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慢病管理的论文格式

慢病管理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慢病管理的论文格式

慢性病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头戏,也是卫生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然而,仍存在不少漏洞或盲点。这些漏洞或盲点不及时堵消,不仅无法提升管理质量,甚至会影响基础效果。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在慢病管理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三项策略”后,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和,比浙江省定标准分别高出、和。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把握“节点”当前,乡镇卫生机构工作重心已从诊疗服务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乡镇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重点也已向公共卫生倾斜,因此在没有突发、应急事件发生的“平稳时期”,卫生人员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慢病管理上。为此,我们首先整合人力,以乡镇和村卫生人力为主体,并从市、县卫生机构抽调力量指导。其次突出重点,以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为主。设计“路径”一是全人群筛查。在三门县的试点中,有214名责任医生、430名协管医生和516名村联络员参与,共筛查408416人。漏查的由各乡、村及时补漏。二是三门试点中专门成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组成的诊疗团队负责逐一复评核查,并实行分级评估。每发现一名慢性病人,一般在2~3天内就会给予分级评估,分级干预。三是筛查后对每位患者都实行“五个一”管理,即配备一名责任医师,建立一张健康管理卡,赠送一套健康教育资料,出具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发放一份免费药物配药卡,并确定个体化干预方案。三是人群筛查时,依照每个责任医师团队负责2000人~3000人区域划分责任区,并将入户筛查与查后管理实行同步运作,避免以往查与管分离,既“查不到底”,又“管不到边”的问题。四是免费配送药品,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则依据评估分级、适应程度和个人意愿逐个商定免费药物配送方案。注重“绩效”为避免以往的查、管和考核分离或无法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我们在三门试点中摸索总结了为慢病精细化管理设置了4道“防风墙”。一是“乡域检查”。由乡镇卫生院“慢病办”每月一次依照划定的人口区域,督查责任医师访问和干预落实情况。二是“村落协查”。由村干部担任的村慢病管理联络员定期与慢病患者及家属核对协查干预情况。三是“专家复查”。由市、县专家定期复查用药和干预效果。四是“县域稽查”。由县卫生局稽查组以抽查方式实行县域稽查。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高,随之而引起的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 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 总结 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 报告 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

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

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 教育 ,2003,19(10):740-742.

[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18-620.

[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769.

[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晚期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局部血栓形成,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1],严重者截肢、死亡。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且糖尿病患者局部血糖高,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坏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肢体功能丧失。因此,糖尿病足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现将我们的护理 经验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剔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中,男性384例,女性217例,平均年龄岁,糖尿病病史最短年,最长30年,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的427例,免疫功能低下者13例。

2 护理及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戒烟戒酒,养成每天泡脚的良好习惯。每天用温水泡脚,最好早晚各1次,每次15min-30min,水温35℃-40℃,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电脑控制的足浴盆。泡脚既能减少足部细菌驻留,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泡脚前一定要用手试水温,如果对温度不敏感,要清家人帮助测水温。最好使用温度计测水温,能准确测量温度,避免了人为的感觉错觉误差。洗脚时一定不要使用毛刷、麦饭石等工具,避免损伤足部皮肤。泡脚后要使用专用的纯棉毛巾擦拭双脚,要保证整个足部及脚踝充分干燥,无水渍,尤其是脚趾间。年龄较大及皮肤干燥的患者可在双脚涂抹愈裂霜等保湿剂,以保持足部皮肤柔软,防止皮肤皲裂。脚汗较多者,要保持脚部干爽,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堵塞毛孔,阻碍汗液排出。可用棉棒沾取酒精涂于脚趾间,再用无菌医用纱布隔开,这样可以加速水分挥发,保持足部干爽。使用足浴盆泡脚时,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用温度计效验水温,因为大部分足浴盆的温度显示不是很准,为避免烫伤,要使用温度计多测量几次,清楚足浴盆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也可以采用中药泡脚[2]。

