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山外史〉版本考》,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008年总第3辑;2、《沈复粲鸣野山房藏书考略》,载《文献》2008年第4期;3、《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考》,载《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4、《清初岭南诗人龚章及其〈澹宁堂集〉》,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第3期;5、《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载《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6、《新见〈燕山外史〉清稿本考略》,载《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7、《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载《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8、《古代小说文献研究新课题》,载《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古代小说珍稀史料知见录》,载《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2期;10、《近代海上画家与通俗小说图像的绘制》,载《荣宝斋》2007年第3期;11、《应该重新评价马廉的学术史意义》,载《书品》2007年第1期;12、《晚清上海报馆与〈野叟曝言〉小说》,载《中国文学研究》2007总第9辑;13、《近代小说的研究现状与学术空间》,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14、《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6期;15、《马廉的藏书及其小说研究》,载《国学研究》2006年总第17卷;16、《明末清初山阴藏书家祁理孙未刊诗稿》,载《历史文献》2006年总第10辑;17、《〈野叟曝言〉光绪壬午本为增补本考辨》,载《国学研究》2005第15辑;18、《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考》,载《文学评论》2005第5期;19、《稀见清代小说〈詅痴符〉考略》,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20、《新发现〈野叟曝言〉同治抄本考述》,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21、《清代小说家魏秀仁著述新考》,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005创刊号22、《新发现明代中篇文言传奇小说〈巫山奇遇〉考略》,载《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23、《清末上海地区的书局与晚清小说》,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24、《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侦探小说期刊述略》,载《历史文献》2004年第8辑;25、《清代小说家杜纲新考》,载《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26、《明凌蒙初刊刻评点〈世说新语〉考述》,载《上海师大学报》2004第5期;27、《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载《中华文史论丛》2003年总第73辑;28、《〈工商业尺牍偶存〉所录鸳鸯蝴蝶派作家史料辑考》,载《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29、《晚清扬州吴引孙测海楼及其所藏通俗小说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0、《〈松荫庵漫录〉与〈申报〉所载晚清文言小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31、《〈续同人集〉所录钱大昕遗文佚诗》,《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2002第3期;32、《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2期;33、《小说征文与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载《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34、《明凌蒙初尺牍真迹考释》,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35、《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载《复旦学报》2001年第1期;36、《不断拓展古代小说研究新视野》(合作),载《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37、《从〈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载《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38、《晚清上海崇明黄超曾所辑日本汉诗集〈同文集〉》,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3期;39、《档案所见1906上海地区的书局》,载《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6期;40、《古代小说租赁业漫话》,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41、《〈申报〉所载〈祭蒲柳泉先生记〉》,《蒲松龄研究》2001年第1期;42、《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43、《南北书肆与古代通俗小说》,载《国学研究》2000年总第7辑;44、《古代通俗小说书目论略》,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45、《道教女性崇拜与明清艳情小说的女性主题》,载《中国小说论丛》(韩国)2000年第12辑;46、《晚清上海书坊东璧山房与〈今古奇闻〉小说》,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3期;47、《稗官说》,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48、《徐兆玮与〈黄车掌录〉》,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49、《唐传奇文体考辨》(合作),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50、《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51、《周越然及其藏书考略》,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4期;52、《周越然与明清小说》,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53、《〈欢喜冤家〉对〈钟情丽集〉〈寻芳雅集〉的辑采》,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54、《道教房中观与明清小说的性描写》,载《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55、《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载《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56、《陆容与明代拟话本小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57、《敦煌论议考》(合作),载《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创刊号;58、《勉铃新考》,载《文献》1996年第1期;59、《〈欢喜冤家〉与〈杜新书〉》,载《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60、《唐表演伎艺“讹语影带”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2.〈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3.〈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4.〈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5.〈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6.〈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7.〈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8.〈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9.〈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0.〈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11.〈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2.〈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13.〈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14.〈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16.〈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17.〈“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18.〈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9.〈“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20.〈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2.〈“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23.〈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24.〈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5.〈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26.〈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27.〈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28.〈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29.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0.〈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3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3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3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3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39.〈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41.〈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42.〈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43.〈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4.〈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45.〈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46.,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47.〈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48.