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去年在一个朋友推荐下我看了《海底捞,经营的不是餐饮》这本书,说实话,如果不是她强力推荐,我是一定还不会看这种管理类的书籍的 ,因为以往我更多关注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至于一个公司的体系如何?如何经营业务?如何管理员工?我是不感兴趣的。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必要拓展自己的舒适圈,不能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收获很大,但遗憾的是没有及时的整理和输出,到现在快一年了,书中的内容已记不大清楚。但是有四句话,印象却依然深刻。也许一本书真正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也就那几句话,而把这几句话真正地理解了和做到了,解决了我们一些问题,也就已经很好了。哪四句话呢?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数据化考核、跟踪式监督。 二、四句话1、制度化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组织若没有规矩,便不成体系。员工随随便便,想做什么做什么。领导没有规划,想到什么安排什么。总之,大家一天集中上班,却是一副非常自由、非常随便的样子。试想这样的组织?能产出什么样的价值?在整个市场上能有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久而久之,难道不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要做好公司组织管理,必定要有制度。同时,还要落实下去。因为制度如果没有落实下去,那就是纸上谈兵。员工对此也会觉得无所谓,最终没法达到组织管理的效果,也没法满足建立制度的初衷。所以,一个组织,要有制度,也要严格落实。2、流程化操作一个人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复制自己的能力。 前者能够决定能否在职场中生存,后者决定能否在职场中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即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自己领域的专业技能,打造自己的技术壁垒,打造自己的人生护城河。但是,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它的效益毕竟是有限。而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一定要复制自己的能力。即自己做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变成可复制、可操作、可迁移的方法论。我们会发现职场中有一些人,他做事很成功,个人能力很强,但他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培训别人。其实培训别人,就是需要一种把自己的方法论流程化,让别人可以复制,可以迁移,可以操作。而这时他只需要把这些方法论的学习培训严格落实下去,便可以达到复制自己能力和扩大自己效能的结果。当一个组织中有了标准的流程,有了可复制的方法论,便能让更多的人快速学习,高效做事,从而提高组织的效能,减少人力的浪费。3、数据化考核一个组织要生存,便会对员工有一定考核。考核不过关,可酌情选择优化或淘汰。考核以什么为准呢?数据。 相对而言,数据考核是最公平的。虽然我们可能不喜欢数据,不喜欢数据化考核,我们觉得数据的背后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我们有时会说,我数据没有达标,是因为外界的原因,是因为很多阻碍,而并非因为自己不努力。但其实如果从结果导向的角度来看,数据没有达标,说明之前的努力就是量变没有达到质变。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数据化考核一定是更公平、更高效、更直观的。弱者为困难找理由,强者为困难找方法。适者生存,强者自强。数据只是一种考核标准,但如果真的克服困难,去达到标准甚至超越标准之后,或许会有另一番天地。4、跟踪式监督一个人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好的状态能够带来好的影响,坏的状态也会带来坏的影响。所以在员工管理中,也更需要去注重员工好的态度的持续性。因为确实会有一些人,刚开始态度比较积极,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倦怠了,这时便需要导师去进行及时的追踪,给予反馈,给予指导,给予监督。 从而及时调整员工的状态,让他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三、总结组织管理四句话: 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数据化考核、跟踪式监督。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选择这本书其实非常偶然,当时我在博库书城寻找想要购买的人物传记的时候,经过一个转交时发现了这本书。因为近期刚吃了火锅所以看到这本名后很好奇地就拿起翻阅起来,结果没忍住读了好几章,最后因为时间原因,我干脆买回来细细品读。
这本书和我之前读的《马云传》、《任正非传》的视角不同,从第三人视角出发对海底捞的盈利模式、创业历程进行了剖析。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和大多数接触过的创始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张勇的文化是初中毕业,没有创业资本,也没有足够的人脉,海底捞的注册资本仅仅8000元,比任正非的华为的一半还少,起初人员+老板总共才4人。按张勇的话:“海底捞的客户是一桌一桌抓的。”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海底捞对每一桌的客人实行差异化服务。这本书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后我对张勇佩服有佳,我大致分享下他的整个创业经历。
海底捞最初的注册资本仅仅8000元,员工加老板一共4人,餐馆面积不大,也只能放下4张桌子。但是他们的服务很特别,思路也很新颖,当时首创了四川第一家串串火锅,这是他从麻辣烫的灵感而来。凭借过人的口碑,张勇赚到了他的第二桶金,之后他们扩大了面积,招聘了更多的人员,逐步走上正规。接下来是研制海底捞汤底,海底捞的所有酱料都是自己研发的,菜品都是统一采购配送。按理说一个餐饮企业的技术含量是很低的,并且市场上同类型的火锅店有很多,但为何海底捞独树一帜?我每次去吃海底捞都要排很久。张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火锅的口味,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营之道。
海底捞的服务员和其他餐饮店的服务员最大的区别就是“权利”,海底捞的服务员会根据每桌客户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优惠”,比如客户生日了,会额外赠送一个菜,或者给客户一个折扣,做的更精致的会当场跑到隔壁蛋糕店现场给客户购买一个蛋糕。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同一个村子或者临近村子的人,通过老带新模式迅速培养出符合海底捞要求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的最大体会就是张勇在企业上的放权,这对餐饮企业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采购的一个轻微小动作分分钟都可以让老板损失几万元。所以海底捞的模式是很多餐饮企业都无法学会的,即使学会了,也坚持不下去。海底捞创造了餐饮企业的一个奇迹,那就是差异化服务,这个理念一般在金融行业会比较常见,而餐饮往往拼杀更多的是口味和价格。
海底捞的模式估计是无法学会了,但是张勇放权的勇气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未来想在餐饮行业创业,首先得考虑该如何适度“放权”。
今天重读黄铁鹰老师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有不小收获。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海底捞,也可能接受过海底捞员工的服务。这里,我还是简单地介绍下海底捞。
1994年,张勇在简阳市(县级市)创办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以服务差异化战略迅速向全国扩张,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主要受原料、口味、价格、环境、地点和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一般餐饮公司价值链的几个重要环节。
对于火锅餐饮来说,很难在口味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稍微有点儿名气的火锅店,它们的口味都差不多,很难有所突破。而且,口味也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
火锅餐饮的价格同质化更加严重,一般的价格都是60-100元。如果降价,就很难保证利润;如果提价,消费者心理又很不平衡。毕竟火锅餐饮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信息公开。
其实,餐饮公司价值链的几个环节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例如,海底捞的服务差异化,设置休闲区、提供纸牌、带小孩儿、免费水果等等。这些东西,无论哪个火锅餐饮公司都能提供,而且,它们还能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
但是,这些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还没能找到海底捞服务差异化战略的道。
那么,海底捞成功的道究竟在哪儿呢?
我说说我的看法:海底捞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初中文化,按知识结构分类的话,应该处于社会底层人群。不过,海底捞给所有员工公平的竞争机会,不以资历和学历为晋升标准,只看重能力。
海底捞的大多数店长都是一线员工组成的。的确是这样,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是一线员工,也只有一线员工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海底捞的普通员工可以给顾客送菜、免单、打折,这也是很多餐饮公司模仿不来的,这跟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关。海底捞给员工提供很多培训和成长的机会,实实在在的给员工及其家人提供帮助,这个一时半会儿还真学不会。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感悟肯定有所不同,感兴趣就看看,写写你的感受,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在积累一些管理学知识。刚把《海底捞你学不会》放下。趁热打铁,说些最重要的感悟。
第一,感动员工。管理的最终落实是人,以人为本,是管理者用强烈的同理心对待自己的雇员,好的服务是让员工用心而发。让员工为企业用心,自然会有好的服务,自然会有大的产出。好的服务会实现:“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权力和关爱下放至每一个员工。员工把企业当家,自然为企业用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协作分工。同事与同事,员工与领导。用一种麻将思路,实践实现了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及的“责权统一,都是朋友。”
书中用大量的动人的小故事穿插介绍了海底捞的宗旨,对待自己的员工如家人,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大脑,去完成制度和流程不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有少量让人失望的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值得信任的。树立高压线,使用同一个圈层,相互熟悉的人,会使得每一个人变得有被督促监管的意识。从而降低了管理的制度成本。另外提及魔鬼经济学,有关于信任的论证。
海底捞以完善优质的服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里捞的核心是人,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开多少店。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人,管理者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及时发现解决。
作者最终的总结:管理实际上更加的侧重于艺术。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它让每个管理者心中有了尺子,实际对于管理者帮助并不大。管理者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具体到每个人的雇员感受到公平和成就感。
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一样的企业,管理是具体的。行大于知,管理必须在自己的行业实践中悟。点题,海底捞你学不会。
最终贴上比较有实践意义的一页原文:
餐馆的管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餐馆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购、后厨、前厅、门迎、保洁、收银要一环扣一环;好的服务必须是各环节无缝对接,在分工的前提下,分工不分家。
比如一个保洁员刚把卫生清理完毕,正要去别的区域清理,这时恰巧有客人要加啤酒,可是附近没有服务员。此时,保洁员是先放下本职工作,给客人拿酒?还是找正在别处忙着的服务员去拿?再比如,后厨的本职工作是做菜和传菜,可是此时桌子上摆满了客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前厅的服务员忙不过来打扫时,后厨应不应该帮忙?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分工之后,如何配合?边缘问题,谁负责?商学院把这种问题归为组织行为,有专门的老师教授这种课程。然而,我从没有遇到过任何教组织行为的老师能把这个问题,像下面这个二十几岁的海底捞员工讲得这么清楚。
他是海底捞上海五店的夏鹏飞,他说。
“我们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我认为只要拿出一半打麻将的精神,我们各部门的配合就会无缝对接。我以前喜欢打麻将,现在没时间打了,但我经常想麻将与我们工作的共同点。
“仔细想一想,其实打麻将包含了所有企业成功的精髓。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比如,你坐在我对面,你洗牌时,牌掉在我脚下,谁捡?当然是我捡!因为早捡起来,早开局;早开局,我好早点赢钱。所以打麻将,不管谁掉了牌,都会有人尽快捡起来。
“但在工作中呢,你做错了,凭什么我来帮你?你弄掉了,肯定你捡,跟我有什么关系?可是海底捞是我们的家,一个人做错了,实际上跟大家都有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打麻将的精神来工作?
“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迟到,说好晚8点,可是刚到7点,3个人就先到了。剩那个人在路上,这3个人电话一顿催,快点来,三缺一!那个人敢说:急什么,不是8点吗?结果,平常舍不得打车,马上打个车跑来了,一看表才7点半。第一句话,肯定是:‘不好意思,迟到了。’
“为什么说迟到了?因为别人都比他到得早。
“另外,说好了12点收局,没到12点前,一定有人举手要求‘加班’。‘实在不好意思,今晚输多了,再打一圈吧。’打一圈就打一圈,你赢了别人输了,不打不好意思。所以打麻将通宵达旦是常事。而且,第二天很少有人抱怨自己又‘加了一个夜班’。
“另外,我发现打麻将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现在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多挑剔,什么宿舍空调太吵,洗碗时油太多呀,上班好累呀。你有没有见过打麻将的说,房子吊顶太矮、空调不够冷、桌子太脏的?
“打麻将的人冬天捂着被打,夏天光着膀子打;没桌子把纸箱子倒放,放上板子就是麻将桌,洗脸盆垫上报纸就是凳子,麻将打得照样热火朝天。来一个兄弟说要请下馆子,4个人忙说改天改天。可是我们工作上能做到吗?做不到,但我们打麻将做到了。
“还有一个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打麻将用手就能摸得出来是什么牌。九万与七万,六条和九条,多小的差别呀,居然能摸出来!为什么?因为打麻将的人用心了,用心的人学东西就能学进去,大不了慢一点,但迟早能学会。我真佩服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来感受。
“想想看,如果我们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会怎么样?
“最后,我最最佩服的就是打麻将的人永远不抱怨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有没有看到打麻将输了钱的人说:‘哎呀,龟儿子瓜兮兮,跟我打麻将简直是抢钱。’
“输了钱的只会说:‘我点儿好背。’上洗手间拼命洗手,回来后,在点儿好的人身上摸一把,再用别人的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狠狠抽一口,但永远不会抱怨别人。”
好一个夏鹏飞!我把夏鹏飞在海底捞内刊上的这篇文章连读了几遍,每次都忍俊不禁。我会把这个段子,用在北京大学MBA的课堂上。在此,事先表示感谢!
