)、梅、蜜、饴、葱、姜、韭、薤、桔皮、花椒、芥子等等,大半是天然产品,也有部分人工制品。这些调料几乎全部被潮菜继承下来,连最古老的用以“和羹”的盐、梅,现在有些潮菜还在配合着使用。以后调料还加上从西域移来的胡荽(芜荽)、胡蒜(大蒜),从海外传来的胡椒、辣椒,从东南亚引进的沙菜酱、芥辣以及本地特有的鱼露、桔油、梅膏、普宁豆酱等,使得潮菜的调料越来越丰富。 调料虽多,关键在“调”。高明的潮菜厨师绝不会按照菜谱规定的分量、比例下调料,而是综合食料、季节、上菜先后、顾客口味等多重因素来考虑加什么,加多少,分寸感很强,随机性很大。换句话说,调味不只是一门技艺,还是一门艺术。天天与大海打交道,易于形成对于力量和技术的崇拜;海上的冒险生活(包括生产、商贸和海战)需要勇敢、智慧和过人的膂力;海上生活的流动性和相对独立性使海上民族酷爱自由,并得以发挥其独立不羁的个性,同时又需要以群体力量抵御自然灾害或外族入侵。海洋文明所崇尚的个性美,似乎更符合人类生命的天性。[4]潮菜既要尊重个性,又要保持原汁原味,不少海产品采用白灼,把配味权留给食客。在潮菜中,出现了以“白灼”命名的菜肴。如白灼青龙仔、白灼象拔蚌、白灼银雪鱼、白灼赖尿虾、白灼蚶。 白灼在于保持原味,而原味注定着无味,潮菜为这些白灼菜配味调料。高明的潮菜厨师绝不会按照菜谱规定的分量、比例下调料,如潮菜一款名菜,白灼明螺,其制作是把螺片投入滚水中,用铁壳转动一下,马上捞起,再淋上汤,倒入调好味的大汤碗内拌匀,放落事先准备好的碟中(碗内汁不用),跟芥末酱、梅膏酱2碟。有食客根据各人口味醮来吃,能保持色泽洁白,爽脆美味特点。又如潮州古属八闽,以前并不嗜蛇。近十几年吃蛇之风渐盛,就演绎出一种不同广府的潮式吃法:汤水清鲜,务求涮出蛇的原味;酱料则是普宁豆酱。在龙岩也可以见到这种吃法,说明福建也受到了潮菜的影响。 与白灼相对应的,潮菜还以调味料命名菜肴,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潮菜重视调味的特色。如沙茶牛肉、南乳炖羊、豉味蒜蓉煎虾、冬菜虾、冬菜银丝鳎沙鱼、梅汁河鳗等。单以豆酱命名的菜就有豆酱煎煮乌头、豆酱火局鹌鹑、豆酱火局鸡、豆酱火局乳鸽、豆酱火局水鸭、豆酱火局蟹、豆酱蒸肉。 2.艺术命名法 一道菜名本身就是从诗词歌赋、典故、成语或者优美的传说中引化用而来的,一张食(菜)单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文学欣赏的价值,一个拼盘更重装盘造型,因此带有更大的装饰艺术的性质,像“孔雀开屏”、“百鸟朝凤”这些大菜,五彩缤纷,堆砌雕琢,华贵而热烈;利用果蔬原料刻出的花卉、鸟兽、风景,形态逼真,悦人眼目;点心因为材料可塑性的优势,各种精致美丽的立体造型栩栩如生,让食客浮想联翩,大饱了眼福和口福,平添不少情趣……潮菜很好地在“情趣”二字上作文章,所谓“三分食物,七分情趣”,从情趣上体味到潮菜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潮汕人的灵活性格特征,使厨师针对顾客的猎奇心理,抛开菜肴的具体内容而另立新意的一种命名方法,尽管这类菜名不能直接反映菜肴的特征,但高雅的名称,增加了菜肴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启发联想,增进食欲。其名称有绝句妙语组成的趣名,有生动传说构成的巧名,有历史典故形成的雅名,亦有谐趣笑谈造就的俗名,护国菜、绉纱甜肉,这些艺术名称都体现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方面,它们大多是闻名遐迩的地方名菜,其名称早已被人们接受、认可,此类菜名数量虽少,但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其原因不仅在于肴馔本身的魅力,也在于使用了得当的菜名,名从菜得,菜因名传。 3.虚实命名法 这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称由实指词汇和虚指词汇组合构成,其特点是:实中有虚,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时,还有几分雅趣,因而受到厨师和美食家的推崇,潮菜的菜名也体现这种艺术美,水晶龙虾、炸芙蓉蚝、佛手排骨、棋只豆腐、太极马蹄等都是艺术化的名称,如佛手排骨和水晶龙虾,“佛手”表示排骨成菜后的造型,这是对菜肴形状的美化,而“水晶”则表示龙虾的色泽,这是对色彩的美化。 如果再具体分类,潮菜的菜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喜庆型,即用一些吉祥的祝福的字句,讨人喜欢。 千禧麒麟鱼、鲤鱼跃龙门、金玉满堂这几品菜特别在逢年过节、重大庆典,是必不可少的。张华云文曰:“近来筵席有红烧番薯砂芋的甜拼盘,名曰金玉满堂。与护国菜一样把粗俗变为珍稀,化腐朽为神奇。庖人之功也。”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爱说吉利话、讨口彩的风气,因此在喜庆场合,用一个皆大欢喜的名字,是大家所乐于接受的。[10](P102) 第二类是夸张型、豪华型,就是把食品加以夸张和想象,安上一个华贵的名称,从而提高筵席的级别。 韩江花似锦、满园秋菊、竹林藏奇珍等等菜名,都属于这一类。桌面上全是珠光宝气,足以满足某些人摆阔气的心理。 第三类是典故型,即菜名含有故事,非同一般。 护国菜是用番薯叶为主料的。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南宋帝南逃至潮州的一座寺院里,饥饿难捱,僧人本想作点丰盛的饭菜款待他们,无奈寺中也无好菜。最后只好到后园里摘了一把软嫩的番薯叶烹成羹汤奉上。宋帝吃后得以解饥,赐封为“护国菜”,后来此菜传到市肆,经名师发展而成为名菜。其衍生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足见这道菜的魅力了。护国菜这一命名,不仅使潮菜具有浓郁的文化情韵,同时也极好地表明了潮菜源远流长的烹饪工艺。 第四类是艺术型,即用藻丽的词句,使菜名富有诗情画意。 玉枕白菜,这种奇妙的富有文采的联想,多数出于文人雅士,能使人产生审美联想。在潮州菜传统菜中,有一道闻名遐迩、深受人们喜爱的甜菜“太极芋泥”。它的制法是在汤窝中装上又热又甜的潮州芋泥,一边是深色的乌豆沙,和谐对称,生动活泼,飞舞灵动,体现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柔美又壮美的和谐美,表达了一种如意、健康、明朗、喜庆、吉祥、幸福的愿望。 