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烦人,自己抄两同学的一总结不就成了!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
摘要: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 教育 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范式;高校管理;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议程,即“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 经验 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 企业管理 理论和 方法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但国家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加之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压力很小。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误现象。
4.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教授终身制”、“教师铁饭碗”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本可以通过招聘l临时工来完成的工作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5.校(院)二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中心,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作。
1.调整高校管理模式
(1)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根据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观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从政策上给高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离开了市场资源,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高等教育始终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场资源的争取也只能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学校自身来说,必须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从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高校的行政部门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二级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的政策、落实工作 措施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同时,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管理部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竞争机制
(1)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用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物业、绿化、医疗等基础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起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很多管理服务项目,都可以让私营企业或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内部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来,对推动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来自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大。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一线的激烈竞争。如果不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模式,必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有效的管理经验总是首先来自私营部门。尽管高校管理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私营部门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与顾客反馈、重视投入与产出、重视成本核算等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注重结果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主张,对改进高校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关键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人和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提高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张忠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赵霖平.新公共管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4,(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
摘 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本文对经济适用房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从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抑制房价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方法得到经济适用房。而且住房市场本身就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更是加剧了矛盾。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负面新闻比比比皆是,它本身的正面作用已远远小于其负面作用。经济房不经济已成为事实。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滋长了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决定价格,当供小于求,进入卖房市场的话,高价格是必然的。而经济适用房却是在卖方市场的时候所提供的廉价住宅,高额的利润差则必然会造成寻租****。经济适用房济适用房的寻租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利润从房地产商处以及部分购房者手中转移到相关政府官员的私囊中。寻租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它使得经济适用房变的既不经济有不适用,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获得房屋,激化社会的仇富心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划分不明确
应为我国现在的个人信用,个人资产调查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真实的年收入,所以无法明确划分家庭的高中低收入。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高收入家庭伪造自己的家庭年收入,获得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符合标准的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三)经济适用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性商业住宅,本身带有浓郁的福利色彩,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房地产商职能从中得到3%的利润,因此它的选址都不会再市中心等黄金地段,而是在临近郊区的或环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地价非常便宜。并且相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往往中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够买汽车等交通工具。往往是住在西边工作在东边,给他们平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 四 )无形形成住房等级分化,造成购买者的心理压力
经济适用房打的旗号是为了保护中低收入的家庭,够买此类用房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下层家庭,容易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羞辱效应,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和谐共处,同时也不利于小区治安、 文化 的发展。
二、 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定位不准
房价近几年持续走高,政府为抑制房价强推经济适用房,要求经济适用房占住房市场总体地位,但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又要求免交土地出让金。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使得的地方方政府无力支撑,从而对经济适用房也会采取抵制心理,把房屋建造在偏远地区且配套措施也相对很不完善。
(二)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认为经适用房损害了它的利益时必然会对其抵制或者当个别官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的候,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也会不顾国家政府的利益,以身涉法。经济适用房是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免受土地出让金。房价也压得很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伤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的为之偏僻,建造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好。即使地方政府没有对其采取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个别官员也会看到其中的有利可图运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收入者住进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三、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完善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政府应,建议尽快制定划分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具体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假报个人财产的要采取严厉惩罚。对已经入住得家庭也可采取抽查制度,调查是否有弄虚作假的。只有完善个人财产制度,才能保证公平。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都是只有一次购买性,只要购买了就不能再买卖。但是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停变动的,也许在几年以后他的要求就不符合规定了,同时在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新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政府就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要只是卖掉房子以后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要适时调查已售出的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让其退还,让给下一批中低收入者。这样可以减轻经济适用房紧张的情况,也可以节约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政府要完善对自身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就是政府监管和开发商追逐利益的博弈过程。 因为销售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他可通过暗箱操作摇号等手段获取灰色收入,从而变相提高房价。政府本身则拥有适用房土地批租的权利,开放商为了获取土地的出让权。必定会高额贿赂相关官员,造成的成本以后会转嫁的适用房上。政府这一权利极易造成寻租****现象。要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进行约束,凡是获得国家优惠的开发商,必须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他应当公布建造成本,甚至公布购买者身份等等。在无法确定个人收入的现实情况下,至少可以限制人们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政府规定,凡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的人将会受到没收的处罚等等。有了弥补政策漏洞的补充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就可以健康进行了。同时政府官员的招标活动也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每一部详细步骤都应该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政府要建立廉租房政策
不管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有多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屋。因而更加低廉的廉租房运用而生。政府的职能现在不是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房子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居住的的地方。廉租房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住房紧张的压力。它和适用房政策相辅相成,经济适用房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家庭,而廉租房则给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适用房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者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利与弊的。只要政府不断完善就会取得经济适用房真正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林葱.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杭州是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22-123.?
南灵,崔亮.经济适用房.度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6):52-53.
有关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推荐:
1.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2.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4.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5. 有关公共关系毕业论文
6.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今天,我要说的是,通过本学期对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的学习,老师生动的讲述,对公关人员、公关活动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获得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关人员”课题,做一些自我理解阐述。当今公共关系在帮助组织、企业树立形象, 提升品牌价值, 进行市场推广, 乃至协助政府完善决策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公共关系人员工作职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等方面讨论。公共关系人员工作职责 :(1)组织的公众传播计划,编辑、制作和发行组织的各种宣传材料,负责组织的新闻发布、形象传播工作;(2)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组织的公众信息,向组织的领导人提供管理咨询建议;(3)制定组织和产品(服务)的形象管理计划,策划和实施各种专题性公众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估;(4)沟通、协调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关系,参与处理组织的公众咨询、投诉和来访接待事务;(5)协助组织发现、处理并监控其与公众之间的矛盾、问题和突发(危机)事件;(6)对组织的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上述工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有: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职能作用,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等。2.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公共关系是一种实践性强、重视经验积累的职业,当然也重视公关基本实务知识和技巧。事实上,公关调研知识、公关策划知识、公关谈判技能、公关传播方法等,是每个公关从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实务知识。3.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及开展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还应该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关系学科联系最紧密,对公关理论和实务影响最大的学科有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而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人际关系学则因为与公关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有相当的交叉而颇具借鉴意义。除此以外,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接受特别的委托公关业务如国际市场公关、行业公关时,还要了解相应的地区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特定行业的基础知识。二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一般说来,合格的公关人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口才。口头表达是公关工作中实现信息双向交流沟通最主要、最直接、最迅速的传递手段:有在特定场合对公众发表专题讲话,以争取公众,创造和导向舆论的演讲形式;也有在人际交往中与个别公众面对面沟通,进行解释、说服等的交谈形式;还有为争取组织利益而与其他组织采取的谈判形式。为此,公关人中要掌握口头表达的规律和艺术,能充分借助面部表情、动作体态等辅助语言,增强口头表达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书面表达,就是写作能力、文字能力。公关人员在工作中涉及写作的范围非常广,从日常的信件函牍、公文告示到公关计划、调查报告、总结报告,从新闻稿、演讲词、广告语到公关手册、公关策划书,都需要公关人员有熟练的文字功夫和写作技巧。因此,公共关系人员要熟练掌握包括新闻、信函、计划、总结、分析报告等各种类型文体,同时要注重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朴实流畅的文风。2.社交能力公关人员工作的大量内容是直接面对各方面、各类型的社会公众,去迅速建立双向的有效沟通,赢得好感、认同与合作。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即社交能力。只有这样,公关人员才能在各种社交场合从容应付,广交朋友,广结良缘,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为组织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3.创新能力公关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以变促变,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同一内容的工作方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公关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富于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它要求公关人员思维活跃,激情勃发,摒弃成规与陋俗,不断开创公关工作的新境界。3.组织管理能力公共关系人员要善于调动、组织和协调组织内外公众的力量和关系;善于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日常计划和专题计划,并适当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评价;善于组织和参与各种有关的、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常见的会议与活动,并恰当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推动组织预期目标的实现与完成。4.自控应变能力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时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要能做到镇定自若、头脑清醒、正确判断、机智应变,圆满解决问题。三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所谓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任何一种行业、职业,只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支持和理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同样如此。