一个月前我刚高中毕业,,我只明白在学校的生活的确是最单纯的,但对于社会的认识我仅仅限于最表层。今日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不能说自我对企业的全方位理解很全面,但还是比较深刻。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有人说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是海底捞的80后,90后却早早成了社会的栋梁。没错,绝大多数的'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相对父母那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物质生活应当是不可比拟的,我们不为吃穿愁,我们都有机会理解高等教育,可是我们海底捞的80,90后呢,他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家境不好,教育程度不高,为了改善家庭状况他们被迫到城里打工从而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们都面临着生存条件的艰苦,而海底捞却收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找到自信,重塑新的人生观。
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分工后,如何配合,可能涉及到的一系列边缘问题由谁负责。说实话任何一个成功或失败都是环环相扣的,过失并不是由哪一个部门或哪个人造成。就像上次校长说一位学生把书掉在学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到学校所有部门,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其实书就在教室,无疑,家长肯定十分生气,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推及到到底是哪个的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这事说通俗一点就正如打麻将一样,任何工作都不是单打独斗,要的是团体配合。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感受,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发扬一半的麻将精神想必会给自我和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俗话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这个公平很多时候是要靠后天去创造的。海底捞的员工就是和很多城里人不一样,两者一开始的命运就是截然相反的。可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他们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他们能选择不断学习,从而改变命运。文章写到一位叫谢英的农村妇女,她没读过什么书,所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起初只能胜任传菜员的工作,之后被调到做员工餐,谢英没有做饭经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她不断学习和琢磨,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是因为她的勤勤恳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加之其不断学习追求上进的精神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终提拔她当了大堂经理,此刻已是一家小区的经理。所谓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自我长了一身资本,为什么不努力多学几样为自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海底捞用了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除了提供相对安稳的生活条件,还给他们培训如何在城里生活以及各种工作的技能,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员工,海底捞担心在北京他们路不熟会走丢,不懂规矩,会遭城里人的白眼,于是海底捞的培训就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怎么使用银行卡。当员工感受到了尊重以及真实的生存下来(他们底子都很纯朴也容易被塑造),于是他们都很懂得要感恩,他们感恩海底捞,并将这份感恩应用在了服务客人身上,也将这份感恩用在海底捞的经营上。
所以当某家店的生意不佳他们便会将此当成自己的事,自发的去“抓客“,所谓抓客便是到街上去发传单,去宣传,甚至到邻店去抓客人。抓客人的文化已融入了海底捞人的血液,因为还得到创办初期没钱做广告,所有的顾客都是这样一桌一桌硬抓来的。而海底捞的服务比普遍的饭店优秀太多,很多客人反过来也会赞扬海底捞的服务,这样的认可和表扬也再次激励了海底捞的服务,一直持续保持。
举个从顾客角度出发的用心服务客人故事:
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别好,7点半3号包间上来一家姓徐的客人,他们点了一份鹌鹑蛋,我把鹌鹑蛋给他们下锅时,发现徐妈妈把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我感觉她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我立即打电话到上菜房,让他们上一盘萝卜丝,然后我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了几味调料,当我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他们很惊讶,说我们没有点萝卜丝呀,我说我估计阿姨喜欢吃萝卜丝,特意办了一盘给阿姨吃,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徐阿姨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萝卜丝,我说我是猜的。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边吃边夸我还问这萝卜丝怎么拌的,最后徐叔叔要来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饭,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三次,还把姓蔡和和姓杨的朋友介绍来吃饭。
除了财务以及技术人员,其他岗的人员都是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逐步上升到管理层,于是这些管理层的忠心及对基层的管理也是比较到位的,因为他们就是从基层出来,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细节掌握得很清楚,如果出了问题也能比较快的找到问题的根本。可以说前提的海底捞基本是靠经营人心做起来的服务,然而靠经营人心的局限性就在于盘子大了会慢慢的管控不住。张勇(海底捞创始人)说,别人都以为现在海底捞很好,可我却常常感到危机四伏,以前店少,我自己能亲自管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干部情况我也都了如指掌。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基层干部去管,有些很严重的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加上海底捞现在出名了,很多同行都在学我们,所以我总担心,搞不好,我们这十几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这点我在星巴克《将心注入》也能感受到,就好比一个圆,最靠近圆心的那圈是最贴近创始人想法,而随着圆越来越大,圆心对最外的那圈的管控以及吸引力也是最小的,所以经常会有游离,这大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吧,也大概是越来越多小而美公司存在的原因吧,大概有自己的精神洁癖,宁愿小也不想要混入杂质。书里写了很多海底捞如何为员工着想,员工如何为客户着想,以及开创初期的一些困难是如何熬过的,确实挺感人的,读起来也很快,有空还是可以去看看。
最后,得到了一个治脚气的偏方:
先用热水泡脚,擦干脚,擦干水,然后抹上牙膏,一定要用白色膏体的普通牙膏,不要用透明的那种,过三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你会感到双脚清爽肿消了,痒也止了,连续使用效果更好,如果坚持下来,你会有那种久病初愈大快人心的喜悦。
书本资料基本为介绍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优越性;服务优越性这让我想起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那本书中管理优越性的平淡无奇,其实在很多企业中,大家都在讲企业文化,也有很多企业全力着注于打造企业文化,可是,很明显很多企业真没把海底捞学会。
作为海底捞的局外人,对于海底捞是否真的公平,公正地对待着每一个员工,是否真的让员工无时不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否真的让他们的员工拥有了对工作追求的幸福和欢乐,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很成功的企业,海底捞有很多东西我们真的没学会,海底捞大家没学会的实力之一:海底捞懂得了广告的效力,懂得了此时无声甚有声的魅力。其实就海底捞的管理智慧这本书而言,与其他商学教材相比较我觉得其并没有太多管理上的新意,也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因为真正的企业管理精髓没有人太会印策成书来面市,我觉得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作为商学院的教材案例以及让《海底捞你学不会》大面积上市,都是海底捞为了宣传,因为不难想象:如果有人读了这本书,他难道不去吃一顿么;难道不去感受一下那么优越的服务理念么海底捞大家没学会的实力之二:海底捞恰恰能够抓住前来消费的你,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别看广告看疗效,一次的完美感受会一向引导你不断去光顾,不能拒绝去光顾,并且很多人会忍不住的吧海底捞介绍给亲朋好友。其实那种优越的服务就是承诺的兑现,承诺的兑现就是售后服务。
综上所述,鄙人薄见:海底捞的聪明在哪聪明就在他不仅仅吧廉价广告策划的恰到好处,把销售运筹的富丽堂皇,更把售后服务发挥的淋漓精致。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是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所读,它是黄海鹰所作,全文围绕着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黑马,以及它的魅力所在。
我在一日午后将其读完,让我感触很深,因为一个不起眼的麻辣烫店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得不叫人佩服。文章是用一段段小故事分别介绍了海底捞火锅的服务创新,绩效激励及授权机制等几方面内容,大量引用了基层员工的作品和原话,很具体生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底捞最开始的建立和服务口碑,老板张勇当初在四川简阳县城支起了四张桌子以卖麻辣烫为生,而且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微笑服务一点,上菜速度快一点,让客人多一点满意,才能生存下来,一年下来串了20万串麻辣烫,挣了一万块钱。在最初的艰苦环境下,慢慢挺过来了,而且后面做的越来越好,这与他的勤劳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如果遇到其他人很有可能早就放弃了。而且海底捞雇的员工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学历不高,见识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一种想通过双手改变命运的态度,所以他们成功了。作为一个餐饮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好的服务自然起到关键的作用,海底捞的服务可谓做的比五星级的酒店还要好,在他们那里吃过饭的人,很愿意再次体验一下他们精致并附有创意的服务,甚至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服务员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心问候都会使客人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虽然大家都在谈如何服务,谈客户的满意度,但真正能把服务做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一朝一夕、坚持、磨练、创新出来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每个人的思想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每个人的需求品味都越来越高,越来越优异,越来越特别。所以抓住客户的需求,创造出个性化的服务在竞争行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底捞就是餐饮业中的佼佼者。
再联系到我们自己,作为一名收费人员,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司乘,海底捞的成功是我们服务行业所需学习的,现如今高速公路已不再新鲜,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高速,高速通车里程也越来越长,路网也越来越发达密集,20__年还新出台了撤省界收费站的相关政策,所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怕吃苦,多去专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创造出更优质的服务,这才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做到的。
餐饮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分析 摘 要:餐饮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餐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的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广泛。 文章 以S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连锁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经营的理论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 广告 、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 方法 、 经验 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连锁餐饮业概述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 热点 。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 出国 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 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 文化 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杨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7. 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餐饮连锁企业的直营与特许经营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而直营和特许经营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形式各有其特色,但也都有一些弊端,餐饮企业在发展连锁时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餐饮企业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连锁方式。 关键词:连锁 直营 特许经营 一、餐饮连锁的概念 连锁经营的方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应用得最广泛,并且出现了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国际化连锁经营品牌。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1]。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取得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效应”;可获得广泛的吸引合作者、较低的投资风险、标准化的扩张等“扩张效应”;还可获得提供统一的消费模式、整合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整合效应”。 二、餐饮连锁的分类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简称RC。即资本经营保持单一,所有分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都完全归属总店,采购、配送、核算都由总店统一调拨管理,分店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简称VC。是由一些独立经营、核算的中小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他们之间实行统一的订货、送货,并享有共同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各连锁店都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较高级形式,简称FC。是指总店与加盟店之间订立合同,明确各自权责,总店允许加盟店使用其某些商品、服务的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特许人以商誉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对企业信誉、品牌的出租。总店和加盟店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在这三种连锁方式中,直营连锁是连锁经营的最初形式,而特许经营则是最发达、最规范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采取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因此本文也主要是考虑餐饮企业的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形式。 三、直营连锁优势、劣势 (一)直营连锁的优势 首先由于总店拥有直营连锁店的采购、配送和核算权,因此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通过量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价格;其次总店可以统一调配连锁店的资金、设备、店面及人员,充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由于总店分担了一部分经营事宜,因此有利于各连锁店集中精力进行商品的管理和服务的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由于各连锁店受总部直接管理,连锁店的运营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事物,较为灵活,受外界制约和影响也相对较少。 (二)直营连锁的劣势 但是直营连锁也有一些劣势,比如资金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的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无法承受;规模扩张易受资金、税收、地区法规等制约,对企业要求高等。 四、特许经营的优势、劣势 特许经营是快速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将成为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一)特许经营的优势 首先从特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经营具有融资功能。特许人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产,积累大量资金,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而迅速扩大公司规模的目的;其次,从受许人的角度来说,特许加盟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资本,但又没有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加盟,一方面可获得总公司技术、品牌和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总公司全方位的帮助,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二)特许经营的劣势 但是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对总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等依赖性较大,若总公司片面追求品牌授权利润,一味追求特许加盟店数量的增长,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和强有力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而且也会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整个特许连锁系统的坍塌。 五、餐饮连锁企业直营或特许经营的选择 (一)餐饮企业连锁的情况 连锁经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以塑造形象、树立品牌、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广告宣传费用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以连锁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到底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还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每个有意发展连锁的餐饮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这个问题。 麦当劳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连锁店,直营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所占比例为84%,这意味着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也在于发展特许经营。 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中国成为麦当劳在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3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肯德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国有超过4200家连锁店,其在中国普遍采取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加盟店的数量,但是2012年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直营店当年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加盟店的数量在400家左右。肯德基在中国是1999年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其采用的是双赢的特许加盟模式。首先改变加盟者交纳加盟费后自行开店的形式,转变为让加盟者出资购买一间正在运营并已盈利的连锁店。这一变化更符合东方人谨慎的投资心理,降低风险;其次由于在大城市开展特许经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因此目前肯德基只在中国内地非农业户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且年人均人民币大于6000元的地区寻求加盟经营。加盟者可以转让30%的股份,并且还要对加盟者进行20周的内容广泛培训项目,从食物加工、环境清洁等基础技能到 财务管理 、人员配置、战略调整等高级发展项目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以后不断学习。通过这些 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加盟店的营利,求得双方的共赢。 而在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火锅品牌在2005年以前加盟店所占比例均为95%以上。这些企业也从2009年开始,转变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直营,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截至2009年底,小肥羊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增至161家,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火锅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直营连锁的方式,严格限制加盟店。目前呷哺呷哺在全国超过500家店全部为直营餐厅,海底捞在全球的136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 (二)餐饮连锁企业怎样发展连锁 由此可见,无论是采取直营或是特许连锁方式,企业都不能盲目地扩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来。 1.餐饮企业的经营业态 企业的经营业态不同,其采取的连锁方式也不同。例如上面所阐述的肯德基多采取的是直营连锁方式,因为其资金雄厚,完全可以采取直营方式来避免特许连锁的品牌毁坏,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等风险。而小肥羊等一些中餐火锅则因为其资金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采取特许连锁方式。 2.企业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 1997年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开办特许经营店必须要有直营店,且有一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这就说明特许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在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限于资金有限,没办法采取直营的方式,而通过特许经营,则可在短时间内收取加盟者大批加盟金,也可扩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企业。