〈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49.〈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0.〈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51.〈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52.〈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53.〈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54.〈“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5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56.〈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57.〈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9.〈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1.〈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62.〈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63.〈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64.〈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65.〈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6.〈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67.〈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68.〈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9.〈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70.〈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1.〈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72.〈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73.〈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4.〈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75.〈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76.〈“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77.〈“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7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79.〈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80.〈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81.〈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82.〈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8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84.〈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85.〈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86.〈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87.〈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88.〈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89.〈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90.〈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91.〈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92.〈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3.〈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4.〈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95.〈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96.〈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97.〈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98.〈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99.〈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100.〈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101.〈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2.〈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103.〈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104.〈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05.〈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106.〈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07.〈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108.〈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109.〈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110.〈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1.〈“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12.〈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113.〈《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14.〈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115.〈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116.〈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117.〈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118.〈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119.〈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120.〈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21.<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122.<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123.〈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124.<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125.<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2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27.<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28.<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129.<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30.<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31.<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132.<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133.<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134.<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135.<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6.<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137.<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13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39.<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0.<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141.<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142.<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143.<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144.<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146.<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论市场营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试论市场营销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 试论市场营销在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先写几个,不够再要,在要得话,说出你的要求和想法。
QQ 搜 1134++++6343++++77 希望可以合作 我们是专门做收费代写服务的 需要的话可以联系 若有打扰 深表歉意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代写毕业论文包通过!!代写职称论文包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优势】 本联盟汇集所有行业近30名兼职专家教授学者,学历均在硕士以上,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联盟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创,版权归客户所有,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我们跟各行业学术期刊均有业务联系,任何学科的论文均可保证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范围】毕业论文 外语论文 中级职称论文、高级职称论文、学术论文、公务员论文、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办公文书、演讲稿、报告总结、各种文体互译等服务。