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按八个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进行行为养成外,还有以下几种:(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四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发展的基本条件, 它是人的心智和能力的发展的基本条件。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公共关系人员所散发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在开展公关工作时,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宽广的心理包容与之交往的各类公众,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懂得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公共关系人员在错综复杂的公关活动中会面临诸多困难, 这就要求他们保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上进心,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调动自身力量从容处置,迎难而进,以达到既定目标。1.兴趣广泛2.公共关系人员要讲诚信。3.公共关系人员要宽容。4.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性格5.意志坚强6.性格开朗7.保持良好的仪表和风度8.公共关系人员要有自信的心理。来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学生的视角 2.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3.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4.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5.地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6.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分析 8.当前我国土地流转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重庆为例 10.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2、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以成渝为例 3、当前我国水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当前我国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从“重庆公交”看公共服务民营化 6、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推进战略 7、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1、粮食安全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2、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研究 3、农村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研究 4、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5、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某地为例 6、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探讨 7、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探讨 8、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9、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10、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和出路 2. 试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3.试论政策引导对创业的鼓励的利弊分析 4.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探讨 5.论住宅物业的社区化自治管理模式 6.社区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前提探析 网络媒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8.选秀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 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反行政垄断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制约中国基金会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问题研究 新时期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完善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分析 构建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对策分析 社保异地转移的障碍分析 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社区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县或(乡、镇)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 大学生创业组织行为特征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1、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目标价值以及价值冲突研究 3、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4、公共决策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5、社会公平(效率)理念与公共政策 6、利益结构分化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治理 7、中国公共政策制定模式研究 8、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研究 9、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10、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11、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 12、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原因与对策) 13、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治理之道 14、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15、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研究 16、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策略研究 17、论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
摘要: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 教育 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范式;高校管理;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议程,即“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 经验 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 企业管理 理论和 方法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但国家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加之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压力很小。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误现象。
4.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教授终身制”、“教师铁饭碗”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本可以通过招聘l临时工来完成的工作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5.校(院)二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中心,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作。
1.调整高校管理模式
(1)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根据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观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从政策上给高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离开了市场资源,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高等教育始终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场资源的争取也只能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学校自身来说,必须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从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高校的行政部门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二级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的政策、落实工作 措施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同时,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管理部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竞争机制
(1)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用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物业、绿化、医疗等基础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起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很多管理服务项目,都可以让私营企业或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内部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来,对推动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来自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大。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一线的激烈竞争。如果不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模式,必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有效的管理经验总是首先来自私营部门。尽管高校管理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私营部门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与顾客反馈、重视投入与产出、重视成本核算等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注重结果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主张,对改进高校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关键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人和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提高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张忠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赵霖平.新公共管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4,(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
摘 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本文对经济适用房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从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抑制房价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方法得到经济适用房。而且住房市场本身就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更是加剧了矛盾。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负面新闻比比比皆是,它本身的正面作用已远远小于其负面作用。经济房不经济已成为事实。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滋长了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决定价格,当供小于求,进入卖房市场的话,高价格是必然的。而经济适用房却是在卖方市场的时候所提供的廉价住宅,高额的利润差则必然会造成寻租****。经济适用房济适用房的寻租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利润从房地产商处以及部分购房者手中转移到相关政府官员的私囊中。寻租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它使得经济适用房变的既不经济有不适用,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获得房屋,激化社会的仇富心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划分不明确
应为我国现在的个人信用,个人资产调查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真实的年收入,所以无法明确划分家庭的高中低收入。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高收入家庭伪造自己的家庭年收入,获得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符合标准的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三)经济适用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性商业住宅,本身带有浓郁的福利色彩,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房地产商职能从中得到3%的利润,因此它的选址都不会再市中心等黄金地段,而是在临近郊区的或环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地价非常便宜。并且相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往往中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够买汽车等交通工具。往往是住在西边工作在东边,给他们平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 四 )无形形成住房等级分化,造成购买者的心理压力
经济适用房打的旗号是为了保护中低收入的家庭,够买此类用房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下层家庭,容易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羞辱效应,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和谐共处,同时也不利于小区治安、 文化 的发展。
二、 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定位不准
房价近几年持续走高,政府为抑制房价强推经济适用房,要求经济适用房占住房市场总体地位,但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又要求免交土地出让金。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使得的地方方政府无力支撑,从而对经济适用房也会采取抵制心理,把房屋建造在偏远地区且配套措施也相对很不完善。
(二)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认为经适用房损害了它的利益时必然会对其抵制或者当个别官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的候,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也会不顾国家政府的利益,以身涉法。经济适用房是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免受土地出让金。房价也压得很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伤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的为之偏僻,建造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好。即使地方政府没有对其采取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个别官员也会看到其中的有利可图运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收入者住进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三、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完善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政府应,建议尽快制定划分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具体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假报个人财产的要采取严厉惩罚。对已经入住得家庭也可采取抽查制度,调查是否有弄虚作假的。只有完善个人财产制度,才能保证公平。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都是只有一次购买性,只要购买了就不能再买卖。但是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停变动的,也许在几年以后他的要求就不符合规定了,同时在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新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政府就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要只是卖掉房子以后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要适时调查已售出的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让其退还,让给下一批中低收入者。这样可以减轻经济适用房紧张的情况,也可以节约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政府要完善对自身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就是政府监管和开发商追逐利益的博弈过程。 因为销售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他可通过暗箱操作摇号等手段获取灰色收入,从而变相提高房价。政府本身则拥有适用房土地批租的权利,开放商为了获取土地的出让权。必定会高额贿赂相关官员,造成的成本以后会转嫁的适用房上。政府这一权利极易造成寻租****现象。要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进行约束,凡是获得国家优惠的开发商,必须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他应当公布建造成本,甚至公布购买者身份等等。在无法确定个人收入的现实情况下,至少可以限制人们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政府规定,凡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的人将会受到没收的处罚等等。有了弥补政策漏洞的补充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就可以健康进行了。同时政府官员的招标活动也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每一部详细步骤都应该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政府要建立廉租房政策
不管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有多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屋。因而更加低廉的廉租房运用而生。政府的职能现在不是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房子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居住的的地方。廉租房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住房紧张的压力。它和适用房政策相辅相成,经济适用房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家庭,而廉租房则给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适用房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者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利与弊的。只要政府不断完善就会取得经济适用房真正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林葱.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杭州是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22-123.?
南灵,崔亮.经济适用房.度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6):52-53.
