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小论文论文的格式范文模板

小论文论文的格式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

小论文格式格式范文模板

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小论文格式范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论文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

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号左起顶格书写。

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

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

如: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

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

小论文格式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xx级汉班

指导教师 ×××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

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人才数量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

(正文部分略)

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

参考文献: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小学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小论文格式范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论文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

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号左起顶格书写。

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

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

如: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

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

小论文格式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xx级汉班

指导教师 ×××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

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人才数量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

(正文部分略)

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

参考文献: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小学生也有写论文?!!!恐怖你们什么老师啊,有没有脑子啊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论文去作文网查呗~

小论文论文的格式范文模板

写作小论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小论文的格式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1000字小论文格式 范文 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部门所需信息既相互交错,又相对独立。这就要求各部门所用的数据库既能高度自治地 工作,又能进行信息共享。本文主要介绍多DM3数据库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不同DM3数据库系统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协调器实现。所有这些被协调器连接在一起的数据库系统组成了一个联邦数据库。这样既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也能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关键词: DBMS 复制 联邦数据库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积累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存在着各部门所处理的信息多数只对本部门有效,仅有少数信息需给 其它 某些部门共享的问题。这种信息的分布性和独立性要求对所处理的数据进行分类,使各部门既能独立地处理本部门大多数数据,也使部门间能协调处理跨部门的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企业建立一个完全的紧密耦合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很困难的,也是没必要的,特别是大型企业,这样的数据库的效率往往是很低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以下策略:每个部门使用一套紧密耦合的数据库系统,而在存在跨部门事务处理的数据库系统间用一个协调器联起来。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横跨整个企业,各部门高度自治的联邦数据库系统。

DM2是由华中理工大学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均通过网络互连,通过消息相互通讯,组成一个紧密耦合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的工作流程如下:客户机登录到一台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便成为它的代理服务器;它接收来自客户机的消息,然后根据全局数据字典决定是自己独立完成该操作,还是与其它服务器协作处理这条消息,处理完成之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而数据字典,作为记录数据库所有元数据的系统表,它向以上过程中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引导它们向正确的方向运行,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它分为局部数据字典和全局数据字典。其中,局部数据字典用于记录一个服务器站点中数据库的控制信息,如表的模式,视图的模式及各个数据区的的文件名等信息。全局数据字典用于记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站点上有关全局数据的控制信息,如服务器站点信息,各服务器站点的全局表名及表内码记录,各服务器站点上的全局数据视图名及视图内码记录,用户名及口令记录,用户权限记录等信息。各个局部数据字典可以各不相同,但为了保证在各个服务器上所看到的全局数据库是一致的,因此,全局数据字典必须一致。我们所关心的是全局数据字典中的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局基表总数,每个全局基表名和其对应的表内码,该基表所在的服务器站点的编号等信息。它的功能是将各个服务器站点号与存储在其上的表名及表内码联系起来。这样,代理服务器从客户消息中找到被处理的表名,然后通过查询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就能知道该表存在哪个服务器上,以便将相关消息发给该服务器。

由于DM2上各个服务器站点的全局字典完全相同,任何全局表的信息都会记入全局字典。若用它来构建一个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则大量只对企业某部门有用的信息将会充斥在各部门所有服务器的全局字典中,增加了冗余。而且,当对全局表进行DDL操作时,为了确保全局字典的一致性,须对所有服务器的全局字典进行加锁。DM2对全局字典的封锁方式是采用令牌环方式,即令牌绕虚环(非实环)传输,某个服务器想对全局字典进行操作,必须等令牌到达该服务器才可以执行。每个部门建立的全局表绝大多数只对本部门有用,当对这些表进行DDL操作时,却要对所有服务器的全局字典进行封锁,通过令牌来实现对全局字典的互斥访问。假如,两个部门都要分别对本部门的内部表进行DDL操作,这应该是可以并行处理的操作,现在却只能串行执行。而且,当服务器数目庞大时,每个服务器等待令牌的时间将会很长。这严重损害了数据库的效率。

为弥补以上不足,在DM2的改进版本DM3中增加了协调器,用以联接各个独立的DM3数据库子系统,并协调各子系统间的各种关系,使各子系统既能高度自治地工作,又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

2.体系结构

本系统可看作多个数据库子系统被协调器联起来的,高度自治的一个联邦数据库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独立处理本系统内部的事务,而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由复制技术提供,副本间的一致性由协调器协调处理,处理所需的信息在初始化时写入协调器的组间数据字典中。当对某子系统中的一份数据副本进行修改时,该子系统会将修改通知协调器,由协调器对该数据的其它副本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所有副本的一致性。

由以上可知,子系统彼此并不直接接触,而是各自都与协调器直接相联,由协调器统一管理子系统间的通信。这样,当子系统对副本进行修改时,不必关心相应的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也不必等待回应消息,以及异常处理,所有这些都由协调器进行管理。因此,既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也保证了子系统的独立性。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协调器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它对协调器和服务器进行初始化,并将有关信息存入组间字典;其次,它管理不同子系统间的通信,维护副本的一致性;最后,它在子系统出现崩溃时,进行异常管理及恢复工作。

