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德育工作在育人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贡献会伴随学生的终身。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做个“六家”型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带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 方法 与技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就我的所做、所见、所闻,发表一下我的认识。 第一、班主任得是个释家
要想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这首先得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班主任的爱既有像伙伴般的友爱,又有慈母般的仁爱,更有严父般的关爱。不要吝啬你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终有回报,每逢节日,看着案前来自全国各地的 贺卡 ,我深深沉浸在幸福的喜悦,浓烈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敬爱。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疼爱,你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不会认为他(学生)给你找麻烦;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关爱,才不会认为班主任工作繁杂苦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只因拥有对学生的那份真执的爱,你才会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今后谋造未来。 第二、班主任得是个法家
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优良的秩序,在一个脏、乱、差的氛围中,还谈什么学习,讲什么育人。一个良好的班级 文化 的确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班主任还得是个法家。现举一例说明:在新生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没有敲门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报名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再进来一次”。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 “同学,欢迎你来到初一(10)班,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轻轻地敲门三下,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后来听家长说,就是开学的第一件事,让我们觉得你挺严格的,连门都不能走错。交给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在开学后不久,我随之与学生共同讨论建立了一套班级中有关学习、卫生等多方面的纪律制度及规范,并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这一切的可能都与我开学精心地给他们上的那一课有关吧。同时,在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也多时向学生阐明:老师对事不对人,我处理你只对你所犯的错误作出处理,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处理只意味着对过去的终结,并不是对今后下了定论,处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让你明白你为什么错,是为了让我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还得你自己努力。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第三、班主任得是个儒家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妨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妨变通执行,达到既使其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举一例说明:有一年,我班有个学生头脑比较聪明,但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与 其它 同学不合群,而且行为习惯比较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早退,虽多次教导效果不大,也难以走进其心灵,为此,我一直苦于无良策应对。后来渐渐地他的迟到次数累记达到学校公开通报批评的处罚,为此,我找他谈话,告诉他我要将他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并告知他将受到的处罚。他当时,对我说,“我有这么多次了吗?我记得还差2次呀”我一听知道其中有戏,我就将学生每日的情况记载表逐个与他一起统计,面对结果,他先是哑言,然后嘴里小声叽咕:“通报就通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时我知道他被触动了,我就趁热打铁,对其讲述其中的利害,以及对今后的影响。他听着听着对我说,老师你能再给我一个机会吗?我保证以后改。这时,我对他讲,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必须征得同学们的同意。随后,我在班级中事先做了一些工作,请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让他在班级中公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要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在同学们渐渐举起手臂中,他流泪了。后来他告诉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他后悔平时和同学们没有很好相处。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我向同学宣布给他留班察看一个月,保留对他的问题上报进行处理的权利。同时要求他在这一个月中不仅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得有重大立功表现。至于什么是重大立功表现,得由大家评判。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他不仅没有犯迟到等同类的错误,而且为了有重大的立功表现,更多的关心集体,抢着帮别人值日,主动帮别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竟渐渐赢得同学的喜爱,他自己也体会到与人和睦相处的快乐。后来,他在 日记 中诚挚地提及那次处罚,他说那次处罚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处罚,让他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人相处。他现在深深地体会当时我对他的良苦用心。
第四、班主任得是个道家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在我们处理班级工作中,也应做做道家,无为而治。又例如早恋问题,是困扰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对此问题,谁都不想绕过去,可就是苦于无良策,不知如何更好地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遇到我所教的学生有早恋的倾向,都是耐心和他(或她)私下谈心,都是说些青苹果不能早摘呀,现在你们思想上还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现在你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因早恋而影响学习是影响你今后的一辈子等等的说教,在说教的同时,我都觉得自己累而无助,感到空洞无力。后来我看到一些先进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先疏,而不是发生后的堵、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尝试,开了一个有关早恋 教育 的主题班会:首先是 音乐欣赏 ,欣赏三首歌: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了你呀,出乎你的预料。”(——《我一见你就笑》);“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我想要告诉你,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那是我内心衷曲。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从没有再提起,这秘密写在我心里,永远变成回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匆匆地与你相遇,对你有无限依恋,那正是我的秘密。”(——《小秘密》);“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了她,噢,她比你先到。她,温柔又可爱;她,美丽又大方。直到有一天,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噢,对你说声抱歉。”(——《迟到》)。我就对学生们说:第一首歌中的小姑娘天真烂漫,固然可爱,但心地单纯、毫无设防,爱得清纯,但也爱得幼稚。只重外表,贸然露爱,不宜效法。第二首歌中的主人公,有着成熟理智的爱,值得学习。爱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轻易流露的,因为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投入的事。该克制的时候懂得克制,这才是强者。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的爱情观值得大力提倡,当同学们到了真正可以拥有爱情、组建家庭的时候,应该像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一样,乱花不能迷人眼,坚守爱情的专一,并提高其纯度。这样的班会课,这样的爱情观教育,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入耳动心,心服口服。而且那届所代的班级中学生早恋的现象竟出奇的少,男女同学也能兄弟姐妹情相处,感情融洽。
第五、班主任得是个墨家
面对新教材、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个教者面前切切实实的课题。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不能教?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创新能力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样的环境就必须得由班主任去创设。我说班主任得个墨家,并不是说要学墨子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而是要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 传说 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学墨子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能力,多开创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多思,多动手,亲身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班级事务中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同时,身教大于言教,班主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也是最好教育和培养。
第六、班主任得是个杂家
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的事务,而且还要协调好各课的学习。现在的新课改、新教材,使得学生要同时学习语、数、英、生、政、史、地七门文化课及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劳技、研究学习共13门功课,如何协调、合理地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真正地提高,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的关键。要想做好协调工作,那就得要求班主任有着多方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至少知道上述各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协调的调度。这就要班主任就要像杂家一样,博采众家之长,多同课任老师交流,学习其他学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巧。
总之,有着释家博爱众生的胸怀,法家铁面无私地执行,儒家中庸温和地变通,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的手段,墨家创造、求新的意识,杂家博学多识的能力,应用手中十八般武艺,定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优良的班级环境。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们需要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3、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中学生行为,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规。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主要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在宿舍也要主动扫地和倒垃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 规章制度 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记得我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班里学生的"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 辩论 ,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学生的德育 教育 问题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历史重任。“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树人先育德,德正人才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学;责任感;亲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表现