有关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推荐:
1.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2.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4.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5. 有关公共关系毕业论文
6.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网上太杂了,学校图书馆没有资源库吗?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1]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论文提纲(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公共关系学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公共关系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关系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即PR(公共关系)=P(自己行动)+R(被人认知)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但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3)广泛性: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有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有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4)整体性: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5)长期性: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而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但在当今社会下,尽管公共关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信息化等方面还有相当多不完善,不发达之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公共关系的蓬勃发展是不可避免并不可阻挡的,公共关系中国化有着令人鼓舞的辉煌前景的。
电影宣传中的公共关系管理——以国产贺岁电影为例[摘要]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近年来电影票房所占国民经济比重增大。成功影片取得高票房收入,带来舆论效应,成为争论和关注的热点,是大众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票房与影片前期宣传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从公共关系管理角度探讨2009-2010年几部国产贺岁电影利用大众媒体为电影造势、宣传,吸引受众,保障票房。其中包括危机公关管理,强势公关,公关媒介事件管理,广告宣传,公关沟通等管理方式。[关键词]贺岁电影 危机公关 强势公关 媒介事件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文化产业链条的一部分,电影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从国际环境上看,金融危机使其他经济领域受到重创,却让文化产业一枝独秀,不减反增。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总额超过60亿元,相比2008年的43亿,增幅近40%。仅2009一年超过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就有13部。巨大的市场利润,给电影人带来机遇和挑战。宣传工作压力加大,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把握必须全面又有所侧重,才能保障票房,吸引受众消费。客观上,好莱坞等国外高投资、高科技、高创意的大片的冲击使我国电影人更需要利用熟悉国内电影受众的优势及媒体的操控力来站稳脚跟。因此前期电影宣传成为电影票房成功与否的关键。将电影作为商品,品牌在首映前做好公关工作并形成舆论氛围,将受众请进影院就不难了。大多数学者对电影前期宣传做整合营销方面的思考,但是伴随文化产业链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网络宣传力量增大,电影宣传已突破了简单的营销方式。本文力求从科学的公共关系层面上探讨电影人采用的公关管理策略。就电影的商业性质而言,贺岁电影是尤以商业性为主导。“贺岁片”这个概念是自1997年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开始的,12年之后,“贺岁档”已成为内地电影市场运作最为成熟的一个档期。成为从圣诞到元旦再到春节这样一个不短的时间区间。近些年,由于中国院线建设高速发展,大量资本注入电影产业,使得内地电影市场的容积倍增,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涌入贺岁档,导致每年12月至次年1月间的“公映通道”拥挤不堪。而2009-2010年度的贺岁档非比寻常: 2010年的春节迟至2月,虎年正月初一恰逢西方情人节2月14日,这无疑又给影市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使得许多影片将档期调整到春节期间。于是,这一期的贺岁档二十余部的贺岁片中,为争取各自票房,必然使用浑身解数。百度电影搜索排行榜中,2009-2010贺岁国产影片《非常完美》,《全城热恋》,《孔子》,《大兵小将》,《三枪》,《十月围城》均榜上有名。较好的公关宣传效果已经得到印证。纪华强老师在其著作中认为,公共关系,重在管理关系的活动。总体来说,电影经纪人主要从以下策略入手进行宣传期公共关系管理。一、调整档期,进行危机公关管理好莱坞大片当然是国产影片的劲敌,若出现档期冲突的情况,必像企业策划一样做出回应,及时调整,采用最优化的方案,以免使票房打折扣。《阿凡达》于2010年元旦全面来袭,彻底打乱了国产贺岁档大片以往的排片定式思维,为避免正面冲突,多部大片不断提前上映档期,如古装巨制《花木兰》将公映时间前挪到了11月;而内陆著名女导演胡玫执导的《孔子》上映时,官方也有意保护国产电影而缩短《阿凡达》的上映档期。所以调整档期可以看做是本土电影自我保护进行危机管理的一种方式。二、利用公关新闻传播,强势公关各地方电视台的娱乐新闻节目往往实时追踪明星的动态和电影宣传期的各种报道。利用电视台及网络媒体进行强势宣传也是利用公关新闻传播的策略表现。电影《孔子》上映前,周润发在各一线城市宣传影片时极尽能事,显得特别活跃,场场活动几乎是靠他一个人营造气氛。他对《孔子》的热爱、推崇之情溢于言表。主持人问,听说发嫂在看《孔子》时泪流满面,是不是真的?周润发表示:“我不知道,因为我也在哭。”有记者问他为什么哭,被哪场戏感动了。周润发反问:“你没有哭吗?”记者说没有。周润发立即显现出怒意:“你还是人吗?”这个说法令现场哗然。该记者赶紧解释当时忙着记台词。周润发说,大家应该看《孔子》两三遍,“我看了《孔子》后,很感动,所以我还是个人”。周润发的尽职尽责还表现在参加央视热门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做《孔子》那期节目时,他大行影片中孔子常做的跪拜礼,还拉上主持人配合他,惹得朱军好不尴尬。无论非议和赞同,类似周润发这样的大牌演员确实在前期宣传中利用大众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最终也以高票房为收尾。加上近年的国学热,也注定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有着轰动效应。内陆地方台中最高收视率的当然非湖南电视台莫属,诸如“快乐大本营”、“背后的故事”又是其招牌节目。在贺岁片《花田喜事2010》放映前,黄百鸣、吴君如就“巧合”地录制了这两个高收视率节目。黄百鸣是香港电影圈里一流的演员、导演、制片、编剧。70后、80后很多人都是看着黄百鸣的电影作品笑着长大的。《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都是黄百鸣的经典作品。这种借助强势媒体所做宣传,暂且不说这部贺岁片能不能超越以前的作品,就其宣传平台来说已是很好地借势。贺岁档不得不提的另一部电影就是张艺谋导演的《三枪》。作为张艺谋休影三年后的新作,尤其是自奥运会大放异彩后,人们更加想要看到这位大导演的回归之作。鉴于前几部电影剧本的诟病,这次他选择改编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着实是明智之举。营销大师张伟平,也借助各大强势媒体推出影片的宣传,如在各一线城市公交移动电视就持续一个月连续播出记者探班,及影片制作幕后花絮等,为影片预热。三、公关媒介事件管理,创造舆论环境四月上映的由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就在发布会的前一天,由某周刊爆料:老徐与黄觉是圈内皆知的恋人,但是拍摄“杜拉拉”以来,老徐恋上另一位“Mr黄”,暗示其与该片男主角黄立行恋爱。当媒体将“对黄立行是否有好感”的问题直接抛给老徐时,老徐反唇相讥:“当然有好感了,难道要有恶感吗?没有好感怎么合作!”电影人经纪人经常利用媒体关系,让记者在电影上映前爆料演员PK演技,不和,情感绯闻事件等,真真假假观众很难辨别,被利用好奇心引入影院。同时这些话题被各大门户网站采用,放在首页醒目的位置,作为娱乐新闻点击率颇高。持续炒作是公关传播的效应,类似的比如影片《刺陵》大炒周杰伦与林志玲暧昧关系,以及大牌演员曾志伟与陈道明是否不合等。利用媒体有意宣传演员形象转型,着实话题性很强,制造舆论氛围。再加上“盗墓”这个华语电影很少涉及的题材以及壮阔的大漠风情的预告片就使高票房形成必然。除此之外,在宣传中有些影星有意缺席,这种欲扬先抑地手法,更是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比如在《大兵小将》中,王力宏经常缺席,媒体就借故评论其耍大牌,和成龙不和等等。四、广告宣传出现新模式自春晚之后,电影或节目中植入广告受到非议。电影中植入广告信息将被越来越谨慎地使用。不料广告市场中植入电影宣传却方兴未艾,形成电影公关宣传的另一新途径。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由影视红人徐静蕾自导自演,一时间形成国产宣传热门影片。进入3月份与“强生美肌”系列护肤品合作制作广告片,在湖南电视台热播剧场间隙播出。本广告片使用双关语,强调女性独立、美丽,将《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剧照直接借用,节省演员演出广告成本。将“杜拉拉升职记4月份隆重上映”字幕插播在广告之后的几秒钟,宣传电影上映时间,达到双赢。有了这样运营模式的先例,想必国产商业片必定紧随其后出现大量广告中植入电影信息的案例。五、公关沟通管理纪华强曾在《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中提到:“名人效应是公关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公关沟通管理中,强调传播过程与要素以及沟通各关系的说服办法与技巧。”在电影宣传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明星的感召力,借助明星们在各种宣传场合做出的电影优秀的承诺。近年来,本土贺岁电影利用群星效应增加宣传的力度,在贺岁档中,有三部电影的明星效用尤为突出,演员阵容尤为庞大,对受众的影响力和票房说服力都是重要保证。如,09年12月11日上映的《三枪》,演员赵本山,闫妮,孙红雷,小沈阳,倪大红,毛毛,都属炙手可热的娱乐明星。09年12月18日上映的《十月围城》,导演陈可辛曾执导《如果爱》《投名状》,都是票房口碑双赢的佳片,本片明星阵容齐整,甄子丹、黎明、谢霆锋、胡军、梁家辉、王学圻、李宇春、曾志伟、范冰冰、周韵、巴特尔、任达华,票房显然更有保障。明星加盟宣传时与影迷互动,沟通具有更佳效果。综上所述,本文致力于从另一视角看本土电影宣传在公共关系管理上的策略使用。以上策略都具有两面性,过分投入商业化运作,必定转移受众视听。电影产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影片自身的价值和内涵才是真正的票房王牌。不能束缚文化探索,圈定在盈利的怪圈中。在公关管理中,突破“度”的限制,就会弄巧成拙。明星能够部分说服大众对影片的信服力,但明星效应具有偶然性,比如有网友就曾表示,本来对《十月围城》还是有好感的,却因为对李宇春形象不认同而拒绝观看,这和主创的初衷是相背离的。又如,建国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就因明星太多而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导演平衡了戏份却使影片节奏过于松散。此外,电影人利用媒体宣传中不乏虚假成份,成就了票房也可能降低了公信力,这些弊病都是应该注意的。参考文献:[1]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使双方达到 相互了解、互相适应和互相信任的一种管理活动。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公共关系 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公共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上。 一、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1) 组织与员工关系 员工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员工是社会组织与外部公众沟通 最有效的媒介。处理好员工关系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而在 2010 年接连发生 了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 给企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富士康员工跳楼事 件说明其管理人员没有协调好员工关系。跳楼事件发生之后,企业高层迅速作出 反应, 包括为员工祈福, 安稳民心、 积极补偿、 大幅加薪等。 跳楼事件发生之后, 富士康才意识到员工关系协调的重要性,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包括设立心理干涉 部门,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开放咨询热线等。 (2) 组织与股东关系 组织长久发展必须赢得股东的支持,组织在重大决策的时候也 需要股东出谋划策,股东同时是组织的重要宣传者。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之后,其股价累积跌幅达到 26%。在此多事之秋,富 士康背后的鸿海集团并没有爆发集团与股东的纠纷,这充分说明,管理人员与股 东的公共关系协调的很好。 股东们愿意支持富士康,即便暂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仍然不离不弃。如果富士康没有处理好股东关系,即便郭台铭拥有 13% 的股份,在股东纷纷撤资的情况下,富士康维持运行和善后都会举步维艰。 二、外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1)组织与顾客关系 协调顾客关系是组织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顾客的关键 所在; 协调顾客关系是稳定顾客队伍的保证;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良好环境的基 础。 2008 年,肯德基顾客争吵让座事件把肯德基推向了风口浪尖。事情大致经 过是这样的, 一位女顾客用所携带物品占座位后去排队购买套餐时,座位被一位 男顾客坐住而发生争执。 先是两位顾客因争座发生口角,尽管已引起其他顾客的 注意,但都未太在意,此时餐厅的员工未能及时平息两人的争端。接着两人争吵 上升到大声争吵后二人争吵上升到斗殴,男顾客大打出手,殴伤女顾客后离店, 别的顾客也纷纷离座外逃和远远地看热闹。而肯德基的员工也没有任何措施。女 顾客非常气愤,当即要求肯德基餐厅对此事负责,并加以赔偿。到此时,其影响 面还局限于人际范围, 如果餐厅经理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就不至于向报社 投诉。但餐厅经理表示“这是顾客之间的事情,肯德基不应该负责” ,拒绝了女 顾客的要求。所以女顾客即刻向《南昌晚报》和《江西都市报》两报投诉。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员工的公关意识十分重要,而起)公关无 小事。 公关危机大都是由小事件引起的公关应从小事抓起,而不是在引起轩然大 波之后再来处理方显公关水平。消除隐患,防微杜渐,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原则。 作为一个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 (2)组织与政府关系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政府对社会组织行使 指导、 调节、 监督和检查等管理职能; 政府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政府可为社会组织带来特别的发展机遇。 (3)组织与媒介关系 新闻媒介是树立组织形象的特殊公众,新闻媒介有助于提高组织公共关系 工作的效率,新闻媒介能有效促进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之后,高层管理人郭台铭首度开放工厂,邀请全球媒 体参观拍摄深圳龙华厂区,期间郭台铭全程陪同参观。在此次危机处理时间中, 媒体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之前谴责富士康管理舆论倾向得到了改变,趋向客观公 平的看待这件事。 积极与媒体联系交流, 为富士康保留了一部分积极的企业形象。 (4)组织与竞争者关系 组织与竞争者之间应该秉承以下原则,即公平、正当、学习、协作、沟通。 而不是恶意中伤,哄抬物价,恶性竞争。 雪花啤酒和燕京啤酒是全国最大的两家啤酒生产销售商, 两家企业实力相当, 不分伯仲。今年 5 月,啤酒消费刚刚进入旺季之时,就有雪花啤酒经销商向媒体 爆料, 称公司为推进北京市场专门研发的迎合北京消费者口味的原汁麦啤酒,铺 货到北京各区销售终端小店铺后,竟会不翼而飞,终端市场几乎买不到该产品。 经调查发现, 是有燕京啤酒的业务员通过两箱换一箱或是三箱换两箱的方式,将 雪花啤酒换走, 或是当众打开倒入垃圾桶销毁,或是以十分低廉的价格重新放回 市场扰乱雪花啤酒的正常价格, 甚至还将大量啤酒集中在一起,于烈日下暴晒多 日直至啤酒变质后,再送回市场。随后,雪花啤酒在自己的“主场”武汉也如法 炮制, 在终端上 “扼杀” 燕京啤酒, 上演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大战。 燕京啤酒经销商称, 雪花啤酒工作人员强行用雪花啤酒换走燕京啤酒,使燕京啤 酒在武汉的销售大受影响。 两家企业在发生竞争关系危机的时候没有进行必要的 公共关系协调,而是恶意竞争,致使两家企业的企业形象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 家企业不顾市场机制和社会公共协调进行恶意竞争的行为表示,引起媒体,公众 的极大不满。 (5)组织与第三方关系 这里的第三方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销售终端,物流等。这些因素为企 业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环境, 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目标, 只有主动去适应多变的环境, 寻找与环境的平衡点,尽力消除运行中的磨擦,达到与环境的平衡。 1998 年 2 月,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消失,四川长虹彩电却在济南商场栽了 跟斗——被七家商场联合“拒售” 。这意味着长虹将在济南失去市场。据报载, 长虹老总在事发后立即率领一班人马前往济南与七大商家进行斡旋, 双方均表示 “有话好好说” ,争取及早平息风波,取得圆满解。经销商作为企业产品通向消 费者的中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公众关系。因此,长虹要实现自身的利益必须将 协调的目标放在获取对方的合作关系上协调的目标放在获取对方的合作关系上 协调的目标放在获取对方的合作关系上协调的目标放在获取对方的合作关系上。 合作才能导致长虹和商场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才最有利于双方获得更大利益。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在发展的过 程中,要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培养与内部和外部的公共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长 久健康的发展壮大。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现象,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作为理论和学科,它只是近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等发展的结果,在中国的传播则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实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关于我国公共管理市场化趋势的研究 》
