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
[1] 崔荣华. 家园配合 共同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幼儿教育.2000年第7、8期,第77页;[2]李捷. 7种让小宝贝乐于上幼儿园的方法、 幼儿教育导读. 2003年第8期,第7页;[3]2003年 新手教师上路啰!. 第197页如何办好亲子活动;[4]幼儿教育. 2008年第9期.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7]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18]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19]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0]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 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摘要: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开始体验初次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痛苦,且这种焦虑程度一旦过高,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当中笔者对幼儿入园与家长分离时的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幼儿分离焦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了家长及教师常用的缓解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成因;消除对策
每年的9月份都是幼儿园新生入学的时候,原本在父母怀中或者是被父母牵着笑嘻嘻的小朋友在被送进幼儿园之后情绪就开始不对了,开始又哭又闹,牵着父母的手不愿让父母离开。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情绪极不稳定,又哭又闹,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的表现。这种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从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幼儿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都是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怀、呵护下成长的,当突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受到特别的优待。孩子从家庭中受独特对待的环境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既陌生又享受不到优待的环境当中肯定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如果总是摆出一种很严肃的表情,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给幼儿,更要尊重幼儿的自由以及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缓解他们的不适感。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时容易大发脾气或者哭闹
幼儿年龄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硬是强迫孩子和家长分离,孩子一般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一系列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接受必须要呆在幼儿园的这一客观事实,幼儿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二)幼儿比平时更容易紧张、着急,会多汗、尿裤子
幼儿产生了入园焦虑后,常常会出现出汗、尿床或者尿裤子的行为。幼儿的尿床、尿裤子、吮手指、怕黑、难以入眠等种种反应都是幼儿与家长分离后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但这些表现只是个别幼儿的个人表现,不能代表全部。
三、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入园焦虑知识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引导和培育孩子,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指人在3~6岁的时期,脑重量不断增加,大脑皮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在同步发展,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了解并积极干预幼儿入园焦虑,让每一位入园的孩子都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当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幼儿入园焦虑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常用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待不愿入园的幼儿采取强迫分离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幼儿焦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因而,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就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多说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在心中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幼儿在日后的接触中慢慢接受幼儿园。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也和幼儿一样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舍不得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入园焦虑时就索性直接带孩子回家,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种直接将幼儿带回家中的做法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对于家长直接将孩子带回家的现象,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客服自身的焦虑,予以更多的信任给幼儿园,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教师。
对于依恋父母,不相信其他人的幼儿,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安慰,还要指引幼儿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与他人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
2.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对于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时会采取漠视淡化的方式来对待。漠视淡化的方式反而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亦是如此,漠视淡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躁情绪。因此针对大声哭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的关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这样幼儿焦虑心理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缓解。
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的不理睬也就意味着对幼儿的不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纠正,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默认,那么这种行为就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幼儿在独自游戏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指导或者干涉,幼儿的此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不被关注的幼儿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喝水,一个人上厕所。笔者认为如果放任幼儿的此种行为长期下去,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会变得越来越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很融洽、很享受集体生活时,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当有一天在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会恶化。因而幼儿教师要对单独游戏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和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策略建议
1.教师做好入园前家访。教师到幼儿家进行第一次家访时,要注意衣着的得体,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要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禀性的介绍,并提醒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准备替换的衣服、喜爱的玩具等,并对按时幼儿日产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记录,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为了幼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会聆听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想法,细心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同时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熟悉教师,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2.参与亲子活动,减少陌生感。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例如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手拉着手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体验交往的快乐。孩子在幼儿园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当中慢慢也会开始接受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充分准备,对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家长的陪伴,更让孩子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3.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不只是孩子会有入园焦虑,很多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的新环境,担心孩子能否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时,对孩子依依不舍、牵肠挂肚,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跑到幼儿园来探望孩子。家长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当中。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在开学初的一周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教学,例如用颜色鲜艳、新颖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采用正面鼓励以及侧面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为幼儿创建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5.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幼儿园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入园焦虑情况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例如开辟专门的活动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拒绝进食的孩子提供造型可爱多样的小点心,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等。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然后制订特别的方案来对待。
五、结论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的成长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孩子关键的幼儿期,不仅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让孩子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予以注重并采取措施予以缓解,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何海英。创设家庭式环境———环境新生入园焦虑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5,(9):44-45.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18-119.