1.逆反心理
对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种厌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得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级里,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班级里缺乏正确的舆论,班风不正。
2.学风浮夸
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在 作文 中,在班会上,在外人来校采访,开座谈会时,他们会说上一气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空话。常常还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一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会用自己的嘴说话,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说;校长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讲。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剥的窘态。
3.双重人格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是非分明;但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消极、自私、追求高消费、贪图安逸、害怕困难、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离
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通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一塌糊涂。表决心、写作文堂而皇之,实际行动却差之千里。批评别人,振振有辞;轮到自己全是歪理。这些学生认为,那些好听的话,就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根本没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道德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解决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过高。教育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够。德育要求起点高,讲全面。如对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理,他们能搞清楚吗?二是德育内容在系统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现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虽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课,但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没有真正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组织和时间上缺乏保证。现在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于课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终是课程改革所隐含的一条主线,应该是课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会越成功,应该是课程改革与德育教育是并驾齐驱的。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这些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 名言 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3.开展学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 军训 、 社会实践 、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 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增加学生的协作教育
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 方法 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强化学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参考 文献:
[1]汤云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如何做好孤儿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摘要: 加强对孤儿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应加强对孤儿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孤儿;教育;朋友;爱心
一、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时代正是良好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奠定人一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督促孩子们搞好个人卫生,如每晚洗脚、洗脸、刷牙等;由于孤儿年龄小,再加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不会也不懂管理自己的物品,我就教他们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不在楼内打闹、拍球、大声喧哗等;不乱写乱画、不破坏公物;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每天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看课外书的习惯,并经常督促他们写日记;为将来的正常学习打下基础。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及时跟踪了解。因为他们很容易受环境氛围影响,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因此,我总是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某些行为或思想变化的原因,及时教育他们、调节他们的心理。
2.积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于中学生,在对其行为及做法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生硬地以道德标准和规则信念为依据。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特点是习惯或善于评价别人行为,而对自己缺乏认识和观察,基本上都是依赖老师的引导进行思维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天性和习惯,及时正确地积极评价,多鼓励帮助,适当评价。同时教师在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时,应让学生将喜悦变为内部动力,激发更大的能动力。
3.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对小学生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说教。
二、通过建立朋友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爱温暖学生
孤儿教育是“良心事业”。做好思想教育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冷暖,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
首先,要多体贴、关心、爱护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其次,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把自己当成知心伙伴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才能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最后,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
2.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就必然要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同时要发挥爱的鞭策力量。
三、采取团体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孤儿小学生会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放学就回“家”。所以,作为孤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处处把自己看做家庭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孤儿积极努力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学生爱集体、互助友爱等优秀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事业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都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题目:论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情感运用;创设情境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自身就是正学生。教师要不段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少批评多表扬,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春风化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素质训练课,我们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即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认知系统,又要重视情感系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鼓励中增强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的领域。
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小学生的情感分辨率不高,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爱要广、细、真诚、直接。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极力自己努力学习。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大方、清洁朴素,仪表、动作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举手投足让小学生感到亲切而不失威严。此外,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则是创造最佳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体育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
同时,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教师可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一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气氛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要利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和谐的教学中锻炼,真正把体育课上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创设情景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认真组织教学,对突发事件要处理好,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同时,考虑到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实际,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也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QQ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学雷锋”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04-03-22.
