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土楼的开发和研究论文

土楼的开发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土楼的开发和研究论文

第一点先从多个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的细小处入手。举例一个写的不错的论文给您借鉴下。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供族内弟子上学之用。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是一幅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我常常因卢宅建筑一些细微之处的巧夺天工而驻足。卢宅的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厅大多是抬梁式木构架,雪轩则是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即立柱细且多,柱间用串穿接成整体,每柱上顶一檩条,用料较少且能争取较大空间,极为方便),又如肃雍堂是五架梁连穿枋结构,墙身用空斗砖墙,延长了进深。总的来说,卢宅的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空间序列,显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趣。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就可以比作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在卢宅的每栋建筑中,都明显地突出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艺术特点。卢宅虽是一个士大夫府邸,但因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墙,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卢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我就看到了《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难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层雕刻,只见那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最早起源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立体圆雕木俑,只可惜已失传。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尊善才童子佛像和一尊残头佛像。据说,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可见东阳木雕的闻名。卢宅不仅是各种雕刻艺术品难得的珍藏库,而且还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冶金技术有限,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而且开始分凿翁型和钻条型。钻条型工具最大的有5厘米宽,而最小的小针凿只有发丝般粗细。而且从清初开始,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卢宅的石雕、砖雕和堆塑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卢宅的园林虽谈不上著名,没有同里和周庄的轻灵俊秀,但是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和佳话。这是因为卢氏家族重交往,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是卢宅的座上客。明代以后,江南战乱减少,大户贵族大兴造园之风,卢宅也先后建成了牡丹园、金谷园、芙蓉园等20多处园林、亭榭、轩阁,这些园林艺术品也是卢宅不可缺少的风景。希望这个美丽的古建筑群能永远保存完整。

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五凤楼、方楼、圆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与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而圆楼,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楼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此外,客家土楼建筑还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么大量的建筑垃极。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楼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至今从未曾听说过圆楼坍塌事故的发生,很多传闻倒是某座土楼地震裂缝后,过些时日又自动弥合。三是奇妙的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环境中,建筑内部的迥响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气息。 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 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庭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羔”的故事。 五是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而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着时光流近,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此外,客家土楼许多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比如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的振成楼,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土楼是客家人集约节约用地的经典之作 据初步统计,仅龙岩市就有土楼23000多座,其中圆楼360座。 位于永定县古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迄今已有300年历史,整个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米,外圈4层,高 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全楼共计400个房间,住着80余户400多人,人均用地仅12.5平方米。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这里后,将远古的中原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的特殊产物。进入任一土楼,就犹如回到久远的年代。在福建永定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的楼屋大。一个说:“我的楼,高4层,屋4圈,里外上下400间,1天换1间,1年住不完。”另一个说:“我的楼,大又圆,像座城,男女老少600人,媳妇来3年,叔伯识不全。”双方争执一番后说出了楼名,逗得在场人哄堂大笑……原来她们都是承启楼的人,一个是未出阁的客家妹子,住东楼;一个是刚过门的媳妇,住西楼,彼此还不相识。 一座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在同一屋顶下,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古往今来,土楼像日月一样与客家人同在。在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中,在茂密的树林里,在青翠欲滴的田园旁,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土楼。它像无数星星点点的智慧星座,充盈在神奇而又独特的山寨之中。难怪有识之士把它誉为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客家土楼”,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冒出来的蘑菇”。 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初(西晋末年)九世纪末(唐朝末年)和十三世纪初(南宋末年)因战乱或饥荒等原因,汉人从黄河流域举家迁徙到南方,被土著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为了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早在9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兴土木。他们按照中原的传统建筑风格与技术,开始营造防御性能强,同时又防风、防潮、防火、防盗的土楼。他们就地取材,在黄土中掺拌石灰,十分巧妙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以竹片、木条等做筋骨,以木料做框架,用木制的夯箱日积月累、由下至上夯实加固。建成后的土楼像柑橘瓣似的均匀分布着100—200间房间,族长根据实际需要分配给族人。仅此一点就可以充分体现客家的群体意识和团结氛围。他们朝夕相处,互帮互助,相依为命,活得充实、舒适、潇洒,到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客家土楼的设计,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今天的建筑设计,既有效果图、平面图,又有施工图等等,而土楼设计师与泥水匠、木匠一样,全靠师徒传授,自学成才。建土楼的所谓图纸,统统都装在泥水、木匠等能工巧匠们心中,至多在动工之前画一张不成比例的草图,征求楼主们的意见,比如房间太大还是太小,数量够不够;厅堂、楼梯设置是否合理等。经充分讨论,双方都认可了,便选择良辰吉日正式动工。 在龙岩市客家人聚集的每个村落,都有一批建造土楼的行家里手,他们传承了祖祖辈辈保留下来的土楼建筑工艺,只要一张正方形纸,依横直斜顺序各对折一次,呈45度角,展开后便成8等分的圆形几何图。若继续对折,便可得到所需的等分数。 客家土楼在建筑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即楼主根据选定的地块及周边环境、地质条件,适合建造什么种类的土楼,应当采用何种建筑风格,各种功能是否具备,是否适合楼主居住,附属建筑如何安排,门前的院落应怎样组织,与毗邻的土楼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等等。(2)因人因地而异。不同类型的土楼,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民居建筑方面亦有微小的差异。有的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有的土楼门前是一大片耕地,屋后是一丛丛翠绿的毛竹;有的楼内多了一座平房或两层的楼;有的在天井中间另建祖堂和厢房;有的设4道楼梯,有的只有两道楼梯。(3)因经济条件而异。客家土楼种类繁多、风格各一。一般来说,经济条件较好的楼主对土楼的档次要求较高,特别是那些富户人家要求更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楼主自然要求较低,不求豪华,只求实惠,那些贫困户则要求更低,只要能住就行。(4)居住功能突出。毋容置疑,客家土楼具有突出的防震、防火、防水、防卫等功能,但它突出的居住功能却往往被人忽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土楼,底层作厨房、饭厅、客厅,二层作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浴室、卫生间等则建于楼外两侧。可以说,楼内楼外几乎所有能利用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于生活设施的构建,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及其高超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客家土楼在选址方面也颇有研究,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耕地,后有竹林;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楼址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此外,客家先民还十分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比如在山峦连绵、山间地带狭窄,不宜建筑大型居民点的,便利用空间有限的山间地带依山而筑单体土楼。如果四周群山且山势缓和、有阶梯状、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小平地,经整饬后被作为土楼的建设用地,较大的平地则开发为耕地,进行农业生产。 据专家测算,客家圆楼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建楼用地。如果圆楼与方楼的外围周长相等,那前者的面积是后者的1.273倍。例如,三分之二的圆形土楼房间总数在60-100间之间,居住30户、100人左右;而比较大的则有280多个房间,居住700人左右。换言之,在占地面积、楼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圆楼的建筑面积比其他类型的土楼要大得多。从宏观上看,客家圆楼的建设,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占用尽量少的耕地和自然绿地,而且还留出了足够多的农田和菜地,以此形成聚落的生产用地和生态屏障。从微观上看,闽西南客家民居充分利用坡坎台地进行建设。既保护了山腰、山脚平坦而肥沃的可耕地,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高差,通过架空、筑台、勒基、错层等构筑方法,使贫瘠且耕作不便的坡坎台地得以充分利用。 通过对客家土楼用地的研究不难发现,在福建广袤的闽西南客家人聚集地,集约节约用地意识早已深深扎根在客家先民的脑海里。