[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8-119.
[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6-138.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摘要: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开始体验初次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痛苦,且这种焦虑程度一旦过高,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当中笔者对幼儿入园与家长分离时的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幼儿分离焦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了家长及教师常用的缓解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成因;消除对策
每年的9月份都是幼儿园新生入学的时候,原本在父母怀中或者是被父母牵着笑嘻嘻的小朋友在被送进幼儿园之后情绪就开始不对了,开始又哭又闹,牵着父母的手不愿让父母离开。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情绪极不稳定,又哭又闹,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的表现。这种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从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幼儿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都是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怀、呵护下成长的,当突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受到特别的优待。孩子从家庭中受独特对待的环境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既陌生又享受不到优待的环境当中肯定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如果总是摆出一种很严肃的表情,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给幼儿,更要尊重幼儿的自由以及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缓解他们的不适感。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时容易大发脾气或者哭闹
幼儿年龄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硬是强迫孩子和家长分离,孩子一般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一系列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接受必须要呆在幼儿园的这一客观事实,幼儿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二)幼儿比平时更容易紧张、着急,会多汗、尿裤子
幼儿产生了入园焦虑后,常常会出现出汗、尿床或者尿裤子的行为。幼儿的尿床、尿裤子、吮手指、怕黑、难以入眠等种种反应都是幼儿与家长分离后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但这些表现只是个别幼儿的个人表现,不能代表全部。
三、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入园焦虑知识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引导和培育孩子,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指人在3~6岁的时期,脑重量不断增加,大脑皮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在同步发展,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了解并积极干预幼儿入园焦虑,让每一位入园的孩子都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当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幼儿入园焦虑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常用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待不愿入园的幼儿采取强迫分离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幼儿焦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因而,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就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多说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在心中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幼儿在日后的接触中慢慢接受幼儿园。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也和幼儿一样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舍不得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入园焦虑时就索性直接带孩子回家,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种直接将幼儿带回家中的做法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对于家长直接将孩子带回家的现象,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客服自身的焦虑,予以更多的信任给幼儿园,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教师。
对于依恋父母,不相信其他人的幼儿,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安慰,还要指引幼儿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与他人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
2.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对于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时会采取漠视淡化的方式来对待。漠视淡化的方式反而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亦是如此,漠视淡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躁情绪。因此针对大声哭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的关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这样幼儿焦虑心理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缓解。
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的不理睬也就意味着对幼儿的不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纠正,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默认,那么这种行为就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幼儿在独自游戏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指导或者干涉,幼儿的此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不被关注的幼儿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喝水,一个人上厕所。笔者认为如果放任幼儿的此种行为长期下去,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会变得越来越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很融洽、很享受集体生活时,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当有一天在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会恶化。因而幼儿教师要对单独游戏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和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策略建议
1.教师做好入园前家访。教师到幼儿家进行第一次家访时,要注意衣着的得体,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要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禀性的介绍,并提醒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准备替换的衣服、喜爱的玩具等,并对按时幼儿日产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记录,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为了幼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会聆听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想法,细心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同时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熟悉教师,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2.参与亲子活动,减少陌生感。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例如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手拉着手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体验交往的快乐。孩子在幼儿园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当中慢慢也会开始接受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充分准备,对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家长的陪伴,更让孩子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3.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不只是孩子会有入园焦虑,很多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的新环境,担心孩子能否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时,对孩子依依不舍、牵肠挂肚,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跑到幼儿园来探望孩子。家长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当中。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在开学初的一周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教学,例如用颜色鲜艳、新颖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采用正面鼓励以及侧面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为幼儿创建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5.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幼儿园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入园焦虑情况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例如开辟专门的活动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拒绝进食的孩子提供造型可爱多样的小点心,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等。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然后制订特别的方案来对待。
五、结论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的成长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孩子关键的幼儿期,不仅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让孩子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予以注重并采取措施予以缓解,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何海英。创设家庭式环境———环境新生入园焦虑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5,(9):44-45.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18-119.