此举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发展特许经营的初期就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包括营运手册、特许加盟合同、培训手册和招募加盟手册。 3. 商业模式 的可复制性 发展特许经营必须能够将积累出来的运作经验顺利移植给加盟商,否则开办自营店更合适。例如大多数咖啡连锁企业都采取的是直营方式就是因为其复制性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 企业文化 的传递性。而有些中餐火锅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是因为其生产线管理简单,产品核心技术即汤料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可复制性强。 4.发展连锁店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连锁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餐饮连锁企业扩张得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则将使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例如,90年代中后期,河南企业家乔赢创办的羊肉烩面馆,以及2002年一夜间遍布全国而又顷刻灰飞烟灭的馋嘴鸭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连锁企业应该练内功,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稳健的发展连锁,慎重对待特许加盟[2]。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扩张速度的快慢,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例如星巴克则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客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 5.规范化与标准化 连锁经营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复制。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经营实际是连锁总部“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并且不断复制。对于直营店来说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是对于加盟店来说这是个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不能“连而不锁”,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托管特许经营,制定统一流程,企业加盟后,总部派人去管理。 6.人才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兼备的特点,人才就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餐饮连锁企业应健全自己的培训机制,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比如1999年初,巴国布衣创办烹饪技术学校,它常年拥有7套管理和厨政体系的储备班底;2001年,谭鱼头创办四川烹专―谭鱼头烹饪技术学校,这都为企业发展连锁打下了人才的基础。 总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直营还是特许经营也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直营与特许经营并不矛盾,并非两者只能取其一,恰恰相反两者是相容的关系,企业可以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侧重于哪一方。当总公司拥有一个具相当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拥有高效的配送中心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时,就可以选择特许连锁,进行规模扩张;但是特许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多采取直营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唐晓辉.中式餐饮成功连锁的四大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 廖峰,肖晓.成都连锁餐饮企业特许加盟方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4).看了“餐饮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餐饮业成本管理论文 2.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 浅谈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海底捞的体验 下载地址:学习“海底捞”智慧(一)在过去两年里,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工时长、工作累、报酬低,劳资矛盾突出,经常为人诟病。本篇中国特稿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火锅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一样可以创造出令人羡慕的高昂士气、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和出色的业绩。1994年,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14年过去,海底捞在全国6个省市开了30多家店,张勇成了6,000多名员工的董事长。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创造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答案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雇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海底捞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要让员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力。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海底捞知道,要让员工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感觉公平。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还给了他们希望。海底捞的几乎所有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这些大孩子般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几千万营业额。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普通员工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三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员工流失率,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海底捞这种以人为本、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值得不少中国企业借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人又喜欢火锅,因此除了有传统的涮羊肉,各种地方风格的火锅也几乎都能在京城找到,重庆麻辣、内蒙肥牛、贵州酸鱼、港式海鲜……竞争激烈,消费者笑,火锅店老板愁。很多火锅店在北京活不过三年。2004年2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火锅店也进京凑热闹来了。起初,他就像所有新店一样根本没有引起业界的注意,人们对不知死活的新进入者已经司空见惯。可没过多久,同行们发现这家火锅店的门外,三伏天竟然有食客排长队!要知道,北京的三伏天,温度经常高达30多度。这是火锅生意最淡的季节,很多火锅店这时要么提供别的菜式,要么让部分员工回家歇着。可是这家店居然还要“翻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其解的缔造者就是---海底捞。海底捞是何方神仙,竟有如此能耐?他靠什么招数赢得“见多识广”的首都火锅爱好者的青睐?问那些三伏天在门外排队的食客,你们为什么喜欢海底捞?“这里的服务很“变态”。在这里等着有人给擦皮鞋、修指甲,还提供水果拼盘和饮料,还能上网、打扑克、下象棋,全都免费啊!”“这里跟别的餐厅不一样:吃火锅眼镜容易有雾气,他们给你绒布,头发长的女生,就给你猴筋套,还是粉色的;手机放在桌上,吃火锅容易脏,还给你专门包手机的塑料套。”“我第二次去服务员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三次去就知道我喜欢吃什么。服务员看出我感冒了,竟然悄悄跑去给我买药。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仅凭这些,就能在北京站住脚?开餐馆的人都说,开一间店容易,开二家店难,开三间店不死才算有本事。有人满心疑惑,有人等着看戏。很快海底捞第二间店开业了,同样火爆,第三间店、第四间店……短短四年、海底捞一口气在北京开出了11间店,而且没有一间加盟店。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006年,百胜中国公司将年会聚餐放在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并说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百胜是世界餐饮巨头,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开遍全球,而当时海底捞总共不过20家店,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说:“这简直是大象向蚂蚁学习”。次日,在百胜中国年会上,张勇应邀就“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做演讲时,被这些“大象学生”追问了整整三个小时。这些都吸引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海底捞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列席该公司的管理例会,安排研究助理进店当了一个星期的服务员,亲身感受海底捞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核实一些关键问题。我们还拿了北京另外几家餐饮进行参照研究,以此发掘海底捞的独特的管理智慧。智慧一、用心创造差异化1994年,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四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我不会装修、不会炒料,店址选在了街的背面,刚开始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刚开张时,不知道窍门,经常出错,为了让顾客满意,送的比卖的还多。”张勇回忆道,“结果大家都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都愿意过来。”半年下来,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让张勇赚了一万块钱。这家麻辣烫就是海底捞的前身。“客人吃得开心,就会夸你味道好,但要是觉得你态度冷淡,就会说很难吃啊。”从做麻辣烫起,张勇就意识到,做餐饮,服务是取胜的关键。麻辣烫变成正式的火锅店之后,生意因为与众不同的服务很快红起来。1999年的一天,张勇的火锅店来了一位西安人,觉得味道很好,吃完后对张勇说“到西安开一家吧,西安人爱吃火锅的很多。”张勇就这样开了第二家店,海底捞从此走出四川。14年过去,海底捞在全国6个省开了30多家店,拥有6000多名员工。张勇从麻辣烫和第一个火锅店的经营中悟出,火锅生意不同于其它生意,在这里每个客人都是半个大厨,不仅自己配调料,还亲自根据自己的口味煮各种食品,因此吃火锅的客人需要更多的服务。此外,由于四川火锅浓重的麻辣刺激,吃到最后绝大多数客人实际上已经分不出不同火锅店的口味。因此,在地点、价钱和环境相似的情况下,服务好坏是食客是否回头的最重要因素。管理真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没读过大学,没受过任何管理教育的张勇,在根本不知道竞争差异化是何物时,竟在偏僻的四川简阳创造出自己的服务差异化战略,而且把这个战略成功灌输到所有一线员工。怎么才能让顾客体会到差异?就是要超出客人的期望,让人们在海底捞享受在其它火锅店享受不到的服务。要做到这点不能仅靠标准化的服务,更要根据每个客人的喜好提供创造性的个性服务。从洗菜、点菜、传菜、做火锅底料、带客人煮菜、清洁到结账,做过火锅店每一个岗位的张勇深知,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他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这是最亏本的生意,因为人的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论力气和每个动作之间的偏差,根本比不过机械。人最值钱的是大脑,因为他有创造力。服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可是客人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人要标准的调料,有人喜欢自己配;有人需要两份调料,有人连半份都要不了;有人喜欢自己涮,有人喜欢服务员给他涮。有人不喜欢免费的酸梅汤,能不能让他免费喝一碗本该收费的豆浆?碰到牙口不好的老人,能不能送碗鸡蛋羹?让客人满意不可能完全靠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只能靠一线服务员临场靠自己的判断完成。如果碰到流程和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就需要大脑去创造了。比如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务员要不要到外面给他买?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去创造?心理学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让海底捞的服务员都能想自己一样的服务就变成了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智慧二、把员工当成家人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那么,又要怎样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家?张勇觉得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如果员工是你的家人,你会让他们住城里人不住地下室吗?不会。可是很多北京餐馆的服务员就是住地下室,老板住楼上。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电视电话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公司还雇人给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公司给员工租房的标准是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因为北京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太长。如果你的姐妹从乡村初次来北京打工,你一定担心他们路不熟,会走丢;不懂规矩,会遭城里人的白眼。于是,海底捞的员工培训不仅仅有工作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北京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我们在采访时,海底捞员工骄傲地说:“我们的工装是100元一套的好衣服,鞋子也是名牌——李宁!”做过服务员的张勇知道:服务员的工作表面看起来不累,可是工作量相当于每天走10公里的路。你的姐妹千里迢迢来打工,外甥和侄子的教育怎么办?不把这个也安排好,她们不可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于是,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寄宿学校,因为海底捞三分之一的员工来自四川。海底捞不仅照顾员工的子女,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谁不想孩子有出息?可是衣锦还乡的毕竟少数,而公司每月寄来的钱让这些父母的脸上有光彩。中国人含蓄,中国的农民更含蓄,心里骄傲不好直说,却说:“这孩子有福气,找到一家好公司,老板把他当兄弟!”难怪员工都管张勇叫成张大哥。如果你的姐妹结婚了,你能眼看着年轻的夫妇分居吗?如果妹夫没有工作,你能不替他着急吗?于是海底捞的人事政策又让人力资源专家大跌眼镜——鼓励夫妻同时在海底捞工作,而且提供有公司补贴的夫妻房。海底捞的招工程序也别具一格,提倡内部推荐,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乡、同学、亲戚一起到海底捞工作。与此相对,许多公司把亲属回避当作铁律。张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家人之间不仅有亲情,更重要的是信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社会学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在熟人圈里的道德水平比在陌生人群中要高。看,无师自通的海底捞又胜了一筹。把员工当成家人,就要像信任家人那样信任员工。如果亲姐妹代你去买菜,你还会派人跟着监督吗?当然不会。所以,海底捞200万元一下的开支均由副总负责,而他们同张勇都无亲无故。大区经理的审批权为100万元,30万元以下各店店长就可以签字。40多岁的张勇,如今已经“半退休”。授权如此放心大胆,在民营企业实属少见。如果说张勇对管理层的授权让人吃惊,他对一线员工的信任更让同行匪夷所思。海底捞的一线员工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就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有权免掉一餐的费用。在其他餐厅,这种权利起码要经理才会有。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为此,除了让员工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利。张勇的逻辑是:客人从进店到离店始终是跟服务员打交道,如果客人对服务不满意,还得通过经理来解决,这只会使顾客更加不满,因此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一线员工,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客户的不满意。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的员工都是管理者,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难怪张勇说:“创新在海底捞不是刻意推行的,我们只是努力创造让员工愿意工作的环境,结果创新就不断涌出来了。”如果你是海底捞的同行,想想看,你怎么跟这6000个总是想着如何创新的脑袋竞争?智慧三、尊敬希望和公平有人会问:难道张勇就不怕有人利用免单权换取个人利益?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只不过极少,而且那些员工做第二次的时候就被查处开除了。两个因素决定海底捞一线员工不会滥用免单权。防止制度漏洞一、管理层除了财务总监和工程总监外,全部从服务员做起。这条政策极端到包括厨师长的职位,理由是不论你的厨艺有多好,没有亲自服务过客人,就不会知道服务员需要什么样的后厨支持才能把客人服务好。管理3000多员工的北京和上海大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从门童、服务员一路做起来的。至今他还骄傲地说,我是超一流服务员,可以一个人同时照顾4张台。他和手下每一层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什么时候必须用免单的方式才能让客人满意。因此,作弊的人怎能过他们?防止制度漏洞二、人的自律。人都有邪恶和正义两重性,两者谁占上风经常是生存环境使然。孟子有言: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海底捞把员工视为手足,员工自然把海底捞当作自己的心脏来呵护。那些被偷垮的餐馆,员工在那里可能受到了土芥般的轻视。设身处地想想看,如果你既喜欢这个工作,又感激这个公司,特别是你还在意亲戚朋友、同学和老乡对你的看法,你愿意用几百元钱去交换它们吗?如果对员工连这样的信任都没有,你怎么能期望员工把心给你?当然,更重要的是海底捞的晋升制度让他们看到了真切的希望。任何新来的员工都有三条晋升途径可以选择:管理线——新员工——合格员工——线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大堂经理——店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技术线——新员工——合格员工——级员工——先进员工——标兵员工——劳模员工——功勋员工后勤线——新员工——合格员工——级员工——先进员工——办公室人员或者出纳——会计、采购、技术部、开发部等。学历不再是必要条件,工龄也不再是必要条件。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晋升政策,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有了尊严,更是在这些没上过大学的农民工心里打开了一扇亮堂堂的窗户:只要努力,我的人生就有希望。对他们来说,袁华强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是农村人,高中毕业,19岁加入海底捞,最初的职位是门童,现在是北京和上海地区总经理。他说:“只要正直、勤奋、诚实,每个海底捞的员工都能够复制我的经历。”这样的事例确实不少。区域经理林忆今年只有21岁,掌管海底捞西单、牡丹园等三个店。店长王燕只有22岁,这些大孩子一样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天接待上千名顾客,每年创造几千万的营业额。他们不曾读过大学,但是他们脸上有着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能有的自信。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不要忽视一个扫厕所大叔的作用,如果他每天都乐呵呵的,那是对所有员工都是一个激励和教育。不仅如此,他还会不断带出能让洗手间达到海底捞清洁水平的徒弟。千万不要以为,让一个中国餐馆的洗手间一年365天没有异味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海底捞”(二)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幸福与否主要来自和同类的对比。如果追求公平的天性遭受挫折,比如老板的小舅子对大家呼来呼去,一个同事靠漂亮脸蛋拿了最高奖金,刚来的大学生连上菜程序都不懂就当上经理……员工一定不会感到幸福。人不幸福,对别人就不可能友善,更谈不上创造。海底捞知道,想让服务员对客人态度好,就必须让服务员感到幸福。让人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觉得公平。晋升制度是海底捞服务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保障。因为管理者要是没有做过服务员,再换位思考也是近台看戏。看戏的哪怕是票友,也不能完全体会真正靠唱戏为生的压力与追求。海底捞的晋升政策除了能保证管理层知道服务员的冷暖外,也让普通员工感到公平,于是他们笑得自然,笑得灿烂。社会动物是有移情能力的,笑与哭都会传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顾客说,到海底捞吃饭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服务员都愿意笑。看,海底捞的超值服务体现出来的:海底捞不仅有火锅,还能让你笑,千金难买一笑!一、造人优先人必须一天一天长大,成功的企业也从来不是一步登天。从偏僻的四川简阳一路开到北京和上海,张勇发现海底捞很有竞争力,于是他的战略目标变成了“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按照一般的连锁经营的商业逻辑,发展势头这么好的海底捞要成为中国第一火锅品牌似乎并不难,因为商业模式、管理团队、中央厨房,原料基地、物流系统和服务流程都已日趋成熟,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或者通过发展加盟店,就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可是,海底捞不仅一分银行贷款没有,就连找上门的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的钱都不要。张勇说,用人家的钱就要按照人家的计划开店,可是做生意跟做人一样,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要的是一个境界!因此,海底捞从第一天起到现在30多家店,资金都是从火锅生意上一分一分赚来的。用投资银行家的话说,海底捞是纯粹的内生增长。张勇认为扩张这事急不得,因为他有一块“心病”没解决。那就是:海底捞的所有做法别人都可以复制,只有海底捞的人是没法复制的,而这恰恰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可是上哪找这么多出色的员工啊?不要以为都是农村出来的打工妹,那一样的工资就能干一样的活。一个人在海底捞可以干12小时,还笑着说不累,在别的餐馆干10个小时就愁眉苦脸。年仅28岁的袁华强是海底捞北京和上海区的总经理,海底捞一共30多家店,在北京和上海就有16家,可见袁华强在公司受重视的程度。袁华强是四川宜宾人,因为家穷没能上大学,19岁离乡谋生,偶然的机会进入海底捞,从门童做起。袁华强就是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造人”工作的硕果之一。别人问张勇你的生意这么好怎么不快点扩张?张勇有事会举例说:我现在只有一个袁华强,海底捞“造人”需要时间。其实,“造”一个袁华强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我问袁华强,每个店的选址也是你决定吗?他说:对。我望着这张娃娃脸,上面有时还冒出一点农村孩子常见的那种羞涩,心想,在诺大的北京和上海,要找一个合适开饭店的地方,就算对本地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做饭店的都知道:地点对了,赢了一半。海底捞每个店都是上千平米,装修至少几百万,有时上千万。我又问:你们老板提不提意见?袁华强说:老板只参与和批准每年开多少店的总计划,至于具体在哪儿开店,什么时候开,装修标准,都由各大区经理负责我又问:选址是个挺难的事吧?袁华强笑了,说:对,刚来北京时,不信邪,在租金便宜的南边一下子开了两个店,生意就是不行,两年都收不回投资。现在学乖了,就在东边和北边餐馆扎堆的地方开,因为餐馆多的地方,首先证明地点没错,即使租金高,竞争激烈,只要我们做得比对手好,还是能赚钱的。结果,我们后来在北京开的店,最长一年,有的半年就收回了投资。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规的物业,甚至连衣物都有专门的阿姨洗[1]。海底捞的补贴政策相比与其他企业也要高出很多,有交通补助、餐饮补助、话费补助等。在海底捞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助叫“嫁妆”,店长及以上级别员工离职,会得到企业给的一笔钱,但是拿走“嫁妆”的至今只有三人,这是海底捞对员工的一种承诺[2],这个承诺让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每个月只有10%左右,店长以上级别的员工基本不会流动,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在20%以上。