去土楼实地转转吧,实践是要有实际体会才能写得好论文的。如果实在没时间去,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土楼的历史(起源、分布、发展、几个著名土楼的介绍)2.土楼的文化(客家文化)3.土楼的现在与将来这些随便怎么写,都够你几篇论文了,网上资源也很多

混凝土楼板防开裂研究论文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脆性较大,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结许多工程实际,多数裂缝发生在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其表面症状也不一。不同结构构件的裂缝成因也就不一样。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温度变化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产生温度胀缩裂缝。2、湿度不匀引起表面干燥收缩,开成裂缝。

3、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的碱骨料反应,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4、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

5、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6、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胶—骨料过大和砂率过大,混凝土本身缺少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骨架作用,容易开裂。

7、养护不当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产生裂缝。

8、在施工中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钢筋移位,后浇带未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二、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的制作

1、材料的选用;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掺加适宜的外加剂,如添加碱水防裂剂,改善水泥浆的稠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精细骨料的选择,采用适宜的砂率。

2、搅拌技术措施:

(1)各种材料称量准确。

(2)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应充分搅拌。

3、混凝土的运输:

(1)采取的混凝土运输方式,应当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无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4、混凝土浇筑

对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合理的分缝分块,安排合理的浇筑顺序。

(2)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分层浇筑,减小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4)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5)注意控制钢筋位置,防止钢筋位移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开裂。

浇筑薄形构件时,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1)严禁在浇筑时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尽量避免中高温天气施工。

(3)浇筑时及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以防止出料口处混凝土过于集中。

(4)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在浇筑前,应将基层和模板充分湿润,振捣时避免过度或不足。

(5)混凝土振捣完后,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时,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压,要求加力较大,使面层充分达到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抹压力应比第一次抹压力较大,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

5、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及时养护,应在浇筑完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根据采用水泥品种不同,确定养护时间,洒水养水应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2)薄膜布养护应在振捣二次抹压后立即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同时辅以洒水养护。

(3)蓄水养护,对大面积楼板可采用此方法。

(4)冬期浇筑混凝土后,应采用适宜可行的养护方法,但总归要保证混凝土的环境温度。如蓄垫法养护覆盖式养护、暖棚法养护、电热法养护等。

三、工程实例

我单位施工的温州大厦工程,建筑面积达53600㎡,箱形基础,框剪结构,筏板厚米,防水板厚米,楼层板厚120——200㎜,板跨度5—米不等,由于严格采用合适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裂缝产生极少。特别是筏板、防水板控制措施得力,没有产生裂缝,200㎜厚大跨度现浇板采用薄膜覆盖与洒水综合养护,没有一处裂缝。

四、结束语

以上对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采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施工质量通病问题,而关键在于我们在施工中如何去贯彻执行,是否有可靠、健全的制度去规范。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与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甚至对结构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预防和处理好混凝土的裂缝就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

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陷裂缝;措施

随着时代进程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设市场规模正日益增大,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而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进一步会引起钢筋的绣蚀,最终影响结构的持久性和耐久性。因此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处理措施和补救方法进行探讨。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其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所以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

收缩裂缝

混凝土收缩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据测试混凝土的收缩值一般在(4—8)×l0一4,混凝土抗拉强度一般在2~3Mpa,弹性模量一般在(2—4)×l04 Mpa。由公式8=盯/E(式中8:为应变值、盯:为混凝土应力、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可知混凝土的允许变形范围仅在万分之一左右,而混凝土的实际收缩在(4—8)×l0_4,混凝土实际收缩大于混凝土允许变形范围,因此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控制裂缝的宽度。

混凝土表面有可能失去水分而产生收缩,而塑性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在凝结前的强度很小或者几乎没有,还可能是混凝土在刚刚凝结强度很小的时候,被大风或者高温所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流失过快,造成较大的负压从而使混凝土的体积急剧的收缩,因此发生龟裂状况。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内部约束引起的,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或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大体积混凝土从浇注时起,到达设计强度为止,即施工期间产生的结构裂缝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水泥用量多,结构截面大,因此,混凝土浇注以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难以散失到环境中,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升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由于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中心部分混凝土膨胀的速度要比表面混凝土快,中心部分与表面质点间形成相互约束,中心属于约束膨胀,不会开裂;表面属于约束收缩,当表面拉应力(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减慢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混凝土由升温阶段过度到降温阶段,温度降低,体积收缩。由于混凝土内部热量是通过表面向外散发,降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仍然存在差值,如果过大,同升温阶段一样产生表面裂缝。降温过程,混凝土体积收缩,同时,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地基的约束,属于约束收缩。

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0斜裂缝,板端负弯距较大处的板面拉裂缝等。

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结构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导致结构物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产生斜拉和剪切左右,从而使得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这类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一般较大,因此裂缝宽度较大,多呈450,并且通常是贯穿性的。

2、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控制收缩裂缝的措施如下:

干缩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选用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这样会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外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干缩,所以在混凝土的设计中应控制好水灰比,还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配合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在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选用收缩强度较小的水泥,比如硅酸盐或者普通的硅酸水泥,另外在混凝土最后凝结前可以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来保持表面的水分,减少大风高温条件下水分的`严重流失。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如下:

采用底水化热、高强度水泥,以减低水泥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水泥使用前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实验方法(直接法)》测定;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级配合理的骨料,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注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掺用混合材料以减少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掺用外加剂减缓水化热的发生速率。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控制沉陷裂缝的措施:

对于松软不结实的土质进行加深巩固,保证进入冻土里的支撑模板有足够的硬度,一定要结实牢固支撑均匀,使其处于平稳均匀的状态。

3、裂缝产生后常见的补救办法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对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亦适用于大面积细裂缝防渗、防漏的处理。表面涂抹水泥砂浆、环氧胶泥、油漆和沥青。

内部修补发。用压浆泵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由于其凝结、硬化而起到补缝作用,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补强加固法。用锚杆、钢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对结构做补强加固,可扼制裂缝进一步发展,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4、总述

以上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应用我们本文提到的措施结合实际工程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温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沉陷裂缝通过合理的设计,严格把好材料进料关,系统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操作程序,沉陷裂缝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此外,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兵,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拓展:面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完全避免面板混凝土裂缝是很困难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预防。

一、 结构性裂缝的防治

面板结构性裂缝的防治主要不是从面板本身而是从堆石坝的设计和控制坝体施工质量方面着手,应采取措施防止面板支撑部分过多的不均匀水平位移和沉降造成垫层和面板之间的脱空。设计时对坝坡的选择以及各项坝料的压实指标的选择应考虑面板支撑体的稳定,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施工质量,待坝体沉降稳定后才可进行面板浇筑。