积极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最基本治疗 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每日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器官的正常需求,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指导患者规律进食,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的食量要均衡分配,避免“饱一顿、饥一顿”。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做到“管住嘴、迈动腿”,利于控制血糖。每日要严密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外伤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柔软合脚的鞋子,穿鞋后要保证脚在鞋内有足够的空间。下午时双下肢会有轻度水肿,脚会变大,此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磨脚,避免脚损伤。袜子应采用透气性好、散热性能佳,有弹性、不紧绷的品种,以纯棉、羊毛为佳。穿鞋前一定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避免硌脚。不宜活动过久,长时间活动时,要脱鞋休息,既能让脚汗挥发,保持脚部干爽,又能减少摩擦,有利于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损伤。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因为使用热水袋时,极易发生烫伤,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每天进行适度活动,如 太极拳 、散步、广场操等,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因为长时间站立不活动不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坐位时不要盘腿或双腿交叉,严禁翘“二郎腿”,以减少双下肢的负荷。患者可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挤压腓肠肌、脚踝、足背、足底,被动活动脚趾。每只脚按摩15min-20min,两只脚交替,至双脚发热为止[3]。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皮肤脱皮等损伤。

下肢的被动运动及压力泵的使用 可以使用下肢被动活动仪,活动下肢,减少并发症。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尤其重要。也可以使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泵,挤压下肢的肌肉。因压力泵具有压力梯度,能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促进循环,改善新陈代谢。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患者的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4-5],让他们知晓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危险预后,以及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让家属发挥监管、督导、反馈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的 文化 修养的患者,能较好的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认真监测血糖,是血糖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大减少。随意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卞丽香,李善华.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3.

[2] 张颖,董玉宽,吴艳,等.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1):93.

[3] 曹宏伟,张希荣,王艳红,等.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35.

[4] 王晶,闫峰,赵红丽,等.两组老年人肺结核东头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46.

[5]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5(4):51.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慢病管理模式论文

慢性病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头戏,也是卫生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然而,仍存在不少漏洞或盲点。这些漏洞或盲点不及时堵消,不仅无法提升管理质量,甚至会影响基础效果。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在慢病管理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三项策略”后,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和,比浙江省定标准分别高出、和。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把握“节点”当前,乡镇卫生机构工作重心已从诊疗服务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乡镇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重点也已向公共卫生倾斜,因此在没有突发、应急事件发生的“平稳时期”,卫生人员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慢病管理上。为此,我们首先整合人力,以乡镇和村卫生人力为主体,并从市、县卫生机构抽调力量指导。其次突出重点,以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为主。设计“路径”一是全人群筛查。在三门县的试点中,有214名责任医生、430名协管医生和516名村联络员参与,共筛查408416人。漏查的由各乡、村及时补漏。二是三门试点中专门成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组成的诊疗团队负责逐一复评核查,并实行分级评估。每发现一名慢性病人,一般在2~3天内就会给予分级评估,分级干预。三是筛查后对每位患者都实行“五个一”管理,即配备一名责任医师,建立一张健康管理卡,赠送一套健康教育资料,出具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发放一份免费药物配药卡,并确定个体化干预方案。三是人群筛查时,依照每个责任医师团队负责2000人~3000人区域划分责任区,并将入户筛查与查后管理实行同步运作,避免以往查与管分离,既“查不到底”,又“管不到边”的问题。四是免费配送药品,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则依据评估分级、适应程度和个人意愿逐个商定免费药物配送方案。注重“绩效”为避免以往的查、管和考核分离或无法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我们在三门试点中摸索总结了为慢病精细化管理设置了4道“防风墙”。一是“乡域检查”。由乡镇卫生院“慢病办”每月一次依照划定的人口区域,督查责任医师访问和干预落实情况。二是“村落协查”。由村干部担任的村慢病管理联络员定期与慢病患者及家属核对协查干预情况。三是“专家复查”。由市、县专家定期复查用药和干预效果。四是“县域稽查”。由县卫生局稽查组以抽查方式实行县域稽查。

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如下:1.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

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2.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3.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

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病友俱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4.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