[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8-119.
[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6-138.
【摘要】 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一周内已经基本学会一日生活常规,而且情绪稳定。一个月后,幼儿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利的环境,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关键词 】幼儿 幼儿园 入园适应
一、入园适应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幼儿园教研组曾经研究并撰写了《3-6岁幼儿适应行为分析》,他们为了解幼儿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制订适合不同年龄组别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而为下一步开展幼儿挫折教育作理论与数据上的准备,对本园部分3-6岁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论:3-6岁幼儿适应行为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小百分比越高,反映了在此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适应性越差。
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幼儿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园生活,就可能表现为哭闹,产生分离焦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应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训练机会,以促进和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入园适应的现状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而在当今,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3周岁变为2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声称:"让他哭好了,哭够了就不会再哭了。"所以经常会在幼儿园的角落,看到那些哭得都喘不过气来的新生。但是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新生入园适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例如有些幼儿园就有专门的新生入园适应方案,他们在幼儿园里特别划出一小区域,为新生适应区,并邀请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等等。这一切都是与招生工作紧密结合,并有序开展的。我对本幼儿园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整理观察日记的基础上,也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展示了幼儿入园适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教师采取的对策,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三、个案分析:
人物:陈家仪,女,出生于2003年5月10日简历:出生在苏州,一周岁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仪被送到老家江苏海安,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爷爷奶奶都顺着她,在家里比较娇气。但爷爷奶奶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比较注重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小仪性格开朗,不爱哭闹,自理能力强,身体素质好。
刚入园的小仪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引导,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适应期……第一周:逐渐熟悉环境第一天:惶恐、新奇案例:因为我园是常年招生,小仪是学期中途入园的。
入园第一天是半日亲子活动。教师来园接待时蹲下身子与小仪交谈。她很快被活动室内各区域的活动吸引了注意力,但是当奶奶和妈妈消失在她的视线外时,她便会开始小声哭泣并急切地寻找。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教师牵着小仪的手与其他幼儿一起来到了户外大型器械旁,鼓励她与幼儿一起游戏。小仪很快投入进去,忘记去担心妈妈和奶奶的消失。十一点,小仪要离开了,教师和全体幼儿对她说:"拜拜,明天见."她也高兴地和教师他们说:"再见!"评析: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1.幼儿教师要进行入园之前的家访工作 在幼儿进行投入幼儿园学习之前进行家访,有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是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对其家庭条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方向与家庭驾驭的方向保持一致;其二,利用家访能够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让教师与幼儿有一个互动,为幼儿入园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在幼儿入园之前,教师要做好幼儿园入园之间的家访工作。对此,幼儿园教师可以有以下做法:首先,教师应当温柔得体的向幼儿做自我介绍,让幼儿亲切的称呼自己“阿姨”,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加幼儿的亲切感;其次,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住幼儿的生活习惯,方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与幼儿实际需求相符合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亲切的称呼幼儿的小名,与幼儿进行一些身体接触,降低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还可以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讨论一些幼儿喜爱的卡通漫画形象,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2.提高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认识 新入园阶段,幼儿与新环境有一个必要的适应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不断的同化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让幼儿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于此同时,在同化时期总会存在强烈的个体心理冲突,与幼儿已经形成的思想相矛盾,这就会导致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应感,使得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很多调查结果都表明,幼儿入园适应能力与很多客观因素有关,这些客观因素是很难避免的,这需要家长能够在充分了解幼儿心理状态的基础之上,再在幼儿入园阶段,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然而,现阶段很多家长对这些客观因素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客观因素的了解普遍比较低下,他们更加倾向于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是幼儿园的责任,这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会导致家长将幼儿适应能力的低下看作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很难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因此,提高家长对幼儿入园能力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切实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 3.