摘要: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将近20年,时间虽短但是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经济和社会获取全面发展的同时,公共管理的发展远远赶不上前面两者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短板。在市场化的今天,我国公共管理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公共管理市场化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公共管理 市场化 趋势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发展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公共管理则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原因是因为公共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也应当与市场接轨,如今,加快公共管理市场化成为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趋势。
一、与市场职能相适应的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要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应是市场的主体,能及时收集到市场信息,并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因此,公共部门的设置就应当面向市场,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和针对性地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二)对公共部门基层组织加大授权,加强其决策自主性
在现代的管理中,授权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因为授权可以分解上级部门的工作负担,增强下级部门的工作主动性,激发他的创造性。授权主要通过分散决策与政策执行的权力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将大部门分散成若干小的机构或者将职权下放给较低层的政府机关等 方法 来实现。有了自主权力,公共服务部门才能对市场灵敏地做出反应。
(三)加强机构设置的灵活性,提高效率
减少部分公共服务机构设置的固定性,增加其机动性有利于机构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公共管理事务中,有一些是季节性和周期性强的事务,其相应的机构一旦设立,在完成特定时期的工作任务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到下一个周期期满后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用灵活的机构设置来代替固定的机构设置,合理利用临时办事机构,既能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不增加政府负担,达到机构精简的效果。
二、突出服务性的行政职能
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上,包括有益于社会整体的收费和不收费的公共商品和服务,将其称为“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在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突出服务性。
(一)实现职能定位的转换,减少管制功能,增强服务功能
中国发展到今天,社会文明、市场发育和社会法制都发展到较高的程度,社会自治的要求表现得越来越强,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求不断增加,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公共文教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强,而公共部门提供的这些服务功能却相对滞后。因此,政府实现职能定位的转变显得日益紧追。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明显制约着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进度。
(二)合理划定公共部门和公民的角色关系
所谓合理划定公共部门和公民的角色关系,是说公共部门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将公民视作消费者,在公民交纳税收的前提下,公民以消费者的身份享受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并保证公民对公共产品的选择权。公共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责任关系。以顾客为中心的改革意识使公共部门能更好地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反应,这是“行政就是服务,公众就是顾客”运动的一部分。
三、竞争机制的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同样,涉及广泛领域的公共行政活动,也需要引进竞争机制,有效配置有限的公共资源。
(一)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
所谓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指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将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权纳入竞争范畴,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到公共产品供给的行业中来,政府充当购买者的角色。公共管理改革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将购买者与提供者分开,这种改革也是一种保证公共部门普遍采用市场原则的重要机制。将公共服务的购买者与提供者分开,不仅能降低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也减少了政府的工作负担。
(二)公共决策的市场化
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局限性,在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的情况下,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在现代社会自治的观念下,政府自身的决策问题其实也是公众的决策问题,因此保证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公共决策应当引进市场机制.允许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对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提出决策方案,政府组织论证,一旦符合要求,政府付给提供者费用。这样,政府就摆脱了决策事务多,容易出现失误的困境,而以公共决策的拍板者和购买者的身份来行使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四、市场化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市场化指公共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打破传统的内部考核机制,代之以市场化的考核机制,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公共行政结果验收的市场化
行政结果验收的市场化是指公共行政的效果的评价不应单独由政府内部考核,它要以社会效益、财政结果与公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进行综合考核。传统的考核主要着重于行政事务数量的多少和过程的合法性.而对结果考虑得比较少,在市场化验收的方式下,行政结果的检验主要从行政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进行,而不仅仅在于行政活动的数量与过程。
(二)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应引进市场考核机制
关于报酬,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收入应该符合市场经济的水平,他们工资报酬的多少应取决于他们工作成绩的好坏,工作成绩越好,所得到的报酬就应越多。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能力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改革与完善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机制和职能,加快市场化趋势,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浅谈新公共管理对于 企业管理 的影响 》
摘要:新公共管理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是使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促使他们产生动力,进而以公民为公共服务的对象,根据公民的需求和相关的支付能力来提供服务。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除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越越来越注重管理的重要性。而新公共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收到各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关注。本文就此以“新公共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探析”为主题,提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构成;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企业发展;影响;优化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mgemem,NPM)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盛行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是近年来指导西方等国家行政改革的主体思想之一。其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要优先发挥经济的的价值、强调市场机能的重要性、强调要大规模的使用企业管理哲学与技术、强调要形成以顾客为导向的行政风格。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构成
首先,新公共理论和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基础理论是在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基础上形成的,而新公共理论的支撑点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之上的。
其次,新公共理论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引入了竞争机制,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质量以及产生的结果;强化国家核心的战略能力,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功效,引导国家对外界的变化和不同利益的需要作出自主、灵活的反应。
再次,新公共理论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对政府和公众关的关系进行重塑。倡导政府改变以往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的形象,应该怀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和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公众成为最终的利益最大的获得者。
二、新公共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1.新公共管理中的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理念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中的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新理念,要求企业转变以往单调死板的管理模式,寻求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管理理念与机制为企业注入活力。而新公共管理体制恰恰迎合了市场下的企业改革需求。
全球化使得各国企业无法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舞台当中,与诸多外国、跨国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展开角逐和竞争。显然,企业面临的压力比以往更大,因此,他们就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的需要和客户的要求为导向,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和人事管理决策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服务强有力的竞争的目的。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的理念,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进而能够通过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这符合企业当前和长远利益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变革也对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 使得信息无需通过传统介质就可以进行传播和储存,大量的中间管理层次就可以被裁减,企业本身具备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就可以变“扁”变“瘦”,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组织机构扁平化。新公共管理蕴含的内涵能够为企业实现机构扁平化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完成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变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空洞概念,而是切切实实的能够实现的实践活动。
