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性教学 渗透
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过分强调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落甚至缺失。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局面,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沦为考试机器。
(二)人文教育出现泛化倾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然而在某些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现了矫枉过正、人文教育泛化的倾向。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文本自身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被忽略,人文主题被过度放大,语文课上成了人文课。
(三)人文教育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形象性、情感性、内在韵律、审美境界、作家人格操守以及学生的个人体验。脱离了语言和文本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如对诗歌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的忽略;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忽略等。
二、高中语文人文性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语文的人文性是以汉语中的思想文化为起源的,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理智、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使语文学习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语文的文化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些对文化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例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品味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现实、交流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反复品味。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建构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性
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在分数这个终极目标下,学生学会了患得患失,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教师学会了拼命研究命题部门的“考纲”,学会了提前训练应试技巧,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激情。新评价机制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发展,为人文性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结语
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教学的结合,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理论经纬,2009,(9)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
一、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古板,就会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再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创新,这属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像现在我们玩的手机一样,手机中下载的软件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玩这款软件,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会面临淘汰的危机。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能够得到学生青睐接受的好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包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蕴藏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富的。学习高中语文,会接触到古典文学、历史人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产物,从中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具魅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教学缺少生活情趣,忽视学生的差异。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经历、感受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但是,高中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与社会的接触非常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语文的学习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太过于局限。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最后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同。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同学们对“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句话进行翻译,学生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却把意思跌倒了,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老师将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统一标准,把问题简单讲解,一带而过的话。就会造成不理解的同学一直不理解,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制定的解决措施
(一)对教学方法深化创新。
教师以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堂氛围会显得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整堂课下来,教师不仅没有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还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出现偏科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表现,研究分析,找出更适合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同时要创新授课形式,提出一些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对《石钟山记》一文的学习,老师要求学生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苏轼之间的情感紧密的结合起来,分析“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与“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两句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苏轼在看到此番情景所流露出的情感。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结合起来,统一的展现给同学们,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画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学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管理理念与开设学科的不同,制定出适合教师教学的新方案。学习高中语文,要不断的开拓思维,多看一些课外书,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可以增强阅读能力,增强写作文彩,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改革目标,处理好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教学理念,使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课堂的构建论文
语文的学习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文化课程,也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和文化的基础,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时期,所以,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指通过教师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获得具体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 "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师影响下,对学生学习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方法和策略[1].有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它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含义:
首先,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具体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好坏。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是否良好,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影响中,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有效教学是要实现教学的新目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靠教师在对学生做一定的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实践中里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最后,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些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去指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形式,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化安排。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的效益,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的目标功利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是过去的用高考来对学生进行终极定位和评价的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学生面对的还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一套教学体系,很难改变,高考成绩的好坏,还是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压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得到减轻,教师的考评机制也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现在的所有教学形式,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高考。因而整个的教学过程显得很功利化,高中的一切教学环境和活动都是为了一次高考做准备。
(二) 对教师的要求过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各种要求和能力是综合性的,但是,当前的许多学校,教师多年的教学模式,还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且许多教师的知识素养还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实现新的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自身提出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实行起来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在教师方面,接受改变都比较困难,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影响比较大。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能力。
(三)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许多人认为只有学生多做一些作业,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体模块的教学却被忽视,语文教学的一切目标都是指向高考,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四) 无序的教学练习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和谐交流和沟通的关系,进行相应的互动和练习。目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安排适当的教学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练习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教师一般都放在课间活动过程,而且学生对这种练习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在这些讨论时间内进行聊天和游戏,这样的教学练习安排的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偏重于教师怎么教,往往是针对教师教学方面不断的进行改变[3].现在的教学中强调的教学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开始变的明确,所以,教学方式和重点的转变,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一) 制定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定的改变,首先,新课程的改革是理念的变革和更新,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入手。只有教师首先明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和本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向正确的方向。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能用成绩的高低来评判。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为核心,通过学习,将学生的情感和教材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以及人生态度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一定的熏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高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和影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成绩好坏方面,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 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施教,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此来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方面的关系,过去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课,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失去了重点,所以,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实现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时间,注意教学节奏的控制,将学习资源和课堂很好的配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情境和语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设置和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 《背影》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那些画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清晰、直观的展示出来,同时,借助多媒体集声音和画面于一体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加深学生的理解[4].
(四) 合理安排教学练习
教学练习的安排和进行,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是理论性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安排教学练习,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中去,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很好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高中的语文学习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以及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帮助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朝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宁志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策略研究[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江西卷) [C]. 2013.