市场营销 Marketing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 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权威定义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行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而格隆罗斯给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目的:营销是在一种利益之上下,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实现各方的目的)。[编辑] 新式定义台湾的江亘松在<你的行销行不行>中强调行销的变动性,利用行销的英文 Marketing 作了下面的定义「什麼是行销?」就字面上来说,「行销」的英文是「Marketing」,若把 Marketing 这个字拆成 Market(市场)与 ing(英文的现在进行式表示方法)这两个部分,那行销可以用「市场的现在进行式」来表达产品、价格、促销、通路的变动性导致供需双方的微妙关系。<你的行销行不行>ISBN: 978-986-82609-5-5,理财文化, 出版[编辑] 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创阶段(1900年—1920年)功能研究阶段(1921年—1945年)现代市场营销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945年—1980年)营销扩展阶段(1980年以后)[编辑] 市场与需求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可以等同于需求,即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委员会1960年对市场提出以下的定义:“ 市场是指一种货物或劳务的潜在购买者的集合需求。 ”菲利普·科特勒把市场定义为“ 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编辑] 市场的类型市场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商品的基本属性可划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一般商品市场指狭义的商品市场,即货物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特殊商品市场指为满足消费者的资金需要和服务需要而形成的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对以上两种市场作分析时一般要研究消费者市场,产业市场和政府市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为SWOT分析方法,它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的意思。从内部环境分析优劣势,从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编辑] 市场营销策略营销组合的四个因素常称作4P,即:产品(Product)价格 (Price)推广 (Promotion)通路与配销 (Place&Distribution)这四个因素应用到营销过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营销策略。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是为6P。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环境(或是或实体环境;Physical evidence)。根据与市场竞争对手对抗的需要而制定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政策。这一时期诞生了著名的4P理论。当时还是大众媒体盛行的时代,依靠大众媒体促进销售,无差异化策略成为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编辑] 产品产品策略主要研究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的基础。[编辑] 价格价格策略又称定价策略,主要研究产品的定价、调价等[[市场营销工具][编辑] 推广推广是将组织与产品讯息传播给目标市场的活动,它主要的焦点在於沟通。透过推广,企业试图让消费者知晓、了解、喜爱或购买产品,进而影响产品的知名度、形象、销售量,乃至於企业的生长与生存。有了推广,消费者才可得知产品提供何种利益、价格多少、可以到什麼地方购买及如何购买等,而这些消费者反应会进一步协助推动其他行销组合(产品、价格、通路)。[编辑] 通路又称渠道策略,也称为促销。它代表企业(机构)在将自身产品送抵最终消费者之前,所制定的与各类分销商之间的贸易关系、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方式的综合体系。这里的分销商既包含批发商,也包含零售商,甚至包含物流配送商和直销公司的直销人员。企业制定分销政策的目的是:让产品更顺畅地到达顾客手中,既要保证分销成本低廉,又要保证顾客对送货期、送货量、装配服务、疑难咨询等方面的要求。在产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分销政策可能变得越来越难制定,因为相对于产品和品牌的过量,分销商则显得稀少,因而后者拥有了大量讨价还价的权力,力图从制造商或上游企业那里获得更大的利益分成比例。零售商在最近10年的表现尤其令人瞩目,它们不仅从事零售,也开始插手于产品的上游生产过程,并以自己的店铺名称或独创名称作为自己所产新品的品牌——即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label),或叫店铺品牌(store brand/label)。这更深地威胁到了纯粹的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当然也大大增加了后者制定分销策略的难度。[编辑] 人员(People)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卷入某种服务的消费过程中,这是7P营销组合很重要的一个观点。知识工作者、白领雇员、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消费者将额外的价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会总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中,这部分价值往往非常显著。[编辑] 流程(Process)服务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以及活动得以实现的过程(亦即消费者管理流程),是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编辑] 环境(Physical Evidence)包括服务供给得以顺利传送的服务环境,有形商品承载和表达服务的能力,当前消费者的无形消费体验,以及向潜在顾客传递消费满足感的能力。[编辑] 4C包括:顾客(Customer)成本(Cost)沟通(Communication)便利(convenience)。加上机会Chance,市场变化Change为6C。不销售制造的产品,而要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售出;不要依竞争者或者自我的盈利策略定价,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测试手段了解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愿付出的成本;不要以自身为出发点,想着网点怎么布置,采用什么样的通路策略,而要关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便利性;不是想着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来提升销量,而要和消费者互动沟通。[编辑] 营销种类[编辑] 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编辑] 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编辑] 网络营销(Internet Marketing)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络营销的职能包括网站推广、网络品牌、信息发布、在线调研、顾客关系、顾客服务、销售渠道、销售促进八个方面。Viral Marketing[编辑] 标竿行销(Bench Marketing)由江亘松在<你的行销行不行>提出以某个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竞争者为比较基准的行销方式,例如普腾这家公司於十几年前提出一句很经典的「Sorry,Sony」到现在还是经常被产业与学术界拿来当作行销的案例,近年来Audi一直宣称他们的部分车种在欧洲市场无论在性能或销售上都令双B感觉到威胁,这样的行销方法就是希望让那些原本没有打算买Audi的亚洲买家去思考,为什麼欧洲的消费者愿意买的车在亚洲的我们却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当然要提出这样的行销方式势必要先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信心,否则如果「如花」喊出「Sorry林志玲」认同的观众应该不会太多吧。Viral Marketing[编辑] 直效营销(DIRECT MARKETING)根据kotler.keller行销管理学第12版中译本直效行销(direct marketing)是在没有中间行销商的情况下,利用消费者直接(consumer direct,CD)通路来接触及传送货品和服务给客户。主要通路包括直接信函、型录、电话推销,电视购物、小的售票亭、网路和汽车广告。直效行销是互动是行销系统,利用一种或多种媒体影响任何地区可衡量的回应或交易。特别是在电子行销中正快速成长。[编辑]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在很多情况下,公司并不能寻求即时的交易,所以他们会与长期供应商建立顾客关系。公司想要展现给顾客的是卓越的服务能力,现在的顾客多是大型且全球性的。他们偏好可以提供不同地区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且可以快速解决各地的问题。当顾客关系管理计画被执行时,组织就必须同时注重顾客和产品管理。同时,公司必须明白,虽然关系行销很重要,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效的。因此,公司必须评估哪一个部门与哪一种特定的顾客采用关系行销最有利。[编辑] 燎原式行销由江亘松在<你的行销行不行>提出「燎原式行销」的重点在於,以自己强大的财力为基础,先采取竞争对手无法跟随并获利的低价策略,逼迫市场竞争者纷纷退出并且树立警告指标不让其他潜在业者轻易越矩,这样在下一个不怕死的竞争者出现之前,就可以创造一个无竞争者的独占市场。[编辑] 绿色营销[编辑] 社会营销[编辑] 营销社团[编辑]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又称营销调研,指企业在市场营销决策过程中,需要系统客观收集和分析有关营销活动的信息所做的研究。营销调研活动涉及到产品,广告,促销渠道选择,竞争者等诸多方面。[编辑] 营销理论的新发展病毒式营销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国际营销绿色营销服务营销过程营销收益管理Marketing is an ongoing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executing the marketing mix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for products, services or ideas to create exchange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ends to be seen as a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includes advertising, distribution and selling.