新公共管理对企业发展中的影响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十分僵硬,而新共共管理体制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缺陷和不足带来的问题,它更为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要性,注重企业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一节上的灵活性的提高。传统的企业机构组织机械化,比较封闭,上下级之间等级过于明显,管理相互制约,部门安排不灵活,降低了企业效率。而新公共管理模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这样以来,既对企业人事制度的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又在实践上减轻了由机构庞大的带来的弊端,优化了企业的人才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企业的双重发展,新公共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新公共管理从组织行为上倡导新的伦理观,强调“顾客至上”,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企业的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综合所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新公共管理理念来对企业实施管理,能够减少对组织管理层次的过分依赖,通过对行政管理层次的减少,对冗余人员的裁减进而使企业办事机构得到精简,最后建立起一种不仅管理层次少、而且管理幅度大的新的组织机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减少了行政层次,另一方面又增宽了管理幅度,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因而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从企业内部来看,信息畅通,准确性高不易失真,缩短了决策执行时间;管理成本降低,办事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从企业外部来看,这种管理体制上的革新带来的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树立自身的形象,扩大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一席之地。
此外,企业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将新公共管理进行创新,大胆尝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
有关公共关系实务论文推荐:
1. 关于公共关系实务论文
2.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4.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5. 论公共关系论文
6. 关于公共关系建设论文
7.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
摘要: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 教育 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范式;高校管理;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议程,即“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 经验 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 企业管理 理论和 方法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但国家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加之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压力很小。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误现象。
4.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教授终身制”、“教师铁饭碗”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本可以通过招聘l临时工来完成的工作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5.校(院)二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中心,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作。
1.调整高校管理模式
(1)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根据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观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从政策上给高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离开了市场资源,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高等教育始终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场资源的争取也只能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学校自身来说,必须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从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高校的行政部门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二级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的政策、落实工作 措施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同时,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管理部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竞争机制
(1)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用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物业、绿化、医疗等基础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起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很多管理服务项目,都可以让私营企业或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内部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来,对推动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来自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大。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一线的激烈竞争。如果不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模式,必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有效的管理经验总是首先来自私营部门。尽管高校管理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私营部门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与顾客反馈、重视投入与产出、重视成本核算等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注重结果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主张,对改进高校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关键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人和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提高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张忠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赵霖平.新公共管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4,(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
摘 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本文对经济适用房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从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抑制房价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方法得到经济适用房。而且住房市场本身就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更是加剧了矛盾。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负面新闻比比比皆是,它本身的正面作用已远远小于其负面作用。经济房不经济已成为事实。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滋长了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决定价格,当供小于求,进入卖房市场的话,高价格是必然的。而经济适用房却是在卖方市场的时候所提供的廉价住宅,高额的利润差则必然会造成寻租****。经济适用房济适用房的寻租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利润从房地产商处以及部分购房者手中转移到相关政府官员的私囊中。寻租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它使得经济适用房变的既不经济有不适用,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获得房屋,激化社会的仇富心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划分不明确
应为我国现在的个人信用,个人资产调查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真实的年收入,所以无法明确划分家庭的高中低收入。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高收入家庭伪造自己的家庭年收入,获得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符合标准的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三)经济适用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性商业住宅,本身带有浓郁的福利色彩,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房地产商职能从中得到3%的利润,因此它的选址都不会再市中心等黄金地段,而是在临近郊区的或环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地价非常便宜。并且相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往往中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够买汽车等交通工具。往往是住在西边工作在东边,给他们平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 四 )无形形成住房等级分化,造成购买者的心理压力
经济适用房打的旗号是为了保护中低收入的家庭,够买此类用房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下层家庭,容易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羞辱效应,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和谐共处,同时也不利于小区治安、 文化 的发展。
二、 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定位不准
房价近几年持续走高,政府为抑制房价强推经济适用房,要求经济适用房占住房市场总体地位,但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又要求免交土地出让金。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使得的地方方政府无力支撑,从而对经济适用房也会采取抵制心理,把房屋建造在偏远地区且配套措施也相对很不完善。
(二)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认为经适用房损害了它的利益时必然会对其抵制或者当个别官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的候,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也会不顾国家政府的利益,以身涉法。经济适用房是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免受土地出让金。房价也压得很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伤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的为之偏僻,建造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好。即使地方政府没有对其采取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个别官员也会看到其中的有利可图运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收入者住进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三、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完善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政府应,建议尽快制定划分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具体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假报个人财产的要采取严厉惩罚。对已经入住得家庭也可采取抽查制度,调查是否有弄虚作假的。只有完善个人财产制度,才能保证公平。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都是只有一次购买性,只要购买了就不能再买卖。但是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停变动的,也许在几年以后他的要求就不符合规定了,同时在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新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政府就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要只是卖掉房子以后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要适时调查已售出的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让其退还,让给下一批中低收入者。这样可以减轻经济适用房紧张的情况,也可以节约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政府要完善对自身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就是政府监管和开发商追逐利益的博弈过程。 因为销售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他可通过暗箱操作摇号等手段获取灰色收入,从而变相提高房价。政府本身则拥有适用房土地批租的权利,开放商为了获取土地的出让权。必定会高额贿赂相关官员,造成的成本以后会转嫁的适用房上。政府这一权利极易造成寻租****现象。要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进行约束,凡是获得国家优惠的开发商,必须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他应当公布建造成本,甚至公布购买者身份等等。在无法确定个人收入的现实情况下,至少可以限制人们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政府规定,凡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的人将会受到没收的处罚等等。有了弥补政策漏洞的补充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就可以健康进行了。同时政府官员的招标活动也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每一部详细步骤都应该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政府要建立廉租房政策
不管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有多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屋。因而更加低廉的廉租房运用而生。政府的职能现在不是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房子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居住的的地方。廉租房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住房紧张的压力。它和适用房政策相辅相成,经济适用房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家庭,而廉租房则给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适用房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者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利与弊的。只要政府不断完善就会取得经济适用房真正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林葱.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杭州是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22-123.?