[3] 周利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刘惠。 对目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2015.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在召唤顺应它的宏大的事业——掌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美国,1991年提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教育策略”,日本,1989年“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报告书中,就提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新国民”的观点;……关注未来世纪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那么,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呢?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检讨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以废科举兴学校为起点,作为“新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白话”替代“文言”。新中国建国以后,迭经变革,历经旷日持久的论争。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社会各方面对语文教育的总体评价依然是: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突出地反映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素质等诸多问题。 略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一统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统编教材,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不相适应。 2.应试教育的模式,决定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 3.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不切合实际,玄虚模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文讲文,主观随意性依然存在。 4.语文学习严重脱离学生生活,教材的训练设计繁琐、重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这种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压抑了师生创造才能的发挥,给予学生的空间太小,学生难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能为培养人才高瞻远瞩,加强科研,创造性地教书育人。其次,妨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在教学上对学生要求一律,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满足不了,基础差的学生接受不了。第三,削弱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很多学生不懂得怎样做人,不懂得怎样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及其素质,持非议颇多,甚至一些研究生毕业后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其实际语文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都是十分严峻的事实。 二、以超前意识为主导的中学语文教育 台湾师范大学陈伯璋教授曾就“二十一世纪的新国民”的塑造,提出了前瞻性、人文性、生活化、统整化、弹性化、国际化等六大“基本理念”。与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相谋合。他指出,前瞻性是以“未来化”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应以其未来生活所需为重点,不能“以过去的教材,教导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生活”;人文性则指学校教育宜充满人性化的措施,系“以学校来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化则强调课程内容宜多与生活相结合,避免背诵之学,提供各种生活的体验和刺激,增进学习者适应生活环境的知能与正确态度;统整性则提出课程内容的互补和关联,不是零碎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注意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的配合;弹性化则指课程实施上因地、因时制宜,并充分照顾到个别差异的事实,同时乡土教材的补充及课本中单元弹性的选择都应考虑落实;国际化则指在未来地球村的生活方式下,“走向世界”的知能及态度的培育,是责无旁贷的工作。 这六大基本理念恰恰是开给中学语文教育不良现状的一剂药方。 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应该是“为明日而学习”,即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了解明日到底是怎样一个新的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应该具有怎样的一个内涵及特性?这是我们应该及早准备,未雨绸缪的。目前,国家教委所推行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的课程改革,就是为此作准备的。 我以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正式课程,也不能定必修课为一尊,它同样应在“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大目标下,设计多样的自选科目,从而形成同学生多样的能力、出路相对应的语文课程。正在北京十一学校实行的“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个性优良”实验,其综合活动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未来人才语文能力的样板。 我们不必拘泥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打多少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凭借怎样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和生存,这是语文活动课所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正式学科课程补充的语文活动课程,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学生主体性,无论课程内容、进程如何,都要求学生自己组织,也就是说,不再是“教师摆弄学生”;二是综合性,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横跨甚至超越现有课程教材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和观念、行为、思维、感情的综合发展;三是过程性,强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所体验、亲历的一切。比如说,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其他诸如竞赛、演讲、辩论、报告会、诗朗诵、社团活动、课本剧等,都是有益的、成功的尝试。 这是目前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所要探讨的当务之急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鲁迅先生提出的“天才的培育在于深厚的泥土”的观点,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讲的就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直接的认识和经验,离不开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舍此,便无出路。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潜在课程 上海(语文学习)的封面有一句警策人心的口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换句话讲,就是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我们什么时候离得开生活呢?因此,把中学语文教育理解为狭义的正式课堂教学,或者再辅之以语文活动课,也还不能包含它的全部,语文教育还有一种隐形的潜在课程存在。 首先,中文自身就是一种课程。台湾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先生最近写道:“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长保中文的灵活与清纯。”诗一样的语言,说明了中文对中国人的重要。而一旦把中文置于招牌、广告、影视之中,这一门课程就更加博大了。我们已有不少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章,兹不赘述。 这里讲的潜在课程,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的建设。 1.校园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潜在课程存在于学校的建筑、学校的教室、学校的设备以及空间安排之中,具体来说,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草,每间教室的布置,对学生都会产生态度、行为、知识、认识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个教学设施简陋、设备匮乏、教学建筑千疮百孔,资料信息陈旧短缺的学校很难抓好学校文化建设,也难以培养层次高、水平高的跨世纪创造型人才。 2.教师文化熏陶 学校文化的优劣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的素质好坏、品味高低,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教育思想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群体的整体文化功能发挥的程度。中学语文教育要特别造就一批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有强烈使命感的教师,并通过他们自己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风格,熏陶感染学生。一方面造就人才,另一方面使自身成为“文化名人”、“名牌教师”。 3.社会人际交往 在一个和谐、宽松、互助互让、互敬互爱的环境里,人们的工作热情,学习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力都会空前地爆发出来,这里面有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种种关系,如果协调得好,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文化传统影响 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浓重的教育氛围。在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是学校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同学交往中的相互影响,逐步渗透在学生的心目中,并根植下来。即使日后学生离开校园,这一切也将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比如说,校旗、校歌、校服、校徽、校训、校园等等,哪一样不长久地陪伴着学生?即令多少年后,他们也将记忆犹新。 潜在课程存在于任何时空,只要你常去想它,就越能发现到它,学习经验就越能成长。在教育的历程中,不要误以为在教室课堂上的教学才是全部,要认识到,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适合中学生看的英语杂志与报刊
《英语沙龙》 《英语广场》 《21世纪报 中学版》--- 老师介绍的《疯狂英语》 (不是李阳的)