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anticipating the customers' future needs and wants, which are often discovered through market , marketing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or directing an organization to be successful in selling a product or service that people not only desire, but are willing to good marketing must be able to create a "proposition" or set of benefits for the end customer that delivers value through products or specialist areas include:advertising and brandingcommunicationsdatabase marketingdirect marketingevent organizationfield marketingglobal marketinginternational marketinginternet marketingindustrial marketingmarket researchpublic relationsretailingsearch engine marketingmarketing strategymarketing planstrategic managementExperiential marketingSocial Influence MarketingContents [hide]1 Introduction2 Concept of Marketing3 Two levels of marketing4 Four Seven Ps5 Four New Ps6 Steps in product design7 Requirements of good Forms of packaging8 Significance of a trademark9 Brands10 Factors influencing Steps to determine price11 Distribution (Place) Reasons for direct selling Reasons for indirect selling Reasons for using Reasons for bypassing Ways of bypassing Agents12 Marketing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of successful Requirements of a good Eight steps in an advertising Personal Sales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MPR)13 Customer focus14 Product focus15 See also16 Related lists17 References[edit] IntroductionA market-focused, or customer-focused, organization first determines what its potential customers desire, and then builds the product or service.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s justified in the belief that customers use a product or service because they have a need, or because it provides a perceived major factors of marketing are the recruitment of new customers (acquisition) and the retention and expansion of relationships with existing customers (base management). Once a marketer has converted the prospective buyer, base management marketing takes over. The process for base management shifts the marketer to building a relationship, nurturing the links, enhancing the benefits that sold the buyer in the first place,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service continuously to protect the business from competitive a marketing plan to be successful, the mix of the four "Ps" must reflect the wants and desires of the consumers or Shoppers in the target market. Trying to convince a market segment to buy something they don't want is extremely expensive and seldom successful. Marketers depend on insights from marketing research,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to determine what consumers want and what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for. Marketers hope that this process will give them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rketing management 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ocess. The offer is also an important addition to the 4P's most organizations, the activities encompassed by the marketing function are led by a Vice President or Director of Marketing. A growing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large US companies, have a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position, reporting to the Chief Executiv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 states, "Marketing is an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and a set of processes for creating, communicating and delivering value to customers and for manag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in ways that benefit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1]Marketing methods are informed by man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articularl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Anthropology is also a small, but growing influence. Market research underpins these activities. Through advertising, it is also related to many of the creative arts. Marketing is a wide and heavily interconnected subject with extensive publications. It is also an area of activity infamous for re-inventing itself and its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times and the culture.[edit] Concept of MarketingMarketing is an instructive business domain that serves to inform and educate target markets about the valu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 company and its products. “Value” is worth derived by the customer from owning and using the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 depiction that the company or its products are each doing something better than their competition in a way that could benefit the is focused on the task of conveying pertinent company and product related information to specific customers, and there are a multitude of decisions (strategies) to be made within the marketing domain regarding what information to deliver, how much information to deliver, to whom to deliver, how to deliver, to deliver, and where to deliver. Once the decisions are made, there are numerous ways (tactics) and processes that could be employed in support of the selected goal of marketing is to build and maintain a preference for a company and its products within the target markets. The goal of any business is to build mutually profitable and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s with its customers. While all business domains are responsible for accomplishing this goal, the marketing domain bears a significant share of the the larger scope of its definition, marketing is performed through the actions of three coordinated disciplines named: “Product Marketing”, “Corporate Marketing”,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2][edit] Two levels of marketingStrategic marketing: attempts to determine how an organization competes against its competitors in a market place. In particular, it aims at generat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lative to its marketing: executes marketing functions to attract and keep customers and to maximize the value derived for them, as well as to satisfy the customer with prompt services and meeting the customer expectations. Operational Marketing includ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rter's five forces[
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组合的四个因素常称作4P,即: 产品(Product) 价格 (Price) 推广 (Promotion) 通路与配销 (Place&Distribution) 这四个因素应用到营销过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营销策略。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是为6P。