中学 教育 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它要求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学教师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 范文 一:中学教育中德育的重建
一、德育重建将要面对的诸多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重建德育也同样会受这三方面的牵制,只有做到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校环境因素对德育重建的影响
首先,应试教育引发的重智轻德观念不利于德育重建。其次,部分教师道德修养不高不利于学校德育重建。再次,缺少可行的学校德育评估方案也是一个不利于德育重建的重要因素。好多时候,德育工作只是停留在嘴上、纸上,没有渗透到工作中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薄弱的环节,可有可无。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重生育,轻教育,最能形象地阐释目前的 家庭教育 的现状.现在家长每天只顾赚钱,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做到了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数, 对子 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满足,逐渐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责任感,更不要说孝道了。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舞台.社会现象形形色色为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为人们太善于自保、太注重明哲保身,显得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加的无能为力。另外电视媒体以及娱乐传播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很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
二、学校德育重建的 措施
针对影响德育重建的诸多因素,重建学校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经常性的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使德育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增添新颖生动的德育素材。
(三)搞好校园 文化 建设,使德育环境规范化
良好的环境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学校要注重德育的硬件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很好地体现德育内容。
(四)注重养成教育,增强磨难教育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品德,增添磨难教育的内容,以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
(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德育观的思想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有限的原则,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不再流于形式,使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六)创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与家庭沟通,全程关注学生发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德育教育更有成效。
(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整顿文化娱乐市场
各方齐发力,还给孩子们一方净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只有整个社会都树立起全民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承担德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德育的重建,才能真正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与实然
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来讲,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要紧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中学阶段教育目标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所以,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为未来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目标是促进中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从基础性抓起,培养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性质以及培养方向。基础教育作为人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尽可能地为学生成长输送全面营养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上,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标准和意愿强加给学生个体,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这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再次体现在培养学生拥有合格公民所具备的道德基础上,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拥有创新和坚韧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无论是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来看,还是从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创新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家长及社会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措上都难以跟上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全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淡化。家长、社会在观念上的滞后反映了价值引领缺失的问题,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聚焦在“高分数”“高回报”等功利性目的上,缺乏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也没有遵循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所以,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 兴趣 爱好 、创造意识,不能把对学生的培养固化在一个模子里,应进行多元化探索,克服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解读教育的本质属性,放大创新人才培养的聚焦度,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尤其要突破教育机制体制的局限,加大招考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向选择,让中学和大学的联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更加紧密。
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一)以办学理念统摄教育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
就现阶段来讲,中学教育观念仍然停滞在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上,这种模式过于强调格式化,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中学阶段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优势,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培养体系。这就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着力体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拓展到教师以培养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关注学生多种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还须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让新的教育观念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学校内部,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扫除创新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障碍。如在对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由原来的仅限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延伸到对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核。
(二)以“春笋计划”为载体,释放学生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10年初,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春笋计划”的基地学校,这为我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春笋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我省丰富的高校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选拔少数具有创造性潜质的高中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参加课题研究,以及高校专家参与指导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依托学生的兴趣领域发展及其个性化的认知风格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学阶段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交流、实践体验、情怀感悟等方面要放眼世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 和教育成果,这样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不会局限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避免坐井观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办学理念要敢于超越,具备国际视野,不能安于现状,在传统的圈子里自我满足,要积极探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年底,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经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学术专家的严格考评,获得了剑桥国际中心资格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国际本科预科西安考试中心的资格,成功创办了民办国际教育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该学校承担考试中心相应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学生在我校即可参加预科和A-LEVEL,报考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近2000所海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把国际课程和预科课程引入国内,实行全部外籍教师小班制授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升了学校品位,打通了学生海外就学的 渠道 ,开拓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中外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
(四)以社团及课外活动为主渠道,构建胜任力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把课外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外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学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日趋活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团活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学生的特长建设中。目前学校有30多个社团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尤其是模拟联合国社团、英语风采展示社团、星座文学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航模航海社团、话剧社团、机器人制作社团、网络设计社团更为活跃。另外,通过开展各类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挖掘特长学生,并吸纳各类社团,提高生源质量。定期邀请著名学者、书法家、企业家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进行讲学或指导,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特色优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学校在社团的各种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担任活动的各种角色和职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模拟联合国社团中各种职务分别由学生担任,2013年在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校学生表现出众,获得优秀奖。在商务社团活动中,我校与中信银行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中信银行担任相关职务,参与多种商务谈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