1、建基面的处理。一般面板堆石坝建基面,着重在迎水面以下坝厚约1/3处范围内进行严格处理,而其他区域,如有较厚的砂砾石覆盖层,一般不全部挖除,只做压实度或孔隙率检测,基础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作为建基面。对两岸坝坡需进行植被和覆盖层清理,对局部坡度较陡或反坡位置进行削坡或用混凝土、浆砌石补坡至设计坡比。

2、控制坝体填筑质量。堆石体变形的控制,主要控制填筑密实度和岩体强度。岩体强度的控制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对不同填筑区按相应要求的岩性:来开挖取料。选择较高的填筑密实度,主要通过控制填筑料的级配及碾压质量实现,尤其是填筑料的级配,堆石体的压实度和力学性质与级配的关系极为密切,级配良好的堆石料经压实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变形模量和较高的抗剪强度。

在大坝填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施工,采用坑探法、质量附加法对施工参数及压实效果进行双重控制,保证大坝填筑碾压质量,避免大坝后期沉降过大。为减小坝体不均匀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尽量使坝体全断面均匀上升。如由于度汛需要抢临时度汛断面的填筑,也应尽量避免上下游出现大的高差。

3、面板合理分缝及合理配置钢筋。根据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面板在大坝两坝肩周边处呈三维复杂受力状态,且多为受拉区,而面板中部多为受压区。根据上述受力特点,受拉区面板宜采用窄型板,并设置张性缝;受压区面板宜采用宽型板,并设置压性缝。压性缝问布置隔缝材料,避免压应力过大而引起面板抬动或翘起。此外,在面板受拉区、压应力较大部位、周边缝等重点部位应布置双层钢筋,提高面板适应变形的能力。

二、非结构性裂缝的防治

面板非结构性裂缝的防治主要是从面板本身所用的材料和面板施工方法上采取措施。对由于施工不当和材料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裂缝,只要采取合适的配合比、满足面板混凝土的施工度要求、加强施工管理控制面板施工质量等措施来避免。对具有碱活性的骨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面板收缩裂缝的防治是面板裂缝防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1、优化面板混凝土配合比

在面板混凝土配合比设汁方面应选用优质的原材料配制面板混凝土。

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用粉煤灰代换部分水泥,以减少水化热温升从而降低面板因内、外温差引起的表面裂缝和水化热消散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贯穿性收缩裂缝。

选用线膨胀系数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以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选用优质混凝土减水剂,在满足混凝土施工坍落度的前提下,降低面板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量。

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的用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凝缩量。

使用掺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抑制早期裂缝形成和发展;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提高混凝土的抗冻等级,改善抗渗性和耐久性。此外,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面板施工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凝聚性。

2、降低地基约束作用力

取消或减少面板架立钢筋插入坝体,并在面板浇筑前在基面上喷涂乳化沥青,使面板与其基面之间可以产生小量相对位移。此时基面对面板收缩变形产生的约束作用力可认为等于面板和其基面之间的摩阻力。因而该约束作用力可人为加以控制。如使面板摩阻力(阻滑力)小于面板在坝坡上的滑动力,这样不仅可大幅度减少面板致裂的约束力,还增加了面板水平截面的预压应力,有利提高面板抗裂能力。

加强面板施工质量管理,避免抗拉薄弱面

采用面板二次压面的施工工艺。面板二次压面工艺有助于消除面板表面因温度骤降和失水而产生的表面裂缝。

降低面板混凝土人仓温度以减少基础温差从而达到减少冷缩裂缝的目的。面板浇筑的环境温度一般以5~25℃为宜。

面板施工期间做好面板的保温、保湿、防风等养护工作,以减小面板混凝土的冷缩和干缩。

①保湿。面板长期保湿养护是面板防裂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面板混凝土脱模并二次抹面后,表面覆盖带塑料薄膜的保温被,定时洒水保湿,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而形成干缩裂缝;