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

首页期刊导航论文中心期刊检索论文检索新闻中心期刊 首页 > 《中国医学人文》 > 2022年14期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作者: 幸代英 医药卫生 >卫生事业管理分享打印同系列资源/ 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幸代英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643010摘要:目的:在具体实施慢病管理的过程中,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接受慢病管理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咳喘、失眠、肩颈痛、便秘、眩晕等慢性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应用价值更高。关键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慢病管理;应用研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出现各种慢性病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慢性病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而在对患者的慢性病问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具有简便易学、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文章就具体探讨了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接受慢性病管理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45至75岁,平均年龄( ±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40~ 77岁,平均年龄( ± )岁。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结合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且注意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做好常规的护理交接班工作,要能够针对患者在慢性病疾病的影响之下容易出现的压疮、口腔等方面的问题强化管理,同时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护理及管路护理的措施,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以及做好针对患者的管路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适度采取专科护理的相关措施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做好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要能够使得患者的基础生活需要得以有效地满足。患者在接受慢性病管理干预的过程中,要能够在常规管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护理工作开展中,要能够结合患者所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以及个人健康水平,为患者进行个人健康计划的制定,并且辩证地为患者采取适合的中医适宜护理技术[1]。如果患者自身存在排便困难的问题,护理人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实施推拿的护理干预,并且配合按摩患者的支沟穴、足三里穴以及中脘穴,每天对患者进行三次的穴位按摩,进而达到对患者的排便进行促进的目的。如果患者自身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护理人员则需要能够在依照常规方式对患者实施翻身拍背护理的前提之下,做好针对患者的下肢穴位按摩工作,要能够注意按摩患者的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以及委中穴,每天对患者进行三次按摩,同时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避免患者在卧床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两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患者自身是糖尿病患者,而且患者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那么为了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的概率,则需要能够通过使用温经通络散中药足浴,辅助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周围神经病变问题进行干预,患者每天需要接受一次足浴护理,单次的时间为15~20min,使得患者的肢端血液循环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失眠问题,则需要对患者的涌泉穴、三阴交穴以及百会穴进行艾灸,刺激每个穴位,艾灸刺激的时间为20~30min,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护理干预,共需要接受10次干预,促使患者的阴阳功能、气血以及脏腑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达到调整患者睡眠情况的目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眩晕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的内耳穴以及外耳穴进行耳穴压豆干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颈肩痛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于患者的风府穴以及风池穴进行刺激,如果患者字自身存在腰腿痛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的承山穴以及委中穴进行刺激,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情况,如果患者的慢性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说明护理干预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说明护理干预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说明护理干预无效。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病情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n(%)组别例数(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n(%)观察组6540()23()2()63()对照组6534()20()11()54()值讨论