图1 DM3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3.主要策略

多个DM3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是通过副本实现的,副本的一致性是由协调器来维持的,是一种弱一致性。通常,多数据库系统间的一致性是通过协调器周期性地访问服务器的日志来完成的。由于副本的更新带有随机性,因此,若采用这种 方法 ,可能数据被修改多次,但其相对应的副本仍未被修改,这样就损害了数据的一致性;也可能数据并未被修改,但协调器已多次访问了服务器的日志了,这样就降低了系统的效率。

所以,本系统采用的方法是当数据被修改时,由服务器通知协调器有关信息,再由协调器通知相关系统,修改相关数据。这样,数据的修改及时(仍然是弱一致性),而协调器也不会在数据未被修改的情况下访问服务器,提高了准确性。

为了使协调器正常工作,我们对底层数据库管理系统DM2进行了修改。在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中增加一项IsReplication。建表时,该项初始化为false;当为该表建立一个副本时,该项赋值为true。具体算法如下。

初始化算法。

协调器:

从用户或应用程序接收待连接的两个系统中的服务器名,需复制的表名;

分别登录到两个系统的服务器上;

向存有待复制表的服务器发预复制消息;

等待服务器消息;

若失败,发一条失败的消息给服务器和用户或应用程序,转11);

若成功,从消息中取出待复制表的有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发一条建表消息给另一个系统的服务器;

等待服务器消息;

若失败,发一条失败的消息给服务器和用户或应用程序,转11);

若成功,调数据转移程序,进行数据复制;

将有关信息写入组间字典。

退出。

服务器:

当服务器收到预复制消息后,将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中的IsReplication赋为true。同时,取出待复制表的有关信息,组成应答消息发给协调器。

当服务器收到失败的消息后,将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中的IsReplication赋为false。

维护算法。

协调器:

从组间字典读出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登录到相应系统上;

等待消息;

从某系统的服务器上收到一条修改消息后,通过查找组间字典,确定该消息的目的地,然后将它转发过去;

若失败,定时重发;

转2);

服务器:

1)等待消息;

2)当收到某客户或应用程序的消息后,检查它是否是修改数据的操作(如delete,update或insert等);

若不是,转7);

若是,检查基表控制块TV_CTRL_BLOCK中的IsReplication是否为true;

若不是,转7);

若是,向协调器发修改消息;

继续执行服务器程序的其它部分。

恢复算法。

若协调器所联接的系统中有一个跨掉了,则对副本的修改无法及时地反映到跨掉的系统中来。这时,需要恢复算法来进行处理。

协调器:

当协调器发现有一个系统已经崩溃后,采取以下步骤。

将与该系统相关的变量open赋值为false;

打开记时器;

等待消息;

若收到的消息是其它系统发出的修改崩溃了的系统上的副本的命令,则依次将这些消息存储起来,转3);

若收到的消息是记时器发出的时间到的消息,则向崩溃的系统发登录命令;

若登录成功,将open的值改为true;

将存储的消息依次发送过去,转9);

若登录失败,转3);

退出。

4.结论

我们曾在三个DM3数据库系统上,用两个协调器进行联接。结果,运行情况良好,各副本最终都能保证一致,且各副本间存在差异的时间间隔很短。另外,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协调器也能正常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龙骧等,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科学出版社,1998。

2.郑振楣,于戈,郭敏,分布式数据库,科学出版社,1998。

3.王珊等,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科学出版社,1998。

小论文的格式:

1、题目:6-20个字,字体要求为黑体小三号。

2、作者:字体要求为楷体_GB2312,小四。

3、摘要:主要对内容的简明介绍,一般300左右,字体要求为五号宋体或黑体小四号。

4、关键词:一般3~5个,字体要求为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

5、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New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Keywords(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

6、正文:一般为1500~300字左右,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字体要求为宋体小四号。

7、参考文献:引用之后直接在文后一起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期刊时间)。

论文内容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小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1500字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小论文的格式:

1、题目:6-20个字,字体要求为黑体小三号。

2、作者:字体要求为楷体_GB2312,小四。

3、摘要:主要对内容的简明介绍,一般300左右,字体要求为五号宋体或黑体小四号。

4、关键词:一般3~5个,字体要求为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

5、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New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Keywords(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

6、正文:一般为1500~300字左右,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字体要求为宋体小四号。

7、参考文献:引用之后直接在文后一起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期刊时间)。

论文内容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2500字小论文的格式模板示范

小论文的格式:

1、题目:6-20个字,字体要求为黑体小三号。

2、作者:字体要求为楷体_GB2312,小四。

3、摘要:主要对内容的简明介绍,一般300左右,字体要求为五号宋体或黑体小四号。

4、关键词:一般3~5个,字体要求为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

5、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New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Keywords(小四、TimesNewRoman体、加粗)。

6、正文:一般为1500~300字左右,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字体要求为宋体小四号。

7、参考文献:引用之后直接在文后一起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期刊时间)。

论文内容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 索引序列
  • 小论文格式格式范文模板
  • 小学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 小论文论文的格式范文模板
  • 小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1500字
  • 2500字小论文的格式模板示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