②保温。在中后期,在覆盖带塑料薄膜的保温被的基础上,不问断洒水保湿,达到保温的目的,避免水化热作用或外界温度影响产生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③防风。风速是引起面板裂缝的重要原因。风速增大将引起混凝土热交换系数增大,从而导致面板表面温度降低,面板内外温度梯度变陡,拉应力剧烈增加,导致面板裂缝。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住宅建设中,用现浇楼板形式替代预应力空心板楼面形式,解决了预应力空心楼板拼缝纵裂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相当一部分现浇楼面结构中,在边跨板面出现顺板外缘裂缝,在房屋角部板面往往出现呈等腰三角形的45°斜裂缝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已成为住宅工程最严重的质量通病之一。引起建筑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一、 裂缝现状1、 裂缝种类①、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都集中于屋面板和建筑物上部楼层的楼板上。②、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收缩而形成的裂缝。③、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出处,往往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拉裂缝等。④、构造裂缝:现浇楼板厚度一般为80~100mm,住宅设计中将PVC电线管均敷设在楼板内,使凡有PVC管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减薄,易出现构造裂缝。2、 裂缝形式①、斜裂缝:斜裂缝常出现于墙角,特别是建筑物端部最后一间,呈45°状。②、纵、横向裂缝:沿楼板纵、横向出现,一般于跨中、支座、PVC电线管暗埋处等部位,或直线或折线状。③、不规则裂缝:裂缝出现部位、形状无规则,成散状或龟裂状。④、贯穿或不贯穿裂缝:绝大多数裂缝出现在楼板表面,为不贯穿裂缝。极个别裂缝从板面一直裂到板底,呈贯穿状。3、 裂缝出现时间收缩裂缝属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个月中;构造裂缝属于中期裂缝,一般出现在6个月以后;温差裂缝和结构裂缝属于后期裂缝,一般1~2年后出现。二、 裂缝原因分析1、 设计方面①、楼板厚度:楼板厚度虽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但随着住宅开间和厅面积的增大及不少房产开发商取消了传统的在现浇楼板表面铺30mm细石混凝土地坪,致使楼板厚度不能满足构造要求。②、配筋计算:不少设计单位仍按照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力不均,局部较弱,无筋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单位对现浇楼板构造筋配置不重视:墙角无放射筋、薄弱环节无加强筋、负弯矩处钢筋配置不够。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楼板后,大部分住宅工程都采用预拌混凝土浇捣,但有些设计单位选用的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使水泥用量增加、水化热加大,从而加速产生混凝土温差裂缝和收缩裂缝。④、板内布线:现浇楼板内暗敷PVC电线管,有的甚至两根电线管交错叠放,管道上口混凝土保护层超薄,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弱。2、 施工方面①、盲目赶工期:为抓进度、赶工期,楼板混凝土浇捣完,尚未到达规定强度,即已上人操作,并堆放施工荷载,使楼面混凝土受到损伤。②、养护马虎:混凝土浇捣完后未进行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由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表面裂缝。③、支模拆模:模板支撑立杆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楔子,使混凝土在浇捣过程及成型后局部变形,导致裂缝产生。底模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受到内伤。④、钢筋未设撑脚:楼面支座处负弯矩配筋未设置撑脚,施工人员踩在负弯矩钢筋上,使钢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加,楼板有效截面高度h0减少。⑤、振捣不当:平板式振动器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造成粗骨料下沉,板面出现砂浆层,混凝土强度降低,也易出现干缩裂缝。3、 材料方面①、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可泵性,部分楼板混凝土坍落度设计过大,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增加。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为满足工期要求,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常将柱、墙、梁板混凝土改为同一强度等级,并一次性浇捣,从而造成楼板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及提高了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③、外加剂、掺合料掺量过多:预拌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等掺量过多,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④、原材料质量波动:混凝土搅拌站在混凝土生产前,未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复试。个别水泥、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波动,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甚至使用细砂、特细砂,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⑤、混凝土供应间歇时间长:由于受道路交通制约等方面原因,不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加之现浇楼板施工冷缝的增多,给裂缝以可乘之机。4、 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经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引起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于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混凝土构件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形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具体地说,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大于)梁、柱、墙,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梁内出现压应力。另外一个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热涨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在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的时候,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外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②、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粒径又较小,为了抵抗楼板内受不均匀温差和收缩的影响而出现局部应力集中,若外墙转角处楼板只按老规矩配筋,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条件实况,很容易产生裂缝。如果对混凝土养护不当,也会产生干缩裂缝。③、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近些年来普遍推广使用PVC管代替金属管以后,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以板厚100mm为例,若埋设直径20mmPVC电线套管,而该管垂直于板跨方向铺设时,则该处混凝土受拉截面减少1/5),又因该管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是沿电线管埋设方向就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④、由于施工措施安排不当,楼板近支座处负责弯矩钢筋常常被操作人员踩踏下沉,又没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更有甚者,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发展商不合理的工期要求,片面地追求施工进度,楼板混凝土还没有足够的强度,就迫不及待地上人操作和堆重载,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产生等等。三、 裂缝控制措施1、 设计方面①、按双向板配筋: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现浇楼板应按双向连续板计算配筋。为减少开裂,宜采用双面配筋,增加表面配筋量。楼板最小配筋率 ,且应采用细直径螺纹钢筋。②、增加楼板厚度:考虑到楼板双面配筋,并且楼板内暗敷电线管线较多,再加上楼面上30mm细石混凝土地坪常被取消等因素,现浇楼板厚度应为120mm。③、控制混凝土强度:多层、小高层住宅楼板预拌混凝土强度应≤C30,高层应≤C35。④、加强构造配筋:为克服墙角45°斜裂缝,应在墙角配置放射筋(特别在建筑物端部),长度大于1/3跨(不少于~)。上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宜每隔1根设置1根通长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除受力筋满足要求以外,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间距150~200mm。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能力。当选用冷轧扭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⑤、管线敷设:预埋电线管位置应设置在楼板上下两皮钢筋当中,严禁两根管线交错叠放,可采用接线盒方式。当楼板厚度较薄时,应在管线外侧增加钢丝网。2、 施工方面①、合理确定时间:按科学规律安排施工工期与进度计划。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其强度未达到,施工人员不得在楼面操作及堆载材料。②、严格养护: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根据当时室外气温,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凝土表面加盖草包、塑料薄膜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③、控制拆模时间:模板的周转配置,应考虑到规定的拆模时间,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75%,当跨度大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100%,防止过早拆模引起的混凝土损伤。同时,模板支撑立杆下部与楼面接触部位应设楔子顶紧,防止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变形。④、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在楼板负弯矩钢筋处设置撑脚和马凳,楼面钢筋上设置跳板,严禁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踩踏钢筋,确保负弯矩钢筋的正确定位。3、 材料方面①、合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盘考虑,多用骨料、少用粉料,以减少裂缝产生。坍落度应适当控制,不宜过大,多层和小高层小于140mm,高层宜小于180mm,尽可能较少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高等级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②、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掺合量的掺量比例应合理,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最大用水量应<180㎏/m3。③、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必须按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在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路况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连续性,减少施工冷缝。当混凝土浇捣中停歇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接浆处理等应急措施。4、 裂缝防治对策①、要与设计商榷,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条件下,处于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建议适当增加配筋以提高楼面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如适当增加板厚;提高板的配筋率;采用“细筋密筋”配置等方法。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以上方法可选择采用。②、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的内墙面,可采用加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③、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④、有条件的不妨采用“放”的特殊构造措施。例如可将端跨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⑤、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层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维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进行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⑥、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应充分允许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除非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否则只有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才可允许其上进行各项施工作业活动。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监督。混凝土应在浇筑以后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当气温在20℃左右时每天应浇4次;气温在25℃以上时应浇6次;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浇水改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养护,以防治温度收缩裂缝产生。养护时间最短不少于7天。