合理授权、适当激励
海底捞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直营店,如今业务也开展到了海外,拥有四万多名员工,面对这么多的员工张勇很谨慎,对人力资源这一部分很有规划,他认为激励是过河的独木桥,而授权则是一根平衡木。
在海底捞,激励机制随处可见,领导随时保持和员工在一起的状态,一旦发现员工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会进行激励,有的是口头激励,特别优秀的还会申请物质和金钱奖励[3]。新员工入职时,领导会进行自我介绍,向员工展示那些东西是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并且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而对于创新这一块,海底捞也有自己的小创意,例如在成都分店就有三块板,黑、黄、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没有创意、有创意但不能推广、有创意并且可以全国推广,员工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因此海底捞的创新层出不穷。有些在全公司推广的创意,该推广的创意会以提出该建议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做法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只有授权才是信任员工的表现[4],海底捞通过有效的授权和放权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上至区域经理有百万以上的自主权,不用过问上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自主决定是不是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小菜,甚至遇到不满意想免单的顾客时,员工可以及时做出决定,避免顾客抱怨。这种自主性能使员工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自豪感,因此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授权是对员工的尊重,尊重员工才能实现员工价值,最终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备受称赞,在海底捞等餐的时候,能够享受免费水果、免费茶水、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玩牌等服务,在厕所还能免费刷牙、补妆。吃饭时能够及时送上你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袖套围裙等,海底捞还提供手机套和热毛巾,这样的服务堪比在飞机上所享受的服务。海底捞菜品丰富,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份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菜。海底捞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去吃饭等位的现象很常见,但大都是干等,海底捞却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把等待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留住了更多的顾客。
2017年海底捞的老鼠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都以为会看到海底捞公关的各种解释,但是到来的只有公关的道歉以及坦诚,这令大众措手不及,无一例外地选择原谅海底捞。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公关危机:这个锅我背,这个错我改,员工我养。如此坦率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诚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员工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服务员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最后达到总会计师的职位,这使得海底捞员工的文化水平大都在高中及以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海底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踏实、能干、善良的人,精英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句话清晰表达了海底捞员工的文化层次定位。餐饮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普遍文化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变,员工“高知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海底捞如果不做出改变,发展将会变得变缓,到达瓶颈期,缺少精英人士的专业支持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
奖惩机制标准差异化
海底捞设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惩罚制度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奖励制度却充满了主观性。这样会使得员工不满,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奖励只有一点,犯了一个小错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平衡。犯错有迹可循,做得好却找不到标准,完全依赖领导者的公平性。长期以往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员工流动率会增加。
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海底捞有一套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员工在一开始便接受了这样的输入,形成了固定思维。餐饮服务是个很枯燥的行业,服务员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保证一定的效率,这就使得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只想着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想过突破自我。随大流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取得成功,而创意就来自于和别人的不一样。
海底捞抵触“空降兵”,招聘方法一直采用内部选拔,人才聚集速度缓慢[5],也使得老员工的竞争意识减弱,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领导者是从基层做起的”。内部选拔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是常年不流动的水,只能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
四、对策及启示
定期培训吸纳人才
海底捞应从内部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综合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内部提升则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提升,对于普通员工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计算机、语言、管理等等,提升员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而海底捞的高层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店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者到到高校进修,开拓员工的知识面。
外部提升则是广纳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海底捞就业,如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当董事长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吸收新鲜血液,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到高校进行招聘,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也是给海底捞更多的出口,有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底捞。
建立透明的奖惩制度
奖惩力度不平衡的原因是奖励制度不够透明,主观性太强,奖励往往由领导做出判断,领导的意识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员工的外貌、工龄以及天气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奖励制度形成对比的则是惩罚制度,太过标准的惩罚制度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很没有人情味,如果能适当模糊一下惩罚制度,而列出非常详细的奖励标准,会让员工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减少了恶意竞争。将员工的注意力从避免犯错转移到如何得到奖励,才是消除员工不平衡心理的根本办法。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能让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给员工设定一些目标,并用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使得员工努力完成目标。员工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段工作目标中。如果竞争制度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太过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适当的竞争制度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良药。
五、启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高层次追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海底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让员工满意,二是让顾客满意[6],正确的目标设定和企业文化建设,让海底捞越走越远。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海底捞来说,人无非就是员工和顾客,尊重员工才能让员工达到自我实现,产生让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主观性,才能让顾客满意。企业文化是企业背后一只无形的手,从企业存在时就在推着企业前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很多企业在模仿海底捞的时候,都只能做到形似神不似,学得会经营模式,却学不会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海底捞的'核心,是员工自豪感的聚集地,更是员工幸福感的生产地。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王莹.企业文化真招牌--以海底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50-51.
[2]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7(12):88.
[3]万鹃.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靳冬梅. 海底捞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余吉安,杨斌,王曼.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之道--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15-122.
[6]刘艳红,袁俊.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海底捞服务创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8):42-44.
公司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跨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定位方面,海底捞在创业之初就是主打川味为主的火锅,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自身形象的设定上,都力求凸显十足的川味。在产品价格方面,海底捞坚持走平民化大众化的价格,其价格定位坚持大众化,以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为定价导向。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火锅餐饮中独树一帜,打出自己的品牌,与这种明确、从一而终的定位不无关系。
一、海底捞的文化理念
海底捞始终奉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贴心、周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说早已成为了海底捞的一个品牌象征。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火锅店到处都是,味道好的也绝对不仅仅,但就是忍不住想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海底捞服务。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王牌竞争优势,也是消费者对海底捞最为称道的一个方面。很多人甚至不是冲着火锅,而是想体验一下服务才选择海底捞的。在服务上,海底捞的要求无疑是精益求精的。不但要让顾客对服务感到满意,甚至乐此不彼地致力于服务的最高境界——感动。海底捞的服务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差异化服务上的创新。海底捞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而是用具体行动将这种贴心服务落实到了消费者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并针对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而极具人性化的服务。
在就餐前,种类繁多的免费服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了解到,海底捞顾客多,一般去那吃火锅排队两小时左右是非常常见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等待上的,作为服务业的餐饮行业更是会担忧让顾客等太久容易造成顾客流失的问题。然而,海底捞却成功的将这一忧虑化险为夷。在就餐前,海底捞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免费服务,弱化了顾客在排队等待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在保持良好用餐心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海底捞的好感。在等候区里,瓜果、茶点、酸梅汤,报纸、杂志等配备丰富,甚至还有免费美甲和擦鞋服务。对于带宝宝的顾客还有专门的儿童区,还贴心地安排了负责陪玩的服务员,对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有专门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成功消解了顾客等座时的烦躁情绪,让原本枯燥又漫长的等位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让顾客不觉得是在排队,而是另一种休息了。
在就餐时,海底捞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多项特色服务。小到给长发的女士提供绑头发的皮筋和发卡,给戴眼镜的顾客提供眼镜布,大到给每位顾客提供围裙以防止汤料溅到身上,每个餐桌甚至还至少配有一名服务生来下菜、捞菜、剥虾皮和递毛巾,等等。为了使顾客能够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丰富菜品,服务员多半会推荐点半份菜。在餐厅的洗手间,海底捞还安排了专人为顾客开水龙头、递纸巾等,真真是没有漏掉与顾客接触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顾客纷纷表示受宠若惊。
而在就餐后,海底捞还不忘给顾客的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用一些小惊喜或免费赠品来加深顾客的好感度。例如:有小孩夸赞等候区的小蚕豆好吃,临走时服务员就会特意给小朋友赠送一小盒精美包装的蚕豆。通常情况下,在餐馆点餐过后的就餐过程中顾客与服务员就不会再有什么互动了。然而,海底捞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在顾客用餐完毕,他们也并不会满足于一句简单的“感谢光临”,而是将这种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进行到底。
这些服务策略成功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想消费者之所想,思消费者之所思。并且都不是给顾客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细致地一一落到了实处。就像用餐前的点心服务,很多餐馆也有提供,甚至茶点的种类比海底捞的还要多样。但他们只是将茶点简单地放在用餐区,没有或者比较疏于在这一块的服务。很多茶点没有了半天都没有补上,也没有及时将这些餐具摆放齐整,更别说其他针对特殊人群的贴心安排了。服务,不仅仅是顾客用餐时那一个点上的服务,应该是贯穿于顾客整个的用餐过程的,这才称得上真正全面而用心的服务。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背后的危机
火锅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火锅自然是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花色纷呈、百锅千味的火锅市场,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虽然凭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中已经逐步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严峻的外来压力。
(一)服务至上理念遭遇瓶颈期
海底捞顾客至上的“变态服务”在赢得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消费者的期望。而海底捞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有些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速度,两者难以配套,顾客满意度反而出现下滑现象。此外,海底捞一味追求服务至上的理念难免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海底捞是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企业。此前曝光的海底捞骨汤勾兑等负面新闻,就对其多年来苦心树立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质量与服务并重、杜绝产品的负面新闻至关重要。
(二)创新脚步略显迟缓
海底捞的创新脚步略显迟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繁多又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力创新对海底捞来说刻不容缓。尽管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提升经营与管理以及员工整体的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来,在创新这一块海底捞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更是有些后来居上。与众多火锅企业不同,呷哺呷哺另辟蹊径,首创了吧台式涮锅饮食。凭借着这种新颖独特的就餐形式和亲切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呷哺呷哺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式快餐之路,让每位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时尚而惬意的就餐氛围。追求时尚的心理,早已由服装衍生到来饮食,餐饮企业也应该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需求变化,推陈出新,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有待加强了。
三、海底捞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
从创业之初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到今日上百家连锁分店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始终不变的是“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消费者的用心服务早已成为海底捞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海底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重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开拓市场,海底捞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一种成功的服务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强化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与潜在需求。
(一)改进产品口味满足顾客需求
如上文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要吃饱了。对于饮食,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口味,已经远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去餐馆吃饭,很大程度上正是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因此,作为火锅餐饮企业,海底捞要开拓市场,建立一个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刻不容缓。
火锅餐饮,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较为单一,然而火锅饮食的文化也是比较悠久的了。由于地域、风俗等方面的差别,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海底捞如今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发展了连锁分店,更要多从当地消费者口味分析入手,研究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破。建立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这也是一种有利于产品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服务活动增强顾客互动
强化服务活动,可以不时开展一些感恩回馈活动。如:逢年过节给一些VIP客户送一些精心包装准备的礼品;对于那些推荐朋友来海底捞的回头客,可以适当送一些菜品或是海底捞纪念小礼物。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与顾客互动的活动。例如:抽选一些幸运顾客,邀请他们参观海底捞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后台、物流配送基地,等等。加强顾客对海底捞了解的同时,也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此外,除了这类线下活动,也可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亿。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具有的市场潜力无疑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的网民比较年轻化,接近海底捞的目标市场,因此,开展针对消费者的线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海底捞可以向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规的物业,甚至连衣物都有专门的阿姨洗[1]。海底捞的补贴政策相比与其他企业也要高出很多,有交通补助、餐饮补助、话费补助等。在海底捞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助叫“嫁妆”,店长及以上级别员工离职,会得到企业给的一笔钱,但是拿走“嫁妆”的至今只有三人,这是海底捞对员工的一种承诺[2],这个承诺让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每个月只有10%左右,店长以上级别的员工基本不会流动,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在20%以上。
合理授权、适当激励
海底捞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直营店,如今业务也开展到了海外,拥有四万多名员工,面对这么多的员工张勇很谨慎,对人力资源这一部分很有规划,他认为激励是过河的独木桥,而授权则是一根平衡木。