引导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智慧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 营养 ,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据生态和社会相结合观念而形成的经济称为“稳态经济”,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不惜放弃短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以维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无限期保持下去的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英国经济学家史密斯(G·Simith)及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蓝图”理论,他们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无穷的灾难,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提倡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 经典 传承 文化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 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 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下面是我整理的国学经典阅读征文,欢迎阅读参考!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垃圾食品"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将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品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品悟国学经典 ,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国学经典引导着我们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进,保持一颗永久年轻快乐的心。国学经典,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不仅古已有之,至今犹有价值,而且永远对人有用。如今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及海外华人文化圈里,都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的训练与学习许多著名的高校也兴办起国学院,孔子学院更是遍布全球各地,"国学热"悄然兴起。国学经典给我的给我的初印象就是经典的份量,让我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我怕以我浅薄的学识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当我手捧经典,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似乎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论语》:"言忠信,行笃敬。",教导我们做人说话应当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这就是先人的高尚品德,我们中华儿女有何理由不去继承?!但反观如今社会,似乎并非如此!如果大家都听从经典里的这句名言,并且真正去履行,那么哪会有三聚氰胺,哪会有瘦肉精,哪会有染色馒头……《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早就告知我们,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不遇到疑难问题呢?既然我们都有不懂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品质不能缺少,眼下这个浮夸成风、利益至上、充满享乐主义的社会是不是该经历一下国学经典的洗礼呢?!追名逐利互相攀比成风,这是很成问题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人堕落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自己的原则。学好像登山一样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学好看似挺难,但不能因为这而去学坏吧!再难的事,只要坚持有何不成?再简单的事不去做,何时能成?!事在人为!《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国学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努力工作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事的办法,我们应从中学到的是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国学经典的宝库,有我们学不完的哲理,通过研读国学,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说,面对自己的父母,要学会感恩;对待犯错误的人,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尊敬他人、讲话前三思而后语,小心谨慎;永远记住要讲信用……另一方面,国学其实是人生之路的一位伟大导师,我将来要经历的一些事或许在历史上早就发生在某人身上过,有过类似的记载,那么这对我来讲就非常有借鉴意义了,它就像一个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我看不清前方道路时,为我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指明正确的方向!
或许国学经典仅应用在个人身上,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其价值。古今之变,这是历史,可以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来治国平天下才是根本,我现在乃是一介书生。或许治国平天下并非我所能,但远观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何不是一桩乐事,以孟子为例,"春秋无义战",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以富国强兵为第一任务,孟子目睹战争带来的灾难,竭力呼吁反战,他把井田制度看做理想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的人可以衣帛,养鸡养鸭,不失其时,七十岁的人可以食肉,在当时,这是一种何等和谐的社会啊!另外,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里渗透的不就是我们今天呼吁的民主嘛,同时也体现了孟子对人格独立和平等的尊重论文范文。
西方人的道德培养,多有宗教信仰,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出之于读书明理。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信条规则都被记载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里,如儒家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弘扬民族精神乃中华民族立国之本,国学的功能不只是固有的学术,也有现代精神,如明条理、辨次序、致知力行,这些便是科学方法。而仁爱精神和道德情操也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所急需的!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身为中华儿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学习,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领我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在国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很多的经典语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老师解释道:"土里挖出来的玉石并不珍贵,没有价值,也不讨人喜欢。要经过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后,才能成为人人喜爱的美玉。人也一样,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不用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你们现在,就像一块块刚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打磨,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每个星期都要去校外兴趣班学习民族舞。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一次都没有落下过。在寒冷的冬天,我冻得手脚都僵了也没有叫一声苦;在炎热的夏天,我热得汗流浃背,仍然坚持练功,接受老师严格的训练。有一次练习压腿,很多孩子因为怕疼当场哭叫起来了,轮到我了,我心里很紧张,老师帮我压的时候,疼得我眼泪都冒出来了,但是我咬牙没有哭出声音,并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功,才能成为一块最美的玉。"
现在,我已将《国学经典》熟背于心了,其中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被我当作座右铭端端正正地贴在书桌旁的墙上,它时刻提醒着我——勤奋好学,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儿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儿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育我时,从她嘴里总是冒出这半文半白令我一头雾水的话,我知道那是古话,所以嘴里虽然附和着,但心里却直笑她迂腐。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去年,我们班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咦,这些东西怎么那么耳熟呢?跟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有点纳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在老师逐句逐句的讲解下,我才晓得其内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或看课外书,外婆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外婆,我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现在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就抓紧时间做所有的事,我还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很贪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妈妈教育时我总爱提到xx(班上一些优秀生)又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批评,以此来反驳妈妈。"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了国学,我才知道这话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等,现在,妈妈再引用古人的话教育我时,我可不敢取笑而是更加佩服妈妈了。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呀,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十分庆幸,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当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品诗,亦是品人。读李白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豪放不羁的东坡居士抬头见明月,大醉做《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典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恬静的女孩,永远"思无邪"。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无论何时,只要一手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认识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认识经典,了解经典。我认识经典已有两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的含义。
经典文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经典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印章。
所谓"国学经典指的是什么?"