土家族吊脚楼研究论文

土家族是居住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自古以来,吊脚楼是土家族人的栖息场所。吊脚楼是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土家族特色建筑艺术。由于历史原因,处在濒危阶段的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传承方式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抢救与保护问题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和谐生态环境的研究,探讨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的审美特点,为土家族的民俗学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依据。一、以质朴、实用居住为特点的建筑艺术在建筑类型上,吊脚楼建筑嫡属于中国的杆栏式建筑。因而,实用居住是土家族吊脚楼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它的形成还与土家族居住在武陵地区的环境有关,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大面积的湖泊和沼泽地,恶化的环境催生了杆栏式建筑的产生。杆栏式吊脚楼建筑的产生,改善了居住环境,土家人不再为居住问题而四处迁徙,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狩猎和从事农业以及其它活动,为满足人们对自然空间的需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首先,质朴实用是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吊脚楼成撮箕口式的布局,正屋三间两边厢房,两边的厢房有三列两间,有一列与正屋地面平行;其余两列的柱头脚掉下地平线一层楼高,楼台悬空,飞檐上翘,独有绕着楼上的回廊的一排柱子悬于空中,这就是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以居住实用为主的土家吊脚楼以木质结构材料,没有豪华和奢侈。“梁柱式建筑的构架式结构”,其中有三柱二骑大约4米宽度,也有五柱二骑,大约米宽度,立柱和梁枋起承重的作用。顺着中柱分成两间小房间,中间大的一间为正屋,土家人习惯称为“堂屋”。它的使用面积比其它房间的面积要大得多,是家庭成员的公共集会及重要事件的处理场所和理想空间。客人很多的时候,可以用来就餐。有重要客人来访,必须打开大门迎接,客人必须先从大门进入堂屋,然后再到其它的房间。如果是“红、白喜事”,堂屋是举行庆典以及祭祀仪式的主要活动场所,即“主会场”。堂屋在整个建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承载家庭的喜怒哀乐的中心地位。顺着中柱分成两间小房间,房间用木板分隔开,没有过多的装饰,十分的简洁和朴素,主要是居住的卧室。一般左边是父母居住,右边是儿子和媳妇居住,女孩居住在吊脚楼上。若人口较多的家庭,按照土家族的风俗习惯,老大居住在左边,老二居住在右边,父母居住在吊脚楼上。如果祖父母在世,父母居住在偏房,来了客人一般居住在吊脚楼。吊脚楼的回廊上,可以悬挂没有晒干的粮食以及衣物,吊脚楼下多是关养猪或者养牛,以及堆放杂物的地方,一举多用,体现出土家族以质朴和实用为主的审美观。其次,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土家人喜欢依山势而建吊脚楼,吊脚的部分悬空,比正屋要突出。房前屋后均开窗,采光面大,室内自然光照射条件好。同时,土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树木,夏天绿树成荫,遮挡炎炎烈日;冬天叶落稀疏,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下来,通风和采光条件好。因此,人为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和在一起,自然环境成为一个随着季节变化的“调温器”,使吊脚楼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再次,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具有防水防潮的特点。武陵地区均为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空气的湿度大,导致地面潮湿,家具和衣物等容易发霉,甚至腐烂,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如果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疾病。于是土家族人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结合杆栏式的建筑特点,创造性地把吊脚楼的楼层与地面间隔一定的空间距离。在潮湿的时候,有楼板的隔离,自然起到了防水防潮的作用。这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土家人的一种发明和创造,对于减少疾病、增强体魄以及延年益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还具有抵御毒蛇猛兽的特点。没有受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没有人为的破坏,森林保护和覆盖率高。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毒蛇猛兽的繁衍栖息之地。毒蛇猛兽经常出没,严重地影响了土家族的居住环境和生命安全。因此,土家族吊脚楼建筑与地面隔离的空间,正好发挥出它的作用,自然而然抵御毒蛇猛兽的袭击。因而,“所有的建筑物,如果你认为它很好的话,都产生于‘需要’(Necessity),受‘实用’(Convenience)调养,被‘功效’(Use)润色,‘赏心悦目’(Pleasure)在最后考虑。”以居住为目的修建的土家族吊脚楼,产生于实际的居住需要,为满足在当时的环境中能够抗拒一般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自己而不受到任何伤害和损失的功能,体现出一种质朴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二、就地取材、经济节俭的土家族建筑艺术中国席居制度的形成,以“建筑是‘定居’的物化”为标志,人类能够定居,就意味着文明的开始。因为,只有在定居以后,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和赢得时间,从事狩猎和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大量的原始森林,天然的物质条件,是形成本民族特点的建筑艺术——吊脚楼的基础。首先,原始森林的覆盖,为土家人提供了建筑条件。依山傍水,森林密布,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土家族的居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因此,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样式的前提条件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就地取材减少经济上的开支,节省了一部分资金。提供天然的物质基础,以建造适应土家人需要的吊脚楼建筑应运而生。其次,土家族居住地区经济贫困,土地贫瘠。山壑纵横,交通不便,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骡马。要想请骡马驮运,也只是家庭条件好有钱的大富人家,用骡马驮生活必需物品,而大部分人家主要是肩挑背扛,生活十分不便。商品贸易交往稀少,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模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加上土地贫瘠,农作物的收成不十分理想,节约家庭支出费用,是长期生活中养成的勤劳节俭的本色。因此,就地取材,修建吊脚楼成为土家人节约经费开支的重要方式。此外,合理分配吊脚楼的建筑功用。吊脚楼的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猪和耕牛,可以保护楼下的家禽和耕牛不被野兽和土匪强盗的袭击。世世代代沿袭的土家族人的居住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所改变,土家人把楼下变成了家庭加工厂和堆放农具杂物的地方,更加合理地分配使用吊脚楼建筑空间,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到,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族爱群居,住吊脚楼。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松明照亮,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传说吊脚楼,是土家人所喜爱的住宅。它一头立在平坝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吊在坎下,自成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设牲畜栏圈。上层的三方大都有栏杆、扶手、阳台,敞亮干净,即可在里面挑花绣朵,读书写字,又可接宾待朋,晾晒衣被,居住舒适,非常好看。它有个来历。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户土家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孩子。每天丈夫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旮旯里,原来是狗在上面睡觉过夜了哩。为了避免再出这种事,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好挂蓑衣和斗笠。 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孩子老缠她,使她做不成活,她烦不过,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她坐在上边去,继续织麻补衣,再也不怕孩子吵闹了。 人们见这样子好,便进一步把平台发展成住房,这就成了吊脚楼。谈到吊脚楼,对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小木楼在河的耸立的感觉,其实不然,吊脚楼是湖南湘西边垂的一种民间建筑,有着古老的传说! 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画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住吊脚木楼,历史悠久。《旧唐书》载:“士气多瘴疬,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据考,今土家族居住吊脚楼,既袭古“干栏”建筑遗风,且楼多悬于高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遥望之下,更显险奇。平地吊脚则讲究花样精工,往往雕染画栋,古色古香。故土家吊楼,或精塑细刻,或走马转阁,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与秀丽山川相映成画,妙不可言。每当风和日丽,云缠雾绕,山鹰临窗,清风徐来,悠悠然心旷神怡;若是阴晦之日,在一片深浅多层次墨绿色调中簇拥着长年烟熏火燎的木楼,犹如一幅中西合壁的彩色石版画,久赏凝思,又仿若飘荡着一首古老粗犷而略带伤感的山歌,令人神往,久久沉入历史文化的长河不能自欺欺人。 白族村寨,多建筑在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每村数十户或上百户不等。一般聚族而居,住房多为二层楼房或平房。畜圈和厨房一般与主房分开。房内布局三间一正屋,房前一坪地,也有一正屋两横屋一块天井坪地的。房屋构造,有“高不过八,宽不过五”之说。龛对大门,白民大门比神龛宽八分,而汉民神龛比大门宽八分,形成不引人注目 的小反差。白族大门,上宽下窄,相差五分。房前屋后多植花草树木,古柏、竹篁、芭蕉。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办公楼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论文