南灵,崔亮.经济适用房.度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6):52-53.
有关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推荐:
1.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2.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4.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5. 有关公共关系毕业论文
6.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今天,我要说的是,通过本学期对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的学习,老师生动的讲述,对公关人员、公关活动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获得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关人员”课题,做一些自我理解阐述。当今公共关系在帮助组织、企业树立形象, 提升品牌价值, 进行市场推广, 乃至协助政府完善决策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公共关系人员工作职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等方面讨论。公共关系人员工作职责 :(1)组织的公众传播计划,编辑、制作和发行组织的各种宣传材料,负责组织的新闻发布、形象传播工作;(2)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组织的公众信息,向组织的领导人提供管理咨询建议;(3)制定组织和产品(服务)的形象管理计划,策划和实施各种专题性公众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估;(4)沟通、协调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关系,参与处理组织的公众咨询、投诉和来访接待事务;(5)协助组织发现、处理并监控其与公众之间的矛盾、问题和突发(危机)事件;(6)对组织的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上述工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有: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职能作用,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等。2.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公共关系是一种实践性强、重视经验积累的职业,当然也重视公关基本实务知识和技巧。事实上,公关调研知识、公关策划知识、公关谈判技能、公关传播方法等,是每个公关从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实务知识。3.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及开展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还应该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关系学科联系最紧密,对公关理论和实务影响最大的学科有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而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人际关系学则因为与公关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有相当的交叉而颇具借鉴意义。除此以外,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接受特别的委托公关业务如国际市场公关、行业公关时,还要了解相应的地区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特定行业的基础知识。二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一般说来,合格的公关人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口才。口头表达是公关工作中实现信息双向交流沟通最主要、最直接、最迅速的传递手段:有在特定场合对公众发表专题讲话,以争取公众,创造和导向舆论的演讲形式;也有在人际交往中与个别公众面对面沟通,进行解释、说服等的交谈形式;还有为争取组织利益而与其他组织采取的谈判形式。为此,公关人中要掌握口头表达的规律和艺术,能充分借助面部表情、动作体态等辅助语言,增强口头表达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书面表达,就是写作能力、文字能力。公关人员在工作中涉及写作的范围非常广,从日常的信件函牍、公文告示到公关计划、调查报告、总结报告,从新闻稿、演讲词、广告语到公关手册、公关策划书,都需要公关人员有熟练的文字功夫和写作技巧。因此,公共关系人员要熟练掌握包括新闻、信函、计划、总结、分析报告等各种类型文体,同时要注重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朴实流畅的文风。2.社交能力公关人员工作的大量内容是直接面对各方面、各类型的社会公众,去迅速建立双向的有效沟通,赢得好感、认同与合作。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即社交能力。只有这样,公关人员才能在各种社交场合从容应付,广交朋友,广结良缘,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为组织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3.创新能力公关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以变促变,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同一内容的工作方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公关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富于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它要求公关人员思维活跃,激情勃发,摒弃成规与陋俗,不断开创公关工作的新境界。3.组织管理能力公共关系人员要善于调动、组织和协调组织内外公众的力量和关系;善于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日常计划和专题计划,并适当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评价;善于组织和参与各种有关的、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常见的会议与活动,并恰当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推动组织预期目标的实现与完成。4.自控应变能力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时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要能做到镇定自若、头脑清醒、正确判断、机智应变,圆满解决问题。三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所谓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任何一种行业、职业,只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支持和理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同样如此。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按八个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进行行为养成外,还有以下几种:(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四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发展的基本条件, 它是人的心智和能力的发展的基本条件。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公共关系人员所散发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在开展公关工作时,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宽广的心理包容与之交往的各类公众,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懂得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公共关系人员在错综复杂的公关活动中会面临诸多困难, 这就要求他们保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上进心,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调动自身力量从容处置,迎难而进,以达到既定目标。1.兴趣广泛2.公共关系人员要讲诚信。3.公共关系人员要宽容。4.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性格5.意志坚强6.性格开朗7.保持良好的仪表和风度8.公共关系人员要有自信的心理。来源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
摘要: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 教育 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范式;高校管理;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议程,即“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 经验 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 企业管理 理论和 方法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但国家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加之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压力很小。因此,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误现象。
4.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教授终身制”、“教师铁饭碗”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本可以通过招聘l临时工来完成的工作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5.校(院)二级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中心,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作。
1.调整高校管理模式
(1)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根据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观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从政策上给高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离开了市场资源,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高等教育始终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市场资源的争取也只能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学校自身来说,必须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从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高校的行政部门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二级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的政策、落实工作 措施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同时,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管理部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竞争机制
(1)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用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物业、绿化、医疗等基础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起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很多管理服务项目,都可以让私营企业或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内部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来,对推动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来自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大。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一线的激烈竞争。如果不研究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模式,必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有效的管理经验总是首先来自私营部门。尽管高校管理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私营部门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与顾客反馈、重视投入与产出、重视成本核算等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注重结果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主张,对改进高校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关键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人和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提高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张忠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赵霖平.新公共管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4,(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
摘 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本文对经济适用房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从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抑制房价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方法得到经济适用房。而且住房市场本身就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更是加剧了矛盾。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负面新闻比比比皆是,它本身的正面作用已远远小于其负面作用。经济房不经济已成为事实。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滋长了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决定价格,当供小于求,进入卖房市场的话,高价格是必然的。而经济适用房却是在卖方市场的时候所提供的廉价住宅,高额的利润差则必然会造成寻租****。经济适用房济适用房的寻租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利润从房地产商处以及部分购房者手中转移到相关政府官员的私囊中。寻租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它使得经济适用房变的既不经济有不适用,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获得房屋,激化社会的仇富心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划分不明确
应为我国现在的个人信用,个人资产调查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真实的年收入,所以无法明确划分家庭的高中低收入。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高收入家庭伪造自己的家庭年收入,获得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符合标准的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三)经济适用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性商业住宅,本身带有浓郁的福利色彩,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房地产商职能从中得到3%的利润,因此它的选址都不会再市中心等黄金地段,而是在临近郊区的或环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地价非常便宜。并且相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往往中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够买汽车等交通工具。往往是住在西边工作在东边,给他们平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 四 )无形形成住房等级分化,造成购买者的心理压力
经济适用房打的旗号是为了保护中低收入的家庭,够买此类用房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下层家庭,容易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羞辱效应,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和谐共处,同时也不利于小区治安、 文化 的发展。
二、 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定位不准
房价近几年持续走高,政府为抑制房价强推经济适用房,要求经济适用房占住房市场总体地位,但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又要求免交土地出让金。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使得的地方方政府无力支撑,从而对经济适用房也会采取抵制心理,把房屋建造在偏远地区且配套措施也相对很不完善。
(二)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认为经适用房损害了它的利益时必然会对其抵制或者当个别官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的候,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也会不顾国家政府的利益,以身涉法。经济适用房是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免受土地出让金。房价也压得很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伤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的为之偏僻,建造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好。即使地方政府没有对其采取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个别官员也会看到其中的有利可图运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收入者住进经济适用房,而那些真正需要的却得不到。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三、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完善家庭收入的划分标准;政府应,建议尽快制定划分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具体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假报个人财产的要采取严厉惩罚。对已经入住得家庭也可采取抽查制度,调查是否有弄虚作假的。只有完善个人财产制度,才能保证公平。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都是只有一次购买性,只要购买了就不能再买卖。但是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停变动的,也许在几年以后他的要求就不符合规定了,同时在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新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政府就要完善退出机制,不要只是卖掉房子以后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要适时调查已售出的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让其退还,让给下一批中低收入者。这样可以减轻经济适用房紧张的情况,也可以节约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政府要完善对自身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就是政府监管和开发商追逐利益的博弈过程。 因为销售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他可通过暗箱操作摇号等手段获取灰色收入,从而变相提高房价。政府本身则拥有适用房土地批租的权利,开放商为了获取土地的出让权。必定会高额贿赂相关官员,造成的成本以后会转嫁的适用房上。政府这一权利极易造成寻租****现象。要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进行约束,凡是获得国家优惠的开发商,必须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他应当公布建造成本,甚至公布购买者身份等等。在无法确定个人收入的现实情况下,至少可以限制人们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政府规定,凡购买两套以上经济适用房的人将会受到没收的处罚等等。有了弥补政策漏洞的补充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就可以健康进行了。同时政府官员的招标活动也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每一部详细步骤都应该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政府要建立廉租房政策
不管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有多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屋。因而更加低廉的廉租房运用而生。政府的职能现在不是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房子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家庭都拥有居住的的地方。廉租房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住房紧张的压力。它和适用房政策相辅相成,经济适用房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家庭,而廉租房则给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适用房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国家出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者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利与弊的。只要政府不断完善就会取得经济适用房真正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林葱.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杭州是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22-123.?