国学是统领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国粹,"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段时间我认真诵读和网上学习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近期我读了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颇有感触。那就让我汇报下我的学习成果吧!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在《红楼梦》的创作中都有曲折的艺术反映,贾府的衰败明显有着曹家破败的影子。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情憎录》《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名~,号雪芹,他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曹雪芹早年生活极其奢华,晚年去困顿不堪。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这种特性的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深刻的体悟和思考,而这种思考,在红楼中都有曲折的艺术反映,贾府的衰亡明显有着曹家破败的'影子。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当今社会xx的一面,如:薛蟠杀死店小二那段情节中的描写,"薛姨妈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下,只得去贾府托贾政,贾政问清了原委,含含糊糊的答应了。薛姨妈担心贾政这边不管用,又去找凤姐儿,求贾琏帮着疏通,又花了几千两银子,才买通了知县;那边薛蝌又花钱贿赂证人改了证词,这才给薛蟠判了误伤。"在此情节中,可以看出贾政是明事理的人,绝不扭曲事实,即使自己再有实力,也不远愿违反公堂上的纪律,这一点值得人们学习;另一面从贾琏、薛蝌帮着薛蟠洗清罪名的这种行为来看,在当时社会的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
同时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他很聪明但有些不爱学习,有些贪玩。从中我得到的启发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即使我们的家庭很富有、很有钱,我们不要依赖父母。要好好学习知识,凭借自己的本事、来创造属于我们的天地
在我读完后,我明白了诵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在中华名族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而博大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然而国学的沉淀并不是一朝之事,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接受着外界各种文化风气的考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名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名族的灵魂。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了国家对思想层次的追求与向往;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对思想统一的要求;至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专制领域的又一大创举。至此,儒家思想被放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儒家思想文化也从此名扬天下、名扬千古。然而在明清之际,由于诸多的因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也逐渐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国学是一把双面刃,那么西方思想文化就是是刃变利的磨刀石。自鸦x战争失败后,国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于危难,有意无意的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这使国学遭遇到空前的冷落甚至是猛烈的抨击,国学一度沦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斥责为近代衰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名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名族复兴的伟大潮流势不可挡。但是当西风吹来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当好莱坞大片被热捧,哈韩哈日风与日俱增之时,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雅思的高分令命题者为其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翻译的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承中华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多少青少年走上了哈韩哈日之路,嘴上挂着"卡哇伊"、"欧尼桑"等词汇,然而对于中华的母语却不甚了解;多少青少年眼中崇拜着国外的电影,却对祖国的教育片呲之以鼻;多少青少年向往国外的自由名主,殊不知我们的祖国正在积极向上的发展。
国学拥有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名为邦本的政治哲学等等,都是开启今人智慧、滋润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长青。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人文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领悟国学经典,培植人文素养
摘 要:鉴于国学经典在提升人文素养中的教育价值,未来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岗位需求。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国学经典学习现状,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凭借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更要凭借国学经典学习培植人文素养。
一、现状调查
为掌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学经典学习现状,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
1、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文素养缺失。
在被问及对人文素养是否了解时,超过80%的学生“一般”了解,只有15%的学生“有所”了解,还有5%的学生“不”了解。
问及人生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时,选择“金钱、权利、地位、享受”占到了35%。
针对目前社会讨论比较多的“中国式过马路”和“旅游文明”的热点话题, 45%的学生在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方面欠缺。
50%的学生表示有社会责任感,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妥协。
问到对集体的义务劳动的态度,超过40%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参加。
超过45%的学生对国内、国外时事新闻不感兴趣。50%的学生上网时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2、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国学不感兴趣。
喜欢积累一些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的学生只有20%,经常购买或关注国学方面书籍的学生也只有20%,
对国学知识的获得,60%的学生认为主要从学校获得,能够朗诵的诗词仅限于教材。
当被问及你不了解国学的原因时,50%的学生选择了苦涩难懂,太过于深奥,另有50%的学生认为身边没有学习国学的氛围。
问到有无学习国学的必要,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不必强迫,有兴趣的人自己学习即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我的价值取向不明确,责任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庸俗,使命感不强。对国学经典的作用认识不足,国学知识比较欠缺,学习方式过于狭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二、现状分析