四、关于规范菜肴命名的几点建议 潮菜的取名很讲究,广为流传的菜名有很多,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潮汕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折射出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充分利用这些特色对菜肴命名,使人感到货真价实、独具特色,产生乡土感、自然美感、信誉感。 菜肴命名的心理策略和方法与店名命名的心理策略和方法大致相同,但给菜肴命名时,不仅要娴熟社会心理,掌握饮食消费者需求,而且要通晓烹饪知识,使菜肴的命名,具有社会知觉中的初始效应,增强食欲,给饮食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印象。 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离不开菜名,饮食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更离不开菜名,菜肴名称的重要性决定了菜名不应该随机乱造或任意胡编,应合乎命名规律。潮汕的地理环境视野开阔,心境恬适且清清淡淡,崇尚原汁原味,这可算是“陆相文化”与“水相文化”的交融点,潮菜饮食素以原料丰富著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田里长的,水里游的,没有不能吃的,允许吃的都是成了美味佳肴,其原因首先就取决于潮汕的海洋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证、物产资源的丰富多采形成粤菜特有的鲜、嫩、爽、滑脆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的饮食风格,“不时不食”、“不鲜不食”的潮菜风格更大程度地发挥潮汕饮食文化的区城资源优势。潮菜饮食文化的内涵已注入了一个更新、更高、更深、更广阔的境界,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生存,更多地体现在各种清新、朴实、自然、味美的菜品,以回归大自然和恬静田国生活的饮食观念为起点,人们审美上的需求从来就是烹饪的一部分。不过,现代人的审美观处于变动之中。过去的美,不一定等于今天的美。此地的美不一定等于彼地的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在烹饪上要求简洁,对烹饪美的追求同样要求简洁明快,反对繁琐噜嗦。现代人的审美观是强调个性的。在过于共性化的生存环境中,人们特别欣赏带有个性色彩的审美对象。对于日常的饮食,那些有着鲜明个性的菜肴点心和就餐方式总是更受欢迎。自由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审美,人类的饮食活动现在已经从往昔固定的模式中走出来,去追求一种自由的方式。自助餐方式的受人欢迎,就是人们追求饮食自由的具体反映。这也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特点。所以潮菜的命名也应顺应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促进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关系。 潮菜名菜的开发,还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目前许多地方忽视本地美食的特色,由于过于追求仿照,难以把握原汁原味,从而使一些菜系纷纷串味,失去了原来的风味特色,失去了潮汕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对潮汕饮食文化资源的一种直接的破坏。因此,加强对潮菜菜名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重视突出潮菜美食的地方特色,共同创立具有浓郁的潮汕风味特色的美食品牌。对于一些传统的名菜,要发扬光大,不断创新;以鱼类品种为主的海洋鱼肴,要有潮汕的风采和特色。汕头八景名字优雅,其实也可以用来为潮菜冠名(用材最好是景点当地的特产),如“海湾虹影”、“龙滩逸韵”、“莲峰浩气”(取达濠鱼丸为材料)、“瀛南翠色”和“月苑莺声”等,用潮汕八景命名菜肴,具有艺术特色,又宣传潮汕的风光,还可以用其它景点冠名,如“飘然xx”。当然,菜名应符实,有些筵席菜单中的菜名应附加正名,当前艺术菜名用得最广泛的是筵席菜单,为筵席增趣生色,活跃气氛,提高档次,例如:婚席上的菜名多用连理、并蒂、鸳鸯、百合等字样,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美好的祝福;寿席上的菜名多用蟠桃、银杏、白鹤、青松等吉言,寄托期望老人洪福齐天的情感。欣赏这些菜名时,如不与菜肴对号,很容易让人不知所云,因此开列菜单时,应结合写实的名称,具体方式为艺术名称附加正名,使人一目了然,又不失高雅。 总之,潮菜的命名,受潮汕文化的影响是很鲜明的。潮菜各具个性的菜品命名,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着潮汕山水的奇秀特点以及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的情韵。这对于提高潮菜在全国菜系中的地位,增强在市场中的集体竞争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你好,方便时告诉我论文的具体要求

请问您找到了吗?我找到了几篇,可以互相分享一下吗?我是大四生,写论文是这个方向~

  • 索引序列
  •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意义论文
  • 多种西药共用的副作用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中药炮制的意义
  • 中药毒理学研究论文
  • 研究菜名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