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有关诗经的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诗经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诗经的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联系我。详谈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下面是我整理的谈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相关内容。

摘要:在乐舞体系中,《诗经》开辟了中国音乐文学的源头,在不断的发展摸索中,汉乐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舞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乐舞体系的具体含义和大致的发展框架,然后选取了比较有时代特点的《诗经》乐舞与汉乐府乐舞体系,然后分析两者建立的背景,两者作为诗和乐舞的综合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社会功能,从多种不同的社会功能演变中进而分析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从多个角度阐述当时社会在乐舞运用上的功能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原貌。

乐舞体系与诗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余冠英曾说的那样,他说《诗经》是汉代以前的《乐府》,《乐府》是周以后的《诗经》。足以知晓两者关系的密切。在实际中,《诗经》和《乐府》也存在着联系,以前乐舞体系的建立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密不可分,当时周和汉在治国上主张“礼乐治国”,通过这种思想体系和文化系统的构建达到教化民心的作用。要想维持社会的“礼”就需要乐舞的软性调和,而不是用“邢”来强制约束,而乐舞又与诗是紧密联系的,诗中展现出来的美好景象需要用肢体行动来描述,《诗经》和汉乐府诗歌也就成为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形态展示。在乐舞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汉乐府是如何借鉴《诗经》中的元素一步一步发展演变的,这是本文论述的关键所在。

一 《诗经》与周王朝乐舞体系的建立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可见《诗经》中的诗用于歌唱,诗词都是被人谱曲唱出来或者是按照节奏跳出来,在史书《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曾三百五篇皆弦歌之。”按照音乐风格的不同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了十五个地区的有特色民歌,也就是所谓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一些贵族进行宴会或者是诸侯朝拜时候奏的乐曲,《颂》是进行祭祀时候的舞曲和史诗,大多是宫廷的乐师根据需要进行收集或者是创作,一般都是歌功颂德,在祭祀祖先需要在配有仪式,也需要配乐舞蹈,这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最重要、最典型的乐舞表现形式。可见,在《诗经》产生的周代,《诗经》集合了诗与乐舞,组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结构形态。

《诗经》中乐舞因素与周代的治国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周代是一个特别注重礼教的朝代,也就是“礼乐治国”,“《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这正说明了诗书礼乐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祭祀活动中,祭祀不能没有诗歌,不能没有根据诗歌编排的乐舞,这也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正如《礼记?祭统》中多说的那样:“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先秦时代,每个部族在进行祭祀活动时,都有自己偏爱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形式一旦被整个部族认可就会被一直延续下去,这种乐舞的形式也就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当时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国家灭亡了宗庙祭祀活动的乐舞是不会消失的,还会在一个新的国家中一部分小团体还在沿用。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民心,一统天下,于是就采取礼乐治国的方式,从事一系列的文化统治活动,例如设立了管理乐舞的专门机构,设置了专门从事乐舞采编活动的人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经》中的诗歌内容不断丰富,留给后人大批的精神财富,同时乐舞体系也不断地完善建立,周王朝在“礼乐治国”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强盛。

二 乐府诗歌与汉代乐舞体系的建立

秦代之后设立了乐府这一管理乐舞的机构,借助乐府,汉乐府诗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乐府诗歌也就成了继《诗经》之后歌舞乐曲的大融合。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广阔,不仅包含了宗庙祭祀的乐舞,而且还包含了征战、宴饮以及女性题材的乐舞。在《乐府诗集》中大概汇集了四种题材的乐舞形式。第一种是祭祀的乐舞,如《郊祀歌》,主要是祭祀天地诸神,乐舞华丽典雅,就是单纯的祭拜,没有太过深刻复杂的思想内容。第二种是鼓吹曲辞是民间创作出来的较为杂乱的乐舞,相传是受民族融合的影响吸收过来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第三种是相和歌辞,也就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歌谣,比较出名的就是《白头吟》、《雁门太守行》等,除此之外还有50多首的民间歌谣,这些都是汉乐府诗歌中的'精品。第四种是杂曲歌辞,据说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声调已经失传,来源也尚不明确。

在汉乐府推动下的乐舞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思想和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在周王朝推崇的礼乐治国发生了动摇。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争鸣,法家也推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尤其是到了秦末战争之际,彬彬有礼的做法已经消失殆尽,不良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乐舞体系的建设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不会当做是国本来经营。唯一变化较小的就是汉代依旧很看重宗庙祭祀活动。相传刘邦让其夫人创作用于祭祖的乐舞《房中乐》,可见在当时祭祀活动必须要有乐舞才能完成。汉高祖过世时也有人奏《嘉至》,奏《永至》。当时还设有乐官奉常,负责宗庙祭祀的乐舞。到了汉武帝时期,“尤敬鬼神之祀”成了帝王的信条,祭祀活动也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乐舞也形成了固定的形式,自此汉代恢弘庞大的乐舞体系才开始正式建立起来,逐渐朝着“建章立制,衬托皇家神威”的典礼仪式方向转化。汉乐府诗歌也就被更多的人所熟识。

三 乐府对《诗经》在乐舞方面的继承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朝代关于乐舞的理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汉乐府与《诗经》在诗歌写作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在乐舞的发展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是如何变化的,是接下来要论述的重点。

1 汉代乐舞的规模较之周时期乐舞有所缩减

周代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从“以礼治国”的治国方针出发,建立了大规模的乐舞体系,在当时有专门的机构从事乐舞的编排工作,尤其对祭祀来说,天子的祭祀活动、诸侯王爷的祭祀活动以及后宫妃嫔祭祀活动的规模都是很大的,程序严谨,包括演奏者手中的乐器演奏方式小致乐器的摆放,演奏时间、人物和演奏者的出场时间和方位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场景宏观浩大。在相关乐舞文献《同耗》中就是这样记载的:“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蒴》,士奏《采蘩》。”意思就是根据身份的不同采取的乐舞也是不同的。这些乐舞都是由国家规定的,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民百姓都需遵守,在典礼中,乐舞成了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职能部门。到了汉代,也建立了乐府机构,但是规模不如之前。在汉武帝时期,重视祭祀活动,乐舞的规模稍大。但是到了其他帝王当政,对祭祀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乐舞大多用在了娱乐方面。从事乐府活动的不再是权高位重的王公贵族,担任此项活动的人很多都是出身比较贫寒低贱的庶人,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以此为业的艺人。在汉代文学作品的记载中,《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是用于祭祀活动,而其他的作品大部分是说宴饮的。也就是说乐府的规模伴随着祭祀规模的缩减,其乐舞的规模也没有周代时期鼎盛。