南灵,崔亮.经济适用房.度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6):52-53.
有关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推荐:
1.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2. 有关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3. 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
4. 浅谈公共关系相关论文
5. 有关公共关系毕业论文
6.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公共关系指的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关系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关注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益处。对内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员工的认同;对外能吸引人才,得到社会的支持,获得资金提供。获得消费信心。所以企业应该运用好公共关系,不断塑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计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公共关系;职能;作用;任务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引发和启动,仍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引入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相应的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也就随之建立了起来。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引进开创时期、适应发展时期、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逐渐成熟起来。1999年,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正式确定公共关系为一种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3类:并很快引发了公关职业。一时间,公关职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接受性最大、接受面最广的新兴职业之一。
一、在现代企业中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公共关系也被称为软性管理。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莱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以良好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础工具。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也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不懂公共关系的企业不可能成为现代化企业,不懂公共关系手段和技巧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公众信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公共关系理论,重视公共关系实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公共关系也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也是企业公共关系。无论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运用并发挥好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将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一)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公共关系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有效地制造舆论、强化舆论和引导舆论。特别是企业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要运用公共关系,及时地向本企业的公众、广大的顾客、用户传播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和企业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等,赢得公众对组织的信任与理解,引导消费观念,为推进企业市场推广计划营造有利环境。比如农夫山泉就是运用了那些公共关系广告舆论的渲染,为企业争取到大量的消费者。“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向希望工程捐一分钱……”已深入人心,如果只是运用商品广告轰炸。获得顾客辨识选购,就不会有现在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内容已经由质量竞争转向了速度竞争、信息竞争和知识竞争。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信息。
首先,企业可以借助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全面了解社会信息,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市场供求、竞争对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使企业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大环境。
其次,要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了解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了解企业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和评价,了解内部员工的思想倾向,了解企业管理中的疏漏问题等。只有建立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好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和活动。
(三)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塑造形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益处,对内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员工的认同:对外能吸引人才,得到社会的支持,获得资金提供。获得消费信心。所以企业应该运用好公共关系,不断塑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计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在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中以提供咨询建议的方式发挥着参谋作用。公共关系职能机构及其人员可以运用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为企业的领导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做出合理的决策。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性,减少企业损失。
(四)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组织都不能独立的存在,必然与周围的组织或人群发生联系和交往。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公共关系职能部门,运用公共关系交际、协调的手段和方法,与相关的特定公众进行广泛的密切联系和交往。及时沟通,减少矛盾;广交朋友,发展横向、纵向联系,建立友好、合作的社会关系;听取意见,减少社会摩擦,缓和社会冲突,为企业落实经营管理计划搭建对外交往的桥梁。当企业遇到困难,出现危机。也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伊利和蒙牛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过与各方人士的协调沟通,较平稳地度过了难关。
(五)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遇到但又不可避免的。由于社会组织是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运作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极为复杂,随时可能遇到许多突然发生的、对组织发展不利的意外事件,如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爆炸、火灾、塌方、地震、水灾等等问题。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史蒂文・芬克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每一个当权的人,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并必须为之做计划一样,认识到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须为之做准备。这样做并不是处于软弱获胆怯。而是出于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学会与命运周旋。”为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营,企业要发挥公共关系的职能,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和监控,正确对待公众的不满和投诉。解决矛盾,处理危机,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公共关系人员在企业运营中的主要任务
目前,在中国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还不是十分明确。一方面随着公关教育的普及,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意识不断加强,公关咨询专家很受青睐,被视为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高智商紧缺人才,另一方面。
对这一职业尚没有很规范化,社会很多人对公共关系了解不明确,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不良思想败坏了公共职业。很多的公关人员素质低下,还有待提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编写的公关员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中明确的提出了公共关系职业范畴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关系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主要包括游说、协调和目标性沟通:二是智力、学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包括创意、策划、咨询以及相关事务的随机处理;三是技能和专业劳务的提供,包括采编、设计、传播、主持、布展、礼仪以及面向公众的各种具体服务。根据这一职业范畴,和公共关系的目的――塑造组织形象,公共关系人员在企业运营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一)协调企业内外关系,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企业需要借助公共关系部门与社会有关团体、政府部门、中间商、用户以及新闻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地向股东、合伙人、职工等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融洽的关系,为相关的公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信誉度。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二)调查和了解公众的态度。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驾驭市场是任何经营企业的最高目的。然而,其基础是要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企业通过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市场竞争状况,了解和掌握社会团体、舆论界及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态度和反映,将这些情况综合整理,及时反映给企业的决策中心。这对于企业制定和调整经营管理计划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策划公关活动方案,提升企业形象
公关活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宣传企业、提升形象、展现企业社会价值的机会。它应根据企业的营销总目标,配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关注点,有选择性地制定和布置公关活动方案。比如红牛的勇闯南北极活动、非常可乐中国红歌赛活动、汶川地震时很多企业的赞助活动等都是很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
(四)接待来访的顾客,消除顾客的不满
公关职能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接待客户或消费者的来访,听取他们对企业及产品的意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不满。为此,企业通常将公关部的地址、电话号码公布于众。由公关部接待来访和参观,解答人们的各种询问。解决好矛盾,避免发生冲突。
(五)辅助企业做好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其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而要实施管理的职能,就离不开公共关系。特别是在内部人员的协调、指挥和控制上,更显现出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更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了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随着中国公关职业化的进程,公共关系的职业地位将不断提高。公共关系职业将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尊敬的社会职业之~。
参考文献:
1、《公关员》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金兰,公共关系[M],远方出版社,2003
3、窦文友,公共关系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4、刘军,公共关系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浅析网络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摘要网络时代悄然而至,对公共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分析开始,具体探讨网络时代这些信息传播特征对公共关系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机遇与挑战,以求组织能更好地运用公共关系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关键词网络时代公共关系信息传播市场营销
近年来,公共关系作为组织通过传播沟通、形象塑造、利益协调等手段与公众建立关系的一种活动,被誉为“组织致胜的秘密武器”并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极富深远意义的变革,公共关系亦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而网络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却只是刚刚起步,远未发展至成熟的地步。如果组织想要更好地运用网络为公共关系服务,使公关的发展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首先就必须清楚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网络究竟为公共关系带来了什么。
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一客体的桥梁,也是公共关系的实现机制,可以说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主一客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既然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占有如此显著的地位,那么研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对于我们研究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廉价的,突破时间、空间及信息量限制,由公众驱动的“多对多”网络型传播,其中技术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信息可按公众需求个性化定制,而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
网络时代的这些信息传播特征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和非地域性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的交流提供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既可以进行点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互动,网络媒体若能广泛应用于组织公关活动中,公共关系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展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媒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大刀阔斧地向传统媒体的弊病开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先天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共关系的良性发展,给公关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网络对组织公共关系的影响
1、公共关系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突破时间限制的优势,用极少的成本增强公关活动的时效性、推动公关实践的全球化
(1)网络可以使信息实现无限量“实时传播”,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快速及时性,为公共关系活动实现及时有效奠定了基础。在网络经济中,速度是衡量组织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对于公共关系来说,速度不仅仅是尽快地获得信息,还意味着迅速地向社会公众扩散组织的信息,与他们一起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沟通。可见在数字时代,沟通仍然是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只是沟通的速度上升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公关媒介受到时间的约束,使得公共关系难以实现沟通的快速有效,而网络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与及时性优势,为公共关系实现真正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可能。