幼儿园教师要给学生以“家”的感觉 幼儿入园时期,幼儿园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幼儿,并及时的记住每一个幼儿的姓名甚至是小名,以此来降低幼儿的警惕感和陌生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就如同父母一样喜爱自己,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感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站在和幼儿同等的高度来观察幼儿,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幼儿园教师要重视与幼儿相处的细节方面,让幼儿从细节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关心与疼爱,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蹲在幼儿面前,与幼儿的视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于幼儿对话的过程中,多触摸幼儿的头部或背部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眼神、举止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系和爱护。另外,教师要允许幼儿保持原有的睡眠方式。例如,部分幼儿需要在毛绒玩具的陪伴下才能睡着;部分幼儿需要大人轻轻抚摸才能睡着,对于这些“特殊情况”,教师要照顾周到,等到幼儿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之后再慢慢进行改正,切勿操之过急。
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幼儿会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在刚开始入园会出现哭闹、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帮助幼儿克服由于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不安,尽快地稳定情绪,快速而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不仅是家长们的愿望,也是幼儿园老师费尽心思要做好的工作。通过开校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为:一、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1.小班新幼儿报名可以提前几天,在新生幼儿报名时教师要和幼儿、家长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初步了解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还要告知新生幼儿家长及早为幼儿做好幼儿所需的物质准备,并及早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2.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入园前,可让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玩玩幼儿园的大型玩具,熟悉幼儿园;到班里看看、玩玩,熟悉老师;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消除幼儿入园时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心理。3.在幼儿入园前一天班里要召开小班新入园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家长须知。告知家长在幼儿来园前,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不要采用强迫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愉快地来园,并允许幼儿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在幼儿园里玩耍。强调家长早上送幼儿时,必须把幼儿交给本班老师,无论幼儿怎样哭闹,希望家长信任老师,下决心与幼儿分手,不要在园内逗留。离园时请家长按时来接幼儿,以免让幼儿感到不安。二、教师要在新幼儿入园前做好一切物质准备和迎接新幼儿的思想准备新幼儿来园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像家一样温馨又整洁的生活环境,在幼儿的小床上、水杯上、毛巾上、晨检表上贴好幼儿的照片,填写好幼儿接送卡,为幼儿准备好玩具等,还要有应对幼儿哭闹、逃跑的思想准备。这样,教师才能管理好什么都不懂的幼儿,正常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老师要适当地进行教育,还要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这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荡荡椅、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玩滑梯、荡椅,教一些幼儿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律动、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四、重视幼儿的来园与离园幼儿来园与离园是初入园幼儿哭闹的重点时段,这两个阶段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老师要通过幼儿入园前的了解准备,在幼儿入园时能叫出每一个幼儿的名字,最好是能叫出幼儿的小名,这样能让幼儿感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亲切,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离园时,老师可抽出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幼儿焦虑的心情,让幼儿感到老师和家长是朋友。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道别,比如抚摸幼儿的头、点头微笑着说再见、对当天幼儿的进步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对第二天幼儿的入园就会有很大的好处。五、幼儿进餐时的组织与培养小班新生幼儿进餐是比较让老师头疼的事情,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还不是很协调,进餐时掉饭粒、翻饭碗的现象时有发生。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老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地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鼓励幼儿自己进餐,不时地提醒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和良好的进餐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六、幼儿午睡时的照顾和习惯的养成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幼儿不愿午睡甚至惧怕午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刚开始允许个别哭闹厉害的幼儿在他的小床上自由玩一会儿,有点困了,再由老师抚拍着使其入睡;还可以让幼儿抱着自己喜爱的玩具入睡;也可以为幼儿讲故事或者播放摇篮曲,让幼儿安静入睡。七、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幼儿刚入园容易出现尿裤、尿床等情况,有的幼儿是因为贪玩忘记了入厕,有的幼儿则是害怕老师不敢说要入厕,有的幼儿到了幼儿园里不会蹲便池,有的幼儿睡得太沉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就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首先,应定时组织幼儿入厕,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幼儿和睡得较沉的幼儿,应个别提醒。其次,对于不会蹲便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地教幼儿怎样蹲便池,还可以陪同他一起入厕,在旁边扶着幼儿给其鼓励。总之,小班幼儿刚入园,拉裤、尿裤现象比较正常,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对待,一定要耐心、细致,不能着急。尤其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总之,新生幼儿入园教师一定要亲切地接待,对幼儿的照顾要细心,组织幼儿的活动准备要充分,这样幼儿就会很快地将哭闹情绪转移到老师的活动上,他们就会天天喜欢上幼儿园。