我有两篇,pdf格式,给我你的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我发给你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简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趋势前言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的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的特殊要求等很多因素有关。如在美国,m 或7 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日本则为31m 或8 层以上;英国为等于或大于m;在我国一般8 层以上的房屋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 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将10 层及10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与高度超过24m 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从结构受力性态的角度来看,8 层以上的房屋,风和地震等水平荷载或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起控制作用,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将10 层及10 层以上或高层超过28m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结构高度超过100m 时,称为超高层建筑。1 高层建筑的特点建筑结构需同时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或作用。低层建筑结构通常抵抗竖向荷载为主,水平荷载(如风荷载)或作用(如地震作用)的影响较小,它所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较小,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在低层建筑结构中,竖向荷载往往就是设计的控制因素。但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较大的建筑高度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受力情况,水平荷载不仅是主要荷载的一种,跟竖向荷载共同起作用,而且往往还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因此,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若高层建筑结构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或侧向刚度不足,将会产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不仅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会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附加内力,会使填充墙、建筑装修和电梯轨道等服务设施出现裂缝、变形,甚至会导致结构性的损伤或裂缝,从而危及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因此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合理的刚度,使水平荷载所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结构在可能的强震作用下当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除了上述的结构受力特点之外,高层建筑还具有建筑功用上的特点。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高层建筑犹如艺术品,成为城市的一道道绚丽景观;建筑同时是时代跳动的脉搏,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符合了地价昂贵时代的需求,它可以节约建设用地或获得更多的空闲地面,以作为绿化等环境用地,并因向高空方向发展而缩短了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如给排水管线等)的长度,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人口会密集化而造成交通拥挤问题;城市局部热场发生不利的变化以及地质的沉陷、消防的复杂化等问题。综合高层建筑的上述受力特点可知,与低层结构不同,高层建筑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三方面要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2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19 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现代形式的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1898 年修建的secodRandMeNa119 层大楼(美国,芝加哥),是世界上第一幢具有现代形式的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而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世界上第一幢具有现代形式的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而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1903 年修建的位于美国Cincinnati 的InallaBuildin和法国巴黎Franklin 公寓。所以,现代形式的高层建筑,只有117 年的历史。到了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研制成功,抗风、抗震结构体系的发展,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创立,电子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不断涌现,为大规模地、较经济地建造高层建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高层建筑得到迅速发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其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也类似于钢结构的结构体系,由最初的框架结构(1903 年,glnallsBuildin ) 逐渐发展出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简体结构和巨型结构等结构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建造高度越来越高。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结构的构件可在工厂加工和制作,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钢是建造高层建筑结构比较理想的材料,但是全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耐火性能差,需用昂贵的防火涂料。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省钢材、造价低、材料来源丰富、可模性好等优点,且承载力也不低,经过合理设计也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只有在发达国家,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才采用钢结构形式,而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且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仍是今后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发达国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当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断面尺寸大,减少了建筑使用面积;自重大,致使基础造价增高,抗震性能也不如钢结构。因此为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特点,更为合理的结构形式是同时采用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混合结构或组合结构。该结构形式经合理设计,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优良的效果,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方向。3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高层建筑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使建筑师从过去强调艺术效果转向重视建筑特有功能与技术因素。未来的高层建筑将朝着技术功能先进和艺术完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超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技术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现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已经达到C100 以上。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混凝土有利于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减轻结构的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同时,为了达到轻质高强的目的,必须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发展轻骨料混凝土、轻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侧限(约束)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将继续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必将给高层建筑结构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从强度和塑性方面考虑,钢是高层建筑结构的理想材料,增进或改善钢材的强度、塑性和可焊性性能的工作人们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对新型耐火耐候钢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使钢材减小或抛弃对防火材料的依赖,提高建筑用钢的竞争力。复合材料用于制作高层建筑部分构件正在开发和实践中。 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如前所述,经合理设计的混合结构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如抗震性能)优良的效果,且易满足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的需求,可建造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更高的建筑,因此在较高的建筑中,混合结构往往仍是合理、可行的结构方案,今后建造混合结构的比率将会越来越大。 新的设计概念、新的结构形式的应用现代建筑功能趋于多样性,建筑的体形和结构体系趋向复杂多变,趋向立体化,应运而生新的设计概念和结构技术的深化,采用新的结构体系,如巨型结构体系,蒙皮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建筑立面设置大洞口以减小风力,采用结构控制技术设置抗震机构等。 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度出现新的突破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在数量、质量及高度上都有了大飞跃,高层建筑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参考文献[1]常跃峰,赵文忠.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的开发与生产[A].1999 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 [C].1999.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都有哪些呢,你能想到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互联网企业办公建筑发展现状与设计原则探析

2、探究做好办公室装修设计的有效措施

3、人文活力空间的营造--济宁经济开发区创研中心为例

4、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如何植入企业文化

5、办公接待空间设计

6、装饰玻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7、现代办公空间生态设计探讨

8、浅析办公环境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

9、城市的记忆与建筑的思考--宣西北院落营造计划四号院改造方案概念设计

10、家居设计中镜元素的艺术特征研究

11、未来办公空间与家具设计流行趋势--Office3

12、体现自然情结的创意型办公空间设计

13、总部办公设计的国际化趋势探讨

14、新型办公空间家具的多功能设计分析

15、3DMAX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16、大学生创业基地办公空间方案设计--以财大创业咖啡厅为例

17、整合光环境分析的外窗节能设计研究--以寒冷地区点式高层办公楼为例

18、商业银行网点标准化装修设计探析

19、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20、WELL建筑标准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

22、现代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实践--以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为例

23、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24、现代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25、在旧建筑中创造相遇空间--海狸工坊办公空间设计

26、“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发展模式初探--以北京建筑大学城市住宅专题实验教学为例

27、联合办公空间的环境设计原则分析

28、海狸工坊办公空间

29、植物景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艺术研究

30、浅谈现代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

31、谈办公建筑的生态技术策略

32、现代办公空间绿色生态室内设计探索

33、浅析现代简约风格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34、中小商业办公空间设计思考--以南京某贸易公司设计为例

35、浅谈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36、浅谈现代高校办公空间设计趋势

37、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38、隐于钢筋混凝土的工作花园--上海某办公空间设计

39、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分析

40、文化遗产在空间设计中的转变--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如何应用在办公空间设计中

41、办公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42、地方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室内设计为例

43、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应用探索

44、从光谷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设计谈互联网团队办公空间设计

45、创意空间设计研究

46、办公楼户外景观功能探析

47、基于环境心理学视野的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48、基于室内光环境质量的办公空间自动寻优

49、VR技术在高层办公建筑交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0、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研究

51、浅谈大众创新背景下的众创办公空间的设计需求--以腾讯众创室内设计为例

52、“超级工作室”问世办公空间鼎立格局成型

53、示范性绿色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研究--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办公综合楼

54、深圳上梅林城市综合体生态设计研究

55、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可行性分析

56、办公楼和办公空间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57、构筑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办公空间设计专辑

58、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59、办公建筑外部公众空间的设计与管控策略研究

60、超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61、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62、办公空间中智能化设计的应用研究

63、大型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64、基于多层级复合理念的办公“慢空间”设计研究

65、岭南地区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优化的研究

66、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办公楼设计研究

67、办公空间私密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68、紧凑型空间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

69、室内公共空间触觉设计研究

70、软装饰对无隔断办公空间室内氛围营造作用的研究

71、个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研究

72、针对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73、浅谈办公空间的辅助空间设计

74、当代城市生活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办公环境为例

75、生态学理论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研究

76、现代办公空间室内用色探究

77、办公空间设计中现代简约风格的运用

78、设计之于设计--设聚(Designplus)办公空间设计案

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小论文

樱桃结冰?8级2008-11-17[目录]一、金属材料二、塑料材料三、陶瓷材料参考文献[原文]汽车材料的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材料是汽车质量保障的基础,在研制更经济、更安全和更轻便的汽车中,是关键的一环。汽车材料与汽车制造成本和耐用程度密切相关,现代汽车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就是材料技术的进步。所以说新材料新工艺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分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最新汽车材料的应用:一、金属材料1、铝合金由于铝的比重只有铁的三分之一强,质量轻,而且铝材几乎可以全部回收,重新加工使用,对环境保护有好处。有些铝合金材的物理性能已与车用钢材相似,具有相当的强度和刚度,成本也日趋降低。因此,按照目前的技术来减少轿车的重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铝材等优质材料来代替钢材。铝材中添加强化元素后,铝材的强度大大加强,并仍然具有质轻、散热性好等特性,这可以满足发动机活塞及汽缸盖等较剧烈工作环境的要求。铝合金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降低了整车重量,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参考资料][1]朱张校,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2]姚贵升,汽车金属材料应用手册(上).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3]东涛,孟繁茂,王祖滨,傅俊岩,神奇的Nb-铌在钢铁中的应用. [4]崔健,宝钢微合金、低合金钢的发展. 2000年全国低合金钢学术年会论文集[5]林滋泉,张晓刚,敖列哥,郝森,鞍钢二十一世纪低合金钢展望.[6]张继魁,张爱军,吴振凡,气门弹簧松弛性能的研究.[7]李丰功,陈洪星,汽车用易切削钢的开发. 汽车材料第十二届年会论文[8]朱铮,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应用和发展. ...[ 相关资料搜索 ]