在海底捞,激励机制随处可见,领导随时保持和员工在一起的状态,一旦发现员工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会进行激励,有的是口头激励,特别优秀的还会申请物质和金钱奖励[3]。新员工入职时,领导会进行自我介绍,向员工展示那些东西是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并且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而对于创新这一块,海底捞也有自己的小创意,例如在成都分店就有三块板,黑、黄、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没有创意、有创意但不能推广、有创意并且可以全国推广,员工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因此海底捞的创新层出不穷。有些在全公司推广的创意,该推广的创意会以提出该建议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做法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只有授权才是信任员工的表现[4],海底捞通过有效的授权和放权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上至区域经理有百万以上的自主权,不用过问上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自主决定是不是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小菜,甚至遇到不满意想免单的顾客时,员工可以及时做出决定,避免顾客抱怨。这种自主性能使员工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自豪感,因此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授权是对员工的尊重,尊重员工才能实现员工价值,最终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备受称赞,在海底捞等餐的时候,能够享受免费水果、免费茶水、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玩牌等服务,在厕所还能免费刷牙、补妆。吃饭时能够及时送上你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袖套围裙等,海底捞还提供手机套和热毛巾,这样的服务堪比在飞机上所享受的服务。海底捞菜品丰富,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份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菜。海底捞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去吃饭等位的现象很常见,但大都是干等,海底捞却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把等待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留住了更多的顾客。
2017年海底捞的老鼠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都以为会看到海底捞公关的各种解释,但是到来的只有公关的道歉以及坦诚,这令大众措手不及,无一例外地选择原谅海底捞。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公关危机:这个锅我背,这个错我改,员工我养。如此坦率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诚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员工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服务员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最后达到总会计师的职位,这使得海底捞员工的文化水平大都在高中及以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海底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踏实、能干、善良的人,精英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句话清晰表达了海底捞员工的文化层次定位。餐饮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普遍文化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变,员工“高知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海底捞如果不做出改变,发展将会变得变缓,到达瓶颈期,缺少精英人士的专业支持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
奖惩机制标准差异化
海底捞设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惩罚制度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奖励制度却充满了主观性。这样会使得员工不满,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奖励只有一点,犯了一个小错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平衡。犯错有迹可循,做得好却找不到标准,完全依赖领导者的公平性。长期以往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员工流动率会增加。
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海底捞有一套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员工在一开始便接受了这样的输入,形成了固定思维。餐饮服务是个很枯燥的行业,服务员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保证一定的效率,这就使得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只想着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想过突破自我。随大流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取得成功,而创意就来自于和别人的不一样。
海底捞抵触“空降兵”,招聘方法一直采用内部选拔,人才聚集速度缓慢[5],也使得老员工的竞争意识减弱,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领导者是从基层做起的”。内部选拔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是常年不流动的水,只能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
四、对策及启示
定期培训吸纳人才
海底捞应从内部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综合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内部提升则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提升,对于普通员工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计算机、语言、管理等等,提升员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而海底捞的高层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店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者到到高校进修,开拓员工的知识面。
外部提升则是广纳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海底捞就业,如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当董事长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吸收新鲜血液,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到高校进行招聘,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也是给海底捞更多的出口,有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底捞。
建立透明的奖惩制度
奖惩力度不平衡的原因是奖励制度不够透明,主观性太强,奖励往往由领导做出判断,领导的意识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员工的外貌、工龄以及天气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奖励制度形成对比的则是惩罚制度,太过标准的惩罚制度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很没有人情味,如果能适当模糊一下惩罚制度,而列出非常详细的奖励标准,会让员工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减少了恶意竞争。将员工的注意力从避免犯错转移到如何得到奖励,才是消除员工不平衡心理的根本办法。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能让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给员工设定一些目标,并用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使得员工努力完成目标。员工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段工作目标中。如果竞争制度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太过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适当的竞争制度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良药。
五、启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高层次追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海底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让员工满意,二是让顾客满意[6],正确的目标设定和企业文化建设,让海底捞越走越远。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海底捞来说,人无非就是员工和顾客,尊重员工才能让员工达到自我实现,产生让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主观性,才能让顾客满意。企业文化是企业背后一只无形的手,从企业存在时就在推着企业前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很多企业在模仿海底捞的时候,都只能做到形似神不似,学得会经营模式,却学不会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海底捞的'核心,是员工自豪感的聚集地,更是员工幸福感的生产地。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王莹.企业文化真招牌--以海底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50-51.
[2]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7(12):88.
[3]万鹃.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靳冬梅. 海底捞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余吉安,杨斌,王曼.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之道--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15-122.
[6]刘艳红,袁俊.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海底捞服务创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8):42-44.
公司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跨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定位方面,海底捞在创业之初就是主打川味为主的火锅,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自身形象的设定上,都力求凸显十足的川味。在产品价格方面,海底捞坚持走平民化大众化的价格,其价格定位坚持大众化,以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为定价导向。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火锅餐饮中独树一帜,打出自己的品牌,与这种明确、从一而终的定位不无关系。
一、海底捞的文化理念
海底捞始终奉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贴心、周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说早已成为了海底捞的一个品牌象征。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火锅店到处都是,味道好的也绝对不仅仅,但就是忍不住想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海底捞服务。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王牌竞争优势,也是消费者对海底捞最为称道的一个方面。很多人甚至不是冲着火锅,而是想体验一下服务才选择海底捞的。在服务上,海底捞的要求无疑是精益求精的。不但要让顾客对服务感到满意,甚至乐此不彼地致力于服务的最高境界——感动。海底捞的服务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差异化服务上的创新。海底捞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而是用具体行动将这种贴心服务落实到了消费者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并针对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而极具人性化的服务。
在就餐前,种类繁多的免费服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了解到,海底捞顾客多,一般去那吃火锅排队两小时左右是非常常见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等待上的,作为服务业的餐饮行业更是会担忧让顾客等太久容易造成顾客流失的问题。然而,海底捞却成功的将这一忧虑化险为夷。在就餐前,海底捞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免费服务,弱化了顾客在排队等待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在保持良好用餐心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海底捞的好感。在等候区里,瓜果、茶点、酸梅汤,报纸、杂志等配备丰富,甚至还有免费美甲和擦鞋服务。对于带宝宝的顾客还有专门的儿童区,还贴心地安排了负责陪玩的服务员,对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有专门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成功消解了顾客等座时的烦躁情绪,让原本枯燥又漫长的等位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让顾客不觉得是在排队,而是另一种休息了。
在就餐时,海底捞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多项特色服务。小到给长发的女士提供绑头发的皮筋和发卡,给戴眼镜的顾客提供眼镜布,大到给每位顾客提供围裙以防止汤料溅到身上,每个餐桌甚至还至少配有一名服务生来下菜、捞菜、剥虾皮和递毛巾,等等。为了使顾客能够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丰富菜品,服务员多半会推荐点半份菜。在餐厅的洗手间,海底捞还安排了专人为顾客开水龙头、递纸巾等,真真是没有漏掉与顾客接触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顾客纷纷表示受宠若惊。
而在就餐后,海底捞还不忘给顾客的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用一些小惊喜或免费赠品来加深顾客的好感度。例如:有小孩夸赞等候区的小蚕豆好吃,临走时服务员就会特意给小朋友赠送一小盒精美包装的蚕豆。通常情况下,在餐馆点餐过后的就餐过程中顾客与服务员就不会再有什么互动了。然而,海底捞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在顾客用餐完毕,他们也并不会满足于一句简单的“感谢光临”,而是将这种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进行到底。
这些服务策略成功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想消费者之所想,思消费者之所思。并且都不是给顾客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细致地一一落到了实处。就像用餐前的点心服务,很多餐馆也有提供,甚至茶点的种类比海底捞的还要多样。但他们只是将茶点简单地放在用餐区,没有或者比较疏于在这一块的服务。很多茶点没有了半天都没有补上,也没有及时将这些餐具摆放齐整,更别说其他针对特殊人群的贴心安排了。服务,不仅仅是顾客用餐时那一个点上的服务,应该是贯穿于顾客整个的用餐过程的,这才称得上真正全面而用心的服务。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背后的危机
火锅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火锅自然是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花色纷呈、百锅千味的火锅市场,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虽然凭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中已经逐步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严峻的外来压力。
(一)服务至上理念遭遇瓶颈期
海底捞顾客至上的“变态服务”在赢得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消费者的期望。而海底捞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有些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速度,两者难以配套,顾客满意度反而出现下滑现象。此外,海底捞一味追求服务至上的理念难免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海底捞是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企业。此前曝光的海底捞骨汤勾兑等负面新闻,就对其多年来苦心树立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质量与服务并重、杜绝产品的负面新闻至关重要。
(二)创新脚步略显迟缓
海底捞的创新脚步略显迟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繁多又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力创新对海底捞来说刻不容缓。尽管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提升经营与管理以及员工整体的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来,在创新这一块海底捞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更是有些后来居上。与众多火锅企业不同,呷哺呷哺另辟蹊径,首创了吧台式涮锅饮食。凭借着这种新颖独特的就餐形式和亲切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呷哺呷哺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式快餐之路,让每位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时尚而惬意的就餐氛围。追求时尚的心理,早已由服装衍生到来饮食,餐饮企业也应该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需求变化,推陈出新,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有待加强了。
三、海底捞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
从创业之初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到今日上百家连锁分店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始终不变的是“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消费者的用心服务早已成为海底捞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海底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重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开拓市场,海底捞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一种成功的服务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强化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与潜在需求。
(一)改进产品口味满足顾客需求
如上文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要吃饱了。对于饮食,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口味,已经远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去餐馆吃饭,很大程度上正是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因此,作为火锅餐饮企业,海底捞要开拓市场,建立一个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刻不容缓。
火锅餐饮,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较为单一,然而火锅饮食的文化也是比较悠久的了。由于地域、风俗等方面的差别,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海底捞如今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发展了连锁分店,更要多从当地消费者口味分析入手,研究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破。建立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这也是一种有利于产品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服务活动增强顾客互动
强化服务活动,可以不时开展一些感恩回馈活动。如:逢年过节给一些VIP客户送一些精心包装准备的礼品;对于那些推荐朋友来海底捞的回头客,可以适当送一些菜品或是海底捞纪念小礼物。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与顾客互动的活动。例如:抽选一些幸运顾客,邀请他们参观海底捞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后台、物流配送基地,等等。加强顾客对海底捞了解的同时,也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此外,除了这类线下活动,也可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亿。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具有的市场潜力无疑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的网民比较年轻化,接近海底捞的目标市场,因此,开展针对消费者的线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海底捞可以向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
餐厅的总体布局是通过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工作空间等要素的完美组织所共同创造的一个整体。这是可以参考一下文献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一
浅谈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
在餐饮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各个不同对象的设计需求, 为它们找到不同的文化主题。以设计主题和经营定位来区别设计对象的不同特色。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二
酒店设计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迅猛 的发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壮大中国酒店设计的发展不仅要跟紧国际发展潮流更要 敢为天下先超前发展后来居上。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三
餐饮业论文
对科学推进餐饮业发展的思考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四
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探析
四、基于企业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 1] ...本文以海底捞为例,对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进行分析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五
餐厅
餐厅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一)VI 设计发展重要性设计初期,最应该...还有许多学生来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查找参考文献、有用的资料、借阅图书的这一.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六
日本料理书籍参考
还设计了“点菜技巧”和“美食门槛”两个小贴士栏目...变化的餐饮与文化 三 和食与日本文化论 四 日本的...参考文献 专栏 寿司 天麸罗 日式烤肉 关东地方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七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九九餐厅 VI...12参考文献………12 摘要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VI 设计...