2 汉代用于祭祀的乐舞相比周代有所减少

在《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祭祀乐舞的记载,占据了整个《诗经》的大部分,大多是说天子诸侯和后宫嫔妃的祭祀活动。按照《诗经》的分类,雅占据了很大成分,其中的雅又分为大小雅,大雅用于祭祀祖先、功臣,小雅祭祀天地神灵,可见祭祀的乐舞是周代乐舞的主体。到了汉代,他的乐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像《文始》舞是继承的周代,效仿周代祭祀先王的,另一部分是汉代乐官和民间制作的,有宴饮的乐舞,有歌颂军旅生活的乐舞,与之前相比增加了更多的抒情性质。随着国家统一的步伐,分封制度得以建立,诸侯割据的局面也逐渐减弱,祭祀诸侯的乐舞也就相应的消失,祭祀也就变成了祭祀皇族和祭祀天地,由于祭祀对象的减少,祭祀的乐舞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3 乐舞伴随着新声开始大规模的流传于民间

在《诗经》中记载的流传于民间的乐舞是非常少的,在《礼记?乐记》中就记载说:“郑音好滥淫志,宋膏燕女溺恚,至膏趋数颓志,骞音敖辞乔恚,此四者,淫于色丽害予德,是以祭季巳弗用也。”这些乐舞经过乐官的润色基础上不会流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的乐舞由于自身的内容涉及百姓的生活无关社稷,与当时大规模的祭祀乐舞不相符,所以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所有在民间留下了的周代乐舞很少。但是民间乐舞的发展步伐并没有因此终止。随着汉代疆域的不断扩大,民族融合的步伐也加快,统治者对待外来音乐比较宽容,在汉武帝时期还任用了有才能的乐官李延年,他在乐舞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些所谓的新声也逐渐流入庙宇。在《乐府诗集》中说:“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可见在当时的乐器比较丰富,有箫、笳、角、鼓等,也说明汉武帝把这些乐舞作为厚礼会赏赐了南越七郡。这些新鲜的乐舞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逐渐逃离了宗教祭祀礼乐的束缚,开始了不是“先王之乐一,而是‘世俗之乐’”的新旅程。

4 乐舞轻松娱乐的元素更多

根据《诗经》的记载,大部分的乐舞都是雅乐,乐舞的动作和音乐都太多庄严肃穆,一般都是用在正规场合,用于朝廷的重大活动,大多是祭祀活动。而且就像孔子说的那样,这些诗主要是为了贵族青年服务的。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出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外,开始尝试着去追求一种新的乐舞以丰富自身生活。汉乐府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雅乐已经不适合汉代生活了。在《汉书?扎乐志》中可见:“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气。”这就说明在汉室雅乐的声律有人已经不能说出准确的意思了。在此时人们也希望有更轻快自然的乐舞出现,丽俗的乐舞对应了大部分人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俗乐在汉代就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俗乐轻快的风格带给人的轻松愉悦的感受也就注定了它能够深入民间,这种轻快的乐舞更加具有表现力,也不再向以往那样的沉重庄严,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汉乐府的形式不是凭空形成的,它的乐舞在自身进行创新的同时也继承了《诗经》中某些有利元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经过官方和民间的加工改良之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也显示出来音乐文学存在着内在的继承性,这是音乐文学发展的规律,也是音乐文学发展的道路,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为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努力。

参考文献:

[2] 陈碧:《〈周易〉乐舞思想及其对中国乐舞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 赵明正:《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5] 钱志熙:《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6] 刘阳:《微妙的调和:唐代乐舞文化初探》,《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扩展:汉乐府是哪个朝代