材料学是学生接触材料领域、定位未来方向的入门课程,学习和掌握该课程内容意义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学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国防尖端工业和航空工业等特殊领域的发展对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要求更高,更精细。在此背景下,理清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的 方法 ,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加工方法成型技术

一、前言

近些年来,国防尖端工业和航空工业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要求更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开发研制满足特定要求的高聚合物迫在眉睫[1]。在此背景下,理清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的方法,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成型加工技术的相关定义

1.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指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基础构成的材料,其一般基本成分是聚合物或以含有聚合物的性质为主要性能特征的材料;主要是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易改性与易加工特点,使它具有其他材料不可取代与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从而广泛运用到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等领域,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

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在高分子工业的生产中分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成型两个过程。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就是运用各种加工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赋予形状,使其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制品。高分子材料加工主要目的是高性能、高生产率、快捷交货和低成本;向小尺寸、轻质与薄壁方向发展是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制品方面的目标;成型加工方向是全回收、零排放、低能耗,从大规模向较短研发周期的多品种转变。判断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的质量因素是加工后制品的外观性、尺寸精度、技能性中的耐化学性、耐热性等等。

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的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压延成型、激光成型等。以下介绍的是现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主要技术方法。

1.挤出成型技术

挤出成型技术是指物料通过挤出机料筒和螺杆间的作用,边受热塑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而制成各种截面制品或半制品的一种加工方法。它的具体原理是高分子原材料自料斗进入料筒,在螺杆旋转作用下,通过料筒内壁和螺杆表面摩擦剪切作用向前输送到加料段,在此松散固体向前输送同时被压实;在压缩段,螺槽深度变浅,进一步压实,同时在料筒外加热和螺杆与料筒内壁摩擦剪切作用,料温升高开始熔融,压缩段结束;均化段使物料均匀,定温、定量、定压挤出熔体,到机头后成型,经定型得到制品。挤出成型又有共挤出技术、挤出注射组合技术、成型技术、反应挤出工艺与固态挤出工艺等。

2.注塑成型技术

注射成型技术是目前塑料加工中最普遍的采用的方法之一,可用来生产空间几何形状非常复杂的塑料制件[2]。注射成型技术根据组合材料的特征,又有以组合惰性气体为特征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以组合组成化学反应过程为特征的反应注射成型,以组合混合混配为特征的直接注射成型,以组合不同材料为特征的夹心成型等多种方法。

3.吹塑成型技术

吹塑技术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根据型坯制作方法,吹塑可分为挤出吹塑和注射吹塑,新发展起来的有拉伸吹塑和多层吹塑。

四、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目前,高分子加工成型技术正在快速地进步,它的发展总方向是高度集成化、高度产量、高度精密化,不断实现对加工制品材料的聚集态、组织形态与相形态等的控制,最大程度地达到制品高性能的目的。具体的创新技术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新技术上。

1.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

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与传统技术无论是在反应加工原理还是设备的结构上都完全不同,该技术是将电磁场引起的机械振动场引入聚合物反应挤出全过程,达到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生成物的凝聚态结构和反应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目的[3]。这项技术解决振动力场下聚合反应加工过程中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与平衡的难点,从技术上解决了设备结构集化的问题。

2.热塑性弹性体动态全硫化制备技术

这项技术引入振动立场到混炼挤出的全过程,实现混炼过程中橡胶相动态全硫化,控制硫化反直的进程,防止共混加工过程共混物相态发生发转。此技术非常有意义,研制发明出新的热塑性弹性体动态硫化技术与设备,能有效地提高我国TPV技术的水平。

3.信息存储光盘盘基直接合成反应成型技术

此技术是将盘级PC树脂生产、中间储运与光盘盘基成型三个过程融合为一体,联系动态连续反应成型技术,研制开发精密光盘注射成型装备,达到有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该技术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间环节多、能耗大、周期时间长、成型前处理复杂、储运过程易受污染等缺陷。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新时期要把握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的前沿,注重培育自主的知识产权,努力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实现科学技术研究与产业界的良好结合的目的。这能有效地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有效地加快我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飞;孙伟.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32.

[2] 甄延波.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2,(09): 25.

[3]黄贵禹.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1,(16): 97.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

摘要:我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在工业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原理以及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

一、前言

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组分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高分子材料;按性能可分为通用高分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比传统材料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丰富、制造方便、加工容易、品种繁多、形态多样、性能优异以及在生产和应用领域中所需的投资低,经济效益比较显著。高分子反应加工分为反应挤出和反应注射成型两个部分,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设备包括螺杆挤出机和螺杆注射机。现阶段,我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原理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制备一般都是由几个化工单元操作组成的,高分子反应加工把多个单元操作熔为一体,有关能量的传递和平衡,物料的输运和平衡问题,与一般单个化工单元操作完全不同。传统聚合过程解决传热和传质问题主要是利用溶剂和缓慢反应来进行的,但是在聚合反应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温度在数分钟内就能达到400℃~800℃,此时对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如果不能进行脱除的话,那么降解和炭化将会发生在物料中。传统的加工过程是通过设备给聚合物加热,而需要快速将聚合生成的热量通过设备移去是聚合反应加工所进行的,由此可见,必须从化学和热物理两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等均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和凝聚态的形态结构,而加工工艺与高分子材料的形态结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流变学,指从应力、应变、温度和时间等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形和(或)流动的物理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主要研究物理材料在应力、应变、温度湿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和流动的规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成制备的理论基础是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材料的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伴随化学反应的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质而产生的。

三、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

(一)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

目前国外已经研发出可以解决其他挤出机作为反应器所存在的问题,即连续反应和混炼的十螺杆挤出机。在我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业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的开发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缩聚反应器的反应挤出设备就是指交换法聚碳酸酯连续化生产和尼龙生产中的比较关键的技术,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有数以千万吨的改性聚合物生产,反应挤出技术及设备也是其关键技术。

采用传统的加工设备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热、化学反应过程难以控制等,另外投资费用大、噪音大等问题。无论是在反应加工原理还是设备的结构上,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与传统技术都完全不同,将聚合物反应挤出全过程引入到电磁场引起的机械振动场,从而达到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反应生产物的凝聚态结构的目的,这就是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高能耗过程作业,无论是挤出、注射还是中空吹塑成型塑料原理都必须经过熔融塑化及输送这一基本和共性的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设备包括螺杆挤出机和螺杆注射机等。该技术使得控制聚合物单体及停留时间分布不可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也使得振动立场作用下聚合物反应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动量以及能量传递和平衡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得设备结构集成化问题得到了解决。新设备的优点很多,例如:体积重量小、适应性好、噪音低、可靠性高等等,而这些技术是传统技术和设备是比不了的。