论文答辩时选择海底捞题目是因为海底捞独特的营销方式值得探讨。《商业评论》五月份发表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一文之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掀起了讨论海底捞的旋风。从海底捞的故事中,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了人性化管理的魅力,有的人看到了服务业的创新,有的人看到了授权激发出来的创造力,有的人看到了复制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一个好的案例,就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海底捞作为一个管理案例。
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一直有人强调,服务业就是做服务的,一定要把服务做强做深,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餐饮业的海底捞。餐饮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企业把服务做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餐饮体验来获取客户的认同,进而获取收益,海底捞是国内首个将餐饮服务做到极致的知名餐饮企业,它成功的模式似乎就验证了这个论点,即服务即产品,客户为根,服务为本。通信服务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在我国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分管,感觉偏工业。根据网上的相关资料,通信服务业可以与金融、运输、保险、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一起被归类到生产性服务业这一类别里。可以看出,这个行业是一个与工业或者工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行业,那么站在企业的角度,这个行业的经营理念,是否应该与传统工业有一定的相似性呢? 客户为根是没错的,但服务为本是否值得放大到这样的高度(即使在服务行业里)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句话会影响到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的认知,以及对客户认知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提倡的产品为王的理念形成一定的认知差距,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力点,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通信服务业(运营商)需要更多的产品意识和产品思维,也就是要把企业当作工厂来经营,从产品的角度认识和把控服务内容和企业管理,这样才能抓住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求,才能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主要理由有: 1 、过度强化服务理念,会弱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非核心服务的可度量性较差,服务质量很难显性化。 就以海底捞为例,它为客户提供耳熟能详的服务包括,见面微笑问好,客户等位不枯燥(可以下棋、做指甲、玩自拍机等),免费提供小吃和饮料等等。这些服务内容的成功之处是让客户感觉很爽,击中了客户在就餐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服务态度差的痛点,其潜在推动力在于差异化以及超出了客户的预期。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客户对就餐最核心的需求,也是餐饮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服务——菜品服务,被严重地弱化了 ,我想这也许是海底捞有意为之——因为火锅这款餐饮形式恰恰是同质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火锅菜品的评价也许只有简单的三个维度和各两个档次:正宗OR不正宗,新鲜OR不新鲜,丰富OR不丰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底捞通过对服务的高标准达到了偷换火锅店服务概念的目的,从而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竞争能力。因此,海底捞打服务牌有其行业形态特殊性的需求,但是,对于更多的提供服务的企业来说,你核心的服务内容就是你核心的竞争能力,一味地强调形式上的、表面上的服务会离真正的客户需求越走越远,因此,海底捞不具备代表性,我觉得在另外一个火锅店和其他行业复制的可能性都很低,有一本书的名字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只剩下对海底捞服务的炫耀,确实是学不会,根本上就不具备可学性啊。 另一个问题是,表面服务的可度量性相对较差,服务质量很难显性化。 还是以海底捞为例,它给客户提供的那些服务是很容易识别的,因为其他火锅店有没有大家很清楚,但海底捞提供的服务能达到什么标准,是四星还是五星,其实是很难度量的。比如说,提供的做指甲的服务,是否能够评级很难说。提供了免费擦眼镜布,算什么级别的服务好也很难确定。顾客通常是因为海底捞提供了这项服务,就给它的服务加分,客户也不会去度量和追究,因为这些服务本身是附加的,因而产生了较其他火锅店更多的心理满足感。但是,如果此时有另外一家叫做“湖底捞”的火锅店,也许仅仅是提供了这些服务,所有的服务也仅仅是达到了海底捞70%的标准,就可以使海底捞的差异性崩溃,因为核心的餐饮内容是一样的嘛。 讲了半天海底捞,其实我想说。电信服务行业其实也面临上面的问题。 一个是认识究竟什么是核心服务能力的问题,是通信产品服务还是厅店店员服务,通信产品服务里是网络服务还是业务产品服务 ,这些问题就像海底捞的案例一样,其实都有很大的思维和执行的空间。作为服务型企业,企业的资源首先要倾注于最核心的服务能力,才能树立真正的竞争能力。 第二个是如何做好核心服务能力显性化的问题,正是由于核心服务能力是企业差异化服务的核心,是真正的竞争能力,因此更需要进行可度量的精准把控。 比如通信网络上的接通率、通话质量、上网速度,必须通过一套严格的标准进行评价,并且在这些核心服务能力上精益求精。 第三个是非核心服务要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程度问题。 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要怎么提升其他辅助性的、表面性的服务水平,以及提高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个需要因行业、企业等具体情况而异,并不是服务越好就越成功。比方说有一个很高端的饭店,除餐品外也许需要更好的服务,但这里的更好的含义可能大有不同,不需要服务人员提供海底捞式的热情和免费内容,更需要的是高端的满足感,比如服务人员的颜值、气质、着装高雅、动作优雅等,而且这些服务可能通过收费更能彰显客户的高贵。 通信服务业也一样,一个大众化的普遍服务的行业,需要的是一个与其产品定位相符或者略微偏上的服务表现,如果追求对表面服务的极致要求,也许真的是舍本逐末,也是得不偿失。 2 、产品意识,在认知上更接近于商业的本质,更便于从基本逻辑上对企业进行控制和提升。 商业的本质就是产品交换,交换之前是产品的生产,商业的过程就是基于产品的过程。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商业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对产品进行操作的环节:成本分析、设计、生产、品控、包装、销售、售后,这是一个工业企业产品流程的基本环节,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基本是围绕这些环节开展的,所谓的人力、财务等的管理,也是围绕这个产品流程的辅助手段。 海底捞的产品是餐饮服务,餐饮服务又包括菜式菜品、环境、和厅店服务,其中 菜式菜品是餐饮产品中最主要的核心,但是海底捞的策略是把厅店服务做到了极致,产生了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没有火锅这一产品,大家是不会去那里消费的,因此餐饮这个行业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是菜和环境。 我们承认餐饮服务的核心在于产品,但可能还是无法认识到“产品意识”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知道餐饮业中最关键的盈利因素是成本控制,所有餐饮业是否盈利和生存,在于是否能够把控好成本。海底捞如何对自己进行成本控制呢?是基于产品还是基于服务呢?——一个餐饮店的成本和盈利都是从餐饮产品中体现的。因此,产品意识是把控企业运营的关键问题。 1 、成本分析。 基于产品的营收能力分析和利润分析,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分析锁定到每一个产品和每一个客户上面,比如,单产品的盈利分析,ARPU(单用户月均价值),这样更便于结合客户消费行为进行收益的评估。 2 、产品设计。 可以通过企业整体的盈利需求和市场情况,来设计各种各样的产品吸引客户,这个用简单的服务思维是无法完成的。比如通信勘察设计服务,可以按单价和按数量进行各种打包,最终给客户的是一系列不同档次的报价包,这个是服务产品化的最好体现。运营商的各种套餐包一定优于按次服务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产品化了,用户的感知提升了。 3 、品质把控。 把服务产品化,可以给运营者提供一个审视自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全新角度,从而能够生产设计出顾客需要且有价值的服务,进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武器。因此,以产品的视角去看待服务,就可以得出服务内容在形式、性能、用途等维度上的好与坏的特性,并持续进行改进,这就是服务品质的把控,如果只是单一的服务视角,只能是挂一漏万。 4 、产品升级。 把服务产品化,产品提供者才能真正形成产品升级的概念,事实上,客户很难理解服务升级的概念。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速度服务,这个是很难给客户进行解释的,但是现实中,2G、3G、4G、5G的产品不断升级,就可以让客户有很好的体验。 5 、产品销售。 产品化让服务更好被销售出去。比如宽带通信服务,最初的拨号上网服务,到ADSL上网,到光纤宽带(从光纤到户到光纤到家)这些东西都是一种技术服务的演进而已。到现在,已经演变成50M宽带、100M宽带,宽带通信服务被更多的有形的能被客户接受的产品体现,从而能够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进行传播和强化,甚至被可以形成强有力的产品品牌,比如全球通。 6 、售后服务。 只有有了产品理念,才能具备售后理念。按次服务的感觉就缺少了售后的感觉。因此,通信业真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服务行业。通信运营企业的服务都是通信服务产品中的售后环节而已。这其实也时刻告诫通信企业,不要把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该解决的问题都拖到售后去解决。 提升产品意识,就是按照商业逻辑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就是按照商业产品流程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简单几点: 1 、判断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究竟是哪里。 核心的生产环节一定是生产产品的环节,而产品通常是销售给客户的东西,通信行业一直很重视网络生产而忽略了业务支撑的生产,而互联网形势下,业支恰恰是客户最能感觉到的产品。 2 、围绕产品特性制定扩张策略。 找到发力点,是产品设计、定价、销售、品牌还是其他?通信产品的设计无非就是份额和收入,量与价的辩证关系。 3 、了解经营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产品意识可以提供简单的问题清单:生产能力、供货能力、销售能力、产品品质……。经营业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好企业不单生产好的产品,还具备很多能力,以一个工厂的视角可以发现很多服务视角很难发现的问题。 4 、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只有把服务产品化,才能更好地持续升级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这不是说服务企业不会升级,而是说,以产品的视角去看,客户也更容易发现企业的改变。 以上是基于通信行业产品的一点粗浅思考,核心的意思还是那句话: 商业的本质就是产品交换,交换之前是产品的生产,商业的过程就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过程。产品即服务,而不是服务即产品,真正达到这样的认知,才能理解好一个服务企业。因此海底捞我们不是学不会,而是是否值得学的问题。 By:爱是清源 2017年2月13日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规的物业,甚至连衣物都有专门的阿姨洗[1]。海底捞的补贴政策相比与其他企业也要高出很多,有交通补助、餐饮补助、话费补助等。在海底捞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助叫“嫁妆”,店长及以上级别员工离职,会得到企业给的一笔钱,但是拿走“嫁妆”的至今只有三人,这是海底捞对员工的一种承诺[2],这个承诺让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每个月只有10%左右,店长以上级别的员工基本不会流动,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在20%以上。
合理授权、适当激励
海底捞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直营店,如今业务也开展到了海外,拥有四万多名员工,面对这么多的员工张勇很谨慎,对人力资源这一部分很有规划,他认为激励是过河的独木桥,而授权则是一根平衡木。
在海底捞,激励机制随处可见,领导随时保持和员工在一起的状态,一旦发现员工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会进行激励,有的是口头激励,特别优秀的还会申请物质和金钱奖励[3]。新员工入职时,领导会进行自我介绍,向员工展示那些东西是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并且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而对于创新这一块,海底捞也有自己的小创意,例如在成都分店就有三块板,黑、黄、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没有创意、有创意但不能推广、有创意并且可以全国推广,员工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因此海底捞的创新层出不穷。有些在全公司推广的创意,该推广的创意会以提出该建议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做法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只有授权才是信任员工的表现[4],海底捞通过有效的授权和放权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上至区域经理有百万以上的自主权,不用过问上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自主决定是不是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小菜,甚至遇到不满意想免单的顾客时,员工可以及时做出决定,避免顾客抱怨。这种自主性能使员工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自豪感,因此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授权是对员工的尊重,尊重员工才能实现员工价值,最终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备受称赞,在海底捞等餐的时候,能够享受免费水果、免费茶水、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玩牌等服务,在厕所还能免费刷牙、补妆。吃饭时能够及时送上你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袖套围裙等,海底捞还提供手机套和热毛巾,这样的服务堪比在飞机上所享受的服务。海底捞菜品丰富,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份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菜。海底捞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去吃饭等位的现象很常见,但大都是干等,海底捞却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把等待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留住了更多的顾客。
2017年海底捞的老鼠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都以为会看到海底捞公关的各种解释,但是到来的只有公关的道歉以及坦诚,这令大众措手不及,无一例外地选择原谅海底捞。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公关危机:这个锅我背,这个错我改,员工我养。如此坦率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诚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员工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服务员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最后达到总会计师的职位,这使得海底捞员工的文化水平大都在高中及以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海底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踏实、能干、善良的人,精英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句话清晰表达了海底捞员工的文化层次定位。餐饮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普遍文化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变,员工“高知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海底捞如果不做出改变,发展将会变得变缓,到达瓶颈期,缺少精英人士的专业支持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
奖惩机制标准差异化
海底捞设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惩罚制度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奖励制度却充满了主观性。这样会使得员工不满,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奖励只有一点,犯了一个小错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平衡。犯错有迹可循,做得好却找不到标准,完全依赖领导者的公平性。长期以往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员工流动率会增加。
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海底捞有一套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员工在一开始便接受了这样的输入,形成了固定思维。餐饮服务是个很枯燥的行业,服务员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保证一定的效率,这就使得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只想着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想过突破自我。随大流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取得成功,而创意就来自于和别人的不一样。
海底捞抵触“空降兵”,招聘方法一直采用内部选拔,人才聚集速度缓慢[5],也使得老员工的竞争意识减弱,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领导者是从基层做起的”。内部选拔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是常年不流动的水,只能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
四、对策及启示
定期培训吸纳人才
海底捞应从内部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综合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内部提升则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提升,对于普通员工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计算机、语言、管理等等,提升员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而海底捞的高层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店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者到到高校进修,开拓员工的知识面。
外部提升则是广纳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海底捞就业,如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当董事长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吸收新鲜血液,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到高校进行招聘,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也是给海底捞更多的出口,有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底捞。
建立透明的奖惩制度
奖惩力度不平衡的原因是奖励制度不够透明,主观性太强,奖励往往由领导做出判断,领导的意识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员工的外貌、工龄以及天气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奖励制度形成对比的则是惩罚制度,太过标准的惩罚制度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很没有人情味,如果能适当模糊一下惩罚制度,而列出非常详细的奖励标准,会让员工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减少了恶意竞争。将员工的注意力从避免犯错转移到如何得到奖励,才是消除员工不平衡心理的根本办法。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能让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给员工设定一些目标,并用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使得员工努力完成目标。员工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段工作目标中。如果竞争制度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太过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适当的竞争制度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良药。
五、启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高层次追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海底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让员工满意,二是让顾客满意[6],正确的目标设定和企业文化建设,让海底捞越走越远。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海底捞来说,人无非就是员工和顾客,尊重员工才能让员工达到自我实现,产生让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主观性,才能让顾客满意。企业文化是企业背后一只无形的手,从企业存在时就在推着企业前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很多企业在模仿海底捞的时候,都只能做到形似神不似,学得会经营模式,却学不会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海底捞的'核心,是员工自豪感的聚集地,更是员工幸福感的生产地。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王莹.企业文化真招牌--以海底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50-51.