汉乐府是西汉朝代的。

汉乐府介绍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关于论文诗经有哪些参考文献

学《诗经》须参考《毛诗序》 (当社会不再动乱,生活基本安定,吃饭不再是个问题的时候,人们开始注意精神方面的需求。其中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能让人们静下心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要读书,要进步,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人,我们是怎么发展而来的,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得从头学起,不要东凑西拼。 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要读的就是《诗经》,它是被公认的中国文化的元典,不仅仅只是一部诗集,孔子收集和整理这部诗集并用之于教学的目的“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经》为什么能为历代学者所推崇,并用于教学,即便是在一个被当政禁止的时代,它仍在民间流传?因为《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305篇诗歌反映的是当时各种典礼仪式应用的乐歌,从宗庙祭祀、朝会典礼、宴会到贵族社会生活以及民间节日和生活,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歌词真实而具体反映周代礼乐文化的具体情景和基本内容。而这样的礼乐文化和社会次序是被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理想的社会,就是说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理想社会。所以被极力地推广,一代接这一代地延续下来。 《诗经》在孔子时代称《诗》,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们形成儒家学派,继续使用包括《诗》在内的孔子用过的六种教材,战国后期开始形成“六经”之名。 西汉武帝(公元前140 -前88)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力推崇孔子和他传授的教材,尊孔子为圣人,定六经为国家法定教材,设立博士专门教学,《诗》被正式称为《诗经》,列六经之首。 但是在公元前200的时候,秦始皇为了他的专制统一,实行专制的文化政策,不想听到儒生张口“先王”,闭口“仁政”,发生的“焚书坑儒”事件,所有先秦这些文化典籍包括《诗》在内遭到空前浩劫,同时还活埋了600多名儒生。幸存在民间的书生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他们的经书,《诗经》得以幸存流传至今。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贤人”与《诗经》传承关系最大的是战国前、中、后期三位儒学大师:子夏(卜商)、孟子(孟轲)、荀子(荀况)。孔子的弟子在各地讲学形成不同的学派,其中以《毛诗》最为著名,我们现在说的《诗经》其实就是《毛诗》。 《毛诗》由毛亨、毛苌所传,称大毛公、小毛公。荀子《诗》学传自子夏,毛亨承自荀子。毛亨在西汉初年开门授徒,著《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传于赵人毛苌。 《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诗经》注释本,毛公时代距《诗经》不太远,词语注释较为符合古意,没有《毛传》后人根本读不懂《诗经》,这是《毛传》最大的贡献。 在后来的几百年流传过程中,许多《毛诗》学者对《毛诗》的训诂和序说,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到了东汉流传的《诗经》305篇的题目下各有一段类似题解式的简略文字,简述诗的题旨,或述及时代背景与作者,称作《毛诗序》。历代学者对《毛诗序》的的作者、时代、是尊是废争论不休。作为一般读者我们可以暂且不管。 为什么我要提参考《毛诗序》?我仍然相信古人思想比今人更加接近古人,他们在文化传承方面比我们做的更好,更地道。现在商店里面有关《诗经》的书籍很多,一个版本,一个说法,夹杂很多主观意思和社会意思,有的甚至是完全颠倒黑白,娱乐大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教育部门如果不加以重视,即便将《诗经》纳入教学大纲,也会误人子弟。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 颂周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 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周末厉王 、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大雅》换现在来说相似于偏正式的音乐,很像现在关于”中国梦“的音乐创作或者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剧曲)《小雅》作品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大体以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出彩,与《国风》有异曲同工之妙。PS:《国风》:地方的土风歌谣(《小雅》换现在来说相似于流行音乐和民歌民谣,很像中国新歌声、寻找刘三姐什么的)至于参考的文献,众说纷纭,自成一家,我个人推荐《诗大序》和《观堂集林.说周颂》(《说周颂》虽然主攻《颂》,里面或多或少也谈到《雅》,王国维对《诗经》的解读我很喜欢)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你不能这样问啊。太笼统了,你想想从那个角度写?然后才好说啊。 看躇斌杰的《诗经与楚辞》吧,有介绍相关研究。目录上编 《诗经》一 《诗经》作品选注(一)周民族史诗(二)农事诗(三)燕飨诗(四)战争徭役诗(五)卿士大夫美刺诗(六)爱情诗与婚姻诗(七)其他二 《诗经》研究参考资料(一)总论(二)《诗经》重点阅读作品辑评(三)《诗经》研究参考书简介下编 楚辞一 “楚辞”作品选注(一)《离骚》(二)《天问》(三)《九章》(四)《九歌》二 “楚辞”研究参考资料(一)屈原生平事迹与评价(二)“楚辞”作品简评(三)“楚辞”研究参考书简介参考、引用书目举要……[看更多目录]另外有一本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