(二)以动态反应加工设备为基础的新材料制备新技术

此技术的研究实现,加强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发言权。以动态反应技术为基础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了新的材料制备技术。我们以存储光盘盘基为基础原型,以反应成型技术直接作用于其上。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改进,改变了传统技术中多环节、消耗大、复杂度高、周期长、而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学习研究,可以把制作光盘的PC树脂原料工业、中途存放、盘基成型工业串联于一体,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能够完全有效的进行控制,而且产品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聚合物/无机物复合材料物理场强化制备新技术。研究表明,对无粒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得到一些好的效果,比如说利用聚合物进行原位表面改性处理、原位包覆、强制分散等处理后,就可以使我们复合材料成型。

热塑性弹性体动态全硫化制备技术。此技术将混炼引入到振动力场挤出全过程,为实现混炼过程中橡胶相动态全硫化,对硫化反直进程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共混加工过程共混物相态反转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塑性弹性体动态硫化技术与设备研制开发出来,促进我国TPV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发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设备,把握技术前沿,不断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从而使得我国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 黄汉雄.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装备及技术的进展、趋势与对策(下)[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6, (06) :13-18

[2] 黄汉雄.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装备及技术的进展、趋势与对策(上)[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6, (05) :17-27

[3] 王玉东, 付鹏, 李晓光, 赵清香, 刘民英. 尼龙612等温结晶的球晶形态与生成条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 (09):76-79

[4] 吴刚.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J]. 广东化工, 2008, (09) :8-12

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类型及具体运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类型及具体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应用,促进了土木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既降低了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又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对此,文章主要探究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具体应用,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

建筑业的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此,我国十分注重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贯彻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它的质量和标准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其严格把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土木工程,这些材料的广泛使用提升了工程的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1、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优势

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价值。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寿命更长,它在性能、能耗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也是传统建筑材料所达不到的。另外,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提升土木工程的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使建筑工人在相同的工作时间里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2、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也使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现阶段,市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说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销售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今,随着对新型建筑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套从生产到销售完整的工作链。另外,我国的技术水平也始终在线,现在已经具备独立研发新型建筑材料的能力,已经可以不再依靠外来技术。除了具有完整的生产线外,还配备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生产团队,既有一流的研发水平,又有独立的产业化生产线,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的科研团队也使我国的新型建筑材料更加环保、健康、无害,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迈进。

3、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

功能多样化

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种类不多,质量不好,功能也不够齐全,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使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建筑材料的弊端,实现功能的多样化,除了能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需求,还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加环保、绿色、健康。另外,新型建筑材料还具备抗水防火、防辐射、防病菌等多重功能,这也使居民居住的环境有了更全面的保障。

成分复合化

新型建筑材料的组成成分不是单一的,可以将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从而得到所需的建筑材料。另外,这种复合型材料因其自身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使得它的功能不再单一,可以融合各种组成材料的特点,真正取长补短。新型建筑材料成分复合化的特点,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土木工程对建筑材料的各种需求。

更加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任何行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建筑行业也包括在内。建筑行业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应从建筑材料入手。传统的建筑材料首先考虑的是人的居住体验,并没有太多关注环境保护。而新型建筑材料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设计理念是在满足居民居住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节能环保,同时,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也给居民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

生产工艺更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也更加完备,制造出的建筑材料的规格和质量也更加标准、优质。建筑材料的好坏决定着土木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高标准的新型建筑材料使建筑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4、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实际应用

新型混凝土材料

新型混凝土材料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来,主要是添加了一些新型材料,提升了它的品质,具有价格低、品质好、操作简单等特点。最常见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主要有以下三种。

(1)轻质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的混凝土更“轻”的混凝土。它主要是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了一些天然轻骨料、煤矸石等成分,其主要特点就是密度低、强度大、成本低。虽然它比普通混凝土轻,但其保温性能和抗冻性能一点不比普通混凝土差。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它是土木工程的首选材料。

(2)低强混凝土。低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不强,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大概为30MPa,其主要是在公路路基、建筑地基等的建造中作为隔离或填补材料使用。在使用低强混凝土时,一般要与普通混凝土混合使用,利用普通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两者的混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抗压能力和弹性模量,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出现裂缝、坍塌等问题。

(3)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制作,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根据自重完成密实,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这种制作方式使材料自身具有更大的流动性,能够分布至建筑中的各个角落。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这种混凝土不会产生很大的声音,保证了施工团队在夜间工作时不会影响他人。

新型复合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新型复合材料主要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此种复合材料中含有纤维成分,这就使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抗牵拉能力,在强度、硬度的方面都要优于普通的建筑材料。在以往的土木工程中,材料本身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价值。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有良好的抗高压性能和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也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时可以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目的来选择相应的绿色建筑材料。

(1)功能性材料。此种建筑材料是用来代替传统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的所有使用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因而更加健康、环保。

(2)结构性材料。此种材料可以满足土木工程对不同板块的需求,如防水性木材、承重型钢材等,这些材料能够根据建筑的需求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既满足了建筑美观的要求,又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3)装饰性材料。此种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气。此种绿色建筑材料比普通的装饰性材料更加绿色、环保,建筑的主要作用就是供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而绿色环保的装饰性材料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全新节能型墙体材料

全新节能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工程投入,使整个项目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因此,此种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全新节能型墙体材料由工业废渣制作而成,这种变废为宝的应用模式真正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这也将会是建筑行业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同时也符合国家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要求。

其实新型墙体材料早在七八年前就出现在建筑行业,当时要求新型墙体材料要占总墙体材料的5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在整个建筑中的应用也要不低于6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墙体的质量和规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墙体发展从黏土向非黏土转变,从实心向空心转变,总而言之,对墙体的整体要求就是越来越轻盈、节能、环保。而全新的节能型墙体材料正是以轻质、环保、绿色、健康、优质、经济等特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符合人们对墙体的全部要求。因此,全新节能型墙体材料就成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首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是一种混合材料,它是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产生的。此种材料除了具备一般材料的特性,还具有纤维材料延展性好、质轻而硬等特点。如今,人们又根据采用的树枝品种的不同而将它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但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都有一些共同点,即质量好、不导电、耐腐蚀等,因而它们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有了显着的提升,而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借助了这些新技术、新材料。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现代建筑工程都在向高耸、重载、轻质的方向发展,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刚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工程、土木建筑、地下工程中,受到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

5、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目前,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将会更加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探索的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开始不断探索地底层和海洋深层的秘密。在开发过程中地理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因此要求相关材料具备高强度耐久耐热性、高强度抗冲击、抗腐蚀性、耐磨损性等。一些商用建筑不仅要求建筑材料有高强度的性能,还需要建筑材料的外观具有一定的设计感,符合人们的审美。上述情况都给建筑材料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可见,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的应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力量。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时可以根据建筑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新型建筑材料,打造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筑。另外,相关研究人员也要加快研究的步伐,加大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力度。

7、参考文献

[1]李海培,徐琦.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8):155+164.

[2]贾永刚.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98.

[3]闫蕾.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88.

[4]王林林.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进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5.

  • 索引序列
  • 土楼的开发和研究论文
  • 混凝土楼板防开裂研究论文
  • 土家族吊脚楼研究论文
  • 办公楼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论文
  • 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