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功利性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的同时意识形态逐步产生了功利性。面对社会的多样性,加重了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功利心理,在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逐渐缺失。这样的功利心理会转化成学习的功利性,国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就难以被接受,人文素养提升受到阻碍。
2、重视实用性
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侧重字词句主题的讲解,专业技能的提高,轻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能够等同于人文素养的高低。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反复咀嚼,深刻体会精神内涵。
3、忽视自主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上有缺陷,难以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注重课上学习轻视课下学习,对国学经典里的人文精神不愿深入思考。
4、缺少实践性
学习国学经典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有积累就必须会运用,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重视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我们在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将人文精神积淀内化,这是提升人文素养最佳路径。
三、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蕴含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如果说掌握科学知识是立世之本,那么国学经典学习就是处世之根。如何认识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采取何种策略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继承优良、与时俱进
教学中加大对国学经典活态学习,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文化传承中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掌握吟诵的方法和技巧,在反复吟诵中发挥想象,唤醒内心情感,接受人文的熏陶,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当今学习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上课,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讲授,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从最早运用于学习的录音机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学习不再是面对书本的文字,而是视觉听觉带来的丰富。网络更是以便捷、高效和灵活成为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3年6月16日,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项目在沪启动。众多知名导演和演员利用电影艺术的高雅性和通俗性,将国学经典用艺术情感作直接的表达和诠释。国学经典学习不再苦涩难懂,毫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注重效率、强化自主
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再加上自身学习存在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国学经典发挥的效率较低。
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并运用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用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深入挖掘语言中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扩展学习空间。 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具有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等特点。教学中要避免功利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自主学习、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在学习中才能找到属于自我的国学经典。在自悟自醒中不断吸收圣贤名家文化智慧,加深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学科融合、综合欣赏
国学经典不能独立学习,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将国学经典学习渗透到各学科,培养学生综合欣赏能力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如,很多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而音乐课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课,那就在音乐课中倾听国学经典;在舞蹈课中诠释国学经典;在美术课中展现国学经典;在书法课中体现韵味;在历史课中探索厚重的中华文化;在英语课中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具民族精神等等。
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结果,探寻把各种课程综合模式和课程形式最佳结合起来,避免学科单一化,实现学习自主性,将实践理论结合,使学习形式更加丰富,汲取国学经典精髓,才能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形式多样、加强实践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如,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国学经典演讲比赛、舞蹈比赛、书画比赛;在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定期开展国学经典专题讲座;进行实践调查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和蕴藏的人文内涵。教师在实践指导中,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渗透,从而将人文素养和学前教育职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建立国学经典学习氛围,通过氛围带动兴趣,通过兴趣增强意识。从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立足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注意教学中的价值,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凭借国学经典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才能把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教师。
实践性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精选】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学期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读了《弟子规》和《三字经》两本国学书,读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首先,先说《弟子规》,这真是一本好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和“信”这两篇。让我懂得了如何待人以礼、孝敬长辈和做人应以诚信为先,还教会了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接下来是《三字经》,其中有句“幼不学,老何为”,提示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功读书勤奋好学,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从小不努力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只顾嬉闹玩乐长大后毫无用处,那时就后悔莫及。另外一句“亲师友,习礼仪”,教育我们从小要懂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养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这本书主要是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就能学以所用、为国争光。