(2)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用极小的成本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一样,成为近年来公共关系实践中的一个鲜明趋势。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是以公共关系研究的全球化和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全球化为主要标志的。而要实现这两者,除了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具备全球性的战略思维和开发新的战略、战术外,还要求物质方面有所保障。作为一种数字化传播,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使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论相隔多远都能如同近在咫尺般地迅速沟通。同时网络的经济廉价,使得沟通成本大大降低。随着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全球公共关系学术界的交流变得空前的活跃;同时互联网也为组织开展全球范围的公共关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网络重新定义了社会组织与媒介的关系,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
传统公关活动必须借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来实施,大众传播媒介手中掌握稀缺资源、享有支配信息资源的行业特权,这使得它们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一种媒介权力――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具有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样发生,界定问题以及对问题提供解释与论述,因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的种种能力。因此,媒介关系构成了组织在开展公关活动时所要面对的各类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时甚至能决定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而现在,作为新生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悄悄地改变着媒体格局和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网络被誉为迄今为止最“民主”的媒体。从理论上说,网络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向大众发表言论的渠道,造就了“一人一媒体”的基础。任何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便可通过建立网站、发邮件等网络功能,发布新闻、传播信息,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这就使得少数人通过对媒介的控制而达成的对公众舆论的控制和操纵化为乌有。在这一“数字化的民主”环境中,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并为公关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可控媒介,从而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在网上,组织完全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这一可控媒介,组织可以在不违背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类公众发布信息,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必经过第三方的“解释”和“过滤”。这样,组织就能掌握公关的主动权,对公众(客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与各种媒介建立良好的关系。
3、网络“多对多”的沟通保证了传播的双向互动
这使组织实现公共关系实践的双向对称型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公共关系的主一客体即组织与公众建立长久关系。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格鲁尼格指出,公共关系实践有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型模式和双向对称型模式。其中,双向对称型模式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然而,在主要利用大众传媒的传统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大众传媒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送给受众,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往往没有发言权,这种“一对多”或“少对多”自上而下的模式很难实现传播的双向对称。
网络的出现,使得每一个有条件上网的人都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经过很少的“过滤”,而将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建议等传达给很多人,从而实现一种“多对多”的传播。这种“多对多”的传播从本质上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对称性,这种互动特性使得公众真正参与整个公关过程成为可能,公众不仅参与的主动性增强,而且选择的主动性也得到加强,使组织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个人化的信息服务。
4、网络使公共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公关业务的难度和风险及环境监测的难度
(1)网络社会的信息的过量和无序给公关人员识别有价值信息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由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网络这一最民主的媒体,传统媒体中“把关人”角色在网络媒体中
弱化甚至退出,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发布信息、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所以同时也带来了网上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使组织与公众在信息的交流沟通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公关部门失去了独有的信息来源,这对公关部门的影响是,它必须重新确定自己在组织运营中的位置,由传统的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向信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信息过量和无序的网络社会,如何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如何确定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流程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网络安全的先天不足和脆弱性使组织开展公共活动的风险增加,给组织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网络具有高度开放型、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人的真实行为和真实身份不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模糊性加大了网络公关的难度,使网络的信息安全出现先天不足和脆弱性。
病毒的入侵尤其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会极大地损害组织尤其是营利性组织的利益:通过互连网对某个组织的网站进行大量的删除和修改重要数据、破坏网页等攻击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不利信息传播迅速,危机形成和蔓延的速度大大加快。而公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通信息,为组织监测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外部舆论环境。因而无论是作为组织耳目喉舌的公关部门,还是充当组织“外脑”的公关公司,对组织外部社会环境的监测尤其是舆论监测的难度都正在加大。
5、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1)在网络时代,新闻发布、广告策划、专题活动等公关活动融入了越来越多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企业网站的设置,网上的新闻发布、网上展览,利用互联网实施对外开放参观等。这里都有着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与独特方式,使传统公关模式中的一套业务体系,向网络时代的网络工具的操作系统发展。这种转变对于公共关系人员来说,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挑战。他们不仅要有高度的公关意识,超常的敬业精神,还必须掌握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网络时代高技术传播手段,熟悉电子商务,包括ERP、CRM的基本运作手段和运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加有效。
(2)正在纷纷崛起的网络公司虽然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更多的业务,但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共关系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公共关系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存在公共关系人才短缺的问题。新兴的网络公司对公共关系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纷纷网罗有经验的公关人才。由于优厚的待遇和美好的创业前景,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公关人才纷纷跳槽到网络公司,使得公共关系行业本已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加雪上加霜。同时,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更高的技术要求也使得具有网络技能的新型公关人才极度紧缺,因此,科技公关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公关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三、公共关系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传统的促销,推销产品、技术、劳务,促销的目的是做成生意;公关营销不仅仅是推销产品,还推销企业的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即便生意做不成,也要把关系建立起来,把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在功能上,公共关系不具有直接的推销功能,而是具有一种间接地促销功能。如果说推销就像马鞭子抽在马背上能使马儿跑得快的话,公共关系就是清除跑道上的沙石障碍,铺平跑道上的坑坑洼洼,给马儿创造跑得更快、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从效果上公共关系更着重于长期的效果和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依靠技术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等手段,还要依靠信息竞争。谁在公众中获得了良好信誉,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企业的良好信誉是无形的财富,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通过公共关系,努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大力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赢得社会公众的了解和赞许,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网络使公共关系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机遇也好,挑战也罢,此时的公共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如何顺应网络时代的潮流趋利避害,在较短时间内大力发展和健全网络公关,并加强与传统公关的紧密合作,树立企业传播形象,促进企业营销发展,是当今公关从业人员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学生的视角 2.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3.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4.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5.地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6.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分析 8.当前我国土地流转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重庆为例 10.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2、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以成渝为例 3、当前我国水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当前我国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从“重庆公交”看公共服务民营化 6、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推进战略 7、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1、粮食安全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2、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研究 3、农村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研究 4、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5、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某地为例 6、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探讨 7、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探讨 8、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9、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10、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和出路 2. 试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3.试论政策引导对创业的鼓励的利弊分析 4.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探讨 5.论住宅物业的社区化自治管理模式 6.社区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前提探析 网络媒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8.选秀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 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反行政垄断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制约中国基金会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问题研究 新时期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完善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分析 构建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对策分析 社保异地转移的障碍分析 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社区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县或(乡、镇)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 大学生创业组织行为特征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1、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目标价值以及价值冲突研究 3、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4、公共决策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5、社会公平(效率)理念与公共政策 6、利益结构分化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治理 7、中国公共政策制定模式研究 8、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研究 9、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10、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11、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 12、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原因与对策) 13、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治理之道 14、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15、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研究 16、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策略研究 17、论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