教师是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已有研究中,入职适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对幼儿教师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对幼儿园新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初入职场的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适应问题,探究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为幼儿园帮助新教师加快职业适应进程提供对策。 本研究在已有文献以及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新教师职业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津南区、大港区、西青区共计265名在职新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结论如下:1.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情况一般,其中新教师在职业心理适应方面得分最高,而对于职业关系的处理能力较差;2.从职业环境适应的情况看,示范园和一级园中大部分新教师对于园所提供的硬件环境和人文氛围表示比较满意,与之相对的二级园和未定级园所中的大部分新教师对此表示不太满意;3.从职业技能适应的情况看,新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对于科研工作适应能力较差;4.从职业关系适应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表示对于园长的领导方式不认同,部分新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与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基于问卷的结果分析进行了访谈,更为深入发现了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本研究为加快新教师职业适应进程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首先,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建立教师入职支持保障机制;其次,在幼儿园面上,要建立和谐的园所氛围和品质文化,完善教师评价与职位晋升机制,切实降低新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另外,从新教师自身方面,还要加强自我调适,建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情绪。
【摘要】 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一周内已经基本学会一日生活常规,而且情绪稳定。一个月后,幼儿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利的环境,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关键词 】幼儿 幼儿园 入园适应
一、入园适应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幼儿园教研组曾经研究并撰写了《3-6岁幼儿适应行为分析》,他们为了解幼儿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制订适合不同年龄组别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而为下一步开展幼儿挫折教育作理论与数据上的准备,对本园部分3-6岁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论:3-6岁幼儿适应行为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小百分比越高,反映了在此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适应性越差。
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幼儿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园生活,就可能表现为哭闹,产生分离焦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应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训练机会,以促进和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入园适应的现状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而在当今,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3周岁变为2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声称:"让他哭好了,哭够了就不会再哭了。"所以经常会在幼儿园的角落,看到那些哭得都喘不过气来的新生。但是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新生入园适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例如有些幼儿园就有专门的新生入园适应方案,他们在幼儿园里特别划出一小区域,为新生适应区,并邀请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等等。这一切都是与招生工作紧密结合,并有序开展的。我对本幼儿园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整理观察日记的基础上,也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展示了幼儿入园适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教师采取的对策,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三、个案分析:
人物:陈家仪,女,出生于2003年5月10日简历:出生在苏州,一周岁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仪被送到老家江苏海安,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爷爷奶奶都顺着她,在家里比较娇气。但爷爷奶奶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比较注重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小仪性格开朗,不爱哭闹,自理能力强,身体素质好。
刚入园的小仪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引导,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适应期……第一周:逐渐熟悉环境第一天:惶恐、新奇案例:因为我园是常年招生,小仪是学期中途入园的。
入园第一天是半日亲子活动。教师来园接待时蹲下身子与小仪交谈。她很快被活动室内各区域的活动吸引了注意力,但是当奶奶和妈妈消失在她的视线外时,她便会开始小声哭泣并急切地寻找。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教师牵着小仪的手与其他幼儿一起来到了户外大型器械旁,鼓励她与幼儿一起游戏。小仪很快投入进去,忘记去担心妈妈和奶奶的消失。十一点,小仪要离开了,教师和全体幼儿对她说:"拜拜,明天见."她也高兴地和教师他们说:"再见!"评析: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论文摘要: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就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做起,而且要求我们要做的好,尤其是在德的这个方面,它是最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下面会谈到。还有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个问提就是恋爱问题,现在每个大学都会出现,这就要我们大学生有一种自我约束力。正文:在我们当代,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学会如何做人。世界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实现XX素质价值呢?