慢病管理新模式论文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通俗点来说,就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这一类三高病就是慢性病的典型代表。怎样实行慢病管理主要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预防,二是控制。预防即为在慢病发作之前或者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积极采取措施,调整生活习惯。至于治疗,虽然慢病重症患者必须依靠药物调节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但是大多数的轻症或者普通症状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习惯调整,也是完全可以把药物减下来的。借助于三诺分钟诊所进行慢病管理,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慢性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提起慢病管理,社区医生是再熟悉不过了,高危人群筛选、生活方式干预、定时随访与监测,其枯燥、繁琐、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如何才能让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而不是一项强制性任务呢?本期,我们邀请几位社区医生谈谈他们对于慢病管理的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编 者了解居民心理才能少“碰壁”梁震宇慢病管理是社区一项普通却离不了的工作,没有干过的同行都觉得它有些“小儿科”,可是如果从头到尾彻底做一遍,你就会发现这项工作繁琐无比,而且经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问我,参加慢病管理有什么好处?你要是给我发鸡蛋我就去。”“有一次听说小区里有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他说明意图,可患者却勃然大怒,骂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闲事。”不少社区医生都因此而碰壁。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比如我们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老刘,血压高压达180,他不但自己不吃药,还经常“教育”周围的病友:“人活多大岁数都是老天爷定的,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疗高血压,酒的度数越高,降压效果越好……”结果,刚刚47岁他就得了脑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时候,老刘主动站上讲台,痛心疾首地说:“大家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听从医生的管理,医生叫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见,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糖尿病患者邢大妈说:“我和社区医生特别熟,都是‘自己人’,看病再也不用担心医生开大处方。”社区病友俱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积分制唤起参与性胡夏锋 张良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慢病管理中,全科医生团队专业化管理、志愿者团队参与、患者自我管理亦是三者缺一不可。在我们中心,有一支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和全科护士组成的团队,对南明、七星两个街道的慢病患者实行综合管理。这支团队的6名成员全部属于“脱产”性质,他们的职责就是开展上门随访,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对慢病患者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南明、七星两个街道的慢病患者有近万人,仅靠6个人管理1万人显然不现实。我们在组建慢病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同时,动员中心其他医务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慢病管理中,并且广发英雄帖,向社会招募慢病管理志愿者。目前,我们已招募到149名医务人员和27名社会人士。中心主任李明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志愿者,打开他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志愿者工作记分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参与的志愿活动:6月25日,南明街道办事处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月27日,机关事务局测量血压;7月1日,县财政局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李明更加注重收集各类慢性病医学资料,至今已整理出大量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小册子。志愿者参与慢病管理,实行积分评星制。比如新发现一名慢病患者,对慢病患者随访管理,将随访信息录入电脑,参加公共卫生进小区活动,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志愿者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积分累计超过一定分值的,分别授予一星级至六星级志愿者称号。按照志愿者星级、业绩不同,中心将分门别类提供积分兑换体检项目、积分兑换外出考察学习机会等奖励措施。患者自我管理或协助管理其他患者,与志愿者一样实行积分制。比如糖尿病患者参加中心的健康家园活动、完整填写自我保健手册、记录“糖尿病日记”、向病友讲述心得体会、血糖控制满意、配合随访管理等,都可获得对应的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各类体检或辅助检查项目,超过200分者可获赠血糖仪等纪念品,以此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南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俞 欣整理)多花心思巧引导王永霞知己健康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干预系统,以非药物干预手段为主来实现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这种管理模式要求被管理者将每天的膳食记录下来,同时佩戴能量监测仪记录运动情况,因此对患者的主动参与性要求更高。与开展其他形式的慢病管理相比,社区医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第一,尽量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参与知己健康管理。按照年龄,可以将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慢病患者分为三种类型。30~50岁组,这类患者大部分还在岗,虽然他们有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饮食、运动皆控制得不好,随访也不准时。50~70岁组,这类患者基本已退休,通过观看电视讲座、参加各种健康宣教,知晓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时间充裕,能按时随访,管理效果比较好。70岁以上组,这类患者年龄相对较大,除非心肺功能良好,否则运动不宜达标,增加运动量又担心出现心血管意外,一般不建议入组。第二,知己健康管理对社区医生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因为一个管理周期为3个月,从建档到复诊结束共需要9次,每次复诊耗时较长,最少也要半小时。而且有些患者因出差或旅游,经常推迟复诊,虽然给后续的管理带来麻烦,但我们仍得耐着性子,打电话提醒、督促,毕竟一切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为了让指导内容更丰富,除了医学知识,我们还要掌握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运动、保健、中医食疗等常识,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复诊几次后感到枯燥乏味。第三,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有时居民来量血压,重复多次结果都不稳定,可这并不一定就因为他没有遵医嘱吃药或药物服用不当,可能会有其他原因:如情绪波动大、家庭不和谐、饮食不当、运动欠科学、心理不平衡等。针对一些顽固的血压控制不好、血糖控制不佳者,一定要追问其是否存在生活方式的问题,和患者一起分析监测仪的数据,让其体会到强化管理带来的变化,这样他们才会容易接受并配合。第四,对患者予以足够的理解。虽然我们安排了统一的复诊时间,但是仍有患者因各种原因改变复诊时间。比如上班族,他们会选择周六、日来复诊,此时我们应充分理解患者的难处。对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也不能太过苛求,而应该耐心解释。比如“管理对象记录饮食”这一项,有些繁杂,参与者不易坚持,记录准确性较差,直接影响管理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做好解释工作。