有关古诗论文的参考文献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

[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诗经论文的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小序》云:“《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毛认为是“思贤”诗,《笺》、《疏》并无异议。[1]《传》的故训由于最接近于《诗经》时代,大体上是可信的。但是,对于“国风”中某些诗篇的诗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欢女悦的情爱诗篇,囿于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牵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说多半不可考之于史。自然亦有少数可考者,如《鄘风·君子偕老》、《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陈风·株林》,但大多数情爱诗篇,往往是诗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并不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何可考耶?窃以为《丘中有麻》就属于此类民歌。对于这些诗歌,只能就诗论诗,味之以文情,审之以辞气,衡之以语法,核之以训诂,来探索其主题。朱喜作为一个理学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诗集传》尚能遵循就诗论诗的原则,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其说一出,后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说亦有瑕疵。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国亦男子之字也。”“之子,并指前二人也。”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2]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崔述《读书偶识》驳那些认为《齐风·东方之日》是讽刺诗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于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污者乎?”[3]其理亦可用于此。《诗经》中确有刺淫刺秽之诗,如《新台》、《南山》、《载驱》、《株林》,但决非当事人自作或以当事人口吻所做。《株林》刺陈灵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偕大夫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君臣宣淫,终为夏姬之子夏征舒所弑。朱子评曰:“灵公淫于夏征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与语曰:君胡为乎株林乎?曰:从夏南耳。然则非适株林也,特以从夏南故耳。盖淫乎夏姬,不可言也,故从其子言之,诗人之忠厚如此”[2]。真正有伤风化、有悖人伦之事,旁观者亦羞以道之,正如《鄘风·墙有茨》所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由此观之,《丘中有麻》至少不是妇人歌咏与两个情人苟且之事。《诗经注析》认为《丘中有麻》“也不像朱熹所说的这位女子和子国、子嗟父子有私情,而这二人在丘中有麻处又为新欢所留。”《诗经注析》认为朱子和方玉润都将“留”解释为挽留之留,致有此误。窃以为误则误矣,因为倘若“留”解释为挽留之留,第三章“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语句不顺,但朱子并没有说子国、子嗟是父子,齐襄公淫乎其妹,实有其事,而这首民歌,查无史据,父子聚麀,有悖天伦,以朱子之智慧及其人生哲学,断不会作如此主观臆测。方玉润《诗经原始》亦误解了朱子,他说:“子嗟、子国既为父子,《集传》且从其名矣,则一妇人何以私其父子二人耳,此真逆理悖言,不图先贤亦为是论,能无慨然?惟是《序》、《传》亦有所疑,子嗟、子国既为人名,则‘之子’又何指?”方氏又驳姚际恒“嗟”、“国”皆为助辞说,曰:“嗟为助辞可也,国亦为助辞乎?”方氏主张嗟为助辞,国即“彼国”之“国”,犹言彼留子于其国,其国不可久留也,何不就我?方氏主张此诗为招贤偕隐之诗,云:“《丘中有麻》招贤偕隐也,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互相招集,退处丘园以自乐。”[4]窃以为诗中看不出招贤偕隐的痕迹,更何况“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彼留之子”明显为同一种句型,而按方氏说,独独“彼留子国”要在“国”前加“于”才能解通。高亨的《诗经今注》认为《丘中有麻》是“一个没落贵族因生活贫困,向有亲友关系的贵族刘氏求救,得到一点小惠,因此作诗以述其事。”[5]《传》以为子国为子嗟父,而高亨以为子国是刘氏家族的另一个人的名字,把“彼留之子”解释为“那刘氏的人们”。窃以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因为《诗经》时代人称代词固然无单复数之分,但是“子”是名词,无论是用来替代第二人称代词还是作为偏正结构的中心语,“子”指二人或二人以上这样的用法恐怕没有,此种情况,先民是用加数词的方式来表示的,如《邶风·二子乘舟》。其次,既然是没落贵族救助于刘氏,刘氏施与一点小惠,恐怕还不至于“贻我佩玖”。窃以为赠玉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或是主恩浩荡,或是朋友之间因有深情厚谊而分手脱相赠,寄予平生一片心,或是恋人或夫妻之间情到深处感情的流露和表示。笔者认为此诗按第三种情况来理解更显得贴切、自然,把诗理解为女子的口气更为吻合。正因为“贻我佩玖”是爱情成熟的标志,故女主人公反复咏叹之,此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咏也。引文见《大序》)。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认为:“这是一位女子叙述她和情人定情过程的诗。首先叙述他们二人的关系,是由请子嗟来帮忙种麻认识的。后来又请他的父亲子国来吃饭。到明年(应说‘第二年’)夏天李子熟的时候,他们才定情,子嗟送她佩玉,作为定情的礼物。”[3]这种说法,笔者大体赞成,但仍有疑问。首先,这种说法固然解释了诗中何以出现两个男人的名字,但仍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子国既为子嗟父,女主人公直呼恋人父,就显得不恭。据我所知,《诗经》中没有直呼恋人名字的诗篇(一般用代称),更何况连姓带字,更何况称恋人之父连姓带字?其次,笔者认为此诗作为叙事诗欣赏还不如作为抒情诗欣赏,因为作为抒情诗欣赏不须那么多猜测,我主张,“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首先应作为起兴手法来理解,这是国风多数诗篇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诗经》的起兴虽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但并非与所咏之事毫无关联,恰恰相反的是往往是有所关联,如这首诗的起兴,就反映了季节的变换,“丘中有李”寓意爱情的成熟,“贻我佩玖”是爱情成熟的标志,正如《卫风·木瓜》所写:“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非报也,永以为好也。”《丘中有麻》是一首爱情诗,闻一多先生信之不疑。他认为“将其来食”之“食”是性欲的廋语,古谓性的行为曰“食”,如《株林》“朝食于株”,而“将其来施施”,《颜氏家书·书证》:“江南旧本单为施”,闻氏认为施指天施地生之施,亦是性欲的廋语(见《风诗类钞》)[6]。果真如此,施与食对文同义,全诗皆为四字诗句。这是极有可能的,从风格上来说,《诗经》里不乏大胆、泼辣的爱情诗篇,从结构上来,全诗唯一的五言诗句“将其来施施”在诗中也显得不相称。可能是因为古人误解了施字之义,故又加一施字,这样一来,“将其来施施”就有语法问题了,因为他处不再有“来施施”的说法,按上古汉语语法,只能说,施施而来,或曰其来施施,或如《孟子》言:“施从良人之所之”、“施施从外来”,置于介宾短语前。从口气、语法、结构、古训等方面全面权衡,笔者认为《丘中有麻》作为一首爱情诗,最无疑义。既然《丘中有麻》是一首爱情诗,那么诗中所歌咏的男子如是二人甚至是父子二人,那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不是一首爱情诗,也同样令人费解,“贻我佩玖”者是谁呢?故姚际恒、方玉润有“嗟”为语助说,立意弥合这一矛盾,而黄焯先生有互足说,立意解决这一问题。《毛诗郑笺平议》焯案:“首章《传》云:‘丘中硗确之处尽有麻麦草木,乃彼子嗟之所治。’《传》统三章为言,则次章之麦,卒章之李,皆以为子嗟所治也。其知子国为子嗟父者,以卒章称子嗟为‘彼留之子’,明次章子国为子嗟父矣。诗有重章互文以足意者,此篇次章言子国,盖下省‘之子’之语,末章言‘之子’,盖上承‘子国’为言,意皆谓彼刘子国之子,而为子嗟之变文耳。”[7]黄氏发明《毛传》,指出名字不同其因在于变文以协韵,是正确的。不过,窃以为不必如此征实也,子嗟、子国无非是女主人公恋人名字的代称而已,正如《郑风·山有扶苏》之子都、子充,无非是美男子的代称而已。《传》曰:“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窃谓嗟、国、都、充是常用字,可以想见是当时的男子取字的常用字,如子产之父就叫子国,至于子都,《孟子》曰:“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也”,春秋郑大夫公孙阏即字子都,都,美也,《诗》曰:“洵美且都”(见《郑风·有女同车》),充亦有美的意思,古人认为充实而有光辉,是美也,嗟,嗟叹之,以上诸字,以其常见,故诗人信手拈来作为美男的代称或情人的代称,故子国、子都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无多少关联。