《英语广场》内容比较时尚、青春,当中所写的文章都是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每期杂志开头都有2页彩色印刷的关于名人的语录。杂志分为“In every issue每期必有”“Readd&Recite美文诵典”“In the news快报""VIP人物”“Discovery发现”“Speak smart脱口而出”“Teen Topic话题”“Over there那边”“Movie上映”“Literary World名篇”“Sports体育”“Read for fun轻松阅读”“Living English实战英语”“Music音乐”“Chicken Soup心灵鸡汤”几个模块。推荐推荐。。。。而且难度不大,并且附有中英文对照,而且有生词解释等.而且价格不高, 《英语角》“说时尚美语的第一选择”“一本地道、时髦、好玩、实用的美语口语杂志”就我个人意见来说《英语角》还是不错的,内容有点像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这种方式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每一篇东东都有列举相关的句型句式并进行剖析,而且针对不同的对话背景有相关的背景介绍(文化)。中英对译。难度不大,适合初中生阅读(阅读年龄:14~20岁)《英语画刊》(初一~初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而量身定做。主要栏目有名著之窗、国际新闻、风云人物、时文阅读、五洲四海、卡通列车、文娱天地、体育之窗、我们的园地、英语作文、妙语如珠、你问我答、课测练习、学习指导、阅读理解、科技纵横、文化博览、趣味小品、幽默与笑话等众多栏目,并配有与英语教学同步的练习和中、高考复习资料。《疯狂英语中学版》我还是觉得难度稍微大了点,而且可读性不太强(我买过一本,但觉得没有兴趣去看)也不妨可以考虑一下报纸:《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有初一~高三版,以阅读材料为主,而且分为8个版面-主版(热点),时事频道,青春校园(讲述校园故事),知识之窗(2版),轻松阅读,英语加油站和文娱空间。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与课本内容完全无关,不像《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那样,它旨在提高阅读能力和词句积累,而且有阅读提示"teens点金”——包括中考词汇、考点看台、拓展词汇、真题演练等等,我觉得这个挺不错,强烈推荐,订了2年了..
疯狂英语(CrazyEnglish)大概就仅供娱乐,没有太多的实际内容,但是有很多的版本,可以根据喜好来定。TEENS中国日报社的英语报纸,大多中学都会给学生定的如果真是为了学英语知识的话,向LZ推荐《空中英语教室》(studioclassroomworldwide)还会有配套的节目,每天都会播出,没有那个台的话,土豆网也每天都有前一天的节目。而且很有用。祝LZ进步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亲~可以到~~~百~~~度~~搜(鲁韵原创论文网)了解下上面有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资料或者直接加Q(我的昵称)我能帮上你的忙。
关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的目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者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想要将读与写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能够形成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开来,认为二者在教学上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杜甫诗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阅读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1]。而大量的`写作练习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更能够明白作者意图,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二者虽然在教学中虽然分为两部分,但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以阅读教学渗透写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对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经典句子、用词、例子等有利于写作知识技巧进行学习。教材或阅读读物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无论是在词汇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上,还是在行文思路、表现手法上都是十分考究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布局、细节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思考,理解文章整体结构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针对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优点。比如在白居易《琵琶行》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重点找出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刀枪鸣”“银瓶乍破”等句子或词,讲解其在对琵琶声音描写上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化用到自己创作的文章中。其次,还可以对阅读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或词汇进行积累,为之后的写作练习提供素材,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并作为名句在写作时进行使用。
三、以写作教学锻炼阅读能力
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内容外,读写结合还需要通过写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或素材,并鼓励学生进行运用。其次,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写作过程中把握不好的地方,之后主动学习一些有些文章中的经验,形成以写促读的效果。比如学生对于修辞用法的掌握较弱,就可以仔细阅读、分析课文《素芭》中的“词格套用”方法,以此来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起到提升阅读水平的效果[2]。最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并将自己的文章思路、情感表达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阅读作品时思路就会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思想。
四、以课外活动为形式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仅要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十分依赖实践的,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课外的读写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文学创作小组”等,鼓励学生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吗,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同时,也可以在同学间交流写作经验、阅读感受,或互相推荐优秀书籍,通过日常的积累来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好处。
总的来说,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在教学中注重策略,就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勇.读写结合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14-15.
[2]洪祖臻.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3):228-229.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性教学 渗透
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过分强调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落甚至缺失。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局面,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沦为考试机器。
(二)人文教育出现泛化倾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然而在某些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现了矫枉过正、人文教育泛化的倾向。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文本自身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被忽略,人文主题被过度放大,语文课上成了人文课。
(三)人文教育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形象性、情感性、内在韵律、审美境界、作家人格操守以及学生的个人体验。脱离了语言和文本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如对诗歌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的忽略;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忽略等。
二、高中语文人文性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语文的人文性是以汉语中的思想文化为起源的,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理智、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使语文学习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语文的文化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些对文化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例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品味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现实、交流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反复品味。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建构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性
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在分数这个终极目标下,学生学会了患得患失,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教师学会了拼命研究命题部门的“考纲”,学会了提前训练应试技巧,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激情。新评价机制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发展,为人文性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结语
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教学的结合,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理论经纬,2009,(9)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