目前来说,专业的社区养老慢病管理做的比较好,而居家养老养老相对来说不那么专业,对慢病管理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事实上,老人们都由于年纪大了,身体机能有所退化,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慢性疾病的。自己在家养老,或者由保姆照顾,或者是由子女照顾,往往会得过且过,不太当回事,经常是等到症状出来了,明显了,才会开始重视,开始去医院治疗。对老人来说,选择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这样的专业化养老社区,其实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专业的护理师和管家会定期给老人体检,社区医院的医师也会定期上门咨询情况,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慢病网格化管理论文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任何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学科都应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指导实践的基础,护理学的护理理论或模式在指导护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等,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发展对策

社区护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等多方面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目前现存问题

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 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服务站内只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得到普及, 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大多高校护理专业 毕业 生都还未摆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另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繁忙, 导致规范化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 没能得到很大的重视,缺乏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 社区护士数量、知识培训不足,社区护理 经验 和解决其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还有些护理部基本不管社区护士,使得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社区管理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社区管理。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 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 措施 ,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并适当提高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 社区护士的选拔标准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素质高、亲和力强,均为骨干护士,经培训合格后竞争上岗。护理管理者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中选拔,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做到团结、激励每位护士。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等。同时,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服务对象和护士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为二者提供沟通平台,保证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建立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文知识。

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使护士具有独立判定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还要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

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中质量管理是个难点,社区护士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每月召开例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反馈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交流护理经验,改进工作 方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呼救网络,让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等资源与社区共享,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并实现畅通的“转诊通道”,自成体系、配套并运转协调,或应聘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堂行医,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17(9):689-691.

【摘要】 总结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 文化 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 游泳 、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 、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 报告 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2. 有关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社区护理学毕业论文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浅说健康管理》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大有前途的朝阳行业,但在我国起步不久,缺乏经验,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大力扶持,期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关键词:健康管理民生重要作用

最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大陆,一个新的行业进入社会生活,“健康管理”映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往往会似曾相识却陌生,引发起新奇和探寻。“健康管理”是干什么的?“管理”那些事情?它为什么会实现在当代生活中……本文对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问题,试做简要的解说。

1健康管理的定义、宗旨和方法

简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对人体的健康事务控制管理,提供服务,进行干预。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未雨绸缭,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在发现危害健康的危险之初,防微杜渐,制订计划进行干预,或将危险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滋长蔓延,防止其渐衍趋重。

对健康管理的定义,诸多专家学者各有阐述,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差异不大。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一书中定义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笔者以为,这一论述比较中肯地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健康管理的宗旨,乃是调动被管理者及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为了实现宗旨,健康管理需要对健康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采取这样一些手段实施管理:

从健康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检查、监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角度综合辨析,提出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建议,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滋生发展,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维护和促进其自身健康。长期跟踪服务,不断循环管理;每次循环周期都要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然后继续运行,促动健康管理对象提升健康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管理过程中被管理人的各种监测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可供以后在医院、社区治疗时参考,收到合理用药、减少费用的效果。