同样,《鄘风·桑中》亦更换所思者之名以协韵,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气写的,首章云:“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次章换云“美孟弋矣”,卒章更言“美孟庸矣”。朱子曰:“姜,齐女,贵族。”《陈风·衡门》曰:“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孟姜为美女的代称,用来称呼情人。孔颖达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曰:“美女而谓之姬者,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1]陈奂《诗毛氏传疏》考订,“淑”为“叔”之误,陆德明《经典释文》本作“叔”[8],叔姬如孟姜也,孟(伯)、仲、叔、季为排行,古代女子无名无字,故称之排行和姓。孟姜、子都为代称,大家不会怀疑,孟弋、孟庸、子充根据文理,亦为代称,是不必去考证也无法去考证是否实有其人的。同理,子嗟之名亦不可考。如承认《山有扶苏》、《桑中》换名以协韵,则《丘中有麻》换名以协韵,极有可能。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类男欢女悦之词,多半以男女一方的语气写出,诗中主人公的情人名字均为代称,并非实名。后世犹有此风,如《孔雀东南飞》、乐府民歌《陌上桑》里的“罗敷”即为美女的代称。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传》以子国为子嗟父,并无实据,不过是从下文“彼留之子”猜测出来,其实“子”在《诗经》指男子或女子比指儿子更为常见。笔者认为,“之子”,是子也,有如《东方之日》“彼殊者子”之“者子”。王引之《经传释词》曰:“之,是也。故《尔雅》曰:‘之子者,是子也。’”“之”为“者”之借词,《说文》曰:“者,别事词也。”不过,之字在《周南·桃夭》“之子于归”中显然是指示代词,“彼留之子”、“彼殊者子”中的之字、者字指代意义已虚化最后,笔者想从文学语言的角度,通过对诗的修辞以及句法研究,对《丘中有麻》“留”通“刘”说予以献疑。如果“留”通“刘”作为姓氏,“彼留子国”、“彼留子嗟”、“彼留之子”这样的句子不仅无文采可言,实在不象诗句,而且《诗经》也没有这样的句型。“留”本可通“刘”,如《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陈奂《诗毛氏传疏》:“留,古刘字。《武》,《传》云:‘刘,杀也。’处,犹安止也。《传》意以诛其君,释经之留。吊其民,释经之处。两不字,皆发声也。”[8]留也是姓氏,《广韵·尤韵》:“留,姓。出会稽。本自卫大夫留封人之后……”,一说即古刘字。我认为这是可信的。但我认为《丘中有麻》中的“留”通“刘”,就诗之本事而言,《传》并无实据,故朱熹、姚际恒、方玉润不从《传》说。如上文所述,称人以字,表示尊敬,再加上姓氏,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若是晚辈称长辈,还显得不恭。更重要的是,留作为姓氏,“彼留之子”语句不顺,有点类似的句子有《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但后者流畅一些,诗人何不曰彼留氏之子或彼子国子?窃以为“留”可通“懰”,因为《陈风·月出》“佼人懰兮”之懰字,《经典释文》本作刘,刘当是《诗经》原字,心旁为后人所加,《说文》无懰字,懰亦作嬼,《埤雅》:“嬼,妖也。”《广韵》:“嬼,美好。”妖亦美好也。表示杀的意思,《说文》有镏字,古书亦借用留字,如《荀子·议兵》:“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按理,表示美的意思,古书自然也可能借用留字、刘字,因为刘、镏皆从留得声。声符相同,古多通假,之所以如此,有两种情形,一、声符是古字,后人加意符,形成形声字,许多古今字就是如此形成的;二、当时古人以字代词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有规范化的要求,更何况,匆促之间也来不及深思熟虑,求其音同音近可矣,故声符相同者而多借用现象。加之,国风是民歌,采风者记下来苛求其字字本字,那是不可能的。即使今天采风,也做不到,因为现在的民歌,也像古代的民歌一样,有些词,是本无其字的。故《诗经》中一篇之内尚且本字、借字同现,何况是不在同一篇呢?古书中刘、镏、榴、瘤、鶹皆有借用留[10]的现象,最初本无其字也;又刘,为木名,字亦作榴(与石榴有别,见《尔雅·释木》),《文选》左太冲《吴都赋》“ 榴御霜”,榴,一本作刘;古“浏亮”亦作“溜亮”,流亦通留,因为刘、留、流同音也。《文选》潘安仁的《笙赋》:“懰檄籴以奔邀,似将效而中匮”,李善注引《埤苍》:“懰,留宿也”,懰自然是留的借字。由此观之,留与刘、懰本可相通。刘或懰字表示美貌,《诗经》中仅《月出》一例,似乎是孤立的用例,但如果我们把与其音同音近的一系列词联系起来来看,它是不孤立的。《月出》用刘字,不过是借音,毫无疑问,当时有这样一个词表示美的意思,与留、刘同音,其本字当为僚也,《说文》:“僚,好皃”(即美貌)。《月出》首章僚字、卒章燎字,与懰字互文同义,陈奂曰:“燎,当作嫽。……《方言》、《广雅》云:‘嫽,好也’。”《说文》:“嫽,女字也。”[8],嫽与嫽音义同,因嫽是美好义,故女人用做表字。此三字同声同为来母,上古韵部同为幽韵,好亦幽韵字。窃以为僚、懰、燎三字民歌本为一词,载之于书,写成了不同的字。从留得声的字,多有美的意思,应该不是巧合,留,流也,《诗经·郑风·溱湋》“浏其清矣”,水以清而流动为美,人们常以行云流水以喻文章流畅之美,马跑得快,今人犹说“跑马溜溜”,亦并非无因也,溜溜本是形容流水的,形容马,行云流水意也,故古俊马曰骝;瑠,琉璃,流光溢彩,故曰瑠、琉;琉实际上也是从流得声,旒亦如此,旗之飘扬似流也,故古之冕饰或垂玉,造字为上下结构,上为流字,下为玉字,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曰:“自上而下,动则逶迤,若水流也”,字亦作鎏,经典借用旒字,鎏还可指美金也;柳字得声之由亦如此;璙与留、流同音,《系传》曰:“金美者谓之璙,然则璙亦美玉也”[10];榴为安石榴的简称,本是外语借词,古人借用留然后造榴字,不为无因,因为石榴子光溜溜的。综上所述,从古人用字的习惯上来说,《丘中有麻》“留”可与《月出》“刘”(懰)相通,而皆为“僚”之借字。如上所述,“留”作为姓氏,“彼留之子”义有不安,但如通“懰”(从共时的角度应该说通“僚”),表示美貌,如此句型,则《诗经》中不显得孤立,如《月出》“彼姝者子”。窃以为“彼留之子”与 “彼姝者子”不仅结构完全相同,而且意思也相同。《诗经》中结构相同的句子还有《秦风·黄鸟》“彼苍者天”,而《苑柳》“有苑者柳”,《小宛》“有漼者渊”之类的句子句前用词头“有”,窃以为此处“彼”已虚化,与“有”并无实质差别,这种句型可以表示如下:彼(有) 形容词 之(者) 逻辑主语。亦有不用词头者而形容词重叠者,如《四牡》“翩翩者鵻”,《皇皇者华》、《菁菁者莪》、《裳裳者华》、《渐渐之石》(首句与标题同)。亦有“彼”置于形容词之后者,如《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信南山》“信彼南山”。大体相同的句子还有上文提到的“彼美淑姬”、《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以及《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此三句与“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同。由此观之,《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彼留之子”整齐而有变化,而按旧说,则会打破这种整齐的美感。如果“留”通“懰”,那么这些诗句就不再是简单地呼喊对方,而是在诗句中带有赞美和欣赏的字眼(此种情况《诗经》中比比皆是),那么此诗用反复和呼告的手法,这实在是女主人公深情的流露。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丘中有麻》是一首爱情诗,女子盼望意中人亲近她,最终如愿以偿,对方赠送佩玖作为定情物,故她情不自禁地唱出这首歌。每章中间二句,是呼告,也是叹美之词,或因情之所系,或因盼之心切,或因意中人“贻我佩玖”而内心喜悦,故反复咏叹之。主要参考文献:[1]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333,第337页[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1版,第47页,第84页[3]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70页,第216页[4]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201-202页[5]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05页[6]闻一多.闻一多全集·风诗类钞[M].北京: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82年8月,第13页[7]黄焯.毛诗郑笺平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第72页[8]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第613,367,628页[9]汉语大字典[M].武汉, 成都: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缩印本,第1061页[10]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7页,第5页[11]向熹.诗经字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第515页