[2]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7(12):88.
[3]万鹃.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靳冬梅. 海底捞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余吉安,杨斌,王曼.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之道--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15-122.
[6]刘艳红,袁俊.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海底捞服务创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8):42-44.
公司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跨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定位方面,海底捞在创业之初就是主打川味为主的火锅,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自身形象的设定上,都力求凸显十足的川味。在产品价格方面,海底捞坚持走平民化大众化的价格,其价格定位坚持大众化,以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为定价导向。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火锅餐饮中独树一帜,打出自己的品牌,与这种明确、从一而终的定位不无关系。
一、海底捞的文化理念
海底捞始终奉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贴心、周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说早已成为了海底捞的一个品牌象征。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火锅店到处都是,味道好的也绝对不仅仅,但就是忍不住想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海底捞服务。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王牌竞争优势,也是消费者对海底捞最为称道的一个方面。很多人甚至不是冲着火锅,而是想体验一下服务才选择海底捞的。在服务上,海底捞的要求无疑是精益求精的。不但要让顾客对服务感到满意,甚至乐此不彼地致力于服务的最高境界——感动。海底捞的服务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差异化服务上的创新。海底捞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而是用具体行动将这种贴心服务落实到了消费者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并针对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而极具人性化的服务。
在就餐前,种类繁多的免费服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了解到,海底捞顾客多,一般去那吃火锅排队两小时左右是非常常见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等待上的,作为服务业的餐饮行业更是会担忧让顾客等太久容易造成顾客流失的问题。然而,海底捞却成功的将这一忧虑化险为夷。在就餐前,海底捞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免费服务,弱化了顾客在排队等待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在保持良好用餐心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海底捞的好感。在等候区里,瓜果、茶点、酸梅汤,报纸、杂志等配备丰富,甚至还有免费美甲和擦鞋服务。对于带宝宝的顾客还有专门的儿童区,还贴心地安排了负责陪玩的服务员,对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有专门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成功消解了顾客等座时的烦躁情绪,让原本枯燥又漫长的等位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让顾客不觉得是在排队,而是另一种休息了。
在就餐时,海底捞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多项特色服务。小到给长发的女士提供绑头发的皮筋和发卡,给戴眼镜的顾客提供眼镜布,大到给每位顾客提供围裙以防止汤料溅到身上,每个餐桌甚至还至少配有一名服务生来下菜、捞菜、剥虾皮和递毛巾,等等。为了使顾客能够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丰富菜品,服务员多半会推荐点半份菜。在餐厅的洗手间,海底捞还安排了专人为顾客开水龙头、递纸巾等,真真是没有漏掉与顾客接触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顾客纷纷表示受宠若惊。
而在就餐后,海底捞还不忘给顾客的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用一些小惊喜或免费赠品来加深顾客的好感度。例如:有小孩夸赞等候区的小蚕豆好吃,临走时服务员就会特意给小朋友赠送一小盒精美包装的蚕豆。通常情况下,在餐馆点餐过后的就餐过程中顾客与服务员就不会再有什么互动了。然而,海底捞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在顾客用餐完毕,他们也并不会满足于一句简单的“感谢光临”,而是将这种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进行到底。
这些服务策略成功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想消费者之所想,思消费者之所思。并且都不是给顾客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细致地一一落到了实处。就像用餐前的点心服务,很多餐馆也有提供,甚至茶点的种类比海底捞的还要多样。但他们只是将茶点简单地放在用餐区,没有或者比较疏于在这一块的服务。很多茶点没有了半天都没有补上,也没有及时将这些餐具摆放齐整,更别说其他针对特殊人群的贴心安排了。服务,不仅仅是顾客用餐时那一个点上的服务,应该是贯穿于顾客整个的用餐过程的,这才称得上真正全面而用心的服务。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背后的危机
火锅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火锅自然是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花色纷呈、百锅千味的火锅市场,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虽然凭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中已经逐步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严峻的外来压力。
(一)服务至上理念遭遇瓶颈期
海底捞顾客至上的“变态服务”在赢得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消费者的期望。而海底捞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有些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速度,两者难以配套,顾客满意度反而出现下滑现象。此外,海底捞一味追求服务至上的理念难免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海底捞是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企业。此前曝光的海底捞骨汤勾兑等负面新闻,就对其多年来苦心树立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质量与服务并重、杜绝产品的负面新闻至关重要。
(二)创新脚步略显迟缓
海底捞的创新脚步略显迟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繁多又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力创新对海底捞来说刻不容缓。尽管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提升经营与管理以及员工整体的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来,在创新这一块海底捞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更是有些后来居上。与众多火锅企业不同,呷哺呷哺另辟蹊径,首创了吧台式涮锅饮食。凭借着这种新颖独特的就餐形式和亲切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呷哺呷哺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式快餐之路,让每位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时尚而惬意的就餐氛围。追求时尚的心理,早已由服装衍生到来饮食,餐饮企业也应该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需求变化,推陈出新,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有待加强了。
三、海底捞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
从创业之初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到今日上百家连锁分店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始终不变的是“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消费者的用心服务早已成为海底捞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海底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重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开拓市场,海底捞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一种成功的服务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强化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与潜在需求。
(一)改进产品口味满足顾客需求
如上文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要吃饱了。对于饮食,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口味,已经远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去餐馆吃饭,很大程度上正是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因此,作为火锅餐饮企业,海底捞要开拓市场,建立一个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刻不容缓。
火锅餐饮,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较为单一,然而火锅饮食的文化也是比较悠久的了。由于地域、风俗等方面的差别,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海底捞如今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发展了连锁分店,更要多从当地消费者口味分析入手,研究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破。建立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这也是一种有利于产品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服务活动增强顾客互动
强化服务活动,可以不时开展一些感恩回馈活动。如:逢年过节给一些VIP客户送一些精心包装准备的礼品;对于那些推荐朋友来海底捞的回头客,可以适当送一些菜品或是海底捞纪念小礼物。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与顾客互动的活动。例如:抽选一些幸运顾客,邀请他们参观海底捞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后台、物流配送基地,等等。加强顾客对海底捞了解的同时,也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此外,除了这类线下活动,也可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亿。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具有的市场潜力无疑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的网民比较年轻化,接近海底捞的目标市场,因此,开展针对消费者的线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海底捞可以向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
因为一开始采取的理念就是以服务为主打,然后这种文化理念就渐渐形成了。
最初的品牌理念就是这样,所以吃海底捞的价格也会比平常火锅贵一点。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规的物业,甚至连衣物都有专门的阿姨洗[1]。海底捞的补贴政策相比与其他企业也要高出很多,有交通补助、餐饮补助、话费补助等。在海底捞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助叫“嫁妆”,店长及以上级别员工离职,会得到企业给的一笔钱,但是拿走“嫁妆”的至今只有三人,这是海底捞对员工的一种承诺[2],这个承诺让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每个月只有10%左右,店长以上级别的员工基本不会流动,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在20%以上。
合理授权、适当激励
海底捞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直营店,如今业务也开展到了海外,拥有四万多名员工,面对这么多的员工张勇很谨慎,对人力资源这一部分很有规划,他认为激励是过河的独木桥,而授权则是一根平衡木。
在海底捞,激励机制随处可见,领导随时保持和员工在一起的状态,一旦发现员工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会进行激励,有的是口头激励,特别优秀的还会申请物质和金钱奖励[3]。新员工入职时,领导会进行自我介绍,向员工展示那些东西是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并且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而对于创新这一块,海底捞也有自己的小创意,例如在成都分店就有三块板,黑、黄、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没有创意、有创意但不能推广、有创意并且可以全国推广,员工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因此海底捞的创新层出不穷。有些在全公司推广的创意,该推广的创意会以提出该建议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做法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只有授权才是信任员工的表现[4],海底捞通过有效的授权和放权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上至区域经理有百万以上的自主权,不用过问上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自主决定是不是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小菜,甚至遇到不满意想免单的顾客时,员工可以及时做出决定,避免顾客抱怨。这种自主性能使员工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自豪感,因此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授权是对员工的尊重,尊重员工才能实现员工价值,最终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备受称赞,在海底捞等餐的时候,能够享受免费水果、免费茶水、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玩牌等服务,在厕所还能免费刷牙、补妆。吃饭时能够及时送上你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袖套围裙等,海底捞还提供手机套和热毛巾,这样的服务堪比在飞机上所享受的服务。海底捞菜品丰富,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份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菜。海底捞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去吃饭等位的现象很常见,但大都是干等,海底捞却把等待变成了一种享受,把等待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留住了更多的顾客。
2017年海底捞的老鼠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都以为会看到海底捞公关的各种解释,但是到来的只有公关的道歉以及坦诚,这令大众措手不及,无一例外地选择原谅海底捞。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公关危机:这个锅我背,这个错我改,员工我养。如此坦率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诚挚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三、海底捞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员工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服务员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最后达到总会计师的职位,这使得海底捞员工的文化水平大都在高中及以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海底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踏实、能干、善良的人,精英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句话清晰表达了海底捞员工的文化层次定位。餐饮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普遍文化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变,员工“高知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海底捞如果不做出改变,发展将会变得变缓,到达瓶颈期,缺少精英人士的专业支持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
奖惩机制标准差异化
海底捞设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惩罚制度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奖励制度却充满了主观性。这样会使得员工不满,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奖励只有一点,犯了一个小错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平衡。犯错有迹可循,做得好却找不到标准,完全依赖领导者的公平性。长期以往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员工流动率会增加。
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海底捞有一套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员工在一开始便接受了这样的输入,形成了固定思维。餐饮服务是个很枯燥的行业,服务员每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保证一定的效率,这就使得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只想着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想过突破自我。随大流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取得成功,而创意就来自于和别人的不一样。
海底捞抵触“空降兵”,招聘方法一直采用内部选拔,人才聚集速度缓慢[5],也使得老员工的竞争意识减弱,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领导者是从基层做起的”。内部选拔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是常年不流动的水,只能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
四、对策及启示
定期培训吸纳人才
海底捞应从内部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综合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内部提升则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提升,对于普通员工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计算机、语言、管理等等,提升员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而海底捞的高层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店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者到到高校进修,开拓员工的知识面。
外部提升则是广纳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海底捞就业,如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当董事长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此吸收新鲜血液,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到高校进行招聘,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也是给海底捞更多的出口,有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底捞。
建立透明的奖惩制度
奖惩力度不平衡的原因是奖励制度不够透明,主观性太强,奖励往往由领导做出判断,领导的意识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员工的外貌、工龄以及天气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奖励制度形成对比的则是惩罚制度,太过标准的惩罚制度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很没有人情味,如果能适当模糊一下惩罚制度,而列出非常详细的奖励标准,会让员工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减少了恶意竞争。将员工的注意力从避免犯错转移到如何得到奖励,才是消除员工不平衡心理的根本办法。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
建立合适的竞争制度能让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给员工设定一些目标,并用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使得员工努力完成目标。员工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段工作目标中。如果竞争制度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太过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适当的竞争制度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良药。
五、启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高层次追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海底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让员工满意,二是让顾客满意[6],正确的目标设定和企业文化建设,让海底捞越走越远。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海底捞来说,人无非就是员工和顾客,尊重员工才能让员工达到自我实现,产生让员工为企业付出的主观性,才能让顾客满意。企业文化是企业背后一只无形的手,从企业存在时就在推着企业前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很多企业在模仿海底捞的时候,都只能做到形似神不似,学得会经营模式,却学不会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海底捞的'核心,是员工自豪感的聚集地,更是员工幸福感的生产地。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王莹.企业文化真招牌--以海底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50-51.