2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是时代之需

健康管理作为独立的新行业出现,源自社会文明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科学进步方面观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五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与公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独立成为行业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不可忽视,不容怠慢。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健康是生命的首要之义。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更有尊严。人们期盼幸福快乐,无疑会更加关注和讲求自身健康。然而,国内生态的恶化,激烈社会竞争造改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低下,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危害加重,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都在侵害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力不胜任难以解决,这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担必然要落在健康管理这新兴行业的肩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民众健康素质原本不高,“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存在更是雪上加霜,使医疗卫生和保障健康领域尚有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主要为题,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严酷的现实表明:急速蔓延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单纯是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非生物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经由“细菌病变”转换为形形色色的种种“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生活方式病产生、恶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局面,社会大众对于保护健康关注和切入的重点,应当从大医院医生诊治的方式转向社区预防疾病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不言而喻,这正是健康管理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有限,而国人实际所用的医疗费用却在飞快增长。例如:1.个人年均医疗费用支出,1980年为元,到2006年便涨到元,26年中增加了30多倍(中国新闻网);2.早在1994年全国用于慢性疾病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捐款(东方生活网贴《青年报》文章);3.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新闻网)。大幅猛增的医疗费用,已经使社会和民众不堪重负,因病致贪、因病返贪的现象并不罕见,使人同情心痛!多有资深专家指出,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状态渐次趋向高危状态,以致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其变化往往是隐微较难轻易发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人体健康5大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态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竟占60%。人类的疾病,有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有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网上见到上海《青年报》曾有载文称:临床论证,肝癌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0%,而治疗费用只有晚期治疗所用的20-25%。可见,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在陷入危机之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中国健康教育会会长殷大奎);“我国十三亿人口绝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卫生部部长陈竺),确是发聋振聩的经验之谈!在当代,维护民众健康确实要有新思维,要走新路子。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2010年10月16日《工人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京沪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亿。老人问题日趋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渐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倍;55岁以上老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而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中国社会正朝着老龄化转变。预计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顾4位老人。可以想见,届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将会对人口素质,尤其是健康水平产生更高层面的要求。瞻前顾后,应时而变,健康管理行业正是大显身手的关键时机,人们预期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健康管理产生的渊源、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会演绎出它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健康管理是有许多事务组成的,其中许多事务广泛触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健康教育)、劳动(职业病防治)、体育(健体强身)、环保(生活环境)、卫生、医院、防疫(预防、检测化验、治疗)等行业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相互制约,彼此纠结。现今,健康管理独立成为新兴行业,在对各类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既要避免相互推诿,又要防治扯皮纠缠,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积极帮助,形成合力,推进健康管理事业逐渐成熟、兴旺发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今的健康管理行业出自传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或者说二者极似一对连体婴儿;都承担着维护民众健康的职能;在运行模式、专业操作的手段方式上也有诸多相近相同之处;甚至连从事健康管理职业的员工也大都受过医学专业教育或有临床治疗岗位的力,可为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但这两个行业的专业分工毕竟不同,有着明显区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界定,尊重职业规律;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预防”、“干预”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资源的作用,创获最佳的效绩。倘若混淆行业职能的界限,甚至随意扩大地盘,抢夺市场,尊循沿袭传统医院的治疗模式,重心倒置,就会失却竞争优势,丧失活力,陷于自我衰败的境地。

健康管理以维护民众健康为己任,事关国计民生,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当然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现今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独立成为行业出现的时间仅有十年左右,缺乏经验,基本上采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民营的商业方式运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初创阶段经营成本偏高,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当前接受服务的对象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所以,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大都举步维艰,“门前冷漠车马稀”,其专业功能尚未明显发挥,社会影响还较微弱。这种存活空间狭窄、缺乏发展活力的困窘局面亟待扭转;迫切盼望政府伸出援手,把健康管理纳入卫生医疗改革的大局,在产生政策、资金投入、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4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人们珍惜生命,期盼健康;健康管理可以使人远离疾病,维护健康。然而,不少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发现疾病之前忽视预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惜财赚钱”,舍不得花钱用于健康服务,甚至认为自己没甾没病,何必花冤枉钱去干什么预防。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观念、作用、效益等等信息深入人心,家户欲晓;提高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大众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去被动关注健康。

据2010年10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伊格罗纳博士日前在青岛对该报记者称:“人类疾病中,90%都是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反方式。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已达到同样健康标准的花费计算,在预防上每多投入一元钱,在治疗上就可以建制减支元,并且能够节约100元的抢救费。把少量的钱花在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能明显减低患病风险,即使在患病甚至后期治疗阶段也会节省巨大的费用。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我们既要建立科学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要理性的投入一些资金,参与运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与人人休戚相关,它服务大众,使大众受益。全社会都应关注健康管理,务请积极支持,人人参与。我期望并相信,这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慢病管理的论文

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如下:1.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

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2.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3.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

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病友俱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4.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

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任何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学科都应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指导实践的基础,护理学的护理理论或模式在指导护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等,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发展对策