与马非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赞马诗当我回想起大诗人李贺写的赞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我读完这首诗时,我知道这首诗写得非常悲惨凄凉,诗人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心情打动了我!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大沙漠白得像雪似的,燕山的月亮弯得仿佛是一个钩子.什么时候我才能得到金辔头给自己的马儿戴在头上,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骑着马儿在战场上自由地奔跑.读完这首诗后我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了这样气势恢宏的气氛和场面.沙漠白得像雪一样,燕山上的一轮明月像钩子似的挂在天空中.当我骑着这匹头上有金辔头的这匹马的时候,顿时有了一种骑着马在战场上杀敌的感觉.我要为祖国建功立业,为祖国争一口气,不再受胡人的欺侮.同时我也证明了自己不是大将军但是也同样能上战场为国报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同样能上战场打一个胜仗.我骑着马,在战场上躲过嗖嗖飞来的箭,避开剑的刺杀.我手持宝剑,身穿铠甲,光气势就可以吓倒许多人.当我们打了胜仗,我就先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自由地驰骋.查看全部4个回答男性阴茎疲软怎么治?「性功能科」「搜索选优」男人不能勃起怎么治?隐藏这什么男性疾病?射精快,性生活时间短,「点击咨询」大同晋仁医院广告 怎样能提高性功能勃起硬度不够怎么回事-在线怎样能提高性功能?勃起硬度不够严重挫伤男性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影响到生育!勃起硬度不够病因繁多如前列腺,尿道发炎,过频手淫,外伤,内分泌疾病等,详情在线大同幸福医院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读《马诗》有感,500字左右,求解!真他妈的损,让写古诗读后感。大漠沙如雪那一首天苍苍,野茫茫,风鸣马萧大漠壮。不知怎的,一想起大漠,映入眼帘的便是苍茫与无穷,不是死亡,而是悲壮。似乎那黄沙下不能淹没人类不屈的内心,尽管他以无情的吞噬了无数人的躯体。自古以来,最能体现人类勇敢品质的行为就是有勇气的人们在沙漠中无悔的行军。最能表现男儿豪迈气息的行为就是敢于穿越沙漠。大漠的品质,便是这样无畏,敢于拼搏、骁勇、乐观的人。 中国古代的远征军是伟大的,尤其是汉武帝时,面对数百年来横行霸道的匈奴人,他们敢于深入大漠,与其周旋、交锋,并最终一举歼灭,他们敢于把沙认作雪,深入大漠,黄沙飞满天,也仅仅把这些当作漫天飞舞的雪花,雪花飘飞,刮破了每一个军士的脸,沙砾满天,埋没了有一位将军的躯。尽管沙丘一个又一个地被吹响了大军,在军士们看来,不过是又一次雪花纷飞罢了。即使是呼啸而来的北风,也吹不去军士们倔强的表情;即使是漫天飞舞的沙砾,也抹不平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心。也正多亏了茫茫的大漠,铸造了将士们象大漠一样的好胜、不屈的精神。纵你匈奴在强大,也抵不过满天遍野的砂石啊!每一个从大漠中淋浴过的人,都变得刚强、勇猛、不畏恐惧。毕竟,死神曾经与他们那样接近啊!大漠啊!是勇气的源头! 大漠可以赐予人勇气,是它自身条件所致。而大漠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却是胡杨赋予它的。 那是“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枯”的胡杨啊!胡杨就是这样一种不屈、乐观、勇于挑战困难的代表。在大漠中,一路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那触目惊心的大片大片枯死的胡杨,或挺胸、或仰天长啸、或悲天悯人,屹立在沙元,不肯倒下,由于一群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他们是因为这里需要才来的,他们也是因为没有肯担负重任而临危受命,在这里他们担负了太多、奉献了太多,他们只愿在死后再来注目一下这令他们倾注一生的一片沙原,悲壮而苍凉! 是守候?是不甘? 是坚持?是控诉? 大漠的胡杨,等待是岁月还是离殇?首位的是天地还是灵魂? 胡杨默默奉献,只为给大漠—这片苍凉凄惶之地一丝容易被忽略的生机。在这有多少次黎明升起,面向霞光万道,比光明还灿烂的地方,在那里,在通向绿洲的边缘,那里的最后几棵棕榈枯萎了,生命再也战胜不了沙漠。而只有胡杨,高傲地挺着胸膛,淋浴在阳光下的大漠中,迎着这无不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这沙漠的灼热啊!只有胡杨,才能胜任在大漠中这般艰苦困难、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也只有大漠,才是胡杨成就它英名的最合适的场所。大漠为它提供了艰苦的环境,胡杨则用其完美的品质,完美的与大漠一起创下这一奇迹。大漠中的胡杨林,有勇气去挑战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不畏艰难,在沙漠中的不甘寂寞便是胡杨林所代表的大漠精神。 大漠啊大漠,你这一片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赤诚之地, 先知神往之地—啊! 苦难的大漠、辉煌的大漠,你让人倾注了多少的热情,你又给人带来了多少的绝望啊!那是一支一支的沙漠探险者,在沙漠中探索,他们也被这大漠的沙沙砾砾所吸引,从安静舒适来到了这不毛之地,不正是来寻找大漠的精神吗?纵然大漠用满天黄沙淹没了一个又一个的躯体;纵然大漠烈日晒干了一滴又一滴存水,在黄沙矿风席卷之下,一批人永远的睡在了黄沙之中,带着他们的梦想,而在不久的一天,又一批有着同样梦想的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狂怒风吼、飞沙走石,令绿洲气喘吁吁,像一只遭受风雨袭击而惊慌失措的航船,他们没有退缩。 他们在这里看到苍凉的旅途上骆驼的白骨,那白骨却仍然是一副渴极的白骨,他们没有退缩。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这样的黄昏,除了唱虫的尖叫,再也听不到任何得歌声,他们没有退缩。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细茎针茅的荒漠,游蛇遍地,他们没有退缩。 乱石的荒漠,不毛之地。页岩熠熠闪光,小虫飞来舞去,灯心草干枯了。在烈日的曝晒下,一切景物都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即使这样,他们仍没有退缩。他们视黄沙似飞雪,视白骨如玉石,在这里,群蛇也可乱舞,无声也作有趣,他们享受着沙漠赋予他们的寂寞的欢呼、干旱的清爽、烈日的凉荫。她们便是这大漠中勇于挑战的一分子。他们不服气,不信你大漠有如此淫威,便来挑战大漠。你用黄沙来淹没我,我却偏喜欢那因无云无雾无水气而湛蓝的天、那分外洁白的月。你用海市蜃楼来欺我,我却就要观赏这人生难得一见的胜状之景。 大漠啊大漠,你在与他们搏斗时教会了他们坚强,你在与他们较劲时让他们战胜恐惧。那微小的沙砾,吹在人们的脸上,刮出了痛楚,刮出了坚强。 黏土的荒漠,只要有一场雨,万物就会充满生机。虽然土地过于干旱,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但雨后簇午的青草似乎比别处更嫩更香。