这两本书里面的道理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业,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只要做一个有品德、孝敬父母、尊敬师友、爱护兄弟姐妹、认真对待学业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与认可,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中医,传承着东方文明古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中医是国学中的一部分,关于中医的书有《本草纲目》《伤寒论》《黄帝内经》……中医,是古老技术的传承。一次,我跟外公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年近80岁的女教授聂惠民大夫带着两名博士后弟子坐诊,这位奶奶头发花白,慈眉善目,只见她不急不躁认真地为外公号脉,过一会对外公说:“您性子急,遇事果断,但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不可急躁,这对您心脏问题的治疗是关键。”外公连连点头,乐呵呵地说道:“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从此,外公改掉了急性子。
听妈妈说,怀上我不足三个月时,妈妈因感冒请爸爸认识的名中医王奶奶看病,王奶奶一号脉,说道“这是男孩哦”,和前几天另一位中医说的一样,妈妈和爸爸十分不解,便请教这是如何判断出来的,王奶奶说道:“因为主脉强。”爸爸妈妈恍然大悟,中医,竟可以不通过任何机器,凭技术、经验、手感,准确判断出未出生婴儿性别,这就是国学。
中医是国学,是中国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是中国炎黄子孙的治病法。
今天,我们开了一次中队会,对会的主题是《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这个中队会我觉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现了一些小差错。
看完学校播放的视频,我们就开始展示自己小组排练的关于国学的节目。我们组表演的是唱关于国学经典的歌《厚德载物》,只有王世哲没有唱,因为他唱的不好,只让他在最后说怎么做美德少年。一开始上去,我们唱的非常顺溜,也很有感情,没有跑调,我们在心里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来唱得这么好!可是到了最后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词了!我们全都忘了,这可怎么办呀,多尴尬呀,看来是要栽到台上了,幸亏有老师提醒,才缓解了尴尬的场面,最后一句终于唱下来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后我就说:“在这个世纪里,要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学校,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团结互助,那么在家里呢?”说完就该赵佳硕说了,他说了在家里应该怎么做,然后左万鑫说了在公共场合的做法,最后由王世哲总结:“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后台下一阵掌声,其他组都表演了,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太没意思了,没我们组好。
这次的中队会真是太棒了!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品味国学经典作文作文。《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宏阔大,深沉磅礴?又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经久不衰,那就是我们的国学经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在没读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我不够聪明就永远比不上那些本来就很聪明的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做任何事,这样即使我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我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尚往来;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誓死保国;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志存高远;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我们的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
让"国学经典"中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努力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今天下午,我们开了中队会,今天我们中队会的主题是:“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我们先看了小视屏,让我最感动的是最后有一个有一次那个小孩在写作业,他看见下一层从窗户里冒出来了浓浓的烟,我就赶紧下楼,去敲下一层的门,下一层正在洗漱,听不见……从这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向贫穷的孩子捐款,在他自己的行动下,他带动了整个班级,他带动整个班级之后,有带动整个学校,后来因种种缘故,他的雷锋小队又解散了,可是她的几个朋友组织的雷锋小队,没有解散,他的每一个人下课余时间画画、叠纸片……他们用这些办法来挣钱,还有的时候,他们就到垃圾箱里去捡瓶子……
老师又让我们小组合作,展示和看法,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歌,虽然我没有去唱,但是我的内心是快乐的,他们唱的是《厚德载物》。他们唱的很多,就是后面忘词了,但是最后还是想起来了,他们唱完之后,第一片掌声。他们又说了看法,我是最后说结束的,我对着大家说:“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美德少年吧!”。后面的小组都没有心意,只有七组有。其他的要不就是二人转买就是三人转。
老师还给我们除了几道题,我的对了。
我觉得这次的中队会,比以前的都好。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活动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美好的品格追求,经过国学经典的审美熏陶,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校园生活带来一片生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我们将在经典诵读的研究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斌.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J].文学教育,2011,(16).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的碰撞,无论东西文化怎样相互融合、掺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论语》
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2 《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3 《庄子》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4 《孟子》
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5 《墨子》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是逻辑学说。
6 《荀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名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