我以为只要做到了三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人本主义的流露,精神家园的固守。君子与小人之差别在于道德。时下战火纷纭,如果人人都有道德,世界将减少多少战争,人类将减少多少浩劫生命将减少多少折磨!因此,肩负历史责任的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民一道为了理想,用双手去摸索未来。我们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乃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纵观时代风云,非知识不能驾驭。非技术不能驰骋。在人生的海洋里,我们需要知识的引导;在生命的天空中需要知识的导航。为了我们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我们要提高心理素质。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之下进行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成长和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人尽管才华横溢,博文强识,但由于心理素质有严重缺陷而身败名裂者不乏其人。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科技创业的重任,正热切呼唤着我们:在调适各种心理矛盾中成长,在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中走向未来。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还必须学会在感情问题上自我约束。注意感情问题,爱情在大学里是永恒的话题,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要看得很重,既然来了,就让其 自然地来,自然的去,不要在大学里留下学习和感情的遗憾。学习和爱情的双收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绝大多数是不是为了婚姻而为了爱情,毕业是一道很难越过的坎,两个人能在一起的 少之又少,而劳燕分飞天南地北却如恒河沙数。若来了,不妨积极地对待使其变为学习的伙伴,而不是为了寂寞无聊追求时尚,毕竟这样的人太多了。大学生只有好好把握,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地胜任新时代的新要求,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愿所有的新时代大学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用知识铸就一个新世界。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毕业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中国人要学会用敌人的“漫骂”来为自己加油又向前往。
【摘要】 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一周内已经基本学会一日生活常规,而且情绪稳定。一个月后,幼儿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利的环境,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关键词 】幼儿 幼儿园 入园适应
一、入园适应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幼儿园教研组曾经研究并撰写了《3-6岁幼儿适应行为分析》,他们为了解幼儿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制订适合不同年龄组别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而为下一步开展幼儿挫折教育作理论与数据上的准备,对本园部分3-6岁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论:3-6岁幼儿适应行为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小百分比越高,反映了在此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适应性越差。
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的巩固的阶段。幼儿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园生活,就可能表现为哭闹,产生分离焦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应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训练机会,以促进和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入园适应的现状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而在当今,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3周岁变为2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声称:"让他哭好了,哭够了就不会再哭了。"所以经常会在幼儿园的角落,看到那些哭得都喘不过气来的新生。但是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新生入园适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例如有些幼儿园就有专门的新生入园适应方案,他们在幼儿园里特别划出一小区域,为新生适应区,并邀请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等等。这一切都是与招生工作紧密结合,并有序开展的。我对本幼儿园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整理观察日记的基础上,也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展示了幼儿入园适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教师采取的对策,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三、个案分析:
人物:陈家仪,女,出生于2003年5月10日简历:出生在苏州,一周岁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仪被送到老家江苏海安,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爷爷奶奶都顺着她,在家里比较娇气。但爷爷奶奶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比较注重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小仪性格开朗,不爱哭闹,自理能力强,身体素质好。
刚入园的小仪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引导,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适应期……第一周:逐渐熟悉环境第一天:惶恐、新奇案例:因为我园是常年招生,小仪是学期中途入园的。
入园第一天是半日亲子活动。教师来园接待时蹲下身子与小仪交谈。她很快被活动室内各区域的活动吸引了注意力,但是当奶奶和妈妈消失在她的视线外时,她便会开始小声哭泣并急切地寻找。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教师牵着小仪的手与其他幼儿一起来到了户外大型器械旁,鼓励她与幼儿一起游戏。小仪很快投入进去,忘记去担心妈妈和奶奶的消失。十一点,小仪要离开了,教师和全体幼儿对她说:"拜拜,明天见."她也高兴地和教师他们说:"再见!"评析: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园小班就是幼儿从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对他们以后适应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问题以及入园适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问题
【内容摘要】
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小小的集体,是幼儿走向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何帮助幼儿走好这一步,作为幼儿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孩子的第一步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又应该做哪些准备?