草种子自从降落到这片荒漠上,就开始孕育着下一次的发芽开花,为此它已酝酿了许久许久,可是就是那几滴水,阻挡了它发展的大路,而这场雨的到来,为它疏通了大路,它便借此机会抓住时机,把自己积攒多年的精力,在一瞬间爆发,当然要比别处更美。由于害怕未待结实就被烈日晒枯,青草都急急忙忙,授粉播香,它们的爱情是急促短暂的。但就是因为这短暂和来之不易,才让大漠的花更加珍贵。在草原草是平庸的,即是它是草中之王,在花园花是平凡的,即是它是牡丹玫瑰;在沙漠沙更是平凡无奇的,即使它曾飞得多高。但沙漠的花是艳丽无比的,即使它是平凡的最普通的。美好的、短暂的花期结束了,大地龟裂、风化,水从各个裂缝里逃遁。大地拆裂,面目全非;尽管大雨磅礴,急流涌进沟里,冲刷着大地;大大地无力挽留住水,依然干涸而绝望。但这对于那朵花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它已经绽放了它的美丽,长期的积淀只为这一瞬的绽放。平庸的一生是可怕的,我们所期待的,只是那一次完美的绽放,哪怕是短暂的,也足以令我们心满意足。 花儿的绽放让我们明白,一生的平凡也并不可怕,只要你曾有过那一次短暂的辉煌。 大漠留给了人世间这些伟大的精神。我的灵魂,你曾在黄沙上看到什么?白骨?空的贝壳…… 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一座高高的沙丘脚下避日,我们坐下,哪里还算阴凉,悄然长着灯心草。 至于黑夜,茫茫黑夜,我能说些什么呢? 海浪输却沙丘三分蓝,胜似天空一片光。——我熟悉这样的夜晚,似乎觉得一颗颗明星格外璀璨。 浏览372读了巜马诗(其一)》你想说什么?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答案有帮助,记得点赞376 浏览6322020-03-09读马诗怎样停顿《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扩展资料: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53 浏览11452019-07-06李贺的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马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马诗》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解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扩展资料∶ 《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马诗·其五。 《马诗二十三首》作品原文 其一 【原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其二 【原文】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其三 【原文】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其四 【原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其六 【原文】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 马挨饥卧倒瘦得骨头参差凸露,粗毛竖起破坏身上漂亮花纹。 颈部的毛如同烧焦一样失掉了朱色, 额上的毛也被麻绳造的笼头磨断了。 其七 【原文】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译文】 西王母东王公的酒将喝过了,他们那里的饭也快要吃完了。 君王倘要及时赴宴,谁可为你拽车辕呢? 其八 【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其十 【原文】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 艄公发动船桨正在等待着要渡项羽过乌江,项羽却把神勇乌骓马送给人使它迎风流泪。 它心里说你今天拔剑自刎了,我到何处寻找珍惜我的英雄? 其十一 【原文】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译文】 内廷劣马只是赐给宫人享乐的,就能够被披上刺有麒麟的银鞯。 午间在坂坡上拉盐车的骏马,却突然失足跌倒在风尘之中。 其十二 【原文】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译文】 小马驹的耳朵像斜削竹管开始聚集,身上桃花似的斑斓毛色还没有长成。 将来它要成为冲锋陷阵的好马,到时候不如牵去借给将军骑用。 其十三 【原文】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译文】 戴宝玦的公子是谁家的公子,很早就听说他有侠义的声誉。 此人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 其十四 【原文】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译文】 罩着马鞍的是新的赤色绫罗香袱,马镫上有盘龙图案脚垫雕刻龙鳞。 回头傲视南边路上的行人,谁人敢说我不是春风得意? 其十五 【原文】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译文】 马如果不跟随桓公去打猎,怎么能够制服威猛的老虎呢? 良马一旦被明主赏识从草野走出来。就可以指望它像拂云掠电的神骏一般立功。 其十六 【原文】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译文】 唐太宗持唐剑斩隋公,都是骑乘骏马拳毛騧。 拳毛騧啊不要嫌金铠甲沉重,不妨去捉住那阵可恶的旋风。 其十七 【原文】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 用白铁刀细碎地切割青禾苗,从砧上掉下的如同小草细莎。 当世的贵人喜爱温顺的小颈劣马,豪华的金埒不养倔强的长牙良马。 其十八 【原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其十九 【原文】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译文】 佛教寺庙的驮经骏马,原本是从天竺国回来。 光知道保持庄严的相貌,不懂得走马章台讨好人。 其二十 【原文】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译文】 将军系着双重围绕的末端交叉成燕尾的腰带,腰带上佩戴的宝剑好像鱼肠那样而锋利无比。 他要真正能寻找到千里马,先要选取眼中清明如镜着。 其二十一 【原文】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译文】 如今腾黄骏马被暂时拴到一边,美人登彩楼献唱吸引了大人们。 主管备鞭以待而又控制玉勒的官吏,因为什么事情却被贬谪去了高州呢? 其二十二 【原文】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译文】 汗血宝马进了汉室王家,该随銮驾奔跑才当其用。 可偏偏让武帝宠信的方士李少君骑去海上闲逛,在老百姓眼中这汗血宝马也不过像青骡子一样。 其二十三 【原文】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 汉武帝喜欢做长生不老的神仙,炼丹砂为黄金只得到几缕紫烟。 他马棚里的马又都是凡胎肉马,不管哪一匹都不能驮他上青天! 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诗340 浏览44492019-09-17读了马诗我的疑惑是?读了马诗我的疑惑是这剧情怎么回事2 浏览692020-02-189评论热心网友9我要的是20字,你给我300字?m墨染o6很好热心网友2、