[2]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7(12):88.
[3]万鹃.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靳冬梅. 海底捞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余吉安,杨斌,王曼.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之道--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15-122.
[6]刘艳红,袁俊.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海底捞服务创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8):42-44.
公司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跨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定位方面,海底捞在创业之初就是主打川味为主的火锅,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自身形象的设定上,都力求凸显十足的川味。在产品价格方面,海底捞坚持走平民化大众化的价格,其价格定位坚持大众化,以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为定价导向。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火锅餐饮中独树一帜,打出自己的品牌,与这种明确、从一而终的定位不无关系。
一、海底捞的文化理念
海底捞始终奉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贴心、周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说早已成为了海底捞的一个品牌象征。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火锅店到处都是,味道好的也绝对不仅仅,但就是忍不住想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海底捞服务。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王牌竞争优势,也是消费者对海底捞最为称道的一个方面。很多人甚至不是冲着火锅,而是想体验一下服务才选择海底捞的。在服务上,海底捞的要求无疑是精益求精的。不但要让顾客对服务感到满意,甚至乐此不彼地致力于服务的最高境界——感动。海底捞的服务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差异化服务上的创新。海底捞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而是用具体行动将这种贴心服务落实到了消费者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并针对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而极具人性化的服务。
在就餐前,种类繁多的免费服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了解到,海底捞顾客多,一般去那吃火锅排队两小时左右是非常常见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等待上的,作为服务业的餐饮行业更是会担忧让顾客等太久容易造成顾客流失的问题。然而,海底捞却成功的将这一忧虑化险为夷。在就餐前,海底捞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免费服务,弱化了顾客在排队等待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在保持良好用餐心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海底捞的好感。在等候区里,瓜果、茶点、酸梅汤,报纸、杂志等配备丰富,甚至还有免费美甲和擦鞋服务。对于带宝宝的顾客还有专门的儿童区,还贴心地安排了负责陪玩的服务员,对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有专门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成功消解了顾客等座时的烦躁情绪,让原本枯燥又漫长的等位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让顾客不觉得是在排队,而是另一种休息了。
在就餐时,海底捞更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多项特色服务。小到给长发的女士提供绑头发的皮筋和发卡,给戴眼镜的顾客提供眼镜布,大到给每位顾客提供围裙以防止汤料溅到身上,每个餐桌甚至还至少配有一名服务生来下菜、捞菜、剥虾皮和递毛巾,等等。为了使顾客能够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丰富菜品,服务员多半会推荐点半份菜。在餐厅的洗手间,海底捞还安排了专人为顾客开水龙头、递纸巾等,真真是没有漏掉与顾客接触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顾客纷纷表示受宠若惊。
而在就餐后,海底捞还不忘给顾客的服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会用一些小惊喜或免费赠品来加深顾客的好感度。例如:有小孩夸赞等候区的小蚕豆好吃,临走时服务员就会特意给小朋友赠送一小盒精美包装的蚕豆。通常情况下,在餐馆点餐过后的就餐过程中顾客与服务员就不会再有什么互动了。然而,海底捞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在顾客用餐完毕,他们也并不会满足于一句简单的“感谢光临”,而是将这种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进行到底。
这些服务策略成功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想消费者之所想,思消费者之所思。并且都不是给顾客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细致地一一落到了实处。就像用餐前的点心服务,很多餐馆也有提供,甚至茶点的种类比海底捞的还要多样。但他们只是将茶点简单地放在用餐区,没有或者比较疏于在这一块的服务。很多茶点没有了半天都没有补上,也没有及时将这些餐具摆放齐整,更别说其他针对特殊人群的贴心安排了。服务,不仅仅是顾客用餐时那一个点上的服务,应该是贯穿于顾客整个的用餐过程的,这才称得上真正全面而用心的服务。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背后的危机
火锅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火锅自然是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花色纷呈、百锅千味的火锅市场,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虽然凭着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中已经逐步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严峻的外来压力。
(一)服务至上理念遭遇瓶颈期
海底捞顾客至上的“变态服务”在赢得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消费者的期望。而海底捞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有些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速度,两者难以配套,顾客满意度反而出现下滑现象。此外,海底捞一味追求服务至上的理念难免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海底捞是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的餐饮企业。此前曝光的海底捞骨汤勾兑等负面新闻,就对其多年来苦心树立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质量与服务并重、杜绝产品的负面新闻至关重要。
(二)创新脚步略显迟缓
海底捞的创新脚步略显迟缓。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繁多又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力创新对海底捞来说刻不容缓。尽管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提升经营与管理以及员工整体的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来,在创新这一块海底捞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更是有些后来居上。与众多火锅企业不同,呷哺呷哺另辟蹊径,首创了吧台式涮锅饮食。凭借着这种新颖独特的就餐形式和亲切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呷哺呷哺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式快餐之路,让每位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时尚而惬意的就餐氛围。追求时尚的心理,早已由服装衍生到来饮食,餐饮企业也应该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需求变化,推陈出新,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有待加强了。
三、海底捞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
从创业之初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到今日上百家连锁分店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始终不变的是“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消费者的用心服务早已成为海底捞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海底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重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开拓市场,海底捞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一种成功的服务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强化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与潜在需求。
(一)改进产品口味满足顾客需求
如上文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要吃饱了。对于饮食,人们越来越追求口味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口味,已经远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去餐馆吃饭,很大程度上正是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因此,作为火锅餐饮企业,海底捞要开拓市场,建立一个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刻不容缓。
火锅餐饮,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较为单一,然而火锅饮食的文化也是比较悠久的了。由于地域、风俗等方面的差别,消费者对于火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海底捞如今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发展了连锁分店,更要多从当地消费者口味分析入手,研究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破。建立消费者口味研究中心,这也是一种有利于产品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服务活动增强顾客互动
强化服务活动,可以不时开展一些感恩回馈活动。如:逢年过节给一些VIP客户送一些精心包装准备的礼品;对于那些推荐朋友来海底捞的回头客,可以适当送一些菜品或是海底捞纪念小礼物。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与顾客互动的活动。例如:抽选一些幸运顾客,邀请他们参观海底捞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后台、物流配送基地,等等。加强顾客对海底捞了解的同时,也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此外,除了这类线下活动,也可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亿。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具有的市场潜力无疑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的网民比较年轻化,接近海底捞的目标市场,因此,开展针对消费者的线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海底捞可以向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
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构成了虚假宣传,因为不当使用海底捞的品牌及经营优势进行商业宣传。使用的“海底捞”三个字与海底捞注册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
因为店面以“烧菜界的海底捞”开展宣传策划,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小放牛”)被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状告法院,并理赔100万余元。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号“京法网事”信息,前不久,北京东城法院对本案判决,宣判小放牛终止涉案应用个人行为,公布清除危害并赔付海底捞财产损失及起诉开支95万余元。案子判决后,原、被告彼此未提到起诉,此案现在已经起效。
据每经网先前报导,公布数据表明,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其前身为古都保定的北斗星饭店,是一家河北菜知名品牌。现阶段在河北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沧州五市有着30家自营连锁店,职工1400余名,运营占地面积达14000平米,年用餐总数600人次,曾被中烹协评选为“十佳中国特色主题餐厅”,是河北省人气值较高的餐饮连锁品牌。
2021年2月,小放牛在北京通州万达商场给出了北京第一家店面,但这个店的宣传海报、菜单栏、座牌等诸多装修及其官方网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自媒体上等宣传活动中,多次应用了“烧菜界的海底捞”标示。大众点评网服务平台上,坐落于北京通州的小放牛位居“新华大街美食热门榜第2名”,店面展现照片中不但有“小放牛”名字,也有“烧菜界的海里捞”宣传词。在底端消费者评价的图片中,确实有晒晒的相片表明,该店铺以“烧菜界的海底捞”做宣传策划。
对于此事,海底捞觉得小放牛在推广环节中,应用的“海底捞”三个字与海底捞商标注册构成文本完全一致,组成了侵犯商标权个人行为及知识产权侵权,与此同时小放牛不合理应用海底捞的牌子及运营优点开展商业服务宣传策划,也产生了虚假广告。因而将其状告法院。
民事起诉书表明,海底捞规定法院栽定小放牛赔付财产损失及为劝阻侵权责任所支出的有效支出RMB100万余元,并在其运营店面、官方网微信公众平台、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及店面所在城市市著名书报刊显着部位持续发表申明最少30天,就其侵权责任清除影响。
对于海底捞的起诉状,被告小放牛论文答辩称,被告一直将原告视作学习榜样,这种描述是以消费者的评价中提炼出出来的,应用该字眼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对原告的尊崇和学习培训,并非攀援原告;原、被告彼此运营的菜肴不一样,不属于相同或类似于服务项目和产品,不会有竞争关系;应用海底捞字眼是对高质量的一种叙述,不组成商标logo性应用,也不会对顾客造成搞混和欺诈。
与此同时,被告在本地具备较高的名气,不用攀援与自身菜肴不一样的海底捞知名品牌,这种应用方法没有抵毁原告的信誉,反倒发挥了正脸宣传策划功效,不属于知识产权侵权。
城南法院依规审判后觉得,原告主张权利的涉案商标logo,均处在申请注册使用期内,原告申请注册商标专用权理当遭受法律法规维护。矢信直接证据表明原告业务流程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比较大,在全世界范畴内的很多店面不断普遍地应用涉案商标logo,涉案商标具备较高销售市场名气,法律法规理应提供其对应的维护。
此案中,原、被告尽管各自主营业务火锅店和烧菜,但均属于涉案商标logo核准应用的餐饮店、餐厅服务,被告采用的“烧菜界的海底捞”标志也详细涵盖了“海底捞”字眼,与涉案商标logo组成类似,因而被告是不是组成侵犯商标权,在于这种应用是不是为商标logo性应用及其是不是非常容易造成搞混。
最先,从被诉标志的标明方法看来,被诉标志均以显眼方法标明于宣传海报、菜单栏、厨具、员工工服等明显部位,“海底捞”三字还通常给予突出,且因“海底捞”商标logo名气较高,顾客更非常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该三字,在未详加识别的情形下,一部分顾客会被“海底捞”字眼吸引住。
次之,从被诉标志的句子构造看来,未有直接证据证实包含此案“烧菜界的海底捞”以内的这种时兴的句子配搭,已经变成标准平稳的中文行驶表述,针对差异年龄层、知识体系、语言表达习惯性的有关群众,仅能表述唯一的固定不动含意;特别是在在“海底捞”系著名餐饮经营商标logo,而“烧菜”显著属于餐饮经营范围的情形下,该句子亦非常容易了解为“海底捞”专利权人经营管理的烧菜类餐饮经营,或是存有特定关联,已超过纯粹的表述表明范围。
再度,从被告应用被诉标示的客观情况及权益平衡视角看来,被告在其二十余家店面的宣传海报、菜单栏、纸巾、杯子、手拎袋、员工工服等明显部位几乎均标明了涉案标志,且在原告2次出函警示以后,依然不断应用,难谓真诚;被告在同样服务项目上同时应用与支配权商标logo主要内容完全一致的文本,久而久之,亦将消弱支配权商标logo与品牌权利人间的唯一对应关系,造成市场管理错乱。故被告对被诉标志的应用已经超过说明性就在运用的范围,属于商标logo性应用,组成对原告申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因法院已经评定被诉应用个人行为系损害专利权个人行为,原告利益已经取得相对应救助,故不会再对其是不是属于反不正当竞争个人行为开展确认和论述。
综上所述,法院栽定被告小放牛马上停用“海底捞”标志的涉案个人行为,由于原告涉案商标logo具备较高名气,原告2次推送催告函后被告仍在很多店面不断应用涉案标志,法院全额的获赔了原告海底捞认为的财产损失90万余元,酌情考虑获赔其有效开支5万余元,并栽定被告在《法治日报》上发表申明,为原告清除影响。海底捞表明将法院处罚的赔偿费用以“餐饮业知识产权十百千帮扶计划”。
该店以“炒菜界的海底捞”做宣传,将各种标语镶嵌在店内的墙上,而海底捞认为与自己的注册商标完全一致,已经构成了侵权的行为,于是对其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