社区护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等多方面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目前现存问题

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 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服务站内只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得到普及, 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大多高校护理专业 毕业 生都还未摆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另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繁忙, 导致规范化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 没能得到很大的重视,缺乏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 社区护士数量、知识培训不足,社区护理 经验 和解决其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还有些护理部基本不管社区护士,使得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社区管理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社区管理。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 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 措施 ,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并适当提高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 社区护士的选拔标准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素质高、亲和力强,均为骨干护士,经培训合格后竞争上岗。护理管理者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中选拔,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做到团结、激励每位护士。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等。同时,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服务对象和护士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为二者提供沟通平台,保证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建立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文知识。

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使护士具有独立判定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还要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

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中质量管理是个难点,社区护士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每月召开例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反馈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交流护理经验,改进工作 方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呼救网络,让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等资源与社区共享,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并实现畅通的“转诊通道”,自成体系、配套并运转协调,或应聘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堂行医,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17(9):689-691.

【摘要】 总结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 文化 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 游泳 、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 、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 报告 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2. 有关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社区护理学毕业论文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首页期刊导航论文中心期刊检索论文检索新闻中心期刊 首页 > 《中国医学人文》 > 2022年14期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作者: 幸代英 医药卫生 >卫生事业管理分享打印同系列资源/ 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幸代英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643010摘要:目的:在具体实施慢病管理的过程中,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接受慢病管理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咳喘、失眠、肩颈痛、便秘、眩晕等慢性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应用价值更高。关键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慢病管理;应用研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出现各种慢性病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慢性病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而在对患者的慢性病问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具有简便易学、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文章就具体探讨了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接受慢性病管理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45至75岁,平均年龄( ±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40~ 77岁,平均年龄( ± )岁。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结合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且注意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做好常规的护理交接班工作,要能够针对患者在慢性病疾病的影响之下容易出现的压疮、口腔等方面的问题强化管理,同时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护理及管路护理的措施,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以及做好针对患者的管路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适度采取专科护理的相关措施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做好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要能够使得患者的基础生活需要得以有效地满足。患者在接受慢性病管理干预的过程中,要能够在常规管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护理工作开展中,要能够结合患者所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以及个人健康水平,为患者进行个人健康计划的制定,并且辩证地为患者采取适合的中医适宜护理技术[1]。如果患者自身存在排便困难的问题,护理人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实施推拿的护理干预,并且配合按摩患者的支沟穴、足三里穴以及中脘穴,每天对患者进行三次的穴位按摩,进而达到对患者的排便进行促进的目的。如果患者自身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护理人员则需要能够在依照常规方式对患者实施翻身拍背护理的前提之下,做好针对患者的下肢穴位按摩工作,要能够注意按摩患者的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以及委中穴,每天对患者进行三次按摩,同时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避免患者在卧床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两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患者自身是糖尿病患者,而且患者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那么为了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的概率,则需要能够通过使用温经通络散中药足浴,辅助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周围神经病变问题进行干预,患者每天需要接受一次足浴护理,单次的时间为15~20min,使得患者的肢端血液循环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失眠问题,则需要对患者的涌泉穴、三阴交穴以及百会穴进行艾灸,刺激每个穴位,艾灸刺激的时间为20~30min,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护理干预,共需要接受10次干预,促使患者的阴阳功能、气血以及脏腑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达到调整患者睡眠情况的目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眩晕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的内耳穴以及外耳穴进行耳穴压豆干预。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颈肩痛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于患者的风府穴以及风池穴进行刺激,如果患者字自身存在腰腿痛的问题,则需要能够对患者的承山穴以及委中穴进行刺激,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情况,如果患者的慢性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说明护理干预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说明护理干预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说明护理干预无效。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病情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n(%)组别例数(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n(%)观察组6540()23()2()63()对照组6534()20()11()54()值讨论

  • 索引序列
  • 慢病管理的论文格式
  • 慢病管理模式论文
  • 慢病管理新模式论文
  • 慢病网格化管理论文
  • 慢病管理的论文
  • 返回顶部