【关键字】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一、陶行知九月新生入园,这是幼儿园一年中最忙乱的日子,也是最考验教师能力的一个环节。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个性习惯的新宝宝需要老师们去熟悉;还有很多常规的保教工作、教学任务需要老师们去完成;更有素质不一不同类型的年龄层次的家长需要教师去面对。面对迷茫哭闹的幼儿、关心焦虑的家长、千头万绪的工作,怎样来帮助幼儿、家长和教师从容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呢?
关爱支持,让小班老师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工作。
无论是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面对小班新生入园这一环节都是有所顾虑的':
几十个孩子对着你哭的哭闹的闹,要吃饭喝水要入厕就寝,一会儿这个吐了一会儿那个尿了……老师们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好容易安排停当还要坐下来记录各种表册,接听家长电话,做好活动准备,回家后还要忙家务、陪孩子。繁重的体力劳动、沉重的心理压力常常让接小班的老师感到焦虑不安。这时候园部必须给予老师们关爱和支持,理解和帮助:了解老师的搭班意向注意班级教师年龄、经验和性格的搭配;关心老师的家庭情况寻求爱人小孩的支持配合;关注老师的需求给予业务和精神方面的关心和理解,让接小班的老师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工作。
二、从容准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幼儿教师这个岗位是特殊的,小班更有着不同于大中班的工作要求,无论从技能到责任上,小班教师担负的责任似乎更加重大些、更特殊些!新生入园这一阶段不仅幼儿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教师也会受到幼儿哭闹的影响,心理产生明显的波动。教师要从心理、身体、能力等几方面做好准备,从容迎接接下来的工作挑战。
1、心理准备。入园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迎接新生的前几个星期应较好地放松心情,尽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做好迎接新生的准备。
2、生理准备。入园工作是繁琐的,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需要幼儿教师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要多注意锻炼和休息还要注意营养和劳逸结合。另外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3、能力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如何有耐心地教育孩子。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轻松地承担教育工作和应对幼儿的提问的。另外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入园期的特殊性,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对于宝宝的一些专业护理有一些经验当孩子生病或者遇到意外时,才能应变自如!幼儿园小班老师有着比其他教师更广阔的社会交际环境和更加频繁的社交活动,必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有的放矢,做好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新生入园适应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每一届孩子和家长都在变,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只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定能获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1、开展新生家庭情况调查和家访活动。
每年我们的老师在暑期期间,会利用休息时间对学区内所有的适龄孩子一一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起居习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父母工作情况、孩子的体质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等,通过调查家访,教师与孩子率先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
2、开展暑假幼儿园向新生开放活动。
暑假期间向新生开放幼儿园的各项设施设备,帮助孩子认识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环境和玩具,开展适应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老师和同伴。暑假活动是轻松而没有任何压力的,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参与互动可以对幼儿园情况做一简单了解,在孩子的心中初步留下幼儿园的印象,激发要上幼儿园的愿望,减少九月份正式入园的疏离感和生疏感。
3、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幼儿园要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活动室墙面的布置应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特点,要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活动区布置要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动静交替,做到儿童化、生活化、情趣化,营造一种热烈欢迎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