李贺者,诗鬼也。今之人皆知诗鬼之名,罕有知诗鬼之作。盖当今中国教育之大弊所致,不亦悲夫!马诗,合二十三绝,乃贺之名作。马诗易得,奈何注解难寻,而韩孟诗派又文偏艰涩,语多用典,更堪鄙人诗文功力之不济,于是乎,硬下头皮看得一首算一首了。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乎!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房星,马星也。此马非凡马,乃天马,马星铸其精魂。三句中之瘦字尤其传神,于嶙峋瘦骨下,仍犹带铜声铿锵向前,神骏无比,马之精神可见一斑。 大多诗本二句为房星本是星,偶见一处,为精,疑此谬矣,然似乎精字更为贴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白雪、弦月、高山,广袤而又略带寒意。在这盛产名马的燕然山中,良马自然是不甘寂寞,等待着佩戴金络脑,于一方空间驰骋飞腾。何当、快,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之状,惨不忍睹!是对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恐惧,还是一种警醒、告诫。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酒阑饭干之后,君王燕去,马曳车辕。君王之马当非凡马,然骏马岂能只于此种境况中为一个拖拉车辕的角色,谁字吼出了一腔不平!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霸王已去,英雄难觅。神骓当风而泣,于何处逐英雄的大慨中,对明主的怀念感激乃赫赫然。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幞赭罗,鳞蹬盘龙,一个新字,一个蹙字,更写奢华。心骄意矜于南陌,驽马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你如果不是跟随了恒公,焉能有降龙伏虎的赫赫伟绩。有朝一日,我从沟壑中腾空而出,自让你见识掠云飞驰的雄姿。羡慕,还是愤懑,无奈,还是自信,说不清。 唐剑斩隋公,(拳下换毛)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唐剑斩了隋公,骏马归了明主。怎还会去计较金甲太重,只叹飘风太慢,待我疾驰追去。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一生荆棘坎坷。叹韶华已尽,世人唯爱壮年小颈,年老力衰,长牙渐露,无法于金埒中射杀驰骋了。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善相马。旋毛在腹,马千里者也。然,白草,萎草一般,尚要克扣,马纵有千里之能,又如何能跨越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燕尾重围,将军已有鱼肠宝剑,但需千里马助臂。将军,且看这边,看我眼中那熠熠神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仙人已去,腾黄暂系。须鞭玉勒吏啊,难道腾黄不用,你也就被贬谪到了这高州吗?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举进士。才华横溢又兼壮志在胸,如此情景,愤懑之情可想而知。马诗二十三绝,郁郁不平之意贯穿全部。不平中,有着一种强烈的期盼之情;不平中,有着对世事的嘲弄;不平中,更有书生的一份傲气。仅一个马,不同方面,竟有二十三首,鬼才不虚矣。 先前对贺,只知诗鬼之名,不知诗鬼之实。由不知,于是乎竟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后大致读了其两三首,有《李凭箜篌引》和《金铜仙人辞汉歌》,果然不凡。《马诗二十三首》也是其名作,只是迫于时间,无暇光顾。所谓无暇,细想来,就是借口,实是个人疏懒而已。于是从周一到周四,每晚推敲品味,恍惚间,每每午夜两点而不自知矣。于是,白日昏昏,倍感疲倦,然至此,心亦慰焉。然,玩物之非,定矣。参考资料:

与马有关的俗语一马不跨双鞍。人有错手,马有失蹄人是衣裳马是鞍。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马行十步九回头。马屁拍在马腿上。驴唇不对马嘴。有关马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宋·柳咏《少年游》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元·刘因《山家》诗塞翁失马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关于马的俗语 马后炮 一马当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马牛不相及 我回你个带马字的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马的故事 有个人想得到一匹好马、快马,却得到了一匹劣马、慢马。 这匹马离他理想的马差距太大了,他叹息着,把马放走。他要去找自己中意的马,他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好马、快马。他不能随意降低标准,随意要一匹马。 可是,世界太大,他的脚步太慢,终没能找到他的理想之马。他也就成了没有马的人。 有人牵走他放掉的劣马。那人骑着劣马,找到了一匹好马,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 项羽驯服野马 楚霸王项羽驯野马“乌骓”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休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壮强好胜的项羽听说便想一试。他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 索引序列
  • 有关诗经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论文诗经有哪些参考文献
  • 有关古诗论文的参考文献
  • 诗经论文的参考文献
  • 与马非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