(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重塑学生创新主体地位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 创新思维 和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培育出拔尖型创新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分割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里寻找关注点,并根据关注点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目前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路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创新型人才在创新之路上需要的不仅是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他人的正确引导,中学时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时期,因此,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及时的矫正。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更注重引导教师追求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遵循师生角色的科学界定、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探索和实践了小组合作式、情境设置式、案例讨论式、问题提问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是教师用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提高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中学教育正在逐渐向着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针对性更强的方向转变。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措施和培养体系,进一步将教学内容和各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在细节中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维、意识、兴趣等要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打好基础。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关于德育论文精选范文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培养良好的师德,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学生的德育 教育 问题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历史重任。“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树人先育德,德正人才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学;责任感;亲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表现
1.逆反心理
对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种厌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得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级里,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班级里缺乏正确的舆论,班风不正。
2.学风浮夸
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在 作文 中,在班会上,在外人来校采访,开座谈会时,他们会说上一气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空话。常常还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一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会用自己的嘴说话,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说;校长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讲。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剥的窘态。
3.双重人格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是非分明;但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消极、自私、追求高消费、贪图安逸、害怕困难、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离
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通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一塌糊涂。表决心、写作文堂而皇之,实际行动却差之千里。批评别人,振振有辞;轮到自己全是歪理。这些学生认为,那些好听的话,就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根本没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道德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解决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过高。教育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够。德育要求起点高,讲全面。如对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理,他们能搞清楚吗?二是德育内容在系统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现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虽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课,但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没有真正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组织和时间上缺乏保证。现在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于课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终是课程改革所隐含的一条主线,应该是课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会越成功,应该是课程改革与德育教育是并驾齐驱的。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这些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 名言 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3.开展学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 军训 、 社会实践 、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 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增加学生的协作教育
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 方法 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强化学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参考 文献:
[1]汤云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如何做好孤儿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摘要: 加强对孤儿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应加强对孤儿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孤儿;教育;朋友;爱心
一、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时代正是良好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奠定人一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督促孩子们搞好个人卫生,如每晚洗脚、洗脸、刷牙等;由于孤儿年龄小,再加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不会也不懂管理自己的物品,我就教他们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不在楼内打闹、拍球、大声喧哗等;不乱写乱画、不破坏公物;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每天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看课外书的习惯,并经常督促他们写日记;为将来的正常学习打下基础。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及时跟踪了解。因为他们很容易受环境氛围影响,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因此,我总是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某些行为或思想变化的原因,及时教育他们、调节他们的心理。
2.积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于中学生,在对其行为及做法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生硬地以道德标准和规则信念为依据。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特点是习惯或善于评价别人行为,而对自己缺乏认识和观察,基本上都是依赖老师的引导进行思维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天性和习惯,及时正确地积极评价,多鼓励帮助,适当评价。同时教师在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时,应让学生将喜悦变为内部动力,激发更大的能动力。
3.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对小学生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说教。
二、通过建立朋友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爱温暖学生
孤儿教育是“良心事业”。做好思想教育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冷暖,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
首先,要多体贴、关心、爱护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其次,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把自己当成知心伙伴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才能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最后,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
2.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就必然要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同时要发挥爱的鞭策力量。
三、采取团体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孤儿小学生会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放学就回“家”。所以,作为孤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处处把自己看做家庭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孤儿积极努力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学生爱集体、互助友爱等优秀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事业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都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题目:论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情感运用;创设情境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自身就是正学生。教师要不段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少批评多表扬,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春风化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素质训练课,我们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即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认知系统,又要重视情感系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鼓励中增强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的领域。
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小学生的情感分辨率不高,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爱要广、细、真诚、直接。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极力自己努力学习。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大方、清洁朴素,仪表、动作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举手投足让小学生感到亲切而不失威严。此外,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则是创造最佳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体育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
同时,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教师可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一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气氛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要利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和谐的教学中锻炼,真正把体育课上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创设情景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认真组织教学,对突发事件要处理好,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同时,考虑到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实际,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也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QQ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学雷锋”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0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